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117-07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三十六    宋 卫湜 撰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
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
者也皆有常饩
 郑氏曰饩廪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矜恤鳏寡孤独之事案孝经云男
 子六十无妻曰鳏妇人五十无夫曰寡舜年三十而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117-0725b.png
 尚书谓之鳏者以其父顽母嚚无为娶之端故虽三
 十而亦称鳏诗云何草不玄何人不矜据久役在外
 嫁娶失时亦谓之为矜矜与鳏同其男子无妻亦谓
 之寡左传云崔杼生成及彊而寡案刘熙释名云无
 妻曰鳏愁悒不能寐目恒鳏鳏然其字从鱼鱼目恒
 不闭无夫曰寡寡裸也裸然单独也无父曰孤孤顾
 也顾望无所瞻见也无子曰独独鹿也鹿鹿无所依
 也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117-0726a.png
 中山成氏曰无妻曰鳏无夫曰寡无子曰独无父曰
 孤此通言耳四十无妻不为鳏三十无夫不为寡有
 室无父不为孤壮而无子不为独圣人深意先王制
 礼忧民之极则以老少年齿为限也
 黄氏曰斯盖叙帝王仁政均田劝农礼乐既兴民心
 不贪而趋业矣孟子所谓菽粟如水火国储民食咸
 畜十年则是国家以振穷民为必行之政矣况闾比
 有序则五党为州使之相赒而四穷之民处其乡里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117-0726b.png
 州长自率二千五百家而赒救之则所谓无告者皆
 获其养也
 严陵方氏曰若此之人虽欲有所赴愬而求通莫之
 得矣故曰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文王发政施仁必
 先斯四者其以是欤皆有常饩固所宜矣
 延平周氏曰孟子以鳏寡孤独为序者轻重之序也
 此以孤独矜寡为序礼运以矜寡孤独为序何也岂
 非所养之常饩多寡有二等故此先言孤独以重者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117-0726c.png
 先之也礼运先言矜寡以轻者先之也就二等之中
 则矜于寡为重独于孤为轻盖孟子言幼而无父则
 孤为重作记者言少而无父则孤为轻
 山阴陆氏曰为其无告也故书以无告为言所谓天
 之穷民于天为穷于人宜达
瘖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郑氏曰断谓支节绝也侏儒短人也器能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矜恤疾民之事瘖谓口不能言聋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117-0726d.png
 谓耳不能闻声跛躄谓足不能行断者谓支节解绝
 侏儒谓容貌短小百工谓有杂技艺此等既非老无
 告不可特与常饩然既有疾病又不可不养故各以
 器能供官役使以廪饩食之案晋语文公问八疾胥
 臣对曰戚施权镈注云使击钟籧篨蒙璆注云璆是
 玉磬使击之侏儒扶庐注去扶持也庐戟柄也矇瞍
 循声注云歌咏琴瑟聋瞆司火注云使主然火其童
 昏嚚瘖僬侥官师所不材宜于裔土是各以器食之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117-0727a.png
 外传不云跛躄此不云籧篨戚施说文不具外传瘖
 与僬侥置于裔土此瘖与侏儒以器食之者今古法
 异也
 严陵方氏曰百工则凡执一艺者是也先王之时瘖
 者以之实土聋者以之司火刖者以之守囿刖则跛
 躄断者之类也侏儒以之扶庐以至陶者之治埴匠
 者之治木冶氏之攻金玉人之切玉所谓各以其器
 食之也荀子曰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盖谓是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117-0727b.png
 矣先王之政必如是何也所以使在下者无废才而
 人人各得其养在上者无虚用而事事各极其精而
 已是能也而曰器者以随其大小长短而用之故谓
 之器耳孔子所谓使人也器之是矣
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郑氏曰道有三涂远别也
 长乐陈氏曰男女嫌于无别故男右女左车患于阽
 危故从中央孔子为中都宰其民至于男女别涂盖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117-0727c.png
 以此也设弧帨男左门女右门拜男尚左女尚右鬌
 亦男左女右祭则君在阼夫人在房此阴阳之理也
 道路则男右女左者地道尊右故也诗葛屦曰宛然
 左辟
 严陵方氏曰道路所以通四方四方者男子所有事
 也女子则深宫固门而已右有力而左无为故其所
 由如此道路见月令季春解既曰中又曰央何也盖
 央以适当言之耳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非适当焉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117-0727d.png
 唯中乃可以言央也
 延平周氏曰男女尊卑之莭虽在道路亦不废也
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轻任并重任分
