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117-04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二十四    宋 卫湜 撰
王制第五
 孔氏曰案郑目录云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
 祭祀养老之法度此于别录属制度王制在秦汉之
 际知者下文有正听之郑云汉有正平承秦所置又
 有古者以周尺之言则是周亡之后也郑荅临硕云
 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之作复在其后卢氏曰汉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117-0474b.png
 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
 石林叶氏曰有土此有民有民此有政孟子曰仁政
 必自经界始由王者之制禄爵而至千里之内以为
 御其分田制禄为详所以正经界也经界正则榖禄
 平而封地所以为禄也所封有小大而守土之臣必
 以小大相属故自千里之外设方伯以至下大夫一
 命其言建侯设官尤备所以次之封地也建侯设官
 既授以政而才不可以不辨其任恶不可以不正其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117-0475a.png
 刑故自凡官民材以至不及以政皆择人之法所以
 次之设官也设官以守乎外天子以专治乎内其势
 不相及也外不朝观于天子则无以述职内不巡守
 于诸侯则无以见所守故自比年一小聘而至一德
 以尊于天子皆巡守朝聘之制所以次之择人也巡
 守所以考绩考绩所以黜陟陟明则有赐黜幽则有
 罚有罚不足惩则加之以兵故自天子赐诸侯乐以
 至出征执有罪皆黜陟之法所以次之巡守也有罪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117-0475b.png
 而致讨既加之以兵兵不可无备习兵以田猎则有
 备矣因田猎而暴天物则无辅相裁成之道故自无
 事则岁三田以至不夭夭不覆巢皆交物之道所以
 次之出征也交物之以道而财所以聚人尤不可无
 节故自冢宰制国用以至天子食日举以乐皆用财
 之节所以次之交物也财用足可以兴礼而礼之大
 者莫加于丧祭故自天子七日而殡以至寝不踰庙
 皆丧祭之礼所以财用足也征税则取财未及于生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117-0475c.png
 财居四民时地利所以生财也故自司空执度度地
 以至乐事劝功皆生财之道所以次之征税也冢宰
 所职者邦治而治所以平邦国司空所职者邦事而
 事所以富邦国既富矣斯教之故自司徒修六礼以
 及乐正立四教升诸司马曰进士皆教之大成所以
 次之生财也司徒乐正能教以成其材未及辨其材
 司马论所长而授之以政材者辨矣然而君子取人
 不一道或以德或以事或以言故自司马辨论官材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117-0475d.png
 以至出乡不与士齿皆论辨之道所以次之教也司
 马所授者邦政而刑者所以辅政之不及也君子恕
 己以慎刑则审刑而后用治定而正刑则必诛而无
 赦故自司寇正刑明辟以至四诛不以听皆审克必
 诛之意所以次之政也有刑则有宪禁以示之则正
 其未然刑以侀之则惩其已然故自圭璧金璋不粥
 于市以至禁异服识异言皆于未然而止之所以次
 刑也为治至于政刑而治道已备而事功成矣百官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117-0476a.png
 于是岁终以程功绪而考其废置故自天子受谏百
 官受质皆在于废置所以次之刑禁也天子受谏于
 上则有道揆百官受质于下则有法守而道德一于
 天下治之所终也然而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
 不足则王道之始经界正谷禄平则仁政之始故自
 休老劳农以至诸侯大夫不世爵其言养老恤孤分
 田制禄亦所以成始也王制所论其序如此然而九
 州之地近于诬诞朝聘之言疑于晋文所制又可疵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117-0476b.png
 也
 高氏(文虎/)曰王制一篇皆先王治天下之规模而本
 末先后未尝无定序也夫王者之制莫大于设官分
 职班爵制禄分地建国以为斯民之极故必使内外
 相维上下相制井然有不可踰越之法是诚立国之
 本也故王制以此为首然次之以朝聘又次之以巡
 守者盖虑夫天下平治而人情易忽此所以达夫上
 下之壅蔽者也又次之以田猎又次之以国用者盖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117-0476c.png
 虑夫君心纵逸而暴于苛敛此所以寓夫仁民爱物
 之意者也因国用言丧祭又申之以君臣上下丧祭
 之等此皆纪纲制度所在有国者之所凭藉扶持不
 可不先讲明者也夫然后始及养民而有不征不税
 等事又及于居民而皆从宜从俗之道斯民由是安
 居乐业而廉耻礼义之心生故继之以兴学其教之
 而成材者则用之其不率教者则去之教化既行然
 其间顽民终不可以德化故次之以刑罚民之所以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117-0476d.png
 干冒刑禁其根本乃在于市廛之间见利而必争邪
 侈之盛多先王禁之故次之以市治之大体既举于
 是乎一岁之终天子冢宰而下至六官斋戒受谏或
 受质或从而受质君臣之间参稽互考必欲见其岁
 成之如何大经大法定矣此所以休老劳农成岁事
 因继之以养老恤矜寡孤独也夫后世之所以多凶
 年饥岁皆上之人有以夺其田畴故人至于流莩于
 是定经界之法辨古今之尺使天下之地尽可井庶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117-0477a.png
 几斯民悉归于安生乐业而人君亦得以分田制禄
 矣虽然欲使人君尽行古制天下尽从王者之制其
 本又在于人伦天理之不失此所以终之以六礼七
 教八政欤呜呼王制一篇本末先后不差如此尝读
 孟子以为周室班爵禄诸侯恶其害己而皆去其籍
 以此知天下莫先于此王制所以冠之于首又曰暴
 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又知天下莫急于此王制所以
