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17-03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十七 宋 卫湜 撰
伯高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曰异哉徒使我不诚于伯高
郑氏曰伯高死时在卫未闻何国人使者谓赙赗者
冉子孔子弟子冉有摄犹贷也徒犹空也礼所以副
忠信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礼所以副忠信之事冉子见孔子
礼记集说卷十七 宋 卫湜 撰
伯高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曰异哉徒使我不诚于伯高
郑氏曰伯高死时在卫未闻何国人使者谓赙赗者
冉子孔子弟子冉有摄犹贷也徒犹空也礼所以副
忠信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礼所以副忠信之事冉子见孔子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17-0346d.png
使人未至贷之以束帛乘马而行礼非孔子本意也
孔子闻之故云异哉空使我不得诚信行礼于伯高
若孔子重遣人更吊即弥为不可也
唐陆氏曰四马曰乘
长乐陈氏曰礼以诚为本诚以礼为文无本不立无
文不行冉求足于艺而不足于礼足于艺则知文不
足于礼则不知本此所以摄束帛乘马而擅行之也
观其益子华之粟谋颛臾之伐则其所擅行者岂特
孔子闻之故云异哉空使我不得诚信行礼于伯高
若孔子重遣人更吊即弥为不可也
唐陆氏曰四马曰乘
长乐陈氏曰礼以诚为本诚以礼为文无本不立无
文不行冉求足于艺而不足于礼足于艺则知文不
足于礼则不知本此所以摄束帛乘马而擅行之也
观其益子华之粟谋颛臾之伐则其所擅行者岂特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17-0347a.png
此哉是皆不足于礼之过也孔子曰冉求之艺文之
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严陵方氏曰将之为言送也夫物所以将诚而已诚
苟不至物将安用以冉氏之物而欲将孔子之诚其
可得乎此孔子所以言徒使我不诚于伯高也
江陵项氏曰摄代也孔氏之赙赗未至冉有为之代
出束帛乘马也冉子盖厚于恩而不讲于礼者如以
其家粟五秉与子华之母亦此意也本其长于治财
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严陵方氏曰将之为言送也夫物所以将诚而已诚
苟不至物将安用以冉氏之物而欲将孔子之诚其
可得乎此孔子所以言徒使我不诚于伯高也
江陵项氏曰摄代也孔氏之赙赗未至冉有为之代
出束帛乘马也冉子盖厚于恩而不讲于礼者如以
其家粟五秉与子华之母亦此意也本其长于治财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17-0347b.png
而又乐施故于师友如此而夫子皆以礼折之以为
此乱信而继富也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
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
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
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
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
郑氏曰赴告也凡有旧恩者则使人告之孔子曰吾
此乱信而继富也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
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
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
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
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
郑氏曰赴告也凡有旧恩者则使人告之孔子曰吾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17-0347c.png
恶乎哭以其交会尚新也哭兄弟父友不同处别亲
疏也哭师友所知不同处别轻重也已犹太也哭于
子贡寝门之外本于恩也命子贡为主明恩所由也
知伯高者勿拜异于正主
孔氏曰此一节论亲疏所哭之处兄弟亲父友疏兄
弟是先祖子孙故哭诸庙父之友与父同志故哭诸
庙门外师友为重所知为轻所以哭师于寝夫子既
命子贡为主又教子贡拜与不拜之法若与汝相知
疏也哭师友所知不同处别轻重也已犹太也哭于
子贡寝门之外本于恩也命子贡为主明恩所由也
知伯高者勿拜异于正主
孔氏曰此一节论亲疏所哭之处兄弟亲父友疏兄
弟是先祖子孙故哭诸庙父之友与父同志故哭诸
庙门外师友为重所知为轻所以哭师于寝夫子既
命子贡为主又教子贡拜与不拜之法若与汝相知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17-0347d.png
之人为尔哭伯高之故而来吊尔者则尔拜之若与
伯高相知而来者则勿拜也凡丧之正主知生知死
来者悉拜今与伯高相知而来不拜故郑云异于正
主
长乐陈氏曰礼生于人情之所安义起于礼之所未
有君子制义以称情隆礼以循义则先王于礼之所
未有者皆可适于人情而制之也伯高之死孔子疑
其所哭故谓兄弟者父祖之遗体则哭于庙父之同
伯高相知而来者则勿拜也凡丧之正主知生知死
来者悉拜今与伯高相知而来不拜故郑云异于正
主
长乐陈氏曰礼生于人情之所安义起于礼之所未
有君子制义以称情隆礼以循义则先王于礼之所
未有者皆可适于人情而制之也伯高之死孔子疑
其所哭故谓兄弟者父祖之遗体则哭于庙父之同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17-0348a.png
志则于庙门之外师成我者也故于寝朋友辅我者
也故于寝门之外所知知我者也故于野伯高之于
我以情则非所知以分则非师友其见我也由赐而
已故哭诸赐氏盖为子贡而来知生者也为伯高而
来知死者也知生者吊而不伤则来者礼也故拜之
知死者伤而不吊则来者非礼也故勿拜之哭于赐
氏义也教子贡之拜不拜礼也
严陵方氏曰凡有赴者必疾趋之告丧不可缓也故
也故于寝门之外所知知我者也故于野伯高之于
我以情则非所知以分则非师友其见我也由赐而
已故哭诸赐氏盖为子贡而来知生者也为伯高而
来知死者也知生者吊而不伤则来者礼也故拜之
知死者伤而不吊则来者非礼也故勿拜之哭于赐
氏义也教子贡之拜不拜礼也
严陵方氏曰凡有赴者必疾趋之告丧不可缓也故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17-0348b.png
亦谓之赴闻讣者必哭然有亲疏轻重之别焉故哭
之各有所也伯高之于孔子非特所知而已故于野
则已疏而太远又非朋友之分焉故于寝则已重而
太隆然由子贡而见孔子故哭诸子贡之家且使之
为主焉以明恩之有所由也所谓赐氏盖言子贡之
家也有国则有家有家则有氏犹之孟子言不得已
而之景丑氏宿焉
马氏曰寝所以安身而所哭必成已之德乃可以哭
之各有所也伯高之于孔子非特所知而已故于野
则已疏而太远又非朋友之分焉故于寝则已重而
太隆然由子贡而见孔子故哭诸子贡之家且使之
为主焉以明恩之有所由也所谓赐氏盖言子贡之
家也有国则有家有家则有氏犹之孟子言不得已
而之景丑氏宿焉
马氏曰寝所以安身而所哭必成已之德乃可以哭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17-0348c.png
诸寝在寝则私之者也故不敢哭诸庙其死则心丧
而已至于所知又非朋友之比志不必同方道不必
同术故有相趋者有相揖者有相问者有相见者凡
此皆泛爱以交之者也故哭诸野君子行礼其审详
于哭泣之位如此者是其所以表微者欤
山阴陆氏曰礼哭师于庙门外而孔子曰师吾哭诸
寝至是师少隆矣盖君不知所以教而后师之报礼
重故子贡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然则心丧三年
而已至于所知又非朋友之比志不必同方道不必
同术故有相趋者有相揖者有相问者有相见者凡
此皆泛爱以交之者也故哭诸野君子行礼其审详
于哭泣之位如此者是其所以表微者欤
山阴陆氏曰礼哭师于庙门外而孔子曰师吾哭诸
寝至是师少隆矣盖君不知所以教而后师之报礼
重故子贡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然则心丧三年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17-0348d.png
记孔子以后之礼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
之谓也
郑氏曰草木之滋谓增以香味为其疾不嗜食也姜
