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0118-03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六十六    宋 卫湜 撰
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
别事天神与人鬼也
 郑氏曰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养牲必养二也涤牢中
 所搜除处也唯具遭时又选可用也
 孔氏曰郊天既以后稷为配故养牲养二以拟祭也
 若帝牛不吉或死伤则用稷牛为帝牛其祭稷之牛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0118-0397b.png
 临时别取用之为犹用也既又覆说帝牛既尊必须
 在涤三月今帝牛不吉故取稷牛亦已在涤三月其
 祀稷之牛临时别取故云稷牛唯具天神既尊故须
 在涤人鬼稍卑唯具而已是分别天神与人鬼不同
 也郑注搜除谓搜埽清除周礼养马谓之廋人遭时
 谓帝牲遭灾之时既用稷牲其祀稷牲临时选其可
 者凡帝牲稷牲初时皆卜取其牲系于牢刍之三月
 若临时有故乃变之也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0118-0397c.png
 长乐刘氏曰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在涤三月然后卜
 也稷所以配天也故其牲唯具以帝为尊焉万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此思文之诗所以颂稷而配天也
 严陵方氏曰谓之涤则以精洁为义唯具则取足而
 已不必三月之涤也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
 则系于牢刍之三月享先王亦如之则人鬼之牲亦
 刍之三月矣此止曰唯具者盖刍之三月以祀天神
 为称人鬼则如之而已故有时而唯具亦可也帝为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0118-0397d.png
 天神稷为人鬼
 山阴陆氏曰言养牲必养二卜以为帝牛不吉则以
 为稷牛此亦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据稷牛不卜
 公羊传曰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拔稷牛而卜之
 何休谓二卜语在下此读养牲养二之误也主郊以
 牲目社以兽且言在涤致敬也郊致敬社致养亦言
 之法据唯为社田国人毕作
 延平周氏曰王自立社曰王社则祭社而不祭稷故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0118-0398a.png
 周官封人谓掌设王之社壝者是也王为群姓立社
 曰大社则祭社而祭稷故此言帝牛不吉以为稷牛
 者是也凡言社未必言稷言稷莫不兼社而有言社
 言稷何也言社以土为主言稷以榖为主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
报本反始也
 郑氏曰言俱本可以配
 孔氏曰此一经论祖配天之义人本于祖物本于天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0118-0398b.png
 以配本故也大报本反始者释所以郊祭天之义天
 为物本祖为王本祭天以祖配之所以报谢其本反
 始者反其初始谢其恩谓之报归其初谓之反
 横渠张氏曰祭先之道其不可得而推者则无可奈
 何其可知者无远近多少当尽祭之祖岂可不报盖
 根本所系虽远乌得无报郊祀后稷以配天周止知
 后稷是己之始祖己上不可知天则是万物之祖故
 祭天则以始祖配之虽庶人必祭及高祖比之天子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0118-0398c.png
 诸侯止有疏数耳如祭法庙数有不及祖者是不祭
 祖也以理论之人无贵贱上下皆须祭及高祖以有
 服故也如五世祖若在死则岂可不为服乎礼虽无
 此服当以义起昨朝廷太宗袒免亲祖免亲止于卑
 小施于尊者岂可言袒免
 蓝田吕氏曰祀天礼之至敬者也物无以称其德故
 礼简诚至则事天之礼盛矣然人道有所未尽故从
 其祖配之所谓配者当于祀天礼成之后迎祖尸而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0118-0398d.png
 已以人鬼之礼祭之必配祭者所以尽人道之至爱
 凡言配天及郊祀之有尸者义当如此(详见前章横/渠先生说)
 严陵方氏曰万物皆天之所生而人则祖之所生如
 是则祖与天合矣故推祖以配天故曰此所以配上
 帝人物所本如此安可不知报本而反始哉故言郊
 之祭大报本反始也
 山阴陆氏曰家主中霤国主社示本也此诸侯大夫
