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 第 1a 页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单七
题跋
西山帖
右西山先生为其邑子陈君适书课程如此先生梦
奠后二十年陈君道莆以示某念昔受学于先生诲
言在耳遗编在笥虽心力记忆未忘然目力昏花不
能读耳诵先生𣣔专不𣣔杂𣣔精不𣣔多之语为之
慨然陈君于学不以先生在亡为勤惰它日必能为
师之传人
为徐国录跋西山帖先生帖
题跋
西山帖
右西山先生为其邑子陈君适书课程如此先生梦
奠后二十年陈君道莆以示某念昔受学于先生诲
言在耳遗编在笥虽心力记忆未忘然目力昏花不
能读耳诵先生𣣔专不𣣔杂𣣔精不𣣔多之语为之
慨然陈君于学不以先生在亡为勤惰它日必能为
师之传人
为徐国录跋西山帖先生帖
卷一百七 第 1b 页
前一帖乃嘉定癸巳冬先生再守温陵时也后一帖
乃端平甲午春自温陵帅福唐时也先生为天下文
章宗师而州家筦记独属之仲晦茂功其言曰再留
泉一年无所获惟获二隽士时仲晦从元枢曾公往
建江阃帖中所谓退之从晋公是巳先生于仲晦卷
卷如此而仲晦不翕翕附和方且献四规先生至𣣔
铭之楹几皆贤于人远矣此昔余昔参先生谋议所
自击者后二十年先生墓本巳拱士有未尝聆謦欬
经指授而托先生以平世媒身者至于真为先生品
题印可者往往流落江湖埋没山林不愿求知于世
乃端平甲午春自温陵帅福唐时也先生为天下文
章宗师而州家筦记独属之仲晦茂功其言曰再留
泉一年无所获惟获二隽士时仲晦从元枢曾公往
建江阃帖中所谓退之从晋公是巳先生于仲晦卷
卷如此而仲晦不翕翕附和方且献四规先生至𣣔
铭之楹几皆贤于人远矣此昔余昔参先生谋议所
自击者后二十年先生墓本巳拱士有未尝聆謦欬
经指授而托先生以平世媒身者至于真为先生品
题印可者往往流落江湖埋没山林不愿求知于世
卷一百七 第 2a 页
猥曰西山门人满天下能辨其真赝者少矣仲晦方
牧南郡茂功犹待礼部试先生谓二隽且不偶如是
士之遇不遇果有命哉余晚受明主昊知亲近矣终
不能称胡母生荐施雠而去师交谊薄甚矣故题二
帖之末以识余愧
管生字说后
括古郡也管名族也名宗道字景孟者佳士也有文
学志趣多识当世闻人为景孟字说者一二公皆余
所敬余无以复加矣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注者
于上句曰仰慕也下句曰景大也以景为慕似是颠
牧南郡茂功犹待礼部试先生谓二隽且不偶如是
士之遇不遇果有命哉余晚受明主昊知亲近矣终
不能称胡母生荐施雠而去师交谊薄甚矣故题二
帖之末以识余愧
管生字说后
括古郡也管名族也名宗道字景孟者佳士也有文
学志趣多识当世闻人为景孟字说者一二公皆余
所敬余无以复加矣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注者
于上句曰仰慕也下句曰景大也以景为慕似是颠
卷一百七 第 2b 页
倒其义西山先生初字景元后改景为希是矣然孝
经序有景行先哲之语则自唐以来承袭已久古人
多引上下文互相发明虽通用可也或曰孟亚圣也
学者以是伦拟然欤余曰昔宋齐丘字超回时人讥
之云足下齐大圣以为名超亚圣以为字若齐与超
则断断不可学者师孔孟而已不慕孔孟当慕何人
景孟勉之
何绝制诗
先朝武人能诗者有曹翰贺铸刘季孙南渡以来有
刘翰潘柽其警句皆脍炙人口今又有何君所谓出
经序有景行先哲之语则自唐以来承袭已久古人
多引上下文互相发明虽通用可也或曰孟亚圣也
学者以是伦拟然欤余曰昔宋齐丘字超回时人讥
之云足下齐大圣以为名超亚圣以为字若齐与超
则断断不可学者师孔孟而已不慕孔孟当慕何人
景孟勉之
何绝制诗
先朝武人能诗者有曹翰贺铸刘季孙南渡以来有
刘翰潘柽其警句皆脍炙人口今又有何君所谓出
卷一百七 第 3a 页
乎其类者然使人称诗名不若使人诵诗句盖诗名