斑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郑氏曰广敬也谓于涂中轻任并重任分皆谓以与
 少者杂色曰斑徒犹空也
 孔氏曰父齿老也任谓有担负者俱应担负老少并
 轻则并与少者担之也老少并重不可并与少者一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117-0728a.png
 人则分为轻重重则与少者轻则与老者
 长乐刘氏曰帝王之为治也不出人伦天下之人入
 于五品尔故其天下外薄四海行路之民皆服教化
 父之齿随行父子之教著于道路矣兄之齿雁行兄
 弟之教著于道路矣朋友不相踰礼义之教著于道
 路矣轻任并重任分任恤之行著于道路矣斑白不
 提挈孝友之行著于道路矣故君子耆老不徒行庶
 人耆老不徒食君子小人之为子弟者莫不知尊德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117-0728b.png
 而养老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时孝弟发于朝廷行乎道路疾
 行先长则以不弟名之其孰一举足而敢忘礼哉文
 王之化至于行者让路盖本诸此君子耆老不徒行
 故五十无车不越疆而吊人庶人耆老不徒食故七
 十可以食肉不徒行者必不徒食不徒食者不必不
 徒行
 严陵方氏曰父之齿谓与父为长幼之齿者兄之齿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117-0728c.png
 谓与兄为长幼之齿者随行则从其后也雁行则差
 其次也朋友不相踰谓各以其齿而为先后之序也
 轻任并重任分二者皆以优老者而已然孟子言斑
 白不负戴者盖负以背而戴以顶提挈则一以手而
 已其言亦互相备内则曰士不贰羹胾盖君子未尝
 徒食故也前言斑白者不提挈盖庶人未尝不徒行
 故也大夫谓之君子则以位称之也士谓之君子则
 以德称之也此以君子对庶人而言则主于士也明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117-0728d.png
 矣
 山阴陆氏曰父之齿年长以倍是也兄之齿十年以
 长是也所谓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视此焉无车而行
 为徒行无肉而食为徒食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郑氏曰造为也
 皇氏曰此谓有地大夫故祭器不假若无地大夫则
 当假之故礼运云大夫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117-0729a.png
 谓无地大夫也(正义/)
 长乐陈氏曰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故礼运以祭器不
 假为非礼有田禄者必具祭器故王制以祭器不假
 为礼也君子之行礼也无事则先诸神有患则先诸
 已无事则先诸神故田则先乾豆营宫室则先宗庙
 造器则先祭器有患则先诸己故凶年君膳不祭肺
 马不食榖驰道不除祭事不县
 延平周氏曰庶人共祭器而至于大夫则不假者以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117-0729b.png
 其家邑足以具之也祭器未成不造燕器者先神而
 后人也
 严陵方氏曰祭器不假言当自具也不造燕器与养
 器为后同义以食言则曰养以居言则曰燕其实一
 也
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
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方千
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117-0729c.png
 郑氏曰一里方三百步亿今十万万亿今万万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开方之法总计天子畿外内诸侯
 之地大小方一里为田九百亩案论语注云步百为
 亩是长一百步阔一步亩百为夫是一顷也长阔一
 百步夫三为屋是三顷也阔二百步长一百步屋三
 为井是九百亩也长阔一里郑注亿今十万者方十
 里为田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一个十里
 之方既为田九万亩则十个十里之方为田九十万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117-0729d.png
 亩一百个十里之方为田九百万亩今云九十亿亩
 是一亿有十万十亿有一百万九十亿为九百万亩
 故云亿今十万尹文子云百姓千品万官亿丑皆以
 数相十此谓小亿也此郑氏所用毛诗传云数万至
 万曰亿是大亿非郑义也更计千里之方为方百里
 者百一个百里之方既为九十亿亩则十个百里之
 方为九百亿亩百个百里之方为九千亿亩今乃云
 九万亿亩与数不同者若以亿言之当云九千亿亩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117-0730a.png
 若以万言之当云九万万亩但书经战国及秦之世
 经籍错乱此经上下或亿或万字相交涉遂误为万
 亿郑因此错本但云万亿即今之万万按皇氏曰亿
 数不定或以十万为亿或以万万为亿或以一万为
 亿此云万亿者祗是万万也六国时或将万为亿故
 云万亿
 严陵方氏曰古者步百为亩亩三为里以开方之法
 推之则一里方三百步为田适九百亩也孟子曰方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117-0730b.png
 里而井井九百亩其言正谓是也积而推之至于为
 田九万亿亩其理亦若是而已
 延平周氏曰方里为井故为田九百亩井十为成故