 之事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此天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0118-0399a.png
 子之事丧服传曰都邑之士则知尊祢矣学士大夫
 则知尊祖矣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祢本也祖亦本也太祖亦本也其始祖之所自出亦
 本也郊之祭不言所以尚非所以也据社所以报本
 反始也
 延平周氏曰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是祖之所配于圜丘者昊天而考之
 所配于明堂者上帝此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0118-0399b.png
 反言配上帝何也天言其体帝言其用故对而言则
 天与帝异离而言则帝即天也天即帝也易之象曰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其言上帝
 与此同意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
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郑氏曰所祭有八神伊耆氏古天子号也索谓求索
 也岁十二月周之正朔谓建亥之月也飨者祭其神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0118-0399c.png
 也万物有功加于民者神使之也祭之以报焉造者
 配之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蜡祭之事八蜡先啬一司啬二农
 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所祭之神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但以此八神为主大者是天子
 之蜡对诸侯为大天子既有八神则诸侯之蜡未必
 八也谓若先啬古之天子诸侯未必得祭也周礼大
 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郑云象谓日月此不数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0118-0399d.png
 者先啬司啬并是人神有益于人水庸之属有益稼
 穑故祭之天神象物去人县远虽祭不为八神之数
 明堂云土鼓苇籥伊耆氏之乐礼运云夫礼之初始
 诸饮食蒉桴土鼓俱称土鼓则伊耆氏神农也以其
 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下云主先啬则岂神农自祭其
 身乎盖神农伊耆一代之总号其子孙为天子者始
 为蜡祭也郑注造者谓造此蜡祭配此八神而祭
 横渠张氏曰八蜡以记四方八者先啬一也是始治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0118-0400a.png
 稼穑者据易则是神农也司啬是修此职者二也农
 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百种
 八也百种百榖之种也祭之以民食之重亦报其啬
 所成旧说以昆虫为八虫是为害者不当祭百种或
 致此百种而祭之或只祭稷而已
 长乐陈氏曰蜡之为祭所以报本反始息老送终也
 其服王玄冕而有司皮弁素服葛带榛杖其牲体副
 辜其乐六乐而奏六变吹豳颂击土鼓舞兵舞帗舞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0118-0400b.png
 其所致者川泽山林以至土示天神莫不与焉则合
 聚万物而飨之者非特八神也而所重者八以其尤
 有功于田故也其神之尊者非特先啬也而所主者
 先啬以其始有事于田故也古者蜡则饮于学党正
 属民饮酒于序是也既蜡则腊先祖五祀于庙仲尼
 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是也然则腊亦谓之
 蜡矣先儒以郊特牲言皮弁素服而祭又言黄衣黄
 冠而祭则二祭之服不同月令言祈来年于天宗割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0118-0400c.png
 祠于公社又言腊先祖五祀则祈腊之名不同于是
 谓皮弁素服而祭与祈来年于天宗蜡也黄衣黄冠
 而祭与腊先祖五祀腊也蜡以息老物腊以息民息
 民固在蜡后矣此记所以言既蜡而休民息己也周
 蜡于十有二月秦腊于孟冬皆建亥之月也晋侯以
 十二月灭虢遂袭虞宫之奇曰虞不腊矣则腊在蜡
 月可知矣古者腊有常月而无常日祖在始行而无
 常时由汉以来溺于五行之说以王曰祖以衰曰腊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0118-0400d.png
 其失先王之礼远矣先儒谓蜡六奏乐而礼毕东方
 之祭则用太蔟姑洗南方蕤宾西方夷则无射北方
