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120-03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九  宋 卫湜 撰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曰凯弟君子民之
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
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
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郑氏曰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谓其尊亲已如父母
 孔氏曰自此至不胜其文更广明仁道又显尊亲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120-0390b.png
 异并论虞夏商周质文不等引诗大雅泂酌戒成王
 之诗凯乐也弟易也言有仁行可为民父母也孔子
 既引诗又释凯弟之义强教谓使人自强不息弟谓
 以逊弟化民民皆说豫而安之也乐失于荒礼失于
 疏明君为乐而毋荒有礼而相亲威严矜庄而民安
 孝顺慈爱而民敬故使民尊之如父亲之如母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君子之仁兼乎尊亲然后可以
 为民父母因历言四代之道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120-0391a.png
 母先儒训凯为乐弟为易此云凯以强教之弟以说
 安之宜若有异然求他经之言凯者诗有凯风周官
 司乐王师大献则令奏凯乐左氏春秋传言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参求义训可以为和乐和乐
 之中又有强盛之状凯风南风鼓动长养之风也凯
 乐战胜之乐也八恺谓之才子则性和而有才者也
 皆有盛强之意故恺亦可以训强矣弟有兄弟之弟
 有孝悌之弟皆顺也顺则易有说下之道故训为悦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120-0391b.png
 也强教之者以道驱之如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者也
 说安之者得其心之谓也说以使民民忘其劳说以
 犯难民忘其死者也乐说安也毋荒则有教矣有礼
 强教也亲则说矣威庄强教也安则说矣孝慈说也
 敬则有教矣强教则父之尊存焉说安则母之亲存
 焉天下之民莫不尊亲此之谓至德可以为民之父
 母
 马氏曰所谓仁者其难乎言仁之难其成也严有以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120-0391c.png
 致其尊爱有以致其亲然后为功之成也诗云凯弟
 君子民之父母此言仁之成也凯以强教之所以致
 其尊而率之于外也弟以说安之所以致其亲而和
 之于内也有以致其尊故乐而无荒孝慈而敬有以
 致其亲故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尊有以致其亲亲有
 以致其尊其尊可以比于父其亲可以比于母故曰
 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
 讲义曰君子之所谓仁者非若众人之所谓仁以姑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120-0391d.png
 息为事而同乎流俗盖君子之仁宽而有制从容以
 和而不倚于一偏一曲所以为难也教者所以成民
 性惟凯以强教则民不敢怠于善安者所以得民心
 唯弟以说安则民自能忘其劳乐而毋荒则和而不
 流有礼而亲则中而不离威庄而济之以安则无矫
 饰之为孝慈而济之以敬则无慢易之心矣凡此皆
 具凯弟之道既有以为之节而不至于过又有以为
 之文而不至于不及此君子之所谓仁而为之难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120-0392a.png
 严陵方氏曰强者强之使有所至教者教之使有所
 能说者使其心之无忧安者使其身之无危父之道
 在乎强教之母之道在乎说安之间居言为民父母
 必达于礼乐之原亦引此诗以为證
 石林叶氏曰凯弟者人之术也凯言其乐弟言其顺
 乐以强而教之父道也顺以说而安之母道也父道
 虽以敬为主然乐而无荒则亦有礼而亲之也母道
 虽以爱为主然威庄而安则亦孝慈而敬之也有礼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120-0392b.png
 而亲故其尊之如父孝慈而敬故其亲之犹母敬爱
 者人道而已矣故始曰仁而终名之曰至德孝经言
 孝弟而终以至德顺民亦此意也
 山阴陆氏曰威庄难安孝慈易溺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
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
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
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卷一百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120-0392c.png
 郑氏曰或见尊或见亲以其严与恩所尚异也命谓
 四时政令所以教民勤事也鬼谓四时祭祀所以训
 民事君也
 孔氏曰下谓下贱之父立于义故于子分别母主恩
 爱而已
 长乐刘氏曰父之于其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下之
 母之于其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父母非不爱
 其子之贤也而不能使之必贤惟圣人皇建其极者
卷一百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120-0392d.png
 为能一天下于中和惟时厥庶民罔敢过于中也罔
 敢弗及于中也经曰舜执其两端而用中于民故民
