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第 1a 页
外集卷第十五 欧阳文忠公集六十五
序二
删正黄庭经序
无仙子者不知为何人也无姓名无爵里世莫得而
名之其自号为无仙子者以警世人之学仙者也其
为言曰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
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一作/求)仙此我之所哀也道者
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生不自戕贼夭阏而尽其天年此自古圣
智之所同也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
序二
删正黄庭经序
无仙子者不知为何人也无姓名无爵里世莫得而
名之其自号为无仙子者以警世人之学仙者也其
为言曰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
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一作/求)仙此我之所哀也道者
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生不自戕贼夭阏而尽其天年此自古圣
智之所同也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
卷十五 第 1b 页
矣而寿百年颜子萧然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
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而年不及三十斯二
人者皆古之仁人也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盖命有(一作/之)长短禀之于天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惟
不自戕贼而各尽其天年则二人之所同也此所谓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后世贪生之徒为养生之
术者无所不至至茹草木服金石吸日月之精光又
有以谓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诸内者于是息虑绝
欲鍊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其术虽本于
贪生及其至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犹愈于肆欲
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而年不及三十斯二
人者皆古之仁人也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盖命有(一作/之)长短禀之于天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惟
不自戕贼而各尽其天年则二人之所同也此所谓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后世贪生之徒为养生之
术者无所不至至茹草木服金石吸日月之精光又
有以谓此外物不足恃而反求诸内者于是息虑绝
欲鍊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其术虽本于
贪生及其至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犹愈于肆欲
卷十五 第 2a 页
称情以害其生者是谓养内之术故上智任之自然
其次养内以却疾最下妄意而贪生世传黄庭经者
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也其说专于养内多奇怪故
其传之久则易为讹舛今家家异本莫可考正无仙
子既甚好古家多集录古书文字以为玩好之娱有
黄庭经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晋人所书其文颇简
以较今世俗所传者独为有理疑得其真于是喟然
叹曰吾欲晓世以无仙而止人之学者吾力顾未能
也吾视世人执奇怪讹舛之书欲求生而反害其生
者可不哀哉矧以我玩好之馀拯世人之谬惑何惜
其次养内以却疾最下妄意而贪生世传黄庭经者
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也其说专于养内多奇怪故
其传之久则易为讹舛今家家异本莫可考正无仙
子既甚好古家多集录古书文字以为玩好之娱有
黄庭经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晋人所书其文颇简
以较今世俗所传者独为有理疑得其真于是喟然
叹曰吾欲晓世以无仙而止人之学者吾力顾未能
也吾视世人执奇怪讹舛之书欲求生而反害其生
者可不哀哉矧以我玩好之馀拯世人之谬惑何惜
卷十五 第 2b 页
而不为乃为删正诸家之异一以永和石本为定其
难晓之言略为注解庶几不为讹谬之说惑世以害
生是亦不为无益若大雅君子则岂取于此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巳而不雨
至于(一作/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
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
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
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畿之民诉其县不听
难晓之言略为注解庶几不为讹谬之说惑世以害
生是亦不为无益若大雅君子则岂取于此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巳而不雨
至于(一作/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
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
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
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畿之民诉其县不听
卷十五 第 3a 页
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一作/于)宣德门外诉
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
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
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
租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一作/且)缓急近而
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
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
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
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
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
