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34-00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劄记卷一
明逯中立撰
上经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乾也文王之德之纯亦乾也
元亨利贞分言之则为四德统言之则浑然在一念之
中人心一为私欲所间则乾者息而四德亡矣君子克己
卷一 第 1b 页 WYG0034-0006b.png

复礼久之则纯亦不巳所谓自强不息者也程子曰终
日乾乾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圣学尽于此矣
乾元亨利贞于一念无私时见之
能潜能见能跃能飞惟龙为然龙性健故也故非有终
日乾乾之德则不能如龙矣
群龙一龙也群龙无首则用九而不为九用矣故能为
初九之潜九二之见九三之惕九四之跃九五之飞上
九之不亢乘龙御天首出庶物而万国咸宁
卷一 第 2a 页 WYG0034-0006c.png

大明终始以下十五字吴草庐移于乃利贞下
朱子曰气至而生即乾元也是知太和之气即乾元之
散殊者也保合太和而后贞下起元天地万物皆然
苏氏曰义非利则惨冽而不和犹二之也秋气肃而万
物成于人道为义义者宜也宜则无不和而利矣天理
人情非有二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天行之健也运而不已浑然无迹一
有比儗之心则非行矣
卷一 第 2b 页 WYG0034-0006d.png

士人终日营营无非求人知之心故遁世无闷易不见
是而无闷难
君子不言而信故无言不信不动而敬故无行不谨信
谨诚也非诚则邪矣惟言信行谨则不闲邪而邪自闲
不存诚而诚自存非信谨之外又别有一段闲邪存诚
工夫也
君子以进德为业修之乃能居之居是实有诸巳非由
外袭也修辞立其诚是为居业诚立则明生故能知至
卷一 第 3a 页 WYG0034-0007a.png

知终苏氏曰至之为言往也终之为言止也乾之进退
之决在三故可往而往其几可止而止其义性为体为
收敛情为用为发越万物之发生长养者情也利贞则
保合太和约其情以归于性故曰性情盖不收敛则不
能发越是以圣人主静以立人极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以利贞为性则以
元亨为情矣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
旁通情也以爻为情则以卦为性矣故性善情善而才
卷一 第 3b 页 WYG0034-0007b.png

亦善
君子行此四德行成而后可用非潜何以有成乎龙不
潜不飞初之隐而未见者以行而未成故也张子曰未
至于圣皆行未成之地耳
宽有宽裕宽大二意不宽裕则以凌节而不达不宽大
则以小成而自安仁以行者德博而化泽及于天下矣
故曰君德也
阳极则阴生龙至秋分而蛰然则处亢之道其唯以潜
卷一 第 4a 页 WYG0034-0007c.png


乾六爻皆阳健也人无私则健故能初九而潜九二而
见九三而惕九四而跃九五而飞上九而不亢进退行
止各从其时惟孔子之绝四足以当之
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程子曰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
健而无息之谓乾
又曰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
卷一 第 4b 页 WYG0034-0007d.png

者万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它卦则随事而变焉
故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
崔仲凫曰元亨利贞举天道而制人事天之生德为元
其流畅为亨为利其收功为贞人心之生理为元其发
挥为亨为利其成业为贞天之四德万古不息其赋于
物四时各异心之四德浑融而宰其见于事循环各别
来矣鲜曰阳曰九阴曰六者河图洛书五皆居中则五
者数之祖也故圣人起数止于一二三四五参天两地
卷一 第 5a 页 WYG0034-0008a.png

而倚数参天者天之三位也天一天三天五也两地者
地之二位也地二地四也一二三四五者生数也六七
八九十者成数也然生数者成之端倪成数者生之结
果故止以生数起之过揲之数皆以此九六之参两所
以爻言九六
程子曰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
息圣人进退
熊南沙曰三于三才为人道以乾德而居人道君子之
卷一 第 5b 页 WYG0034-0008b.png

象也故不言龙下乾终而上乾继故曰乾乾
苏东坡曰上九亢龙有悔夫处此者岂无无悔之道哉
故凡言有者皆非必然者也
程子曰用九者处乾刚之道见群龙谓观诸阳之义无
为首则吉以刚为天下先凶之道也
朱子曰用九言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
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故于此
发之而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
卷一 第 6a 页 WYG0034-0008c.png

占之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
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春秋传曰乾之坤曰见群龙
无首吉盖即纯坤卦辞牝马之贞先迷后得东北丧朋
之意
用九用六二爻程朱二先生说各别一则居省象辞一
则动察变占可兼用也
苏东坡曰见群龙明六爻皆然也蔡墨曰其姤曰潜龙
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
卷一 第 6b 页 WYG0034-0008d.png

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古之论卦者以定论
爻者以变姤者初九之变也同人者九二之变也大有
者九五之变也夬者上九之变也各指其一而坤则六
爻皆变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用六亦然
程子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
四者
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物所受为性天所赋
为命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
卷一 第 7a 页 WYG0034-0009a.png

