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303-06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后汉纪卷十二
             晋 袁宏 撰
  

孝章皇帝纪下第十二
八年春正月壬辰东平王苍薨初苍疾病上忧念苍使
道上置驿马以知疾之增损薨问至上悲不自胜诏东
平傅录王建武以来所上章奏及作词赋悉封上不得
妄有阙司空第五伦见上悼怆不已求依东海王故事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303-0627b.png
自请护丧事上以东海王行天子礼旧制无三公出者乃
遣大鸿胪持节护丧事诏诸王及公主京师诸侯悉诣
东平王葬哀策曰咨王丕显勤王室亲命受策昭于前
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昊天不吊不报上仁使屏余一
人茕茕靡有所终今诏有司加赐鸾辂车乘龙旂九旒
虎贲百人谥曰献王秋八月拜班超为将兵长史以徐干
为司马遣卫候李邑使乌孙到于阗上言西域功不可
成盛毁超云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303-0627c.png
邑言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世遂
去其妻上知超无二心乃诏责邑超遣邑将乌孙侍子还
京师徐干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可缘诏留
之遣他吏送侍子超曰是言之狭也以邑毁超故遣之
内省不疚何恤邑言今留之一时快意然非忠臣也于
是疏勒王忠反保乌即城超乃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
王其后忠设诈伪降愿弃前罪为杀新王超内知其谋
而伪许之忠大喜将轻骑三百诣超超密勒兵待酒数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303-0627d.png
行超叱吏执忠斩之因击其众大破之冬十二月行幸
陈留梁国淮扬颍川戊申诏曰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
句传说难以正义恐先师道丧微言遂绝非所以稽古
求道也其令诸儒学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傅以扶
明学教网罗圣旨古文尚书者出孔安国武帝世鲁恭王
坏孔子宅欲广其宫得古文尚书及礼论语孝经数十
篇皆古字也恭王入其宅闻琴瑟钟磬之音瞿然而止
孔安国者孔子之后也尽得其书尚书多于伏生所傅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303-0628a.png
六十篇安国献之毛诗者出于鲁人毛苌自谓子夏所
传河间献王好之谷梁者瑕丘江公受之鲁申公武帝
时董仲舒善说公羊江公讷于口辩义不如董仲舒故
谷梁学寖微唯卫太子善谷梁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
谷梁乃求能为谷梁学者得沛人蔡千秋与公羊家并
说上善谷梁后大儒萧望之等廷论二家同异多从谷
梁由是谷梁学复兴汉初张苍贾谊张敞皆修春秋左
传谊为左氏训故御史张禹与萧生同官数言左氏于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303-0628b.png
望之望之善之及翟方进贾护刘歆并传左氏学故言
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此四学虽传于世至建武初议
立左氏学博士范升议讥毁左氏以为不宜立明帝即
位左氏学废乃使郎中贾逵叙明左氏大义逵又言古
文尚书多与经传尔雅相应于是古文尚书毛诗周
皆置弟子学者益广逵字景伯右扶风平陵人身长八
尺二寸弱冠能诵五经左传兼通谷梁诸家之说沈深
有用其所学者可为人师明帝时为郎使与班固校书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303-0628c.png
帝即位雅好古学诏逵入讲白虎观使说左氏传上喜
其说逵母常病上以逵居贫欲赐之以校书比例多乃
以钱二十万使颍阳侯马防与逵逵让帝曰逵母病此子
贫无事于外屡空且从孤竹于首阳矣其恩厚若此迁
卫士令逵才学皆通其所著论为学者所宗性佚不修
小节当世以此讥焉故不至大官
袁宏曰尧舜之传贤夏禹殷汤授其子此趣之不同
也夏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兼而用之此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303-0628d.png
德刑之不同也殷人亲尽则婚周人百世不通此婚姻
之不同也立子以长三代之典也文王废伯邑考而立
武王废立之不同者也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周之制也
春秋杀君之贼一会诸侯遂得列于天下此袖贬之不
同也彼数圣者受之哲王也然而会通异议质文不同
其故何耶所遇之时异夫奕者之思尽于一局者也圣
人之明周于天下者也苟一局之势未尝尽同则天下
