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120-00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六  宋 卫湜 撰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
 郑氏曰拳拳奉持之貌
 孔氏曰此一节明颜回能行中庸膺谓胸膺言奉持
 善道弗敢弃失
 河南程氏曰颜子择中庸得一善则拳拳中庸如何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120-0079b.png
 择如博学之又审问之又谨思之又明辨之所以能
 择中庸也虽然学问思辨亦何所据乃识中庸此则
 存乎致知致知者此则在学者自加功也大凡于道
 择之则在乎知守之则在乎仁断之则在乎勇人之
 于道则患在不能守不能择不能断(伊川/) 问颜子
 如何学孔子到此深邃曰颜子所以大过人者只是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与能屡空耳
 横渠张氏曰知德以大中为极可谓知至矣择中庸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120-0080a.png
 而固执之乃至之之渐也唯学然后能勉能勉然后
 日进无疆而不息可期矣 又曰君子庄敬日强始
 则须拳拳服膺出于强勉至于中礼却从容如此方
 是为己之学 又曰颜氏求龙德正中而未见其止
 故择乎中庸得善则拳拳服膺叹夫子之忽焉前后
 是也
 蓝田吕氏曰自人皆曰予知以下中庸之可守人莫
 不知之鲜能蹈之恶在其为知也欤唯颜子之择中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120-0080b.png
 庸而能守之此所以为颜子也众人之不能期月守
 闻见之知非心知也颜子服膺而弗失心知而已此
 所以与众人异一本云择乎中庸可守而不能久知
 及而仁不能守之者也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自谓之
 知安在其为知也欤虽得之必失之故君子之学自
 明而诚明则能择诚则能守能择知也能守仁也如
 颜子者可谓能择而能守也高明不可穷博厚不可
 极则中道不可识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120-0080c.png
 忽焉在后察其志也非见圣人之卓不足谓之中随
 其所至尽其所得据而守之则拳拳服膺而不敢失
 勉而进之则既竭吾才而不敢缓此所以恍惚前后
 而不可为象求见圣人之止欲罢而不能也一宫之
 中则庭为之中矣指宫而求之一国则宫或非其中
 指国而求之九州则国或非其中故极其大则中可
 求止其中则大可有此颜子之志乎
 建安游氏曰道之不行知者过之如舜之知则道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120-0080d.png
 所以行也道之不明贤者过之如回之贤则道之所
 以明也 又曰择乎中庸见善明也得一善则服膺
 不失用心刚也
 延平杨氏曰道之不明贤者之过也故又以回之事
 明之夫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此贤者所以不过
 也回之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用
 此道也故继舜言之
 河东侯氏曰知者如舜之大知颜子之服膺可以谓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120-0081a.png
 之知矣故又以颜子明之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
 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予知云者自知之知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亦自知之
 知皆非大知也知者致知则可以择中庸矣舜之大
 知则不待择也颜子则进于此者矣故曰择然而中
 庸岂可择也择则二矣此云择者如博学之审问之
 明辨之勉而中思而得者也故曰择乎中庸颜子之
 学造圣人之中若有未至焉者故得一善则拳拳服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120-0081b.png
 膺而勿失之勿失则能久中矣呜呼学者精微非颜
 子孰知之岂待期月而守哉
 新安朱氏曰此第八章服犹著也奉持而著之心胸
 之间言能守也颜子盖真知之故能择能守如此此
 行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 或问此其
 称回之贤何也曰承上章不能期月守者而言如回
 之贤而不过则道之所以明也盖能择乎中庸则无
 贤者之过矣服膺弗失则非不肖者之不及矣然则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120-0081c.png
 兹贤也乃所以为知也欤 又曰程子所引屡空张
 子所引未见其止皆非论语之本意唯吕氏之论颜
 子有曰随其所至尽其所得据而守之则拳拳服膺
 而不敢失勉而进之则既竭吾才而不敢缓此所以
 恍惚前后而不可为象求见圣人之止欲罢而不能
 也此数言者乃为亲切确实而以见其深浅缜密之
 意学者所宜讽诵而服行也但求见圣人之止一句
 文亦未安耳
卷一百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120-0081d.png
 临川王氏曰易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在易言颜子之去恶在中庸言颜子之就善也
 延平周氏曰舜之所以为舜者以其好问而好察迩
 言颜回之所以为颜回者以其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而弗失之也然用之于民则必言舜而择乎中庸则
 必言颜回者盖圣人达而用之者莫如舜贤人穷而
 择之者莫如颜回于贤人则言中言庸于圣人则止
 言中者圣人则能变矣而庸不足以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120-0082a.png
 严陵方氏曰圣人之中庸无适而非中庸也又何择
 之有择乎中庸则贤人之事尔故以之言颜回焉
 山阴陆氏曰舜言知回言仁其曰回之为人也以此拳
 言握持之固膺言服念在前是其所以弗失也
 新定顾氏曰中庸即善也善即中庸也舍中庸无以
