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三 第 1a 页 WYG0119-04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三 宋 卫湜 撰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
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
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郑氏曰无朝夕言常行无辍时也放犹至也准犹平
也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三 宋 卫湜 撰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
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
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郑氏曰无朝夕言常行无辍时也放犹至也准犹平
也
卷一百十三 第 1b 页 WYG0119-0438b.png
孔氏曰自此以前皆曾子之言自此以下异故更言
曾子曰置谓措置也塞满天地谓感天地神明也溥
布也横被四海言孝道广远也推而至于四海以为
准平而法象之无所不从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诗
美武王之德今孝道亦然故引以證之
严陵方氏曰直而立之则塞实乎天地之间敷而散
之则横广乎四海之内施言其出无穷故后世曾无
朝夕之间推言其进之不已故放之四海而准放与
曾子曰置谓措置也塞满天地谓感天地神明也溥
布也横被四海言孝道广远也推而至于四海以为
准平而法象之无所不从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诗
美武王之德今孝道亦然故引以證之
严陵方氏曰直而立之则塞实乎天地之间敷而散
之则横广乎四海之内施言其出无穷故后世曾无
朝夕之间推言其进之不已故放之四海而准放与
卷一百十三 第 2a 页 WYG0119-0439a.png
孟子放乎四海之放同准言人以是为准而不差也
前既言溥之横乎四海后又言推而放诸四海盖前
言身之所行者如此后言人之所化者如此
石林叶氏曰塞乎天地所谓穷高厚也横乎四海所
谓极深远也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所谓悠久无疆也
讲义曰孝出于人心人有贤愚而此心不异时有古
今而此心常存天地之心亦无以异乎人之心此所
以塞天地横四海施诸后世无所不可
前既言溥之横乎四海后又言推而放诸四海盖前
言身之所行者如此后言人之所化者如此
石林叶氏曰塞乎天地所谓穷高厚也横乎四海所
谓极深远也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所谓悠久无疆也
讲义曰孝出于人心人有贤愚而此心不异时有古
今而此心常存天地之心亦无以异乎人之心此所
以塞天地横四海施诸后世无所不可
卷一百十三 第 2b 页 WYG0119-0439b.png
山阴陆氏曰夫孝出于同然故推而放诸四海如此
即有不准是背类反伦者也
新安朱氏曰准犹齐也言无不同也
庆源辅氏曰曾子之孝至此所谓诚则明明则形形
则著著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矣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
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
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
即有不准是背类反伦者也
新安朱氏曰准犹齐也言无不同也
庆源辅氏曰曾子之孝至此所谓诚则明明则形形
则著著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矣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
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
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
卷一百十三 第 3a 页 WYG0119-0439c.png
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
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
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郑氏曰夫子孔子也曾子述其言以云中孝用劳劳
犹功也思慈爱忘劳思父母之慈爱已而自忘己之
劳苦也无怨无怨于父母之心谏而不逆顺而谏之
也必求仁者之粟喻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事亡亲
也
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
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郑氏曰夫子孔子也曾子述其言以云中孝用劳劳
犹功也思慈爱忘劳思父母之慈爱已而自忘己之
劳苦也无怨无怨于父母之心谏而不逆顺而谏之
也必求仁者之粟喻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事亡亲
也
卷一百十三 第 3b 页 WYG0119-0439d.png
孔氏曰以语更端故云曾子庶人思父母慈爱忘己
躬耕之劳可谓用力矣诸侯卿大夫士尊重于仁安
行于义心无劳倦可谓用劳矣匮乏也博施谓德教
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备物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
助祭
严陵方氏曰王制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所谓树
木以时伐也又曰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
设罻罗所谓禽兽以时杀也孟子曰君子亲亲而仁
躬耕之劳可谓用力矣诸侯卿大夫士尊重于仁安
行于义心无劳倦可谓用劳矣匮乏也博施谓德教
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备物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
助祭
严陵方氏曰王制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所谓树
木以时伐也又曰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
设罻罗所谓禽兽以时杀也孟子曰君子亲亲而仁
卷一百十三 第 4a 页 WYG0119-0440a.png
民仁民而爱物故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树木见月令树木方盛解慈爱者生育之恩也劳者
奉养之力也于亲生育之恩则思之而不忘于己奉
养之力则忘之而不思故曰用力仁所以爱亲义所
以敬亲爱敬尽于事亲可谓用劳矣用力言事用劳
言功不匮言德则大小与中其别可知矣用力则能
养矣用劳则弗辱矣不匮则可以尊亲矣故皆以孝
有三题其事前以大孝为首此以大孝为终何也前
树木见月令树木方盛解慈爱者生育之恩也劳者
奉养之力也于亲生育之恩则思之而不忘于己奉
养之力则忘之而不思故曰用力仁所以爱亲义所
以敬亲爱敬尽于事亲可谓用劳矣用力言事用劳
言功不匮言德则大小与中其别可知矣用力则能
养矣用劳则弗辱矣不匮则可以尊亲矣故皆以孝
有三题其事前以大孝为首此以大孝为终何也前
卷一百十三 第 4b 页 WYG0119-0440b.png
以位言孝故自上以及下此以行言孝故积小以至
大父母爱之喜而弗忘仁之至也父母恶之惧而无
怨义之尽也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亲而已内则
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盖不逆之谓也巽
而入之则虽谏而不逆也仁者之粟则有爱心存焉
若夫子受仁人之馈则扫地而祭亦此之意祭之以
礼礼之终也此主言祀故曰礼终
石林叶氏曰孝者仁之实仁则能爱于物伐树木杀
大父母爱之喜而弗忘仁之至也父母恶之惧而无
怨义之尽也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亲而已内则
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盖不逆之谓也巽
而入之则虽谏而不逆也仁者之粟则有爱心存焉
若夫子受仁人之馈则扫地而祭亦此之意祭之以
礼礼之终也此主言祀故曰礼终
石林叶氏曰孝者仁之实仁则能爱于物伐树木杀
卷一百十三 第 5a 页 WYG0119-0440c.png
禽兽故必以时莫非劳也有劳于德有劳于力而忘
劳者思亲之慈爱也未能无望于其亲故为小孝仁
大矣则尊之义有理则安之仁义而已勤行而不懈
未能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亲故为中孝博施则圣
矣仁不足以名之孝至于此则达于天下四海九州
之美味莫不备至故为大孝
延平周氏曰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则无爱心以
其无爱心是以非孝也思慈爱忘劳庶人之孝也尊
劳者思亲之慈爱也未能无望于其亲故为小孝仁
大矣则尊之义有理则安之仁义而已勤行而不懈
未能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亲故为中孝博施则圣
矣仁不足以名之孝至于此则达于天下四海九州
之美味莫不备至故为大孝
延平周氏曰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则无爱心以
其无爱心是以非孝也思慈爱忘劳庶人之孝也尊
卷一百十三 第 5b 页 WYG0119-0440d.png
仁安义诸侯以下之孝也博施备物唯天子乃能与
此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然有所谓怨者也故孟子曰
