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望溪先生集外文卷七
 墓表
  礼部尚书韩公墓表
公姓韩氏讳菼字元少江南苏州人少读书通五经义
疏性恬旷好山水朋游饮酒谈谐终日不倦而处身特
严其所不为不可以祸福利害动也自明亡科举之文
日就腐烂公出始渐复于古世以比于昌黎而公未尝
以此自喜公以康熙癸丑成进士登朝不数年至学士
或吓公使告归公怡然日是吾志也居吴中十年以诗
歌古文开其乡之后进暇则与二三遗民徜徉泉石閒
会有欲与公并起以为名者复召掌翰林院未几由吏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部左侍郎迁礼部尚书旦暮且入相同列忌之适江南
岁会失库金数十万督臣与典司者有连上言非侵欺
费由公事
上震怒下廷议左都御史某讼言法当诛公日是其情
即私而言则公也且
上得闻此其义足愧中朝士大夫忍因以为罪哉忌者
益增其辞而以闻于
上公由是得罪或谓公
上每含怒诘责诸大臣伏阙下请罪累日即解公曰吾
身可危臣节不可辱也始公未知名昆山徐司寇乾学
独重公及徐与要人相搆罢归田里踰年复起大狱将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尽钩其党居门下者皆阴自贰甚者讼言攻之以自湔
涤公时告归独旦暮造其门且为解辨于在事者公之
再起也既为人所挤某谓公当辞职公曰
上怒未怠书上且重得罪余日虽然义不可以苟止也
公再疏告果蒙谴诃由此愈臲卼自余往还公卿閒其
敢以古义相绳与用余言而不疑且悔者自公而外吾
未之见也公待士出于至诚士有道艺而不伸如疾病
之附其体余获交实公礼先焉每闻余下第必面责主
司及乡贡相见于京师愀然曰是非子之幸也子终不
遇学与行可成癸未正月公肺病甚剧饮酒不辍余劝
公少止公日子知我者吾少不能自晦崎岖仕宦碌碌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无所建竖负
圣主之知今老矣常恐未得死所以至再辱寿考非吾
福也是日引余坐特室自述生平甚详余怆然心动后
数日公扈从南巡公入余出踪迹相左遂不得继见公
文学官绩宜列于史氏其孝义质行乡人子弟皆有述
焉故不具载独著其进退大节与余之所私得于公者
公三试自乡举外皆第一博极群书而与人居久之皆
忘其为名贵人乍接之不知其蓄学问也公夙好余文
得余笔札必命诸子宝藏之其葬也家人未尝以志铭
属余而余自表于墓之阡从公好也公生于某年某月
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人其长者三人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已见头角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原其辞曰
公之生也众以为贤而自视乃缺然公之殁也人为之
悲而乐之其如归更千秋而万岁孰能察公之时义而
识其心之精微
  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刘公墓表
康熙丙戌夏江宁太守陈公鹏年被劾士民鸣钲击鼓
撞搪呼号叩制府问太守得过之由者日数万人衢巷
壅塞居民不得出入于时江西父老拿舟东下为赣南
道刘公荫枢讼冤亦数千人远近争传为民所依而获
戾上官者同时而得二公其后十馀年余给事内庭闻
刘公至自喀尔喀贤士大夫皆拊髀雀跃公年于是八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十有六矣韩城张大司寇余乡试座师也数言公迫欲
见余而筋刀不能自致余迫公事晨入暮归又城隔内
外踰年竟未得一见又十馀年关中朱永涛以所为秉
烛子传示余公之昆孙乃均继以行状求表墓呜呼余
与公生同时心相乡旅同地而不得一见外碑之文尚
曷敢以辞公韩城人字乔南性朴直无游移康熙丙辰
成进士知兰阳县所兴革大吏难之终莫能夺擢刑科
给事中丁内艰既终丧补户科章数十上以抗直见知

圣祖仁皇帝每会议反覆争执数梗要人所欲保荐者
转赣南道郡守与城守将比重门税以浚民公诘之阳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奉而阴违乃置酒邀守与将甫就坐仆二人白奉命市
麦布门者索税留质在门二人色沮辞塞乃尽革之米
市额税溢数十倍公得其记簿别委人收之籍盈馀官
买田以抵牙税勒石永禁署按察司有重狱督抚各持
所见公柴立其中央遂以失出罢官癸未
圣祖仁皇帝西巡公迎于潼关
上遥望即日此刘荫枢也传至行宫奏对立起云南按
察使各属府州县例用亲信人坐省与院司家仆胥吏
交结呼吸相通公首革之有造蜚语谋叛者戮其渠散
其众奸豪屏迹讼狱以稀就转布政司除科场杂派赈
凶饥所措注皆顺民心迁贵州巡抚年逾七十精刀益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强凡章奏皆出己手其地苗狆杂处民多侨寓自前明
安播始祸
国初水西大閧号难治公至抚军民和吏弁洞苗以绥
四川遵义民疾其吏赴诉于公具以闻郡守以下削职
者数十人一时邻省有司贪横者多恐惧易行中人自
修饬监司大府转相告戒检察所属道路咸载其言黔
多山少田每岁邻省协饷二十馀万稍愆期营伍号呶
公请豫发二十万贮藩库格于部议者三密奏
特旨拨发会红苗猖獗兵饷夙备众乃服公深识抚黔
五年以老乞休
上温旨慰留会乌蒙土酋与威宁土舍仇杀川抚问故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诸酋不出请以兵临
钦命廷臣出会蜀滇黔督抚提镇于毕节质其成公先
至驺从数人寓荒寺中诸公继至正告曰此小吏可了
事耳命千总一人往招威宁听命而乌蒙恃险且闻诸
大帅皆集恫疑谋阻兵公使谕之日欲求生早出质若
拒命必灭汝刘公在滇黔久曾失一言之信于吏民酋
长乎遂皆出服罪解仇私相语曰刘公真天人也其明
年乙未泽旺阿刺蒲坦掠哈密公疏言小丑无用大师
但宜慎择人核名实安内地重国本有
