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118-00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五十三    宋 卫湜 撰
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
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至
于赗赙承含皆有正焉
 郑氏曰死必赴赴告于君也实四庙孙而言五庙者
 容显考为始封子也吊谓六世以往免谓五世承读
 为赠声之误也正正礼也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118-0097b.png
 孔氏曰此论族人虽或至贱吉凶必须相告吊赗含
 赠皆当有正礼庶子掌其正焉经云祖庙未毁谓同
 高祖若高祖以下惟有四庙今云五庙故云容显考
 为始封子也五世祖是始封之君自五世以下其庙
 不毁故为五庙也郑注六世以往者从六世以至百
 世但有吊礼故言以往四世同高祖有缌麻之亲五
 世则亲尽但有袒免而已赗赙含襚皆赠丧之物庶
 子之官治之随其亲疏各有正礼赗车马赙财帛含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118-0098a.png
 珠玉襚衣服总谓之赠赠送也
 长乐陈氏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虽不为庶人吉凶
 不必赴告义也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吉凶必赴告恩
 也五世而亲属尽故为之免六世而亲属竭故吊之
 而已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则缌麻而上宜
 服不服者可知也实于口者谓之含承于身者谓之
 承凡玉可以为渠眉疏璧者皆承也
 严陵方氏曰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故云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118-0098b.png
 五庙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其亲属未绝不
 以贵贱之閒而亡吉凶之问也故后以不忘亲言之
 赴亦告也以其事急而疾趋以告故谓之赴则告以
 必告也以承必告之下故以则言之免已见檀弓免
 焉解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剸亦告于甸
人公族无宫刑
 郑氏曰甸人掌郊野之官县缢杀之曰磬不于市朝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118-0098c.png
 者隐之也纤读为歼歼刺也剸割也宫割膑墨劓刖
 皆以刀锯刺割人体也告读为鞠读书用法曰鞠宫
 割淫刑
 孔氏曰自此至亲哭之论公之同族有死罪有司行
 法之事及公为贬降之礼磬尽也令其性命磬尽案
 鲁语云小刑用钻凿次刑用刀锯案墨刑刻其面是
 用钻凿也其宫劓之属则剸割也读书读囚人所犯
 罪状用法谓用其法律平断其罪鞠尽也谓推审其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118-0098d.png
 罪状令尽汉书每云鞠狱是也欲纤刺剸割之时必
 鞠读刑法之书于甸人之官也公族虽犯宫刑不得
 行宫刑但髡去其发故掌戮云髡者使守积郑注谓
 同族不宫者是也
 长乐陈氏曰公之于族示之以孝弟睦友子爱之道
 所以教其善示之以庙朝之礼所以教其敬示之以
 丧服之礼所以教其哀示之以燕食之礼所以教其
 亲示之以宫室之守所以教其忠示之以赴告吊免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118-0099a.png
 所以教其义示之已尽而犹犯焉然后随之以刑可
 也其死罪则缢之于甸人其刑罪则纤刺剸裁者亦
 告于甸人不忍与众弃之也不忍与众弃之而必于
 甸人亦以甸人供祭荐之物故也盖不以亲废法不
 以私灭公然后宗庙可得而事然则以亲而体百姓
 乃所以事宗庙也虽然不以公尽法故无宫刑不以
 义掩恩故三宥而又追之至于无及然后素服不举
 为之变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118-0099b.png
 严陵方氏曰磬谓缢杀之县之如磬磬于甸人则甸
 师所谓王之同姓有辜则死刑焉是也彼言天子故
 谓之师此言诸侯故止谓之人而已亦告于甸人谓
 有司告之使致其刑也公族于五刑之中独无宫刑
 下文所谓不剪其类是也
 山阴陆氏曰甸师与王共宗庙之事者也周官甸师
 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共齍盛丧事代王受眚灾
 据此于王可谓亲矣甸王所自有也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118-0099c.png
