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117-0080a.png

礼记集说卷四 宋 卫湜 撰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
郑氏曰视今之示字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
教之无诳欺裘太温消阴气使不堪苦不衣裘裳便
易立必正方不倾听习其自端正
孔氏曰自此至而对一节明父母教子及衣裘裳之
法古者观视于物及以物视人则皆作示傍著见小
卷四 第 1b 页 WYG0117-0080b.png

云儿莫啼吾当与汝杀豕儿闻辄止妻后向曾子说
之曾子曰勿教儿欺即杀豕食儿是不诳也童子未
成人之名也衣犹著也童子体热不宜著裘又应给
役著裳则不便故童子并缁布襦裤也二十则可衣
裘裳故内则云二十可以衣裘帛诗云乃生男子载
衣之裳是初生暂行此礼尔立必正向一方不得倾
头属听左右也
卷四 第 2a 页 WYG0117-0081a.png

敝衣而耕终辞鲁邑乃守节知礼之贤人也礼云士
无故不杀犬豕岂为示幼子小信而干先王大礼哉
必无斯义称其以他事无诳则可耳
龟山杨氏曰人之生也直是以君子无所往而不用
其直直则心得其正矣古人于幼子常示无诳所以
养其直也
李氏曰常视所以养其目毋诳所以养其耳因其固
卷四 第 2b 页 WYG0117-0081b.png

河南程氏曰自幼子常视毋诳而下皆是教以圣人
言动裘裳成人之服也不衣者不能衣也不帛襦裤
不帛则是用布也襦今之袄不衣裘裳则常所衣者
襦裤而已
东莱吕氏曰孟子少时见东邻杀猪问母何为母曰
将以啖汝母悔其诳也买肉以啖之人多谓孟母能
示子以信不知买肉以实其言所以为诳也母当直
卷四 第 3a 页 WYG0117-0081c.png

成两诳大抵所以陷于小人者多因要实前言盖实
前言三字最是入小人之径路
蓝田吕氏曰书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则不义非性
矣然以不义成性则习有以移之故习不可不慎也
古之教子者其始生也择诸母之慈良恭敬慎而寡
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教之之慎
如此况可示之诳乎裘裳与冠皆成人之服未成人
卷四 第 3b 页 WYG0117-0081d.png

或南向北向不使之偏有所向也士相见礼云凡燕
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正方疑君疑君者谓
斜向之不正方也不倾听者头容直
长乐陈氏曰书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幼子常示
毋诳之谓也幼而示之以无诳所以正其心成童教
之以立必正方掩口而对所以正其容
长乐刘氏曰幼子之性纯明自天未有外物生其好
卷四 第 4a 页 WYG0117-0082a.png

泥之在钧惟人所模故视之以诚信则诚信笃于其
心矣视之以诈伪则诈伪笃于其志矣模范之初贵
得其正则五事之用靡不出于诚而适于道也故曰
幼子常视无诳
广安游氏曰古之人比屋可封者谓匹夫匹妇皆有
孝弟之行也所谓匹夫匹妇皆有孝弟之行非皆生
而知之亦由父兄长者教之使有方也欲其长毋诳
卷四 第 4b 页 WYG0117-0082b.png

埽应对进退之节也则自其幼而使之堪忍劳苦给
役便易矣欲其长而视听之正也则自其幼而教之
正方不倾听矣欲其长而扶持供养也则自其幼而
教之提携奉手之礼矣欲其长而解事向尊者屏气
也则自其幼而教之对长者掩口之礼矣凡此不独
自其幼而教之也父兄长者又以己身而先之焉常
示毋诳则先以己之毋诳示之也辟咡诏之则先以
卷四 第 5a 页 WYG0117-0082c.png

至于教子则尤其所当谨者也
严陵方氏曰忠信者礼之本也将使之学礼可不知
其本乎示之以诳欺则所见者常诳欺而已始生而
蒙气犹未达庸可消其阴乎方长而稚人犹未成庸
可备其礼乎故不衣裘裳必施于童子焉立必正则
立不至于跛矣听不倾则听不至于淫矣后又言毋
侧听何也凡物侧然后倾则侧未至于倾矣此教童
卷四 第 5b 页 WYG0117-0082d.png

毋侧则不倾可知
永嘉戴氏曰常示毋诳所以养其心也不衣裘裳所
以养其体也盖不开其情伪之端以育其正性不伤
其阴阳之和以长其寿命此古之成人所以多有德
也夫内外交相养也防其外所以养其中也立必正
方不倾听则敬以直内无倾邪之患矣
金华邵氏曰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若幼
卷四 第 6a 页 WYG0117-0083a.png

