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国史文苑传
厉鹗浙江钱唐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少贫性孤峭不
苟合始学为诗即有佳句于书无所不窥所得皆用之
于诗故时多异闻轶事内阁学士李绂典浙江试闱中
得鹗卷阅其谢表曰此必诗人也亟录之计偕至京尤
以诗见赏于侍郎汤右曾试礼部报罢右曾欲止而授
之馆比遣迎之则已襆被出都矣十馀年閒再上公车
乾隆元年浙江总督程元章荐应博学鸿词科试日误
写论在诗前又报罢而年老矣值部铨期近复入京行
次天津旧友查为仁留之水西庄觞咏数月不就选而
归卒年六十有一鹗搜奇嗜博馆于扬州马曰琯小玲
卷首 第 1b 页
珑山馆数年肆意探讨所见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诗
话说部山经地志为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
卷又著辽史拾遗东城杂记湖船录诸书皆博洽详赡
先世本慈溪徙居钱塘故仍以四明山樊榭名其居所
著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幽新隽妙刻琢研鍊尤工五言
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有自得之趣兼长诗馀擅
南宋诸家之胜

卷首 第 2a 页
杭州府志文苑传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康巸川庚子举人少孤贫僦
居杭城东园敝屋数椽读书不辍声隽一时乾隆丙辰
应博学鸿词科
廷试被放南归奉老亲与乡闾诸老酬倡閒客游扬州
有马氏藏书最富延至其家遗文秘牒无所不窥故其
发为诗文削肤存液辞必已出以清和为声响以恬淡
为神味考据故实之作搜瑕抉隐仍寓正论于叙事中
读者咸敛手慑服数十年大江南北所至多争设坛坫
皆奉为盟主焉尤工长短句入南宋诸家之胜
卷首 第 2b 页


卷首 第 3a 页
栗主移奉交芦庵记 仁和胡敬撰
古贤者没而祭社设有监祠以奉粢盛以司宗祏魂魄
恋此枌榆俨然矧夫笠泽游多辋川图在碧云青嶂遗
垄非遥白露苍葭伊人所契者乎徵君樊榭有子承祀
无孙绍宗[𡠉]妇靡依小姑相迓栖神何所载主而行偕
令威以来归效浮屠而寄宿分索郎之酿味叨清閟之
桐阴凭是婿乡比乎友殡而乃窗窥朱鸟刻认丁兰捏
佛奇生通灵化去岂真委莽未免传讹于是名流谱以
清词硕彦广其新语为位置马塍里畔山谷祠旁荐少
寒泉庋从高阁萦鼠迹蛛丝而几遍与牛衣龙具以相
参饱尝墙角之酸风冷照屋梁之明月可慨也已今春
卷首 第 3b 页
赵雩门刺史与蔡木龛李西斋诸君商以先生墓在西
溪主宜近祔乃择交芦庵之塔院诹日迁奉焉中为先
生其右则先生侧室朱氏也同龛弥勒成换骨之神仙
相伴维摩有散花之天女阅春秋而两祀蔽风雨于三
楹想曩时选石开尊叩舷度曲一筇拄雪双屐拖云路
宋辇以苔封山秦亭而翠滴新诗几许旧梦难寻剩秋
水之弯环对林梅之萧瑟莫不流连光景仿佛生平从
兹勿务增华以期垂远守斗酒只鸡之约胜事可常共
掎裳联襼而来扁舟径渡相与整齐肴蔌拂拭壶觞芦
中人芦中人庶其灵爽式凭苾芬来享也夫
栗主记
卷首 第 4a 页
墓碣铭 鄞全祖望撰
余自束发出交天下之士凡所谓工于语言者盖未尝
不识之而有韵之文莫如樊榭樊榭少孤家贫其兄卖
淡巴菰叶为业以养之将寄之僧寮樊榭不可读书数
年即学为诗有佳句是后遂于书无所不窥所得皆用
之于诗故其诗多有异闻轶事为人所不及知而最长
