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117-00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二 宋 卫湜 撰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郑氏曰不妄说人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
则不说也辞费为伤信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好
狎为伤敬
孔氏曰礼动不虚若说人之德则爵之问人之寒则
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说为人当言行相副有言
礼记集说卷二 宋 卫湜 撰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
郑氏曰不妄说人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
则不说也辞费为伤信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好
狎为伤敬
孔氏曰礼动不虚若说人之德则爵之问人之寒则
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说为人当言行相副有言
卷二 第 1b 页 WYG0117-0038b.png
无行为辞费礼者所以辨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
下不僭上故云礼不踰越节度也不侵侮者礼主于
敬自卑而尊人故戒之不得侵犯侮慢于人也贤者
当狎而敬之若直近而习之不加于敬则是好狎
蓝田吕氏曰妄说人者说之不以道也辞费者情不
直也踰节则长幼贵贱亲疏乱矣启侵之道也好狎
则亲昵慢易之心生矣启侮之道也俭者自约而不
侵人恭者自下而不侮人故君子之恭俭不侵侮于
下不僭上故云礼不踰越节度也不侵侮者礼主于
敬自卑而尊人故戒之不得侵犯侮慢于人也贤者
当狎而敬之若直近而习之不加于敬则是好狎
蓝田吕氏曰妄说人者说之不以道也辞费者情不
直也踰节则长幼贵贱亲疏乱矣启侵之道也好狎
则亲昵慢易之心生矣启侮之道也俭者自约而不
侵人恭者自下而不侮人故君子之恭俭不侵侮于
卷二 第 2a 页 WYG0117-0039a.png
人人无侵侮之者所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予亦欲
无加诸人也三者不除则行不脩
长乐刘氏曰五常之道同本乎性待礼然后著而不
可挟之以七情也挟之以情者则是以礼妄说于人
也辞费而轻义也踰节以纵欲也侵侮以慢人也狎
玩以丧德也情作于心斯贼其性五常之道由之以
亡则礼失其本枝叶曷从而生
永嘉周氏曰礼者正而已矣妄说人非正也辞费非
无加诸人也三者不除则行不脩
长乐刘氏曰五常之道同本乎性待礼然后著而不
可挟之以七情也挟之以情者则是以礼妄说于人
也辞费而轻义也踰节以纵欲也侵侮以慢人也狎
玩以丧德也情作于心斯贼其性五常之道由之以
亡则礼失其本枝叶曷从而生
永嘉周氏曰礼者正而已矣妄说人非正也辞费非
卷二 第 2b 页 WYG0117-0039b.png
正也何也今人之所以妄说人者不有求于人必欲
逭己责也人之所以辞费者不有矜己能必欲辞已
过也君子无求而安于命不矜而过必改说以其道
者正说也辞取其达者正辞也礼者分而已矣居下
而犯上则踰上之节不知下之分也居上而逼下则
踰下之节不知上之分也侵侮者失人不知人之分
也好狎者失己不知己之分也君子明礼而知分故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与人不争处己必敬其所以作
逭己责也人之所以辞费者不有矜己能必欲辞已
过也君子无求而安于命不矜而过必改说以其道
者正说也辞取其达者正辞也礼者分而已矣居下
而犯上则踰上之节不知下之分也居上而逼下则
踰下之节不知上之分也侵侮者失人不知人之分
也好狎者失己不知己之分也君子明礼而知分故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与人不争处己必敬其所以作
卷二 第 3a 页 WYG0117-0039c.png
事可法容止可观而为万夫之望者也
庐陵胡氏曰礼不妄说人恶容说也不辞费礼虽不
可轻费妄用亦不可以烦费为辞贵于合礼说文云
辞不受也
新安朱氏曰礼有常度不为佞媚以求说于人也不
辞费辞达则止不贵于多不好狎狎谓亲亵
毛氏(信卿/)曰礼不能不说人特不妄说耳礼不能无
辞但不费辞耳说之以道何恶于说辞达而已何恶
庐陵胡氏曰礼不妄说人恶容说也不辞费礼虽不
可轻费妄用亦不可以烦费为辞贵于合礼说文云
辞不受也
新安朱氏曰礼有常度不为佞媚以求说于人也不
辞费辞达则止不贵于多不好狎狎谓亲亵
毛氏(信卿/)曰礼不能不说人特不妄说耳礼不能无
辞但不费辞耳说之以道何恶于说辞达而已何恶
卷二 第 3b 页 WYG0117-0039d.png
于辞
石林叶氏曰说人不以其道则其言多而烦也故不
妄说人则无辞费处非其分则终必至于凌物也故
不踰节则无狎侮于人无狎侮于人故能脩身无辞
费故能践言践言而行之则行可久言可道此礼之
本所以立也
金华应氏曰不妄说人不辞费所以养其正大简易
之心也不踰节所以致其审谨密察之功也不侵侮
石林叶氏曰说人不以其道则其言多而烦也故不
妄说人则无辞费处非其分则终必至于凌物也故
不踰节则无狎侮于人无狎侮于人故能脩身无辞
费故能践言践言而行之则行可久言可道此礼之
本所以立也
金华应氏曰不妄说人不辞费所以养其正大简易
之心也不踰节所以致其审谨密察之功也不侵侮
卷二 第 4a 页 WYG0117-0040a.png
不好狎所以持其庄敬纯实之诚也
马氏曰辞者达意而己非君子之所尚也费则过辞
而伤于信矣礼所以有节者以其不敢过也故丧非
不能极隆而终于三年者为其不敢过哀也一献之
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者为其不敢过乐
也凡为此者皆所以不踰节
金华邵氏曰礼所以防人之情妄以说人则与情俱
靡矣礼不可以菲废有费而辞则以菲废礼矣东坡
马氏曰辞者达意而己非君子之所尚也费则过辞
而伤于信矣礼所以有节者以其不敢过也故丧非
不能极隆而终于三年者为其不敢过哀也一献之
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者为其不敢过乐
也凡为此者皆所以不踰节
金华邵氏曰礼所以防人之情妄以说人则与情俱
靡矣礼不可以菲废有费而辞则以菲废礼矣东坡
卷二 第 4b 页 WYG0117-0040b.png
曰用器之为便而祭器之为贵亵衣之为便而衮冕
之为贵哀欲其速而伸之三年乐欲其不已而不得
终日此不妄说人之谓也或贵于多而大或贵于高
而文庭实旅百之仪四海九州之荐此不辞费之谓
旧说以为不费于言辞岂经意乎踰节不已则至于
僭上逼下侵侮不已则至于纷争斗辨好狎不已则
至亵渎慢忽礼皆在所禁焉
永嘉戴氏曰孟子曰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礼者节文
之为贵哀欲其速而伸之三年乐欲其不已而不得
终日此不妄说人之谓也或贵于多而大或贵于高
而文庭实旅百之仪四海九州之荐此不辞费之谓
旧说以为不费于言辞岂经意乎踰节不已则至于
僭上逼下侵侮不已则至于纷争斗辨好狎不已则
至亵渎慢忽礼皆在所禁焉
永嘉戴氏曰孟子曰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礼者节文
卷二 第 5a 页 WYG0117-0040c.png
之谓也故礼亦谓之节犹规矩防闲不可越也书曰
德盛不狎侮故狎侮人者皆德薄者也数侵侮人而
好与人狎不特失人必且失己其为无礼也大矣
脩身践言谓之善行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郑氏曰践履也言履而行之言道言合于道质犹本
也礼为之文饰耳
孔氏曰凡为礼之法皆以忠信仁义为本礼以为文
饰行脩者忠信之行脩言道者言合于仁义之道则
德盛不狎侮故狎侮人者皆德薄者也数侵侮人而
好与人狎不特失人必且失己其为无礼也大矣
脩身践言谓之善行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郑氏曰践履也言履而行之言道言合于道质犹本
也礼为之文饰耳
孔氏曰凡为礼之法皆以忠信仁义为本礼以为文
饰行脩者忠信之行脩言道者言合于仁义之道则
卷二 第 5b 页 WYG0117-0040d.png
可与礼为本也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善行以脩身践言为之本其行
礼也以行脩言道为之本以是为质则所见于外者
皆文也
长乐刘氏曰敬用乎五事所以脩身也允蹈乎五常
所以践言也是礼有其本可谓善行矣行以此脩则
言协于道礼之体质于是成矣
永嘉周氏曰人不可以不为善也虽小善而必为然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善行以脩身践言为之本其行
礼也以行脩言道为之本以是为质则所见于外者
皆文也
长乐刘氏曰敬用乎五事所以脩身也允蹈乎五常
所以践言也是礼有其本可谓善行矣行以此脩则
言协于道礼之体质于是成矣
永嘉周氏曰人不可以不为善也虽小善而必为然
卷二 第 6a 页 WYG0117-0041a.png
后能为大善舜之所以为舜者以其乐取诸人以为
善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从之莫能禦也然则如之何
斯可以为善矣曰脩身也践言也脩身者必敬践言
者必忠忠与敬者为善之大端入德之要也故谓之
善行行笃敬则行脩矣言忠信则言道矣故曰义以
为质礼以行之又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行脩言
道所以为礼之质也苟无其质虽习于曲礼威仪之
多君子不谓之知礼
善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从之莫能禦也然则如之何
斯可以为善矣曰脩身也践言也脩身者必敬践言
者必忠忠与敬者为善之大端入德之要也故谓之
善行行笃敬则行脩矣言忠信则言道矣故曰义以
为质礼以行之又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行脩言
道所以为礼之质也苟无其质虽习于曲礼威仪之
多君子不谓之知礼
卷二 第 6b 页 WYG0117-0041b.png
金华应氏曰曲礼三千以敬为首然容猊辞气虽持
敬之所先而脩身践言谓之善行尤为礼之所本故
自安民而下历陈夫长敖从欲志满乐极之戒与夫
事贤交众持已接物之道凡皆所以脩身善行而不
欲从事于空言焉是所以为礼之质也不反之于质