不亦难哉是以古人于幼子常视毋诳欲其异时不
为欺也不衣裘裳欲其异时知服劳也立必正方则
既长当立如齐不倾听则既长当不听恶声矣至于
掩口对长者之诏教则异时知敬长而尊上矣幼之
所教如此则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何患其长而不为
贤人君子为孝弟忠信
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
卷四 第 6b 页 WYG0117-0083b.png

郑氏曰习其扶持尊者提携谓牵将行负谓置之于
背剑谓挟之于旁辟咡诏之谓倾头与语口旁曰咡
掩口而对习其乡尊者屏气也
孔氏曰非惟教之听立至于行步亦宜教之奉长者
之手为长大当扶持长者故先学之辟倾也不正向
之令气不触儿亦令见长者所为而复习之也儿在
怀中亦称负谓儿负之故内则云始负子童子虽未
卷四 第 7a 页 WYG0117-0083c.png

黄氏曰上文云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
皆教幼童能行之时非怀抱之幼也且婴儿可置于
胁下如带剑者岂能教之对长者礼乎其负剑辟咡
诏之疑非负挟幼童乃是长者之身或负剑者将诏
告幼童不便于屈身俯临而语之辟咡者偏就近耳
而诏之也幼童必掩口而对避其口气为童子之礼
则义或通焉
卷四 第 7b 页 WYG0117-0083d.png

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
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蓝田吕氏曰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以
长者之意不可以不承也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
对以气之逼人人或恶之也古之佩剑者挟之于旁
负剑即佩剑也童子之幼者长者或旁挟之如负剑
然故谓之负剑也
卷四 第 8a 页 WYG0117-0084a.png

者皆事长之礼也古之成人有德小人有造者岂一
朝一夕之习哉盖自幼稚而已知礼让矣少而习之
壮而行之老而安之古人年弥高而德弥劭者盖出
于此也
庐陵胡氏曰欧阳子阡表云剑汝立于旁管子书弟
子职云食已循咡
严陵方氏曰少仪言有问焉则辟咡而对者彼言幼
卷四 第 8b 页 WYG0117-0084b.png

以为辟咡之容则一也
唐陆氏曰何云口耳之间曰咡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
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郑氏曰不越路与人言尊不二也先生老人教学者
拱手为有教使趋退为其不欲与己并行
孔氏曰自此至唯诺明事师长之礼并自恭谨之法
卷四 第 9a 页 WYG0117-0084c.png

也自称为弟子言己自处如弟子则尊师如父兄也
论语云有酒食先生馔则先生之号亦通父兄崔灵
恩云凡言先生谓年德俱高又教道于幼者凡言长
者直以年为称也凡言君子者皆为有德尊之不据
年之长幼书传略说云大夫士七十而致仕大夫为
父师士为少师教于州里乡射注云先生乡大夫致
仕者郑云老人教学则未必皆致仕者遭逢也趋疾
卷四 第 9b 页 WYG0117-0084d.png

所为故正立拱手听先生之教若问已以事则辞逊
然后对
蓝田吕氏曰先生则他人称之长者则无嫌于自称
乐正子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孟子曰舍馆定然后
求见长者乎是也弟子之于师听教听役而已故正
立拱手以待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进
退应荅不敢专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17-0085a.png

大夫乡先生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尊爵
贵德之义也孟子以先生目宋牼而自谓长者盖长
者长于彼而未必有德先生德齿俱高矣尊者体舒
卑者体蹙进退必趋者卑以自处也
庐陵胡氏曰不越路而与人言一其敬与之言则对
前文云辞逊而对此不者略道路
永嘉戴氏曰礼无二敬从先生而越路与人言则敬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17-0085b.png

与先生并行也道遇长者而引避虽足以致敬而非
所以承命也长者不与之言而随行不置亦非所谓
承意也进退之际其难如此可不谨哉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
呼
郑氏曰乡长者所视为远视不察有所问不指不呼
为惑人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17-0085c.png

君子亦然
永嘉戴氏曰从长者而升高非以远览也所以承教
也违长者所视则志在览物敬长之意失矣况长者
欲有所问乎登高而望远则众所骇观自上而瞷下
则人所疑忌居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地而指画疾
呼其不惊人而惑众者几希此固君子之所戒也论
语曰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在车上犹不可而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17-0085d.png

