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117-074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三十七    宋 卫湜 撰
月令第六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二月政
 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礼家好
 事抄合之后人因言周公所作然其官名时事多不
 合周法此于别录属明堂阴阳记此卷所出解者不
 同今且申郑旨释之案吕不韦集诸儒士著为十二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117-0743d.png
 月纪合十馀万言名为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
 此文同是一證也又周无大尉唯秦官有之而此月
 令云乃命大尉是官名不合周法二證也又秦以十
 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岁授朔日即是九月
 为岁终十月为授朔此是时不合周法三證也又周
 有六冕郊天迎气则用大裘乘玉辂建大常日月之
 章而月令服饰车旗并依时色此是事不合周法四
 證也然案秦始皇十二年吕不韦死十六年并天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117-0744a.png
 下然后以十月为岁首则不韦焉得以十月为正又
 云周书先有月令何得云不韦所造又秦并天下立
 郡何得云诸侯又秦好兵杀害何能布德施惠春不
 兴兵既如此不同郑必谓不韦作者以吕氏春秋十
 二月纪正与此同故也且不韦集诸儒所作为一代
 大典亦采择旧章成之但秦自不能行之耳又秦自
 文公获黑龙以为水瑞焉知未并天下前不以十月
 为岁首乎 又曰月令者包天地阴阳之事然天地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117-0744b.png
 有上下之形阴阳有生成之理日月有运行之度星
 辰有次舍之常今既释其文不得不略言其趣凡说
 天地形状之殊有六等一曰盖天文见周髀如盖在
 上二曰浑天形如弹丸地在其中天包其外犹如鸡
 卵白之绕黄扬雄桓谭张衡蔡邕陆绩王肃郑玄之
 徒并所依用三曰宣夜旧说云殷代之制其形体事
 义无所出以言之四曰昕天昕读曰轩言天北高南
 下若车之轩是吴时姚信所说五曰穹天云穹隆在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117-0744c.png
 上虞氏所说不知其名也六曰安天是晋虞喜所论
 郑注考灵曜用浑天法今亦当以浑天为说案郑注
 考灵曜云天者纯阳清明无形圣人则之制璇玑玉
 衡以度其象如郑此言则天是太虚本无形体但指
 诸星运转以为天耳但诸星之转从东而西必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星复旧处星既左转日则右
 行亦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至旧星之处即以
 一日之行而为一度计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117-0744d.png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一周之数也天如弹丸围
 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案考灵曜云一度二
 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
 八周天百七万一千里者是天圜周之里数也以围
 三径一言之则直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此为二十八
 宿周迥回直径之数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东西各
 有万五千里是为四游之极谓之四表据四表之内
 并星宿内总有三十八万七千里然则天之中央上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117-0745a.png
 下正半之处则一十九万三千五百里地在其中是
 地去天之数也郑注考灵曜云地盖厚三万里春分
 之时地正当中自此地渐渐而下至夏至地下游万
 五千里地之上畔与天中平夏至之后地渐渐向上
 至秋分地正当天之中央自此地渐渐而上至冬至
 上游万五千里地之下畔与天中平冬至后地渐渐
 而下此是地之升降于三万里之中但浑天之体虽
 绕于地地则中央正平天则北高南下北极高于地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117-0745b.png
 三十六度南极下于地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之下三
 十六度常见不没南极之上三十六度常没不见南
