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981-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广博物志卷二十六
明 董斯张 撰
艺苑一(总经论易/经 语) (诗子书山春秋/孟 海经) (礼记/尔雅) (孝/拟)
(经/)
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五
典典镇也制法所以正定上下其等有五也八索索素
也著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
广博物志卷二十六
明 董斯张 撰
艺苑一(总经论易/经 语) (诗子书山春秋/孟 海经) (礼记/尔雅) (孝/拟)
(经/)
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五
典典镇也制法所以正定上下其等有五也八索索素
也著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981-0001b.png
九丘丘区也区别九州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经径也
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
也图度也尽其品度也谶纤也其义纤微也易易也言
变易也礼体也得其事体也仪宜也得事宜也传传也
以传示后人也记纪也纪识之也诗之也志之所之也
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
言王政事谓之雅称颂成功谓之颂随作者之志而别
名之也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春秋
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
也图度也尽其品度也谶纤也其义纤微也易易也言
变易也礼体也得其事体也仪宜也得事宜也传传也
以传示后人也记纪也纪识之也诗之也志之所之也
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
言王政事谓之雅称颂成功谓之颂随作者之志而别
名之也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春秋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981-0002a.png
春秋冬夏终而成岁春秋书人事卒岁而究备春秋温
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
言语谋议之得失也又曰外传春秋以鲁为内以诸国
为外外国所传之事也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
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论语纪孔子与
诸弟子所语之言也(释/名)
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
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
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
言语谋议之得失也又曰外传春秋以鲁为内以诸国
为外外国所传之事也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
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论语纪孔子与
诸弟子所语之言也(释/名)
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
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981-0002b.png
诗纬推度灾纪历枢含神雾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
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徵也孝经纬援神契
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苞文耀钩运斗枢感精
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
巴说题辞(后汉樊/英传注)
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也故乐至乎礼而止矣礼之敬文也乐之中
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
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徵也孝经纬援神契
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苞文耀钩运斗枢感精
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
巴说题辞(后汉樊/英传注)
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也故乐至乎礼而止矣礼之敬文也乐之中
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981-0002c.png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上/)
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
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舍斯辨亦小矣
(法/言)
易有略书有故诗有细春秋有微(汉时/释经)
春秋之元诗之关睢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
云尔(大戴/礼)
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翼奉传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
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
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舍斯辨亦小矣
(法/言)
易有略书有故诗有细春秋有微(汉时/释经)
春秋之元诗之关睢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
云尔(大戴/礼)
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翼奉传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981-0002d.png
夫五经则四海也传记则四渎也诸子则泾渭也至于
百川沟洫畎浍苟能通阴阳之气达水泉之流以四海
为归者皆益也(杨泉物/理论)
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谓有所出也證案大要在
五经四部书如非此文近为妄矣若子所执以为郊天
鼓必当麒麟之皮也写孝经本当曾子家策乎(孔融/书)
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
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
百川沟洫畎浍苟能通阴阳之气达水泉之流以四海
为归者皆益也(杨泉物/理论)
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谓有所出也證案大要在
五经四部书如非此文近为妄矣若子所执以为郊天
鼓必当麒麟之皮也写孝经本当曾子家策乎(孔融/书)
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
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981-0003a.png
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
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
铜煮海而为盐也(文心/雕龙)
秦宓云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来受七经还教吏民
由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
之师
光武正旦朝贺毕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诘难义有不
通辄夺其席戴凭遂重坐五十重京师为之语曰解经
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
铜煮海而为盐也(文心/雕龙)
秦宓云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来受七经还教吏民
由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为
之师
光武正旦朝贺毕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诘难义有不
通辄夺其席戴凭遂重坐五十重京师为之语曰解经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981-0003b.png
不穷戴侍中
显宗自置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定于宣明殿(后汉/书)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博学高论京师为之语曰五经
纷纶井大春
周举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
语曰五经纵横周宣光
许慎字叔重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
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显宗自置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定于宣明殿(后汉/书)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博学高论京师为之语曰五经
纷纶井大春
周举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
语曰五经纵横周宣光
许慎字叔重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
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981-0003c.png
鲁丕字叔陵兼通五经元和初拜赵相虽居官不废教
授关东号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丁鸿字孝公章帝时与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
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时人语曰殿中无双
丁孝公
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拾遗/记)
周续之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
近代有乐安任嘏者十二就师学不再问一年通三经
授关东号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丁鸿字孝公章帝时与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
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时人语曰殿中无双
丁孝公
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拾遗/记)
周续之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
近代有乐安任嘏者十二就师学不再问一年通三经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981-0003d.png
乡人歌曰蒋氏翁任氏童言蒋氏之门老而方笃任家
之学幼而多慧(王填之/童子传)
臧荣绪惇爱五经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陈五经拜之自
号被褐先生(宋/书)
徐广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南/史)
衡阳王钧手自总书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贺玠曰
殿下家富坟索何复须此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便于检
阅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宋/书)
之学幼而多慧(王填之/童子传)
臧荣绪惇爱五经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陈五经拜之自
号被褐先生(宋/书)
徐广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南/史)
衡阳王钧手自总书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贺玠曰
殿下家富坟索何复须此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便于检
阅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宋/书)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981-0004a.png
许懋字昭哲仆射江祜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南/史)
房晖远字崇儒牛弘每称为五经库(隋书易/以下)
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
子得之汉初传易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
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琊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
之学又有东郡京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
氏学尝立后罢后汉施孟梁丘京凡四家并立而传者
甚众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
房晖远字崇儒牛弘每称为五经库(隋书易/以下)
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
子得之汉初传易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
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琊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
之学又有东郡京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
氏学尝立后罢后汉施孟梁丘京凡四家并立而传者
甚众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981-0004b.png
易以授琅琊王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
母将永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
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
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
大兴高氏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有
书无师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
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已亡案
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上亡秦汉之际/易 说卦宣帝)
母将永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
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
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
大兴高氏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有
书无师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
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已亡案
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上亡秦汉之际/易 说卦宣帝)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981-0004c.png
(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说卦古文老子至/后汉荀爽集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
