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120-04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二  宋 卫湜 撰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
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
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
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
蔽矣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
庄后母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120-0449d.png
 郑氏曰迩近也言近以见远言大以见小互言之比
 私相亲也民之道言民循从也图亦谋也言凡谋之
 当各于其党于其党知其过审也迩臣不疾疾犹非
 也叶公楚县公叶公子高也临死遗书曰顾命小谋
 小臣之谋也大作大臣之所为也嬖御人爱妾也疾
 亦非也庄后适夫人齐庄得礼者嬖御士爱臣也庄
 士亦谓士之齐庄得礼者今为大夫卿士
 孔氏曰此一节明臣无大小皆须恭敬谨慎人君无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120-0450a.png
 以小臣而谋大事也大臣离贰不与上亲政教烦苛
 百姓不宁是臣不忠于君君不敬于臣所以致然由
 君与臣富贵已过极也大臣不肯为君理治职事由
 迩臣与上相亲比也君无与小臣而谋大臣之事无
 以远臣共言近臣之事无以内臣共谋外臣之事所
 以然者小大之臣意殊远近之臣不同恐各为朋党
 彼此交争转相陷害故不图谋若能如此则内外情
 通小大意合大臣不怨恨于君也近臣不为人所非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120-0450b.png
 毁远臣不被障蔽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大臣不信而小臣之比国之大
 患也传曰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以大臣之任国之休
 戚系焉用之斯信之矣不信之斯黜之矣未有居其
 位而不信之者也大臣不亲民疑于所任百姓所以
 不宁盖由臣之忠不足于君则君之敬不足于臣徒
 富贵之而无信任之意犹犬马畜之而弗敬也事至
 于此必有迩臣嬖宠夺大臣之柄而不得治其事故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120-0450c.png
 曰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表者民所望也道者民所
 从也大臣尊严国之政令存焉民之所望以为表不
 敬则国命轻矣迩臣宠昵君之好恶系焉民之所从
 以为道不慎则风俗坏矣使小臣谋大臣则大臣怨
 乎不以使远臣閒近臣则近臣疾其君使内之宠臣
 图四方宣力之士则远臣之贤蔽而不闻三者任君
 之大害也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
 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引此言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120-0450d.png
 以證此三事也庄士大夫卿士谓庄士之为大夫卿
 士者也
 陆氏曰经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人疾庄士盖
 务大者不拘于小累谋小者不达于大猷嬖者或行
 异于庄庄者或性殊于嬖理势相激宜其不同进善
 援能谅君子之事遏恶扬善非小人所能君子以爱
 才为心小人以伤善为利爱而引之则近党伤而沮
 之则似公近党则不辨而遽疑似公则不察而轻信
卷一百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120-0451a.png
 是以大道每堕于横议良才常困于中伤失士启谗
 多由于此(唐陆/贽)
 长乐陈氏曰大臣者王者股肱心膂之任相与图维
 天下而百姓赖之以宁也是大臣者职宜亲于王今
 则不亲将谁与治民哉故百姓不宁大臣所以正迩
 臣者也大臣不治其事而迩臣将以便僻侧媚之行
 比于君矣大臣则道之隆德之峻王所尊而隆之也
 故言敬中庸言敬大臣则不眩是矣迩臣则居王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120-0451b.png
 左右前后者欲择正人而已故言谨书言谨简乃僚
 是矣敬大臣者为其有司尊之实下之人所视而效
 也故谓之民之表诗言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矣谨
 迩臣者谓其正朝廷以正万民而下之人所从而由
 也故谓之民之道书言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至乎
 下民祗若万邦咸休者是矣若大臣则权重也权重
 常见谋于小臣矣小臣之谋得行则大臣退故大臣
 怨君毋以小谋大则大臣不怨矣近臣则所亲而任
卷一百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120-0451c.png
 亲而任则常见言于远臣矣远臣之言或听则近臣
 疏故迩臣疾君毋以远言近则迩臣不疾矣外臣则
 远于王也远于王则易为内臣之所图矣内臣之图
 得用则外臣之功业不上达于王故远臣蔽君毋以
 内图外则远臣不蔽矣谋者名实未审从而谋之图
 如图土地之图合内外远近而周图之小臣之于大
 臣势不足以图之也其所以挤陷之者谋而已若内
 臣之于外臣则谋非不足用也势足以图之而已故