 视事君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乃可为民父
 母以言乎父母虽克生其身而罔克成其德也易曰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非至仁至德之君其能与于此
 乎然则父也母也水也火也土也天也命也鬼也皆
 斯民所赖以生其身者也或尊而不亲或亲而不尊
 未有能兼而得之者也兼而得之者以皇极说安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120-0393a.png
 民而为天下王者也中庸曰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
 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者是之谓也
 蓝田吕氏曰尊亲之义自父母而推之父与母也水
 与火也天与地也鬼与人也尊而不亲亲而不尊当
 其强教也则不纯以恩故贤则亲之无能则下之当
 其说安也则有收而无绝故贤则尊之无能则怜之
 此父母亲尊之异也水者民狎而玩之火者民望而
 畏之此水火尊亲之异也地载我者也然近人人可
卷一百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120-0393b.png
 得而载天者覆我者也然远人人不可阶而升此天
 地尊亲之异也君之命见于事也近人而可行也鬼
 之道存诸理也远人而不可形也此人与鬼尊亲之
 异也
 严陵方氏曰亲贤而下无能者制以义也贤则亲之
 无能则怜之者存乎仁也母存乎仁故亲而不尊父
 制乎义故尊而不亲夫尊亲之道虽本于父母然触
 类而推之至于天地覆载之间古今往来之理莫不
卷一百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120-0393c.png
 交通乎其中焉故不亲者辅之以尊然后和不尊者
 辅之以亲然后中此所以水之与火土之与天命之
 与鬼常相资而后成夏之命殷之神周之礼常相救
 而后治也命出而接物故亲而不尊鬼归而反本故
 尊而不亲土即地也不曰地而曰土者以其亲故以
 体言之也
 马氏曰父主于敬尊而不亲母主于爱亲而不尊水
 懦则狎而玩之故亲而不尊火烈则人望而畏之故
卷一百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120-0393d.png
 尊而不亲土则近于人而有利可爱故亲而不尊天
 则远于人而有威可畏故尊而不亲命则令人于明
 而近于人者也故亲而不尊鬼则相人于幽而远于
 人者也故尊而不亲兼尊与亲者君也故可以为民
 父母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
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憃而愚乔而野
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120-0394a.png
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
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郑氏曰夏远鬼神近人谓外宗庙内朝廷也敝谓政
 教衰失之时以本不困于刑罚少诈谖也殷人先鬼
 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
 接相施予也以本𢗗于鬼神虚无之事令其心放荡
 无所定困于刑罚苟胜免而无耻也周赏罚用爵列
卷一百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120-0394b.png
 以尊卑为差
 孔氏曰此明夏殷周尊亲之事夏尊命谓尊重四时
 政教之命使人乐事劝功也夏尚仁恩民承宽裕及
 其衰末犹有先世遗风憃愚谓情不浇诡乔野质朴
 不竞文华如淳朴时也殷代尚虚无故其敝不安静
 郑注𢗗串也习也周人尚礼往来施惠之事以其尚
 礼本数交接往来故便利机巧多文辞而无惭愧共
 相贼害而困蔽以其礼失于烦致然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120-0394c.png
 横渠张氏曰三代质文相救是有此理夏道菲饮食
 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
 力乎沟洫教如此是忠也言忠实之敝必野如今草
 茅之人忠实则至矣然而必野故须济之以敬敬之
 敝必矫虔不实至于鬼鬼者矫虔之义于人相接既
 如是则又必至于尚鬼神故须济之以文以文则使
 之每每有此实也如此相救故继周虽百世可知孔
 子于三代则固有去取
卷一百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120-0394d.png
 长乐刘氏曰夏殷周之所由兴也皆有实德以仁其
 民民视事君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可谓兼而得之者
 矣及其末世不能无敝者化之之道非有敝也民化
 其道不持之以礼乐政刑斯其所以敝欤虽然亦因
 其民之性有中焉者有过不及者为其敝之浅深焉
 尔仲尼备陈三代始末以示后世俾夫有天下者知
 所以始而兴之者敝而教之者则皇极之道不失其
 继焉此仲尼所以一言而仁冒乎万世者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120-0395a.png
 蓝田吕氏曰夏周尚亲而不尊故远神而近人殷人
 尚尊而不亲故先鬼而后礼凡尊之道鬼也神也威
 也罚也凡亲之道人也命也礼也禄也赏也施也所
 尊所先者其尚者也所远所后者其不尚者也夏道
 尊命先禄先赏近人而忠尚亲者也事鬼敬神而远
 之后威后罚不尚尊者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
 鬼先罚尚尊者也后礼后赏不尚亲者也周人尊礼
 尚施赏罚用爵列近人而忠尚亲者也事鬼敬神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120-0395b.png
 远之不尚尊者也夏尚忠忠者奉上故尊命殷尚质
 质者不欺故尊神周尚文文者多仪故尊礼远鬼神
 而近人者谓外宗庙而内朝廷脩烝尝而略盟诅也
 先鬼而后礼者谓外朝廷而内宗庙先盟诅而后祭