于游山之什冥搜象物流连光景清妙轶群又深于言
情故其擅长尤在词深入南宋诸家之胜然其人孤瘦
枯寒于世事绝不谙又卞急不能随人曲折率意而行
毕生以觅句为自得其为诸生也李穆堂阁学主试事
闱中见其谢表而异之曰是必诗人也因录之计车北
卷首 第 4b 页
上汤侍郎西崖大赏其诗会报罢侍郎遣人致意欲授
馆焉樊榭襆被潜出京翌日侍郎迎之已去矣自是不
复入长安及以词科荐同人强之始出穆堂阁学欲为
道地又报罢而樊榭亦且老矣乃忽有宦情会选部之
期近遂赴之同人皆谓君非有簿书之才何孟浪思一
掷樊榭日吾思以薄禄养母也然樊榭竟至津门兴尽
而返予谐之日是不上竿之鱼也呜呼以樊榭为吏固
非所宜而以其清才使其行吟于荒江寂寞之閒以死
则不可谓非天矣予交樊榭三十年祁门马嶰谷兄弟
延樊榭于馆予每数年必过之嶰谷诗社以樊榭为职
志连床刻烛未尝不相唱和已而钱塘踵为诗社予亦
卷首 第 5a 页
豫焉数年以来二社之人死亡相继樊榭每与予太息
今年予有粤游槐塘以书告樊榭之病不意其遽不起
也呜呼风雅道散方赖樊榭以主持之今而后江淮之
吟事衰矣樊榭姓厉氏讳鹗字太鸿本吾乡之慈溪县
人今为钱唐县人康熙庚子举人生于某年月日卒于
某年月日享年六十有一曾祖某祖某父某娶某氏无
子以弟之子为之后葬于湖上之某峰所著有宋诗纪
事一百卷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已行于世又有辽史拾
遗十卷樊榭以求子故累买妾而卒不育最后得一妾
颇昵之乃不安其室而去遂以怏怏失志死是则词人
不闻道之过也且王适不难谩妇翁以博一妻而樊榭
卷首 第 5b 页
至不能安其妾则其才之短又可叹也呜呼樊榭属予
序其宋诗辽史二种忽忽十年息壤在彼而今陨涕而
表其墓悲夫是为铭其词日
冲恬如白傅兮尚有不能忘情之吟人情所不能割兮
贤哲固亦难禁祇应寻碧湖之故桨兮与握手以援琴
(樊榭苕上之故姬也/按苕上故姬指月上康熙巳亥/三月十四日辰时生乾隆壬戌正月初三日戌时没先)
(徵君逝世十年最后去妾是所纳扬州/刘姬也见赵意林丁龙泓两先生诗注)
墓碣铭
卷首 第 6a 页
墓田碑记 钱唐吴锡麒撰
在昔修谪仙之祀剔壤青山荐处士之馨割租近县此
皆眷怀往哲崇想芳徽瓣香之诚不关孙子私淑之意
讵假渊源而沃衍相资苾芬用告盖所以明后人之公
好树先士之清则焉若吾杭樊榭先生忍贫于身蓄富
在学事赅其旧扇南宋之风言饫其清得西湖之味一
时推为祭酒末学仰其津逮始举孝廉之科旋膺徵辟

诏似宜仰邀田秩早受圭腴而乃两屐苔枯一棺蓬掩
几至前和之齧竟无后嗣之延今西溪法华山所谓王
家坞者其墓在焉樵歌牧𥴦之往来马磨牛医之杂袭
卷首 第 6b 页
觞闻柏下祭少墦閒则有顾涑园太守过墟墓而生哀
遇春秋而展祀曾合同志各致慕思亡何旧雨不来故
人已逝徐稚之鸡莫设刘伶之土常乾是非少划膏腴
俾资牲醴安望馨香无缺俎豆常绵爰有诸贤更谋义
举遂鸠金于冢旁置祀田若干亩付交芦庵僧常源收
息以为纳粮供祭之用裘乃成于众腋绵亦出自同功
由是霜露示期粢盛有备藉免馁而之憾庶慰逝者之
心虽或淩跨太虚翱翔八极岂复恋松楸之美计体魄
之安然而湘累渺然椒浆莫辍水仙近在鞠荐无愆冀
神灵之式凭振风雅于勿替秋风十亩幸不远于芦中
寒食一盂愿无忘乎绵上因贞诸石以志厥功敢告后
卷首 第 7a 页
来永念勿懈
卷首 第 7b 页

墓田碑记
卷首 第 8a 页
轶事
 厉先生居东园高大父鱼亭公居古驿后相去二里
 过从最密读书务根柢之学每著一书辄订可否手
 稿皆留余家辽史拾遗东城杂记湖船录先后雕于
 振绮堂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绝妙好词笺诗词集
 文集俱有刊本惟南宋院画录玉台书史仅见钞本