桂之谓盖记者正曾子所云草木滋者谓姜桂
孔氏曰此一节论居丧有疾得食美味之事
严陵方氏曰姜者草之滋桂者木之滋酒肉之外又
有草木之滋者亦虑其不胜丧而已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
之谓也
郑氏曰草木之滋谓增以香味为其疾不嗜食也姜
桂之谓盖记者正曾子所云草木滋者谓姜桂
孔氏曰此一节论居丧有疾得食美味之事
严陵方氏曰姜者草之滋桂者木之滋酒肉之外又
有草木之滋者亦虑其不胜丧而已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17-0349a.png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
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
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
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
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
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
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郑氏曰明目精也曾子哭痛之也子夏亦哭曰天乎
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
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
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
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
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
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郑氏曰明目精也曾子哭痛之也子夏亦哭曰天乎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17-0349b.png
怨天罚无罪也事夫子于洙泗言其有师也洙泗鲁
二水名西河龙门至华阴之地也尔罪一言其不称
师罪二言居亲丧无异称罪三言隆于妻子也吾过
矣谢之且服罪也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子夏恩隆于子之事曾子为丧明
往吊故曾子先哭子夏始哭云疑女于夫子者既不
称其师自为谈说辨慧聪睿绝异于人使西河之民
疑女道德与夫子相似也
二水名西河龙门至华阴之地也尔罪一言其不称
师罪二言居亲丧无异称罪三言隆于妻子也吾过
矣谢之且服罪也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子夏恩隆于子之事曾子为丧明
往吊故曾子先哭子夏始哭云疑女于夫子者既不
称其师自为谈说辨慧聪睿绝异于人使西河之民
疑女道德与夫子相似也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17-0349c.png
横渠张氏曰子夏丧明必是亲丧之时尚强壮其子
之丧气渐衰故丧明然曾子之责安得辞也疑女于
夫子者子夏不推尊夫子使人疑夫子无以异于子
夏非如曾子推尊夫子使人知尊圣人也
马氏曰昔孔子固尝以子夏之才为不及矣然则执
亲丧而能引之至于礼夫子称之曾子反责其未有
闻者何耶
李氏曰子夏得圣人之一体而未得其全故行有不
之丧气渐衰故丧明然曾子之责安得辞也疑女于
夫子者子夏不推尊夫子使人疑夫子无以异于子
夏非如曾子推尊夫子使人知尊圣人也
马氏曰昔孔子固尝以子夏之才为不及矣然则执
亲丧而能引之至于礼夫子称之曾子反责其未有
闻者何耶
李氏曰子夏得圣人之一体而未得其全故行有不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17-0349d.png
合于圣人之道则人将疑夫子之道于子夏人之疑
圣人子夏之过也故曰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非
谓疑子夏若夫子为子夏之过也
广安游氏曰古之人所以多君子者以教法之备而
内外交修之也其居室则父兄教之其居学则师教
之而平居则朋友教之惟其教之备也故其人寡过
而德易以成曾子之责子夏称其名女其人若父师
焉曾子不以为嫌子夏安受其责盖曾子正已以律
圣人子夏之过也故曰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非
谓疑子夏若夫子为子夏之过也
广安游氏曰古之人所以多君子者以教法之备而
内外交修之也其居室则父兄教之其居学则师教
之而平居则朋友教之惟其教之备也故其人寡过
而德易以成曾子之责子夏称其名女其人若父师
焉曾子不以为嫌子夏安受其责盖曾子正已以律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17-0350a.png
人爱人以德而不以姑息君子之道固如此也后世
处父兄师长之位已不能教其子弟朋友之间相䛕
以色辞相安以姑息非复古人之道矣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
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
内
郑氏曰昼居内似有疾夜居外似有丧大故谓丧忧
也内正寝之中
处父兄师长之位已不能教其子弟朋友之间相䛕
以色辞相安以姑息非复古人之道矣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
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
内
郑氏曰昼居内似有疾夜居外似有丧大故谓丧忧
也内正寝之中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17-0350b.png
孔氏曰此一节论君子居处当合于礼郑云丧兼云
忧者周礼每云国有大故皆据寇戎灾祸故云忧也
外谓中门外也斩衰及期丧皆中门外为庐是有丧
居门外也既忧祸难夜则在外图谋亦不暇入内也
非致齐非疾谓平常无事之时昼或入内夜或出外
唯致齐与疾无问昼夜恒居于内也
严陵方氏曰昼为阳夜为阴君子顺阳而动故昼出
而接物于外顺阴而静故夜入而安身于内此礼之
忧者周礼每云国有大故皆据寇戎灾祸故云忧也
外谓中门外也斩衰及期丧皆中门外为庐是有丧
居门外也既忧祸难夜则在外图谋亦不暇入内也
非致齐非疾谓平常无事之时昼或入内夜或出外
唯致齐与疾无问昼夜恒居于内也
严陵方氏曰昼为阳夜为阴君子顺阳而动故昼出
而接物于外顺阴而静故夜入而安身于内此礼之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17-0350c.png
常也昼虽居于外然有时而居内者则以齐疾而已
盖齐疾则致慎而于物不敢接故也夜虽居于内然
有时而居于外者则以大故而已盖大故则致忧而
身不敢安故也
广安游氏曰古之君子未有不从事乎其常者也车
服有常数作止有常度出处有常所苟变乎其常则
必有故不然则不安乎流俗而为异者也故古之人
见其服饰而长少可知见其步武而尊卑可知察其
盖齐疾则致慎而于物不敢接故也夜虽居于内然
有时而居于外者则以大故而已盖大故则致忧而
身不敢安故也
广安游氏曰古之君子未有不从事乎其常者也车
服有常数作止有常度出处有常所苟变乎其常则
必有故不然则不安乎流俗而为异者也故古之人
见其服饰而长少可知见其步武而尊卑可知察其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17-0350d.png
人之居处则人之得失可知皆由乎常而观之也
李氏曰春秋传曰君子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
令夜以安身夜宿于外非所以入燕息也昼居于内
非所以自强不息也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
难
郑氏曰子皋孔子弟子名柴泣血言泣无声如血出
未尝见齿言笑之微君子以为难言人不能然也
李氏曰春秋传曰君子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
令夜以安身夜宿于外非所以入燕息也昼居于内
非所以自强不息也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
难
郑氏曰子皋孔子弟子名柴泣血言泣无声如血出
未尝见齿言笑之微君子以为难言人不能然也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17-0351a.png
孔氏曰此一节论高柴居丧过礼之事凡人涕泪必
因悲声而出若血出则不由声也今子皋悲无声其