 则黄钟为均于礼或然 又曰伊耆氏掌共王之杖
 咸以老者待杖然后安犹老物待蜡然后息也伊耆
 氏已有功于耆老者矣故后世以其官为姓周又以
 其姓名官先儒谓其始制鼓籥又始为蜡于是以为
 古王者之号然古之制法者𨽻首造历大桡作甲子
 仓颉造书之类岂皆古王者哉果伊耆氏实古王者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0118-0401a.png
 之号周人固应尊异而神之不宜列于衔枚氏壶涿
 氏而以下士之官名之也
 严陵方氏曰合而言之则曰大蜡分而言之则曰八
 蜡曰大蜡八者则知自八者之外皆其小也八蜡先
 啬也司啬也农也邮表畷也猫也虎也坊也水庸也
 周官有伊耆氏以共杖咸盖杖所以扶老岂非以伊
 耆氏始为蜡以息老物故共杖咸者以是名官乎此
 所以言伊耆氏始为蜡也昔之所用者物之形今之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0118-0401b.png
 所索者物之灵故索而乃可飨焉党正所谓国索鬼
 神而祭祀是矣凡物之种种固已离矣十二月物之
 合聚之时也先王因其合而合之因其聚而聚之以
 索飨不亦宜乎
 马氏曰建亥之月五榖已入万物所以成者神有以
 相功于其幽民有以致力于其明神有功以相其幽
 则报之民有力以致其明则劳之所谓百日之蜡一
 日之泽是也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0118-0401c.png
 山阴陆氏曰大蜡八先啬一司啬二祭百种以报啬
 三飨农及邮表畷四禽兽五迎猫六迎虎七祭坊与
 水庸八老物以佚死物以息蜡之祭也周官伊耆氏
 掌共杖咸取其老物以佚蜡氏掌除骴取其死物以
 息先儒谓伊耆氏神农氏也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
 化之使民宜之是之谓神农有以劳之必有以佚之
 有以作之必有以息之是之谓伊耆蜡读如乍一有
 一亡为乍物之死生少老一有一亡何有穷矣是之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0118-0401d.png
 谓蜡
 延平周氏曰岁十二月即夏之十二月乃建丑之月
 也盖建丑之月谓之蜡始可为息民之祭果周之十
 二月则岂得谓息民之祭乎
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
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
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
也祭坊与水庸事也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0118-0402a.png
 郑氏曰先啬若神农者司啬后稷是也啬所树蓺之
 功使尽飨之故云祭百种以报啬农田畯也邮表畷
 谓田畯所以督约百姓于井间之处也诗云为下国
 畷邮禽兽服不氏所教扰猛兽也迎而祭之迎其神
 也水庸沟也
 孔氏曰以先啬为主司啬从祭种曰稼敛曰啬云啬
 者取其成功收敛受啬而祭也祭百种以报啬为下
 起文百种则农及邮表畷禽兽等所以祭之者报其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0118-0402b.png
 助啬之功使尽飨焉田畯有功于民邮若邮亭屋宇
 处所表田畔畷者谓井畔相连畷于此田畔相连畷
 之所造此邮舍田畯处焉禽兽即下文猫虎之属言
 禽兽则助田除害者皆悉包之特云猫虎举其除害
 甚者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蜡祭
 仁义之至尽也坊者所以蓄水亦以障水水庸者所
 以受水亦以泄水祭此坊与水庸之神郑所引诗者
 齐鲁韩诗也恐迎猫虎之身故注云迎其神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0118-0402c.png
 严陵方氏曰上言祭下言飨互相备也百种百榖之
 种也百种乃啬之所成故祭百种以报啬也农则致
 所掌以养人而不失其时者也邮则田官于此有所
 识畷则田官于此有所联皆督约农事之处也故三
 者合为八蜡之一焉鼠之与豕皆足以为田之害而
 猫与虎能食而除之迎其神而祭之则所以报之也
 于猫虎如此则六者可知矣
 马氏曰先啬者其智足以创物立于其先司啬者因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0118-0402d.png
 其成法而谨司其职而已故祭则以先啬为主而以
 司啬配之
 山阴陆氏曰先啬田祖也司啬田畯也若稷自于秋
 报之然则飨农飨农而已周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
 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祭百种祭百榖之种以
 报啬也农其分也邮其过者也虽勿索可也禽兽为
 其害我也故除之矣虽亦勿索可也今皆索而飨之
