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八
卷一百八 第 1a 页 WYG0119-03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八    宋 卫湜 撰
祭法第二十三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为祭法者以其纪有虞氏至
 周天子以下所制祀群神之数此于别录属祭祀
 吴兴沈氏曰祭法是燔柴于泰坛祭天也以至终篇
 即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之义疏也上只添禘郊祖庙一段
卷一百八 第 1b 页 WYG0119-0332d.png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
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郑氏曰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此禘谓祭昊天
 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
 曰祖宗祖宗通言尔下有禘郊祖宗孝经曰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明堂月令春曰其帝大昊其神
 句芒夏曰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中央曰其帝黄帝其
卷一百八 第 2a 页 WYG0119-0333a.png
 神后土秋曰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冬曰其帝颛顼其
 神玄冥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
 已自夏已下稍用其姓代之先后之次有虞氏夏后
 氏宜郊颛顼殷宜郊契
 孔氏曰此一经论有虞氏以下四代禘郊宗祖所配
 之人经传之文称禘非一其义各殊论语云禘自既
 灌及春秋禘于大庙谓宗庙之祭也丧服小记云王
 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大传云礼不王不禘谓祭感生
卷一百八 第 2b 页 WYG0119-0333b.png
 帝于南郊也此禘郑谓祭昊天于圜丘者以文在于
 郊祭之上郊前之祭唯圜丘尔尔雅释天云禘大祭
 比馀处为大祭故总得称禘也案圣證论以此禘黄
 帝是宗庙五年祭之名虞氏之祖出自黄帝颛顼是
 虞帝七世祖以颛顼配黄帝而祭是禘其祖之所自
 出以其祖配之非郑义也郑云祭五帝五神于明堂
 曰祖宗者以明堂月令五时皆有帝及神又月令季
 秋大飨帝故知明堂之祭有五人帝及五天帝也孝
卷一百八 第 3a 页 WYG0119-0333c.png
 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故知于明堂也孝
 经云宗祀文王此云祖文王宗武王故知祖宗通言
 也此祖宗祭五帝郊特牲祭一帝而在祖宗上者以
 其感生之帝特尊之虞氏禘郊祖宗之人皆非虞氏
 之亲是尚德也夏之郊用鲧是稍用其姓代之但不
 尽用己姓故云稍也云先后之次虞夏宜郊颛顼殷
 人宜郊契者今虞先云郊喾后云祖颛顼夏先云郊
 鲧后云祖颛顼殷先云郊冥后云祖契是在前者居
卷一百八 第 3b 页 WYG0119-0333d.png
 后在后者居前故云宜也案熊氏曰有虞氏禘黄帝
 者谓虞氏冬至祭昊天上帝于圜丘大禘之时以黄
 帝配祭而郊喾者谓正建寅之月祭感生帝于南郊
 以喾配也祖颛顼而宗尧者谓祭五天帝五人帝及
 五人神于明堂以颛顼及尧配之也祖始也宗尊也
 其夏后氏以下禘郊祖宗其义亦然但所记之人当
 代各别虞字文单故以有字配之无义例也后君也
 殷周称人以人所归往故也
卷一百八 第 4a 页 WYG0119-0334a.png
 王氏曰祖宗为祖有功而宗有德其庙不毁郊与圜
 丘是一郊即圜丘也天唯一而已安得有六五行分
 主四时化育万物其神谓之五帝是五帝之佐也岂
 得称天而郑以五帝为灵威仰之属非也礼周立后
 稷庙不立喾庙是尊喾不若后稷今乃以喾配至重
 之天何轻重颠倒之失所哉郊则圜丘圜丘则郊犹
 王城与京师异名而同处
 赵氏曰虞氏禘黄帝盖舜祖颛顼出于黄帝则所谓
卷一百八 第 4b 页 WYG0119-0334b.png
 禘其祖之所自出也郊喾者帝王郊天当以始祖配
 天则舜合以颛顼配天也为身继尧绪不可舍唐之
 祖故推喾以配天而舜之世系出自颛顼故以为始
 祖情礼之至也舜宗尧当禹身亦宗舜凡祖者创业
 传世之所出也宗者德高而可尊其庙不迁也夏后
 氏禘黄帝义同舜也郊鲧者禹尊父且以有水土之
 功故以配天祖颛顼者舜世系亦出于颛顼也宗禹
 者当禹身亦宗舜子孙乃宗禹也殷祖契出自喾故
卷一百八 第 5a 页 WYG0119-0334c.png
 禘喾冥有水功故郊冥以配天汤出契后故祖契宗
 汤者当汤身未有宗也周禘喾义与殷同稷有播植
 之功且为始祖故稷当武王身亦未有宗详见大传
 礼不王不禘下
 蓝田吕氏曰天子宗庙之祭自殷以前常祭有四春
 礿夏禘秋尝冬烝是也非常之祭有四禘祫郊宗是
 也祫对犆之名无别祭因时祭而举之故有犆礿祫
 禘祫烝春祭物薄故不祫犆犆祭一庙也春祭物薄