 为善
 海陵胡氏曰一善小善也得一小善拳拳然奉持于
 胸膺之閒弗失之言能躬行之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120-0082b.png
 江陵项氏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知之明
 也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行之笃也
 吴兴沈氏曰由乎中庸者圣人也择乎中庸者贤人
 也叛乎中庸者众人也舜由乎中庸者也天下其可
 皆责其如舜哉得如贤人者斯可矣故复以颜子之
 事明之夫喜怒哀乐欲发之际丽于善恶是非邪正
 之境閒不容发差之毫釐缪以千里其可不知所择
 乎择之为义非区区拣择之谓也以吾天知之见照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120-0082c.png
 夫善恶是非之机苟得夫中节之善则谨守而不失
 其于中庸也庶几焉然犹未善也至于忘夫善而舜
 之用中则为至矣子思子欲发中庸之精粹于群圣
 贤事为之际必首證以知之事盖圣道之妙无不自
 知入也既明舜之知如此又辨人之知如彼复以颜
 子之事勉天下之人可谓善明中庸者
 霅川倪氏曰前举舜取达而在上之圣人此举颜子
 取穷而在下之贤人以为则法也颜子贤而在下率性
卷一百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120-0082d.png
 而行虽不能行其道于当时而可以为万世学者之
 准的是亦修道之教也
 永康陈氏曰如回择乎中庸能体认之也体认得分
 明则得其固有之善如失其故物而得之敬而守之
 如恐不及肯失之乎兹回始可谓知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可能也
 郑氏曰言中庸为之难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120-0083a.png
 孔氏曰此节言中庸之难天下谓天子国谓诸侯家
 谓卿大夫
 河南程氏曰克己最难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明道/)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中庸之难也均之为言平治也
 周官冢宰均邦国平治之谓也平治乎天下国家知
 者之所能也让千乘之国辞万钟之禄廉者之所能
 也犯难致命死而无悔勇者之所能也三者世之所
 难也然有志者率皆能之中庸者世之所谓易也然非
卷一百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120-0083b.png
 圣人其孰能之唯其以为易故以为不足学而不察
 以为不足行而不守此道之所以不行也
 建安游氏曰天下国家之富可均以与人为惠者能
 之爵禄之贵可辞为廉者能之白刃可蹈为勇者能
 之然而中庸不可能者诚心不加而无择善固执之
 实也
 延平杨氏曰有能斯有为之者其违道远矣循天下
 固然之理行其所无事而已夫何能之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120-0083c.png
 新安朱氏曰此第九章亦承上章以起下章均平治
 也三者亦知仁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皆倚于一
 偏故资之近而力能勉者皆足以能之至于中庸虽
 若易能然非义精仁熟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
 及也三者难而易中庸易而难此民之所以鲜能也
  问中庸如何是不可能曰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
 便是不及 又曰或问中庸不可能何也曰此以三者
 之难明中庸之尤难也盖三者之事亦知仁勇之属
卷一百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120-0083d.png
 而人之所难然皆取必于行而无择于义且或出于
 气质之偏事势之迫未必从容而中节也若曰中
 庸则虽无难知难行之事然天理浑然无过不及苟
 一毫之私意有所未尽则虽欲择而守之而拟议之
 閒忽已堕于过与不及之偏而不自知矣此其所以
 虽若甚易而实不可能也故程子以克己最难言之
 其旨深矣游氏以舜为绝学无为而杨氏亦谓有能
 斯有为之者其违道远矣循天下固然之理而行其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120-0084a.png
 所无事焉夫何能之有则皆老佛之绪馀而杨氏下
 章所论不知不能为道远人之意亦非儒者之言也
 二公学于程氏之门号称高弟而其言乃如此殊不
 可晓也已
 长乐刘氏曰三者虽难然皆一事之仁一时之义见
 几而作顷刻可成非如中庸之为道也自始及终从
 微至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言其常久则没身而后己是常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120-0084b.png
 之道才明知术忠臣义士有所不能也故才如管仲
 可以均天下国家矣未必有中庸之德也廉如仲子
 可以辞爵禄矣未必有中庸之德也勇如子路可以
 蹈白刃矣未必有中庸之德也则常久之道在乎其
 心之不忘在乎其守之弗失在乎其自强之不息然
 后庶乎其可能也
 海陵胡氏曰天子十倍于诸侯诸侯十倍于卿大夫
 是不可均也若以大中之道较之尚可均也中庸则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120-0084c.png
 不可能君子须得位然后可以行道是爵禄不可辞
 然而尚可辞中庸则不可辞白刃自非死君亲之难
 则不可蹈然而尚可蹈也中庸则不可蹈中庸乃常
 行之道孔子言其难如此盖设教以勉人也
 延平黄氏曰均天下国家能义而已辞爵禄能廉而
 已蹈白刃能勇而已不可均而均之则伤义不可辞
 而辞之则伤廉不可蹈而蹈之则伤勇在乎天下国
 家也可均在乎中庸也不可均而弗均之斯能义矣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120-0084d.png
 在乎爵禄也可辞在乎中庸也不可辞而弗辞之斯
 能廉矣在乎白刃也可蹈在乎中庸也不可蹈而弗
 蹈之斯能勇矣
 马氏曰天下国家者人之所擅而均之者难唯知者
 能之爵禄者人之所欲而辞之者难唯廉者能之白
 刃者人之所惧而蹈之者难唯勇者能之至于中庸