在人颊舌可以游谈致诗句入人肝脾不可以虚誉
传也何君勉旃
坡公书韩诗
韩诗苏字希世宝也按惠州图经松风亭在弥陀寺
后山之颠所谓潮士吴许二君吴当是子野许当考
吴尧投匦书后
先朝稍于科举尺度之外拔士徐禧驹以上书至侍
从邓肃以艮岳诗擢谏官玉山吴壮屡诣阙上封事
陈谏诗屡报闻而已前余承乏后省见章布匦函巳
在人颊舌可以游谈致诗句入人肝脾不可以虚誉
传也何君勉旃
坡公书韩诗
韩诗苏字希世宝也按惠州图经松风亭在弥陀寺
后山之颠所谓潮士吴许二君吴当是子野许当考
吴尧投匦书后
先朝稍于科举尺度之外拔士徐禧驹以上书至侍
从邓肃以艮岳诗擢谏官玉山吴壮屡诣阙上封事
陈谏诗屡报闻而已前余承乏后省见章布匦函巳
卷一百七 第 3b 页
奏御付下者如山未有遇尝合者虽拈出诸公无顾
省者岂非先朝上书者少易于拔尤取颖近岁上书
者多难于扣户拜官欤孟浩然曰不才明主弃杜肃
曰尚怜终南山君虽屡报闻犹皇皇斯世不舍学甫
者也非学浩然者耶
余氏四以齐铭
西山真文忠公竹隐传忠简公道义名莭人也然于
给事余曰训子之四字侍郎陈公宥座之一铭拳拳
服膺如此彼以新贵加旧德以后生议前辈者宜少
愧矣昔余先君与给事同朝屏间半面至今不忘后同
省者岂非先朝上书者少易于拔尤取颖近岁上书
者多难于扣户拜官欤孟浩然曰不才明主弃杜肃
曰尚怜终南山君虽屡报闻犹皇皇斯世不舍学甫
者也非学浩然者耶
余氏四以齐铭
西山真文忠公竹隐传忠简公道义名莭人也然于
给事余曰训子之四字侍郎陈公宥座之一铭拳拳
服膺如此彼以新贵加旧德以后生议前辈者宜少
愧矣昔余先君与给事同朝屏间半面至今不忘后同
卷一百七 第 4a 页
郑子敬方孚若访侍郎于仙游以八九翁十翁而
鸡黍止客清谈竟夕岁月几何余陈真传皆已仙去
君实盖给事之子侍郎之婿蚤擢世科工词翰诸老
期之甚远仅终于一县令君实子新连江尉亢宗出
此轴念余陈二老余乡前辈也真传二公余师也君
实余友也拊今怀昔为之慨然亢宗字德明能践大
父之训外大父之铭则君实不死矣
跋听蛙方氏帖
欧蔡二公帖
二府方与客食从官至不得通朝廷之体也参与来
鸡黍止客清谈竟夕岁月几何余陈真传皆已仙去
君实盖给事之子侍郎之婿蚤擢世科工词翰诸老
期之甚远仅终于一县令君实子新连江尉亢宗出
此轴念余陈二老余乡前辈也真传二公余师也君
实余友也拊今怀昔为之慨然亢宗字德明能践大
父之训外大父之铭则君实不死矣
跋听蛙方氏帖
欧蔡二公帖
二府方与客食从官至不得通朝廷之体也参与来
卷一百七 第 4b 页
黄雀鲊牛尾狸于三司使朋友之好也二物易致而
东府无之亦可见当时在外者不以方物为苞苴居
中者不以鼎实改清俭惜不使近世公卿见之蔡公
与笔工信求散卓且寄丝鞋勒帛与之前辈克勤小
物如此
蔡公十帖
此十帖虽一时试笔游戏然备真行草隶之体内一
帖云顾少连以笏击奸臣裴延龄改实以笏击朱泚
盖公至大至刚之气发于翰墨者如此段太尉名上
一字与公父名同偏傍故不书公于八法无所不学
东府无之亦可见当时在外者不以方物为苞苴居
中者不以鼎实改清俭惜不使近世公卿见之蔡公
与笔工信求散卓且寄丝鞋勒帛与之前辈克勤小
物如此
蔡公十帖
此十帖虽一时试笔游戏然备真行草隶之体内一
帖云顾少连以笏击奸臣裴延龄改实以笏击朱泚
盖公至大至刚之气发于翰墨者如此段太尉名上
一字与公父名同偏傍故不书公于八法无所不学
卷一百七 第 5a 页
如钟绍京归登辈皆尝习玩所以书为本朝第一昔
桓温见简文谥议曰此安石碎金也余于此十帖亦
曰此蔡公碎金也
坡二帖
余尝考坡公先至惠而南圭后至以前一帖观之称
荔支龙眼柑橘之珍相续日望公来同樽俎之乐益
信余言之不谬后一帖诺诺南圭早膳之招又云幸
遣白直数人见取可见前辈居是州敛缩省事之意
赴郡集旋借人肩舆若平居则竹笠杖藜与黎秀才
翟夫子春梦婆辈相尔汝是岂权贵之所能害烟瘴
桓温见简文谥议曰此安石碎金也余于此十帖亦
曰此蔡公碎金也
坡二帖
余尝考坡公先至惠而南圭后至以前一帖观之称
荔支龙眼柑橘之珍相续日望公来同樽俎之乐益
信余言之不谬后一帖诺诺南圭早膳之招又云幸