涕亦出如血之出故云泣血也凡大笑则露齿本中
笑则露齿微笑则不见齿既云泣血三年得有微笑
者凡人之情有哀有乐发声始涕出乐至为大笑今
高柴哀至泣血乐至微笑恒能如此馀人不能故为
难也
严陵方氏曰君子于此固不以为是然亦不可以为
因悲声而出若血出则不由声也今子皋悲无声其
涕亦出如血之出故云泣血也凡大笑则露齿本中
笑则露齿微笑则不见齿既云泣血三年得有微笑
者凡人之情有哀有乐发声始涕出乐至为大笑今
高柴哀至泣血乐至微笑恒能如此馀人不能故为
难也
严陵方氏曰君子于此固不以为是然亦不可以为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17-0351b.png
非特以为难而已经于丧有曰居有曰执有曰为何
也盖以身言之则曰居以礼言之则曰执以事言之
则曰为合而言之其实一也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齐衰不以边坐大功不以服
勤
郑氏曰不当物谓精粗广狭不应法制边坐服勤谓
亵丧服边偏倚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衰裳升数形制必须依礼及著服
也盖以身言之则曰居以礼言之则曰执以事言之
则曰为合而言之其实一也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齐衰不以边坐大功不以服
勤
郑氏曰不当物谓精粗广狭不应法制边坐服勤谓
亵丧服边偏倚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衰裳升数形制必须依礼及著服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117-0351c.png
不得为亵之事衰不当物此语通于五服衰丧服也
当犹应也丧服宜敬坐起必正不可著衰而偏倚也
言齐衰则斩衰可知大功虽轻然亦不可著衰服为
勤劳之事也言大功则齐衰固不可而小功可也
黄氏曰为人服齐衰而心貌无哀戚之实其云宁无
衰者谓若人但谨服衰而心貌忻悦者宁如不服丧
礼之谓也盖言物者为哀戚心貌之实也何以验之
左传载晋平公有卿佐之丧而奏乐饮宴膳夫屠蒯
当犹应也丧服宜敬坐起必正不可著衰而偏倚也
言齐衰则斩衰可知大功虽轻然亦不可著衰服为
勤劳之事也言大功则齐衰固不可而小功可也
黄氏曰为人服齐衰而心貌无哀戚之实其云宁无
衰者谓若人但谨服衰而心貌忻悦者宁如不服丧
礼之谓也盖言物者为哀戚心貌之实也何以验之
左传载晋平公有卿佐之丧而奏乐饮宴膳夫屠蒯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117-0351d.png
入谏罚其嬖叔曰汝为君目将司明也服以将礼礼
以行事事有其物物有其容今君之容非其物也而
汝不见是不明也以此验之物者心貌之实以称其
服若介冑则有不可犯之色之类也盖哀戚者丧礼
之实也齐衰制度者外饰之容也若但有制度法则
于身而亡哀戚岂得合礼而为孝哉(馀义/)
马氏曰衰不当物则乱先王之制而后世疑其传无
衰则礼虽不行而其制度定于一犹可以识之故曰
以行事事有其物物有其容今君之容非其物也而
汝不见是不明也以此验之物者心貌之实以称其
服若介冑则有不可犯之色之类也盖哀戚者丧礼
之实也齐衰制度者外饰之容也若但有制度法则
于身而亡哀戚岂得合礼而为孝哉(馀义/)
马氏曰衰不当物则乱先王之制而后世疑其传无
衰则礼虽不行而其制度定于一犹可以识之故曰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117-0352a.png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然则子贡欲去告朔之饩
羊而孔子爱之岂衰之制不足爱欤盖乱之则不若
无无之则不若存如此而后世不敢废先王之礼而
其所传者亦可举也
山阴陆氏曰物若周书所谓朝服八十物七十物是
已据此布之精粗非独升数不同缕数亦不同矣尊
者物精卑者物粗故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
横渠张氏曰齐衰不以边坐有丧者专席而坐也
羊而孔子爱之岂衰之制不足爱欤盖乱之则不若
无无之则不若存如此而后世不敢废先王之礼而
其所传者亦可举也
山阴陆氏曰物若周书所谓朝服八十物七十物是
已据此布之精粗非独升数不同缕数亦不同矣尊
者物精卑者物粗故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
横渠张氏曰齐衰不以边坐有丧者专席而坐也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117-0352b.png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
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
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
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郑氏曰旧馆人前日君所使舍己也赙助丧用也騑
马曰骖子贡言说骖太重比于门人恩为偏颇也遇
见也夫子谓旧馆人恩虽轻我入哭见主人为我尽
一哀是以厚恩待我我为出涕恩重宜有施惠客行
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
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
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郑氏曰旧馆人前日君所使舍己也赙助丧用也騑
马曰骖子贡言说骖太重比于门人恩为偏颇也遇
见也夫子谓旧馆人恩虽轻我入哭见主人为我尽
一哀是以厚恩待我我为出涕恩重宜有施惠客行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117-0352c.png
无他物可以易之者使遂以往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欲示人行礼副忠信之事若
是旧所经过主人当云遇旧主人之丧今云馆人明
置馆舍于己者说文云骖旁马也在服马之旁王度
记云天子驾六马诸侯四大夫三士二古毛诗云天
子至大夫皆驾四孔子既为大夫若依王度记则有
一骖马若依毛诗说则有二骖马子贡不欲说骖夫
子谓既为出涕岂得虚然汝小子但将骖马以行之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欲示人行礼副忠信之事若
是旧所经过主人当云遇旧主人之丧今云馆人明
置馆舍于己者说文云骖旁马也在服马之旁王度
记云天子驾六马诸侯四大夫三士二古毛诗云天
子至大夫皆驾四孔子既为大夫若依王度记则有
一骖马若依毛诗说则有二骖马子贡不欲说骖夫
子谓既为出涕岂得虚然汝小子但将骖马以行之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117-0352d.png
副此涕泪也然颜回死子哭之恸比出涕为甚矣又
旧馆之恩不得以比颜回者但旧馆情疏厚恩待我
须有赗赙颜回则师徒之恩乃是常事颜路无厌更
请卖车为椁故夫子抑之
横渠张氏曰夫子于旧馆人之丧遇主人哀而出涕
于司徒敬子之丧主人不哀而哭不尽声哭死而视
生者何也必是于死者情薄于生者情厚故为生者
哭也哭固有勉强者丧事不敢不勉哀甚不赙则几
旧馆之恩不得以比颜回者但旧馆情疏厚恩待我
须有赗赙颜回则师徒之恩乃是常事颜路无厌更
请卖车为椁故夫子抑之
横渠张氏曰夫子于旧馆人之丧遇主人哀而出涕
于司徒敬子之丧主人不哀而哭不尽声哭死而视
生者何也必是于死者情薄于生者情厚故为生者
哭也哭固有勉强者丧事不敢不勉哀甚不赙则几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117-0353a.png
于吝此夫子称情之事可以为后世法
严陵方氏曰车马曰赗货财曰赙此以马而曰赙者
以马代货故也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
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
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
之我未之能行也
郑氏曰慕谓小儿随父母啼呼疑者哀亲之在彼如
严陵方氏曰车马曰赗货财曰赙此以马而曰赙者
以马代货故也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
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
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
之我未之能行也
郑氏曰慕谓小儿随父母啼呼疑者哀亲之在彼如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117-0353b.png
不欲还然速疾也夫子自言未之能行盖谓哀戚本