而徒区区于繁文末节之间亦外焉而已
严陵方氏曰礼之文则见乎事礼之质则存乎人言
行存乎人者也故曰礼之质也乐记又以中正无邪
敬之所先而脩身践言谓之善行尤为礼之所本故
自安民而下历陈夫长敖从欲志满乐极之戒与夫
事贤交众持已接物之道凡皆所以脩身善行而不
欲从事于空言焉是所以为礼之质也不反之于质
而徒区区于繁文末节之间亦外焉而已
严陵方氏曰礼之文则见乎事礼之质则存乎人言
行存乎人者也故曰礼之质也乐记又以中正无邪
卷二 第 7a 页 WYG0117-0041c.png
为礼之质者盖惟行脩言道乃能中正无邪曲礼言
其始乐记言其终所以为质则一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郑氏曰谓君人者取于人谓高尚其道取人谓制服
其身来学不往教尊道艺
横渠张氏曰行脩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狗物强施
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蓝田吕氏曰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学者之道也礼
其始乐记言其终所以为质则一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郑氏曰谓君人者取于人谓高尚其道取人谓制服
其身来学不往教尊道艺
横渠张氏曰行脩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狗物强施
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蓝田吕氏曰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学者之道也礼
卷二 第 7b 页 WYG0117-0041d.png
闻来学不闻往教教者之道也取犹致也致于人者
我为人所致而教之在教者言之则来学者也取人
者我致人以教已在教者言之则往教者也犹言劳
心者治人乃我治其人劳力者治于人乃我为人所
治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致人以教
己非诚有志于学也学而非诚则教亦无益此其所
以不可也古者友不可以有挟也况于师乎虽天子
不召师况于学者乎
我为人所致而教之在教者言之则来学者也取人
者我致人以教已在教者言之则往教者也犹言劳
心者治人乃我治其人劳力者治于人乃我为人所
治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致人以教
己非诚有志于学也学而非诚则教亦无益此其所
以不可也古者友不可以有挟也况于师乎虽天子
不召师况于学者乎
卷二 第 8a 页 WYG0117-0042a.png
永嘉周氏曰君子有财以给天下之求有道以应天
下之问其心必欲无一夫之不获其所而天下之人
皆至于道圣人在上则行其道圣人在下则怀其志
故尧舜所以犹病于博施济众而孔子乃于其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岂取人而往教所得周
哉盖取人则失已往教则枉道圣人中道而立使天
下之人皆得取于我而来学以求正焉则己立而给
不匮道大而应无方然后天下之人皆得与被其泽
下之问其心必欲无一夫之不获其所而天下之人
皆至于道圣人在上则行其道圣人在下则怀其志
故尧舜所以犹病于博施济众而孔子乃于其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此岂取人而往教所得周
哉盖取人则失已往教则枉道圣人中道而立使天
下之人皆得取于我而来学以求正焉则己立而给
不匮道大而应无方然后天下之人皆得与被其泽
卷二 第 8b 页 WYG0117-0042b.png
长乐陈氏曰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所以勉其学者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所以戒其教者
马氏曰夫规矩准绳之所以为平者谓夫物以为揆
而不揆乎物也君子正己为法于后世亦犹规矩准
绳而已故曰天下有道以道徇身天下无道以身徇
道未闻以道徇乎人也取人而不取于人则所谓狗
乎人者也孟子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
诸侯乎君子所以不往教者非矜奋以自高也其礼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所以戒其教者
马氏曰夫规矩准绳之所以为平者谓夫物以为揆
而不揆乎物也君子正己为法于后世亦犹规矩准
绳而已故曰天下有道以道徇身天下无道以身徇
道未闻以道徇乎人也取人而不取于人则所谓狗
乎人者也孟子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
诸侯乎君子所以不往教者非矜奋以自高也其礼
卷二 第 9a 页 WYG0117-0042c.png
然也
庐陵胡氏曰取于人以身下人也舜取于人以为善
是也取人谓屈人从已齐王欲见孟子而使之朝是
也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汉孙宝荅张忠云君男欲学
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是也
新安朱氏曰此虽两节其实互明一事也取于人者
童蒙求我朋自远来也取人者好为人师我求童蒙
也礼有取于人所以彼有来学无取人所以我无往
庐陵胡氏曰取于人以身下人也舜取于人以为善
是也取人谓屈人从已齐王欲见孟子而使之朝是
也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汉孙宝荅张忠云君男欲学
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是也
新安朱氏曰此虽两节其实互明一事也取于人者
童蒙求我朋自远来也取人者好为人师我求童蒙
也礼有取于人所以彼有来学无取人所以我无往
卷二 第 9b 页 WYG0117-0042d.png
教也
永嘉戴氏曰夫取者非取诸人为善之取盖可以取
可以无取之意也夫物所以将礼因物之不至而失
礼者有之故行礼者使人取于我不当使我取于人
礼虽自卑而尊人然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
敬学故学者当致敬尽礼洁己以求进毋宁教者卑
辞悦色俯首以求售其说也礼不闻往教在己者若
过高不闻取人在己者无所利故礼之所以为可贵
永嘉戴氏曰夫取者非取诸人为善之取盖可以取
可以无取之意也夫物所以将礼因物之不至而失
礼者有之故行礼者使人取于我不当使我取于人
礼虽自卑而尊人然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
敬学故学者当致敬尽礼洁己以求进毋宁教者卑
辞悦色俯首以求售其说也礼不闻往教在己者若
过高不闻取人在己者无所利故礼之所以为可贵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17-0043a.png
也
王氏(子墨/)曰取于人不闻取人为有馀者言也闻来
学不闻往教为不足者言也道者天下之所共而欲
为君子者人心所同有馀者教人不足者求教于人
此亦理之当然者也有馀者不以与人是以道自私
而不与天下同为君子也不足者不肯尊师是自远
于道而不以君子待其身也二者之失宜若不足者
之所急而非有馀者之患然使己为君子而使众人
王氏(子墨/)曰取于人不闻取人为有馀者言也闻来
学不闻往教为不足者言也道者天下之所共而欲
为君子者人心所同有馀者教人不足者求教于人
此亦理之当然者也有馀者不以与人是以道自私
而不与天下同为君子也不足者不肯尊师是自远
于道而不以君子待其身也二者之失宜若不足者
之所急而非有馀者之患然使己为君子而使众人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17-0043b.png
不与焉其用心果安在哉亦有道所不取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
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郑氏曰分辩皆别也
蓝田吕氏曰道德仁义所以成已也教训正俗所以
成人也分争辩讼所以决疑事也君臣上下父子兄
弟所以正大伦也皆有待于礼者也兼天下而体之
之谓仁理之所当然之谓义由仁义而之焉之谓道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
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郑氏曰分辩皆别也
蓝田吕氏曰道德仁义所以成已也教训正俗所以
成人也分争辩讼所以决疑事也君臣上下父子兄
弟所以正大伦也皆有待于礼者也兼天下而体之
之谓仁理之所当然之谓义由仁义而之焉之谓道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17-0043c.png
有仁义于己之谓德节文乎仁义之谓礼仁义道德
皆其性之所固有本于是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然
无节无文则过与不及害之以至于道之不明且不
行此所以非礼不成也先王制礼教民之中而已教
不本于礼则设之不当设之不当则所以教者不备
矣教训正俗其义皆教也立教之谓教训说理义之
谓训皆所以正风俗之不正故曰非礼不备也理有
可否则争情有曲直则讼惟礼为能决之盖分争者
皆其性之所固有本于是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然
无节无文则过与不及害之以至于道之不明且不
行此所以非礼不成也先王制礼教民之中而已教
不本于礼则设之不当设之不当则所以教者不备
矣教训正俗其义皆教也立教之谓教训说理义之
谓训皆所以正风俗之不正故曰非礼不备也理有
可否则争情有曲直则讼惟礼为能决之盖分争者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17-0043d.png
合于礼则可不合于礼则不可辩讼者有礼则直无
礼则不直故曰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人之
大伦由礼而后定也故冠昏丧祭射乡朝聘所以明
者人伦而已故曰非礼不定
长乐刘氏曰古者圣王用其中以建天下之中者未
始不由于道者也故仁也义也知也信也虽有其理
而无定形附于行事而后著者也惟礼也同出于中