 其道易行而不可能也故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
 久矣天下国家人之所难均而知者能均之然知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120-0085a.png
 伤乎凿盖知其可均而不知其有不可均之理爵禄
 人之所难辞而廉者能之然廉者有以伤乎介知其
 可辞而不知其有不必辞之理白刃人之所难蹈者
 而勇者能之然而勇者有以伤乎暴知其可蹈而不
 知其有不必蹈之理凡此皆非中庸之道也故曰中
 庸不可能也
 永嘉薛氏曰天下之事可以强为者是皆可能者也
 中庸天道也不可以能之也能之非道也执中而无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120-0085b.png
 方者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长乐陈氏曰天下国家可均此知者能之第恐作聪
 明而非中庸耳爵禄可辞此廉者能之第恐务沽激
 而非中庸耳白刃可蹈此勇者能之第恐轻死生而
 非中庸耳荀子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责苟察名
 不责苟传惟其当之为贵当者中庸之谓也中庸非
 难能但不可苟以是三者为之耳
 高要谭氏曰凡最高难行之事皆可以能为之惟中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120-0085c.png
 庸天理不可以能为之也天下国家之大非寻常赀
 产之比疑不可均以与人然而巢由之徒视天下若
 将浼已燕子哙举国以授子之殊无难色则是天下
 国家虽大在高者处之均以与人可也爵之贵禄之
 富天下之人所同欲疑不可强为辞辟也然慕为夷
 齐之洁者虽赋邑万钟系马千驷亦不之顾则是爵
 禄虽荣在廉者处之辞而不受可也白刃凶器天下
 之人所同畏疑不可冒死而蹈之然贲育专诸北宫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120-0085d.png
 黝之伦虽千万众在前犹不少慑是白刃虽凶在勇
 者处之以身蹈之可也蹈白刃不畏百千人中无一
 焉辞爵禄不受千万人中无一焉均天下国家以与
 人虽数千年中亦无一焉此皆所谓超世绝伦之行
 非常人之所易能也而圣人皆以此为可能至于中
 庸之道虽愚者可以与知不肖者可以与行而圣人
 乃曰不可能何也曰圣人于此示人以天理所在非
 谓中庸之道难知而难行也能之一字最为学者大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120-0086a.png
 害盖人之于中庸才有能之之心则其所为所行皆
 近乎好名皆出乎有意皆入乎妄作为善之功狭矣
 其能常久不息乎故高者于天下国家能之则可均
 矣廉者之于爵禄能之则可辞也勇者之于白刃能
 之则可蹈也凡超世绝伦之行能之则皆可为也虽
 然能则能矣此岂常人之道哉今日行之后日不可
 复继矣惟中庸每事皆任天理故不以能为之心为
 之天理所在即吾所行也天理所不在即吾所不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120-0086b.png
 也事事循理而吾无所用其能焉夫然后可以久于其
 道而万善所归皆萃于我圣人之示人其旨深矣此
 能字与民鲜能久矣丘未能一焉意义不同夫言非
 一端而已各有所当也
 永康陈氏曰均天下国家之富以与人辞爵禄而不
 受蹈白刃而不顾揆之人情至难也适当其前有志
 类可为之中庸乃日用不易之理至简至易体而得
 之如反掌耳彼犹可为而此不可能可谓舍近而慕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120-0086c.png
 远矣不为疑辞直曰不可能者甚之也与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同意说者谓举此三者以见中庸难
 能非也彼其奋然于是三者必其心有所不欲有所
 不为达其所不欲于其所可欲达其所不为于其所
 可为则其至中庸也孰禦此圣人变动人心之术肯
 以日用之理为难而绝之乎
 四明沈氏曰均天下国家辞爵禄蹈白刃中庸之门
 无是法也理有可则有不可若为名义所激血气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120-0086d.png
 扶直意而行率情而为更不顾天理如何则知其可
 而不知有不可惟一槩之以天理审度其可不可而
 行之则虽行天下难能不可继之事无非君子之时
 中
 晋陵钱氏曰均犹平也均平天下国家才者能之辞
 爵禄廉者能之蹈白刃勇者能之欲其合于中庸非
 才者廉者勇者所可能也
 江陵项氏曰生知者为上力行者次之勉强者又次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120-0087a.png
 之此知仁勇三德也上两章已言知行此章自勉强
 言之强于外者易强于内者难勉强于知亦足以有
 知勉强于行亦足以有行下引子路问强犹曰古之
 人有能知者子路是也舜不可得如颜子足矣颜子
 不易如子路足矣
 宣城奚氏曰事有可强而能者有不可强而能者可
 以强而能则人皆能之不可强而能非功深力到者
 不能也天下国家可均也公者能之爵禄可辞也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120-0087b.png
 者能之白刃可蹈也勇者能之至于中庸则非可以
 拟议料想模仿附会也必也博学审问谨思明辨而
 加之以力行庶乎其能之矣其曰不可能者非终不
 可能也使其果不可能则舜与颜子何以独得之学
 者宜优游日求餍饫自得毋以不可能而自沮也毋
 以不可能而过用其心也
 霅川倪氏曰天下国家大小有差固不可均就能均
 之非中庸也爵禄富贵义所当得则不可辞就能辞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120-0087c.png
 之非中庸也白刃在前不可轻冒而蹈践就能蹈之
 非中庸也是三者虽能为人所不能为皆失之过以
 中庸之道言之不可谓此为能也
 蔡氏曰均国家者智也辞爵禄者仁也蹈白刃者勇
 也言智仁结上言勇起下
 新定顾氏曰此设为之辞以明中庸之为难事耳耸
 天下之听示此道之重也中庸人心固有之理曷为
 而难能若是盖私欲一毫之萌则非能中庸者也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120-0087d.png
 私欲未易息绝也且以七十子之善学仅曰日月至
 焉而已矣踰日踰月则未免私欲一念之萌挺然杰
 出者惟颜子而曰三月不违仁三月之久亦未免私