也祭祀末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丧礼以哀戚为本之事父母在前
婴儿在后恐不及之故常啼呼而随之今亲丧在前
孝子在后亦恐不及故如婴儿之慕也凡人意有所
疑则傍徨不进今孝子哀亲在外不知神之来否故
如不欲还然子贡之意葬既已竟神灵须安岂如速
反虞祭安神乎但哀亲在彼是痛切之本情反而安
也祭祀末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丧礼以哀戚为本之事父母在前
婴儿在后恐不及之故常啼呼而随之今亲丧在前
孝子在后亦恐不及故如婴儿之慕也凡人意有所
疑则傍徨不进今孝子哀亲在外不知神之来否故
如不欲还然子贡之意葬既已竟神灵须安岂如速
反虞祭安神乎但哀亲在彼是痛切之本情反而安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117-0353c.png
神是祭祀之末礼故夫子不许
山阴陆氏曰我未之能行也此与女安则为之略相
类而辞意差婉
庐陵胡氏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善其哀慕虞
祭虽迟不害
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
郑氏曰馈遗也弹琴以散哀也
河南程氏曰受祥肉弹琴殆非圣人举动使其哀未
山阴陆氏曰我未之能行也此与女安则为之略相
类而辞意差婉
庐陵胡氏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善其哀慕虞
祭虽迟不害
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
郑氏曰馈遗也弹琴以散哀也
河南程氏曰受祥肉弹琴殆非圣人举动使其哀未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117-0353d.png
忘则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不饮酒食肉以全哀况弹
琴乎使其哀已忘则何必弹琴
严陵方氏曰吉之先见谓之祥祥必有祭祭必有肉
馈祥肉则所以献其吉也受之必弹琴则所以散其
哀也
长乐陈氏曰仪礼曰荐此尝事又期而大祥又曰荐
此尝事祥祭而馈则鬼事毕而人事始矣颜渊之丧
馈祥肉孔子出受之仁也必弹琴而后食之义也礼
琴乎使其哀已忘则何必弹琴
严陵方氏曰吉之先见谓之祥祥必有祭祭必有肉
馈祥肉则所以献其吉也受之必弹琴则所以散其
哀也
长乐陈氏曰仪礼曰荐此尝事又期而大祥又曰荐
此尝事祥祭而馈则鬼事毕而人事始矣颜渊之丧
馈祥肉孔子出受之仁也必弹琴而后食之义也礼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117-0354a.png
之道无他节文仁义而已矣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
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氏曰二三子亦尚右效孔子也嗜贪也尚左复正
也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拱手之礼
横渠张氏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是叉手以右
手在上也以其姊之丧必如此者见俄顷不忘也以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
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氏曰二三子亦尚右效孔子也嗜贪也尚左复正
也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拱手之礼
横渠张氏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是叉手以右
手在上也以其姊之丧必如此者见俄顷不忘也以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117-0354b.png
是知圣人之能敬二三子学之者恐此礼非三代所
有直孔子自为之耳如丧出母亦夫子自制
山阴陆氏曰言二三子纤悉务学圣人如此盖有不
应学而学之者未有应学而不学者也
李氏曰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则门人之于道固有未知者也盖圣人之于人虽未
知道而能从所好恶虽陋于礼而能嗜学斯受之而
已矣
有直孔子自为之耳如丧出母亦夫子自制
山阴陆氏曰言二三子纤悉务学圣人如此盖有不
应学而学之者未有应学而不学者也
李氏曰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则门人之于道固有未知者也盖圣人之于人虽未
知道而能从所好恶虽陋于礼而能嗜学斯受之而
已矣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117-0354c.png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
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
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
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
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
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
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
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
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
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
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
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
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
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
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117-0354d.png
没
郑氏曰作起也曳杖消摇欲人怪己也泰山众山所
仰梁木众木所放哲人亦众人所仰放也以上二句
喻之萎病也诗云无木不萎当户而坐急见人也子
贡觉孔子歌意殆几也言赐来何迟盖坐则望之也
又以三王之礼占已梦畴发声也昔犹前也梦坐两
楹之间而见馈食言奠者以为凶象两楹之间南面
向明人君听治正坐之处孰谁也宗尊也今无明王
郑氏曰作起也曳杖消摇欲人怪己也泰山众山所
仰梁木众木所放哲人亦众人所仰放也以上二句
喻之萎病也诗云无木不萎当户而坐急见人也子
贡觉孔子歌意殆几也言赐来何迟盖坐则望之也
又以三王之礼占已梦畴发声也昔犹前也梦坐两
楹之间而见馈食言奠者以为凶象两楹之间南面
向明人君听治正坐之处孰谁也宗尊也今无明王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117-0355a.png
谁能尊我以为人君乎是我殷家奠殡之象以此自
知将死七日而没明圣人知命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自说死之意状反手却后以
曳其杖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皆是特异寻常郑注梁
木众木所放者众木榱桷之属依放横梁乃能存立
放则依也东阶西阶平生宾主所行礼之处夏后氏
殡于东阶则犹在阼以为主也周人殡于西阶则犹
以为宾客也故皆曰犹礼以为宾主敌者授受于两
知将死七日而没明圣人知命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自说死之意状反手却后以
曳其杖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皆是特异寻常郑注梁
木众木所放者众木榱桷之属依放横梁乃能存立
放则依也东阶西阶平生宾主所行礼之处夏后氏
殡于东阶则犹在阼以为主也周人殡于西阶则犹
以为宾客也故皆曰犹礼以为宾主敌者授受于两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117-0355b.png
