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
卷九十 第 1a 页 WYG0118-086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九十     宋 卫湜 撰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
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
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郑氏曰美恶说之是非也长达官之长弟子学于师
 学为君也择师不可不慎师善则善也四代虞夏殷
卷九十 第 1b 页 WYG0118-0869d.png
 周
 孔氏曰此一节明为师法君子谓师也教人至可以
 为君长之事随器与之是至学之易随失而救之是
 至学之难罕譬而喻言约而达是为美反此则为恶
 博喻广晓也知此四事为主触类长之乃广有晓解
 能广解乃可为人作师为师是学优学优宜仕故能
 为一官之长治官有功则能为君也师有君德弟子
 就师可学为君之德故宜慎择其师也三王谓夏殷
卷九十 第 2a 页 WYG0118-0870a.png
 周四代则加虞虽皆圣人无不择师为慎故云唯其
 师引旧记结此择师之重也
 横渠张氏曰知学者至于学之难易及知其资质才
 性之美恶知至学之难易知德也知其美恶知人也
 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
 答异以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
 谁可先傅此谁将后倦此若洒埽应对乃幼而孙弟
 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唯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
卷九十 第 2b 页 WYG0118-0870b.png
 故事无大小莫不处极今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
 大道教之是诬也学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古者虽匹
 夫若学则必先学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之事此则
 以道言之也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学者敩也所以
 为教者莫非王道也王道则非君道而何施于为政
 其所以辅佐于其君者亦孰非君道
 长乐陈氏曰学有精粗则其至有难易质有美恶则
 其喻有浅深知美而喻之则有以长人之善而达才
卷九十 第 3a 页 WYG0118-0870c.png
 知恶而喻之则有以救人之失而成德诗曰克明克
 类克长克君君子知至学之难易以至能博喻所谓
 克明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所谓克类也能为师然
 后能为长所谓克长也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所谓克
 君也古之为学必自有虞氏始而择师亦如之是法
 始乎伏牺成乎尧备于有虞氏而夏殷周特因之而
 已故先三王而四代次之主三王兼用虞氏故也
 延平周氏曰知其至学之难易者言其才而知其美
卷九十 第 3b 页 WYG0118-0870d.png
 恶者言其性知其才知其性然后能不以一类喻之
 能不以一类喻之然后能为师师者有为长之道长
 者有为君之道
 严陵方氏曰扬子云学者所以求为君子盖君子者
 人之成名虽圣人亦不过君子而已必知其事之难
 易才之美恶然后能博喻于人喻之为义以理喻人
 而人之所以喻而晓也师之为义以道帅人而人之
 所以帅而从也且师有道者也长有位者也君有土
卷九十 第 4a 页 WYG0118-0871a.png
 者也有其道然后可以有其位有其位然后可以有
 其土君虽有土非有道不足以得之曰师也者所以
 学为君也学宜读曰敩敩教也虽尊而为君亦师之
 所教焉故择师不可不慎也三王者禹汤文武也四
 代者虞夏殷周也指其人则曰王指其世则曰代先
 言王而后言代者有其人乃有其世故也扬子曰学
 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尧舜禹汤文武汲汲好学如
 此谁独无师乎若舜之于务成昭禹之于西王国汤
卷九十 第 4b 页 WYG0118-0871b.png
 之于伊尹文王之于臧丈人武王之于太公望则三
 王四代之师固可见矣
 李氏曰知至学之难易者循理以造道者也知其美
 恶者穷理以得道者也故曰然后能博喻能博喻则
 可以反说约而众之所依附故曰然后能为长长者
 有长人之道者也能为长则可以出令正众故曰然
