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0118-07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八十四    宋 卫湜 撰
大传第十六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传者以其记祖宗人亲
 之大义此于别录属通论
 长乐陈氏曰禘者祭之大者也追王者孝之大者也
 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人道者礼义之大者也是篇言
 人道者三则其所谓祭祀追王服术宗族之类莫非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0118-0749d.png
 人道而已岂非所谓传之大者哉故命曰大傅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
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郑氏曰凡大祭曰禘自由也大祭其先祖所由生谓
 郊祀天也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苍
 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
 则汁光纪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孝经
 曰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堂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0118-0750a.png
 以配上帝汎配五帝也太祖诸侯受封君也大事寇
 戎之事也省善也善于其君谓免于大难也干犹空
 也空祫谓无庙祫祭之于坛墠
 孔氏曰此一节论王及诸侯大夫士祭先祖之义禘
 谓郊祭天也郊天之祭唯王者得行案师说引河图
 云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又云尧赤精舜黄禹白汤黑
 文王苍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
 帝之子是王者皆感太微五帝之精而生也灵威仰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0118-0750b.png
 至汁光纪皆春秋纬文耀钩文案易纬乾凿度云三
 王之郊一用夏正是正岁之正月也就五帝之中特
 祭所感生之帝是特尊焉注引孝经證禘其祖之所
 自出以其祖配之又引宗祀配上帝證文王不特配
 感生之帝而汎配五帝矣此文具于小记于彼释之
 诸侯非王不得郊天配祖于庙及祭太祖耳大夫士
 有勋劳大事为君所善者则君许其祫祭至于高祖
 但无始祖庙虽得行祫唯至于高祖并在于坛空而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0118-0750c.png
 祫之故云空祫及其高祖也然此对诸侯为言言支
 庶为大夫士者耳若适为大夫亦有太祖故王制云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是也
 赵氏曰不王不禘明诸侯不得有也所自出谓所系
 之帝诸侯存五庙唯太庙百世不迁及其太祖言及
 者远祀之所及也不言禘者不王不禘无所疑也不
 言祫者四时皆祭故不言祫也有省谓有功往见省
 记者也干者逆上之意言逆上及高祖也据此体𫝑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0118-0750d.png
 相连皆说宗庙之事不得谓之祭天祭法载虞夏殷
 周禘礼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盖禘郊祖宗并叙永
 世追祀而不废绝者也禘者帝王立始祖之庙犹谓
 未尽其追远尊先之义故又推寻始祖所出之帝而
 追祀之以其祖配之者谓于始祖庙祭之便以始祖
 配祭也此祭不兼群庙之主为其疏远而不敢亵狎
 故也其年数或每年或数年未可知也郑玄注祭法
 云禘谓配祭昊天上帝于圜丘也盖见祭法所说文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0118-0751a.png
 在郊上谓为郊之最大者故为此说耳祭法所论禘
 祖郊宗者谓六庙之外永世不绝者有四种耳非关
 祭祀也禘之所及最远故先言之耳岂关圜丘哉若
 实圜丘五经之中何得无一字说出又云祖之所自
 出谓感生帝灵威仰也此何妖妄之甚此文出自谶
 纬始于汉哀平间伪书也故桓谭贾逵蔡邕王肃之
 徒疾之如仇而郑玄通之于五经其为诬蠹甚矣
 横渠张氏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始受姓者也以其祖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0118-0751b.png
 配之以始祖配也文武必以后稷后世必以文王配
 所出之祖无庙于太祖之庙禘之而已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周之后稷生于姜
 嫄姜嫄已上更推不去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
 以配天复以后稷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上帝即天也聚天之神而言之则谓之
 上帝此武王祀文王推父以配上帝配上帝须以父
 也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0118-0751c.png
 帝不曰武王者以周之礼乐尽出周公制作故以其
 作礼乐者言之犹言鲁之郊禘非礼周公其衰是周
 公之法坏也若是成王祭上帝则须配以武王配天
 之祖则不易虽百世惟以后稷配上帝则以父若宣
 王配上帝则须以厉王虽圣如尧舜不可以为父虽
 恶如幽厉不害其为所生也故祭法言有虞氏宗尧
 非也如此则须是尧舜之子苟非其子虽舜受以天
 下之重不可谓之父也如此则是尧养舜以为养子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0118-0751d.png