楹之间两楹又是南面听朝之处夫子梦在两楹而
见馈食知是凶象无有听朝之事不得云则犹尊之
以有宾主二事故云与宾主夹之而已时夫子梦见
馈食不梦凶奠也但奠礼既死未葬柩仍在地未立
尸主唯奠停饮食故云奠也案庄子圣人无梦庄子
意在无为不有思虑圣人虽异人者神明同人者五
情五情既同焉得无梦故文王有九龄之梦武王有
梦协之言
见馈食知是凶象无有听朝之事不得云则犹尊之
以有宾主二事故云与宾主夹之而已时夫子梦见
馈食不梦凶奠也但奠礼既死未葬柩仍在地未立
尸主唯奠停饮食故云奠也案庄子圣人无梦庄子
意在无为不有思虑圣人虽异人者神明同人者五
情五情既同焉得无梦故文王有九龄之梦武王有
梦协之言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117-0355c.png
长乐黄氏曰孰能宗予但言无人尊己之道注言尊
为人君既失之曳杖消摇郑注又以为欲人怪己孔
疏亦以为宽纵自放皆非所以言圣人曳杖消摇盖
其既病之馀閒适之际德容如是犹所谓逞颜色申
申夭夭之类初非宽纵之谓若谓将死而不以礼自
持则是不以正而毙非所以示训也
长乐陈氏曰圣人知夫身者天地之委形生者天地
之委和性命者天命之委顺故视肝胆为楚越以死
为人君既失之曳杖消摇郑注又以为欲人怪己孔
疏亦以为宽纵自放皆非所以言圣人曳杖消摇盖
其既病之馀閒适之际德容如是犹所谓逞颜色申
申夭夭之类初非宽纵之谓若谓将死而不以礼自
持则是不以正而毙非所以示训也
长乐陈氏曰圣人知夫身者天地之委形生者天地
之委和性命者天命之委顺故视肝胆为楚越以死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117-0355d.png
生为昼夜安其适来之时处其适去之顺将迎无所
形于外哀乐不能间于内又孰以幻灭为累哉此所
以悟于将死之梦至于负手之忘形曳杖之忘物消
摇于自得之场以与天为徒也然安得恝然忘物而
吉凶不与之同乎此所以有泰山梁木哲人之嗟以
与人为徒也盖泰山以譬德梁木以譬材若草木而
将萎也故曰其萎乎
山阴陆氏曰逍遥能消释摇曳泰山其颓乎天也梁
形于外哀乐不能间于内又孰以幻灭为累哉此所
以悟于将死之梦至于负手之忘形曳杖之忘物消
摇于自得之场以与天为徒也然安得恝然忘物而
吉凶不与之同乎此所以有泰山梁木哲人之嗟以
与人为徒也盖泰山以譬德梁木以譬材若草木而
将萎也故曰其萎乎
山阴陆氏曰逍遥能消释摇曳泰山其颓乎天也梁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117-0356a.png
木其坏乎人也或言仰或言放非有优劣也而放之
辞亲若梦得说吾不复梦见周公非无徵也盖圣人
之梦如此畴昔犹言谁昔也尔雅曰谁昔昔也
庐陵胡氏曰黄几复曰消者如阳动而冰消虽耗也
而不竭其本摇者如舟行而水摇虽动也而不伤其
内伤时无明王而道不行以死也孰能宗予谓孰能
宗师其道郑云两楹之间南面人君之位谓谁能尊
我以为君乎噫夫子尝云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
辞亲若梦得说吾不复梦见周公非无徵也盖圣人
之梦如此畴昔犹言谁昔也尔雅曰谁昔昔也
庐陵胡氏曰黄几复曰消者如阳动而冰消虽耗也
而不竭其本摇者如舟行而水摇虽动也而不伤其
内伤时无明王而道不行以死也孰能宗予谓孰能
宗师其道郑云两楹之间南面人君之位谓谁能尊
我以为君乎噫夫子尝云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117-0356b.png
天乎又岂肯自谓尊我以为君也郑非
严陵方氏曰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者示不忍宾之
尔故曰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若将宾之
矣故曰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者则
若宾之矣故曰则犹宾之也凡此以其世渐文而殡
死之所愈远而已然孔子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乃知
其将死者以殷人则宜享殷礼故也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
严陵方氏曰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者示不忍宾之
尔故曰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若将宾之
矣故曰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者则
若宾之矣故曰则犹宾之也凡此以其世渐文而殡
死之所愈远而已然孔子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乃知
其将死者以殷人则宜享殷礼故也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117-0356c.png
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郑氏曰以无丧师之礼故疑所服丧父而无服谓不
为衰也吊服而加麻心丧三年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弟子为师丧制之礼丧师无服然
夫子圣人与凡师不等当特加丧礼故疑所服也案
丧服朋友麻知师亦加麻也麻谓绖与带皆用麻既
葬除之
严陵方氏曰方孔子之生也以子之丧处门人及其
郑氏曰以无丧师之礼故疑所服丧父而无服谓不
为衰也吊服而加麻心丧三年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弟子为师丧制之礼丧师无服然
夫子圣人与凡师不等当特加丧礼故疑所服也案
丧服朋友麻知师亦加麻也麻谓绖与带皆用麻既
葬除之
严陵方氏曰方孔子之生也以子之丧处门人及其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117-0356d.png
没也门人以父之丧处孔子此报施之礼也学记曰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则师之于人岂小补
哉故子贡于三年之外又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
归以恩尤所重故也噫世衰道微礼教不明乎天下
其执亲之丧不能三年者盖有之矣而况于师乎
庐陵胡氏曰师友服皆吊服加麻谓服缌之绖带以
麻为之既葬除之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
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则师之于人岂小补
哉故子贡于三年之外又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
归以恩尤所重故也噫世衰道微礼教不明乎天下
其执亲之丧不能三年者盖有之矣而况于师乎
庐陵胡氏曰师友服皆吊服加麻谓服缌之绖带以
麻为之既葬除之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设披周也设崇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117-0357a.png
殷也绸綀设旐夏也
郑氏曰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华志谓章识墙之障
柩犹垣墙障家墙柳衣也翣以布衣木如襵与夫子
虽殷人兼用三王之礼尊之披柩行夹引棺者崇牙
旌旗饰也绸练以练绸旌之杠此旌葬乘车所建也
旌之旒缁布广充幅长寻曰旐尔雅说旌旗曰素锦
绸杠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之丧送葬用三王之礼公西
郑氏曰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华志谓章识墙之障
柩犹垣墙障家墙柳衣也翣以布衣木如襵与夫子
虽殷人兼用三王之礼尊之披柩行夹引棺者崇牙
旌旗饰也绸练以练绸旌之杠此旌葬乘车所建也
旌之旒缁布广充幅长寻曰旐尔雅说旌旗曰素锦
绸杠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之丧送葬用三王之礼公西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117-0357b.png
赤以饰棺荣夫子故为盛礼备三王之法以章明志
识焉于是以素为褚褚外加墙车边置翣恐柩车倾
亏而以绳左右维持之此皆周之法也其送葬乘车
所建旌旗刻缯为崇牙之饰此则殷法又韬盛旌旗
之竿以素锦于杠首设长寻之旐此则夏礼也既尊
崇夫子故兼用三代之饰也郑注障柩之墙即柳也
外旁帷荒中央材木总而言之皆谓之为柳缝人注
云柳聚也诸饰所聚也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
识焉于是以素为褚褚外加墙车边置翣恐柩车倾
亏而以绳左右维持之此皆周之法也其送葬乘车