之事岂必相袭哉故记载废兴谓之典谟集叙歌谣谓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303-0629a.png
之诗颂拟议吉凶谓之易象撰录制度谓之礼仪编述
名迹谓之春秋然则经籍者写载先圣之轨迹者也圣
人之迹不同如彼后之学者欲齐之如此焉可得哉故
曰诗之失愚书之失诬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
乱不可不察圣人所以存先代之礼兼六籍之文将以
广物贯心通于古今之道今去圣人之世几将千年矣
风俗民情治化之术将数变矣而汉儒各执一说春秋
之中复有同异其后殷书礼传往往间出是非之伦不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303-0629b.png
可胜言六经之道不可得详而治体云为迁易无度矣昔
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诸子之言纷然
殽乱太史公谈判而定之以为六家班固演其说而明
九流观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区别各成一家
说夫物必有宗事必有主虽治道弥纶所明殊方举其
纲契必有所归寻史谈之言以道家为统班固之论以
儒家为高二家之说未知所辩尝试论之曰夫百司而
可以总其纲因物而制其动动而非已也虚无以应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303-0629c.png
其变变而非为也夫以天下之事而为以一人即精神
内竭祸乱外作故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能者为之
使惟三者为之用不行而可以至不为而可以治精神
平粹万物自得斯道家之大旨而人君自处之术也夫
爱之者非徒美其车服厚其滋味必将导之训典辅其
正性纳之义方闲其邪物故仁而欲其通爱而欲其济
仁爱之至于是兼善也然则百司弘宣在于通物之方
故儒家之算乃先王教化之道居极则秉玄默以司契运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303-0629d.png
通则本仁爱以教化故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其可知也
矣夫大道行则仁爱直达而无伤及其不足则法参差
而并陈患万物之多惑故推四时以顺其性此阴阳家之
所生也惧天下扰扰故辨名正位以归其真此名家之所
起也畏众寡之相犯故立法制以止杀此法家之所兴也
虑有国之奢敝故明节俭以示人此墨家之所因也斯
乃随时之迹总而为治者也后之言者各演一家之理
以为天下法儒道且犹纷然而况四家者乎夫为棺椁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303-0630a.png
遂有厚葬之弊丧欲速朽亦有弃尸之患因圣人之
迹而为支离之说者焉可数哉故自此以往略而不论
元和元年春正月日南献白雉夏四月己卯封东平王
子尚为成都王六月辛酉沛王辅薨谥曰献王辅好经
书矜严有法度在国终始可观称为贤王秋八月甲子
大尉邓彪以老病罢大司农郑弘为太尉彪字智伯南
阳新野人事父以行孝称及薨让国与异母弟明帝高其
节诏听之辟府掾稍迁太仆卿遭后母丧辞疾乞身以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303-0630b.png
光禄大夫行服服竟迁大司农数月为太尉彪以礼让
帅下在位为百寮规式以疾上书乞骸骨策曰惟君以
曾闵之行礼让之高故慕君德礼以属黎民重违君意
其上太尉印绶赐钱三十万俸二千石禄终厥身君专
精养和以辅天年诏太常四时致祭宗庙之胙河南尹
常以八月旦奉羊酒癸酉令天下系囚减罪一等死罪
徙边戍九月行幸陵祠旧宅园庙徵故临淮太守朱晖
为尚书仆射晖字文秀南阳人也少以节操闻初帝舅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303-0630c.png
信阳侯阴就方贵慕晖名自往侯之晖避不见复遣家
丞致礼晖闭门不受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以事干晖
晖不从及卒晖厚送其家左右咸怪之晖曰前阮君有
求于我恐以货污君故不与言今重送者欲以明吾心
骠骑将军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应奉璧
贺故事少府给璧阴就骄贵吏傲不奉法求璧不可
得苍坐朝堂漏且尽而璧不至不知所为顾谓掾属曰
若之何晖望见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闻璧而未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303-0630d.png
曾见试观之主簿以璧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惊
曰少府当以朝晖叱之曰罪归晖不及尔也主簿遽以
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更以他璧朝苍罢谓晖曰