 享也赏罚用爵列者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赐
 君子小人不同日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之类虽主
 于文亦人情之近厚者所以亲而不尊也先王之政
 苟无道以救之其末也不能无敝如清之末至于隘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120-0395c.png
 和之末至于不恭也忠之政使民近人而已不求其
 所不能知劝于为善而已不责其所不能为及其末
 也人不知进于学故守其颛蒙不困于刑罚故不为
 诈谖其民则憃而愚其风则乔而野其事则朴而不
 文也乔高大也如厥木为乔之乔妄自高大而无文
 乃憃愚之风也不必音为骄也忠之敝至于愚而野
 故殷人尊神而救之民知敬于鬼神则莫非诚也诚
 则质美尊神者使知敬于幽先罚者使知敬于明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120-0395d.png
 已及其末也求神于虚无不可知之域则茫然不知
 其所安畏威于无所措手足之地则不知礼义之所
 贵故其民荡而不静其俗胜而无耻也质之敝尚鬼
 而远人至于胜而无耻故周人尊礼以救之礼人文
 也人文之著则上下有等亲疏有辨及其末也溺于
 文而不求其实拘于末而不返其本故其事则利而
 巧近人故苟利尚文故巧文其俗则文而不惭文胜
 质而不知义也其民则贼而敝不反其本故贼于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120-0396a.png
 末不求其实故敝于虚文也此三代之本末可知矣
 严陵方氏曰禹誓师而使听则其尊命可知殷纪年
 而曰祀则其尊神可知周服色皆尚赤则其尊礼可
 知命与礼皆所以近人率民以事神则非所谓近人
 矣先禄而后威者禄以养之犹或不善于是威之而
 使畏也先赏而后罚赏以劝之犹或不从于是罚之
 而使改也先鬼而后礼者鬼则教之在幽者礼则教
 之在明者幽以感之于内然后明以示之于外也先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120-0396b.png
 罚而后赏者罚以惩恶赏以劝善恶既惩而改然后
 善者可劝而进也赏以爵列则善者虽可赏而不僣
 于贵罚以爵列则贵者虽可罚而不同于贱夏殷皆
 有赏罚独周用爵列者以其尊礼而尚文故也赏有
 用禄者而赏不止于禄威有用罚者而威不止于罚
 然则禄者赏之实赏者禄之名威者罚之体罚者威
 之用互相备也夫天下之礼始乎有成终乎有敝三
 代之政各有所尊方其所尊则是各有所成也始既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120-0396c.png
 各有所尊而终不免各有所敝矣故皆言民之敝焉
 然则民之敝也岂民之罪哉政使之然故也岂政之
 罪哉势使之然耳故三代相承各有救敝之政焉使
 之通变而不倦新新而不穷也乔则亢野则简内唯
 禄赏之为怀外无威罚之可避故朴而不文溺于鬼
 神之说故荡惑而不能自静以畏于威罚之严则仅
 胜而不知所耻利而巧者利其所得而巧有所求也
 文而不惭者唯事虚文之饰且无过实之惭也贼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120-0396d.png
 蔽者以赏罚必有爵列故贱者或有贼仁之心贵者
 或有蔽贤之行虽然近人而忠夏与周之所同也而
 夏之敝则民乔而野周之敝则文而不惭何哉盖夏
 之近人本乎尊命周之近人则本乎尊礼命之所制
 者简故近人之敝乔而野礼之所饰者烦故近人之
 敝文而不惭其原既异其流亦不同
 马氏曰夏道尊命至于亲而不尊殷人尊神至于尊
 而不亲周人尊礼至于亲而不尊何也盖命者令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120-0397a.png
 于明而近人者也圣人尊之者所以敬授民时示其
 东作西成南讹朔易之事也神者相之于幽而远人
 者也圣人尊之者所以致民报本反始之意也治人
 莫急于礼而人之所赖以生圣人尊之者所以辨上
 下定民之志也至于赏罚则赏所以劝有功罚所以
 惩有罪而赏罚不可以偏尚也古之人道德已明仁
 义已著然后赏罚可行则赏罚者非致治之先也然
 而夏道则先赏而后罚殷人则先罚而后赏周人则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120-0397b.png
 赏罚用爵列其所尚之不同者非不同也皆所以举
 其偏补其敝而已夏承虞之后其世质其民淳故尊
 命命者近于人则近于人者皆以致其亲也故事鬼
 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禄与威并则先禄而后威
 赏与罚并则先赏而后罚其后于仁则以所亲者为
 隆故曰亲而不尊言其亲有甚于尊也殷承夏之后
 其民野故尊神神者远于人则凡远于人者皆有以
 致其尊也故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所以致其畏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120-0397c.png
 于幽也先罚而后赏所以致其畏于明也故尊而不
 亲言其所尊有甚于亲也周承殷之后其民鬼故尊
 礼尚施尊礼所以尚施者乐其发于外也故亦事鬼
 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所以致其亲也其赏罚用
 爵列者以尊卑为差也以意推之方其用赏同爵也
 则以爵之尊者为先方其用罚同爵也则以爵之卑
 者为先凡此所以优贤
 讲义曰三代得天下以仁则夏殷周之建国其本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120-0397d.png
 仁则无不同三王之道若循环则夏殷周之制治其
 出于道则无所异道非有异也救世之道不得不然
 夫子备陈三代始末以示后世俾有天下者知所以
 始而兴之知所以敝而救之皆不外乎仁而已夏后
 氏承唐虞之道治唐虞之民政教明备风化纯庞故
 尊其命令使知风教所自出为庙飨以事鬼使知世
 系所自生为郊社以敬神使知本始所自报又推鬼
 神而远之戒慢渎焉至于治人则引而近之加忠厚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120-0398a.png
 焉是以禄在所先威在所后赏在所先罚在所后皆
 致忠厚之道故民视其上亲而不尊及其末流之抗
 不及乎忠者憃塞而愚冥过乎中者乔亢而鄙野近
 乎中者质朴而不文殷人继夏惩其民之敝而救之