 为田九万亩成十为通故为田九十亿亩十通则百
 亿井矣故为田九万亿亩
 李氏曰愚考之自此后汉儒注王制之文也卢植以
 王制为汉文帝博士所撰盖疑是欤此即注天子之
 田千里之文也亿千万也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117-0730c.png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郑氏曰恒山至南河冀州域南河至江豫州域江至
 衡山荆州域东河至东海徐州域东河至西河亦冀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117-0730d.png
 州域西河至流沙雍州域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
 一万亿亩九州之大计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为田八
 十万亿一万亿亩者以一州方千里九州方三千里
 三三如九为方千里者有九一个千里有九万亿亩
 九个千里九九八十一故有八十一万亿亩但记文
 详具于八十整数之下云万亿是八十个万亿又云
 一万亿言是详也以前文误为万亿此则因前文之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117-0731a.png
 误更以万亿言之
 皇氏曰千里而近者谓以千里言之其地稍近言不
 满千里也千里而遥者谓以千里言之其地稍远言
 不啻千里也
 长乐陈氏曰不足乎千里谓之千里而近过乎千里
 谓之千里而遥至则非尽其地故西不尽流沙南不
 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禹贡东渐于海西
 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王制南不尽衡山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117-0731b.png
 北不尽恒山者王制言其地之所讫禹贡言声教之
 所讫故也
 严陵方氏曰经上重有万亿二字盖衍文耳
 李氏曰此经乃注九州千七百国之文也
 金华应氏曰海环宇宙之大此所谓至于海独言东
 者东海在中国封疆之内而西南北则流夷徼之外
 疆理有所不及也南独以江与衡山为限盖百越犹
 未尽开也惟河独举东西南北者河流萦带而周绕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117-0731c.png
 虽流沙分际亦与河接也自秦而上西北袤而东南
 蹙自秦而下东南展而西北缩古今之疆理天地之
 大运中国夷狄之消长大略可见当先王盛时东西
 南北各有不尽之地盖听四夷居之不劳中国以事
 外也若禹贡之东渐西被而朔南咸暨特其声教所
 及非必贡赋之所限也故外薄四海弼成五服至于
 五千里者此区域之大数而疆理之略者也四海之
 内断长补短方五千里者此民田之大数而疆理之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117-0731d.png
 详者也观于曰内曰外二字而治之详略可知矣
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
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六十亿亩
 郑氏曰以一大国为率其馀所以授民也山足曰麓
 严陵方氏曰高而藏曰山大而平曰陵木所积曰林
 林所附曰麓川泽见名山大川解沟渎见月令季春
 解城郭见礼运解宫室见曲礼宫室解夫方百里者
 百故为田九十亿亩三而分之则各三十亿亩去其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117-0732a.png
 一分以容宫室涂巷之类则馀六十亿亩为可耕之
 田矣四海之内不必皆如此特其大略然也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
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
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郑氏曰周尺之数未详闻也案礼制周犹以十寸为
 尺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则步更为
 八八六十四寸以此计之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117-0732b.png
 亩二十五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五里
 孔氏曰古者八寸为尺今以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
 有六尺四寸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则一步有五
 十二寸是今步比古步每步剩出一十二寸以此计
 之则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五十二亩七十一步有
 馀与此百四十六亩三十步不相应也又今步每步
 剩古步十二寸以此计之则古之百里当今百二十
 三里一百一十五步二十寸与此经百二十一里六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117-0732c.png
 十步四尺二寸二分又不相应故郑云六国时多变
 乱法度经文错乱不可用也郑注周犹以十寸为尺
 案玉人职云镇圭尺有二寸又云桓圭九寸是周犹