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为道苞籥
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
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
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
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
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
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人之道也(乾凿/度)
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为道苞籥
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
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
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
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
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
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人之道也(乾凿/度)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981-0004d.png
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
象阴阳也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以象阳阴道不纯
而偶故下篇三十四以法阴(上/)
易与春秋同经总一机之织经营天道以成人事(王叔/师正)
(部/)
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
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山海/经)
伏羲始画八卦是为先天有图象而未有书夏曰连山
象阴阳也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以象阳阴道不纯
而偶故下篇三十四以法阴(上/)
易与春秋同经总一机之织经营天道以成人事(王叔/师正)
(部/)
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
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山海/经)
伏羲始画八卦是为先天有图象而未有书夏曰连山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981-0005a.png
天易也商曰归藏地易也有法数而未有书文王曰周
易人易也始有书矣
皇甫谧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
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纳于山夏以十
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殷人因黄帝曰
归藏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
其中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玉/海)
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为占
易人易也始有书矣
皇甫谧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
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纳于山夏以十
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殷人因黄帝曰
归藏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
其中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玉/海)
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为占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981-0005b.png
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
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
伏羲六十有四卦其名未著而神农之卦名又与今代
为异民弗之知阳豫游徙之类连山卦也演孔图云孔
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而史记始皇得
璧言明年祖龙死不乐卜之得游徙是矣
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
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釐初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
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
伏羲六十有四卦其名未著而神农之卦名又与今代
为异民弗之知阳豫游徙之类连山卦也演孔图云孔
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而史记始皇得
璧言明年祖龙死不乐卜之得游徙是矣
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
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釐初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981-0005c.png
卦也(玉/海)
归藏卦皆六位卦又有明夷荧惑耆老大明之类昔启
筮明夷鲧治洪水牧占大明桀筮营惑武王伐商牧占
耆老
厉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桓子/新论)
孔子易云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
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易/传)
礼含文嘉云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
归藏卦皆六位卦又有明夷荧惑耆老大明之类昔启
筮明夷鲧治洪水牧占大明桀筮营惑武王伐商牧占
耆老
厉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桓子/新论)
孔子易云有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
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易/传)
礼含文嘉云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981-0005d.png
河图洛书乃则象而作易故大传云伏羲氏作八卦此
即文王之所用者壶子云伏羲法八极作八卦黄帝体
九窍以定九宫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枝干衍为甲
子而魏博士淳于俊乃以为伏羲因燧皇之图以制卦
故高贵乡公以孔子不言燧人氏没伏羲氏作难之也
三坟书云伏羲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
龙马负图始画卦也盖以草木纪岁也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孔子赞易道而黜八索正义以易
即文王之所用者壶子云伏羲法八极作八卦黄帝体
九窍以定九宫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枝干衍为甲
子而魏博士淳于俊乃以为伏羲因燧皇之图以制卦
故高贵乡公以孔子不言燧人氏没伏羲氏作难之也
三坟书云伏羲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
龙马负图始画卦也盖以草木纪岁也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孔子赞易道而黜八索正义以易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981-0006a.png
八卦为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八卦就八
卦求其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下之事得故谓
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已
淳于俊对高贵乡公曰包牺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
农演之为六十四
古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
同需作溽小畜作毒蓄大畜作畜艮作狠震作釐升作
称剥作仆损作员咸作諴坎作荦谦作兼遁作蛊作
卦求其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下之事得故谓
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已
淳于俊对高贵乡公曰包牺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
农演之为六十四
古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
同需作溽小畜作毒蓄大畜作畜艮作狠震作釐升作
称剥作仆损作员咸作諴坎作荦谦作兼遁作蛊作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981-0006b.png
蜀解作荔无妄作毋亡家人作散家人涣作奂又有瞿
钦规夜分五卦岑林祸马徒三复名卦不知当周易
何卦也
易在五帝时名八索坤三索于乾而得三男乾三索于
坤而得三女遂成八卦八八相索广生六十四
孟喜易解明夷箕子曰箕万子滋也言万物方滋荄也
仲尼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易于商瞿氏曰子
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至河无
钦规夜分五卦岑林祸马徒三复名卦不知当周易
何卦也
易在五帝时名八索坤三索于乾而得三男乾三索于
坤而得三女遂成八卦八八相索广生六十四
孟喜易解明夷箕子曰箕万子滋也言万物方滋荄也
仲尼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易于商瞿氏曰子
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至河无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981-0006c.png
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息志(庖牺/先文)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怿子张进举手而问
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
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
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馀者
不受饰也(说/苑)
郑志张逸问赞云我先师棘下生何时人答云齐田氏
时善学者所会处也齐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愚按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怿子张进举手而问
曰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
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
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馀者
不受饰也(说/苑)
郑志张逸问赞云我先师棘下生何时人答云齐田氏
时善学者所会处也齐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愚按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981-0006d.png
康成有易赞所谓赞云者易赞也棘下即稷下也刘向
别录谈说之士会于稷门下
所校雠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著十二篇淮
南聘善为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署曰淮南九师书
(刘向/别传)
沛王传易楚王好诗犹且传之不朽以为盛事(梁元/帝书)
后汉崔篆著易林六十四篇篆骃之祖父或曰卦林或
曰象林
别录谈说之士会于稷门下
所校雠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著十二篇淮
南聘善为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署曰淮南九师书
(刘向/别传)
沛王传易楚王好诗犹且传之不朽以为盛事(梁元/帝书)
后汉崔篆著易林六十四篇篆骃之祖父或曰卦林或
曰象林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981-0007a.png
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
经书京师号曰说经鋞鋞杨子行论难僠僠祁圣元(东/观)
(汉/记)
吕思礼东平寿张人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
诸生为之语曰讲书论易锋难敌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
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䆒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仲
桓问任安居今行古任定祖
经书京师号曰说经鋞鋞杨子行论难僠僠祁圣元(东/观)
(汉/记)
吕思礼东平寿张人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长于论难
诸生为之语曰讲书论易锋难敌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
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䆒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仲
桓问任安居今行古任定祖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981-0007b.png
洼丹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杜抚作诗题约义通
学者传之曰杜君法马融作周官传授谢该通解左氏
疑滞名谢氏释
吕蒙入吴吴主劝其学业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
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蒙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
众人皆问之蒙曰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
兴亡之事日月贞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旨故
空诵其文耳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拾遗/记)
学者传之曰杜君法马融作周官传授谢该通解左氏
疑滞名谢氏释
吕蒙入吴吴主劝其学业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
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蒙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
众人皆问之蒙曰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
兴亡之事日月贞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旨故
空诵其文耳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拾遗/记)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981-0007c.png
虞翻注易奏上曰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
披鹿裘布易六爻烧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
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别/传)
王弼注易刻木偶为郑玄象见其所误辄呼叱之
张绪云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伏曼容云何晏易中九
事
王辅嗣注易于乾九三曰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
