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117-07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三十九    宋 卫湜 撰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
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
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郑氏曰大史礼官之属掌正岁年以序事谒告也迎
 春祭苍帝灵威仰于东郊之兆也王居明堂礼曰出
 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周近郊五十里赏谓有功德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117-0778b.png
 者有以显赐之也朝大寝门外
 孔氏曰此一节论立春天子迎春气及行赏之事节
 气有早晚立春为正月节有在十二月之时云是月
 者谓是月之气不谓是月之日也凡言是月者若事
 相连接则因前是月不别起文若别事异端则更云
 是月他皆放此周法四时迎气皆前期十日而齐散
 齐七日致齐三日秦法简省故三日散齐二日致齐
 一日也天以覆盖生民为德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117-0778c.png
 德在于木位故云盛德在木也立春立秋帅三公九
 卿诸侯大夫立夏立冬不云诸侯文不备也案贾马
 蔡邕皆以为迎春祭大皞及勾芒郑独以为祭苍帝
 灵威仰者以礼器云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大
 皞是人帝何能使风雨寒暑得时周礼司服王祀昊
 天上帝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帝若是人帝
 何得与天帝同服故以为灵威仰上云盛德在木亦
 谓灵威仰之盛德也郑引明堂礼盖逸礼之篇名證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117-0778d.png
 十五里迎春与周不同也郑注尚书君陈序云天子
 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是也云朝大寝
 门外者大寝则路寝天子有三朝一是燕朝在路寝
 也二是治朝则此路寝门外应门之内以其赏赐公
 卿大夫宜在治事之朝故云大寝门外三是外朝在
 库门之外皋门之内大询众庶听断罪人之处也此
 云赏公卿大夫诸侯孟夏云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
 遂行孟秋云赏军帅武人孟冬赏死事恤孤寡四时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117-0779a.png
 所赏不同者庾云顺时气也春阳气始著仁泽之时
 故赏朝臣及诸侯至夏阳气尤盛故庆赐转广秋阴
 气始凝故赏军帅及武人至冬阴气尤盛故赏死事
 者及其妻子也
 严陵方氏曰四立之日则其气至矣故天子亲帅其
 臣以迎之于郊焉所以导其气之至也春主寅卯辰
 其位居东故迎之于东郊夏主巳午未其位居南故
 迎之于南郊秋主申酉戌其位居西故迎之于西郊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117-0779b.png
 冬主亥子丑其位居北故迎之于北郊五行之气独
 不迎土者以其居中非自外至也唯其自外至故迎
 之者每于郊焉古者于寒曰迎以客阴故也于暑曰
 迎以主阳故也此则四时皆谓之迎者盖别而言之
 虽有阴阳客主之辩合而言之则气皆自外至主之
 在我而已故通谓之迎焉所谓还反何也还言还之
 自郊反言反之于朝主彼言故曰还主此言故曰反
 也古者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此则四时皆赏何也盖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117-0779c.png
 春夏非不刑也特顺阳义故以赏为主尔秋冬非不
 赏也特顺阴义故以刑为主尔此则喜其气之至故
 皆行赏以饰其喜焉
 马氏曰阴阳合而为道离而得一焉为德五行播于
 四时陈于五行而各得道之一者也故谓之德夫更
 盛更衰物之复也五行四时还相为本而各得以其
 时王焉王则相我者生生我者废胜我者囚我所胜
 者死其盛在我矣故谓之盛德所谓五行之动迭相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117-0779d.png
 竭也者立此而竭彼也故于四立之日告盛德所在
 焉五行之序不同曰水火木金土者天地生五行之
 序也曰木火土金水者五行相生之序也曰火水金
 木土五行相尅之序也天地之生五行也以数其相
 生也以气其相尅也以形古者以中春逆暑以中秋
 迎寒逆暑主阳也迎寒客阴也四时之所以变化者
 阴阳而已寒暑阴阳之盛也方二分之际而逆之迎