 欲一念之萌至于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有若孔子犹
 曰我学不厌又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
 益不如学也文王则曰亹亹至于不显亦若有所临
 无射亦若有所保舜则曰业业而无怠无荒伯益且
 勤于致戒圣人之用其力若此凡皆以中庸之难能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120-0088a.png
 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
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
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
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郑氏曰强勇者所好也言三者所以为强者异也抑
 而强与抑辞也而之言女也谓中国也南方以舒缓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120-0088b.png
 为强不报无道谓犯而不校也北方以刚猛为强衽
 犹席也流犹移也塞犹实也国有道不变以趋时国
 无道不变以辟祸有道无道一也矫强貌
 孔氏曰此一节子路见孔子美颜回能择中庸故问
 如己之强亦兼有中庸否南方谓荆扬之南其地多
 阳阳气舒散人情宽缓和柔和柔为君子之道故云
 君子居之北方沙漠之地其地多阴阴气坚急故人
 性刚猛恒好斗争故以甲铠为席寝宿于中至死不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120-0088c.png
 厌非君子所处而强梁者居之惟云南北不云东西
 者南北互举与东西俗同也矫者壮大之形故郑云
 强貌也塞者守直不变德行充实也
 河南程氏曰南方人柔弱所谓强是义理之强故君
 子居之北方强悍所谓强者是血气之强故小人居
 之凡人血气须要以义理胜之(伊川/)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强之中也南方之强不及乎强
 者也北方之强过乎强者也而强者汝之所当强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120-0088d.png
 也南方中国北方狄也以北对南故中国所以言南
 方也南方虽不及强然犯而不校未害为君子北方
 则过于强尚力用强故止为强者而已未及君子之
 中也得君子之中乃汝之所当强也柔而立宽而栗
 故能和而不流刚而寡欲故能中立而不倚富贵不
 能淫故国有道不变塞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故国无道至死不变是皆以己之强力矫其偏以就
 中者也夫矫之为言犹揉木也木之性能曲能直将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120-0089a.png
 使成材而为器故曲者直者皆在所矫故皆曰强哉
 矫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虽
 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其和而不流者与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与夫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者其中立而不倚者欤塞未达也君子达不离道故
 当天下有道其身必达不变未达之所守所谓不变
 塞焉者也
 建安游氏曰中庸之道造次颠沛之不可违惟自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120-0089b.png
 不息者为能守之故以子路问强次颜渊所谓强者
 非取其胜物也自胜而已故以南方之强为君子强
 也者道之所以成终始也故自和而不流至于至死
 不变皆曰强哉矫盖其为中虽不同而其贵不已一
 也
 延平杨氏曰天地之仁气盛于东南义气盛于西北
 故南北方之强气俗如此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以自
 胜为强也故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以胜物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120-0089c.png
 强也子路之强若是故曰而强者居之而汝也与暴
 虎凭河死而无悔同意夫君子以自胜为强故自和
 而不流至于至死不变皆曰强哉矫所以自胜其私
 以趋中也矫与矫枉之矫同亦因之以进子路也公
 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可谓强矣
 而孟子曰妾妇之道也至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然后谓之大丈夫君子之强至于至
 死不变然后为至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120-0089d.png
 河东侯氏曰前言中庸不可能也恐学者中道而废
 故引子路问强以勉之明君子自强不息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岂不可能哉强有二说强悍勇敢与胜己
 之私皆谓之强故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宽柔
 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克己复礼有若无实若
 虚犯而不校颜子之强似之故曰君子居之衽金革
 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尚勇兼人行行如也子路之
 强似之故曰而强者居之君子以自胜为强故曰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120-0090a.png
 哉矫矫如矫木之矫矫曲以从直也君子之矫矫过
 与不及从乎中而已故国有道则所守不变所行不
 塞国无道则至死不变焉大壮之象曰君子以非礼
 勿履岂非强哉矫乎学者若知自强之道何中庸之
 不可能哉
 新安朱氏曰此第十章子路好勇故问强宽柔以教