 四库全书著录七种咸丰末板燬兵燹越二十载余
 检古文诗词旧本与范諴民士麒朱英甫士俊雠校
 重雕其游仙诗三卷秋林琴雅词四卷少年作也迎
銮新曲二卷与吴瓯亭城同撰也并集中未载之若
 干首都为集外诗词乾隆壬申先生没葬西溪以从
卷首 第 8b 页
 子志黼为嗣又无子木主遂祔入湖墅黄文节公祠
 道光戊子世父小米公集邑人移奉近墓之交芦庵
 又三十四年毁于浩劫同治庚午满洲冠九如山重
 加修葺供奉如昔文人学士每当芦花盛时只鸡斗
 酒以荐先生宿草尚存莫不感慨系之生平轶事捃
 拾诸书录载于左俾后之尚论者有所资焉光绪十
 年甲申秋同里后学汪曾唯
杭大宗先生词科掌录云厉太鸿为诗精深华妙截断
众流乡前辈汤少宰西厓先生最所激赏自新城长水
盛行时海内操奇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
以孤澹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后未
卷首 第 9a 页
之或过也性耽閒爱静乐山水一再计偕遂绝意仕进
以荐来都试题误写论在诗前遂罢归生平诗逾万首
勇于删择乐府为今海内第一仿计敏夫例为宋诗纪
事百卷搜采极富是科徵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
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證穿穴求之近
代罕有伦比绍衣丙辰先成进士改庶常例不当试后
以散馆出外稚威以疾太鸿以违式皆不得在词馆岂
非命哉
又道古堂文集厉母何孺人寿序云执友樊榭厉先生
自其肚岁即中乙科两与计偕不得志即弃去不复事
既而部檄其名趋就选人买舟一至津门留连三月而
卷首 第 9b 页
返说者咸谓其乐迂习懒才不可以为世用以余观之
是谓不知樊榭者也樊榭少而孤露奉太夫人之教绩
学以至于有立夫岂不知圭绂之可以荣亲禄入之足
以养老而顾杜门却轨甘寂寞而就枯槁者诚以仕宦
之难惟县令为最其能久居其处者大术有二焉佞颜
卑辞骨节䎟媚伈伈伣伣希宠而取怜一矣凭藉权势
擅作威福色厉内荏虐煢独而畏高明又其一矣樊榭
之才千诗百赋郁怒遒紧长输远逝虽极之倾河倒峡
而不见其所止若以其鸿朗高迈之怀肮脏磊落之志
屈而与今之仕宦者相习譬之方枘圆凿龃龉而不相
入而谓其能哫訾粟斯喔咿嗫嚅以为闪揄乎而谓其
卷首 第 10a 页
能逞妖作蛊妄生眉眼以绞讦而摩上乎度已不能强
而试之则所以贻太夫人之忧者方大此在庸人且知
其不可而谓樊榭之贤与太夫人之通达大体而顾昧
昧而不之思乎且夫人之求仕者将以为养也樊榭和
而不随介而有守使其得位而行其志必且饮冰菇檗
其刻苦当较甚于恒时太夫人习于古训如所谓却胡
威之绢封陶侃之鲊闻之已熟其所以砥砺其子者详
慎而周密又可知也然则脂膏之润与洁白之养两者
相较孰得孰失岂待智者而后决哉今年九月朔日为
太夫人八十生辰同人谋所以为寿者乞言于余余自
羁贯与樊榭交申登堂之敬常拜太夫人于堂下樊榭
卷首 第 10b 页
巾帢之契计莫有先于余者则知樊榭之深又孰有过
于余者乎用敢综樊榭出处之大节与太夫人之所以
成之者以侑一觞焉因以叹古人捧檄色喜特以庸人
待其亲而于道未有闻也樊榭其倜倜乎远矣
沈文悫别裁集诗话云樊榭徵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
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五言在刘慎虚常建
之閒今浙西谈艺家专以饤饾挦扯为樊榭流派失樊
榭之真矣