卷一百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120-0451d.png
 于小大言谋内外言图怨生乎心疾作于外疾不如
 怨之深也故于大臣言怨迩臣言疾叶公之顾命曰
 毋以小臣之谋败大臣之作所谓毋以小谋大也毋
 以嬖御之人而疾端庄之后毋以嬖御之士而疾端
 庄之士与夫大夫卿士所谓毋以内图外也
 严陵方氏曰大臣不亲于上故百姓不宁居于下其
 所由者忠敬不足富贵已过也不亲事则事弊而不
 治大臣不治而迩臣亦相帅而为阿党之比矣夫大
卷一百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120-0452a.png
 臣者君之所尊故待之不可不敬迩臣者君之所亲
 故择之不可不慎毋以小谋大则大臣得以尽道而
 不怨毋以远言近则迩臣得以尽法而不疾毋以内
 图外则远臣得以尽才而不蔽
 马氏曰大者对小之辞而大臣者处于远迩之间迩
 者对远之辞而迩臣者处于小大之閒民之表者以
 言人之所资以为正也民之道者以言民之所由而
 有以致其亲也大臣不可不敬迩臣不可不慎而御
卷一百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120-0452b.png
 之者不可无其法毋以小谋大以下皆御臣之法也
 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盖佞说之言易以听
 忠直之言难以入故也
 石林叶氏曰大臣则牧伯也其与之计议未定亦不
 可以小谋败之近臣则四辅三公也其与之论道而
 有为亦不可以远言间之外臣则诸侯也其与之同
 守天下以经理邦国亦不可以内宠图之盖任贤不
 贰则贤者得以尽其效故大臣不败谋则无怨于心
卷一百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120-0452c.png
 近臣之言无閒则不敢非其上外臣之议得以自通
 则不蔽于下与智者谋之而不与智者议之是以小
 谋败大作也宠嬖妾而疾恶有礼之后是以嬖御之
 臣疾庄后也眤佞臣而恶用庄谨之卿士是以嬖御
 士疾庄士大夫卿士也盖小谋败大作则不足以尊
 贤嬖御人疾后则不足以治家嬖御士疾大夫卿士
 则不足以治国此叶公所遗于后世也
 山阴陆氏曰此顾命大夫卿士之辞也故其卒篇称
卷一百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120-0452d.png
 大夫卿士云变夫人言后其流盖及上也顾命如此
 忠教之至也盖是时徐楚亦僭称后
子曰大臣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
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君陈曰未见圣若已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郑氏曰亲失失其所当亲也教烦由信贱也贱者无
 壹德也诗言君始求我如恐不得我既得我持我仇
 仇然不坚固亦不力用我是不亲信我也克能也由
卷一百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120-0453a.png
 用也
 孔氏曰此节明君不信用人也在上不亲任其所贤
 有德之人而信用其所贱无德者则民效于上失其
 所当亲唯亲群小政教所以烦乱也所引诗小雅正
 月刺幽王之篇君陈尚书篇引之者證不亲其所贤
 也
 蓝田吕氏曰王公之用人将与共天位治天职也师
 其不及而友其所等夷有不如已然后使之故位尊
卷一百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120-0453b.png
 而德优德优而身佚贤者既疏不肖又不足亲此所
 以亲失所贵者而疑所贱者又不足任也此教所以
 烦盖知贤而不亲知可贱而信之德所以不进治所
 以不成也孟子曰今之诸侯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
 其所受教故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也诗君陈皆言得
 贤而不能亲之信之也
 严陵方氏曰上失其所亲信而民之化之亦然虽教
 之亦有所不胜祗所以为烦而已
卷一百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120-0453c.png
 马氏曰大人者以位言之也夫有天下国家者未尝
 不欲亲其所贤而贤未必亲未尝不欲疏其所贱而
 贱未必不信叶公之戒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
 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者凡以此也言贤则知贱者
 为不肖之行也言贱则知贤者有可贵之德也上失
 其所亲则下亦失其亲虽区区于教令之烦民未必
 从之盖其令反其所好则民未有从之者也诗云彼
 求我则如不我得者言始求我之法则如不我得焉
卷一百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120-0453d.png
 其好之心可谓笃疾及其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既已
 得我而反不我用至于君陈所言其理亦犹此也
 长乐陈氏曰贤所以辅治宜亲不宜疏贱所以执役
 宜远不宜信大臣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则小人
 获进矣夫贤者非特上之所亲而亦下之所亲也大
 人不亲所贤则民将失其所亲也故民是以亲失教
 有常典顺之则简而治拂之则繁而乱用贱者以为
 教则逆其常矣故教是以烦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120-0454a.png
 我仇仇亦不我力者幽王惑于小人其求君子则如
 恐失之及其得之也则执我仇仇如死偶然且不任
 其力也岂非不亲所贤而信其所贱之意乎君陈亦
 此意也