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邪明帝幸长安欲严宿卫以
晖为卫士令稍迁临淮太守晖好节概其所拔用皆厉
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法者率皆为求门户而生宥之
其不义者即时僵仆不以污狱门故吏民畏爱之晖刚
于为吏见忌于上故所在数被劾去临淮屏居野泽布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303-0631a.png
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南阳人大饥晖尽其
家货分宗族故旧不问馀焉初同县张堪素有名见晖
甚重之接以友道晖以其先达未敢当也后俱为二千
石绝不复通及南阳饥而堪已卒晖闻其妻子贫穷乃
自往候视赡赈之其子颉怪而问之晖曰吾以明素志也
其信义慎终皆此类也冬十月行幸江陵十二月除诸
禁锢不得仕者令得仕
二年春正月初令妇人怀胎者当以二月赐谷三斛复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303-0631b.png
夫勿算一岁二月凤皇集于肥行幸太山丙子大赦天
下复博奉高嬴三县无出租赋三月行幸鲁祠东海恭
王庚寅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壬辰行幸东平王幸苍
宫谓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存其人亡因泣下沾
襟上幸苍陵为备虎贲鸾辂龙旂以章显之赐御剑于
陵前初苍为骠骑将军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
去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引见嗟叹之择为议
郎遂幸魏郡河内登太行五月丙戌诏曰凤皇黄龙鸾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303-0631c.png
鸟比集七郡神雀甘露降自京都祖宗旧事或班恩施
其赐百官钱各有差天下吏爵人三级高年鳏寡孤独
帛人一匹令天下大酺五日凤皇黄龙所集亭皆无出
今年租赋见者及太守令长丞尉帛各有差冬十一月
壬辰诏曰余末小子托于君位曷以恢崇祖宗仁济天下三
代损益优劣殊轨况于顽陋无以易民视听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博士曹袖睹兹诏也知上有制作意乃上疏
曰昔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303-0631d.png
乐治定制礼所以协和天人示人轨则也故瑞应见天
乃作今皇天降礼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
诸议以成汉礼章下太常巢堪以为不可许是岁班超
发诸国兵步骑二万击莎车莎车求救于龟兹王遣左
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兵合五万人助之超召部曲及
于阗疏勒王议曰兵少不敌计莫若各散去于阗从此
西吾亦从此东夜半闻鼓声便发众以为然乃阴缓所
得莎车生口龟兹闻之喜使左将军将万骑于西界欲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303-0632a.png
遮于阗王人定后超乃召诸司马勒兵厉众鸡鸣驰赴
莎车营奄覆之莎车惊怖斩首五千馀级大获其马畜
财物分兵收其谷莎车遂降自是威震天下西域恐怖
三年三月丙寅太尉郑弘薨丁卯大司马宋由为太尉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曾祖自齐徙山阴事博士
焦贶门徒数百人当举明经其妻劝贶曰郑生有卿相
才应此举也从之楚王英之谋反诬天下知名者贶为
河东太守以楚事遇疫病道死妻子闭狱中考掠连年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303-0632b.png
诸故人皆易姓名以避祸弘独髡首负锧讼贶罪明帝
感悟乃原免家属弘送贶丧及妻子于陈留毕葬旋乡
里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部见弘问民得失弘对甚
明伦甚奇之擢为督邮举孝廉稍迁尚书仆射上问弘
欲三河三辅选尚书御史孝廉茂才馀郡不得选弘对
曰虞舜出于姚墟夏禹生于石纽二圣岂复出于三辅
乎陛下但当明敕有司使得人尔上善其言是时乌孙
王遣子入侍上问弘当答其使不弘对曰乌孙前为大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303-0632c.png
单于所攻陛下使小单于往救之尚未赏今如答之小
单于不当怨乎上以弘议问侍中窦宪对曰礼曰礼有
往来易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弘章句诸生不达国体
上遂答乌孙使小单于忿悉攻金城郡杀太守任昌上
谓弘曰朕前不从君议果如此弘对曰窦宪奸臣也有
少正卯之行未被两观之诛陛下前何用其议迁大司
农太尉数陈窦宪势太盛劫持海内言苦切为宪所不容
