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四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WYG0118-01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五十四    宋 卫湜 撰
礼运第九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
 相变易阴阳旋转之道此于别录属通论
 横渠张氏曰礼运本是一片段文字混混然一大意
 须是据大体而观之乃能见若句句字字细碎求之
 必不能得尝观礼运有时混混然若身在太虚中意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WYG0118-0115b.png
 思弘大然不能得久不惟礼运要作一大意观之如
 中庸儒行亦当如是或谓间有害处据大体观之自
 是大片段文字以己心难包管尽他意如天降甘露
 地出醴泉若尧舜之世实求此物则安得也但言其
 至和可致不必须有此
 山阴陆氏曰礼运者是礼乐之运非道德之运盖运
 祚推移而礼行焉虽圣人不能违也然则大同小康
 时而已矣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WYG0118-0115c.png
 长乐陈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
 则运而无所积器则滞而有所拘礼器言礼之器则
 礼运言礼之道也
 严陵方氏曰行于万物者道也载道而行者礼也帝
 王盛时以义起礼驱骋而转徙未尝息故其经世之
 迹不能无异其轨辙焉于是则有大小之别同异之
 名矣此篇所言乃其义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WYG0118-0115d.png
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
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郑氏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亦
 祭宗庙时孔子仕鲁在助祭之中观阙也孔子见鲁
 君于祭礼有不备于此又睹象魏旧章之处感而叹
 之言偃孔子弟子子游大道谓五帝时也英俊选之
 尤者逮及也言不及见志谓识古文不言鲁事为其
 太切广言之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WYG0118-0116a.png
 孔氏曰此篇凡四段自此至小康为第一明孔子为
 礼不行而𤼵叹遂论五帝三王优劣之事郑引郊特
 牲十二月蜡据周言之夏则十月殷则十一月谓建
 亥之月也以万物功成报之案月令孟冬云大割祠
 于公社腊先祖五祀故郑云亦祭宗庙总而言之谓
 之为蜡若析而言之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故
 郑注郊特牲云息民与蜡异此据总而言之故祭宗
 庙而云与于蜡宾也下云出游于观之上故知是祭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WYG0118-0116b.png
 宗庙也以仲尼与蜡祭故郑知仕鲁也鲁臣而称宾
 者以祭祀欲以宾客为荣故也尔雅释宫云观谓之
 阙孙炎云宫门双阙者旧县法象魏使民观之处因
 谓之阙亦名象魏魏巍也其处巍巍高大也何休注
 公羊天子两观外阙诸侯台门则诸侯不得有阙鲁
 有阙者鲁以天子之礼故得有之也公羊传云设两
 观乘大路此皆天子之礼是也案定二年雉门灾及
 两观鲁之宗庙在雉门外左孔子蜡祭事毕出庙门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WYG0118-0116c.png
 往雉门登游于观之上喟是叹之形貌作记者言其
 所叹之由言盖者谦为疑辞不敢指正于是言偃问
 叹何事孔子若指言鲁失礼恐其太切故广言五帝
 以下之事谓五帝大道之行并与三代英异之主若
 禹汤文武等虽不及见而有志记之书尚可知也志
 是记识之名案辨名记云倍人曰茂十人曰选倍选
 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倍杰曰圣熊
 氏曰当门阙处以通行路言双阙明门之两旁相对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WYG0118-0116d.png
 为双也游目看于观之上
 严陵方氏曰助祭者必有饮食以劳之故谓之宾焉
 文王世子于释菜言退宾者以此大道之行谓五帝
 之上也三代之英谓三王之时也以其无名无迹故
 以道称之以其代废代兴故以代称之礼至于三代
 其文极矣故以英言之言三代之为英以见五代之
 为质以五帝为大道之行则知三代为大道之隐矣
 时系乎圣人之在上者也孔子以穷而在下不得其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WYG0118-0117a.png
 时故其言如此然时无常也或可待焉故止言未而
 已
 蒋氏(君实/)曰礼莫重于祭祭莫重于蜡故记礼之君
 子首以夫子蜡宾之叹而𤼵诸礼运之篇考之于经
 蜡之始末郊特牲论之详矣夫子又尝与子贡言蜡
 则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赐之所知何哉其可知
 者蜡之祭也其不可知者古先圣王之遗风馀泽也
 古者上下之间势位未隔文法未备而岁时蜡礼之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WYG0118-0117b.png
 讲终以序饮其重农力本存爱示情之意见于祈祝
 祷禳之间劳来劝相之际仁之至义之尽粤自王政
 不修而典礼在鲁者望鲁之意谓其一变而至于道
 而不可与他国槩言者也今也圣人伤世伪之寖起
 知古典之无传而于蜡宾毕事之后出为观上之游
 喟然为之太息记者纪其所叹在鲁不知鲁之为蜡
 其能尽存于古否乎鲁之郊禘非礼也其蜡可知矣
 然则𤼵蜡之旨微矣圣人伤古治之不复因蜡礼而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WYG0118-0117c.png
 有见不有偃也为之𤼵问则何以穷夫子感叹之机
 夫既以帝者之事为大同而指三代为小康矣而均
 曰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何哉此有以见圣人思欲还
 上古之风而不可得而犹思其次也故其下历历言
 之(篇内/同)
 讲义曰夫蜡之祭为仁之至义之尽先王报祭之礼
 为息且有休老劳农之事孔子既与蜡宾而观之以
 知当时虽足以得古之礼而未足以得古人为礼之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WYG0118-0117d.png
 意此大道所以未行也故孔子喟然而叹鲁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癈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郑氏曰公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睦亲也不独亲其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WYG0118-0118a.png