 后能为君君者出令以正众者也故易乾之九二见
 龙在田君德也而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
卷九十 第 5a 页 WYG0118-0871c.png
 仁以行之宽者居上之道仁者长人之道居上长人
 之道必自乎学而已
 庆源辅氏曰人之至于学也顺理则易逆理则难习
 是则美习非则恶知其理之顺逆习之是非然后能
 广博开喻学者而可以为人师也能为师然后可以
 为人君则君之为道可知矣彼其以刑法制民而不
 本之教化者其君去道远矣武王曰天佑下民作之
 君作之师若武王者可谓知君道矣禹汤文武其师
卷九十 第 5b 页 WYG0118-0871d.png
 善矣若四代之君或善或否皆系其师之如何此墓
 门之诗所由作也
 山阴陆氏曰周官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
 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长即此所
 谓长师即此所谓师牧亦即此所谓君也雍也可使
 南面盖学之力欤若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
 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进于是矣彼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束带
卷九十 第 6a 页 WYG0118-0872a.png
 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尚未足以语此唯其师言顾
 其师如何耳
 新安朱氏曰今详经文但能为师以教人则能为君
 以治人耳择师不可不慎言能为君者其人难得故
 不可不择也
 永嘉戴氏曰君师长三者虽不同皆以教化其民然
 不明乎义理不察乎人心虽欲施实德于民不可得
 也是故君子先知其理之难易而又知其人之美恶
卷九十 第 6b 页 WYG0118-0872b.png
 然后能旁取曲譬以开导人心然后可以为师矣出
 而长民上而为君复以斯理教民为善夫岂有二道
 哉大抵君子为学贵于有用也有民人有社稷则有
 君国子民之道焉是以仲弓可使南面而子路冉有
 自谓治国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恶可不谨择其
 人哉三王四代皆以择师为重况其下者乎
 金华应氏曰洞达人情事理然后可以教人能教人
 则亦可以服人而为长能服人则亦可以治人而为
卷九十 第 7a 页 WYG0118-0872c.png
 君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
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
以尊师也
 郑氏曰严尊敬也尸主也为祭主也尊师重道不使
 处臣位也武王践阼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
 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
卷九十 第 7b 页 WYG0118-0872d.png
 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
 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
 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
 道书之言
 孔氏曰此一节论师德既善虽天子以下必须尊师
 此文义在于师并言尸者欲见尊师与尸同也不当
 其时则臣之案钩命决云暂所不臣者五谓师也三
 老也五更也祭尸也大将军也天子诸侯同之此据
卷九十 第 8a 页 WYG0118-0873a.png
 尊师与尸相似故特言之诏告也虽天子至尊当告
 授之时天子不使师北面所以尊师也郑注武王践
 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文有小异存乎意言
 意恒念之丹书赤雀所衔丹书也
 濂溪周氏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
 天下化矣
 横渠张氏曰王人将王命乃在诸侯之上非尊是人
 盖尊命也匹夫傅道虽矢子无北面亦非尊是人盖
卷九十 第 8b 页 WYG0118-0873b.png
 尊道也王者事天如事君故为师弗臣不必师傅之
 官但问所不知皆师之道便不以臣礼处之
 严陵方氏曰严即尊也严师即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是矣以一人之贵而师匹夫之贱以四海之富而师
 环堵之贫此严师所以为难也严师者人严之也人
 严其师则师道严矣师所以傅道故师严然后道尊