小弁之怨亲亲也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然有所谓逆
者也故荀子曰从义不从父
讲义曰夫自其异者观之则草木禽兽与人为殊类
自其同者观之则凡厥有生均气同体草木鸟兽与
人等尔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至于断一木
杀一兽不以其时则谓之非孝盖自其同者观之也
此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然有所谓怨者也故孟子曰
小弁之怨亲亲也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然有所谓逆
者也故荀子曰从义不从父
讲义曰夫自其异者观之则草木禽兽与人为殊类
自其同者观之则凡厥有生均气同体草木鸟兽与
人等尔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至于断一木
杀一兽不以其时则谓之非孝盖自其同者观之也
卷一百十三 第 6a 页 WYG0119-0441a.png
用力者竭力以事亲用劳者尽心以事亲思父母之
慈爱而忘己之劳苦则不爱其力矣所尊者仁所安
者义以仁义喻父母于道其心庸有不尽乎诗云孝
子不匮永锡尔类锡予也类谓凡人子也颍考叔爱
其母施及庄公舜致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
定孝子之道果有匮乎备犹周遍也物即人也博施
备物即诗所谓永锡尔类也父母之存也爱之则喜
而不忘思求其所可喜者以悦其亲也恶之则惧而
慈爱而忘己之劳苦则不爱其力矣所尊者仁所安
者义以仁义喻父母于道其心庸有不尽乎诗云孝
子不匮永锡尔类锡予也类谓凡人子也颍考叔爱
其母施及庄公舜致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
定孝子之道果有匮乎备犹周遍也物即人也博施
备物即诗所谓永锡尔类也父母之存也爱之则喜
而不忘思求其所可喜者以悦其亲也恶之则惧而
卷一百十三 第 6b 页 WYG0119-0441b.png
不怨思去其所可恶者以安其亲也
庆源辅氏曰孝子之心兢兢业业无一息或违无一
物不体岂有非时害理之事博施则用劳不足言矣
备物则用力不足言矣此圣人达孝之事也喜故不
忘惧故无怨柔行巽入期父母之顺于理而不期父
母之从乎我至于此则其诚至矣
山阴陆氏曰思慈爱忘劳对以慈爱然后忘劳小孝
也以视尊仁安义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以视不匮
庆源辅氏曰孝子之心兢兢业业无一息或违无一
物不体岂有非时害理之事博施则用劳不足言矣
备物则用力不足言矣此圣人达孝之事也喜故不
忘惧故无怨柔行巽入期父母之顺于理而不期父
母之从乎我至于此则其诚至矣
山阴陆氏曰思慈爱忘劳对以慈爱然后忘劳小孝
也以视尊仁安义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以视不匮
卷一百十三 第 7a 页 WYG0119-0441c.png
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若施及庄公亦其一隅老子
曰既以与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其此之谓乎
庐陵胡氏曰用力所谓竭力耕田共为子职也惧而
无怨孟子言舜怨慕何也曰小弁亲之过大者也凯
风亲之过小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
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舜之怨慕孝也不逆所谓又
敬不违父母既没虽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祀亲然
则孟子之受禦可以祀欤曰其交也以道君子受之
曰既以与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其此之谓乎
庐陵胡氏曰用力所谓竭力耕田共为子职也惧而
无怨孟子言舜怨慕何也曰小弁亲之过大者也凯
风亲之过小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
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舜之怨慕孝也不逆所谓又
敬不违父母既没虽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祀亲然
则孟子之受禦可以祀欤曰其交也以道君子受之
卷一百十三 第 7b 页 WYG0119-0441d.png
矣受之而以祀可也然孝子之心有所不安故必仁
者之粟为孝
黄氏曰注谓必求仁者之粟以为粢盛则失者远矣
况先王之礼不耕者祭无盛自天子执耒三推下达
庶人皆从斯礼今曾子所言粟者禄也谓父母既没
必仕于仁诸侯贤大夫之朝立身行道以终祭祀危
邦不入乱邦不居恐辱先也况曾子尝敝衣以耕于
鲁鲁侯闻之致之邑曾子固辞圣人称之能全节也
者之粟为孝
黄氏曰注谓必求仁者之粟以为粢盛则失者远矣
况先王之礼不耕者祭无盛自天子执耒三推下达
庶人皆从斯礼今曾子所言粟者禄也谓父母既没
必仕于仁诸侯贤大夫之朝立身行道以终祭祀危
邦不入乱邦不居恐辱先也况曾子尝敝衣以耕于
鲁鲁侯闻之致之邑曾子固辞圣人称之能全节也
卷一百十三 第 8a 页 WYG0119-0442a.png
孟子云士三月无君则吊以其失于祭祀之礼也亲
没者必居于仁者之朝食禄行道以终祭祀之礼为
礼终也
马氏曰此之为礼终此言孝子之遭变也前言可谓
能终此孝子之常也遭变则嫌于非礼故曰礼终常
则不嫌故曰能终而已处常则易制变则难易者曾
子之事也难者舜之事也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
没者必居于仁者之朝食禄行道以终祭祀之礼为
礼终也
马氏曰此之为礼终此言孝子之遭变也前言可谓
能终此孝子之常也遭变则嫌于非礼故曰礼终常
则不嫌故曰能终而已处常则易制变则难易者曾
子之事也难者舜之事也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
卷一百十三 第 8b 页 WYG0119-0442b.png
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
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
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
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
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
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
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
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
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
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
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
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
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
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
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
卷一百十三 第 9a 页 WYG0119-0442c.png
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
孝矣
郑氏曰曾子闻诸夫子述曾子所闻于孔子之言顷
步顷当为跬声之误也予我也道而不径径步邪趋
疾也忿言不反于身人不能无忿怒忿怒之言当由
其直直则人服不敢以忿言来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乐正子春伤其足而忧因明父母
遗体不可损伤之事天地生养万物之中无如人最
孝矣
郑氏曰曾子闻诸夫子述曾子所闻于孔子之言顷
步顷当为跬声之误也予我也道而不径径步邪趋
疾也忿言不反于身人不能无忿怒忿怒之言当由
其直直则人服不敢以忿言来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乐正子春伤其足而忧因明父母
遗体不可损伤之事天地生养万物之中无如人最
卷一百十三 第 9b 页 WYG0119-0442d.png
为大非特体全又须善名得全跬步谓壹举足道而
不径者谓于正道而行不由邪径正道平易于身无
损邪径险阻或有所伤舟而不游者渡水必舟船不
浮游于水上乘舟安浮水危也此是不敢以先父母
遗馀之体而行历危患处也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总
结举足出言二事身及亲并不羞辱可谓孝矣
长乐刘氏曰乐正子春可谓能改其过者也失之于
初而戒之于终焉唯人之身气以体全德以性全者
不径者谓于正道而行不由邪径正道平易于身无
损邪径险阻或有所伤舟而不游者渡水必舟船不
浮游于水上乘舟安浮水危也此是不敢以先父母
遗馀之体而行历危患处也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总
结举足出言二事身及亲并不羞辱可谓孝矣
长乐刘氏曰乐正子春可谓能改其过者也失之于
初而戒之于终焉唯人之身气以体全德以性全者
卷一百十三 第 10a 页 WYG0119-0443a.png
也体惧而弗伤则气无不全者也性存而弗拂则德
无不备者也莫非父母之所遗者非礼不言非礼不
动非礼不视非礼不听是以言动中于礼乐之节而
民瞻仰之取以为模范焉不曰内全其德性而外全
其气体之道欤是可谓之弗忘其父母者也然则舍
坦涂以由径缓舟渡以游渊不慎其言不羞其辱者
小人之事岂是为孝其亲者道哉
严陵方氏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者生养
无不备者也莫非父母之所遗者非礼不言非礼不
动非礼不视非礼不听是以言动中于礼乐之节而
民瞻仰之取以为模范焉不曰内全其德性而外全