 庐陵胡氏曰告如字
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
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
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公
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
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郑氏曰成平也谳之言白也辟亦罪也宥宽也欲宽
 其罪出于刑也又复也对荅也先者君每言宥则荅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118-0099d.png
 之以将更宽之至于三罪定不复荅走往刑之为君
 之恩无己也罪既正不可者公又使人追之曰必赦
 之重刑杀其类也反命白已刑杀也素服于凶事为
 吉于吉事为凶非丧服也君虽不服臣卿大夫死则
 皮弁锡衰以居往吊当事则弁绖于士盖疑衰同姓
 则缌麻以吊之今无服者不往吊也伦谓亲疏之比
 也素服亦皮弁矣亲哭之者不往吊为位哭之而已
 君于臣使有司哭之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118-0100a.png
 孔氏曰狱成谓狱断既平定其罪状也公又使人追
 之谓追止行刑杀之人曰虽重罪如是必更宽宥赦
 其刑杀也素服不举馔食为之变其常礼如其亲疏
 伦辈之丧身不往吊无吊服也乃亲哭之异姓之庙
 郑注曲礼重素云衣裳皆素此素服亦然也人以凶
 事用布今乃用素是为吉也吉时皮弁白布深衣素
 积裳以采为领缘今衣裳皆素为凶也非如五服之
 限故郑云非丧服也引君虽不服至弁绖并服问文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118-0100b.png
 也案司服云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
 夫士疑衰是疑衰轻于锡衰诸侯为卿大夫既锡衰
 士宜卑降故疑衰但士有同姓异姓故以同姓为缌
 衰异姓为疑衰今此云素服不言素冠故云亦皮弁
 长乐刘氏曰圣人之于万物莫不以道化遂其性也
 成其形也终其命也而况于其有服之亲哉然而代
 天工立人道百王授受者礼乐政刑而已也故悖于
 中者礼乐之必弃政刑之必加又敢私于其宗族哉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118-0100c.png
 不幸而悖于中者出于公族圣人犹有三宥之心而
 有司之正不可夺也于是素服不举乐不御正寝不
 羞常膳哭之如其伦之丧责其化之不迨于宗族也
 而无服者罪其忝祖而绝之也
 长乐陈氏曰三宥而又追之与舜欲窃瞽瞍而逃同
 意素服不举为之变与屏不帅者三日不举同意无
 服与屏不帅者终身不齿同意
 庐陵胡氏曰有司又曰在辟以示后世臣执法宜坚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118-0100d.png
 其君用刑宜宽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春秋
 传曰臣义而行不待命者此也
 河南程氏曰如其伦之丧无服明无罪者有服也
 新安朱氏曰此素服下脱居外不听乐五字亲哭之
 下亦脱于异姓之庙五字当补之
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
以官体异姓也
 郑氏曰内朝谓以宗族事会体犹连结也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118-0101a.png
 孔氏曰自此至类也覆明在上公族九条之义欲使
 亲在其内故于内朝若族人在外朝则不复计年以
 官为次盖外朝主尊别不得以私恩为异是欲与异
 姓相连结以为体也此覆释在上三条
 长乐刘氏曰自此至不剪其类也者皆作记者既载
 文王周公所行之法于前又以其意解释厥义于后
 所以教后世之为国嗣者必听于庶子之治而服行
 其政令不敢挟贵而踰于礼不敢恃亲而慢于德则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118-0101b.png
 文王之范不独成于其身而又足以成其子孙于万
 世继继承承而不泯也
 山阴陆氏曰据此外朝公族盖不与故周官内朝王
 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
 门之左外朝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
 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
 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严陵方氏曰体谓与之为一体也与后言体百姓之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118-0101c.png