遣白直数人见取可见前辈居是州敛缩省事之意
赴郡集旋借人肩舆若平居则竹笠杖藜与黎秀才
翟夫子春梦婆辈相尔汝是岂权贵之所能害烟瘴
卷一百七 第 5b 页
之所能死哉坡与南圭帖散落四出此帖在其族孙
立之家尤可宝立之名审权
古灵帖
古灵此帖云蒙富相公荐召试其始进由富公也又
云如入馆中须供职二年可得外任归乡富公当朝
而古灵豫决归与以富公进不以富公留也五叔叔
一贫儒然古灵执子侄之恭特甚召试则曰皆教胄
之力岁歉则曰某贫窘未有寸禄以及叔叔又曰愿
叔寿考百岁得少致奉养意何其孝谨而忠厚也顷
见涑水公与兄书亦然昔王济目湛为痴叔沱文通
立之家尤可宝立之名审权
古灵帖
古灵此帖云蒙富相公荐召试其始进由富公也又
云如入馆中须供职二年可得外任归乡富公当朝
而古灵豫决归与以富公进不以富公留也五叔叔
一贫儒然古灵执子侄之恭特甚召试则曰皆教胄
之力岁歉则曰某贫窘未有寸禄以及叔叔又曰愿
叔寿考百岁得少致奉养意何其孝谨而忠厚也顷
见涑水公与兄书亦然昔王济目湛为痴叔沱文通
卷一百七 第 6a 页
蚤贵呼存中为招叔古灵之罪人也
曾文招帖
曲阜公书咄咄逼唐徐浩本朝坡公
江民表帖
遗直江公立朝大节与邹陈相望然为弟公亮求银
纲以参选似未能免俗者乌虖此人之至情也江公
惟其自厚于伦纪如此所以能谏佑陵之厚于伦纪
欤末一帖云诸公见怜除一小罍阙尚远当在宣和
初起守广济军时
又
曾文招帖
曲阜公书咄咄逼唐徐浩本朝坡公
江民表帖
遗直江公立朝大节与邹陈相望然为弟公亮求银
纲以参选似未能免俗者乌虖此人之至情也江公
惟其自厚于伦纪如此所以能谏佑陵之厚于伦纪
欤末一帖云诸公见怜除一小罍阙尚远当在宣和
初起守广济军时
又
卷一百七 第 6b 页
翌日偶读吕紫薇作公墓志云公避地至京京城旧
有第宅以党人不敢入国门郑丞相居中为白上除
知广济军此帖所谓浙东馀党尚炽浙西未为奠居
腊寇未尽平也诸公见怜谓郑相达夫也公自崇宁
贬窜白首流落乡国乱离厄穷至矣然寓京城二年
梁师成欲一见面而不可得当时贵人有呼师成为
恩府先生者淂不少愧乎
李赵二相帖
当炎绍初王室艰虞风尘澒洞危亡之虑迫矣二相
方丛天下忧责然忠简犹不忘赏好文字如此忠定
有第宅以党人不敢入国门郑丞相居中为白上除
知广济军此帖所谓浙东馀党尚炽浙西未为奠居
腊寇未尽平也诸公见怜谓郑相达夫也公自崇宁
贬窜白首流落乡国乱离厄穷至矣然寓京城二年
梁师成欲一见面而不可得当时贵人有呼师成为
恩府先生者淂不少愧乎
李赵二相帖
当炎绍初王室艰虞风尘澒洞危亡之虑迫矣二相
方丛天下忧责然忠简犹不忘赏好文字如此忠定
卷一百七 第 7a 页
犹不忘游戏翰墨如此见独之诗不传忠简所谓高
古者不可淂而见德久之节不终忠定风雨鸡鸣之
望孤矣他人稍济贵任都忘旧学二相已居台辅不
废雅道江左王谢不得专美于前矣
吕紫薇大慧帖
儒者率嘲梅释氏而韩公尤甚或欲火其书或欲冠
其颠余谓灵师饮百盏醉花月文畅北游边慕裘马
荤酒俗髡尔宜为韩嘲侮若大颠稍识理道解外胶
胶则有不可得而嘲侮者矣圭泉二僧僧中鸾凤也
吕紫薇叹其可与共饮而不得共饮为可痛惜然紫
古者不可淂而见德久之节不终忠定风雨鸡鸣之
望孤矣他人稍济贵任都忘旧学二相已居台辅不
废雅道江左王谢不得专美于前矣
吕紫薇大慧帖
儒者率嘲梅释氏而韩公尤甚或欲火其书或欲冠
其颠余谓灵师饮百盏醉花月文畅北游边慕裘马
荤酒俗髡尔宜为韩嘲侮若大颠稍识理道解外胶
胶则有不可得而嘲侮者矣圭泉二僧僧中鸾凤也
吕紫薇叹其可与共饮而不得共饮为可痛惜然紫
卷一百七 第 7b 页
微惟待圭果如此使遇灵畅其嘲侮岂减于韩公哉
果公与蔡中郎子应为方外友往返书帖不呼官或
呼道友或呼灵岩山下大脱空百十年前尚有此事
其后士大夫益自尊大缁流益自卑屈不复然矣
陈懒散帖
懒公此诗此字使才翁子美见之必有逼我太甚之
叹
黄牧四六
文章于道为小友四六又文章中之小技然自唐
以来朝廷大典册率用此体不习则不工顾今之
果公与蔡中郎子应为方外友往返书帖不呼官或