 奠之于终读王制者其深考之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117-0477b.png
 龙泉叶氏曰王制一篇当时盖欲施用而博士诸生
 考论之所成异于各以见闻记录者故比诸篇颇为
 斟酌亦有次第然孔子时周衰而未亡圣人之力尚
 能合一以接唐虞夏殷之统故其所述皆三代之旧
 至孟子时六国并雄则周已亡但未灭耳其所欲行
 于当世与孔子已稍异不惟孟子虽孔子复出亦不
 得同矣秦灭汉兴郦食其请立六国后而张良以为
 非及文帝初贾谊所言正朔官名色尚黄数用五而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117-0477c.png
 已中年谊已死新垣平得用始有作王制封禅巡守
 之说夫尧舜三代以礼让守天下而类禋封禅巡守
 皆为实治汉以兵取以力守而儒生学士欲以虚文
 追还帝王之道耶然则治后世之天下而求无失乎
 古人之意盖必有说非区区陈迹所能干也
 孙氏(景南/)曰案前汉郊祀志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六
 经中作王制谋议巡守封禅事则知礼记之书杂出
 于汉儒明矣特其时去古未远老师宿儒得于载籍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117-0477d.png
 之记传闻之旧网罗三代之令典尚足垂当年而诏
 后世也若王制之所采自分田之法建国之制设官
 爵命之数朝聘巡守之礼丧祭之仪征役之限以至
 冢宰制国用司马论官材司空度地居民司徒修明
 礼教司寇正刑明辟与夫海内地域之广狭内外诸
 侯之多寡大略尽矣苟以为非古制岂汉儒以意言
 之欤大抵秦汉以下谋国者类为一切简便无复古
 人之意有如统诸侯之权自五国则有属长十国则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117-0478a.png
 有连帅三十国则有卒正二百一十国则有州伯此
 岂后世维持郡国者所暇及也举贤之法论于乡则
 为秀士论于司徒则为选士升于学则为俊士论于
 大司乐而后为造士论于司马而后为进士盖官之
 爵之禄之犹有所待则岂后世选用人才所暇及也
 听狱一事也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而告于司寇
 司寇又听之而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而后以告
 于王王三宥然后行刑焉何其谨之至也受质一事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117-0478b.png
 也司会以其成质于天子而冢宰受之以退司徒司
 马司空又以质于天子而百官受之以退又何审之
 详也非三代之法其孰能与于此然苟以为先秦古
 书而非汉儒缀辑则其间尽不免有所牴牾也观其
 论执役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百工皆不得与士
 齿周礼以是数者并列于六官之属其非也古之所
 谓史者非止星历而已执简记载实兼职焉其权犹
 重于宰相左氏亦言日官居卿非卑职也大史公自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117-0478c.png
 叹文史星历近于卜祝之间主上以俳优蓄之此汉
 人失古之意谓不与士齿不可也古者取士莫重于
 射诸侯贡士天子亲试于射宫至于大射宾射燕射
 自天子诸侯至卿大夫士皆有事焉又安得不与士
 齿至论古今周尺古之亩非今之亩古之里非今之
 里则非先秦古书明矣而吾之所以为汉儒恨者博
 士诸生能考古制而不能说时君以复古之万一遂
 使汉家一代制度苟简阔略后之有志于古者无复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117-0478d.png
 可考要必有任其责者矣知古之建国八州至于千
 八百国何为诸侯王之地连城数十不能稍损其权
 遂使好乱者相挺而起也知古之朝聘以三年五年
 为期何为春朝秋请一听诸侯之便遂使有诈病不
 朝之国也知古之授田皆以百亩为限何为使富者
 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若是其不等也知古之巡
 守初无封禅之礼何为受献䛕之说立中和之制以
 启后世之侈心也知丧制之不可踰何为而以日易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117-0479a.png
 月也知祭礼之不可渎何为祀五帝于雍也知征税
 之有限何为算赋献赋之不一其输也知用民之有
 限何为更卒戍卒之不一其役也知辨论官材如此
 其审何为负俗之累者犹不择也知司空居民量地
 置邑何为徙豪杰于诸陵不恤土狭民多之患也知
 司寇之正刑审谛轻重何为既除收孥相坐之律而
 复有三族之夷也知司徒之教如此其详何为废先
 王德教之官而任执法之吏也知司市之禁如此其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117-0479b.png
 严何为弛商贾之律使得操奇赢以乘上之急也论
 者皆以为遭秦绝学而古制不可复识究观诸生之
 所考亦既详矣文帝能使人论次其书而不能用与
 叶公好龙何异吾尝论汉人不能复古览王制之书
 每为之太息也
 江陵项氏曰王制之言爵禄取于孟子其言巡守取
 于虞书其言岁三田及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官
 则皆取于公羊氏其言诸侯朝聘之节则取于左氏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117-0479c.png
 其馀必皆有所授盖文帝合汉初今文博士之传斟
 酌增损共为一书将以兴王制致太平者其说自应
 与古文诸书不合郑康成无策以通之强为之说曰
 此殷制也自是凡不可通者皆以此语断之岂非遁
 辞也哉
 永嘉徐氏曰王制一书叙次三王四代之制度盖圣
 王所以经纶天下之大经而为万世法程者也其书
 推明班爵制禄之法祭祀养老之义其立国之纪纲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117-0479d.png
 制度讲若画一而不相踰越三代所以享国长久虽
 有辟王而维持者不乱盖得其道矣周衰上无道揆
 下无法守诸侯坏乱法纪以隳先王之制多矣暴君
 污吏慢其经界而井地之制孟子仅闻其略诸侯恶
 其害己皆去其典籍而班爵禄之制孟子不闻其详
 凡先王之旧典礼经盖仅有存者自秦变井地为阡
 陌坏封建为郡县而分田制禄之法一切埽地此汉