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
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
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
租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一作/且)缓急近而
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
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
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
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
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
卷十五 第 3b 页
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
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
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
尔可胜叹哉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
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
今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
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
而巳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
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景祐三年
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脩序
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
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
尔可胜叹哉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
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
今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
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
而巳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
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景祐三年
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脩序
卷十五 第 4a 页
送太原秀才序
仲尼之徒子思伋记中庸事列于曲台学欲服圆冠
习矩步者皆造次必于中庸闻太原生得之矣生之
履行无改是也月旅析木地居轸斿霜风动天万窍
号怒摇鞭长跋(一作/𡵨)强饭自重时宝元二年十月初
七日乾德令尹欧阳脩序
传易图序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夫孟子好学者岂独忽于
书哉盖其自伤不得亲见圣人之作而传者失其真
莫可考正而云也然岂独无书之如此余读经解至
仲尼之徒子思伋记中庸事列于曲台学欲服圆冠
习矩步者皆造次必于中庸闻太原生得之矣生之
履行无改是也月旅析木地居轸斿霜风动天万窍
号怒摇鞭长跋(一作/𡵨)强饭自重时宝元二年十月初
七日乾德令尹欧阳脩序
传易图序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夫孟子好学者岂独忽于
书哉盖其自伤不得亲见圣人之作而传者失其真
莫可考正而云也然岂独无书之如此余读经解至
卷十五 第 4b 页
其引易曰差若毫釐谬以千里之说又读今周易有
何谓子曰者至其系辞则又曰圣人设卦系辞焉欲
考其真而莫可得然后知孟子之叹盖有激云尔说
者言当秦焚书时易以卜筮得独不焚其后汉兴他
书虽出皆多残缺而易经以故独完然如经解所引
考于今易亡之岂今易亦有亡者耶是亦不得为完
书也昔孔子门人追记其言作论语书其首必以子
曰者所以别夫子与弟子之言又其言非一事其事
非一时文联属而言难次第故每更一事必以子曰
以起之若文言者夫子自作不应自称子曰又其作
何谓子曰者至其系辞则又曰圣人设卦系辞焉欲
考其真而莫可得然后知孟子之叹盖有激云尔说
者言当秦焚书时易以卜筮得独不焚其后汉兴他
书虽出皆多残缺而易经以故独完然如经解所引
考于今易亡之岂今易亦有亡者耶是亦不得为完
书也昔孔子门人追记其言作论语书其首必以子
曰者所以别夫子与弟子之言又其言非一事其事
非一时文联属而言难次第故每更一事必以子曰
以起之若文言者夫子自作不应自称子曰又其作
卷十五 第 5a 页
于一时文有次第何假子曰以发之乃知今周易所
载非孔子文言之全篇也盖汉之易师择取其文以
解卦体至其有所不取则文断而不属故以子曰起
之也其先言何谓而后言子曰者乃讲师自为答问
之言尔取卦体以为答也亦如公羊榖梁传春秋先
言何曷而后道(一作/导)其师之所传以为传也今上系
凡有子曰者亦皆讲师之说也然则今易皆出乎讲
师临时之说矣幸而讲师所引者得载于篇不幸其
不及引者其亡岂不多邪呜呼历弟子之相传经讲
师之去取不徒存者不完而其伪谬之失其可究邪
载非孔子文言之全篇也盖汉之易师择取其文以
解卦体至其有所不取则文断而不属故以子曰起
之也其先言何谓而后言子曰者乃讲师自为答问
之言尔取卦体以为答也亦如公羊榖梁传春秋先
言何曷而后道(一作/导)其师之所传以为传也今上系
凡有子曰者亦皆讲师之说也然则今易皆出乎讲
师临时之说矣幸而讲师所引者得载于篇不幸其
不及引者其亡岂不多邪呜呼历弟子之相传经讲
师之去取不徒存者不完而其伪谬之失其可究邪
卷十五 第 5b 页
夫系者有所系之谓也故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
故谓之爻言其为辞各联属其一爻者也是则孔子
专指爻辞为系辞而今乃以孔子赞易之文为上下
系辞者何其谬也卦爻之辞或以为文王作或以为
周公作孔子言圣人设卦系辞焉是斥文王周公之
作为系辞不必复自名其所作又为系辞也况其文
乃槩言易之大体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
得谓之系辞也必然自汉诸儒已有此名不知从何
而失之也汉去周最近不应有失然汉之所为系辞
者得非不为今之系辞乎易需之辞曰需于血出自
故谓之爻言其为辞各联属其一爻者也是则孔子
专指爻辞为系辞而今乃以孔子赞易之文为上下
系辞者何其谬也卦爻之辞或以为文王作或以为
周公作孔子言圣人设卦系辞焉是斥文王周公之
作为系辞不必复自名其所作又为系辞也况其文
乃槩言易之大体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
得谓之系辞也必然自汉诸儒已有此名不知从何
而失之也汉去周最近不应有失然汉之所为系辞
者得非不为今之系辞乎易需之辞曰需于血出自
卷十五 第 6a 页
穴艮之辞曰艮其限列其夤睽之辞曰见豕负涂载
鬼一车是皆险怪奇绝非世常言无为有训故(一作/诂)
考證而学者出其臆见随事为解果得圣人之旨邪
文言系辞有可考者其證如此而其非世常言无可
考者又可知矣今徒从夫臆出之说果可尽信之邪
此孟子所叹其不如亡者也易之传注比他经为尤
多然止于王弼其后虽有述者不必皆其授受但其