严陵方氏曰不指为其惑人之见也不呼为其惑人
之闻也言城者士民之所会而闻见者众故也
庐陵胡氏曰不指不呼为骇众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
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
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
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17-0086a.png

可以旧常或时乏无声必扬警内也言闻则入视必
下不干掩人之私也奉扃敬也户开阖不以后来变
先勿遂示不拒人趋隅升席必由下也慎唯诺者不
先举见问乃应
孔氏曰自此以下虽从师长兼明为宾客礼也舍主
人家也户外二屦谓两人体敌故乡饮酒宾主皆降
脱屦堂下以体敌故也若尊卑不同则长者一人脱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17-0086b.png

非私事外人乃可入也虽闻言而入不得举目恐睹
人私礼有鼎扃所以关鼎今关户之木与关鼎相似
亦得称扃凡常奉扃必两手向心而奉之视必下而
竟不得回转广有瞻视若户本开则今入者不须阖
若户本阖则今入者不须开后犹有人应入虽已应
还阖当作阖势以待后入不得遂阖以拒后人践蹋
也后进者不得蹋先入者屦踖犹躐也席既地铺当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17-0086c.png

为踖席玉藻云升席不由前为躐席自是不由席前
升与此别乡饮酒云宾升席自西方注云升由下也
升必中席彼谓近主人为上故以西为下也抠提也
衣裳也趋犹向也隅犹角也既不踖席当两手提裳
之前徐徐向席之下角从下而升己位也唯□也□
诺应对也坐定又谨于应对
熊氏曰一人之屦在户内其户外有二屦则三人也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17-0086d.png

之故知户外二屦当有三人
黄氏曰求毋固注义训固为旧常者义或迂也俾昧
者观之谓不可求旧常而可求新异哉盖求毋固者
谓凡求物于主人毋固毋必随其有无则厥义似当
横渠张氏曰将适舍求毋固固求休息有似厌怠然
蓝田吕氏曰事先生长者之礼进退不敢必也将适
舍将退也将上堂将进也虽将退也先生长者未之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17-0087a.png

私也户外有二屦则并户内一屦为三人矣以户内
有三人故乃可入犹以言闻不闻为入不入之节若
户内有二人则不可入所谓离坐离立毋往参焉者
也毋践屦踖席敬其物所以敬其人也抠衣趋隅必
慎唯诺不敢为宾听役于先生长者唯所以应也诺
所以许也
永嘉戴氏曰嫌疑者祸之阶也故礼者所以别嫌疑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17-0087b.png

疑乎我将入户言不闻而遽入则我有以窥乎人此
二者祸之阶也凡视之道上视者傲将入户视必下
者惧其旁观侧睨窥人之私也君子之孝凡足之所
履手之所持身之所倚无非敬也入户而扃坠则慢
心实为之是亦不敬也入户之礼不惟下视而亦不
敢反顾矣户之开阖若非急务君子察于人情如此
其周也凡升堂者脱屦于堂下惟祭则否凡入户者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17-0087c.png

有礼法即席之礼由下以序而升宾客之席读书之
席饮食之席徒坐之席亦有礼法不失尺寸过此则
为非礼矣
严陵方氏曰视以下为敬后言凡视上于面则敖岂
非以下为敬乎视近而瞻远视详而瞻略虽或瞻或
视不可回旋恶其掩人之私也毋践屦所以贵其人
毋踖席所以正其位必慎唯诺者唯之声速而质诺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17-0087d.png

有彼此之辨者则应之以诺虽或唯或诺不同皆欲
其无伪而已故易称君子慎言语然此止谓应者之
辞所言者客礼而已
吴郡范氏曰将上堂则扬吾謦欬之声户外有二屦
则声闻于外而后敢入入户则不举目以远视拱手
当心以向户扃不回环而四顾皆是不欲掩人之私
其事虽小最为曲礼之要推而广之有正心诚意之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17-0088a.png

入户远瞻四顾为睢盱觇伺之态则其人之薄德可
知矣大抵礼以制形为用而以制心为本一念不正
发于方寸者甚微而形于举措者弗可掩流于放僻
邪侈而不自知故升堂入户日用之常而君子致严
如此者以心术之邪正系焉
山阴陆氏曰奉扃谓应小启之以两手奉户置扃处
也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17-0088b.png

