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117-06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三十三    宋 卫湜 撰
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
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不变命国之
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
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郊如初礼不变移之遂如初礼
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郑氏曰帅循也不循教谓敖狠不孝弟司徒使乡简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117-0668b.png
 择以告者乡属司徒耆老皆朝于庠将习礼以化之
 使之观焉耆老致仕及乡中老贤者朝犹会也此庠
 谓乡学也乡谓饮酒也至中年考校而又不变移之
 左右使转徙其序觊其见新人有所化也亦复习礼
 于乡学使之观焉郊则乡界之外也稍出远之后中
 年又为之习礼于郊学远郊之外曰遂遂大夫掌之
 又中年不变复移之使居遂又为习礼于遂之学不
 变屏之远方谓九州之外齿犹录也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117-0668c.png
 孔氏曰此论绌恶之事司徒命此乡学简择不帅教
 者以告司徒乃命乡内耆老皆聚会于乡学之庠郑
 注耆老谓致仕及乡中老贤致仕则书传略说云大
 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是也老贤则年老有德行而不
 仕者朝有朝王之嫌故郑云会也耆老既会于乡学
 内为此不帅教之人习其射礼中者在上故云上功
 又于乡学习乡饮酒之礼令老者居上故云上齿习
 射当在州学习乡当在党学今并于乡学者州属于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117-0668d.png
 乡虽在州序亦得谓之乡或可乡居此州更不立州
 学若州之有事则就乡学故乡学得为射也又乡饮
 酒解以乡为党正饮酒谓之乡者党乡之属故云乡
 也或乡之所居之党不别立党学党之正齿位就乡
 学为之亦谓之饮酒故郑注庠谓乡学也习射习乡
 欲使不帅教之人观其上功自励为功观其上齿则
 知尊敬长老大司徒帅领国之英俊之士与在乡射
 饮酒执行事焉使俊士与之以为荣恶者慕之而自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117-0669a.png
 励此言国之俊士则非唯乡内之人也此谓初入学
 一年之终简不帅教敖狠之人为之习射习乡郑注
 云中年考校而又不变中犹间也谓间一年而考校
 之时不变者右乡者移左左乡者移右亦复习乡射
 之礼故经云如初不变移之郊者谓五年之时更简
 不帅教者故注云中年又为之习礼间四年之下一
 年也此郊谓近郊也以远郊之内六乡居之其习礼
 亦乡大夫临之不变移之遂者谓七年之时故注云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117-0669b.png
 又中年移之遂间六年之下一年也案司马法云百
 里郊二百里野遂人云掌邦之野故知远郊之外为
 遂不应乡大夫临之故亦遂大夫掌之遂大夫亦帅
 国之俊选于遂学而行礼又不变屏之远方者谓九
 年之时郑注不云间年者案学记一年至九年知类
 通达以九年限极不云间年也九州之外于周则夷
 镇蕃也今但居夷狄之内地故下注云不屏于南北
 为其大远明乡人则屏于南北也齿犹录者文王世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117-0669c.png
 子云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以年相次是录其长幼
 故云犹录也
 长乐陈氏曰道德一风俗同则乡之所好者无非善
 其所恶者无非不善然后可以因其聪明使之简不
 帅升秀士也古者凡以敬而见者皆谓之朝则春秋
 之朝庙祭义之朝牲此朝于庠是也习射上功则示
 之以行能习乡上齿则道之以孝悌国之俊士以与
 执事则激之以贤才俟之如此而犹不变然后右乡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117-0669d.png
 移之左左乡移之右以愧厉之不变然后移之郊移
 之遂以至屏之远方终身不齿先王之于不帅教者
 至四变然后弃之岂其所得已哉 又礼书曰乡简
 不帅教者至于四不变然后屏之小乐正简国子之
 不帅教止于二不变则屏之者先王以匹庶之家为
 易治膏粱之性为难化以其易治故乡遂之所考常
 在三年大比之时以其难化故国子之出学常在九
 年大成之后三年而考故必在于四不变然后屏之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117-0670a.png
 九年而简则虽二不变屏之可也古之学政其轻者
 有觥挞其重者不过屏斥而已若夫万民之不服教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延平周氏曰司空所以富之也司徒所以教之也既
 教矣故命六乡简其不帅者以告于上于庠言朝尊
 道也于庙言朝尊祖也先王无意于成人之恶常虑
 其欲改之无地故虽乡有告其不率者必行射饮之
 礼以为之劝导有不变然后移之左移之右移之郊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117-0670b.png
 移之遂真不能变然后屏之远方待不肖其恕若此
  又曰夫乡即郊也而乡之外即遂也言乡言遂而
 间之以郊何也夫在于境上而为乡遂之郊是以谓
 之郊也何以言之出车之诗先言于彼牧矣次言于
 彼郊矣者自其出而言之也尚书先于癸亥之陈言
 商郊次于甲子之誓言商郊牧野者自其入而言之