卷一百八 第 5b 页 WYG0119-0334d.png
 不足合食故特祭之祫合也合群庙之主而祭于祖
 也禘谛也自义率祖顺而祭之至于祢先尊后卑审
 谛昭穆同时异日各行其祭也常禘则止及大祖(时/雍)
 (禘大/祖)大禘则及其始祖所自出之帝以其大祖配之
 (如周稷出于喾喾即始祖之所自出之帝四代皆/然故禘从帝亦本此义始祖稷也大祖文王也)
 禘之祭皆在下有大禘则无常禘常禘岁行大禘则
 五岁一行(传谓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禘者若常禘则合于大祖
 大禘则合于始祖不失追享之义而合食之郊者推
卷一百八 第 6a 页 WYG0119-0335a.png
 其祖之功德可以配天者祀天于郊以所配者配之
 故曰郊宗者以功德可宗祀帝于明堂则以其宗配
 之禘郊祖宗虽皆祀其先然必推其先世之有功德
 者非此不在祀典故瞽鲧皆有恶德虞不郊瞽而夏
 郊鲧鲧有以死勤事之功也至周则以礿为夏祭而
 立祠以为春祭别出禘为大祭又有肆献祼馈食之
 享肆献祼飨礼也行于禘祭馈食食礼也行于尝祭
 (郊特牲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凡非常之祀用飨礼食礼也皆取于
卷一百八 第 6b 页 WYG0119-0335b.png
 此故周人禘祫间行于四时(周官司尊彝云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追享禘)
 (也禘其祖之所出如追享先世之义朝/享祫也合食有群主朝于大祖之义)飨食互用于
 非常(非常之祭/或飨或食)禘郊祖宗庙亦不变然周公推严配
 之礼以事天之礼事其先故以后稷配天而郊之祀
 不祀天而祀稷以文王配帝而明堂之祀不祀稷而
 祀文王者周公时宗文王而已及其后世乃祖文而
 宗武故孝经与祭法异
 马氏曰禘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禘郊者祭天于
卷一百八 第 7a 页 WYG0119-0335c.png
 圜丘之郊祖者所以祖有功宗者所以宗有德先王
 四时之祭则有常礼以常礼为未足以极其追远之
 意而又为禘以祭则及其所出之祖先王宗庙之制
 则有常数以常数为未足尽祭飨之意而又立庙以
 尊之则及于所祖宗之庙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
 之所自出以传考之虞夏者黄帝之所自出也故虞
 夏禘黄帝商周者喾之所自出也故商周禘帝喾
 延平周氏曰禘者犹审谛之谛言审谛其祖之所自
卷一百八 第 7b 页 WYG0119-0335d.png
 出而祭于丧毕之五年也故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
 其祖之所自出故配之郊者即配天于圜丘而郊言
 其地也故曰于郊故谓之郊祖者以其功之可祖宗
 者以其德之可宗故曰祖有功宗有德夫舜禹殷周
 同出于黄帝由黄帝而后颛顼由颛顼而后帝喾此
 世本之所可推者也有虞氏夏后氏以其去黄帝之
 近故禘黄帝而黄帝乃为颛顼之所自出故禘黄帝
 而以其祖颛顼继之殷周以其去帝喾之近故禘喾
卷一百八 第 8a 页 WYG0119-0336a.png
 而各推其祖以配之有虞氏夏后氏既同一禅让得
 天下则有虞氏郊喾而宗尧夏后氏亦当郊喾而宗
 舜今于夏后氏反谓祖颛顼而宗禹何也舜之受禅
 止于一世故就舜之身言之则不得不郊喾而宗尧
 禹之受禅传于数世故就禹之子言之则不得不郊
 鲧而宗禹使就舜之子言之则固当郊瞽瞍而宗舜
 而就禹之身言之则固当郊喾而宗禹殷周同以兵
 戈得天下而其所以得天下者皆非一日之积累然
卷一百八 第 8b 页 WYG0119-0336b.png
 有契然后有冥有冥然后有汤殷人既郊冥祖契而
 宗汤则周人当郊公刘祖稷而宗文王今反谓郊稷
 祖文王而宗武王何也殷人于汤即有天下周人至
 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武王继之然后大统始集
 果以文王为得天下而宗文王则公刘为郊后稷为
 祖而武王之祀卒至于迁岂武王以戎衣之艰难而
 大统始集其祀卒不免于迁则孝子慈孙之心其能
 安乎且又以公刘而方于武王则公刘为可废而武
卷一百八 第 9a 页 WYG0119-0336c.png
 王为不可迁此周之所以废公刘而郊稷祖文王而
 宗武王也孔子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今以周人禘郊祖宗之法推之则有虞
 氏郊喾夏后氏郊鲧殷人郊冥皆为配天于圜丘而
 祖颛顼与契之类疑为配帝于明堂然昊天尊于五
 帝而后稷先于文王则后稷配天文王配帝可也而
 颛顼则先于帝喾与鲧而契又先于冥今帝喾与冥
 反配天于圜丘而颛顼与契反配帝于明堂何也记
卷一百八 第 9b 页 WYG0119-0336d.png
 曰礼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盖明堂之礼唯见
 于序周颂者之与孝经是明堂之礼虞舜夏殷之世
 未之有而唯起于周公则由殷而上所谓祖者固未
 尝配祭于帝也又虞夏殷之世其礼犹质而不若周
 之文故所谓祖者即大祖也而为大祖者其庙不毁
 于万世而其祭常行于四时则尊而且亲所谓郊者
 其庙不免于毁而又止配祭于圜丘而已则尊而不
 亲此虞舜夏殷之世所以用其先而尊者为祖后而