旨命公乘驿赴军前周阅详议公即日就道抵巴尔坤
行视军营上书言事宜凡数千言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上命更视雪山回奏寻改
命复原任公再乞休不允至黔士民攀援如见父母数
月有
旨休致未几下刑部部议阻挠军务罪死再发博尔丹
地方耕种时年八十有二矣居四年
召还京师
圣祖燕群臣七十以上者公首坐
谕曰刘荫枢批鳞直諌但不知兵耳
世宗宪皇帝御极召见愀然曰卿
先帝大臣朕欲大用然汝年力实不能胜矣公遂荐孙
勷王沛坦陈时夏王璋四人乃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赐御砚朝珠白金还乡雍正元年九月终于家年八十
有七公耄期好学不倦在滇黔各五年以教养斯民为
己任重儒官广学额建书院义学朔日月半躬进群士
而诱迪之轩车所税见农夫孺子必谆谆勉以为善去
恶虽苗猓亦然其在滇筑池口六河闸岸自是海水虽
涨溢无伤田闾自赣南罢归倡建韩城南郭石桥修石
路数千丈民不病涉行旅晨夜无壅其自黔人京子弟
请从不许曰死于道路与家庭何异自塞外归须发之
白者多变而黑生儿齿二盖实能以义理养心而不夺
于外物也所著春秋蓄疑四卷易说二卷宜夏轩杂著
二卷藏于家始公与陈公沧洲并以罢官名闻天下厥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后陈公蒙
召入武英殿起霸昌道巡视南河
世宗宪皇帝实授河督而公以衰老不复任用海内惜
之然沧洲自守江宁复起摄江苏布政使再起霸昌道
多者浃岁少则期年未及有所设张及总督南河适当
黄流横溢以死勤事而不见其成功转不若公于壮盛
久任监司大府义事仁心得实播于民物也劾二公者
实为制府阿公山阿公扬历中外以廉公著称其始至
也使亲信人访察江西官吏所至争承迎惟公若弗闻
也者毁谮日积故因事以斥之其恶陈公则以不从其
令而公事滞壅及闻二公为民所戴实深悔焉故余因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表公之墓而并揭之使当路而操威柄者知凡于已有
拒违及左右亲信所非毁者贤人君子多出于其閒则
即是为听言观人之准则矣乾隆十年冬十有二月桐
城方苞表
  武强县令官君墓表
君讳朝京字子孟泉州安溪县人家福村近李文贞所
居湖头康熙丙辰耿精忠既就俘而山海之寇复起妖
人蔡寅聚众数万行过不供资粮者轘以徇官氏聚族
而居时君已举于乡为族党之望檄至子弟家僮环泣
莫知所为君峻拒之而戒众保险会沈阴贼未至为李
文贞乡兵所挫福村无扰由是义重于乡逮其孙曾故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老语及君犹肃然君始为莆田教谕郡守知文贞重君
闻君贫食少食而多糜俾摄县令及邻邑教官家人私
庆衣食自是可少充而在莆九年尽室餔糜无改也戊
辰迁晋州武强令会辽阳于公成龙巡抚直隶喜猛鸷
吏急催科而君屏鞭抃下牒诘责不为动方是时耗羡
尚未归公有司皆谓己物也而君独自刻苦用代贫民
输不及额者终君之任邑赋无亏君殁五十年其曾孙
献瑶成进士改庶吉士归葬其亲以表君之墓请日墓
故有志皆泛语无可采者而瑶所闻于父祖者略如此
叩以不载志铭之由曰拒山贼不敢尸名以盖乡里先
曾大父之志也为邑宰则事多忤于大府时于公贵盛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故铭者以为难且曰瑶事先生久未有妄语于前武强
近几士大夫可周诹也乡邦则耳目众著敢以疑事溢
言为曾王父滋口实哉瑶之请有辞其事皆有迹可稽
故不辞而为之表君壬子举人卒年七十有二墓在近
村世雅山妻某氏祔子五人献瑶世受重其父缉熙大
父式玫系曰
余方成童见里塾中争传孝感熊公陈时事劾辅臣疏
睢州汤公之殁也尧峰汪氏志其墓于奸佥构陷直言
无隐其后二家文集于疏中指要芟薙无遗志则目存
而空其籍异哉告君之言铭幽之文当其时无惧也而
事后乃欲泯其迹不亦悖乎自是以后昧者遂奉为标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准凡士大夫直节昌言概不敢以著于状志不知为状
志而蔽晦其先人不若无之为愈而缀文者言之无物
益肤庸不足以自存故因表君之墓而并著之使为人
子孙及受其请而笔之者知所裁焉
  内阁学士张公夫人成氏墓表
吾友腹庵既合葬其考妣而以书来日先君子行迹应
列于史氏而志于幽墟者既详矣惟吾母之所以劬躬
勖后有足著为表仪而兴起乎女教者不可以无传也
愿子有表焉谨按夫人大名成氏相国太傅讳克巩之
子前相国谥文穆讳靖之之孙翰林院庶吉士尚若张
公之冢妇而内阁学士朴园先生之妻也夫人少事父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母以孝闻既嫁而舅姑安焉所以养生侍疾送死者一
蹈乎礼经朴园先生为诸生得一意于文学当官勤职
不以家事自累皆夫人之助也二子长丙谦以笃谨闻
于乡次丙厚以廉公著于朝亦夫人之教也张氏自大
司马湛虚公为名臣庶常公继起与夏峰孙徵君讲学
河漳士大夫游中州者皆归张氏夫人自姑卒以冢妇
理家政凡馈献宾客以及仆御刍秣毫发以上皆得其
宜其后朴园先生官翰林为国子祭酒视学江南生徒
朋游日进丙厚成进士官刑部郎中所交多一时名隽
凡服用所宜宾祭之式虽千里外夫人常为之节制而
内自宗族姻党以及厮舆婢妾无不得其欢心岁癸未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朴园先生予告归丙厚自交城内召需次于家与兄丙
谦日捧觞为乐时夫人与朴园先生年俱七十诸孙绳
绳五世一堂夫人忽悄然不怡丙厚问故夫人曰吾何
所不足者但物盛而衰吾祖宗之积虽厚而受报亦过
丰矣无隳先德以长吾忧在若辈耳呜呼夫人所见岂
不类于知道者欤夫人性惠和好施与闻二子能缓急
人或济人于难则邴然而喜二子因时勉于善以为夫
人欢夫人病革犹趣丙厚置义田千亩以周宗族之无
依者夫人卒于康熙丙申九月二日后朴园先生凡三
岁享年七十有九苞举于乡朴园先生实司科试为门