 极去北极一百二十一度馀若逐曲计之则一百八
 十一度馀若以南北中半言之谓之赤道去南极九
 十一度馀去北极亦九十一度馀此春秋分之日道
 也赤道之北二十四度为夏至之日道去北极六十
 七度赤道之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去南极亦
 六十七度地有升降星辰有四游又郑注考灵曜云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117-0745c.png
 天旁行四表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东皆薄四表而
 止地亦升降于天之中冬至而下夏至而上二至上
 下盖极地厚也地与星辰俱有四游升降四游者自
 立春地与星辰西游春分西游之极地虽西极升降
 正中从此渐渐而东至春末复正自立夏之后北游
 夏至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下至夏季复正立秋之
 后东游秋分东游之极地则升降正中至秋季复正
 立冬之后南游冬至南游之极地则升降极上冬季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117-0745d.png
 复正此是地及星辰四游之义也星辰亦随地升降
 故郑注考灵曜云夏日道上与四表平下去东井十
 二度为三万里则是夏至之日上极万五千里星辰
 下极万五千里故夏至之日下至东井三万里也日
 有九道故考灵曜云万世不失九道谋郑注引河图
 帝览嬉云黄道一青道二出黄道东赤道二出黄道
 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日春东从青
 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立春星辰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117-0746a.png
 西游日则东游春分星辰西游之极日东游之极日
 与星辰相去三万里夏则星辰北游日则南游夏至
 星辰北游之极日南游之极日与星辰相去三万里
 以此推之秋冬放此可知计夏至之日日在井星正
 当嵩高之上以其南游之极故在嵩高之南万五千
 里所以夏至有尺五寸之景也于时日又上极星辰
 下极故日下去东井三万里也然郑注四游之极元
 出周髀之文但日与星辰四游相反春分日在娄则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117-0746b.png
 娄星极西日体在娄星之东去娄三万里以度言之
 十二度也则日没之时去昏中之星近校十度旦时
 日极于东去旦中之星远校十度若秋分日在角则
 角星极东日体在角星之西去角三万里则日没之
 时去昏中之星远校十度旦时日极于西去旦中之
 星近校十度此皆与历乖违于数不合郑无指解其事
 有疑但礼是郑学故具言之耳贤者裁焉但二十八
 宿案汉书律历志云冬至之时日在牵牛初度春分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117-0746c.png
 之时日在娄四度夏至之时日在东井三十一度秋
 分之时日在角十度若日在东井则极长八尺之表
 尺五寸之景若春分在娄秋分在角昼夜等八尺之
 表七尺五寸之景冬至日在斗则昼极短八尺之表
 一丈三尺之景一丈三尺之中去其一尺五寸则馀
 有一丈一尺五寸之景是冬夏往来之景也凡于地
 千里而差一寸则夏至去冬至体渐南渐下相去一
 十万五千里又考灵曜云正月假上八万里假下一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117-0746d.png
 十万四千里所以有假上假下者郑注考灵曜之意
 以天去地十五万三千五百里正月雨水之时日在
 上假于天八万里下至地一十一万三千五百里夏
 至之时日上极与天表平也后日渐向下故郑注考
 灵曜云夏至日与表平冬至之时日下至于地八万
 里上至于天十一万三千五百里也委曲俱见考灵
 曜注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
 周天一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计一年三百六十五周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117-0747a.png
 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则右行日一日一度月一
 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此相通之数也今历家
 之说则月一日至于四日行最疾日行十四度馀自
 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行十三度馀自九日至十九
 日行则迟日行十二度馀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又
 小疾日行十三度馀自二十四日至于晦行又最疾
 日行一十四度馀此是月行之大率也二十七日月