 以十寸为尺也今经云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乃是
 六十四寸则谓周八寸为尺也故云盖六国时多变
 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也郑即以古周尺十寸为尺
 八尺为步则步八十寸郑又以今周尺八寸为尺八
 尺为步则今步皆少于古步一十六寸也是今步别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117-0732d.png
 剩十六寸云以此计之者谓以古步又以今周尺八
 寸八尺为步外剩十六寸而计之则古之四步剩出
 今之一步古之四十步为今之五十步古之八十步
 为今之一百步计古之一亩之田长百步得为今田
 一百二十五步是今田每一亩之上剩出二十五步
 则方百亩之田从北向南每亩剩二十五步总为二
 千五百步从东向西每亩二十五步亦总为二千五
 百步相并为五千步是总为五十亩又西南一角南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117-0733a.png
 北长二十五步应南畔所剩之度东西亦长二十五
 步应西畔所剩之度计方二十五步开方乘之总积
 得六百二十五步六百步则为六亩馀有二十五步
 故云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亩二十五步也又古
 四步剩今一步则古者四里剩今一里为五里则古
 者四十里剩今十里为五十里则古者八十里剩今
 二十里总为百里是古者八十里为今百里今之百
 里之外犹有古之二十里四里剩一里其古二十里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117-0733b.png
 为今之二十五里故去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五里
 长乐陈氏曰投壶记曰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公羊
 传曰肤寸而合郑氏曰铺四指曰扶一指按寸何休
 曰侧手为肤按指为寸扶即肤耳然则寸尺之度取
 诸身也汉律历志曰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
 为尺然则寸尺之广又取诸物也先王制法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足以考信而无疑焉然后尺寸之度起
 矣则指尺之与黍尺一也黍有巨细故尺有长短先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117-0733c.png
 儒以黍之巨者积而为寸则与肤指不合于是有指
 黍二尺之辨谓圭璧之属用指尺冠冕尊彝之属用
 黍尺岂其然乎周礼典瑞璧羡以起度考工记璧羡
 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璧径九寸羡而长之从十寸广
 八寸同谓之度尺则周之法十寸八寸皆为尺也考
 工记于案言十有二寸于镇圭言尺有二寸此十寸
 尺之證也说文曰咫八寸周尺也王制曰周尺八尺
 为步今以周六尺四寸为步六尺四寸乃八尺耳此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117-0733d.png
 八寸尺之證也隋书所载历代之尺至有一十五种
 盖古尺既废后世长短异同之论遂不一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考工记曰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则一
 止一止之所至宜亦如之故古者以八尺为步后世
 以六尺四寸为步者以八八六十四言之则是古尺
 当今适八十尔司马法以六尺为步者即六尺四寸
 之率也案礼图有黍尺有指尺盖累一黍为一分按
 一指为一寸黍尺则其长百黍指尺则其长十指矣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117-0734a.png
 然而地有肥瘠人有长短则黍之与指安能无差此
 古今之尺所以异欤所谓东田则诗所谓南东其亩
 是也言南则以庐在其北而乡南言东则以庐在其
 西而乡东亩有南东而诗又言南亩者人以乡南为
 正故也此止谓之东田者耕事始于东方故也
 延平周氏曰舜以五岁同度量而周亦十有一岁同
 度量此步尺所以一而得其正也后世之尺或以黍
 或以忽或以指然地之生黍有小大蚕之吐丝有巨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117-0734b.png
 细人之手有长短而上之人又失其同度量之法此
 步尺所以异同也
 李氏曰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
 为步者则校八尺为差短也案史记秦始以六尺为
 步此言古者即秦也又案晋张华所撰律管即京房
 汉尺谓汉张苍之尺也以阮咸所得周玉尺校华之
 管为长则汉尺校周尺为短是以知汉儒注王制之
 文也此注制农田百亩文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117-0734c.png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馀方
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
九方十里者四十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
又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其馀方百