 之则前其气之未至以待其至也此以四立之日而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117-0780a.png
 迎气于郊非古也先王之时有舍爵策勋者夫下车
 而封先代之后者视人之功而致其赏视人之罪而
 致其诛夫亦何常期之有
 山阴陆氏曰木仁德之盛金义德之盛君子体之方
 其以仁为恩则盛德在木方其以义为理则盛德在
 金他放此唯春秋言诸侯朝觐之时也曲礼所谓天
 子当宁而立曰朝当扆而立曰觐如此
 庐陵胡氏曰案礼器云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117-0780b.png
 初不指言何帝窃以为苍帝与大皞皆当祭不必分
 也郑取春秋纬固不经而贾马等亦大泥矣郑又以
 此为殷礼然王居明堂礼亦何尝指以为殷又逸礼
 亦岂尽足据则此谓之周礼可也
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

 郑氏曰相谓三公相王之事也德谓善教也令谓时
 禁也庆谓休其善也惠谓恤其不足也天子曰兆民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117-0780c.png
 遂犹达也言使当得者皆得得者无非其人
 孔氏曰此一经因上天子迎春及国命三公布教施
 惠之事公羊传云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自陜而东
 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一相主乎内是三公
 相王之事也至六国时一人知事者特谓之相故史
 称穰侯范雎蔡泽皆为秦相后又为丞相也商颂云
 莫遂莫达是遂为达言庆赐通达周遍皆是有功可
 庆者非其人谓无功无德之徒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117-0780d.png
 严陵方氏曰德令庆惠出乎君然欲布和行施以下
 及也则必有以相之者焉故特言命相也德贵乎宣
 利故曰布令贵乎无乖故曰和庆则必致用故曰行
 惠则必有与故曰施庆赐者行庆而赐之也庆主礼
 赐主物前言行庆则礼而已此言庆赐又及于物故
 也遂行言行之而无壅也毋有不当则又恶夫妄予
 以伤费焉此与孟夏皆言庆赐遂行而秋冬则不言
 者赐以春夏为主故也于春则继之以毋有不当于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117-0781a.png
 夏则继之以无不欣悦者盖庆赐所以饰喜必能毋
 有不当然后人无不欣悦焉亦互相备而已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
失经纪以初为常
 郑氏曰典六典法八法也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
 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候伺
 不得过差也经纪谓天文进退度数
 孔氏曰迎春既还行赏已毕乃命大史之官守其六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117-0781b.png
 典奉其八法司主天文及日月星辰之行天则左还
 一日一度一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至周
 一度日月五星并逆行各有多少辰有二十八宿亦
 随天左行大史令其属官冯相氏保章氏恒在候处
 相与止宿配偶共审察伺候不得贷变过差冯相氏
 则主日月五星年气节候推步迟疾审知所在之处
 若今之司历主其算术也保章氏则守天之文章谓
 天文违变度数失其常次妖孽所在吉凶所生若今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117-0781c.png
 之天文家唯主变异也若应候不候应知不知则是
 候过差也经纪谓天文进退度数言当推勘考校使
 得其中应进则言进应退则言退若其推步不明算
 历失所迟疾不依其度进退或失其常是失经纪初
 谓旧来所法常须遵奉以为常行故云以初为常
 丘氏曰星谓二十八宿也辰谓日月之舍也宿留止
 离经历言天子命大史之官历候日月星辰即留止
 所经历为祥为灾无令差贷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117-0781d.png
 矣书云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
 之谓乎而颖达以宿离为冯相保章同宿配偶是其
 不顾经文妄为穿凿
 严陵方氏曰月令天所命也王者则继天以行其事
 而已故言乃焉若后言乃择元日乃修祭典之类周
 官大史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迎邦国之治掌八法
 以迎官府之治即此所谓守典奉法也又言正岁年
 以序事须之于官府及都鄙即此所谓司天日月星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117-0782a.png