 儒思古而王制所为作也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117-0480a.png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郑氏曰二五象五行刚柔十日禄所受食爵秩次也
 上大夫曰卿
 孔氏曰此一经论为王者之制禄爵公侯卿大夫以
 下及士之法大都总记三王制度凡王者之制禄爵
 为重禄者谷也故郑注司禄云禄之言榖年榖丰乃
 制禄爵者尽也故白虎通云爵尽也所以尽人才也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117-0480b.png
 案下文云位定然后禄之又大司徒云以贤制爵以
 庸制禄并禄在爵后此禄在爵前者盖此经下文先
 云天子之田乃云诸侯之田次云制农田又云下士
 视上农夫禄又君十卿禄下始云次国上卿当大国
 中卿是后云爵也其食禄受爵之人有公侯伯子男
 并南面之君法五行刚日甲丙戊庚壬凡五等其诸
 侯之下北面之臣有上大夫卿有下大夫有上士有
 中士有下士法五行柔日乙丁己辛癸凡五等也元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117-0480c.png
 命包云公之为言平也公平正直侯者候也候王顺
 逆伯之为言白也明白于德子者奉恩宣德男者任
 功立业案此五等虞夏及周制殷则三等公侯伯也
 此公侯伯子男独以侯称者举中而言又尔雅以侯
 为君故也上大夫卿者下文云下大夫倍上士卿四
 大夫禄是下大夫之上则有卿故知上大夫即卿也
 此上大夫卿外惟有下大夫而下文卿外更有上大
 夫下大夫者谓就下大夫之中更分为上下耳白虎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117-0480d.png
 通云卿者向也为人所归向也大夫者达人谓扶达
 于人士者事也
 长乐刘氏曰王制者言为天下之王作民父母者当
 立法度节制财用以安天下之民使不陷于冻馁故
 曰王制也易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言先王有亲比万民之道者必先建万国亲诸侯使
 之各养其民而教之礼义也是以此经以建侯崇德
 为首设官分职为次皆所以皇建其有极也公侯伯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117-0481a.png
 子男凡五等者所以差其德而尊崇之于万民之上
 俾之行道以为其国表则也又设上大夫卿凡五等
 以佐佑其君之德奉天子之礼用中于其民者也尧
 舜禹汤文武之有天下也其制禄爵莫不如是故周
 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为之六典乃曰惟王建国辨
 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自天子至于
 五等之国莫不执是以为大经然后辅之以礼乐政
 刑焉不曰崇其德行为表则哉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117-0481b.png
 长乐陈氏曰公侯伯子男至中士下士爵也天子之
 田至君十卿禄禄也爵以贵之非王爵之则无贵禄
 以富之非王禄之则无富故周官太宰内史司士之
 于爵禄皆诏王而已此所以言王者之制禄爵也制
 爵以德制禄以功德有厚薄故爵有崇卑功有多寡
 故禄有丰杀周官凡言爵禄皆先爵而后禄记亦曰
 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此先禄而后爵者盖
 田不分不可以制禄禄不制不可以定爵先王量财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117-0481c.png
 以制用视禄以制爵然后无有馀不足之患矣然则
 爵禄者班爵禄之序也禄爵者制爵禄之序也由公
 至男凡五等皆君也由诸侯之上大夫卿至下士凡
 五等皆臣也君之德纯故公侯伯子男无上中下之
 辨臣之德不必纯故大夫士有上中下之差然皆止
 五等者五者天地之中数先王制法莫不本之故五
 典五礼五服五刑皆谓之天则制爵之等亦本其自
 然而已孟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117-0481d.png
 男同一位凡五等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
 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与此不同者此言制
 爵之法孟子言班爵之法制之出于天子故不必言
 天子班之首于天子与君故兼天子与君言之也制
 爵禄止于诸侯与其臣而不及王朝之臣者盖制诸
 侯与其臣之禄则以农田为差制王朝公卿大夫之
 禄则以诸侯为视制爵之法亦若是而已此所以不
 言之也有爵者必有禄有禄者不必有爵庶人在官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117-0482a.png
 非有爵也而其禄有差则禄之所施非特有爵者而
 已故于其所制者不先以爵而先以禄也
 严陵方氏曰先爵而后禄者贵贱之序也先禄而后
 爵者众寡之序也以贵贱为之序故孟子言班爵禄
 盖班其贵贱之分故也以众寡为之序故王制言制
 禄爵盖定其众寡之数故也此文虽以禄爵为序其
 事又以爵禄为序者盖制之之实未始不班故也诸
 侯以上大夫为卿周官言大宰卿小宰中大夫则卿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117-0482b.png
 上大夫也以上大夫为卿非特诸侯为然矣此不言
 中大夫者诸侯故也天子诸侯之设官必如是者何
 也盖先王之意爵欲正其名也故官必特置禄欲省
 其费也故职或兼掌然治在所合者虽大不必特置
 若三公九卿之类是矣事在所专者虽小不可兼掌
 若蝈氏射鸟氏之类是矣岂尝有拘哉亦惟其称而
 已管仲以官事不摄而孔子非之者主掌者言也桓
 公欲官事无摄而孟子取之者主置者言也卿大夫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117-0482c.png
 士有上下之别公侯伯子男则无之者君道尊而臣
 道卑之辨故也孟子五等以子男合为一此则离为
 二者盖彼所言者位之等也此所言者名之等也位
 虽子男之所同名则子男之所异故也且王制兼三
 王之所制孟子则指周室而已故其间不能无小异
 焉
 延平周氏曰言制禄爵止于诸侯与其臣而不及王
 朝之臣何也王朝之臣入则为公卿大夫出则为公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117-0482d.png