 行一周天至二十九日强半月及于日与日相会乃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117-0747b.png
 为一月故考灵曜云九百四十分为一日二十九日
 与四百九十九分为月是一月二十九日之外至第
 三十日分至四百九十九分月及于日计九百四十
 分则四百七十为半今四百九十九分是过半二十
 九分也但月是阴精日为阳精故周髀云日犹火月
 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所照魄生
 于日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明尽京房云月与星
 辰阴者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有光先师以为日似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117-0747c.png
 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
 照处则闇案律历志云二十八宿之度角一十二度
 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东方七十五
 度斗二十六牛八女十二虚十危十七营室十六壁
 九北方九十八度奎十六娄十二胃十四昴十一毕
 十六觜二参九西方八十度井三十三鬼四柳十五
 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南方一百一十二度丑
 为星纪初斗十二度终于婺女七度子为玄枵初婺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117-0747d.png
 女八度终于危十五度亥为娵訾初危十六度终于
 奎四度戍为降娄初奎五度终于胃六度酉为大梁
 初胃七度终于毕十一度申为实沈初毕十二度终
 于井十五度未为鹑首初井十六度终于柳八度午
 为鹑火初柳九度终于张十七度已为鹑尾初张十
 八度终于轸十一度辰为寿星初轸十二度终于氐
 四度卯为大火初氐五度终于尾九度寅为析木初
 尾十度终于斗十一度五星者东方岁星南方荧惑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117-0748a.png
 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其行之迟速俱在律
 历志不须烦说是以天高地下日盈月阙觜星度少
 井斗度多日月右行星辰左转四游升降之差二仪
 运动之法非由人事所作皆是造化自然遂以人事
 为义或据理是寔或搆虚不经既无正文可凭今皆
 略而不录
 横渠张氏曰月令大率秦法也然采三代之文而为
 之不无古意其衣服器皿官名皆秦礼也月令言迎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117-0748b.png
 气既迎气则就祭其五帝名号既不取则五帝者何
 也五行之帝也五行不相离而分之者何也其运行
 之气则均同而不相离也其周匝所至则于时亦有
 偏主者今于春温和万物丛生是木之德也夏则炎
 热是火之德也秋则清肃是金之德也冬则严凝是
 水之德也有此体象月令尽有美意未易可破柳子
 厚论亦未安若春行赏秋行刑止举大纲如此如云
 汤执中文王视民如伤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不可谓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117-0748c.png
 圣人各止有一事可称也姑据一处言之耳又如冬
 日饮汤夏日饮水岂必曰冬日不得饮水夏日不得
 饮汤也 又曰礼运言声色味不及臭臭之用非所
 急也故月令五臭不为世用
 长乐陈氏曰天人之道虽殊而象类之理则一圣人
 将有为也将有行也仰观日月星辰霜露之变俯察
 虫鱼草木鸟兽之化不先时而起不后时而缩以之
 授民事而无不顺以之因物性而无不适此尧典若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117-0748d.png
 昊天以授民事周官正岁年以序事之意
 马氏曰历象日月星辰以授人时自尧以来未之有
 改也舜齐七政周用五纪其究一也盖日月星辰之
 往来不穷或离或合或赢或缩进退相代始终相循
 者天以是命万物而人奉之以为今者亦因是也方
 周之时以冯相氏会天位保章氏辨地域又以太史
 正岁年而须官府都鄙以序事颁邦国以告朔其为
 象法则使万民观之于正月之吉又使官帅其属而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117-0749a.png
 观之于正岁且法则使徇焉而夏之政典先时与不
 及时者其罪至于杀盖欲百官万民谨其令而顺承
 之也月令之为书亦祖先王之馀而后儒傅会增益
 以成之者也
 高氏曰月令一书先儒尝详论其所作之原矣汉马
 融贾逵晋孔晁皆以为作于周公郑康成高诱唐孔
 颖达乃谓秦时吕不韦所作其说所以异同者盖以
 月令有命相及太尉奄尹大酋之文其官名皆与周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117-0749b.png