 禅逊之事蔑然矣以始祖配天须在冬至冬至一阳
 始生万物之始祭用圆丘器用陶匏藁秸服大裘而
 祭宗祀九月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帝者万物
 之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其实与帝一也本朝
 以太祖配圆丘以祢配于明堂自介甫定议方正先
 此祭五帝又祭昊天上帝并配者六位自介甫议惟
 祭昊天上帝以祢配之太祖而上有僖顺翼宣先尝
 以僖祧之矣介甫议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之可也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0118-0752a.png
 何者本朝惟僖祖为始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难以
 僖祖无功业当祧以是言之则英雄以得天下自己
 力为之并不与祖德物岂有无本而生者今日天下
 基本盖原于此安得谓无功业故朝廷复立僖祖庙
 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之儒但孝经之文
 有可疑处周公祭祀当推成王为主人则当推武王
 配上帝不当言文王以为配若文王配则周公自当
 祭祀矣纯父以祭地于圆丘愈于不祭不知祭父于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0118-0752b.png
 稠人广众中堂之上则可祭母则不来享要之一是
 父道一是母道一在圆丘一在方泽一于冬一于夏
 自是资始与资生之道甚异感生帝之说不可用
 新安朱氏曰禘之意最深长如祖考与自家身心未
 相辽绝祭祀之理亦自易理会至如郊天祀地犹有
 天地之显然者不敢不尽其心至祭其始祖己自大
 段阔远难尽其感格之道今又推其始祖之所自出
 而祀之苟非察理之精微诚意之极至安能与于此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0118-0752c.png
 哉 又曰室中西南隅乃主位室中西牖东户若宣
 圣庙室则先圣当东向先师南向如周人禘喾郊稷
 喾东向稷南向今朝廷宗庙之礼情文都相悖古者
 主位东向配位南向故拜即望西今既一列皆南向
 到拜时亦却望西
 长乐陈氏曰祀先之礼自祢而祖自祖而推之以及
 始祖其礼已备矣而禘之祭又推始祖之所自出而
 以其始祖配之也夫报本追远而至于及其始祖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0118-0752d.png
 所自出是其用意甚厚而非浅近之思也然此岂私
 意常情之所可及哉根于天性之自然者谓之仁形
 于人心之至爱者谓之孝真一无妄者谓之诚主一
 无适者谓之敬仁孝诚敬凡为祭者皆然交于神明
 者愈远则其心愈笃报本追远之深则非仁孝诚敬
 之至者莫能行也此或问禘之说夫子以不知答之
 谓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如示诸掌盖以报本追远之
 深而尽其仁孝诚敬之至积其念虑精神之极一至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0118-0753a.png
 于此则即此心而充之事物之理何所不明吾心之
 诚何所不格其于治天下之道岂不甚明而甚易哉
 金华应氏曰此章所论宗庙之祭隆杀远近尔于祀
 天乎何与而孔氏引为祭感生帝大司乐冬至圜丘
 一章与禘祭绝不相关而注称圜丘为禘祭法禘祖
 宗三条分明说宗庙之祭惟郊一条谓郊祀以祖配
 天尔而注皆指为祀天同归于误其病安在盖读祭
 法不熟而失之也夫祭法历叙四代禘郊祖宗之礼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0118-0753b.png
 禘文皆在郊上盖谓郊止于稷而禘上及乎喾禘之
 所及者最远故先言之耳郑氏不察谓禘又郊之大
 者于是以祭法之禘为祀天圜丘以喾配之以大传
 之禘为正月祀感生帝于南郊以稷配之且祭法之
 禘与大传之禘其义则一皆言禘其祖之所自出也
 郑氏强析而为祀天两意遂分圜丘与郊为两处昊
 天上帝与感生帝为两祀喾配天与稷配天为两事
 随意穿凿展转支蔓何其谬耶又以祀五帝五神于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0118-0753c.png
 明堂而配以文武谓之祖宗夫孝经宗祀文王以配
 上帝此严父之义抗五神于五帝之列而以文武并
 配于理自不通矣况祖宗乃二庙不毁之名于配食
 明堂何关焉又推此说以释他经者不一而止疏家
 从而和之凡燔柴升烟乐舞酒齐之类皆分昊天与
 感生帝为两等循至隋唐之际昊天与感生帝二祀
 常并行而不废杜佑通典惑于大传之注亦以感生
 帝与昊天上帝并列而为二是又读大传本文不熟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0118-0753d.png
 而失之也明堂袭郑氏祖宗之义而以二帝配侑或
 三帝并配者盖有之矣幸而王肃诸儒力争之于前
 赵伯循与近代大儒辨正之于后大义明白炳如日
 星而周公制作之意可以复见不然则终于晦蚀而
 不明矣可胜叹哉
 长乐刘氏曰礼不王不禘者谓大禘于庙非祭天地
 生民之序曰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
 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者此周人所以郊稷而思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0118-0754a.png
 文之颂奏焉姜嫄帝喾之元妃也姜嫄之庙在鲁则
 曰閟宫焉帝喾有庙于周必矣然则后稷之神灵岐
 嶷出自帝喾文王既受天命以王天下尊其祖后稷
 以配天矣又推其祖之所自出者帝喾也庙而祀之
 五年而大禘则自七庙而上至于帝喾之毁主皆用
 昭穆之礼合食于帝喾之庙乃尊其受命者文王为
 祖以配之此之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也郑氏引纬书以为禘祭太微五精帝事非经据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0118-0754b.png
 圣人之意不如是也證以下文其理焕然矣诸侯降
 于天子禘之礼得行于其君庙五年以禘则自其始
 封之祖以不毁庙之主皆与其五庙之主序为昭穆
