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第 1a 页 WYG0118-02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五十八    宋 卫湜 撰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
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郑氏曰圣人象此下之以为教令官犹法也此圣人
 所以法于天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上言礼既藏于郊社天地之中是
 故制礼必本于天以为教也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WYG0118-0215b.png
 沌之元气也极大曰大未分曰一礼之理既与大一
 齐故制礼者用之以为教本也元气既分轻清为天
 重浊为地制礼者法之以立尊卑之位故曰分而为
 天地也天地既分天之气运转为阳地之气运转为
 阴制礼者贵左以象阳贵右以法阴因阳时而行赏
 因阴时而行罚故曰转而为阴阳也阳气变而为春
 夏阴气变而为秋冬制礼者吉礼则有四面之坐凶
 礼则有恩理节权是法四时也四时变化生成万物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WYG0118-0216a.png
 皆是鬼神之功圣人制礼则陈列鬼神之功以为教
 也其降曰命者言圣人制礼皆仰法大一以下之事
 而下之以为教命其官于天者结之也
 横渠张氏曰大虚即礼之大一也大者大之一也极
 之谓也礼非出于人虽无人礼固自然而有何假于
 人今天之生万物其尊卑小大自有礼之象人顺之
 而已此所以为礼或者专以礼出于人而不知礼本
 天之自然如告子专以义为外而不知所以行义由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WYG0118-0216b.png
 内也当合内外之道知礼之本于自然人顺而行之
 则是知礼也
 长乐陈氏曰以形之始而言之谓之大始以数之始
 而言之谓之大一大一之体分而为天地之气转而
 为阴阳之用变而为四时之序列而为鬼神之情其
 降之于人曰命凡此皆天造之礼而主之于天故曰
 其官于天也
 延平周氏曰老子曰道生一又曰天法道道法自然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WYG0118-0216c.png
 则一者道之所生而大一者生道者也生道者其自
 然之谓乎易曰乾知大始盖乾者万物之所资始而
 大始者又乾之所资始者也礼之大一其犹易之大
 始乎然礼必本于大一者大一天地之始凡有数者
 莫不出于其间故分而为天地之位转而为阴阳之
 道变而为四时之代谢列而为鬼神之魂魄其降之
 于人则曰命也然不能离乎数故不能官天而官于
 天也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WYG0118-0216d.png
 严陵方氏曰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之运周而复
 始故曰转而为阴阳春生夏长秋敛冬藏惟其时也
 然未始有常故曰变而为四时天地则有上下之位
 阴阳则有升降之宜四时则有先后之序鬼神则有
 变化之功圣人体此以命物而在下莫不听故曰其
 降曰命亦未尝不本之于自然故曰其官于天不曰
 本而曰官者以夫礼之命物各有所主故也
 虙氏曰礼未离乎数故官于天而未能官天也若夫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WYG0118-0217a.png
 离乎数者道也范围天地而不过官天而不官于天
 矣官犹主也若夫圣人以道制礼而极其妙则又可
 以官故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龙泉叶氏曰古人究极礼之本末贯彻上下而著于
 功用故大一其本也天地其分也阴阳其转也四时
 其变也鬼神其列也命其降也其理微而难见其说
 大而难该是岂君子之于礼也遂欲举天地万物而
 强纳之哉彼盖诚有以见之矣天之所本地之所动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WYG0118-0217b.png
 事之所列时之所变分艺之所恊如自黍累而至斛
 斗自毫忽而至寻丈其散者皆可分其总者皆可会
 也天生人之常知有养人而已货力辞让饮食冠婚
 丧祭射御朝聘此其养之昭然见于日用者也彼亦
 恶知其汗漫无统而犹以为之品节为之等序以自
 附于礼虽夷狄不废焉唯其操纵有所徇子夺有所
 偏不以情由礼而以礼饬情至于情之所以安与情
 之所不能禁则决坏而杂施之是以纷然而不合耳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WYG0118-0217c.png
 圣人知礼之所由本随而察其转变分列之际而贯
 彻于阴阳上下之交得其所以居斯人者而后货力
 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品节之序以行乎其
 间人伦既正人情既顺人义既明使人知其所以讲
 信所以修睦而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不至于涣焉而
 不相从也则岂不仰无愧俯无怍而怡然有一见天
 人之通幽显之辨事理之融内外之合也哉论至于
 此则三王之极盛不以私智人力而服制天下也明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WYG0118-0217d.png
 矣后世受礼之地狭用礼之时少任礼教拘以为礼
 者一事而已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而无非礼也则远
 而诞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无非礼也则切而烦远
 而诞者易离切而烦者难行则其所为举是礼者不
 过止于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之间之
 事而又古今不相沿奢俭不相均朝廷闾巷不相通
 驳义异说不胜其多宿儒老师交相非诋而不能一
 也是其于礼几何哉故昔之于礼也以厚后之于礼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WYG0118-0218a.png
 也以薄昔之于礼也合天地鬼神而无间后之于礼
 也渎听首乱而可以尽去之矣呜呼不见其窦而通
 之不明其端而举之唯圣人而后知礼之不可以已
 乎
 蒋氏曰自礼必本于大一至其官于天所以言礼之
 不离乎天自礼必本于天至居人也曰养所以言礼
 之终归于人且本于大一者天地未分之先也高卑
 以分天地立矣二气转移阴阳生矣寒暑代谢有四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WYG0118-0218b.png
 时之变生死往来有鬼神之形莫非此礼𤼵露于自
 然圣人本其自然𤼵露者制礼以命天下故曰其降
 曰命既谓之降曰命矣又终之以其官于天者圣人
 惧天下言礼者渎于人而忘于天故尔且谓之必本
 于天者犹言本于大一也然动而之地则大一判而
 上下殊矣列而之事见于制度显设之位变而从时
 推之于阴阳奇耦之象莫非此礼所以周流而不穷
 也圣人因而顺其分之所宜受量其艺之所能为而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WYG0118-0218c.png
 使之行是礼故曰恊于分艺必终之以居人曰养者
 圣人惧天下之言礼者惑于天而不体于人故尔官
 者有所主宰之义养者得所安全之称不官于天吾
 不知自有人物以来所以有是礼者孰维持而主张
 之不居人而曰养吾不知生民交际之后所以至今
 上下相乘贵贱相使孰便利之孰顺适之然妙于天
 以为之本体于人以求其用而后此礼在天下行之
 以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而非伪为也易曰形而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WYG0118-0218d.png
 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
 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方天
 地未立易有大极浑然而已两仪既生于是循而至