 也此所以知郊在乡遂之间也
 严陵方氏曰如上所云则教之之道亦已至矣而犹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117-0670c.png
 有不帅者焉则不可不闻于上也乡则六乡之老也
 周官言二乡则公一人者是矣故继言耆老皆朝于
 庠庠乡学也乡饮酒言拜迎宾于庠门之外是矣然
 学记又言党有庠者盖别而言之虽有党庠术序之
 异名自其养人于此言之则皆可谓之庠也士有曰
 秀士曰选士曰造士曰进士而此则止帅俊士者以
 升之学曰俊士方其朝于庠故据在学者帅之也此
 言大司徒则知上所言司徒者兼小司徒也盖欲俊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117-0670d.png
 士执事以激群众非大司徒躬率之有所不可故本
 篇有司空大司空有司马大司马有司寇大司寇有
 乐正大乐正者其义亦若是而已不变者以既别之
 以行能道之以孝悌激之以贤才而犹不帅教也不
 变则移其居者亦使变其行也左乡右乡特彼此之
 别而已至移之郊又有内外之别焉遂又有远近之
 别焉先王之待人至于此然犹不变则是长恶而不
 悛知过而不改者于是屏之远方终身不齿焉所谓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117-0671a.png
 远方则九州之外地之尤远者又非特若远之有别
 于近而已或曰移或曰屏何也移则迁之使知改屏
 则弃之而不复齿见祭义三命不齿解
 石林叶氏曰古者轻进人以善重绝人以恶一乡以
 为不帅教则无往而不为恶也然而耆老朝于庠习
 乡射以教之以欲其改悔以从善犹不知帅而后移
 之左右移之乡遂终至于不帅教则屏之远方所以
 重绝其为恶也虽然射以观德不曰德而曰功乡饮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117-0671b.png
 酒以行礼不曰礼而曰齿何也盖中多者以为胜以
 胜不胜则是有功者为上饮酒以正齿位长者坐而
 幼者立以听役则是有齿者为上上其有功则人知
 心平体正之为德上其有齿则人知长幼卑尊之为
 礼此贤者所以劝于为善而不肖惩于为恶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
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
于司徒曰造士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117-0671c.png
 郑氏曰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升之司徒
 移名于司徒也升之学曰俊士谓可使习礼者学大
 学也不征不给其繇役造成也能习礼则为成士
 孔氏曰此论崇德之事大司徒之官命乡大夫论量
 考校此乡学之人有孝友多才艺秀异之士升于司
 徒先名唯在乡今移名于司徒其身犹在乡学未即
 贡举入官也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则身升
 于大学非唯升名而已案内则云二十而冠始学礼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117-0671d.png
 此升于大学曰俊士年已二十故郑注谓可使习礼
 者又案尚书周传云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
 五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又书传略说云馀子十三入
 小学十八入大学其乡人当与馀子同故郑知二十
 习礼之时在大学也征谓力役谓供学及司徒细碎
 之繇役选士虽升名司徒犹给乡之繇役俊士虽身
 升在学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已能习礼皆
 免其繇役者是为造成之士也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117-0672a.png
 长乐陈氏曰夫秀于一乡谓之秀士中于所选谓之
 选士其德俊谓之俊士其德成谓之造士进士则以
 其将进而用之也选士升于司徒而不征于乡俊士
 升于学而不征于司徒盖司徒大军旅大田役治其
 众庶之政令乡师辨其可任者国中贤者能者皆舍
 则征于司徒者惟大军旅大田役而已升于司徒者
 乡师之所舍也升于学者又司徒之所舍也周官考
 校之法书于族师然后校于党正校于党正然后考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117-0672b.png
 于州长考于州长然后考于乡大夫乡大夫与乡老
 群吏献之于王然后内史诏王以制爵而不言乡升
 士于司徒司徒升士于大学盖司徒言以乡三物教
 万民而宾兴之则其教而宾兴之以乡三物而已是
 大学亦司徒之所教也司徒言以德制爵则民慎德
 以庸制禄则民兴功是爵禄亦司徒之所制也由是
 观之乡升之司徒司徒升之大学盖亦周制然矣
 延平周氏曰天之所以为聪明者以民而君之所以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117-0672c.png
 为聪明者亦以民故简不肖者必命于乡而论其贤
 者亦命于乡也秀士者谓其秀出于一乡者也选士
 者谓其足以中有司之选者也俊士者谓其有知于
 圣人也造士者谓其有所作成也乡论其秀士而升
 于司徒则不征于乡而已于司徒则有征也司徒论
 选士而升于学则虽司徒亦不征也所谓不征者特
 有激于不肖而已盖古之有道之士安于义命之理
 以为有命则虽匹夫召之役亦且往也以为有义则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117-0672d.png
 虽天子亦莫得而臣之是征之与否固无加损也哉
 然毁誉无常而好恶不一者天下之情同也今以简
 不肖论贤者皆命之于乡可乎先王躬正信以倡天
 下则毁誉当一道德以善风俗则好恶同毁誉当好
 恶同然后命之于乡不亦可乎
 严陵方氏曰秀言秀而有所出造言造而有所成选
 言美而可择俊言敏而可用升之司徒曰选士以其