 体同
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登
馂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
 郑氏曰崇高也授事以官官各有能也上嗣祖之正
 统
 孔氏曰庙中行礼是先祖尊严之所所主在德故列
 爵为位是崇有德也官由贤能而兴今欲尊崇此贤
 故授事以表之也适子先祖之正体故使受爵于尸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118-0101d.png
 及升馂尸馔是尊祖之道理也此覆释上第四条
 严陵方氏曰宗庙之中序爵以辨贵贱爵不踰德故
 谓之崇德序事以辨贤否故宗人授事以官谓之尊
 贤于上文言献受爵此止言受爵以上见之也此篇
 解上文或此略而彼详或此详而彼略其义皆仿此
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公与族燕则以齿
而孝弟之道达矣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
 郑氏曰纪犹事也与族燕则以齿以至尊不自异于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118-0102a.png
 亲之列杀差也
 孔氏曰不计爵之尊卑以服之本轻者为下本重者
 为上是不夺人本亲之恩此覆释第五条公所以降
 己尊而与族人燕会齿列是欲使民有亲属者不相
 遗弃孝弟之道通达于下族食每世降一等是亲亲
 之杀此覆释第六条
 严陵方氏曰丧在彼也而我以礼数纪之谓之丧纪
 夺者对予之名不夺则予之使无失其为亲故也君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118-0102b.png
 与族燕以齿则不敢以君之位而加于父兄然亲亲
 不可以无杀故世降一等焉
战则守于公祢孝爱之深也正室守大庙尊宗室而君
臣之道著矣诸父诸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

 郑氏曰行主君父之象大庙不敢以庶守居所重也
 上言父子孙此言兄弟互相备也
 孔氏曰在军载主以行使庶子官主守而尊之示不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118-0102c.png
 自专此是孝爱之深适子是宗室之正太庙是祖之
 正使适子守太庙是尊宗庙之室君臣之道著明也
 贵者守贵贱者守贱贱者让于贵贵者不相陵犯是
 让道达也此覆释第七条
 严陵方氏曰事生之道不若事死之为至居安之节
 不若居危之为难故战守于公祢所以为孝爱之深
 凡君之宗皆谓之宗室则亲亲之意也正室又其正
 者也正室守太庙所以尊宗室而庶子之与异姓莫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118-0102d.png
 敢介焉且不疑于无君故曰君臣之道著
 山阴陆氏曰贵室卫护盖多下室盖寡故曰诸父诸
 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矣郑氏谓贵者守
 贵贱者守贱非
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娶妻必告死必赴不
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赙赗睦
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而
众乡方矣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118-0103a.png
 郑氏曰乡方言知所乡
 孔氏曰君不以贵仍统于亲故族人有事告赴是不
 忘亲也既与君有亲何得为庶人盖贱其无能也君
 敬重吊临赗赙不使阙失者是君亲睦和友之道也
 此合结庶子官之义而先结于此者以邦国之功不
 宜与罪恶相连也此覆释第八条
 严陵方氏曰如上所言皆庶子之官所治也庶子之
 官以治内为事凡治之序自内以及外而已故曰庶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118-0103b.png
 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伦者先后不可乱之谓也周
 官凡言邦国者诸侯之国也邦国有伦而众不惑于
 道之所在故曰众乡方言方者道之方也
 山阴陆氏曰是睦友之道而已非孝弟之道也亦非
 慈爱之道也叙古之庶子之官在此者不以能正公
 族为治以能使公族不犯刑为治也
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
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吊弗为服哭于异姓之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118-0103c.png
庙为忝祖远之也素服居外不听乐私丧之也骨肉之