呼道友或呼灵岩山下大脱空百十年前尚有此事
其后士大夫益自尊大缁流益自卑屈不复然矣
陈懒散帖
懒公此诗此字使才翁子美见之必有逼我太甚之
叹
黄牧四六
文章于道为小友四六又文章中之小技然自唐
以来朝廷大典册率用此体不习则不工顾今之
卷一百七 第 8a 页
士有科举之累多未暇焉间有留意者侪辈非笑之
曰是子工外学夫均之为雕虫乃以其施之于埸屋
者为内学施之台阁者为外学四六之衰也宜矣故
有字面突兀不安者有对偶偏枯者有蹈袭陈腐者
有堆故事泥全句而乏气骨者有涣散不相贯属者
绳以前作鲁曾未涉杨刘径蹊况敢望曲阜东坡庐陵
半山之藩乎余诸文皆不工四六尤荒拙暮年并与所
谓荒拙者废忘之矣里人黄君未知其然录示新旧
作二帙二鍊字造语妥帖而不突兀新奇而不陈腐
君年甚少若老于翰墨场者余退惰无可语君而君
曰是子工外学夫均之为雕虫乃以其施之于埸屋
者为内学施之台阁者为外学四六之衰也宜矣故
有字面突兀不安者有对偶偏枯者有蹈袭陈腐者
有堆故事泥全句而乏气骨者有涣散不相贯属者
绳以前作鲁曾未涉杨刘径蹊况敢望曲阜东坡庐陵
半山之藩乎余诸文皆不工四六尤荒拙暮年并与所
谓荒拙者废忘之矣里人黄君未知其然录示新旧
作二帙二鍊字造语妥帖而不突兀新奇而不陈腐
君年甚少若老于翰墨场者余退惰无可语君而君
卷一百七 第 8b 页
请不已窃谓能用事而不为事束缚能用古人语如
自语者笔力也能使一篇意脉贯属而不涣散者意
也意高则笔力从之矣君请益余曰其追琢如玉斧
之修月其融化如獭髓之灭瘢其属对如新妇之偶
参军尚有欲言者且止君名牧字景渊
臞轩王卿帖
穛士朱致远出示臞轩王卿遗墨三幅余读而叹曰
士大夫方其坐黄堂称太守也宾客唯诺僚属奔走
相尊奉唯恐后一旦上印绶而去敬者慢誉者毁至
有袖瓦砾以送之者臞仙去樵十年墓木已拱而樵
自语者笔力也能使一篇意脉贯属而不涣散者意
也意高则笔力从之矣君请益余曰其追琢如玉斧
之修月其融化如獭髓之灭瘢其属对如新妇之偶
参军尚有欲言者且止君名牧字景渊
臞轩王卿帖
穛士朱致远出示臞轩王卿遗墨三幅余读而叹曰
士大夫方其坐黄堂称太守也宾客唯诺僚属奔走
相尊奉唯恐后一旦上印绶而去敬者慢誉者毁至
有袖瓦砾以送之者臞仙去樵十年墓木已拱而樵
卷一百七 第 9a 页
人宝藏其翰墨如此亦异矣三帖一劝朱公赈粜二
录所作劝籴粜诗三托印坊书可见其私交也朱君
名亨祖樵之望族
赵崇安诗卷
前代宗室嗜章句者如楚元王父子皆从申公白公
受诗陈思王诗高于建安七子唐诗人尤推贺白
本朝全盛时贵显而负诗名者有德麟近岁有南塘
兄弟诗工而命穷者有紫芝仲白而南塘遂为一代
骚人之宗余少交紫白当接南塘议论故江湖吟人
亦或谓余能诗顾诗岂易能哉崇安明府赵君宝示
录所作劝籴粜诗三托印坊书可见其私交也朱君
名亨祖樵之望族
赵崇安诗卷
前代宗室嗜章句者如楚元王父子皆从申公白公
受诗陈思王诗高于建安七子唐诗人尤推贺白
本朝全盛时贵显而负诗名者有德麟近岁有南塘
兄弟诗工而命穷者有紫芝仲白而南塘遂为一代
骚人之宗余少交紫白当接南塘议论故江湖吟人
亦或谓余能诗顾诗岂易能哉崇安明府赵君宝示
卷一百七 第 9b 页
余新旧诗二卷气骨清拔音节谐畅其合处往往流
出肝脾不待耸肩撚髭而或者惜其出稍晚不及与
芝白商确复未经南塘品题若余者本空疏加老病
虽智足以知君诗之美然力不足以为君诗之重姑
题其末以示木铎者之采君名时镖
周从龙长语
余生晚不及见晦庵先生识其高弟杨吏部焉李宏
齐焉王勉斋焉不及见象山先生识其高弟杨慈
湖焉袁洁斋焉周君之生又晚于余去前一辈人益
远然余自童至耄于诸老之书不敢添一字注脚君
出肝脾不待耸肩撚髭而或者惜其出稍晚不及与
芝白商确复未经南塘品题若余者本空疏加老病
虽智足以知君诗之美然力不足以为君诗之重姑
题其末以示木铎者之采君名时镖
周从龙长语
余生晚不及见晦庵先生识其高弟杨吏部焉李宏
齐焉王勉斋焉不及见象山先生识其高弟杨慈
湖焉袁洁斋焉周君之生又晚于余去前一辈人益
远然余自童至耄于诸老之书不敢添一字注脚君