 犹在所择故也升之学者曰俊士以其皆在所用故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117-0673a.png
 也秀而为选士则出于一乡之士秀而为俊士则出
 于六乡之士有选士之造者有俊士之造者选士之
 造不征于乡俊士之造不征于司徒此其别也征谓
 行役以从不征所以优贤
 李氏曰司徒兴能则以三物物者烝民之所自有者
 也论而升之则以其秀秀者士之所自存者也选言
 其选于众也先王之时养之虽不异而其才有大小
 故虽文王之时小大皆成才而其诗则始曰翘翘错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117-0673b.png
 薪言刈其楚又曰言刈其蒌盖大者如薪小者如楚
 又小者如蒌虽皆可刈而其可选之才莫不有先后
 故曰选士俊士如杨子言知哲圣人也洪范曰俊民
 用彰君奭曰明我俊民诗曰烝我髦士是也民言其
 在下士言其将以官之也进士言其无斁也德之未
 成则贵乎有造德之既成则贵乎进而无斁也
 庐陵胡氏曰升之学为其有德行道艺不但可使学
 礼而已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117-0673c.png
 山阴陆氏曰造士造而成之正在是矣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
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
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
 郑氏曰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教虞书曰夔命汝
 典乐教胄子崇高也高尚其术以作教也幼者教之
 于小学长者教之于大学尚书传曰年十五始入小
 学十八入大学顺此诗书礼乐四术教以成是士故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117-0673d.png
 云以造士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
 书礼者事事亦阴也互言之者皆以其术相成也王
 子王之庶子群后公及诸侯以至俊选皆以四术成
 之入学皆以长幼受学不用尊卑也
 孔氏曰此明习业之事乐正之官当光扬尊崇此四
 术以为教谓敷畅义理赞明旨趋使学者知之顺者
 依顺此古昔先王之道以诗书礼乐教之造成此士
 术者是道路之名诗书礼乐是先王之道路也春秋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117-0674a.png
 教以礼乐则秋教礼春教乐冬夏教以诗书则冬教
 书夏教诗郑注诗得为声者诗是乐章诗之文义以
 乐声播之故为声若以声对舞则声为安静舞为鼓
 动舞为阳声为阴故大胥云春释菜合舞秋颁学合
 声是也就舞之中奋动甚者属阳奋动静者属阴故
 文王世子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是也书者言
 事之经礼者行事之法事为安静故云阴文王世子
 云秋学礼冬读书与此同也郑注互言之者谓不互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117-0674b.png
 言当云春夏教乐诗秋冬教礼书则是春夏但教乐
 诗不教礼书秋冬但教礼书不教乐诗今交互言之
 言其四术不可暂阙春教乐兼有礼秋教礼兼有乐
 夏教诗兼有书冬教书兼有诗故云皆以其术相成
 但遂其阴阳以为偏主耳文王世子云将君我而与
 我齿让何也长幼受学虽王大子亦然也
 长乐陈氏曰诗书礼乐以之为术则谓之四术以之
 教人则谓之四教崇之则其道尊立之则其教行春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117-0674c.png
 教以乐秋教以礼则文王世子春诵秋学礼是也夏
 教以诗冬教以书则文王世子夏弦冬读书是也阳
 动而主声阴静而主事春夏阳也诗乐则声也秋冬
 阴也书礼则事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造士之法在顺
 之而已周官大胥春合舞秋合声与此不同者春貌
 之时而舞则貌也秋言之时而声则言也先王于阴
 阳之理或取以动静或取以五事各有所当也造士
 必以乐正者乐之入人也深先王之成人未尝不终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117-0674d.png
 始于此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周立大司乐掌成均之
 法皆此意欤 又曰防阳德者必以阴则春教礼夏
 教书以夫春夏阳而书礼皆阴事也防阴德者必以
 阳则秋教乐冬教诗以夫秋冬阴而诗乐皆阳事也
 宗伯曰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
 以和乐防之意与此同然春诵于东序主乎诗夏弦
 于成均主乎乐秋之瞽宗者礼也冬之上庠者书也
 则郑氏谓因时顺气于功易成理或然也盖防之者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117-0675a.png
 成人之事顺之者小子之事孰谓未升大学则弦诵
 乎 又乐书曰乐工之所取正者小乐正也小乐正
 之所取正者大乐正也昔舜命夔为乐正则乐正之
 职二帝之世已然三王特因而循之而已盖诗者中
 声之所止也说志者莫辨焉书者政事之纪也说事
 者莫辨焉礼之敬文也说体者莫辨焉乐之中和也
 说乐者莫辨焉崇之为四术使士有所尊立之为四
 教使士有所从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崇四术以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117-0675b.png
 造之也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立四教以教