 辰之行也在人之六典八法在天之日月星辰莫不
 存乎书故以是命之于大史焉大而有常者之谓典
 故曰守详而有变者之谓法故曰奉日月星辰之行
 皆丽乎天之大数数之妙理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非圣人不能与于此也若夫有司之事特司其末而
 已故以司言之日者循星以进退者也月者应日以
 死生者也星者日所舍辰者星所次以其得阳之精
 故谓之星以其所次有时故谓之辰也日月星辰即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117-0782b.png
 尧典所言历象洪范所言五纪是矣宿言宿之于此
 离言离之于彼日月星辰之行或宿或离有定数焉
 大史司之不可贷而已贷则司天者之过矣
 庐陵胡氏曰典法若大宰六典八法宿谓日月星辰
 所居之次天文志云填星居宿其国福厚又云五星
 所聚宿其国王是也若司天推步不职至于宿离其
 次而不能察则罪不原贷书先时者杀
 山阴陆氏曰宿离不贷蔡邕曰宿者日所在也离月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117-0782c.png
 所历历非一度处之词也历象以初为常而已其测
 验与时盈缩有变存焉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
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閒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
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郑氏曰谓以上辛郊祭天也春秋传曰夫郊祀后稷
 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117-0782d.png
 也元辰盖郊后亥也耒耜之上曲也保介车右也
 置耒于车右与御者之间明已劝农非农者也人君
 之车必使勇士衣甲居右而参乘备非常也保犹衣
 也介甲也帝藉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既耕而
 宴饮以劳群臣也大寝路寝御侍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迎春既反春事已起当祈榖亲耕
 燕劳之事郑引春秋传见襄七年左传彼祈农事此
 即祈榖彼云郊而后耕此祈榖之后即躬耕帝藉是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117-0783a.png
 祈榖与郊一也紫微宫为大帝大微为天庭中有五
 帝座即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纪含枢纽祈榖
 郊天之时各祭所感之帝殷人则祭汁光纪周人则
 祭灵威仰以其不定故总云大微之帝若迎春之时
 前帝后王皆祭灵威仰前迎春祭苍帝是也此郊虽
 祈榖亦是报天故郊特牲云郊之祭也大执天而主
 日也甲乙丙丁等谓之日郊之用辛故上云元日子
 丑寅卯等谓之辰耕用亥日故云元辰阴阳式法正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117-0783b.png
 月亥为天仓以其耕事故用天仓也卢植蔡邕并云
 郊天是阳故用日耕藉是阴故用辰元者善也郊虽
 用日亦有辰但日为吉主耕之用辰亦有日但辰为
 主尔天子所乘车上亲载耕田之耒耜措置也御者
 御车之人车右及御人皆主参乘于时天子在左御
 者在中车右在右言置此耒器于参乘保介及御者
 之间明王之身但是劝农非实农人故不以耒耜近
 王也耕藉而曰帝藉者举尊言之故祭义云为藉千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117-0783c.png
 亩以共粢盛又国语宣王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民
 之大事在农上帝粢盛于是乎出是藉田共上帝也
 案国语王耕一坺班三之贾逵注班次也谓公卿大
 夫也王之下各三其上也王一发公三发卿九发大
 夫二十七发不云士者士贱不与耕也国语耕后宰
 夫陈飨膳夫赞王王歆大牢是耕后设飨而此云既
 耕而燕饮者飨礼在庙燕礼在寝此云执爵于大寝
 故知燕也国语云飨者盖用飨之馔具而行燕礼以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117-0783d.png
 劳群臣也案上迎春行赏于路寝门外正朝此耕藉
 劳群臣于路寝不同者爵赏公事与众共之故在正
 朝燕劳私礼主于欢心故在路寝
 严陵方氏曰元日者善日也与王制习射上功所言
 同义诗言三之日于耜盖建寅之月也故于是月始
 祈谷焉噫嘻言春夏祈谷于上帝正谓是矣必以元
 日者求其信善之殖以断凶荒之害而已皆元日也
 于祈谷曰以于命民社曰择何也盖择日者有司之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117-0784a.png