同根于性而事为之物物为之名有数有度有文有
礼则不直故曰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人之
大伦由礼而后定也故冠昏丧祭射乡朝聘所以明
者人伦而已故曰非礼不定
长乐刘氏曰古者圣王用其中以建天下之中者未
始不由于道者也故仁也义也知也信也虽有其理
而无定形附于行事而后著者也惟礼也同出于中
同根于性而事为之物物为之名有数有度有文有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17-0044a.png
质或吉或凶或军或宾或嘉咸有等降上下之制以
载乎五常之道适于民心致其中和者也然则五常
之道同本乎性待礼之行然后四者附之以为著此
礼之所以为大而百行资之以成其德焉其能配天
地动鬼神厚人伦成教化也不亦宜乎
石林叶氏曰道德有礼所以体之仁义有礼所以节
之礼自其末推及于其本则始于道德自其显推至
于其幽则终于鬼神
载乎五常之道适于民心致其中和者也然则五常
之道同本乎性待礼之行然后四者附之以为著此
礼之所以为大而百行资之以成其德焉其能配天
地动鬼神厚人伦成教化也不亦宜乎
石林叶氏曰道德有礼所以体之仁义有礼所以节
之礼自其末推及于其本则始于道德自其显推至
于其幽则终于鬼神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17-0044b.png
四明沈氏曰道德仁义混然无偏倚之谓成杨墨之
仁义去道德而言之也老子之道德去仁义而言之
也二者皆有弊以执一偏不知礼也道德仁义理一
而名二体同而用殊各行于其所当行而不偏于一
曲非礼不能也
马氏曰周之盛时民之祭祀丧纪冠昏饮射皆董于
乡闾之史动作起居无一日而不在于礼此教训正
俗所以待礼而备也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意论
仁义去道德而言之也老子之道德去仁义而言之
也二者皆有弊以执一偏不知礼也道德仁义理一
而名二体同而用殊各行于其所当行而不偏于一
曲非礼不能也
马氏曰周之盛时民之祭祀丧纪冠昏饮射皆董于
乡闾之史动作起居无一日而不在于礼此教训正
俗所以待礼而备也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意论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17-0044c.png
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此分争辩讼所以待礼而决也
君臣上下主于义而不可以无分无分则夷而终于
乱父子兄弟出于恩而不可以无敬无敬则渎而至
于离此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所以待礼而定也
永嘉戴氏曰学者始乎礼成乎礼何也五常之道惟
礼有所据依不假事而见故学者当以执礼为先执
礼则存敬存敬则非僻之心不入由是而之焉可与
为善矣风俗不易正也将欲教训而整齐之非刑政
君臣上下主于义而不可以无分无分则夷而终于
乱父子兄弟出于恩而不可以无敬无敬则渎而至
于离此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所以待礼而定也
永嘉戴氏曰学者始乎礼成乎礼何也五常之道惟
礼有所据依不假事而见故学者当以执礼为先执
礼则存敬存敬则非僻之心不入由是而之焉可与
为善矣风俗不易正也将欲教训而整齐之非刑政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17-0044d.png
所能及也使天下各安其分则风俗正矣备之为言
无一不顺之谓也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典礼者折狱
之道也狱之所以不决者由其无以服人心也决争
讼而一于礼则人心服矣其功可至于无讼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虽有自然之分然轻重厚薄必定于礼
此礼之功所以与天地并也
王氏(子墨/)曰夫礼者所以节文乎仁义者也仁义之
实始于人心恻隐羞恶之间赤子爱亲敬兄之际本
无一不顺之谓也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典礼者折狱
之道也狱之所以不决者由其无以服人心也决争
讼而一于礼则人心服矣其功可至于无讼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虽有自然之分然轻重厚薄必定于礼
此礼之功所以与天地并也
王氏(子墨/)曰夫礼者所以节文乎仁义者也仁义之
实始于人心恻隐羞恶之间赤子爱亲敬兄之际本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17-0045a.png
与生俱生之物率而行之固无非道存而有之固无
非德然人之得于天者不能无厚薄昏明之小异苟
无礼以节文之则或过或不及将有发而不中节者
不足以为仁义道德之至矣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
成授人以己之所知所能之谓教训说义理使人之
昭明之谓训君子之教训凡以正俗也俗之不正自
夫民情之无节喜怒哀乐之纵恣视听言动之无所
防制者始惟有礼以节之则邪止于未形而百善自
非德然人之得于天者不能无厚薄昏明之小异苟
无礼以节文之则或过或不及将有发而不中节者
不足以为仁义道德之至矣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
成授人以己之所知所能之谓教训说义理使人之
昭明之谓训君子之教训凡以正俗也俗之不正自
夫民情之无节喜怒哀乐之纵恣视听言动之无所
防制者始惟有礼以节之则邪止于未形而百善自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17-0045b.png
此生百不善自此熄教训之要具足于礼无有馀事
故曰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凡人意气相凌而不相下
则有争有讼争讼者起于人之不能各以礼自持也
今欲分其争辩其讼亦在乎断之以礼而已礼一明
而曲直之情判故曰分争辩讼非礼不决自天地定
位而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大伦已存于其间而生
民之初巢居穴处未有宫室栋宇之制衣鸟兽之皮
未有冠冕服章之文茹毛饮血未有簠簋笾豆之数
故曰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凡人意气相凌而不相下
则有争有讼争讼者起于人之不能各以礼自持也
今欲分其争辩其讼亦在乎断之以礼而已礼一明
而曲直之情判故曰分争辩讼非礼不决自天地定
位而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大伦已存于其间而生
民之初巢居穴处未有宫室栋宇之制衣鸟兽之皮
未有冠冕服章之文茹毛饮血未有簠簋笾豆之数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17-0045c.png
林然群居未有拜起坐立之节圣人因其自然之分
制为尊卑贵贱长幼之礼寓于宫室衣服饮食拜起
坐立之间以正君臣以辩上下以别父子以序兄弟
于是人之大伦始昭然明白而不可乱故曰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
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郑氏曰宦仕也班次也涖临也庄敬也
制为尊卑贵贱长幼之礼寓于宫室衣服饮食拜起
坐立之间以正君臣以辩上下以别父子以序兄弟
于是人之大伦始昭然明白而不可乱故曰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
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郑氏曰宦仕也班次也涖临也庄敬也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17-0045d.png
孔氏曰左传宣二年赵盾见灵辄饿问之云宦三年
矣服虔云宦学也是学职事为官也朝朝廷也次谓
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治军谓师旅卒伍各正其部
分也涖官谓卿大夫士各有职掌行法谓司寇士师
明刑法皆用礼威严乃行周礼都宗人祷祠郑注云
祠谓报赛又小宗伯注云求福曰祷得求曰祠案熊
氏曰宦谓学仕宦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此二者俱是
事师非礼不亲祭祀者国家常礼牲币之属以供给
矣服虔云宦学也是学职事为官也朝朝廷也次谓
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治军谓师旅卒伍各正其部
分也涖官谓卿大夫士各有职掌行法谓司寇士师
明刑法皆用礼威严乃行周礼都宗人祷祠郑注云
祠谓报赛又小宗伯注云求福曰祷得求曰祠案熊
氏曰宦谓学仕宦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此二者俱是
事师非礼不亲祭祀者国家常礼牲币之属以供给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17-0046a.png
鬼神惟有礼乃能诚敬
蓝田吕氏曰宦学事师学者之事也班朝治军涖官
行法仕者之事也祷祠祭祀供给鬼神交神明之事
也皆有待于礼者也宦家臣也杂记云宦于大夫者
之为之服也盖仕为家臣而未升诸公盖亦学为仕
者也故宦者学为仕之称也学者学道艺者也二者
之学皆有师师弟子之分不正则学之意不诚学之
意不诚则师弟子之情不亲而教不行故曰非礼不
蓝田吕氏曰宦学事师学者之事也班朝治军涖官
行法仕者之事也祷祠祭祀供给鬼神交神明之事
也皆有待于礼者也宦家臣也杂记云宦于大夫者
之为之服也盖仕为家臣而未升诸公盖亦学为仕
者也故宦者学为仕之称也学者学道艺者也二者
之学皆有师师弟子之分不正则学之意不诚学之
意不诚则师弟子之情不亲而教不行故曰非礼不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17-0046b.png
亲班朝者正朝位也治军者齐军政也涖官行法者
临官府以行法令也三者皆仕者所以治众也礼明
乎尊卑上下之别则分无不守令无不从此所以非
礼威严不行也祷祠祭祀则郊社宗庙之常祀也内
则尽志外则尽物所以供给鬼神鬼神无常享享于
克诚礼者敬而已无敬则不诚故曰非礼不诚不庄
东莱吕氏曰此通前段只是一礼字孝经只是一孝