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剪其类也
 郑氏曰犯犹干也术法也剪割截也
 孔氏曰国立有司以法齐治一切今不可以私亲之
 罪而坏有司之正法虽公族之亲犹治之与百姓为
 一体故曰所以体百姓也异姓刑之于市同姓刑于
 甸师隐僻之处者不与国人谋虑兄弟也弗吊弗服
 哭于异姓之庙为其犯罪忝辱先祖故远之也素服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118-0103d.png
 居外以其实是己亲私心丧之也所以然者骨肉之
 亲无断绝之理故也
 严陵方氏曰有司以正行法故无贵贱亲疏之间苟
 以公族之故乃欲奸有司使获免焉则法失其正矣
 故曰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刑于隐则
 非与众弃之矣故曰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公族不止
 于兄弟特举中以该上下尔素服居外不听乐则以
 哀未忘也远之者公义也哀未忘则有私爱存焉故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118-0104a.png
 曰私丧之也夫有生所以传类而宫刑则无生之道
 焉故公族无宫刑
 盱江李氏曰掌囚王之同族者拲有爵者桎以待弊
 罪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
 刑杀之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
 刑杀由此观之先王之制虽同族虽有爵其犯法当
 刑与庶民无以异也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也如使
 同族犯之而不刑杀是为君者私其亲也有爵者犯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118-0104b.png
 之而不刑杀是为臣者私其身也君私其亲臣私其
 身君臣皆自私则五刑之属三千特为民也赏庆则
 贵者先得刑罚则贱者独当上不愧于下下不平于
 上岂适治之道邪故王者不辨亲疏不异贵贱以致
 于法其所以不肆诸市朝而适甸师氏者为其有耻
 毋使人之见也
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
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118-0104c.png
 郑氏曰早昧爽击鼓以召众也警犹起也周礼凡用
 乐大胥以鼓徵学士兴犹举也秩常也节犹礼也使
 有司摄其事举常礼祭先师先圣不亲祭之者视学
 观礼耳非为彼报也有司告祭毕天子乃入
 孔氏曰自此至典于学为第四节论天子视学养三
 老五更并明公侯伯子男反归养老于国也天子视
 学谓仲春合舞季春合乐仲秋合声大昕者大犹初
 也凡物初为大末为小昕犹明也谓视学之晨徵犹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118-0104d.png
 召也初明击鼓警动众人令起众人闻鼓声而起先
 至会聚之处然后天子始至尊者体盘故也天子既
 至乃命有司行此释奠之事有司即诗书礼乐之教
 官也此谓因大合乐时祭先师先圣也若四时常奠
 则各于其学之中又不祭先圣也所以视学者观有
 司行礼非是为彼学士而报先圣先师也于时天子
 视学在虞庠中有司告释奠既毕天子乃从虞庠入
 反于国明日乃之东序而养老故云始之养也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118-0105a.png
 长乐陈氏曰天子视学四养老也简不帅教也出征
 受成也以讯馘告也养老必于仲春季春仲秋而简
 不帅教出征受成以讯馘告者无常时虽无常时其
 入学也亦必养老焉文王世子天子将视学以鼓徵
 众序立以齿及天子至命有司行事祭先圣先师于
 西学有司卒事反命乃适东序养老焉此视学之大
 略也(礼书/)
 长乐刘氏曰天子之元子诸臣之适子乡遂之贤能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118-0105b.png
 在王之大学修德习乐学舞其必于仲春合乐舞仲
 秋合乐声者教之致其敬盖有三义焉一为元子将
 承祖考之祭祀必明于礼乐也二为将传道于圣师
 必先竭其恭敬也三为天子视学必释奠养老学士
 合舞以成其礼也圣人之政先齐其家既正后妃之
 德于内又正元子之德于外是故天子之大教以视
 学为先务焉
 严陵方氏曰学记曰未卜禘不视学盖教养之久然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118-0105c.png
 后可以视之故也天子视学必警众所以奉至尊不
 可以不各致其敬故也
 山阴陆氏曰兴秩节此为养老视学为之祭节矣其
 礼有常秩也言先圣在后者容有司卒事自先圣所
 反命也与天子出征造于祢同义
 石林叶氏曰天子视学则观礼乐于其中故典礼则
 言秩典乐则言节书曰天秩有礼则凡见于度数者
