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298-01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史卷七十三

  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敇修

  志第四十九

  职官二

  都察院(附总督巡抚)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附左右春坊司经局)

  翰林院   国子监   衍圣公(附五经博士)

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298-0154b.png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
都御史(正四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
品)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初设四人后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
检校(正九品)司狱司司狱(从九品初设六人后革五人)各一人十三道
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
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陜西湖广山西各八
人云南十一人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
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
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298-0155a.png
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
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以后不拘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毕复命即或停遣
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窒碍定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
总兵地方如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重者加总督他如整饬抚治巡治总理等项皆因事特设其以尚书侍郎
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
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搆
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
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
卷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298-0155b.png
察术不正上书陈言变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
大理谳平之其奉敇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十
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
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
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
闻鼓(后改科员)在外巡按(北直𨽻二人南直𨽻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
一人)清军提督学校(两京各一人万历末南京增设一人)巡盐(两淮一人两浙一人长芦
一人河东一人)茶马(陜西)巡漕巡关(宣德四年设立钞关御史至正统十年始遣主事)攒
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298-0155c.png
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而巡
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
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
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诸祭祀坛场省其墙宇
祭器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校学表扬善
类剪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凡朝会纠仪祭祀监礼
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辟有大政集阙廷
预议焉盖六部至重然有专司而都察院总宪纲惟所
卷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298-0155d.png
见闻得纠察诸御史纠劾务明著实迹开写年月毋虚
文泛诋讦拾细琐出按复命都御史覆劾其称职不称
职以闻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十三道各协
管两京直𨽻衙门而都察院衙门分属河南道独专诸
内外考察(浙江道协管中军都督府在京府军左金吾左金吾右金吾前留守中神策应天和阳广
洋武功中武功后茂陵十二卫牧马千户所及直𨽻庐州府庐州六安二卫 江西道协管前军都督府在京
府军前燕山左龙江左龙江右龙骧豹韬天策宽河八卫及直𨽻淮安府淮安大河邳州九江武清龙门各卫
 福建道协管户部宝钞提举司抄纸印钞二局承运广惠广积广盈赃罚甲乙丙丁戊字天财军储供用行
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298-0156a.png
用各库在京金吾后武城中飞熊武功左武功右武功前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及直𨽻常州池州二府定
边开平中屯二卫美峪千户所 四川道协管工部营缮所文思院御用司设神宫尚衣都知等监惜薪司兵
仗银作巾帽针工器皿盔甲军器宝源皮作鞍辔织染柴炭抽分竹木各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济州大宁前
蔚州左冰清左五卫蕃牧千户所及直𨽻松江府广德州金山怀安怀来各卫神木千户所播州宣慰司石砫
酉阳等宣抚司天全六番招讨司 陜西道协管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在京府军后鹰扬兴武义勇右
横海江阴康陵昭陵八卫敢勇报效二营韩秦庆安化四府及直𨽻和州保定左右中前四卫 云南道协管
顺天府广备库在京羽林前通州二卫及直𨽻永平广平二府通州左通州右涿鹿左涿鹿右涿鹿中密云中密
云后永平山海卢龙抚宁东胜左东胜右大同中屯营州五屯延庆延庆左延庆右万全左万全右各卫居庸
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298-0156b.png
关黄花镇宽河武定各千户所 河南道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中
书舍人钦天监太医院司礼尚膳尚宝直殿等监酒醋局钟鼓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留守前留守后神武左
神武前彭城六卫伊唐周郑四府及两淮盐运司直𨽻扬州大名二府扬州高邮仪真归德宁山潼关神武右
各卫泰州通州汝宁各千户所 广西道协管通政司六科在京燕山石燕山前大兴左腾骧左腾骧右武骧
左镇南沈阳左会州富峪忠义前忠义后十二卫及直𨽻安庆徽州保定正定四府安庆新安镇武正定各卫
紫荆关倒马关广昌各千户所 广东道协管刑部应天府在京虎贲左济阳武骧右审阳右武功左武功右
孝陵长陵八卫及直𨽻延庆州开平中屯卫 山西道协管左军都督府在京锦衣府军右留守左骁骑左骁
骑右龙虎龙虎左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水军左十二卫晋府长司史及直𨽻镇江太平二府镇江建阳
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298-0156c.png
沈阳中屯各卫平定蒲州二千户所 山东道协管宗人府兵部会同馆御马监典收所大通关在京羽林右
永清右济川三卫及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直𨽻凤阳府徐滁二州中都留守左留守中凤阳凤阳中凤阳右
皇陵长淮怀远徐州滁州泗州寿州宿州武平沂州德州德州左保定后潘阳中各卫洪塘千户所 湖广道
协管右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在京留守右武德忠义右虎贲右广武水军右江淮永陵八卫辽梁岷吉华阳
五府荆襄楚三府长史司及兴都留守都直𨽻宁国府宁国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各卫 贵州道协管吏部
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授二监在京旗乎卫及长芦盐运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直𨽻苏州河间顺德三府
保安州苏州太仓镇海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宣府前宣府左宣府右开
平保安右蔚州永宁各卫嘉兴吴淞江梁城沧州兴和长安龙门各千户所)初吴元年置御
卷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298-0156d.png
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侍御史(从二
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殿中侍御史(正五品)察院监察御史
(正七品)经历(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管勾(正八品)以邓愈汤和
为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谕之曰国家立三
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
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已以率下忠
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洪
武九年汰侍御史及治书殿中侍御史十年七月诏遣
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298-0157a.png
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十三年专设左右中丞(正二品)左右
侍御史(正四品)寻罢御史台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
都御史八人秩正七品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
北平山西陜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
各道置御史或五人或三四人秩正九品每道铸印二
一畀御史久次者掌之一藏内府有事受印以出既事
纳之文曰绳愆纠缪以秀才李原明詹徽等为都御史
吴荃等为试监察御史(试御史一年后实授又有理刑进士理刑知县理都察院刑狱
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298-0157b.png
半年实授正德中革)十六年升都察院为正三品设左右都御史
各一人正三品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正四品左右佥
都御史各二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
八品十七年升都御史正二品副都御史正三品佥都
御史正四品十二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二十三年左副
都御史袁泰言各道印篆相同虑有诈伪乃更铸监察
御史印曰某道监察御史印其巡按印曰巡按某处监
察御史印建文元年改设都御史一人革佥都御史二
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298-0157c.png
年改为御史府设御史大夫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止
设御史二十八人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改北平道为
北京道十九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阯三道洪
熙元年称行在都察院同六部又定巡按以八月出巡
宣德十年罢交阯道始定为十三道正统中去行在外
嘉靖中以清屯增副都御史三人寻罢隆庆中以提督
京营增右都御史三人寻亦罢