 异故疑为秦时书或谓吕不韦时始皇未帝也未帝
 则仍用周正而月令所称必曰天子又纪以夏正则
 又疑非吕氏书或谓始皇既为天子秦人取不韦十
 二纪增加为之殊不知始皇并天下既罢侯置守建
 三十六郡以十月朔为正吏民为黔首矣而月令所
 载封诸侯命四监季冬共饬国典孟春庆及兆民则
 皆非秦制又疑非始皇为帝时书或又谓既非周公
 时书又非吕不韦书又非始皇为帝时书乃汉淮南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117-0749c.png
 王安与诸儒取吕氏十二纪附益为时则训而礼家
 复有所增加焉故月令杂用虞夏商周秦汉之制耳
 凡为此数说者要之皆非深知月令者也盖月令一
 书所以著入六经而垂训万世者自有深旨何以言
 之人君出而临涖天下位曰天位民曰天民举措云
 为要当体天象顺天时一毫不可以私意自为今考
 之此书每月之首必定夫日星之运行昏旦之次舍
 者盖将考中星以正王者之位也每时之易必著夫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117-0749d.png
 用意之柔刚帝神之异号所以显造化而定其主宰
 之权也音律成数所以循天地之自然臭味祭祀所
 以辨人事之有序以至鸟兽昆虫草木盛衰之不同
 皆所以定十二月之气候使天下皆知四时之有常
 运也于是人君居处之室必因时而分其位乘车驾
 马必因时而正其色以及衣服之微食器之末无一
 非顺天之所在此固人君循守所当先也迎气于东
 南西北之郊每孟不敢不谨盛德在木火金水之运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117-0750a.png
 太史不敢不告司天日月星辰之行以初为常则见
 之岁首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则见之岁终此又人
 君一岁之间不敢或后也若乃春作夏长秋敛冬藏
 何者非顺时之治左圣乡仁右义背藏何者非顺时
 之法以至上而朝廷百官下而农工商贾大而礼乐
 兵刑微而法令品式悉皆顺天时而定人事此固月
 令一篇之大义而月令所以著入六经者其深旨犹
 未闻也尝读洪范之书而后得其说盖月令一篇大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117-0750b.png
 体与洪范相通为一特先儒未之讲明尔何则洪范
 之论初一曰五行即月令金木水火土之运见于每
 事有所属者也次三曰农用八政即月令之劝课农
 桑聚蓄财货祭祀神祇安养民居习合礼乐逐捕奸
 慝敬礼宾客简练师徒之意也次四曰协用五纪即
 月令岁月日星辰历数之事也次六曰乂用三德即
 月令布行德惠不可称兵戮有罪严断刑等以顺天
 时者也次七曰明用稽疑即月令命太史衅龟筮占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117-0750c.png
 兆审卦吉凶是也次八曰念用庶徵即月令之气运
 行不忒风雨寒燠各以时若草木昆虫各以时遂凡
 此皆以休徵也每月之终其言时令或至错行而有
 焱风暴雨寒热不节大旱凶荒之类凡此皆咎徵也
 次九曰向用五福即月令养衰老礼贤者行爵出禄
 必推所尊礼者也至于威用六极即时令失宜民多
 疾疫迁徙流亡之类是也虽然月令与洪范固相与
 为一体矣然洪范所以能使五行八政五纪三德以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117-0750d.png
 及稽疑庶徵五福六极之咸得其宜者以其有敬用
 五事建用皇极以为之本原也而月令何所取焉呜
 呼月令之本原学者殆未之考耳大抵一阴生于午
 一阳生于子当此之时正阴阳争死生分之际也故
 人君合于二至之时尽齐戒之诚躬掩身之德止声
 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以渎人主之
 听以定晏阴之所成以待阴阳之所定盖古人养气
 必于子午二时而推广之故于子午二月人君苟能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117-0751a.png
 涵养此心一毫无累则视听言貌思之閒有肃乂哲
 谋圣之德然后可以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建皇极以
 无私执大中于天下而所谓五皇极者即月令每月
 之发政施令毋有不当毋有枉挠毋有差贷毋有阿
 党举归于大公至正者皆是也如是则寒暑不差疾
 病不作虽昆虫草木尚得遂其生宜乎斯民悉归于
 仁寿而备用五福又安有凶短夭折之所谓六极者
 若夫中央土止有帝神之号音律气数之所属臭味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117-0751b.png
 祭祀之所寓与夫天子居处衣服车马饮食之所取
 耳至于土德之运则分旺四季者是也非礼所谓播
 五行于四时者欤然则合而论之则谓之洪范散而
 举之则谓之月令故月令所以著入六经垂训万世
 者其在兹乎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郑氏曰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