 山阴陆氏曰孟子曰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今如此虽欲不烦得
 乎然则信其所贱务遍知物也此诗盖以伐柯自喻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120-0454b.png
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
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
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
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
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
躬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
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郑氏曰皆在其所亵也言人不溺于所敬者溺谓覆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120-0454c.png
 没不能自理出也水近人故或泳之游之亵慢而无
 戒心以取溺焉德易狎言人初时学其近者则狎之
 至于先王大道则遂捍格不入迷惑如溺矣费犹惠
 也言口多空言烦数也过言一出驷马不能及不可
 悔也口舌所覆亦如溺矣民不通于人道而心鄙诈
 卒难告喻人君敬慎以临之则可若陵虐而慢之分
 崩怨叛君无所尊亦如溺矣故君子不可不慎者慎
 所可亵乃不溺矣越之为言蹶也覆败也言无自颠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120-0454d.png
 蹶女之政教以自毁败虞主田猎之地者也机弩牙
 也度谓所拟射也虞人之射禽弩已张从机閒视括
 与所射参相得乃后释弦发矢为政亦当以己心参
 于群臣及万民可乃后施也兑命兑当为说传说作
 书以命高宗亦尚书篇名也羞犹辱也惟口起辱当
 慎言语也惟甲胄起兵当慎军旅之事违犹辟也逭
 逃也尹吉亦尹诰也天当为先忠信为周相助也谓
 臣也伊尹言见夏之先君臣皆忠信以自终伊尹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120-0455a.png
 仕于夏此时就汤矣夏之邑在亳西
 孔氏曰此一节戒慎言之事也口费而烦谓口惠不
 难失在烦数必为物所憾所以有祸也惟衣裳在笥
 当服以为礼不可妄以与人惟干戈当自省已身不
 可妄以害人
 蓝田吕氏曰小人谓民也君子谓士大夫也大人谓
 王公也凡人所以覆没于患祸不能以自出者皆在
 其易而亵之也水至柔之物民狎而玩之则虽巨川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120-0455b.png
 深渊而不戒此取溺之道也德易狎而难亲者谓水
 之德也先儒乃以是德为人之德谓有德者亦如水
 然易狎难亲岂德之谓邪方论溺水溺口溺民三者
 之别无庸以有德厕其閒也与人交际不能无言古
 之君子辞达而已不废而烦于己则废于人则烦不
 能无过过言之甚至于害德丧身以覆邦家易出而
 不可悔非口之溺人乎民至愚至贱乃知贱者贵者
 之所易也惟愚也故闭于心而不可以理喻唯贱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120-0455c.png
 故有鄙心多怨而无耻为王公者慢而不敬则轻身
 轻上无所不至此民之所以溺人也三者之端不可
 不慎也引太甲言为政者如虞人射禽张机省括奠
 而后发有是心也安有溺于民之患哉兑命言庶政
 不可不慎也太甲言祸患之溺莫非自取也尹吉言
 君以忠信有终皆君所自致也此经引书为證与书
 文小不同义无所害
 严陵方氏曰小人以分言则在下故以溺于水为戒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120-0455d.png
 君子以德言则在身故以溺于口为戒大人以位言
 则在上故以溺于民为戒言易出而难悔亦犹水之
 就下莫之能禦也民之为俗可敬不可慢亦犹水之
 攻坚莫之能先也民可近不可下若水之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然兼言大人小人此统言君
 子者盖君子则上下之通称
 马氏曰水者小人资之以为利故小人溺于水口者
 君子资之以为辩故君子溺于口民者大人资之以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120-0456a.png
 为治故大人溺于民此皆在其所亵也盖祸故多藏
 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蔽于所亵而不知加慎以
 为虑此其所以至于没溺而不知悟也水近于人而
 溺人所谓水性懦人狎而玩之以至于死焉德易狎
 而难亲此释水近于人而溺人之意也水之为性则
 有刚柔之德外阴而能柔故易以狎内阳而能刚故
 难以亲蔽于易狎以为常不知难以亲之为虑此小
 人所以至于溺也费者言其无实烦者言其无节言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120-0456b.png
 之非艰故易以出斯言之玷不可磨故难以悔蔽于
 易出以为常而不知难悔以为虑此君子所以至于
 溺也民之厚貌深情而机诈之心藏于内故曰闭于
 人而有鄙心虽然亦在上之人御之而已故可敬不
 可慢敬者御之之道也书曰予临兆民若朽索之驭
 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不能庄以涖之而乃慢易
 以犯之此大人所以至于溺也终之以书之辞者有
 以见其戒慎之至也衣服者所以命有德不可以命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120-0456c.png
 非其人故惟衣裳在笥笥者言藏之而不轻于与人
 也干戈所以讨有罪不可以伐非其罪故惟干戈省
 厥躬者言当恕之以已然后可以责诸人也甲冑所