字凡事皆归之孝此类须参求其所以然
临官府以行法令也三者皆仕者所以治众也礼明
乎尊卑上下之别则分无不守令无不从此所以非
礼威严不行也祷祠祭祀则郊社宗庙之常祀也内
则尽志外则尽物所以供给鬼神鬼神无常享享于
克诚礼者敬而已无敬则不诚故曰非礼不诚不庄
东莱吕氏曰此通前段只是一礼字孝经只是一孝
字凡事皆归之孝此类须参求其所以然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17-0046c.png
李氏曰于宦学事师也有以治其内故曰非礼不亲
于班朝治军涖官行法也有以治其外故曰非礼威
严不行于祷祠则礼者所以成内而成外也故曰非
礼不诚不庄
永嘉戴氏曰夫礼主于分分主于严疑非所以为亲
也然粲然有文以相接而情意交通乃其所以为亲
也狎则不敬不敬则乖戾随之矣故曰非礼不亲夫
厉威严以服人者在法令法令不从则在刑戮今而
于班朝治军涖官行法也有以治其外故曰非礼威
严不行于祷祠则礼者所以成内而成外也故曰非
礼不诚不庄
永嘉戴氏曰夫礼主于分分主于严疑非所以为亲
也然粲然有文以相接而情意交通乃其所以为亲
也狎则不敬不敬则乖戾随之矣故曰非礼不亲夫
厉威严以服人者在法令法令不从则在刑戮今而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17-0046d.png
曰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何也夫人之
所以畏者非死也惟有以回复其心使人知自畏而
已矣上下严整肃然皆有敬心故虽董之以文辞而
人知惧上下偷惰傲然皆有慢心虽刀锯鼎镬人何
畏焉汉仪略就禁止喧哗晋军有礼战胜可用其粗
者犹且若是而况斯民瞻其颜色望其容猊而敢生
慢易者乎祷祠祭祀谓行礼之时也供给鬼神谓祭
祀之物也
所以畏者非死也惟有以回复其心使人知自畏而
已矣上下严整肃然皆有敬心故虽董之以文辞而
人知惧上下偷惰傲然皆有慢心虽刀锯鼎镬人何
畏焉汉仪略就禁止喧哗晋军有礼战胜可用其粗
者犹且若是而况斯民瞻其颜色望其容猊而敢生
慢易者乎祷祠祭祀谓行礼之时也供给鬼神谓祭
祀之物也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17-0047a.png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郑氏曰撙犹趋也
孔氏曰君子有德有爵者之通称王肃云君上位子
下民何胤云在猊为恭在心为敬节法度也言恒趋
于法度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自道德仁义
以下皆须礼以成故君子之身行恭敬趋法度及退
让之事以明礼也
横渠张氏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
郑氏曰撙犹趋也
孔氏曰君子有德有爵者之通称王肃云君上位子
下民何胤云在猊为恭在心为敬节法度也言恒趋
于法度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自道德仁义
以下皆须礼以成故君子之身行恭敬趋法度及退
让之事以明礼也
横渠张氏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17-0047b.png
之极也
蓝田吕氏曰礼者敬而已矣君子恭敬所以明礼之
实也礼节文乎仁义者也君子撙节所以明礼之文
也辞逊之心礼之端也君子退逊所以明礼之用也
东莱吕氏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字字亲切指示
须当留意
马氏曰礼者即事之治也有其事必有其治君子知
礼不可一日而废也故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之义
蓝田吕氏曰礼者敬而已矣君子恭敬所以明礼之
实也礼节文乎仁义者也君子撙节所以明礼之文
也辞逊之心礼之端也君子退逊所以明礼之用也
东莱吕氏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字字亲切指示
须当留意
马氏曰礼者即事之治也有其事必有其治君子知
礼不可一日而废也故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之义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17-0047c.png
使天下之人晓然知礼之意循而行之盖礼之不明
道之不行常出于在上者太高而不中虽善而无徵
故东晋之士以为礼不为君子设遂放弃而不用指
法度为拘俗之士然则礼何由而明道何由而行哉
庐陵胡氏曰郑氏云撙趋也有自抑之意柳公绰撙
节用度褚无量云撙奢靡
王氏(子墨/)曰自道德仁义以下皆不可无礼故君子
之道明礼为先而礼之大本有三一曰敬一念之顷
道之不行常出于在上者太高而不中虽善而无徵
故东晋之士以为礼不为君子设遂放弃而不用指
法度为拘俗之士然则礼何由而明道何由而行哉
庐陵胡氏曰郑氏云撙趋也有自抑之意柳公绰撙
节用度褚无量云撙奢靡
王氏(子墨/)曰自道德仁义以下皆不可无礼故君子
之道明礼为先而礼之大本有三一曰敬一念之顷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17-0047d.png
无不敬也二曰节品节之使之中节也三曰逊自卑
而尊人也礼之苟明则内之脩身外之治人幽之交
神明者无不得其当而天下以治君民以安礼之不
明则内之脩身外之治人幽之交于神明者无不失
其当而天下以乱君臣以危故曰有礼则安无礼则
危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
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而尊人也礼之苟明则内之脩身外之治人幽之交
神明者无不得其当而天下以治君民以安礼之不
明则内之脩身外之治人幽之交于神明者无不失
其当而天下以乱君臣以危故曰有礼则安无礼则
危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
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17-0048a.png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郑氏曰聚犹共也鹿牝曰麀
孔氏曰山海经云猩猩人面豕身能言语尔雅云二
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鹦鹉是羽曰禽猩
猩四足而毛本兽今云禽兽者凡语有通别别而言
之羽则曰禽毛则曰兽通而为说鸟不可曰兽兽亦
可曰禽故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则驱走者亦曰禽
周礼司马职云大兽公之小禽私之则禽未必皆鸟
郑氏曰聚犹共也鹿牝曰麀
孔氏曰山海经云猩猩人面豕身能言语尔雅云二
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鹦鹉是羽曰禽猩
猩四足而毛本兽今云禽兽者凡语有通别别而言
之羽则曰禽毛则曰兽通而为说鸟不可曰兽兽亦
可曰禽故易曰王用三驱失前禽则驱走者亦曰禽
周礼司马职云大兽公之小禽私之则禽未必皆鸟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17-0048b.png
也又周礼以禽作六挚卿羔大夫雁白虎通云禽者
鸟兽之总名以此诸经證禽名通兽者以小兽可擒
故得通名禽也
蓝田吕氏曰人之血气嗜欲视听食息与禽兽异者
几希特禽兽之言与人异耳然猩猩鹦鹉亦或能之
是则所以贵于万物者盖有理义存焉圣人因理义
之同然而制为之礼然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
有别人道所以立而与天地参也纵欲怠敖灭天理
鸟兽之总名以此诸经證禽名通兽者以小兽可擒
故得通名禽也
蓝田吕氏曰人之血气嗜欲视听食息与禽兽异者
几希特禽兽之言与人异耳然猩猩鹦鹉亦或能之
是则所以贵于万物者盖有理义存焉圣人因理义
之同然而制为之礼然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
有别人道所以立而与天地参也纵欲怠敖灭天理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17-0048c.png
而穷人欲将与马牛犬彘之无辨是果于自弃而不
欲齿于人类者乎
长乐陈氏曰禽兽有知而无义有知故能言无义故
未尝有礼人则有知有义有知而无义不亦禽兽之
心乎乐记曰作为鼗鼓椌楬则作者为之始为者作
之继也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之行脩言道其大有
以同天地之节其极有以合天地之化岂特使自别
于禽兽哉然则自别于禽兽者众人而已于明礼言
欲齿于人类者乎
长乐陈氏曰禽兽有知而无义有知故能言无义故
未尝有礼人则有知有义有知而无义不亦禽兽之
心乎乐记曰作为鼗鼓椌楬则作者为之始为者作
之继也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之行脩言道其大有
以同天地之节其极有以合天地之化岂特使自别
于禽兽哉然则自别于禽兽者众人而已于明礼言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17-0048d.png
君子于为礼言圣人与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同
意
马氏曰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
之君子存之夫人于禽兽其肖象性识固有间矣而
曰几希者在去存之间尔故曰饱食煖衣逸居而无
教则近于禽兽此圣人所以作为礼以教人使知独
贵于万物而不失其良心也
永嘉戴氏曰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
意
马氏曰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
之君子存之夫人于禽兽其肖象性识固有间矣而
曰几希者在去存之间尔故曰饱食煖衣逸居而无
教则近于禽兽此圣人所以作为礼以教人使知独
贵于万物而不失其良心也
永嘉戴氏曰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17-0049a.png
希之际甚可畏也夫人为物最灵圣人待人至重也
而圣贤之论至曰与禽兽奚择焉甚者至以为禽兽