初保合者全于巳生之后
苏东坡曰方其变化各之于情无所不至反而循之各
直其性以至于命此所以为贞也情者性之动也溯而
上至于命沿而下至于情无非性者故曰利贞者性情
也言其变而之乎情反而直其性也
薛文清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物物一太极也性命之
理于一草一木见之于天地万物有形而可见者皆乾
道变化各正性命也各正性命是各得性命之正
卷一 第 7b 页 WYG0034-0009b.png

苏东坡曰阴阳和而物生曰嘉
程子曰义安处便是利
孔氏疏以贞属信而引乾凿度云水土二行兼信与智
故略而不言
朱子曰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隐显而无浅

程子曰闲邪则诚自存不是外面捉一个诚将来存着
今人外面役役于不善于不善中寻个善来存着如此
卷一 第 8a 页 WYG0034-0009c.png

则岂有入善之理只是闲邪则诚自存又曰敬是闲邪
之道
又曰闲邪则诚自存诚存斯为忠信也如何是闲邪非
礼而勿视听言动邪斯闲矣
又曰脩省言辞只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
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
又曰知至则当至之知终则当终之须以知为本知之
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之而不能行
卷一 第 8b 页 WYG0034-0009d.png

只是知得浅饥不食乌啄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为不
善只是不知
朱子曰脩辞只是立诚只是平日语默之间以气上验
之思与不思而发意味自别
问忠信进德脩辞立诚在圣人分上如何曰在学者则
勉强而行之在圣人则安而行之也
薛文清曰学者旧习语言出于鄙俚者皆当绝去必使
一言无不正所谓脩辞立诚也
卷一 第 9a 页 WYG0034-0010a.png

又曰才欲脩辞以立诚则言自简何也以可言者少也
又曰脩辞以立诚则言不妄发
来矣鲜曰五居九五之位又有快睹之民九四以下龙
德之贤皆为之辅是以上九无位无民无辅
吕泾野曰潜龙勿用下也以下言人道阳气潜藏以下
言天道君子之尽人道凡以师天道耳
项平甫时舍字读去声止也犹传舍之舍
张子曰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跻圣若夫受命首出则所
卷一 第 9b 页 WYG0034-0010b.png

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
杨敬仲曰与时偕极则虽处上位而不亢
苏东坡曰天以无首为则
或问乾六爻皆圣人事乎程子曰尽其道者圣人也得
失则吉凶存焉岂特乾哉诸卦皆然也
朱子曰或疑乾刚无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天地之
间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耳以其流行之统体而言
则但谓之乾而无所不包矣以其动静分之然后有阴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34-0010c.png

阳刚柔之别也
熊南沙曰彖传曰性命利贞曰性情言命以见性之本
言情以见性之用性为本体情为应用必常以性照察
于情使用不离体体不离用是谓性其情挥广韵云动
王肃云散言动而散于诸卦不但乾之六爻也横渠所
谓遍被六十四卦是巳
朱子曰大极本无一物天地生物不言所利故圣人之
于功业虽有若无分定故也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34-0010d.png

熊南沙曰学者觉也觉之则存存故曰聚
虞翻曰以乾接乾故重刚位非二五故不中
孔氏疏曰三四为人道人下近于地上远乎天九四近
于天而远于地非人所处故曰中不在人
薛文清曰从心所欲不踰矩先天而天不违也上律天
时后天而奉天时也
张子曰亢龙以位画为言若圣人则不失其正何亢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34-0011a.png

来矣鲜曰龙之为物始而潜继而见中而跃终而飞既
飞于天至秋分又蛰而潜于渊此知进知退变化莫测
之物也九五飞龙在天得时之极乃在于此过此则亢
矣安得无悔惟知进知退则无悔矣伊尹之复政厥辟
周公之罔以宠利居成功皆无悔也
熊南沙曰群龙谓潜见跃飞者凡卦以初为足以上为
首临川邹湛曰自初至五皆以无首而吉上九则为首
矣能见群龙之无首而不敢为首故悔亡而吉昔王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34-0011b.png

甫常欲系用九于亢龙下程先生不谓然也意或疑蔡
墨语而实不然若六爻皆变而不占悔则六十四卦外
应皆有辞而乾坤发凡起例不可通于它卦盖六十二
卦之变视乾坤尤赜不可厌也何独于乾坤发凡而遗
六十二卦哉然则蔡墨巳失易本意矣如邹氏所演之
言则介甫之意犁然可通代渊述先儒云诸爻龙皆贤
人之象君能谦下纳用则能见而为辅上九亢龙是不
能用之者故因以为戒虽与邹说小异而皆以用九系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34-0011c.png

亢龙下况文言明称圣人知进退存亡于亢之下而不
别衍用九之义则固以为一条矣
管东溟曰乾二五得时位之正中作君作师为圣人之
正局三四重刚不中与大人利见于世者有间矣然皆
在卦中行进德脩业之事不失为正初在卦始上在卦
外曰潜曰亢皆圣人之变局也变局不可以为训故夫
子于中四爻皆言大人君子及时之德业而于初则曰
君子弗用于上则曰其唯圣人乎言亢道虽君子之所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34-0011d.png