传之而已大抵易至汉分为三有田何之易焦赣之
易费直之易田何之易传自孔子有上下二篇又有
彖象系辞文言说卦等自为十篇而有章句凡学有
鬼一车是皆险怪奇绝非世常言无为有训故(一作/诂)
考證而学者出其臆见随事为解果得圣人之旨邪
文言系辞有可考者其證如此而其非世常言无可
考者又可知矣今徒从夫臆出之说果可尽信之邪
此孟子所叹其不如亡者也易之传注比他经为尤
多然止于王弼其后虽有述者不必皆其授受但其
传之而已大抵易至汉分为三有田何之易焦赣之
易费直之易田何之易传自孔子有上下二篇又有
彖象系辞文言说卦等自为十篇而有章句凡学有
卷十五 第 6b 页
章句者皆祖之田氏焦赣之易无所传授自得乎(一/作)
(之)隐者之学专于阴阳占察之术凡学阴阳占察者
皆祖之焦氏费直之易亦无所授又无章句惟以彖
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
中者皆祖之费氏田焦之学废于汉末费氏独兴递
传至郑康成而王弼所注或用康成之说(比卦六/四之类)是
弼即郑本而为注今行世者惟有王弼易其源出于
费氏也孔子之古经亡矣
月石砚屏歌序
张景山在虢州时命治石桥小版一石中有月形石
(之)隐者之学专于阴阳占察之术凡学阴阳占察者
皆祖之焦氏费直之易亦无所授又无章句惟以彖
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
中者皆祖之费氏田焦之学废于汉末费氏独兴递
传至郑康成而王弼所注或用康成之说(比卦六/四之类)是
弼即郑本而为注今行世者惟有王弼易其源出于
费氏也孔子之古经亡矣
月石砚屏歌序
张景山在虢州时命治石桥小版一石中有月形石
卷十五 第 7a 页
色紫而月白月中有树森森然其文黑而枝叶老劲
虽世之工画者不能为盖奇物也景山南谪留以遗
予予念此石古所未有欲但书事则惧不为信因令
善画工来松(一作/模)写以为图子美见之当爱叹也其
月满西旁微有不满处正如十三四时其树横生一
枝外出皆其实如此不敢增损贵可信也
七贤画序
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
岁而先人捐馆某为儿童时先妣尝谓某曰吾归汝
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宾客
虽世之工画者不能为盖奇物也景山南谪留以遗
予予念此石古所未有欲但书事则惧不为信因令
善画工来松(一作/模)写以为图子美见之当爱叹也其
月满西旁微有不满处正如十三四时其树横生一
枝外出皆其实如此不敢增损贵可信也
七贤画序
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
岁而先人捐馆某为儿童时先妣尝谓某曰吾归汝
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宾客
卷十五 第 7b 页
不计其家有无以具酒食在绵州三年他人皆多买
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二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馀已
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此七君子吾所爱
也此外无蜀物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比
某十许(一作/馀)岁时家益贫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
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后三十馀年图
亦故闇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命工
装轴之更可传百馀年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
不忘先世之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见吾母
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盖自先君有事
蜀物以归汝父不营二物而俸禄待宾客亦无馀已
罢官有绢一匹画为七贤图六幅此七君子吾所爱
也此外无蜀物后先人调泰州军事判官卒于任比
某十许(一作/馀)岁时家益贫每岁时设席祭祀则张此
图于壁先妣必指某曰吾家故物也后三十馀年图
亦故闇某忝立朝惧其久而益朽损遂取七贤命工
装轴之更可传百馀年以为欧阳氏旧物且使子孙
不忘先世之清风而示吾先君所好尚又以见吾母
少寡而子幼能克成其家不失旧物盖自先君有事
卷十五 第 8a 页
后二十年某始及第今又二十三年矣事迹如此始
为作赞并序
龙茶录后序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
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一无/此字)仁宗尤所
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
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
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一作/但)家
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祐七年亲享
明堂(一有/致字)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余
为作赞并序
龙茶录后序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
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一无/此字)仁宗尤所
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
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
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一作/但)家
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祐七年亲享
明堂(一有/致字)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余
卷十五 第 8b 页
自以谏官供奉仗内至登二府二十馀年才一获赐
而丹成龙驾舐鼎莫及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巳因
君谟著录辄附于后庶知小团自君谟始而可贵如
此(九字一作可贵/而创自君谟也)治平甲辰七月丁丑庐陵欧阳脩
书还公期书室
传
桑怿传
桑怿开封雍丘人其兄慥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
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三字一作/曰愿令)为耆长往
而丹成龙驾舐鼎莫及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巳因
君谟著录辄附于后庶知小团自君谟始而可贵如
此(九字一作可贵/而创自君谟也)治平甲辰七月丁丑庐陵欧阳脩
书还公期书室
传
桑怿传
桑怿开封雍丘人其兄慥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
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三字一作/曰愿令)为耆长往
卷十五 第 9a 页
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