 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117-0751c.png
 者日月会于娵訾而斗建寅之辰也凡记昏明中星
 者为人君南面而听天下视时候以授民事
 孔氏曰此言孟春者夏正建寅之月也吕不韦在秦
 世秦以十月为岁首不用秦正而用夏时者以夏数
 得天正故也周礼虽以建子为正其祭祀田猎亦用
 夏正也郑注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者日行迟一月
 行二十九度半馀月行疾一月行天一匝三百六十
 五度四分度之一过匝更行二十九度半馀逐及于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117-0751d.png
 日而与日会所会之处谓之辰郑注周礼大师职云
 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正月辰在娵訾
 二月辰在降娄三月辰在大梁四月辰在实沈五月
 辰在鹑首六月辰在鹑火七月辰在鹑尾八月辰在
 寿星九月辰在大火十月辰在析木是一岁有十二
 会也圣王因其日月自然之会而分为十二分以为
 大略之数焉所以为大略之数者以二十九日过半
 月及于日月不可分两月各有二十九日又两月各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117-0752a.png
 有彊半之日合两半而成一日是一月有三十日一
 月二十九日一大一小之外仍有馀分一年十二月
 六大六小总有三百五十四日是岁十二会之实数
 也仍少十一日四分日之一未得周天圣王总以三
 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为十二会之大数一会即
 一辰也是一辰有三十度十二辰总有三百六十度
 馀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度别为九十六分总五度有
 四百八十分又四分度之一为二十四分并之为五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117-0752b.png
 百四分十二辰分之各得四十二分则是每辰有三
 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计之日月实行一会唯
 二十九分过半若通均一岁会数则每会有三十度
 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是以分之为大数也营室号
 娵訾娵訾是亥次之号立春之时日在危十六度月
 半雨水之时日在营室十四度但星次西流日行东
 转东西相逆若月初之时日在星分之初月半之时
 则日在星分之半月终之时在星分之末凡十二月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117-0752c.png
 日之所在或举月初或举月末皆据大略不细与历
 数齐同其昏明中星亦皆如此案三统历立春日在
 危十六度正月中日在室十四度元嘉历立春日在
 危三度正月中日在室一度昏参中案三统历立春
 昏毕十度中去日八十九度正月中昏井二度中去
 日九十三度元嘉历立春昏昴九度中月半昏觜觿
 一度中皆不昏参中计正月昏参中依三统历在立
 春之后六日参星初度昏得中也盖月令昏明中星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117-0752d.png
 在一月之内有中者皆得载之但二十八宿其星体
 有广狭相去远近或月节月中之日昏明之时前星
 已过于午后星未至正南又星有明暗见有早晚明
 者则昏早见而旦晚没暗者则昏晚见而旦早没所
 以昏明之星不可正依历法但举大略耳馀月昏明
 从此可知郑注观斗所建谓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
 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
 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117-0753a.png
 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
 子十二月建丑也其十二辰之名义见律历志郑谓
 记昏明中星为人君视时候授民事者案书纬考灵
 曜云主春者鸟星昏中可以种稷主夏者心星昏中
 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星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星
 昏中则入山可以斩伐具器械王者南面而坐视四
 星之中而知民之缓急则不赋力役故敬授民时也
 长乐陈氏曰阳生于子故日之行也自北而西历南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117-0753b.png
 而东冬至在牵牛春分在娄夏至在东井秋分在角
 月令正月在营室二月在奎三月在胃四月在毕五