 之也乐正之职有在于是岂非人君有乐育人材之
 意而乐正有以辅成之欤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教国子盖本诸此诗书礼乐谓之四术亦谓之四
 教犹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谓之五典亦谓之五
 教也然不言易与春秋者为其非造士之具不可骤
 而语之故也孔子之于易必待五十而后学游夏之
 于春秋虽一辞莫赞其意盖可见矣荀卿欲隆礼乐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117-0675c.png
 杀诗书是不知崇四术之意也
 严陵方氏曰诗书礼乐所载者道也体之在己则术
 于此而已故曰四术用之以化人则效于此而已故
 曰四教礼者体也故于秋教之盖秋主揫敛所以成
 体故也乐者乐也故于春教之盖春主发散所以为
 乐故也诗者言也故于夏教之盖言为事之文夏与
 物交而成文故也书者事也故于冬教之盖事为言
 之实冬与物辨而反实故也则顺之之道又有见于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117-0675d.png
 此凡言春秋必以春为前者先后之序也然诵亦诗
 也弦亦乐也而文王世子乃言春诵夏弦何也盖弦
 诵者诗乐之用诗乐者弦诵之体方言其体故以乐
 为先方言其用故以诵为先其实四者以其阳类故
 教之诏之皆于春夏而已春之教乐未始无诗要之
 以乐为主耳夏之教诗非无乐也要之以诗为主耳
 弦之与诵其义亦犹是也故文王世子弦诵则一诏
 之以大师书礼则或诏之以典书者或诏之以执礼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117-0676a.png
 者也于春夏通而教之秋冬别而教之者顺阳交阴
 辨之义故也此则一教之以乐正者以夏殷之制略
 未若周之制详故也大子适子也大则以大言之也
 适子大而庶子小故谓之大子诸侯有君道故谓之
 后然非一人也故以群加之天子之子亦谓之大子
 则以特大于天下之子诸侯之世子亦谓之大子则
 以特大于一国之子而已名之以大虽同所以名之
 以大则异也至于卿大夫之与元士则全乎臣矣其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117-0676b.png
 子不足以大言之故曰适子而已自王大子以至于
 国之俊选皆造焉者皆从其诗书礼乐之教故也天
 子之子则适庶皆与诸侯而下则庶子不与者隆杀
 之别也选士方升于司徒亦得与在学之教者教无
 内外之别故也则与帅之而执事以激群众之时异
 矣故彼特曰俊士而已学所以明人伦人伦之大莫
 先乎孝弟故入学者必以齿曰凡则无贵贱皆以齿
 矣然以大子而与俊选相为齿所谓行一物而三善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117-0676c.png
 皆得是也
 山阴陆氏曰四术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教以礼乐冬
 夏教以诗书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乐正之事也
 凡造士兴于诗书次之礼次之乐又次之是之谓顺
 庄子曰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
 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言教不言学非成
 德也有教而已据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凡学必时
 矣故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117-0676d.png
 延平周氏曰四术仁义礼智也四教诗书礼乐也崇
 四术所以尊德性立四教所以道问学尊德性天也
 道问学人也天与人先王之教未尝偏废也舜命夔
 典乐而教冑子周立大司乐而掌成均之法此言乐
 正崇四术立四教者盖以乐为学教之始终而能入
 人之深也天子言其适王子言其庶四时之教其大
 子与俊选者同则道德所一也
 庐陵胡氏曰郑盖以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故必谓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117-0677a.png
 诗乐属阳又以文王世子云秋学礼冬读书故必谓
 书礼属阴此说近凿夫四教不可一日而阙郤縠说
 礼乐而敦诗书岂分四时孔子言学诗学礼何必夏
 教诗秋教礼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何必诗于夏书
 于冬哉若云秋必礼春必乐则大胥云秋颁乐合声
 文王世子云秋冬学羽籥秋亦可教乐矣不必春也
 若云冬必书夏必诗则文王世子云凡学春官释奠
 于其先师郑云官谓诗书礼乐之官则春亦可教诗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117-0677b.png
 书礼矣不必夏秋冬也郑注云互言之其义未明故
 详别其旨
 讲义曰四术四教皆不过诗书礼乐而已以此而为
 术业故谓之术以此而成教养故谓之教亦异名同
 实而已
 金华邵氏曰入学当有渐磨之益而势之尊隔则难
 行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皆
 势之尊者使其以骄贵自恃而居乎贫贱而齿尊者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117-0677c.png
 之上则有善何以相劝有过何以相纠惟略势位而
 一皆以齿则渐磨之术可施如此而不入于善而不
 帅教也故于将出学之时简之至屈万乘之尊动三
 公九卿大夫元士之众甚而天子食不用乐古之人
 君其不忍轻弃人才如此
 盱江李氏曰乐正以诗书礼乐造士王大子王子群
 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皆造焉说者必曰为