 事以日者天子之事凡日皆择而后以之然前言以
 后言择者以尊卑之序且互相备也故择元辰之文
 其下乃言天子亲载耒耜则择日非天子之事明矣
 日为阳辰为阴祈榖于天所以成物故日用辛耕藉
 于地所以终功故辰用亥也保介言保民而介其君
 也方其参君之乘故谓之参保介保介之参乘必有
 御君之所焉故谓之御閒帝藉盖藉田也以其共上
 帝之粢盛故曰帝以其借民力而终之故曰藉夫以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117-0784b.png
 千亩之藉自天子至于诸侯其耕止于三推五推九
 推则其借民力而终之可知推者执耒而进之也或
 以三或以五或以九者以贵贱为劳逸之差等也且
 耕阳事也故每用数之奇焉此言天子三推而春秋
 外传言王耕一发者盖一发土而三推之其实一也
 帅之时及于大夫而推之数则不及者以其卑故不
 必预拘其数也祭统曰天子诸侯非莫耕也身致其
 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117-0784c.png
 然则躬耕之意以是而已大寝路寝也以路寝为大
 则燕寝为小矣夫耕藉而反亦已劳矣故饮之以酒
 命曰劳酒也御与御食于君之御同义
 山阴陆氏曰言以以前月所卜之日也御侍也言以
 耒耜置之于参与保介侍御之閒参参乘保介车右
 也保君而甲者也诗曰嗟嗟臣工又曰嗟嗟保介臣
 工其臣也保介其仆也
 黄氏曰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故季秋云藏帝藉之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117-0784d.png
 收于神仓盖所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
 以祠宗庙社稷之灵古者凡祭祀之粢盛自天子达
 庶人必待亲耕之榖宣王不行斯礼虢文公谏盖宣
 王承厉王之乱礼法废坏宣王中兴几失其礼赖虢
 公谏之而得祭祀之正噫厉王之乱其礼已亡衰周
 战争暴秦焚殄宜乎未䆒斯礼也春秋书御廪灾盖
 是鲁侯躬耕藉田以供祭祀粢盛之仓也下续书乙
 亥尝者谓灾虽焚廪不害嘉榖是故秋祭不阙明祭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117-0785a.png
 祀之礼唯躬耕之榖以为粢盛不以他榖为祀明矣
 故榖梁传曰天子亲耕王后亲蚕非无良农女工也
 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已自亲者也或曰庶
 人岂拘斯礼礼云不耕者祭无盛不蚕者不帛斯岂
 非庶人之礼盖天子百官皆行斯礼以明孝道而惧
 庶人游手惰业弃本逐末之教也况古者近郊则五
 家为比远郊则五户为邻盖礼法自闾比邻里之长
 行之则风行草偃天下虽广而教一也况周礼载师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117-0785b.png
 职云凡一宅不树艺罚二十五家之里布一田不耕
 罚三顷之屋粟一民无职罚一夫之税一家之役嗟
 乎斯礼苟行则天下之为人子者耻不获祭其先也
 天下之为人父者惧不享于祀也咸知农为邦本食
 乃民天旷土游民不驱而复上行下效谁曰不从历
 代虽亦行之或曰农坛或称帝社群儒详议疑未及
 此
 马氏曰古者将有事于藉田则齐于齐宫事至则祼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117-0785c.png
 鬯飨礼而后卒事则飨膳而班尝之庶人终食此则
 反执爵于大寝者三公诸侯九卿大夫皆御命曰劳
 酒则非古也
 庐陵胡氏曰郑谓此即郊也案郊特牲云郊之用辛
 此云元日善日也则不必辛郊特牲又云郊迎长日
 之至注引易说谓春分日渐长则此未春分也郊特
 牲又云郊大报天此云上帝不可以包天也易说三
 王之郊一用夏正孟献子云启蛰而郊则此未启蛰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117-0785d.png
 也献子又云郊祀后稷此不祀后稷而祀帝也足明
 此但祈榖非郊天大祭故郊则可以兼祈榖春秋传
 郊后稷以祈农事是也祈榖不可以兼郊诗云春夏
 祈榖诗岂谓郊乎参谓参乘者保介车右甲士也御
 御车者凡三等先儒以保介及御皆谓参乘非也于
 时天子左御者中保介右参乘前置耒于参保介御
 之閒而不近之者明己意在劝农非若神农氏之道
 与民并耕者之为也藉之为义应劭则云天子耕藉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117-0786a.png
 田千亩为天下先藉者帝王典藉之常韦昭曰藉借
 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而劝农郑氏亦云帝藉
 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臣瓒云藉蹈藉也本以躬
 藉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数说不同案躬耕帝王盛
 典则谓藉为典藉可也藉者耕借也春秋传云榖出
 不过藉言借民力所治之田则谓藉为借可也祭义