 以合食故曰及其太祖也若王者大禘则非止及其
 太祖而已也又推其太祖所自出者叙其昭穆以祭
 之焉大夫士又降于诸侯也然其有大事勋劳补于
 国政省录于其君而宠贲之以礼乐则干祫及其高
 祖大夫三庙而已高祖以下合食于坛墠空地之上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0118-0754c.png
 故曰干祫及其高祖也由此推而上之则天子之大
 禘也有庙明矣
 严陵方氏曰仪礼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
 母何算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大夫及学士则知
 尊祖矣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出禘则
 及其始祖之所自出矣故礼不王不禘盖德愈隆而
 孝愈广位愈尊而祭愈远故也此禘也或谓之间祀
 或谓之追享或谓之大祭或谓之四献祼何也以其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0118-0754d.png
 非四时之常祀故谓之间祀以其及祖之所自出故
 谓之追享以其比常祭为特大焉故谓之大祭以其
 犹是生之有享焉故谓之四献祼名虽不同至于所
 及为适当焉则一而已此所以通谓之禘也且禘之
 为言递也月祭及其亲庙而不及祧庙特祭及其祧
 庙而不及毁庙三年之祫及其毁庙之祖而不及祖
 之所出至于五年之禘然后及其祖之所自出者焉
 及其祖之所自出则所及可谓递矣此其所以谓之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0118-0755a.png
 禘也以其祖配之则以之配食也祭毕有配食犹燕
 之有酬献亦相侑之意也非特禘为然虽郊亦然孝
 经所谓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也非特郊为然虽宗亦
 然孝经所谓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也大禘
 必有配者事死如事生也郊必有配者事天如事亲
 也宗必有配者事亡如事存也以成王之时言之文
 王则祖考之祖也后稷则始封之祖也帝喾则所自
 出之祖也诸侯及其太祖即王制所谓二昭二穆与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0118-0755b.png
 太祖之庙而五是也有大事省于其君诗序所谓有
 功而见知是矣祫谓毁庙之主合食于祖庙也大夫
 止于三庙士止于二庙一庙则庙祭固不及高祖必
 待祫然后及之故曰干祫及其高祖祫人君所行之
 祭也非人臣之常礼也特人君非常之赐而已
 建安真氏曰祭祀之礼远及于始祖之自出毋乃太
 远乎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我之有此身出于父
 母也父母又出于祖祖又出于始祖始祖又出于厥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0118-0755c.png
 初得姓受氏之祖虽年代悠远如自根而干自干而
 枝其本则一而已矣故必推始祖之所自出而祭之
 则报本反始之义无不尽矣若非仁孝诚敬之极至
 岂有知此礼而行之乎盖凡人于世之近者如考妣
 如祖考妣则意其精神未散或常逮事而记其声容
 必起哀敬之心而不敢忽若世之远者相去已久精
 神之存与否不可得而知又素不识其声容则有易
 忽之意故禘礼非极其仁孝极其诚敬者不能知其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0118-0755d.png
 理不能行其事盖惟仁孝之深者能知此身之所自
 来惟诚敬之至者能知我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至
 难知者鬼神之理苟能知此理矣则其他事物之理
 何难知之有苟能感格矣则推而格天地者亦此诚
 而已
 江陵项氏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必以其祖配之者以
 其无名字不知其谁何也无名字者必以有名者配
 之犹祭天地者必以人帝配之使有依也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0118-0756a.png
 石林叶氏曰大事大功也省察也干上达也古者诸
 侯有祫而无禘大夫有时祭而无祫禘天子之事也
 祫诸侯之事也大夫既不得祫然有大功见察于天
 子则视诸侯上达而祫其毁主以类推之诸侯有功
 见察于天子则得视天子上达而禘其始祖亦体之
 所通欤
 新安王氏曰记大传者首言礼一字明所记者礼之
 旧典非汉儒臆说也郑康成以来皆言不王不禘明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0118-0756b.png
 诸侯不得禘非也不王之王与王者之王其义不同
 不王之王谓终王也王者之王谓天子也国语曰荒
 服终王韦昭曰终谓世终刘歆曰大禘则终王颜师
 古曰每一王终新王即位乃来助祭此不王不禘之
 旨也杜预云三年祭毕致新神主于庙庙之远主当
 迁乃大祭于大庙以审谛昭穆谓之禘禘与祫不同
 祫则大祖东向毁庙及群庙之主昭南向穆北向合
 食于太祖之庙禘则祖之所自出者东向而以祖配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0118-0756c.png
 食昭穆各以其次故禘为大祫次之如周人之祀后
 稷祖庙帝喾祖之所自出也故祫则后稷东向禘则
 帝喾东向后稷配之
 诸家解见王制天子犆礿章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
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
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郑氏曰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先祖者行主也牧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0118-0756d.png
 室牧野之室也古者郊关皆有馆焉逡疾也疾奔走
 言劝事周颂曰逡奔走在庙不以卑临尊不用诸侯