 于是尊天地之神祗而率民敬以事之使知所畏惧
 而得以警其憃愚朴野矣鬼者神道所为礼者人道
 所尚先宗庙之飨而后人道之礼则以神道威之先
 肃其心而后加节文也赏以春夏所以行吾仁刑以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120-0398b.png
 以秋冬所以行吾义先秋冬之义而后春夏之仁则
 是以刑罚威之先齐其心而后加旌劝也故其视上
 也尊而不亲及其末世礼不足以定志其民一意以
 惑于神故其敝至于放荡以侥倖而不静赏不足以
 劝善其民一意以逃其罚故其敝至于苟胜以求免
 而无耻此风俗之大敝也周人救殷民之敝故所尊
 者礼所尚者施尊礼尚施皆人道往来施报之常其
 于鬼也事之敬之而不敢慢然能推而远之使两不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120-0398c.png
 相伤焉于人则近而致其忠爱赏罚以用爵列以黜
 陟为惩劝故其民视其上也亲而不尊迨及末世忠
 不足以崇本厚生而其民至于奇巧而趋利礼不足
 以欢欣交通而其民至于贼仁而自蒙蔽此周之敝
 也夫子陈三代盛衰系道之兴丧如此其著后世有
 为民父母之道者迹其敝而救之不为无所祖述宪
 章矣
 庐陵胡氏曰宗庙朝廷无非礼也先儒指礼为朝廷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120-0398d.png
 则周人尊礼亦指朝廷乎夏尊命殷尊神周尊礼三
 王所尊不同者时也非异道也纬说乃云夏立教以
 忠其失野救野莫若敬殷以敬其失鬼救鬼莫若文
 周以文其失荡救荡莫若忠如循环然周则复始此
 大谬也案夏周皆近人而忠则显三代皆尚忠也夏
 周皆事鬼敬神殷亦立教以敬三代皆尚敬也子曰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又曰殷周之文至矣三代皆以
 文也然则虽各有敝而其道未尝不同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120-0399a.png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
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
穷矣
 郑氏曰未渎辞者谓时王不尚辞民不亵为也不求
 备不大望言其政宽贡税轻也强民言承殷难变之
 敝也赏爵刑罚穷矣言其繁文备设
 孔氏曰上明三代尊亲有异此经更明三代治民有
 异之事渎谓亵渎辞谓言辞未厌其亲言民无困苦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120-0399b.png
 未厌其上下相亲之心也周言强民以遭纣衰乱俗
 顽凶强人以礼义未渎神谓祭祀有时未亵渎也夏
 言未渎辞则殷渎辞矣殷言未渎礼则周渎礼矣周
 言未渎神则周衰渎神矣
 蓝田吕氏曰夏道尚忠忠者以行而不以言故曰未
 渎辞忠之俗衰行虽修犹不足以使人信故殷人始
 渎辞矣渎者如再三告之谓如盘庚三篇是也然殷
 人尚质虽辞之渎而尚未以繁缛之文治之故曰未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120-0399c.png
 渎礼质之俗衰辞虽渎亦未足以取信于民故周人
 始渎于礼矣分致其辨文致其详欲驱而之善而责
 人也严大要教人以敬而已故礼先于祭祀至敬而
 不祈则强民未渎神可知矣至周之末则信诅盟事
 祈祷其渎神可知矣不求备者不责人之善故政令
 简不大望者不竭人之忠故贡赋轻此民所以易从
 而未厌其亲夏道所以未渎辞者此也责人之信已
 必从而后已此殷人所以求备于民也周人强民驱
卷一百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120-0399d.png
 之于善从之有爵赏不从有刑罚故爵赏刑罚穷矣
 严陵方氏曰前言殷人尊神矣至此乃言周人未渎
 神何也盖尊与渎异而渎神者由渎礼之所致而已
 前言尊神而继之以先鬼后礼则非渎之所致可知
 矣此其所以异欤不求备者言其简易不大望者言
 其宽恕未厌其亲者民亲之而不厌也其曰未厌则
 降此而求备大望于民有厌之者矣
 马氏曰夏之时其民淳故君民者以得为在民以失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120-0400a.png
 为在己故无所求备不大望于民则民乐推之而不
 厌故曰未厌其亲虽然不求备于民而有求之意不
 大望于民而有望之意所谓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
 罚此有求望之意殷人尊神于礼犹略故未渎礼而
 求备于民者盖有以正于己必有以正于人周人尊
 礼而礼者先王所以强世故曰周人强民虽尊礼而
 于事神之礼犹略故未渎神方周之时比有长闾有
 胥乡有大夫其政致详其法致严而善恶无所逃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120-0400b.png
 其间故爵赏刑罚极于此矣
 山阴陆氏曰夏道未渎辞自盘庚视胤征可谓渎矣
 未厌其亲者慈孝未衰也殷人未渎礼若周官蝈氏
 之属可谓渎矣周人强民未渎神若春秋会盟可谓
 渎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
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
不胜其文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120-0400c.png
 郑氏曰胜犹任也殷周极文民无耻而巧利后世之
 政难复也至矣言后有王者其作质文不能易之
 孔氏曰此总明四代质文之异虞夏政宽殷周文烦
 敝败也至谓至极也虞夏之时虽有其文但文少而
 质多故文不胜其质殷周虽有其质亦质少而文多
 故不胜其文
 蓝田吕氏曰虞夏之道质质者责人也略故寡怨于
 民殷周之道文文者责人也详民之不从则穷刑赏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120-0400d.png
 以驱之故不胜其敝虞夏质之至者也故文不胜其
 质殷周文之至者也故质不胜其文至者无以加也
 后世王者欲尚质者无以加虞夏之质欲尚文者无
 以加殷周之文也三代所尚非苟为异亦各因时救
 敝而已继周者未有以救之杨墨韩庄所以肆行于
 战国也
 严陵方氏曰寡怨于民则知殷周之民其怨为多也