 月在东井六月在柳七月在翼八月在角九月在房
 十月在尾十一月在斗十二月在婺女则娄井角以
 三仲月中言之也斗以仲冬月本言之也其馀或举
 月本或举月末不必皆月中也日溯于天故星春则
 见南夏则见东秋则见北冬则见西仲春日中星鸟
 则昏之时井鬼在午柳星张在巳轸翼在辰仲夏日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117-0753c.png
 永星火则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巳尾箕在辰仲秋宵
 中星虚则奎娄在午胃昴毕在巳觜参在辰仲冬日
 短星昴则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已室壁在辰月令正
 月昏参中旦尾中二月昏弧中旦建星中三月昏星
 中旦牛中四月昏翼中旦女中五月昏亢中旦危中
 六月昏火中旦奎中七月昏建星中旦毕中八月昏
 牛中旦觜中九月昏虚中旦柳中十月昏危中旦七
 星中十一月昏壁中旦轸中十二月昏娄中旦氐中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117-0753d.png
 盖书之所言皆昏星也火房心也书于仲夏举房心
 而月令举亢书于仲秋举虚而月令举牛书于仲冬
 举昴而月令举壁则书之中星常在后而月令中星
 常在前盖月令举月本书举月中也月令于四月五
 月十二月昏旦举节气之星于八月昏旦举中气之
 星于十月昏举节气之星于正月六月十月旦举节
 气之星于正月八月九月昏举中气之星于三月七
 月旦举中气之星或举朔气或举中气犹书于七星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117-0754a.png
 或举其名或举其次皆互见也然则圣人南面视四
 星之中者岂徒然哉凡以授民时秩民事而已不特
 如孔氏所引书纬之言如龙见而雩火流而授衣天
 根见而成梁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凡所以奉天顺
 人莫不视乎此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日在营室者日月会于营室之辰也会
 在营室以知月之建寅会在于胃以知月之建卯故
 日月所会谓之辰者以此每一岁而十二会焉日与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117-0754b.png
 月会而此独称日者盖阳以成岁为事而阴特从之
 故以日为主与书言出日纳日而不及月同意二十
 八宿分布于四方昼夜运而岁一周焉季冬之月言
 星回于天是也故每月之内或见乎昏而中者或见
 乎旦而中者昏参中旦尾中则知月之建寅也推此
 则馀月亦可知也中谓中于南方也先昏而后旦者
 顺阴阳之义也书于春言星鸟夏言星火秋言星虚
 冬言星昴乃与此不同何也盖书言分至之所中者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117-0754c.png
 此言昏旦之所中者彼以时为主此以月为主故详
 略不同然其见于南方则一也自角至箕则东方之
 七星也其形象龙故谓之苍龙角者有左右二星居
 苍龙之首以象两角故谓之龙角亢喉也以总摄奏
 事听讼有出纳之象故也氐邸也人所托宿焉以为
 王者之后宫也房为东方之中星于时为辟户之卯
 故谓之房心火星也心藏属火故季夏亦止谓之火
 尾后宫之场箕有簸扬之形自井至轸则南方之七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117-0754d.png
 星也其形象鸟故谓之朱鸟井主水衡又其星有八
 若八家焉鬼为积尸主死丧又谓之舆鬼柳主草木
 草木不止于柳以其性柔得木之正故以名之星以
 其数有七故谓之七星二十八星皆星也谓南方之
 中星为星者以星为阳之精南方之中得阳之正故
 也亦犹十二辰皆辰也正谓卯巳之间为辰者以进
 则有亢唯辰为时故也张主施张翼为羽翼主远客
 轸主任载自奎至参则西方之七星也其形象虎故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117-0755a.png
 谓之白虎奎主沟渎污秽可达而洁于此娄为聚众
 胃为五榖之府犹人六府之胃昴为西方之中星而
 月乘焉毕主弋猎其形又象掩兔之毕觜主收敛参
 以三相参又主杀伐故亦谓之参伐自斗至毕则北
 方之七星也其形像龟蛇故谓之玄武斗有挹注之
 形牛主牺牲又谓之牵牛女主嫁娶故谓之女又谓
 之婺女虚主邑居故谓之虚危为盖屋其形高而危
 室为营宫室者之候故谓之营室壁主图书之府不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117-0755b.png
 及东方之箕西方之昴南方之鬼与张者以既非日
 之所在又非昏旦之所中故也弧与建星非二十八
 宿之数而仲春昏旦举之者由弧近井建近斗井有
 三十三度斗有二十六度其度最宽难以明其星之
 中故也至于孟秋昏举建星者亦以是耳考之历法
 其閒固不能无差经之所言亦要其大略姑以记时
 而已弧有张弧之形建有建旗之义故其名如此
其日甲乙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117-0755c.png