奏弘漏泄奏事坐诘让收印绶弘乞骸未许疾笃上书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303-0632d.png
曰臣东野顽闇本无尺寸之功横蒙大恩仍登上司中
夜怵惕惧有折足之戒自揆愚薄无益国家之事虽有
杀身焉可谢责是以不敢雷同指陈窦宪奸恶幸漏露
言出患入窦宪之奸恶贯天达地毒流八荒虐闻四极
海内疑惑贤愚疾恶宪何术以迷主上流言噂𠴲深可
叹息昔田氏篡齐六卿分晋汉事不远炳然可见陛下
处天子之尊自谓保万世之祚无复累卵之危信谗佞
之臣不计存亡之机臣虽弱疾命在移晷身没之日死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303-0633a.png
不忘忠愿陛下为尧舜之君诛四凶之罪以素厌人鬼
愤结之望章省上遣太医占弘疾临薨悉皆还赐物敕
妻子葛巾布衣殡以素棺初弘为第五伦举吏其后并
为三公当世以为荣是时岁比不登而诸王皆留京师
赏赐过厚太尉掾何敞说太尉宋由曰礼一谷不登则
损服彻膳五谷不登则废祭祀乘马就牧天下有饥寒
者若已使然今比年伤于水旱民不收穫边方外域捐
妻子流离道路中州内郡公私屈竭此宜损彻节用之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303-0633b.png
时国恩覆载赏赐过度但闻腊赐王主已下倾竭帑藏
夫明君行赐以制忠臣受赏有度明公位尊任重责深
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安利元元岂容无违而已哉
宜先正已率下奉还所得赐因陈得失条奏王侯就国
孔僖崔骃同习春秋语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而叹曰
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骃曰昔者孝武皇帝始
为天子方年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生五六年间号胜
文景及后放恣忘其前善僖曰书传若此者多矣邻房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303-0633c.png
生梁郁遥和之曰如武帝亦为画龙不成复是狗邪僖
骃默然不答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讥刺
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诘僖上书曰凡言诽谤者谓无
事而虚加诬罔也至如孝武之政善恶显在汉史明如
日月是为直说实事非虚谤也夫帝王为善则天下之
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
不可以责人也陛下即位已来政教未过德泽有加天
下所共见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言是也则朝廷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303-0633d.png
所宜改所言非也亦王者所宜含容陛下不推其原苟
肆私忿臣等即死顾天下必回视易听以此窥陛下心
矣上始无罪骃等意及得僖奏下制勿问僖以才学为
郎校书东观上言图谶非圣人书骃子瑗瑗子实皆以
才文显冬十月西羌寇张掖陇西金城护羌校尉傅育
将兵击之章和元年春正月诏曰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夙夜祇
畏无以章于先王汉遭莽弊礼坏乐崩因循故事多非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303-0634a.png
经典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岂不远乎曹褒喟然叹曰昔
奚斯颂鲁考甫咏殷竭忠显祖行之美者当仁不让奈何
疑焉遂复上疏陈制礼意事下三公未奏上曰谚言作
舍道边三年不成乃使褒于南宫东观差序礼事依旧
仪参五经验以谶记自天子至于庶人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
篇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父充建武中为博士议定封禅七郊
三雍大射养老礼仪明帝即位充上言汉家再受命乃
有封禅之事礼乐崩阕不可为后嗣法五帝不相遭乐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303-0634b.png
三王不相袭礼大汉宜制礼乐褒少有大度结发传充
学尤多好礼事常慕叔孙通为汉制仪昼夜研精当其
属思不觉旁之有人举孝廉除郎迁陈留圉令捕得他
郡盗徒五人守马严风县杀之褒曰夫绝人命者天亦
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昔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
旨而杀之是逆天心俯顺人意其罚重矣如得全此而
身坐之愿也遂不为杀严奏褒软弱免官百姓号泣送
之三月护羌校尉傅育追虏出塞战殁夏四月丙子令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303-0634c.png