 于四象八卦吉凶大业而莫知终穷也然不反诸形
 而上者之妙则莫原其始不要其举而措之之馀则
 莫识其终谓之道者贯天人于一致礼之为礼夫岂
 外此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恊于分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WYG0118-0219a.png
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
射御朝聘
 郑氏曰礼本于大一与天之义后法地后法五祀所
 以本事也后法四时恊合也言礼合于月之分犹人
 之才也养当为义下之则为教令居人身为义孝经
 说曰义由人出货挚币庭实也力筋骸强者也不则
 偃罢
 孔氏曰此一节论上本说礼从天地四时五行而生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WYG0118-0219b.png
 而教于人故此以下论人用之以行刑罚冠昏朝聘
 之等皆得其宜也动而之地祀社是也事即五祀从
 时即四时以为柄恊于分艺即月以为量养宜也制
 度诸事居人中身则人得其宜诸礼皆须义行故云
 其行之也力筋力拜伏也辞让宾主三辞三让饮食
 飨食之属也冠二十成人而冠昏三十而取射五射
 御五驭朝五年朝及诸侯自相朝见之礼聘谓比年
 小聘三年大聘言人有义在身则能行此诸礼也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WYG0118-0219c.png
 王氏曰下云穫而弗食食而弗肥字宜曰养家语曰
 其居人曰养
 江陵项氏曰前言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此言
 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盖气始于天形生于地天之
 与地即大一言所分也古之圣人惧人之外天地而
 求大一也故曰本大一也分之则为天地见一之有
 两也又曰本于天动而之地见两之本一也动以形
 见言之非圆动方静之动也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WYG0118-0219d.png
 长乐陈氏曰列而之事者礼之称变而从时者礼之
 权凡皆人为之礼而居之于人以养人也
 延平周氏曰或曰礼必本于大一或曰礼必本于天
 何也言礼之先乎天地者则曰必本于大一言礼之
 后乎天地者则曰必本于天本于天者礼之象也动
 而之地者礼之法也列而之事事同则礼同也变而
 从时时异则礼异也恊于分者礼之情也恊于艺者
 礼之文也居人也莫非给人之求而养人之欲故曰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WYG0118-0220a.png
 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者
 皆其在于度数之间者也虽然礼之所以显者舍度
 数何以哉
 严陵方氏曰上言礼本于大一则原礼之初而已此
 又明礼之用焉上言礼之初故言官于天以见其自
 然此言礼之用故言居人以见其使然也方其本乎
 天也则静而已未始或动一而已未始有列及其降
 而在地则离静而向动矣散而在事则出一而成列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WYG0118-0220b.png
 矣以其有所之故也故于地曰动于事曰列皆以之
 言之时无常而不可逆也故曰变而从时分有多寡
 艺有能否各随力而施之自货力辞让而下则言所
 以存乎人者故曰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
 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言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非货力辞让饮食有不行也夫欲行礼货力为先辞
 让次之饮食又次之故曰无财不可以为悦非强有
 力者莫能行也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WYG0118-0220c.png
 山阴陆氏曰礼论曰礼起于人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争则乱先王患其乱也使欲
 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
 所以起也故礼者养也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言人
 之生于礼如此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
 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言人之养于礼如此
 虙氏曰礼之妙体根于大一未分之前礼之成用起
 于两仪既判之后唯其未分而浑沦故曰必本于大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WYG0118-0220d.png
 一唯其既判而定位故曰必本于天列而之事事详
 则礼详也变而从时时异则礼异也恊于分不强其
 所无也恊于艺不强其所不能也贫者不以货财为
 礼其恊于分乎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其恊于艺乎
 庐陵胡氏曰列而之事万物皆以礼行变而从时礼
 随时变
 马氏曰礼本于大一至其降曰命言礼之所由以起
 也其官于天也礼必本于天至其行之以货力辞让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WYG0118-0221a.png
 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礼之所由以成也大一者
 道之所生也道不可得见而见之于大一大一者不
 可得见而见之于天地圣人制作远有以本于天近
 将以殽于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
 以列地利也故曰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然礼必本
 于天而不及于地者先尊后卑之意也推而详之则
 降于祖庙山川皆事也故曰列而之事时者当其所
 事之谓也盖无一定之理变而通之然后得其中故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WYG0118-0221b.png
 曰变而从时艺言其才也盖才有长短大小之不同
 莫不当其分有以恊之一归于中而已故曰恊于分
 艺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
 本是也列而之事变而从时恊于分艺者鬼神以为
 徒四时以为柄日星以为纪月以为量是也至于居
 人则曰养何也礼者所以养人非以害人者也礼以
 养人为本故曰养荀子曰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礼
 义文理之所以养情通此则可以知其所养之之意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WYG0118-0221c.png
 也盖圣人之道寓于度数之间莫非顺性命之理而
 所以养人也然其行之大者在于货力辞让饮食冠
 昏丧祭射御朝聘而已此亦非礼之尽特言大略而
 已
 龙泉叶氏蒋氏说见前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
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WYG0118-0221d.png
以己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郑氏曰窦孔穴也去其礼言愚者之反圣人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上文说礼为治理之本故又说礼
 不可去之事左传云逃出自窦又筚门圭窦是孔穴
 也孔穴开通人之出入礼义者亦是人之所出入
 长乐刘氏曰立人之道此其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
 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者常人之情贵则骄富