 化民也为选贤也而不曰爱诸臣之子保诸臣之家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117-0677d.png
 也人不教不善不善则罪罪则灾其亲坠其祀是身
 及家以不教坏也故明主推恩群臣必先教学与其
 宠于今孰若无辱于后不务教而务官之以市井言
 未学而仕其幸大矣知者虑之则为祸亦大彼不善
 之质而假之位鲜不及矣
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
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
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117-0678a.png
方曰寄终身不齿
 郑氏曰出学谓九年大成学止也所简者谓王大子
 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大胥小胥皆
 乐官属也大乐正告于王王命皆入学亦谓使习礼
 以化之不变王又亲为之临视重弃贤者子孙也此
 习礼皆于大学不举去食乐重弃人也棘当为僰僰
 之言偪使之偪寄于夷戎不屏于南北为其大远
 孔氏曰此论王子等屏退之事案周礼大胥中士四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117-0678b.png
 人小胥下士八人皆属大司乐故注云乐官属也殷
 人习礼在于大学即明堂位云瞽宗殷乐文王世子
 云礼在瞽宗殷之大学也若周则大学曰东胶瞽宗
 不得为周之大学也故郑注仪礼乡射云周立四代
 之学于国而又以有虞氏之庠为乡学则周之寻常
 习礼于殷学之中至九年为王子不变其习礼当于
 东胶大学然则馀子十八入大学嫡子二十入大学
 者皆是殷法也若周法立当代大学在公宫左大学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117-0678c.png
 即东胶也又立小学于西郊小学即有虞氏之庠其
 习书于虞氏之学习礼乐于殷之学习舞于夏后氏
 之学故文王世子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
 东序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又云礼在瞽宗然诗
 与礼乐虽各在其学习之至二十入大学之时仍于
 大学之中兼习四术故此注云习礼皆于大学是周
 之大学亦习礼也礼既在瞽宗又在大学则其馀亦
 可知也郑注南北为其大远者案汉书地理志南北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117-0678d.png
 万三千里东西九千里又帝王世纪南北万三千三
 百六十八里东西九千三百二里汉地既然则周亦
 应尔皆南北长东西短故云大远也
 长乐刘氏曰圣人之有天下也以学教为朝廷之大
 政使大子齿于俊选使乐正磨其性情必顺先王诗
 书礼乐以性其情然后已也不变者九年则虽王子
 亦屏远方其公于教化而不私其子则凡在学者孰
 敢不性其情以蹈于中和之域哉此三代之王所以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117-0679a.png
 后世无及也
 延平周氏曰王命三公至于元士皆入学以劝导诱
 掖之如是而又不变则亲视学而又不变是真不能
 变者也故屏之棘急也示其虽屏之欲棘于悔过寄
 者示其虽屏之特寓于此耳屏而必谓之棘与寄者
 恩也卒不免于不齿者义也
 长乐陈氏曰周官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
 入学释菜合舞秋颁学合声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117-0679b.png
 比之觥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慢怠者大胥待致
 以教之小胥觥挞以赞之则简不帅教者小胥大胥
 预有力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凡乐官掌其
 政令听其治讼则简不帅教者小学正亦预有力焉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凡王之事皆
 在所令焉则简不帅教以告于大乐正者小胥大胥
 小学正也以之告于王者大乐正也乡简不帅教者
 耆老皆朝于庠大学正告不帅教者王命三公九卿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117-0679c.png
 大夫元士皆入学而王又亲视学重弃之也重弃之
 与周官乡士遂士王命三公会其期同意王三日不
 举与文王世子不举为之变同意棘则欲其悔过之
 速寄则示其有可复之理可悔而不知悔可复而不
 能复然后终身不齿矣屏之止于东西而不及南北
 者南于中国为尤远北于四方为尤寒自非恶之欲
 其死则不投之于此诗曰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则国
 子之屏宜不至此矣盖教之仁也简不帅义也王亲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117-0679d.png
 视学与三日不举仁也终身不齿义也先王之于国
 子仁之而已其处之以义不得已也
 严陵方氏曰视学之礼则文王世子所言者是也不
 变王三日不举者以视学之礼化之而又不变则终
 不变矣故三日不举将以弃之也举与食日举以乐
 之举同义将弃之而不举则自贬损以责其教之不
 至故也棘寄皆以待贵者之礼有别于贱者故然耳
 山阴陆氏曰寄言今虽寄后将复焉棘言今虽棘后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117-0680a.png
 将宥焉虽曰终身不齿其幸望犹如此圣人之仁也
 李氏曰王亲视学此有以见劳于索之也劳于索之
 则休于使矣
 讲义曰三日不举闵其教养之久而犹不变所以深