 之号临天子也文王称王早矣于殷犹为诸侯于是
 著焉
 孔氏曰此一节论武王伐纣率诸侯以祭祖庙追王
 太王王季上尊祖祢之事与前相接也牧野之战是
 武王之大事也既战而退燔柴以告天陈祭以告社
 奠祭于牧野之馆室以告行主遂领天下诸侯执豆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0118-0757a.png
 笾疾奔走在庙祭先祖此时乃追王太王名亶父者
 又追王王季历及文王昌等为王所以然者不以诸
 侯之卑号临天子之尊也案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
 以迁庙主行故甘誓云用命赏于祖此武王所载行
 主案周本纪云载文王木主以其成文王之业也遗
 人云凡国野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道
 路尚然明郊关亦有馆舍也中庸云周公追王太王
 王季者谓以王礼改葬耳不改葬文王者先以王礼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0118-0757b.png
 葬故也此太王王季追王者王迹所由兴故也若非
 王迹所由兴不必追王故小记云父为士子为天子
 诸侯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是也文王生虽
 称王号称犹未定武王追王乃定尔
 横渠张氏曰文王之志固欲成太王王季之业武王
 周公成其志故追王之宗庙之中序昭穆辨贵贱辨
 贤逮贱序齿义之大者也践文王之位行文王之礼
 奏文王之乐敬文王之尊爱文王之亲如文王之生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0118-0757c.png
 存所以为达孝
 长乐陈氏曰武王之出师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
 冢土所以告其伐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
 奠于牧室所以告其成也出师而告其伐既事而告
 其成以明所以伐者天与神之命以其所以成者天
 与神之功而已率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者书所谓丁
 未祀于周庙是也不以卑临尊者小记所谓父为士
 子为天子诸侯则祭以天子诸侯之意也 又曰大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0118-0757d.png
 傅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诸侯执豆
 笾逡奔走书武成云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
 武成大傅言武王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中庸言周公
 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然则或先柴祈然后率
 诸侯以享庙或先率诸侯以享庙然后柴望或言追
 王在武王或言追王在周公何也盖既事而退柴帝
 祈社商郊之祭也故在享帝之前柴望大告武成丰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0118-0758a.png
 邑之祭也故在享庙之后文武有追王之志周公行
 追王之事则文王有其志而承以武王武王有其志
 而佐以周公也司马迁言文王有正朔追尊太王王
 季妄矣书曰至于商郊牧野诗曰矢于牧野维予侯
 兴又曰敦商之旅于牧之野周语曰武王以黄钟之
 下宫有戒于牧野牧野武王克纣之地也牧室牧野
 之室也礼曰师行必载主示必有尊书曰用命赏于
 祖不用命戮于社则设奠于牧室者尊行主也行主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WYG0118-0758b.png
 迁庙之主也郑康成以行主为先祖其说是矣周本
 纪称武王载文王木主以行果载以行则文王之庙
 虚主矣为假主以行则文王之庙二主矣马迁之说
 得非惑于文考受命之说乎礼幼不诔长贱不诔贵
 孤子虽贵不作父谥王后归于京师犹称季姜尊不
 加父母也子尊不加父母而武王追王太王王季文
 王不以卑临尊者以王迹所兴故也书曰太王肇基
 王迹王季其勤王家诗曰实维太王实始剪商又曰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WYG0118-0758c.png
 惟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则文王所
 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者其始乃自太王王季也武王
 所以得天下其成乃自文王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
 维新又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书曰九年大统未集
 又曰集大命于厥躬记称武王曰君王其终抚诸春
 秋书王正月公羊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观此则宜
 若文王既受天命作周改元称王矣而记谓武王周
 公追王之何也盖于是时天下之狱讼者不之纣而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WYG0118-0758d.png
 之文王讴歌者不讴歌纣而讴歌文王则虞芮质成
 之后天固已命之矣然作周而未成有所统而未集
 不幸九年而终至此武王周公所以正其名而追之
 也观祖伊称文王以西伯武王称文王以文考则文
 王未尝称王可知也
 严陵方氏曰尔雅言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
 书言王朝至于殷郊牧野此又言牧之野则武王之
 事乃在于殷邑之外而己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曰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WYG0118-0759a.png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柴者升其气祈者求以事奠