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
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
归之閒田
 孔氏曰此一经论畿外九州建国之法九州州别方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117-0734d.png
 千里凡千里之方以开方计之为方百里者凡有一
 百故云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者前文
 云立大国三十故此云封方百里者三十国谓公也
 以百中去三十故其馀方百里者有七十又封方七
 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谓
 侯国也凡百里之方开方计之为十里之方百其七
 十里之国一用十里之方四十九七十里之国二则
 用十里之方九十八则一个百里为七十里之国二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117-0735a.png
 剩十里之方二然则二十个七十里之国用百里之
 方十剩十里之方二十七十里之国六十用百里之
 方三十剩十里之方六十今就百里之方三十里之
 中抽去十里之方六十是用百里之方二十九方十
 里者四十故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又
 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者上云小国百二十谓伯国
 也凡百里之方一封五十里之国四则十个百里之
 方封五十里之国四十今小国百二十故用百里之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117-0735b.png
 方三十则其馀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以为附
 庸閒田
 严陵方氏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即巡
 守之礼言有功德于民者加地是也其有削地者归
 之閒田即巡守之礼言不敬者君削以地是也
 李氏曰此乃注名山大泽附庸閒田之文也
 永嘉徐氏曰开方通算畿内外万里展计十万里之
 法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乃万里之地封方百里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117-0735c.png
 者三十国乃三千里其馀方百里者七十乃七千里
 共通计万里之地乃公侯之国又封方七十里之国
 六十乃伯之国通计三分中除一分只得二千九百
 四十里总前三十个百里共五千九百四十里为方
 百里者二十九者此指实数算之计二千九百里方
 十里者四十者此就十分中止算其一但得四十里
 总前二十九个方百里之国却凑得前段二千九百
 四十里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此指实数言之计四千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117-0735d.png
 里方十里者六十此就十分中止算其一但得六十
 里通馀方数共四千六十里统前方百里及七十里
 之数五千九百四十里却好共成万里方五十里之
 国一百二十者此子男之国就十分中止算其半得
 三千里方百里者三十此申言上二句实数计三千
 里其馀方百里者十此指实数算之得一千里方十
 里者六十此就十分中止算其一正得六十里通五
 十里之国至此四节亦共得四千六十里统前共算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117-0736a.png
 亦是成万里之成数开方共十万里之地此论九州
 州二百一十国之数
 延平周氏曰所谓封方百里者三十国之类非实有
 此国也特计其地之广狭所能容者也周官职方谓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
 六侯方三百里则十一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
 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盖以一千里度之则天下
 可以周知其法与此同名山大泽不以封亦非不以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117-0736b.png
 封也故诗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又曰奄有龟蒙遂
 荒大东是泰山之与龟蒙虽不悉是鲁国实封之地
 然亦在其所封域之内也附庸所以畜小国閒田所
 以待有功之诸侯周官之法若县师所谓野者皆閒
 田也
天子之县内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
其馀方百里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为方
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馀方百里者八十方十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117-0736c.png
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为方百里者十
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
九十六
 孔氏曰天子县内地方千里为方百里者百既用九