汪积山先生尊闻录云太鸿出居道古翛然意远诗文
之外锐意于词尝病倚声家冶荡者失之靡豪健者失
之肆因约情敛体深秀绵邈兴至思集辄自比之孙氏
卷首 第 11a 页
一弦柳家双璅要以自写胸抱非求悦众耳也
吴瓯亭先生云蠖斋诗话云厉徵君肆力于诗镂心役
肾句雕字琢吾乡百年诗人中殆难其匹性雅好游所
至搜剔名胜揽葛攀藤裴回吟赏必兴尽而后已集中
西溪诸什直抒胸臆可当山经一卷读也
王述庵先生蒲褐山房诗话云徵君性情孤峭义不苟
合读书搜奇爱博钩新摘异尤熟于宋元以来丛书稗
说以孝廉需次县令将入京道经天津查莲坡先生留
之水西庄觞咏数月同撰周密绝妙好词笺遂不就选
而归扬州马秋玉兄弟延为上客嗣后来往竹西者凡
数载马氏小玲珑山馆多藏旧书善本閒以古器名画
卷首 第 11b 页
因得端居探讨所撰宋诗纪事辽史拾遗极为详洽其
先世家于慈溪故以四明山樊榭为号所作幽新隽妙
刻琢研鍊五言尤胜大抵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
有自得之趣莹然而清窅然而邃撷宋诗之精诣而去
其疏芜时沈文悫公方以汉魏盛唐倡吴下莫能相掩
也予于戊辰岁在长洲赵君饮谷小吴船遇之辱为忘
年交后徵君过吴必访余于朱氏蘋花水阁凡三年而
徵君下世矣至其词直接碧山玉田予已录入琴画楼
诗钞故不具论 樊榭下世葬杭州西溪王家坞因无
子嗣不久化为榛莽后四十馀年何君春渚琪游西溪
田舍见草堆中樊榭及姬人月上栗主在焉取归偕同
卷首 第 12a 页
人送武林门外牙湾黄山谷祠埽洒一室以供之予为
撰丈室花同天女散摩围诗共老人参句以题其楹月
上姓朱氏名满娘乌程人
陶篁村先生凫亭诗话云樊榭宝石山云林气暖时濛
似雨湖光空处淡如僧此真善于领略西湖也其他如
游智果寺云竹阴入寺绿无暑荷叶绕门香胜花元日
对雪云无人可造真闲日有雪相娱此老翁山庄即事
云蔬圃鸟鸣秋境界竹房人语佛家风南湖秋望云横
塘秋水明菰叶老屋残阳上藓花皆佳句也
王茨檐先生静便斋集南湖花隐记云倚城北陴陑舍
喧而即静水树明瑟有敞而堂有折而庑有华散生盘
卷首 第 12b 页
门藩落而延接于棂槛是为樊榭山民南湖花隐宋张
镃功甫所称管领风月者功甫以循王诸孙性豪侈务
奇意相胜其第宅不一区即南湖所占在当日不知几
百亩樊榭以数椽栖托于后其寂寞为已甚则樊榭之
歉于功甫者也然樊榭学博而文富所述造泓涵演迤
不下数百卷识者谓其必传于后无惑功甫称诗家上
将冰如雪食雕碎月魄虽见推于诚斋杨氏而遗集鲜
传则又功甫之所逊于樊榭者也君子之游于世有裁
足之思无赢馀之念况出吾之所有不难抗古人而上
之俛仰吟笑绰有馀裕区区居室奚足较其丰约为且
夫南湖当功甫之盛阆春把菊天镜鸥汎月诸胜累累
卷首 第 13a 页
无閒壤一时朱黻长缨宾从之填拥钟鼍笙丝磬筑之
衎宴鱼龙爵马之殚物穷丽诚无所不足迨其后不数
十年沦宇埋音并就熏歇今兹所见远峦云浮卉木翳
荟禅栖盂瓶之扣食泠泠水次物不停固与为豪侈者
之役于物也其终不如寂寞者之适吾素已矣题以花
隐樊榭殆欲佩兰餐菊以终老于斯夫是为记
又送杭大宗北行序云吾友厉鹗杭世骏博览精覈于
学无所不贯所为文词高旨深若观涛重溟莫得畔岸
顾自壮盛仅充秋赋志用不达连屈于春卿世之人合
二君之遇观其所为功几疑学广闻多匪所以适用盖
古制不讲于兹六十年矣自
卷首 第 13b 页
圣祖仁皇帝御极之十七年顿纮举网特辟大科一时
苞纯禀精之彦应运麇至扬辉宣烈照灼夐古迨后良
遇弗再决科发策仅循常选末师后进靡所倾风二君
枕经葄史含英发藻独知而寡谐供已而殚力故学古
之获二君独深疾驱方轮人之疑二君滋甚兹
天子嗣晖隆绪侧席幽潜兴继旧典浙省郡邑博学鸿
词荐者前后合六十人呈试大宪掇什之二三二君以
瑰丽卓越炳乎十八人之列以十一郡之广旌简所及