所建旌旗刻缯为崇牙之饰此则殷法又韬盛旌旗
之竿以素锦于杠首设长寻之旐此则夏礼也既尊
崇夫子故兼用三代之饰也郑注障柩之墙即柳也
外旁帷荒中央材木总而言之皆谓之为柳缝人注
云柳聚也诸饰所聚也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117-0357c.png
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画云气柄长五尺如扇汉
谓扇为襵也知此旌乘车所建者案既夕礼陈车门
内右北面乘车载旃道车载朝服槁车载蓑笠故知
此旌乘车所建也凡送葬之旌经文不具案既夕士
礼有二旌一是铭旌初死书名于上曰某氏某之柩
葬则入圹二是乘车之旌则既夕礼乘车载旃亦在
柩前至柩入圹乃敛乘车所载之旌载于柩车而还
言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其大夫诸侯则无文其天
谓扇为襵也知此旌乘车所建者案既夕礼陈车门
内右北面乘车载旃道车载朝服槁车载蓑笠故知
此旌乘车所建也凡送葬之旌经文不具案既夕士
礼有二旌一是铭旌初死书名于上曰某氏某之柩
葬则入圹二是乘车之旌则既夕礼乘车载旃亦在
柩前至柩入圹乃敛乘车所载之旌载于柩车而还
言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其大夫诸侯则无文其天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117-0357d.png
子亦有铭旌司常云共铭旌又云建廞车之旌廞谓
兴作之则明器之车也其旌即明器之旌至圹从明
器纳之圹中又士礼既有乘车载旃则天子亦当有
乘车载大常至圹亦载之而归但礼文不具耳是天
子三旌也熊氏曰大夫以上有遣车即有廞旌亦有
三旌也
长乐陈氏曰颜渊之死门人欲厚葬之孔子以为不
可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之
兴作之则明器之车也其旌即明器之旌至圹从明
器纳之圹中又士礼既有乘车载旃则天子亦当有
乘车载大常至圹亦载之而归但礼文不具耳是天
子三旌也熊氏曰大夫以上有遣车即有廞旌亦有
三旌也
长乐陈氏曰颜渊之死门人欲厚葬之孔子以为不
可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之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117-0358a.png
葬孔子则饰墙置翣以至周披殷崇夏旐而三代之
礼莫不兼用岂孔子之心乎盖门人以孔子有所不
可及之道故报之以人所不可行之礼是虽礼兼于
三代盖亦称情以为文而已故子贡六年于其墓孟
子不以为非门人三代之厚葬君子不以为过
严陵方氏曰志记也书其礼而记之
山阴陆氏曰饰棺勾盖曰墙置翣设披周也据周人
墙置翣后王弥文
礼莫不兼用岂孔子之心乎盖门人以孔子有所不
可及之道故报之以人所不可行之礼是虽礼兼于
三代盖亦称情以为文而已故子贡六年于其墓孟
子不以为非门人三代之厚葬君子不以为过
严陵方氏曰志记也书其礼而记之
山阴陆氏曰饰棺勾盖曰墙置翣设披周也据周人
墙置翣后王弥文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117-0358b.png
庐陵胡氏曰郑云夫子兼用三代之礼非也生不肯
为素王门人岂肯用三王之礼哉或云用三代大夫
之礼耳丧大记国君纁披六崇牙也殷汤以武兴旌
旗之旁常刻缯为崇牙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
也
郑氏曰志与前同以丹布幕为褚葬覆捾不墙不翣
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相交错蚁蚍蜉也殷
为素王门人岂肯用三王之礼哉或云用三代大夫
之礼耳丧大记国君纁披六崇牙也殷汤以武兴旌
旗之旁常刻缯为崇牙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
也
郑氏曰志与前同以丹布幕为褚葬覆捾不墙不翣
画褚之四角其文如蚁行往来相交错蚁蚍蜉也殷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117-0358c.png
之蚁结似今蛇文画子张学于孔子效殷礼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弟子送葬车饰学孔子行殷
礼之事公明仪子张弟子亦为曾子弟子故祭义公
明仪问于曾子褚谓覆棺之物大夫以上其形似幄
士则无褚今公明仪尊敬其师故特为褚但似幕形
而以丹质之布为之也所以不墙不翣者用殷礼也
画蚁者殷士葬之饰也夫子圣人虽行殷礼弟子尊
之故葬兼三代之礼今公明仪虽尊其师祇用殷法
孔氏曰此一节论孔子弟子送葬车饰学孔子行殷
礼之事公明仪子张弟子亦为曾子弟子故祭义公
明仪问于曾子褚谓覆棺之物大夫以上其形似幄
士则无褚今公明仪尊敬其师故特为褚但似幕形
而以丹质之布为之也所以不墙不翣者用殷礼也
画蚁者殷士葬之饰也夫子圣人虽行殷礼弟子尊
之故葬兼三代之礼今公明仪虽尊其师祇用殷法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117-0358d.png
不墙不翣特加褚幕而已
长乐陈氏曰子张之丧门人公明仪为志不墙不翣
画褚以蚁而葬之以殷士之礼何也殷礼质周礼文
质则厚文则薄子张之时既甚文矣故门人从质以
救其弊此易小过用过乎俭孔子欲从先进之意也
记曰掘中霤而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殷道
也学者行之则丧礼从殷孔门之所尚也公西华之
丧孔子则异于此者盖厚孔子所以尊道俭子张所
长乐陈氏曰子张之丧门人公明仪为志不墙不翣
画褚以蚁而葬之以殷士之礼何也殷礼质周礼文
质则厚文则薄子张之时既甚文矣故门人从质以
救其弊此易小过用过乎俭孔子欲从先进之意也
记曰掘中霤而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殷道
也学者行之则丧礼从殷孔门之所尚也公西华之
丧孔子则异于此者盖厚孔子所以尊道俭子张所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117-0359a.png
以趋时
山阴陆氏曰据此周之士素锦褚可知后王弥文若
以为苇席以为屋而已不应如是之陋也先儒谓以
丹质之布为之盖谓之丹质则画布以丹质为地
李氏曰有君臣上下相生养者蚁也唯其所知所能
不大而已矣庄子曰于蚁弃智于羊去意于鱼得计
言智周万物而无所逆也退藏于深渺而已君鱼跃
拂池士则去鱼而画蚁于褚盖葬者所以幽阴之也
山阴陆氏曰据此周之士素锦褚可知后王弥文若
以为苇席以为屋而已不应如是之陋也先儒谓以
丹质之布为之盖谓之丹质则画布以丹质为地
李氏曰有君臣上下相生养者蚁也唯其所知所能
不大而已矣庄子曰于蚁弃智于羊去意于鱼得计
言智周万物而无所逆也退藏于深渺而已君鱼跃
拂池士则去鱼而画蚁于褚盖葬者所以幽阴之也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117-0359b.png
画蚁以去其智鱼跃拂池以象其计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
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
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
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
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郑氏曰居父母之仇虽除丧居处犹若丧也干盾也
弗与共天下不可以并生也不反兵谓虽适市朝不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
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
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
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
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郑氏曰居父母之仇虽除丧居处犹若丧也干盾也
弗与共天下不可以并生也不反兵谓虽适市朝不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117-0359c.png
释兵也昆弟之仇衔君命则不斗为负而废君命也
不为魁魁犹首也天文北斗魁为首杓为末执兵陪
其后为其负当成之
孔氏曰此一节论亲疏报仇之法不反兵而斗者身
常带兵虽在市朝不待反还取兵而斗也然朝在公
门之内兵器不入今得持兵者但有公事之处皆谓
之朝耳曲礼云兄弟之仇不反兵此父母之仇云不
反兵者父母与兄弟之仇皆不反兵也此兄弟之仇
不为魁魁犹首也天文北斗魁为首杓为末执兵陪
其后为其负当成之