 亲子其子孝慈之道广也皆有所养无匮乏也有分
 分犹职也有归皆得良奥之家也货不必藏于己力
 不必为己谓施无吝心劳事不惮仁厚之教也谋闭
 不兴盗贼不作尚辞让之故也外户不闭禦风气而
 已同犹和也平也
 孔氏曰此以下说记中之事此先明五帝时也为公
 谓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是也选贤与能
 谓不世诸侯黜四凶举十六相之类是也讲谈说也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WYG0118-0118b.png
 修习也世淳无欺说辄有信所习皆亲睦也君既无
 私故人法之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天下之老者皆得
 赡养终其馀年年齿盛壮者不爱其力重任分轻任
 并斑白者不提挈是也幼者皆获养长以成人无告
 及有疾者皆获恤养男子无才者耕有能者仕各当
 其职无失分也女谓嫁为归不失时故有归也货谓
 财货既天下共之不独藏府库但人不收录则物坏
 世穷无所资用故收而藏之是恶弃地耳非是藏之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WYG0118-0118c.png
 为己有乏者便与也为事用力不惮劬劳正是恶于
 相欺惜力不出于身非是欲自营赡故云不必为已
 谋起于诈今天下一心故图谋之事闭塞不起兴起
 也有乏辄与盗窃焉施有能必位乱贼何起外户扉
 从外阖也不闭者不用关闭之也重门击柝本禦暴
 客既无盗窃乱贼则户无俟于闭也但为风尘入寝
 故设扉耳无所捍拒故从外而掩也率土皆然故曰
 大同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WYG0118-0118d.png
 横渠张氏曰大道之行穷乏皆有养者盖民足固自
 如此菽粟如水火民焉有不仁者哉圣人富之固有
 其术其教之又深顺达大道行也孔子言王者必世
 而后仁仁即大道之行也以孔子之道行之三十年
 何患乎不仁也言仁固有浅深三年有成言治一国
 也及治天下则必世也周公之法不至此但成王不
 能继之大道之行由礼义而行者也礼义以为纪行
 礼义者也纪对纲而细今规规然以礼义治其小礼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WYG0118-0119a.png
 义而施于小未及其大者也若夫大道之行则礼义
 沛然大道之行游心于形迹之外不假规规然礼义
 为纪以为急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虽则无
 为亦未尝忘礼义以为纪盖不可无也
 长乐刘氏曰五帝之治世质民纯人人内尽其情而
 情不生外无其己而善益劝故君不自尊而天下共
 尊之臣不自贤而天下共贤之一德安于上而兆民
 莫不化之一善出于人而四海莫不师之是以选贤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WYG0118-0119b.png
 与能讲信脩睦不必自于朝廷而族党人人公共推
 让不敢以为己私也虽以天下让于人而人不以为
 德虽以天下外于子而人不以为疏故不谨于礼而
 人无作伪以踰于中不由于乐而人无纵精以失其
 和易称同人于野亨者言君尽其性于上而民尽其
 性于下有天火之义焉不曰大道之行乎
 长乐陈氏曰大道之行为大同大道之隐为小康以
 道之污隆升降系乎时之不同而已盖大道者礼义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0118-0119c.png
 之本礼义者大道之末任其本则末存乎其间徇其
 末则本隐而无存此尧舜所以为大同而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所以为小康也庄子述伯成子高对禹之
 辞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而民
 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大同小康之辨也夫大
 道之行天下为公而与人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而与
 子与人与子固出于天圣人所以顺天而趋时也然
 其为公者非不家之以为公者为主为家者非不公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0118-0119d.png
 之以为家者为主至于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
 力不必藏于己非无所别也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
 力为己非无以待人也亦其所为主者异矣选贤与
 能讲信脩睦六君子非不由之礼义以为纪尧舜非
 不用之特其有所轻重浅深烦简之不一耳盖上世
 之选贤则一于德而已后世之选贤则有及于勇知
 上世之信则出于精诚之中而后世之信则见于作
 誓作会之际上世之睦则和光同尘而有馀后世之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0118-0120a.png
 睦则鱼沬呴濡而不足上世则有道德以为纲而不
 止于礼义之纪后世则礼义以为纪而有失于道德
 之纲也
 严陵方氏曰选言择之而进与言待之而举有诸己
 之谓信交相亲之谓睦信与睦人皆有之然有诸己
 者患其隐而已故讲之使明交相亲者患其坏而已
 故脩之使著废疾瘖聋跛躄之类所谓皆有常饩各
 以其器食之是也天生其利人乃不取是以人逆天
卷五十四 第 11b 页 WYG0118-0120b.png
 也故货弃于地为可恶人犯其劳我享其效是因人
 成事也故力不出于身为可恶取非其有谓之盗伺
 间而𤼵谓之窃绝理谓之乱毁则谓之贼
 马氏曰信者在中之诚讲之者使之以信相考也睦
 者在内之和脩之者使之以睦相守也男有分女有
 归言使之各得其所也有所厚有所薄有所贪有所
 吝则机心作于内而盗窃乱贼兴于外无所厚无所
 薄无所贪无所吝则机心盗贼两皆泯矣如此然后
卷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0118-0120c.png
 外户可以不闭而天下如是一也
 山阴陆氏曰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曰选贤与能
 讲信脩睦是乃所以异乎黄老之言也且选贤与能
 讲信脩睦在六君子之世未尝废也而大道之行异
 乎此者不家之而已难者曰天下为公是天与贤则
 与贤天下为家是天与子则与子孟子以为其义一
 也不足为时之厚薄曰自后世观之类皆与子一有
 不尔则争乱随之是亦天也虽以为时之厚薄可矣
卷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0118-0120d.png
 而缓词也即云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外户不闭
 嫌其言不婉是谓大同此礼之运转在天者也