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
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
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
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
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诘共盗
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少年
者送县皆伏法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
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
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
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
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
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
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
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诘共盗
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少年
者送县皆伏法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
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
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
卷十五 第 9b 页
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汝旁县
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天圣中河
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池尉崤古险地多涂山而
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
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
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
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入贼中
招之与伯同卧起十馀日信之乃出巡检者反以兵
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
以伯与巡检使目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献京师朝
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天圣中河
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池尉崤古险地多涂山而
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
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
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
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入贼中
招之与伯同卧起十馀日信之乃出巡检者反以兵
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
以伯与巡检使目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献京师朝
卷十五 第 10a 页
廷知其实罪黜巡检怿为尉岁馀改授右班殿直永
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
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以传召怿至京
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一作/以)
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
一人得辄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
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处
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
归复闭栅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而以其馀遗
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
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
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以传召怿至京
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一作/以)
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
一人得辄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
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处
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
归复闭栅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而以其馀遗
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
卷十五 第 10b 页
彼闻桑怿来始畏之皆遁矣又闻怿闭营不出知其
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
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
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
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
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彊者在某所
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
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
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閤职怿曰用赂得
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以免
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
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
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
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
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彊者在某所
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
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
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閤职怿曰用赂得
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以免
卷十五 第 11a 页
短使送三班三班用例与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獠
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
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閤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
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
我赏厚而彼䡖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
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巳上者以奏藁示予予谓曰让
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
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
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
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
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閤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
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
我赏厚而彼䡖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
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巳上者以奏藁示予予谓曰让
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
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
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
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卷十五 第 11b 页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
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
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
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
阳脩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
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
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
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
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
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
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
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
阳脩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
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
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
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
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
卷十五 第 12a 页
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
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
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外集卷第十五
黄庭经序其生者(者下有/也字)
送王圣纪序前年(前作/二)吏无(无吏/字)言水旱(旱下有/事字)诉
于宰相(四字作叫/宰相以诉)四出(四作/分)畿民之(三字/作其)几不得达
(几一/作畿)霖潦(二字作/水旱)易见(见下又有/也易一字)通于(于作/于)吏居(居/作)
(隔)生死曲直(作曲直/生死)而民之志(而下有巳/凡二字)闻于州(闻/于)
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
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外集卷第十五
黄庭经序其生者(者下有/也字)
送王圣纪序前年(前作/二)吏无(无吏/字)言水旱(旱下有/事字)诉
于宰相(四字作叫/宰相以诉)四出(四作/分)畿民之(三字/作其)几不得达
(几一/作畿)霖潦(二字作/水旱)易见(见下又有/也易一字)通于(于作/于)吏居(居/作)
(隔)生死曲直(作曲直/生死)而民之志(而下有巳/凡二字)闻于州(闻/于)
卷十五 第 12b 页
(作达/乎)于上(作乎天/子者)县不壅而民志通者(巳上八字恕/本作令与主)
(簿尉先之而巳天子仁恩下而降于州州不壅而达/于县县不壅而得及于民亦凡三十三字接下文令)
(与主簿/尉云云)主簿(作为/尉)佐是县(作其/为尉)以夫(二字作子因/其行而以予)二
十四日(作十日无二/四及下六字)
送太原秀才序宝元二年十月乾德令尹欧阳某序
(按是年六月公改武成判官明年二/月当上此犹系旧阶疑未受命时作)
传易图序至其(无其/字)有激云尔(作有激/而云也)昔孔子(子下/有殁)