下生又尝馆苞于使院日接中州人士以及张成二姓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之族姻故得夫人之事为悉而知丙厚之无溢言也于
是据所述而表于墓之阡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墓志铭
  明故兵部郎中刘公墓志铭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丙午贼李自成陷京师庄烈帝死
社稷越日出殡东华门外有明臣擗踊号呼以前哭三
日无停声伏地昏然且死其家人迹之而负以去时众
方閧竟莫知为谁其后李国桢死于山陵一时遂争传
为国桢事而习于国桢者又按时日以推其迹而以为
无有康熙已巳余游真江遇蜀人刘孟易偶言明季事
及此孟易蹙然曰是吾先子也甲申城陷失先子所在
仆邱文求索数日以归则昏然迷人事矣越日而苏卧
疾数月常忽忽自恨卖卜燕市居六年病且革泣而日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吾昔擗踊东华见大行皇帝短衣䄈裆先后继以小床
载至鼻有伤痕易棺再敛藉灰掩𥿄而已我死敛用灰
数斗𥿄覆之加于此者子为不孝戚友为不仁因出公
手书遗令示余又十年而孟易改葬公于金陵求铭于
余余观公之生也不欲以此自暴必不忍以垂死之言
欺其子而国桢之事杂出于一时纪事之书著于南渡
褒恤易名之典又非可苟冒也岂临于梓宫者公死于
山陵者国桢而世传为一人事欤此迹之众著者经时
未久而已难得其实如此此古之人所以重于为史而
不敢自任也然吾观百家所记往往同事而异其人而
太史公之书有一事再见而彼此相抵者岂非传闻异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辞无所据以考其信故并存以不废欤然则公之义又
恶可没哉公蜀邛大邑人崇祯辛未进士由司理累官
兵部郎中尝谳大狱陈时事再忤庄烈帝特命谪官初
娶金氏生子孟鼎再娶汪氏生孟京及一女子又娶傅
氏生一女一子子即孟易女与前夫人子女皆在大邑
蜀乱不知所终公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
某日前夫人巳葬大邑今祔者独傅氏夫人生于某年
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与公合葬京师某原今
迁葬金陵某乡某原从公遗命也铭曰
胡守道执义而仕再而颠胡遭变砥节而迹晦于人言
苟魂魄之不愧谅无恨于重泉(邵懿辰日志刘公不著/其讳殊可怪按明史据)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魏禧言辨国桢死义之误断为降贼后为贼考掠死则/东华哭拜之为刘公明矣/钧衡日太学题名碑录崇)
(祯辛未进士有刘养贞四川夔/州府大邑县人殆即此人欤)
  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汤公墓志铭
公讳右曾字西涯先世海盐人明永乐中迁仁和祖瑞
州太守讳之奇始中乙科父讳颐和发声庠序公少异
敏既冠游京师声华压侪辈名贵人皆延颈愿交丁卯
举京兆乡试弁国子生戊辰成进士入翰林庚辰改刑
科给事由右通政历光禄太常卿迁通政使特授翰林
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寻迁吏部右侍郎兼掌院事
公在谏垣所条议甚众而豫荒政釐边储缓燬铸纠督
抚监司养奸蠹民其语尤著荐绅閒丙子主贵州乡试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丙戌充会试同考官皆廉公号得人及视学中州杜苞
苴请托丝粟不取之官中劝学厉教终事无一语可瑕
摘其司通政奉
命副少司寇某赴广东谳杨津叩阍狱事成议傅法同
官拱手受成归报果当
上心及贰吏部其正乃白山富公遂宁张公二公夙廉
辨有威棱得公协心相助甚欢而遇事或异议二公多
黜己见以从公未尝以为忤也自富公督师西边惟公
与遂宁公为众望所注而遂宁公时承使以出则公独
当之公性明达凡案牍涉目即洞其奸弊选人有挟大
力者以要必破其机关使终不得遂由是干进射利者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皆丛怨于吏部而遂宁公在事久见知于
上深莫可摇动遂争为浮言以撼公公早岁知名交游
满天下在翰林十年日与士大夫流连诗酒及改官谏
垣列九卿则闭门谢亲知孤立行一意以故馆中后进
及群士亦不能无望焉辛丑六月
上命政府谕公解部职仍掌院事时公抱羸疾已踰年
入秋遂剧次年正月竟卒始公以文学见知于
上院中拟撰祭告记序之文出公手或经改削奏必称
善其迁吏部赴热河行在
上问公诗以旅舍所作文光果七言律一章进顷閒宣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御制诗一章目为诗公闻者惊羡度公进用且不次而
十年不调卒夺一官以公恃
上恩遇不恤人言又于故旧或不能无偏厚而众遂指
目为口实也余与公交近四十年公既显余勇于责善
或众人所难茹而公终不以是疏余故悯其困于人言
不获终
上之恩遇而略举闻见所及以传信于来者公有至性
四岁时瑞州疾笃梦中惊呼或攫阿某去即应声曰某
在此自是不离寝榻少孤自隐伤及贵置义田以收族
所遗于子若孙者不能校丰也其诗既刻者曰使黔集
馀藏于家公生于顺治十二年正月享年六十有七元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配刘氏
诰赠夫人子六人在官在藻学植俱先公卒学聚后公
卒今存者学基学显也女子五人俱适宦族以某年月
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胡达之易而行之艰谣诼抑拫其徒乃实繁方其生也
宵壬以为懫而君子亦责之备今其死矣贤者为之悕
而众人亦有馀思幽灵有炯徵此铭辞
  彭讱庵墓志铭