龙之悔坤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上九曰夫
披鹿裘布易六爻烧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
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别/传)
王弼注易刻木偶为郑玄象见其所误辄呼叱之
张绪云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伏曼容云何晏易中九
事
王辅嗣注易于乾九三曰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
龙之悔坤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上九曰夫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981-0007d.png
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
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于文言
曰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又曰
文王明夷则王可知矣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又曰不
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于坤曰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
安难矣初六曰阴之为道本于微弱而后积著者也故
取履霜以明其始阳之为物非基于始以至于著者也
故以出处明之则以初为潜于小畜上九曰大畜者畜
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于文言
曰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又曰
文王明夷则王可知矣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又曰不
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于坤曰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
安难矣初六曰阴之为道本于微弱而后积著者也故
取履霜以明其始阳之为物非基于始以至于著者也
故以出处明之则以初为潜于小畜上九曰大畜者畜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981-0008a.png
之极也畜极则通是以其畜之盛在于四五至于上九
道乃大行小畜积极而后乃能畜是以四五可以进而
上九说征之辐于大有六五曰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
疑于物物亦诚焉于豫初六曰乐极则淫志穷则凶豫
何可鸣于观上九观我生自观其道者也观其生为民
所观者也于贲六五曰贲于束帛丘园乃落贲于丘园
束乃戋戋用莫过俭泰而能约故必吝焉乃得终吉也
于复曰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嘿嘿非对
道乃大行小畜积极而后乃能畜是以四五可以进而
上九说征之辐于大有六五曰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
疑于物物亦诚焉于豫初六曰乐极则淫志穷则凶豫
何可鸣于观上九观我生自观其道者也观其生为民
所观者也于贲六五曰贲于束帛丘园乃落贲于丘园
束乃戋戋用莫过俭泰而能约故必吝焉乃得终吉也
于复曰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嘿嘿非对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981-0008b.png
语者也于颐初九曰安身莫若不竞修己莫若自保守
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于家人初九曰凡教在初而法
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九三曰行
与其慢宁过乎恭家与其渎宁过乎严上九曰凡物以
猛为本者则患在寡恩以爱为本者则患在寡威故家
人之道尚威严也于睽上九曰见豕负涂甚可秽也见
鬼盈车吁可怪也先张之弧将攻害也后说之弧睽怪
通也往不失时睽疑亡也贵于遇雨和阴阳也阴阳既
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于家人初九曰凡教在初而法
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九三曰行
与其慢宁过乎恭家与其渎宁过乎严上九曰凡物以
猛为本者则患在寡恩以爱为本者则患在寡威故家
人之道尚威严也于睽上九曰见豕负涂甚可秽也见
鬼盈车吁可怪也先张之弧将攻害也后说之弧睽怪
通也往不失时睽疑亡也贵于遇雨和阴阳也阴阳既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981-0008c.png
和群疑亡也于蹇初六曰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
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知矣哉于萃之象曰聚而无防
则众生心于渐上九曰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
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仪可贵也于中孚上九曰
飞音者音飞而实不从之谓也于小畜六五曰小畜尚
往而亨则不雨也小过阳不上交亦不雨也
苋陆夬夬项氏玩辞曰苋音丸山羊也陆其所行之路
也犹鸿渐于陆之陆兑为羊在上卦有山羊之象
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知矣哉于萃之象曰聚而无防
则众生心于渐上九曰进处高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
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仪可贵也于中孚上九曰
飞音者音飞而实不从之谓也于小畜六五曰小畜尚
往而亨则不雨也小过阳不上交亦不雨也
苋陆夬夬项氏玩辞曰苋音丸山羊也陆其所行之路
也犹鸿渐于陆之陆兑为羊在上卦有山羊之象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981-0008d.png
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王俭四部目录
不言姓名题云王弼后人谢炅夏侯该并读数千卷书
皆疑是谯周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姓范名长生自
称蜀才南方以晋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
省读故不见也(颜氏/家训)
纪瞻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在途共论易太极荣曰
太极者盖谓混沌之时曚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八卦隐
其神天地混其体圣人藏其身然后廓然既变清浊乃
不言姓名题云王弼后人谢炅夏侯该并读数千卷书
皆疑是谯周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姓范名长生自
称蜀才南方以晋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
省读故不见也(颜氏/家训)
纪瞻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在途共论易太极荣曰
太极者盖谓混沌之时曚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八卦隐
其神天地混其体圣人藏其身然后廓然既变清浊乃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981-0009a.png
陈二仪著象阴阳交泰万物始萌六合闿拓老子云有
物浑成先天地生诚易之太极也而王氏云太极天地
愚谓未当夫两仪之位以体为称则是天地以气为名
则名阴阳今若谓太极为天地则是天地自生无生天
地者也老子又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资始冲气以为
和原元气之本求天地之根恐疑以此为准也瞻曰昔
庖牺画八卦阴阳之理尽矣文王仲尼继其遗业三圣
物浑成先天地生诚易之太极也而王氏云太极天地
愚谓未当夫两仪之位以体为称则是天地以气为名
则名阴阳今若谓太极为天地则是天地自生无生天
地者也老子又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资始冲气以为
和原元气之本求天地之根恐疑以此为准也瞻曰昔
庖牺画八卦阴阳之理尽矣文王仲尼继其遗业三圣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981-0009b.png
相承共同一致称易准天无复其馀也夫天清地平两
仪交泰四时推移日月辉其间自然之数虽经诸圣孰
知其始吾子云曚昧未分岂其然乎圣人人也安得混
沌之初能藏其身于未分之内老氏先天之言此盖虚
诞之说非易者之意也亦谓吾子神通体解所不应疑
意者直谓太极极尽之称言其理极无复外形外形既
极而生两仪王氏指向可谓近之古人举至极以为验
谓二仪生于此非复谓有父母若必有父母非天地其
仪交泰四时推移日月辉其间自然之数虽经诸圣孰
知其始吾子云曚昧未分岂其然乎圣人人也安得混
沌之初能藏其身于未分之内老氏先天之言此盖虚
诞之说非易者之意也亦谓吾子神通体解所不应疑
意者直谓太极极尽之称言其理极无复外形外形既
极而生两仪王氏指向可谓近之古人举至极以为验
谓二仪生于此非复谓有父母若必有父母非天地其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981-0009c.png
孰在荣遂止(晋/书)
时国学置郑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传麋氏榖梁郑
玄孝经陆澄谓尚书令王俭曰孝经小学之类不宜列
在帝典乃与俭书论之曰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弥天
地之道通万物之情自商瞿至田何其閒五传年未为
远无讹杂之失秦所不焚无崩坏之弊虽有异家之学
同以象数为宗数百年后乃有王弼王济云弼所悟者
多何必能顿废前儒若谓易道尽于王弼方须大论意
时国学置郑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传麋氏榖梁郑
玄孝经陆澄谓尚书令王俭曰孝经小学之类不宜列
在帝典乃与俭书论之曰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弥天
地之道通万物之情自商瞿至田何其閒五传年未为
远无讹杂之失秦所不焚无崩坏之弊虽有异家之学
同以象数为宗数百年后乃有王弼王济云弼所悟者
多何必能顿废前儒若谓易道尽于王弼方须大论意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981-0009d.png
者无乃仁智殊见四道异传无体不可以一体求屡迁
不可以一迁执也晋太兴四年太常荀崧请置周易郑
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时政由王庾皆俊神清识能言
玄远舍辅嗣而用康成岂其妄然泰元立王肃易当以
在玄弼之閒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
酒黜郑置王意在贵玄事成败儒今若不大弘儒风则
无所立学众经皆儒唯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谓
宜并存所以合无体之义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
不可以一迁执也晋太兴四年太常荀崧请置周易郑
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时政由王庾皆俊神清识能言
玄远舍辅嗣而用康成岂其妄然泰元立王肃易当以
在玄弼之閒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逮颜延之为祭
酒黜郑置王意在贵玄事成败儒今若不大弘儒风则
无所立学众经皆儒唯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谓
宜并存所以合无体之义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981-0010a.png
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左氏泰元取服
虔而兼取贾逵经服传无经虽在注中而传又有无经
者故也今留服而去贾则经有所阙案杜预注传王弼
注易俱是晚出并贵后生杜之异古未如王之夺实祖
述前儒特举其违又释例之作所引唯深榖梁泰元旧
有麋信注颜益以范宁麋犹如故颜论闰分范注当以
同我者亲常谓榖梁劣公羊为注者又不尽善竟无及
公羊之有何休恐不足两立必谓范善便当除麋世有
虔而兼取贾逵经服传无经虽在注中而传又有无经
者故也今留服而去贾则经有所阙案杜预注传王弼
注易俱是晚出并贵后生杜之异古未如王之夺实祖
述前儒特举其违又释例之作所引唯深榖梁泰元旧
有麋信注颜益以范宁麋犹如故颜论闰分范注当以
同我者亲常谓榖梁劣公羊为注者又不尽善竟无及
公羊之有何休恐不足两立必谓范善便当除麋世有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981-0010b.png
一孝经题为郑玄注观其用辞不与著书相类案玄自
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俭答曰易体微玄实贯群籍施
孟异闻周韩殊旨岂可专据小王便为该备依旧存郑
高同来说元凯注传超迈前儒若不列学官其可废矣
贾世注经世所罕习谷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
由旧式凡此诸义并同雅论疑孝经非郑所注仆以此
书明百行之首实人伦所先七略艺文并陈之六艺不
与苍颉凡将之流也郑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
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俭答曰易体微玄实贯群籍施
孟异闻周韩殊旨岂可专据小王便为该备依旧存郑
高同来说元凯注传超迈前儒若不列学官其可废矣
贾世注经世所罕习谷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
由旧式凡此诸义并同雅论疑孝经非郑所注仆以此
书明百行之首实人伦所先七略艺文并陈之六艺不
与苍颉凡将之流也郑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981-0010c.png
旧立置(南齐/书)
伏曼容字公仪宋明帝好周易集群臣于清暑殿请诏
曼容执经曼容素美风采帝每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
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梁/书)
东魏崔暹子达拿年十三暹令儒者教其说周易两字
乃集朝贵名流达拿升高坐开讲赵郡眭仲让阳屈服
之暹大悦擢仲让为司徒中郎都下为之语曰解义两
行得中郎
伏曼容字公仪宋明帝好周易集群臣于清暑殿请诏
曼容执经曼容素美风采帝每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
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梁/书)
东魏崔暹子达拿年十三暹令儒者教其说周易两字
乃集朝贵名流达拿升高坐开讲赵郡眭仲让阳屈服
之暹大悦擢仲让为司徒中郎都下为之语曰解义两
行得中郎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981-0010d.png
权会夜出城东门会独乘一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一
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失路不由
本道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第一卷不尽前后二人
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处乃
是郭外(北/史)
释昙迁俗姓王氏年十三初学于舅氏权会授以周易
随言即晓始学其半馀半自通有一妪失物求会决之
得兑卦会令迁试辨之迁曰若如卦判定失金钗妪惊
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失路不由
本道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第一卷不尽前后二人
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处乃
是郭外(北/史)
释昙迁俗姓王氏年十三初学于舅氏权会授以周易
随言即晓始学其半馀半自通有一妪失物求会决之
得兑卦会令迁试辨之迁曰若如卦判定失金钗妪惊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981-0011a.png
喜曰实如所辨迁曰兑是金位字脚两垂似于钗象耳
舅曰更依卦审悉盗者为谁对曰盗者西家白色女子
奉口总角可年十四五者将去寻可得之后如言果获
有问其故迁曰兑是西方少女之位五色分方西为白
也兑字上点表总角之象内有尖形表奉口之相推测
而知非有异术舅乃释策而叹曰方验后生可畏宣尼
不诬矣(续高/僧传)
时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馀卷
舅曰更依卦审悉盗者为谁对曰盗者西家白色女子
奉口总角可年十四五者将去寻可得之后如言果获
有问其故迁曰兑是西方少女之位五色分方西为白
也兑字上点表总角之象内有尖形表奉口之相推测
而知非有异术舅乃释策而叹曰方验后生可畏宣尼
不诬矣(续高/僧传)
时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馀卷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981-0011b.png
