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120-05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第一百四十五 宋 卫湜 撰
三年问第三十八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
 服年月所由此于别录属丧服
 严陵方氏曰三年之丧百王之所同问丧者以是为
 首故记丧者以是名篇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120-0506b.png
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钜者其日久
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
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
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己复生有节也哉
 郑氏曰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群
 谓亲之党也无易犹不易也复生除丧反生者之事
 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120-0507a.png
 孔氏曰此一节问丧三年所由解释所以三年之意
 此记者假设其问立文谓立礼之节文也饰谓章表
 也群谓五服之亲因三年之丧差降各表其亲党也
 亲谓大功以上疏谓小功以下贵谓天子诸侯绝期
 卿大夫降期以下贱谓士庶人服族其节分明不可
 损益故曰无易之道引旧语成文也创钜者钜大也
 大则难愈痛甚者丧亲伤肾乾肝斩砍之痛既甚故
 差亦迟立三年之文以表是至痛极者也人子于此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120-0507b.png
 二十五月之时悲哀摧痛犹未能尽忧思悲慕犹未
 能忘而外貌丧服以是断割若不以是裁断则送死
 之情何时得己复吉之礼何有限节
 严陵方氏曰其生也父母有三年之爱于其子及其
 没也故子有三年之丧以报之爱所谓情也三年之
 丧所谓文也故曰称情而立文礼以情为本而以文
 为饰故曰因以饰群群则庄子所谓人群是也服君
 与父皆斩衰三年由父而降则杀焉所以别亲疏之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120-0507c.png
 节也由君而降亦杀焉所以别贵贱之节也亲与贵
 者不可易而损之疏而贱者不可易而益之故曰弗可
 损益无易之道也送死者之礼有己复生者之事有
 节则不以死伤生故也
 新安朱氏曰有问丧祭之礼至周公然后备夏商而
 上想甚简略荅曰然亲亲长长贵贵尊贤夏商而上
 大槩只是亲亲长长之意到周又添得许多贵贵底
 礼数如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诸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120-0507d.png
 父而臣昆弟期之丧天子诸侯绝大夫降然诸侯大
 夫尊同则亦不绝不降此皆贵贵之义上世想皆简
 略未有许多降杀贵贵底礼数凡此皆天下之大经
 前世所未备到得周公搜剔出来立为定制更不可
 易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
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踰时焉则
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䠱焉踟蹰焉然后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120-0508a.png
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
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
不穷
 郑氏曰匹偶也言燕雀之恩不如大鸟兽大鸟兽不
 如人含血气之类人最有知而恩深也于其五服之
 亲念之至死无止也
 孔氏曰此经明天地之间血气之类皆有所知至于鸟
 兽大小各能思其种类况在于人何有穷已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120-0508b.png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
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将
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
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
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郑氏曰邪淫之人谓恶人薄于恩死则忘之其相与
 聚处必失礼也遂之谓不时除也立中制节谓服之
 年月也释犹除也去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120-0508c.png
 孔氏曰此明君子小人不同先王为之立中人之制