脱扃抠衣趋隅两手提揭裳之前向席一隅而升已
之位
长乐陈氏曰阖之所以敬其主于内勿遂所以敬其
人于外敬其主于内礼也敬其人于外义也夫以一
阖户之间而礼义犹所不废况其大者乎
新安朱氏曰毋践屦毋踖席此是众人共坐一席既
云当已位上即须立于席后乃得当已位上盖以前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17-0088c.png

一人之坐故以西为下西自席下之中升而即席与
此异也
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郑氏曰臣统于君闑门橛阈门限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大夫士出入君门之法门以向堂
为正右在东也主人位在门东客位在门西大夫士
是臣皆统于君不敢自由故出入君门恒从闑东践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17-0088d.png

不敬
马氏曰由闑右不敢为宾也不践阈不敢履高也孔
子之于事君也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长乐陈氏曰自外以向内则以入为左右而右常在
东自内以向外则以出为左右而右常在西门以向
内为常由闑右则由闑东也与客就主人之阶同意
不践阈与不蹙路马同意天子适其臣由阼阶大夫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17-0089a.png

无时而不纯臣也故宾客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东
盖公事则以公礼入私事则以臣礼入
永嘉戴氏曰君门虽远有君在焉臣子乌得而不敬
出入君门如见其君然鞠躬屏息不敢中立不敢履
阈所以习其恭敬卑下之意也推此意也其敢喧哗
于殿陛之间乎见君之乘车与君之路马犹不敢慢
也况入君门者乎以此教天下朝廷之仪犹有不肃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17-0089b.png

适他国为聘享之礼则不然少仪曰公事自闑西私
事自闑东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
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
客入门而左
郑氏曰每门让下宾也敌者迎于大门外聘礼曰君
迎宾于大门内为席犹敷席虽君亦然固辞又让先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17-0089c.png

孔氏曰自此至左足明宾与主人送迎相让及升堂
行步之法言凡者通贵贱也每门者天子五门诸侯
三门大夫二门客敌者主人出门外迎客主人逊不
先入自谦下敬于宾也此云凡与客入谓燕也故下
文云至寝门谓燕在寝也若相朝飨食皆在庙寝门
最内门也主人向已应正席今客至内门方请先入
敷席者一则自谦示不敢逆设席以招贤二则重慎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17-0089d.png

客已再辞故主人进道客公食大夫礼公揖入宾从
是也
蓝田吕氏曰礼之于宾主无不荅也及门而逊入及
阶而逊登乃主人荅客也主逊而客辞也客若降等
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乃客荅
主人也客逊而主辞也一入门一登阶宾主更为辞
逊而不以为烦此礼之所以养人之深也每门逊于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17-0090a.png

门敌者则迎于大门之外士冠士昏聘礼宾射乡饮
皆行于庙主人迎宾于大门外是也敌以下则迎于
大门之内聘礼公皮弁迎宾于大门内是也肃客谓
俯手以揖之周官大祝九拜所谓肃拜也春秋传曰
敢肃使者是也
严陵方氏曰寝门在人君则称路门主人请为席将
以行礼也请起事也于主人之将有为则曰请辞止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17-0090b.png

永嘉戴氏曰盛哉先王之礼也洋洋乎宰制万物役
使群动其端则起于辞逊之心而己观大宾大客之
礼周旋揖逊于其间使之起敬起慕何其盛哉送迎
之际登降之节一先一后一左一右为主人者极其
恭敬不敢慢之心为客者不胜其愧缩不敢当之意
交相辞逊退避不皇于此乎可以观礼矣
长乐陈氏曰主人于宾迎之无不拜每门每曲无不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17-0090c.png

曲揖则揖可知
长乐刘氏曰此经以下虽曲碎之仪然皆宾主之所
常蹈一失其义于礼则违三代圣贤莫不由是以成
其德行也故委曲记之有足以见古昔礼义之行皆
以恭敬揖逊谦谨以为本焉子男以上相为宾之礼
则如诸公司仪之职皆以车迎车送无主人先入为
席之事此诸侯大夫士相为宾之礼也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17-0090d.png

先入主人肃客而入成十六年左氏云三肃使者杜
云肃手至地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
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郑氏曰降下也谓大夫于君士于大夫也不敢辄由
其阶卑统于尊不敢自专就西阶复其正
孔氏曰降等卑下之客也不敢亢礼故就主人阶继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17-0091a.png