卷一百七 第 10a 页
乃能会粹洙泗关洛精微之言融液鹅湖异同之论
往往闿新义而助师说昔孟氏有豪杰凡民之辨余
早从诸老始锐终老惰遂为涂人之归凡民也君坐
进此道后发先至豪杰之士也
李洞斋梅供诗卷
故少蓬洞斋李公有梅花癖花时必张宴名梅花供
自号供主一郡之骚人墨客皆集焉觞咏流行公倡
客和兴酣歌声出金石或命挝渔阳掺吹铁籧以节
之所作皆自纪年积而成卷公翰墨擅天下盖为紫
微红药人主人而深藏组丽毫芒不试老于涧谷与
往往闿新义而助师说昔孟氏有豪杰凡民之辨余
早从诸老始锐终老惰遂为涂人之归凡民也君坐
进此道后发先至豪杰之士也
李洞斋梅供诗卷
故少蓬洞斋李公有梅花癖花时必张宴名梅花供
自号供主一郡之骚人墨客皆集焉觞咏流行公倡
客和兴酣歌声出金石或命挝渔阳掺吹铁籧以节
之所作皆自纪年积而成卷公翰墨擅天下盖为紫
微红药人主人而深藏组丽毫芒不试老于涧谷与
卷一百七 第 10b 页
花为友然犹不能数年而供主仙去矣世间浮荣天
于公既有所亏欠矣外物清事亦复靳固如此何哉
为之掩卷太息
再题林合诗
余尝以寒斋方魏野林逋以子真方邵子闲然士各
行其志不必皆以隐为高子真与其乃翁既列于隐
逸矣子常尤工程文方当唾手取先龙学公宝章公
焕章公靖安府君世科而近士诗文亦有超世绝物
之意昔君家和靖不娶无子然方教弟子宥擢甲科
宥子大年为侍御史以介洁称和靖身深隐未尝欲
于公既有所亏欠矣外物清事亦复靳固如此何哉
为之掩卷太息
再题林合诗
余尝以寒斋方魏野林逋以子真方邵子闲然士各
行其志不必皆以隐为高子真与其乃翁既列于隐
逸矣子常尤工程文方当唾手取先龙学公宝章公
焕章公靖安府君世科而近士诗文亦有超世绝物
之意昔君家和靖不娶无子然方教弟子宥擢甲科
宥子大年为侍御史以介洁称和靖身深隐未尝欲
卷一百七 第 11a 页
其子孙之俱隐也然则子真为闲子常为宥而大年
林氏父祖之所望也奚必如云夫父子皆为少微星
哉
方汝一班史赞后
昔孔氏论三子曰果曰艺曰达论子产叔向曰遗爱
曰遗直孟氏论伊尹夷惠曰任曰清曰和皆以片辞
而尽矣人之平生太史公始人各为传传后又各
系以己见谓之赞然不可胜赞故有合数人而为一
赞者视圣贤大费辞矣班范于赞尤不苟班步骤史
记而不觉相犯范自谓赞是吾史杰思无一字虚设
林氏父祖之所望也奚必如云夫父子皆为少微星
哉
方汝一班史赞后
昔孔氏论三子曰果曰艺曰达论子产叔向曰遗爱
曰遗直孟氏论伊尹夷惠曰任曰清曰和皆以片辞
而尽矣人之平生太史公始人各为传传后又各
系以己见谓之赞然不可胜赞故有合数人而为一
赞者视圣贤大费辞矣班范于赞尤不苟班步骤史
记而不觉相犯范自谓赞是吾史杰思无一字虚设
卷一百七 第 11b 页
今观二书于一代公卿大臣人品之贤佞经生学士
道术之纯驳仁人志士出处之精微与夫外戚宦官
奸雄夷狄祸乱之颠末传所不能该者必于赞发之
往往中其肺腑而得其骨髓方君清卿读班赞若有
遗恨者又各以己见系其后多数百言少亦一诗或
为史所誉而见疵或为史所摈而取莭或潜德久湮
而深嘉屡叹或隐慝未彰而奋笔直书或一语之乖
谬或一行之謟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
法读之使人汗出余谓班氏记帝拜床下问灾异安
昌侯自顾年老爱子念孙不敢言王氏及载博山侯
道术之纯驳仁人志士出处之精微与夫外戚宦官
奸雄夷狄祸乱之颠末传所不能该者必于赞发之
往往中其肺腑而得其骨髓方君清卿读班赞若有
遗恨者又各以己见系其后多数百言少亦一诗或
为史所誉而见疵或为史所摈而取莭或潜德久湮
而深嘉屡叹或隐慝未彰而奋笔直书或一语之乖
谬或一行之謟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
法读之使人汗出余谓班氏记帝拜床下问灾异安
昌侯自顾年老爱子念孙不敢言王氏及载博山侯
卷一百七 第 12a 页
望董贤车尘趋拜所以形容二人情态甚于朝市之
挞矣清卿追咎光禹平当公孙禄马官彭宣之流笔