  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
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298-0157d.png
太祖时尝置京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洪武元年置漕运使正四品知
事正八品提控牍牍从九品属官监运正九品都网省注十四年罢)永乐间设漕运总兵
官以平江伯陈瑄治漕宣德中又遣侍郎都御史少卿
等官督运至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始命副都御史王
竑总督因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治淮安
成化八年分设巡抚总漕各一员九年复旧正德十三
年又分设十六年又复旧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
提督军务巡抚凤阳都御史四十年归并改总督漕运
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298-0158a.png
兼提督军务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嘉靖二十九
年置先是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巡视或称提督至是以
边患益甚始置总督开府密云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
抚兼理粮饷万历九年加兼巡抚顺天等处十一年复
旧天启元年置辽东经略(经略之名起于万历二十年宋应昌暨后杨镐至天启元
年又以内阁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称枢辅)崇祯四年并入总督十一年又
增设总督于保定

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298-0158b.png
  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正统元年始
遣佥都御史巡抚宣大景泰二年宣府大同各设巡抚
遣尚书石璞总理军务成化弘治间有警则遣正德八
年设总制嘉靖初兼辖偏保二十九年去偏保定设总
督宣大山西等处衔三十八年令防秋日驻宣府四十
三年移驻怀来隆庆四年移驻阳和

  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员弘治十年火筛入寇议遣重
臣总督陜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乃起左都御史王越
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298-0158c.png
任之十五年以后或设或罢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初称
提督军务七年改为总制十九年避制字改为总督开
府固原防秋驻花马池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
一员永乐二年遣给事中雷填巡抚广西十九年遣郭
瑄艾广巡抚广东景泰三年苗寇起以两广宜协济应
援乃设总督成化元年兼巡抚事驻梧州正德十四年
改总督为总制寻改提督嘉靖四十五年另设广东巡
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298-0158d.png
抚止兼巡抚广西驻肇庆隆庆三年又设广西巡抚除
兼职四年革广东巡抚改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
巡抚广东万历三年仍改总督加带管盐法