 是所谓仁之至义之尽矣表表而祭之若祭表貉是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0118-0403a.png
 也畷畷而祭之若畛于鬼神是也据此表畷禽兽接
 祭而已矣先儒谓接祭无迎尸之事祭坊与水庸事
 也何以不言及水坊外也庸读如民功曰庸之庸祭
 坊谓以坊禦水祭水谓以水禦旱为其用之也故祭
 之故曰庸事也虽仁非仁之至虽义非义之尽
 延平周氏曰索飨及于禽兽可谓仁之至义之尽也
 尽于义然后至于仁故于仁言至义言尽君子之于
 物莫不各因其才而使之虽使之甚劳亦必有以为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0118-0403b.png
 之报此使人之术与忠厚之道常见于祭祀之间也
 坊与水庸以其有事于我故祭之
 讲义曰曰至曰尽不以鄙贱而忽焉之意也
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
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
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
草服也
 郑氏曰土反其宅至归其泽蜡祝辞也若辞同则祭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0118-0403c.png
 同处可知矣壑犹坑也昆虫暑生寒死螟螽之属为
 害者也送终丧杀所谓老物也素服衣裳皆素黄衣
 黄冠而祭谓既蜡腊先祖五祀也于是劳农以休息
 之论语云黄衣狐裘黄冠草服言祭以息民服众其
 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
 孔氏曰土即坊也及归也宅安也土归其宅则不崩
 水即水庸水归其壑谓不汎溢昆虫毋作谓不为灾
 草苔稗木榛梗之属当各归生薮泽之中不得生于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0118-0403d.png
 良田害嘉榖也陈辞有水土昆虫草木者以其无知
 故特有辞也先啬之属有知故不假辞草木有辞则
 当有神八蜡不数之者以草木遍地皆是不如坊与
 水庸之属各指一物也案周礼籥章云国蜡祭则吹
 豳颂息老物以物老故素服物老将终故葛带榛杖
 素服谓白素衣积素裳经不云皮弁者从上省文也
 素服送终是仁恩葛带榛杖示阴气断割故云仁之
 至义之尽也田夫则野夫也野夫著黄冠是季秋之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0118-0404a.png
 后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
 长乐陈氏曰皮弁素服而祭者蜡祭四方百物也黄
 衣黄冠而祭者腊先祖五祀也蜡以息老物故服送
 终之服而以皮弁素服葛带榛杖腊以息民故服田
 夫之服而以黄衣黄冠然周礼司服王祭群小祀则
 玄冕郑氏曰群小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之属也大
 宗伯以副辜祭四方百物郑氏曰四方百物磔禳及
 蜡祭也王于蜡服玄冕而有素服与黄冠者盖执事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0118-0404b.png
 者之服欤(礼书/)
 严陵方氏曰水土昆虫草木此皆因其合聚之时而
 合聚以飨之故祝者之辞言其时事如此皮弁则其
 色白素服则衣裳皆素素者送终之服而蜡亦送终
 之事故云以送终也别言之则服止言衣裳合言之
 则弁亦服尔故下止言素服也带不以麻而以葛杖
 不以竹而以榛若丧也而实非丧故曰丧杀也既非
 丧必欲若丧者以其有送终之义故也前言皮弁素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0118-0404c.png
 服后言黄衣黄冠而祭说者谓皮弁素服为主祭者
 之服黄衣黄冠为助祭者之服是矣其言野夫黄冠
 则为助祭者之服可知且皮弁素服则以送终为义
 黄衣黄冠则以息田夫为义送终者祭之道也田夫
 者祭之事也夫黄者土之色百昌生于土而作终亦
 反于土而息冬则反于土之时也服以是色亦宜矣
 土爰稼啬者田夫之事取土之义以息田夫又宜矣
 以土之义如此故凡野夫皆黄冠焉野夫即田夫也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0118-0404d.png
 言其所事曰田夫言其所居曰野夫草服谓草野之
 服故下言草笠以为野也上兼言黄衣而下止言黄
 冠则以草服该之故也然籥章曰息老物此曰息田
 夫者盖作之于始息之于终虽人之情亦是道也道
 终则有始今岁之息乃所以兆来岁之作息犹气之
 息也往来未尝息乃所以为息也
 延平周氏曰大蜡祝辞虽纪岁终之事盖亦有顺天
 时息老物之意也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0118-0405a.png
 马氏曰蜡者于岁之终报其成功又以祈来年之始