 节驷谓驷马隙空隙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而
 过狭小言急速之甚立中制节立中人之制以为年
 月限节也三年一闰天道小成子生三年免于父母
 之怀故服以三年成文章义理则除去其服释犹除
 去也
 横渠张氏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此言除之内
 于二十五月之晦为祥祭又两月之禫共是二十七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120-0508d.png
 月二十七月之晦为禫祭据礼钻燧改火天道一变
 期可已矣情不可已于是再期再期又不可已于是
 加之三月是二十七月也况书有明證春秋书祭祀
 可以考其得礼不得礼
 山阴陆氏曰言修饰者犹如此况所谓天资忠孝者
 欤先王为之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诗所谓庶
 见素韠兮聊与子如一兮是矣传以为三年之丧贤
 者之所轻不肖者之所勉人道之至文者也情极则文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120-0509a.png
 至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
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
是象之也
 郑氏曰言三年之义如此则何以有降至于期也期
 者谓为人后者父在为母也至亲以期断言服之正
 虽至亲皆期而除也又问服断于期之义言法天地
 变易可以期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120-0509b.png
 孔氏曰上节既称为父母三年此一节释为期之义
 莫不更始言天地之中动植之物无不于前事之终
 更为今事之始以是象之言以人事法象天地故期
 年也今检寻经意父母本意三年何以至期者但问
 其一期应除之义故荅曰至亲以期断是明一期可
 除之节故礼期而练男子除绖妇人除带下文云加
 隆故至三年是经意不据为人后及父在为母期郑之
 此释恐未尽经意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120-0509c.png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小
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閒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
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
 郑氏曰法此变易可以期何以乃三年为也言于父
 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焉犹然也焉使弗及言使其
 恩不若父母也取象于天地谓法其变易自三年以
 至缌皆岁时之数言既象天地又足以尽人聚居纯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120-0509d.png
 厚之恩也
 孔氏曰焉使弗及焉亦然也然使恩隆不及于期也五
 月不及九月三月不及五月转相不及也隆谓恩爱
 隆重杀谓情理杀薄閒是隆杀之间天地之气三年
 一闰是三年取象于一闰天地一期物终是一期取
 象于一周九月象阳数又象三时而物成也五月象
 五行三月象天地一时而气变此五服之节皆取法
 天地也子生三年免于父母之怀故服三年人之一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120-0510a.png
 岁情意变改故一期九月五月三月亦逐人情而减
 杀是取则于人既法天地与人三才并备故能调和
 群众聚居和谐专一义理尽备矣
 严陵方氏曰言服之正虽至亲皆以期而除至于倍
 之而再期者特加隆于父母而已天以有所垂故曰
 取象经言天垂象是矣地以有所效故曰取法易言
 效法之谓坤是矣人以有所作故曰取则书言明哲
 实作则是矣然而丧或以三月或以五月或以九月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120-0510b.png
 或以期年或以三年丧凶礼也乃以阳数之奇何哉
 盖阴所以致死阳所以致生死而致生之者孝子不
 忍死其亲之意也
 山阴陆氏曰焉是也知然者以春秋传曰晋郑焉依
 国语作是知之也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
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孔子曰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120-0510c.png
丧也
 郑氏曰言三年之丧丧礼之最盛也不知其所从来
 喻此三年之丧前世行之久矣达谓自天子至于庶
 人
 孔氏曰此一节重明三年之义言于人道之中至极
 文理之盛人恩之至极隆厚也孔子曰引论语之文
 案易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
 不树丧期无数尚书云百姓如丧考妣三载此云不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120-0510d.png
 知所由来者但不知定在何时唐虞以前丧服与吉