仅止数人得无少隘然上严虚授下显良具拔尤升萃
乃获二君四海称隽等竞畴曩见少之意其亦可以不
作矣
卷首 第 14a 页
朱朗斋先生厉徵君年谱稿云康熙壬申五月初二日
辰时生癸巳为钱唐王路清宾远撰疏寮集序略云近
余道鸳湖过虎邱临惠泉往返于荆溪锡山之閒遇一
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
识诸心自谓此行也诗可盈箧矣迨归检其稿仅得八
首而其抑郁愤懑欲吐而不得吐者填塞胸臆閒几不
复支静求其故终勿可得盖余担囊作客所闻者什一
之筹所接者会计之策即遇佳山水稍涤襟怀而麈壒
复垢绝无文人翰士可角胜于笔墨之场故每一搦管
旋复自弃游虽多而诗则少甲午馆汪氏听雨楼凡五
年浦沆兄弟从游庚子以诗经中式四十九名举人辛
卷首 第 14b 页
丑秋游永康房师张梁友署中按集中有将返武林留
别张梁友先生诗云十日琴堂住天凉抱病归偶游嗤
索米临别或传衣是知张梁友为房师也雍正辛亥春
少司农凤台王公钧为两浙运使时聘修西湖志按纂
修职名总裁为总督李卫管理为巡抚程元章总修为
编修傅玉露分修则与苏滋恢杭世骏陆秩沈德潜吴
焯赵信吴嗣广张云锦陈臻同在局成于甲寅年乙卯
正月会同举诸公于槐塘宅小眠斋共十一人徵歌选
胜极一时之盛按齐召南赐砚堂诗答汪五槐塘津门
见寄次韵兼怀诸友三首其第二首云吴山顾曲记当
年才落春灯未禁烟细雨溟濛留客夜微风料峭养花
卷首 第 15a 页
天清歌共判尊前醉高会谁知梦里缘今日浮萍湖海
客如君还近五湖船原注云乙卯正月会同举诸公于
槐塘宅共十一人今则厉二樊榭沈六幼牧周大青瑶
张大介石俱还浙多时严大崧占尚读礼未出周五石
帆得官后即以艰归家每与堇浦星斋晤言不胜今昔
聚散之感乾隆丙辰七月与赵功千偕行入都应徵词
科题为五六天地之中合赋山鸡舞镜诗黄钟为万事
根本论报罢南归辛未三月
皇上南巡偕吴城撰迎
銮新曲进呈城曲日群仙祝寿鹗曲日百灵效瑞合为
一编壬申九月十一日辰时殁是年有至扬州之事按
卷首 第 15b 页
卢见曾渔洋感旧集序是壬申六月撰序曰辛未冬以
公役至京师谒昆圃黄夫子于家出所抄渔洋先生感
旧集见示拜而卒读之云又凡例一条曰是集辗转抄
写讹误颇多宋编修蒙泉尝订正之复委榆村之孙寀
余子谦以校雠之役再三过尚有阙疑玲珑山馆藏书
充栋所与稽者厉樊榭鹗陈授衣章皆博雅君子幸重
检阅而后授梓母致有鲁鱼亥豕之讹云盖感旧集得
于辛未之冬而开雕于壬申之夏则是先生于辛壬冬
春閒尚留扬州也(按朱朗斋茂才文藻馆余家古驿后/最久曾编先生年谱稿虽脱而未成)
(向藏振绮堂曾族祖剑秋茂才鉽欲增辑成书未竟而/卒劫后稿皆散佚今得残本录出数则增入于此以俟)
(后有考订重编/者再刊年谱)
卷首 第 16a 页
赵意林先生秀砚斋吟稿寄调厉樊榭纳姬扬州云歌
吹残年忆竹西欢情已作絮沾泥泰娘才思知多少蓼
岸桃溪试品题(姬人/姓刘)雪凝柔玉满邗沟花蕊新词乞小
留想得定情鸳帐暖莫教月上夜生愁
曾伯祖涤原公湛兰书屋杂记云厉太鸿先生著作等
身与先大夫善已成未成诸书稿皆插振绮堂之架著

四库全书者七种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宋诗纪事南宋
院画录南宋杂事诗绝妙好词笺樊榭山房集
袁子才先生随园诗话云马氏玲珑山馆一时名士如
厉太鸿陈授衣汪玉枢闵莲峰诸人争为诗会分咏一
卷首 第 16b 页
题裒然成集至今未三十年零落殆尽而商人亦无能
知风雅者莲峰年八十三岁傫然尚存闻其饥寒垂毙
矣 乾隆初杭州诗酒之会最盛名士杭厉之外则有
朱鹿田樟吴瓯亭城汪抱朴台金江声志章张鹭洲湄
施竹田安周穆门京每到西湖堤上掎裳联襼若屏风
然有明中让山两诗僧留宿古寺诗成传抄纸价为贵