 者荐以物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则各以其职来
 祭故也执豆笾以见四时之和气逡奔走以见四表
 之欢心所谓古公也季历也西伯也皆当时之所称
 也大王也王季也文王也乃后来之所追也且祖祢
 为侯子孙为王则是以卑临尊也故追王之者不敢
 以子孙之卑而临祖祢之尊故曰不以卑临尊也棫
 朴文王之诗而曰勉勉我王则当时固己王矣今又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WYG0118-0759b.png
 追王何也盖当时则以王道称之而已后世则以王
 爵追之也
 李氏曰天言及于上帝则地必及于大示矣地言及
 于社则天必及于日月矣上帝言柴则大示固瘗矣
 而于社言祈者盖先王之用兵也以民而所重者以
 食故于既事而退则祈于社此武王所以能绥万邦
 而屡丰年也设奠馈食之始享至于馈食则接祭故
 设奠于牧室书武成曰王自殷至于丰丁未祀于周
卷八十四 第 21a 页 WYG0118-0759c.png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
 武成于牧野则于地示举社于丰则于地示举山川
 者盖社之利民所恃以为养而山川国之所恃以为
 险固者也先王方其既事而退以民为重故言社而
 不及于山川方其武成则以保国为难故言望而不
 及社与人之安忘危危忘安者异矣其于牧野则先
 言柴于上帝祈于社而后设奠于牧室于丰则先告
 于周庙而后柴望者盖祀于牧野则天地以尊至于
卷八十四 第 21b 页 WYG0118-0759d.png
 丰则以告庙为始此祭祀之序也夫周之业固建邦
 启土于后稷而实始剪商于太王王季则始受禄而
 奄有四方王此大邦矣文王则受命作周矣于武王
 则既事矣集大统而已是以其追王者止于太王王
 季文王记者以为不以卑临尊则误矣不及于后稷
 者固己追王于文王之时欤是礼也岂特周哉殷颂
 玄王桓拨玄王契也则追王之礼殷固具矣
 东莱吕氏曰谓不以卑临尊此出于后来汉儒之说
卷八十四 第 22a 页 WYG0118-0760a.png
 无疑而非追王之本意也仪礼丧服传曰父至尊也
 天子至尊也君至尊也则父与天子人君其尊等耳
 太王与文王乃武王之祖父其尊孰大于是曷为待
 追王而后尊哉然则追王者何意尝考之武成曰大
 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
 诞膺天命盖三王皆肇基之主所以追王之也
 眉山孙氏(佖/)曰观大传此书似与武成所记略同然
 祈社自是往伐之时不在既事之日燔柴自是至丰
卷八十四 第 22b 页 WYG0118-0760b.png
 之后不在于牧之野诸侯骏奔走执豆笾自是祀周
 庙之礼非设奠于牧室三者之祭皆失其实惟追王
 三后当在入商未还之时耳不知汉儒窃见古文武
 成舛误之经而为是言耶抑自记其所闻而谬妄失
 实有违于经也书序曰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
 事作武成此篇经文当有条理而孟子所见杂乱如
 此礼记所述谬妄如此昔人谓六籍经几秦非虚语
 也
卷八十四 第 23a 页 WYG0118-0760c.png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
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郑氏曰治犹正也缪读为穆声之误也竭尽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武王伐纣之后外治亲属合族之
 礼叙昭穆之事上正祖祢是尊其尊下正子孙是亲
 其亲上主尊敬故云尊尊下主恩爱故云亲亲旁正
 昆弟逾远疏也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
 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
卷八十四 第 23b 页 WYG0118-0760d.png
 治昆弟此三事皆分别之以礼义使人义之道理竭
 尽于此矣
 长乐陈氏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
 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天子月祭止于武
 庙享尝及于二祧祷及于坛墠此上治祖祢尊之也
 诸侯冢子生祭以大牢庶子皆以少牢冢子未食而
 见庶子已食而见为长子三年庶子期为嫡孙期庶
 孙大功此下治子孙亲之也兄弟期从兄弟大功族
卷八十四 第 24a 页 WYG0118-0761a.png
 兄弟小功此旁治昆弟也周礼大宗伯曰以饮食之
 礼亲兄弟宗族记曰系之以姓而不别缀之以食而
 弗殊则饮食者人情之合欢者也观文王燕兄弟而
 棠棣之美作幽王不能宴乐同姓而頍弁之刺兴则
 合族以食礼之大者也礼曰君与族人燕则膳宰为
 主人又曰族食世降一等诗曰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国语曰亲戚享燕有殽蒸又曰岁饫不倦时宴不淫
 则族食之礼合之以时等之以世掌之以膳夫其荐
卷八十四 第 24b 页 WYG0118-0761b.png
 也以殽蒸其饮也或以夜不特如此而已序以昭穆
 别以礼义则尊者安于为尊卑者安于为卑然后孝
 慈友恭油然生于其间人道不竭于此矣盖合族以
 食恩也序其昭穆别之以礼义所以节恩者也无恩
 则离恩而无以节之则乱先王之于宗族使不至于
 离且乱无他尽人道以治之而已
 严陵方氏曰上治祖祢固所以尊尊然治之以法则
 尊尊不能无等经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
卷八十四 第 25a 页 WYG0118-0761c.png
 曰轻是也下治子孙固所以亲亲然治之以法则亲
 亲不能无杀经曰五世袒免杀同姓是也旁治昆弟
 固所以合族然治之以法则合族不能无降经曰族
 食世降一等是也序以昭穆谓三者皆为先后之序
 若小宗伯所谓辨庙祧之昭穆盖序祖祢之昭穆也
 鲁语言昭等胄之亲疏盖序子孙之昭穆也祭统言
 昭与昭齿穆与穆齿盖序昆弟之昭穆也别以义礼
 谓远近之别也上曰祖曰祢下曰子曰孙旁曰昆曰
卷八十四 第 25b 页 WYG0118-0761d.png
 弟此之谓别之以礼尊尊有等亲亲有杀合族有降
 此之谓别之以义若是则人道岂复有馀蕴哉故曰
 竭尽矣
 马氏曰上治祖祢所以尊之也下治子孙所以亲之
