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299-03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

  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敕修

  列传第二十七

  钱 唐(程 徐)   韩宜可(周观政欧阳韶)

  萧 岐(门克新)   冯 坚

  茹太素(曾秉正)   李仕鲁(陈汶辉)

  叶伯巨      郑士利(方 徵)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299-0320b.png
  周敬心      王 朴

  钱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学敦行洪武元年举明经对策
称旨特授刑部尚书二年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
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阙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
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
程徐亦疏言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
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299-0321a.png
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
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
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不
得举其祀非所以维人心扶世教也皆不听久之乃用
其言帝尝览孟子至草芥寇雠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
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抗疏入諌曰臣为
孟轲死死有馀荣时廷臣无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
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然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唐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299-0321b.png
为人彊直尝诏讲虞书唐陛立而讲或紏唐草野不知
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
倨又尝諌宫中不宜揭武后图忤旨待罪午门外竟日
帝意解赐之食即命撤图未几谪寿州卒程徐字仲能
鄞人元名儒端学子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历官兵
部尚书致仕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岁儿与琼女赴井
死洪武二年偕危素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旋进尚
书卒徐精勤通敏工诗文有集传于世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299-0321c.png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元至正中行御史台辟为
掾不就洪武初荐授山阴教谕转楚府录事寻擢监察
御史弹刻不避权贵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
丞涂节方有宠于帝尝侍坐从容燕语宜可直前出怀
中弹文劾三人险恶似忠奸倿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
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乞斩其首以谢天下帝怒曰快
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命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九年出
为江西按察司佥事时官吏有罪者笞以上悉谪屯凤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299-0321d.png
阳至万数宜可疏争之曰刑以禁淫慝一民轨宜论其
情之轻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今悉令谪屯此小人之
幸君子殆矣乞分别以协众心帝可之已入朝京师会
赐诸司没官男女宜可独不受且极论罪人不孥古之
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踰时
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帝是其言后坐事将
刑御谨身殿亲鞫之获免复疏陈二十馀事皆报可未
几罢归已复徵至命撰祀钟山大江文谕日本征乌蛮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299-0322a.png
诏皆称旨授特山西右布政使寻以事安置云南惠帝
即位用检讨陈性善荐起云南参政入拜左副都御史
卒于官是夜大星陨枥马皆惊嘶人谓宜可当之云帝
之建御史台也诸御史以敢言著者自宜可外则称周
观政观政亦山阴人以荐授九江教授擢监察御史尝
监奉天门有中使将女乐入观政止之中使曰有命观
政执不听中使愠而入顷之出报曰御史且休女乐已
罢不用观政又拒曰必面奉诏已而帝亲出宫谓之曰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299-0322b.png
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
也左右无不惊异者观政累官江西按察使前观政者
有欧阳韶字子韶永新人荐授监察御史有诏曰命两
御史侍班韶尝侍直帝乘怒将戮人他御史不敢言韶
趋跪殿廷下仓卒不能措词急捧手加额呼曰陛下不
可帝察韶朴诚从之未几致仕卒于家

  萧岐字尚仁泰和人五岁而孤事祖父母以孝闻有司
屡举不赴洪武十七年诏徵贤良强起之上十便书大
卷一百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299-0322c.png
意谓帝刑罚过中讦告风炽请禁止实封以杜诬冈依
律科狱以信诏令凡万馀言召见授潭王府长史力辞
忤旨商云南楚雄训导岐即日行遣骑追还岁馀改授
陜西平凉再岁致仕复召与钱宰等考定书传赐币钞
给驿归尝辑五经要义又取刑统八韵赋引律令为之
解合为一集尝曰天下之理本一出乎道必入乎刑吾
合二书使观者有所省也学者称正固先生当是时太
祖治尚刚严中外凛凛奉法救过不给而岐所上书过
卷一百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299-0322d.png
切直帝不为忤厥后以言被超擢者有门克新克新巩
昌人泰州教谕也二十六年秩满来朝召问经史及政
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授赞善时绍兴王俊华以善文
辞亦授是职上谕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初
教官给由至京帝询民疾苦岢岚吴从权山阴张桓皆
言臣职在训士民事无所与帝怒曰宋胡瑗为苏湖教
授其教兼经义治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敷陈时
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臣言事今既集朝堂
卷一百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299-0323a.png
朕亲询问俱无以对志圣贤之道者固如是乎命窜之
边方且榜谕天下学校使为鉴戒至是克新以亮直见
重不数年擢礼部尚书寻引疾命太医给药物不辍其
俸及卒命有司护丧归葬