 云天子为藉千亩国语宣王不藉千亩汉景诏朕亲
 耕为天下先而此云躬耕帝藉则藉是躬亲履践之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117-0786b.png
 义则谓为蹈藉可也推其至当瓒说为优
 金华应氏曰保介谓神之保右介助乎农事者也尸
 代神位故楚茨之诗谓尸为神保楚词谓巫为灵保
 御者则参陪而立措之于此间依神以求福也亲自
 车上载而措之示将亲耕也观臣工之诗曰嗟嗟保
 介亦又何求则可见非车右也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郑氏曰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117-0786c.png
 陈根可拔耕者急发
 孔氏曰自此至不惑一节论少阳之月务其始生故
 既耕之后当劝农事天地之气即阴阳也一年之中
 或升或降故圣人作为六爻以象之阳气之升从十
 一月为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五月一阴初
 升至十月六阴皆升六阳皆伏然则天气下降地气
 上腾五月至十月也地气下降天气上腾十一月至
 四月也今正月言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者盖正月三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117-0786d.png
 阳生而成乾在坤体之下天居地下故云天气下降
 地气上腾也七月三阴生而成坤在乾体之下上天
 下地则是地气在下天气在上故正月为泰泰通也
 天地交通七月为否否塞也天地隔塞所以十月云
 地气下降天气上腾者以十月纯阴用事六阳退尽
 似若阳归于天故也其实十月天气反归于地下郑
 注阳气蒸达亦似阳气上升者盖阳气从下而升据
 乾体言之其实于时阳从地中升也汉书艺文志农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117-0787a.png
 书有九家一百一十四篇
 严陵方氏曰天气下降则天道下济故也地气上腾
 则地道上行故也和言相济而无乖同言相合而无
 异唯其在上者下降在下者上腾故天地之气和同
 草木所以萌动也庄周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
 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正谓
 是矣
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脩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117-0787b.png
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榖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郑氏曰田谓田畯主农之官也舍东郊顺时气而居
 以命其事也封疆田首之分职术周礼作遂夫閒有
 遂遂上有径遂小沟也步道曰径今尚书曰分命羲
 仲宅嵎夷也相视也田事既饬以下说所以命田舍
 东郊之意也准直谓封疆径遂也夏小正曰农率均
 田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117-0787c.png
 孔氏曰春气既和王命群官分布检校农事以其耕
 作岁时之气起于东方故令田畯舍国之东郊以命
 其事其诸侯都邑田畯各舍国邑之东郊也封疆则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各有封境界域部分职掌也术
 遂声相近学记术有序义同于此夫閒有遂遂上有
 径遂人职文也案匠人云广二尺深二尺遂人云径
 容牛马田畯舍于郊上令农夫皆修理地之封疆审
 正田之径路及田之沟洫故云审端径术也饬正也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117-0787d.png
 田事既正又先定准直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
 中封疆有界限径遂有阔狭皆先平均正直之农乃
 不有疑惑故郑云准直谓封疆径遂也引夏小正大
 戴礼篇也农率则田畯均田则审端径遂也
 庐陵胡氏曰郑以田为田畯非也但谓凡趋田者尔
 严陵方氏曰上言可耕之候故此命布农事盖农事
 布于春而敛于秋也命田舍东郊所以顺时气而居
 且帅民以东作故也度土而积之谓之封界画以守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117-0788a.png
 之谓之疆封疆古所有也特以久则不能无坏耳故
 曰脩每岁孟春必脩封疆审端径术者所以防终岁
 交争之患也人以其高则为之丘平而可陵则为之
 陵陂而不平者为陂水之使行者为险广而平者为
 原下而湿者为隰地有岸谷之变川流之徙非时而
 脩之则不足以尽其利故丘陵阪险原隰不可以不
 相之也周官司空时地利者如是而已土地所宜者