 也至于旁治昆弟盖睦友之道而不言之者文之略
 也上治祖祢则上有所杀下治子孙则下有所杀旁
 治昆弟则旁有所杀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故合
 族以食使之有所同而内外之意一序以昭穆别以
卷八十四 第 26a 页 WYG0118-0762a.png
 礼义使之有所异而亲疏之义明如此则人道为尽
 于此矣
 庆源辅氏曰马氏之说似善合族不止为兄弟合族
 以食所以序昭穆而以礼义别其尊卑亲疏也
 东莱吕氏曰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此三句
 正是宗法大传一篇主说宗法盖尊祖然后能敬宗
 故此篇之首先说禘祭到此一节便说睦族治子弟
 之事治是整齐不必作正
卷八十四 第 26b 页 WYG0118-0762b.png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
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
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郑氏曰且先言未遑馀事也功功臣也存察也存爱
 察存仁爱者物犹事也纰缪犹错也五事得则民足
 一事失则民不得其死明政之难人道谓此五事
 孔氏曰此一节广明圣人受命以临天下有不可变
卷八十四 第 27a 页 WYG0118-0762c.png
 革之事圣人即位所且欲先行者五事治亲即前三
 事三事若正则于家国皆正故急在前报功谓报其
 有功劳者使为诸侯之属是也举贤谓举用岩穴有
 贤德之士使能谓有道艺亦禄之使各当其职存爱
 谓存察民下有仁爱之心者亦赏异之上五事一皆
 得行于天下民无有不足无有不赒赡者赡是优足
 之馀莫得其死言无得以寿终也
 严陵方氏曰所先者五言未暇致其详也民不与焉
卷八十四 第 27b 页 WYG0118-0762d.png
 非不以民为事苟能行此五者民亦从而治矣故后
 言民无不足无不赡者夫正之以善之谓治予其所
 施之谓报升之于位之谓举任之以职之谓使念之
 而不忘之谓存而爱则人之所不可忘者也君子仁
 民而爱物则存爱者主物言之也圣人治天下必自
 人道始盖以治亲为先故也始言听天下终言治天
 下者盖事之来也听其可否而后治之使正焉故言
 之序如此
卷八十四 第 28a 页 WYG0118-0763a.png
 马氏曰夫治外者必自内始故先言之以治亲贤者
 去就在彼而我所不可得而制则举之能者去就在
 我而我之所可得而制则使之而已治亲报功举贤
 使能可谓有良法矣然而无仁心仁闻则徒法不能
 以自行故卒之以存爱
 山阴陆氏曰郑氏谓察存仁爱者盖啜羹于麛其持
 心不同古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此后世以善求
 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刻薄之徒进而仁爱者
卷八十四 第 28b 页 WYG0118-0763b.png
 不见察民始莫得其死矣无不足力也无不赡财也
 后变听言治听而后治之也听之以德治之以道
 李氏曰夫古帝王之平章百姓必始于睦族治天下
 必自乎齐家故一曰治亲成大功而以民为主者圣
 人之所赉也故二曰报功贤者服休者也故三曰举
 贤能者服采者也故四曰使能爱者曰予好德者也
 曰予好德则锡之福故五曰存爱夫治亲则天下不
 遗其亲报功则天下不遗其力尊贤则乐于德使能
卷八十四 第 29a 页 WYG0118-0763c.png
 则劝于艺存爱则笃于仁治亲仁也报功义也尊贤
 使能知也存爱仁也仁者人道之终始也故曰必自
 人道始矣武成曰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
 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建官惟
 贤所谓举贤也位事惟能所谓使能也重民五教则
 自治亲始也崇德所谓存爱也报功则与此同也大
 传尊贤序于治亲之后武成建官言于五教之前者
 盖始乎治亲者治天下之常也待仁人有过于周亲
卷八十四 第 29b 页 WYG0118-0763d.png
 者时隆杀之义也纰缪者被饰绵密之意有所被饰
 而不能周曰纰物有被饰而过实曰缪
 长乐陈氏曰汤有天下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武王有
 天下崇德而后报功周官八统进贤使能然后保庸
 先王于有功者非不报也特在进贤使能之后耳后
 世不然故晋文反国先赏从亡卫献及郊先赐从者
 汉高就业先封诸将类皆急勋劳而缓贤能以报功
 继治亲以举贤使能后存爱岂汉儒之说欤
卷八十四 第 30a 页 WYG0118-0764a.png
 庆源辅氏曰既已举贤使能则存爱不可如郑说仁
 而不谓之贤可乎五者无非为民而曰民不与焉何
 哉言未及于民事如劳来劝率赒给之类也亲亲存
 爱仁也举贤使能义也圣人之治天下仁义而已矣
 始曰亲亲终曰存爱则又以仁为本也仁体也义用
 也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
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卷八十四 第 30b 页 WYG0118-0764b.png
 郑氏曰权称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文章礼法也服
 色车马也徽号旌旗之名也器械礼乐之器及甲兵
 也衣服吉凶之制也徽或作袆
 孔氏曰此广明损益之事权度量新制天下必宜造
 此物也考校也礼法谓夏殷周损益之礼正谓年始
 朔谓月初王者得政改故用新周子殷丑夏寅是改
 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车马谓夏尚
 黑殷尚白周尚赤各随所尚之正色也殊别也徽号
卷八十四 第 31a 页 WYG0118-0764c.png
 谓周大赤殷大白夏大麾各有别也周礼九旗是也
 器谓楬豆房俎礼乐之器械谓戎路革路兵甲之属
 别衣服者周吉服九章虞以十二章殷凶不厌贱周
 贵则降卑此诸事可变革与民为新者也
 长乐陈氏曰权度量者法制之所自出故先立之衣
 服者法制之所自成故后别之论语言为政之术则
 先之以谨权量而王制巡守之所观则终之以衣服
 皆此意也衣服言其制服色言其色而徽号者帝王
卷八十四 第 31b 页 WYG0118-0764d.png
 之所称非所谓旌旗者也 又曰宜革而因物失其