其气体之道欤是可谓之弗忘其父母者也然则舍
坦涂以由径缓舟渡以游渊不慎其言不羞其辱者
小人之事岂是为孝其亲者道哉
严陵方氏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者生养
卷一百十三 第 10b 页 WYG0119-0443b.png
乎天地之间者人道最为大孝经言天地之性人为
贵泰誓言惟人万物之灵盖大以言其道贵以言其
性灵以言其德互相明耳父母全而生之谓生其形
也子全而归之谓归于土也不亏其体所以全其形
不辱其身所以全其德故曰可谓全矣壹举足而不
敢忘父母则念其亲于动止之间也壹出言而不敢
忘父母则念其亲于语默之际也道大而径小故道
而不径舟安而游危故舟而不游则不敢以先父母
贵泰誓言惟人万物之灵盖大以言其道贵以言其
性灵以言其德互相明耳父母全而生之谓生其形
也子全而归之谓归于土也不亏其体所以全其形
不辱其身所以全其德故曰可谓全矣壹举足而不
敢忘父母则念其亲于动止之间也壹出言而不敢
忘父母则念其亲于语默之际也道大而径小故道
而不径舟安而游危故舟而不游则不敢以先父母
卷一百十三 第 11a 页 WYG0119-0443c.png
之遗体行殆故也殆亦危也恶言不出于口者己之
言也忿言不反于身者人之言也唯己之恶言不出
于口故人之忿言不反于身也以忿言不反于身故
不辱其亲而身者亲之枝也不辱其身故不羞其亲
马氏曰天生生者也故曰天之所生地化化者也故
曰地之所养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所以不亏其体立
身扬名于后世所以不辱于身曾子有疾召门弟子
曰启予足启予手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言得全
言也忿言不反于身者人之言也唯己之恶言不出
于口故人之忿言不反于身也以忿言不反于身故
不辱其亲而身者亲之枝也不辱其身故不羞其亲
马氏曰天生生者也故曰天之所生地化化者也故
曰地之所养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所以不亏其体立
身扬名于后世所以不辱于身曾子有疾召门弟子
曰启予足启予手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言得全
卷一百十三 第 11b 页 WYG0119-0443d.png
而归之也今夫以一朝之忿忘其身及其亲则不思
甚耳
延平周氏曰周官之法禁径踰者禁川游者而此则
曰道而不径舟而不游是以知周公之法不特有意
于防微而又有以教人之孝也
讲义曰举足而不敢忘固惧其危也而言何与焉盖
吾以恶言出于口人以忿言反于身为身之辱而贻
亲之羞者甚矣至于出言而不敢忘则所以全其身
甚耳
延平周氏曰周官之法禁径踰者禁川游者而此则
曰道而不径舟而不游是以知周公之法不特有意
于防微而又有以教人之孝也
讲义曰举足而不敢忘固惧其危也而言何与焉盖
吾以恶言出于口人以忿言反于身为身之辱而贻
亲之羞者甚矣至于出言而不敢忘则所以全其身
卷一百十三 第 12a 页 WYG0119-0444a.png
以归其亲者斯无愧矣不径不游虽若非难者亦曰
充此心以往则凡所以求全其身者讵止不径不游
乎昔曾子启手足之际然后释渊冰之惧乐正子春
门人也安得而不忧乎
新安朱氏曰父母者一身之父母也天地者人与物
已与人皆共以为父母者也父母生我也四支百骸
无一不全必能全其身之形斯为不忝于父母天地
之生我也五常百善无一不备必能全其姓之理然
充此心以往则凡所以求全其身者讵止不径不游
乎昔曾子启手足之际然后释渊冰之惧乐正子春
门人也安得而不忧乎
新安朱氏曰父母者一身之父母也天地者人与物
已与人皆共以为父母者也父母生我也四支百骸
无一不全必能全其身之形斯为不忝于父母天地
之生我也五常百善无一不备必能全其姓之理然
卷一百十三 第 12b 页 WYG0119-0444b.png
后为不负于天地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
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
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郑氏曰贵谓燕赐有加于诸臣也尚谓有事尊之于
其党也臣能世禄曰富舜时多仁圣有德后德则在
小官
孔氏曰前经明孝此以下至不敢犯又兼明孝弟此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
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
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郑氏曰贵谓燕赐有加于诸臣也尚谓有事尊之于
其党也臣能世禄曰富舜时多仁圣有德后德则在
小官
孔氏曰前经明孝此以下至不敢犯又兼明孝弟此
卷一百十三 第 13a 页 WYG0119-0444c.png
经论四代弟顺尚齿之义虞氏帝德弘大故贵德德
之中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夏后氏尚功功高则爵
高既贵其爵则德虽下而爵高者亦贵之由道劣故
也于贵爵之中年高者在前殷人又劣于夏累世有
功世爵而富乃贵之殷人疏而富者犹贵之周人敬
爱弥狭于己有亲乃贵之亦皆年高者在前也次乎
事亲言贵年之次第近于事亲之孝也郑恐贵者皆
班序在上故谓燕赐加于诸臣凡四代朝位班序皆
之中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夏后氏尚功功高则爵
高既贵其爵则德虽下而爵高者亦贵之由道劣故
也于贵爵之中年高者在前殷人又劣于夏累世有
功世爵而富乃贵之殷人疏而富者犹贵之周人敬
爱弥狭于己有亲乃贵之亦皆年高者在前也次乎
事亲言贵年之次第近于事亲之孝也郑恐贵者皆
班序在上故谓燕赐加于诸臣凡四代朝位班序皆
卷一百十三 第 13b 页 WYG0119-0444d.png
以官爵为次而夏后氏贵者但以爵高加恩赐也尚
谓德爵富亲各于其党类之中而被尊也郑云后德
则在小官者解虞氏贵德之意以舜时人皆有德德
小先来者已居大官其德大后来者则在小官小官
德尊虞氏贵之所以燕赐加于大官也
山阴陆氏曰贵尚之次也据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夏道渐劣其德或无实也于是贵爵殷道愈劣于是
贵富盖古之诸侯有爵尊而地狭爵虽卑而地大贵
谓德爵富亲各于其党类之中而被尊也郑云后德
则在小官者解虞氏贵德之意以舜时人皆有德德
小先来者已居大官其德大后来者则在小官小官
德尊虞氏贵之所以燕赐加于大官也
山阴陆氏曰贵尚之次也据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夏道渐劣其德或无实也于是贵爵殷道愈劣于是
贵富盖古之诸侯有爵尊而地狭爵虽卑而地大贵
卷一百十三 第 14a 页 WYG0119-0445a.png
富则地大者先周道愈益劣是故贵亲郑氏谓舜时
多有德后德则在小官言以德为后则在小官释所
以贵德也
马氏曰贵以对其民为贱尚以对其等为下四代非
相反也盖有虞氏贵德则贤者固已在位能者固已
在服矣故夏后氏承之以贵爵贵爵则贤而德似其
先人者使之世官不贤而不至于不由礼者使之世
禄矣故殷人承之以贵富贵富则尊祖尊祖则敬宗
多有德后德则在小官言以德为后则在小官释所
以贵德也
马氏曰贵以对其民为贱尚以对其等为下四代非
相反也盖有虞氏贵德则贤者固已在位能者固已
在服矣故夏后氏承之以贵爵贵爵则贤而德似其
先人者使之世官不贤而不至于不由礼者使之世
禄矣故殷人承之以贵富贵富则尊祖尊祖则敬宗
卷一百十三 第 14b 页 WYG0119-0445b.png
敬宗则收族故周人承之以贵亲皆因其时乘其理
为之也夏后氏贵爵斯所以贵德也殷人贵富斯所
以贵爵也周人贵亲斯所以贵富也然贵德以贤贤
贵爵以贵贵贵富以明功贵亲以厚本则四代一也
齿取诸身年取诸物皆可以数言
严陵方氏曰四代之所贵不同由救弊之政异故也
贵德之弊有至于忘君故夏后氏救之以贵爵盖爵
所以明贵贱故也贵爵之弊有至于忘功故殷人救
为之也夏后氏贵爵斯所以贵德也殷人贵富斯所
以贵爵也周人贵亲斯所以贵富也然贵德以贤贤
贵爵以贵贵贵富以明功贵亲以厚本则四代一也
齿取诸身年取诸物皆可以数言
严陵方氏曰四代之所贵不同由救弊之政异故也
贵德之弊有至于忘君故夏后氏救之以贵爵盖爵
所以明贵贱故也贵爵之弊有至于忘功故殷人救
卷一百十三 第 15a 页 WYG0119-0445c.png
之以贵富盖富者所以明世禄故也三者之弊有至
于忘亲故周人救之以贵亲至于尚齿则未尝易者
以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万世而无弊故也
虞帝亦曰盛王者以舜之时五帝之所终三王之所
始故也且尧犹号放勋则以王称舜不为过矣以王
制考之四代养老或异其礼或异其所或异其服虽
各不同所以不遗年之意则一而已或曰年或曰齿
何也谓之年则以所历为主孟子所谓历年是也与
于忘亲故周人救之以贵亲至于尚齿则未尝易者
以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万世而无弊故也
虞帝亦曰盛王者以舜之时五帝之所终三王之所
始故也且尧犹号放勋则以王称舜不为过矣以王
制考之四代养老或异其礼或异其所或异其服虽
各不同所以不遗年之意则一而已或曰年或曰齿
何也谓之年则以所历为主孟子所谓历年是也与
卷一百十三 第 15b 页 WYG0119-0445d.png
此言遗年之年同谓之齿则以所序为主中庸所谓
序齿是也与此言尚齿之齿同内则言五帝宪三王
有乞言则五帝非不贵老也所谓宪者宪其德而己
所主在德不特在年也
延平周氏曰盖年之贵者弟也而事亲者孝也
庆源辅氏曰有德者必有爵有爵者必有富此虞夏
殷之所贵如此至于周则又厚亲以反本焉此其世
变使然圣人因时定制有不得不然者也若夫年齿
序齿是也与此言尚齿之齿同内则言五帝宪三王
有乞言则五帝非不贵老也所谓宪者宪其德而己
所主在德不特在年也
延平周氏曰盖年之贵者弟也而事亲者孝也
庆源辅氏曰有德者必有爵有爵者必有富此虞夏
殷之所贵如此至于周则又厚亲以反本焉此其世
变使然圣人因时定制有不得不然者也若夫年齿
卷一百十三 第 16a 页 WYG0119-0446a.png
之尚行乎万世而不可变者盖敬老慈幼人之性也
四代之王不失其性而已即四王之事而反求诸一
心则知年之果不可遗次乎事亲之义明矣
慈湖杨氏曰祭义云殷人贵富而尚齿此非圣人之
言也富非道之所贵也而家语谓孔子之言岂记者
之差乎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
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四代之王不失其性而已即四王之事而反求诸一
心则知年之果不可遗次乎事亲之义明矣
慈湖杨氏曰祭义云殷人贵富而尚齿此非圣人之
言也富非道之所贵也而家语谓孔子之言岂记者