 所宜之物也若山林之宜皂川泽之宜橐之类是矣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117-0788b.png
 五榖所殖者所殖之土也若黍之利高燥稌之利下
 湿之类是矣既曰土又曰地者盖土则地之体地则
 土之名故周官大司徒言五地而又言十有二土者
 以此土地之所宜五榖之所殖以民之愚固不必知
 之也则必有以教道之者焉盖教之使能其事道之
 使达其理虽有以教道之然弗躬弗亲则民莫之信
 矣故又言必躬亲之田事既饬者言皆力田而各有
 脩治也田事之所以既饬者良由先定准直农乃不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117-0788c.png
 惑之所致而已前曰农事而后曰田事又何也盖农
 田一也以人言之曰农以地言之曰田人事兴于前
 然后地事成于后故先言布农事后言田事既饬以
 其序也
 马氏曰脩封疆审端径术制其畿疆作其沟封正其
 道涂均地域也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榖
 所殖则五地之物辨以土会十有二土十有二壤辨
 以土宜五物九等辨以土均然后稼穑树艺之所宜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117-0788d.png
 毕见于此而始可以任地事也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故使农官莅而教导焉自我所行之谓躬与彼有事
 之谓亲故曰以教导民必躬亲之先王之于民也分
 地职奠地守使各适其平之谓准各得其正之谓直
 田事既饰而先定准直与民由之则民志一矣此农
 之所以不惑也
 山阴陆氏曰封疆相续人各脩之而后备言皆嫌有
 不皆言审者于此致详焉言善有不善者矣若度其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117-0789a.png
 夕阳豳居允荒此善相者也准直一岁五榖平准之
 直收穫在后而先定之著人事苟脩天时不能害也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郑氏曰习舞为仲春将释菜
 庐陵胡氏曰以春阳动舞动容也郑谓为仲春将释
 菜案文王世子云释不舞则释菜不为舞也郑见下
 云仲春习舞释菜又大胥春入学舍菜合舞谓二者
 是一事不知释菜习舞不同故月令先习舞大胥先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117-0789b.png
 舍菜大戴礼云万用入学万谓干舞足明习舞在学
 何休云汤舞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夏小正夏
 书也乐亦称万禹亦以万人治水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时典乐有常职教学有常时周
 官大胥以春貌之时合舞以秋言之时合声文王世
 子以秋冬学羽籥春夏学干戈其事皆有以循天之
 理其声皆有以合人之情而月令季春大合乐孟夏
 习合礼乐仲夏脩乐器盖秦制也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117-0789c.png
 严陵方氏曰入学习舞则以将释菜故也故仲春言
 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焉若仲丁之习乐则以季春
 将大合乐故也孟夏之习合礼乐则以是月将饮酎
 用礼乐故也仲夏之脩鼗鞞鼓之类则以是月将大
 雩用盛乐故也季秋之习吹则以是月将大飨帝故
 也季冬之大合吹则以乐其成于终也夫舞与吹皆
 乐也然舞者乐之容则貌之类也故于春之始言舞
 盖木为貌故也吹者乐之声则言之类也故至秋而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117-0789d.png
 后言吹盖金为声故也习舞之时非不习吹要之以
 舞为主尔习吹之时非不习舞要之以吹为主尔于
 仲丁季春正言乐者则以乐为阳气于此习合所以
 道迎阳气之盛故也正曰乐则于声容固无所偏主
 也且孟春之习舞至仲春则可以合矣止亦谓之习
 者以释菜之礼为略其舞不足以言合故也上丁则
 上旬之丁也仲丁则中旬之丁也舞吹与乐皆习之
 以丁者取其文明之盛也合乐止择吉日以合乐之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117-0790a.png
 大一旬之内非一日可为故也孟春不言日则以方
 兴而习之无时故也季冬不言日则以将罢而合之
 无时故也孟夏仲夏皆不言日则以文明之盛时无
 日而非文明故也唯其如是故习合不止于乐而又
 与礼不止于声容而又脩其器焉凡以顺文明之盛
 而已然而必入学者以学为教人之所故也故于习
 之时每言焉孟夏习合而不言者以兼于合故也或
 命之于乐正或命之于乐师者盖谓之正则于乐之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117-0790b.png
 事能正之而已谓之师则于乐之道又为之师焉则