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隋书诗/以下)
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训诂是为鲁诗齐
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
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
子夏所传作训詀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
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
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
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齐诗
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训诂是为鲁诗齐
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
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
子夏所传作训詀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
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
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
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齐诗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981-0011c.png
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
郑笺至今独立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
世所不行(隋/书)
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诗含/神雾)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取其可施于礼
义者三百十二篇亡其辞者六篇考之义理皆笙诗也
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汉世毛
学不行故曰三百五篇诗有先孔子而亡者如新宫狸
郑笺至今独立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
世所不行(隋/书)
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诗含/神雾)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取其可施于礼
义者三百十二篇亡其辞者六篇考之义理皆笙诗也
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汉世毛
学不行故曰三百五篇诗有先孔子而亡者如新宫狸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981-0011d.png
首之类(玉/海)
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
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
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
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
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
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
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东山见周
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
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于淇澳
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
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
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
后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
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东山见周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981-0012a.png
公之先公而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
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
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
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于
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
王所以敬诸侯也(孔丛/子)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
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
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
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
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四月见孝子之思祭也于
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
王所以敬诸侯也(孔丛/子)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
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981-0012b.png
沸沸道之所行惟神龙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
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书图麟凤翔乎
郊不由关睢之至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
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
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
服之天地之閒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
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韩诗/外传)
子贡问子石子不学诗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
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书图麟凤翔乎
郊不由关睢之至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
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
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
服之天地之閒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
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韩诗/外传)
子贡问子石子不学诗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981-0012c.png
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暇乎哉子贡曰请投吾
师以学于子(说/苑)
建四始五际而八节通卯酉之际为革政午亥之际为
革命神在天门出入候听(诗推/度灾)
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已火始也
鸿雁在申金始也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然则
亥为革命一际也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卯为
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阴谢阳兴四际也酉为阴盛阳
师以学于子(说/苑)
建四始五际而八节通卯酉之际为革政午亥之际为
革命神在天门出入候听(诗推/度灾)
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已火始也
鸿雁在申金始也卯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然则
亥为革命一际也亥又为天门出入候听二际也卯为
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阴谢阳兴四际也酉为阴盛阳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981-0012d.png
微五际也(记历/枢)
近世说诗者以关睢为毕公作谓得之张超或谓得之
蔡邕未详何出
大戴礼投壶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狸
首鹊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驹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
齐可歌也三篇閒歌上林赋掩群雅张揖注云诗小雅
之材七十四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
妻得谏夫者夫妇荣耻共之诗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近世说诗者以关睢为毕公作谓得之张超或谓得之
蔡邕未详何出
大戴礼投壶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狸
首鹊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驹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
齐可歌也三篇閒歌上林赋掩群雅张揖注云诗小雅
之材七十四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
妻得谏夫者夫妇荣耻共之诗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981-0013a.png
胡不遄死此妻谏夫之诗也亦齐鲁韩之说欤(白虎/通)
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
鲁诗出于浮丘伯以授楚元王交刘向乃交之孙其说
盖鲁诗然黍离王风之首恐不可以为卫诗也韩诗云
黍离伯封作陈思王曹植恶鸟论曰昔尹吉甫信后妻
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其韩诗之谓
欤伯封事唯见于此(新/序)
召驯字伯春少习韩诗博通诗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
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
鲁诗出于浮丘伯以授楚元王交刘向乃交之孙其说
盖鲁诗然黍离王风之首恐不可以为卫诗也韩诗云
黍离伯封作陈思王曹植恶鸟论曰昔尹吉甫信后妻
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其韩诗之谓
欤伯封事唯见于此(新/序)
召驯字伯春少习韩诗博通诗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981-0013b.png
曰德恂恂召伯春
许晏字伟君授鲁诗于琅琊王改学曰许氏章句列在
儒林故谚曰殿上成群许伟君
陈嚚字君期善说诗语曰关东说诗陈君期(以下/书)
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为百
篇遭秦灭学至汉唯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
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伏生作尚书传四十一篇以授
同郡张生张生授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
许晏字伟君授鲁诗于琅琊王改学曰许氏章句列在
儒林故谚曰殿上成群许伟君
陈嚚字君期善说诗语曰关东说诗陈君期(以下/书)
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为百
篇遭秦灭学至汉唯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
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伏生作尚书传四十一篇以授
同郡张生张生授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981-0013c.png
授欧阳生之子世世传之至曾孙欧阳高谓之尚书欧
阳之学又有夏侯都尉受业于张生以授族子始昌始
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从子建别为小夏侯
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讫汉东京相传不
绝而欧阳最盛初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其
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
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济南伏生所
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𨽻古文写
阳之学又有夏侯都尉受业于张生以授族子始昌始
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从子建别为小夏侯
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讫汉东京相传不
绝而欧阳最盛初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其
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
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济南伏生所
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𨽻古文写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981-0013d.png
之合成五十八篇其馀篇简错乱不可复读并送之官
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私
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
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为之作训
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
以今文非孔旧本自馀绝无师说晋世秘府所存有古
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
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
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私
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
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为之作训
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
以今文非孔旧本自馀绝无师说晋世秘府所存有古
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
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981-0014a.png
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豫章内地梅赜始得安国
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姚方兴于大
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
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
并行而郑氏甚微自馀所存无复师说又有尚书逸篇
出于齐梁之閒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书之残缺者故附