 服同皆以白布为之故郊特牲云齐则缁之若不齐
 则皆用白布至三代吉凶异也
 马氏曰中庸曰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
 也然而世衰道微狃于习俗故虽宰我亲受业于孔
 门犹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钻
 燧改火期可已矣虽圣人之善诱亦无如之何姑曰
 于汝安乎汝安则为之盖人情之大不美也如此亦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120-0511a.png
 岂可以强率以从先王之制哉呜呼常人之所行而
 宰我乃独以为异固孔子所不取礼之所载三年问
 者岂亦当时之人疑此为重欤故曰凡天地之间有
 血气之属大至于鸟兽小至于燕雀莫不知爱其类
 又况于人乎其曰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百王之所
 同古今之所一则为此书者亦有为而作也
深衣第三十九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深衣者以其记深衣之制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120-0511b.png
 也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素纯曰长衣有表则
 谓之中衣大夫以上祭服之中衣用素诗云素衣朱
 襮玉藻曰以帛里布非礼也士祭以朝服中衣以布
 明矣此于别录属制度其长衣中衣及深衣其制度
 同玉藻曰长中继掩尺若深衣则缘而已故玉藻云
 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皆著之在表也其
 中衣在朝服祭服丧服之下知丧服亦有中衣者檀
 弓曰练衣黄里注云练中衣以黄为内是也但丧服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120-0511c.png
 中衣不得继掩尺也故丧服仪云带缘各视其冠注
 云缘如深衣之缘是丧服中衣用深衣则深衣缘之
 以采故下云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以青之属也
 唯孤子深衣纯以素但以缘而已不与长衣同其吉
 服中衣亦以采缘其诸侯得绡黼为领丹朱为缘郊
 特牲云绡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则知大夫士不
 用绡黼丹朱但用采纯而已矣无文以明之其长衣
 以素缘知者若以采缘则与吉服中衣同故知以素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120-0511d.png
 缘也若以布缘则曰麻衣知用布缘者以其称麻衣
 故知也其丧服之中衣其纯用布视冠布之粗细至
 葬可以用素缘也綀则用縓也其诗之麻衣则与此
 别彼谓吉服之衣也所以此称深衣者以馀服则上
 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
 深衣
 蓝田吕氏曰此篇纯记深衣之制度而已古者衣裳
 殊制所以别上下也唯深衣之制衣连裳而不殊盖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120-0512a.png
 私燕之服尔如冠之法冠武殊制至于居冠则属武
 而不殊皆所以尚简便也虽曰简便不可以无法故
 有五法之象
 长乐陈氏曰先王严分守一道德常见于形名度数
 之间而分守已严道德已一常寓于服饰器械之际
 盖衣服者近人而易晓者也故作服而无其法则不
 足以为法服故深衣或圜或直一以天制或方或曲
 一以地制而崇之为三才卑之为三极莫不并与其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120-0512b.png
 精微之意以示之此深衣之所由作也所谓深衣不
 特以被体之深邃有以异乎常是故谓之深而自其
 理而观之则深之又深极其精焉岂众人之所能测
 欤
 严陵方氏曰经曰有虞氏深衣而养老传曰庶人服
 短褐深衣则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服之也以其义之
 深名之
 马氏曰诗曰麻衣如雪閒传曰大祥素练麻衣丧服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120-0512c.png
 记曰公子为其母麻衣縓缘而先儒皆以深衣言之
 盖诸侯夕深衣则诗所谓麻衣者夕服也公子为其
 母小功则记所谓麻衣者小功服也小功缘以縓则
 大祥缘以布则夕服缘以采矣何则孤子以素则凡
 孤子者缘以布可也盖深衣之为物可以为文可以
 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在虞以为燕服故王制
 曰有虞氏深衣而养老是也在周以为夕服故玉藻
 曰朝玄端夕深衣是也又以为丧服而庶人以为吉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120-0512d.png
 服深衣之用岂施于一哉
 山阴陆氏曰冠言邃衣言深亦言之法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
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
 郑氏曰圣人制事必有法度衣取蔽形毋被土为污