 则傲劳则怠安则逸而惰慢淫乱由之生矣故自天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WYG0118-0222a.png
 子至于大夫士非役于礼则国败家亡不召而自至
 也故天之神地之祗人之祖非有至诚不可得而致
 矣由是而言礼也岂止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而已哉
 故曰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所以达天道顺
 人情之大窦也
 虙氏曰礼之端始于辞让而未可谓之大端义之端
 始于羞恶而未可谓之大端唯合礼义之成体而不
 倚于一偏然后为人之大端也养生送死事鬼神以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WYG0118-0222b.png
 礼而正故曰大端达天道顺人情以礼而通故曰大
 窦
 庐陵胡氏曰孟子言礼之端义之端盖生乎此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所以为人之干云窦者礼义人所由
 以出入
 延平周氏曰礼所以节义义所以济礼二者人伦之
 大端也所以达天道者礼义人道而已由人道然后
 达天道也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WYG0118-0222c.png
 马氏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又曰义者艺之分则知
 礼义者为人道之大本夫礼义出于性而曰固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何也盖有礼则庄敬日强无礼则安
 肆日偷君子知谨于礼义则手足有所措耳目有所
 加进退揖让有所制此所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
 束也然此特为中材言之若夫圣人动容周旋中礼
 肌肤不待礼而固筋骸不待礼而束也从心所欲而
 不踰矩也养生送死事鬼神其道非一而礼义者尤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WYG0118-0222d.png
 为之大端也养生所以饰驩送死所以饰哀事鬼神
 所以饰敬此礼义以节文之也礼义出于天先王因
 之以达天道礼义出于人先王因之以顺人情礼义
 出于天而受中自于人礼义虽出于人而降衷自于
 天达者所以明之也顺者所以因之也
 长乐陈氏曰或曰礼义以为纪或曰礼义以为器或
 曰礼者人君之大柄或曰礼义者人情之大端何也
 盖纪以言其所张器以言其所用柄以言其所执端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WYG0118-0223a.png
 以言其所始其言之不同各有所当也讲信脩睦所
 以诚其心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所以庄其身以
 至养生送死于其明事鬼神于其幽凡此皆人道而
 已由其人道所以达于天道故能顺人情之所通大
 窦以言其通也
 严陵方氏曰礼义内可以治心外可以修身故曰所
 以讲信脩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圣人所
 以能保其国家与人民知礼之不可以已尔众人反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WYG0118-0223b.png
 此而祸患随至
 蒋氏曰礼以辨义义以起礼礼之与义其理相因而
 其用相成所以为万善有为之要而人道待以有立
 也自其有诸己而不违者皆谓之信是信也非徒曰
 言而有信之谓也自其施诸人者皆谓之睦是睦也
 非徒曰因睦合族之谓也人生乎天地间惰慢邪辟
 之气或设于身体此信不讲耳故孔子以正颜色为
 近信乖争陵犯之风或见于接物此睦不修耳故孔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WYG0118-0223c.png
 子谓正爱以教民睦然则圣人设礼义以教天下凡
 以使民践履浃洽一毫非僻之念非礼之动有所检
 束而不敢自肆于平居暇日也不然则觞酒豆肉谁
 肯受恶衽席之上谁肯在下朝廷之位谁肯受贱凡
 于交际血气用事攘臂动色始莫知其所主矣兹所
 以必俟讲信脩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与然
 圣人为礼非苟然也唯能反其所谓在人者而后还
 其所谓天者然不本其所谓天者亦不足以反其所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WYG0118-0223d.png
 谓在人者彼生有养而死有葬物本天而人本祖别
 鬼神以为位有报与反以为说是人道之大端也天
 也吾固因之以为常孩提而知爱既长而知敬颡泚
 于亲之不藏父子有𨼆而无證是人情之大窦也天
 也吾固顺之而不拂夫本乎天者以为常则顺之则
 达之关乎人者则讲之则修之又从而固之记礼之
 旨可谓明甚天下国家兴衰治乱岂不自是而可必
 哉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WYG0118-0224a.png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郑氏曰皆得以为美味性善者醇耳
 孔氏曰此一节论上云礼不可去故明礼之在人有
 厚薄之事礼不可已故在人譬如酿酒须因曲糵则
 成君子譬精米嘉器小人譬粗米弊器酿酒共用一
 曲分半酿精米嘉器则其味醇和半酿粗米弊器则
 其味醨薄亦如礼一而君子性识纯深得礼而弥厚
 小人智虑浅薄得礼自虚薄也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WYG0118-0224b.png
 长乐陈氏曰糵之于酒厚则醇薄则醨醇则久醨则
 坏礼之于人厚则君子薄则小人君子则安小人则
 危善为酒者戒其为醨而务其为醇善为人者戒其
 为小人而务其为君子也
 讲义曰礼非有厚薄也人自为厚薄而已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
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
之播乐以安之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WYG0118-0224c.png
 郑氏曰治者去瑕秽养菁华也修礼以耕和其刚柔
 也陈义以种树以善道也讲学以耨存是去非类也
 本仁以聚合其所盛也播乐以安感动使之坚固也
 孔氏曰自此至危也一节因上君子小人厚薄不同
 故此论圣人修礼义治人情以至大顺也柄谓执持
 而用者土地是农夫之田人情是圣王之田农夫用
 耒耜耕田和其刚柔圣人以礼耕人情正其上下农
 夫耕田既毕以美善种子而种之圣人以礼正人情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WYG0118-0224d.png
 既毕用礼义以教之也农夫种苗勤力耘耨去草养
 苗则苗善矣圣王以礼教民又须讲学以劝课之存
 是去非则善也农夫苗稼成熟当本此仁爱以聚集
 所收勿为费散圣王劝课行善本此仁恩聚集善道
 使不废弃也播布也农夫收穫既毕布其欢乐之心
 共相饮食以安美之圣王既劝民善又说乐感动使
 其勤行善道保宁坚固也
 唐陆氏(贽/)曰人情者圣王之田言理道所由生也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WYG0118-0225a.png
 长乐陈氏曰修礼以耕所以开其心陈义以种所以
 纳之正讲学以耨所以去其非本仁以聚所以充其
 德播乐以安所以成其道也
 严陵方氏曰义者所操有宜而不可失故言柄礼者
 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礼义虽本于人心然有
 至于无礼无义者心或动而情乱之也故圣王修
 柄与其序还以治人之情而已此以义为柄而前经
 言礼者君之大柄又何也以礼为义之质则义之柄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WYG0118-0225b.png
 亦礼而已故皆谓之柄然治人之道莫急于礼故谓
 之柄则义之所同谓之大柄则礼之所独也人之有
 情犹地之有田不可不治也治其田者农夫之事也
 治其情者圣王之事也故曰人情者圣王之田前经
 言人情以为田正谓是也故诗言无田甫田维莠骄