 重轻之别固可知矣故以其事之重者则命之于乐
 师以其事之轻者则命之于乐正也至于大合乐则
 不言者然以大合吹推之则亦命于乐师可知矣
 马氏曰徒合舞籥焉者大合舞也备六律六同五声
 八音六舞者大合乐也季冬之大合吹命其习于季
 秋者也季冬之大合乐命其习于仲春者也大胥以
 春入学合舞秋颁学合声而此谓之吹者盖声藏于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117-0790c.png
 器而吹则以气召声其实一也
乃脩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
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
掩骼埋胔
 郑氏曰脩祭典重祭礼岁始省录也毋以牝为伤妊
 生之类禁止伐木盛德所在也自覆巢至麛卵为伤
 萌幼之类聚众置城郭为妨农之始骨枯曰骼肉腐
 曰胔掩埋为死气逆生也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117-0790d.png
 孔氏曰山林川泽其祀既卑馀月牲皆用牝唯此月
 不用为伤妊也若天地宗庙大祭虽非正月皆不用
 牝禁谓禁其欲伐止谓止其已伐者此伐木在山中
 或在禁障之处十月许人采取正月则禁止之故王
 制云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若国家随时所须以为
 材用者虽非冬月亦得取之故山虞有仲冬斩阳木
 仲夏斩阴木是也毋覆巢至毋卵馀月皆然因初春
 始生之时故设戒也若夭鸟之巢则覆之见誓蔟氏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117-0791a.png
 然此月亦禁之胎谓在腹中未出夭谓生而已出者
 飞鸟谓初飞之鸟麛卵四时皆禁但于此月尤甚若
 须荐献亦得取之故王制云韭以卵庖人秋行犊麛
 是也蜡氏云掌除骴司农云骨之尚有肉者也及禽
 兽之骨皆是掩埋互言耳
 严陵方氏曰以祭法考之则祭典古所有也特因岁
 之更始乃脩之而已祀不止于山林川泽然止以是
 为言者盖天地宗庙之祭非春亦未尝用牝故也亦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117-0791b.png
 见明堂位周骍刚解上言祭典而下言命祀者亦互
 相备也禁止伐木禁以法言止以事言也孩虫言虫
 未成如孩者飞鸟则鸟之习飞者毋覆巢杀胎夭麛
 卵已见王制解凡此所以遂其生育之性也
 马氏曰命祀山林川泽百物之所自生也毋聚大众
 毋置城郭为其害耕事也掩骼埋胔则推其所爱于
 其生者以及其死者也
 山阴陆氏曰命祀山林川泽言命不言命某无所不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117-0791c.png
 命也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
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郑氏曰逆生气故必天殃兵戎为客不利主人则可
 故不可从我始变天道谓以阴政犯阳绝地理谓易
 刚柔之宜乱人纪谓仁之时而举义事也
 孔氏曰起兵伐人者谓之客敌来禦捍者谓之主兵
 戎不合兴起之时不可从我而始我谓主人也主人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117-0791d.png
 既不先起兵彼来伐我我不得不应天云道地云理
 人云纪互辞也
 严陵方氏曰称兵举兵也兵者人之义事春者天之
 仁气苟以人之义事而逆天之仁气则天灾适当之
 矣兵戎之所以不称而起之者非不起也特不可以
 从我始而已老子曰用兵不敢为主而为客盖不可
 从我始之谓也故汤之伐桀言造攻自鸣条朕载自
 亳用兵之义未尝不然又况方春之始乎既曰兵又
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117-0792a.png
 曰戎者兵以器言戎以事言道有常也故曰毋变理
 可通也故曰毋绝纪欲定也故曰毋乱盖圣人所以
 交三灵而通之者用是道而已然是道也古今之所
 同然不必孟春也特以一岁之首故言之尔
 马氏曰一阴一阳道也天以道造始故谓之道万物
 得之而居焉者理也理以是作成故谓之理人位天
 地之閒因天道因地理而各立己焉者纪也故谓之
 纪道可由而不可变理可循而不可绝纪可叙而不
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117-0792b.png
 可乱
 庐陵胡氏曰天道若上云司天日月星辰之类地理
 若上云土地所宜之类人纪若上云布农事之类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
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
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郑氐曰行夏令已之气乘之也四月于消息为乾草
 木蚤落生日促也国时有恐以火讹相惊行秋令申