不废而非圣人不能用也曰潜之为言亢之为言者正
谓不潜不亢乃龙德之本然而潜与亢俱当别论也潜
龙虽曰君子弗用然而无悔盖不亢则不至于悔即举
世不知其为圣人而圣人之为圣人自如也故曰乐则
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亢龙宜若君子
所用然以圣人处之亦不免于悔盖以亢为道后有祖
而效之者乱臣贼子素隐行怪之徒将接迹于天下矣
圣人何乐乎身为之倡哉故圣人有终身居潜地者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34-0012a.png

无终身居亢地者为盈不可久亢极必反于潜也然则
时乘六龙之圣人亢极亦反于潜乎不然也乘以时言
唯变所适之谓也唯变所适则亢非真亢而潜亦非终
潜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细玩彖传乘龙御天之旨盖指
乾坤初辟首出御世之圣人说是以系于乾元之下而
结之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不例六爻之旁通龙象该
着中古以后圣人之变态也中古以后之圣人委有真
入亢地不得不反于潜者则所谓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34-0012b.png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已是可以亢为常而不反于潜
乎不读夫子潜亢二龙之传不可以见圣人涉衰世之
苦心圣人在淳古之世不飞则见潜与亢则皆衰世之
事也
又曰亢龙有悔在君道则成汤之放桀负惭在臣道则
伊尹之放太甲周公之抗成王既巳奉冕复辟不能一
日安于臣位在师道则孔子之成春秋而后知世有罪
我者夫既曰圣人何以知进而不知退圣人与时偕极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34-0012c.png

不能复留退步也即如汤武之放纣桀周公之征管蔡
进则勋业格天退则置身于何地哉圣人殆不以退无
地步为悔即进而成格天之业后世必有假之为口实
者安得无悔圣人亢不以巳为天下万世而亢其悔亦
不以已为天下万世而悔也
刘养澹曰圣人当亢即亢不避世嫌
王应麟曰易之始终皆阳也始乾之初九终未济之上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34-0012d.png

吕泾野曰卦者挂也悬天地人物之理于世间如图画
然也

阴以从阳为贞得阳为得主故先则迷后则得主离朋
而得主乃成生物之功此坤之所以利牝马之贞也故
以安贞为吉
安贞则能永贞永贞则与健合德矣夫坤之顺承天施
坤之健也程子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34-0013a.png

初六履霜坚冰至文言曰盖言顺也顺则不能辩之于
早而龙战之祸成矣吕泾野曰屋漏之或愧市朝可得
而肆也宫壸之不肃夷狄可得而致也至哉言乎
坤顺则直直则方方则大方即直之见于事也故象曰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程子曰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内心敬则内自直若以
敬直内则便不直又曰内直则外必方盖敬与义无内
外义即敬中之区别裁制耳直与方则有内外之分也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34-0013b.png

只是敬而无失便是
乾言诚坤言敬乾一而实有主则实故曰诚坤二而虚
无欲则虚故曰敬然乾以无欲为健坤以循理为顺诚
与敬一也非有天人之别也
六三阴阳杂有含章象六四纯阴有括囊象知之发而
为光括囊则不发矣孔氏疏曰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
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仲尼当春秋而辙还造天地者也天地闭贤人隐其老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34-0013c.png

子丈人之流乎
黄言中裳言文以六五故言黄裳君子黄中通理正位
居体者虚心而应足以尽变所谓立天下之大本者也
黄也畅于四支发于事业黄中之美由内以达外裳也
以黄为裳是以中为文非由外袭故象曰文在中也
黄中者中德之在心也心者神明之位应事之体君子
黄中则能通理理者在中之条也人心为私欲混淆则
神明之舍私欲据之应事之体失矣君子黄中通理故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34-0013d.png

能正位居体而有畅四支发事业之妙盖内直而外自
方合外内之道也
薛文清曰朱子云气至而生即坤元也是知坤之元即
乾之气坤但顺以承之而已
又曰才资始即资生无须臾之先后
程子曰乾坤纯体以位相应二坤之主故不取五应不
以君道处五也乾则二五相应
苏东坡曰夫处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上以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34-0014a.png

未至于上为危故九三有夕惕之忧坤安于下以始至
于上为难故六四有括囊之慎阴之进而至于三犹可
贞也至于四则殆矣故自括结以求无咎无誉咎与誉
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誉脱乎誉必罹乎咎
咎所以致罪而誉所以致疑也甚矣无誉之难也
又曰黄而非裳则君也裳而非黄则臣尔非贤臣也六
五阴之盛而有阳德焉故称裳以明其臣称黄以明其
德夫文生于相错若阴阳之专一岂有文哉六五以阴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34-0014b.png

而有阳德故曰文在中也
崔仲凫曰黄裳者以圣德而安臣位周公是巳
熊南沙曰上六非龙龙者乾也说卦曰战乎乾战于卦
外故曰野穷者极也上六阴之极也
胡云峰曰不言阴与阳战而曰龙战于野与春秋王师
败绩于茅戎天王狩于河阳同一书法
朱绶曰十月阴极必交于阳谓之野战战言非常度也
含阳而孕长男先天之象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34-0014c.png