 侯伯子男而其禄又同故言五等之君则兼之矣孟
 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
 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
 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与此五等不同何也诸侯有
 君道有臣道有君道故与天子同为五等有臣道故
 与其臣又同为六等子男之禄同五十里故可以言
 同一位中士之禄倍下士下士之禄与庶人在官者
 同故不可言同一位此所以有六等也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117-0483a.png
 山阴陆氏曰此言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则无中
 大夫可知周官公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盖下大夫
 也然则王制下卿再命不言不过容有过此者矣凡
 大国之卿则以三命为正小国之卿以再命为正于
 天子言五等君爵于诸侯言五等臣爵亦言之法周
 官司服言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孤之服自
 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盖亦如此
 石林叶氏曰四代之礼预有于其中而特称王者以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117-0483b.png
 王制之也禄以诏功爵以诏德皆王者之事故制其
 等则自公至于下士爵之名也自天子之田方千里
 至庶人在官者禄之差也近天子而爵盛大故必以
 无私为德故称公远天子而障捍于外欲其有所屈
 故称侯伯侯伯长也言其道足以长人子宗也养也
 言其道足以养人男任也言其道足以安人五等者
 臣乎天子也诸侯之有一国亦人君也有君莫不有
 臣故近诸侯欲其承上群而不党而知进退则曰卿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117-0483c.png
 上以忠扶君下以智帅人则曰大夫志有所尚仕有
 所事则曰士王以譬则天也其臣之数则有公侯伯
 子男有卿大夫士诸侯以譬则地也其臣之数止于
 卿大夫士而不可以称公侯伯子男虽附庸不合于
 天子朝贡不能以自通附于其国亦非所以臣之者
 以地统于天也地统于天则虽其卿大夫士犹不能
 纯臣于诸侯天则统地故虽诸侯为君亦必纯臣于
 天子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117-0483d.png
 永嘉徐氏曰先王视贤以制爵视庸以制禄禄爵二
 柄圣王所以辨仪等定名分立国维纲与天下共守
 而不相踰越者也夫自寰外诸侯五等之差而下及
 于五等诸侯之异皆爵以命有德者也自天子田千
 里之外而下及于三等侯国之地皆禄以命有功者
 也禄爵之经制一定使上下有纪内外相维而立国
 之大意见矣叔季以来王纲不举而诸侯卿大夫守
 先王之训者无几子产相郑一知守周班列之爵而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117-0484a.png
 晋楚不敢加兵晏子叔向之徒独不肯轻受禄地以
 守先王之旧盖犹为秉周礼者自是之外天子建国
 而甸侯乃欲建国天子一圻而列国乃至数圻鲁三
 家至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诸侯卿大夫迭相越等
 踰制而爵位乱矣伯氏之微骈邑三百施氏之宰有
 百室之邑禄地妄以子人而不复古制矣故周室班
 爵禄之制诸侯知为己不利而皆去其典籍盖先王
 班爵授禄之法已亡于孟氏之时矣天子自邦畿千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117-0484b.png
 里之外皆分土以为诸侯守而畿外有五等诸侯交
 错面内以尊天子盖自尧协和万邦之诸侯至舜辑
 五等诸侯之瑞而班之修五礼五玉而执圭璧者不
 相乱则是五等之爵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而谓殷
 爵为三等非也(郑氏谓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武王爵列以五土
 分以三盖袭殷之旧耳至周公从而增损其制上公
 五百里至男百里盖指开方言之其实去王制不大
 相远矣且王制五等之爵犹天建地设不可乱也及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117-0484c.png
 春秋时礼制既亡伯者以意之向背为升降诸国以
 势之强弱相上下会盟征伐又以先后易其序如曹
 伯把伯也而或居子男之下(僖公成/公时)楚子夷也而或
 居侯伯之上(僖二十一年/二十七年)诸侯不胜其紊有如鲁以
 周班后郑而郑忽敢怒(威六/年)楚以先歃晋而晋不敢
 辞滕薛争长则曰我先封蔡卫争先则曰非尚年也
 逞其私意而不顾王爵而使大小相维上下相统之
 意蔑然矣春秋严名分之书以见乱之所由也则仪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117-0484d.png
 位以为阶防微杜渐且记王制之失也秦坏封建为
 郡县而五等之爵亡矣至汉剖裂疆土二等之爵同
 姓则王有功则封侯然后王踰制建城数十倔强而
 不可制削地之书一下七国合从以逆京师至于汉
 初封侯之约自景帝以后始不以有功封而坏汉制
 矣东京爵亦二等皇子封王自郡而国然列侯虽寇
 邓元勋不过四县无功臣菹醢之虞而同姓之王亦
 未闻有七国之变盖矫汉之过制而得其道矣 又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117-0485a.png
 曰诸侯有君道于天子之国则北面于其国则南面
 盖礼不纯臣而得以自臣妾其境内也列国有三卿
 五大夫二十七士大国三卿司徒司马司空是也此
 固命于王朝而侯国之长官也诸侯自天子命卿之
 外凡卿大夫各自举任而皆得专之则是诸侯之臣
 不皆命于天子而甸外之官吏乃诸侯牧伯之事也
 其诸侯之臣唯中大夫元士别异于天子周礼天子
 六官之正皆卿而其贰则中大夫(小宰中大/夫二人)公侯伯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117-0485b.png