君姓彭氏讳佑字承吉号讱庵始祖宋东京留守参军
忠扈隆祐太后南迁遂居南昌七世祖制使义斌真定
之战与弟五人同日死事载宋史家声显江右至明季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衣冠尤盛诸父昆弟多显仕君既冠而诸公皆次第罢
归父禹功尤砥学行深藏不市君遂力田以养且耕且
读书足迹不至城市父母殁年近四十始有四方之志
君才略过人诸大帅争致之幕府而名绩尤著于粤东
时三藩逆乱君与宁都魏际瑞以策说平南王不合遂
游诸方面閒而制府金光祖雅重焉刘进忠畔官兵合
围潮州议绕营掘濠而近营冢数百居民汹惧君询知
其俗多深葬语光祖掘濠计诚便第深广踰常民且以
役死莫如宽上狭下如釜形斜深丈许即无伤墓中骨
光祖称善因属役于君民大憙未几城下君在军数年
倦游将归会海寇赵子龙犯肇庆欲招之降而难其人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强君往至则露刃相向君屹然注视良久日若非濠半
街赵某乎赵屯胄涕泣立解甲归顺始赵居广城众辱
之于市君解之与白金为生计故一见而屈云光祖将
上功用君摄监司而君遂行抵广州抚蛮灭寇将军傅
宏烈以书币迎谢曰公惟忼直轻信人勿蹈贼计吾二
亲未葬子幼不复来分忧矣已而贼诡计约传入营果
遇害君在军诸公所遗金币皆随手散至家解装仅买
屋两楹田数十亩而葬四世十丧凡族姻及朋友之子
不能殓不能娶者多代营焉生平志节忼慷遇王公无
所屈履险历变坦然如平常及家居豪暴人侵淩诟谇
避之如畏然君近四十始出游旋归数年复出至五十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竟归始出游娶夫人郭氏近四十矣后举四子及孙皆
登甲乙科一子官翰林君年九十有二夫人八十有二
实亲见之夫人江宁名家女善治家子贵后犹勤内事
与君布衣蔬食萧然如故云君生明天启癸亥七月二
十三日殁今康熙甲午九月十六日夫人生崇祯某年
月日殁今康熙甲午某月某日子廷典廷谟并戊子举
人廷训翰林院编修廷诰癸巳副榜女一适士人孙五
长元璂与廷诰同中副榜贡太学以某年月日合葬某
乡某原铭曰
既挟策以干时乃成功而不尸嗟心迹之相判繄惟君
其自知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顾饮和墓志铭
君讳一本字饮和故编修江都顾公讳图河三子公以
诗振声淮海閒登上甲乡人荣之故诸子皆近文章余
会试出公门公丧自楚归始见君江宁舟次随赴吊至
君家君从诸兄后退然未尝一接语言其后君师吾友
胡袭参袭参言君好书禀气不类世俗人君娶于江宁
龚氏其俗不亲迎而母将女至婿家为苟礼以抑婿一
夕稽首至二十有四妻之母坐而受之古者九拜稽首
最重非君父无所施而数止于三见于传者惟楚臣申
包胥乞师秦庭九顿首而坐外此无有唐显庆礼子拜
父坐母立受事妻之母隆于君父最陋俗之宜革者偶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为君举之君遂执礼以争妇家陈说百方卒不可夺余
自是知君植志果异于众人君家大桥远城市而多故
家族姻比屋居林沼相错余每至君家君兄弟常静习
宅后小园竹树蓊翳诵读声铿然閒引余过旁舍亭庑
篱落泉石花莳无不可爱余尝谓君吾辈为衣食谋促
促至衰老学不殖而落行溷于俗皆此之由子年少守
先人田庐诸兄持门户俯仰泰然用此学古人之学而
企其行孰相难者君忻然若有意于余言自余遘难北
徙违离五六年未知君所造竟何似而君伯兄友训以
书来讣君中暴疾死矣君侍母疾服勤羸其躬居父丧
毁瘠称礼迩岁约诸史之文欲自成一书绝笔于南史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卒之前夕犹编录不自休友训云君生于康熙已巳三
月卒于乙未七月年二十有七子季炎甫四岁以某年
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有轧其萌而或剔之有坦其行而顿踣之惟纵浪于大
化孰究测之
  长宁县令刘君墓志铭
康熙五十三年冬山阳刘长籍主余家守选得广东长
宁令索余文赠所处余曰吾何言世有不必见其政而
知为循吏者子是也俟子政成而书之所言不更有物
乎君曰然长宁去京师水陆数千里计程当以次年仲
夏抵治所而杪冬见除目则君死矣辛未壬申閒余初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至京师士友争传太学生教习考满有耻干谒而黜于
吏部者曰二刘君一无锡刘言洁一君之兄紫函也时
未得交紫函而从言洁悉其为人及丙子始识君于京
师一见如旧盖余以夙知紫函故亲君而君兄弟亦得
余于言洁也君体羸好读书善琴得雅声余每疲疴辄
就君听琴一再鼓心常洒然其后往来南北过淮必馆
君家淹留信宿君与紫函率子弟从问文章酌酒引琴
每夜分犹不能罢及君就选余难后志气益索老母沈
疴君主余家凡数月而未得一听君琴君顾余促促每
悄然不乐将行谓余曰粤东物产为天下饶面近羸敝
中家以下舍奸盗无以为生由吏者皆以为沃区而多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求以耗之也吾幸有旧业誓丝粟不取之官中而君之
死忽焉岂此方之民当困于贪残而不获承良吏之休
泽亦有数存乎其閒邪君晚学古文常出数篇示余简
而有意故欲得余文甚切乃竟不克及君之生而为之
故志其墓以慰君于幽且以纾紫函之哀君讳永禄丙
子顺天副榜生于康熙某年月日卒于某年月日妻某
氏有女三人以弟之子某嗣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铭曰
大原高陵生良材尺截寸斲人所哀况毁不用徒为灾
  诰封内阁中书张君墓志铭
君讳丙谦字尔牧磁州人自身以上数世皆显仕弟及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二子举甲乙科而君未三十即绝意仕进君少与弟腹
庵为名诸生乡人属耳目焉张氏故华族自君曾大父
司马公显功名于河朔大父庶常公与孙徵君讲学漳