之不如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
遄死圣贤之论迫矣学者可不知自畏邪民生之初
其与禽兽等耳及其自知贵重自别异于禽兽者盖
圣人制礼之功也不然则与庶类同一嗜欲而已同
一斗争而已夫笃厚以崇礼其功至于参天地育万
物礼之不行其祸乃至于与禽兽并善恶相绝如此
而圣贤之论至曰与禽兽奚择焉甚者至以为禽兽
之不如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
遄死圣贤之论迫矣学者可不知自畏邪民生之初
其与禽兽等耳及其自知贵重自别异于禽兽者盖
圣人制礼之功也不然则与庶类同一嗜欲而已同
一斗争而已夫笃厚以崇礼其功至于参天地育万
物礼之不行其祸乃至于与禽兽并善恶相绝如此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17-0049b.png
学者兢兢自持犹惧不免而况肆然无忌惮乎
新安朱氏曰陆农师点圣人作是一句为礼以教人
是一句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
而不往亦非礼也
郑氏曰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报其次三王
之世礼始兴焉
孔氏曰自此至不慑一节明世变道殊所贵有异虽
新安朱氏曰陆农师点圣人作是一句为礼以教人
是一句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
而不往亦非礼也
郑氏曰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报其次三王
之世礼始兴焉
孔氏曰自此至不慑一节明世变道殊所贵有异虽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17-0049c.png
负贩者必须有礼皇是三皇帝是五帝不云皇帝者
郑恐是一事不分故升帝于皇上礼运注亦谓大道
行为五帝时其时犹淳厚不尚往来之礼所贵者在
于有德德主务施但施而不希其反也三王之世施
则望报务犹事也以为常事故其礼主尚往来
蓝田吕氏曰太上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时也其
治也文不胜质务存其实直情径行无所事于礼故
礼有不荅而人不非也后圣有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郑恐是一事不分故升帝于皇上礼运注亦谓大道
行为五帝时其时犹淳厚不尚往来之礼所贵者在
于有德德主务施但施而不希其反也三王之世施
则望报务犹事也以为常事故其礼主尚往来
蓝田吕氏曰太上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时也其
治也文不胜质务存其实直情径行无所事于礼故
礼有不荅而人不非也后圣有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17-0049d.png
由是交际之道兴焉
长乐刘氏曰太上者至极之称犹言大备全德之人
也全德之人自得而已夺之不以为损予之不以为
益爱之不自以为仁利之不自以为义所谓不知有
之者也其次夺之知损予之知益爱之为仁利之为
义所谓亲之誉之者也故施则必报是以不可无礼
也自礼记左氏老子凡所言太上者皆若此系其人
不系其时
长乐刘氏曰太上者至极之称犹言大备全德之人
也全德之人自得而已夺之不以为损予之不以为
益爱之不自以为仁利之不自以为义所谓不知有
之者也其次夺之知损予之知益爱之为仁利之为
义所谓亲之誉之者也故施则必报是以不可无礼
也自礼记左氏老子凡所言太上者皆若此系其人
不系其时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17-0050a.png
马氏曰礼之设所以缘人情也故曰报者天下之利
也又曰礼得其报则乐圣人因人情之所乐制为往
来之礼所以使天下之人亹亹而不倦也夫献而必
有酬酬而必有酢此往来之礼见于燕饮也主人出
迎则客固辞客就东阶则主人固辞此往来之礼见
于际接也服之三年者其报必期服之期者报亦如
之此往来之礼见于丧纪也其往而不来来而不往
则礼失其报而为礼者有时而怠矣
也又曰礼得其报则乐圣人因人情之所乐制为往
来之礼所以使天下之人亹亹而不倦也夫献而必
有酬酬而必有酢此往来之礼见于燕饮也主人出
迎则客固辞客就东阶则主人固辞此往来之礼见
于际接也服之三年者其报必期服之期者报亦如
之此往来之礼见于丧纪也其往而不来来而不往
则礼失其报而为礼者有时而怠矣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17-0050b.png
王氏(子墨/)曰贵德之世人以德为当然而不知其为
德故恩怨之心不生相与群于天地间者盖澹如也
何其至哉迨夫后世人知为德而出于有心故以施
报为美事一往一来礼之所在宜不能忘怀也及其
衰则情文之繁而忠信之薄廉于责己而重于责人
一拜一言之不酬而怨有不可弭者甚者且施于君
臣之际而以国士众人二其心又甚则父子之间一
借耰锄而虑有德色其不可解于心者且若是况相
德故恩怨之心不生相与群于天地间者盖澹如也
何其至哉迨夫后世人知为德而出于有心故以施
报为美事一往一来礼之所在宜不能忘怀也及其
衰则情文之繁而忠信之薄廉于责己而重于责人
一拜一言之不酬而怨有不可弭者甚者且施于君
臣之际而以国士众人二其心又甚则父子之间一
借耰锄而虑有德色其不可解于心者且若是况相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17-0050c.png
望于等夷之人乎盖尝谓礼之本意使人恩怨之心
可销而太上之风可还也鱼以泉涸而相与处于陆
相濡以沫相嘘以湿曾不若相忘于江湖夫处缓急
而知相嘘濡亦可谓有情矣然有一不以湿沫相沾
丐虽不能言其中独无憾乎处江湖而相忘处陆则
相濡嘘夫岂不善要不若江湖之无事故与其有恩
怨之心而为世俗之纷纷孰若姑务自尽而求如太
上之相忘哉明乎此则知所谓施报者礼也向之所
可销而太上之风可还也鱼以泉涸而相与处于陆
相濡以沫相嘘以湿曾不若相忘于江湖夫处缓急
而知相嘘濡亦可谓有情矣然有一不以湿沫相沾
丐虽不能言其中独无憾乎处江湖而相忘处陆则
相濡嘘夫岂不善要不若江湖之无事故与其有恩
怨之心而为世俗之纷纷孰若姑务自尽而求如太
上之相忘哉明乎此则知所谓施报者礼也向之所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17-0050d.png
谓贵德者亦礼也尚安有衰世之事
山阴陆氏曰施报者往来之情往来者施报之迹方
其仁义之施报则存乎情及礼之往来则见乎迹
永嘉戴氏曰昔人有厌世多事而为之说曰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嗟夫使民不相往来相忘于无事岂不
大善而人情决无不相往来之理凡人之情近而不
相得则凶或害之既悔且吝故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圣人有忧之以为上古之时其
山阴陆氏曰施报者往来之情往来者施报之迹方
其仁义之施报则存乎情及礼之往来则见乎迹
永嘉戴氏曰昔人有厌世多事而为之说曰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嗟夫使民不相往来相忘于无事岂不
大善而人情决无不相往来之理凡人之情近而不
相得则凶或害之既悔且吝故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圣人有忧之以为上古之时其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17-0051a.png
民施而不望报中古之时有施斯有报矣施而不报
祸之所由起也于是制礼以文之使民知有往来柔
伏天下好争之心于跪拜俯伏辞逊唯诺之间人不
知其为功也圣人制礼之意固为夫多事者设也而
曰礼所以为多事是亦不察于制礼之本矣以此坊
民犹有一言之不酬一拜之不荅而两国为之暴骨
者况绝灭礼乐置天下于无事乎一日无礼天下之
事始不胜其繁矣
祸之所由起也于是制礼以文之使民知有往来柔
伏天下好争之心于跪拜俯伏辞逊唯诺之间人不
知其为功也圣人制礼之意固为夫多事者设也而
曰礼所以为多事是亦不察于制礼之本矣以此坊
民犹有一言之不酬一拜之不荅而两国为之暴骨
者况绝灭礼乐置天下于无事乎一日无礼天下之
事始不胜其繁矣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17-0051b.png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
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
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郑氏曰负贩者尤轻恌志利宜若无礼然慑犹怯惑
孔氏曰贫者好怯惑畏人使心志不遂知礼者则持
礼而行之故志不慑怯
横渠张氏曰学礼学者之尽也未有不须礼以成者
也学之大于此终身焉虽德性亦待此而长惟礼乃
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
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郑氏曰负贩者尤轻恌志利宜若无礼然慑犹怯惑
孔氏曰贫者好怯惑畏人使心志不遂知礼者则持
礼而行之故志不慑怯
横渠张氏曰学礼学者之尽也未有不须礼以成者
也学之大于此终身焉虽德性亦待此而长惟礼乃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17-0051c.png
是实事舍此皆悠悠圣庸共由此途成圣人不越乎
礼进庸人莫切乎礼是透上透下之事也
东莱吕氏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古人见得分明
如此
蓝田吕氏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强足以凌弱其众
足以暴寡然其群而不乱或守死而不变者畏礼而
不敢犯也人君居百姓之上惟所令而莫之违者恃
礼以为治也一人有礼众思敬之有不安乎一人无
礼进庸人莫切乎礼是透上透下之事也
东莱吕氏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古人见得分明
如此
蓝田吕氏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强足以凌弱其众
足以暴寡然其群而不乱或守死而不变者畏礼而
不敢犯也人君居百姓之上惟所令而莫之违者恃