 骄齐人以之刺襄公焉礼者事之治犹耕治荒芜故言
 修义者事之宜犹种之因地宜故言陈学所以为己
 犹耨之去苗害故言讲仁者爱也仁则聚之犹穫故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WYG0118-0225c.png
 言仁以聚之乐者乐也乐则安之犹食故言乐以安
 之礼恶其坏故曰修义欲其明故曰陈学欲其辨故
 曰讲仁以立人道非本不立故曰本乐以和民声非
 播不和故曰播
 庐陵胡氏曰礼为耒耜义为种子学为耘耔仁为仓
 廪播乐以安之使人乐善不倦
 延平周氏曰礼然后至于义仁然后至于乐四者以
 讲学为主故其序如此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WYG0118-0225d.png
 龙泉叶氏曰得礼义之本要而后能通人情能通人
 情而后能治人情人情可治则其性德全而道化成
 以儒者之言义道也严于性而略于情请因是论之
 夫利欲羞恶充满殽乱而趋向高下万汇殊错一人
 之情一人之变反覆无穷彼盖自有不能知其所从
 来者人情之共安众心之同愿异国俗殊时世而好
 恶之情若出于一虽圣人有不能易其所好而进其
 所不欲者天下之纷纭事机之繁多彼唯朝令夕改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WYG0118-0226a.png
 皆是情而已矣自尧舜以及文武其治道所以大被
 于天下者盖其修仁义礼乐之实而播诸事为之间
 必有中于人情之会相与俯仰出入动荡流通其情
 之异趋与群心同向者皆得以旁皇周浃于其中一
 人之放僻不专行而天下之取舍得公是焉是以不
 待刑罚禁约而固已自治故论礼者以人情为圣王
 之田而治是田者有良农之功非如后世之论以情
 为不美以礼为强制筑千丈之防遏奔放之流使其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WYG0118-0226b.png
 噤默不得逞而后从我而为礼义也情之所有而礼
 或未之有则起礼情之所安而义或未之安则辨义
 然后知舍礼义而用刑罚不如一置刑罚而尽入礼
 义也故古者仁义礼乐以官治之而人得以自陶于
 善后世仁义礼乐以师教之而秀民杰士或不能成
 才岂非古道通其情而合其趋后世弊其情而失其
 归古者得礼义之要而人情可知后世守礼义之说
 而不能通乎
卷五十八 第 23a 页 WYG0118-0226c.png
 蒋氏曰此言礼以治情为主而以治田为喻也方其
 揭义以示之而谓之柄本礼以明分而谓之序礼义
 之名立矣然其用之存乎人者必有以也凡人之情
 应感起物血气用事盖必有梗吾和平之化者则修
 礼以治之而谓之耕礼由义起彼其初盖本有浅深
 厚薄之宜则陈义以治之而谓之种学足以辨其是
 非而以为耨仁足以滋其盛大而以为聚乐足以乐
 其成功而以为安夫然后众善皆会于礼而即礼可
卷五十八 第 23b 页 WYG0118-0226d.png
 以善天下之情虽然四端之在我者学与乐不与焉
 其意以为人之一性万理会融有是二者以辨明之
 学乐之谓耳然礼在天下未尝不以仁义为主故下
 文言之
 金华应氏曰情者心之动也养之不善则荒秽不治
 而可欲之善塞矣然仁义礼智根于心而善端本无
 穷也养之有道则勃然而𤼵生矣人情具为善之资
 犹田有生殖之利人情有可治之地而圣王加顺治
卷五十八 第 24a 页 WYG0118-0227a.png
 之功故以百亩之不治为己忧者农夫也以人情之
 不治为己责者圣王也礼之有序犹耕之有畔义之
 有节犹种之有列曰修曰陈者书所谓若稽田既勤
 敷菑惟其陈修是也学探千古群圣之奥而思索问
 辨以求其正犹耨之去草而耘治益精也仁总百行
 万善之全而滋养培植以丰其成犹穫之揫敛而收
 取以无遗也乐具五音六律之节而动荡𤼵越以宣
 其和犹既穫之馀安坐以食而熙熙自如也播者散
卷五十八 第 24b 页 WYG0118-0227b.png
 布𤼵越之谓书播时百谷周官曰播之以八音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恊诸义而恊则礼虽先王未之有
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恊于艺讲于仁得
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郑氏曰恊合也艺犹才也有义则人服之故得之者
 强有仁则人仰之故得之者尊
 孔氏曰前既明礼耕义种仁聚此广明三者相须也
 礼是实义以修饰为礼之华故曰礼者义之实诸之
卷五十八 第 25a 页 WYG0118-0227c.png
 也起作也礼与义既相恊会若应行礼先王未有旧
 制临事制宜而行之是以义起作也如将军文氏之
 子是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者明仁须义也义者裁
 断合宜也人有才能仁施用义裁断乃得分节也恊
 于艺是义能合艺也讲于仁讲犹明也是义能明于
 仁也仁者义之本谓仁能与义为本仁者施生故为
 顺之体
 黄氏曰礼也者义之实也因上文礼耕义种谓礼者
卷五十八 第 25b 页 WYG0118-0227d.png
 为尊卑升降亲疏之节义者合宜当理指的之称名
 实相应则为正礼倘有礼而不能合宜当理是有名
 而无实譬诸普侯云鲁君自郊劳至赠贿无失为知
 礼女宽曰区区习仪岂为知礼故君臣父子之道礼
 之实周旋退让之节礼之仪下文云恊诸义而恊谓
 须合义则合礼也又下文云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
 义起亦谓有未立之礼则取合宜之义而起作之非
 为礼修饰之华明矣
卷五十八 第 26a 页 WYG0118-0228a.png
 横渠张氏曰人情所安即礼也故礼所以由义起艺
 业也谓事业也
 长乐陈氏曰义以礼为实而礼以义为文合于义则
 礼斯合矣故曰恊诸义而恊则礼虽先王未之有而
 后世可以义起也是故庙门非待吊者之所而将军
 文子行之于丧毕之时说骖非为赙之宜而孔子行
 之于出涕之际以至纯俭可以从众则不必麻冕之
 泥嫂溺可以手援则不必嫌疑之拘唯义所在而已
卷五十八 第 26b 页 WYG0118-0228b.png
 荀子曰礼以顺人心为本凡非先王之礼而顺人心
 者皆礼也然则孟子以礼为义之节文而此以礼为
 义之实何也盖义出而为礼礼行而为义二者未尝
 不相须顾其所主而迭为文实也论语曰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此义之所出而为礼也礼器曰义理礼之
 文此礼之所行而为义也六艺非义则杂仁非义则
 荡处艺以义然后有所别处仁以义然后有所节故
 曰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以其为艺之分故能恊于
卷五十八 第 27a 页 WYG0118-0228c.png
 艺以其为仁之节故能讲于仁夫事亲仁之实从兄
 义之实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有亲然后有兄弟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此先仁后义之体也仁人之安
 宅义人之正路由其宅然后至于路此先仁后义之
 用也故曰仁者义之本温良者仁之本敬慎者仁之
 地宽裕者仁之作逊接者仁之能故曰顺之体也仁
 必有义义未必有仁仁者天之尊爵故得仁则尊得
 义则止于强也
卷五十八 第 27b 页 WYG0118-0228d.png
 严陵方氏曰礼虽作乎外而义则资之以成体义虽
 由乎内而礼则用之以制宜唯其资之以成体故此
 以礼为义之实唯其用之以制宜故礼器以义为礼
 之文也礼义之相须如此则人之所行果合于义矣
 在礼岂有悖哉故曰恊诸义而恊则礼可以义起如
 曲礼曰礼从宜是矣
 延平周氏曰实有成意盖草木至于实则成矣义以
 生礼礼以节义故义为礼之所自生而礼乃为义之
卷五十八 第 28a 页 WYG0118-0229a.png
 所自成也故曰礼也者义之实也义者艺之所以别
 宜者也故曰艺之分以仁义而对礼则礼为仁义之
 节以义对仁则义为仁之节故曰仁之节也义与礼
 恊而礼者六艺之大故曰恊于艺义者入于仁者也
 入于仁者讲之而已故曰讲于仁以事而言则仁之
 于父子义之于君臣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以理言之
 德而后仁仁而后义有仁则有义故曰仁者义之本
 未有仁而遗其亲犯其上者故曰顺之体也仁必有
卷五十八 第 28b 页 WYG0118-0229b.png
 义义不必有仁故得义者强而已而得仁者必至于
 尊也
 马氏曰礼者义之实义者礼之华礼者所以体常义
 者所以尽变变者礼中之权也常者义中之经也盖
 礼义一物耳体其常则为礼尽其变则为义故三代
 之礼一而或素或华者皆所以变而从时也要之不
 违礼之经义之权而已艺者言乎其材也材出于性