  冯坚不知何许人为南丰典史二十四年上书言九事
一曰养圣躬请清心省事不与细务以为民社之福二
曰择老成诸王年方壮盛左右辅导愿择取老成之臣
出为王官使得直言正色以图匡救三曰攘要荒请务
卷一百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299-0323b.png
农讲武屯戍边圉以备不虞四曰励有司请得廉正有
守之士任以方面旌别属吏具实以闻而黜陟之使人
勇于自治五曰褒祀典请敕有司采历代忠烈诸臣追
加封谥俾末俗有所兴劝六曰省宦寺晨夕密迩其言
易入养成祸患而不自知请裁去冗员可杜异日陵替
之弊七曰易边将假以兵柄久在边圉多致纵佚请时
迁岁调不使久居其任不惟保全勋臣实可防将骄卒
惰内轻外重之渐八曰访吏治廉干之才或为上官所
卷一百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299-0323c.png
忌僚吏所嫉上不加察非激劝之道请广布耳目访察
廉贪以明黜陟九曰增关防诸司以帖委胥吏俾督所
部辄加箠楚害及于民请增置勘合以付诸司听其填
写差遣事讫缴报庶所司不轻发以病民而庶务亦不
致旷废书奏帝嘉之称其知时务达事变又谓侍臣曰
坚言惟调易边将则未然边将数易则兵力勇怯敌惰
出没山川形胜无以备知倘得赵充国班超者又何取
数易为哉乃命吏部擢坚左佥都御史在院颇持大体
卷一百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299-0323d.png
其明年卒于任