 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其馀自上大夫至下士诸
 侯之臣其名号与天子之臣均尔盖王朝之臣则畿
 内之诸侯皆事王者也而得以食畿内之采地诸侯
 之臣臣事诸侯而食其国之禄王制论五等诸侯所
 以不言王朝之臣而自官其国之臣也春秋列国官
 制盖无复王制之旧宋制官之制置左右二师以拟
 三公而又有六卿无等甚矣晋三军之制将佐皆卿
 至于司马司空实位大夫之列天子之卿仅存其号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117-0485c.png
 尔废命卿之制而遍置私人先王制度盖荡然矣秦
 之世惩诸侯之世袭而得以私自用其人故收天下
 之版图凡四海之内皆制于天子而郡守县令皆择
 于朝廷郡县之权既轻而不得有所为矣汉兴因秦
 之弊而反之藩国百官制同京师吏四百石得自调
 除唯丞相命于天子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其不
 得辄置之者傅相中尉侯二千石者耳盖诸侯官吏
 上同汉朝徒知所以矫秦之弊而为之而不知其制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117-0485d.png
 同京师则过甚矣方其盛也淮南悼惠私自置二千
 石而汉法不敢加天子之法令且不行于诸侯矣其
 后景帝惩吴楚之乱抑损其权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而改丞相曰相盖所以别异之而不使与汉朝同制
 也至其盛也天子自为衡山置吏六百石以上盖无
 复四百石得自调除之意而诸侯之权益轻终汉之
 世犹有所谓州郡佐吏自别驾长史县令刺史太守
 得自辟除为少近古若诸侯之官制则终始皆失之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117-0486a.png
 矣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郑氏曰天子之田象日月之大亦取晷同也此谓县
 内以禄公卿大夫元士也公侯以下皆象星辰之大
 小也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
 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此殷所因夏爵三等之
 制也殷有鬼侯梅伯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117-0486b.png
 子男以为一则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异畿内谓之
 子周武王初定天下更立五等之爵增以子男而犹
 因殷之地以九州之界尚狭也周公摄政致太平斥
 大九州之界制礼成武王之意封王者之后为公及
 有功之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其次侯四百里其次
 伯三百里其次子二百里其次男百里所因殷之诸
 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合者皆益之地为百里焉是
 以周世有爵尊而国小爵卑而国大者唯天子畿内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117-0486c.png
 不增以禄群臣不主为治民
 孔氏曰自此至附庸一节论天子畿内之田及畿外
 五等诸侯及畿内公卿受地多少之法案元命包云
 日圆望之广尺以应千里故郑注云象日月之大郑
 注司徒云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是千里同一
 寸也细而言之就千里之内亦渐渐分数不同此云
 同一寸者大略言之非但象日月大小又取晷同故
 注云亦也下云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以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117-0486d.png
 下是禄公卿大夫士也下注云待封王之子弟此唯
 公卿大夫元士者举正者言之尔又元命包云王者
 封国上应列宿之位注云若角亢为郑房心为宋之
 比又云其馀小国不中星辰者以为附庸是百里七
 十里五十里象星辰大小也援神契云王者之后称
 公大国称侯皆千乘又象雷震百里其七十里者倍
 减于百里五十里者倍减于七十里故孝经云德不
 倍者不异其爵功不倍者不异其土故转相半以别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117-0487a.png
 优劣不合者谓不得与诸侯集合朝会天子也庸城
 也小国之城不能自通以其国事附于大国故曰附
 庸也郑注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者以夏会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若不百里七十里五十里则不
 得为万国也故知夏爵三等郑不直举夏时而云殷
 所因者若指夏时则下当云万国不得云千七百七
 十三国故以为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注引鬼侯梅
 伯者證殷有侯有伯二王之后称公则殷亦有公是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117-0487b.png
 三等也注云春秋之时合伯子男以为一者公羊传
 桓十一年郑忽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
 是矣云殷爵三等者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是
 也畿外既有公侯伯标异畿内特谓之子爵虽为子
 若作三公则受百里之地若作卿则受七十里若作
 大夫则受五十里微子箕子皆是畿内采地之爵故
 云异畿内谓之子也先中国方三千里周公斥大九
 州之界方七千里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以下皆大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117-0487c.png
 司徒职文云以功黜陟之者谓殷之诸侯大者百里
 今日有功则升陟或二百里或三百里也若党纣为
 恶则皆黜退之不得为诸侯或黜减至七十里五十