宾宾不就主人阶公食大夫礼公迎宾宾入门左注
云左西方此皆是降等不就主人阶者并奉己君之
命不可苟下主人故从客礼也
严陵方氏曰与主共阶则以卑从尊而于礼为杀与
主异阶则以此敌彼而于礼为亢客若降等则为杀
矣故就主人之阶与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同义
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17-0091b.png

郑氏曰拾当为涉声之误也级等也涉等聚足谓前
足蹑一等后足从之并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重蹉
跌也先右先左近于相乡敬也
孔氏曰客主至其阶又各让不先升也让必以三三
竟而客不从故主人先登亦肃客之义拾级聚足上
阶法也连步以上者上上堂也在级未在堂后足不
相过故云连步涉而升堂故云以上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17-0091c.png

著心安排而到
蓝田吕氏曰拾更也射者拾发投壶者拾投哭踊者
拾踊皆更为之也拾级者左右足更上也上阶以相
乡为敬
庐陵胡氏曰拾级聚足拾掇也拾物必俯言蹑等级
必俯视地若拾物然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17-0091d.png

郑氏曰帷薄之外不见尊者行自由不为容也行而
张足曰趋堂上为其迫也堂下则趋执玉不趋志重
玉也聘礼曰上介授宾玉于庙门外武迹也迹相接
谓每移足半蹑之中人之迹尺二寸布武谓每移足
各自成迹不相蹑室中不翔亦为其迫也行而张拱
曰翔横肱为害旁人不跪不立为烦尊者俛仰受之
孔氏曰此一节言趋步授受之仪帷幔也薄帘也疾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17-0092a.png

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卿大夫以帘士以帷外屏门
外为之内屏门内为之邦君树塞门是也今言帷薄
谓大夫士也堂上迫狭下阶则趋故论语云没阶趋
进翼如也执玉须谨不论堂之上下皆不疾趋若张
足疾趋则或蹉跌失玉郑引聘礼證宾有执玉于堂
下时也授立不跪者谓尊者立之时卑者以物授尊
者不得跪烦尊者俯受若尊者形短虽卑者得跪以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17-0092b.png

蓝田吕氏曰凡见尊者以疾行为敬然有不必趋者
帷薄之外非尊者所见可以纾其敬也有不可趋者
堂上地迫不足以容步执玉之重或虞于失坠也
长乐陈氏曰文者上之道武者下之道故足在体下
曰武绥在冠下亦曰武帷薄之外不趋执玉不趋不
敢趋也室中不翔不可翔也或言趋或言武盖接武
者不趋趋者不接武趋者或布武布武者不趋也少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17-0092c.png

而坐皆曲道也公食大夫礼赞者坐取黍兴以授宾
授立不坐也聘礼贾人坐取圭不起而授上介君子
不以为非礼者贱不足与为礼也
严陵方氏曰趋足容也翔手容也堂上不趋未必不
翔室中不翔则不趋可知矣授立不跪者为烦尊者
之俯也授坐不立者为烦尊者之仰也少仪言受立
授立不坐则不特授尊者而然虽受卑者亦然矣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17-0092d.png

有疾趋焉徐趋者大夫继武士中武疾趋者欲发而
手足毋移虽疾徐不同而皆有翼如之势焉君子之
动也有行有趋有走凡君召二节以走一节以趋父
母呼走而不趋常事则行为礼则趋其不敢轻也若
此帷薄之外不趋尊者不在逞颜色之意也堂上不
趋惧其迫隘室中不翔之意也堂下则趋矣执玉不
趋惧其或坠执圭鞠躬之意也执龟筴则亦不趋玉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17-0093a.png

中武有布武继武者足相及举后足以继前足也中
武者两迹之间复容一迹接武者行速布武者行缓
堂上不趋故接武而行速堂下必趋故布武而行缓
一举足之迟速君子不敢轻焉信乎礼之严也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
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
郑氏曰加帚于箕得两手奉箕恭也谓初执而往时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17-0093b.png

以袂拥帚之前埽而却行之扱读曰吸谓收粪时也
箕去弃物以乡长者则不恭
孔氏曰自此至为上明为尊者埽除布席之仪郑引
弟子职管子之书篇名也袂衣袂也退迁也当埽时
郤迁以一手捉帚又举一手衣袂以拘障于帚前且
埽且迁故云拘而退扱敛取也
横渠张氏曰古者止是子弟事父母岂有使人而事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17-0093c.png