 学所以为道故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以神言之故为
 尸则弗臣以道言之故为师则弗臣此篇有曰大学
卷九十 第 9a 页 WYG0118-0873c.png
 之道有曰大学之教有曰大学之法有曰大学之礼
 何也盖道以言其位教以言其术法以言其治礼以
 言其文
 永嘉戴氏曰此一段为人君尊师言非学者事也以
 人君而尊师若此学者可知矣大抵古人行礼有教
 化存焉严师固所以尊道尊道则民知敬学率天下
 之人而皆知敬学天下岂不大治是故先王养老尊
 贤之义非特为其人也皆所以令众庶见也夫君之
卷九十 第 9b 页 WYG0118-0873d.png
 尊天也而君之于臣有答拜之礼臣之卑地也而臣
 之于君有无北面之义然则古人于君臣之际亦渊
 乎其有意矣尊君卑臣其殆始于后世乎上下旷阔
 而交泰之情疏堂陛尊严而臣邻之意薄先王之时
 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曰献使焉曰寡君而况于
 尊师乎
 庆源辅氏曰凡学之道则非独君也严师为难盖言
 尽严师之道为难耳非心悦诚服致敬尽礼如七十
卷九十 第 10a 页 WYG0118-0874a.png
 子之于孔子不可也能尽严师之道则师始严师所
 以傅道师严则道自尊道未尝不尊也因其尊而尊
 之则系人之严师也师严道尊然后斯民皆将兴起
 于学是故古之人君必自其师以致其诚敬也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所以极言之也
 盱江李氏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者所以制
 民命其可以非其人哉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国有学为民立师也学校废师不命于上而学者自
卷九十 第 10b 页 WYG0118-0874b.png
 择焉识不至择不精是能言之类莫不可师也然则
 父儒而子蹠朝华而暮戎何足怪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
半又从而怨之
 郑氏曰从随也庸功也
 孔氏曰自此至之道也一节明善学及善问并善答
 不善答之事善学谓聪明易入者师体逸豫而已之
 所解又倍于他人故恒言师特加功于己不善学者
卷九十 第 11a 页 WYG0118-0874c.png
 己既闇钝故师体勤苦而功裁半于他人又反怨师
 独不尽意于我也
 延平周氏曰善学者不自以为功不善学者不自以
 为过
 严陵方氏曰颜渊闻一以知十子贡告往而知来所
 谓师逸而功倍也颜渊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乎
 若在其后子贡则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
 阶而升所谓又从而庸之也以其有功于我我故庸
卷九十 第 11b 页 WYG0118-0874d.png
 之有德于我我故德之也
 马氏曰博学而笃志所谓善学也善学者务其本务
 本则道立故其为教也长善而已不必救其失故师
 逸而功倍
 庐陵胡氏曰庸谓用师之道见于日用也怨若陈子
 禽毁仲尼
 永嘉戴氏曰此一段为学者言也不善教而非学者
 则教者固失矣不善学而咎其师亦非教者罪也夫
卷九十 第 12a 页 WYG0118-0875a.png
 子曰予欲无言论语亦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盖圣
 人欲以无言教学者不得已形于言亦曰诗书执礼
 而已师何其逸也七十子之徒中心悦而诚服其有
 功于学者若此古人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是
 也庄周之学未必出于子夏李斯之罪岂尽出于荀
 卿今谓庄周者推原所自归过子夏罪李斯者以荀
 卿为诛首然则取友必端为师者其难哉
 庆源辅氏曰颜子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卷九十 第 12b 页 WYG0118-0875b.png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
 从之末由也己所谓又从而庸之也公孙丑曰道若
 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
 也所谓又从而怨之也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
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卷九十 第 13a 页 WYG0118-0875c.png
 郑氏曰善问谓先易后难以渐入也从容从读如富
 父舂戈之舂舂容为重撞击也始者一声而已学者