 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不报无道谓横逆之
 来直受之而不报也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120-0090b.png
 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金戈兵之属革甲胄之属北
 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
 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倚偏著也塞未达也国
 有道不变未达之所守国无道不变平生之所守也
 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
 私不能择而守也君子之强孰大于是四者夫子以
 是告子路者所以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
 勇也 又曰或问此其记子路之问强何也曰亦承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120-0090c.png
 上章之意以明择中庸而守之非强不能而所谓强
 者又非世俗之所谓强也盖强者力有以胜人之名
 也凡人和而无节则必至于流中立而无依则必至于
 倚国有道而富贵或不能不改其平素国无道而贫
 贱或不能久处乎穷约非持守之力有以胜人者其
 孰能及之故此四者汝子路之所当强也南方之强
 不及强者也北方之强过乎强者也四者之强强之
 中也子路好勇故圣人之言所以长其善而救其失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120-0090d.png
 者类如此曰和与物同故疑于流而以不流为强中
 立本无所依又何疑于倚而以不倚为强哉曰中立
 固无所依也然凡物之情唯强者为能无所依而强
 立弱而无所依则其不倾侧而偃仆者几希矣此中
 立之所以疑于必倚而不倚之所以为强也 又曰
 诸说大意则皆得之惟以矫为矫揉之矫以南方之
 强为矫哉之强与颜子之强以抑而强者为子路之
 强与北方之强者为未然尔 又语录曰和而不流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120-0091a.png
 下惠是中立而不倚夷齐是文王善养老他便盍归
 乎来及至武王伐纣他又自不从而去强哉矫赞叹
 之辞
 涑水司马氏曰南方之强不及强者也北方之强过
 强者也而强者汝之所当强者也南方中国北方狄
 也以北对南故中国所以言南也矫者矫其偏以就
 中也矫之为言犹揉木也塞未达也君子当天下有
 道其身必达不变乎未达之所守故曰不变塞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120-0091b.png
 临川王氏曰强哉矫者言此强可以矫北方之过矫
 枉而归诸道者也国有道者泰通之时君子出而行
 道不可变而为蔽塞焉此其强可以矫素隐行怪之
 枉也语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国无道上下不交
 之时也当守道于己至死而不变其节孔子盖恶当
 时之人为中庸道不用于世遂半涂而废故曰至死
 不变此其强可以矫半涂之枉下文盖伤之也
 嵩山晁氏曰强疑其非中也盖惟中庸能强也强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120-0091c.png
 者诚也曾子论孝曰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
 强者强此者也强既有南方之异则责子路之所安
 以勉乎中也夫所谓君子者既和既中而诚明之守
 安于治乱之世勤而勉之也国有道君子或易仕而
 改其度不变塞焉强也
 严陵方氏曰子路能勇而不能怯近于北方之强故
 孔子因其问而言之于北方之下亦退之之意也抑
 者逆料之词与孟子言抑王同义阳为德阴为力南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120-0091d.png
 方之强以德而已北方之强以力而已居犹居仁之
 居居其道不必居其地也强于德固君子之所居要
 之中庸之道亦未免有弊何则德之所尚者柔力之
 所尚者刚柔则失之懦刚则失之暴故君子必矫其
 弊以一归乎中庸之道焉矫高而使下矫枉而使直
 也夫和故无刚之失不流故无柔之失故曰君子和
 而不流强哉矫中立则处乎刚柔之閒不倚则不偏
 于柔不偏于刚故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强于矫弊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120-0092a.png
 则中庸之道充塞乎中故国有道虽富且贵而富贵
 不能淫是道也国无道虽贫且贱而贫贱不能移是
 道也至死言终身由之也上言塞下言死互相备尔
 延平周氏曰孟子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所谓
 衽金革死而不厌者知其可以死而不知其可以无
 死者也和而不流依于仁也中立而不倚据于德也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虽死不变志于道也
 山阴陆氏曰和而不流柳下惠是与中立不倚伯夷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120-0092b.png
 是与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伊尹是与
 三圣人者皆有矫焉故曰强哉矫若孔子集大成者
 也无矫也无弊也
 广安游氏曰彊者强力也犹言坚强而不可变也喜
 怒哀乐者气也治气者心也治心者强也孟子之不
 动心本之以勇孔子论治心以为中庸持之以强孟
 子之说盖出于此前所言南北方之强君子有取于
 南而不取于北后所言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以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120-0092c.png
 主中国之强而言中国之性中和而厚重君子因其
 性以导之夫气偏则不中气偏则不和气偏则倾倾
 则易动今中国之人其禀气不偏不偏则中不偏则
 和不偏则厚重圣人因其中而道之以中庸之中使
 其中立而不倚因其和而道之以中和之和使之和
 而不流因其厚重而道之以守道不变之厚重所谓
 不变塞也塞犹实也诗曰秉心塞渊言其秉心深实