程子曰坤之用六犹乾之用九用阴之道也阴柔而难
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贞固
朱子曰用六言凡得阴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
也以此卦纯阴而居首故发之遇此卦而六爻俱变者
其占如此辞盖阴柔而不能固守变而为阳则能永贞
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贞即乾之利贞也自坤而变故不
足于元亨云以大终者初阴后阳故曰大终
杨敬仲曰居九而为九所用不能用九故至于亢居六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34-0014d.png

而为六所用不能用六故至于战
崔仲凫曰永贞者固其顺也以大终者配乎乾也用上
六之道也
又曰乾纯阳坤纯阴故圣人特加用九用六之虚位明
君臣进退之理刚柔得失之效阳必无首阴止代终弥
世作式也
熊南沙曰应系用六利永贞于玄黄之下而去象曰字
以还古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34-0015a.png

程子曰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
苏东坡曰夫物非刚者能刚惟柔者能刚耳蓄而不发
及其极也发之必决故曰沈潜刚克物圆则好动故至
静所以为方也
程子曰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
直义形而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
又曰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
又曰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内心敬则内自直若以敬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34-0015b.png

直内则便不直也
朱子曰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方是割截方
正之意是处此事皆合宜截然区处得如一物四方在
面前截然不可得而移易若是圆便转动未有事时只
说敬以直内若事物之来当辨别一个是非敬譬如镜
义便是能照得又曰须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
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若无敬也不知义之所在
杨敬仲曰方非直之外复有所谓方也直心之发与外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34-0015c.png

物接应酬交错其直不改故曰方
朱子曰天地之间万物灿然而毕陈者皆阴丽于阳其
美外见者也如阴之六三六五皆阴丽于阳者也
薛文清曰阴丽于阳乃形丽于气也如花木之类其中
之流行者气之阳也其支干花叶美而外见者阴也此
所谓阴丽于阳也
来矣鲜曰黄者中德也中者内也黄中者中德之在内
也通者豁然脉络之贯通无一毫私欲之滞塞也理者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34-0015d.png

井然文章之条理无一毫私欲之混淆也

阴阳不交则为否交则为泰始交则为屯屯者否泰之
际可以有为之时也吕泾野曰时难而民志未定故可
创制度以一之苟且而取具焉后世则难改矣是故井
田不立兼并之难制也肉刑不立狱讼之滋烦也乡举
里选不立贤才之秽冒也中世之主更之则众骇袭之
则民困自汉至元未之能行也故屯曰经纶经纶曰君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34-0016a.png


初九之所建者九五也初当屯难之时有德无位故利
建侯盘桓则不轻为以偾事居贞则不诡遇以倖功古
之人如伊吕而下诸葛孔明其无愧矣
初在二为寇在四为婚媾应与不应耳初求而四往则
吉即鹿无虞而往则吝士君子举动之不可苟如此
王辅嗣曰此卦皆阴爻求阳也屯难之世弱者不能自
立必依于彊民思其主之时也故阴爻皆先求阳不召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34-0016b.png

自往马虽班如而犹不废不得其主无所冯也初体阳
爻处首居下应民所求合其所望大得民也

蒙者纯一不杂其心自正故曰时中特不能自神自明
耳迎其机而通之则豁然矣蒙以养正非养以正也故
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初曰筮是为道心是为志应再三则非其初心矣故曰
渎蒙濂溪先生曰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汩则乱乱则不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34-0016c.png

决也慎哉其惟时中乎
山下出泉其流不可遏故君子以果行其蓄不可测故
君子以育德
蒙可包也不可击也击蒙则为寇矣上九过刚不可以
治人而可以自治故曰不利为寇利禦寇则能发蒙者
九二而已六三乘二而应上非能比贤以自发者也故
曰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孔颖达曰上九刚阳故称金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34-0016d.png

丈夫处世不能自持而殉利殉名与女之见金夫不有
躬者何异明道先生曰不立巳后虽向好事犹为化物
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巳巳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
王辅嗣曰此卦阴爻亦先求阳夫阴闇而阳明阴困童
蒙阳能发之凡不识者求问识者识者不求所告闇者
求明明者不咨于闇故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也故六
三先唱则犯于为女四远于阳则困蒙吝初比于阳则
发蒙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34-0017a.png


需非不动也需时而动能动而能不动者也乃所以为
刚健也此其道在镇定而神识先之
君子以饮食宴乐志不在饮食宴乐也用世者恬退以
俟时则无躁进之嗟学道者优游而自得则无助长之病
王辅嗣曰穴者阴之路也故二阴皆云穴六四之出穴
者阳方进则顺听以避之上六之入穴者阳既进则固
守以待之皆所以从阳也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34-0017b.png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故远之则无咎近之则致寇而
初九曰利用恒九二曰衍在中九三曰敬慎不败六四
曰顺以听九五曰中正上九曰敬之终吉则处险固有
道矣
王龙溪曰乾之刚健上进遇险而不遽进故需有亨道
苟以柔弱之质需缓而不进则是需者事之贼也