 非天之降尔殊也成于人则有长短小大之异而义
卷五十八 第 29a 页 WYG0118-0229c.png
 者所以宜之而分之各当其理也四端均出于性有
 所宜而成之者尤在于义也故曰义者艺之分仁之
 节也材出于性而义者所以合之而得其宜仁在于
 内而义者所以讲之而见于外外有以讲于仁内有
 以合于艺则义之道得矣义得其道则人望而畏之
 于得之者强强者有立我之意故曰自胜之谓强
 山阴陆氏曰艺以有义故有分仁以有义故有节如
 有义而已矣不恊于艺不讲于仁将以为厚也而适
卷五十八 第 29b 页 WYG0118-0229d.png
 得薄焉将以为强也而适得弱焉孔子曰依于仁游
 于艺
 蒋氏曰谓礼者义之实矣而又曰义者艺之分仁之
 节者是礼之资于义者为多也既曰艺之分仁之节
 矣而又曰义之本顺之体者是礼之资于仁者为重
 也礼出于义则在我者有自然之强礼出于仁则在
 我者有自然之尊惟强惟尊足以胜私情而还天理
 昔季氏之臣逮闇而祭虽强力之容皆至倦怠此义
卷五十八 第 30a 页 WYG0118-0230a.png
 之不讲之故故聘射之礼强有力者为能行之而以
 有义谓之勇敢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卑得以抗
 乎尊下得以僭乎上此仁之不讲之过故孔子谓人
 而不仁如礼何孟子亦以仁为天之尊爵而谓人人
 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然则是强也用之于顺治推而
 至于战胜无敌者同此一义也是尊也本之于良贵
 推而至于人之所贵者同此一仁也要之论天下之
 理至于义有可强仁有可尊而后圣人所以为礼始
卷五十八 第 30b 页 WYG0118-0230b.png
 有定论矣郑氏徒知本仁义以论尊强而不知圣人
 盖因礼而及仁义吾故于此𤼵之
 金华应氏曰义者事物之断制裁节也区别众理条
 分缕析而各有攸当得之者强而举无以胜之故曰
 天下之制仁者义理之统宗会元也包含万象圆融
 和会而莫窥其际得之者尊而举无以上之故曰天
 下之表强则挺然不屈于物之下犹有物我之对人
 有畏心焉尊则超然于物之上不见物我之间人有
卷五十八 第 31a 页 WYG0118-0230c.png
 敬心焉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
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以学
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
乐犹穫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

 郑氏曰无耜而耕则无以入也弗种则嘉禾无由生
 弗耨则苗不殖草不除弗穫则无以知收之丰荒也
卷五十八 第 31b 页 WYG0118-0230d.png
 弗食则不知味之甘苦也弗肥功不见也
 孔氏曰人君治人情若无礼犹农夫耕而无耜安之
 以乐而不达于顺谓奏乐而不使达至顺之理如人
 食五味而调和温清不顺则虽食不肥也前陈圣人
 礼耕以至安乐今显前譬其事相似更譬以人身之
 肥圣人为教反复相明正在此矣
 严陵方氏曰耜者治田之具礼则治国之具故治国
 不以礼犹无耜而耕耕所以种禾而生之义所以达
卷五十八 第 32a 页 WYG0118-0231a.png
 礼而行之故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达嘉种
 而除其害者耨之事明大义以胜其非者学之事故
 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耨之勤将以有
 穫学之勤将以有聚仁言聚也穫言获也故讲之以
 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穫也食有所养而享其
 利焉乐有所乐而安其仁焉故合之以仁而不安之
 以乐犹穫而弗食也食之养人期于体之肥而已乐
 之和人期于理之顺而已故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
卷五十八 第 32b 页 WYG0118-0231b.png
 犹食而弗肥也然前言陈义而此变言本者凡种皆
 所以立本故也前言本仁而此变言合者以人本仁
 也合而言之道也于顺又言达者自上趋下无不达
 故也
 马氏曰上言修礼以耕之至于播乐以安之而于此
 又言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者何也盖
 仁者顺之体也乐者顺之成也上言播乐以安之则
 顺在其中矣犹不足以极其顺之至又言安之以乐
卷五十八 第 33a 页 WYG0118-0231c.png
 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庐陵胡氏曰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不种不
 生学以植善去恶犹耨也仁亦在夫熟之而已犹食
 而弗肥者五味调和不顺虽食不泽
 延平周氏曰孔子曰成于乐至于乐则成矣岂有不
 达于顺者哉
 蒋氏曰因圣人治田之说以求圣人治人之序自礼
 而求义自义而讲学自学而本仁自仁而播乐似有
卷五十八 第 33b 页 WYG0118-0231d.png
 次第而本无间断若有先后而实无彼此极而至于
 安之以乐则孟子所谓乐则生生则恶可已也安而
 不达于顺食而不至于肥则宁有是理哉噫圣人为
 礼以教天下经而三百曲而三千事繁而文至缛意
 详而用无不周将使天下之饮食者如入太仓陈陈
 相因随取辄得又不惟得食而已冠冕佩玉之盛黼
 黻文绣之美譬之左殽右胾脍炙酒浆又从而侑之
 使之充足餍饫而后已此所以由古及今使人相安
卷五十八 第 34a 页 WYG0118-0232a.png
 相养于其中而不知若服田足食之喻其亦本于养
 人之意与
 叶氏曰圣人以礼善其国亦惟深察乎人情之变明
 其大本详其节目尽此心以达之而已盖人性本善
 情之既动则善者或流而为恶若其情以养其善亦
 或防闲其情以制其不善明其大本焉以立其经详
 其节目焉以定其归夫然后人情治人性明而人道
 立矣故圣人治人情之意则一其次第而施则有五
卷五十八 第 34b 页 WYG0118-0232b.png
 先之礼以定民志次之义以明民善志定善存大本
 立矣然不立之学无以讲切其非而审其是不本之
 仁无以封殖其善而一其心由是而终之以乐则优
 游餍饫咏叹淫泆仁声四达而大顺致矣五者于治
 国犹农之于田必耕焉种焉耨焉穫焉不可废一圣
 人于此循其本考其序必求以身体之其精神不流
 思虑不越造端不差收功有艺而吾之礼教始冲融
 周浃动荡流通穷高测深磅礴于幽明上下之间盖
卷五十八 第 35a 页 WYG0118-0232c.png
 耕之既深而播之嘉种则在田皆良谷礼之既明又
 本之以义理则在民皆良心日累月积此周家之民
 皆一于仁而颂声起矣行苇之诗是也是故其大义
 明而教化洽也后世之君岂诚治希三代仁义礼乐
 可以化民徒慕其美名窃其近似者而施之往往内
 不尽其心而外求多于民民心未孚则盻盻焉疑其
 难化而戾已天下之民见其条目事为非其心智所
 习知耳目所习见亦不肯以其疑贰不信之心从其
卷五十八 第 35b 页 WYG0118-0232d.png
 苟简不明之教夫吾之心犹未能尽孚于民何以使
 民悉心委听于其上吾不意后世之君望其民有不
 如农夫之望其田也农事方始其视有秋之穫亦有
 茫昧而不可知者然古之良农器必利种必良耕焉
 必深耨焉必易终岁勤动不越其思虽未得收刈之
 利而此心晓然知其勃焉秀芃焉长穰穰焉而盛瞭
 然目中若可朝种而暮收者其用力远者收功可必
 其心思切者期望不差也昔之圣人岂能必其治之
卷五十八 第 36a 页 WYG0118-0233a.png
 达于大顺亦岂能必其无一民或戾乎已然其为民
 诚切其虑民诚深其修礼陈义皆以恻怛忠厚之心
 𤼵之故上下交孚情意周浃其闾阎𨼆密坦然无疑
 于庙堂之上知其为惨怛为忠厚莫敢乖离陵冒以
 逆其指意所归者此大顺所由致也呜呼耕而种种
 而耨耨而穫穫而食食而肥其应有期其感有候其
 端绪皆有由其源委皆可见也修之身推之国违之
 天下则天下之肥每病于难致焉人君能以耕为治
卷五十八 第 36b 页 WYG0118-0233b.png
 以身为天下探端知绪自源徂委无一不尽其心则
 天下之肥昭昭乎可观矣明近而忽远切于身谋而
 疏于为国天下不复见大顺之治可胜叹哉
 金华应氏曰上既合田事始终而正言之以明成效
 之大全此复分析而反言之以尽其节目之纤悉也
 治田之始先垦辟其榛芜治国之始先开𤼵其荒秽
 无耜而欲耕何以入土无礼而欲治何以入人秉礼
 以明分犹秉未以施耜礼举而国正犹耜举而田治
卷五十八 第 37a 页 WYG0118-0233c.png
 耜可以入土而深耕礼可以入人而深造故君子之