之差乎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
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卷一百十三 第 16b 页 WYG0119-0446b.png
郑氏曰同爵尚齿老者在上也君问则席为之布席
于堂上而与之言凡朝位立于庭鲁哀公问于孔子
命席不俟朝君揖之即退不待朝事毕也就之就其
家也老而致仕君或不许异其礼而已
孔氏曰官爵同则贵尚于齿四代皆然弟达乎朝廷
言逊弟敬老之道通达于朝廷也燕礼大射君与卿
大夫皆立卿大夫立于庭故郑知朝位立于庭也又
燕礼大射卿大夫立于庭北面君降自阼阶南乡尔
于堂上而与之言凡朝位立于庭鲁哀公问于孔子
命席不俟朝君揖之即退不待朝事毕也就之就其
家也老而致仕君或不许异其礼而已
孔氏曰官爵同则贵尚于齿四代皆然弟达乎朝廷
言逊弟敬老之道通达于朝廷也燕礼大射君与卿
大夫皆立卿大夫立于庭故郑知朝位立于庭也又
燕礼大射卿大夫立于庭北面君降自阼阶南乡尔
卷一百十三 第 17a 页 WYG0119-0446c.png
卿卿西面尔大夫大夫皆少进皆北面尔谓揖也于
时老臣君揖则退不待朝事毕也案曲礼大夫七十
而致事若不得谢是或不许也此经中所云是君不
许者故异其礼若其致事则王制云七十不俟朝八
十杖于朝是也
严陵方氏曰爵同故以齿为上尔爵异则以爵为上
也孟子曰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盖朝廷虽以爵
为上然未尝废齿则此所言者是也乡党虽以齿为
时老臣君揖则退不待朝事毕也案曲礼大夫七十
而致事若不得谢是或不许也此经中所云是君不
许者故异其礼若其致事则王制云七十不俟朝八
十杖于朝是也
严陵方氏曰爵同故以齿为上尔爵异则以爵为上
也孟子曰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盖朝廷虽以爵
为上然未尝废齿则此所言者是也乡党虽以齿为
卷一百十三 第 17b 页 WYG0119-0446d.png
上然亦未尝废爵则后言三命而不齿是也要之朝
廷以爵为主乡党以齿为主故孟子以为莫如也就
谓就其家而不敢召也凡此皆朝廷礼敬之事故曰
弟达乎朝廷也致事者无预于政故不俟朝而后优
之以杖未致事者则犹预于政故优之以杖而后不
俟朝
山阴陆氏曰祭义谓尊者也故杖于朝早杖于朝早
故毋俟朝晚王制八十杖于朝七十不俟朝谓卑者
廷以爵为主乡党以齿为主故孟子以为莫如也就
谓就其家而不敢召也凡此皆朝廷礼敬之事故曰
弟达乎朝廷也致事者无预于政故不俟朝而后优
之以杖未致事者则犹预于政故优之以杖而后不
俟朝
山阴陆氏曰祭义谓尊者也故杖于朝早杖于朝早
故毋俟朝晚王制八十杖于朝七十不俟朝谓卑者
卷一百十三 第 18a 页 WYG0119-0447a.png
也故杖于朝晚杖于朝晚故毋俟朝早
石林叶氏曰盖力衰则助之以杖有问则席安之也
不敢烦以礼揖之则退故不俟朝有问则就其室者
尊之也安之以仁尊之以礼此弟之所以达乎朝廷
矣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
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
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石林叶氏曰盖力衰则助之以杖有问则席安之也
不敢烦以礼揖之则退故不俟朝有问则就其室者
尊之也安之以仁尊之以礼此弟之所以达乎朝廷
矣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
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
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卷一百十三 第 18b 页 WYG0119-0447b.png
郑氏曰错雁行也父党随行兄党雁行车徒辟乘车
步行皆辟老人也斑白者发杂色也任所担持也不
以任少者代之也老穷不遗以乡人尊而长之虽贫
且无子孙无弃忘也一乡者五州巷犹闾也
孔氏曰行肩而不并谓老少并行肩臂不得并行少
者差退在后则朋友肩随是也不错则随者若兄党
为雁行之差错是父党则随从而为行也
严陵方氏曰车以言其贵徒以言其贱言见老者则
步行皆辟老人也斑白者发杂色也任所担持也不
以任少者代之也老穷不遗以乡人尊而长之虽贫
且无子孙无弃忘也一乡者五州巷犹闾也
孔氏曰行肩而不并谓老少并行肩臂不得并行少
者差退在后则朋友肩随是也不错则随者若兄党
为雁行之差错是父党则随从而为行也
严陵方氏曰车以言其贵徒以言其贱言见老者则
卷一百十三 第 19a 页 WYG0119-0447c.png
贵贱无不辟也斑白者不以任行乎道路所谓斑白
者不提挈也凡此皆道路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道
路若耆耋艾耄之类所谓老若鳏寡孤独之类所谓
穷不遗谓养之有政也强弱以力言众寡以数言凡
此皆州巷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州巷
山阴陆氏曰行肩而不并言虽齐行遇隘狭犹不敢
并不错则随郑氏谓错雁行也雁乃参差少邪故曰
邪行为错
者不提挈也凡此皆道路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道
路若耆耋艾耄之类所谓老若鳏寡孤独之类所谓
穷不遗谓养之有政也强弱以力言众寡以数言凡
此皆州巷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州巷
山阴陆氏曰行肩而不并言虽齐行遇隘狭犹不敢
并不错则随郑氏谓错雁行也雁乃参差少邪故曰
邪行为错
卷一百十三 第 19b 页 WYG0119-0447d.png
石林叶氏曰先之则不错不错则随敬之则车徒辟
爱之则斑白不以任此弟所以达乎道路强以力言
众以人言老而穷者犹所不弃则寡弱者固不患于
无告此弟所以达乎州巷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
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郑氏曰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
也以为军田出役之法五十始衰不从力役之事也
爱之则斑白不以任此弟所以达乎道路强以力言
众以人言老而穷者犹所不弃则寡弱者固不患于
无告此弟所以达乎州巷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
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郑氏曰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
也以为军田出役之法五十始衰不从力役之事也
卷一百十三 第 20a 页 WYG0119-0448a.png
颁之言分也隆犹多也及田者分禽多其老者谓竭
作未五十者春猎为獀冬猎为狩什伍士卒部曲也
少仪曰军尚左卒尚右
孔氏曰作记之人在于周末于时力役烦重道周初
之事故云古之道也一甸之中出长毂一乘甲士三
人步卒七十二人供田役事案小司徒云凡起徒役
母过家一人唯田与追胥竭作若田与追胥竭作此
未五十者犹在田役故颁禽之时多此长者也注云
作未五十者春猎为獀冬猎为狩什伍士卒部曲也
少仪曰军尚左卒尚右
孔氏曰作记之人在于周末于时力役烦重道周初
之事故云古之道也一甸之中出长毂一乘甲士三
人步卒七十二人供田役事案小司徒云凡起徒役
母过家一人唯田与追胥竭作若田与追胥竭作此
未五十者犹在田役故颁禽之时多此长者也注云
卷一百十三 第 20b 页 WYG0119-0448b.png
什伍士卒部曲者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士谓甲士卒
谓步卒在军旅之中时主帅部领团曲而聚故云部
曲
严陵方氏曰甸徒者甸猎之徒役也周官皆作甸先
儒以为丘甸之甸误矣小司徒凡起徒役母过家一
人以其馀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即此所谓甸徒也
虽曰竭作然五十者亦不从之矣颁禽长者先得之
而多少者后得之而少故也凡此皆獀狩礼顺之事
谓步卒在军旅之中时主帅部领团曲而聚故云部
曲
严陵方氏曰甸徒者甸猎之徒役也周官皆作甸先
儒以为丘甸之甸误矣小司徒凡起徒役母过家一
人以其馀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即此所谓甸徒也
虽曰竭作然五十者亦不从之矣颁禽长者先得之
而多少者后得之而少故也凡此皆獀狩礼顺之事
卷一百十三 第 21a 页 WYG0119-0448c.png
故曰弟达乎獀狩周官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
军此言军旅众莫小于旅莫大于军故也尚齿止以
什伍者什以外则齿有所不胜序故也凡此皆军旅
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军旅
山阴陆氏曰不为甸徒言以为士司马法成百井出
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石林叶氏曰獀言春田之始狩言冬田之终军旅什
伍所致者勇而爵同者犹尚以齿所谓军旅有礼则
军此言军旅众莫小于旅莫大于军故也尚齿止以
什伍者什以外则齿有所不胜序故也凡此皆军旅
礼顺之事故曰弟达乎军旅
山阴陆氏曰不为甸徒言以为士司马法成百井出
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石林叶氏曰獀言春田之始狩言冬田之终军旅什
伍所致者勇而爵同者犹尚以齿所谓军旅有礼则
卷一百十三 第 21b 页 WYG0119-0448d.png
武功成也
孝弟𤼵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军
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郑氏曰死之死此孝弟之礼
孔氏曰此经总结上文在上诸文但云弟此兼云孝
者以孝故能弟弟则孝之次也孝弟之道无处不行
故众行孝弟虽死不舍也
严陵方氏曰先朝廷而后道路自内而之外也先道
孝弟𤼵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军
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郑氏曰死之死此孝弟之礼
孔氏曰此经总结上文在上诸文但云弟此兼云孝
者以孝故能弟弟则孝之次也孝弟之道无处不行
故众行孝弟虽死不舍也
严陵方氏曰先朝廷而后道路自内而之外也先道
卷一百十三 第 22a 页 WYG0119-0449a.png
路而后州巷行乎大又尽乎小也獀狩军旅则又以