 故祝之辞如此草木者荑稗之属王皮弁素服而祭
 所以送万物之终也万物之肃杀而王葛带榛杖者
 以丧礼处之也盖万物生有以养人而终不可不报
 亦示其不忘本也故曰仁之至义之尽
 山阴陆氏曰据此皮弁以祭而已所谓素服盖去绣
 黼丹朱中衣不杀而死所谓终也故素服以送之葛
 带于理见割榛杖于理见至为其杀之也故丧之老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0118-0405b.png
 子曰战胜则以丧礼处之葛带变麻榛杖变桐蜡之
 祭也其以祭服祭之可也今其衣服如此是亦仁之
 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天谓之玄玄冠象焉朝服也
 地谓之黄黄冠象焉野服也经云野夫黄冠野夫务
 知地事而已黄冠草服也言草以非齐服玄冠齐服
 也齐朝廷之事也草野田之事也草艮也齐巽也草
 昧也齐明也
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0118-0405c.png
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
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郑氏曰诸侯于蜡使使者戴草笠贡鸟兽也诗云彼
 都人士台笠缁撮又曰其饷伊黍其笠伊纠皆言野
 人之服也诏客告者诏使者使归以此告其君所以
 戒之华果蓏也又诏以天子树瓜蓏而已戒诸侯以
 蓄藏蕴财利也
 孔氏曰因上蜡祭广释岁终蜡时之事周礼罗氏掌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0118-0405d.png
 罗鸟鸟蜡则作罗襦谓细密之罗周礼不云掌兽此
 云兽者以其受贡兽故也四方诸侯有贡献鸟兽于
 王者皆入属大罗氏也使者著草笠而至王庭草笠
 是野人之服今岁终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
 而尊其服诏亦告也客谓贡鸟兽使者罗氏先受贡
 毕使者临去罗氏又以鹿与女致与使者宣天子之
 诏令使者反国以告戒其君故云诏客告也好田好
 女者亡其国此宣诏所告之言也言鹿是田猎所得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0118-0406a.png
 之物女是亡国之女非每国辄与女鹿罗氏以鹿与
 女示使者尔瓜今之瓜言天子唯树瓜与果蓏供一
 时之食不是收敛久藏之种与民争利令使者归告
 其君也注引小雅都人士周颂良耜二诗證笠是野
 人之服
 长乐刘氏曰四方诸侯当仲冬而遇于天子者必助
 其祭祀也故其为蜡而猎莫不从焉贡其禽于天子
 则大罗氏受之献禽者诸侯之卿大夫也草笠而至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0118-0406b.png
 尊野服者以明诸侯及其臣皆野服驰骋从禽以助
 王也其为忠义亦可尊矣即之以为礼焉既受草笠
 之献则致鹿与女于庭而诏献禽之客俾还告于其
 君以申天子之戒劝也曰好游田以肆其禽荒者好
 女色以肆其情欲者亡国之道天子之所不赦也华
 果蓏也瓜及果蓏时鲜之物不可以自远而致之也
 不可以收敛而藏之也天子乃树植之所以贵时新
 供寝庙非贪财利而种之也亦戒诸侯毋广树植务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0118-0406c.png
 收敛以夺其民之利亦絜矩示民之道也
 严陵方氏曰致鹿非实致鹿也特致所以𫉬鹿之物
 尔致女非实致女也特致所以饰女之物尔所谓作
 罗襦者以此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其戒之之辞也致
 鹿则所以戒好田致女则所以戒好女五子述大禹
 之戒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则
 好田好女者固足以亡其国而可为戒也罗氏之戒
 好田则是矣而又戒好女者以其皆阴事故也周官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0118-0406d.png
 甸师共野果蓏先儒谓果桃李之属蓏瓜瓞之属盖
 果即华之成实蓏即瓜之总名彼言果蓏此言瓜华
 互相备也敛秋事藏冬事瓜华之种类特可以供斯
 须之求非足以待久长之用而天子树之以示不与
 民争利焉此戒诸侯之辞也
 马氏曰好田好女不敛藏之种者戒其贪也其意以
 为民有终岁之劳而有一日之佚而为之上者岂可
 以好乐无厌而淫德不倦乎其意以为民有终岁之
卷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0118-0407a.png
 勤而有一日之积而为之上者岂可以好货无厌而
 贪利无已乎
 山阴陆氏曰以天子掌鸟兽之官是以称大天子无
 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今