尚书之末(隋/书)
三坟言大道五典言常道(书/序)
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姚方兴于大
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
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
并行而郑氏甚微自馀所存无复师说又有尚书逸篇
出于齐梁之閒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书之残缺者故附
尚书之末(隋/书)
三坟言大道五典言常道(书/序)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981-0014b.png
三坟为金玉五典为琴筝讲肄为钟鼓百家为笙簧(抱/朴)
(子/)
昔楚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及孔子求古
之史记自二典九丘之外三坟八索已不得而见矣后
世不知其何书也孔安国以为羲炎黄帝之书曰三坟
少昊颛喾唐虞之书曰五典康成从之而贾逵亦以三
坟为三皇时书五典为五帝常典至马季长始以三坟
为阴阳始生天地人之三气五典为五行之说籍外论
(子/)
昔楚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及孔子求古
之史记自二典九丘之外三坟八索已不得而见矣后
世不知其何书也孔安国以为羲炎黄帝之书曰三坟
少昊颛喾唐虞之书曰五典康成从之而贾逵亦以三
坟为三皇时书五典为五帝常典至马季长始以三坟
为阴阳始生天地人之三气五典为五行之说籍外论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981-0014c.png
之岂其然哉按道家者流有所谓洞神录者谓是三坟
小有经下记云三皇治世各受其一以治天下是曰三
坟后有八帝继三皇而起亦以神灵为治各受其一是
曰八索至黄帝述历得其所谓三皇内文者此也三洞
叙目云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天皇地皇人皇各一卷
上古三皇所受之书也字似符篆藏在名山多不具足
惟峨眉山备有之昔智琼以皇文二卷见义汔不能解
遂以还之王公以帛公精勤所得传之贤达大字叙说
小有经下记云三皇治世各受其一以治天下是曰三
坟后有八帝继三皇而起亦以神灵为治各受其一是
曰八索至黄帝述历得其所谓三皇内文者此也三洞
叙目云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天皇地皇人皇各一卷
上古三皇所受之书也字似符篆藏在名山多不具足
惟峨眉山备有之昔智琼以皇文二卷见义汔不能解
遂以还之王公以帛公精勤所得传之贤达大字叙说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981-0014d.png
一十四篇是天文次第之旨小有经下记所载者十有
一卷推部本经分别仪式合一十有四卷孟先生之所
录者其山中之所传犹十一卷晋武帝时南海太守晋
陵鲍靓于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石室见古三皇
文皆刻石为字靓以总五两告玄受之为之叙云三皇
文者古初以授三皇名为皇文而三皇经叙则云鲍君
所得与世不同靓后授之葛洪是为三坟其陆修静所
得者则以授弟子孙游岳本止四卷至陶弘景分析枝
一卷推部本经分别仪式合一十有四卷孟先生之所
录者其山中之所传犹十一卷晋武帝时南海太守晋
陵鲍靓于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石室见古三皇
文皆刻石为字靓以总五两告玄受之为之叙云三皇
文者古初以授三皇名为皇文而三皇经叙则云鲍君
所得与世不同靓后授之葛洪是为三坟其陆修静所
得者则以授弟子孙游岳本止四卷至陶弘景分析枝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981-0015a.png
流稍至十一卷与今皇文小异然观三皇经文虽号三
坟多是符药等事黄芦子西岳公之所传者于逢之
言戾矣逄之说正以内经素问灵枢与易当之果何
所蔽耶灵枢素问医家明堂之书也世儒第见深言腠
理莫探其朕故推之与易并非实贯也(路/史)
刘敞曰九共九篇共当作丘古文丘与共相近故误传
以为共耳(禹贡所言形质也/九丘所言情性也)
九共云予辩下土使民平平民以无傲
坟多是符药等事黄芦子西岳公之所传者于逢之
言戾矣逄之说正以内经素问灵枢与易当之果何
所蔽耶灵枢素问医家明堂之书也世儒第见深言腠
理莫探其朕故推之与易并非实贯也(路/史)
刘敞曰九共九篇共当作丘古文丘与共相近故误传
以为共耳(禹贡所言形质也/九丘所言情性也)
九共云予辩下土使民平平民以无傲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981-0015b.png
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
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
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书/纬)
尧与群臣沈璧于河为握河记今尚书候是也(帝王/世纪)
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
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
书二十九篇始定矣(论/衡)
子夏问书大义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
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
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书/纬)
尧与群臣沈璧于河为握河记今尚书候是也(帝王/世纪)
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
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
书二十九篇始定矣(论/衡)
子夏问书大义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981-0015c.png
皋陶谟益稷见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勋焉于洛诰见周
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
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泰誓可以观义五
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义举
矣(孔丛/子)
孔子曰书之于事也远而不漏近而不迫志尽而不怨
辞顺而不谄吾于高宗肜日见德有报之疾也苟由其
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吾于洪范见君子
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
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泰誓可以观义五
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义举
矣(孔丛/子)
孔子曰书之于事也远而不漏近而不迫志尽而不怨
辞顺而不谄吾于高宗肜日见德有报之疾也苟由其
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吾于洪范见君子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981-0015d.png
之不忍言人之恶而质人之美也发乎中而见乎外以
成文者其惟洪范乎(上/)
宰我问书云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何谓也孔子曰
此言人之应乎天也尧既得舜历试诸艰使大录万机
之政是知阴清阳和五星来备风雨各以其应不有迷
错愆伏明舜之行合于天也(孔丛/子)
尚书者二帝之迹三王之义所以推其期运明命授之
际书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凡百二篇第次
成文者其惟洪范乎(上/)
宰我问书云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何谓也孔子曰
此言人之应乎天也尧既得舜历试诸艰使大录万机
之政是知阴清阳和五星来备风雨各以其应不有迷
错愆伏明舜之行合于天也(孔丛/子)
尚书者二帝之迹三王之义所以推其期运明命授之
际书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凡百二篇第次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981-0016a.png
委曲尚在上也上帝之书也(春秋说/题辞)
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
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䆒焉而皆得其述春秋
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
可杂也故圣人分焉(文中/子)
李充冯翊人自言三百岁从秦始皇登会稽望江海少
好学为博士门徒万人伏生时年十岁乃就充石壁中
受尚书以口传授伏子四代之事略无遗脱伏子因而
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
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䆒焉而皆得其述春秋
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
可杂也故圣人分焉(文中/子)
李充冯翊人自言三百岁从秦始皇登会稽望江海少
好学为博士门徒万人伏生时年十岁乃就充石壁中
受尚书以口传授伏子四代之事略无遗脱伏子因而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981-0016b.png
诵之以绳十馀寻缚腰诵一遍一结十馀寻之绳皆成
结矣诵记之数万遍且云食榖损人精慧故有遗失伏
子今所传百卷得其一矣尧舜二典所阙殊多帝闻神
异乃聘徵充衣荷草畚负五岳真形图而至帝礼待之
亦号负图先生(洞冥/记)
孝成皇帝时徵为古文尚书学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
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
应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
结矣诵记之数万遍且云食榖损人精慧故有遗失伏
子今所传百卷得其一矣尧舜二典所阙殊多帝闻神
异乃聘徵充衣荷草畚负五岳真形图而至帝礼待之
亦号负图先生(洞冥/记)
孝成皇帝时徵为古文尚书学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
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
应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981-0016c.png
诛亦惜其文而不灭故百两之篇传在世閒(论/衡)
杜林字伯山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东海卫宏长于古学
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
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
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
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
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后汉/书)
秦延君记尧典篇目两字之说十馀万家但说若稽古
杜林字伯山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东海卫宏长于古学
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
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
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
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
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后汉/书)
秦延君记尧典篇目两字之说十馀万家但说若稽古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981-0016d.png
三万言(桓谭/新论)
昔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赐胜黄金百斤他物不可
胜数及胜死又送胜家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一百日(抱/朴)
(子/)
柳偃年十二武帝引见诏问读何书对曰尚书又问有
何美句对曰德唯善政政在养民众咸异之诏尚帝女
长成公主(梁/书)
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
昔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赐胜黄金百斤他物不可
胜数及胜死又送胜家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一百日(抱/朴)
(子/)
柳偃年十二武帝引见诏问读何书对曰尚书又问有
何美句对曰德唯善政政在养民众咸异之诏尚帝女
长成公主(梁/书)
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981-0017a.png
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䠞云文集
止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
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颜氏家训/以下春秋)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
公之故遗制尚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皆口授弟
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
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榖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
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母子都传公羊春
止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
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颜氏家训/以下春秋)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
公之故遗制尚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皆口授弟
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
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榖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
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母子都传公羊春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981-0017b.png
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
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
氏之学与榖梁三家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
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时梁太傅
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
之欲立于学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
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
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
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
氏之学与榖梁三家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
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时梁太傅
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
之欲立于学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
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
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981-0017c.png
然诸儒传左氏者甚众中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
讲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