有事之时言之朝廷者政之所出故言𤼵道路者人
之所由故言行州巷则委曲而有所尽故曰至獀狩
则驰骋而有所从故曰放军旅则严饬而有所治故
曰脩合而言之皆所以达之而己众死乎孝弟之义
而弗敢犯之也
山阴陆氏曰獀狩言放军旅言脩亦言之法众以义
死之而弗敢犯即若申生伋寿之死犹为犯故曰止
有事之时言之朝廷者政之所出故言𤼵道路者人
之所由故言行州巷则委曲而有所尽故曰至獀狩
则驰骋而有所从故曰放军旅则严饬而有所治故
曰脩合而言之皆所以达之而己众死乎孝弟之义
而弗敢犯之也
山阴陆氏曰獀狩言放军旅言脩亦言之法众以义
死之而弗敢犯即若申生伋寿之死犹为犯故曰止
卷一百十三 第 22b 页 WYG0119-0449b.png
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延平周氏曰孔子曰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又曰敬其
兄则弟悦所敬者寡而所说者众盖以弟而治天下
则莫非礼顺之行其操甚约而其效甚博故先王内
则达乎朝廷而外则达乎道路州巷有事则达乎獀
狩军旅此众之所以有义死而不敢犯也
庆源辅氏曰獀狩争获军旅争功弟道达于是则至
矣无所不通矣以义死之非有所利也
延平周氏曰孔子曰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又曰敬其
兄则弟悦所敬者寡而所说者众盖以弟而治天下
则莫非礼顺之行其操甚约而其效甚博故先王内
则达乎朝廷而外则达乎道路州巷有事则达乎獀
狩军旅此众之所以有义死而不敢犯也
庆源辅氏曰獀狩争获军旅争功弟道达于是则至
矣无所不通矣以义死之非有所利也
卷一百十三 第 23a 页 WYG0119-0449c.png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所
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
者天下之大教也
郑氏曰祀乎明堂宗祀文王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
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孔氏曰此一节广明孝弟之道祀乎明堂于周言之
祀文王也乐记祀文王于明堂是也上文祀文王于
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
者天下之大教也
郑氏曰祀乎明堂宗祀文王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
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孔氏曰此一节广明孝弟之道祀乎明堂于周言之
祀文王也乐记祀文王于明堂是也上文祀文王于
卷一百十三 第 23b 页 WYG0119-0449d.png
明堂为孝此以食三老五更为弟文有所对也此西
学郑云周小学则周之小学在西郊王制云虞庠在
国之西郊是也以祀先贤明于虞庠小学故大司乐
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宗文王世子又云书在上庠以知祭先贤所通之经
各于所习之学若瞽宗则在国虞庠为小学者则在
西郊今祀先贤则于西郊也
严陵方氏曰祀明堂所以享上帝而享之者必有配
学郑云周小学则周之小学在西郊王制云虞庠在
国之西郊是也以祀先贤明于虞庠小学故大司乐
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宗文王世子又云书在上庠以知祭先贤所通之经
各于所习之学若瞽宗则在国虞庠为小学者则在
西郊今祀先贤则于西郊也
严陵方氏曰祀明堂所以享上帝而享之者必有配
卷一百十三 第 24a 页 WYG0119-0450a.png
配必以父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
所以贵老贵老为其近于亲而已所以教诸侯之弟
也先贤则乐祖西学则瞽宗瞽宗殷学名学有左右
之异而此止言西者殷之名也乐祖则有道德者所
以教诸侯之德也朝觐所以尊天子而致为臣之义
夫孝以事亲弟以事长故始之以教孝而次之以教
弟孝弟则足以成德故继之以教德有德则足以养
人故继之教养能养人则足以事君故继之以教臣
所以贵老贵老为其近于亲而已所以教诸侯之弟
也先贤则乐祖西学则瞽宗瞽宗殷学名学有左右
之异而此止言西者殷之名也乐祖则有道德者所
以教诸侯之德也朝觐所以尊天子而致为臣之义
夫孝以事亲弟以事长故始之以教孝而次之以教
弟孝弟则足以成德故继之以教德有德则足以养
人故继之教养能养人则足以事君故继之以教臣
卷一百十三 第 24b 页 WYG0119-0450b.png
此教之之序也
延平周氏曰先王之于教岂必谆谆而命之也哉盖
行礼于此而人得于彼而不知者乃教之至也故五
者天下之大教而其所以为教者如此而已矣五者
以德为主养者孝之属臣者弟之属故其序如此
马氏曰明堂严父以配上帝故以之教诸侯之孝若
祀贤则尚德故以之教诸侯之德耕藉以供粢盛故
以之教诸侯之养以德为主故言德于中夫教万民
延平周氏曰先王之于教岂必谆谆而命之也哉盖
行礼于此而人得于彼而不知者乃教之至也故五
者天下之大教而其所以为教者如此而已矣五者
以德为主养者孝之属臣者弟之属故其序如此
马氏曰明堂严父以配上帝故以之教诸侯之孝若
祀贤则尚德故以之教诸侯之德耕藉以供粢盛故
以之教诸侯之养以德为主故言德于中夫教万民
卷一百十三 第 25a 页 WYG0119-0450c.png
则朝廷道路州巷蒐狩军旅皆以教而其教止于弟
诸侯则教之孝教之弟教之德又教之养教之臣而
其教止于诸侯者盖万民则治之详故教之礼也略
邦国则治之略故教之礼也详言教万民而卒之以
诸侯者盖化贱者易化贵者难化劳者易化佚者难
此公子信厚如麟趾国君仁如驺虞所以为周召之
终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
诸侯则教之孝教之弟教之德又教之养教之臣而
其教止于诸侯者盖万民则治之详故教之礼也略
邦国则治之略故教之礼也详言教万民而卒之以
诸侯者盖化贱者易化贵者难化劳者易化佚者难
此公子信厚如麟趾国君仁如驺虞所以为周召之
终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
卷一百十三 第 25b 页 WYG0119-0450d.png
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
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天子设
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
郑氏曰割牲制俎实也冕而揔干亲在舞位以乐侑
食也教诸侯之弟次事亲也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
也文王世子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而已其
齿于学之谓也
孔氏曰此明养三老五更及齿学之事牲入之时天
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天子设
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
郑氏曰割牲制俎实也冕而揔干亲在舞位以乐侑
食也教诸侯之弟次事亲也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
也文王世子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而已其
齿于学之谓也
孔氏曰此明养三老五更及齿学之事牲入之时天
卷一百十三 第 26a 页 WYG0119-0451a.png
子袒而亲割之食之时亲执酱而馈食罢亲执爵而
酳干盾也亲在舞位持盾而舞以天子敬老乡里化
之故有齿也在下年老及困穷者皆化上而养之不
见遗弃故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所以致此由养三老
五更于大学也当入学而太子齿于国人故云而太
子齿
严陵方氏曰由大学来者言教化之原出自大学也
四学谓周设四代之学即有虞氏之庠夏后氏之序
酳干盾也亲在舞位持盾而舞以天子敬老乡里化
之故有齿也在下年老及困穷者皆化上而养之不
见遗弃故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所以致此由养三老
五更于大学也当入学而太子齿于国人故云而太
子齿
严陵方氏曰由大学来者言教化之原出自大学也
四学谓周设四代之学即有虞氏之庠夏后氏之序
卷一百十三 第 26b 页 WYG0119-0451b.png
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是矣
山阴陆氏曰天子立四学并其中学而五直于一处
并建周人辟雍则辟雍最居中其南为成均其北为
上庠其东为东序其西为瞽宗当学礼者就瞽宗学
书者就上庠学舞干戈羽籥者就东序学乐德乐语
乐舞者就成均辟雍唯天子承师问道养三老五更
及出师受成等就焉当天子入大学则四学之人环
水而观之矣是之谓辟雍学礼曰帝入东学尚亲而
山阴陆氏曰天子立四学并其中学而五直于一处
并建周人辟雍则辟雍最居中其南为成均其北为
上庠其东为东序其西为瞽宗当学礼者就瞽宗学
书者就上庠学舞干戈羽籥者就东序学乐德乐语
乐舞者就成均辟雍唯天子承师问道养三老五更
及出师受成等就焉当天子入大学则四学之人环
水而观之矣是之谓辟雍学礼曰帝入东学尚亲而
卷一百十三 第 27a 页 WYG0119-0451c.png
贵仁东序是也帝入南学尚齿而贵诚成均是也帝
入西学尚贤而贵德瞽宗是也帝入北学尚贵而尊
爵上庠是也帝入大学承师而问道辟雍是也总而
言之四学亦大学也学记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
敬道也又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盖东序
之类若辟雍虽大子不得预故曰天子设四学当入
学而大子齿又曰大子少长知好色则入学学者所
学之官也盖辟雍非其所学之官是以云
入西学尚贤而贵德瞽宗是也帝入北学尚贵而尊
爵上庠是也帝入大学承师而问道辟雍是也总而
言之四学亦大学也学记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
敬道也又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盖东序
之类若辟雍虽大子不得预故曰天子设四学当入
学而大子齿又曰大子少长知好色则入学学者所
学之官也盖辟雍非其所学之官是以云
卷一百十三 第 27b 页 WYG0119-0451d.png