天下死罪囚减死一等徙戍边廷尉郭躬上疏曰圣恩
所以减天下死罪使戍边者欲实疆境而重人命也去
死就生与老弱复相见莫不欢喜自丙子已来捕得亡命者甚多应入重刑前已在牢狱者蒙更生之恩也而始被执录
者独受大辟之刑示不均也书曰王道荡荡无偏无党
宜均大恩以便民上善之即诏悉赦焉躬字仲孙颍川阳
翟人也父弘及寇恂等时为决曹掾诸罹文为弘所决
者无恨治狱三十馀年郡中称之比之东海于公躬复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303-0634d.png
以明法称稍迁尚书廷尉其决断在哀矜所免者甚众
悉条诸文致重者四十馀事奏除之躬弟子镇知名后
至廷尉封侯子孙皆修家业以法律相傅为公者一人
廷尉者八人为刺史二十馀人六月戊辰司徒桓虞策
免司空袁安为司徒光禄勋任隗为司空自元和已来
凤皇麒麟白虎黄龙鸾鸟嘉禾朱草三足乌木连理为
异者数百不可胜纪咸曰福祥以为瑞应何敞辟太尉
宋由府乃言于宋由袁安曰瑞应依政而生昔海鸟止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303-0635a.png
鲁文仲祀之君子讥焉鸲鹆来巢夺阳之象孔子睹麟
而泣曰吾道穷矣其后季氏有逐君之变孔子有两楹
之殡今非常鸟兽品物非一似凤翔屋怪草生庭不可
不察也由安不敢应秋七月齐王晃坐事母不孝贬为
芜湖侯壬戌令死罪囚减戍边八月行幸九江戊子行
幸湘祠沛献王九月行幸彭城及寿春诏阜陵侯延与
车驾会寿春帝见延及妻子怆然伤之乃下诏曰盖周
封千八百而姬姓居半所以桢干王室也朕巡狩望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303-0635b.png
淮意在阜陵与王相见志意衰落形体非故一则以惧
今复阜陵侯为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以阜陵
下湿徙都寿春加赐钱千万安车一乘夫人及诸子赏
赐各有差冬十月北匈奴为鲜卑所杀降者十馀万南
单于上言宜及北虏分争人民离散出兵破北城南北
共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顾之忧臣素愚浅兵众单少
不足以防外内愿与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弘缘边
诸郡太守并力冀因天时乘圣帝威神一举平定上将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303-0635c.png
许之尚书宋意上疏曰匈奴处北极介以沙漠简贱礼
仪衣食殊俗此乃天生别种也自汉兴以来数发兵攻
之所得辄不足以偿所失呼韩邪单于奉藩然中国亦
疲于送迎之劳矣光武皇帝躬擐金甲之难深明天地
之界故因其来降宠立以为单于羁縻畜养边民得以
休息迄今四十馀年今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
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
烈于斯为盛今南单于还塞外所谓虎出于槛也必兴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303-0635d.png
兵要利内恃于汉其事必浸滋不息而设费无已夫无
故弃万安之计而徵不可必之功未见其圣也诏问执
金吾耿秉言可听师未出而帝寝疾
二年春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遗诏无起寝庙如光
武故事是日太子即位年十岁太后临朝袁宏曰非古也易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礼有妇人三
从之义然则后妃之职在于钦承天道敬共中馈而已故虽
人母之尊不得令于国必有从于臣子者则柔之性也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303-0636a.png
夫男女之别自然之理君臣酬咨通物之情也故百司
并在相与率职必辞焉而后行故有朝会享燕之礼造
膝请问之事此盖内外之分不可得而同者也古之王
者必辟四门开四聪兼亲贤而听受焉所以通天下之
才而示物至公也自母后临朝必舅氏专权非疏贤而
树亲昵也盖管其号令者必寄外氏是实违天命而训
民以私也夫国家制教关诸盛衰建百司修废官设
冢卿以任权重君薨太子幼百官执事各守其职听于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303-0636b.png
冢宰所以大明公道人自为用上下尽力而名器已固
三代之道也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庚戌太后
诏曰皇帝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德政守文之际必
有内辅故太尉邓彪三让弥高海内归仁其以彪为太
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已以听于是侍中窦
宪管掌机密三弟罗列并据大位上幼小太后当朝宪
以外戚秉政欲以经学为名乃上疏曰天下之命县于