四十年来儒释两门一齐绝灭竟无继起者 余最爱
言情之作如桓子野闻歌辄唤奈何厉太鸿送全谢山
赴扬州云生来僧祐偏多病同往林宗又失期两点船
灯看渐远暮江惆怅独归时 诗人笔太豪健往往短
于言情好徵典者病亦相同即如悼亡诗必缠绰宛转
卷首 第 17a 页
方称合作东坡之哭朝云味同嚼蜡笔能刚而不能柔
故也近时杭堇浦太史悼亡妾诗远不如樊榭先生之
哭月上也
魏玉璜先生柳洲遗稿碧湖双桨图云厉樊榭徵君姬
人朱满娘以中秋夜同汎碧浪湖而归因绘是图时贤
相与为诗卒后余始获见之用题其后梦觉扬州已十
年却从苕水载婵娟菰城若比松陵路又觉吹箫白石
仙星汉横斜水拍天碧湖凉露卸红莲中秋月色无穷
好却为伊人分外圆翠袖熏炉伴咏诗春风小阁画蛾
眉谁令误窃姮娥药不见宜男结子时一段春愁化彩
虹乍来还去恨匆匆桃花满地胭脂湿不待东风嫁小
卷首 第 17b 页

大父十村公重编振绮堂书目云灵隐寺志三册是厉
樊榭先生手稿黏贴废书之中书虽未成后世亦当珍
(按此志编分八卷后有刊者而/吾家书籍毁于粤匪手稿已亡)
阮文达研经室诗录云蒋蒋村学博炯请书樊榭墓碑
且与里中诸君子共置祭田报官立案归西溪交芦庵
管理诗以纪事刘樊窗榭说明州遗蜕西溪土一邱多
分神仙无子在但凭天地有诗留他年碑碣碧苔古此
日墓田香稻秋记取法华山下路词人长与护松楸
黄芗泉先生北隅掌录云先生东城杂记自序云杭城
东日东园先君子家焉小子生于是居已三十馀年凡
卷首 第 18a 页
五迁未尝离斯地也序作于雍正六年戊申三月是年
四月后有移居诗曰半宅从人典全家冒雨迁末云差
喜东城近则犹在东城也乾隆己未有予赁居南湖八
年矣其主将鬻他氏复谋栖止诗逆溯之迁居南湖之
岁乃雍正十年壬子是年有南湖初夏诗所谓草堂近
卜约齐邻者也至乾隆庚申始移居麋公古社诗所云
麋公祠宇今相并且逐邻翁掠社钱者也是先生前后
凡七迁皆在东而南湖则近北矣
钱蕙窗先生静存斋诗集云吾杭厉樊榭徵君没而无
嗣故宅不存主无庙袝尘封比丘尼室者若干年矣春
渚丈既备黄文节公之祀见祠有隙字遂访其栗主迁
卷首 第 18b 页
于后庑之西并以其姬人月上之主从焉安位之日具
蔬果之会青浦王述庵司寇时主万松讲席闻之亦来
荐奠自是以后祀文节礼毕牲鱼一献以酹诗魂文节
生辰之祀废已廿稔于兹徵君几筵不知存否呜呼前
贤清风浩气无所不之一介幽灵湮薶野社良可悲已
因纪四绝用谂来兹南湖何处问比邻繐帐飘零五十
春叹息举宗无祏祔一椽野庙与栖神郡县崇祠傍学
宫年来升配遍群公乡先生可祭于社前辈犹能举古
风随清娱仅剩残碑适馆何缘少妇随一缕灵芬飘不
断五湖风月入丛祠酾酒刲羊事已非况于庑下一椽
依涪翁定反西江社祠客飘零何处归
卷首 第 19a 页
蔡朗馀先生剩稿云厉樊榭徵君制意拙率不修威仪
尝曳步缓行仰天摇首虽在衢巷时见吟咏意市人望
见遥避之呼为诗魔 厉徵君之诗词与金农冬心书
画乡里齐名人称髯金瘦厉 厉徵君子绣周有女适
桑韬甫先生之孙近仁绣周亡后其妻丁氏龙泓先生
女无所归奉厉氏先代栗主依于桑桑家车桥先与其
甥倪米楼稻孙同居而北郭之童佛庵铨又故与米楼
善性好奇一日访米楼值无人遂于厉氏家庙中检徵
君暨月上木主怀归月姬主为樊榭手书樊榭主为龙
泓手书童以告何春渚淇诡言得之西溪田舍草堆中
春渚转告王述庵司寇昶因率同人庋置湖墅宋黄文
卷首 第 19b 页
节公祠各醵百钱致祭时为嘉庆六年辛酉四月六日
(按先生名焜又号木龛居士易箦之前自焚所著诸/稿此三段于先生之外孙吴撷蘅受藻所收剩稿中)
(见/之)
郭频伽先生灵芬馆诗话云樊榭徵君旧居南湖自号
南湖花隐倪米楼秀才绘花隐楼图偕李西斋布衣同
作齐天乐词以纪之戴金溪比部赋南浦一阕云鸥外
梦长閒向湖边又展露涡风鬓亭角旧听莺杨枝曲消