㵚为海内士大夫所宗父朴园公复官翰林三世亲宾
造请宴馈无虚日而家清白刍薪常不属君曰不可以
忧我父母因自请治家而使腹庵一意于问学腹庵之
举京兆成进士也君如身有之其守官中外所至有能
名君如身致之江南佳山水朴园公视学君独以持门
户留及公偶抱疾君闻驰省时河北山东大水昏驱宵
涉刻日而至公大欢遂脱然愈太夫人成氏在江南遘
末疾其后朴园公予告归亦末疾而公念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国恩必欲腹庵宣力于朝君独身调护二老人在视眠
食毫发皆节适其不脱冠衣久者至三月馀及二亲皆
笃老腹庵始得归养而君自是惫矣君之卒也后朴园
公百五十四日其疾也以哭踊足弱而颠时君次子坦
官京师弥留中无一语及之独连呼曰负吾母君性慈
良无畛域里妪疾术者曰必哆啰呢大赤者灰之以和
药乃可疗君闻裂所服而予之州尹某无故相陵侮适
名贵人与君有世讲奉朝命过州尹使人微伺君语及
之终无一言毁伤遂惭服观君之器量使得施用所就
当何如然迹其随境而自力者亦可以无恨矣君为州
学生以坦仕封内阁中书卒于康熙甲午八月二十七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日享年五十有七其先世名籍具有传志故不载前夫
人刘氏先君卒以某年月日合葬于某乡某原子五人
长垲辛卯举人次坦壬辰进士馀皆幼女二人铭曰
宁竭注而无馀抑深中而不见其所施知德者鲜惟君
其近之
 李友楷墓志铭
康熙己亥秋七月余在塞上同年友李圣木自安德以
书来为其从兄友楷乞铭曰先君子与先世父期之兄
弟也以先君子后小宗为大功之兄弟而从兄少孤先
君子视犹子也从兄无子先君子以吾之子褒光嗣焉
以吾与子之交故褒光愿有请也昔吾世父之殁也从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兄年十有一事大母及母已能尽其欢长而于族姻无
閒言勤礼而务施乡之人无不爱也每得时珍致远物
必争先以饷遗死之日转相告如失其所依先君子之
丧从兄衣裳皆功布或诧之曰虽降服犹大功也有姊
适张氏病革以幼子女属焉挈以还女有归子授室成
家而后反之年近五十矣先从兄蓄德而隐于时又不
幸无年微吾与子之交法固宜铭呜呼果若所云则友
楷者岂不诚乡之良士哉余与圣木违离久而各衰病
重违其意又念其平生知义人也岂以未有之善诬其
兄哉乃据所述而谱焉君讳栻字友楷先世商河人自
高祖始迁德州曾大父讳大华举孝廉为武强令大父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讳諴明即圣木本生祖也父讳深并州学生母吕氏妻
赵氏子即褒光君生于顺治己丑六月十有九日卒于
康熙丙子正月十有七日以己亥九月晦日葬于城东
老庄之新阡铭曰
生可乐众称贤死无忧继嗣延铭以永世亦何怼乎无

  杨干木墓志铭
乾隆二年夏四月钟君励暇自淮南告干木之丧乃帅
子侄为位南乡而哭浃日其子健书至曰先君子之终
也遗令毋讣毋作行状毋求志铭且命曰吾游好皆在
远方讣则丧纪难通吾官江淮河济皆要绾水陆五会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四达之区其诅其祝众载其言久矣族姻朋游閒救患
分灾养生送死事微细不足播扬且难为受者地非所
以处厚知我者惟望溪先生以死之时日告可也呜呼
惟余知君所以命其子之意而忍君志事之沈没乎余
少以窘空糊口四方常思得圣贤之徒而师友焉既不
可得然后阴求负才能有济于实用者中岁始得长沙
陈公沧洲及关中白斑玫玉又其后得君时玫玉己死
每为沧洲道君之为人及君为河官而沧洲巡视南河
以书来告曰杨君信天下士也洪泽异涨水冒高堰没
髁君使吏卒更番楗苇茅以护堤而身督教之昼夜植
立水中凡四旬有七日民以安堵声绩自是显著迁运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河同知擢济宁道狱讼者争赴焉廉使所司案牍为之
稀河济閒至今皆曰河官而兼民治实德在人者惟闽
中余公甸及杨公二人耳君少慕侠客之义常冒颠危
脱人于急难而不拘小节礼法之士多毁之余以戴名
世南山集牵连始识君于刑部狱中君名世友也以计
偕抵京会狱起即止不去有司以大逆当名世极刑
圣祖仁皇帝宽法改大辟而众犹荡恐刻日行刑亲戚
奴仆皆避匿君曰孰谓
上必使人觇视者其然固无伤独赁栈车与名世同载
捧其首而棺敛焉用是名动京师诸公贵人争求识面
谢弗通以余尽室入旗老母北上复留踰岁癸巳春特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开万寿科诸公皆注意于君君喟然曰此之谓依乎仁
而蹈利也吾耻之遂趣装赴南河自效不复与有司之
试君为河道时以父入乡贤牒上礼部通书查侍郎嗣
庭嗣庭获罪籍其家得君书遂坐黜君既归匿迹郊野
平生知故造门不见朱相国领京畿营田思得能者自
助余以君对君闻之以苦言谢公今
天子嗣位搜括群材有宿负者多见湔涤朱公暨余将
合辞讼言于朝而君疾已沈痼矣呜呼才足以立事而
不侵为然诺尚有如斯人者乎呜呼惜哉君讳三炯浙
江诸暨县人少治时文疏朗无俗调中康熙乙酉科乡
试第三名卒于乾隆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年六十有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七父讳式金县学生母某氏妻方氏继娶余氏子二人
次传先君卒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交不附势仕不堕名托儒行而伪孰与为义侠而诚蹇
离尤以没世耿无昧于平生
  弟屋源墓志铭
弟式济字屋源与余共高祖以叔父都水公出嗣无属
服而余世母则所嗣佥事公吴宜人之兄女也故弟总
角余即数见之厥后叔母与吾母志相得两门子姓睦
洽如同宫都水自守选即挈家以北而余往来京师亦
十馀年时弟受学于吾友刘君北固余与昆绳数息北