 里或附庸也其不合者皆益之为百里谓不以功过
 黜陟皆使满百里也爵尊而国小者若虞虢之君爵
 公地方百里爵卑而国大者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
 男二百里皆大于虞虢也畿内公卿大夫采地不增
 益者本以禄群臣不须增益其地以其不主于治民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117-0487d.png
 故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法若烦而约若离而合诸侯之
 国必有附庸可谓烦矣然天子班治于诸侯诸侯班
 治于附庸则上之所班者不劳此所以为约也附庸
 不合于天子可谓离矣然附庸通于诸侯诸侯通于
 天子则下之所通者不壅此所以为合也周官之地
 至于五等书曰分土惟三左传云天子之地一圻列
 国一同皆止于三等者不兼附庸言之也天子诸侯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117-0488a.png
 而下不曰地而曰田者盖政以农为本禄以田为主
 以其制禄也故虽地谓之田犹之县内之所封以其
 有君道故虽邑谓之国也 又曰书言舜之受禅曰
 辑五瑞修五礼复五器言武王之政由旧曰列爵惟
 五分土惟三则自唐至周五等之爵一也郑氏释王
 制谓殷因夏爵有公侯伯而无子男公羊释春秋谓
 春秋变周从殷合伯子男皆称子岂其然哉夫列爵
 惟五所以称其德分土惟三所以等其功德异而功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117-0488b.png
 有所同故公侯之地同于百里子男之地同于五十
 里地同而附庸有所异故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
 之地方四百里诸伯之地方三百里诸子之地方二
 百里诸男之地方百里盖三等之地正封也五等之
 附庸广封也正封则尺地莫非其土一民莫非其臣
 尊者嫌于盛而无所屈卑者嫌于削而无所立故公
 之地必下而从侯男之地必上而从子至于广封则
 欲上之政令有所统而不烦下之职贡有所附而不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117-0488c.png
 费又非诸侯得以擅之也而尊者不嫌于大多卑者
 不嫌于大寡故公之地必五百里而异于侯男之地
 止百里而异于子也民功曰庸朝会曰合谓之附庸
 以其有所附然后有功于民也谓之不能五十里不
 合于天子以其才不足以当五十里则不足以特达
 于王也古者天子之地象日月诸侯之地象雷震则
 周官所谓五百里以至百里为兼附庸明矣郑康成
 以大司徒之所言者为正封则曰公无附庸侯附庸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117-0488d.png
 九同伯附庸七同子附庸五同男附庸三同鲁于周
 法不得有附庸故言锡之以附庸二十四此说非也
 既曰侯附庸九同鲁侯爵也不得有附庸何邪诗曰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记曰地方
 七百里此所谓锡之也(礼书/)
 延平周氏曰政以农为本故王畿以田为主莫非王
 土而田止于千里者示其与诸侯共财也礼运曰天
 子有田以处其子孙即此所谓方千里者也公侯百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117-0489a.png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言实封之地而不及附庸
 之国者也
 马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天子则兼有之故天
 子之田方千里所以禄畿内之臣也千里者以开方
 之法计之盖万里也夫天子之田必以千里者所以
 示其本大而末细犹身之运臂臂之使指也盖不千
 里不足以服天下之诸侯也降于天子则公侯而已
 故公侯田方百里以开方之法计之盖千里也不千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117-0489b.png
 里则朝聘会遇之烦有所不给也至于伯则又有杀
 焉盖伯则其国小其爵卑而子男亦如之故伯七十
 里子男五十里七十里者以开方之法计之七七四
 十九盖四百九十里也五十里者以开方之法计之
 五五二十五盖二百五十里也
 石林叶氏曰周官大司徒言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
 里下至诸男犹方百里与此制异者郑氏以为武王
 初定天下分土惟三至周公斥大九州之界而分土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117-0489c.png
 以为五等以其异同考之而斥大封界则有矣谓五
 等之封实可食之地则非也盖周官合山林川泽而
 言之则谓之地王制止于可食之地则谓之田以其
 地方五百里而去山林川泽取其可食者半则是附
 庸在其中以其田方百里皆可食之地而山林川泽
 不在焉则是附庸在其外由此观之周公斥大九州
 之界公侯之国盖有增多附庸而百里七十里五十
 里之制亦无增损此鲁所以有七百里而孟子亦谓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117-0489d.png
 周公封于鲁地方百里也诗云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附庸举其虚封言之所谓七百里是也土田举其实
 封言之所谓方百里是也然而百里七十里之国其
 大足以兼附庸五十里之国小不足以兼附庸故司
 徒之职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是去山林川泽而其一应于实封五十里无附庸可
 知也虽然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乃
 止于二十五里而不应于实封之数何也盖封疆者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117-0490a.png
 有五等而其可食之地实不过三犹之授田其法亦
 有上中下公侯方百里则赐之上地伯七十里则赐
 之中地子男五十里则赐之下地上地则山林川泽
 居其半中地则三之一下地则四之一至于诸男止
 于二十五里则疑为附庸之国此周司徒所以别于
 殷以备五等而其实则附庸也然则诸男之地下止
 于二十五里则为附庸上至于五十里则为诸侯周