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天子先见百年者八十九十者
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
就之可也
郑氏曰问其国君以百年者所在而往见之弗敢过
者谓道经之则见之
孔氏曰此亦明尚齿贵老之义巡守谓巡行守土诸
侯八十九十不可一一就见若天子诸侯因其行次
或东行西行至八十九十者闾里之旁不敢过越而
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
就之可也
郑氏曰问其国君以百年者所在而往见之弗敢过
者谓道经之则见之
孔氏曰此亦明尚齿贵老之义巡守谓巡行守土诸
侯八十九十不可一一就见若天子诸侯因其行次
或东行西行至八十九十者闾里之旁不敢过越而
卷一百十三 第 28a 页 WYG0119-0452a.png
去必往见之若欲共论政教虽不当道路左右君即
就之可也
严陵方氏曰竟者疆土至此而竟也待于竟而不敢
越则其所守槩可见矣先见百年者即王制所谓问
百年者就见之是也至于八十九十者其礼又有杀
焉彼或在东行则此在西行者弗敢过之而弗见西
行东行其义亦若是以不必人人而见之也若欲言
政者虽非东行西行固当就而问之矣
就之可也
严陵方氏曰竟者疆土至此而竟也待于竟而不敢
越则其所守槩可见矣先见百年者即王制所谓问
百年者就见之是也至于八十九十者其礼又有杀
焉彼或在东行则此在西行者弗敢过之而弗见西
行东行其义亦若是以不必人人而见之也若欲言
政者虽非东行西行固当就而问之矣
卷一百十三 第 28b 页 WYG0119-0452b.png
山阴陆氏曰此言八十九十者若东行则西行之人
不敢过若西行则东行之人不敢过即上所谓车徒
辟是也
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
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
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郑氏曰此谓乡射饮酒时也齿者谓以年次立若坐
也三命列国之卿也不复齿席之于宾东不敢先族
不敢过若西行则东行之人不敢过即上所谓车徒
辟是也
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
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
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郑氏曰此谓乡射饮酒时也齿者谓以年次立若坐
也三命列国之卿也不复齿席之于宾东不敢先族
卷一百十三 第 29a 页 WYG0119-0452c.png
之七十者谓既一人举觯乃入也虽非族亦然承齿
乎族故言族尔不有大故不入朝谓致仕在家者其
入朝君先与之为礼而后揖卿大夫士
孔氏曰此一节明乡里之中敬齿之法身有壹命官
者或立或坐齿与乡人同再命既高乡人疏者虽复
年高不与之齿但族内计长幼为斑序三命转尊不
复齿于亲族特坐宾东若此饮酒时族内有年七十
者令其先入此三命者后入故云不敢先也郑注乡
乎族故言族尔不有大故不入朝谓致仕在家者其
入朝君先与之为礼而后揖卿大夫士
孔氏曰此一节明乡里之中敬齿之法身有壹命官
者或立或坐齿与乡人同再命既高乡人疏者虽复
年高不与之齿但族内计长幼为斑序三命转尊不
复齿于亲族特坐宾东若此饮酒时族内有年七十
者令其先入此三命者后入故云不敢先也郑注乡
卷一百十三 第 29b 页 WYG0119-0452d.png
射谓乡人询众庶而为射于时先行饮酒之礼是乡
射有饮酒者也云以年次立若坐者士立于堂下大
夫坐于堂上案乡射云大夫受献讫及众宾皆升就
席于时虽立至彻俎即坐又云既旅士不入不见士
坐之文明立于堂下云三命列国之卿据诸侯言之
若天子党正饮酒三命不齿谓上士也此经虽据诸
侯亦谓党正饮酒故云三命不齿若乡饮酒诸侯之
国但爵位为卿大夫虽再命一命皆得不齿以乡饮
射有饮酒者也云以年次立若坐者士立于堂下大
夫坐于堂上案乡射云大夫受献讫及众宾皆升就
席于时虽立至彻俎即坐又云既旅士不入不见士
坐之文明立于堂下云三命列国之卿据诸侯言之
若天子党正饮酒三命不齿谓上士也此经虽据诸
侯亦谓党正饮酒故云三命不齿若乡饮酒诸侯之
国但爵位为卿大夫虽再命一命皆得不齿以乡饮
卷一百十三 第 30a 页 WYG0119-0453a.png
酒宾贤其宾必少其得爵为卿大夫者必年长于宾
故在宾东西面而不齿若党正饮酒以正齿位其宾
必长故天子诸侯之国三命乃不齿知乡饮酒爵为
卿大夫乃不齿者案乡饮酒云席于宾东公三重大
夫再重注云席此二人于宾东尊之不与乡人齿也
天子之国三命乃不齿于诸侯之国爵为大夫则不
齿也其大夫坐于上士立于下谓诸侯之国若天子
党正饮酒一命下士立于下再命中士齿于父族坐
故在宾东西面而不齿若党正饮酒以正齿位其宾
必长故天子诸侯之国三命乃不齿知乡饮酒爵为
卿大夫乃不齿者案乡饮酒云席于宾东公三重大
夫再重注云席此二人于宾东尊之不与乡人齿也
天子之国三命乃不齿于诸侯之国爵为大夫则不
齿也其大夫坐于上士立于下谓诸侯之国若天子
党正饮酒一命下士立于下再命中士齿于父族坐
卷一百十三 第 30b 页 WYG0119-0453b.png
于堂上三命上士席于宾东也云一人举觯乃入者
族七十者初饮酒之时则与众宾先入此三命者为
待献宾献介献众宾之后至一人举觯之时乃始入
也故乡饮酒乡射记皆大夫乐作之前一人举觯之
后乃始得入也若然大夫之入依礼自当一人举觯
之时纵令无族人七十者亦当如此又族之七十者
及乡人少者于先己入今特云族有七十者不敢先
记人之意以身有三命应合在族人七十者之先欲
族七十者初饮酒之时则与众宾先入此三命者为
待献宾献介献众宾之后至一人举觯之时乃始入
也故乡饮酒乡射记皆大夫乐作之前一人举觯之
后乃始得入也若然大夫之入依礼自当一人举觯
之时纵令无族人七十者亦当如此又族之七十者
及乡人少者于先己入今特云族有七十者不敢先
记人之意以身有三命应合在族人七十者之先欲
卷一百十三 第 31a 页 WYG0119-0453c.png
明敬齿上老故云不敢先尔是以郑注云虽非族亦
然
严陵方氏曰以周制考之一命则下士也再命则中
士也三命则上士也四命则为大夫矣于诸侯之国
三命则卿再命则大夫一命则士也小国则又降于
此矣一命齿于乡里非其乡里则以爵而不以齿可
知再命齿于族非其族则以爵而不以齿亦可知三
命不齿虽于其族亦不得而齿之矣则乡里又可知
然
严陵方氏曰以周制考之一命则下士也再命则中
士也三命则上士也四命则为大夫矣于诸侯之国
三命则卿再命则大夫一命则士也小国则又降于
此矣一命齿于乡里非其乡里则以爵而不以齿可
知再命齿于族非其族则以爵而不以齿亦可知三
命不齿虽于其族亦不得而齿之矣则乡里又可知
卷一百十三 第 31b 页 WYG0119-0453d.png
不齿者周官党正以礼属民于序以正齿位其言正
与此合虽然此特贵贵之义尔至于老老之仁又不
可得而废故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也夫七十者君犹
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岂族之三命得以先之五州
为乡五邻为里于远举乡则近至于五比之闾可知
于近举里则远达于五县之遂可知六乡六遂足以
互见之故也此言族周官所谓父族是也有天下者
谓之王族有国者谓之公族有家者谓之父族以传
与此合虽然此特贵贵之义尔至于老老之仁又不
可得而废故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也夫七十者君犹
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岂族之三命得以先之五州
为乡五邻为里于远举乡则近至于五比之闾可知
于近举里则远达于五县之遂可知六乡六遂足以
互见之故也此言族周官所谓父族是也有天下者
谓之王族有国者谓之公族有家者谓之父族以传
卷一百十三 第 32a 页 WYG0119-0454a.png
代言之则曰世族以主祭言之则曰宗族其名虽异
通谓之族焉不齿有二意此谓三命不齿者人不敢
与之齿也若王制终身不齿者人不足与之齿也
马氏曰齿于乡谓此乡民虽为卿大夫必来观礼乡
射礼大夫乐作不入士既旅不入是也
山阴陆氏曰三命受位朝坐燕与进于乡矣族有七
十者弗敢先言族人齿虽高犹后三命荀子曰三命
族人虽七十不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
通谓之族焉不齿有二意此谓三命不齿者人不敢
与之齿也若王制终身不齿者人不足与之齿也
马氏曰齿于乡谓此乡民虽为卿大夫必来观礼乡
射礼大夫乐作不入士既旅不入是也
山阴陆氏曰三命受位朝坐燕与进于乡矣族有七
十者弗敢先言族人齿虽高犹后三命荀子曰三命
族人虽七十不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
卷一百十三 第 32b 页 WYG0119-0454b.png
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此又尚齿焉
爵齿更为屈伸方其尚齿则隆爵方其尊爵则隆齿
故曰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石林叶氏曰三命不齿贵贵也七十者不敢先长长
也先王之道并行而不相悖者如此
盱江李氏曰大司徒以阳礼教让谓乡射饮酒之礼
也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谓岁十二月大蜡之时建亥之月农隙而教之尊长
爵齿更为屈伸方其尚齿则隆爵方其尊爵则隆齿
故曰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石林叶氏曰三命不齿贵贵也七十者不敢先长长
也先王之道并行而不相悖者如此
盱江李氏曰大司徒以阳礼教让谓乡射饮酒之礼
也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谓岁十二月大蜡之时建亥之月农隙而教之尊长
卷一百十三 第 33a 页 WYG0119-0454c.png
养老见孝弟之道也凡乡射饮酒此乡民虽为卿大
夫必来观礼齿于乡里者以年与众宾相次也齿于
父族者父族有为宾者以年与之相次异姓虽有老
者居于其上不齿者席于尊东所谓尊也大哉先王
之所以和乡党睦亲戚有如此夫彼一命者天子之
下士公侯伯之上士子男之上大夫也而与乡里齿
焉再命者天子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也
而与父族齿焉三命者天子之上士公侯伯之卿也
夫必来观礼齿于乡里者以年与众宾相次也齿于
父族者父族有为宾者以年与之相次异姓虽有老
者居于其上不齿者席于尊东所谓尊也大哉先王
之所以和乡党睦亲戚有如此夫彼一命者天子之
下士公侯伯之上士子男之上大夫也而与乡里齿
焉再命者天子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也