 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如撞钟之成声矣
 从或为松
 孔氏曰问谓论难也攻治也善问者如匠善攻坚木
 先斫治其易处然后及于节目问者顺理答者分明
 及其经久师徙共相爱说以解义理若不善问之人
 与能问者意反也善能答问难者如钟之应撞亦随
卷九十 第 13b 页 WYG0118-0875d.png
 彼所问事之大小而答之
 横渠张氏曰问学亦须𤼵端不𤼵端则无以起论议
 盖道若大路如不因端则指何者为先须是攻坚而
 不入有疑而未判者如此𤼵问乃有得也善待问者
 如撞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
 由问而有知答问者必知问之所由故所答从所问
 言各有所当也大鸣小鸣因所叩也不必数数告语
 待其来问至当皆实见处故易以喻所谓待其从容
卷九十 第 14a 页 WYG0118-0876a.png
 然后尽其声
 严陵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者说卦所谓为坚多节
 是矣目则木理之精者弓人所谓斲目必荼是矣皆
 其至坚难攻之处也苟先其易攻之处则其难者亦
 相说以解矣欲其因徼以入乎妙由浅以极其深故
 也从非牵也容非迫也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则随
 其所感而为之应进之以渐而不以顿故也善问者
 则足以进己之学善待问者则足以进人之学故曰
卷九十 第 14b 页 WYG0118-0876b.png
 皆进学之道
 延平周氏曰善问者知先后之序善待问者小以成
 小大以成大
 马氏曰切问而近思所谓善问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所谓相说以解也
 山阴陆氏曰说息也言师弟子相与委蜕于言意之
 表从读如从容之从昔子路初见孔子以为不若已
 居二年以为与己等居三年然后知不如若此可谓
卷九十 第 15a 页 WYG0118-0876c.png
 从容矣老子所谓为学日益是欤
 庐陵胡氏曰钟随叩而应能待问者亦随问而答从
 容谓再三叩也间傅云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偯声馀
 从容也尽其声谓无𨼆也如以莛撞钟而应之以大
 盖不善答问者
 新安朱氏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非特善问读书求义理之法皆然置其难处先理会
 其易处易处通则坚节自迎刃而解矣若先其难者
卷九十 第 15b 页 WYG0118-0876d.png
 则刃顿斧伤而木终不可攻纵使能攻而费工竭力
 无自然说而解之之效终亦无益于事也相说而解
 说只当如字而解音解盖义理相说之久其难处自
 然触发解散也 又曰从容注说非是正谓声之馀
 韵从容而将尽者也言必答尽所问之意然后止也
 永嘉戴氏曰古人论学必继以问故曰学问中庸曰
 博学之审问之论语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盖
 学者以问为功疑思问问思难故问者进德之阶也
卷九十 第 16a 页 WYG0118-0877a.png
 然非学者善问教者善答则虽问无益也善问者如
 攻坚木去其枝叶寻其脉理难易节目皆有次第而
 不求欲速之功善待问者如撞钟公而无我虚而善
 应洪纤高下随叩而答从容而后尽其声如此则进
 学之道也
 庆源辅氏曰今之治木者犹然柔者既去然后坚者
 可脱而解矣故曰相说以解音悦恐非说则以学者
 言矣以后譬观之不然撞钟者以莛撞之则其声小
卷九十 第 16b 页 WYG0118-0877b.png
 以楹撞之则其声大声之大小虽不同然必待问者
 之从容然后尽其声焉若亟撞之则未有能尽其声
 者也夫子之答门弟子固未尝同也然非礼勿视勿
 听勿言勿动之言必发于请问其目之后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之说必待其问于斯二者何先然后
 语之也问者答者皆得其理然后学者有可进之道
 也一或不善则失是矣然则学者之无功又非特不
 善学者之罪也
卷九十 第 17a 页 WYG0118-0877c.png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
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郑氏曰记问谓豫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学者论之
 此或时师不心解或学者所未能问也听语必待其
 问乃说之舍之须后
 孔氏曰此一节论教者不可为记问之学记问谓逆
 记他人杂问为人解说无益学者听语谓听其问者
 之语依问为说也受业者才力不能见问待愤悱之
卷九十 第 17b 页 WYG0118-0877d.png
 间师然后语之语之不能知且舍住待后别更语之
 也