杂卦曰讼不亲也无施而可唯有孚而窒而惕中者乃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34-0017c.png

吉中吉终凶无为讼极作事谋始无为讼端曰终朝三
褫愓之也曰不足敬愧之也易之垂戒至矣其欲使民
无讼乎
初三质柔而不讼故不言讼二四居柔而不能讼故曰
不克讼克能也克讼而终凶者唯上九而已
需以能待为善讼以能止为吉
杨龟山曰天左旋而水东注违行也作事至于违行而
后谋之则无及矣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34-0017d.png


六三曰师或舆尸不能自主者也不可以为将六五曰
弟子舆尸不能专任者也不可以将将王者命将先择
其人必曰丈人曰长子出可以寄阃外入可以参帷幄
非其人弗遣也故曰小人勿用后世使贪使诈之说吾
无取焉

比吉也王昭素曰也字羡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34-0018a.png

原始也筮叩神也元善也始求如筮得元者而永贞从
之故无咎九五其元乎故曰以刚中也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人能以诚信待人则人皆乐与之
故曰吉吉说文善也古注云得于理不失则吉
缶瓦器质素无文饰人之朴茂似之其与人交也意味
自别文胜之人外虽周至而实意中衰矣
士君子处世无论出处进退辞受取与不可自失即一
嚬笑唯诺胸中须自有主徇人失已亦自可耻可怜乾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34-0018b.png

文言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不自失也
初六之有孚所谓原筮元永贞无咎也上六之无首所
谓后失凶也不能有孚比之是曰无首
王辅嗣曰比复好先乾壮恶首
赵汝梅曰比不论应否专以比五为义
小畜
以小畜大非正也故曰亨见巽之不能畜而幸乾志之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34-0018c.png

犹行也巽之畜乾也顺以扰系之而乾不自知也故曰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恐巽之能畜而欲乾之早见几也
扶阳抑阴之意见矣
云阳之气也施于阴则为雨西郊阴方密云不雨而次
于西郊有欲雨之势矣故曰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
郊施未行也
君子以懿文德无心于文而文者也诗云于乎不显文
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34-0018d.png

吕泾野曰风行天表文见身外
巽一阴也九五上九与之同体其志亦阴也故合志以
畜乾乾近而畜之则易远而畜之则难故初九复自道
而吉九二牵复而吉九三说辐与处而有夫妻反目之

六四曰有孚九五曰有孚挛如富以其邻邻上九也谓
合志以畜乾而并力以制之也然四不能以畜初故血
去惕出无咎五亦不能以畜二而上九藉九五之力故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34-0019a.png

九三卒为所畜则密云而雨矣故曰既雨既处阴以顺
为德巽之所以畜乾者顺也而阳制于阴则不可也故
曰尚德载妇贞厉君子征凶征凶者夫妻反目也坤文
言曰阴疑于阳必战然则不能为初九之复九二之牵
复而欲免说辐之凶也难矣
大畜以阳畜阳正也故以能畜为亨小畜以阴畜阳非
正也故以能畜为凶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34-0019b.png

彖于六三曰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而爻
则曰履虎尾咥人凶彖于九五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
疚光明也而爻则曰夬履贞厉统一卦而观之则见其
吉分一爻而观之则见其凶易之变动不居不可为典
要也如此
初九之素履视贫贱若将终身焉故能独行愿也素即
绘事后素之素九二履坦坦之时而以幽人之贞处之
犹然素履之心矣故象曰中不自乱也感遇不能乱人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34-0019c.png

人自乱耳浮云变幻何与太空
上九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旋反也反观而内烛履之
所以善也杨敬仲曰人心逐逐乎外惟能旋者则复此
心矣上九应六三亦有旋反之象
王辅嗣曰杂卦曰履不处也又曰履者礼也谦以制礼
阳处阴位谦也故此一卦皆以阳处阴为吉
泰 否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者为君子内阴而外阳内柔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34-0019d.png

而外刚者为小人君子在内则天下泰小人在内则天
下否而天地之否泰亦因之盖财成辅相而天地泰俭
德辟难而天地亦否矣泰之拔茅茹群阳并进者也君
子道长之象故君子以汇征为吉否之拔茅茹群阴并
进者也小人道长之象故君子以汇贞为亨然一曰志
在外一曰志在君隐见不同其为天下之心则一也
六五九二为泰九五六二为否盖柔中之君则能虚心
以任下刚中之臣则能致身以事上不然君道而过刚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34-0020a.png

犹可言也臣道而过柔是为包承之小人矣故易以六
居五以九居二者为卦十有六而十五卦皆吉
泰内三阳皆君子也然九二刚中九三则过刚矣故为
否之渐而上六之城复于隍即否之初也否内三阴皆
小人也然六二包承小人而不知羞者也六三包羞则
犹有君子之心矣故为泰之渐而上九之倾否即泰之
初也然其几已于三焉决之矣
熊南沙曰自乾坤而后历六坎险阻备尝然后至泰而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34-0020b.png