力虽劲乃是按前史巳陈之迹断千古未尽之罪谓
之森严可也谓之小恕亦可也然使为善者知可以
暂蔽亏而不可以终磨灭也为不善者知可以漏一
时之天纲而不可以逃千古之笔钺也补史家议论
之阙遗佐王政赏罚之不及其有益于世多矣清卿
既毕班书必及范史东都大臣莫冤于李杜莫贵寿
于胡赵范赞李杜如琨玉秋霜胡赵如粪土与孔氏
千驷饿死之论合范亦有能言者矣噫责人易责己
挞矣清卿追咎光禹平当公孙禄马官彭宣之流笔
力虽劲乃是按前史巳陈之迹断千古未尽之罪谓
之森严可也谓之小恕亦可也然使为善者知可以
暂蔽亏而不可以终磨灭也为不善者知可以漏一
时之天纲而不可以逃千古之笔钺也补史家议论
之阙遗佐王政赏罚之不及其有益于世多矣清卿
既毕班书必及范史东都大臣莫冤于李杜莫贵寿
于胡赵范赞李杜如琨玉秋霜胡赵如粪土与孔氏
千驷饿死之论合范亦有能言者矣噫责人易责己
卷一百七 第 12b 页
难当二汉诸人沉酣富贵乌知班范秉笔议其后哉
班范文艺虽富志节靡终乌知如清卿者又秉笔议
其后哉清卿历评前人且议旧史则立节必固著书
必无可疵无使后有作者复得秉笔而议也
跋蔡忠惠公国论要目真迹
此十二条以公奏议考之诸疏皆不著年月但去冗
篇中称仁宗庙号则知其在治平间为三司使时所
上也公在谏省方三十馀立节高而持论峻及此则
年事高世故练其所僚画字字忠实以养兵百二十
万为自古所未有以磨勘法行能否无辨为大弊以
班范文艺虽富志节靡终乌知如清卿者又秉笔议
其后哉清卿历评前人且议旧史则立节必固著书
必无可疵无使后有作者复得秉笔而议也
跋蔡忠惠公国论要目真迹
此十二条以公奏议考之诸疏皆不著年月但去冗
篇中称仁宗庙号则知其在治平间为三司使时所
上也公在谏省方三十馀立节高而持论峻及此则
年事高世故练其所僚画字字忠实以养兵百二十
万为自古所未有以磨勘法行能否无辨为大弊以
卷一百七 第 13a 页
阿附为邪佞又以邀虚名卖直誉为巧诈盖此十二
条非独先朝与今人之通患实千万世国家之药石
人主之龟鉴也夫子之履魏公之笏后代宝之况公
谏草乎见其行草妙绝不减羲献乎余请观累年以
还墨林
王用和行卷
秦溪多名人余曩时识悦堂吏部清而严识信齐处
士博而约识留耕参与弘而毅此二三君子皆以贤
闻于世而不以诗名也王君用和行四方取友余曰
东家不有夫子乎其人虽亡然其流风遗书犹有存
条非独先朝与今人之通患实千万世国家之药石
人主之龟鉴也夫子之履魏公之笏后代宝之况公
谏草乎见其行草妙绝不减羲献乎余请观累年以
还墨林
王用和行卷
秦溪多名人余曩时识悦堂吏部清而严识信齐处
士博而约识留耕参与弘而毅此二三君子皆以贤
闻于世而不以诗名也王君用和行四方取友余曰
东家不有夫子乎其人虽亡然其流风遗书犹有存
卷一百七 第 13b 页
者子归而求之它日所造诣所植立将有在于诗之
外矣
方实孙经史说
曩余见场屋之作及古律诗长短句知君之豪于文
也别数年闻君以其所著易说献于朝始知君之邃
于易也俄又闻君以布衣入史局预闻纂修之事又
知君之长于史也书成进御自监修大臣至诸史官
皆被醲赏时相以君累上春官欲令免省奉大对遽
以风闻报罢君浩然西归示余读语孟诗书中庸大
学各一帙西铭解太极说各一帙史论一帙凡世儒
外矣
方实孙经史说
曩余见场屋之作及古律诗长短句知君之豪于文
也别数年闻君以其所著易说献于朝始知君之邃
于易也俄又闻君以布衣入史局预闻纂修之事又
知君之长于史也书成进御自监修大臣至诸史官
皆被醲赏时相以君累上春官欲令免省奉大对遽
以风闻报罢君浩然西归示余读语孟诗书中庸大
学各一帙西铭解太极说各一帙史论一帙凡世儒
卷一百七 第 14a 页
白首灯窗殚精覃思所不能通解者往往立谈造诣
一览融会前辈有问刘通原读到汉八年末者有欲
挽伊川入山读通典十年者讥刘颛于史程灏于经
也君生李世之后而欲集先贤之长志大而才高岂
非吾党之畏友乎汉五经皆立博士诸儒各名一经
不杂治惟大儒舒向三数公兼通焉如贾山辈见谓
涉猎矣易至王荆公春秋至胡文定书至吕成公其