 曰不胜其敝则知虞夏之治仅能胜其敝而已且虞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120-0401a.png
 夏不曰无怨止曰寡怨何也盖民之不能无怨也久
 矣祁寒暑雨天之所为也犹且怨之至矣者言其文
 质不可以复加也加乎虞夏之质则为上古之洪荒
 加乎殷周之文则为后世之虚华此其所以为至欤
 然虞夏非无文也特其文不胜质耳殷周非无质也
 特其质不胜文尔殷尚质而此以其文为至者盖殷
 之文则存乎时殷之质则存乎人为其时之文故人
 尚质以救之而已若夫其道则渎辞是其时之为文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120-0401b.png
 也其色则尚白是其人之为质也
 山阴陆氏曰寡怨于民所谓不求备不大望于民之
 效也郑氏政宽贡税轻也夫所谓不求备不大望岂
 特政宽贡税轻而已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列庄之言
 蜂起乘此间也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
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
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其君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120-0401c.png
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
有辨甫刑曰德威唯畏德明唯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

 郑氏曰死不厚其子言既不传位又无以丰饶于诸
 臣也耻费不为辞费出空言也实谓财货也辨别也
 犹宽而栗也德所威则人皆畏之言服罪也德所明
 则人皆尊宠之言得人也
 孔氏曰此经特明虞帝之美已矣言后世之君虽有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120-0401d.png
 作者比之虞帝不可齐及之也生无私言序爵必以
 德子爱于民如父母爱子也爱民之志悽怆恻怛有
 忠恕利益之教君子谓虞朝之臣君圣臣贤是由舜
 而得然也所引甫刑今尚书以明尧德记者引以结
 舜德也
 河南裎氏曰或问后世有作者虞舜不可及何也子
 曰譬之于地肇开而种之其资育于物者如何其茂
 也久则渐薄矣虞舜当风气未开之时又其德如此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120-0402a.png
 之盛宜乎后世莫能及也 又曰如凤凰来仪百兽
 率舞之事三代以降无此盖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圣
 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三代之治其久必敝唯虞帝为
 不可及盖用于民而主于德尔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若舜则事尧者也所以治民之道
 可得而言故后之言治者所以称舜而不及尧也然
 则舜之治及尧之治尧不自治而已故曰后世虽有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120-0402b.png
 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财不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
 公之至也故不厚其子而人无间言天下莫能争俗
 薄道衰禹汤文武不得尽其愿欲此孔子所以深叹
 以虞帝为不可及者也三代之道或亲而不尊或尊
 而不亲不免流于一偏故其终不能无敝若虞帝则
 子民如父母有母之亲故有憯怛之爱有父之尊故
 有忠利之教所谓憯怛之爱犹慈母之爱非责报于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120-0402c.png
 其子也非要誉于他人也发于诚心不知其他而已
 所谓忠利之教者如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
 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如穷而变
 变而通作为衣裳舟楫臼杵弧矢宫室棺椁书契所
 以使天下利用而不倦是皆有教民以义善之诚无
 所不利之功者也安而敬威而爱爱则能安教则知
 敬亲则爱尊则威也富而有礼者节于物者也惠而
 能散者周于物者也节于物义也周于物仁也尊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120-0402d.png
 有教义也亲而有爱仁也此君子所以尊仁畏义也
 所谓君子贵者也贤者也有道之世唯贤者得在高
 位所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故谓之君子也富
 而有礼故耻费恐用之不以道惠而能散故轻实盖
 不必藏于己也实之为言财货之谓也费则费用其
 财而已爱之至则必忠忠至于犯则不敬敬之至则
 有义以一义断或入于不顺则不爱敬主于别别则
 文文烦则不静爱主于恩恩则宽宽而踰则无辨故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120-0403a.png
 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皆尊仁畏义亲
 而尊之之道也行此道而天下敬之则德威也行此
 道而天下爱之则德明也故尊亲之道一主于德并
 行而不废则天下莫不尊亲矣故甫刑曰德威惟畏
 德明唯明非虞舜之盛德孰能至于此乎
 马氏曰虞帝弗可及言其于时后世继之者为难能
 也三代之道或亲而不尊或尊而不亲未若虞帝亲
 而尊者亦时而已宽裕以有容则善恶无乎不容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120-0403b.png
 而容之中有辨焉故曰宽而有辨
 延平周氏曰孟子曰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又曰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是舜之所以生无私死