 也秉心实则心有所主矣夫以中国之强不刚不柔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120-0092d.png
 中和厚重而道之以君子之道于是乎不逐物而流
 不依物而倚不为险易而变至中至正至精至纯所
 守如此所立如此此其为强所以为壮大也易为刚
 健中正纯粹其意同此
 范阳张氏曰南方北方与夫子路之强皆血气也非
 中庸也然衽金革死而不厌谓之血气之强可也宽
 柔以教不报无道君子居之是亦足矣乃谓血气之
 强何哉盖强当从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中来则此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120-0093a.png
 为中庸之强若乃山川风气使之如此而中无所得
 岂非血气乎子路天资好勇其鼓琴流入北鄙其言
 志则曰军旅此北方之强故曰而强者居之然则何
 以为中庸之强曰和而不流此喜怒哀乐之中节也
 故其强矫然不挠中立不倚此喜怒哀乐未发时也
 故其强亦矫然不挠故其见用于有道之世不变于
 厄塞之节无道之世胁之以死亦不变其节其强皆
 矫然不挠夫不变者不流不倚之发也矫之为言刚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120-0093b.png
 毅之貌非矫揉之矫也子路闻之得不悼其平时之
 无益而潜养之不可已乎
 延平黄氏曰南方阳明而主生有君子之道焉生则
 子民之仁明则君国之智北方阴险而主杀有强者
 之道焉君子之强而不强不足以名之者以其能强
 能弱也宽柔以教所谓能弱不报无道所谓能强衽
 金革死而不厌所谓能强而不能弱能强则不流能
 弱则不倚 又曰富贵不能淫故国有道不变塞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120-0093c.png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国无道至死不变
 永康陈氏曰子路问强夫子开端以启发因强以明
 理所以变动子路之强也南方之强孟施舍以之北
 方之强北宫黝以之要之皆守气也君子之强即曾
 子之大勇孟子浩然之气此守约之理强哉矫有卓
 立气象孟子所谓至大至刚盖有见于此
 莆阳林氏曰孔门学问皆各从长技以入圣人之道
 如曾子之问孝子游之问礼颜子之问仁终身所问
卷一百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120-0093d.png
 不过以其所长者此子路所以有问强之说也
 晏氏曰仲尼答子路以北方之强乃曰而强者居之
 则谓子路能勇而不能怯安于北方之强所以救其
 失也哀十五年蒯聩之难子路结缨而死则死而不
 厌验矣国有道矣众人皆逐于浮华君子矫之则笃
 于充实故曰不变塞焉国无道矣众人皆有始而无
 终君子矫之则终始一节故曰至死不变焉此皆君
 子矫世以中庸之道非南北之强所能与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120-0094a.png
 江陵项氏曰君子居之犹曰此君子之徒也而强者
 居之而汝也犹曰此汝之徒也同则流和则不流矣
 偏则倚中则不倚矣犹有不流不倚云者为勉强者
 言之也斯二者言道之中也和者无过不及之中中
 立者不偏之中欲其强于知之也不流不倚尽矣犹
 有二不变云者亦为勉强者言之也斯二者言道之
 庸也死生通塞变之大者能不为死生通塞之所变
 则可谓庸矣欲其强于行之也舜圣人也故言其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120-0094b.png
 人者颜子学者也故言其守身者子路困而学者也
 故言其矫揉气质者孟子人告以有过章其次序亦
 如此
 晋陵钱氏曰南北之方土风不同其不知中庸则一
 然君子处南方之强而世之号为强者乃处北方之
 强则所贵于强不在刚猛矫犹抑也哉疑辞也强哉
 矫犹言强其矫也君子于中庸知而行之非矫抑而
 然也塞实也国有道不变其实以趋时国无道不变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120-0094c.png
 其实以辟害此中庸之强非矫抑所能
 霅川倪氏曰衽者衣衿也金者铁也革者皮也联铁
 而为铠甲被之于身如衣衿然故曰衽也南方之强
 言其禀于风土者然也子路恃血气为强耳非南方
 北方之强故孔子劝之抑也子路好勇是过强者不
 能以抑为强故孔子曰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
 与也所以抑之也其后死于卫国之难反为伤勇非
 中庸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120-0094d.png
 蔡氏曰此主勇而为言也君子和而不流依乎庸也
 中立而不倚依乎中也君子依乎中庸不以得志不
 得志而或变变则失其所依而息矣
 仁寿李氏曰凡人和而不节或至于同流而合污惟
 强者为能和而不徇乎物中者本无所倚或至于力
 弱而易挠惟强者为能独立而不惧国有道而富贵
 或不能不改其平日之素惟强者不变于此身之通
 塞国无道而贫贱或不能久安乎义命之常惟强者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120-0095a.png
 终身不见是而无闷此非有弘毅之力坚决之见笃
 信天理尽克己私岂能守是四者而勿失然则所谓
 中庸之不可能者此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
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
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郑氏曰素读如傃乡也言方乡辟害隐身而行诡谲
 以作后世之名身虽遁世而名欲彰也弗为之矣耻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120-0095b.png
 之也废犹罢止也弗能已矣汲汲行道不为时人之
 隐行
 孔氏曰自此至察乎天地一节论夫子虽隐遁之世
 亦行中庸又明中庸之道起于匹夫匹妇终则遍于
 天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谓身虽隐遁而名欲彰
 也
 河南程氏曰素隐行怪是过者也半涂而废是不及
 也不见知而不悔是中者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120-0095c.png
 蓝田吕氏曰此章论行之所以求乎中也素隐行怪