说密矣或者乃曰介甫易吾一日可著百部朱氏于
胡李二家之书犹未能无疑焉若史学则自范史唐
鉴胡氏管见朱氏纲目之外可助此三事者未知其
一览融会前辈有问刘通原读到汉八年末者有欲
挽伊川入山读通典十年者讥刘颛于史程灏于经
也君生李世之后而欲集先贤之长志大而才高岂
非吾党之畏友乎汉五经皆立博士诸儒各名一经
不杂治惟大儒舒向三数公兼通焉如贾山辈见谓
涉猎矣易至王荆公春秋至胡文定书至吕成公其
说密矣或者乃曰介甫易吾一日可著百部朱氏于
胡李二家之书犹未能无疑焉若史学则自范史唐
鉴胡氏管见朱氏纲目之外可助此三事者未知其
卷一百七 第 14b 页
几家也此事当篝灯煨芋共下十年工夫余既眊荒
君又行役姑题诸卷之末以俟他日商榷
龙眠画四天王(以下三篇为/林孟芳作)
世言画神鬼易画狗马难此论殊未然自古至今画
神鬼者多矣唐惟一道子本朝惟一伯时入神品它
名笔皆不逮孟芳此轴得之福唐官所故家物也其
画天王大神通大威猛之状与夫侍女之妍将吏之
武兵械之盛不施丹绘而萦映巧妙变化恍惚观者
莫知其作如何下笔非伯时不能作也余所宝伯时
图豢龙氏二幅比此轴规模布置物色笔意皆酷似
君又行役姑题诸卷之末以俟他日商榷
龙眠画四天王(以下三篇为/林孟芳作)
世言画神鬼易画狗马难此论殊未然自古至今画
神鬼者多矣唐惟一道子本朝惟一伯时入神品它
名笔皆不逮孟芳此轴得之福唐官所故家物也其
画天王大神通大威猛之状与夫侍女之妍将吏之
武兵械之盛不施丹绘而萦映巧妙变化恍惚观者
莫知其作如何下笔非伯时不能作也余所宝伯时
图豢龙氏二幅比此轴规模布置物色笔意皆酷似
卷一百七 第 15a 页
借观久之以还孟芳
杨补之词画
艺之至者不两能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
不工画前代惟王维郑虔兼之维以词客画师自命
虔有三绝之名本朝文湖州李龙眠亦然过江后称
杨补之其墨梅擅天下身后寸𥿄千金所制梅词柳
稍青十阙不减花间香奁及小晏秦郎得意之作词
画既妙而行书姿媚精绝可与陈简斋相伯仲顷见
碑本已堪宝玩况真迹乎孟芳此卷宜颜曰逃禅三
绝
杨补之词画
艺之至者不两能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
不工画前代惟王维郑虔兼之维以词客画师自命
虔有三绝之名本朝文湖州李龙眠亦然过江后称
杨补之其墨梅擅天下身后寸𥿄千金所制梅词柳
稍青十阙不减花间香奁及小晏秦郎得意之作词
画既妙而行书姿媚精绝可与陈简斋相伯仲顷见
碑本已堪宝玩况真迹乎孟芳此卷宜颜曰逃禅三
绝
卷一百七 第 15b 页
花光梅
曩余为宜春守谒仰山祠阅庙中藏宝见杨补之梅
花障子其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蘤芳敷如玉雪信
乎名不虚得也郡人言神尤宝爱有位者或借观越
宿不还辄现变怪后为郑德言铭墓其家以补之所
作梅兰梅竹石四清图六幅润笔与庙中障子笔意
略同盖补之画梅花尤宜巨轴花光则不然直以矮
纸稀笔作半枝数朵而尽画梅之能事此卷就和靖
八诗各摘二字为梅传神为和靖笺诗花光得意之
作也末有郑南明跋甚佳余亦有梅癖者然善画不
曩余为宜春守谒仰山祠阅庙中藏宝见杨补之梅
花障子其枝干苍老如铁石其葩蘤芳敷如玉雪信
乎名不虚得也郡人言神尤宝爱有位者或借观越
宿不还辄现变怪后为郑德言铭墓其家以补之所
作梅兰梅竹石四清图六幅润笔与庙中障子笔意
略同盖补之画梅花尤宜巨轴花光则不然直以矮
纸稀笔作半枝数朵而尽画梅之能事此卷就和靖
八诗各摘二字为梅传神为和靖笺诗花光得意之
作也末有郑南明跋甚佳余亦有梅癖者然善画不
卷一百七 第 16a 页
如花光补之工词翰不如和靖简斋未知此跋视郑
老何如耳
二大父遗文
右二大父遗文十卷附录五卷史记考异五卷太守
监丞眉山宋公之所刋也公下车尚贤而崇教既新
三先生祠复谓某曰吾将求君家隆乾间谏草遗文