 延平周氏曰以大道既隐为三代则大道之行为尧
 舜然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亦非不以天下为家大
 道之隐以天下为家亦非不以天下为公故孟子以
 为其义一也又岂足为时之厚薄哉盖各亲其亲不
 独亲其亲各子其子不独子其子者二帝三王之所
 同也
卷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0118-0121a.png
 蒋氏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居上者恬于势位而不
 以为乐在下者安于困贫而不以为尤是以德化自
 行而防范不立情意易通而机巧不生故位以贤能
 而任非有所私而立之也人以信睦为交非制之使
 从也推而至于耆老幼壮鳏寡孤独之人交相养于
 天地之间而不见其病男自然而有分女自然而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而已力恶其不出于身而已是岂
 有一毫相攘相轧之习哉凡若此者非圣人用力而
卷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0118-0121b.png
 致之也故扬而举之于大同之时惟帝者之事足以
 当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
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
卷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0118-0121c.png
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郑氏曰𨼆犹去也为家谓傅位于子货力为己俗狭
 啬也大人诸侯也乱贼系多为城郭沟池以服之也
 谋用是作兵由此起以其违大道敦朴之本也教令
 之稠其弊则然老子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由用也
 由此其选能用其礼义以成治也考成也刑犹则也
 埶埶位也去罪退之也殃犹祸恶也康安也此谓小
 小安康之世不如大道大同之世也言小安者失礼
卷五十四 第 14b 页 WYG0118-0121d.png
 则贼乱将作矣
 孔氏曰此明三代俊英之事孔子生及三代之末故
 称今也天下为家禹为其始也君以天位为家故四
 海各亲亲而子子藏货于身出力赡己父子曰世兄
 弟曰及谓父傅与子无子则兄傅与弟以此为礼也
 城内城郭外城沟池城之堑为此以自卫固也纪纲
 纪也五帝以大道为纲三王以礼义为纪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有失并用礼以纪之也君臣义合故曰正
卷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0118-0122a.png
 父子天然故曰笃笃厚也兄弟同气故曰睦夫妇异
 姓故曰和又用礼义设为宫室衣服车旗饮食上下
 贵贱之制度田种谷稼之所里居宅之地贵贱异品
 也贤犹崇重也盗贼并作故须勇更相欺妄故须知
 所以崇重勇知之士立功起事不为他人故奸诈之
 谋用而战争之兵由此而起禹汤等能用此礼义成
 治其为三王中之英选也此圣贤六人皆谨于礼以
 行下五事用礼明断使得其宜用礼以成人之信用
卷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0118-0122b.png
 礼以明民之罪仁者以礼赏之以为则争夺者以礼
 讲说之使推让是示民为常法也为君而不谨于礼
 以下五事虽在富贵埶位众人必以为祸恶共以罪
 黜退之也
 横渠张氏曰大道既𨼆以其不讲故民不见也然则
 大道既𨼆有劣于大道之行大道之行如尧舜方是
 也虽三代之英犹有劣者以其未成功也此所以未
 有不谨于礼惟谨于礼则所以致大道之行各亲其
卷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0118-0122c.png
 亲各子其子亦不害于不独亲不独子止是各亲各
 子者恩差狭至于顺达之后则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既曰不独亲亲子子则固先亲其亲子其子矣
 大人世及以为礼由古以来固亦有傅世但道𨼆之
 后虽有子如均朱有臣如伊周者亦不能举行尧舜
 之事故以世及为定礼城郭沟池为固亦是礼义以
 为纪之事所以防乱也尧舜在位各历年七十馀以
 至于人神和龟龙格是为大治不规规以礼义为纪
卷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0118-0122d.png
 六君子所以急于礼者欲至乎大同也尧舜之治若
 此莫不本诸礼义大道既𨼆由暴君以坏之也然而
 使尧舜承桀纣之后亦当以礼义为纪六君子居尧
 舜之时是亦大同之治也以其袭乱急于礼义适得
 小康耳圣人成性一之以义理礼义为纪固在术内
 然而六君子未有不谨于礼欲以达其大者也谋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大道既𨼆则人有彼我故谋作乱
 者兵也止乱者亦兵也谋所以虑乱也既有乱则须
卷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0118-0123a.png
 兵以制之禹继尧舜者也恐殆非为大道既𨼆之时
 由此其选于三代中是精选者也
 长乐刘氏曰既𨼆谓夏商以后有其居处而彼已分
 矣私其货力而窃盗起矣战斗刑禁由之生焉故有
 五礼防其伪而教之复于中也有六乐防其情而教
 之复其和也纲人之伦以五品纪人之性以五常制
 度不定则僣偪兴田里不疆则侵吞起勇智不用则
 祸乱生谋虑不作则奸诈出小则五刑以扶典制大
卷五十四 第 17b 页 WYG0118-0123b.png
 则九伐以立平康此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所以
 谨于礼较于大道则为小康焉
 严陵方氏曰前言大道之行则知大道𨼆之为废此
 言大道既𨼆则知大道行之为明矣前言天下为公
 则以与贤故也故继言选贤与能此言天下为家则
 以与子故也故继言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焉大人世
 以为礼则各子其子故也及以为礼则各亲其亲故
 也大人止谓有位者与说大人则藐之之言同道大
卷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0118-0123c.png
 而有变则为之纲者道也礼义小而有常故以为纪
 焉道之纲则君臣固有义矣父子固有亲矣兄弟固
 有序矣夫妇固有别矣及以礼义为纪则因其义而
 正之因其亲而笃之因其序而睦之因其别而和之
 故曰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功
 为己则致力以兴事者各自营故也礼义之纪如此
 所以治人之道悉矣则机心不能无作争端不能不
 起故曰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卷五十四 第 18b 页 WYG0118-0123d.png
 马氏曰以大道之行而方之大道之𨼆固甚于天地