  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
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
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而御
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
数少难以检覈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在
外省卫凡会议宰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请用按察司
一员纠正帝皆从之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
卷一百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299-0324a.png
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
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
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
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
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
馀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失得者无繁文
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十
年与同官曾秉正先后同出为参政而太素往浙江寻
卷一百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299-0324b.png
以侍亲赐还里十六年召为刑部试郎中居一月迁
察院佥都御史复降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擢户部
尚书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一日宴便殿
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
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帝为恻然未几谪御史
复坐排陷詹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而
死会秉正南昌人洪武初荐授海州学正九年以天变
诏群臣言事秉正上疏数千言大略曰古之圣君不以
卷一百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299-0324c.png
天无灾异为喜惟以祗惧天谴为心陛下圣文神武统
一天下天之付与可谓盛矣兵动二十馀年始得休息
天之有心于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创业与
守成之政大抵不同开创之初则行富国强兵之术用
趋事赴功之人大统既立邦势已固则普天之下水土
所生人力所成皆邦家仓库之积乳哺之童垂白之叟
皆邦家休养之人不患不富庶惟保成业于永久为难
耳于此之时当尽革向之所为何者足应天心何者足
卷一百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299-0324d.png
慰民望感应之理其效甚速又言天既有警则变不虚
生极论大易春秋之旨帝嘉之召为思文监丞未几改
刑部主事十年擢陜西参政会初置通政司即以秉正
为使在位数言事帝颇优容之寻竟以忤旨罢贫不能
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
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299-0325a.png
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
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
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颇好释氏教诏徵聘东南戒德
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襕架桬衣召
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
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
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
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299-0325b.png
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憸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
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
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
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
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
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
亦然度僧尼道士至踰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
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299-0325c.png
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
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
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抟之立死阶下
陈汶辉字耿光诏安人以荐授礼科给事中累官至大
理寺少卿数言得失皆切直最后忤旨惧罪投金水桥
下死仕鲁与汶辉死数岁帝渐知诸僧所为多不法有
诏清理释道二教云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299-0325d.png
  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通经术以国子生授平遥训导
洪武九年星变诏求直言伯巨上书略曰臣观当今之
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先
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
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本也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
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
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
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299-0326a.png
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
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
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
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
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
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
踰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
者也昔贾谊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299-0326b.png
王子孙向使文帝早从谊言则必无七国之祸愿及诸
王未之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理亦
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诸王有贤且才者
入为辅相其馀世为藩屏与国同休割一时之恩制万
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稷莫先于此臣又观历代开国
之君未有不以任德结民心以任刑失民心者国祚长
短悉由于此古者之断死刑也天子撤乐减膳诚以天
生斯民立之司牧固欲其并生非欲其即死不幸有不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299-0326c.png
率教者入于其中则不得已而授之以刑耳议者曰宋
元中叶专事姑息赏罚无章以致亡灭主上痛惩其弊
故制不宥之刑权神变之法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也
臣又以为不然开基之主垂范百世一动一静必使子
孙有所持守况刑者民之司命可不慎欤夫笞杖徒流
死今之五刑也用此五刑既无假贷一出乎大公至正
可也而用刑之际多裁自圣衷遂使治狱之吏务趋求
意旨深刻者多功平反者得罪欲求治狱之平岂易得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299-0326d.png
哉近者特旨杂犯死罪免死充军又删定旧律诸则减
宥有差矣然未闻有戒敕治狱者务从平恕之条是以
法司犹循故例虽闻宽宥之名未见宽宥之实所谓实
者诚在主上不在臣下也故必有罪疑惟轻之意而后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非可以浅浅期也何以明其然