 曰草笠而至尊野服者则以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
 人莫养君子故也然诸侯来曰朝使其臣来贡然后
 曰至尊野服也则野服虽尊非服之正罗氏致鹿与
 女周官所谓蜡则作罗襦是也瓜即华也以告诸侯
卷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0118-0407b.png
 故谓之华曲礼削瓜为国君华之甸师共野果蓏之
 荐天子所树者也为大夫裸之故瓜亦或谓之裸凡
 此皆善堕烂不可藏也故曰不敛藏之种尔雅云果
 裸之实栝娄栝娄善藏言实则与华异然则瓜言华
 亦或以此盖瓜果裸之华者
 延平周氏曰周官罗氏谓蜡则作罗襦盖罗则鹿之
 所以𫉬者而襦则女之所衣者也故致之以戒于诸
 侯然戒之必至于岁终者戒于终所以图其始也瓜
卷六十六 第 22a 页 WYG0118-0407c.png
 华者不敛藏之种也树其不敛藏之种者所以戒聚
 敛也
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己故既
蜡君子不兴功
 郑氏曰四方方有祭也其方榖不熟则不通于蜡使
 民谨于用财也移之言羡也诗颂丰年曰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此其羡之与收谓收敛积聚也
卷六十六 第 22b 页 WYG0118-0407d.png
 息民与蜡异则黄衣黄冠而祭为腊必矣
 孔氏曰此论天子蜡祭四方不同丰荒有异兼记腊
 祭宗庙息民之事四方之内年榖不得和顺成熟则
 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所以然者欲使不
 熟之方万民谨慎财物也有顺成之方其蜡之八神
 乃与诸方通祭以蜡祭丰饶皆醉饱酒食使民歆羡
 也前文云黄衣黄冠而祭不云腊之与蜡似为一此
 文云既蜡而收民息己先蜡后息民是息民为腊与
卷六十六 第 23a 页 WYG0118-0408a.png
 蜡异也前黄衣黄冠在蜡祭下故郑知是腊也不兴
 功谓不兴农功若土功则左传云龙见而毕务戒事
 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土功建亥之
 月起日至而毕也 皇氏曰此一节据诸侯之国而
 为蜡祭以记其功当国不成则不为蜡成则为蜡
 长乐刘氏曰九州之诸侯保育其民者也各视其年
 之丰凶则蜡之祭有行与不行焉所以谨民财不以
 祭祀伤其衣食也易之损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言
卷六十六 第 23b 页 WYG0118-0408b.png
 凶年而约其礼也顺谓五气时若成谓九榖皆登顺
 成之方其蜡乃通者以荅百神所以致丰穰之劳也
 以移民也者民底厥勤以至京坻之积必因祭报以
 燕劳之所以劝而移之也易其不勤以为勤移其心
 也易其不足以就有馀移其身也大司徒之职曰大
 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然
 则蜡之通不通皆听命于司徒矣蜡礼既毕然后息
 民之祭行焉然则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者蜡也非
卷六十六 第 24a 页 WYG0118-0408c.png
 其所职焉其所职者于蜡之后以礼属其党之民饮
 酒于序以正齿位而谓之息民者息其田野之劳而
 入于邑居以习礼义故正其齿位以为庠序之先焉
 严陵方氏曰记四方者记四方之丰凶也年不顺成
 八蜡不通此以蜡而记其凶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此以蜡而记其丰也蜡乃合聚之祭故因其合聚而
 收之也物既收则民亦息民息则一岁之事已矣故
 曰民息已前言息田夫此言民息互相备也功者民
卷六十六 第 24b 页 WYG0118-0408d.png
 力之所致民息己故既蜡君子不兴功且蜡本以息
 农夫则此所言功止谓农功尔若夫宫功则执于建
 亥之月土功则毕于建子之月武功则缵于建丑之
 月而既蜡君子未始不兴功焉
 马氏曰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所谓黜之也顺成
 之方其蜡乃通所谓陟之也周礼党正国索鬼神而
 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及其酒无
 算则皆若狂矣子贡观于蜡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
卷六十六 第 25a 页 WYG0118-0409a.png
 未知其乐则狂者乃美之之意也
 延平周氏曰蜡之所以不通者谨民财也谨犹言节
 也蜡之所以通者敛民之所有馀而共其祭也既蜡
 则岁终矣万物皆收成而百工皆告休故曰既蜡而
 收民息己
 山阴陆氏曰言记以不忘四方百物之功司勋曰凡
 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以谨民财以移
 民也礼以谨之乐以移之既蜡而收民息己春播种