 个拟封百里之国故其馀方百里者九十一也又封
 方七十里者二十一者凡百里之方十为七十里之
 国二十剩十里之方二十今以十里之方二十又更
 取其外十里之方二十九添前二十为四十九为七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117-0736d.png
 十里之国一是次国二十一也总用百里之方十十
 里之方二十九是其馀方百里者八十方十里者七
 十一也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者谓小国也凡百
 里之方一为五十里之国四则百里之方十为五十
 里之国四十又百里之方五为五十里之国二十总
 为五十里之国六十更有五十里之国三凡一个五
 十里之国用十里之方二十五则三个五十里国总
 用十里之方七十五是用地方百里者一十五方十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117-0737a.png
 里者七十五是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九
 十六然畿外千里封国之外所馀地少其畿内千里
 所馀地多者以畿外之土本拟封建诸侯故国数多
 馀地少畿内本供天子又有郊关乡遂准拟公卿王
 子弟采邑故建国数少馀地多
 延平周氏曰此亦非实有此国也特计其地之广狭
 所能容者也
 严陵方氏曰凡此皆论畿内建国之法也已解前篇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117-0737b.png
 首不言名山大泽与禄士閒田则以前见之
 李氏曰此乃注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
 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七十三国
 之文也
 永嘉徐氏曰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乃万里之地
 封方百里者九乃公之国计九百里其馀方百里者
 九十一此指实数算之计九千一百里通前共万里
 之地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此指卿之国三分中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117-0737c.png
 止算二分合得一千二十九里通前百里者九计一
 千九百二十九里为方百里者十此指实数言之计
 一千里方十里者二十九此指实数言之计八千里
 其馀方百里者八十此十分中算其一计二十九里
 此申言前之馀数亦是一千二十九里方十里者七
 十一此就十分中止算其一计七十一里通前封方
 百里及七十里统计万里之地又封方五十里者六
 十三此大夫之国就十分中止算其半合得千五百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117-0737d.png
 七十五里通前共计三千五百单四里为方百里者
 十五此指实数言之计一千五百里方十里者七十
 五此指十分中算其一计七十五里此乃申言前千
 五百七十五里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此指实数言
 之计六千四百里方十里者九十六此就十分中止
 算其一计九千六里统计百里七十里之国共成万
 里之数开方则成十万之地此指天子之县内方千
 里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117-0738a.png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
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
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
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
人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如小国之卿
 孔氏曰自此至爵禄一节论士大夫及诸侯等食禄
 之数兼明臣之世与不世之事前已有诸侯之下士
 以上及大夫卿君故此依前而释也诸侯之士既明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117-0738b.png
 则天子之士同之可知故此文发畿外之卿也前云
 诸侯下士视上农夫故有九人也前云上士倍中士
 故三十六也前云下大夫倍上士则食七十二人前
 云卿四大夫禄则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
 十人者谓大国之君前云君十卿禄故二千八百八
 十人也次国谓夏伯殷侯周则侯伯国也此大夫以
 下亦如大国大夫而卿唯得三大夫禄耳故特言卿
 也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者君亦十卿禄也小国谓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117-0738c.png
 夏周子男殷之伯国也大夫以下亦如大国大夫而
 卿则二大夫禄耳君食千四百四十人者君亦十卿
 禄也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则其禄各食二百八十
 八人若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禄各食二百一十
 六人而一卿命于其君为贱则禄不可等命天子者
 故视小国卿小国卿食一百四十四人也其若子男