也古之为士者以登仕为荣以罢职为辱今之为士者
以溷迹无闻为福以受玷不录为幸以屯田工役为必
获之罪以鞭笞捶楚为寻常之辱其始也朝廷取天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299-0327a.png
之士网罗捃摭务无馀逸有司敦迫上道如捕重囚比
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
其所学洎乎居官一有差跌苟免诛戮则必在屯田工
役之科率是为常不少顾惜此岂陛下所乐为哉诚欲
人之惧而不敢犯也窃见数年以来诛杀亦可谓不少
矣而犯者相踵良由激劝不明善恶无别议贤议能之
法既废人不自励而为善者怠也有人于此廉如夷齐
智如良平少戾于法上将录长弃短而用之乎将舍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299-0327b.png
所长苛其所短而置之法乎苟取其长而舍其短则中
庸之材争自奋于廉智倘苛其短而弃其长则为善之
人皆曰某廉若是某智若是朝廷不少贷之吾属何所
容其身乎致使朝不谋夕弃其廉耻或事掊克以备屯
田工役之资者率皆是也若是非用刑之烦者乎汉尝
徙大族于山陵矣未闻实之以罪人也今凤阳皇陵所
在龙兴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
邑殆非所以恭承宗庙意也且夫强敌在前则扬精鼓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299-0327c.png
锐攻之必克擒之必𫉬可也今贼窜山谷以计求之
庶或可得顾劳重兵彼方惊散入不可踪迹之地捕之
数年既无其方而乃归咎于新附户籍之细民而迁徙
之骚动数千里之地室家不得休居鸡犬不得宁息况
新附之众向者流移他所朝廷许其复业今附籍矣而
又复迁徙是法不信于民也夫户口盛而后田野辟赋
税增今责守令年增户口正为是也近者已纳税粮之
家虽承旨分释还家而其心犹不自安已起户口虽蒙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299-0327d.png
怜恤而犹见留开封祗候讹言警动不知所出况太原
诸郡外界边境民心如此甚非安边之计也臣愿自今
朝廷宜存大体赦小过明诏天下修举八议之法严禁
深刻之吏断狱平允者趋迁之残酷衰敛者罢黜之凤
阳屯田之制见在居屯者听其耕种起科已起户口见
留开封者悉放复业如此则足以隆好生之德树国祚
长久之福而兆民自安天变自消矣昔者周自文武至
于成康而教化大行汉自高帝至于文景而始称富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299-0328a.png
盖天下之治乱气化之转移人心之趋向非一朝一夕
故也今国家纪元九年于兹偃兵息民天下大定纪纲
大正法令修明可谓治矣而陛下切切以民俗浇漓人
不知惧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故或朝信而暮猜者
有之昨日所进今日被戮者有之乃至令下而寻改已
赦而复收天下臣民莫之适从臣愚谓天下之趋于治
犹坚冰之泮也冰之泮非太阳所能骤致阳气发生土
脉微动然后得以融释圣人之治天下亦犹是也刑以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299-0328b.png
威之礼以导之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而后其化熙熙孔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非空言也求治之道莫
先于正风俗正风俗之道莫先于守令知所务使守令
知所务莫先于风宪知所重使风宪知所重莫先于朝
廷知所尚古郡守县令以正率下以善导民使化成俗
美征赋期会狱讼簿书固其末也今之守令以户口钱
粮狱讼为急务至于农桑学校王政之本乃视为虚文
而置之将何以教养斯民哉以农桑言之方春州县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299-0328c.png
一白帖里甲回申文状而已守令未尝亲视种艺次第
旱涝戒备之道也以学校言之廪膳诸生国家资之以
取人才之地也今四方师生缺员甚多纵使具员守令
亦鲜有以礼让之实作其成器者朝廷切切于社学屡
行取勘师生姓名所习课业乃令社镇城郭或但置立
门牌远村僻处则又徒存其名守令不过具文案备照
刷而已上官分部按临亦但循习故常依纸上照刷未
尝巡行点视也兴废之实上下视为虚文小民不知孝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299-0328d.png
弟忠信为何物而礼义廉耻扫地矣风纪之司所以代
朝廷宣导德化访察善恶听讼谳狱其一事耳今专以
狱讼为要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视为末节而不暇举所
谓宣导风化者安在哉其始但知以去一赃吏决一狱
讼为治而不知劝民成俗使民迁善远罪乃治之大者
此守令风宪未审轻重之失也王制论乡秀士升于司
徒曰选士司徒论其秀士而升于太学曰俊士大乐正
又论造士之秀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定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299-0329a.png
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其考之之详若此故成周得
人为盛今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
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然而升于
太学者或未数月遽选入官间或委以民社臣恐其人
未谙时务未熟朝廷礼法不能宣导德化上乖国政而
下困黎民也开国以来选举秀才不为不多所任名位
不为不重自今数之在者有几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昔昔年所举之任岂不深可痛惜乎凡此皆臣所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299-0329b.png
为求治太速之过也昔者宋有天下盖三百馀年其始
以礼义教其民当其盛时闾阎里巷皆有忠厚之风至
于耻言人之过失洎乎末年忠臣义士视死如归妇人
女子羞被污辱此皆教化之效也元之有国其本不立
犯礼义之分坏廉耻之防不数十年弃城降敌者不可
胜数虽老儒硕臣甘心屈辱此礼义廉耻不振之弊遗
风流俗至今未革深可怪也臣谓莫若敦仁义尚廉耻
守令则责其以农桑学校为急风宪则责其先教化审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299-0329c.png
法津以平狱缓刑为急如此则德泽下流求治之道庶
几得矣郡邑诸生升于太学者须令在学肄业或三年
或五年精通一经兼习一艺然后入选或宿卫或办事
以观公卿大夫之能而后任之以政则其学识兼懋庶
无败事且使知禄位皆天之禄位而可以塞觊觎之心
也治道既得陛下端拱穆清待以岁月则阴阳调而风
雨时诸福吉祥莫不毕至尚何天变之不消哉书上帝
大怒曰小子间吾骨月速逮来吾手射之既至丞相乘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299-0329d.png
帝喜以奏下刑部狱死狱中先是伯巨将上书语其友
曰今天下惟三事可患耳其二事易见而患迟其一事
难见而患速纵无明诏吾犹将言之况求言乎其意盖
谓分封也然是时诸王止建藩号未曾裂土不尽如伯
巨所言迨洪武末年燕王屡奉命出塞势始强后因削
夺称兵遂有天下人乃以伯巨为先见云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兄士元刚直有才学由进士历
官湖广按察使佥事荆襄卒乘乱掠妇女吏不敢问士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299-0330a.png
元立言于将领还所掠安陆有冤狱御史台已谳上士
元奏其冤得白会考校钱谷册书空印事觉凡主印者
论死佐贰以下榜一百戍远方士元亦坐是系狱时帝
方盛怒以为欺罔丞相御史莫敢諌士利叹曰上不知
以空印为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会星变
求言士利曰可矣既而读诏有假公言私者罪士利曰
吾所欲言为天子杀无罪者耳吾兄非主印者固当出
需吾兄杖出乃言即死不恨士元出士利乃为书数千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299-0330b.png
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尤详曰陛下欲深罪空印者恐
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夫文移必完印乃
可今考较书策乃舍两缝印非一印一纸比纵得之亦
不能行况不可得乎钱谷之数府必合省省必合部数
难悬决至部乃定省府去部远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
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期年不可以故先印而后
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久何足深罪且国家立法必先
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自立国至今未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299-0330c.png
尝有空印之律有司相承不知其罪今一旦诛之何以
使受诛者无词朝廷求贤士置庶位得之甚难位至郡
守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
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
臣窃为陛下惜之书成闭门逆旅泣数日兄子问曰叔
何所苦士利曰吾有书欲上触天子怒必受祸然杀我
生数百人我何所恨遂入奏帝览书大怒下丞相御史
杂问究使者士利笑曰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299-0330d.png
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狱具与士元皆输作江浦而
空印者竟多不免方徵字可久莆田人以乡举授给士
中尝侍游后苑与联诗句太祖知其有母在赐白金驰
驿归省还改监察御史出为怀庆知府徵志节甚伟遇
事敢直言居郡时因星变求言疏言风宪官以激浊扬
清为职今不闻旌廉拔能专务罗织人罪多徵赃罚此
大患也朝廷赏罚明信乃能劝惩去年各行省官吏以
用空印罹重罪而河南参政安然山东参政朱芾俱有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299-0331a.png
空印反迁布政使何以示劝惩帝问罗织及多徵赃罚
者为谁徵指河南佥事彭京以对贬沁阳驿丞十三年
以事逮至京卒