卷一百八 第 10a 页 WYG0119-0337a.png
 卑者为郊至周则有祖有宗而后有大祖故后稷为
 大祖而配天于圜丘文王复为祖而配帝于明堂盖
 文之极于周也如此
 严陵方氏曰禘于庙中所以示人道之近郊于邑外
 所以示天道之远以其示人道故推其祖宗之所自
 出而情有所不可忘以其示天道故迹其功之所由
 起而理有所不可废夫帝公天下者也王家天下者
 也有虞氏所郊所祖不皆视瞽瞍之亲而视尧之亲
卷一百八 第 10b 页 WYG0119-0337b.png
 者凡以为公而已夏后氏所郊所祖不皆视舜之亲
 而视禹之亲者凡以为家而已殷尚质故先后之序
 则因于夏而从其略周尚文故先后之序则变于殷
 而致其详至于禘之与宗先后之序四代所同者以
 世之远莫远于所禘近莫近于所宗世之远近不可
 易故也且虞夏殷之所郊者即周之所祖者是也周
 之所祖者即虞夏殷之所郊者是也虞夏殷之所郊
 者固尝立庙矣及其世数之远则毁之至于郊之祀
卷一百八 第 11a 页 WYG0119-0337c.png
 则万世不易也周之所祖者固常配帝矣及其世数
 之远则易之至于庙之立则万世不毁也其名虽异
 其实亦同而已观虞之制若又不相似然舜之绍尧
 犹父子也以是推之则同矣虞夏殷之所郊则以世
 之近者所宗则以世之远者而周则反之何也盖虞
 夏殷所谓祖者庙之太祖也周之所谓祖者文王而
 已则世之远近固可推矣周以文武之功起于后稷
 而又以之为大祖故也周既祖文王也孝经乃言宗
卷一百八 第 11b 页 WYG0119-0337d.png
 祀文王者以周公摄政称文王故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祭莫大于追远亦莫大于尊尊
 追远则仁故有禘尊尊则义故有郊与祖宗盖先王
 以谓吾之亲出于其祖而吾之祖又出于其所自出
 之祖故审谛其祖之所自出者而祭于丧毕之五年
 然后于吾追远之心有所能尽此其所以为仁也以
 吾之所尊者不过于祖考而物之所尊者不过于天
 故以吾所尊之祖考推而配之于万物所尊之天然
卷一百八 第 12a 页 WYG0119-0338a.png
 天之精气则一而吾之祖考不可以同配故或郊之
 以配于圜丘或祖宗之以配于明堂而后于吾尊尊
 之心有所能尽此其所以为义也盖黄帝者虞夏之
 所自出帝喾者殷周之所自出故虞夏殷周之世所
 以禘之高阳于虞夏为有德契文于殷周为有功汤
 武于殷周为有德故夏殷周之世所以祖宗之也虞
 夏殷周之世以其先而尊者为祖后而卑者为郊周
 之世则以先而尊者为郊后而卑者为祖何也盖虞
卷一百八 第 12b 页 WYG0119-0338b.png
 夏殷则尚质周则尚文尚质则其所谓祖者即大祖
 也大祖之庙常存而不毁故处之以义之轻重而不
 以世之先后此先而尊者所以为祖后而卑者所以
 为郊也尚文则有大祖而又有祖大祖与祖其庙俱
 主于不毁故必处之以世之先后而不以义之轻重
 此先而尊者所以为郊后而卑者所以为祖也然舜
 授禅于尧禹授禅于舜禹生于鲧汤生于主癸虞则
 宗尧夏则不宗舜而宗禹夏则郊鲧殷则不郊主癸
卷一百八 第 13a 页 WYG0119-0338c.png
 而郊冥又何也盖舜之有天下止于一身夏之有天
 下至于数世以是言之则其所宗者不得不及于禹
 也鲧则以死勤事而犹可推以配天故夏所以郊之
 主癸则未尝有功于世而不及于冥此殷所以郊冥
 而已其所谓祖宗者盖离而贰之则有祖有宗合而
 一之则皆谓之宗故此以上文王为祖而孝经又以
 文王为宗也然则孝经以明堂始于周公则虞夏殷
 之祀祖宗其亦有明堂乎盖明堂之名虽始于周公
卷一百八 第 13b 页 WYG0119-0338d.png
 而虞夏之祀祖宗未必非明堂之类也(方陈率是推/衍周说然互)
 (有𤼵明今/并录之)
 山阴陆氏曰殷人祖契是以郊冥夏后氏祖颛顼是
 以郊鲧鲧鄣洪水而殛死冥勤其官而水死其功烈
 皆在可以郊之域然则祖非有功虽有功非其子孙
 有天下不郊故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
 焉
 横渠张氏曰夏郊鲧以其祖也杞之郊禹者必系时
卷一百八 第 14a 页 WYG0119-0339a.png
 王之命不使郊鲧祀私庙犹可也宋之郊契者契殷
 之所出故郊之庙祀汤亦可也契亦谓之玄王周改
 夏祭为礿尚云周人禘喾而郊稷则此禘设于何时
 盖周以前岁有五祭四时祭与祫至周则岁有六祭
 四时祭与禘祫也周既改夏祭为礿别为禘之礼周
 以前因时祭遂禘必于大祖之庙至周则既修礿祭
 于逐庙又致禘祖之祭于大庙然则是禘祖之礼致
 于时祭而不于祫祭也禘谓之追享祫谓之朝享追
卷一百八 第 14b 页 WYG0119-0339b.png
 享者追远之义朝享者朝于大祖也于祭法不见祭
 瞽瞍而祭鲧以此观之恐天子诸侯祖考为庶人则
 不立庙鲧则尝为宗伯矣然贵为天子岂可不祭其
 父其礼必有但不见其传
 清江刘氏曰祖非大祖言后世述之宗非宗祀言后
 世尊之也知非大祖宗祀也以文王非周大祖武王
 非周宗祀周人祖后稷周公宗文王也知祖者后世
 述之宗者后世尊之者以商有祖甲祖乙皆非大祖
卷一百八 第 15a 页 WYG0119-0339c.png
 中宗高宗皆非宗祀也大抵非天子不禘非天子不
 郊非天子不建祖宗非有功德不为祖宗非为祖宗
 无不毁庙故夏后氏不郊颛顼而郊鲧者鲧无功食
 于庙则必毁故推以配天而食于郊则世世修之此
 禹之孝也殷人郊冥者冥诸侯也未受命不可称祖
 宗与于祖则必毁故亦推以配天而食于郊则世世
 修之此汤之孝也因是见庙已毁虽有功不可复立
 故立武宫春秋刺之郊者祭之至尊者也或配以祖