 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则禄犹如此其命天
 子卿无以异也其国小故不复差降也或云视大夫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117-0738d.png
 也其天子之士卿大夫无文宜准大国之卿大夫士
 也
 严陵方氏曰凡此皆言制禄多寡之法篇首所言中
 士倍下士至于君十卿禄者是也此特重释之耳
 李氏曰此乃注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君十卿禄之
 文也
 金华应氏曰由下士以至于君其禄愈厚则其所食
 愈众岂非以人徒服役渐增而渐广欤然由卿以下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117-0739a.png
 皆服役乎君者也则既各给之田以为禄矣君禄之
 所入岂尽以食二千八百八十人哉以二千八百八
 十人之食而养一国之君所养极其厚则所食兼于
 众也然必析其数以见其所食之多亦欲居人上者
 知吾之所奉合众力而共为之则必思其有以称此
 且不至壅利以自私而必推己以养人故君所食之
 人十倍于卿而由士至卿所食者次第加众皆欲其
 无独富之心而助君以养民也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117-0739b.png
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
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
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
 郑氏曰汤沐之邑给齐戒自洁清之用浴用汤沐用
 潘
 孔氏曰案前文云不能五十里曰附庸又云天子元
 士视附庸以汤沐之邑视元士亦五十里以下左氏
 说诸侯有功德于王室京师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汤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117-0739c.png
 沐之邑鲁周公之后郑宣王母弟此皆有汤沐邑其
 馀则否
 长乐陈氏曰汤沐则朝宿之邑也不曰朝宿而曰汤
 沐者齐戒以见君故也方伯之于天子犹天子之于
 神天子巡守有汤沐之邑于泰山之下则方伯为朝
 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宜矣 礼书曰汤沐之
 邑于县内视元士则凡非方伯其邑不得视元士也
 不然诸侯汤沐之邑多矣尽王畿其足以容之乎许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117-0739d.png
 田鲁侯汤沐之邑也祊郑伯从祭泰山汤沐之邑也
 邑非诸侯之所得专鲁郑专而易之此春秋所以讥
 也昔祝鮀盛称鲁卫晋国之封而卫有汤沐之邑则
 汤沐之邑岂诸侯之所均也汉诸侯皆有邸于京师
 武帝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盖先王之遗制也先王
 之时汤沐邑皆有所赋汉初民无盖藏高祖于是省
 禁轻租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
 领于天子之经费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117-0740a.png
 严陵方氏曰三监即篇首所言监于方伯之国国三
 人是也彼言监于方伯之国此言监于诸侯之国者
 盖方伯长于诸侯三监监方伯方伯所以监诸侯而
 已其实一也以其监方伯故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
 焉其禄视诸侯之卿者以大夫之位所养不必太厚
 故也其爵视次国之君者以三监之职其权不可不
 重故也汤沐之邑者以其邑之所出而共汤沐之资
 也春秋传曰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盖谓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117-0740b.png
 是矣然此止言方伯者岂非以视元士之邑者独方
 伯乎
 延平周氏曰侯分以州州统以牧牧统以伯又监以
 大夫此上下足以相制而莫敢为乱又况有仁义而
 为之维持者哉所谓禄取于方伯之地者岂非取方
 伯附庸之地乎
 李氏曰此乃注三监之文也方伯为朝止元士注天
 子之县内其馀以禄士以为閒田之文也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117-0740c.png
 新安王氏曰昔者管叔蔡叔霍叔皆为三监于殷成
 王既杀武庚以其地付康叔兼治之谓之孟侯则为
 诸侯之长成王使之劼其民且曰矧惟若畴圻父薄
 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圻父司马农父司徒宏父司
 空此天子使三卿监其国故以为康叔之畴然则禄
 视诸侯之卿爵视次国之君亦可见矣既监其国当
 食禄于其地无由复受爵于王朝也
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117-0740d.png
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
 郑氏曰世子世国象贤也大夫谓县内及列国诸侯
 为天子大夫者不世爵而世禄辟贤也以君其国列
 国及县内之国也
 孔氏曰郑知大夫不世爵是天子大夫者以下云诸
 侯之大夫故知此是天子大夫也知是县内及列国
 诸侯入为天子大夫者案礼运云天子有田以处其