而与父族齿焉三命者天子之上士公侯伯之卿也
卷一百十三 第 33b 页 WYG0119-0454d.png
虽云不齿亦异席而已非敢居其上也然则贵而骄
人少而陵长者不容于其閒矣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
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
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
郑氏曰荐进也成诸宗庙于宗庙命之祭统有十伦
六曰见爵赏之施焉
孔氏曰此经明有善让于尊上示以敬顺之道不敢
人少而陵长者不容于其閒矣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
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
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
郑氏曰荐进也成诸宗庙于宗庙命之祭统有十伦
六曰见爵赏之施焉
孔氏曰此经明有善让于尊上示以敬顺之道不敢
卷一百十三 第 34a 页 WYG0119-0455a.png
专也
严陵方氏曰善者人所欲恶者人所恶于人之所欲
而能推原于彼此善所以日进于人之所恶而能自
反于此此恶所以日消古之君子能全其德用此道
而已天子受命于天者也故有善则让德于天诸侯
受命于天子者也故有善则归诸天子卿大夫受命
于诸侯者也故有善则荐于诸侯士庶人既卑且贱
其善亦小矣内则本诸父母外则存诸长老而已让
严陵方氏曰善者人所欲恶者人所恶于人之所欲
而能推原于彼此善所以日进于人之所恶而能自
反于此此恶所以日消古之君子能全其德用此道
而已天子受命于天者也故有善则让德于天诸侯
受命于天子者也故有善则归诸天子卿大夫受命
于诸侯者也故有善则荐于诸侯士庶人既卑且贱
其善亦小矣内则本诸父母外则存诸长老而已让
卷一百十三 第 34b 页 WYG0119-0455b.png
为不受之词自诸侯而下皆不受其善特于天子言
让者唯天子之尊其让为足道故也荀况曰积善成
德则德固善之所积而人则有善而已天则有德也
由诸侯而下皆推之于人故止言其善自外至内之
谓归自下进上之谓荐本以言其有所反存以言其
无所忘父母内也故言其有所反而曰本长老外也
故言其无所忘而曰存禄则施之及贱爵则制之以
贵庆所以为礼赏所以为利成诸宗庙者谓必即诸
让者唯天子之尊其让为足道故也荀况曰积善成
德则德固善之所积而人则有善而已天则有德也
由诸侯而下皆推之于人故止言其善自外至内之
谓归自下进上之谓荐本以言其有所反存以言其
无所忘父母内也故言其有所反而曰本长老外也
故言其无所忘而曰存禄则施之及贱爵则制之以
贵庆所以为礼赏所以为利成诸宗庙者谓必即诸
卷一百十三 第 35a 页 WYG0119-0455c.png
宗庙之中然后得以成其事也祭统曰古者明君爵
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其曰
所以示顺则示顺之义尽于此矣
延平周氏曰天子有善让于天则诸侯有善归诸天
子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则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有
是天子诸侯则士庶人有善所以本诸父母存诸长
老盖上之人不有于我故其化然也
石林叶氏曰自天子而下其贵贱皆有所尊由庶人
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其曰
所以示顺则示顺之义尽于此矣
延平周氏曰天子有善让于天则诸侯有善归诸天
子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则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有
是天子诸侯则士庶人有善所以本诸父母存诸长
老盖上之人不有于我故其化然也
石林叶氏曰自天子而下其贵贱皆有所尊由庶人
卷一百十三 第 35b 页 WYG0119-0455d.png
而上事其祖考皆有宗庙故禄爵庆赏就以成之成
言其所以终所以始也然必言示顺者以其避逊之
道至于此则顺所以成也
讲义曰天子有善则逊德于天如服以彰有德不自
以为德而必曰天命刑以罚有罪不自以为威而必
曰天讨是也诸侯有善则归诸天子如四方既平不
自以为功而必曰天子之功是也卿大夫有善则荐
于诸侯如所谓君之命也非臣之力是也若士庶人
言其所以终所以始也然必言示顺者以其避逊之
道至于此则顺所以成也
讲义曰天子有善则逊德于天如服以彰有德不自
以为德而必曰天命刑以罚有罪不自以为威而必
曰天讨是也诸侯有善则归诸天子如四方既平不
自以为功而必曰天子之功是也卿大夫有善则荐
于诸侯如所谓君之命也非臣之力是也若士庶人
卷一百十三 第 36a 页 WYG0119-0456a.png
则父母之所训诲而亲族乡党之长且老者又从而
教督成就之故有善则又本诸父母存诸长老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
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
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已教不伐以尊贤也
郑氏曰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周礼曰大
卜大卜主三兆三易三梦之占
孔氏曰此一节亦明其不敢专辄尊贤之事圣人谓
教督成就之故有善则又本诸父母存诸长老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
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
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已教不伐以尊贤也
郑氏曰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周礼曰大
卜大卜主三兆三易三梦之占
孔氏曰此一节亦明其不敢专辄尊贤之事圣人谓
卷一百十三 第 36b 页 WYG0119-0456b.png
伏牺文王之属兴建阴阳之情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立此阴阳以作易占易之官抱龟南面尊其神明故
也天子亲执卑道故卷冕北面虽有明哲之心必进
于龟之前令龟断决其己之所有为之志示不敢自
专以尊敬上天也有善称人有过称己又教在下不
自伐其善以尊敬贤人也周礼大卜三兆者玉瓦原
也言兆形似玉瓦原之舋罅三易者连山归藏周易
三梦致梦觭梦咸陟也
立此阴阳以作易占易之官抱龟南面尊其神明故
也天子亲执卑道故卷冕北面虽有明哲之心必进
于龟之前令龟断决其己之所有为之志示不敢自
专以尊敬上天也有善称人有过称己又教在下不
自伐其善以尊敬贤人也周礼大卜三兆者玉瓦原
也言兆形似玉瓦原之舋罅三易者连山归藏周易
三梦致梦觭梦咸陟也
卷一百十三 第 37a 页 WYG0119-0456c.png
严陵方氏曰阴阳天地莫不有情必待圣人建之然
后能有所立焉然易无体也体之于言则其书谓之
易体之于人则其官谓之易故曰立以为易明吉凶
之象者莫如易示吉凶之象者莫如龟有自知之明
而又有知人之知则其事固可以无疑矣犹然断之
于龟者以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也前言建阴阳天地
之情而后止言尊天者盖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道则
出于天而已故后言尊天以该之称己之过所以教
后能有所立焉然易无体也体之于言则其书谓之
易体之于人则其官谓之易故曰立以为易明吉凶
之象者莫如易示吉凶之象者莫如龟有自知之明
而又有知人之知则其事固可以无疑矣犹然断之
于龟者以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也前言建阴阳天地
之情而后止言尊天者盖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道则
出于天而已故后言尊天以该之称己之过所以教
卷一百十三 第 37b 页 WYG0119-0456d.png
不伐称人之善所以教尊贤伐与矜伐之伐同字者
有其善而矜之祗所以自伤其善故也
山阴陆氏曰即言占人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则
词有不婉且名曰易则古之人以筮占龟尚矣君未
有言面者今此言面以龟言面故也据对文君每言
南向臣每言北面
延平周氏曰圣人无非事亦无非教以天子之尊卷
冕北面以听于卜非特断其一时之志而已又将示
有其善而矜之祗所以自伤其善故也
山阴陆氏曰即言占人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则
词有不婉且名曰易则古之人以筮占龟尚矣君未
有言面者今此言面以龟言面故也据对文君每言
南向臣每言北面
延平周氏曰圣人无非事亦无非教以天子之尊卷
冕北面以听于卜非特断其一时之志而已又将示
卷一百十三 第 38a 页 WYG0119-0457a.png
人之不敢专而且以尊乎天也
石林叶氏曰阴阳天地之情不可见其可见者易与
龟也故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龟则象而易则数也断其志则谋于己进而诏以吉
凶则谋于鬼神而天道所以尊也过者人所畏善称
人则能尊人过称己则能卑己非有志于仁者不能
及之此其教不伐以尊贤也伐者自有其善以害于
己则不足以为贤舜称禹之贤亦曰不矜不伐
石林叶氏曰阴阳天地之情不可见其可见者易与
龟也故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龟则象而易则数也断其志则谋于己进而诏以吉
凶则谋于鬼神而天道所以尊也过者人所畏善称
人则能尊人过称己则能卑己非有志于仁者不能
及之此其教不伐以尊贤也伐者自有其善以害于
己则不足以为贤舜称禹之贤亦曰不矜不伐
卷一百十三 第 38b 页 WYG0119-0457b.png
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脩宫
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
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
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