 官离而言之故举其下王制合而言之故举其上唯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117-0490b.png
 其离也不言诸男为附庸而以其封疆推之其意可
 见唯其合也不言附庸则疑于诸侯男足于五十里
 此王制所以再言不能五十里不合于天子曰附庸
 也
 庐陵胡氏曰郑云此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春秋
 变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以为一则殷爵三等
 者公侯伯也此说非也春秋公羊传桓十一年郑忽
 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何休乃云春秋改周之文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117-0490c.png
 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为一故郑据以为说又元命包
 云周爵五等法五情春秋三等象三光说者因此以
 为文家爵五等质家爵三等又礼纬含文嘉亦云殷
 爵三等夏亦三等是以诸儒多从郑说皆不经也案
 春秋尊周何尝变周亦何尝合伯子男以为一且如
 把入春秋书侯庄二十七年黜为伯至僖二十三年
 贬称子者以伯子男为一何必书侯书伯书子以贬
 把公羊妄尔据明堂位云脯鬼侯天问云梅伯受醢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117-0490d.png
 箕子徉狂则殷有侯有伯有子也则亦有男可知矣
 是殷亦备五等也郑氏乃云微子箕子是畿内采地
 之爵不得为子男之子则天子三公亦不得称公侯
 之公乎推此则郑云殷爵三等者非也夏有涂山之
 会执玉帛者万国若只三等诸侯则不得为万国又
 孝经夏制也而云公侯伯子男是五等也则郑云殷
 所因夏爵三等者又非矣元命包与含文嘉之文妄
 可知也且如孟子荅北宫锜之问周室班爵禄也曰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117-0491a.png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
 等似合于文家爵五等之说然又云君一位卿一位
 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则文家又
 有六等矣又云天子地方千里诸侯百里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则文家又有四等矣又云大国地方百
 里次国七十里小国五十里又书武成云分土惟三
 孔氏曰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为三品则
 文家亦有三等而以为周尚质可乎岂变文以从质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117-0491b.png
 乎然则殷有三等周亦有三等周有四等五等六等
 殷亦有四等五等六等矣故自虞氏五瑞五玉以来
 制为五等夏殷周因之未之有改不可谓虞周有公
 侯伯子男五等之制殷独三等也借曰殷改虞夏之
 制合为三等于书不见也于诗不见也而信礼纬之
 说可哉
 临川王氏曰王制封国三等古者九州之地以及四
 海之内莫不各有君长苟斥而大之而增百里至五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117-0491c.png
 百里则所绌废削灭非一国也此于人情似不合也
 或者以商末诸侯各相侵并合为大国至周始裁损
 就五百里至百里之制则不当云分土惟三也武王
 分土惟三则至周公又何增国至五百里也且孟子
 之言何可废也孟子之言乃与鲁人之言不同此时
 鲁已不知其始封之大小又子产一同之言与孟子
 合则五百里之言亦不足信也凡言王制亦岂皆商
 制也郑氏以国之大小故云尔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117-0491d.png
 永嘉徐氏曰天子邦畿千里之外肇域四海王畿之
 内定受田三百万夫之地畿内诸侯之禄取焉财赋
 自给不取办于诸侯盖不千里无以统一天下而固
 其国本大末小之势也诸侯大者百里盖其纳天子
 之贡赋而又朝聘会遇之烦不百里则有所不能给
 者也齐鲁之始封地俭于百里彼非不知辟国以为
 广诚不敢纵欲以坏王制也至孟子时诸侯兼国愈
 广而受禄逾制齐方百里者十是九于太公所封之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117-0492a.png
 地鲁方百里者五是四于周公所封之地废弃王制
 甚矣是宜诸侯恶其害己而去司禄之职也当春秋
 之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晋人尝责郑人之侵小(襄/二)
 (十五/年)子产对以今大国之地多数圻是一国方数千
 里矣晋女叔侯言晋之大盖八国姬姓皆灭而兼之
 (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至于鲁济西汶阳之田其见侵于邻国屡
 矣诸侯并吞国益以大而周王之田日以削小地未
 能远过于曹滕而求金求车天子至使其臣下从于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117-0492b.png
 列国之鲁及其亡也河洛之外合七城而已(河南洛/阳偃师)
 (巩新城平阳/缑氏见通典)岂非本小末大外胜其内以至于亡欤
 至秦削去五等制为郡县外权既轻而亦随以亡汉
 封诸侯列城数十地方千里置吏赋敛任其自为而
 天子自三河仅十五郡而列侯公主颇邑其中末可
 谓大本可谓微矣而枚乘论吴之富实过于天子汉
 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错出贡赋曾不如东山之府
 水陆转粟曾不如海陵之仓夫以汉之大而赋入不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117-0492c.png
 加诸侯甚非居重驭轻强干弱枝以身使臂之意也
 七国之乱吴实首祸汉之君分受其责众建诸侯之
 策所以痛哭于文帝之世欤 又曰附庸壤地褊小
 迫于大国之间德不足合瑞于天子地不足敌大于
 诸侯虽有命以自居于其国而其势亦难以专达于
 上朝不与会不及必待附大国赋而后通焉盖诸侯
 有功天子锡之以邦域之内以为社稷之臣八州之