礼以为治也一人有礼众思敬之有不安乎一人无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17-0051d.png
礼众思伐之有不危乎此所以系人之安危而不可
不学者富贵者人之所共敬者也贫贱者人之所共
慢者也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之至贱犹不敢慢
而必有所尊况人之所共敬者乎古之君子不侮鳏
寡不畏强禦苟无礼以节于内则外物之轻重足以
移其常心矣故富贵者知其所当敬则不骄不淫贫
贱者知其所自敬则志不慑
永嘉戴氏曰安危之机生死之本也有礼则安安则
不学者富贵者人之所共敬者也贫贱者人之所共
慢者也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之至贱犹不敢慢
而必有所尊况人之所共敬者乎古之君子不侮鳏
寡不畏强禦苟无礼以节于内则外物之轻重足以
移其常心矣故富贵者知其所当敬则不骄不淫贫
贱者知其所自敬则志不慑
永嘉戴氏曰安危之机生死之本也有礼则安安则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17-0052a.png
生矣无礼则危危不足言也死将至矣圣人制礼之
意所以生斯人也一日无礼则民有不得其死者矣
礼以卑为主以恭为本有自是之心者不可以语礼
有自大之心者不能以行礼故礼者所以柔伏其侈
大之意而习为退逊谦下之道故有礼之人其容肃
然以正其气粹然以和望其颜色而知其人之可亲
也其容狠其气暴望其颜色而生慢易之心者必其
无礼之人也富贵之失礼以骄贫贱之失礼以谄骄
意所以生斯人也一日无礼则民有不得其死者矣
礼以卑为主以恭为本有自是之心者不可以语礼
有自大之心者不能以行礼故礼者所以柔伏其侈
大之意而习为退逊谦下之道故有礼之人其容肃
然以正其气粹然以和望其颜色而知其人之可亲
也其容狠其气暴望其颜色而生慢易之心者必其
无礼之人也富贵之失礼以骄贫贱之失礼以谄骄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17-0052b.png
者失于亢谄者失于卑其为失礼一也
马氏曰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田野
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
无日矣常人之所先而圣人以为后众人之所缓而
智者以为急盖知治乱之原而审乎安危之数也孔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无礼者所谓幸
而免也先王之礼如此其急其可以不学乎礼之自
卑而尊人者所以息暴乱之祸止邪于未形者也负
马氏曰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田野
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
无日矣常人之所先而圣人以为后众人之所缓而
智者以为急盖知治乱之原而审乎安危之数也孔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无礼者所谓幸
而免也先王之礼如此其急其可以不学乎礼之自
卑而尊人者所以息暴乱之祸止邪于未形者也负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17-0052c.png
贩者庶人之贱礼之所略者也王道之行犹知有尊
尊长长之义况富贵礼之所自出其可以不知礼乎
夫富贵之所以骄淫贫贱之所以慑怯者以内无素
定之分而与物为轻重也好礼则有得于内而在外
者莫能夺矣
严陵方氏曰易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而礼以
地制故自卑而尊人也负者惟以力为事贩者惟以
利为事以力为事者犹有所尊而况所当好德者乎
尊长长之义况富贵礼之所自出其可以不知礼乎
夫富贵之所以骄淫贫贱之所以慑怯者以内无素
定之分而与物为轻重也好礼则有得于内而在外
者莫能夺矣
严陵方氏曰易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而礼以
地制故自卑而尊人也负者惟以力为事贩者惟以
利为事以力为事者犹有所尊而况所当好德者乎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17-0052d.png
以利为事者犹有所尊而况所当贵义者乎富贵之
人则所当贵义而好德也富贵则易亢而失于骄淫
贫贱则易折而失于志慑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
淫者以礼能有所节故也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者以礼能有所立故也
广安游氏曰礼有屈有伸不专主于自卑然礼之行
所谓谦也让也恭也和也如此之类皆本于自卑而
后能成则夫礼者要本于自卑而为主君子之为善
人则所当贵义而好德也富贵则易亢而失于骄淫
贫贱则易折而失于志慑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
淫者以礼能有所节故也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者以礼能有所立故也
广安游氏曰礼有屈有伸不专主于自卑然礼之行
所谓谦也让也恭也和也如此之类皆本于自卑而
后能成则夫礼者要本于自卑而为主君子之为善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17-0053a.png
必役于善而后可故恭俭所以求役于仁信让自卑
者所以求役于礼古之君子其志于善刚果自力盖
如此也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君子为善有降焉
有跻焉方其始也自屈降以求役于善及其久也其
见益明其道益尊所谓跻也世之小人刚强顽悍不
肯自屈于人不肯自役于善终归于愚人而已郑说
负贩者轻恌志利宜若无礼此说非也尧舜三代之
世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夫负贩者亦皆孝弟之
者所以求役于礼古之君子其志于善刚果自力盖
如此也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君子为善有降焉
有跻焉方其始也自屈降以求役于善及其久也其
见益明其道益尊所谓跻也世之小人刚强顽悍不
肯自屈于人不肯自役于善终归于愚人而已郑说
负贩者轻恌志利宜若无礼此说非也尧舜三代之
世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夫负贩者亦皆孝弟之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17-0053b.png
人非若后世负贩者之鄙暴也所谓负贩之人当劳
役之际宜若简于礼而从其所安今也犹必有所尊
焉长者先而少者后老者轻而壮者重若此者所谓
必有尊也负贩于道途犹尔况雍容于庙堂之上而
不为礼哉故夫富贵之人则可以行礼之人也富贵
之地则可以为礼之地也若乐于傲乐于纵乐于自
尊则负贩之不若矣
王氏(子墨/)曰夫负贩者岂素学礼者知有所尊则礼
役之际宜若简于礼而从其所安今也犹必有所尊
焉长者先而少者后老者轻而壮者重若此者所谓
必有尊也负贩于道途犹尔况雍容于庙堂之上而
不为礼哉故夫富贵之人则可以行礼之人也富贵
之地则可以为礼之地也若乐于傲乐于纵乐于自
尊则负贩之不若矣
王氏(子墨/)曰夫负贩者岂素学礼者知有所尊则礼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17-0053c.png
非人性所有而人情之所安者乎在易之大壮曰君
子以非礼弗履夫人而有礼其何壮如之故在贫贱
则不慑在富贵则不骄不淫而物所不能屈也贫贱
富贵本无二事以为贫贱则志必慑以为富贵则必
骄必淫是惑于人欲而不知天理之所在故也好礼
则在我者皆天理耳又孰为贫贱富贵也哉古之圣
贤所以处穷达得丧之际优游閒暇一无足以动其
心者盖由其所好如此故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
子以非礼弗履夫人而有礼其何壮如之故在贫贱
则不慑在富贵则不骄不淫而物所不能屈也贫贱
富贵本无二事以为贫贱则志必慑以为富贵则必
骄必淫是惑于人欲而不知天理之所在故也好礼
则在我者皆天理耳又孰为贫贱富贵也哉古之圣
贤所以处穷达得丧之际优游閒暇一无足以动其
心者盖由其所好如此故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17-0053d.png
味也世未有知味而不好者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
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
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郑氏曰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于外学书计有室有妻也妻称室艾老也指使
指事使人也六十不与服戎不亲学老而传谓传家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
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
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郑氏曰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于外学书计有室有妻也妻称室艾老也指使
指事使人也六十不与服戎不亲学老而传谓传家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17-0054a.png
事任子孙是谓宗子之父耄惛忘也春秋传曰老将
知耄及之悼怜爱也爱幼而尊老故不加刑期犹要
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孔氏曰自此至以其制为一节明人幼而从学至于
成德终始之行皆遵礼制冠礼云弃尔幼志是十九
以前为幼二十成人虽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至二
十九通名弱冠三十而立血气已定故曰壮也妻居
室中故呼妻为室不云妻而云室者含妾媵事类为
知耄及之悼怜爱也爱幼而尊老故不加刑期犹要