 惜其齿于学而无所成也古者大丧则不举大札则
 不举邦有大灾则不举又司寇行戮则君为之不举
 王闵士之无成而至于三日不举乐则所以教养以
 待天下之士为何如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117-0680b.png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
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郑氏曰升诸司马移名于司马司马夏官卿掌邦政
 者进士可进受爵禄也司马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
 长也定其论各署其所长也官之使之试守也爵之
 命之也
 孔氏曰大乐正之官论造士之最秀异者以告于王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117-0680c.png
 而升名于司马论之曰进士此文承王子公卿大夫
 之子下似专据王子等其实乡人入学为造士者亦
 同于此其乡人不在学者及邦国所贡之士贡于王
 亦升诸司马盖司马之职以德诏爵以功诏禄即知
 凡入仕者皆司马主之下文更不见乡人及邦国所
 贡之士故知此中兼之也但乡人既卑节级升之故
 为选士俊士至于造士若王子与公卿之子本位既
 尊不须积渐学业既成即为造士于是大乐正总论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117-0680d.png
 此造士以告于王升诸司马也司马得此所论之状
 乃更论辨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是准拟
 其官以其材故云官材也司马辨论之后不堪者屏
 退论量进士贤者以告于王其告王之时正定其论
 各署其所长若长于礼者署拟于礼官长于乐者署
 拟于乐官既论拟定然后试之以所能之官堪任以
 此官然后爵命之既受爵命使有职位然后与之以
 禄也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117-0681a.png
 长乐陈氏曰周官司徒大军旅大田役治其徒庶之
 政令是政事亦在所预非特掌教事而已司马进贤
 兴功其属有司士稽士之功德有诸子掌国之教治
 是教事亦在所预非特掌政事而已盖古者之设官
 也职未尝不分而分职则责专事未尝不联而联事
 则合职故论材主于乡及官之则论以司马然后无
 倖进教士主于司马及其发则教以司徒然后无废
 事 又乐书曰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117-0681b.png
 马曰进士所以劝之也简不帅教者以告于王屏之
 远方终身不齿所以沮之也王者劝沮天下之术大
 乐正实预焉其职岂不重哉后世有乐正氏司马氏
 岂因其世官名之邪
 严陵方氏曰乡论秀士而升之司徒司徒论选士而
 升之学所以属于大乐正也故大乐正又论造士之
 秀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造士之秀则于成材之中
 又秀出者也升诸司马则以将使之临政故𨽻于政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117-0681c.png
 官之长也以其成材将使之临政则可以进于王所
 故以进士名之司马辨论官材者将使之临政则必
 随其大小而官之故曰官材定其论则贤否之理各
 止于一矣前曰造士之秀后曰进士之贤何也秀特
 有材之称贤则有德之称此轻重之别若司徒司马
 之类所谓官若公卿大夫所谓爵若或食九人或食
 八人所谓禄官所以居之爵所以贵之禄所以富之
 也官非贱者之可居故既官之必爵之爵之矣宜有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117-0681d.png
 以养其廉故既爵之必禄之其序如此
 金华邵氏曰论造士之秀必告于王而始升诸司马
 盖用人之权当归之君故也
 延平周氏曰先王之取士其择之非一人而进之非
 一日故在位者莫非成德之士
 庐陵胡氏曰论贤者告于王则不贤者固不告矣后
 世策士于王庭不论人材贤否皆授以官非古论贤
 之义也定其论谓公论皆定于一无异议物论既定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117-0682a.png
 乃试以官古者为官择人必合公论
 盱江李氏曰司士掌群臣之版以德诏爵以功诏禄
 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德谓贤否凡贤者能者皆先试
 以事久而有功然后授之以爵得禄食也爵以贵乎
 人天下之人共贵之禄以富乎人天下之人共富之
 高冠大盖吏民趋走事之恐不及天下共贵之也廪
 财给榖农桑赋贡奉之而不暇天下共富之也天下
 共贵之而贵非其人天下共富之而富非其人则君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117-0682b.png
 命果义乎众心果服乎且人各有能有不能孟公绰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裨谌谋于国则否况其下者乎
 苟非试其事考其功而遽与之爵禄则旷天官败公
 事可胜道哉王制所谓官之者使试守也尧舜岂不
 圣而试臣以职慎之至也
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
 郑氏曰以不任大夫也
 孔氏曰以经云大夫废其事故郑知不堪任大夫也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117-0682c.png
 致仕而退死得以大夫礼葬论语注云大夫退死葬
 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是也
 长乐刘氏曰加禄而升为大夫矣废其所职之事则
 黜之终身不复许之仕进死则葬之以士礼必人之
 竭其忠也
 严陵方氏曰废其事谓居大夫之位而不能兴大夫
 之事也终身不仕则不特贬之于其始而又贬之于