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117-0792c.png
 之气乘之也七月始杀回风为猋正月宿直尾箕箕
 好风其气逆也藜莠蓬蒿并兴生气乱恶物茂也行
 冬令亥之气乘之也旧说首种谓稷
 孔氏曰从上以来论当月施令之事施之顺时则气
 序调释施令失所则灾害滋兴故自此以下论政失
 致灾之事上既云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
 之纪今若施之不失则三才相应以人与天地共相
 感动故也施令有失三才俱应则此雨水不时天也
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117-0792d.png
 草木蚤落地也国时有恐人也十二月之内三才俱
 应者多就三才俱应之中或先言天者或先言民者
 或先言地者为害重者先言之大略于文可以意得
 无义例也亦唯有二才应者二才之中或有天有人
 无地或有地有人无天随应则书耳行令失之于前
 气则应之于后春夏秋施令有失气应唯在当年冬
 则应在后年故仲冬行秋令则瓜瓠不成行春令则
 蝗虫为败仲冬非瓜瓠不成之时又非蝗虫为败之
卷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117-0793a.png
 日是据来年又录记之人序行令之事各次第先后
 则有夏有秋有冬孟春举夏为始仲春举秋为始季
 春举冬为始至于夏时之下则有秋有冬次有来年
 之春孟夏则举秋为始仲夏则举冬为始季夏则举
 春为始以此推例秋冬亦然不能备说也雨水不时
 者谓风雨少不得应时以孟春建寅其宿直箕星箕
 星好风孟春行夏令寅气不足故风少已来乘之四
 月纯阳用事纯阳来乘故雨少注云四月于消息为
卷三十九 第 31b 页 WYG0117-0793b.png
 乾者阳生为息阴死为消十一月至四月为息言万
 物得阳气蕃息五月至十月为消言万物得阴气消
 尽凡孟月失令则三时孟月之气乘之仲季月失令
 则仲季月之气乘之所以然者以同为孟仲季气情
 相通如其不和则迭相乘入郑之所注例亦不同如
 某之气乘之或在一句之下或在两句之下或在三
 句之下气当则言无义例也国时有恐者已来乘寅
 已为火故火来寅为天汉之津火畏水终不来但讹
卷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117-0793c.png
 言以火相恐动耳申之气乘之者七月建申阴气始
 杀杀气乘寅故人多大疫猋风暴雨总至案郑注洪
 范中央土气为风东方木气为雨箕属东方木木尅
 土土为妃尚妃之所好故箕星好风也西方金气为
 阴尅东方木木为妃毕属西方尚妻之所好故好雨
 也今申气乘寅两相冲破申来逆寅寅为风风之被
 逆故为猋风寅往破申申为雨雨之被逆故为暴雨
 也案尔雅扶摇谓之猋谓风之回转也恶物所以害
卷三十九 第 32b 页 WYG0117-0793d.png
 生气今正气既乱恶物乘之故藜莠蓬蒿并兴也考
 灵耀云日中星鸟可以种稷则百榖之内稷先种故
 云首种首即先也蔡邕云首种宿麦也
 严陵方氏曰夫十有二月之令行乎天地之閒人君
 奉之以成位乎其中也苟唯当此一月之节而行彼
 三时之令则是变天之道绝地之理乱人之纪矣故
 三者之灾以类应焉是何也气之所召者然尔雨水
 盖仲春之节以阳气早至故不时雨水不时故草木
卷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117-0794a.png
 蚤落国时有恐则由盛阳之气所迫故也凡此皆已
 之气乘之
 山阴陆氏曰草木蚤落以长养之早故彫落之亦早
 总至同时也并兴皆生也藜蓬蒿莠秋草也说者曰
 此汉儒泥灾异之绪言馀论虽行秋令何必尔邪曰
 天地一人之身是也今小不摄五行相犯而疾病生
 焉盖有乘之者矣不入非不熟也熟而不入
 新安朱氏曰是人行此令则召天之灾
卷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117-0794b.png
 马氏曰洪范咎徵曰狂常雨若僣常旸若豫常燠若
 急常寒若蒙常风若盖君之五事象天之五行一极
 无皆凶也狂失之荡故若常雨僣失之亢故若常旸
 豫失之缓故若常燠急失之躁故若常寒蒙失之蔽
 故若常风咎作于上而其验见于下者如此故云徵
 焉儒者读此误而曰人事失则天必以其类应故指
 物辨类曰方春而行夏秋冬令则必以此为害三时
 亦然呜呼其果可必乎以未可必而必之此人君所
卷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117-0794c.png
 以闻而不信也后人藉此而为五行灾异之说曰眚
 祥祸出五事亦欲以警戒人君而卒之不可必也于
 是人君始怠厌说者之怪迂矣亦何补于警戒之实
 乎夫洪范以五事为敬用以庶徵为念用则所以警
 戒之亦至矣盖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验者哉
 
 
 
卷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117-0794d.png
 
 
 
 
 
 
 
 礼记集说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