 不厚其子者顺天而已矣自其有憯怛之爱而至于
 惠而能散者特舜之粗迹耳果舜之极致则惠而能
 散不足以言自其君子尊仁畏义而至于宽而有辨
 者特舜之德广耳果舜之道化则其止于君子者哉
 严陵方氏曰帝则公天下故曰生无私以其传于贤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120-0403c.png
 故曰死不厚其子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爱之则
 亲教之则尊故曰亲而尊亲而有所尊故安而敬尊
 而有所亲故威而爱敬故富而有礼爱故惠而能散
 由是君之化之而尊仁安义以至于宽而有辨也富
 而有礼则无骄奢之患惠而能散则无偏党之私仁
 者天下之表故在所尊义者天下之制故在所畏耻
 费则奉己有节轻实则与人无吝忠所以抗节常失
 于犯上义所以立我常失于忤物文则常失于妄动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120-0403d.png
 宽则常失于大杂兼父之尊母之亲故能并行而无
 偏敝也非有威明之德其能若是乎故引书之言以
 證之然自尊仁畏义而下止称君子则以在位者言
 之也
 山阴陆氏曰有憯怛之爱仁也有忠利之教义也其
 教之也非以罔之将以忠之也非以害之将以利之
 也亲失之不尊安失之不敬威失之不爱故子温而
 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富失之骄惠失之不吝若子产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120-0404a.png
 乘舆济人于溱洧是也耻费则重实忠则犯仁而顺
 质而静隘而有辨亦常物之大情也凡此一节舜之
 威德也以书结之以此以威易畏重言舜也
 金华应氏曰自庇民大德而下凡四章言臣道之难
 于尽仁惟舜禹文王周公可以为仁之厚而后稷庶
 几其近之自岂弟君子而下凡三章言君道之难于
 尽仁惟虞帝可以为德之至而夏商周亦未免有偏
 也盖仁道之大如此君子可以其难而不自勉乎高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120-0404b.png
 山仰止景行行止终其身焉可也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
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
寡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
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郑氏曰资谋也献犹进也言臣事君必先谋定其言
 乃后亲进为君言也死于其言竭力于其所言之事
 死而不负也于事不信曰诬大言可以立大事也小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120-0404c.png
 言可以立小事也入谓君受之利禄赏也大禄小禄
 言臣受禄各用其德能也易大畜彖曰不家食吉养
 贤也言君有大畜积不与家食之而已必以禄贤者
 贤有大小禄有多少
 孔氏曰自此至辞欲巧广明君子事君之道及君子
 之行须内外相副成其信者先谋后见成其言之信
 实言善乃受禄是受禄不诬罔也小言受大禄则臣
 滥大言受小禄则君重财而薄德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120-0404d.png
 横渠张氏曰大言入则望大利利非归己之利大言
 入则吾道可大行是大利也小言入则可小利
 蓝田吕氏曰此言事君之道其始见也必知君之所
 以见任之意如伊尹事汤知汤以伐夏救民为己任
 此先资于汤之言也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
 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此拜自献其身于
 汤之事也如傅说之事高宗高宗命之曰若金用汝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120-0405a.png
 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又曰罔俾阿衡专美
 有商此先资于高宗之言也说复于王曰木从绳则
 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敢不祗若王之
 休命又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此拜自献其
 身以成其信者所谓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所谓君能
 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信无二命者也
 君是以责臣之任臣是以死君之命自任以重则受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120-0405b.png
 禄不诬有死无二则受罪益寡矣昔晋荀息受责于
 晋献公以立奚齐卓子告于献公曰使死者复生生
 者无愧及里克杀奚齐卓子荀息死之可谓死于其
 言矣荀息之事虽于义未之尽然臣之死命必如荀
 息而后可以言信矣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
 小利大言则所言者大也小言则所言者小也利及
 天下泽及后世大利也进一介之善治一官之事小
 利也諌行言听利斯从之矣先儒谓利禄赏也人臣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120-0405c.png
 之事君大言小言各效其忠而已如言之入而遂望
 其禄赏则怀二心以事上主于为利而已小人之道
 非所以事君也所谓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
 小禄此君之所以报臣者非臣之所以望君也受之
 以义亦称其大小而已小言而大禄则报踰其分大
 言而小禄则君不我知亦不可受非其义而已易曰
 不家食吉此大畜之彖辞也君之所以大畜者将以