 秉礼犹农之秉耜而治不以礼耕不以耜则俱无所
 执也礼之和逊固易入非以义而植其本则何以昭
 明品节而培拥其至善之本根义之刚劲固可立非
 以学而精其讲则何以辨析是非而锄剪其馀恶之
 枝叶义讲于学则精矣而弗能贯通调和之以至大
 之仁则是犹耨之虽勤而无以敛其成学至于仁则
 熟矣而不能𤼵越动荡之以至和之乐则是犹穫之
卷五十八 第 37b 页 WYG0118-0233d.png
 徒丰而未能享其食也至于乐则安矣而未能𤼵达
 之于至顺之地则是犹食之虽多而弗能肥于体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
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
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
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
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郑氏曰常谓皆有礼用无匮乏也车或为居
卷五十八 第 38a 页 WYG0118-0234a.png
 孔氏曰此一节明人及国家天下等皆悉肥盛所以
 养生送死常事鬼神也肤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肤内
 之厚皮以德为车谓用孝弟以自载也以乐为御谓
 用要道以行之顺理广被无所不在一切生死鬼神
 无不用顺为常也
 黄氏曰以德为车者谓天子有四海以道德如车以
 乘载天下既论车也将由御焉故谓执御者总六辔
 可左右迟速于长涂观乐者察四方可移风易俗于
卷五十八 第 38b 页 WYG0118-0234b.png
 政也
 横渠张氏曰以德为车以乐为御以乐驱驾行其德
 也乐和也
 临川王氏曰德无所不容以乐章之车无所不载以
 御行之
 长乐陈氏曰四体以和顺而正然后肤革充充而后
 盈此人之肥也父子以天性而笃兄弟以同气而睦
 夫妇以异姓而和此家之肥也天子德教加于百姓
卷五十八 第 39a 页 WYG0118-0234c.png
 故以德为可行之车而以乐为行车之御诸侯制节
 谨度故以礼相守大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故以法
 相序士则忠顺不失故以信相考庶人则谨身而已
 故以睦相守此天下之肥也凡此是谓大顺大顺者
 非特明足以养生送死而幽足以事鬼神也扬子曰
 成天下之大利致天下之大顺利同天之际而无间
 则大顺者和于天同于人者也自非圣人之存神素
 至其能与此哉 又乐书曰德者性之端乐者德之
卷五十八 第 39b 页 WYG0118-0234d.png
 华故古之人安德以乐而闻乐知德是德之与乐未
 尝不相须而成也盖一器之成而工聚焉者车也疏
 数疾徐而有度数存焉者御也天子之于天下所以
 安而行之者在德不在车然非车不足以喻德所以
 行而乐之者在乐不在御然非御不足以喻乐车者
 器也御者人也德者实也乐者文也车非御不运德
 非乐不彰以德为车则无运而非德也法何与焉以
 乐为御则无作而非乐也礼何与焉若夫大夫以法
卷五十八 第 40a 页 WYG0118-0235a.png
 相序诸侯以礼相与其去德不亦远乎
 严陵方氏曰四体即四肢也正言各适其安佚之正
 也父子以慈孝而相厚故曰笃兄弟以友恭而相亲
 故曰睦夫妇以刚柔而相济故曰和若是则家之肥
 也大臣法则不倍矣卜臣廉则不窃矣大臣非不廉
 也以所任者大而廉不足以言之耳小臣非不法也
 以所守者小不足以挠法故也设官以效职分职以
 守官相序而不乱故曰官职相守君以礼而使臣臣
卷五十八 第 40b 页 WYG0118-0235b.png
 以忠而事君相正而不阿故曰君臣相正若是则一
 国之肥也物之运载存乎车故以德为车车之行存
 乎御故以乐为御盖乐以德为体德以乐为用无体
 不立无用不行故也自诸侯而下非无德也然德以
 大为贵唯天子之德刑于四海乃足以为大非无乐
 也然乐以备为美唯天子之乐兼于四夷乃足以为
 备此所以特言天子也诸侯以制节为事而制节存
 乎礼大夫以循道为事而循道存乎法士以事人为
卷五十八 第 41a 页 WYG0118-0235c.png
 事而事人存乎信百姓以相亲为事而相亲存乎睦
 礼恶其离也故言相与法恶其乱也故言相序信欲
 其有成而已故言相考睦欲其不失而已故言相守
 若是则天下之肥也夫自一人之微达乎天下之大
 以势观之则殊以理推之则一而已故皆可谓之肥
 焉苟于理有所逆以之肥一人为不足而况于天下
 之大乎苟于理有所顺以之肥天下为有馀而况于
 一人之微乎故至于天下之肥乃言是谓大顺也
卷五十八 第 41b 页 WYG0118-0235d.png
 山阴陆氏曰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所谓以睦相守盖如此士
 则又进矣以信相考大夫又进矣以法相序所谓法
 守在是也诸侯又进矣以礼相与天子则至矣故以
 德载焉以乐御之所谓道揆在是也养生送死事鬼
 神之常夫所谓大顺如是而已若天降膏露地出醴
 泉龟龙麟凤乃其馀事
 王氏曰车者致远之物车能致远而不能以自致必
卷五十八 第 42a 页 WYG0118-0236a.png
 待御者而后致德者圣人所用以化民也德能化民
 而不能以自化必待乐以彰之焉书曰帝德广运广
 德之体运德之用以言其厚载则足以容民畜众以
 言其并包则足以庇下承上以德为车有如此者鞗
 革冲冲和鸾雍雍进退也履乎绳墨旋曲也中乎规
 矩然后取道致远车行无不至焉乐之于德固有类
 此五色成文八风从律回邪曲直各归其分唱和清
 浊迭相为经其德也岂不恢恢乎有馀地哉是故乐
卷五十八 第 42b 页 WYG0118-0236b.png
 仁之实则仁妙天下而和声无不入乐义之实则义
 妙天下而和理无不达刚气不怒则刚德之运为沉
 潜柔气不慑则柔德之运为高明其𤼵扬也若骤若
 驰而奋德之光其节止也不疾不徐而绳德之厚鼓
 舞之神不疾而速均调之治无为而成乐行而民乡
 方可以观德以乐为御不亦宜乎
 蒋氏曰此章盖因上文言乐必达于顺犹食必至于
 肥遂言天下国家肥之理也夫古之人具手足备口
卷五十八 第 43a 页 WYG0118-0236c.png
 体安于豢养之为适充足餍饫而不知止则亦为肥
 之是欲耳今也肤革充盈必在于四体既正之后决
 非养其小体而失其大体者百亩之田五亩之宅衣
 帛食肉之有馀养生丧死之无憾亦可以为家肥矣
 今也考其笃厚和睦必在于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决
 非求其富足而弃其礼义者大臣以守法为事小臣
 以谨廉自持官职相序而不相紊君臣相正而不相
 谀以此为一国之肥宁有竭民力以自私厉民以自
卷五十八 第 43b 页 WYG0118-0236d.png
 养者天子以德为车示有运也以乐为御示有执也
 以礼相与谨邦交也以法相序乐不失职也以信相
 考明其有诸己而不欺之谓也以睦相守则出入相
 友守望相助也如此而为天下之肥宁有一物不得
 其所一民不被其泽者乎夫自人而家自家而国自
 国而天下均一理也理本一致而物有异情故世之
 所谓肥者在彼而礼之所谓肥者在此故揭而名之
 曰大顺顺天理也逆人欲也一事顺则万事听一事
卷五十八 第 44a 页 WYG0118-0237a.png
 逆则万境逆反逆归顺智者其有以知之虽然所谓
 大臣者以道事君者也一国之肥止言大臣法者何
 哉盖诸侯有一国者也彼则惟知奉天子之法而已
 诸侯在于奉天子之法则诸侯之大臣宜守法以事
 诸侯而已故曰大臣法春秋列国如晋叔向郑子产
 齐管夷吾为当国大臣岂复知此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
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卷五十八 第 44b 页 WYG0118-0237b.png
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郑氏曰言人皆明于礼无有蓄乱滞合者各得其分
 理顺其职也守危能守自危之道也君子居安如危
 小人居危如安易曰危者安其位
 横渠张氏曰大积而不苑此又极文也事大积累亦
 一一处置有条理于小事亦不失
 长乐刘氏曰大顺矣然后溥天之下率土之滨生者
 不失乎其养也死者不失乎其礼也亡者不失乎其
卷五十八 第 45a 页 WYG0118-0237c.png
 祀也化起乎一家而周遍于四海有条而莫之可紊
 也不曰大积焉而不苑哉并行而不缪哉细行而不
 失哉深而通者言其教之洽而至于化也深以尽乎
 其性通以正乎其情者也茂而有閒者言其德茂于
 躬而用之有尊卑之差亲疏之閒也连而不相及者
 人人各尽其性连乎上下各异其仪不相及也动而
 不相害者作于礼者必归于义又何相害之有哉此
 天下大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者以一人