 皆出乎天也传曰干戈戚扬乐之末节凡见于舞者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118-0105d.png
 皆存乎人也出乎天者而以人庸之存乎人者而曰
 天有之皆所谓礼乐之大者
 讲义曰学者所以养育人才之地也虽以天子之尊
 必视学者所以教养人才不可不以身亲之也天子
 而以身亲之则勤者知劝怠者知惩业之精粗有所
 区别此视学之意也
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
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118-0106a.png
养也
 郑氏曰又之养老处也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是以往
 焉言始始立学也养老东序则是视学于上庠亲奠
 之者己所有事也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
 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弟也名以三
 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群老无
 数其礼亡以乡饮酒礼言之席位之处则三老如宾
 五更如介群老如众宾必也适馔省醴亲视其所有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118-0106b.png
 也发咏谓以乐纳之退修之谓既迎而入献之以醴
 献毕而乐阕
 孔氏曰若寻常视学则于东胶中唯行养老之礼若
 始立学既视学毕适之养老之处东序之中天子亲
 自释奠于先世之者祀先老毕遂于东序中设三老
 五更群老之席位若非始立学则不释奠于先老也
 布席既毕天子亲适陈馔之处省视醴酒并其珍具
 出迎三老五更将入门之时遂作乐发其歌咏以乐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118-0106c.png
 纳之也三老五更即位于西阶下天子乃退酌醴献
 之以修行孝养之道也案蔡邕以更字为叟叟老称
 又以三老为三人五更为五人非郑义也天子冕而
 总干而舞执酱而馈是父兄事之也三辰谓日月星
 五星谓金木水火土三辰之星则二十八宿及诸星
 也三老如宾五更如介者案乡饮酒注敷席宾席牖
 前南面介席西阶上东面是也老更既如宾介故群
 老如众宾以其无文故云必也案乡饮酒注席众宾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118-0106d.png
 于宾之西南面各特焉是也
 严陵方氏曰上言视学至此言适东序则知所谓学
 者辟廱也辟廱时王之学也于时王之学祭先师先
 圣于先王之学释奠于先老隆杀之别也以其隆故
 曰视以其杀故曰适适则自此适彼而已设其席位
 则老者欲安之故也馔者食也醴者酒也适馔省醴
 盖互言之皆适其所而省之也珍若八珍之属凡可
 以养者莫不具焉故谓之珍具若王制以珍从是矣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118-0107a.png
 修之以孝养者谓执酱而馈执爵而酳也
 长乐陈氏曰古者建国必立三卿乡饮酒必立三宾
 而养老必立三老故礼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学三公
 非一人则三老五更非各一人矣汉志以德行年高
 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故永平中拜桓荣为五更
 建初中拜伏恭为三老而郑氏以此为三代之制误
 矣(礼书/) 又乐书曰天子莫重于视学亦莫重于养
 老故老更者为其血气既衰而养以佚之仁也饮食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118-0107b.png
 之珍具亲执而奉之礼也宪行以善吾之行乞言以
 广吾之闻智也父事之不疑其所谓父兄事之不疑
 其所谓兄义也有亲者视之而兴孝有兄者视之而
 兴悌信也夫一举养老之事众皆知其德之备者以
 此而已盖释奠于先老所以明其不忘本也适馔省
 醴所以明其不敢慢也乐则清庙象武之颂所以示
 德与事也语则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所以辨君与亲
 也然咏歌者乐之声管者乐之器舞者乐之容养老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118-0107c.png
 之乐始而发咏中而管舞卒而乐阕则堂上堂下之
 乐和乐而不流也其所以命群后群吏反养老幼于
 东序者不过示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始
 之以养终之以仁而已古之君子必谨其终始如此
 而众安得不喻之哉
 马氏曰先老者三老五更存于先而可以为法于后
 而天子所以为师也三老五更者以其深知三德五
 事之意也亦不必数之三五也群老者庶子之老也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118-0107d.png