卷一百八 第 15b 页 WYG0119-0339d.png
 或配以父三代虽不同所以严父配天一也然则夏
 郊以鲧殷郊以冥而礼运云杞禹宋契不同者盖汤
 放桀封禹后以上公迁鲧而郊禹武王杀纣封汤后
 以上公迁冥而郊契祭法言其始礼运言其终也
 江陵项氏曰此盖经生用其师说推次而上以为当
 然非必有明文可据也礼记文体如此者多如有虞
 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亦是以数相
 推后人必欲为之考实难矣案此经作者已于篇末
卷一百八 第 16a 页 WYG0119-0340a.png
 自解其意先序帝喾尧舜鲧禹之功次序黄帝颛顼
 契冥汤文武之功以为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故圣
 王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则此人之师说盖谓郊
 禘祖宗皆择有功烈者祀之尔而后之有天下者欲
 稽此以祀其祖先则固于其说大异矣若之何其可
 稽乎然即其所解以求之本文独不见舜之祀则上
 文所载必有脱误疑夏后氏当祖舜而宗禹也郑康
 成以为虞夏宜郊颛顼殷宜郊契此自康成之说以
卷一百八 第 16b 页 WYG0119-0340b.png
 其世次求之又非祭法本说也
 秦溪杨氏曰案天子七庙左昭右穆世满而迭毁惟
 禘郊祖宗四条乃宗庙之大祭世世不绝不可以宗
 庙之常礼论也禘者禘其祖之所出而以其祖配之
 也郊者祀天以祖配食也祖者祖有功宗者宗有德
 祖宗之庙世世不毁也禘礼见于大传小记子夏传
 郊礼见于孝经大雅周颂祖有功宗有德见于王肃
 贾谊刘歆韦玄成盖禘与祖宗三条皆宗庙之祭无
卷一百八 第 17a 页 WYG0119-0340c.png
 与乎祀天惟郊一条为配天之祭经传昭然不可诬
 也祭法禘在郊上者谓郊以祖配天禘上及其祖之
 所自出禘远而祖近故禘在郊上也郑氏见禘在郊
 上便谓禘大于郊遂强分圜丘于郊为二以禘为冬
 至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而以喾配之以郊为祭感
 生帝于南郊而以稷配之既谓禘郊皆为配天矣遂
 并以祖宗为祀五帝于明堂而以祖宗配之轻肆臆
 说附经而行居之不疑王肃诸儒力诋其非不能胜
卷一百八 第 17b 页 WYG0119-0340d.png
 也此无他王肃诸儒之说正矣又以禘为五年殷祭
 之名其择犹未精其义犹未彰也唐赵伯循生于二
 千岁之后独得其说于祭法大传小记子夏传之中
 于是禘郊祖宗之义焕然而大明言虽简约而义已
 该备故朱子深有取焉尝以大戴礼帝系及司马史
 记考之乃知赵伯循之言确乎不可易也祭法有虞
 氏禘黄帝夏后氏亦禘黄帝殷人郊喾周人郊喾者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帝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至瞽
卷一百八 第 18a 页 WYG0119-0341a.png
 瞍皆微为庶人舜嗣帝位以帝颛顼为祖庙黄帝者
 帝颛顼之所自出也故禘黄帝于帝颛顼之庙而以
 帝颛顼配之也昌意生帝颛顼帝颛顼生鲧鲧生禹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故夏后氏亦禘
 黄帝于帝颛顼之庙而以帝颛顼配之也殷祖于契
 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吞玄鸟而生
 契帝喾暑契之所自出故殷人禘喾于契之庙而以
 契配之也周祖于稷稷之母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
卷一百八 第 18b 页 WYG0119-0341b.png
 出郊见巨人迹践之而生稷帝喾者稷之所自出故
 周亦禘喾于后稷之庙而以稷配之也祭法有虞氏
 郊喾夏后氏郊鲧殷人郊冥周人郊稷者黄帝生玄
 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帝喾生尧帝
 喾即尧之父也帝颛顼则舜之祖也有虞氏当以帝
 颛顼配天为身嗣尧位故推帝喾以配天而以帝颛
 顼为祖仁之至义之尽也祭法曰禹能修鲧之功夫
 鲧治水九载非无功也但以蔽于自用而绩用弗成
卷一百八 第 19a 页 WYG0119-0341c.png
 禹能修鲧之功则前日未成之功至是成矣故夏后
 以鲧配天也冥者契六世孙也冥勤其官而水死祭
 法推其功烈至与先圣王并称故殷人以冥配天也
 礼以祖配天后稷周之太祖克配彼天此则无可疑
 也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
 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者帝颛顼者
 有虞氏异代之祖以功德而祖之也有虞氏宗尧亦
 以功德而宗之也国语注曰虞以上尚德是也夏后
卷一百八 第 19b 页 WYG0119-0341d.png
 氏之祖颛顼犹有虞氏也禹启夏祚既以颛顼为祖
 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至其后世子孙乃以禹为
 受命之祖书曰明明我祖是也汤革夏命为殷之祖
 然殷之功始于契故殷人祖契而宗汤后世子孙乃