卷六十六 第 25b 页 WYG0118-0409b.png
 之民作秋收敛之民息
 沙随程氏曰圣人治神人之道以为苟旷其职如神
 者亦不敢不致罚也然则四方年不顺成之所八蜡
 不通者亦变置社稷之意非区区为民财不足而谨
 之也唐礼蜡祭年不顺成则绌其方守之神也此古
 礼之存者犹可考也
 南丰曾氏曰博士和岘言蜡始伊耆而三代有嘉平
 清祀蜡祭之名蜡腊之利名也汉乘火德以戌日为
卷六十六 第 26a 页 WYG0118-0409c.png
 腊腊接也言新故相接故田猎取禽以报百神享宗
 庙旁及五祀以致孝尽虔魏晋同之唐以土王贞观
 之际尚用前寅蜡百神卯日祭社辰日腊宗庙至开
 元始定礼制三祭皆于腊辰以应土德议者是之宋
 兴推应火行以戌日为腊而独以前七日辛卯蜡不
 应于礼请如开元事蜡百神祀社稷享宗庙同用戌
 腊如礼便制曰可(巩本朝/政要策)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
卷六十六 第 26b 页 WYG0118-0409d.png
也其醢水物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
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
 郑氏曰此谓诸侯也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茆
 菹麇臡馈食之豆有葵菹蠃醢豚拍鱼醢其馀则有
 杂错云也非食味之道言礼以异为敬
 孔氏曰自此至后断也一节总明祭祀笾豆酒醴莞
 簟尊彝醯醢鸾刀所用之宜恒豆谓朝事及馈食恒
 常所荐之豆所盛之菹是水草和美之气若昌本茆
卷六十六 第 27a 页 WYG0118-0410a.png
 菹是也其所盛之醢陆地所产之物也加豆谓祭末
 酳尸之后其菹陆地产生之物而为之若葵菹豚拍
 之属是也加豆所盛之醢用水中之物若蠃醢鱼醢
 是也郑知此谓诸侯以其与周礼天子豆物不同也
 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茆菹麇臡与此经同其
 菁菹鹿臡菁菹非水物与此经异也天子馈食之豆
 有葵菹蠃醢豚拍鱼醢与诸侯加豆不同其天子加
 豆有芹菹兔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芹菹
卷六十六 第 27b 页 WYG0118-0410b.png
 与深蒲及箈菹等非陆产也鹿与醓醢非水物也与
 此经异也郑总云其馀则有杂错是天子与诸侯异
 也其笾豆所荐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类也前唯言
 豆此连言笾者笾是配豆之物所盛亦有水土所生
 也所荐之物不敢用常亵美味贵其多有品类言物
 多而味不美也所以交接神明之义取恭敬质素非
 如人事饮食美味之道也
 横渠张氏曰古亦有燕器祭必为笾豆簠簋者非圣
卷六十六 第 28a 页 WYG0118-0410c.png
 人不能为也盖欲异其器而不通亵用又欲其器之
 盛物之丰且令人持之专敬
 严陵方氏曰恒豆谓所常进之豆加谓于所常进而
 有加者以恒而对加则加为暂以加而对恒则恒为
 朝事馈食矣菹腌菜也醢肉酱也上言恒豆之菹则
 知加豆之陆产亦菹也上言陆产之物则知下言水
 物即水产也上言水草之和气则知下之所言皆和
 气也常所食者皆亵而不敬故谓之常亵谓交于神
卷六十六 第 28b 页 WYG0118-0410d.png
 明者在诚而不在味故曰非食味之道也义言其所
 宜道言其所由篇首言笾豆之实此言荐者实言实
 之于中荐言荐之于上
 延平周氏曰朝事与馈食之豆非无陆产之物也以
 水草之和气者为主加豆非无水草之和气也以陆
 产者为主
 山阴陆氏曰恒豆举茆菹麇臡故曰恒豆之菹水草
 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举笋菹鱼醢故曰
卷六十六 第 29a 页 WYG0118-0411a.png
 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
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
可好也武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
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
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
 郑氏曰武万舞也
 孔氏曰此总明祭祀之物不可同于寻常安乐之义
 也祭祀荐羞质而无味不可歆嗜衮冕路车尊严不
卷六十六 第 29b 页 WYG0118-0411b.png
 可寻常乘服以为荣好也武是万舞大武以示壮勇
 之容不可常娱乐也宗庙尊严肃敬不可寝处其中
 以自安宗庙之器共事神明不可因便以为私利
 严陵方氏曰水土之属谓若笾豆之实水土之品可
 食之以为礼而不可供嗜欲之求卷冕龙衮也路车
 即大路也可陈之以为仪而不可资玩好之用武舞
 执干戚以为勇壮之容而非所以乐其情焉宗庙奉