  总督四川陜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正德五年设
寻罢嘉靖二十七年以苗患又设总督四川湖广贵州
云南等处军务四十二年罢天启元年以土官奢崇明
反又设四川湖广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总督四年兼巡
抚贵州

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298-0159a.png
  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嘉靖三十三
年以倭犯杭州置四十一年革

  总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一员崇祯七
年置或兼七省十二年后俱以内阁督师

  总督凤阳地方兼制河南湖广军务一员崇祯十四年


  总督保定地方军务一员崇祯十一年设

  总督河南湖广军务兼巡抚河南一员崇祯十六年设
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298-0159b.png
总督九江地方兼制江西湖广军务一员崇祯十六年


  总理南直𨽻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一员崇祯八年
设以卢象升为之与总督或分或并

  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员永乐元年遣尚书治河自
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成化后始称总督河道正德四年
定设都御史嘉靖二十年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提督
河南山东直𨽻河道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
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298-0159c.png
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革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一员宣德五年
初命侍郎总督粮储兼巡抚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
靖三十一年以海警加提督军务驻苏州万历中移驻
句容已复驻苏州

  巡抚浙江等虎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永乐初遣尚书
治两浙农事以后或巡视或督鹾有事则遣嘉靖二十
六年以海警始命都御史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
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298-0159d.png
宁漳泉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二十七年改巡抚为巡视
二十八年罢三十一年复设

  巡抚福建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嘉靖二十六年既设
浙江巡抚兼辖福兴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远
又设提督军务兼巡福兴漳泉福宁海道都御史后改
巡抚福建统辖全省

  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一员成化
二年始专设都御史赞理军务巡抚顺天永平二府寻
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298-0160a.png
兼抚河间真定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
辅地广从居庸关中分设二巡抚其东为巡抚顺天永
平二府驻遵化崇祯二年又于永平分设巡抚兼提督
山海军务其旧者止辖顺天

  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成化八
年分居庸关以西另设巡抚保定正定河间顺德大名
广平六府提督紫荆倒马龙泉等关驻正定万历七年
兼管河道

卷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298-0160b.png
  巡抚河道等处地方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宣德五
年遣兵部侍郎于谦巡抚山西河南正统七年以右副
都御史王来巡抚湖广河南景泰七年始专设河南巡
抚万历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巡抚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门等关军务一员宣德五年
以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三年始命都御史专抚
山西镇守雁门天顺成化间暂革寻复置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
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298-0160c.png
员正统五年始设巡抚十三年定遣都御史嘉靖四十
二年加督理营田万历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


  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设旧驻辽阳
后地日蹙移驻广宁驻山海关后又驻宁远

  巡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命都御史出
巡塞北因奏设巡抚兼理大同景泰二年另设大同巡
抚后复并为一成化十年复分设十四年加赞理军务
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298-0160d.png
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初与宣府共一巡抚后
或分或并成化十年复专设加赞理军务

  巡抚延绥等处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遣都御史出
镇景泰元年专设巡抚加参赞军务成化九年徙镇榆
林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巡抚宁夏地方赞理军务一员正统元年以右佥都御
史郭智镇抚宁夏参赞军务天顺元年罢二年复设去
参赞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298-0161a.png
  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十年命侍郎镇守
正统元年甘凉用兵命侍郎参赞军务景泰元年定设
巡抚都御史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巡抚陜西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宣德初遣尚书侍郎出
镇正统间命右都御史陈镒王文等出入更代景泰初
耿九畴以刑部侍郎出镇文移不得径下按察司特改
都御史巡抚成化二年加提督军务后改赞理驻西安
防秋驻固原

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298-0161b.png
  巡抚四川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宣德五年命都
御史镇抚后停遣正统十四年始设巡抚万历十一年
加提督军务

  巡抚湖广等处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正统三年命都
御史贾谅镇守以后或侍郎或大理卿出抚景泰元年
定设巡抚都御史兼赞理军务万历八年改为提督军
务十二年仍为赞理