 以汤为受命之祖诗曰衎我烈祖是也又其后殷有
 三宗祖甲曰太宗大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亦有德
 而可宗周公作无逸举殷三宗以戒成王然则三宗
 亦为不毁之庙也武王革殷命为周之祖然武王之
卷一百八 第 20a 页 WYG0119-0342a.png
 功起于后稷故周以后稷为太祖不言周人祖稷者
 周人郊稷以祖配天则祖稷不言可知矣文王受命
 作周故以文王为受命之祖所谓文世室是也文王
 为祖故武王为宗当武王之身亦未有宗后世始立
 武王之庙为宗所谓武世室是也凡此皆赵伯循已
 开其端特从而推明之尔抑又闻之礼运记夫子言
 曰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与祭法夏后氏郊鲧殷人郊冥之说不同如何曰夏
卷一百八 第 20b 页 WYG0119-0342b.png
 后氏郊鲧殷人郊冥此夏殷之初礼制然也其后杞
 宋以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而有所改更者
 疏以为时王所命意者杞郊禹宋郊契乃时王即其
 功之显著者而命之与国语鲁语曰有虞氏禘黄帝
 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
 鲧而宗禹商人禘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
 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
 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
卷一百八 第 21a 页 WYG0119-0342c.png
 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
 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愚案祭法历述七代
 祀典纲领大而条目详凡圣帝明王尊天亲地敬礼
 百神尊祖敬宗报功崇德之大典无不具焉非一时
 问荅之语也国语记鲁大夫臧文仲祀爰居于东门
 之外而展禽历叙其事以救正之又稍易祭法本语
 而更之以纤浅轻弱之词蹈袭傅会既不可信其后
 也夫子以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为三不仁
卷一百八 第 21b 页 WYG0119-0342d.png
 以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为三不知圣人之言无所
 苟也国语乃以祀爰居一事为不仁不知不几于诬
 乎祭法首章述禘郊祖宗四条乃祀典之尤大者先
 言禘郊者禘之所及者远郊之所配者天其义类相
 近也后言祖宗者祖有功宗有德其义类亦相近也
 国语乃先曰禘祖次之郊次之宗又次之禘祖郊宗
 义类不伦则其理窒而不通矣祭法禘郊祖宗四条
 国语又别立报之之文并禘郊祖宗报为五夫礿祠
卷一百八 第 22a 页 WYG0119-0343a.png
 烝尝为非报本追远之祭也禘郊祖宗又报本追远
 之大者也禘郊祖宗之外苟有功德之可报者则当
 如殷之三宗立庙而不毁苟曰报之而不立庙以祭
 则于报之义何居夏殷周三代皆数百年保天之禄
 其间令王功德显著者多矣曰虞幕曰夏杼曰殷上
 甲微则未之有闻也高圉大王则诚贤君也先公如
 公刘之厚于民事先王如宣王能修文武之功业独
 不可报乎其后南北诸儒论远祖则以郊宗石室为
卷一百八 第 22b 页 WYG0119-0343b.png
 言议礼典则以禘郊祖宗报为据甚矣邪说之惑人
 而人之易惑也岂不深可叹哉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郑氏曰坛折封土为祭处也坛之言坦也坦明貌也
 折照晢也必为照明之名尊神也地阴祀用黝牲与
 天俱用犊连言尔
 孔氏曰此经论祭感生之帝于南郊神州地祗于北
 郊也燔柴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
卷一百八 第 23a 页 WYG0119-0343c.png
 使气达于天也案牧人云阴祀用黝牲毛之郑注云
 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又郊特牲云郊之用犊贵
 诚也彼文虽主南郊其北郊与天相对故知俱用犊
 也骍犊之义已具特牲疏案礼器云至敬不坛此云
 燔柴于泰坛者谓燔柴在坛设馔在地义亦具礼器
 及特牲疏
 长乐陈氏曰泰坛南郊之坛也以之燔柴泰折北郊
 之坎也以之瘗埋言坛则知泰折之为坎言折则知
卷一百八 第 23b 页 WYG0119-0343d.png
 泰坛之为圜言泰则大之至也言坛折则人为之也
 祭祀必于自然之丘所以致敬燔瘗必于人为之坛
 折所以尽文宗庙之礼瘗埋于两阶之间则坛必设
 于圜丘之南坎必设于方丘之北矣燔柴以升烟瘗
 埋以达气则燔必于乐六变之前瘗必于乐八变之
 前矣 又曰曾子问曰天子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
 于祖祢反必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君薨
 而世子生大祝执束帛升奠币于殡东几上遂朝奠