 河南程氏曰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其所学者
 外也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义也
 严陵方氏曰记者得诸言而非得诸心问者资诸人
 而非资诸已是特学者之事若夫教者则得之于心
 而寓之于言取之于己而傅之于人者也听语者听
 其所问然后语之以言也彼无问则我无言矣易曰
卷九十 第 18a 页 WYG0118-0878a.png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其听语之谓乎教人之道固
 听其所问然后语之以言至于力所不能问者教者
 将舍之乎亦曰语之而不知然后舍之而已听所问
 而语之者教者之义也力不能问而语之者教者之
 仁也
 山阴陆氏曰听之而觉语之而知非记问之学也力
 不能问然后语之非不欲问也力不能问耳子曰吾
 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
卷九十 第 18b 页 WYG0118-0878b.png
 两端而竭焉
 李氏曰记问者记而得问之谓也夫人之才性有明
 暗之殊而其学有浅深之异或学博矣而约有所不
 能知体矣而用有所不备可告之详者不待三隅而
 反可告之略者不叩其两端而竭滞学而不知本则
 语之以贯于心务本而不知学则语之以求于学此
 所谓听语也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故才有不足而
 志至焉者斯可告矣故曰力不能问然后语之孔子
卷九十 第 19a 页 WYG0118-0878c.png
 之于鄙夫近是焉至于才不足而志不至则不可告
 也故曰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孔子之于孺悲近
 是矣此君子之所谓不屑教者也力不能问而后语
 之所以不失人语之而不知则舍之所以不失言也
 夫君子之教人或听之或语之或舍之其欲成之一
 也
 永嘉戴氏曰昔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遇若记问
 之学足以为人师则学者求诸简编可也何以师为
卷九十 第 19b 页 WYG0118-0878d.png
 是故阖辟造化之功全在教语唯诺之间其力能问
 者因问以致启发之功其不能问者告语以开其欲
 问之意力不能问而语语之而彼不知则教者无所
 施其力矣虽舍之可也舍之以须其后犹为不弃也
 世人皆知诵说之为学而不知游息之为学皆知答
 问之为教而不知不屑之为教此教学之所以难也
 庆源辅氏曰记问之学如前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
 于数是也记问之学据己所有者以告人听语者因
卷九十 第 20a 页 WYG0118-0879a.png
 人之所疑以启之孟子所谓知言是矣诐辞知其所
 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此
 非心与道一而尺度权衡之在我者不足以与此也
 知言则其义精矣彼有质朴而讷于言虽有所欲问
 而力不能发者必有以知其情不待其问而语之如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是也如此而语之未有不知
 者也故曾子一唯之外口耳俱丧若夫虽欲语之而
 彼无以受之则止而不以告非谓其既语而彼亦不
卷九十 第 20b 页 WYG0118-0879b.png
 知乃己也舍如字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
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郑氏曰必学为裘仍见其家锢补穿凿之器也补器
 者其金柔乃合有似于为裘必学为箕仍见其家挠
 角干也挠角干者其材宜调调乃三体相胜有似于
 为杨柳之箕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学者数见数习其学则善故三譬
卷九十 第 21a 页 WYG0118-0879c.png
 之良善也冶谓铸冶也裘谓衣裘也积世善冶之家
 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
 器皆令全好故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
 至完全也为弓之家使角干挠屈调和成弓故其子
 弟亦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始驾马明新习者也
 驾马之法大马本驾在车前今马子始学驾车系随
 车后而行故云反之车在马前所以然者此驹未曾
 驾车若忽驾之必惊奔今以大马牵车于前使驹日
卷九十 第 21b 页 WYG0118-0879d.png
 日见车之行惯习而后驾之则不复惊也学者亦须