如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
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郑氏曰百事谓齐之前后也如惧不及爱如惧不及
见其所爱者也奠之谓酌尊酒奠之及酳之属也如
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
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
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
如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
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郑氏曰百事谓齐之前后也如惧不及爱如惧不及
见其所爱者也奠之谓酌尊酒奠之及酳之属也如
卷一百十三 第 39a 页 WYG0119-0457c.png
语焉而未之然如有所以语亲而未见荅也宿者皆
出谓宾助祭者事毕出去也如将弗见然祭事毕而
不知亲所在思念之深如不见出也陶陶遂遂相随
行之貌思念既深如睹亲将复入也术当为述声之
误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孝子将祭祀颜色容貌务在齐庄
卑诎思念其亲存也虑事谓谋虑祭事服物谓备具
衣服及祭物百事谓齐前后凡百之事祭之日色必
出谓宾助祭者事毕出去也如将弗见然祭事毕而
不知亲所在思念之深如不见出也陶陶遂遂相随
行之貌思念既深如睹亲将复入也术当为述声之
误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孝子将祭祀颜色容貌务在齐庄
卑诎思念其亲存也虑事谓谋虑祭事服物谓备具
衣服及祭物百事谓齐前后凡百之事祭之日色必
卷一百十三 第 39b 页 WYG0119-0457d.png
温和行必战恐身形必卑诎卑静以正谓孝子其立
卑柔静默正定心意以思念其亲也悫善不违身谓
思念亲深之故精悫纯善之行不违离于身也耳目
不违心者言中心思虑不违于亲无时歇也思念之
深结积于心形见于色术述也省视也循述而省视
之反复不忘此孝子思念亲之志也
严陵方氏曰服物虑其不备故以具服物宫室虑其
不完故以脩宫室百事虑其不饬故以治百事温以
卑柔静默正定心意以思念其亲也悫善不违身谓
思念亲深之故精悫纯善之行不违离于身也耳目
不违心者言中心思虑不违于亲无时歇也思念之
深结积于心形见于色术述也省视也循述而省视
之反复不忘此孝子思念亲之志也
严陵方氏曰服物虑其不备故以具服物宫室虑其
不完故以脩宫室百事虑其不饬故以治百事温以
卷一百十三 第 40a 页 WYG0119-0458a.png
言其不暴也祭之日其温见于颜色尔及奠之也又
见乎容貌焉祭之日行必恐尔及奠之也又身必诎
焉此孝子之心所以为有加而无已也终言及祭之
后则始言及祭之日为祭初可知先言其奠之也则
后言宿者皆出为既奠之后可知于祭之日其迎来
也如惧不及爱然及既来也又如语而未之然于其
往也如将弗见然及既往也又如将复入然则是孝
子之思其亲无物足以慊其心无时足以绝其念如
见乎容貌焉祭之日行必恐尔及奠之也又身必诎
焉此孝子之心所以为有加而无已也终言及祭之
后则始言及祭之日为祭初可知先言其奠之也则
后言宿者皆出为既奠之后可知于祭之日其迎来
也如惧不及爱然及既来也又如语而未之然于其
往也如将弗见然及既往也又如将复入然则是孝
子之思其亲无物足以慊其心无时足以绝其念如
卷一百十三 第 40b 页 WYG0119-0458b.png
惧不及爱即所谓致爱则存是矣如语而未之然即
所谓如亲听命是矣如将弗见即所谓如将失之是
矣如将复入即所谓又从而思之是矣陶陶言思亲
之心存乎内遂遂言思亲之心达乎外悫言实而无
伪善言爱而无恶盖所体者如此常不违于身也耳
所闻者必亲之声目所见者必亲之容盖所存者如
此常不违于心也思言思死者如不欲生虑言虑事
不可以不豫盖所念者如此常不违于亲也不违言
所谓如亲听命是矣如将弗见即所谓如将失之是
矣如将复入即所谓又从而思之是矣陶陶言思亲
之心存乎内遂遂言思亲之心达乎外悫言实而无
伪善言爱而无恶盖所体者如此常不违于身也耳
所闻者必亲之声目所见者必亲之容盖所存者如
此常不违于心也思言思死者如不欲生虑言虑事
不可以不豫盖所念者如此常不违于亲也不违言
卷一百十三 第 41a 页 WYG0119-0458c.png
不违戾而之他也不违于身故能不违于心不违于
心故能不违于亲结诸心言齐庄之心不可解形诸
色言敬齐之不可掩
山阴陆氏曰凡此四段皆以父母平生言之陶陶遂
遂乐豫之貌言孝子祭己其思慕之情少杀也故曰
练而慨然祥而廓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若后世学佛
之徒有然臂炼顶者可谓悫矣非所以语孝也耳目
不违心言不为声色所移失其本心
心故能不违于亲结诸心言齐庄之心不可解形诸
色言敬齐之不可掩
山阴陆氏曰凡此四段皆以父母平生言之陶陶遂
遂乐豫之貌言孝子祭己其思慕之情少杀也故曰
练而慨然祥而廓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若后世学佛
之徒有然臂炼顶者可谓悫矣非所以语孝也耳目
不违心言不为声色所移失其本心
卷一百十三 第 41b 页 WYG0119-0458d.png
石林叶氏曰颜色温者有愉色也容貌温者有婉容
也卑静以正者有深思也盖有愉色则若将及之故
行必恐有婉容则若将听之故身必诎有深思则若
将见之故立必正陶陶者其气和也遂遂者其志得
也悫善于内而言不违身者以其有应于外耳目在
外而言不违心者以其有主于内内外定而后为爱
亲之至此其序所以与前相反也谨是三者而固守
之则曰结𤼵是三者于色则曰形察是三者不失其
也卑静以正者有深思也盖有愉色则若将及之故
行必恐有婉容则若将听之故身必诎有深思则若
将见之故立必正陶陶者其气和也遂遂者其志得
也悫善于内而言不违身者以其有应于外耳目在
外而言不违心者以其有主于内内外定而后为爱
亲之至此其序所以与前相反也谨是三者而固守
之则曰结𤼵是三者于色则曰形察是三者不失其
卷一百十三 第 42a 页 WYG0119-0459a.png
行则曰术此先王所谓孝也
庆源辅氏曰无是心则将何以为事也致吾之诚爱
则见于外者必和颜色必温则和之至也动则恐其
有失于爱故行必恐悫善不违身故耳目不违心耳
目不违心故思虑不违亲结谓诚实也形谓著明也
术省之谓必有事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郑氏曰周尚左也
庆源辅氏曰无是心则将何以为事也致吾之诚爱
则见于外者必和颜色必温则和之至也动则恐其
有失于爱故行必恐悫善不违身故耳目不违心耳
目不违心故思虑不违亲结谓诚实也形谓著明也
术省之谓必有事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郑氏曰周尚左也
卷一百十三 第 42b 页 WYG0119-0459b.png
孔氏曰此一节明神位所在周人尚左故宗庙在左
社稷在右案桓二年取郜大鼎纳于大庙何休云质
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右社稷尚尊尊此说与郑合
长乐陈氏曰周官小宗伯礼记祭义皆曰建国之神
位右社稷左宗庙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盖宗
庙阳也故居左社稷阴也故居右阴故社稷皆北向
阳故宗庙皆南向君祭社南向于北牗下而薄社亦
北牗则社稷北向可知庙所以象王之朝而朝必南
社稷在右案桓二年取郜大鼎纳于大庙何休云质
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右社稷尚尊尊此说与郑合
长乐陈氏曰周官小宗伯礼记祭义皆曰建国之神
位右社稷左宗庙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盖宗
庙阳也故居左社稷阴也故居右阴故社稷皆北向
阳故宗庙皆南向君祭社南向于北牗下而薄社亦
北牗则社稷北向可知庙所以象王之朝而朝必南
卷一百十三 第 43a 页 WYG0119-0459c.png
面则庙皆南向可知庙皆南向而昭南面穆北面者
禘祫之位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王氏谓右阴也地道之所尊故右社稷
左阳也人道之所乡故左宗庙位宗庙于人道所乡
则不死其亲之意
马氏曰素问曰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所以右尊
而左卑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与此同先之以致尊后之以致亲盖先之斯外之矣
禘祫之位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王氏谓右阴也地道之所尊故右社稷
左阳也人道之所乡故左宗庙位宗庙于人道所乡
则不死其亲之意
马氏曰素问曰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所以右尊
而左卑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与此同先之以致尊后之以致亲盖先之斯外之矣
卷一百十三 第 43b 页 WYG0119-0459d.png
后之斯内之矣外之斯远之矣内之斯近之矣
山阴陆氏曰左宗庙不死其亲之意三代共之先儒
谓质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左宗庙尚尊尊非是所
谓左青龙右白虎虽质家亦尔文家亦尔也
丘氏曰按曲礼云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
就东阶客就西阶门向堂为正即左在西而右在东
也凡堂及门外皆人臣之位故以向堂为正也此言
右社稷而左宗庙者则社稷在门东宗庙在门西也
山阴陆氏曰左宗庙不死其亲之意三代共之先儒
谓质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左宗庙尚尊尊非是所
谓左青龙右白虎虽质家亦尔文家亦尔也
丘氏曰按曲礼云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
就东阶客就西阶门向堂为正即左在西而右在东
也凡堂及门外皆人臣之位故以向堂为正也此言
右社稷而左宗庙者则社稷在门东宗庙在门西也
卷一百十三 第 44a 页 WYG0119-0460a.png
所以然者社稷所主之祀东方阳之𤼵生宗庙主死
者之祭西方为阴阴主死亡者各从类也
者之祭西方为阴阴主死亡者各从类也
卷一百十三 第 44b 页 WYG0119-0460b.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