 之殊也窃尝言之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傅于贤傅于
 子皆天之所与非人力之所能为也五帝三王何与
 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则近于墨矣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则近于杨矣圣人岂杨墨之道乎老有所
 终至废疾有所养三王未始不同也以正君臣至以
 功为己五帝之时莫不行也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三王之盛时莫不胥然谋用是作则兵由此
卷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0118-0124a.png
 起五帝以来亦未始不如此也由是而考之则记者
 之言妄欤尝闻之师曰方周之衰文之灭质也久矣
 天下之人溺于人伪丧其天真孔子伤时之弊故推
 隆于五帝而以三代为劣过其实以矫之欲使复归
 于至德之盛裁归于文质之中而已故曰先进于礼
 乐野人也夫孔子非必以先进为可尚以时之弊必
 过其中以矫之使质过于文然后朴可得而复也故
 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大同小康之意槩可见矣
卷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0118-0124b.png
 山阴陆氏曰以今该古不欲斥前也大人得位者也
 若五帝时非无父子相继兄弟相及非无城郭沟池
 非无礼义特不以为固不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
 子以睦兄弟正尚义故笃尚恩故睦尚亲故以和夫
 妇者妇虽以从夫为正亦有可否相济以功为已愈
 益下矣庄子曰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盖礼义虽可
 以息兵亦可以起兵以著己之义以考己之信著人
 之有过若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周公之过不亦
卷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0118-0124c.png
 宜乎以有礼著焉故也仁以有礼故刑让以有礼故
 讲若虞芮质厥成是也虞芮讲让而文王之仁刑矣
 礼示民有常易示人有变
 庐陵胡氏曰郑云大人诸侯也案下云禹汤由此则
 大人谓天子礼以明义礼以成信礼以明罪礼以刑
 仁刑犹型也礼以明让礼以体常
 长乐陈氏曰其言示民有常者常者变之对变者能
 变则常者能化化者人之道变者天地之道易之坤
卷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0118-0124d.png
 卦言人之道则曰有常曰化光至于乾卦言天之道
 则曰无常曰变化帝则尽天道故不言常王则尽人
 道故止于有常而已
 延平周氏曰礼义以为纪以下至于贤勇知此谋用
 不作而兵所以不起者也以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非也
 蒋氏曰驯至乎王者之时则不同矣天下为家自夏
 后氏始禹之为君岂不知尧舜与贤之事为可美哉
卷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0118-0125a.png
 启贤而能敬承此不待论而天下之事亦大异矣自
 禹而往乃家天下盖圣人以道御时初无容心于其
 閒也名位以安之政教以率之刑法以一之诰誓以
 申之此岂得已而不已哉利欲动而奸诈起生聚众
 而情隙开圣人而不为之尽心焉则盖有所不满焉
 者故自夏后氏之与子而天下之为君臣父子者自
 此无异说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王者岂
 能遽返而还其初乎要亦求勿失其情而已禄爵世
卷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0118-0125b.png
 及以为大夫之礼城郭沟池以为国家之固礼义以
 为人道之纪君臣不得不正父子不得不笃兄弟不
 得不睦夫妇不得不和制度不得不设田里不得不
 立勇智任之为贤为己举之为功义必使著信必使
 考仁必使成逊必使习道不能由则位不能居至是
 而礼之功用形矣故圣人揭而举之为小康之时夫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而谓之小康若是其
 不足言乎曰小康之名非治说也乃时说也圣人处
卷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0118-0125c.png
 大同之时故能运无为之化圣人处小康之时要亦
 无不尽之心夫惟无不尽之心而后能居小康之时
 成极治之化当大道之𨼆使大道之行以此言之则
 知帝王有异时无异道圣人因蜡以思礼其不能无
 望于鲁而有志于帝王之世者如此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
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
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
卷五十四 第 22b 页 WYG0118-0125d.png
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
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郑氏曰相视也遄疾也言鼠之有身体如人而无礼
 者矣人之无礼可憎贱如鼠不如疾死之愈也圣人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于鬼神以制礼下教令
 也既又祀之尽其敬也教民严上也鬼者精魂所归
 神者引物而出谓祖庙山川五祀之属也民知严上
 则此礼达于下也民知礼则易教
卷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0118-0126a.png
 孔氏曰此是第二明须礼之意失之者死若桀纣也
 得之者生若禹汤也引诗鄘风相鼠篇礼从天出故
 云本于天殽效也又效于地布列于鬼神圣王既法
 天地鬼神以制礼本以教民故祀天禋地享宗庙祭
 山川一则报其礼之所来之功二则教民严上之义
 民既知严上之义晓达丧礼则知哀笃君亲也祭是
 享祀君亲射御是防卫供御尊者冠有著代之义昏
 有代亲之感朝是君之敬上聘是臣之事君人知严
卷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0118-0126b.png
 上则达此八者之礼天下谓天子国谓诸侯家谓卿
 大夫下既从教故得而正也郑注则天之明因地之
 利昭二十五年左傅文云取法度于鬼神者下文云
 降于宗庙山川五祀是也云以制礼下教令者谓法
 天地鬼神以制礼既毕下此礼之教令以教民即下
 文降命降则下也谓法此等之神以下令教又祀此
 等之神教民严上故郑云既又祀之尽其敬也宗庙
 山川五祀据其精魄归藏不知其所则谓之鬼宗庙
卷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0118-0126c.png