固寓斋辨论经史衡量并世人材弟尝辍业倾听余閒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候都水入北堂弟适归备举旬月中吾辈所言参互以
相质移时忽仆而瘖目瞑齿闭大惊宅内人叔母搏膺
而呼久之始寤翼日余往视叔母曰汝毋惧而自嫌儿
乐闻汝言过于其师也戊子举京兆已丑成进士制义
为时所推又以其閒攻诗辞名称益著而以南山集牵
连宗祸作都水下狱叔母在江南弟经书注措皆中机
会狱辞上邀宽法外流自知不免则多方以脱族人始
部檄至三司会鞫天属中有齮龁都水以求自脱者并
螫亡弟之嫠余目击骇痛堂下隶卒皆心非而窃詈之
及抵戍所军吏议分戍黑龙江墨尔根各路其人老无
籍恇惧不知所为弟曰无相犹也罄装赍称贷于贾人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以移其议戍得无分都水尽室皆死于辽海而弟亡于
父母及妻之前故闻其丧亲昵朋好若疾疢在身疏逖
者亦怆然而不适然弟身后长子观永次子观承以孤
童勤营于内地而匍匐万里以纪大父母母弟之衣食
此出彼入岁相代以为常卒邀
恩例身奉四丧挈幼弟而归以定窀穸弟之身即存所
望亦至是而极矣其在戍笃志经学所著易说未定稿
六卷藏于家祖讳兆及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济宁道
父讳登峄工部都水司主事有依园集葆索斋集行于
世母任氏岁贡生堡女弟卒于康熙丁酉年二月年四
十有二妻巫氏平和县令元东长女卒于雍正已酉年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正月年五十有四幼子观本在戍所生也女一人以某
年月日葬某乡某原铭曰
履颠危义不疚处怨恶仁能厚家虽湮色养伸死归骨
随二亲惟天命之无欺知作善之不迷
  刑部郎中张君墓志铭
君姓张氏讳丙厚字尔载号腹庵河南磁州人也自曾
大父司马公以下世为名贵人君年二十馀举甲乙科
好射猎饮酒歌舞盛服玩而倜傥有奇气君父学士朴
园公视学江南余与魏忠节曾孙方甸同客使院其后
方甸夭死父老子幼余通书于君浃月而其父来告公
子属吾邻郡通判岁给三十金去官乃止吾友昆绳殁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子兆符贫无依时君罢官家居余命抵君君日吾田可
分宅可割也立与百金俾迎母妻远近亲故孤嫠闻之
多尽室而往君皆馆焉穴食者百馀人家人苦供亿君
日吾平生妄费惟此少近正耳朴园公患君耗用阴命
君兄尔牧守藏及尔牧病笃始命君稽其数而语不可
辨其继室曰吾不知君遂不复问朴园公及尔牧相继
殁尔牧诸子异母或不能平君戒勉而命各以意占田
宅之近者腴者而自取远瘠括馀财悉推予之自是母
子兄弟无閒言置义田赡族乡人缓急叩门未尝以有
无为辞久之无老稚背面皆称腹庵公始君令交城辇
家财代贫民出赋为刑部郎中凡势家请属长官力不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能支则使君主断众皆避之年羹尧总督川陜与君故
固请以往卢中丞传语将委署内地监司君曰吾田宅
园林声妓图画足以休老何所不足者徒以少负气世

国恩常欲笞兵绝塞为是以来江东方望溪以书责余
曰子之西行危若朝露今乃以监司屈邪时巡抚总戎
旅见羹尧尽阶则膝行以前而君长揖屹然众人中如
是者三遂自陈愿咨部候补寻卒于京师始君与余交
余常落落而君䁥就余或构曰方君谓子纨裤全无知
厥后君心贱其人且觉其憾余乃告余以构语及余以
南山集牵连被逮至之日冢宰富宁安与司寇杂治命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闭门毋纳诸司君手牒称急事叩门而入问何急曰急
方某事耳因陈古义以勖富公闻者莫不变色易容语
具余癸巳结感录中呜呼如君者乃古所称跅弛之士
也而不得一试其用以显功名徒以贵游豪侈为众所
讥其知者亦仅目为任侠故君遇非穷年非促而实赍
志以殁惟余知之不可以弗识也君卒以雍正二年某
月享年五十有九母成氏相国太傅讳克巩之子前相
国文穆公之孙也妻崔氏早卒继室王氏子长壬次腆
女一适宦族君之父母及兄余皆有表志故系世不具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命于众为丰遇于材为穷行于俗多诧志于古多同吾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为君铭信而有徵
  大理卿熊君墓志铭
君讳晖吉字孚有号梅亭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雍正
癸卯举人甲辰进士馆选授翰林院编修沈静无所知

今上嗣位诏编检以上及六部郎中皆得上书言事不
由通政司一时传君封事已付进奏吏而爱君者惧其
不自量而有过越之言代君彻还由是众始注目于君
其后
上命翰詹科道按日分班劄进经史附己意论说君所
进无肤言乾隆二年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上亲试翰詹君以侍讲降原职及庚申七月复擢侍读
转庶子十月迁侍读学士盖至是而君之忠诚
上已灼见之矣辛酉充
日讲官
召对寻改通政司右通政半岁中迁太仆晋大理卿君
久疾自改官益沈锢以大理事殷固辞且告归有
旨在京养疾用此虽列九卿未尝一日入官次而众信
其必有以为余自掌
武英殿修书事及三礼馆皆引君自助数日不见即缺
然如有所失君疾甚犹矻矻录余文不自休见余言动
辄私记之壬戌孟夏余得告将行始以其稿视余时余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已心悯君疾之必不起而君体国忧民之志未尝少衰
及余归未浃日而见君之遗疏呜呼以
天子之知人善任而不获良臣之助以余之衰残幸得
共学之友而终无以寄其志事其隐痛岂有涯哉君之
遗疏士多手录而箧藏之而庸者则曰是乃公辅旧臣
之言疏远新进岂宜及此呜呼此君之死余所以重为
世惜也君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卒于乾隆七年八