 子孙则周召毕原之等是县内诸侯也诗卫武公入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117-0741a.png
 相于周又尚书顾命齐侯为虎贲卫侯为司寇是列
 国诸侯也并入为天子大夫案司裘诸侯则共熊侯
 豹侯是畿内亦曰诸侯此不云诸侯而云大夫者辟
 上诸侯世子之文故云大夫然畿内诸侯有为三公
 则周召是也列国诸侯入为六卿则郑武公是也今
 总云为天子大夫者若言公卿大夫于文为烦故总
 言大夫以包之诗云三事大夫谓三公也春秋诸侯
 杀大夫谓卿也是大夫为总号未赐爵谓列国诸侯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117-0741b.png
 及县内诸侯其身既死其子未得爵赐其衣服礼制
 视天子元士各君其本国郑必知兼畿外列国者以
 诗小雅韎韐有奭谓诸侯世子未遇锡命服士服而
 来此云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故知兼列国也其
 畿内诸侯有大功德元子出封畿外则王命次子守
 其采邑若其贤才则世为公卿则春秋周公召伯之
 属是也诸侯降于天子故大夫不世爵禄若有大功
 德亦得世之故隐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
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0117-0741c.png
 之是据诸侯卿大夫也
 河南程氏曰古者使以德爵以功世禄而不官故贤
 才众而庶绩成及周之衰公卿大夫皆世官政由是
 败矣
 长乐陈氏曰诸侯世子世国即外诸侯嗣是也大夫
 不世爵即内诸侯禄是也内诸侯不止于大夫此止
 言大夫以卿兼公而上大夫为卿故也周官大司徒
 以贤制爵以庸制禄司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此则
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0117-0741d.png
 使以德爵以功者别而言之爵主德禄主功合而言
 之必使以试其德及有功而后爵之也
 严陵方氏曰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者谓
 世子世国之初也视谓礼仪之数视之也且诸侯之
 适子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则未赐爵视天子之元
 士者以元士视附庸而继子男故也诸侯之大夫不
 世爵禄则以其德又有降于天子之大夫故也礼运
 曰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则天子之大夫世禄也明
卷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0117-0742a.png
 矣
 延平周氏曰天子之大夫世禄不世爵故其子之未
 赐爵者则其礼视元士而其禄即大夫也
 李氏曰诸侯世子世国此注外诸侯世子之文也大
 夫不世爵止世禄此注内诸侯之文也
 新安王氏曰继世而为诸侯象贤也诸侯入于天子
 之国则为卿其次为大夫成王末年芮伯为司徒卫
 侯为司寇是以诸侯为天子之卿也齐侯吕伋为虎
卷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0117-0742b.png
 贲是以诸侯为大夫也在其国为世子则可以世国
 入为大夫则不可以世爵盖以德而使之待其功而
 爵之非子孙所得继也
 又曰未赐爵此乃外之列国非畿内有采地之公卿
 也君薨世子嗣位以君其国除服来朝以士服见于
 天子天子命之则授以冕服于是以诸侯而临臣民
 或未朝天子亦遣使以冕服就赐之苟无君命而为
 诸侯春秋于桓公所以岁不书王也
卷三十六 第 35a 页 WYG0117-0742c.png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
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郑氏曰乡乡饮酒乡射也八政饮食为上衣服次之
 事为谓百工技艺也异别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
 也量斗斛也数百十也制布帛幅广狭也
 长乐陈氏曰礼待教然后行教待政然后立六礼不
 及朝聘军旅而不备乎宗伯之五礼八政不及货祀
 之类而异乎洪范之八政者宗伯之五礼洪范之八
卷三十六 第 35b 页 WYG0117-0742d.png
 政人君之所揆于上也王制之六礼八政司徒之所
 教于下也
 严陵方氏曰冠者礼之始昏者礼之本故六礼以是
 为先然冠阳礼也昏阴礼也故以冠昏为之序丧礼
 主于内祭礼达于外先丧而后祭者因自内以及外
 也冠昏而下有国者之所同也而乡饮酒特施于一
 乡仪礼相见特主于士而已故又言之于末焉夫冠
 昏嘉礼也丧凶礼也祭吉礼也乡相见宾礼也不及
卷三十六 第 36a 页 WYG0117-0743a.png
 军礼者六礼司徒修之以节民性而有发司徒教士
 以车甲则军礼固在其中矣政在养民故以饮食为
 首饮养阳而食养阴故先饮而后食有饮食以养之
 必有衣服以成之故继之以衣服焉有所服必有所
 事故继之以事有所事必有所异故继之以异别焉
 有异别矣则必有度以度其所至量以量其所容有
 度量矣则必有数以计其多少有制以定其等差故
 继之以数制焉
卷三十六 第 36b 页 WYG0117-0743b.png
 李氏曰此注司徒修六礼明七教齐八政之文也
 江陵项氏曰饮食衣服度量数制六者易明独事为
 异别注不能通事为者冢宰之九职司徒之十二事
 考工之六职皆司徒所颁以任民者也异别者司徒
 五地之常职方九土之宜王制中国四夷之俗皆司
 空所辨以居民者也
 
 礼记集说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