 王制所谓庶老是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上贵老而民
 兴孝故天子之于五更则以兄事之至于庶人之老
 其礼宜杀焉退修之以孝养释其适馔省醴之意也
 说者以为既迎而入献之以醴献毕而乐阕其说非
 也盖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退而适馔省醴则所
 谓退修之以孝养
 庐陵胡氏曰之往也往养老之处始初也郑谓始立
 学非遂发咏焉此约大射礼宾入及庭奏肆夏也尊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118-0108a.png
 老故用两君敌礼入门而县兴
 金华应氏曰东序夏后氏之学名也此所云序则未
 必自为一学也即学宫之东序焉尔始立学者既释
 菜而退傧于东序诸侯学校之东序也天子亦始立
 学视学兴秩节而始适东序天子学校之东序也郑
 氏于此二者皆以为自上庠而适东序夫东序在郊
 而东胶在国若自郊反国则驱驰甚矣以此约度之
 则东序亦在学中而已乐记祭义皆谓食三老五更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118-0108b.png
 于太学则天子之所视者即太学也大学之有东序
 者盖地道尊右神祀尚阴故宗庙之位皆以西为上
 窃意夫西者庙宫之所存所以尊先圣先师也东者
 黉舍之所寓所以处国子俊造也今学宫亦然故立
 学释菜则退傧于此而行一献之礼视学释菜则退
 傧于此而行一献之仪视学卒事则设位于此而修
 孝养之礼两者皆曰退傧曰退修盖以庙宫为尊故
 以黉舍为退犹朝廷之进见而曰退也不特此尔春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WYG0118-0108c.png
 夏干戈秋冬羽籥于此而学焉凡祭与养老乞言之
 礼亦于此而学焉大司成之论说亦在是盖东序之
 所容者广不必若上庠瞽宗之各异其学也诸侯立
 学皆退傧于此则知东序不独鲁有之明堂位之言
 欲明鲁礼之盛耳然则天子立四学者何欤曰大学
 即辟廱也东序亦在其中推本而言之则序之名盖
 实因乎夏兼虞商则为三代之学矣又以周言则为
 四学祭义云食老更于大学即东序之养老也祀先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WYG0118-0108d.png
 贤于西学即视学释奠也月令之释奠不曰先圣而
 专曰先师者先圣少而先贤多也此月令释奠专曰
 先师也东序西学皆在大学而独以大学为三老五
 更之地者重其礼也亦恐黉舍广而庙祀之未必及
 之东序释奠先老犹今时祀于学之东偏盖圣师在
 西而先老在东也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
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WYG0118-0109a.png
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
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
 郑氏曰反谓献群老毕皆升就席也反就席乃席工
 于西阶上歌清庙以乐之既歌谓乐正告正歌备也
 语谈说也歌备而旅旅而说父子君臣长幼之道说
 合乐之所美以成其意乡射记曰古者于旅也语象
 周武王伐纣之乐也以筦播其声又为之舞皆于堂
 下众谓所合学士也达有神明天授命周家之有神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WYG0118-0109b.png
 也兴有德美文王武王有德师乐为用前歌后舞也
 上下之义由清庙与武也阕终也告君以歌舞之乐
 终此所告者谓无算乐
 孔氏曰反谓反席三老五更群老初受献毕皆立于
 西阶下东面今皆反升就席乃使工登堂上西阶北
 面歌清庙之诗以乐之此约乡饮酒文知之案乡饮
 酒登歌之后乃下管间歌合乐之后乐正告云正歌
 备后作相为司正宾取觯酬主人主人酬众宾是歌
卷五十三 第 25a 页 WYG0118-0109c.png
 备而旅酬也旅酬之时则语说郑注合于乐之所美
 以成其意者解经合德音之致乐之所美谓清庙之
 诗所美文王有君臣父子长幼之德今于旅之时论
 说君臣父子之道合会清庙所美之事以成就其升
 歌清庙之意也德音谓清庙之诗是文王道德之音
 致极也下管象舞大武者登歌之后笙入立于堂下
 管中奏此象武之曲庭中舞此大武之舞大武即象
 也案诗维清奏象舞是武王作乐称象也大会聚学
卷五十三 第 25b 页 WYG0118-0109d.png
 士以登歌下管之事歌舞其乐以明上天授命周家
 之有神兴起文王武王之有德使众前歌后舞也登
 歌清庙文王诗也君诗在上下管象是武王诗也臣
 诗在下是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以此教上下众知
 之是上下之义行于众庶也养老之末无算乐之终
 也有司告王以乐终
 长乐刘氏曰周之功成于文王致中和配天地莫大
 于此诗升歌以养老敬而爱之同于祖先也礼之大