 郑氏曰乙之言轧也日之行春东从青道发生万物
 月为之佐时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因以为日
 名焉乙不为月名者君统臣功也
 孔氏曰郑注日之行春东从青道者以星辰之次谓
 之黄道春时星辰西游黄道近西黄道之东谓之青
 道日体不移依旧而行当青道之上故云东从青道
 云月为之佐者以日月皆经天而行月亦从青道阴
 佐于阳也知月亦从青道者以纬云月行九道九道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117-0755d.png
 者并与日同青道二黄道东赤道二黄道南白道二
 黄道西黑道二黄道北并黄道而为九道也日能生
 养万物万物皆抽轧而生故以甲乙为日功之名甲
 是孚甲乙轧也见律历志月既佐日同有甲乙之功
 犹君统臣之功也
 长乐陈氏曰日以辰为子辰以日为母母为干子为
 支干为阳支为阴阳故二五而为十阴故二六而为
 十二虽阳也有阴存焉虽阴也有阳存焉故甲乙同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117-0756a.png
 于为木为仁而甲之数九乙之数八丙丁同于为火
 为礼而丙之数七丁之数六戊己同于为土为信而
 戊之数五巳之数九庚辛同于为金为义而庚之数
 八辛之数七壬癸同于为水为智而壬之数六癸之
 数五甲己之位不同而数同以甲之阳胜己之阴而
 已为之配故也丙辛之位不同而数同以丙之阳胜
 辛之阴而辛为之配故也由此推之凡十日之阴阳
 刚柔皆可知矣故以之施于一日则为暮夜旦昼之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117-0756b.png
 期以之施于一岁则为春夏秋冬之候其相生也以
 相继其相胜也以相治此十日所以各有所直也古
 之人事在仁义则以甲庚断之若易称先甲后甲先
 庚后庚是也日在甲庚则以其物象之若春秋传称
 神降则以物亨之其至之日亦其物之类是也月令
 之纪时必先言其日凡欲奉时而兴作者有所象之
 而已然月令言日而不言辰者以辰统于日故也
 马氏曰甲丙戊庚壬阳也乙丁己辛癸阴也盖一阴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117-0756c.png
 一阳每相为用者也十日分丽于五行用事者王故
 甲乙用事于春为木王也丙丁用事于夏为火王也
 戊己用事于中央为土王也庚辛用事于秋为金王
 也壬癸用事于冬为水王也此王则彼竭矣故曰五
 行之动迭相竭也
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郑氏曰此苍精之君木官之臣自古以来著德立功
 者也大皞宓戏氏句芒少皞氏之子曰重为木官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117-0756d.png
 孔氏曰自孟春之月讫其日甲乙明于天道其事略
 竟从此以下至鸿雁来明圣人奉天时及万物节候
 也故蔡邕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
 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故先建春以奉天奉天然后立
 帝立帝然后言佐言佐然后列昆虫之别物有形可
 见然后声音可闻故陈音有音然后清浊可听故言
 钟律音声可以章故陈酸膻之属群品以著五行为
 用于人然后宗而祀之故陈五祀此以上皆圣人记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117-0757a.png
 事之次也东风以下者效初气之序也二者既立然
 后人君承天时行庶政故言帝者居处之宜衣服之
 制布政之节焉大皞即伏羲氏是自古以来木德之
 君案异义古尚书说元气广大谓之皞天伏牺德能
 同天故称皞以东方生养元气盛大故谓之大皞西
 方收敛元气小故谓之少皞伏字当山下著必是古
 之伏字德能执伏牺牲谓之伏牺也律历志云大皞
 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帝王世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117-0757b.png
 纪云风姓也有圣德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
 故位在东主春象日之明是以称大皞句芒谓自古
 以来立功之臣共祀以为神是句芒者主木之官木
 初生之时句屈而有芒角故云句芒案昭二十九年
 左传蔡墨云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脩曰熙重
 为句芒该为蓐收脩及熙为玄冥颛顼氏有子曰犁
 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是重为句芒然
 案楚语云重为南正司天犁为火正司地所以不同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117-0757c.png
 者盖重为木正兼为南正司天犁为火正兼为北正
 司地故韦昭注云火当为北是也言大皞句芒者以