 中二百一十国之外取诸閒田以禄附庸故诸侯得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117-0492d.png
 以兼统之而食其赋然亦得以专臣也周制凡诸侯
 牧正帅长及有德者乃有附庸非国皆有也侯伯子
 男之国自附庸九同至于三同其序不可乱矣唯上
 公无附庸以其位尊而势极也周公有大勋劳受上
 公之地为方五百里矣明堂位言封于曲阜者合七
 百里加之四等之附庸为方百里者二十四盖异恩
 也周以伯禽为东藩锡之土田附庸盖法所不当有
 锡之而后受也春秋附庸之国独鲁为可考以传考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117-0493a.png
 之凡蒋邢茅胙祭(襄十二年六国多居高平陈/郡之间皆国近为宗鲁之国)则周
 公之子别封也邾郳须句(僖二十/二年)颛臾则异姓在鲁
 国之中同附于鲁以达于周也则鲁之所属亦广矣
 中季以来如二邾者皆有功于王室赐命为列国与
 盟会专征伐而鲁地亦己削弱矣方其盛也邾人灭
 须句(僖二十/二年)鲁以附鲁之故伐邾而取之君子善其
 能保小恤寡至其衰也季氏专鲁动兵于邦域之中
 而伐颛臾社稷之臣失先王以大字小之意矣然而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117-0493b.png
 附庸之始封也皆出于天子之命诸侯不得以擅封
 也至春秋时此制遂泯许叔居许东偏(隐十/一年)则出于
 郑伯之命纪季入居于酅则迫于齐侯之命而不请
 于天子矣又其甚也肆其强暴而私役属之宋盟齐
 人请邾宋人请滕(襄二十/七年)利其贡赋以自封殖由是
 观之列为十二并为七国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
 来久矣大司徒侯附庸九同伯七同子五同男三同
 一同百里注云附庸九同者诸侯有功可进为公为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117-0493c.png
 四百里之上同得进为五百里也言同者谓积聚众
 附庸而满同也公无附庸鲁以周公之故得兼四等
 加二十四附庸七百里侯九同伯七同子五同男三
 同共二十四
 五峰胡氏曰分天下有德有功者以地而不敢以天
 下自私于是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不能五十里邦
 国之制焉于是有君朝卿大聘大夫小聘王巡守述
 职之礼乐法度焉于是有千雉百雉三之一五之一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117-0493d.png
 九之一之高城深池焉于是有井邑丘甸县都之夫
 数焉于是有十乘百乘千乘万乘之车数焉于是有
 伍两卒旅师军之制焉于是有乡大夫司徒乐正取
 士之法焉邦国之制废而郡县之制作世袭之制亡
 数易之弊生而民无定志矣述职之礼废上下之情
 不通其弊有不可胜言者矣城池之制废而禁禦暴
 客威服四夷之法亡矣夫家之法废则民数不可详
 矣民数不可详则乘车不可出而军师不隐于农矣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117-0494a.png
 军师不隐于农坐食者众而公私困穷矣 又曰制
 井田所以制侯国也制侯国所以制王畿也王畿安
 强万国亲附所以保卫中夏禁禦四夷也先王建万
 国亲诸侯高城深池遍天下四夷虽虎猛狼贪安得
 肆其欲而逞其志乎此三王为万世虑禦四夷之上
 策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孔子之所以书于习坎之
 彖也城郭沟池以为固孔子之所以荅言偃之问也
 自秦以降郡县天下中原世有戎狄之祸矣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117-0494b.png
 新安朱氏曰孟子言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
 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
 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此以下班禄之制也不
 能犹不足也小国之地不足五十里者不能自达于
 天子因大国以姓名通谓之附庸春秋邾仪父之类
 是也
 刘氏(孟冶/)曰君臣有尊卑之分制度有隆杀之殊故
 孟子亦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117-0494c.png
 十里子男五十里然天子之田必曰方千里公侯之
 田必曰方百里者盖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不百里
 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也以此推之则伯子男既杀
 于公侯故有七十里五十里之制不惟此也王执镇
 圭公执元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
 璧执玉亦有隆杀也自上而下各有等差之辨也虽
 然王者之制如此若夫行赏施惠则又莫非天子之
 命也故自公侯而下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有庆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117-0494d.png
 者则益以地有责者则削以地又不可拘于一定之
 法也孟子所谓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
 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是也
 才之小不能治五十里之地故不合朝会以国事附
 于大国以其不通也曰附庸者亦有功于民者谓之
 庸周礼亦曰民功曰庸故有取于附庸之义
 李氏曰诸侯之于附庸得以属之而不得以有之故
 孔子以颛臾在邦域之中
卷二十四 第 42a 页 WYG0117-0495a.png
 江陵项氏曰王莽封诸侯置附城则汉人盖以城解
 庸也古文庸即墉字后人加土以别之不成国者谓
 之附城犹今言支郡为属城也
 
 
 
 
 
卷二十四 第 42b 页 WYG0117-0495b.png
 
 
 
 
 
 
 
 礼记集说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