卷五十八 第 45b 页 WYG0118-0237d.png
 而御四海之众危也以至仁而御群暴危也以至柔
 而乘至刚危也然则何以守之曰辨上下定民志然
 后危可守易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大顺之谓也修礼
 以达天下之义体信以致万物之顺而已矣
 延平周氏曰事大积焉而不苑者言其可与酬酢也
 并行而不缪者言其可与祐神也细行而不失者言
 其几足以成务也深而通者言其深足以开物也茂
 而有閒者言其并育而不相害也连而不相及者言
卷五十八 第 46a 页 WYG0118-0238a.png
 其同以迹异以心也动而不相害者言其动以礼止
 以义也凡此顺之至也故明于此然后能守危也
 长乐陈氏曰大积而不苑以其能变通以尽利也并
 行而不缪以其殊涂而同归也茂而有閒以其杂而
 不越也连而不相及以其安而有序也动而不相害
 则顺以动所以为豫动以顺所以为复巽而动所以
 为益也其始于不苑而终于不相害岂非乘理顺道
 以致之耶故曰顺之至也庖丁之解牛依乎天理因
卷五十八 第 46b 页 WYG0118-0238b.png
 其固然以至郤窾之大肯綮之微莫不恢恢游刃而
 有馀地以其顺之而已故能明于此然后可以守危
 不言守安而言守危者古人凶其吉之意耳
 焉氏曰并行而不缪使之两皆当其理也细者人之
 所忽细行而不失所以尽其精微也
 山阴陆氏曰凡积善苑并行善缪细行善失深宜不
 通茂宜无閒连喜相及动喜相害唯顺之至然后异
 此危若崇高是也危莫危于富贵
卷五十八 第 47a 页 WYG0118-0238c.png
 讲义曰能明大顺之道虽危而能守之勿失况夫安
 平康泰之时乎
 叶氏曰大顺本无体上之施焉者中乎义理之会下
 之应焉者安行乎义理之实感而通动而和则夫事
 之积而不苑并而不缪细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閒
 连而不相及动而不相害者皆其顺之实而治之形
 也虽然天下而有治之形也圣人于是始有所甚忧
 何也天下之治固其礼义纲维之也方天下之事纷
卷五十八 第 47b 页 WYG0118-0238d.png
 错殽乱有一秉礼立行之君立纲陈纪以综理之向
 之纷错殽乱者固骎骎焉日向乎治矣圣人固无所
 忧乎此也方内大宁民俗阜康和平舒愉上下妥谧
 天下之情玩其所乐而昧其虑安于其逸而讳其失
 圣贤于此眇焉遐观忧危惕慄动色相戒其讲礼益
 详其用礼益密其守礼益固凛然若有旦夕之忧乘
 其后者盖以安有危机治有乱阶治乱持危之道亦
 惟深察乎理而已何则天下之顺非无故而顺也礼
卷五十八 第 48a 页 WYG0118-0239a.png
 义日明而顺以致也天下之危非无自而危也礼义
 日昏而寻于危也大顺之在天下犹元气之行乎四
 体冲乎其益固泊乎其易睽有人焉血气冲融肤革
 充盈疑可终其身而无虞然嗜欲蛊之外物干之则
 脉络隙元气病向之冲融者日病充盈者日瘠矣是
 故兢兢于无病之日者善保其元气者也今日之世
 天下之情随上向背亦奚异血气周流乎四体者然
 而夫人一舍礼自肆失其所以纲维之具则同者睽
卷五十八 第 48b 页 WYG0118-0239b.png
 附者携治者乱顺者日隙矣三代之末是也有夏之
 君声律身度四海大顺后嗣逸豫灭德河滨为敌国
 矣夏之元气自是日衰情之安危之可畏也如此然
 则山渚之居顺之勿敝火水金木饮食之必时合男
 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此亦圣人安危之数
 节目不可以废
 蒋氏曰天下皆知顺者一世之美圣人以为不过养
 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事夫治至于大顺圣人御世之
卷五十八 第 49a 页 WYG0118-0239c.png
 极功今不过即常事以言顺斯道之功用顾若是浅
 末而易言哉盖尝泛观天下之事莫不有积也积而
 至苑则苑患所从生事莫不有并也并而不能齐则
 缪所从起莫不由细也细而不能曲折而中理则琐
 碎之失所由萌至若远而不通于情茂盛而无以为
 别连则有相及之迹动则有相害之形天地万物亦
 安能各安其位而不相夺圣人立夫万物之表制天
 下事物之宜故常使之相聚而有以相使相生而有
卷五十八 第 49b 页 WYG0118-0239d.png
 以相成相群而有以相养相杂而有以相别岂容有
 一事不中节一物不安其分者此大顺之功用固当
 考之于名位器数之间不当求之于幽深高远之域
 当验之于典则纲常之地不当索之于无声无形之
 境故曰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传注推圣人之功以
 为人明于礼无有蓄乱滞合而各得其分顺其职言
 极有理
 新安王氏曰此极言大顺之理万几日来庶事总至
卷五十八 第 50a 页 WYG0118-0240a.png
 其大积者然也以顺处之各有其序可以无苑结矣
 威福并用刚柔迭施其并行者然也以顺施之各得
 其宜可以无错缪矣一嚬笑之微下之休戚系焉一
 好恶之微众之向背系焉此其细行者然也以顺为
 之可以无过失矣幽远谓之深其势则易隔惟顺则
 其情必通众多谓之茂其势则易杂惟顺则其分有
 閒连则易以相干惟顺则同而异不相及也动则易
 以相违惟顺则异而同不相害也天下之大顺至此
卷五十八 第 50b 页 WYG0118-0240b.png
 极矣惟明于顺然后上下相得君臣相安可以守危
 盖居高则势易危守危则可安于民上也
 金华应氏曰能守自危之道也君子居安如危小人
 居危如安易曰危者安其位者也顺之与危相去远
 矣而每对言之盖屈伸阖辟同一体逆顺安危无二
 机圣贤之所深惧也深明于顺则虽当危疑争乱之
 中亦可以守之而弗失何者顺之则安逆之则危此
 至理之所在而人情之所同人皆好危而违安彼其
卷五十八 第 51a 页 WYG0118-0240c.png
 危也不过有以逆之而已吾能因其理而顺之则危
 者亦安矣不然则虽顺而易危可不虑哉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
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
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
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
 郑氏曰丰杀谓天子及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所以
 拱持其情合安其危小洲曰渚广平曰原山者利其
卷五十八 第 51b 页 WYG0118-0240d.png
 禽兽渚者利其鱼盐中原利其五榖使各居其所安
 不易其利劳敝之也民失其业则穷穷斯滥矣用水
 谓渔人以时渔为梁春献鳖蜃秋献龟鱼也用火谓
 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及季春出火季秋纳火
 也用金谓卝人以时取金玉锡石也用木谓山虞仲
 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饮食谓食齐视春时羹齐视
 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合男女颁爵位谓媒
 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司士稽士任进退其
卷五十八 第 52a 页 WYG0118-0241a.png
 爵禄也用民必顺谓不夺农时昆虫之灾螟螽之属
 也言大顺之时阴阳和也
 孔氏曰自此至顺之实也一节说行顺以致太平之
 事既欲其顺居山居川居原随而安之故各保其业
 恒丰而不敝困也必当年德者合男女使当其年颁
 爵位必当其德
 横渠张氏曰持情者持其诚也别嫌明微使相接而
 不疑此合危之道也持扶时引道之意诚实也扶持
卷五十八 第 52b 页 WYG0118-0241b.png
 诚实必在乎礼凡有可疑不安即危也礼能别嫌明
 微得以不疑就安是合危也相接即合也昆虫昆明
 也明生之虫谓春生冬死之类有害于物者也
 山阴陆氏曰情易放而难持危易散而难合持之使
 不流合之使不散若桑中政散民流而不可止失是
 矣
 庐陵胡氏曰持情合危持情使正合危使安
 长乐陈氏曰礼所以持人之情而使之称合事之危
卷五十八 第 53a 页 WYG0118-0241c.png
 而使之安也圣王知其礼之称情安危如此故居川
 原不易其利不变其俗使之各适其适而弗敝焉此
 因地之利以顺之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此因天
 之时以顺之也合男女颁爵位以至用民不夺其时
 此因人之理以顺之也夫惟因地之利因天之时因