 辱也续犹属也祍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之前
 后也钩读如鸟喙必钩之钩要缝半下三分要中减
 一以益下下宜宽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120-0513a.png
 孔氏曰作记之时深衣无复制度故称古者规矩绳
 权衡则制度所应者备在下文深衣之裳十二幅皆
 宽头在下狭头在上皆似小要之衽是前后左右皆
 有衽也续衽谓所续之衽钩其旁边当身之一旁非
 谓馀衽悉当旁也丧服裳前三幅后四幅各自为之
 不相连今深衣裳一旁则连之相著一旁则有续衽
 掩之与相连无异故郑云属连之不殊裳前后也深
 衣之衽已于玉藻释之要缝谓要中之缝尺寸阔狭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120-0513b.png
 半下畔之阔下畔一丈四尺四寸则要缝半之七尺
 二寸郑注据裳之一幅凡布广二尺二寸四寸为缝
 一尺八寸在三分之一分为六寸减此六寸以益于
 下是下二幅有二尺四寸上二幅有一尺二寸故云
 三分要中减一以益下下容举足而行故宜宽也
 慈湖杨氏曰短毋见肤长毋被土此言其纵也续祍
 钩边此言其衡也自旁而数之衽居其端也古之衽
 今之襟亦曰袂也深衣属裳则当续衣之衽使之长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120-0513c.png
 与裳齐也上狭下广其边如钩言其旁曲也于体为
 宜玉藻曰衽当旁此之谓也衽亦修广矣矧当衣前
 故首言之丧服言衰衣裳负适袂袪广博尺寸靡不
 备载独不见所谓襟焉而有衽二尺有五寸是衽即
 襟也丧服言衣二尺有二寸襟与衣齐而衽二尺有
 五寸何也衰衣带下尺则衣之长可知袂幅属衣之
 处曰二尺二寸非谓衣之长止于此衣带下尺并带
 博处共长三尺三寸内阙中八寸偏前以安项衽缀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120-0513d.png
 于前领平衡之下则衽长二尺五寸正其度也通乎
 丧服之衽则深衣之衽与衣齐是为襟昭昭矣郭璞
 注方言亦谓衽为襟郑康成既误释之孔颖达复误
 疏之谓深衣十二幅幅即衽也且援鲁庄公以衽受
 齐馈为證而深衣之篇未尝以幅为衽又与玉藻衽
 当旁之文不符盖孔思不及此故不知此下广之衽
 正足以受馈不为不宽也古志四夷左衽丧记敛衣
 左衽咸谓襟也左传结衽若讼者结此衽也古棺有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120-0514a.png
 衽是谓小要以钩边如衽也古曰衽席席左敛右敛
 如衽也详考衽制无所不通
 涑水司马氏曰案汉书江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
 交输如淳曰交输割正幅使一头狭若燕尾垂之两
 旁见于后是礼深衣续衽钩边贾逵谓之圭苏林曰
 交输如今新妇袍之袿全幅缯角割名曰交输裁也
 释名曰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
 也然则别有钩边不在裳十二幅之数亦斜割使一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120-0514b.png
 端阔一端狭以阔者在上狭者在下交映垂之如燕
 尾有钩曲裁其旁边缀于裳之右旁以掩不相连之
 处
 严陵方氏曰深衣之作其所由来尚矣故以古者冠
 篇首袂在前以应规袷在中以应矩缝在后以应绳
 齐在下以应权衡短毋见肤则其形不亵虽约而不
 失于俭长毋被土则其物不费虽隆而不过于奢衽
 襟也与裳相续故谓之续衽裾裳之边曲以钩束焉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120-0514c.png
 故曰钩边玉藻所谓衽当旁是也要缝之博居下齐
 之半玉藻所谓缝齐倍要是也以缝齐为倍则要缝
 为半矣此所以互言之
 蓝田吕氏曰所谓毋见肤毋被土钩边半下可以运
 肘反诎之及肘毋厌胁者言深衣长短宽急之制也
 应十有二月应规应方应直应平者言深衣之法象
 也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者言
 深衣之用也纯以缋以青以素言深衣用纯之别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120-0514d.png
 毋见肤不欲亵也毋被土不欲污也此衣之长短之
 中也续衽钩边此衣之宽急之中也衽者衣裳之旁
 幅也玉藻所谓衽当旁是也衣之旁幅下杀裳之旁
 幅上杀上下之衽相续而中曲以是小要取名焉故
 曰钩边
 山阴陆氏曰此言缝非言围言要非言幅也谓若深
 衣入要半寸其缝齐摺一寸是之谓半下郑氏谓三
 分减一益下此续缝为围要为幅之误也亦于半下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120-0515a.png
 之言碍矣且幅缩缝要与齐皆衡缝深衣应规矩绳
 权衡若象服虽议于规矩准绳权衡之外可也
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
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郑氏曰袼衣袂当掖之缝也肘不能不出入袂属幅
 于衣诎而至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尺二寸则
 袂肘以前尺二寸肘或为腕带当骨缓急难为中也
 孔氏曰袼谓当臂之处袂中高下宜稍宽大可以运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120-0515b.png