预又为经传集解榖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
杜预俱立国学然公羊榖梁但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
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
及公羊榖梁浸微今殆无师说(隋书之前汉书云有/阴任 学筦冥之学)
春秋左氏传者盖出孔子壁中孝武皇帝时鲁共王坏
孔子教授堂以为宫得佚春秋三十篇左氏传也公羊
讲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
预又为经传集解榖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
杜预俱立国学然公羊榖梁但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
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
及公羊榖梁浸微今殆无师说(隋书之前汉书云有/阴任 学筦冥之学)
春秋左氏传者盖出孔子壁中孝武皇帝时鲁共王坏
孔子教授堂以为宫得佚春秋三十篇左氏传也公羊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981-0017d.png
高榖梁赤胡母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独左氏传为近
得实何以验之礼记造于孔子之堂太史公汉之通人
也左氏之言与二书合公羊高榖梁赤胡母氏不相合
又诸家去孔子远远不如近闻不如见刘子政玩弄左
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论/衡)
仲尼作春秋老𥅆踞灶觚而听之曰是何书也曰春秋
也(庄/子)
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
得实何以验之礼记造于孔子之堂太史公汉之通人
也左氏之言与二书合公羊高榖梁赤胡母氏不相合
又诸家去孔子远远不如近闻不如见刘子政玩弄左
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论/衡)
仲尼作春秋老𥅆踞灶觚而听之曰是何书也曰春秋
也(庄/子)
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981-0018a.png
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闵因/叙)
孔子作春秋孝经告备于天赤虹贯日自上而下化为
黄玉(搜神/记)
仲尼经成紫微降光(抱朴/子)
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
致治世之要务也(公羊/序)
严氏春秋引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
周观书于周史
孔子作春秋孝经告备于天赤虹贯日自上而下化为
黄玉(搜神/记)
仲尼经成紫微降光(抱朴/子)
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
致治世之要务也(公羊/序)
严氏春秋引观周篇云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
周观书于周史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981-0018b.png
孔子曰春秋属商孝经属参
春秋有经礼有变礼焉如安性平心者经礼也至有于
性虽不安于心虽不平于道无以易之此变礼也是故
婚礼不称主人经礼也辞穷无称主人变礼也天子三
年然后称王经礼也有物故则未三年而称王变礼也
妇人无出境之事经礼也母为子娶奔丧父母变礼也
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也(春秋/繁露)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
春秋有经礼有变礼焉如安性平心者经礼也至有于
性虽不安于心虽不平于道无以易之此变礼也是故
婚礼不称主人经礼也辞穷无称主人变礼也天子三
年然后称王经礼也有物故则未三年而称王变礼也
妇人无出境之事经礼也母为子娶奔丧父母变礼也
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也(春秋/繁露)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981-0018c.png
也虽然大略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系也王化之由得
流也举事变见有重焉一指也见事变之所至者一指
也因其所以至者而治之一指也强干弱枝大本小末
一指也别嫌疑异同类一指也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
能一指也亲近来远同民所欲一指也承周文而反之
质一指也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讥之所
罚考变异之所加大之端一指也(上/)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论/衡)
流也举事变见有重焉一指也见事变之所至者一指
也因其所以至者而治之一指也强干弱枝大本小末
一指也别嫌疑异同类一指也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
能一指也亲近来远同民所欲一指也承周文而反之
质一指也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讥之所
罚考变异之所加大之端一指也(上/)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论/衡)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981-0018d.png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北堂/书钞)
说公羊者云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
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纬书云
黄帝坐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谓此
五事
郑康成言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榖梁善于经
榖梁子名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颜师古/曰名嘉)受经于子夏
为经作传传孙卿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
说公羊者云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
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春秋纬书云
黄帝坐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谓此
五事
郑康成言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榖梁善于经
榖梁子名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颜师古/曰名嘉)受经于子夏
为经作传传孙卿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981-0019a.png
后鲁人荣广大善榖梁又传蔡千秋汉宣帝好春秋擢
千秋为郎由是行于世(杨士/勋疏)
法家仲舒春秋决狱十卷(唐/志)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乡人号
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馀经父母曰汝小未能
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霸以樊倏删严氏春秋
犹多繁辞乃减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孙林等慕之
各市宅其旁以就学焉(后汉/书)
千秋为郎由是行于世(杨士/勋疏)
法家仲舒春秋决狱十卷(唐/志)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乡人号
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馀经父母曰汝小未能
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霸以樊倏删严氏春秋
犹多繁辞乃减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孙林等慕之
各市宅其旁以就学焉(后汉/书)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981-0019b.png
繁露之名先儒未有释者案逸周书王会解天子南面
立絻无繁露注云冕之所垂也有联贯之象春秋属辞
比事仲舒立名或取诸此(中兴/书目)
张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宾客慕之自
父党宿儒皆造其门所居成市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
(后汉/书)
贾逵字梁道好春秋及为牧守常自课之月读一遍(上/)
延笃少从唐溪季度受左氏传笃欲写无纸乃借本诵
立絻无繁露注云冕之所垂也有联贯之象春秋属辞
比事仲舒立名或取诸此(中兴/书目)
张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宾客慕之自
父党宿儒皆造其门所居成市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
(后汉/书)
贾逵字梁道好春秋及为牧守常自课之月读一遍(上/)
延笃少从唐溪季度受左氏传笃欲写无纸乃借本诵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981-0019c.png
之及旬辞归季度曰卿欲写传何故辞归笃曰已诵之
矣季度叹曰嗟乎延生虽复端木闻一知二未足为喻
若使尼父更起于洙泗君当编名七十与游夏争匹(先/贤)
(行/状)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
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唯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
佗者此人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佗令察谬误因复
戏之曰君不杀陈佗请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走出人
矣季度叹曰嗟乎延生虽复端木闻一知二未足为喻
若使尼父更起于洙泗君当编名七十与游夏争匹(先/贤)
(行/状)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
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唯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
佗者此人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佗令察谬误因复
戏之曰君不杀陈佗请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走出人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981-0019d.png
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复
来遇赦当出耳(笑/林)
荀爽年十二通春秋论语林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后汉/书)
隗禧字子牙鱼豢尝从问左氏传禧答曰欲知幽微莫
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左氏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魏/略)
严翰善公羊钟繇好左氏繇谓公羊为卖饼人家数与
翰会辨析长短繇机捷而翰呐口时屈无以应繇曰公
来遇赦当出耳(笑/林)
荀爽年十二通春秋论语林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后汉/书)
隗禧字子牙鱼豢尝从问左氏传禧答曰欲知幽微莫
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左氏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魏/略)
严翰善公羊钟繇好左氏繇谓公羊为卖饼人家数与
翰会辨析长短繇机捷而翰呐口时屈无以应繇曰公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981-0020a.png
羊高敬服丘明矣翰曰直故吏为左丘明服耳公羊未
肯也
介象者字元则学通五经常往弟子骆廷雅帷下屏床
中有数生论左传义不平象傍闻之不能忍乃忿然为
决(神仙/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从受
业者数千人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
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雠敌
肯也
介象者字元则学通五经常往弟子骆廷雅帷下屏床
中有数生论左传义不平象傍闻之不能忍乃忿然为
决(神仙/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从受
业者数千人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
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雠敌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981-0020b.png
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
人七万馀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
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榖梁
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以正动
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馀万言尝有人著靴骑驴
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其
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
比何所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
人七万馀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
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榖梁
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易训注以正动
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馀万言尝有人著靴骑驴
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其
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
比何所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981-0020c.png
毕客曰此易解耳因为辨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意
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
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兆令人
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晋/书)
刘兰学徒前后数千成业者众而排毁公羊又非董仲
舒由是见讥为国子助教静坐读书有人叩门兰命引
入葛巾单衣入与兰坐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每见毁
辱今欲相召当为君正之言终而出兰少时患死
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
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兆令人
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晋/书)
刘兰学徒前后数千成业者众而排毁公羊又非董仲
舒由是见讥为国子助教静坐读书有人叩门兰命引
入葛巾单衣入与兰坐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每见毁
辱今欲相召当为君正之言终而出兰少时患死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981-0020d.png
宋谢庄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
各有分理离之则州郡殊别合之则宇内为一(南/史)
刘之遴著春秋大意三传同异合三十事武帝诏答曰
丘明传洙泗之风公羊宗西河之学张苍传左氏贾谊
袭荀卿源本分镳指归殊致(梁书记以/下礼)
自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先王制其夫妇父子君臣上下
亲疏之节至于三王损益不同周衰诸侯僭忒恶其害