 能引出仁义山川能引出兴作五祀能引出制度又
 俱能引出福庆谓之神也三者皆为鬼神此又本天
 殽地之下所以总云列于鬼神也
 横渠张氏曰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此属自
 然而言也天自然有礼如天尊地卑是也殽于地明
 于地也如山川有小大草木有长短皆是天生而见
 于地也列于鬼神遍于鬼神也如社有土功履之必
 报稷有养人之功五岳各为一方之镇人就而礼之
卷五十四 第 24b 页 WYG0118-0126d.png
 至于群祀百神莫不有自然之理使之必报之功有
 小大者天也报且礼之者人也达于丧祭射御冠昏
 朝聘此则属人道而言亦莫非天理也 又曰礼本
 于天天无形固有无体之礼礼有形则明于地明于
 地则有山川宗庙五祀百神以至达于丧祭射御冠
 昏朝聘是见于迹也盖礼无不在天所自有人以节
 文之耳本于天殽于地犹是总言之鬼神则布列于
 地上也然则礼非自人而出至于鸟兽莫不有父子
卷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0118-0127a.png
 配偶长幼朋友蝼蚁之君臣鸿雁之兄弟但不能推
 类而有别此亦皆天性也至圣人则能粹美之
 长乐刘氏曰先王正心诚意动必如礼者欲盛厥德
 以配天地也不曰承天之道乎礼有定制执民两端
 不敢过也不敢不及也不曰治人之情乎人失乎礼
 则行悖于中刑祸之道也不曰死乎人得其礼则动
 恊于极不曰生乎鼠也无其一体无不死者人也失
 其一礼而能久生哉故礼也者能使三才安于其位
卷五十四 第 25b 页 WYG0118-0127b.png
 而不失其宜者也故天得其礼则阴阳和地得其礼
 则刚柔顺而无乾亢之患鬼神得其礼则生以时而
 无咎徵之失至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得其礼则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得其分而不失其常不曰
 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乎则人之为道无礼焉性命不
 可得而正矣若网之有纲万目待之然后理若木之
 有规万器待之然后成惟礼为然
 长乐陈氏曰言偃闻去众为殃之说复以礼之急为
卷五十四 第 26a 页 WYG0118-0127c.png
 问孔子谓礼出于天而成体则于天之道为本故以
 之承天之道出于人而成法则于人之情为本故以
 治人之情夫出于天而承天出于人而治人则礼不
 为不重其有不由而失之则不止于去众为殃而必
 至于死由而得之则不止于存众为祥而必至于生
 也丧祭内也射御外也冠昏内也朝聘外也君子行
 其在己而不忘其在人者为其在人而不忍其在己
 者然后为能尽己而尽人此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先
卷五十四 第 26b 页 WYG0118-0127d.png
 后之意 又曰本于天者礼之道殽于地者礼之体
 列于鬼神者礼之情达于丧祭射御冠昏者礼之度
 数礼之为道则达而其体则卑其情则幽而其度数
 则显圣人以此示人则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严陵方氏曰上言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则礼之
 于人不可缓矣故言偃复问以为如此乎礼之急也
 礼本乎天之道故先王制礼所以承天之道礼出乎
 人之情故先王制礼还以治人之情礼于天人之际
卷五十四 第 27a 页 WYG0118-0128a.png
 如此则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未足怪也然失之者未
 必死以其有死之道而已得之者未必生以其有生
 之道而已故引诗胡不遄死之说以明之也夫苟失
 于礼虽或幸而生于义可诛则无以异乎死苟得于
 礼虽或不幸而死其名不忘则无以异乎生此所以
 有死生之道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
 礼之得失遂有生死之道也此其所以为急欤于天
 曰本于地曰殽于鬼神曰列皆言礼之所以立也至
卷五十四 第 27b 页 WYG0118-0128b.png
 于礼之所以行则有见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焉见
 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则礼达于下矣故以达言之
 丧则凶礼也祭则吉礼也射御则军礼也冠昏则嘉
 礼也朝聘则宾礼也礼虽经而为三百曲而为三千
 其大体不过是五者而已
 马氏曰天降衷于民而先王之为礼所以继天之衷
 也故曰以承天之道夫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
 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逸人情之所同也人情之
卷五十四 第 28a 页 WYG0118-0128c.png
 所同而纵之则灭天理而穷人欲故先王制为礼以
 节之也故曰以治人之情胡不遄死者未至乎死而
 人欲其死也
 延平周氏曰深于礼者可以言易深于易者可以言
 礼故言其成象则本于天言其效法则殽于地言其
 幽则列于鬼神所谓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者乃
 其度数而已矣
 山阴陆氏曰鬼神若禋祀实柴槱燎血祭狸沈副辜
卷五十四 第 28b 页 WYG0118-0128d.png
 礿祠烝尝之类亦一隅尔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此八
 者自天子下达凡所谓示象数之事也
 郑氏曰相鼠之刺不惟深疾之之辞而无礼无仪固
 有死之道也夫三百之经三千之仪虽若不胜其繁
 要皆此心之用操而常存者则委蛇曲折不失尺寸
 一念之差则视而勿见听而勿闻食而不知其味语
 默动止皆非故态矣观于草木则一叶之黄一枝之瘁
 皆本根之病也观于天地则一星之殒一泉之决皆
卷五十四 第 29a 页 WYG0118-0129a.png
 元气之病也圣人为礼以制天下之心威仪之中否
 以验其神明精爽之存亡讵可指登降兴俯献酬裼
 袭以为末节而不之察乎先王盛时礼教达于天下
 士无贤不肖皆周旋于礼文之中其节奏度数耳目
 习焉手足安焉不得而少差也于安且习之中而忽
 乖其度是必其神明精爽之不在是也三代之衰列
 国公侯卿大夫犹知奉礼以从事一不中节则有死
 生祸福之说若越椒之执币傲叔仲惠伯知其必灭
卷五十四 第 29b 页 WYG0118-0129b.png
 若敖氏之宗郤锜乞师于晋而将事不敬孟献子知
 郤氏之必亡若此类者不可胜举而其应信若龟筴
 盖先王所以制人心之意犹未泯灭而秉礼君子既
 能以自检其身故能以身察乎人也傅谷梁之说者
 以为左氏失之诬而后世学者不究其本遂以左氏
 死生祸福之说近于神怪而力排之圣人制礼精微
 之意微矣惜哉
 蒋氏曰圣人伤世远道散发明礼之为功学者因言
卷五十四 第 30a 页 WYG0118-0129c.png
 深意切申问礼之所以急圣人岂能忘言于此思昔
 先王之制为礼也非以强世拂情也盖自有天地万
 物而礼与之俱立群而为之辨也合而为之防也出