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孔氏曰自此至以其制为一节明人幼而从学至于
成德终始之行皆遵礼制冠礼云弃尔幼志是十九
以前为幼二十成人虽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至二
十九通名弱冠三十而立血气已定故曰壮也妻居
室中故呼妻为室不云妻而云室者含妾媵事类为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17-0054b.png
广白虎通云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
肤充盛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
三十九以前通曰壮壮久则强故四十曰强强有二
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四十九
以前通曰强年至五十血气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
五十是知天命之年堪为大夫服事也大夫得专事
其官政六十至老之境不得执事但指事使人也七
十其老已全则传徙家事付委子孙郑谓宗子父者
肤充盛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
三十九以前通曰壮壮久则强故四十曰强强有二
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四十九
以前通曰强年至五十血气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
五十是知天命之年堪为大夫服事也大夫得专事
其官政六十至老之境不得执事但指事使人也七
十其老已全则传徙家事付委子孙郑谓宗子父者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17-0054c.png
以经言传者上受父祖之事下传子孙子孙之所传
家事祭事为重若非宗子无由传之但七十之时祭
祀犹亲为之其视濯概则子孙若至八十祭亦不为
故王制云齐丧之事不及也庶子乃授家事于子非
相传之事故郑知非庶子也耄者僻谬也人或八十
而耄或九十而耄故并言二时也幼未有识虑则可
怜爱老已耄则可尊敬虽有罪而同不加其刑辟也
周礼司刺有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惷愚百
家事祭事为重若非宗子无由传之但七十之时祭
祀犹亲为之其视濯概则子孙若至八十祭亦不为
故王制云齐丧之事不及也庶子乃授家事于子非
相传之事故郑知非庶子也耄者僻谬也人或八十
而耄或九十而耄故并言二时也幼未有识虑则可
怜爱老已耄则可尊敬虽有罪而同不加其刑辟也
周礼司刺有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惷愚百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17-0054d.png
岁则人子当用心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
河南程氏曰古之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学之法
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
论日陈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聒盈耳充腹久自安
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
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
纯完不可得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备举自幼至老每十年一变之节
河南程氏曰古之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学之法
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
论日陈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聒盈耳充腹久自安
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
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
纯完不可得也
蓝田吕氏曰此章备举自幼至老每十年一变之节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17-0055a.png
也未十年非不学也能食教以右手能言教以唯俞
六年教数与方名七年教之男女之别八年教之长
幼之序九年教之数日然未就外傅但因事而教之
未足以名之学至十年可以从弟子之职出就外傅
乃所谓学也二十始成人则可以胜衣冠故命之以
冠既冠始学礼犹以其弱而未可用也故博学不教
内而不出三十曰壮血气定矣故可以有室孟子曰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故室
六年教数与方名七年教之男女之别八年教之长
幼之序九年教之数日然未就外傅但因事而教之
未足以名之学至十年可以从弟子之职出就外傅
乃所谓学也二十始成人则可以胜衣冠故命之以
冠既冠始学礼犹以其弱而未可用也故博学不教
内而不出三十曰壮血气定矣故可以有室孟子曰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故室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17-0055b.png
家者夫妇之称也其壮虽可以给政役其材犹未足
以备任用故博学无方孙友视志而已四十曰强强
则材成矣材成者志虑定则谋事审气力完则任事
果始可为士以事人也其谋事审矣故可以出谋发
虑其任事果矣故道合则服从不可则退至五十养
于其心者已熟阅于义理者已多可谓成德更事之
人矣故可以命为大夫也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
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者
以备任用故博学无方孙友视志而已四十曰强强
则材成矣材成者志虑定则谋事审气力完则任事
果始可为士以事人也其谋事审矣故可以出谋发
虑其任事果矣故道合则服从不可则退至五十养
于其心者已熟阅于义理者已多可谓成德更事之
人矣故可以命为大夫也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
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者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17-0055c.png
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
材可用则使之仕德成则命为大夫非无蚤成夙知
之才也盖养天下之才至于成就而后用则收功博
如不待其成而用之所谓贼夫人之子以政学者也
害莫大焉六十曰耆耆者稽久之称诗云耆定尔功
又曰上帝耆之稽久则将入于老故六十称耆筋力
既衰不足以任劳事可以使人而不可以使于人也
故六十不与服戎不可以从司马之政也不亲学不
材可用则使之仕德成则命为大夫非无蚤成夙知
之才也盖养天下之才至于成就而后用则收功博
如不待其成而用之所谓贼夫人之子以政学者也
害莫大焉六十曰耆耆者稽久之称诗云耆定尔功
又曰上帝耆之稽久则将入于老故六十称耆筋力
既衰不足以任劳事可以使人而不可以使于人也
故六十不与服戎不可以从司马之政也不亲学不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17-0055d.png
可以执弟子之职也七十则筋力倦矣聪明衰矣外
则致王事于君内则传家事于子不可与事者也耄
者老而知己衰悼者幼而知未及二者虽有罪而情
不出于故故不加刑焉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
不待于养
严陵方氏曰数起于一止于十天地奇耦之数阴阳
生成之理每至于是则必更焉人也者受天地之形
孕阴阳之气者也孰能逃其数而逆其理哉故其生
则致王事于君内则传家事于子不可与事者也耄
者老而知己衰悼者幼而知未及二者虽有罪而情
不出于故故不加刑焉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
不待于养
严陵方氏曰数起于一止于十天地奇耦之数阴阳
生成之理每至于是则必更焉人也者受天地之形
孕阴阳之气者也孰能逃其数而逆其理哉故其生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17-0056a.png
每于十年则必异其名至其时则必异其事也若幼
与弱之类则名之异矣若学与冠之类则事之异矣
幼者壮之对弱者强之对耆与耄皆老也而止以七
十为老盖耆虽向乎老而未足以老名之也耄则过
乎老而老不足以名之矣期颐者盖人生以百年为
期由是而上则过乎人之所期矣由是而下则不及
人之所期矣故必百年以期名之人之所期者终于
此而已则养生之道可以不尽之乎故为颐之时颐
与弱之类则名之异矣若学与冠之类则事之异矣
幼者壮之对弱者强之对耆与耄皆老也而止以七
十为老盖耆虽向乎老而未足以老名之也耄则过
乎老而老不足以名之矣期颐者盖人生以百年为
期由是而上则过乎人之所期矣由是而下则不及
人之所期矣故必百年以期名之人之所期者终于
此而已则养生之道可以不尽之乎故为颐之时颐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17-0056b.png
者养也
马氏曰自幼弱壮强至于艾者言血气智虑之变也
自耆老至于耄期者言齿之逾久也自学至于传者
言其事也盖人血气智虑率十年而加益血气智虑
既加益矣则所学者宜愈深所任者宜愈大故仲尼
十五而志于学以至七十而从心亦十年而进盖成
德之序也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书曰人惟求
旧器非求旧惟新古之君子所以求旧臣而贵老成
马氏曰自幼弱壮强至于艾者言血气智虑之变也
自耆老至于耄期者言齿之逾久也自学至于传者
言其事也盖人血气智虑率十年而加益血气智虑