 以自卫干戈所以敌物天作孽则有可违之理盖修
 德则可以消天变祸自已求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
 山阴陆氏曰闭则不能受人鄙故系吝怨毒难解天
 作孽可违也不言犹决辞也凡记引经以字易字或
 增或损不无意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120-0456d.png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
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
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诗云昔我有先正其言明且
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
正卒劳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祈寒
小民亦惟曰怨
 郑氏曰先正先君长也谁能秉国成伤今无此人也
 成邦之八成也谁能秉行之不自以所为者正尽劳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120-0457a.png
 来百姓忧念之者与疾时大臣专功争美雅书作牙
 假借字也君牙周穆王司徒作尚书篇名也资当为
 至齐鲁之语也祈之言是也齐西偏之语也夏日暑
 雨小民怨天至冬是寒小民又怨天言民恒多怨为
 其君难
 孔氏曰此一节论君民相须养人之道不可不慎也
 诗人称昔吾之有先君正长其教令之言分明且清
 洁国家所以安也都邑所以成也庶人所以生也此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120-0457b.png
 逸诗也
 蓝田吕氏曰天生人物流形虽异同一气耳人者合
 一气以为体本无物我之别故孺子将入井人皆有
 怵惕恻隐之心非自外铄也天下无一物非我故天
 下无一物不爱我体或伤心则憯怛理之自然非人
 私智所能为也人而不仁非无是心丧是心尔故大
 人自任以天下之重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若
 已推而纳之沟中岂勉强之所能为也为人君止于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120-0457c.png
 仁则君人者之于是也舍仁曷以哉心体之说姑以
 为譬若求之实理则非譬也体完则心说犹有民则
 有君也体伤则心憯犹民病则君忧也所以安危存
 亡者亦然可不慎乎所引诗与节南山之诗有异盖
 逸诗也此言君不正百姓所以劳也引君雅言天之
 寒暑小民且怨况君之政教乎
 严陵方氏曰民以君为心者言好恶从于君也君以
 民为体者言休戚同于民也体虽致用于外然由乎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120-0457d.png
 心之所使故曰心安之身必安之心虽为主于内然
 资乎体之所保故曰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前经言上
 好是物下必有甚者君好之民必欲之之谓也荀子
 曰君舟也庶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以民存
 亦以民亡之谓也
 长乐陈氏曰体从心者也民从君者也故上临之以
 庄则下亦舒矣上临之以肃则下亦敬矣心以体率
 心不在焉则视而弗见听而弗闻岂非心好之身必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120-0458a.png
 安之之谓乎君所以率民者也君好仁则下莫不仁
 君好义则下莫不义苟君不为之则民无从焉体卫
 心者也体全则心与之全体伤则心与之伤故曰心
 以体全亦以体伤民从君者也民归之然后可以君
 天下民去之则亦不能以独君矣故曰君以民存亦
 以民亡观此则治民者可不谨其所以怀来之道乎
 昔吾有先正则居人上者其言明且清则人可得而
 法也为人上谓之先正以其正身而后正天下故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120-0458b.png
 唯能正身以率之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幽王不然权移于下故诗人伤之则曰谁能秉国成
 不能秉国成则政出多门而不自为政矣政多门则
 多事多事则百姓所以劳此幽王不明所以怀来之
 道也天之于民厚矣而寒暑之过正雨旸之失中民
 犹怨咨则为上者可不敬乎
 马氏曰民非后罔事故民以君为心后非民罔使故
 君以民为体心者体之主而体则从心者也故心庄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120-0458c.png
 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也君者民之
 心而民则从君者也故君好之民必欲之体虽以心
 为主而心亦有待乎体故心以体全亦以体伤民虽
 以君为主而君亦有待于民故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其言明且清者言教令之善也古之处于人之上者
 必先正于己然后教令可以善于天下而其效至于
 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其盛至于如此也及
 其后世处人上者反此力小而任重知小而谋大不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120-0458d.png
 能秉国之成法不知以得为在民失为在己而富国
 有求于百姓则怨之者多故曰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此不知以民为体之意也
 石林叶氏曰天下之势犹身故以君民喻心体言休