尽粉团香阵凉波无恙画阑几照惊鸿影城上青山如
解意点缀玉真眉晕天涯有客悲秋唤停杯共说老仙
花隐隐语笑芙蓉茶烟杪未歇水楼芳讯斜阳一舸俊
游客容易成孤引霜叶无多明艳别似惜飘零红粉
卷首 第 20a 页
近见凌仲子论词云词以南宋为极能继之者朱竹垞
至厉樊榭则更极其工后来居上北曲填词以关汉卿
诸人为至犹词家之有姜张后之填词家如文长粲花
笠翁皆非正宗玉茗词坛飞将然能合元人者惟牡丹
亭圆驾一折近人如洪昉思长生殿乃能直逼元人其
气韵迥与诸人不类其言累数百余不能尽记且于此
道无深解不敢强为之说然总觉玉茗之才非馀子可
及至谓樊榭胜竹垞鄙意大不谓然樊榭论词绝句云
偶然燕语人无语心折小长芦钓师愚谓竹垞小令固
佳即长调纡馀宕往中有澡华艳耀之奇斯为极至即
小令中佳者亦未必惟此语为可心折也大抵樊榭之
卷首 第 20b 页
于词专学姜张竹垞则兼收众体也 蒋君梦华以顾
升山疏果画册索题上有樊榭河传十八首后予与二
娱皆以菩萨蛮词题之曹种水亦用河传调而止用一
体樊榭则一首用一调也樊榭词集中不存今录以补
(按词仅十五首/今列集外词中)
吴榕园先生浙西六家诗钞云归愚兰泉两先生评樊
榭山房诗固已确当独赏五古而不及七律殆以七律
不近唐音耳参用性灵书卷自辟蹊径诸体皆工七律
更耐寻绎如秦淮怀古悼亡姬答筠谷移居等作皆通
体浑成非独有句可摘而已其馀美不胜数遥情逸致
诵之口角生香近时擅厥体者初白翁后为一大宗
卷首 第 21a 页
李既汸先生鹤徵后录云樊榭之诗能于渔洋竹垞两
家外独辟畦径自成一派其幽深精妙穷极雕锼譬如
入幽崖峭谷几乎断绝人迹当时杭堇浦全谢山辈无
不推服钱箨石翁有评本亦为心折今海内言诗者标
新领异务脱恒蹊多以樊榭一家为宗
吴子律先生莲子居词话云樊榭生平有烟癖类韩慕
庐尝谱天香词传诸好事同时汪韩门翟晴江有诗全
谢山有赋足备菰材故实方灵皋之官礼部也曾请饬
烟禁以裕民食今则土叶殆遍吾杭制切尤有名已
吴仲云先生杭郡诗续辑小传云厉志黼字之甫一字
绣周号层云钱塘诸生为雄飞徵士从子即为徵士后
卷首 第 21b 页
又为丁钝丁先生爱婿诗筏文津皆有所受尝与苏展
亭许堂柯大岩观郁陛宣礼倪嘉树一擎黄书厓模周
亦庵骏发为文字之会分题审韵无集无诗惜多散佚
所居在城东仓巷破屋萧然粝餐自给竟困于缝掖以
(按雄飞亦先生之字/也见杭郡诗辑小传)
世父小米公借閒生词云樊榭先生木主旧祔武林门
外黄文节公祠道光戊子正月二十一日同人移奉西
溪交芦庵先生墓故在此谱白石法曲献仙音调并用
原韵烟渺南湖草迷东墅欲妥吟魂何处(先生自南湖/移居东城)
路逐溪回寺依云住骚坛旧日樽俎叹大雅沦亡久轻
鸥目来去漫相顾荐寒泉万梅花里天女伴随手散空
卷首 第 22a 页
飞舞(先生姬人朱月上/木主亦祔祀焉)定月下徜徉记前游微笑心许
窈窕幽栖恍披寻集内妙句待荒阡浇酒莫又清明时

许齑生先生重桂堂集云奚虚白疑居湖州城南旧为
鲍氏溪楼即樊榭徵君纳姬人月上处也虚白摹遗像
属题次图中诗韵百年数文献君名留人口彼姝适所
遭幸于如是柳乐府赛旗亭孰分袒左右俊游艳称前
佳话永垂后溪楼亦灵光终古辟户牖天公选替人图
书要诸久近钓渔隐渔亲酹酒奚酒(奚家酿酒/称酒奚)青山红
袖閒重置斲轮手光芒交映辉何处蔽沫斗许我补题
诗漫郎成聱叟
卷首 第 22b 页
戴文节习苦斋画絮云余最爱厉樊榭摇摇四诗人漾
入梅花烟十字空澹幽杳得未曾有软红十丈中安得
遇此聊假豪楮为壶公之壶
世父少洪公道盥斋稿云同人泛舟西溪酹酒厉先生
墓诗以纪之已是清明上冢天我来相过吊诗仙墓门
频酹金樽酒山麓旋飞白𥿄钱蘋叶南湖生伴隐梅花
西土死偿缘九原犹侍高堂侧(先生葬于母/何孺人之侧)不数峰围
七二贤忆移栗主奉僧堂终使温柔老有乡弥勒同龛
灯火寂维摩多病水云凉心期共赏蒹葭趣手泽犹留