 其终也死以士礼葬之则不特贬之于其生而又贬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117-0682d.png
 之于其死也夫终身不仕则与民同耳犹以仕礼葬
 之者以其曾居大夫之位故也然是法也上不及于
 公卿下不及于士者举中以该之也
 延平周氏曰大夫废其事而终身不仕者义也死以
 士礼葬之者恩也
 庐陵胡氏曰案春秋大夫有过被黜则不书卒以其
 卒时非大夫也匡衡杨仆免为庶人李德裕贬为参
 军皆不书薨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0117-0683a.png
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
 郑氏曰乘兵车衣甲之仪有发谓有军师发卒
 孔氏曰国有军旅以发士卒是司马之事王则命大
 司徒教以乘兵车及衣甲之仪容必司徒者以司徒
 主众又主教故与司马相参也
 延平周氏曰辨论官材责之司马教习车甲责之司
 徒何也先王之用人非有成材不取唯其有成材则
 责之以事而无不能也又况司马掌政典则其所辨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0117-0683b.png
 论官材者岂特文而已司徒掌教典则其所教习者
 岂特武而已此文武所以混为一途也
 李氏曰司徒教士则使司马论其材故出任之为比
 长乡大夫伍长军将其材无不宜司马治军则使司
 徒教其事故入以之为比闾旅党州乡伍两卒旅军
 帅其事无不治先王之取人治民未尝不如此
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凡执技以事上者
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0117-0683c.png
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郑氏曰裸股肱谓擐衣出其臂胫使之射御决胜负
 见勇力也不贰事欲专其事亦为不德也不与士齿
 贱也于其乡中则齿亲亲也仕于家亦贱故亦不与
 士齿
 孔氏曰执技之事凡有三条上条论课试武艺之事
 言此既无道艺唯论力以事上故适往四方境界之
 外则使之擐露臂胫角材力决射御胜负以见武勇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0117-0683d.png
 中条论执技之人有七祝一史二射三御四医五卜
 六百工七射御已言此重云者见其色目也下条论
 执技之人不得更为一事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非
 但欲使专事亦为技艺贱薄不是道德之事故不许
 之
 横渠张氏曰裸股肱决射御此执技以有事于外者
 也若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此执技以事君于内者
 有此二等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0117-0684a.png
 严陵方氏曰庄子曰能有所艺谓之技则凡执技者
 不足以德论之也特论其力而已适四方谓有故而
 之外也裸股肱则所以宣手足之力也决射御则决
 胜负于射御也此其所以为力欤技不止于射御而
 此止以是为言者以二技尤论其力故也祝若周官
 大祝之类史若周官大史之类祝史皆事神之官以
 其作辞以事神故曰祝以其执书以事神故曰史射
 则周官之五射若白矢参连之类御则周官之五御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0117-0684b.png
 若鸣和銮逐禽左之类医则医师之类卜则卜师之
 类百工则土工木工金工石工之类以其类之非一
 故以百言之以其足以兴事故谓之工焉凡此者皆
 执技之名也不贰事则欲其无异习不移官则欲其
 有常守出乡不与士齿者以执技之贱不得与执德
 者序长幼也然必出乡而后不与之齿者以乡党尚
 齿故也仕于家则仆而已礼运曰与家仆杂居齐齿
 非礼也
卷三十三 第 34a 页 WYG0117-0684c.png
 长乐陈氏曰有其能者必有其名有其名者必有其
 分则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言其能也祝史射御医
 卜及百工言其名也出乡不与士齿言其分也因能
 以正名正名以明分先王所以处执技者如斯而已
 盖士以德技以力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先王严其分
 守如此欲人远耻迁善也然古者教人必以六艺周
 公以多艺为能孔子不以射御为贱何也古之人志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也乃若不知道德与
卷三十三 第 34b 页 WYG0117-0684d.png
 仁唯艺是从此君子所以贱之也文王世子谓之郊
 人贱之此执技者不与士齿之意也礼运臣与家仆
 杂居齐齿非礼此仕于家者不与士齿之意也仕于
 家者非技也于此言之者因其类也于乡齿之仁也
 出乡不齿义也不与乡齿之非所以相亲不出乡不
 齿非所以相辨此礼所以不同
 延平周氏曰先王不责备于人苟有一艺皆得与于
 有司而食于上然古之学者以礼乐为始终而未尝
卷三十三 第 35a 页 WYG0117-0685a.png
 不从事于射御虽孔子亦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此则以射御为执技之贱者盖古人之志于道据于
 德依于仁然后游于艺可也果道不能志之德不能
 据之于仁又不能依之而止游于艺者此上之人所
 以贱之也不贰事移官非执技之所能也执技为百
 工仕于卿大夫为家臣不与士齿所以贵其为士也
 古之为士其贵于乡如此此人人所以远耻而有常
 心也
卷三十三 第 35b 页 WYG0117-0685b.png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附从
轻赦从重
 郑氏曰司寇秋官卿掌刑者辟罪也三刺以求民情