 禄天下之贤贤有小大则禄有多寡一有不称则好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1b 页 WYG0120-0405d.png
 恶之私系焉人君而存好恶之私则犹家食而已非
 所以为天下公也故曰不家食吉养贤也
 延平周氏曰孔子使漆雕开仕曰吾斯之未能信孔
 子说盖学之未能自信必未能取信则事君能成其
 信者未之有也事君者既资其君之言而献其己之
 身则君有以责成于下而下有以死于言唯其有以
 责成于下则下非尸禄者也故曰其受禄不诬唯其
 有以死于言则下非有罪者也故曰其受罪益寡大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120-0406a.png
 利于民则受大禄而不以为有馀小利于民则受小
 禄而不以为不足
 严陵方氏曰先资其言者先以言为之资也献其身
 将以行其言也能行其言故足以成其信拜谓受其
 命也献谓效其能也君无为也故有责于臣臣有守
 也故有死于其言臣能任责则非尸禄者矣故受禄
 不诬臣能效死则非有罪者矣故受罪益寡人亦或
 以忠获罪此所以不言无罪止言益寡而已有言者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2b 页 WYG0120-0406b.png
 则必行其事有禄者则必居其利小言而受大禄则
 所行之事小不足以称其位之大大言而受小禄则
 所居之位小不足以行其事之大事不足以称其位
 而受禄者是尸利而已非所谓重义也位不足以行
 其事而受禄者是枉已而已非所谓伸道也
 长乐刘氏曰资取也谓君先取其言以为可用也然
 后有仕而臣之之心乃拜而尊之以为君而自献其
 身所以致臣节示死于国事故曰以成其信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120-0406c.png
 讲义曰舜典于群后四朝之后则曰敷奏以言益稷
 于惟帝时举之后则曰敷纳以言言之不可已也如
 此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者君先取臣言以为可用
 然后有臣之之心乃拜而尊之如贤能之书王冉拜
 受之贤能之书特名籍尔犹且拜之况资其言之善
 者乎书曰禹拜昌言曰俞孟子曰禹闻善言则拜是
 矣如是而后使之自进其身以为之臣则其言之信
 可以成矣然进言非难也能使其言必入而听焉斯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120-0406d.png
 为难矣兴利非难也能使其利可望而行焉斯为难
 矣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耻其禄浮于言而尸利
 也不以大言受小禄惧其言浮于禄而屈道也然则
 近之于身欲其言与禄相称远之于民欲其言与利
 并行事君之道非君子其孰能与于此
 山阴陆氏曰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若荀息者似之
 矣故曰君子不食其言矣虽死人之事不能救其君
 之死于其受禄则不诬语其无罪则未也大言入则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120-0407a.png
 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言各随其言望利泽以及
 民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言亦随其利
 之及民小大受禄
 马氏曰君子进思尽忠而尽忠之言不可以不前定
 故曰事君先资其言资之犹言谋也能前定其言然
 后自献其身进而为君言也临言而择未必见信而
 言之前定则有以成其信少仪所谓量而后入不入
 而后量也大言入则望其大有利于其国小言入则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120-0407b.png
 望其小有利于其国望犹言庶几也孟子所谓予日
 望之之意也
 金华应氏曰资凭籍也古之君子其经世之学皆豫
 定于胸中至其事君则前定之规摹先形于言以为
 藉手而委身以成其信自献者非屈身以求售也如
 书之自靖自献故受命而无所愧也畎亩翻然之数
 语说命对扬之三篇此伊傅先资之言也威公问答
 而为书昭王命之而有对此管乐先资之言也言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5a 页 WYG0120-0407c.png
 于先而行之于后无一不酬者后世若登坛东向之
 答草庐三顾之策亦庶几焉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
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子曰事君远而谏则
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
臣虑四方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
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郑氏曰不下达不以私事自通于君也不尚辞不多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5b 页 WYG0120-0407d.png
 出浮华之言也弗自不身与相亲靖治也尔汝也式
 用也榖禄也言敬治女位之职事正直之人乃与为
 伦友神听女之所为用禄与女尸利尸谓不知人事
 无辞让也迩臣迩近也和谓调和君事者也宰冢宰
 也冢宰主治百官陈谓言其过于外也瑕之言胡也
 谓犹告也
 孔氏曰所引小雅小明刺幽王之诗大夫悔仕乱世
 戒其未仕者记者断章取义證明非善人不与之友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6a 页 WYG0120-0408a.png
 也远而谏谓与君疏远强欲谏争则是谄佞之人望
 欲自达祭祀之尸无言辞而受享祭近臣不谏如尸
 之受利也迩臣谓亲近之臣献可替否毗赞于君以
 调和其事大臣谓二伯州牧此大臣亦兼冢宰但冢
 宰居中故言正百官耳所引诗小雅隰桑刺幽王之
 诗君子在野诗人念之云心乎爱此君子矣瑕远也
 谓勤也言君子远离此不勤乎藏善也言善此君子
 也此诗本文今记人引瑕不谓矣言何不以事告陈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6b 页 WYG0120-0408b.png