陂复之机又将变矣
又曰不利依俞玉吾断句旧读曰不利君子贞者非君
子之正道未有不利者
石介曰否之者匪人也天也匪人非为致否者言为君
子遇否者言也
同人
君子以类族辨物者文明以健故也文明以健则中正
而应其不同者乃其所以为同者也不则为昵比之私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34-0020c.png

矣故曰同人于野亨又曰利君子贞
王辅嗣曰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不能大通
则各私其党而求利焉故三伏戎四乘墉五用师二固
为吝而五亦未为得也初之于门上之于郊皆欲求同
于二也初以比二而无咎上以远二而无悔特不至于
用师耳求其为于野之亨不可得矣
初在卦始有门之象上在卦终有郊之象朱子曰郊在
野之内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34-0020d.png

乾健而无私者也六二以柔中而应乾故彖词取其公
阴柔而不能自主者也六二以阴上同于五而五阳皆
欲同之故六爻戒其私
大有
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盖大有之世不易居也故六
五曰厥孚交如而必曰威如吉九二曰大车以载而必
曰有攸往无咎九三之用亨于天子九四之匪其彭皆
克艰之臣而共成大有之治者也初九曰无交害匪咎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34-0021a.png

艰则无咎九三曰小人弗克象曰小人害也则知有大
而不艰者难免于害矣惟上九不居其有是以自天祐
之吉无不利然则世之亡而为有者亡论已彼以富贵
骄人以学问骄人者宁不自天祸之者乎

谦非可以声音笑貌为也谢显道一年始去得一矜字
是故必如尧舜之允恭温恭禹之不矜不伐颜子之若
虚若无而后可以为谦故曰君子有终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34-0021b.png

鸣谦者言貌皆谦撝谦者指挥皆谦六二以柔居中故
曰鸣谦贞吉而象曰中心得也六四以柔居三五之间
故曰无不利撝谦而象曰不违则也上六以柔顺而居
一卦之上则其鸣谦也与六二之鸣谦异矣故象曰志
未得也程子曰人之行已必得刚柔相济上谦之极也
至于太甚则反为过矣故在以刚武自治其私
李卓吾曰内三爻以止故著其德外三爻以顺故防其
过圣人之裒多益寡如此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34-0021c.png

梁伯济曰内艮外坤是以止为体以顺为用所谓未发
之中中节之和是也故曰称物平施曰贞吉不违则总
要于当而巳然必以艮为主而善坤之用然后为谦故
下三爻艮体则皆得谦之道而吉上三爻坤体即不无
过柔之虑在四犹不违则而五利侵伐上利行师矣
项氏玩辞曰豫随遁姤旅若浅事而有深意曰时义大
矣哉欲人之思之也坎之险难睽之乖异蹇之跋涉皆
非美事有时或用之故曰时用大矣哉欲人之别之也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34-0021d.png

颐大过解革皆大事大变故曰时大矣哉

豫五阴一阳九四曰由豫所谓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者
也初之鸣豫三之盱豫五之贞疾上之冥豫皆以系应
于四不免沈溺于豫也惟六二有介然如石之操能早
见而速去之故曰贞吉大传曰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
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二与三皆阴也二以阴居阴故知几而吉三以阴居阳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34-0022a.png

故进退离悔能静与不能静之分也东坡曰据静以观
物者见物之正六二是也乘动以逐物者见物之似六
三是也
豫以不溺于豫为贞阴静则能自守故六二曰贞吉随
以不苟于随为贞阳刚则能自立故初九曰贞吉九五
曰孚于嘉吉

君子向晦入晏息自心为息故息曰止亦曰生向晦入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34-0022b.png

晏息者随时而止者也随时而止者故能随时而动
梁伯济曰以阳随人谓之随以阴随人谓之系随与系
虽惟其时然阳必无私而阴不免于有私也故二上纯
阴三四阴阳杂皆有不正之嫌初五纯阳则无不吉或
曰上六焉有不正之嫌乎曰指其事而言亨则他事不
亨可知也程子曰上居随极固为太过然在得民之随
与随善之固如此乃为善也施于他则过矣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34-0022c.png

刚上而柔下则否阂而不交巽而止则惰窳而不振故
曰蛊蛊者坏也蛊者事也故爻不言蛊而言治蛊之道
治蛊者必有刚柔相济之才𣪣然起而任之乃克有济
九二六五是也不然与其为六四之𥙿蛊不若为九三
之干蛊也即家而国与天下可推矣故曰蛊元亨利涉
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在事始故曰干父之蛊又曰厉终吉体巽之入也上
在事外故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体艮之止也程子曰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34-0022d.png

进退合道故曰可则

临元亨利贞喜阳之长也至于八月有凶恐阳之消也
八月为建申之月于卦为否王辅嗣曰小人道长君子
道消故曰有凶
阳长而大可以临阴然不以刚临而以感临故曰吉上
四阴说而顺之不敢与之抗六五居尊履中又能知而
任之所谓刚中而应是也然顺之可也说而媚之不可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34-0023a.png