 动其肘袂二尺二寸肘尺二寸是容运肘也袂之长
 短反诎之及肘者袂长二尺二寸并缘寸半为二尺
 三寸半除去其缝之所杀各一寸馀有二尺一寸半
 在从肩至手二尺四寸今二尺一寸半之袂得反诎
 及肘者以袂属于衣幅广二尺二寸身脊至肩但尺
 一寸也从肩覆臂又尺一寸是衣幅之畔覆臂将尽
 今又属袂于衣又二尺一寸半故反诎其袂得及于
 肘也带若当骨则缓急难中故当无骨之处此深衣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120-0515c.png
 带下于朝祭服之带也朝祭之带则近上故玉藻云
 三分带下绅居二焉是自带而下四尺五寸也
 涑水司马氏曰案袂即今之所谓袖也郑云属幅于
 衣谓裨于身旁未必皆尽一幅尺二寸也云臂上下
 各尺二寸者亦据中人为率尔如孔所言拘泥太甚
 况从肩至袂口二尺二寸半则反诎之过肘矣经以
 臂之短长布幅阔狭皆无常准故但云屈之及肘谓
 袖之短长适与手齐则反诎及肩自然及肘矣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120-0515d.png
 蓝田吕氏曰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
 及肘比袂之宽急之中也袼当腋之缝也不二尺二
 寸则不能回肘矣袂属幅于衣诎而至肘则上下各
 尺二寸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此衣带
 高下之中也
 严陵方氏曰袂长短诎之及肘玉藻所谓袪尺二寸
 是矣袼也袪也袂也皆衣之名也在胳者则谓之袼
 在胠者则谓之袪在末者则谓之袂带下毋厌髀上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120-0516a.png
 母厌胁若是则正当腹间矣深衣燕服也故欲缓急
 之适如此
 马氏曰服身之章身服之准故视肘以为袂肘尺二
 寸袂二尺二寸杀袂以为袪袪尺二寸三袪以为要
 袂尺二寸倍为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倍要以缝
 齐丈四尺四寸也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
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120-0516b.png
 郑氏曰裳六幅幅分之以为上下之杀袂圜应规谓
 胡下也袷交领也古者方领今小儿衣领绳谓裻与
 后幅相当之缝也踝跟也下齐齐缉也
 孔氏曰每幅交解为二是十二幅也郑以汉时领皆
 向下交垂故云古者方领似今拥咽故云若今小儿
 衣领方折之也负绳谓衣之背缝及裳之背缝上下
 相当如绳之直非谓实负绳也
 涑水司马氏曰此谓三分其幅狭处占狭处阔处占阔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120-0516c.png
 处占二交解斜裁颠倒缝之使狭处皆在上阔处
 皆在下假使布幅二尺二寸除裁缝外有一尺八寸
 则狭处六寸阔处一尺二寸是也其人肥大则幅随
 而阔瘦细则幅随而狭要须十二幅下倍于上不必
 拘以尺寸之数牛领下垂者谓之胡胡下谓从袖口
 至腋下裁令其势圜如牛胡也方领如孔所言似三
 代以前人反如今时服上领衣但方裁之耳案上领
 衣之制其上须用结纽乃可服不知古人果如此不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120-0516d.png
 也郑注周礼袷状如著横衔之繣洁于项颜师古注
 汉书繣者结碍也洁绕也盖为结纽而绕项也然则
 古亦有结纽也繣音获洁音结汉时小儿衣服既不
 可见而后汉马援传朱勃衣方领能矩步注引前书
 音义曰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如此似于颈
 下别施一衿映所交领使之方正今朝服有方心曲
 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圜领之上以系于颈
 后结之或者袷之遗像欤又今小儿叠方幅系于颈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120-0517a.png
 下谓之涎衣亦与郑说颇相符然事当阙疑未敢决
 从也后汉儒林传曰服方领习矩步者委蛇乎其中
 注方领直领也春秋传叔向曰衣有襘杜曰襘领会
 也工外反曲礼曰视不上于祫郑曰袷交领也然则
 领之交会处自方即谓袷疑更无他物今且从之以
 就简易故以如此论之案衣之背缝谓之裻裻音督
 慈湖杨氏曰曲袷如矩以应方袷交领也夫衰衣上
 古之制也领正方其前平衡故可缀六寸之衰后儒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120-0517b.png
 不究古者制衣之始自然之体若是而曰如今中衣
 邪领之交亦近于方也使古表衣之领邪则六寸之
 衰于何所缀之也邪缀于前领则非正也古初制衣
 惟取阙中之方以安项尔简尝为方领深衣久则
 前坠近于今之圆领则后世变而为圆领亦其势之
 自然又变而为邪领者其当暑之为欤以是为中衣
 不敢以为表衣人心之灵不敢尚巧而下朴也深衣
 惟曰抱方时已圆其所负之方欤中古之制欤抑阙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120-0517c.png
 中偏前故为抱方欤后方循颈而势圆故独言抱方
 欤
 石林叶氏曰谓袷为方领不知何据以吾考之袂圜
 以应规不云领曲以应矩而云曲袷如矩以应方则