  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万历八年后间设巡抚镇守
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298-0161c.png
成化以后定为巡抚或有时罢遣嘉靖六年始定设四
十年加兼理军务

  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弘治十年始
设巡抚正德十一年改提督军务嘉靖四十五年定巡
抚衔所辖南安赣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驻赣


  巡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永乐中设巡抚后以
总督兼巡抚事遂罢不设嘉靖四十八年复另设巡抚
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298-0161d.png
加赞理军务隆庆四年又罢

  巡抚广西地方一员广西旧有巡抚沿革不常隆庆三
年复专设

  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
粮饷一员正统九年命侍郎参赞军务十年设镇抚天
顺元年罢成化十二年复设嘉靖三十年加兼理军务
四十三年改赞理隆庆二年兼抚建昌毕节等处
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298-0162a.png
正统十四年以苗乱置总督镇守贵州湖北川东等处
景泰元年另设贵州巡抚成化八年罢十一年复设正
德二年又罢五年又复设嘉靖四十二年裁革总督令
巡抚兼理湖北川东等处提督军务

  巡抚天津地方赞理军务一员万历二十五年以倭陷
朝鲜暂设寻为定制

  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天启元年设崇祯二年
罢三年复设

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298-0162b.png
  巡抚安庐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崇祯十年设以史可法
为之十六年又增设安太池庐四府巡抚

  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一员万历二十七年以征播
暂设寻罢天启二年后或置或罢崇祯二年定设
巡抚密云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崇祯十一年设

  巡抚淮扬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崇祯十一年设

  巡抚承天赞理军务一员崇祯十六年设

  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成化十二年以
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298-0162c.png
郧襄流民屡叛遣都御史安抚因奏设官抚治之万历
二年以抚治事权不专添提督军务兼抚治职衔九年
裁革十一年复设

  赞理松潘地方军务一员正统四年以王翱为之
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
通政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其属经历司经
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
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
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298-0162d.png
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赍状奏闻凡天下臣民实
封入递即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即五军六
部都察院等衙门有事关几密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
司印信凡诸司公文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写公文用
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之凡在外之题本奏
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汇而进之有径自封进
者则参驳午朝则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
入奏有违误则籍而汇请凡抄发照驳诸司公移及勘
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298-0163a.png
合讼牒勾提件数给繇人员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凡议
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参预初洪武三年置察
言司设司令二人掌受四方章奏寻罢十年置通政使
司设曾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谕之曰政犹水
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
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
敷陈者毋隐蔽当引见者毋留难十二年拨承敇监给
事中殿廷仪礼司九关通事使𨽻焉建文中改司为寺
卷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298-0163b.png
通政使为通政卿通政参议为少卿寺丞增置左右补
阙左右拾遗各一人成祖复旧制成化二年置提督誊
黄右通政不理司事录武官黄卫所袭替之故以徵选
事万历九年革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寺丞
各一人(正五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一人(从九品)左右二寺各
寺正一人(正六品)寺副二人(从九品后革右寺副一人)评事四人(正七品初
设右评事八人后革四人)卿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少卿寺丞赞
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298-0163c.png
之左右寺分理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凡刑部都
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推问狱讼皆移案牍引囚徒诣寺
详谳左右寺正各随其所辖而复审之既按律例条必
复问其款状情允罪服始呈堂准拟具奏不则驳令改
拟曰照驳三拟不当则纠问官曰参驳有牾律失入者
调他司再讯曰番异犹不惬则请下九卿会讯曰圆审
已评允而招由未明移再讯曰追驳屡驳不合则请旨
发落曰制决凡狱既具未经本寺评允诸司毋得发遣
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298-0163d.png
误则纠之初吴元年置大理司卿秩正三品洪武元年
革三年置磨勘司凡诸司刑名钱粮有冤滥隐匿者稽
其功过以闻寻亦革(洪武三年置磨勘司设司令司丞七年增设司令一人司丞五人守
领官五人分为四科十年革十四年复置磨勘司设司令一人左右司丞各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二十年复
罢)十四年复置大理寺改卿秩正五品左右少卿从五
品左右寺丞正六品其属左右寺正各一人寺副各二
人左评事四人右评事八人又置审刑司共平庶狱凡
大理寺所理之刑审刑司复详议之(审刑司设左右审刑各一人正六品
卷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298-0164a.png
左右详议各三人正七品)十七年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
五军断事官署于太平门外名其所曰贯城十九年罢
审刑司二十二年复卿秩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丞三人正五品其左右
寺官如故)二十九年又罢尽移案牍于后湖建文初复置改
左右寺为司寺正为都评事寺副为副都评事司务为
都典簿(司务洪武二十六年置)成祖初仍置大理寺其左右寺设
官复如洪武时又因左右二寺评事多寡不等所治事
亦繁简不均以二寺评事均分左右各二人如刑部都
卷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298-0164b.png
察院十二司道各带管直𨽻地方审录(初太祖设左评事四员分管在
京诸司及直𨽻卫所府州县刑名右评事八员分管在外十二布政司都司卫所府州县刑名)永乐二
年仍复旧后定都北京又改分寺属(两京五府六部京卫等衙门刑名属
左寺顺天应天二府南北直𨽻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卫所刑名属右寺)弘治元
年裁减右评事四人(时天下罪囚类不解审右寺事顾简于左寺)万历九年
更定左右寺分理天下刑狱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
贵州六司道左寺理之江西陜西河南山西湖广广西
云南七司道右寺理之以能按律出人罪者为称职(大理
卷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298-0164c.png
寺之设为慎刑也三法司会审初审刑部都察院为主覆审本寺官为主初犹置刑具牢狱弘治以后止阅案
卷囚徒俱不到寺)司务典出纳文移