  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诏求晓历数
者敬心上疏极諌且及时政数事略曰臣闻国祚长短
在德厚薄不在历数三代尚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汉
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有道其短也以无
道陛下应天眷命救乱诛暴然神武威断则有馀宽大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299-0331b.png
忠厚则不足陛下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三
代所以有道之长则帝王之祚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小
道之人耶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为耻不得
传国玺耳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
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石敬塘乱潞王
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敬塘入洛更以玉制晋亡
入辽辽亡遗于桑乾何元世祖时扎拉尔者渔而得之
今元人所挟石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之玺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299-0331c.png
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
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
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言于武
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地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
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卒广籍资财
征伐不休营造无极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见洪武四
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299-0331d.png
为民者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
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于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
刑矣水旱连年夫岂无故哉言皆激切报闻

  王朴同州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本名权帝为改焉除吏
科给事中以直谏忤旨罢旋起御史陈时事千馀言性
鲠直数与帝辨是非不肯屈一日遇事争之疆帝怒命
戮之及市召还谕之曰汝其改乎朴对曰陛下不以臣
为不肖擢官御史奈何摧辱至此使臣无罪安得戮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299-0332a.png
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愿速死耳帝大怒趣命行刑
过史馆大呼曰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
罪御史朴也竟戮死帝撰大诰谓朴诽谤犹列其名有
张衡者万安人朴同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奏疏剀切
擢礼部侍郎以清慎见褒载于大诰后亦以言事坐死
赞曰太祖英武威断廷臣奏对往往失辞而钱唐韩宜
可李任鲁辈抱其朴诚力诤于堂陛间可谓古之遗直
矣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299-0332b.png
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
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