 均宜因而革物失其则故得于天者可因而不可革
 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也成于人者可革而
 不可因则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
 异器械别衣服是也立权度量所以示民信改正朔
 所以授民时考文章别衣服所以示民礼易服色殊
 徽号异器械所以便民用盖圣人立法因民而已民
 之所安圣人不强去民之所厌圣人不强存通其变
卷八十四 第 32a 页 WYG0118-0765a.png
 使民不倦天下其有敝法哉周官司常辨九旗之物
 象其事象其名号大司马仲夏教茇舍辨号名之用
 诗曰织文鸟章左傅曰扬徽者公徒也郑氏曰徽旌
 旗之名盖用兵之法以旌旗待昼事以名号待夜事
 则徽号者徽织之号也许慎曰有盛曰械无曰器然
 器足以兼械械不足以兼器则械者戒备之具而已
 必曰有盛曰器非也
 严陵方氏曰铢两斤钧石谓之五权首言权则以规
卷八十四 第 32b 页 WYG0118-0765b.png
 矩准绳衡皆始于此故也权之轻重度之长短量之
 多少及其久也则不能无差故立以定之文章盖言
 礼乐法度久则不能无坏故考以成之正朔者天之
 所为则改之而已服色者人之所为故可易焉徽号
 者天子之美称也以道则称皇以德则称帝以业则
 称王此之谓殊徽号若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
 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绥殷
 之大白周之大赤此之谓异器械虞夏殷周之养老
卷八十四 第 33a 页 WYG0118-0765c.png
 或以深衣或以燕衣或以缟衣或以玄衣此之谓别
 衣服此七者治之法也法有变要在通之而不倦故
 曰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庆源辅氏曰殊徽号陈氏方氏说为优器械则兼夫
 旌帜矣然厕于器械服色衣服之间则又似古说及
 陈氏后说是当考所得与民变革者则知圣人之治
 有所更易无非所以奉天命而顺民心固非私意所
 能也
卷八十四 第 33b 页 WYG0118-0765d.png
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
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郑氏曰四者人道之常
 严陵方氏曰或以三或以五或以九其数虽不同所
 以为亲亲之义则一也有祖有父有曾有高其名虽
 不同所以为尊尊之义则一也四世而缌五世袒免
 疏戚虽不同所以为长长之义则一也父则隆于母
 夫则隆于妇兄弟则隆于娣妹其位虽不同所以别
卷八十四 第 34a 页 WYG0118-0766a.png
 男女之义则一也此四者治之道也道有常要在久
 之而不易故曰不可得与民变革也既曰变又曰革
 何也天下之理因之则有常革之则有变因革则存
 乎人变常则存乎事人与事常相须而已
 马氏曰自立权度量至于别衣服者礼之文也文则
 应时而造自亲亲至于男女有别者礼之本也本则
 理有不可易
 庆源辅氏曰亲亲仁也尊尊长长义也男女有别礼
卷八十四 第 34b 页 WYG0118-0766b.png
 也知者知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其不可得而变革
 者经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
 郑氏曰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异姓谓来嫁者
 也主于母与妇之名耳际会昏礼交际之会也著明
 也母妇之名不明则人伦乱也乱者若卫宣公楚平
 王为子取而自纳焉
 孔氏曰自此至可无慎乎一节论同姓从宗异姓主
卷八十四 第 35a 页 WYG0118-0766c.png
 名男女有别之事同姓父族也从宗谓从大小宗也
 合聚族人亲疏使昭为一行穆为一行同时食故曰
 合族属也异姓谓他姓之女来为己姓之妻夫为父
 行则主母名夫若子行则主妇名治正也际会所以
 主此母妇之名正昏姻交际会合之事若母妇之名
 著则男女尊卑异等各有分别不相淫乱郑注卫宣
 公生急子娶于齐而美公取之见桓十六年左传楚
 平王为太子建取秦女自纳之见昭十九年左传凡
卷八十四 第 35b 页 WYG0118-0766d.png
 姓族异者所以别异人也天子赐姓赐氏诸侯但赐
 氏故𨼆八年左传云天子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
 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
 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因诸侯先祖所生赐之曰
 姓杜预云若舜生妫汭赐姓曰妫封舜之后于陈以
 所封之土命为氏舜后姓妫而氏曰陈故郑駮异义
 云炎帝姓姜大皞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
 也故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
卷八十四 第 36a 页 WYG0118-0767a.png
 稷姓曰姬著在书传是天子赐姓也诸侯赐卿大夫
 以氏若同姓公族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
 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故以王父字为氏
 若适夫人之子则以五十字伯仲为氏若鲁之仲孙
 季孙是也若庶子妾子则以二十字为氏则展氏臧
 氏是也若异姓则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
 为氏则司马司城是也以邑为氏若韩赵魏是也凡
 赐氏族者为卿乃赐有大功德者生赐以族若叔孙
卷八十四 第 36b 页 WYG0118-0767b.png
 得臣是也虽公子之身若有大功德则以公子之字
 赐以为族若仲遂是也其无功德死后乃赐族若无
 骇是也若子孙不为卿其君不赐族子孙自以王父
 字为族也氏族对文为别散则通故左传问族于众
 仲下曰以字为展氏是也其姓与氏散亦得通故春
 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长乐刘氏曰宗者一族人伦之主也天子诸侯尊崇