 戚同也四肢逸则心休百姓逸则君宁未有肢体伤
 而心犹全者故汉武诏曰君者心也民犹肢体肢体
 伤则心憯怛
 山阴陆氏曰此引节南山之诗也其上句盖逸诗并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120-0459a.png
 引之尔犹下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贞妇
 人吉夫子凶并引二爻盖古人之引经取足于义不
 问其辞之彼我有如此者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
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
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云淑人君子
其仪一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120-0459b.png
 郑氏曰类谓比式物谓事验也格旧法也质犹少也
 多志谓博交汎爱人也精知孰虑于众言自由也师
 庶皆众也虞度也言出内政教当由女众之所谋度
 众言同乃行之政教当由一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下之事上当守其一言必须有徵
 验行必须有法式言行不妄守死善道名志俱善欲
 夺不可也质而守之亲之略而行之皆谓闻见虽多
 执守简要也引君陈成王戒君陈之言引诗曹风鸣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120-0459c.png
 鸠之篇言善人君子威仪齐一證为政须齐一也
 蓝田吕氏曰自此以下言下事上之义身正言信所
 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义壹行
 类所谓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故孟子曰君子亦
 仁而已矣何必同言有物行有格此谓法度存焉有
 物则无失实之信有格则无踰矩之行如是者人归
 于一而不可变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故志也名也
 不可得而夺也义重于生舍生而取义则不义之名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120-0459d.png
 君子所不受也多闻所闻欲博也多志多见而识之
 者质正也不敢信已质众人之所同然后用之者也
 守之者服膺而勿失者也亲之者问学不厌者也由
 多闻多知而得之又当精思以求其至约而行之故
 曰精知略而行之略约也此皆义壹行类之道也君
 子之学必致一不致一则二三二三则异端之言交
 入而无间卒不能以自立也一者何理义而已何由
 知其理义以吾之所同然合人之所同然而已出入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120-0460a.png
 自尔师虞庶言同此言当谋之于众取其同然也淑
 人君子其仪一也此言君子之行卒归于一也
 长乐陈氏曰下之事上以身为本而信以成之也身
 正然后无好异之行是以行有类言信然后有不可
 移之义是以义主于壹身不正则动皆反常矣其形
 于可见之行者斯无类言不信则德二三矣则见于
 事君之义斯不一行无类则非所谓行有格也志者
 言行之所由出名者言行之所自成言有物行有格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120-0460b.png
 则志之所守者坚而名之所成者著是以死则不可
 夺名也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者成王
 戒君陈以政之废兴而安危治乱之所系故出入之
 际当以众智而虞度之庶言虽同又当绎其是非也
 言此者所以明行之有格也
 严陵方氏曰身不正故义不壹言不信故行无类不
 壹谓不能专于其身也无类谓无以副于其言也有
 物则有其实有格则有所至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120-0460c.png
 山阴陆氏曰不壹无以统之无类无应之者格至也
 非先王之法言无物非先王之德行无至若东晋崇
 尚玄虚学士大夫议论高于践履此志之所以丧而
 名败也多闻质而守之所谓守之以约是也多志或
 失之疏故质而亲之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曰再
 斯可矣所谓略而行之是也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
 庶言同不言则绎不嫌不绎也据上多闻质而守之
 多志质而亲之精知而行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120-0460d.png
 庐陵胡氏曰言有物犹仁人不过乎物之物格至道
 也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志者终身所尚故生不
 夺志名欲立于后世故死不夺名言名志俱善
 马氏曰闻之详不若志之详志之犹言纪也闻之志
 之则言有所择而言无所妄此言有物也知之则可
 以行知之己精而又略而行之则行有所择而行无
 所妄此行有格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120-0461a.png
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
好仇
 郑氏曰正当为匹匹谓知识朋友乡方喻辈类也小
 人徼利其友无常也迩近也仇匹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其朋匹之事以下云君子好仇故
 知正为匹也君子所亲朋友及所恶之人皆有辈类
 故善者与之交不以荣枯为异不善者则憎恶之言
 有常也好恶有定可望貌而知故近不惑而远不疑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120-0461b.png