 入饮食而为之会节疏数也施报酬酢而为之等级
 隆杀也是岂天之所能随而付诸其人乎盖必有制
 而命之者矣故曰承天之道又岂人之所能始而具
 之于天者乎盖必有(阙/)(阙/)之者矣故曰治人之情
 天道以承而能立人情以治而能定此礼所以不可
卷五十四 第 30b 页 WYG0118-0129d.png
 一日无而得失死生所由分也不然则天人之理穷
 矣相鼠之刺所关甚大托诗以明礼岂不信然 又
 曰礼之为说虚为之机而实为之用理为之初而形
 为之显自其本于天者而承之彼其理混然未分吾
 孰得其洪纤小大而为之乎易曰知崇礼卑崇效天
 卑法地方其为崇有不可得而拟议者圣人本天道
 之自然即地形而有辨故凡礼之所以为是因人之
 情顺物之称制为高下广狭者皆其所效而立之者
卷五十四 第 31a 页 WYG0118-0130a.png
 也由是而筑为宫室设为宗祧郊社以崇报山川以
 阐幽是列鬼神而礼有所寓矣丧祭有常射御有数
 冠昏以严其序朝聘以谨其仪是达于制作而礼有
 所行矣此三代圣人所以损益不同而制治之异至
 衰世之君子则未尝不以礼之兴脩废弛而觇人之
 理乱安危者有由也
 金华应氏曰上数语明礼之功用以明夫人生死之
 所由系下四语总礼之体用以明天下国家治乱之
卷五十四 第 31b 页 WYG0118-0130b.png
 所由别也大原出乎天故推其所自出而本之效法
 之谓地故因其成法而效之殽效也列于鬼神者充
 塞乾坤之閒昭布森列而不可紊也达于丧祭至朝
 聘者人道交际之用周流上下而无不通也法于天
 地鬼神者理也所以承天之道也达于天下国家者
 事也所以治人之情也理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示之以礼而人得礼以生则谋之作者弭兵之起者
 消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治也不然虽有粟吾得而食
卷五十四 第 32a 页 WYG0118-0130c.png
 诸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
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
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
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郑氏曰把夏后氏之后也徵成也无贤君不足与成
 也得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有小正宋殷人之后也
 得殷阴阳之书其书存者有归藏吾观于二书之意
卷五十四 第 32b 页 WYG0118-0130d.png
 孔氏曰自此至礼之大成也为第三明礼之所起徵
 者徵验之义把宋君闇弱不堪足与成礼因往适把
 宋得殷坤乾之书并夏四时之书观之知上代以来
 至于今世时代运转礼之变通即下礼之初以下是
 也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
 横渠张氏曰坤乾之义先曰坤者殷之质以所先见
 者则先言之坤乾书名也不曰乾坤而曰坤乾者乾
 则无以见必因坤而著故先曰坤推本而言也犹言
卷五十四 第 33a 页 WYG0118-0131a.png
 形神人必因形乃见神若不因形则神何附著
 长乐陈氏曰夏时坤乾之书固不可得而见之然沿
 其名以推其义则夏时者言夏时之所纪而坤乾有
 交泰之意也夫得其书则系其所得之先后故先夏
 时而后坤乾观其书则考近以及远故先坤乾而后
 夏时 又曰其言夏时之等则其所得者不止于此
 其言吾以是观之则继之以夫礼之初以下盖观是
 书而知其然
卷五十四 第 33b 页 WYG0118-0131b.png
 严陵方氏曰极之为言至也如上所言皆礼之至矣
 子游故复问之也坤乾夏时之书所谓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刑是也论语兼言书之文不足徵此特言人
 之献不足徵者言其略则文献皆不足徵言其详则
 书之文犹有得焉耳周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
 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是连山则首乎艮其卦具内
 外而一体其位居东北之两閒则向乎人之时焉夏
 用人正故其书以之孔子以夏时称之者以帝降而
卷五十四 第 34a 页 WYG0118-0131c.png
 王人时得其正故也归藏则首乎坤各归其根密藏
 其用皆阴之所为则合乎地之时焉殷用地正故其
 书以之孔子以坤乾称之者以资生于丑地为主于
 上故也周易则首乎乾周而复始刚柔相摩皆阳之
 所为则合乎天之时焉周用天正故其书以之孔子
 以乾坤序之者以资始于子天为主于上故也然孔
 子以夏殷之易而观夏殷之礼者何也盖易之所见
 者象礼之所形者器系辞云以制器者尚其象则观
卷五十四 第 34b 页 WYG0118-0131d.png
 易固可以知礼矣且乾坤者天地也夏时者四时也
 天地有上下之位四时有先后之序礼之道如斯而
 已至周则监于二代脩而兼用之故六官则备天地
 四时之名焉坤乾不谓之书而谓之义夏时不谓之
 书而谓之等者礼以达义于内辨等于外者也天地
 之理为妙故以义言内四时之迹为显故以等言外
 或言其义或言其等盖本诸此
 马氏曰创于始者必有以继于终作于先者必有以
卷五十四 第 35a 页 WYG0118-0132a.png
 述于后故孔子欲观夏殷之道以成一代之礼把者
 夏之后宋者殷之后谓其世守而知其事之详且悉
 也然而把宋皆无贤人载籍俱亡文献两泯焉此其
 不足与成也可知夏时坤乾皆不行于世阙而勿论
 可也
 山阴陆氏曰虽曰吾以是观之盖亦略矣据论语所
 言可知
 讲义曰孔子尝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卷五十四 第 35b 页 WYG0118-0132b.png
 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今以为不足證而不言者盖所语偃者必欲有所稽
 考而言之故也若夫子之于礼虽百世其可知况于
 夏殷乎故曰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所以
 语偃者如此也
 四明沈氏曰义是礼之变处等是礼之常处首坤次
 乾之书是变也建寅之书是常也圣人加一义字于
 坤乾加一等字于夏时夏殷之书固是夏殷之礼非
卷五十四 第 36a 页 WYG0118-0132c.png
 圣人孰能观之哉
 蒋氏曰礼在圣人言之为无尽礼在学者问之惟恐
 其不及此言偃所以得闻其槩而犹有以究其极也
 夫圣人既以把宋为不足證而不能睹夏商之礼矣
 而犹有得于书者何哉此盖圣人观礼之妙旨三代
 圣人损益不同而制作殊事盖本自其阴阳之义而
 发之夏时之书吾不得而见之矣而其存者有小正
 夏之所建以寅为正则其尚忠尚黑之制皆自此出
卷五十四 第 36b 页 WYG0118-0132d.png
 也坤乾之书吾不得而见之矣而其存者有归藏商
 之序易以坤为首则其尚质尚白之制皆自此出也
 圣人不能考把宋之馀备见夏商之盛制而能因阴
 阳之书详识夏商之本旨此圣人之观礼所以异乎
 人之观之也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以为周
 礼尽在鲁其观周其亦圣人之观夏商也夫