卷五十三 第 26a 页 WYG0118-0110a.png
 有过于是乎清庙既终乃歌维清之颂以奏象武又
 歌武颂以奏大武之舞然后合众学士以舞六代之
 乐三老五更群老因其升歌合舞遂言文王之所以
 为德武王之所以为功黄帝尧舜禹汤之所以为道
 皆正五品于其民以致中和之事莫不由乎修身正
 家以为教化之本也则大其礼盛其乐以养老者所
 以达六代之圣王有神灵垂教于万世兴天下之大
 老致盛德于一人也岂不足以正君臣之位贵贱之
卷五十三 第 26b 页 WYG0118-0110b.png
 等乎故上下之义行焉
 长乐陈氏曰歌者乐之声管者乐之器舞者乐之容
 登歌清庙所以著其德下管象所以著其事舞大武
 所以著其功而又大合学士以预其事则幽足以达
 有神明足以兴有德也古者两君相见升歌清庙下
 管象武以礼乐相示而已以明非有德与事功者不
 可以当此然则养老而歌舞是者以其足以当之也
 乐所以达有神兴有德则老者之道亦足以感神而
卷五十三 第 27a 页 WYG0118-0110c.png
 作人矣言养老而不及幼及命诸侯群吏则兼幼言
 之者耆老孤子先王未尝不兼养然其所重特老者
 而已 又礼书曰明堂位曰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登歌清庙下管象文王世子曰天子养老登歌清庙
 下管象祭统曰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天子
 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
 升歌清庙下而管象则天子之祭祀养老飨诸侯诸
 侯之相见鲁之尝禘皆升歌下管贵人声也歌清庙
卷五十三 第 27b 页 WYG0118-0110d.png
 示德也管象示事也德莫盛于文王之清庙事莫先
 于文王之象清者德之洁而非任也象者事之始而
 未形也维清奏象而言文王之典肇禋季札见舞象
 而言美哉犹有憾则象为文王之诗明矣郑氏以为
 武王诗误矣 又曰养老必歌清庙下管象者以文
 王善养老故也舞大武者以武王善继志述事故也
 严陵方氏曰养老之礼无大于此故曰礼之大者也
 匏竹在下管象以其示事故继言大合众以事神之
卷五十三 第 28a 页 WYG0118-0111a.png
 为道疑其难通故以达言之德之在人则患其不作
 而已故以兴言之书言神人以和则乐之效固有如
 此者
 马氏曰文德之盛莫盛于文王而登歌清庙者所以
 发明宾主之德也象与大武皆武王伐纣之乐也下
 管象所以咏其声大武所以动其容而大合众学士
 以行管象武舞之事所以达有神兴有德也神者藏
 于礼乐之中而不可知则管象舞武以达之德者藏
卷五十三 第 28b 页 WYG0118-0111b.png
 于人情之间而不可见则管象舞武以兴之
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
以仁也
 郑氏曰群吏乡遂之官王于燕之末而命诸侯时朝
 会在此者各反养老如此礼是终其仁心孝经说所
 谓诸侯归各帅于国大夫勤于朝州里于邑是也
 孔氏曰诸侯为畿外群吏谓畿内乡遂之官王自养
 老又令诸侯州里而行养老是终其仁心于邑为
卷五十三 第 29a 页 WYG0118-0111c.png
 希仰慕行之于邑也
 山阴陆氏曰称王王事也
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
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
 郑氏曰虑之以大谓先本于孝弟之道敬谓省其所
 以养老之具礼谓亲迎之如见父兄孝养谓亲献之
 荐之义谓既歌而语之也仁谓又以命诸侯归于国
 复自行之也
卷五十三 第 29b 页 WYG0118-0111d.png
 孔氏曰此申说视学养老之义谓圣人亲行养老之
 礼记序前代之事也虑谋也大谓孝弟也
 长乐刘氏曰圣王躬行养老之事使天下记之以为
 教化之本故曰记事故始于天子敬老而终于天下
 为人子者莫不敬其老则其虑事不亦大乎爱亲不
 亦敬乎
 严陵方氏曰养老之礼所以广孝也而人之行莫大
 于孝此虑之以大也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此爱
卷五十三 第 30a 页 WYG0118-0112a.png
 之以敬也发咏登歌合语下管此行之以礼也适馔
 省醴珍具此修之以孝养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
 此纪之以义也命公侯而下各归而有所养焉此终
 之以仁也
 马氏曰虑者虑于中而行于外书曰弗虑胡获莫非
 虑也而虑有大小虑之以大者孝悌仁之本也孝悌
 所以示其爱爱而弗敬兽畜之也故爱之以敬所以
 行敬之情而曲致者存乎礼行之不以礼则直情径
卷五十三 第 30b 页 WYG0118-0112b.png
 行戎狄之道也行之以礼则无所不尽而养之不可
 以无其具故修之以孝养自虑之以大推而至于修
 之以孝养则君臣又嫌于不分故纪之以义纪者众
 目之总也纪散则众乱故以义定上下之分纪之以
 义所以致其尊而亦不可以不致其亲故又终之以
 仁虑之以大者仁之本终之以仁者仁之成君子始
 终之所依者仁而已矣
 山阴陆氏曰此篇皆出圣人所记故纂者其言如此