 于君也
 蓝田吕氏曰以下达之事事其君则贼其君者也尚
 辞而实不称则欺其君者也非其人而自达之枉已
 以事君者也传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者进乎
 高明如伊尹耻其君不及尧舜孟子非尧舜之道不
 敢陈于王前者也下达者趋乎污下如孟子言谓吾
 君不能谓之贼者也又曰逢君之恶其罪大者也自
 者所由以为主者也观近臣以其所主观远臣以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7a 页 WYG0120-0408c.png
 所为主彼谓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者非其人而
 自为之也三者皆枉已不正非所谓靖共正直者也
 人臣敬治其职所与正直则神将福之况于君乎事
 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古之天子有
 争臣七人诸侯五人是有言责者也有言责者不可
 不谏不得其言则去无言责者则可以谏可以无谏
 不得其言不必去矣至于远臣既无言责又远于君
 有官守之责而谏非其责也所谓远者远臣也非其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7b 页 WYG0120-0408d.png
 职而谏之陵节犯分以求自达故曰谄也所谓近者
 有言责之臣也有言责而不谏则旷厥官怀禄固宠
 主于为利故曰尸利也尸主也犹祭祀之尸有所主
 而无所事书云羲和尸厥官罔闻知其义同此虽然
 古者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
 人谤商旅议于市百工献艺皆若远而諌者盖上之
 人所求于下者如此则下可以共职而有言不可谓
 之谄矣颍封人之谏郑庄公杜蒉之谏晋平公亦远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8a 页 WYG0120-0409a.png
 而谏者然若二子者君子与之盖有封人杜蒉之心
 虽谏而可无封人杜蒉之心则谄也迩臣守和宰正
 百官大臣虑四方迩臣近臣也如左右常伯常任准
 人缀衣虎贲之类宰即冢宰大臣六卿也近臣者在
 君左右不任其政与天子燕游者也主于朝夕纳诲
 调和君子和而不同若作和羹济之以盐梅五味则
 得其和而可食如以水济水孰能食之故君所谓可
 而有否焉君所谓否而有可焉可否相济则君德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8b 页 WYG0120-0409b.png
 故曰迩臣守和宰之为言杀也因以名言饔官焉饔
 官主割烹者也既杀而烹之解剥制割皆出其手宰
 制政事者亦然故主家政者为家宰主国政者为国
 宰所以宰制百事总正官属故曰宰正百官六卿分
 掌国政任天下之事与国同其忧者也巡守朝聘所
 以交结维持使四方无虞当任其责也莫非臣也莫
 非事也三者之官其责为重故历言之事君欲谏不
 欲陈者书所谓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9a 页 WYG0120-0409c.png
 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臣之事君所
 以告其君则有犯而无隐所以告于人则隐恶而扬
 善宋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谏弗许筑者讴之子
 罕闻之亲执朴以行筑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
 避燥湿寒暑今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为役则其
 爱君之心可知矣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
 之何日忘之此小雅隰桑诗刺幽王小人在位君子
 在野思见君子之辞也此则断章取义以心爱矣为
卷一百三十九 第 39b 页 WYG0120-0409d.png
 爱君之心有以告之矣爱之之诚藏于心而不忘此
 所以欲谏而不欲陈也乐毅报燕惠王书曰吾闻之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非有
 是心能之乎
 马氏曰事君不下达者不以浅者近者达于君也孟
 子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此不下达之意
 言之必可行而不以辞为尚故不尚辞所与者不可
 以非其人正直是与可也故引诗以结之言迩则对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0a 页 WYG0120-0410a.png
 远言大则对小冢宰可以兼迩臣而迩臣盖不止于
 冢宰凡谓近于君者皆谓之迩臣也言冢宰则可以
 兼大臣而大臣亦不止于冢宰凡处于百辟之上者
 皆谓之大臣也
 横渠张氏曰迩臣守和和平其心以备顾对不可徇
 其喜怒好恶
 严陵方氏曰远而谏似忠而非忠秪以为谄尔近而
 不谏似慎而非慎秪以为利尔迩臣过于和则流而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0b 页 WYG0120-0410b.png
 为同不及于和则乖而为异守则适中而无过不及
 之患谓之迩臣则以守和为事谓之宰则以正百官
 为事谓之大臣则以虑四方为事孟子谓陈善闭邪
 谓之敬故谏不欲陈陈之则是暴君之过矣然事君
 有犯无隐则陈之矣盖谏之不从不得已而后陈焉
 然则陈者非所欲也故以不欲言之
 石林叶氏曰远于君则见之略谏则为佞近于君则
 见之详谏则不为素餐素餐则尸利也迩臣则三公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1a 页 WYG0120-0410c.png
 四辅也坐而与王论道有所可有所否故守和冢宰
 天官也群吏废置所自出故正百官大臣则牧伯也
 诸侯蕃卫所自出故虑四方
 金华应氏曰盐梅曲糵弼谐于上埙篪金石恊恭于
 下迩臣之和也表端而影正纲正而目举宰之正也
 事几𦕈绵瞭如在目民瘼幽隐惨如切肤大臣之虑
 也宰以职言大臣以位言自三公以下皆是不特六
 卿其序则先君德而后朝廷先朝廷而后天下也
卷一百三十九 第 41b 页 WYG0120-0410d.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