  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
品)主簿厅主簿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正九品)通事舍人二
人左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一
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二
人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二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
亦如之司经局洗马一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
卷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298-0164d.png
二人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佐
之凡入侍太子与坊局翰林院官番直进讲尚书春秋
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前期纂辑成章进御
然后赴文华殿讲读讲读毕率其僚属以朝廷所处分
军国重事及抚谕诸蕃恩义陈说于太子凡朝贺必先
奏朝廷乃具启本以进凡府僚暨坊局官与翰林院职
互相兼试士修书皆与焉通事舍人典东宫朝谒辞见
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于太
卷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298-0165a.png
子则引入而举案春坊大学士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
及讲读之士皆审慎刑监省之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各
奏其职以从凡东宫监国抚军出狩及朝会出入覆启
画诺必审署以移詹事诸祥眚必启告内外庶政可为
规鉴者随事而赞论伶人仆御有改变新声导逢非礼
者则陈古义申典制纠正而请斥远之司直清纪郎掌
弹劾宫僚纠举职事文华殿讲读毕诸臣班退有独留
奏事及私谒者则共纠之司谏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
卷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298-0165b.png
过凡有启事于东宫与司直清纪执笔纪令旨规正其
伪缪者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刋辑之事立正本
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
之校书正字掌缮写装潢诠其讹谬而调其音切以佐
洗马先是洪武初置大本堂充古今图书其中召四方
名儒训导太子亲王诸儒专经面授分番夜直已而太
子居文华堂诸儒迭班侍从又还才俊之士入充伴读
时时赐宴赋诗商榷今古评论文学是时东宫官属自
卷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298-0165c.png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外则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
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
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皆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
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赞理等官十五
年更定左右春坊官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
又各设大学士寻定司经局官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
二年以官联无统始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为府定
詹事秩正三品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司经局洗马从五
卷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298-0165d.png
品虽各有印而事总于詹事府二十九年增设左右春
坊清纪郎司谏通事舍人建文中增少卿寺丞各一人
宾客二人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赞读
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成祖复旧制英宗
初命大学士提调讲读官按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天
顺以前或尚书侍郎都御史成化以后率以礼部尚书
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其协理者无常员春坊大
学士景泰间倪谦刘定之而后仅杨廷和一任之后不
卷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298-0166a.png
复设其司直司谏清纪郎亦不常置惟嘉靖十八年以
陆深为詹事崔铣为少詹事王教罗洪先华察等为谕
德赞善洗马皇甫涍唐顺之等为司直司谏皆天下名
儒自明初宋濂诸人后宫僚莫盛于此嗣是出阁讲读
每点别员本府坊局仅为翰林院迁转之阶