已多被焚削自孔子时已不能具至秦而顿灭汉初有
各有分理离之则州郡殊别合之则宇内为一(南/史)
刘之遴著春秋大意三传同异合三十事武帝诏答曰
丘明传洙泗之风公羊宗西河之学张苍传左氏贾谊
袭荀卿源本分镳指归殊致(梁书记以/下礼)
自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先王制其夫妇父子君臣上下
亲疏之节至于三王损益不同周衰诸侯僭忒恶其害
已多被焚削自孔子时已不能具至秦而顿灭汉初有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981-0021a.png
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而河间献王
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
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
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十七篇与高堂所传不殊
而字多异自高堂生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
台记苍授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
大戴小戴庆氏三家并后汉唯曹元传庆氏以授其子
褒然三家虽存并微相传不绝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
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
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
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十七篇与高堂所传不殊
而字多异自高堂生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
台记苍授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
大戴小戴庆氏三家并后汉唯曹元传庆氏以授其子
褒然三家虽存并微相传不绝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981-0021b.png
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其丧服
一篇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文别行而汉时有
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
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
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
于世河南缑氏及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授是后马
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閒献王又
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
一篇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文别行而汉时有
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
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
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
于世河南缑氏及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授是后马
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閒献王又
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981-0021c.png
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
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
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
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
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
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
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
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
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
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
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
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
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
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
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981-0021d.png
唯郑注立于国学其馀并多散亡又无师说(隋/书)
周公太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仪礼/序)
桥玄祖仁从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
学(后汉/书)
景鸾字汉伯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作易说及诗解
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奥集又撰礼内外记号
曰礼略(益部耆/旧传)
黄霸于狱中受书崔瑗于狱中问礼
周公太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仪礼/序)
桥玄祖仁从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
学(后汉/书)
景鸾字汉伯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作易说及诗解
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奥集又撰礼内外记号
曰礼略(益部耆/旧传)
黄霸于狱中受书崔瑗于狱中问礼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981-0022a.png
沈峻字士嵩吴兴武康人也家世农夫至峻好学昼夜
自课睡则以杕自击其笃志如此遂博通五经尤长三
礼为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
曰凡圣贤所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
群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世北人孙详蒋显亦经听
习而音隔楚夏故学徒不至唯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
日时开讲肆群儒刘岩沈宋沈熊之徒并执经下坐北
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閒言弟谓宜即用此人令其专
自课睡则以杕自击其笃志如此遂博通五经尤长三
礼为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
曰凡圣贤所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
群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世北人孙详蒋显亦经听
习而音隔楚夏故学徒不至唯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
日时开讲肆群儒刘岩沈宋沈熊之徒并执经下坐北
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閒言弟谓宜即用此人令其专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981-0022b.png
此一学周而复始圣人正典废而复兴勉从之奏峻兼
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南/史)
太子临国学亲临策试诸生于坐閒少转王俭曰曲礼
云无不敬寻下之奉上可以寻礼上之接下慈而非敬
今总同敬名将不为昧俭曰郑玄云礼主于敬便当是
尊卑所同太子曰若如来通则忠惠可以一名孝慈不
须别称俭曰尊卑号称不可悉同爱敬之名有时相次
忠惠之异诚似圣旨孝慈互举窃有徵据礼云不胜丧
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南/史)
太子临国学亲临策试诸生于坐閒少转王俭曰曲礼
云无不敬寻下之奉上可以寻礼上之接下慈而非敬
今总同敬名将不为昧俭曰郑玄云礼主于敬便当是
尊卑所同太子曰若如来通则忠惠可以一名孝慈不
须别称俭曰尊卑号称不可悉同爱敬之名有时相次
忠惠之异诚似圣旨孝慈互举窃有徵据礼云不胜丧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981-0022c.png
比于不慈不孝此则其义太子曰资敬奉君资爱事亲
兼此二涂唯在一极今乃移敬接下岂复在三之义俭
曰资敬奉君必同至极移敬逮下不慢而已太子曰敬
名虽同深浅既异而文无差别弥复增疑俭曰繁文不
可备设略言深浅已见传云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书云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此又经典明文互相起发太子问
金紫光禄大夫张绪绪曰愚谓恭敬是立身之本尊卑
所以并同太子曰敬虽立身之本要非接下之称尚书
兼此二涂唯在一极今乃移敬接下岂复在三之义俭
曰资敬奉君必同至极移敬逮下不慢而已太子曰敬
名虽同深浅既异而文无差别弥复增疑俭曰繁文不
可备设略言深浅已见传云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书云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此又经典明文互相起发太子问
金紫光禄大夫张绪绪曰愚谓恭敬是立身之本尊卑
所以并同太子曰敬虽立身之本要非接下之称尚书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981-0022d.png
云惠鲜鳏寡何不言恭敬鳏寡邪绪曰今别言之居然
有恭惠之殊总开记首所以共同斯称竟陵王子良曰
礼者敬而已矣自上及下愚谓非嫌太子曰本不谓有
嫌正欲使言与事符轻重有别耳临川王映曰先举必
敬以明大体尊卑事数备列后章亦当不以总略而碍
太子又以此义问诸学生谢几卿等十一人并以笔对
太子问王俭曰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说卦云帝出乎
震震本非天义岂相主俭曰乾健震动天以震动为德
有恭惠之殊总开记首所以共同斯称竟陵王子良曰
礼者敬而已矣自上及下愚谓非嫌太子曰本不谓有
嫌正欲使言与事符轻重有别耳临川王映曰先举必
敬以明大体尊卑事数备列后章亦当不以总略而碍
太子又以此义问诸学生谢几卿等十一人并以笔对
太子问王俭曰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说卦云帝出乎
震震本非天义岂相主俭曰乾健震动天以震动为德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981-0023a.png
故言帝出震太子曰天以震动为德君自体天居位震
雷为象岂体天所出俭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
震万物出乎震故亦帝所与焉俭又咨太子曰孝经仲
尼居曾子侍夫孝理弘深大贤方尽其致何故不授颜
子而寄曾子太子曰曾生虽德惭体二而色养尽礼去
物尚近接引非隔弘宣规教义在于此俭曰接引非隔
弘宣虽易去圣转远其事弥轻既云人能弘道将恐人
轻道废太子曰理既有在不容以人废言而况中贤之
雷为象岂体天所出俭曰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
震万物出乎震故亦帝所与焉俭又咨太子曰孝经仲
尼居曾子侍夫孝理弘深大贤方尽其致何故不授颜
子而寄曾子太子曰曾生虽德惭体二而色养尽礼去
物尚近接引非隔弘宣规教义在于此俭曰接引非隔
弘宣虽易去圣转远其事弥轻既云人能弘道将恐人
轻道废太子曰理既有在不容以人废言而况中贤之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981-0023b.png
才弘上圣之教宁有壅塞之嫌临川王映咨曰孝为德
本常是所疑德施万善孝由天性自然之理岂因积习
太子曰不因积习而至所以可为德本映曰率由斯至
不俟明德夫孝荣亲众德光备以此而言岂得为本太
子曰孝有深浅德有小大因其分而为本何所稍疑太
子以长年临学亦前代未有也(南齐/书)
梁元天才英发音响若钟年五岁武帝问所读书对曰
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惊叹(以下/孝经)
本常是所疑德施万善孝由天性自然之理岂因积习
太子曰不因积习而至所以可为德本映曰率由斯至
不俟明德夫孝荣亲众德光备以此而言岂得为本太
子曰孝有深浅德有小大因其分而为本何所稍疑太
子以长年临学亦前代未有也(南齐/书)
梁元天才英发音响若钟年五岁武帝问所读书对曰
曲礼武帝使诵之即诵上篇左右惊叹(以下/孝经)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981-0023c.png
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
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
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
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諌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
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
有闺门一章其馀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
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
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
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
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
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諌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
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
有闺门一章其馀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
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
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981-0023d.png
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
所著馀书不同故疑之梁氏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
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隋秘
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
述其义疏讲于人閒渐闻朝廷后遂至令与郑氏并立
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其
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令
以夷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隋/书)
所著馀书不同故疑之梁氏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
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隋秘
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
述其义疏讲于人閒渐闻朝廷后遂至令与郑氏并立
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其
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令
以夷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隋/书)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981-0024a.png
孔子作孝经使七十二子向北辰磬折曾子抱河洛事
北向孔子簪缥笔衣绛单衣向北辰而拜(孝经援/神契)
建光元年许冲上父慎说文曰古文孝经孝昭帝时鲁