使与艾轩之书并行某追惟二大父没时先君及诸
父皆幼所著书多为人取去及长而收拾则散亡略
尽时于里中故家淂半幅片简惟季父习静翁得年
最高尽平生心力纂辑成编著作公之文十居其九
老何如耳
二大父遗文
右二大父遗文十卷附录五卷史记考异五卷太守
监丞眉山宋公之所刋也公下车尚贤而崇教既新
三先生祠复谓某曰吾将求君家隆乾间谏草遗文
使与艾轩之书并行某追惟二大父没时先君及诸
父皆幼所著书多为人取去及长而收拾则散亡略
尽时于里中故家淂半幅片简惟季父习静翁得年
最高尽平生心力纂辑成编著作公之文十居其九
卷一百七 第 16b 页
诸父之言曰麟台公没信安传舍中故遗藁尤少有
春秋比事二十卷别为书此十卷内如手录近事数
则得之林微猷家林公题其后云为同年刘著作治
后事于几案间淂其手书如此遂笔之答吕太史帖
论郡政得之吕巽伯乔年陆放翁与曾卿原伯帖称
主司刘某天下伟人故足以传伯恭得之曾温伯黯
二帖某至今珍藏麟台公卷内省试春秋首篇及送
英郎中序答三传策各一篇希仁弟续求访而得者
贤太守既自题其编矣某敬识其传后
退斋遗藁
春秋比事二十卷别为书此十卷内如手录近事数
则得之林微猷家林公题其后云为同年刘著作治
后事于几案间淂其手书如此遂笔之答吕太史帖
论郡政得之吕巽伯乔年陆放翁与曾卿原伯帖称
主司刘某天下伟人故足以传伯恭得之曾温伯黯
二帖某至今珍藏麟台公卷内省试春秋首篇及送
英郎中序答三传策各一篇希仁弟续求访而得者
贤太守既自题其编矣某敬识其传后
退斋遗藁
卷一百七 第 17a 页
先君平生为文最多尝手选初筮时所作为两帙又
命小吏抄为选入时杂著仅十帙皆克逊弟珍藏及
使淮浙官事鞅掌文字或令其代劳某去仕江西先
君始擢二奉常历起居郎舍人迁吏侍凡举按官吏
奏疏已见进故事之类其远官皆不及知先君属疾
急未省觐遽罹大故创痛深钜忍死扶丧南归而辎
重书籍皆留先君亲吏家奴相家不幸其家残于火
书遂羽化念先君之文不少概见于世前所谓两帙者
十帙者克逊弟没藏书𢾗橱悉断烂不可读宜搜故
箧偶有小册载丙寅丁卯对劄谥议及为浙漕时律
命小吏抄为选入时杂著仅十帙皆克逊弟珍藏及
使淮浙官事鞅掌文字或令其代劳某去仕江西先
君始擢二奉常历起居郎舍人迁吏侍凡举按官吏
奏疏已见进故事之类其远官皆不及知先君属疾
急未省觐遽罹大故创痛深钜忍死扶丧南归而辎
重书籍皆留先君亲吏家奴相家不幸其家残于火
书遂羽化念先君之文不少概见于世前所谓两帙者
十帙者克逊弟没藏书𢾗橱悉断烂不可读宜搜故
箧偶有小册载丙寅丁卯对劄谥议及为浙漕时律
卷一百七 第 17b 页
诗数篇立螭时贺郊祀庆成诗一篇而已克刚弟之
子质甫偶录淂一卷往往皆初筮之文暮年老笔不
可得而见矣合新旧之作得古赋一古律诗二十六
奏劄五谥议四书五四六十九代论事四荐士一此
直先君泰山一毫芒耳然已失者不可追仅存者尚
可传也某犹记先君为考功尝覆议故李大府尉显
忠谥忠襄在奉常乞以周必大留正二相配飨 光
宗及某继贰奉常访覆谥议及论配飨疏老吏皆死
故牍亦不存矣可胜叹哉时逊刚二弟皆已逝乃与
季弟克永刻之家塾以示子孙继此访求有得当
子质甫偶录淂一卷往往皆初筮之文暮年老笔不
可得而见矣合新旧之作得古赋一古律诗二十六
奏劄五谥议四书五四六十九代论事四荐士一此
直先君泰山一毫芒耳然已失者不可追仅存者尚
可传也某犹记先君为考功尝覆议故李大府尉显
忠谥忠襄在奉常乞以周必大留正二相配飨 光
宗及某继贰奉常访覆谥议及论配飨疏老吏皆死
故牍亦不存矣可胜叹哉时逊刚二弟皆已逝乃与
季弟克永刻之家塾以示子孙继此访求有得当
卷一百七 第 18a 页
附益焉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丹七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丹七
卷一百七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