  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并从
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并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并世袭别见)典
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后品常设)待诏六人(从九品不常设)
卷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298-0166b.png
目一人(未入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
士无定员学士一人(正五品)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
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录玉牒史志
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皆奉敇而统承之诰敇以学士二
人兼领(正统中王直王英以礼部侍郎兼学士专领诘敇后罢弘治七年复设正德中白钺费宏等由
入礼部尚书入东阁专典诰敇嘉靖六年复罢以讲读编检等官管之)大政事大典礼集
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其可否车驾幸太学听讲凡郊
祀庆成诸宴则学士侍坐于四品京卿上侍读侍讲掌
卷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298-0166c.png
讲读经史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
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
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诏敇书檄批答王言
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国家有纂修著作之书则分掌
考辑撰述之事经筵充展卷官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
同考官殿试充收卷官凡记注起居编纂六曹章奏誊
黄册封等咸充之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
习之侍书掌以六书供侍待诏掌应对孔目掌文移吴
卷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298-0166d.png
元年初置翰林院秩正三品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
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二年置
学士承旨正三品改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从四品修撰
正六品)增设待制(从五品)应奉(正七品)典籍(从八品)等官十三年
增设检阅(从九品)十四年定学士为正五品革承旨直学
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
讨令编修检讨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
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
卷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298-0167a.png
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十八年更定品员(如前所列独未有庶吉士)
以侍读先侍讲建文时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两学士
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以居侍读侍讲侍
书五经博士典籍待诏文史以居修撰编修检讨改孔
目为典簿改中书舍人为侍书以𨽻翰林又设文渊阁
待诏及拾遗补阙等官成祖初复旧其年九月特简讲
读编检等官参预机务(简用无定员)谓之内阁然解缙胡广
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事至洪熙以后杨士奇等
卷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298-0167b.png
加至师保礼绝百僚始不复署正统七年翰林院落成
学士钱习礼不设杨士奇杨荣公座曰此非三公府也
二杨以闻乃命工部具椅案礼部定位次以内阁固翰
林职也(嘉隆以前文移关白犹称翰林院以后则竟称内阁矣)其在六部自成化
时周洪谟以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郎
必有一由于翰林其由翰林者尚书则兼学士(六部皆然)
郎则兼侍读侍讲学士其在詹事府暨坊局官视其品
级必带本院衔(詹事少詹事带学士衔春坊大学士不常设庶子谕德中允赞善洗马等则带
卷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298-0167c.png
讲读学士以下至编检衔)史官自洪武十四年置修撰三人编修检
讨各四人其后由一甲进士除授及庶吉士留馆授职
往往溢额无定员嘉靖八年复定讲读修撰各三人编
修检讨各六人皆从吏部推补如诸司例然未几即以
侍从人少诏采方正有学术者以充其选因改御史吴
经员外郎陈束主事唐顺之等七人俱为编修以后仍
循旧例由庶吉士除授卒无定额崇祯七年又考选推
官知县为编修检讨盖亦创举非常制也庶吉士自洪
卷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298-0167d.png
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敇监
等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
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
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
或出为州县官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历以后掌
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明初尝置弘文馆学
士(洪武三年置以胡铉为学士又命刘基危素王本中睢稼皆兼弘文馆学士未几罢宣德间复建弘文阁
于思善门右以翰林学士杨溥掌阁印寻并入文渊阁)秘书监(洪武三年置秩正六品除监丞一人
卷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298-0168a.png
直长二人寻定设令一人丞直长各二人掌内府书籍十三年并入翰林院典籍)起居注(甲辰年置
吴元年定秩正五品洪武四年改正七品六年升从六洪武年定起居注二人后革十四年复置秩从九品寻
罢至万历间命翰林院官兼摄之已复罢)寻皆罢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一人(正六品)其属绳愆厅监
丞一人(正八品)博士厅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率性修道诚
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学正十人(正九
品)学录七人(从九品)典簿厅典簿一人(从八品)典籍厅典籍
一人(从九品)掌馔厅掌馔一人(未入流)祭酒司业掌国学诸
卷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298-0168b.png
生训导之政令凡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
外国生幼勋臣及勋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奉监规而
训课之造以明体达用之学以孝弟礼义忠信廉耻为
之本以六经诸史为之业务各期以敦伦善行敬业乐
群以修举古乐正成均之师道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
悛徙谪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
仿书每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每岁春秋上
丁遣大臣祀先师则总其礼仪车驾幸学则执经坐讲
卷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298-0168c.png
新进士释褐则坐而受拜监丞掌绳愆厅之事以参领
监务坚明其约束诸师生有过及廪膳不洁并纠惩之
而书之于集愆册博士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凡经
以易诗书春秋礼记人专一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兼
习之助教学正学录掌六堂之训诲士子肄业本堂则
为讲说经义文字导约之以规矩典簿典文移金钱出
纳支受典籍典书籍掌馔掌饮馔明初即置国子监(乙巳
九月置国子学以故集庆路学为之洪武十四年改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设博士助教学
卷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298-0168d.png
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吴元年定国子学官制增
设祭酒司业典簿(祭酒正四品司业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簿正八品助教从八品学正正九品学录从
九品典膳省注)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国子学(秩正四品)命国
子学分官领之十三年改典膳为掌馔十五年改为国
子监秩从四品设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典簿各一
人博士三人助教十六人学正学录各三人掌馔一人
(各官品秩如前所例)中都国子监制亦如之十六年以宋讷为祭
酒敇谕之曰太学天下贤关礼义所由出人材所由兴
卷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298-0169a.png
卿夙学耆德故特命为祭酒尚体朕立教之意俾诸生
有成士习丕变国家其有赖焉又命曹国公李文忠领
监事车驾时幸(以故监官不得中厅而坐中门而行)二十四年更定国子
监品秩员数(俱如前所例)中都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典
簿博士学正学录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品秩与在京
同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建文中升监丞为堂上官
革学正学录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置国子监于北京
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录掌馔各一人助
卷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298-0169b.png
教二人(后增设不常助教至十五人学正至十一人学录至七人后革助教二人学正四人学录二人
万历九年又革助教四人学录一人)宣德九年省司业弘治十五年复设
明初祭酒司业择有学行者任之后皆由翰林院官迁