 先教小事如操缦之属然后示其业则道易成也上
 三事皆须积习非一日所成君子察此则可有志于
 学矣
 横渠张氏曰良冶之子不见异物而迁裘当为毬沙
 土之范模
 长乐陈氏曰裘非一腋之所能成理非一物之所能
 备故为裘所以譬明理也箕待揉然后成性待脩然
卷九十 第 22a 页 WYG0118-0880a.png
 后善故为箕所以譬脩性也马观于车然后可以驾
 行识于所往而后能行故驾马所以譬其善行也盖
 明理而后能脩性能脩性然后能见于行君子察于
 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延平周氏曰为裘则所资者不一所资者不一故象
 其道问学为箕则所因者自然所因者自然故象其
 尊德性车在马前有观而化之之意君子察此三者
 则可以有志于学矣
卷九十 第 22b 页 WYG0118-0880b.png
 李氏曰合皮以为裘合金以为器其合则同而裘有
 异于冶析柳以为箕析木以为弓其析则同而弓有
 异于箕学者自粗而入精故学冶者先为裘学弓者
 先为箕始驾马者未尝驭者也故车在马前趋有近
 于驭故始驾马者先观趋此为学之次也至于钟鼎
 之齐不可以为斤斧大刃之齐不可以为鉴燧以之
 为器则新而无穷敝而无恶以之为刃则倨而可入
 勾而可决长外而坚短内而疾以之为钟则薄厚之
卷九十 第 23a 页 WYG0118-0880c.png
 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皆有说以之
 为量则可以权可以准可以釜莫不有法以之为甲
 则其里易其朕直櫜之而约举之而丰衣之而无齘
 此冶之良也冶至于良则非为裘者之所能知也析
 干必伦析角无邪斲目必荼其液厚其节帤方其峻
 高其柎长其畏薄其敝其和至于无灂其应至于无
 己此弓之良也弓至于良则非为箕者之所能至也
 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
卷九十 第 23b 页 WYG0118-0880d.png
 应之于心不以目视不以策驱进退履绳尺而周旋
 中规矩舆轮之外可使无馀辙马蹄之外可使无馀
 地此御之良也驭至于良则非趋者之所能任也虽
 然学冶必始于裘学弓必始于箕学驭必始于趋盖
 其学有渐次耳故曰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
 学矣
 永嘉戴氏曰夫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三子言
 性止曰性而已独夫子性习兼言之此其所以善论
卷九十 第 24a 页 WYG0118-0881a.png
 性也夫人性不甚相远善恶之分全系乎习习与性
 成久而自然人知其为性不知其为习也良冶之子
 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人情皆然也始驾马
 者反之车在马前物理亦然也少而习之长而安焉
 耳目见闻转移心志而不自知是故学者贵乎习也
 观听以习其外涵泳以习其内德之不进未之有也
 故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为兑此时习之所以
 说也
卷九十 第 24b 页 WYG0118-0881b.png
 庆源辅氏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
 箕至于马之子则不能然也虽然苟有以调习之则
 亦无不能也此见人兽之异君子而能察夫弓冶之
 贱必学为箕裘之业马之子异于人矣而有以调习
 之亦皆安于牵驾之事则可以有志于学矣盖学乃
 君子当为之事也可以勉之之辞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
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
卷九十 第 25a 页 WYG0118-0881c.png
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郑氏曰比物丑类以事相况而为之也丑犹比也丑
 或为计当犹主也五服斩衰至缌麻之亲
 孔氏曰此一节论弟子当亲师之事上明学者仍见
 旧事又须以时事相比方也物事也古之学者以同
 类之事相比方则事学乃易成既云古学如斯则今
 学岂不然以下四事皆比物丑类也鼓革也五声官
 商角徵羽也言鼓之为声不宫不商故言无当于五
卷九十 第 25b 页 WYG0118-0881d.png
 声而五声不得鼓则无谐和之节五声与鼓俱是声
 类即是比类也水谓清水也五色青赤黄白黑也章
 明也清水无色而五色画缋者不得水则不明五色
 是其水之出故五色须水亦其类也五官金木水火
 土之官也学先王之道非主于一官五官不得学则
 不能治故化民成俗必由学能为师然后能为君长
 故官是学之类也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也
 师于弟子不当五服之一人若无师教诲则五服之