顺长上遂知接物须有文章
蓝田吕氏曰粪除布席役之至亵者也然古之童子
未冠为长者役而其心安焉盖古教养之道必本诸
孝弟入则事亲出则事长事亲孝也事长弟也孝弟
之心虽生于恻隐恭敬之端孝弟之行常在于洒埽
应对执事趋走之际盖人之有血气者未有安于事
人者也今使知长者之可敬甘为仆御之役而不辞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17-0093d.png

矣加帚箕上执之以从事也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
长者虽粪除之际不敢忘敬也以箕自向而扱之扱
谓箕扱于粪中以粪也读如尸扱以柶祭羊铏之扱
谓箕扱于粪如柶扱于铏也注以扱为吸恐未然
严陵方氏曰除物之弃谓之粪帚则用之除而致饰
者也以箕自向而扱之者盖非特尘不及长者亦不
欲长者见其所弃之物故也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17-0094a.png

观学焉推此意也其敢自处其逸而遗长者以劳自
处其安而置长者于不安之地乎
王氏(蘋/)曰学者须是下学而上达洒埽应对即是道
德性命之理此章所言粪除之礼试体究此时此心
如何其理微矣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学者只是说过试以此言践
履之体究之斯知上达之理矣圣人之道无本末无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17-0094b.png

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
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郑氏曰席横奉之令左昂右低如有首尾然桥井上
㮮槔衡上低昂请席请衽顺尊者所安也衽卧席也
坐问乡卧问趾因于阴阳布席无常上谓席端也坐
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
孔氏曰所奉席头如桥之衡衡横也左尊故昂右卑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17-0094c.png

之法当随尊者所欲眠坐也乡面也趾足也坐为阳
面亦阳也卧是阴足亦阴也皆从所安也东西设席
南乡北乡则以西方为上头也所以然者凡坐随于
阴阳若坐在阳则贵左坐在阴则贵右南坐是阳其
左在西北坐是阴其右亦在西也俱以西方为上若
南北设席皆以南方为上者坐在东方西乡是在阳
以南方为上坐若在西方东乡是在阴亦以南方为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17-0094d.png

蓝田吕氏曰席坐席也布坐席必问何所乡布卧席
必问何所趾唯长者命也南向东向皆坐在阴则上
右南向者以西为右东向者以南为右也北向西向
皆坐在阳则上左北向者以西为左西向者以南为
左也
严陵胡氏曰此谓卷席奉之如桥横取中平而两头
下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17-0095a.png

南则西在人之左坐北则西在人之右南阳也而阳
上左北阴也而阴上右以左右皆在西也故皆以西
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其义亦若是而已
金华应氏曰桥桥梁也衡即横也或曰平也桥横于
水至平也而桥之横木尤平奉席者正平无欹其状
亦然耳古人用席于地礼毕则敛而收之四方异向
盖其堂室之面势或不同则随时设张亦不一所以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17-0095b.png

气斟酌亦不定所以顺天道也顺其方之所重为其
位之所尊君子之行礼何容心哉天理人事常相因
而已矣
金华邵氏曰自此至足毋蹶大率有四始奉席次请
席三布席四就席奉席则欲顺席之理次请席问其
欲坐卧之地次布席则平常之席讲问之席各有其
仪至就席又有就席之仪宾主之间安得不敬乎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17-0095c.png

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
郑氏曰非饮食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
对容丈足以指画也饮食之客布席于牖前丈或为
杖虽来讲问主人跪正席犹以客礼待之异于弟子
抚之者荅主人之亲正彻去也去重席谦也再辞曰
固客践席乃坐客安主人乃敢安也讲问宜坐
孔氏曰自此至毋蹶明客主之礼仪布席谓舒之令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17-0095d.png

席不须相对相对者惟讲问之客须讲说指画使相
见也文王世子云远近间三席席之制三尺三寸三
分寸之一则三席是一丈故郑云容丈也主人宜敬
故跪而正席抚谓以手按止之不听主人之正席也
主人为客设多重席客谦而自彻礼器云诸侯三重
大夫再重又乡饮酒礼公三重大夫再重是尊者多
卑者少也主人固辞者再辞止客之彻也尊卑有数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17-0096a.png

为用故虽尊犹自彻也客还履席将坐主人待客坐
乃坐也郑注丈或为杖王肃以为古人讲说用杖指
画故或容杖也
蓝田吕氏曰主人敬客故跪正席客敬主人则彻重
席主敬客则客辞客敬主则主辞宾主之礼所以荅
也一辞而许曰礼辞礼云宾礼辞许是也再辞曰固
辞此宾主辞让之节也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17-0096b.png