 也引周南关睢之篇诗云窈窕淑女此断章云以好
 人为匹也
 蓝田吕氏曰乡人皆好之未可也乡人皆恶之未可
 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善者好
 之由君子所好者善也不善者恶之由君子所恶者
 不善也君子之好不可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乡所
 恶不可以及善人故曰其恶有方盖君子所好者皆
 正小人所恶亦皆正故曰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120-0461c.png
 正好恶既明亦归于一此远迩所以不疑惑也诗云
 君子好仇仇匹也其匹者皆好也先儒以好其正毒
 其正皆当为匹恐只作正字亦可
 长乐陈氏曰君子周而不比其取友也必端故言能
 好其正小人比而不周其交也皆其类而已故毒其
 正盖君子小人道相异也故君子好之而小人毒之
 乡也方也皆言其所聚善恶各以类而善不同于恶
 恶不同于善故能成其信是以朋友之迩于我者信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120-0461d.png
 我之深而不惑其远于我者亦信之而不疑矣迩者
 不惑儒行所谓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也远者不疑儒
 行所谓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也
 严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于正人又能好
 而与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于正人又且毒而害
 之此君子小人好恶之辨也朋友有乡其恶有方者
 以言取舍之有常也
 马氏曰君子之朋友有乡所谓直也谅也多闻也其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120-0462a.png
 恶有方所谓便辟也善柔也便佞也朋友有乡君子
 所以致其好也其恶有方君子所以致其恶也
 山阴陆氏曰正正已者也读如字朋友亦是矣迩者
 不惑而远者不疑言其好恶有常远近信之
 庐陵胡氏曰君子正直是与故好之小人恶直丑正
 故毒之故曰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士所以防邪辟
 而近中正也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120-0462b.png
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郑氏曰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言此近徼利也攸所也
 言朋友以礼仪相摄正不以贫富贵贱之利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交友之道唯善是仇以威仪相摄
 佐也以贤而贫贱则轻绝之是好贤不坚恶而富贵
 则重绝之是恶恶不著也如此者是贪利之人所引
 诗大雅既醉美文王之篇太平之诗于时朋友群臣
 所以礼义相摄佐之时以威仪也言不以富贵贫贱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120-0462c.png
 而求利者
 蓝田吕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章好恶不可不明也以
 为可贤而重绝以为不足贤而轻绝则不当有富贵
 贫贱之异矣均可绝也富贵未绝贫贱者先绝则恶
 恶不著均未可绝也贫贱者先绝富贵者未绝则好
 贤不坚推是心也谓之不利于富贵则不可信也诗
 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以礼义相正岂以贫
 贱富贵易其心哉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120-0462d.png
 长乐陈氏曰贫贱者人之所易绝于其所易绝者而
 不绝然后为好贤之坚富贵者人之所难绝于其所
 难绝而绝之然后为恶恶之著也凡以有其实者无
 不显后妃恭俭节用服女功而无厌怠故能化天下
 以妇道所谓有实而显之意也
 严陵方氏曰可友者以其贤可绝者以其恶然贤者
 不必富贵恶者不必贫贱苟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
 则势利之交而已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0120-0463a.png
 马氏曰贫贱富贵皆出于天而君子之交盖不论此
 贤者宜富贵而富贵者未必贤恶者宜贫贱而贫贱
 者未必皆恶于贫贱轻有以绝之于富贵重有以绝
 之则志在于利而不在于道
 山阴陆氏曰相好仁也相摄义也相好主内君子好
 仇是也相摄主外摄以威仪是也夫唯相摄主义是
 故不重绝富贵不轻绝贫贱
 庐陵胡氏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乃不能轻绝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0120-0463b.png
 贫贱不重绝富贵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
周行
 郑氏曰私惠谓不以公礼相庆贺时以小物相问遗
 也言其物不可以为德则君子不以身留此人也相
 惠以亵渎邪辟之物是为不归于德行道也言示我
 以忠信之道
 孔氏曰此一节明君子唯德是与不自留不用留意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0120-0463c.png