既加益矣则所学者宜愈深所任者宜愈大故仲尼
十五而志于学以至七十而从心亦十年而进盖成
德之序也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书曰人惟求
旧器非求旧惟新古之君子所以求旧臣而贵老成
卷二 第 37a 页 WYG0117-0056c.png
者以其德备而多闻也艾之为物久而后可以疗疾
五十曰艾者以其旧德可以为大夫服官政而治人
也自幼学而至五十道固已具矣加之十年则可以
为大臣矣中庸曰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周之冢宰
卿一人而下中大夫上中下士之属可谓盛任使矣
盖惟大臣可以指事使人齿至于耆则可以为大臣
矣夫劳我以生佚我以老天之道也君子之仕至于
七十可以致仕而传于人矣学至于此其遗言馀行
五十曰艾者以其旧德可以为大夫服官政而治人
也自幼学而至五十道固已具矣加之十年则可以
为大臣矣中庸曰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周之冢宰
卿一人而下中大夫上中下士之属可谓盛任使矣
盖惟大臣可以指事使人齿至于耆则可以为大臣
矣夫劳我以生佚我以老天之道也君子之仕至于
七十可以致仕而传于人矣学至于此其遗言馀行
卷二 第 37b 页 WYG0117-0056d.png
可以为法而传于后世矣故曰老而传自耄至于期
老之极无预于事矣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所以
致养也然而三十而有室非必三十而后娶以昏姻
之期不可过是过是则为失时四十而仕非必四十
而后仕以学而至于四十足以仕矣不足以仕则为
不学传曰贵老为其近于亲慈幼为其近于子悼耄
之不加刑者此也
永嘉戴氏曰圣人制礼以律天下以节人心使人血
老之极无预于事矣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所以
致养也然而三十而有室非必三十而后娶以昏姻
之期不可过是过是则为失时四十而仕非必四十
而后仕以学而至于四十足以仕矣不足以仕则为
不学传曰贵老为其近于亲慈幼为其近于子悼耄
之不加刑者此也
永嘉戴氏曰圣人制礼以律天下以节人心使人血
卷二 第 38a 页 WYG0117-0057a.png
气充实志意坚强壮者服其劳老者安其逸未用者
无躁进之心当退者无不知足之戒每十年为一节
而人心有定向矣二十血气犹未定然趋向善恶判
于此矣故责以成人之礼焉三十有室不至于过而
失节亦不至于旷而失时此古人所以筋力之盛寿
命之长也四十志气坚定强立不反不夺于利害不
怵于祸福可以出仕矣自此以往三十年宣劳于国
非若后世强者有时不用少与老者并用至于怠惰
无躁进之心当退者无不知足之戒每十年为一节
而人心有定向矣二十血气犹未定然趋向善恶判
于此矣故责以成人之礼焉三十有室不至于过而
失节亦不至于旷而失时此古人所以筋力之盛寿
命之长也四十志气坚定强立不反不夺于利害不
怵于祸福可以出仕矣自此以往三十年宣劳于国
非若后世强者有时不用少与老者并用至于怠惰
卷二 第 38b 页 WYG0117-0057b.png
废弛而莫之能振也人至于五十更历世变谙知人
情亦既熟矣艾之为言有老练精致之意焉若此而
服官政则明习故事详审和缓不至于扰民生事矣
年至六十几于老矣耆之为言有老成可敬之意于
斯时也有指画之劳而无奔走服事之役七十谓之
老于此而犹与事接是不知止也然人方其血气之
盛犹有所业也及其既衰则顾恋不忍去虽家事亦
然而况于国事乎此圣人所以戒之在得也耄者敬
情亦既熟矣艾之为言有老练精致之意焉若此而
服官政则明习故事详审和缓不至于扰民生事矣
年至六十几于老矣耆之为言有老成可敬之意于
斯时也有指画之劳而无奔走服事之役七十谓之
老于此而犹与事接是不知止也然人方其血气之
盛犹有所业也及其既衰则顾恋不忍去虽家事亦
然而况于国事乎此圣人所以戒之在得也耄者敬
卷二 第 39a 页 WYG0117-0057c.png
而安之悼者矜而怀之解后有罪非其故也礼经养
老之礼乡饮酒之义至九十而止独曲礼曰百年曰
期颐王制曰问百年者就见之寿至百年此亦绝无
而仅有也自养之外无他望焉孟子曰老者衣帛食
肉盖人自五十而下其衣帛食肉者亦罕矣天地之
生物也有限少者不夺其养则老者有所养矣三代
之老上而天子诸侯养之下而其家能养之孝弟之
风安得不行于天下此天下所以易治也
老之礼乡饮酒之义至九十而止独曲礼曰百年曰
期颐王制曰问百年者就见之寿至百年此亦绝无
而仅有也自养之外无他望焉孟子曰老者衣帛食
肉盖人自五十而下其衣帛食肉者亦罕矣天地之
生物也有限少者不夺其养则老者有所养矣三代
之老上而天子诸侯养之下而其家能养之孝弟之
风安得不行于天下此天下所以易治也
卷二 第 39b 页 WYG0117-0057d.png
广安游氏曰先王之时皇极明于上治法立于下当
此之时天下之治有定体而血气之所存有常数假
以政事言之仕之事则四十而强者之所能任也大
夫之事则五十而艾者之所能任也盖当时之政有
定体故可以凡人血气之常数而参焉后世皇极不
明于上治法不立于下天下之治无定体无定体则
无所主治之剧易视其人智力之所及而为之而天
下始从事于奇功矣古之人老如吕望然后可以属
此之时天下之治有定体而血气之所存有常数假
以政事言之仕之事则四十而强者之所能任也大
夫之事则五十而艾者之所能任也盖当时之政有
定体故可以凡人血气之常数而参焉后世皇极不
明于上治法不立于下天下之治无定体无定体则
无所主治之剧易视其人智力之所及而为之而天
下始从事于奇功矣古之人老如吕望然后可以属
卷二 第 40a 页 WYG0117-0058a.png
之鹰扬之举少如颜回然后可以属之四代之礼乐
苟人而不能皆吕望颜回也则当为有常之法以待
天下可常之人书曰继自今立政立事其惟克用常
人此之谓也夫必壮且强而使之从政而老必使之
致事皆所以因乎血气之常数而为之节也后世治
无定体而血气之常数亦不得循乎其常天下争为
奇功而政益乱人争为奇才而才益衰此则后世不
明乎先王之故而然也后之王者苟能明皇极而立
苟人而不能皆吕望颜回也则当为有常之法以待
天下可常之人书曰继自今立政立事其惟克用常
人此之谓也夫必壮且强而使之从政而老必使之
致事皆所以因乎血气之常数而为之节也后世治
无定体而血气之常数亦不得循乎其常天下争为
奇功而政益乱人争为奇才而才益衰此则后世不
明乎先王之故而然也后之王者苟能明皇极而立
卷二 第 40b 页 WYG0117-0058b.png
定体因定体而循常数则治道不患乎无序人才不
患乎无成虽然去古已远孰能复其故哉
毛氏(信卿/)曰人生一世问其少壮盖无几也自事言
之则至于指使人矣复何所为乎自道观之则自始
至终未没之前皆行道之日也岂独学而仕服官政
而已乎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曰四十五十而
无闻斯亦不足畏也已盖人不可不急于道如此使
其知道颜子不为天使不知道彭聃不为寿吾夫子
患乎无成虽然去古已远孰能复其故哉
毛氏(信卿/)曰人生一世问其少壮盖无几也自事言
之则至于指使人矣复何所为乎自道观之则自始
至终未没之前皆行道之日也岂独学而仕服官政
而已乎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曰四十五十而
无闻斯亦不足畏也已盖人不可不急于道如此使
其知道颜子不为天使不知道彭聃不为寿吾夫子
卷二 第 41a 页 WYG0117-0058c.png
自志学积而至于从心岂以至是而可以已也又岂
以其间固自有限节而不可遽也盖一日生则有一
日事道无穷尽而意亦无穷尽不如是不足以为夫
子尚安知老之将至也哉故尝谓蘧伯玉行年六十
而六十化此为善学孔子者而所贵乎人生者亦必
不苟焉可也不然则曰少壮云者特血气耳耆艾者
特年龄耳玩岁愒日终与草木俱腐亦奚益哉宜君
子之所不论若夫训诂则有郑氏之说在
以其间固自有限节而不可遽也盖一日生则有一
日事道无穷尽而意亦无穷尽不如是不足以为夫
子尚安知老之将至也哉故尝谓蘧伯玉行年六十
而六十化此为善学孔子者而所贵乎人生者亦必
不苟焉可也不然则曰少壮云者特血气耳耆艾者
特年龄耳玩岁愒日终与草木俱腐亦奚益哉宜君
子之所不论若夫训诂则有郑氏之说在
卷二 第 41b 页 WYG0117-0058d.png
李氏曰学者人道之始冠者人道之成有室者人道
之备
长乐刘氏曰三十曰壮有室者血气始壮可以有室
家也元气生于子左行三十至己为男右行二十至
己为女阴阳之气交合于此大衍之数是也所以男
女合昏焉
庐陵胡氏曰北史熊安引古说尧年耆艾仲父年艾
皆注云七十曰艾义与此违然鲁颂云俾尔耆而艾
之备
长乐刘氏曰三十曰壮有室者血气始壮可以有室
家也元气生于子左行三十至己为男右行二十至
己为女阴阳之气交合于此大衍之数是也所以男
女合昏焉
庐陵胡氏曰北史熊安引古说尧年耆艾仲父年艾
皆注云七十曰艾义与此违然鲁颂云俾尔耆而艾
卷二 第 42a 页 WYG0117-0059a.png
则耆艾老之通称
长乐陈氏曰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则非必十年然后
学也颜回未四十孔子使之仕则非必四十而后仕
也冠礼曰弃尔幼志是幼之称非特施于十年也舜
未百年而称耄期是期之称非特施于百年也礼之
所言特其大致而已周官司刺赦幼弱赦老耄盖幼
而非弱老而非耄皆所不赦此所以至于悼耄然后
不加刑也司厉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律令
长乐陈氏曰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则非必十年然后
学也颜回未四十孔子使之仕则非必四十而后仕
也冠礼曰弃尔幼志是幼之称非特施于十年也舜
未百年而称耄期是期之称非特施于百年也礼之
所言特其大致而已周官司刺赦幼弱赦老耄盖幼
而非弱老而非耄皆所不赦此所以至于悼耄然后
不加刑也司厉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律令
卷二 第 42b 页 WYG0117-0059b.png
未及八岁与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与此同
意
新安朱氏曰期当音居宜反论语期可已矣与期字
同周匝之义也期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期如
上句幼弱耄悼等字颐如上句学冠不刑等字 又
曰陆农师点人生十年曰幼作一句学作一句下仿
此亦有理
礼记集说卷二
意
新安朱氏曰期当音居宜反论语期可已矣与期字
同周匝之义也期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期如
上句幼弱耄悼等字颐如上句学冠不刑等字 又
曰陆农师点人生十年曰幼作一句学作一句下仿
此亦有理
礼记集说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