夫相食之礼宾卷加席而主人辞或辞或否以其敌
与不敌故也
金华应氏曰席间函丈其地宽则足以揖逊回旋而
不至于迫其分严则足以致敬尽礼而不至于亵非
若饮食之客徒欲便于劝酬以为欢也学校之礼凡
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故郑氏以为讲问之
客要亦泛言宾主相见之仪而讲问在其中其下文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17-0096c.png

请问为事不徒为请谒之烦文曲礼详于教幼者严
于事长者故独致其丁宁而详言之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
衣毋拨足毋蹶
郑氏曰客不先举者客自外来主人宜问其安否无
恙及所为来故怍颜色变也齐谓裳下缉也拨发扬
猊蹶行遽猊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17-0096d.png

宜庄不得变动颜色抠提挈也衣谓裳也将就席时
以两手当裳前提挈使起令裳下缉去地一尺恐衣
长转足蹑履之
横渠张氏曰怍惭怍也动中礼节即无怍也今前却
迟疑不知所措者不知礼者也席以四人为节必是
并坐一行也
长乐陈氏曰抠衣去齐尺则不如流矣圈豚行不举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17-0097a.png

敬与无事则裼有事则袭同意
蓝田吕氏曰怍者愧赧不安之猊愧赧不安失之野
也齐深衣齐也深衣下齐如权衡衣毋拨者收敛之
不使旁有触也足无蹶不匆遽使之踬也三者谓行
容也抠衣毋拨皆裳而言衣者盖统而言虽裳亦衣
也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17-0097b.png

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郑氏曰戒勿越广敬也在前谓当行之前虚坐尽后
谦也食坐尽前为污席执犹守也儳犹暂也非类杂
也听必恭听先生之言既说又敬剿犹揽也谓取人
之说以为己说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
当各由己不当然也孟子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称
先王言有依据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17-0097c.png

简也坐亦跪也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越踰也弟
子将行若遇师诸物或当已前则跪而迁移之戒勿
得踰越也凡坐各有法虚空也空谓非饮食坐也尽
后不敢近前谦也玉藻云徒坐不尽席尺是也食坐
谓饮食坐也古者地铺席而俎豆皆陈于席前之地
若坐近后则溅污席玉藻云读书食则齐豆去席尺
是也凡坐好自摇动故戒令必安坐执守也久坐好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17-0097d.png

者正论甲事少者不得以乙事暂然杂之听宜恭敬
也语当称师友而言无得揽人说以为己语则法也
言虽不当雷同又不得专辄必法于古昔之正所言
之事必称先王
蓝田吕氏曰书策琴瑟之为物先生之所常御也物
犹加敬人可知也虚坐尽前则若饮食然故尽后以
示之坐必安执尔颜者侍坐于先生不敢懈也儳言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17-0098a.png

乘其不及而儳言是欲胜故不为也正尔容听必恭
敬长者之教而不敢慢也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剿取
他人之说以为己有私也不以心之然不然志在随
人而雷同之亦私也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弗信弗
信民弗从必则古昔称先王则求其有徵而使民信
也民未信也吾虽自信亦不可行也
长乐陈氏曰物固无情于人而人非有心于物其所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17-0098b.png

之于君至于路马则不敢齿路马之刍则不敢蹙见
几杖则起遭乘舆则下子妇之于父母舅姑至于衾
簟枕几则不敢传杖屦则不敢近弟子之于师至于
书策琴瑟则不敢越皆因其人而敬之故也于物犹
然则凡所爱之人可知矣 乐书曰道虽不在书策
而学道者必始于书策道虽不在琴瑟而乐道者必
始于琴瑟古之所谓先生者非为其长于我也为其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17-0098c.png

其人而尊敬之也虽见其载道之书策乐道之琴瑟
亦必尊而敬之非敬书策琴瑟而已所以敬道也
李氏曰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儳
说近躁雷同近瞽诗曰古之人无斁书曰昔之人罔
闻知皆老人之称也先王典型之所自立也所见故
曰则所闻故曰称此先王之时所以无淫辞诐行也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17-0098d.png

于典刑故先曰则古昔
金华应氏曰虚坐则书策琴瑟设张于前且以待他
人之周旋往来故尽后而欲其宽广焉食坐则俎豆
尊爵前列于地且欲便宾主之酬酢授受故尽前而
欲其亲近焉
永嘉戴氏曰门人称夫子之德曰恭而安今曰坐必
安必有用力之辞焉夫子在朝廷在乡党鞠躬屏息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17-0099a.png