天子善在于所习习与智长则㘦而不勤化与心成则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303-0636c.png
中道若性昔周成王幼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
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
昔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
夏侯胜入授诗书于禁中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资不肃
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独对小臣非所以揄扬圣心增益
辉光也窃见屯骑校尉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
人师行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为帝
师愚以为可任长乐少府授帝经于是以郁为长乐少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303-0636d.png
府侍讲禁中岁馀迁太常郁授二帝恩宠甚笃厚子焉傅
家业至太傅宪性褊急好自用辅政之后遂作威福睚
眦之怨无不报初宪恨尚书陈宠欲因事毁伤之使与
丧事黄门郎鲍德与宪弟瑰厚善惧宠不能自免说瑰
曰宠奉事先帝深见委任若以岁月言之宜蒙功劳之
报以才量言之应受器用之赏不可以几微之故以伤
辅政之德于是宪出宠为广汉太守抑强扶弱人无讼
者先时广汉城南有鬼哭声闻于府中积数年宠案行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303-0637a.png
有骸骨不葬者多乃叹曰傥在是乎使县收敛埋藏之
由是遂止时齐殇王子郁乡侯畅奔章帝哀上书未报
宪使客刺杀畅太尉掾何敞请自往问变状太尉宋由
不听敞固谓曰春秋称三公为宰者言无不统也畅宗
室肺腑茅土藩臣来恤国忧上书未报而于城内见害
于国之纪擅杀列侯罪恶次于大逆奉宪之吏莫敢
追捕明公处宰相之位亦复不恤四方闻之谓京师何
昔陈平之言宰相曰外镇四夷内抚诸夏使卿大夫各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303-0637b.png
得其宜今列侯私刃不可谓抚京尹废职不可谓宜纲
纪亏坏责系不小遂驱而去司徒司空闻之亦遽遣掾
吏诏书疑畅弟阳遣御史之齐考劾尚书令韩陵以为
奸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诏书遣陵陵固执不从后事
发觉宪惧诛自请击匈奴以功赎死夏五月京都旱冬
十月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与执金吾耿秉将三万骑征
匈奴司徒袁安与诸公卿诣朝堂谏曰今国用度不足
匈奴不犯塞而劳军远攻轻沙漠之难徼功万里非社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303-0637c.png
稷计也兵凶器圣王之所重不从太尉宋由不署名公
卿稍亦止安独与司空任隗固争前后且十上不从是
时谏者甚众尚书仆射郅寿下狱御史何敞上疏谏曰
臣闻圣主开直言之路有不讳之诏犹恐下情不达复
听歌谣之词故天人并应传福无穷臣伏见尚书仆射
郅寿坐与诸尚书论击匈奴下狱奏劾大不敬臣禺心以
为寿备机密近臣以匡辅为职若朝廷有失默而不言
悖义背恩其罪当诛今寿违众正议欲以安宗庙为国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303-0637d.png
永福也岂有私心如寿被诛臣恐天下以寿忠直被诛
咸结舌而不言下伤和气忤逆阴阳此诚不可所以敢
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寿也乃免寿寿郅恽之
子也宪遂出师侍御史鲁恭上疏谏曰夫天爱人犹父
之爱子也一物有不得其所则天气为之错乱而况人
乎故爱民者天亦爱之夷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
肆与内域绝异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是以圣王之制
夷狄羁縻不绝而已不以伤害中国也今边境幸无事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303-0638a.png
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各安产业夫百
姓和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
夷狄慕德重译而至矣惟陛下留圣恩徵还二将休罢
士卒以顺天下心于是窦氏横甚司徒袁安辄举奏之
上虽不从而权戚严惮焉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303-0638b.png
 
 
 
 
 
 
 
 后汉纪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