 此二人生时木王主春立德立功及其死后春祀之
 时则祀之也句芒言其神则大皞亦神也大皞言帝
 则句芒当为臣也大皞在前句芒在后相去县远非
 是一时大皞木王句芒有生木之功故取以相配也
 石林叶氏曰左氏记蔡墨之言谓以人司其官死而
 遂祀之以为神者也五行本天地之气无形可求其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117-0757d.png
 神必依人而行上古不可得而知矣自少皞以下各
 以其子为之则世或择其能者相代如夏以柱为稷
 周以弃为稷是也后世五行之官不复脩为后土祭
 于社而句芒立春出土则祀之祝融蓐收无常祀也
 长乐陈氏曰古者祭祀必有配故社配以句龙稷配
 以弃四时迎气于郊不可以无配也故迎青帝则配
 以大皞迎赤帝则配以炎帝配以大皞则从以句芒
 配以炎帝则从以祝融以至中央秋冬之礼类皆如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117-0758a.png
 此盖五帝以德五神以功德则究其所乘之势而本
 之也功则推其所职之事而归之也
 马氏曰大皞以木德王而句芒者木正重也故祀以
 主春炎帝以火德王而祝融者火正犁也故祀以主
 夏黄帝以土德王而后土者土正句龙也故祀以主
 中央少皞以金德王而蓐收者金正该也故祀以主
 秋高阳以水德王而玄冥者水正熙也故祀以主冬
 盖天地以五行成万物必有以尸之则生而有功德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117-0758b.png
 于民者没而祀之以主时事不亦宜乎
其虫鳞
 郑氏曰象物孚甲将解鳞龙蛇之属
 严陵方氏曰春则鳞虫属焉鳞虫盖龙蛇之类以其
 体柔故也夏则羽虫属焉羽虫盖凤凰之类以其色
 文故也秋则毛虫属焉毛虫盖虎狼之类以其力强
 故也冬则介虫属焉介虫盖龟鳖之类以其性辨故
 也中央裸虫属焉裸虫盖蛙螾之类以其质顺故也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117-0758c.png
 马氏曰万物资气以生形故因其时而以类属焉苍
 龙木属也其类为鳞故春则其虫鳞朱鸟火属也其
 类为羽故夏则其虫羽人土属也其类为裸故中央
 则其虫裸白虎金属也其类为毛故秋则其虫毛玄
 武水属也其类为介故冬则其虫介书称鸟兽孳尾
 希革毛毨氄毛者言四时之化也此称其虫鳞羽裸
 毛介者言五行之属也
其音角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117-0758d.png
 郑氏曰谓乐器之声也三分羽益一以生角角数六
 十四属木者以其清浊中民象也春气和则角声调
 乐记曰角乱则忧其民怨凡声尊卑取象五行数多
 者浊数少者清大不过宫细不过羽
 孔氏曰其春时之音为当于角取象木之声郑恐是
 他物之声故云乐器也不云其声角而云其音者单
 出曰声杂比曰音音则乐曲也以春时调和乐以角
 为主故云其音角注云三分羽益一以生角角数六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WYG0117-0759a.png
 十四者以天地人谓之三才又阳数极于九故律历
 志云五声之本生于黄钟律之九寸为宫于管则九
 寸于弦则九九八十一丝也律历志又云或损或益
 以定宫商角徵羽宫三分去一下生徵徵数五十四
 徵三分益一上生商商数七十二商三分去一下生
 羽羽数四十八羽三分益一上生角角数六十四是
 其损益相生之数也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物成
 熟可章度也角触也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WYG0117-0759b.png
 中央畅四方倡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
 而蕃祉也羽聚也聚藏宇覆之也云属木者以其清
 浊中民象也木之声清于土金之声浊于水火之声
 今角声亦清于宫商浊于徵羽故角声属木所以清
 浊中凡数多者浊数少者清今宫数八十一商数七
 十二徵数五十四羽数四十八角数六十四少于宫
 商多于徵羽故云清浊中既尊者为浊卑者为清民
 则卑于君臣尊于事物亦是尊卑之中故云民之象
卷三十七 第 33a 页 WYG0117-0759c.png
 也案乐记及律历志云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
 事羽为物羽属北方其数少所以黄钟在子其数多
 者冬时凝寒之气在于地上水又清轻羽既禀其寒
 气又象水声故其数少冬至阳气伏于地下温积土
 中黄钟含藏阳气又象土声故其数多各自为义不
 相须也云凡声尊卑取象五行者宫主土土声浊其
 数多故主君商主金金声稍重其数稍多故为臣角
 主木木声清浊中其数多少中故为民徵主火火声
卷三十七 第 33b 页 WYG0117-0759d.png
 稍轻其数稍少故为事事谓人之所营事务也羽主
 水水声极轻其数最少故为物也物谓人之所用财
 物指其所营谓之事论其所用之体谓之物人是万
 物之灵事物是人营作故卑于人也大不过宫细不
 过羽出国语
 
 
 礼记集说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