卷一百八 第 24a 页 WYG0119-0344a.png
 小宰升举币则宗庙之瘗在既事之后矣祭天曰燔
 柴祭地曰瘗埋又周人尚臭而升烟瘗埋乃臭气也
 则天地之燔柴在行事之前矣贾公彦谓天神中非
 直有升烟玉帛牲亦有礼神者也地示中非直有瘗
 埋牲亦有礼神者也以为燔瘗在作乐降神之后而
 礼神又燔瘗之后则燔瘗之与礼神固有二玉二帛
 二牲矣以宗庙之祭考之升首所以报阳则天地燔
 瘗固用首矣汉用牲首盖礼意也周官羊人凡衅积
卷一百八 第 24b 页 WYG0119-0344b.png
 共其羊牲犬人凡祭祀共犬牲伏瘗亦如之郑司农
 曰瘗谓埋祭祭地曰瘗埋则燔瘗用羊犬矣此岂施
 于天地之后祀与夫次祀小祀者乎周魏之间燔柴
 皆于祭末郭璞云祭天既祭积柴烧之祭地既祭瘗
 埋藏之恐先王之时祭祀事毕亦有燔瘗之礼其详
 不可考也书金縢称周公曰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
 圭瘗俟尔命则礼神之玉其终固燔瘗矣(并礼/书)
 严陵方氏曰燔柴则升而明瘗埋则藏而幽升而明
卷一百八 第 25a 页 WYG0119-0344c.png
 者天道也藏而幽者地道也坛为高以见折之为深
 折为方以见坛之为圜圜而高者天形也方而深者
 地形也尔雅曰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是矣燔柴
 者积薪坛上置牲玉而燔之瘗埋瘗缯埋牲于土也
 周官言礼天于圜丘礼地于方丘乃与此不同者盖
 祭泰坛乃用辛之郊尔非圜丘冬至之祭也泰折乃
 用甲之社尔非方泽夏至之祭也
 马氏曰燔柴于泰坛所谓祭天于地上圜丘瘗埋于
卷一百八 第 25b 页 WYG0119-0344d.png
 泰折所谓祭地于泽中方丘谓之圜丘方丘以其出
 于自然也谓之泰坛泰折以其出于人力也折旋中
 矩矩方也泰折即所谓方丘言燔柴于泰坛则知瘗
 埋于泰折者故也
 山阴陆氏曰此合祭也主天而已故虽瘗埋犹从祭
 天之牲即祠北郊应用黝犊说者曰天地无合祭之
 坛则春秋言郊何以有三望中庸言事上帝何以有
 社案周书郊祀亦及圣帝明王荀子所谓郊者并百
卷一百八 第 26a 页 WYG0119-0345a.png
 王于上天而祭祀之是也盖大报天神人鬼地示皆
 与故曰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 又新说曰用骍
 犊当连下埋少牢于泰昭读为一段盖四时者阴阳
 之气升降出入于天地之中故用骍犊埋少牢以祀
 之少牢言埋则祭之于泰昭之下也骍犊言用则祭
 之于泰昭之上者郑解骍犊以属上句盖祭天用苍
 犊祭地用黝牲今用骍犊以天则非苍以地则非黝
 非是也或曰祭天于泰坛大司乐又曰祭天于圜丘
卷一百八 第 26b 页 WYG0119-0345b.png
 礼器又曰至敬不坛埽地而祭三说不同何也盖祭
 天之礼升烟于泰坛奏乐于圜丘所以致天神也天
 神皆降可得而礼矣然后扫地而祭焉其说固未尝
 异也乐者阳也其声无形故奏于自然之圜丘烟者
 阳中之阳也其气有象故燔于使然之泰坛此制作
 之情也以是知郊丘牲玉虽异不害其为同义也又
 曰古者郊祀天地苍璧以礼天黄琮以礼地两角有
 邸以祀天四圭有邸以祀地如此而已未尝有瘗埋
卷一百八 第 27a 页 WYG0119-0345c.png
 之玉也先儒谓祭天曰燔燎祀地曰瘗埋俱有玉以
 降天神以出地示学之者相袭固久矣夫祭天之常
 祀岁有九则燔柴泰坛凡九玉祭之常祀岁有二则
 瘗埋于泰折凡两玉其用于常祀之外者不在焉何
 古之多玉也盖肆师云大祀用玉帛牲牷云汉云圭
 璧既卒皆谓礼神之玉耳此经燔柴瘗埋有帛而无
 玉明矣盖祭天不燔玉而燔帛祭祀不瘗玉而瘗缯
 礼运云祭祀瘗缯是也正如诸侯之礼三帛二生一
卷一百八 第 27b 页 WYG0119-0345d.png
 死贽则受之而五玉卒乃复也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
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
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
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

 郑氏曰昭明也亦谓坛也时四时也亦谓阴阳之神
 也埋之者阴阳出入于地中也凡此以下皆祭用少
卷一百八 第 28a 页 WYG0119-0346a.png
 牢相近当为禳祈声之误也禳犹却也祈求也寒暑
 不时或禳之或祈之寒于坎暑于坛王宫日坛王君
 也日称君宫坛营域也夜明月坛也宗皆当为禜字
 之误也幽禜星坛星以昏始见禜之言营也雩禜水
 旱坛也雩之言吁嗟也春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则
 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山川之神则水旱疠
 疫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
 神也祭山林丘陵于坛川谷于坎每方各为坎为坛
卷一百八 第 28b 页 WYG0119-0346b.png
 怪物云气非常见者也有天下谓天子也百者假成
 数也
 孔氏曰此一节总明四时以下诸神所祭之处及明