卷五十三 第 31a 页 WYG0118-0112c.png
 纪之以义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也盖方父事三老兄
 事五更袒而割牲总干而立虽曰以教诸侯之弟然
 非所以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也是故至是而燕更
 纪之以义经曰道并行而不相悖此之谓也夫纪之
 以义矣犹不敢违仁且命之曰反养老于东序纂礼
 者所以赞明之也扬子曰圣人得书之体若是者近
 之矣夫礼非圣人制之不能尽非圣人记之不能悉
 前有圣人作焉后有圣人述焉此道之所以明而不
卷五十三 第 31b 页 WYG0118-0112d.png
 闇发而不郁也
 石林叶氏曰先贤有道德而释奠以祭之所以致爱
 于死者也其行可宪其言可饬则设其席位以尊之
 所以致悫于生者也皆敬之至也此所以爱之以敬
 也三老则三公致仕者其爵位尊矣故以父事之则
 不疑于父五更卿大夫致仕者其爵位差矣故以兄
 事之则不疑于兄此所谓行之以礼也饮以养阳食
 以养阴馔则食也醴则饮也适馔省体其珍具矣故
卷五十三 第 32a 页 WYG0118-0113a.png
 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以乐侑食此所谓修
 之以孝养也文王功成于清庙而为受命之始则歌
 于堂上武王功成于大武而为受命之终则舞于堂
 下此所谓纪之以义也自大昕鼓以警众而至于舞
 大武则礼终而乐阕国子俊造得以观于中侯伯子
 男得以帅于外而犹以为未喻也故命百官反养老
 幼于东序此所谓终之以仁也义也孝也礼也敬也
 皆出于礼乐一视学而尽举之则所谓虑之大也
卷五十三 第 32b 页 WYG0118-0113b.png
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
典于学
 郑氏曰喻犹晓也兑当为说说命书篇名殷高宗之
 臣傅说之所作典常也念事之终始常于学学礼义
 之府
 孔氏曰此覆说养老而在下众庶知道德之备其在
 学乎谓一举养老之事以示于下而众皆知在上之
卷五十三 第 33a 页 WYG0118-0113c.png
 德备具其备具者即虑之以大而下是也虑之以大
 是慎其始终之以仁是慎其终养老之事既慎其终
 始一一露见尽以示众则众何得不晓喻焉
 严陵方氏曰德之备则以能谨其终始故也说命而
 名曰兑命者犹小雅谓之宵雅欤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
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
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
卷五十三 第 33b 页 WYG0118-0113d.png
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
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
亲齐玄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
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
初然后亦复初
 郑氏曰朝夕朝朝暮夕也日中又朝文王之为世子
 非礼之制世子之礼亡言此存其记也色忧忧浅也
 不及文王行不能正履羞必知所进必知亲所食也
卷五十三 第 34a 页 WYG0118-0114a.png
 养疾者齐玄玄冠玄端也亲犹自也馔必敬视为疾
 者之食齐和所欲或异药必亲尝试毒味也尝馔善
 谓多于前不能饱又不及武王一饭再饭复初复常
 所服也
 孔氏曰此是第五节以文王为世子是圣人之法不
 可常行故此记寻常世子之礼内竖既言有疾则世
 子亲自斋戒衣玄冠玄端而养也玄冠玄端斋服也
 故玉藻云玄冠丹组缨诸侯之斋冠也玄冠綦组缨
卷五十三 第 34b 页 WYG0118-0114b.png
 士之斋冠也玄端则缁布衣也谓之端者端正也斋
 必用玄者玄阴之色阴气静斋亦静故用玄也
 严陵方氏曰文武之所为圣人之行也世子之记则
 中人之行而已圣人之制行不以己岂一以文武之
 道责于人哉故录世子之记于篇末从使后人可跂
 而及也所谓色忧不满容者盖见乎色者既作则动
 乎容者亦随之矣喜之类为阳忧之类为阴阳饶而
 阴乏故忧则容不满也玉藻所谓亲癠色容不盛是
卷五十三 第 35a 页 WYG0118-0114c.png
 矣齐玄而养谓心致齐而身服玄也致齐不齐故也
 服玄则以阴幽思故也然则言不说冠带而养则齐
 玄可知言一饭再饭则药必亲尝可知
 山阴陆氏曰朝夕至于大寝门外不言之愈粗矣内
 竖曰今日安据今而已乃有喜色薄乎云尔据内竖
 曰安文王乃喜安通于后乃喜深矣复初变膳言初
 亦言之法羞必知所进羞始而已文王顾末精矣诺
 然后退尔亦以此不言医师之药而言疾之药著药
卷五十三 第 35b 页 WYG0118-0114d.png
 其疾之药也
 
 
 
 
 
 
 礼记集说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