孔氏曰此一节论亲疏报仇之法不反兵而斗者身
常带兵虽在市朝不待反还取兵而斗也然朝在公
门之内兵器不入今得持兵者但有公事之处皆谓
之朝耳曲礼云兄弟之仇不反兵此父母之仇云不
反兵者父母与兄弟之仇皆不反兵也此兄弟之仇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117-0359d.png
据身仕为君命出使而不斗二文相互乃足从父昆
弟既不为报仇魁首若主人能自报之则执兵陪助
其后也郑注云负犹不胜也为其斗而不胜
严陵方氏曰寝苫则常以丧礼自处枕干则常以戎
事自防不仕则不暇事人而事事也弗与共天下则
与不共戴天同义市朝非战斗之处遇诸市朝犹不
反兵而斗则无所往而不执兵矣由其恩之至重故
报仇之义如此仕弗与共国则虽事人而事事亦耻
弟既不为报仇魁首若主人能自报之则执兵陪助
其后也郑注云负犹不胜也为其斗而不胜
严陵方氏曰寝苫则常以丧礼自处枕干则常以戎
事自防不仕则不暇事人而事事也弗与共天下则
与不共戴天同义市朝非战斗之处遇诸市朝犹不
反兵而斗则无所往而不执兵矣由其恩之至重故
报仇之义如此仕弗与共国则虽事人而事事亦耻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117-0360a.png
与之相过也衔君命而使过之不斗则不敢以私仇
妨公事由其恩杀于父母曲礼言交游之仇而不及
从父昆弟此言从父昆弟之仇而不及交游者盖交
游之仇犹不同国则从父昆弟可知矣于从父昆弟
且不为魁则于交游不为魁可知其言互相备也馀
见曲礼
庐陵胡氏曰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言常以兵刃向
前志在复仇之切
妨公事由其恩杀于父母曲礼言交游之仇而不及
从父昆弟此言从父昆弟之仇而不及交游者盖交
游之仇犹不同国则从父昆弟可知矣于从父昆弟
且不为魁则于交游不为魁可知其言互相备也馀
见曲礼
庐陵胡氏曰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言常以兵刃向
前志在复仇之切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117-0360b.png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
郑氏曰尊师也出谓有所之适然则凡吊服加麻者
出则变服群谓七十二弟子相为朋友服子夏曰吾
离群而索居
横渠张氏曰群居则绖出则否丧常师之礼也绖而
出特厚于孔子也
山阴陆氏曰二三子盖谓七十子知师之深者也孔
子之徒三千不在七十子之列群者也其服孔子如
郑氏曰尊师也出谓有所之适然则凡吊服加麻者
出则变服群谓七十二弟子相为朋友服子夏曰吾
离群而索居
横渠张氏曰群居则绖出则否丧常师之礼也绖而
出特厚于孔子也
山阴陆氏曰二三子盖谓七十子知师之深者也孔
子之徒三千不在七十子之列群者也其服孔子如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117-0360c.png
此
易墓非古也
郑氏曰易谓芟治草木不易者丘陵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墓内不合芟治之事墓谓冢旁之
地不易者使有草木如丘陵然古者殷以前墓而不
坟是不易治也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馀也不
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
易墓非古也
郑氏曰易谓芟治草木不易者丘陵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墓内不合芟治之事墓谓冢旁之
地不易者使有草木如丘陵然古者殷以前墓而不
坟是不易治也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馀也不
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117-0360d.png
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也
郑氏曰丧主哀祭主敬
孔氏曰此一节论丧主哀祭主敬之事丧礼有馀谓
明器衣衾之属多也祭礼有馀谓俎豆牲牢之属多
也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
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
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
郑氏曰丧主哀祭主敬
孔氏曰此一节论丧主哀祭主敬之事丧礼有馀谓
明器衣衾之属多也祭礼有馀谓俎豆牲牢之属多
也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
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
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117-0361a.png
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
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
出祖者
郑氏曰负夏卫地祖谓移柩车去载处为行始也填
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奠彻谓彻遣奠设祖奠也推
柩而反于载处荣曾子吊欲更始也礼既祖而妇人
降今反柩妇人辟之复升堂矣柩无反而反之而又
降妇人盖欲矜宾于此妇人皆非也从者怪之曾子
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
出祖者
郑氏曰负夏卫地祖谓移柩车去载处为行始也填
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奠彻谓彻遣奠设祖奠也推
柩而反于载处荣曾子吊欲更始也礼既祖而妇人
降今反柩妇人辟之复升堂矣柩无反而反之而又
降妇人盖欲矜宾于此妇人皆非也从者怪之曾子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117-0361b.png
曰夫祖者且也且未定之辞此给说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负夏氏葬礼所失之事案既夕礼
启殡之后柩迁于祖重先奠从柩从升自西阶正柩
于两楹间郑注云是时柩北首设奠于柩西此奠谓
启殡之奠也质明彻去启奠乃设迁祖之奠于柩西
至日侧乃郤下柩载于阶间乘蜃车载讫降下迁祖
之奠设于柩车西乃饰柩设披属引彻去迁祖之奠
迁柩向外而为行始谓之祖也妇人降即位于阶间
孔氏曰此一节论负夏氏葬礼所失之事案既夕礼
启殡之后柩迁于祖重先奠从柩从升自西阶正柩
于两楹间郑注云是时柩北首设奠于柩西此奠谓
启殡之奠也质明彻去启奠乃设迁祖之奠于柩西
至日侧乃郤下柩载于阶间乘蜃车载讫降下迁祖
之奠设于柩车西乃饰柩设披属引彻去迁祖之奠
迁柩向外而为行始谓之祖也妇人降即位于阶间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117-0361c.png
乃设祖奠于柩西至厥明彻祖奠又设遣奠于柩车
之西然后彻之苞牲取下体以载之遂行此是启殡
之后至柩车出之节也曾子吊于负夏氏正当主人
祖祭之明旦既彻祖奠之后设遣奠之时而来吊主
人荣曾子之来乃彻去遣奠更设祖奠又推柩少退
而返之向北案既夕礼既祖而妇人降以既祖柩车
南出阶间既空故妇人得降立阶间今柩车反还阶
门故妇人辟之升堂至明旦妇人从堂更降而后乃
之西然后彻之苞牲取下体以载之遂行此是启殡
之后至柩车出之节也曾子吊于负夏氏正当主人
祖祭之明旦既彻祖奠之后设遣奠之时而来吊主
人荣曾子之来乃彻去遣奠更设祖奠又推柩少退
而返之向北案既夕礼既祖而妇人降以既祖柩车
南出阶间既空故妇人得降立阶间今柩车反还阶
门故妇人辟之升堂至明旦妇人从堂更降而后乃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117-0361d.png
行遣车之礼从曾子者意以为疑故问之曾子既见
主人荣己不欲指其错失为之隐讳云祖是行之始
未是实行且去住二者皆得既得住何为不可以反
宿明日乃去此不顾理以捷给说于人也从者又疑
遂问子游曾子闻子游之荅是自知己说之非故善
服子游多犹胜也言子游所说出祖之事胜于我所
说出祖也
严陵方氏曰饭即含也以用米故谓之饭含亦兼用
主人荣己不欲指其错失为之隐讳云祖是行之始
未是实行且去住二者皆得既得住何为不可以反
宿明日乃去此不顾理以捷给说于人也从者又疑
遂问子游曾子闻子游之荅是自知己说之非故善
服子游多犹胜也言子游所说出祖之事胜于我所
说出祖也
严陵方氏曰饭即含也以用米故谓之饭含亦兼用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117-0362a.png
珠玉而此不言者止据士礼也敛以收敛其尸为义