 金华应氏曰观其义与等者圣人之观异乎他人之
 观也夫上天下泽所以为礼而坤乾之书顾以坤为
卷五十四 第 37a 页 WYG0118-0133a.png
 首者有其义也阴阳循环更相为始而夏时必以寅
 为首者有其等也玩乾坤之自下而上则知礼之交
 际者无不通且又有卑法地之意焉玩四时之自始
 而终则知礼之秩序者不可紊且又有无穷之象焉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
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
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
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卷五十四 第 37b 页 WYG0118-0133b.png
 郑氏曰言其物虽质略有斋敬之心则可以荐羞于
 鬼神鬼神飨德不飨味也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捭肉
 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今北狄犹然污尊凿地为
 尊也抔饮手掬之也蒉读为块声之误也块堛也谓
 抟土为桴也土鼓筑土为鼓也升屋而号招之于天
 也苴或为俎地藏谓葬北首阴也南乡阳也皆从其
 初谓今行之然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中古祭祀之事及死丧之礼今时
卷五十四 第 38a 页 WYG0118-0133c.png
 所法于前者从此至礼之大成皆二书所见之事礼
 以饮食为本但中古质略虽有火化以水洮释黍米
 捭析豚肉加于烧石之上而孰之播黍以下非但可
 以事生若如也言如此亦可以致其恭敬于鬼神以
 鬼神飨德不飨味也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
 为下古若易历三古则伏羲为上古文武为中古孔
 子为下古若三王对五帝则五帝亦为上古皋引声
 之言某谓死者名令其反复魂魄不复然后浴尸而
卷五十四 第 38b 页 WYG0118-0133d.png
 行人礼于含之时饭用生稻之米故云饭腥用上古
 未有火化之法也苴孰者欲葬设遣奠包裹孰肉以
 遣送尸法中古火化之利也天望谓望天招魂地藏
 谓葬以藏尸所以地藏由体魄则降故也所以天望
 由知气在上故也此非是今世始为此事皆取法于
 上古中古而来故云皆从其初
 横渠张氏曰今享土功不知报日食五谷又不报义
 非所安古之饮食之际其始造饮食如燔黍捭豚污
卷五十四 第 39a 页 WYG0118-0134a.png
 尊抔饮之人也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固不足以
 为礼然言语有从本说出者则必至微有从末说出
 者则必自近示人之不得已处其始必甚质而渐至
 于文如言礼之初始于拜起亦此类也人之始相见
 则须如此
 延平周氏曰上古之世未始知有礼而有礼乃所以
 强世故圣人因其有饮食之大欲而少寓之以节文
 此天下惟知饮食之充欲而不知渐入于节文之中
卷五十四 第 39b 页 WYG0118-0134b.png
 也所谓饮食者止于燔黍捭豚污尊抔饮与夫蒉桴
 土鼓凡此不惟可施于人之所交际而犹若可以致
 敬于鬼神盖亦趋时而已矣皋某复皋者始事之辞
 而有缓意故五门之始谓之皋既复矣然后祭之则
 饭以腥苴以孰也死者以北首为主入为阴也而又
 有荅阳之意生者以南乡为主出为阳也而又有荅
 阴之意自蒉桴土鼓而上后世有以备于此者故不
 从其初自升屋而复而下后世无以过于此者故皆
卷五十四 第 40a 页 WYG0118-0134c.png
 从其初
 长乐陈氏曰食之礼始于燔黍捭豚饮之礼始于污
 尊抔饮蒉桴而土鼓其乐之始欤明堂位曰土鼓蒉
 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然乐以中声为本土于位为
 中央于气为中气而籥之为气又所以通中声者也
 伊耆氏之乐始于土鼓中声作焉中于蒉桴中声发
 焉终于苇籥中声通焉乐之所始本于中声如此岂
 不为中和之纪乎周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
卷五十四 第 40b 页 WYG0118-0134d.png
 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
 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
 老物其意以为王业之起本于豳乐之中本于籥始
 于土鼓逆暑迎寒祈年祭蜡皆本始民事而息老物
 故所击者土鼓所吹所歌者豳诗有报本反始之义
 焉岂在夫声音节奏之末节哉此所以犹若可以致
 其敬于鬼神也(乐书/) 又曰体主于骨魄藏于肺知
 存于心气寓于体体魄阴也故降之于下知气阳也
卷五十四 第 41a 页 WYG0118-0135a.png
 故升而在上而体魄不言下者以其体魄有灭而无
 存知气感动而常在北为阴幽而物之所终始南为
 阳明而物之所相见死者所以归根故必首于阴幽
 终始之地生者所以芸芸故乡于阳明相见之方此
 古者之所作而后世无以加故曰皆从其初 又曰
 皋者求之于阴也诗曰鹤鸣于九皋易曰鹤鸣在阴
 则皋者阴之体而阴者皋之理五门之外谓之皋门
 以其近君者为阳远君者为阴也
卷五十四 第 41b 页 WYG0118-0135b.png
 严陵方氏曰观二书足以知夏殷之礼观夏殷足以
 知上古之礼故此言礼之初焉自燔黍而下皆始诸
 饮食之事也方是时地产之谷不过有黍然未有釜
 甑也故燔之天产之物不过有豚然未有刀匕也故
 捭之尊未能凿木也故污尊饮未知用爵也故抔饮
 鬼神之道幽而难格菲薄之礼疑若不及以致其敬
 也故以犹若言之可疑之辞也复者招魂之名饭必
 以腥虑致生之不知故也苴必以孰又虑致死之不
卷五十四 第 42a 页 WYG0118-0135c.png
 仁故也后世于丧有奠始于饭腥而已于葬有遣始
 于苴孰而已体有所附魄有所营皆重浊焉则阴之
 类也故降而在下知无不周气无不之皆轻清焉则
 阳之类也故升而在上郊特牲不言体魄而言形魄
 不言知气而言魂气者亦互相备也死者仆故言首
 生者兴故言乡凡是礼也后世虽或增其文而不能
 损礼之实虽或异其迹而不能易礼之意故曰皆从
 其初
卷五十四 第 42b 页 WYG0118-0135d.png
 山阴陆氏曰蒉桴以蒉盛块而为桴欤
 庐陵胡氏曰蒉草也以草为桴郑以蒉为块非也若
 云误声不应明堂位又误也土鼓广雅文云筑土为
 鼓盖筑地以当鼓节籥章注以瓦为匡不必筑土也
 污尊凿地污下以盛酒抔若张释之云一抔土据明
 堂位云蒉桴土鼓伊耆氏之乐则此皆神农氏伊耆
 神农皆从其初皆取法于古初
 蒋氏曰生养之道本于饮食圣人以报本反始之义
卷五十四 第 43a 页 WYG0118-0136a.png
 教天下欲其事死如事生此酌献馈食之事所以交
 于鬼神而不以为烦也降及后世人之所以从事乎
 此者一切以文物为先而不以诚敬为本生或怠于
 养死或忽于报圣人言礼所以必欲反之于其初上
 古鼎饪未具而燔捭以为食罍酌未设而污抔以为
 饮声乐未备而蒉土以为欢彼其所交际应酬者简
 素质实而巧伪不形则以此而接乎鬼神自其一念
 之诚而施之有馀也死生异域疑若恩弃义绝而不
卷五十四 第 43b 页 WYG0118-0136b.png
 相求矣乃若升屋之号皋复之告饭腥苴孰以继其