 未当行而行之行之过者也半涂而废当行而不行
 行之不及者也素读如傃乡之傃犹傃其位之素也
 君子之学方乡乎隐则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潜龙所
 以勿用也然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
 行而不掩则怪者也君子之学方遵道而行不勉则
 不中不思则不得进德修业所以欲及时也然莫之
 禦而不为力非不足而画焉则自已者也怪者君子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120-0095d.png
 之所不为也己者君子之所不能也不为其所太过
 不已其所不及此所以依乎中庸自信而不悔也依
 与违对者也依于仁则不违于仁依乎中庸则不可
 须臾离也圣人择天下之善知天下之本不出乎中
 庸反之于心而悦行之于己而安考之于理而不谬
 合之先王而不违措之天下国家而可行则将自信
 而不疑独立而不惧举世非之而不悔非知道之至
 乌能及是哉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120-0096a.png
 建安游氏曰吾弗为之处其实而遗其名也吾弗能
 己乐其内而忘其外也其用心若此则可以入中庸
 之道矣故继言君子依乎中庸依之为言无时而违
 也非至诚无息者不足以与此若三月不违仁未免
 于有所守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疑虑不萌于心
 确乎其不可拔也非离人而立于独者不足以与此
 若不远复者未免于有念也故曰惟圣者能之
 延平杨氏曰不以成德为行而以诡异矜世则其流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120-0096b.png
 风足以败常乱俗矣后世虽有述焉君子不为也以
 道为高疑若登天然则半涂而废者盖有之见其若
 大路然则行之者必至矣尚谁已之此颜渊之所以
 欲罢不能也依者对违之名依乎中庸则无违矣盖
 不待择而从容自中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岂有
 异于人哉循天下同然之理而已非小智自私者之
 所能知也知之其天乎人虽不知何悔之有非夫确
 乎其不可拔者其孰能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120-0096c.png
 新安朱氏曰案汉书素当作索此第十一章素隐行
 怪言深求隐辟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然以其足
 以欺世而盗名故后世或有称述之者此知之过而
 不择乎善行之过而不用其中不当强而强者也圣
 人岂为之哉遵道而行则能择乎善矣半涂而废则
 力之不足也此其知虽足以及之而行有不逮当强
 而不强者也已止也圣人于此非勉焉而不敢废盖
 至诚无息自有所不能止也不为素隐行怪则依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120-0096d.png
 中庸而已不能半涂而废是以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也此中庸之成德知之尽仁之至不赖勇而裕如者
 正吾夫子之事而犹不自居也故曰惟圣者能之而
 已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者止此盖此
 篇大旨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
 以大舜颜渊子路之事明之舜知也颜渊仁也子路
 勇也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馀见第二
 十章 或曰吕氏从郑注以素为傃固有未安惟其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120-0097a.png
 旧说有谓无德而隐为素隐者于义略通又以遁世
 不见之语反之似亦有据但素字之义与后章素其
 位之素不应顿异则有若有可疑者独汉书艺文志
 刘歆论神仙家流引此而以素为索颜氏又释之以
 为求索隐暗之事则二字之义既明而与下文行怪
 二字语势亦相类其说近是盖当时所传本犹未误
 至郑氏时乃失之耳游氏所谓离人而立于独与夫
 未免有念云皆非儒者之语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120-0097b.png
 涑水司马氏曰素隐行怪谓处心发论务趣幽隐使
 人难知力行谲怪使人难及皆非中庸中庸贵于能
 久故孔子弗为
 临川王氏曰申屠负石赴河仲子辟兄离母是行怪
 也君子必遵中庸之道行之悠久不为变易苟半途
 而废非君子所为也昔子贡谓孔子之道至大天下
 莫能容而请少贬焉公孙丑谓孟子宜若登天然使
 人不能几及此二子者不知孔孟遵中庸之道而行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120-0097c.png
 之故反欲贬之也樊迟请学稼此盖废圣人之道欲
 学野夫之事故夫子鄙之
 长乐刘氏曰富贵贫贱天之命也非力之可求行道
 君子居夫贫贱而有悔则为凡人矣居夫贫贱而无
 悔则为圣人矣是悔也者凡圣人之閒也行道君子
 临小利害一暂进退而弗利厥躬弗快已欲则悔心
 勃然而生焉不知夫中庸之道从之而失也不知圣
 人之德从之而远也可谓知之乎然而仲尼之意不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120-0097d.png
 在乎是也乐之于悔参与商也内尽其性寂然无为
 应乎万变莫不适于其宜而未始有微动焉是与天
 地相似是与鬼神相通又何进退隐显足以动其心
 故性得于内而乐不可胜其荣也情失于外而悔不
 可胜其辱也非仲尼之心乎
 兼山郭氏曰素以隐为事而行怪焉过也半涂而废
 卒自画焉不及也
 海陵胡氏曰隐者非谓山林常住巢栖谷处之谓也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120-0098a.png
 韬藏其知不见于外之谓隐故论语称宁武子之知
 邦无道则愚此所谓愚者韬光晦智若愚人然如此
 者非愚也盖隐也凡人见有人才能在己下而爵禄
 居己上则必有怨心见有人才知在己下而名誉在
 己上则必有怨心此中知所不能免也故不见知而
 不悔者惟圣人能然易称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故知惟圣人能之此既陈隐之道又恐人之轻于隐