国三老所献建武时议郎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
臣父学孔氏古文撰具一篇并上(说文/序)
明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又别立校舍自期
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后汉/书)
献帝尚书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说孝经六隐事能
北向孔子簪缥笔衣绛单衣向北辰而拜(孝经援/神契)
建光元年许冲上父慎说文曰古文孝经孝昭帝时鲁
国三老所献建武时议郎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
臣父学孔氏古文撰具一篇并上(说文/序)
明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又别立校舍自期
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后汉/书)
献帝尚书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说孝经六隐事能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981-0024b.png
消却奸邪常以良日与立入为帝说孝经一章以丈二
竹簟画九宫其上随日得出入(上/)
皇甫谧笃论曰气绝之后便时服幅巾以蘧蒢裹尸复
卷三重麻约二头置尸灵床上择不毛之地穿坑十尺
长一丈二尺广六尺坑讫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
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王隐/晋书)
张融临终与子书云吾生平行善自当凌云一笑三千
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竹簟画九宫其上随日得出入(上/)
皇甫谧笃论曰气绝之后便时服幅巾以蘧蒢裹尸复
卷三重麻约二头置尸灵床上择不毛之地穿坑十尺
长一丈二尺广六尺坑讫去床下尸平生之物皆无自
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王隐/晋书)
张融临终与子书云吾生平行善自当凌云一笑三千
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981-0024c.png
以吾平生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不须暂停闺阁
(南/史)
皇侃性至孝尝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比观世音经
顾欢字景怡有病邪者问欢曰家有何书答曰惟有孝
经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敬之自差也病者
果愈后人问其故欢曰正胜邪此病者所以差也(齐/书)
徐陵子份有孝行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涕跪诵孝
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时疾忽然而愈(三国典略/以下论语)
(南/史)
皇侃性至孝尝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比观世音经
顾欢字景怡有病邪者问欢曰家有何书答曰惟有孝
经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敬之自差也病者
果愈后人问其故欢曰正胜邪此病者所以差也(齐/书)
徐陵子份有孝行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涕跪诵孝
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时疾忽然而愈(三国典略/以下论语)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981-0024d.png
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二篇鲁人传
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
禹尚书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
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
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
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
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
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
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
禹尚书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
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
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
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
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
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
卷二十六 第 48a 页 WYG0981-0025a.png
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
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
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
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
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閒(隋/书)
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
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
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
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
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
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閒(隋/书)
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
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
卷二十六 第 48b 页 WYG0981-0025b.png
追随者(文心/雕龙)
蔡王智积每惧祸自损有五男止教论语孝经亦不令
通宾客曰儿子有才能以致祸也(北史○以/下孟子)
孟子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
弘深不与内篇相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
也(玉/海)
章帝赐黄香淮南孟子各一通(后汉书○以/下山海经)
山海经禹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后人所羼
蔡王智积每惧祸自损有五男止教论语孝经亦不令
通宾客曰儿子有才能以致祸也(北史○以/下孟子)
孟子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其文不能
弘深不与内篇相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
也(玉/海)
章帝赐黄香淮南孟子各一通(后汉书○以/下山海经)
山海经禹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后人所羼
卷二十六 第 49a 页 WYG0981-0025c.png
非本文也(家训○以/下尔雅)
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可乎孔子曰尔雅以
观于古足以辩言矣(三朝/记)
刘向谓史佚教其子以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
所益或言叔孙通梁文所补
祁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制而
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
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
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可乎孔子曰尔雅以
观于古足以辩言矣(三朝/记)
刘向谓史佚教其子以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
所益或言叔孙通梁文所补
祁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制而
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
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
卷二十六 第 49b 页 WYG0981-0025d.png
释六艺者也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
尔雅小学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
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也张仲孝友之论后人
所足耳(西京杂记○/以下拟经)
扬雄七十三岁拟经
扬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著玄经不会子乌
令作九数而复之雄又拟易羝羊触藩弥日不就子乌
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刘向/别传)
尔雅小学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
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也张仲孝友之论后人
所足耳(西京杂记○/以下拟经)
扬雄七十三岁拟经
扬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著玄经不会子乌
令作九数而复之雄又拟易羝羊触藩弥日不就子乌
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刘向/别传)
卷二十六 第 50a 页 WYG0981-0026a.png
昔尝见同郡邹邠字伯岐与邑人书叹扬子云所述太
玄连推求玄本不能得也镇南将军刘景升遣梁国成
奇修好鄙州奇将玄经自随时虽幅写一通年尚暗稚
甫学书毛诗正谊人事未能深索玄道真故不为也后
数年专精读之半岁间粗觉其意于是草创注解未能
也章陵末仲子为作解诂后奇复衔命寻盟佚子以所
解付奇与安远将军彭城张子布绩得览焉仲子之思
虑诚为信笃然玄道广远淹废历载师读断绝难可一
玄连推求玄本不能得也镇南将军刘景升遣梁国成
奇修好鄙州奇将玄经自随时虽幅写一通年尚暗稚
甫学书毛诗正谊人事未能深索玄道真故不为也后
数年专精读之半岁间粗觉其意于是草创注解未能
也章陵末仲子为作解诂后奇复衔命寻盟佚子以所
解付奇与安远将军彭城张子布绩得览焉仲子之思
虑诚为信笃然玄道广远淹废历载师读断绝难可一
卷二十六 第 50b 页 WYG0981-0026b.png
备故往往有违本错误绩智意岂能弘裕顾圣人有所
不知匹夫误有所达加缘先王询于刍荛之谊故遂卒
有所述就以仲子解为本其合于道者因仍其说其失
者因释而正之所以不复为一解欲令学者瞻览彼此
论其曲直故合联之尔夫玄之大义揲蓍之谓而仲子
失其旨归休咎之占靡所取定虽得文间异说大体乖
矣书曰若网在纲有条而弗紊今纲不正欲弗紊不可
得已绩不敢苟好著作以虚誉也庶合道真使玄不为
不知匹夫误有所达加缘先王询于刍荛之谊故遂卒
有所述就以仲子解为本其合于道者因仍其说其失
者因释而正之所以不复为一解欲令学者瞻览彼此
论其曲直故合联之尔夫玄之大义揲蓍之谓而仲子
失其旨归休咎之占靡所取定虽得文间异说大体乖
矣书曰若网在纲有条而弗紊今纲不正欲弗紊不可
得已绩不敢苟好著作以虚誉也庶合道真使玄不为
卷二十六 第 51a 页 WYG0981-0026c.png
后世所尤而已(陆绩/述玄)
乃者读太玄经知子云特极阴阳之数也非特传记之
属心实与五经拟汉家得二百岁卒乎玄四百岁其兴
乎足下累世穷达极微子孙必命世不绝且幅写一通
藏之以待能者(张平子与/崔子玉书)
虽有超群之人犹谓之不及竹帛之所载也虽有益世
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是以仲尼不见重于
当时太玄见嗤薄于比肩也俗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
乃者读太玄经知子云特极阴阳之数也非特传记之
属心实与五经拟汉家得二百岁卒乎玄四百岁其兴
乎足下累世穷达极微子孙必命世不绝且幅写一通
藏之以待能者(张平子与/崔子玉书)
虽有超群之人犹谓之不及竹帛之所载也虽有益世
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是以仲尼不见重于
当时太玄见嗤薄于比肩也俗士多云今山不及古山
卷二十六 第 51b 页 WYG0981-0026d.png
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
及古月之朗何肯许今之才士不减古之枯骨乎重所
闻轻所见非一世之所患矣(抱朴/子)
易有元亨利贞玄有罔直蒙酋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
用四十有九玄天地之策各十有八合为三十六策地
则虚三用三十三策易揲之以四玄揲之以三易有七
九八六谓之四象玄有一二三谓之三摹易有彖玄有
首易有爻玄有赞易有象玄有测易有文言玄有文易
及古月之朗何肯许今之才士不减古之枯骨乎重所
闻轻所见非一世之所患矣(抱朴/子)
易有元亨利贞玄有罔直蒙酋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
用四十有九玄天地之策各十有八合为三十六策地
则虚三用三十三策易揲之以四玄揲之以三易有七
九八六谓之四象玄有一二三谓之三摹易有彖玄有
首易有爻玄有赞易有象玄有测易有文言玄有文易
卷二十六 第 52a 页 WYG0981-0027a.png
有系辞玄有摛莹棿图告易有说卦玄有数易有序卦
玄有冲易有杂卦玄有错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
易与太玄大扺道同而法异易画有二曰阳曰阴玄画
有三曰一曰二曰三易有六位玄有四重(方州/部家)易以八
卦相重为六十四卦玄以一二三错于方州部家为八
十一首易每卦有六爻合为三百八十四爻玄每首有
九赞合为七百二十九赞皆当期之日
韩非著书李斯采以言事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而
玄有冲易有杂卦玄有错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
易与太玄大扺道同而法异易画有二曰阳曰阴玄画
有三曰一曰二曰三易有六位玄有四重(方州/部家)易以八
卦相重为六十四卦玄以一二三错于方州部家为八
十一首易每卦有六爻合为三百八十四爻玄每首有
九赞合为七百二十九赞皆当期之日
韩非著书李斯采以言事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而
卷二十六 第 52b 页 WYG0981-0027b.png
宣之(论/衡)
阳成子长作乐经扬子云作太玄经极窅冥之深非庶
几之才不能成也(上/)
王长文字德俊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又著书四
卷拟易名曰通玄经有文言卦象可用卜筮时人比之
太玄同郡马秀曰扬雄作太玄惟桓谭以为必传后世
晚遭陆绩玄道遂明长文通玄经未遭陆绩君山耳
景初中下邳桓威年十八而著浑舆经依道以见意(魏/志)
阳成子长作乐经扬子云作太玄经极窅冥之深非庶
几之才不能成也(上/)
王长文字德俊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又著书四
卷拟易名曰通玄经有文言卦象可用卜筮时人比之
太玄同郡马秀曰扬雄作太玄惟桓谭以为必传后世
晚遭陆绩玄道遂明长文通玄经未遭陆绩君山耳
景初中下邳桓威年十八而著浑舆经依道以见意(魏/志)
卷二十六 第 53a 页 WYG0981-0027c.png
江淹欲为赤县经以补山海之阙不成(南齐/书)
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溪著王氏六经北面授学者皆
一时伟人(隋唐/嘉话)
程元问六经之致子曰吾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
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
之旨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如斯而已矣(文中/子)
文中子隋末隐于白牛溪著王氏六经北面授学者皆
一时伟人(隋唐/嘉话)
程元问六经之致子曰吾续书以存汉晋之实续诗以
辨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
之旨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如斯而已矣(文中/子)
卷二十六 第 53b 页 WYG0981-0027d.png
广博物志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