 袷与领非一物也张华注朱勃事引汉书音义颈下施
 衿正方儒者之服则领之外盖别有袷方折之加于
 领上此正古深衣之制也故云负绳抱方绳谓背缝
 之直则抱之宜在胸前若为交领则当在背何抱之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120-0517d.png
 云乎曲礼视不上于袷郑氏亦以袷为交领袷当在
 带之上所以尊天子若为交领无乃大高乎尤可见
 其非也
 蓝田吕氏曰衣袂之制有三有侈者自服而侈之袷
 至袪而侈之朝服以上是也有端者自袷至袪方正
 而制之玄端素端是也有圜者内杀于袷外杀于袪
 中则胡下深衣是也欲使行者举手以为容仪如规
 之圜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120-0518a.png
 长乐陈氏曰十二月者天数也袂圜以应规而圜者
 天之体曲袷如矩以应方而方者地之象也负绳及
 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而直与平者人之道
 何以知其然耶玉藻曰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
 盖天之大数不过十二故月之至于十二而后成岁
 功犹之深衣也必十二幅而后可以为衣之良也唯
 夫衣之数有以合乎天之数此所以为十二月之应
 也著不息者天也而袂者动而不息也著不动者地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120-0518b.png
 也而衿者静而不动也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而
 文中子曰圜者动方者静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其意
 也至于平则不倾也直则不屈也书曰平康正直论
 语曰人之生也直此又足以见负绳下齐之义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袂在前以动而致用故欲圜圜者动故
 也袷在中以静而成体故方方者静故也及踝谓至
 足之跟也下齐谓在下之缉也
 山阴陆氏曰日月有常焉应是而已深衣之裳也深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120-0518c.png
 衣衣不殊上下裳不殊前后故也知然者以言十有
 二幅以应十有二月有言负绳及踝以应直知之也
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
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
志而平心也
 郑氏曰行举手谓揖让也引易言深衣之直方应易
 之文也政或为正心平志安行乃正或低或仰则心
 有异志者欤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120-0518d.png
 孔氏曰所以袂圜中规者欲使行者举手揖让以为
 容仪如规也负绳背之缝也抱方领之方也以直其
 正解负绳以方其义解抱方记者既明方直之义故
 引坤卦之六二直方以證之裳下之齐如权之衡低
 仰平也
 长乐陈氏曰于规言手则袷为颈下齐为足踝为膝
 可知也于直方言坤之六二则安志平心者为泰之
 无平不陂而举手以为容者亦乃乾之反复其道可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120-0519a.png
 知也盖先王之法类多如此要在考之也然岂特此
 也义所以行己也政所以正人也行己以义贵于方
 故于义言方而正人以政则贵于直故于政言直易
 曰义以方外传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是也若夫
 志譬则权也心譬则衡也衡之低昂皆权之轻重则
 心之平倾由志之安危此所谓安其志而平其心焉
 严陵方氏曰规矩者方圜之体方圜者规矩之用自
 曲袷如矩以应方而下皆上言体下言用唯袂圜以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120-0519b.png
 应规则上言用下言体何哉盖袂之圜也非其体然
 及举手以为容则圜尔乃其用然也上言如矩而后言
 负绳者以衣之先后为之序也下言负绳而后言抱
 方者以易之直方为之序也且制十有二幅以应十
 有二月者仰观于天也直其政方其义者俯察于地
 也袷之高下可以运肘者近取诸身也以规矩绳权
 衡者远取诸物也若是则制度固已深矣谓之深衣
 岂为过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120-0519c.png
 山阴陆氏曰规乾之事也若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至
 矣下以亦善言规据以直其政以安志而平心言以
 在上负绳内也抱方外也凡向以后为内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案邾子执玉高其容仰鲁公执玉卑其容
 俯君子于此观祸福则如权衡岂可少哉
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
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
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勿费善衣之次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120-0519d.png