也兑之成卦在三故曰甘临无攸利
王辅嗣曰此刚长之卦也刚胜则柔危矣柔有其德乃
得免咎故此一卦阴爻虽美莫过无咎也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与天载之无
声无臭一也圣人之神道也省方观民圣人之以神道
设教也吕泾野曰盥而不荐者圣人之体省方观民者
圣人之用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34-0023b.png

水清则明人心无欲则能见远童观窥观者心有所蔽
故也
观我生自观也观其生观九五也上九亦下之所观也
虽居无位之地而身系天下之望故观九五之所生而
后为君子无咎畎亩不忘君以天下为己任也(君子无咎对初)
(爻小人无咎言)
王辅嗣曰观之为义以所见为美者也故以近尊为尚
远之为吝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34-0023c.png

噬嗑
明罚敕法者禁之于未然也而民犹有丽于法者不得
巳而用刑刑其自外于法者耳故法信而必杀之而不

初上受刑者也馀四爻用刑者也用刑之道宁失不经
母宁杀不辜得情则哀矜而勿喜其道贵柔然一于柔
则失之纵矣必刚柔相济威爱并施而后下无冤民故
六五柔中而曰得黄金九四刚居柔而曰得金矢六三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34-0023d.png

柔居刚六二柔得中而皆曰无咎也
梁伯济曰物至噬而后合德下衰矣故彖总其大而以
用狱之利归好生之君犹曰不当位爻分其详而以折
狱之吉归执法之臣亦曰未光其圣人使民无讼之意

肤鼎肉之大脔灭鼻者噬肤而没其鼻于器中也腊周
礼注云小物全乾曰腊腊之言夕也乾暴于夕乃乾言
肉则无骨然视肤为难胏肉之有骨者乾肉析肉披筋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34-0024a.png

而熯之难于肤而易于乾胏者也爻位以次渐深噬肉
以次渐难六五为难易之中
崔仲凫曰六三六五并柔画故皆曰肉九四刚画方曰


贲内体离故曰贲趾曰贲须曰濡如外体艮故曰皤如
曰丘园曰白贲是之谓文明以止盖文以饰质者也文
胜则灭质止则不过于文矣故曰贲者饰也又曰贲无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34-0024b.png

色也
二中三正而无应故二曰贲其须贲三也三曰贲如濡
如所谓柔来而文刚也刚以柔文而曰永贞吉恐其过
于文也亦文明而止之意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园小民之所居故古云丘民又
云丘甲贲于丘园犹云易其田畴也帛五匹曰束戋戋
委积貌人君不自尊侈尽力民事民不凋敝百姓足而
君亦足矣夫以君上而躬细民之事近于吝而终吉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34-0024c.png

淡者味之始素者色之始忠信者礼之本尚絅者学之
基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履之初而曰素
履贲之终而曰白贲序卦剥次贲旨微矣
贲生于刚柔之相错初四以相应而贲特隔于九三而
未能遂耳然始虽相隔而终必相亲也二三五上俱无
应以相比而贲故二贲三五贲上上之白初之徒不尚
虚饰其高洁守道之人乎苏子曰柔之文刚也往附于
刚以贲从人也刚之文柔也柔来附之以人从贲者也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34-0024d.png

以贲从人则贲存乎人以人从贲则贲从乎巳此上九
之所以得志也

不曰顺而止而曰顺而止之止阴也贯鱼以宫人宠顺
而止之之道也故曰无不利
六三独与九应小人而犹有君子之心者也故圣人与
之初二而曰蔑贞善念亡矣六四不曰蔑贞不假言矣
然圣人亦不尽去之也直不用之而巳苏东坡曰以宫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34-0025a.png

人宠不及以政也不及以政则小人无所肆其恶矣自
古极治之世不能无小人但使之不能为恶耳

复反也如人之往而归也木之归根也不固则其发生
也不茂故尺蠖之信也以屈龙蛇之存身也以蛰盈天
地间惟一气之消长长则升而生万物曰阳消则降而
成万物曰阴阴非别有一物以与阳对也即阳气之消
也坤则阳消之极也乾则阳长之极也复得乾之初爻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34-0025b.png

所谓潜龙勿用者也亦乾之全体也龙不潜不飞阳不
复不通惟复则亨故能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
反则入而为坤复则出而为乾一气循环无有间歇七
日来复者天行健也所谓不远复也故利有攸往(反复之复)
(与复亨之复字不同)
天地间能静能动者惟刚也静而动动斯不穷矣其静
也养其动也非静而不动之谓也
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一方其馀六十卦卦有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34-0025c.png

六爻爻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馀五日四分日之一
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
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
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曰七日
此易纬之说也扬雄祖之以作玄特极阴阳之数故张
衡曰玄四百岁其兴乎竭已精思以揆其义更使人难
论阴阳之事
王辅嗣曰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孔氏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34-0025d.png