卷九十 第 26a 页 WYG0118-0882a.png
 情不相和亲也师情有在三年之义故亦与亲为类
 横渠张氏曰比物丑类须学者至明乃能之五官弗
 得不治施于天官而天官治施于地官而地官治不
 主于一官
 长乐陈氏曰类者物之所同也丑之为言众也理有
 所不显则比物以明之物有所不一则丑类以尽之
 夫然后因理以明道而善乎学矣夫声中于宫触于
 角验于徵章于商宇于羽其声浊者尊其声清者卑
卷九十 第 26b 页 WYG0118-0882b.png
 非得鼓为之君而唱节之则五声虽奏而不和者有
 矣夫色青于震白于兑赤于离黑于坎黄于坤相有
 以章相无以晦非得水为之主而润色之则五色虽
 施而不章者有矣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
 者是之谓五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是之谓天君盖
 五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善假学以
 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斯彻而为明矣使耳非是无
 欲闻斯彻而为聪矣使口非是无欲言斯𨽻乎善矣
卷九十 第 27a 页 WYG0118-0882c.png
 使心非是无欲虑斯凝于神矣五服也或以恩以义
 而制或以节以权而制升数有多寡岁月有久近凡
 称情为之隆杀而已非假师以训迪之则五服之制
 不明于天下而学士大夫欲短丧者有之此百姓不
 亲五品不逊所以有待契之敷教也总而论之鼓非
 与乎五声而五声待之而和水非与乎五色而五色
 待之而章学非与乎五官而五官待之而治师非与
 乎五服而五服待之而亲是五声五色五官五服虽
卷九十 第 27b 页 WYG0118-0882d.png
 不同而同于有之以为利鼓也水也学也师也虽不
 一而一于无之以为用然则古之学者比物丑类而
 精微之意有寓于是非夫穷理之至者孰能与此记
 之论学多譬喻以明之言玉不琢不成器取其有质
 者言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取其有理者言之嘉肴取
 其有味者言之钟鼓取其有声者言之川与水取其
 有本者言之官与服取其在身者言之蛾子与马取
 其动物言之弓冶与车取其成器言之盖君子知至
卷九十 第 28a 页 WYG0118-0883a.png
 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
 为师
 永嘉戴氏曰比物丑类本不足以为学然察于万物
 而见义理之当然则心通意晓有所信而必为此教
 者所以贵于博喻也天下之理固有不相为而实相
 用者如鼓之于五声水之于五色是也学何有于五
 官然视听言貌思非学则不得其正师何与于五服
 然五服隆杀非师则恩义不笃学者苟知五声非得
卷九十 第 28b 页 WYG0118-0883b.png
 鼓则声不和五色非得水则色不章将以治五官安
 得不从事于学将以亲五服安得不有赖于师邪
 严陵方氏曰五声之清浊固所以相和也然非鼓以
 作之则弗得其和而乖矣五色之浅深固所以成章
 也然非水以润之则弗得其章而𨼆矣五官之异用
 固所以相治也然非学以明之则弗得其治而乱矣
 五服之异等固所以相亲也然非师以教之则弗得
 其亲而疏矣以鼓况学以水况师五声以之况五官
卷九十 第 29a 页 WYG0118-0883c.png
 五色以之况五服是皆比物丑类之道也
 金华应氏曰声以鼓而震色以水而发身以学而治
 族以师而亲皆若缓而甚急若不相关而不可废也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
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
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郑氏曰不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不约谓
 若胥命于蒲无盟约不齐或时以生或时以死有志
卷九十 第 29b 页 WYG0118-0883d.png
 于本谓本立而道生以学为本则其德于民无不化
 于俗无不成也源泉所来也委流所聚也始于一勺
 卒成不测
 孔氏曰此一节论学为众事之本记者引君子之言
 也大德谓圣人之德官谓分职在位圣人在上垂拱
 无为不治一官故云大德不官器各施其用圣人之
 道弘大无所不施故云不器论语云君子不器又云
 博学而无所成名是也大信谓圣人之信约谓期要
卷九十 第 30a 页 WYG0118-0884a.png
 也大信不言而信孔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
 行焉是大信也不为细言约誓故云不约也大时谓
 天时也齐谓一时同也春夏华卉自生荠麦自死秋
 冬草木自死荠麦自生故云不齐若能察此在上四