  衍圣公孔氏世袭(正二品袍带诰命朝班一品洪武元年授孔子五十六代孙希学袭封)
其属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书写各一人(皆以流官充之)
阜知县孔氏世职(洪武元年授孔子裔孙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翰林院世袭
五经博士(正八品)孔氏二人(正德元年授孔子五十九世孙彦绳主衢州庙祀宋孔端
卷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298-0169c.png
友从高宗南渡家于衢州此孔氏南宗也正德二年授孔间礼奉子思庙祀)颜氏一人(景泰三年
授颜子五十九世孙希惠)
曾氏一人(嘉靖十八年授曾子六十代孙质粹)仲氏一人(万历
十五年授子路裔孙仲吕)
孟氏一人(景泰三年授孟子裔孙希文)周氏一人(景泰七年
授先儒周敦颐裔孙冕)
程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程颐裔孙克仁崇祯三年授先儒程颢裔孙
接道)
邵氏一人(崇祯三年授先儒邵雍裔孙继祖)张氏一人(天启二年以先儒张载裔
孙文运为博士)朱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朱熹裔孙梴嘉靖二年又授墅为博士主婺源庙祀)
刘氏一人(景泰七年授诚意伯刘基七世孙禄后革)教授司教授(从九品)学录
学司(并未入流)孔颜曾孟四氏各一人又尼山洙泗二书院
卷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298-0169d.png
各学录一人先是元代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赐三品
印洪武元年太祖既以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因谓礼臣
曰孔子万年帝王之师待其后嗣秩止三品弗称褒崇
其授希学秩二品赐以银印又命复孔颜孟三家子孙
徭役十八年敇工部询问凡有圣贤子孙以罪输作者
释之永乐二十二年赐衍圣公宅于京师加一品金织
衣正统元年诏免凡圣贤子孙差役选周程张朱诸儒
子孙聪明俊秀可教养者不拘名数送所在儒学读书
卷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298-0170a.png
仍给廪馔成化元年给孔颜孟三氏学印令三年贡有
学行者一人入国子监六年命衍圣公始袭者在监读
书一年





卷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298-0170b.png







  明史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