 天子诸侯不同之礼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若祈阴则
 埋牲祈阳则不应埋之今总云埋者以阴阳之气俱
 出入于地中而生万物故并埋之用少牢降于天地
 也自此以下及日月至山林并少牢也先儒并云不
 荐孰杀牲埋之寒暑之气应退而不退则禳却之应
卷一百八 第 29a 页 WYG0119-0346c.png
 至而不至则祈求之寒于坎寒阴也暑于坛暑阳也
 日神尊故其坛曰君宫月明于夜故其坛曰夜明也
 幽闇也星夜出水旱为人所吁嗟曰幽禜雩禜皆为
 域而祭之也四坎坛四方各为一坎一坛山林川谷
 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此四坛坎所祭之神也
 怪物庆云之属风雨云露并益于人坛以祭山林丘
 陵坎以祭川谷泉泽也天子祭天地四方言百神举
 其全数诸侯不得祭天地若山林川泽在其封内而
卷一百八 第 29b 页 WYG0119-0346d.png
 益民者则得祭之如鲁之泰山晋之河楚之江汉是
 也亡无也封内无此山川则不得祭案周礼大宗伯
 备列诸祀而不见祭四时寒暑水旱者宗伯所记谓
 周礼岁时常祀此经所载谓四时乖序寒暑僭逆水
 旱失时祈祷之礼然案庄二十五年左传云凡天灾
 有币无牲此祷祈得用少牢者彼天灾谓日月食示
 戒惧人君先须修德不当用牲若水旱历时祷而不
 止则当用牲故诗云汉云靡爱斯牲王肃用家语之
卷一百八 第 30a 页 WYG0119-0347a.png
 文以此四时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水旱也为六
 宗孔注尚书亦同伏生与马融以天地四时为六宗
 刘歆孔晁以乾坤六子为六宗贾逵云天宗三日月
 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古尚书说天宗日月北辰地
 宗岱河海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河为水宗
 海为泽宗岱为山宗郑驳之云书云类于上帝禋于
 六宗望于山川既六宗云禋山川言望则六宗无山
 川明矣祭义云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月则郊天
卷一百八 第 30b 页 WYG0119-0347b.png
 并祭日月可知其馀星也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风师
 也雨伯也此之谓六宗明矣
 眉山孙氏曰六宗之义前代诸儒异同之论不可胜
 言皆各言其所见也或以为乾坤六子或以为天宗
 地宗四方之宗或以为文祖之庙六宗即三昭三穆
 也或又以为月令孟冬祈于天宗天宗者六宗之神
 也此说卢植以之注月令挚虞以为宜祀六宗刘邵
 又云六宗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者也虞书谓
卷一百八 第 31a 页 WYG0119-0347c.png
 之六宗周书谓之天宗三人之说虽不尽同皆以六
 宗谓天宗者诸说之外其最有据而得其正者孔安
 国之说是也其传曰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也
 寒暑也日也月也星辰也水旱也可谓善也而司马
 彪亦曲说以驳之王肃所解本诸家语与安国同而
 肃对魏明又以为乾坤六子则自叛其说矣据孔传
 唯引祭法殊不知安国所据不独祭法也谨案孔丛
 子书载宰我问于孔子曰禋于六宗何谓也孔子曰
卷一百八 第 31b 页 WYG0119-0347d.png
 所宗者六皆洁祭之也埋少牢于泰昭所以祭时也
 祖迎于坎坛所以祭寒暑也主于郊宫所以祭日也
 夜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
 旱也禋于六宗此之谓也安国之传端本于此诸儒
 之说纷纷不已皆不见孔子之言故也
 横渠张氏曰日月星辰风雨寒暑无特祭皆从祀于
 郊所谓日于坛月于坎日于东月于西皆不出祀之
 兆言王宫夜明幽禜之类皆指其祭位尔寒暑无定
卷一百八 第 32a 页 WYG0119-0348a.png
 暑近日坛寒近月坎而已故曰相近于坎坛祭寒暑
 也谓注相近为禳祈者非大雩龙见而雩当以孟夏
 为百榖祈甘雨也有水旱则别有雩祭祀五祀百神
 者以百神之功报天之德耳故以天事鬼神事之至
 也理之尽也
 山阴陆氏曰昭言明也尔雅四气和谓之玉烛迎寒
 则与寒相近于坎迎暑则与暑相近于坛相近一作
 祖迎孔丛子说王畿千里相日一寸故其坛谓之王
卷一百八 第 32b 页 WYG0119-0348b.png
 宫星言幽故月言明
 严陵方氏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则王有日之象而
 宫乃其居也故祭日之坛曰王宫祭义曰祭日于坛
 祭月于坎彼以形言此以明言也于日曰王以知日
 之为宫于月曰宫以知月之为室于月曰夜以知日
 之为昼于夜曰明以知日之为光亦互相备而已幽
 言其隐而小扬雄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故祭星
 之所谓之幽宗焉雩主祭旱言之兼祭水而主旱言
卷一百八 第 33a 页 WYG0119-0348c.png
 之者雨以时至亦无患也幽雩皆谓之宗宗尊也祭
 祀无所不用其尊诗曰靡神不宗无所不用其尊之