曰本者静也周子曰利贞者诚之复又曰圣人主静立
人极故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是故涵养未发之中三
极之道也
复为天地之心心一也感则有万惟复则贞而所感所
恒所萃者皆正矣故咸恒大壮萃曰天地之情
先儒谓圣人无复不知惟圣人能复故曰复则不妄矣
孔子无意必固我者圣心之复也故能时行时止复其
见圣人之心乎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34-0026a.png

颜子三月不违仁不远复也故能知不善不行不善此
之谓潜龙潜则深极深故能研几
六五之敦复无悔以中也四应于初故曰中行独复三
与初同体故曰频复无咎二比于初故曰休复吉上远
于初故曰迷复凶以心之得失言不以祸福言也至曰
有灾青曰师败曰君凶则言祸以惕之矣
子夏传曰伤害曰灾妖祥曰青
杨敬仲曰意起为放不继为复不继不再起也元始也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34-0026b.png

复于意未动之始也
无妄
天命无妄圣人亦无妄圣人与天一也故无妄备乾四
德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中也动而健和也刚中而应
天地位而万物育也周子曰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
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
万物深哉
文王卦辞言贞不言正惟无妄曰其匪正有青不利有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34-0026c.png

攸往戒之也天之所以生育万物者时也匪正非时也
违时者不祥故曰天命不佑行矣哉
时无定在视乎所履初曰往吉二曰攸利五曰有喜得
正也三曰灾四曰可贞上曰有青匪正也三之灾五之
疾即圣人不能却其来但不足为圣人累耳止曰行有
青无攸利见不行则可无青也六爻皆无妄而动静行
止一因乎时唯孔子之绝四能之
大畜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34-0026d.png

德性本明欲蔽之则昏惟刚健笃实则辉光故日新其
德多识前言往行者以义理栽培之也不然记诵博识
便为玩物丧志
程子曰卦词据大畜之义而言彖更以卦之才德而言
诸爻则惟有止畜之义
穆玄庵曰山中无天则山上草木何缘得生朱子专以
形体言天而不思一阳动于重泉之下者乃天道之原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34-0027a.png

吕泾野曰君子以力制欲欲益炽以气制忿忿益张以
利取士士益卑以兵弭盗盗益横故君子之治己也明
理以制欲思难以制忿其治人也身道德以率士先教
养以弭寇其豮豕之牙乎輹与辐不同辐车轮中木之
直指者考工记曰轮辐三十以象日月輹伏于轴上所
以承辐者蔡介夫曰小畜之说辐为阴所止所说者重
久住之计也大畜之说輹自止而不进所说者微暂止
而可旋起者也豮豕之牙古注云豕去势曰豮何天之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34-0027b.png

衢梁武帝音贺焦弱侯云与何校之何同负也鲁灵光
殿云荷天衢以元亨古字通用周尚书解引庄子背负
青天而莫夭阏为證尤明埤雅云以杙系豕谓之牙

颐养也养心之道莫善于动而止动而不止者为逐物
止而不动者为绝物动而止所以为圣学也
所养养人自养养已得正则吉
言语饮食雷之象慎之节之山之象动而能止所以养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34-0027c.png

心养心所以养德养生也
阳在上可以养人在下亦可以自养阴资阳以养者也
二三求养而居震体故凶四五求养而居艮体故吉
五比上则吉二乘初则凶四应初则吉三虽应上阴不
中正而处动体拂颐之贞故凶张子曰履邪好动系说
于上不但拂经而已
大过
大过之时非得阳刚之才不足以有为也然过刚则折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34-0027d.png

必刚柔相济者乃克有济故阳爻居阴位则曰无不利
曰吉若初六犹能自守上六则过涉灭顶耳何足以有
为乎
程子曰二得中而比初为以柔相济之义四与初为正
应志相系者也九既居四刚柔得宜矣复牵系于阴以
害其刚则可吝也
习坎
处险之道非刚中不可张子曰中柔则心无常何能亨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34-0028a.png

夫惟刚中则有孚有孚则事未必亨而心亨矣故行有
尚然则行险而不失其信者处险之道也惟九二九五能
之初上而曰失道失信也
人君欲济天下之险当先明教化然不本之德行民弗
从也常德行以习教事则民志一而险夷矣
九五刚中得位六四履正而承之刚柔相际有出险之
道异乎九二之有险矣而下无应援故象曰中未大也程
子曰二陷险中未能出馀皆阴柔无济险之才人君虽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34-0028b.png

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五之道未大以无臣也
吕泾野曰九二中在内未出而用之以济天下之险故
曰求小得盖以无正应耳

人心不蔽于物则明重明者继其明也不重明何能以
丽正乎重明所以丽于正也化成天下所谓明明德于
天下者也故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离以柔为正得所丽而不顺以从之则所丽者失矣故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34-0028c.png

六二柔得中正则曰黄离元吉异于六五之出涕沱若
也上九而曰无咎者恐其过于柔也离道已成可征非
类亦取甲胄戈兵之象君子居易以俟命所谓鼓缶而
歌也小人行险以徼幸所谓大耋之嗟也人心不乐则
忧自少至老皆然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34-0028d.png

周易劄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