 断其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
 民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附从轻附
 施刑也求出之使从轻赦从重虽是罪可重犹赦之
 也
 孔氏曰自此至异言一节总论司寇听讼刑罚禁止
卷三十三 第 36a 页 WYG0117-0685c.png
 之事此论司寇正刑明辟之法谓司寇当正定刑书
 明断罪法使刑不差二法不倾邪以听天下狱讼必
 三刺者言刑法宜谨不可专制必须三刺以求民情
 郑引三讯见周礼司刺刺杀也谓欲杀犯罪之人其
 一问可杀与否于群臣群臣谓公卿大夫士其二问
 可杀与否于群吏群吏谓庶人在官者其三问可杀
 与否于庶人庶人谓万姓众来观者此三刺虽以杀
 为本其被刑不杀者亦当问之有旨无简不听者旨
卷三十三 第 36b 页 WYG0117-0685d.png
 意也求民情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
 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附从轻者刑之时此人
 所犯之罪在轻重之间可轻可重则当求可轻之刑
 而附之则罪疑唯轻是也赦从重者所犯之罪本非
 故为而入重罪故赦之时从重罪之上而赦之其意
 轻故也尚书𤯝灾肆赦是也
 长乐陈氏曰讯而谓之刺者讯之然后刺故也春秋
 杀大夫曰杀于内公子则曰刺盖衰周之时先王讯
卷三十三 第 37a 页 WYG0117-0686a.png
 之之法特施于公子而已
 严陵方氏曰刑正而不偏则所加者无怨辟明而不
 隐则所制者无疑辟者法也惟辟能立法故也刑出
 于法而已此先刑而后辟者以刑得其正然后辟得
 其明故也刑辟所以待狱讼狱讼皆有言者也故曰
 听听讼而后有狱此先狱而后讼者上下之序也有
 旨谓其法有意无简谓其情无实于法虽有意于情
 即无实若是之人则不听其讼而施刑焉虑其杀不
卷三十三 第 37b 页 WYG0117-0686b.png
 辜故也简与书所谓五刑不简之简同所以书狱辞
 而已
 山阴陆氏曰若令听讼无简书可据与无可书之实
 状皆不听也
 李氏曰必正刑而后可以明辟不正刑而明辟则察
 辞于差而非从矣书曰惟明克允明者内有以察其
 真伪之情允者外有以审其轻重之罪审其轻重之
 罪所以正刑察其真伪之情所以明辟也讼不已则
卷三十三 第 38a 页 WYG0117-0686c.png
 至于狱至狱则讼故曰狱讼
 延平周氏曰言司徒司马而后及于司寇其序盖与
 周官同然独以司空先之者盖司空掌事典而富民
 者也富民者治之所终始故先之不亦宜乎周官三
 讯皆讯之以言而谓之刺者盖讯其罪之当刺与否
 故得谓之刺也附从轻赦从重先王以君子待天下
 其为忠厚如此
 石林叶氏曰司寇所掌者刑禁而以治寇为主刑有
卷三十三 第 38b 页 WYG0117-0686d.png
 典而或失其平则言正罪有辟而或失其情则言明
 讼不决系于囹圄则为狱以曲直言于公则为讼讯
 其可杀可刑则为刺一讯群臣欲其左右可也再讯
 群吏欲其大夫可也三讯万民欲其国人可也书曰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盖人诚则
 其辞简伪则其辞烦简而诚则听之所以严其威而
 不可犯也故亦曰有旨无简不听为其伪也至其罪
 有可疑则附而从轻所以诱其为善情有可恕则赦
卷三十三 第 39a 页 WYG0117-0687a.png
 而从重所以劝其改过而已矣
 庐陵胡氏曰古者刑辟书于简所谓简书是也书
 简
则有实迹吕刑云无简不听又云五辞简孚皆实
 也
凡制五刑必即天论邮罚丽于事
 郑氏曰制断也即就也必即天论言与天意合即或
 为则论或为伦邮过也丽附也过人罚人当各附于
 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卷三十三 第 39b 页 WYG0117-0687b.png
 孔氏曰凡制五刑非言初制五刑制是裁制故郑云
 断也论谓论议言制五刑之时必就上天之意论议
 轻重天意好生又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论议刑时亦
 当好生使生杀得中论或为伦伦理也谓就天之伦
 理即是生杀得中之理邮谓断人罪过罚谓责罚其
 身皆依附于所犯之事不可离其本事假他别事而
 为喜怒也
 长乐陈氏曰刑者天之所以讨有罪先王之所制刑
卷三十三 第 40a 页 WYG0117-0687c.png
 严天威而已邮吕刑所谓五过也罚吕刑所谓五罚
 也制五刑而曰邮罚丽于事者先王无意于刑人而
 刑常贵于从轻故昜噬嗑之用狱以明罚为先礼言
 制刑以邮罚为主
 严陵方氏曰五刑即墨剕劓宫大辟是也制则制而
 用之也必即天论则取天理以为之也先王五刑不
 简然后正乎五罚五罚不服然后正乎五过则罚轻
 于刑而过又轻于罚矣此止以邮罚为言者轻且如
卷三十三 第 40b 页 WYG0117-0687d.png
 此其重可知矣其言以邮罚为序者亦先轻以明之
 也周官所谓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此治五过
 之法也
 山阴陆氏曰即天因性循理善即人心之谓也若有
 司论邮罚则当丽于事而已盖上以道揆制刑下以
 法守论罪
 石林叶氏曰五辞简孚正于五刑其罪也人以为当
 诛而天亦诛之故刑即天论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其
卷三十三 第 41a 页 WYG0117-0688a.png
 过也已所自取而人不与焉故罚丽于事
 庐陵胡氏曰邮尤也成帝纪云上天见异以显朕邮
 此言尤人罚人皆当丽著本罪吕刑云惟时苗民匪
 察于狱之丽
 讲义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谓五刑五用皆本于
 天也吕刑曰非尔惟作天牧谓设刑禁之官者非尔
 也为天牧民而已制刑而必即天论则不可私以轻
 重就天理以论之则任理而不任情也
卷三十三 第 41b 页 WYG0117-0688b.png
 
 
 
 
 
 
 
 礼记集说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