 谓也泰坛泰折不谓之宗者天地之大不嫌于不尊
 也四方者四方万物之神也方有四而位则有八若
 乾位西方艮位东北坎位正北震位正东皆阳也坤
 位西南巽位东南离位正南兑位正西皆阴也故有
 坎有坛而合以四焉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
 不祭与王制言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同义
卷一百八 第 33b 页 WYG0119-0348d.png
 延平周氏曰月为阴而盛于夜故曰夜明于星谓之
 幽者以对月而言则月为明而星为幽也水旱必谓
 之雩者以祭旱为主盖阴中之阳升则为雨故雩祭
 所以助达阴中之阳者也四坎坛祭四方岂蜡之祭
 四方百物之神若先啬之类则祭于坛若水庸之类
 则祭于坎欤
 马氏曰四时有生物之功地主于成物此其所以埋
 少牢以祭之也禳者所以去其所不欲祈者所以求
卷一百八 第 34a 页 WYG0119-0349a.png
 其所欲以意度之禳在于坎祈在于坛雩者吁嗟以
 求水旱之辞禜有去之意先王之待水旱人力已至
 而犹有旱乾水溢则为雩禜以祭之见人力有不胜
 于天时者也山林川谷丘陵民之所取财用也而又
 能出云为风雨而有泽以利于人见怪物而有威以
 敬于人皆有不可测之神故皆曰神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
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宗祖
卷一百八 第 34b 页 WYG0119-0349b.png
其馀不变也
 郑氏曰折弃败之言也鬼之言归也五代谓黄帝尧
 舜禹汤周之礼乐所存法也七代通数颛顼及喾也
 所不变者则数其所法而已变之则通数所不法为
 记者之微意也少昊氏修黄帝之法后王无所取焉
 孔氏曰此一节论人死与万物不同及五代七代变
 与不变之事总包万物故曰大凡皆受天之赋命而
 生故皆曰命万物无知死皆曰折人为有识故死曰
卷一百八 第 35a 页 WYG0119-0349c.png
 鬼此之名号从黄帝正名百物以来至尧舜禹汤及
 周所不变更也黄帝以下七代所变易而立者是禘
 之与郊及宗祖也除此外其馀社稷山川五祀之等
 不改变也郑注知七代通数颛顼及喾者以上云禘
 郊祖宗有颛顼及喾又易纬及乐纬有五茎六英是
 颛顼及喾之乐故也不变必数所法者以五代以来
 不变至周亦不变法而象之数所法五代而已前七
 代变易更立至周亦变易法象故所变者通数颛顼
卷一百八 第 35b 页 WYG0119-0349d.png
 帝喾所不法象者谓之为七代也
 长乐刘氏曰易称乾元资始者万物资于乾元以为
 性命之始也又曰坤元资生者万物资于坤元以为
 形质之生也是以万物有不资始于天则无以为命
 以兆乎其生也故皆曰命焉万物有命也有性也有
 形也有气也及其死则折落颠坠断而不可续故其
 死皆曰折焉人也者则与万物异矣不为情之所迁
 则其性正矣克尽其性于礼义则其命正矣能正性
卷一百八 第 36a 页 WYG0119-0350a.png
 命则神完矣神完则其存也静与未生同焉其没也
 神与先不异矣故鬼者归也归其根复其元未尝有
 夫死折之谓也故其民之死无贵贱也皆曰鬼焉非
 教化之隆其能鬼之于既哉故曰五代之所变者谓
 唐虞夏殷周也后世教化不及于五代则有死而与
 万物同折者由其变于五代之法乎七代之所更立
 者禘郊宗祖盖受命而至各有所自不得不变也
 长乐陈氏曰五代所不变者命与折鬼之名也七代
卷一百八 第 36b 页 WYG0119-0350b.png
 所更立者郊禘祖宗之祭也名生于事之实祭出于
 人之情黄帝而上事有其实而未必有其名故黄帝
 正名百物以至尧也舜也夏也殷也周也于其三者
 之名当同之而不变此所谓五代所不变也伏羲而
 上有其情而未备其祭故伏羲佃渔以备其祭至于
 黄帝也神农也尧也舜也夏也殷也周也于其所祭
 之人有所更立此谓七代更立者也然名则起于黄
 帝而近祭则起于伏羲而远者何也盖事之实渐文
卷一百八 第 37a 页 WYG0119-0350c.png
 于后世而人之情固隆于上世此名与祭所以远近
 之不同耳
 严陵方氏曰折言其有所毁鬼言其有所归不变者
 所命之名也更立者更立所祭之人也名既当于实
 故无事乎变人既异于世故必更立焉名之不变止
 自尧而下者盖法成乎尧而已由尧以前其法未成
 其名容有变也更立不及于黄帝者盖七代同出于
 黄帝黄帝垂统于上七代更立于下也其馀不变谓
卷一百八 第 37b 页 WYG0119-0350d.png
 天地日月之类前先祖而后宗者远近之序此先宗
 而后祖者亲疏之序
 马氏曰人与物命于天则同其所以命则异皆曰命
 者荀子所谓大同名者是也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
 死人物之始命于无而成形于有皆不同也至于死
 之名不可以不正是以物之死谓之折人之死谓之
 鬼物死谓之折则生足以自完而已人谓死为归则
 知生为行此荀子所谓大别名也夫名者实之宾大
卷一百八 第 38a 页 WYG0119-0351a.png
 初有元无有无名至黄帝正名百物故人物之名分
 也
 山阴陆氏曰五代不数尧尧舜一体也故尧典也而
 谓之虞书
 
 
 
 
卷一百八 第 38b 页 WYG0119-0351b.png
 
 
 
 
 
 
 
 礼记集说卷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