 人之理而致顺如此故国无灾民无疾也
 严陵方氏曰礼所以辨异故曰不同惟其不同故见
 于形名度数之间者宜杀则不可丰宜丰则不可杀
卷五十八 第 53b 页 WYG0118-0241d.png
 惟其称而已故曰不丰也不杀也故下文广言顺之
 迹焉居山居川居渚居原苟易其宜则民劳而至于
 敝矣故顺之使弗敝用水火金未饮食必时者各顺
 其时而用之也书谓之五辰者以此若稻人以潴畜
 水而待旱以防止水而待潦此用水之时也五行独
 不言土则以饮食见之盖饮食土所生故也用民必
 顺者顺其析因夷隩之事而用之也其顺如此故其
 效至于如下文所云而各以其类应水则伏阴所致
卷五十八 第 54a 页 WYG0118-0242a.png
 旱则亢阳所致昆虫言螽蝗之属凡此则主天降言
 之故曰灾凶言岁之多疫饥言食之不足妖生于所
 反孽生于不正凡此则主人罹言之故曰疾无灾无
 疾则以阴阳之顺故也
 马氏曰山川之势异而高下之习不同原渚之势殊
 而水陆之居不一圣人则因其所利而利之顺其所
 居而居之有安于此则不强于彼然圣人之顺不止
 于此而已推其详则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湿
卷五十八 第 54b 页 WYG0118-0242b.png
 皆所以顺民也年有高下故合男女必当其年德有
 厚薄故颁爵位必当其德因其高下而合之所以顺
 阴阳之理也因其厚薄而颁之所以明贵贱之等也
 四民之业不同先王则顺之而不易四时之物不一
 先王则顺之而不夺故曰用民必顺
 延平周氏曰不同其所当异不丰其所当杀不杀其
 所当丰所以持情而使之称合危而使之安顺山者
 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各居其安而不易其利
卷五十八 第 55a 页 WYG0118-0242c.png
 也水火金木相胜之序也不言土者盖土爰稼穑言
 饮食则必兼之也合男女必当其德而以年为主颁
 爵位必当其年而以德为主用民必顺不夺农时也
 若父子笃兄弟睦言其人也若事大积而不苑言其
 道也若山者不使居川言其事也有是人有是道而
 行是事则其效足以致祥故国无水旱昆虫之灾民
 无凶饥妖孽之疾
 临川王氏曰礼运言水火金木饮食必时何以不及
卷五十八 第 55b 页 WYG0118-0242d.png
 土曰书以水火金木土榖为六府礼运饮食则兼土
 榖而言也
 蒋氏曰方天下之人群焉而居名位未定典则未立
 圣人御世之道未行于其间相轧相胜亦危甚矣至
 于礼教既施丰杀有节情欲有制事物有适圣人致
 顺之功已运乎其表则举一世于太和极治之盛使
 天下为公而不自知也二典之书足以见圣人治顺
 之功明德睦族授时作事徽典敷教齐政播榖可遽
卷五十八 第 56a 页 WYG0118-0243a.png
 数而枚举之极而至于荡荡巍巍而莫能名则皆自
 此而端本所谓大顺确则于此
 金华应氏曰用水不止如注所言若藏冰颁冰止水
 荡水之属皆是也女二十而嫁男三十而娶四十曰
 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必当其年也问名纳采度
 德定位必当其德也
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
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龟
卷五十八 第 56b 页 WYG0118-0243b.png
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
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郑氏曰言嘉瑞出人情至也膏犹甘也器谓银瓮丹
 甑也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棷聚草也沼池也则是
 无故非有他事使之然也实犹诚也尽也
 孔氏曰此明天地为至顺之主下瑞应也四时和甘
 露降是不爱其道也五榖丰醴泉生器车出是不爱
 其宝也人皆尽孝弟是不爱其情也礼纬云其政太
卷五十八 第 57a 页 WYG0118-0243c.png
 平山车垂钩谓不揉治而自圆曲此器车也中候握
 河纪云尧时受河图龙衔赤文绿色注云龙而形象
 马故云马图又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
 之画八卦又握河纪云凤凰巢阿阁鸟不畏人作巢
 在下故可俯窥其巢卵也是无他故由先王能修礼
 达义体信达顺故致此也
 横渠张氏曰能体顺故直至于天不爱其道地不爱
 其宝天地何尝爱当气和则自致此祥应达义则须
卷五十八 第 57b 页 WYG0118-0243d.png
 在修礼达顺则须当体信今虽义有所分别苟不以
 礼则不能成义心虽欲顺苟不自诚实亦不能达顺
 言体者混然为一体之义也
 严陵方氏曰天为神故以道言地为富故以宝言人
 有欲故以情言不爱言尽其所以而与之也膏露则
 露之泽其醲如膏醴泉则泉之味其甘如醴郊棷则
 在郊之棷也宫沼则在宫之沼也鸟兽之卵胎皆可
 俯而见则以顺之所感而无獝狘之患故也庄子言
卷五十八 第 58a 页 WYG0118-0244a.png
 至德之世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盖谓是矣修礼于
 外所以达义于内体信于人所以达顺于天
 山阴陆氏曰天不爱其道以其道与我地不爱其宝
 以其宝与我人不爱其情以其情与我凡此岂有私
 于我哉亦以积累之厚如上所云故也夫所谓顺在
 彼不在此然太平无象若祥瑞者吾以是为證而已
 故曰此顺之实也经于终篇言此以言礼义之运虽
 愧于道及其至也跻世淳朴亦所以反道此经所以
卷五十八 第 58b 页 WYG0118-0244b.png
 异于老庄之言也
 新安朱氏曰体信是忠达顺是恕体信是无一毫之
 伪达顺是𤼵而皆中节无一物不得其所聪明睿知
 皆由此出是自诚而明意思体信是真实无妄达顺
 是使万物各得其所 又曰信只是实理顺只是和
 气体信是致中底意思达顺是致和底意思
 延平周氏曰有礼有义而信以成之三者备然后至
 于顺故其序如此
卷五十八 第 59a 页 WYG0118-0244c.png
 叶氏曰夫精祲之交天人感通之际深矣圣人亦潜
 察其理而不废其證应韶成凤仪石击兽舞和气致
 祥乖气致异其理有昭然不诬者夫天有常道则地
 有常理人物有常情天地人物异形同体此心所感
 流通无间一念之差朕兆至微而飞流彗孛草妖木
 怪之遽见者非异也人拂其常性则天地万物之理
 亦为之变动也此念反正则景星反风应不旋踵矣
 况圣人本仁义礼乐以致大顺之治又能体信以达
卷五十八 第 59b 页 WYG0118-0244d.png
 此顺则天地定位民物由道宜乎或示其理或效其
 珍或尽其情彝则常理昭然具见于两间也后世人
 君舍人而言天拂经而嗜异不善其政治以和物化
 反求物祥以为政治之美本末倒置常理舛矣圣人
 于礼运一书始有感于大道之行而原礼之所由起
 中言礼之运转分别以极于损益变革事为之际其
 极归于大顺而卒章复以体信达顺明其致顺之由
 盖欲知感天地理民物道在此而不在彼也其旨深
卷五十八 第 60a 页 WYG0118-0245a.png
 矣
 蒋氏曰顺之为道合乎三才之妙而行乎三才之间
 者也故圣人所以致治者仰则顺乎天俯则顺乎地
 中则顺乎人而后致顺之道备上文自顺山者不使
 居川以致于用民必顺是也夫如是则仰观俯察安
 坐而无愧操约御详高拱而仰成岂复有水旱昆虫
 凶饥妖孽之事以累吾极治之世哉固宜叶气横流
 嘉瑞并应甘露醴泉器车马图所由以出也凤凰龟
卷五十八 第 60b 页 WYG0118-0245b.png
 龙所由以见也天地万物山川百神所由以各安其
 位各效其职也则是无故虽然所以至于无故者岂
 能遽然哉彼其措天下于无事者未有不由有事始
 也礼运一篇具载始末建名位设制度养生送死各
 有其常居处运用各适其制因天时顺地利合人情
 圣人所以有事者也及其至也天不爱其道地不爱
 其宝人不爱其情圣人所以无事者有事为本无事
 为效然溯流寻源则惟修礼体信者能之天下之礼
卷五十八 第 61a 页 WYG0118-0245c.png
 未有不根于信而能有行也顺天之道治人之情有
 礼则安无礼则危有礼则生无礼则死信其如是而
 后能致其如是也夷考此篇信之一辞才一二见终
 焉则断为之说曰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
 之实也其旨甚要礼器亦曰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
 虚道吾儒平居暇日当于一身之间体之而后足以
 见圣人致顺之大
 
卷五十八 第 61b 页 WYG0118-0245d.png
 
 
 
 
 
 
 
 礼记集说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