 郑氏曰五法已施圣人服之言非法不服也完且弗
 费言可苦衣而易有也深衣者用十五升布锻濯灰
 治纯之以采善衣朝祭之服也自士以上深衣为之
 次庶人吉服深衣而已
 孔氏曰以其完牢可苦事衣著以白布为之不须黼
 黻锦绣是易有也杂记云朝服十五升此深衣与朝
 服相类故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谓打洗锻濯用灰
 治理使和熟也然则丧服麻衣虽似深衣之制不必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120-0520a.png
 锻濯灰治以其杂凶故也案玉藻诸侯夕深衣祭牢
 肉又大夫士朝玄端夕深衣是深衣为朝祭之次服
 也诸侯之下自深衣以后更无馀服故知是庶人之
 吉服丧服有衰裳包贵贱上下无差亦明庶人吉服
 乃深衣也
 蓝田吕氏曰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
 制男女不嫌同服诸侯朝朝服夕深衣大夫士朝玄
 端夕深衣庶人衣吉服深衣而已此上下之同也有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120-0520b.png
 虞氏深衣而养老诸侯大夫夕皆深衣将军文子除
 丧而受越人吊练冠深衣亲迎女在涂婿之父母死
 深衣缟总以趋丧此吉凶男女之同也盖深衣者简
 便之服虽不经见推其义类则非朝祭皆可服之故
 曰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也
 长乐陈氏曰文事则有冕弁服武事则有韦弁服而
 深衣次之先儒以善衣为朝祭之服盖举一端明之
 也然则深衣所以异于馀服者不特衣裳连馀服幅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120-0520c.png
 前三后四深衣则十二幅矣馀服之带三分带下绅
 居二焉深衣之带则当无骨者矣
 严陵方氏曰五法则规矩绳权衡也五法之所取无
 非至公然必以规矩言无私者以规矩之方圜有天
 地之象焉其无私为足道故也圣人以德言先王以
 位言有德足以称之故服之有位足以作之故贵之
 端冕则有敬色所以为文介胄则有不可辱之色所
 以为武然而端冕可以为文而已且不可以为武介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120-0520d.png
 胄可以为武而已且不可以为文兼之者唯深衣而
 已然可以为文非若端冕可以视朝临祭也特可以
 赞礼而为摈相而已可以为武非若介胄可以临难
 折冲也特可以运筹而治军旅而已制有五法故曰
 完其质则布其色则白故弗费吉服以朝祭为上燕
 衣则居其次故曰善衣之次善衣吉服也
 马氏曰五物者以其极至而可以为法于天下也故
 圣人之作深衣必应规矩绳权衡者以谓被于一身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120-0521a.png
 之间而可以为万事之则故视其服者知其道观其
 容者知其德轻重曲直方圜必来取法而不可欺矣
 此篇之制度所以为详也制十有二幅以应时袂圆
 以天袷方绳直以应地应天以合自然应地以明不
 息应时则设施先后莫不有序及其归也要在安志
 平心而已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
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120-0521b.png
 郑氏曰尊者存以多饰为孝缋画文也三十以下无
 父称孤纯谓缘之也缘袂谓其口也缘緆也缘边衣
 裳之侧广各寸半则表里共三寸矣唯袷广二寸
 陆氏曰大父母祖父母也(唐陆/朗)
 孔氏曰具父母父母俱在也大父母则亦然也若其
 不具一存一亡不必纯以缋也唯有父母而无祖父
 母故饰少而纯以青若无父母唯祖父母在亦当然
 也纯其袂缘则袂口也非是口外更有缘也缘字读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120-0521c.png
 如緆谓深衣下缘也故既夕礼云明衣縓綼緆郑注
 云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蓝田吕氏曰为人子者常言不称老大孝终身慕父
 母故髧彼两髦尽孺子之饰以致孺子之慕焉具父
 母大父母安可不尽孺子之饰故纯以缋髧髦之义
 也大父母不存虽具父母纯以青者有所杀也父母
 存衣冠不纯素至于孤子则纯素可也三十以下无
 父可以称孤故曰幼而无父曰孤若三十以上有为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120-0521d.png
 人父之道不言孤也
 长乐陈氏曰具父母大父母纯以缋备五采以为乐
 也具父母纯以青体少阳以致敬也孤子纯以素存
 凶饰以致哀也小功纯以縓则大祥缘以布吉时夕
 服缘以采
 严陵方氏曰缋会五采青则饰之杀也与青青子衿
 同义孤子以素者无事乎饰也袂缘者袂与缘也袖
 口谓之袂裳下谓之缘衣侧谓之边其纯皆寸半三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120-0522a.png
 五之数也
 
 
 
 
 
 
 
礼记集说 卷第一百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120-0522b.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