 鬼神以示威灵之居而非所以安其身焉祭器不若
卷六十六 第 30a 页 WYG0118-0411c.png
 燕器之利而便于用安乐者谓所安而乐之也若可
 耆可好之类是矣此言先王之荐可食而不可耆则
 知后之所言玄酒明水与夫太羹皆不可耆言路车
 可陈而不可好则知素车之乘亦不可好也言宗庙
 之器可用而不可便其利则知疏布幂与夫蒲越稿
 秸皆不可便其利也前总其略后别其详
 山阴陆氏曰宗庙之威亦释大武若言宗庙之威不
 应衍而字
卷六十六 第 30b 页 WYG0118-0411d.png
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
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秸之
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
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
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
 郑氏曰尚质贵本其至如是乃得交于神明之宜也
 明水司烜以阴鉴所取于月之水也蒲越稿秸藉神
 席也明之者神明之也琢当为篆字之误也几谓漆
卷六十六 第 31a 页 WYG0118-0412a.png
 饰沂鄂也
 孔氏曰此明祭祀所用之物尚质贵本玄酒谓水也
 陈列酒尊之时明水在五齐之上玄酒在三酒之上
 尊尚其古故设尊在前幂人云疏布幂八尊礼器云
 犠尊疏布鼏是疏布之尚也凡常所居下莞上簟祭
 天则蒲越稿秸之尚是神明矣雕谓刻镂言寻常车
 以丹漆雕饰之为沂鄂而祭天以素车之乘者尊其
 朴素贵其质而已矣此一句包上酒醴以下诸事言
卷六十六 第 31b 页 WYG0118-0412b.png
 祭祀之时不重华饰惟贵质素而已以其交接神明
 不可同于寻常身所安亵之甚也尚质尚俭如是而
 后得交神明之义
 横渠张氏曰明水饮之祖毛血食之祖所以反始也
 长乐陈氏曰礼之初有明水而已明水而后有玄酒
 玄酒而后有五齐五齐而后有三酒至于三酒则事
 神与人者备矣又有六饮所以纯乎人而致养焉明
 水者阴鉴以取于月之水也玄酒者黑黍和于水之
卷六十六 第 32a 页 WYG0118-0412c.png
 酒也考之此经则酒与醴固不同而玄酒明水亦异
 也合之以为一则非矣
 金华唐氏曰周礼有明水而无玄酒则明水即玄酒
 也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以共祭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大司寇奉其明水火皆
 言明水而不言玄酒则明水玄酒之非二物可知也
 郊特牲言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非以玄酒明水
 为二物也加于齐则谓之明水加于酒则谓之玄酒
卷六十六 第 32b 页 WYG0118-0412d.png
 且玉藻曰凡尊必尚玄酒而不曰尚明水玄酒则明
 水之与玄酒决非二物
 严陵方氏曰夫味以淡为本感于咸作于酸化于苦
 穷于甘变于辛玄酒明水则淡而无味故曰贵五味
 之本也黼作斧形其色则白与黑黻则两已相弗其
 色则黑与青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以天地
 之文作于东南成于西南故也缋则五采之所会绣
 则五采之所刺言文则章可知言绣则缋可知是皆
卷六十六 第 33a 页 WYG0118-0413a.png
 色之美者也布之精者升多而密粗者升少而疏女
 功之作始于粗久而后至于精故扬雄曰雾縠之组
 丽女功之蠹矣以疏布之尚故曰反女功之始也明
 之也者谓其洁著之也若玄酒明水之类莫非明之
 也于蒲越稿秸言之者以其无馀义故也味之贵者
 莫如淡大羹则以淡为质而已物之美者莫如玉大
 圭则以玉为质而已素车之乘即前所谓乘素车是
 也尊无非贵也朴无非质也故下总而言之则曰贵
卷六十六 第 33b 页 WYG0118-0413b.png
 其质而已矣前曰不可同于所安乐之义此曰不可
 同于所安亵之甚乐犹有义焉亵则甚矣
 山阴陆氏曰贵其质也言贵不言美大羹玄酒可以
 言贵不可以言美尊其朴也变美言尊朴之名尊老
 子曰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不言以直不可也据不可
 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
 延平周氏曰安亵之甚不止于安乐之义故于先王
 之荐之类则言安乐之义于酒醴之美则言安亵之
卷六十六 第 34a 页 WYG0118-0413c.png
 甚大圭不琢固已美矣故大羹则言贵其质大圭则
 言美其质质未至于朴故于素车则特言朴
 
 
 
 
 
 
卷六十六 第 34b 页 WYG0118-0413d.png
 
 
 
 
 
 
 
 礼记集说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