翰墨香(先生主丁龙泓隐君/书月上主先生自书)佳偶青溪宜作配重题何
日愿兼偿(先生配蒋孺人之主不知所在同人以/为缺典欲补书一主以合祀尚未果)
卷首 第 23a 页
张仲甫先生彝寿轩诗钞云章次白奉厉徵君神位于
永兴寺陪祀冯具区先生酹以诗余亦继声两贤慧业
并生天萧寺栖神岂偶然遗老倡开招隐社徵君赓和
太平年梅花诗卷俱千古流水高山共一椽二雪双龛
相映处便娟空翠称幽眠(案此诗作于道光甲辰是又/设位于永兴寺也寺在西溪)
(徵君尝/游憩焉)
俞荫夫学政春在堂随笔云厉樊榭徵君墓在西溪法
华山之王家坞因奉栗主于交芦庵事详吴谷人祭酒
樊榭徵君墓田碑记道光庚寅戴文节偕徐汪两君至
庵祀徵君归而写为长卷山水萦纡萝茑幽蔚樊榭诗
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者尽此尺幅中矣旧藏章次白
卷首 第 23b 页
广文梅竹山房乱后夫去丁君松生又购得之因付交
芦庵僧收藏以存名迹时交芦庵亦因乱后倾圯如冠
九观察出资修葺并属何子贞先生书徵君及月上姬
人栗主仍奉庵中今又得文节此卷名流韵事后先辉
映足为西溪生色矣松生以示余故纪其略焉
诸迟鞠大令璞斋集溪楼延月补图题记云圣湖之阴
西溪之奥胜地幽刹曰交芦庵庵有溪楼延月图写厉
徵君纳姬事雍正乙卯樊榭重客苕溪鲍氏溪楼实为
寓屋满娘月上纳于中秋碧浪同舟瑶情玉色未传图
咏久颇阒焉逮嘉道閒涑园太守访楸墓于前小米年
丈护栗主于后移纪庵院永伴瓣香会费山人丹旭安
卷首 第 24a 页
砚东轩曾写两图一卑庵僧媵藏勿替其副赠奚处士
疑溪楼后主相證墨缘当代名流偕题雅制今具清尊
集中庚辛之难庵燬于贼此图亦亡迩者旧宇新庀岁
已十六年丈从子子用刺史弃官将归属补绘事更乞
偶云同年重书题制合装册子仍付庵僧保守什袭斯
盖远绵佳䛡近继先志举一而善备矣子用复裒刻徵
君全集虽其唾馀都经手辑读书读画焕然粲然吾知
海客金饼增价于乐天山门玉带比珍于佛印又不第
萧寺之清供抑亦艺苑之韵谈欤故乐为补图且拈黄
钟商琵琶仙慢一阕用白石道人吴兴纪游词韵记之
时光绪十有一年乙酉小暑日也词曰倒影楼台有人
卷首 第 24b 页
是打桨来时桃叶小名惟认团栾黄昏最幽绝消受到
吹箫石帚但春云怕闻鶗鴂画里烟波定中香火情事
谁说 谩分付禅窟枯僧已风景都非那时节添了百
年佳话尽飞花飞荚凭点缀词仙眉史补溪山绢素如
雪正好居士清凉倦游言别
轶事
卷首 第 25a 页
四库全书提要
樊榭山房集二十卷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是集因所居取唐
皮日休句题曰樊榭山房是以为名生平博洽群书尤
熟于宋事尝撰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东
城杂记二卷又与同社作南宋杂事诗七卷皆考證详
明足以传后其诗则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
染南宋江湖末派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朱彝尊等抗
行而恬吟密咏绰有馀思视
国初西泠十子则翛然远矣前集诗分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八卷附以词分甲乙二卷为康熙甲午至乾隆已
卷首 第 25b 页
未之作续集亦诗八卷而以北乐府一卷小令一卷附
焉则己未至辛未作也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