尔颜执有特守之义焉此皆初学者所当尽心也
庐陵胡氏曰剿犹抄也襄二十五年崔庆之盟杜预
云读书未终晏子抄荅易其辞是谓剿说唐德宗谓
陆贽雷同道听加质则穷
新安朱氏曰说文云儳互不齐也儳言儳长者之先
而言
严陵方氏曰既曰古又曰昔皆以别于今而言耳言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17-0099b.png

古则不止于昔可知若所谓畴昔通昔则未至于古
可知别而言之固如此合而言之古亦可谓之昔昔
亦可谓之古言必则古昔以见前乎今者皆在所则
也既曰古昔又曰先王何也古昔者先王之时先王
者古昔之人诗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其义正与此
合
马氏曰则古昔称先王君子无所接而不然独施于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17-0099c.png

道不敢以陈于王前齐人莫如我敬王盖则古昔而
称先王所以敬长者也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
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郑氏曰终则对不敢错乱尊者之言也请业请益则
起尊师重道也起若今抠衣前请业谓篇卷益谓受
说不了欲师更明说之子路问政请益是也唯诺皆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17-0099d.png

孔氏曰汉时受学有抠衣前请之法故郑引證之唯
□也父与先生呼召称诺则似宽缓骄慢
蓝田吕氏曰此章言弟子敬师之道问未终而对不
敬其所问也业谓所学于先生者如诗书礼乐之类
是也益谓所问未明或欲卒学或欲少进也有所请
必起敬业也敬业所以敬师敬师所以敬道也故请
业请益皆不可不起也弟子之事师犹子事父父召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17-0100a.png

召即往也玉藻云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
食在口则吐之
广陵方氏曰有所请必起者所以重道也孔子与曾
参言复坐吾语汝则弟子之于先生有所请必起可
知矣
长乐陈氏曰诺者应之缓唯者应之速以道则唯诺
无以殊以礼则缓速有所辨故曰父召无诺先生召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17-0100b.png

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于其所未召也常若有所召
则于其召也敢诺而不唯乎内则应唯敬对事父之
礼也论语曾子曰唯事师之礼也为人臣者君命召
在内不俟屦在外不俟车亦唯而起之意也
侍坐于所尊敬毋馀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
客起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郑氏曰毋馀席必尽其所近尊者之端为有后来者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17-0100c.png

敬尊者跋本也烛尽则去之嫌若烬多有厌倦也主
人于尊客之前不敢倦叱狗嫌若风去之唾嫌有秽
孔氏曰先生坐一席已坐一席已坐勿得使近尊者
之端席有空馀欲得亲近备拟先生顾问且拟后人
之来阙其在下空处以待之上客谓尊者之上客尊
者见之则起侍者宜从之而起食与烛至起则尊者
不起跋本谓把处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火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17-0100d.png

深虑主人厌倦有尊客而叱狗则似厌客欲去之也
卑客亦当然举尊为甚
蓝田吕氏曰所尊敬谓天下达尊有爵有德有齿者
也侍坐无馀席欲近尊者以听教也烛者童子之所
执烛尽则更之不以所残之本以示人使客不敢安
也狗于尊客之前不敢叱者嫌于客也二者皆弟子
之职故于侍坐者及之让食之际不敢唾者嫌若訾
卷四 第 42a 页 WYG0117-0101a.png

横渠张氏曰上客则主必起故坐客皆起非上客则
主不起坐者亦不敢脩私敬故无二尊也烛至起事
之变也始虚坐至设食则起二者皆变于外也下欠
伸撰杖屦亦变也故起今有人熟于人事亦能中礼
文而诚不足所谓文胜质则史也史者祝史之谓也
君子之礼因文以致诚
长乐刘氏曰烛至起不敢妨其息也食至起不敢妨
卷四 第 42b 页 WYG0117-0101b.png

跋而退不敢及其更也
严陵方氏曰侍坐于所尊敬母馀席欲其近而应对
之审也尊者之坐宜不得近以欲对之审虽于所尊
亦不嫌近乃所以敬也同等不起与己无上下之间
故也烛至起以未卜夜故也食至起为盛馔变故也
经有曰侍先生侍所尊侍君子侍长者何也曰先生
以教称之也曰所尊以道称之也曰君子以德称之
卷四 第 43a 页 WYG0117-0101c.png

卷四 第 43b 页 WYG0117-0101d.png

礼记集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