 于此等之人也所引诗小雅鹿鸣之篇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君子所好既不容私亦不欲人
 之私好于我也私惠于民我不足以归德知其不足
 以归德君子亦不受也故曰君子不自留焉引诗言
 受人之好以示我至公而不比故也孔子曰君子周
 而不比周则遍遍则公比则有所附有所附则私
 马氏曰有忠信之德然后将之以惠礼也苟无忠信
 之德而行之故君子不自留焉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0120-0463d.png
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
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
 郑氏曰言凡人举事必有后验也见其轼谓载也敝
 败衣也衣或在内新时不见射厌也言采葛为衣服
 之无厌言不虚也
 孔氏曰此明人言行必慎其所终也所引诗周南葛
 覃之篇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有是物必有是事有是事乃无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0120-0464a.png
 是物不可虚也故君子之学自本及末无非其实亦
 由致一而不二故可久而无穷也登车而有所礼则
 式式凭式有式则有车无车则何所凭而式之乎衣
 之久必敝有衣然后可敝无衣则何敝之有言必有
 声行必有成亦犹是也盖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服之无射言实有是服乃可久服而无厌也
 马氏曰言有实于此有以徵于彼而君子不可以无
 其实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0120-0464b.png
 山阴陆氏曰轼言前敝计后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
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
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
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在昔上帝周田
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郑氏曰从犹随也寡当为顾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
 谓以行为验虚言无益于善也玷缺也言圭之缺尚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0120-0464c.png
 可磨而平之言之缺无如之何允信也展诚也奭召
 公名尚书篇名古文周田观文王为割申劝宁王今
 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古文似近之割之言盖也言
 文王有诚信之德天盖申劝之集大命于其身谓命
 之使王天下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重言行之事言在于先而后随以
 行之则言须实行在于前言随于后则行须实言行
 皆不可虚饰也君子言行相副则人于美恶大小不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0120-0464d.png
 得增减皆验于行也引诗大雅抑之篇刺厉王诗也
 小雅车攻之篇美宣王之诗也引周公告君奭之辞
 皆證言当信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又申言前义言行皆不可无实也
 饰言而言者所言非信故不可行饰行而行者所行
 必伪故不可行庄生之言非不善也卒不可以治天
 下国家此言之饰也五霸假仁义而行非不美也而
 后世无传焉此行之饰也故君子言顾行行顾言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0120-0465a.png
 已不可失吾信使民之称美恶不敢有所大小而失
 其实也言之不信所谓玷也允也君子展也大成言
 君子非信则不成也君奭言文王有诚信之德为天
 所命况于人乎
 严陵方氏曰前经曰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
 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亦此之意论语曰古者言
 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盖寡言以成其信之谓要誉
 饰非皆言之所为也唯君子寡言以化之故民不得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0120-0465b.png
 如此
 马氏曰不饰者不可以文饰之言从而行之则言不
 危行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危言言行之不相违故君
 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言易以出故寡言行难以成
 故敏行盖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君子寡言而行以成
 其信则有其实也在上有其实则在下者亦以其实
 应美者人之所欲美之小则有所不敢大恶者人之
 所不欲恶之大则有所不敢小此不敢诬其善恶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3a 页 WYG0120-0465c.png
 名也
 长乐陈氏曰言之多则易失于不信君子尚乎实行
 故寡言而行则以成其信有实而不诬也实之所在
 故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白圭之玷尚可磨而至