 者之事则人当志学为本也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
 祭河后祭海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河为海本源
 为委本总之则皆曰川也源委为河海之外诸大川
 也或解云源则河也委则海也申明先河而后海义
卷九十 第 30b 页 WYG0118-0884b.png
 亦通矣先祭本是务重其本本小而后至大是小为
 大本先学然后至圣是学为圣本也案庾氏曰不官
 为群官之本不器为群器之本不约为群约之本不
 齐为群齐之本四者莫不有本人亦以学为本也
 长乐陈氏曰大德无事于事故不官大道妙于无体
 故不器大信无必而唯义所在故不约大时无固而
 唯变是适故不齐由德以至道则入神而无为由信
 以至时则致用而无不为此四者先后之序也不官
卷九十 第 31a 页 WYG0118-0884c.png
 不器者道德之本而入于器主于事者皆道德之末
 不约不齐者时信之本而言必信行必果者皆时信
 之末犹之河与源者海与委之本海与委者河与源
 之末末虽君子之所不忘而本则君子之所志是故
 末之所不忘则存乎学本之所志则存乎道学则日
 益道则日损夫推本之事至于此则君子之道成矣
 严陵方氏曰大德不官不拘于所守也大道不器不
 拘于所用也大信不约不拘于所期也大时不齐不
卷九十 第 31b 页 WYG0118-0884d.png
 拘于所遇也德之大者无入而不自得若孔子可以
 仕则仕可以止则止是矣道之大者无往而不通若
 孔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是矣信之大者则无可无
 不可若孔子不言而信是矣时之大者则唯理之适
 若孔子圣之时是矣唯其不官故无所不官唯其不
 器故无所不器唯其不约故无所不约唯其不齐故
 无所不齐此其所以谓之大而为之本河也海也源
 也委也名虽不同合而言之皆集众流而已故总以
卷九十 第 32a 页 WYG0118-0885a.png
 为祭川焉孟子言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有本者如是
 此以祭川况务本固所宜矣
 山阴陆氏曰大德大道大信大时凡所道之事也于
 学之终篇言此者将以道学也老子曰绝学无忧夫
 守古人之糟粕而不能远离者犹虫缕诗书不能自
 化安能化民不能自成安能成俗有见于学又有见
 于本可谓君子矣作记者以是终焉以此彼不知因
 心会道而溺于末流之弊者学之失也源所出者河
卷九十 第 32b 页 WYG0118-0885b.png
 是己委所归者海是已尔雅曰河出昆崙虚色白所
 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盖君子之于学无以贯之则无源无以聚之则无委
 无源非也无委亦非也故曰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
 与予一以贯之又曰寡闻无约也寡见无卓也然三
 王祭川皆先河而后海则先后缓急可知故曰形度
 数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新安朱氏曰注说非是但言大德者不但能专一官
卷九十 第 33a 页 WYG0118-0885c.png
 之事若荀子所谓精于道者兼物物也大信不约谓
 如天地四时不言而信者也先河后海者以其或是
 源故先之或是委故后之疏有二说此说是也
 庆源辅氏曰学固不可无渐教固不可无等然亦不
 可不使之知其本也故举此四者使之察之而有所
 志焉可以者勉辞也此与中庸云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同意祭川亦比物之意由是观之则学者固不可
 不知所谓本也
卷九十 第 33b 页 WYG0118-0885d.png
 四明沈氏曰学记之末圣人始以此四者示学者大
 意欲学者离言语舍形迹而求大本也大则不可以
 一端名一曲取造形而悟绝物离迹而立于独矣此
 正是学者事
 吴兴沈氏曰海者源也河者委也昔有人问何以谓
 海为源应之曰海者水之所会也其河之所流者皆
 其泉脉也譬之人之一身元气则其海也其经络则
 其河也元气不充实则经络不运行矣谓经络为源
卷九十 第 34a 页 WYG0118-0886a.png
 则非也谓元气为委则非也郑氏谓源者泉所出委
 者流所聚盖不知吾之说也然则所谓先河而后海
 者以河之近故先祭之海之远故后祭之非固后之
 也亦务其本者当如是也
 永嘉戴氏曰官如礼乐明备天地官矣之官器如形
 而下者谓之器之器不约如上古结绳之信大时如
 尧舜揖逊汤武征伐之时皆深造本源不累形迹君
 子察此岂得不用志于本源之学自敩学而至于罔
卷九十 第 34b 页 WYG0118-0886b.png
 觉自文章而至于不可得闻前日所谓善学善问至
 此皆不足道矣 又曰河流入海三王祭川先小后
 大重本也学记之论由末以造本大学之论自本以
 徂末其为教则一也
 
 
 
 礼记集说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