月年四十有六曾祖迎龙县学生国初邑被兵遇贼以
身蔽父受刃伤额角目睛乡人称孝义祖之震学优不
仕父梦求康熙已卯举人彭泽县教谕前母宁氏母蔡
氏妻漆氏继室张氏自祖考妣及妻皆于君授侍讲时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封如例子某某将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来乞铭
铭曰
言已进而或止之仕已伸而疾已之君之所蕴世莫得
而拟之我求其仪古荩臣其似之
  少京兆余公墓志铭
君姓余氏讳甸字田生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也自为
诸生即以名义为己任好面折人于善类操之尤切用
此修饬之君子亦不乐与之居同俗趋势利者闻其风
豫怀疾心康熙丙戌成进士初试江津令时西事起泽
望破藏连青海诸番谋窥川陜年羹尧巡抚四川加正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赋通私茶犹不足以奉战士多额外急征檄再三至君
不应乃遣内丁持印文告谕自朝至日晡君不出使者
哗乃开门坐正堂命反接众相视不敢动君冯怒乃共
推曳伏之地投六签丞簿皆曲跽为请须臾士民集堂
下者数百千人耆老数十升堂以身蔽使者告哀曰公
何难弃官但我民自今无怙恃矣望哀赤子无依宽使
者法久之乃命释缚羁候越日使者因弁吏索原文君
日还报大人我无子闭门待劾原文已閒道付二三执
友矣远近惊骇旬月声震京师羹尧曰此民所戴也斥
之伤众心不去百城玩令会行取遂以君应入为吏部
主事时冢宰张鹏翮久为督抚入掌诸部号为刚直少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宰汤右曾聪明辨察吏不能欺不惟官中无能异同九
卿廷议多取决焉及君至屡与龃龉固植不移凡会议
直前争辨盈廷愕然终不能屈也主选二年权要富人
子求速化者多为所格长官喜得君以有辞而亦阴患
其戆閒绌其议君怒求退甚力吏胥大喜私语求进者
曰毋躁此君将去必可得也君闻之条列文书达部及
巳驳议而未奏者十馀事曰凡此皆作奸巧法易为所
蒙必上闻吾乃去长官许诺乃探怀中出告归牒旋丁
父艰既免丧犹庐墓侧不归集古金石法书作隶篆行
草遍考诸史与知故盘旋若将终焉湘潭陈沧洲每叹
并世无豪杰并少趋死不顾利害人余以君告曰斯人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其次矣其忼直大类吾子及沧洲督河首荐君为兖宁
道士民闻君至讼狱者争赴焉几夺廉使之政久之廉
使及巡抚所已弊亦赴愬于君君刺得其情反覆申列
必大当乃止沧洲殁齐苏勒以工事劾君士民相随听
勘者数百千人苏勒巡工至君所部父老结䌽手炷香
稽首于舫前请登岸受万民瞻拜拥肩舆至广原升高
座聚者万馀人四面环拜投香于地高如邱陵齐呼还
我余公吾民万世尸祝河督大惊慰以宽言众皆涕泣
曰吾民愚非得实据不敢退河督许拜疏出矢言众乃

世宗宪皇帝闻之立召君入见退语执政曰吾又得一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直臣矣擢山东按察 使政声少减于为监司时以
君自始仕意主以善感人又谓近圣人之居宜崇礼教
轻刑罚不知顽梗不可遽化故民未见德也逾年入为
少京兆君历官皆尽革陋规其陈臬怜囚徒不能自衣
食者酌取商人岁馈三之一以赀给之兼完囹圄修学
宫书院聚教群士委有司公用注籍会缪沅勾察山东
盐政列参君解官出质谳成回籍追补而闽人或私相
讦摘怨家题楹诗句以为怨望乃君所书也(唐张籍诗/有官止作)
(山林老平地/能开洞壑幽)有司欲假此自为功复致君于狱事未白
而卒君为人辞色虽厉而虚中乐善出于至诚巡抚某
尝疏荐海礼令汤豫诚擢知兖州府事谒谢曰此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上意也子见兖宁道自知之及见君叩曰子与吾友望
溪何交也豫诚曰某知世有方子方子未必知世有豫
诚君曰吾蒙
诏入觐及郊方以书来曰恐不得与子相见山东廉吏
无如海丰子何道与相知豫诚曰某不知也君甚喜已
而相视泫然君既殁豫诚每流涕为人道之闻者感伤
历官之地父老子弟皆群聚哭奠丙戌会试榜发余以
母病遄归未与殿试同榜生俱未面君入为吏部始造
余出所刻四书文则序之者余也作而曰甸之文子宜
知之然子知吾文未若吾之自知故代子言遂相与为
友其再入为京兆僦屋近吾庐要言公事毕必相过余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退直少暮辄曰何为是栖栖者与及出就理执余袂而
唏嘘曰吾平生临大难不惧此行自忖不宜有大咎而
心摇摇岂吾气衰死期将至邪余曰
圣天子在上子何忧君曰中外狺狺吾恐思见君而不
再得矣又曰古之君子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吾轻
用吾身以困于群愚终无以报君父悔其可追子慎母
再误哉君晚而有子方四岁君出质余閒日必往携持
叩之闽人今长成将冠矣索君之行状久不可得乃略
举人所共闻知及与余为交之始末谱而铭之以归其
孤铭曰
有虎负嵎或编其须甘为攫杀而得亨衢既结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主知谓宜远施张辟四设殁志长赍斯民则直士论惟
公令名无陨是亦有终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高素侯先生墓志铭
康熙三十九年春正月苞以乡贡就试礼部而吾师宛
平高公遘疾危笃踰月遂不起毕含敛浃旬而苞放斥
以事南归公之弟若子就而属曰铭公者子为宜苞自
惟草鄙朴学少混迹于樵牧之閒知其异于众人之为
人者实自公始所以教诲扶进周恤之勤十年如一日
今其心之勤企而思报者既无道可以自致即欲复接
公之形貌辞气而道其忧喜合散之情终不可得而公
往昔所笃好惟苞之文章苞忍不铭公之仁孝大节与