 虽其子之亲非嗣厥位则莫可得而祢之也是以同
卷八十四 第 37a 页 WYG0118-0767c.png
 姓之亲必崇其宗崇其宗则五服各有伦类所以辨
 亲疏定长幼明尊卑系昭穆也正其一身而人伦之
 道备焉者宗以正之使然也故先王之礼同姓人之
 昏嫁祭祀燕飨食饮必禀于大宗仕进出入馈遗往
 来亦如之合族属者属犹系也父之党则系于昭子
 之党则系于穆昭穆分则序之以长幼合族人而食
 所以正人伦而礼义行于宗党矣异姓主名治际会
 名著而男女有别者谓娶异姓之女以为己亲彼虽
卷八十四 第 37b 页 WYG0118-0767d.png
 无服可以娶矣而其名在昭行则不可娶之以为妇
 名在穆行则不可娶之以为母此谓治其际会也故
 名著则男女之尊卑自分而匹偶不失其序焉
 严陵方氏曰从宗者从大宗小宗也主名者主母妇
 名也从宗所以合亲疏之族属主名所以治昏姻之
 际会于众而聚于一者谓之族若所谓宗以族得民
 敬宗故收族是也以小而系于大者谓之属若所谓
 夫属乎父道夫属乎子道是也上下之交谓之际彼
卷八十四 第 38a 页 WYG0118-0768a.png
 此之合谓之会若王姬下嫁于诸侯者际也会男女
 之无夫家者会也言同姓从宗则异姓非不然也以
 同姓为宗之所主而族属之所系焉不然则离故也
 经曰妇人从夫其谓是欤异姓主名则同姓非不然
 也以异姓则名之所难辨而际会之所因焉不然则
 乱故也经曰合二姓之好其谓是欤名著而男女有
 别者尊者为父亲者为母而父母之名著矣外则为
 夫内则为妇而夫妇之名著矣此男女之所以有别
卷八十四 第 38b 页 WYG0118-0768b.png
 也至于父之与夫而名著乎外则男又有别矣母之
 与妇而名著乎内则女又有别矣
 马氏曰同姓者自内出而有所杀嫌于无所厚故使
 之从宗合族属所以亲之以仁恩也异姓者自外入
 而有所厚嫌于无所分故使之主名治际会所以别
 之以礼义也
 庆源辅氏曰同姓从宗所以合族属也异姓主名所
 以治际会也际会谓男女际会之时名著则男女虽
卷八十四 第 39a 页 WYG0118-0768c.png
 际会而有别矣此所谓主名也
 东莱吕氏曰名著而男女有别大扺妇人尊卑本无
 定位随其夫之尊卑尔故所主者在名
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
妇道也
 郑氏曰母焉则尊之妇焉则卑之尊之卑之明非己
 伦以厚别也
 孔氏曰此言他姓妇人来嫁己族本无昭穆于己亲
卷八十四 第 39b 页 WYG0118-0768d.png
 唯系夫尊卑而定母妇之号也道犹行列也若其夫
 随属于己之父行者其妻皆己之母行也其夫随属
 于己之子行者其妻皆己之妇行也故妇人来嫁己
 伯叔之列即谓之为母也来嫁于己之子行即谓之
 为妇也男女若无尊卑伦类相聚则淫乱易生
 长乐陈氏曰母妇无昭穆而昭穆系于父子之别嫂
 妇无长幼而长幼系于兄弟之伦故妇于世叔父母
 则大功世叔于妇亦大功以其相远而亲之也兄公
卷八十四 第 40a 页 WYG0118-0769a.png
 与叔于嫂妇无服嫂妇于兄公与叔亦无服以其相
 迩而远之也
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
也可无慎乎
 郑氏曰谓之妇与嫂者以其在己之列以名远之耳
 复谓嫂为母则令昭穆不明亦可谓之母乎言不可
 也昆弟之妻夫之昆弟不相为服不成其亲也男女
 无亲则远于相见人治所以正人也
卷八十四 第 40b 页 WYG0118-0769b.png
 孔氏曰此论兄弟之妻在己之伦列恐相亵渎故弟
 妻假以同子妇之名兄妻假以嫂老之名殊远之也
 既以子妻之名名弟妻为妇若又以诸父之妻名名
 兄妻为母则上下全乱昭穆不明故郑注丧服亦云
 弟之妻为妇者卑远之故谓之妇嫂者尊严之称是
 弟妻可借妇名兄妻不可借母名也男女尊卑隔绝
 相服成亲义无混杂兄弟之妻己之伦列若成亲为
 服则数相聚见奸乱易生故无服以疏远之全同路
卷八十四 第 41a 页 WYG0118-0769c.png
 人恩亲不接也名谓母妇之名得之则昭穆明失之
 则上下乱是人治之大须慎之也
 严陵方氏曰兄之与弟长幼而已非尊卑也而谓弟
 之妻为妇者盖推而远之别嫌耳以弟之妻为妇则
 可谓兄之妻为母则不可矣然止谓之嫂者盖男阳
 也阳宜伸女阴也阴宜屈以女宜屈故弟之妻可谓
 之妇而从卑以男宜伸故不可谓兄之妻为母而从
 尊也是以叔不服兄之妻而妇服夫之兄屈伸之理
卷八十四 第 41b 页 WYG0118-0769d.png
 盖可见也然而嫂虽少当敬忌如叟故于文从之是
 乃所以别嫌欤名虽非尊而实则敬之盖先王之微
 意也人道所以相治而不乱者以是而已不曰治人
 而曰人治者非其所以治人而人所以治故也
 山阴陆氏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是也若子路者犹
 以为迂故曰可不慎乎
 金华应氏曰人固有幼而无依年之长幼或甚辽绝
 兄当抚幼弟如父故康诰以兄不念鞠子哀为大不
卷八十四 第 42a 页 WYG0118-0770a.png
 友嫂当抚幼叔如子故唐贤有鞠于嫂以有成以母
 服报之恩礼可以有加而名卒不可变者天伦自然
 之序非人所能移也此其所以莫急于正名也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

 郑氏曰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亲尽
 无属名
 孔氏曰自此至周道然也论殷周统叙宗族之异四
卷八十四 第 42b 页 WYG0118-0770b.png
 世谓上至高祖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为族兄
 弟相报缌麻是服尽于此也为亲兄弟期一从兄弟
 大功再从兄弟小功三从兄弟缌麻共承高祖为四
 世而缌麻尽也五世谓共承高祖之父者服袒免而
 无正服减杀同姓也六世则谓共承高祖之祖者不
 服桓免同姓而已故云亲属竭
 严陵方氏曰四世者三从之亲也以其疏而不足于
 哀也致其思而已故服谓之缌焉五世者三从之外
卷八十四 第 43a 页 WYG0118-0770c.png
 也以其尤疏但不袭不冠以变其吉尔故谓之袒免
 焉六世虽不变吉可也
 马氏曰服有五者盖其亲有隆杀则服有精粗故四
 世而缌者服之精乃其服之穷也至于五世则宜其
 无服而先王不忍遂绝之也故为之袒免之礼所以
 杀同姓也免者如冠广一寸加之于首所以示其吉
 袒者袒其体所以示其凶吉凶相半此其所以为杀
 同姓也
卷八十四 第 43b 页 WYG0118-0770d.png
 
 
 
 
 
 
 
 礼记集说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