其礼见丧大记以衣衾之数有多少故有大小之名
也殡以攒于外祖以祭于行葬以藏于野自饭至葬
其所愈远以义断恩故有进而无退然负夏之丧既
祖而填池矣以曾子之吊遂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
后行礼此从者所以疑其非礼也夫祖固有且意以
祭于行始方来有继故尔而曾子遂以为可以反宿
则非也降妇人而后行遣奠之礼固礼之常以其反
其礼见丧大记以衣衾之数有多少故有大小之名
也殡以攒于外祖以祭于行葬以藏于野自饭至葬
其所愈远以义断恩故有进而无退然负夏之丧既
祖而填池矣以曾子之吊遂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
后行礼此从者所以疑其非礼也夫祖固有且意以
祭于行始方来有继故尔而曾子遂以为可以反宿
则非也降妇人而后行遣奠之礼固礼之常以其反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117-0362b.png
柩而后降故为非尔自饭于牖下至葬于墓与坊记
所言皆同
山阴陆氏曰池殡坎也既祖则填之故曰主人既祖
填池孔丛子曰埋柩谓之肂肂坎谓之池是也
庐陵胡氏曰池以竹为之衣以青布丧行之饰所谓
池视重霤是也填谓县同鱼以实之谓将行也郑改
填池为奠彻未详
金华应氏曰柩将出而复反妇人已入而复降从者
所言皆同
山阴陆氏曰池殡坎也既祖则填之故曰主人既祖
填池孔丛子曰埋柩谓之肂肂坎谓之池是也
庐陵胡氏曰池以竹为之衣以青布丧行之饰所谓
池视重霤是也填谓县同鱼以实之谓将行也郑改
填池为奠彻未详
金华应氏曰柩将出而复反妇人已入而复降从者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117-0362c.png
所以疑也曾子虽给说以释主人之过从者之心终
有未安故又问诸子游圣门之徒气象忠厚其议人
之失婉而不迫但言有进无退而反柩行礼之非自
见矣出祖谓主人也予者亲之之辞多矣乎者言其
委曲之过不欲深指其失也君子行礼惟其称而已
虽不可寡也亦岂可多乎夫子指鲁人朝祥暮歌者
曰又多乎哉亦未许之也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
有未安故又问诸子游圣门之徒气象忠厚其议人
之失婉而不迫但言有进无退而反柩行礼之非自
见矣出祖谓主人也予者亲之之辞多矣乎者言其
委曲之过不欲深指其失也君子行礼惟其称而已
虽不可寡也亦岂可多乎夫子指鲁人朝祥暮歌者
曰又多乎哉亦未许之也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117-0362d.png
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
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
我过矣夫夫是也
郑氏曰曾子盖知临丧无饰夫夫犹言此丈夫也子
游于时名为习礼故曾子疑之子游于主人变乃变
曾子遂服是善子游言
孔氏曰此一节论吊礼得失之事凡吊丧之礼主人
未变之前吊者吉服谓羔裘玄冠缁衣素裳又袒去
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
我过矣夫夫是也
郑氏曰曾子盖知临丧无饰夫夫犹言此丈夫也子
游于时名为习礼故曾子疑之子游于主人变乃变
曾子遂服是善子游言
孔氏曰此一节论吊礼得失之事凡吊丧之礼主人
未变之前吊者吉服谓羔裘玄冠缁衣素裳又袒去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117-0363a.png
上服以露裼衣此裼裘而吊是也主人既变虽著朝
服而加武以绖武吉冠卷也不改冠但加绖于武又
掩其上服若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绖而入是也
横渠张氏曰曾子子游同吊异服必是去有先后故
不得同议各守所闻而往也子游非之曰知礼以仲
尼观之亦是五十步笑百步也子游亦尽有守文处
如裼裘而吊必是守文也仲尼则通变不守定曾子
袭裘而吊先进于礼乐也此一段义正可疑曾子子
服而加武以绖武吉冠卷也不改冠但加绖于武又
掩其上服若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绖而入是也
横渠张氏曰曾子子游同吊异服必是去有先后故
不得同议各守所闻而往也子游非之曰知礼以仲
尼观之亦是五十步笑百步也子游亦尽有守文处
如裼裘而吊必是守文也仲尼则通变不守定曾子
袭裘而吊先进于礼乐也此一段义正可疑曾子子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117-0363b.png
游皆圣门之高弟其分契与常人殊若使一人失礼
必面相告岂有私指示于人而不告之也曾子有子
言游辈一时行礼犹有不同盖时已礼坏乐崩故至
后世文献不足尤难行也
严陵方氏曰掩而袭衣谓之袭裘露而裼衣谓之裼
裘以裘在二衣之内故皆曰裘也夫夫上为助语之
词下为丈夫之夫
李氏曰忠告而善道之不亦可乎曰君子之相发岂
必面相告岂有私指示于人而不告之也曾子有子
言游辈一时行礼犹有不同盖时已礼坏乐崩故至
后世文献不足尤难行也
严陵方氏曰掩而袭衣谓之袭裘露而裼衣谓之裼
裘以裘在二衣之内故皆曰裘也夫夫上为助语之
词下为丈夫之夫
李氏曰忠告而善道之不亦可乎曰君子之相发岂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117-0363c.png
一端而已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
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
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郑氏曰见谓见于孔子作起也二者虽情异善其俱
顺礼
孔氏曰此一节论子夏子张居丧顺礼之事案家语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
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
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郑氏曰见谓见于孔子作起也二者虽情异善其俱
顺礼
孔氏曰此一节论子夏子张居丧顺礼之事案家语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117-0363d.png
及诗传皆言子夏丧毕夫子与琴援琴而弦衎衎而
乐闵子骞丧毕夫子与琴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与此
不同疑彼为正盖子夏丧亲无异闻子骞至孝孔子
善之也
严陵方氏曰四制曰祥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盖
先王之制礼如此故二子之除丧而见所以孔子各
予之琴也
山阴陆氏曰师也过商也不及今其除丧如此盖学
乐闵子骞丧毕夫子与琴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与此
不同疑彼为正盖子夏丧亲无异闻子骞至孝孔子
善之也
严陵方氏曰四制曰祥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盖
先王之制礼如此故二子之除丧而见所以孔子各
予之琴也
山阴陆氏曰师也过商也不及今其除丧如此盖学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117-0364a.png
之之力也
李氏曰此亦有以见师也过商也不及也先王之制
礼正之以中而使有馀者不敢尽不及者不敢不勉
要之不出于圣人之大闲而已子夏过者也不敢不
约之以礼故曰不敢过也子张不及者也不敢不引
而至于礼故曰不敢不至焉情之过者俯而就于礼
情之不及者勉而至于礼皆不害其为中也由此则
子夏过者也子张不及者也而子曰师也过商也不
李氏曰此亦有以见师也过商也不及也先王之制
礼正之以中而使有馀者不敢尽不及者不敢不勉
要之不出于圣人之大闲而已子夏过者也不敢不
约之以礼故曰不敢过也子张不及者也不敢不引
而至于礼故曰不敢不至焉情之过者俯而就于礼
情之不及者勉而至于礼皆不害其为中也由此则
子夏过者也子张不及者也而子曰师也过商也不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117-0364b.png
及盖夫子之言其学道也唯其情之过故于学为不
及唯其情之不及故于学为过
庐陵胡氏曰孟献子禫县而不乐夫子善之又夫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则除丧如子夏可也
礼记集说卷十七
及唯其情之不及故于学为过
庐陵胡氏曰孟献子禫县而不乐夫子善之又夫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则除丧如子夏可也
礼记集说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