夫文学治行之美自朝士大夫以及乡里远迩所尝临
涖之吏士皆耳熟焉至于隐微所蓄积则虽故旧未能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究知而公亦不欲自明也公少有至性生十二年而太
公鹏飞先生以吏事被诬谪沈阳公涕泣号呼欲上书
阙下请以身代众皆骇遽哗笑以为孺子言莫与承听
者久之志不伸行诀时泣曰儿不能发愤致身使父生
还十年后当独身依戌所不复言归矣自是日夜刻苦
于问学丙辰遂成进士入翰林会以地震推恩宽在法
者公请于朝
天子恻然感至情诏许赎归而方是时家无丝粟乃涕
泣曲跪告于同官暨乡人倾身以营踰年而太公得归
方是时公仁孝之声震天下而终公之身或有以此誉
者辄颜作于外蹙然若无以容公于身所处确然识其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定分不可以利害夺也于事物微见其端即知其后成
败得失苞尝谓公才识使尽出之必卓然如古人之有
立而公常深自晦匿守法循理效其职而止不为峻激
过越之行苞尝从容叩所以公曰吾固知子之不能释
然于吾也吾亲笃老矣困于忧虞者越数十年而今乃
有一日之安吾所以自奋者岂遂无日邪公侍太公至
壮且老容色如婴儿动静作止语默之閒所以承意观
色而处其宜皆古礼经所未尝云而自公体之乃知众
人之多忽也公少善草书诗词雅健有古作者风力可
传于后迩年亦不复置力侍太公之暇常居于内问之
仆御则太夫人好公览杂记陈说其义以为欢乐率以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为常故也太公出塞时公贫无以为生昼则从诸昆弟
坐列贩鬻夜中且泣且诵书每达旦不自觉严冬常服
短布单衣寝食迷节气滞腰脊閒遇劳苦忧烦辄作凡
二十馀年已卯冬太公考终公方有疾太夫人命勿备
哭踊之礼公强承命而痛积于心数日气滞处毒发如
大盂医者入视出而曰是气结淤为流痰所注久远成
形于内者亦数年矣法不可治也疾既笃一日召苞入
视苞奉公之手欷歔不自禁公曰子无忧某虽无禄亦
当终事吾母苞为心开乃踰旬公竟卒卒之晨太夫人
就视犹强笑语自述旦日所食饮恐为太夫人忧由公
之殁溯公之生公之生也为无憾于天而天之所以报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公者于公不为无憾于知公之始终者不能使无憾也
公尝分校礼闱典试秦中视学大江之南号为廉直不
枉由通政司右参议五转至大理卿所司纤细皆得其
理此当世所共知见而应列于史氏之籍者故不具载
而特详其所独知于公者公娶夫人田氏事舅姑一如
公所以事父母始归时太公未入塞数年中与公相对
辄哽咽未尝笑语有宽容先公两月卒公疾大渐适值
礼部试期命苞入试未得与公一言以诀公平生以古
义遇苞而苞乃以世俗浅意失师弟子始终之礼苞之
负公悔有终极邪志公之墓亦所以志余隐于不忘也
公讳裔字素侯生于顺治十年六月二十五日子时卒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于康熙三十九年二月十三日酉时子二长兆麟顺天
府庠生次荫寿早殇女一字鸿胪卿太原姜公长子某
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谓公不得于天胡济屯以亨而天属之复完谓公能得
于天胡将母之不终而寿命不得以少延岂彼苍之无
知抑将留终古之恨以暴其仁贤(此盖即正集内高公/墓碣中所谓视丧毕)
(为铭归公二弟者也先生重作碣文时或此稿已失故/有前铭不复记忆云云今观此文较后作事详备而铭)
(辞则同因仿欧集泷冈阡表/之例重刻此篇云钧衡识)
  全椒县教谕宁君墓志铭
广文宁君既殁之七年其子世藻自颍以书来徵铭于
余日吾父与母葬有日矣南丰曾氏所谓蓄道德而有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文章者今之世莫如子宜余惧且惭而不敢任也既又
自念与君之子世锡交几二十年故知君为详而世锡
今死矣君之潜德隐行夙昔既耳熟焉而重以世锡兄
弟存殁之谊虽不文曷敢以辞谨按宁氏本季亹之裔
籍通州至明中叶始家于颍自江之北以属于淮俗故
朴陋而风土人物推于古今者颍为最自明以来颍人
以家法为士大夫宗者宁氏为最而以余所闻宁氏之
称耆德而为典型者君为最君之质行所以守于身施
于家而化于人者不独君之子云其乡人及远迩之习
于君者莫不云昔朱子尝叹历代之人材惟东汉为最
真其守官行法不避权倖者前罹祸灾而后者踵接焉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而余观范史所载独行之士艰难危困恳恳于人纪之
中与夫守卑官安隐约而尽其道以化于人者不可胜
数也盖自三王以道化天下使人明于性命之理故死
生祸福不足以乱其心而人道之当然者勤以守之而
不敢贰也秦汉以还士之乘时而见功名者众矣而明
于性命之理者盖寡焉独东汉之兴五经之教盛行故
上之人虽弗能以道化而士之潜诵默识以浸灌于身
心者久而深且固焉虽于性命之理知之未必能尽而
其大纲之所守抑可谓合矣君性笃于孝友执亲之丧
哀毁过礼叔父在难倾身以赴之遂以毁其家其为诸
生也辞成均之选而以让其长老朋齿者至于三其者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不得志而司谕于全椒也诸生化之及移于谯未至旬
岁而卒之日市野人携扶而奠祭者填于户焉世锡尝
为余述君之质行余以为有东汉之风惜乎卒困于下
而施不光而余之不文又不足以传君于永久也虽然
君于性命之理既自得之矣则施与不施为无閒而传
与否又曷足道哉君夫人李氏性明谨识大体事亲治
家及训子姓于君皆有助其卒也先自知其期君讳擢
字益贤生于明天启癸亥五月十三日卒于康熙丙子
八月二十七日夫人生于天启乙丑十二月初四日卒
于康熙庚申九月十二日子男七人女一人夫人以乙
亥十二月晦前三日葬于颍南郊之卧龙冈越九年为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