 故再言君子隐遁之道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120-0098b.png
 延平周氏曰无功而禄谓之素餐则无德而隐谓之
 素隐修身以俟命谓之行法则不修身以逆命谓之
 行怪
 山阴陆氏曰此龙德也故惟圣者能之
 莆阳林氏曰隐者本非美事素隐者徒然隐也如长
 沮桀溺荷蓧丈人晨门之徒往而不反故孔子以隐
 字目之以谓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夫人之生便有五
 典之分若退居岩穴之下是无上下之分如此等人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120-0098c.png
 在国为叛臣在家为逆子伯夷叔齐或以为隐者非
 隐者也夫子当时亦称道之夫天生一人便要办天
 下之事自上古以来作舟车为宫室辟田畴便有纪
 纲法度无非天工人其代之岂可徒隐行怪者为怪
 异之行使后世之人学之
 广安游氏曰学中庸者其病有二一则急于人知一
 则困而易悔惟君子能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
 悔此非圣者不能也怪则诡谲诡谲则易以动人耳
卷一百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120-0098d.png
 目藉此为名使后世称述学者之失多在于此若半
 涂而废则用力已多而有困悔之心孔子曰力不足
 者中道而废今女画画者止也止言不进也失于力
 之不足则又贤乎止而不进也孔子言彼则中道而
 止吾则弗能已也
 吴兴沈氏曰先儒类以君子遵道而行之文属半涂
 而废君子依乎中庸之文属遁世不见恐非通论尝
 因文会理盖夫子因言弗为行怪钓名之事故以君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120-0099a.png
 子遵道而行断之因言弗为半涂而废之事故以君
 子依乎中庸断之是二者皆君子之事也至于时止
 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则圣人之事也故以
 惟圣者能之断之则文顺理明
 范阳张氏曰素隐行怪谓终身行乎隐晦而行怪以
 钓名
 永康陈氏曰君子于日用閒体认得实然不易之理
 如饮食之知味敬以守之异行必弗为半涂必弗止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120-0099b.png
 依乎中庸与之俱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与之安也
 至乎此则圣人其曰惟圣者能之非绝人也直以为
 圣人成能在日用间耳
 晏氏曰无德而素隐谲诡而行怪有闻其风而悦之
 者是之谓后世有述焉若人者常失之太过君子有
 所弗为者欲其俯而就也遵道而行虽有好善之心
 半涂而废俄有自怠之失若人者常失之不及君子
 弗能自已者欲其跂而及也既俯而就又跂而及所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120-0099c.png
 以能依乎中庸矣盖有过行而遁世虽见知于世亦
 不能无悔惟依乎中庸而遁世者虽不见知于世亦
 无吝焉非圣人不能及此
 新安顾氏曰素空也圣人以仁天下为心者也闵民
 物之不得其所未始一日而忘斯世方天之未欲平
 治天下也遁世无闷全其身所以全其道也彼其不
 离乎群日用常行周旋于人伦之中虽曰不见知而
 不悔然而事久论定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其在人君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120-0099d.png
 易于知之亦易于求之道不难于行也天下庶其治
 乎彼偏曲之士遁迹山林去人也远为一身计则得
 矣如民物之不得其所何民物不得其所天下泯泯
 棼棼深山茂林亦何自而获安
 晋陵钱氏曰自天下国家可均至此谓中庸之道在
 知而能行素犹固也固隐不仕又行奇怪之行人乐
 称之故有述于后世吾弗为之能知也半涂欲废而
 不肯已能行也遁犹避也惟弗为故依乎中庸惟弗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120-0100a.png
 已故虽避世人不见知而不悔然谓圣者能之盖夫
 子之谦
 江陵项氏曰素隐行怪徒行而实未尝知也半涂而
 废徒知之而终不能行也君子依乎中庸则非徒行
 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则非徒知也故曰惟圣者能
 之上章既分知仁勇之三等此章复极言知行之难
 欲人尽其心也然又恐人谓其难故下章以所知所
 行之近反复言之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120-0100b.png
 霅川倪氏曰素者平素也言以隐居为常而不知通
 变者也不知通变未害也而又行怪以求名则伪也
 后言素贫贱行乎贫贱以中庸之道行之故可也此
 乃素隐行怪怪则非中怪则非庸正背驰矣依与倚
 不同依者从也倚者偏也中立则可偏倚则不可注
 谓素为傃是改经文以从其说朱氏援汉史为證谓
 素为索虽有所据亦不免改经文且探赜索隐易以
 为圣人之学岂行怪者可言索隐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120-0100c.png
 蔡氏曰此再辨知仁勇而总结之索隐之知非君子
 之知行怪之行非君子之仁半涂而废非君子之勇
 君子之知仁勇则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
 是也君子至此则其德与圣人同矣故以惟圣者结
 之
 林氏曰观夫子以隐居放言为我则异于是则知我
 弗为之说观夫子以今女画责冉求则知我弗能已
 之说此章讲明中庸之旨首举二者以开其端而后
卷一百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120-0100d.png
 终之以圣人之能事盖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常
 行之道素隐行怪过而反庸者也岂得为庸半涂而
 废安于不及者也岂足为中是必依乎中庸则无过
 而反常之事是必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则无安于不
 及之忧是理也非从容中道纯亦不已孰能与此故
 曰惟圣者能之
 
 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