 孝养之事天望地藏以𤼵其悽怆之思盖虽礼教未
 备而天理之发露于人心者自然如此至于后世棺
 椁衣衾之备美赗赙赠含之毕陈而一念不居事亦
 末矣记曰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若是则形
 魄归地知气归天死者北首生者南乡以生求死安
 得不尽其心而后知求加乎物哉故曰皆从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
卷五十四 第 44a 页 WYG0118-0136c.png
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
其羽皮
 郑氏曰寒则累土暑则聚薪柴居其上未有火化食
 腥也此皆上古之时也
 孔氏曰此一节更论上古之事未有宫室则是五帝
 以前未有火化则惟伏羲以前以中古神农有火故
 也营窟者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营累其土而为窟
 橧巢者橧聚其薪以为巢虽食鸟兽之肉不能饱者
卷五十四 第 44b 页 WYG0118-0136d.png
 则茹食其毛汉苏武以雪杂羊毛食之是其类也
 长乐陈氏曰人之生也虽禀于阴阳而其体则阳属
 以其阳属则必顺阳而居之故冬则阳燠于下则顺
 之而居窟夏则阳燠于上则顺之而居巢也
 严陵方氏曰孟子所谓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是矣
 前既言燔黍矣此乃未有火化者先儒谓加黍于烧
 石之上非火化故也
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
卷五十四 第 45a 页 WYG0118-0137a.png
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
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郑氏曰作起也脩火之利谓孰冶万物范金谓铸作
 器用合土谓瓦领甓及大甒台榭器之所藏也炮谓裹
 烧之也燔谓加于火上烹谓煮于镬也炙谓贯之火
 上醴酪谓蒸酿之也酪酢酨朔亦初也亦谓今行之
 然
 孔氏曰此一节论中古神农及五帝三王之事世本
卷五十四 第 45b 页 WYG0118-0137b.png
 云燧人出火在伏羲之前但用之简少至神农更脩
 益使多故云脩孰谓烹煮冶谓陶铸为形范以铸金
 器和合其土烧作器物以为台榭宫室牖户及炮燔
 醴酪等皆五帝也此皆效法上古以来故云皆从其
 朔
 长乐刘氏曰火无形也而潜于木中不可得以知之
 燧人氏钻木以出火然后木也火也为民之利矣金
 得火则镕又从而范之以为器用则金也始为吾民
卷五十四 第 46a 页 WYG0118-0137c.png
 之利矣土也和之以水钧之以木化之以火合五材
 以为器则利于吾民与稼穑均矣五行之利养于民
 而礼因五物以兴焉生则养之死则祭之报本反始
 之心生而礼由之弗敢忘乎其本初也
 长乐陈氏曰范金合土固不止于为宫室之具而为
 宫室则必在于范金合土之后以其斤斧瓦甓之所
 当先也夫营窟橧巢而易之以宫室饮血茹毛而易
 之以烹炙衣羽而易之以治麻之布衣皮而易之以
卷五十四 第 46b 页 WYG0118-0137d.png
 治丝之帛此所谓通其变使民不倦者也夫开端之
 始谓之初继终而有始谓之朔故天地之始亦可以
 言初一月之始则特谓之朔是以言礼之初则继之
 以皆从其初言后世有作则继之以皆从其朔也
 江陵项氏曰前言皆从其初后言皆从其朔注皆以
 为初盖初者天地形气之始也朔者随时制作之始
 也如历家太初及中朔之类详本章事理可见
 严陵方氏曰上世未有火化非无火之性也特未能
卷五十四 第 47a 页 WYG0118-0138a.png
 脩之以利人尔范即荀况所谓刑范之范范金而铸
 之合土而陶之而器用出焉则以为台榭宫室牖户
 故也台榭宫室已见月令解醴酪则下文所言者是
 矣治麻所以为布治丝所以为帛夫为宫室之类然
 后足以代巢窟为醴酪之类然后足以代血毛为布
 帛之类然后足以代羽皮是道也不特可以养生于
 其始又可以送死于其终不特可以养生送死于其
 明又可以事鬼神上帝于其幽言神则百神上帝则
卷五十四 第 47b 页 WYG0118-0138b.png
 天也
 山阴陆氏曰此一节言礼虽未之有先王以义起至
 是而弥文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盖备矣非人为
 也故曰皆从其朔
 (阙/)氏曰皆从其朔者天左旋日月右行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迟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
 月行疾日行十三度一月一周天防其舒前速后近
 一远三则为弦相与为衡分天之中则为望以速及
卷五十四 第 48a 页 WYG0118-0138c.png
 迟光尽体复则为晦至于朔则日月始合璧焉当其
 晦则尽矣及其朔则受明于日而复生也于北谓之
 朔方者民穷度食而变于朔也于冬谓之朔易者存
 察其事而始于朔也礼以时为大则其穷而变变而
 通后圣有作述而从之岂不谓之朔乎是故结绳之
 治其敝如晦焉后圣有作易之以书契则从书契者
 以是为朔也巢穴之居其敝如晦焉后圣有作易之
 以栋宇则居栋宇者以是为朔也羽毛之衣不可用
卷五十四 第 48b 页 WYG0118-0138d.png
 也故易之以丝麻者得不以是为朔乎饮血茹毛不
 可用也则从火化者得不以是为朔乎夏尚忠忠之
 敝故商人救之以质则在商之世所从者以质为朔
 商尚质质之敝故周人救之以文则在周之世所从
 者以文为朔而已然则朔者可复晦也晦者亦可复
 朔也
 蒋氏曰圣人论礼盖本于中古之世器用渐设文物
 渐备幸其有加于前而虑其或穷于后也夫营窟橧
卷五十四 第 49a 页 WYG0118-0139a.png
 巢而必至于台榭宫室也草实兽肉而必至于烹燔
 炮炙也饮血茹毛而必至于醴酪以供其味也衣羽
 服皮而必至于布帛以充其美也亦天下之势也夫
 是数者中古圣人实为之中古圣人亦岂能计其事
 之止于此而已哉器利用便而文日加焉而又为之
 黼黻文绣之美三牲九鼎之盛堂上堂下之陈自是
 文日生而无有穷已虽圣人亦末如之何此所以礼
 至于后世而老氏之徒指为忠信之薄欲与天下相
卷五十四 第 49b 页 WYG0118-0139b.png
 从于淡泊之地也虽然事之已备圣人不能计其后
 事之未备圣人不能秘其智自范金合土以下皆圣
 人开物成务以教天下而使之相安相养于利用出
 入之间者也使稍变其燔黍捭豚以为笾豆簠簋之
 实污尊抔饮以为牺象山罍之具蒉桴土鼓以为笙
 镛管象椌楬埙篪之声何病于圣故圣人观夏商以
 前为礼之大意知其养生送死事鬼敬神而次第可
 以章明显设民犹未厌道犹未渎也故曰以养生送
卷五十四 第 50a 页 WYG0118-0139c.png
 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朔亦初义过此以往不
 复言初而礼备矣
 临川王氏曰皆从其初皆从其朔或言初或言朔何
 也初者一始而不可变朔则终而复始故于始诸饮
 食则言初于后圣有作则言朔盖先王为后世所因
 乃其所以为朔也
 
 
卷五十四 第 50b 页 WYG0118-0139d.png
 
 
 
 
 
 
 
 礼记集说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