 于斯言之玷则不可磨者所谓不可饰也宣王能内
 脩政事外攘夷狄允所谓有君子之道展所谓有大
 成之业夫宣王之能复古者为其有道业之实故也
 山阴陆氏曰寡谓如字言之必践之是以寡民虽欲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3b 页 WYG0120-0465d.png
 虚美隐恶不得也所谓周田虞芮质厥成是也先儒
 谓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故曰其集
 大命于厥躬然则周田释书所谓割割弃也以其所
 争田为閒田而退是之谓割或作厥乱劝宁王德厥
 乱虞芮是也且经以结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于
 是为至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
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4a 页 WYG0120-0466a.png
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
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
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郑氏曰恒常也不可为卜筮言卦兆不能见其情定
 其吉凶也告犹犹道也言亵而用之龟厌之不告以
 吉凶之道也恶德无恒之德纯犹皆也言君祭祀赐
 诸臣爵无与恶德之人也民将立以为正言放效之
 疾事皆如是而以祭祀是不敬鬼神也恶德之人使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4b 页 WYG0120-0466b.png
 事鬼神又难以得福纯或为烦羞犹辱也侦问也问
 正于人为侦妇人从人者也以问正为常德则吉男
 子当专行干事而以问正为常德是亦无恒之人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为人须有恒也南人殷掌卜之官
 龟筮犹不能得知无恒之人而况于凡人乎引诗小
 雅小旻之篇刺幽王数诬卜筮引兑命尚书傅说告
 高宗之辞言恶德之人主掌祭祀其事则烦事烦则
 致乱也又引恒卦九三六五爻辞皆證无恒德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5a 页 WYG0120-0466c.png
 蓝田吕氏曰德归于一则有恒二三则无恒人之趋
 向不知其所安虽鬼神龟筮之灵医工色脉之妙犹
 不可测况人情之近其可测之乎论语记孔子之言
 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易曰不恒其德或
 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而此云不可以为卜筮其文少
 异盖巫医卜筮其事类也为作皆谓求而问之也巫
 之祷卜筮之占皆求诸鬼神鬼神之理至虚而善应
 齐戒絜诚虚心以求之犹有不应将以二三不定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5b 页 WYG0120-0466d.png
 私意渎而求之其可得乎医之治疾必察其好恶原
 其哀乐喜怒则知疾之所由生苟用心而无恒又安
 得而求之我龟既厌不我告犹所谓渎则不告此篇
 所引说命之文与书殊不同疑此篇误当以书为正
 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言烦黩非
 事神之道也或承之羞言无恒之人动则取羞辱况
 卜筮乎此篇又引六五爻辞与此篇义不类恐亦衍
 文郑氏又解恒其德贞为恒其德侦云问正为侦在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6a 页 WYG0120-0467a.png
 妇人为恒德男子亦为无恒义必不然
 马氏曰语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言巫医不能
 治无恒之人记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言卜筮
 不可占无恒之人以龟筮之灵犹不能知则其于人
 也亦末如之何也己或曰巫医卜筮职之贱者也职
 之贱而其德亦不可以无其恒然以文考之则曰龟
 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又曰不占而已则知卜
 筮者不能占无恒之人巫医者不能治无恒之人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6b 页 WYG0120-0467b.png
 或者之言难于必取兑命曰爵罔及恶德惟其贤以
 文考之则不合妇人德不可以无恒所谓无攸遂在
 中馈吉夫子以知率人其德不可以无变所谓妇人
 之德从一而终夫子制义从妇而凶与此合也
 山阴陆氏曰民立而正正读如政民立而正事纯即
 书所谓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而祭祀是为不敬即书
 所谓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
 纯所谓善矣然祭祀为不敬则事烦不能不乱事神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7a 页 WYG0120-0467c.png
 难矣事烦读如事神之事虽然恒其德矣不知化而
 趋变是亦凶而已矣故经合二以为一昧者以今书
 易疑而难之是按图以求马也善相马者若九方皋
 可也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7b 页 WYG0120-0467d.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