(字)其事(无其/字)必以(以作/书)夫子自作(于下有/所字)取卦体(体/作)
(辞其下有以为/问引文言六字)伪谬(伪作/讹)联属(属作/系)孔子言(孔上有/故字)
不必(作必/不)也必(作必/也)其證(證作/谬)知矣(矣作/也)虽有述者
(簿尉先之而巳天子仁恩下而降于州州不壅而达/于县县不壅而得及于民亦凡三十三字接下文令)
(与主簿/尉云云)主簿(作为/尉)佐是县(作其/为尉)以夫(二字作子因/其行而以予)二
十四日(作十日无二/四及下六字)
送太原秀才序宝元二年十月乾德令尹欧阳某序
(按是年六月公改武成判官明年二/月当上此犹系旧阶疑未受命时作)
传易图序至其(无其/字)有激云尔(作有激/而云也)昔孔子(子下/有殁)
(字)其事(无其/字)必以(以作/书)夫子自作(于下有/所字)取卦体(体/作)
(辞其下有以为/问引文言六字)伪谬(伪作/讹)联属(属作/系)孔子言(孔上有/故字)
不必(作必/不)也必(作必/也)其證(證作/谬)知矣(矣作/也)虽有述者
卷十五 第 13a 页
(者下有不得列于学官故上自孔子至于王弼迹其/所自来以作斯图自汉学者渐不师授而各自名家)
(今图之所传者/凡四十五字)焦赣费直(二字上各/有有字)自得(作自言/得之)之
学(无之/字)汉末费氏(末下有/而字)
七贤画序(文纂作铭七贤画事示焦生汪逵云此篇/文体似非序但文纂作铭字可疑王深甫)
(长乐集有信都公请作七贤图诗其序云伏蒙出示/先大夫所作七贤图事又云咨求学文之士为之颂)
(赞将以刻石永告来裔而回也不肖亦辱于此数则/公所请作诗者不一也/恕本作求七贤画赞与焦)
(伯强/书)无蜀物(文纂作无/一蜀物)始为赞(文纂作/试为赞)
龙茶录后序(熙宁时文作题龙茶录后汪逵云此篇/似非序/恕本作茶录跋尾又一首赠)
(薛少/卿)佳客(时文作/嘉客)斋夕(作致/斋)治平甲辰七月丁丑(时/文)
(作治平元年/七月十四日)
(今图之所传者/凡四十五字)焦赣费直(二字上各/有有字)自得(作自言/得之)之
学(无之/字)汉末费氏(末下有/而字)
七贤画序(文纂作铭七贤画事示焦生汪逵云此篇/文体似非序但文纂作铭字可疑王深甫)
(长乐集有信都公请作七贤图诗其序云伏蒙出示/先大夫所作七贤图事又云咨求学文之士为之颂)
(赞将以刻石永告来裔而回也不肖亦辱于此数则/公所请作诗者不一也/恕本作求七贤画赞与焦)
(伯强/书)无蜀物(文纂作无/一蜀物)始为赞(文纂作/试为赞)
龙茶录后序(熙宁时文作题龙茶录后汪逵云此篇/似非序/恕本作茶录跋尾又一首赠)
(薛少/卿)佳客(时文作/嘉客)斋夕(作致/斋)治平甲辰七月丁丑(时/文)
(作治平元年/七月十四日)
卷十五 第 13b 页
桑怿传本举(无本/字)往来(文薮作/得往来)往来里中(四字作/得字)为
也(也作/矣)夜入(作夜/潜入)其箧(箧字下有中衣驰问里父是/否里父言是即复驰还王生)
(箧中凡/二十字)推仆(文薮作/椎仆)转运使(文薮无/使字)崤古险(崤下有/渑字)
涂山(涂作/深)捕之(无之/字)宣头(无头/字)授名(名下有捕/贼二字)罪黜
巡检(检下有/者字)其间(二字见/作冀)召怿至京(此下脱/一师字)辄出(出/下)
(有者/字)数日(作十/馀日)民皆走(民字作/居字)独有(无有/字)三日(三上/有后)
(字)则携(文薮作/则自携)携其具(作自/携具)不畏(畏字上刋本缺一/字恕本作不足畏)
某处(处作/所)察其实(作察得/其实)卒若干(作乙若干按乙字/乃对上甲字刋本)
(作卒/疑误)复命(复上而/有字)非我(我作/吾)送三班(送下有/名字)与兵马
(与下有岭/下二字)手杀(二字/作平)而自伐(而作/以)与诈取讥也(无与/诈也)
也(也作/矣)夜入(作夜/潜入)其箧(箧字下有中衣驰问里父是/否里父言是即复驰还王生)
(箧中凡/二十字)推仆(文薮作/椎仆)转运使(文薮无/使字)崤古险(崤下有/渑字)
涂山(涂作/深)捕之(无之/字)宣头(无头/字)授名(名下有捕/贼二字)罪黜
巡检(检下有/者字)其间(二字见/作冀)召怿至京(此下脱/一师字)辄出(出/下)
(有者/字)数日(作十/馀日)民皆走(民字作/居字)独有(无有/字)三日(三上/有后)
(字)则携(文薮作/则自携)携其具(作自/携具)不畏(畏字上刋本缺一/字恕本作不足畏)
某处(处作/所)察其实(作察得/其实)卒若干(作乙若干按乙字/乃对上甲字刋本)
(作卒/疑误)复命(复上而/有字)非我(我作/吾)送三班(送下有/名字)与兵马
(与下有岭/下二字)手杀(二字/作平)而自伐(而作/以)与诈取讥也(无与/诈也)
卷十五 第 14a 页
(三/字)亦思之然(无此/四字)以行(无二/字)二廪(二廪/作囤)见民(见上又/尝二字)
善剑(善下有/用字)常畏(作常/谦畏)遇人(文薮作/遇之)而能者(者作/然)伟
烈(伟作/义)古之人有然焉(文薮焉/字作而)不诬(诬作/过)知今人(知/上)
(有又/字)怿所为(怿上有/然字)次第之(之下有/焉字)
皇祐五年序蜀画七贤图云为作赞并序今此卷
有其序而赞不传
闽本桑怿传后又载钱镠王景仁朱瑾等传即五
代史文也间有小异今不取
善剑(善下有/用字)常畏(作常/谦畏)遇人(文薮作/遇之)而能者(者作/然)伟
烈(伟作/义)古之人有然焉(文薮焉/字作而)不诬(诬作/过)知今人(知/上)
(有又/字)怿所为(怿上有/然字)次第之(之下有/焉字)
皇祐五年序蜀画七贤图云为作赞并序今此卷
有其序而赞不传
闽本桑怿传后又载钱镠王景仁朱瑾等传即五
代史文也间有小异今不取
卷十五 第 14b 页
卷十五 第 1a 页
奏议卷第十五 欧阳文忠公集一百十一
翰苑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劄子(嘉祐二年正/月知贡举)
臣伏见国家自兴建学校以来天下学者日盛务通
经术多作古文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饬者不可胜数
然累次科埸人数倍多于往岁事既太盛弊亦随生
窃闻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𥿄细书抄节
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三二十千亦有十数人共
敛钱一(一作/三)二百千雇倩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
下家状入科埸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试则
翰苑
条约举人怀挟文字劄子(嘉祐二年正/月知贡举)
臣伏见国家自兴建学校以来天下学者日盛务通
经术多作古文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饬者不可胜数
然累次科埸人数倍多于往岁事既太盛弊亦随生
窃闻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𥿄细书抄节
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三二十千亦有十数人共
敛钱一(一作/三)二百千雇倩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
下家状入科埸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试则
卷十五 第 1b 页
他人代作事不败则赖其怀挟共(一作/互)相传授事败
则不过扶出一人既本非应举之人虽败别无刑责
而坐获厚利窃以国家取士务得实材今若浮伪之
人容其滥进则使负辛勤蕴实学者无以自别且自
来科场务存事体所以优加礼遇用待贤能今浮薄
之徒不知朝廷崇奖之意自为奸伪以至于此甚可
叹也谓(一作/惟)宜峻立科条明加约束使浮薄奸伪之
徒不容于其间则实有学行之人得被选进然后士
子无滥举朝廷得实才臣今欲乞增定贡院新制宽
监门之责重巡铺之赏盖以入门之时一一搜检则
则不过扶出一人既本非应举之人虽败别无刑责
而坐获厚利窃以国家取士务得实材今若浮伪之
人容其滥进则使负辛勤蕴实学者无以自别且自
来科场务存事体所以优加礼遇用待贤能今浮薄
之徒不知朝廷崇奖之意自为奸伪以至于此甚可
叹也谓(一作/惟)宜峻立科条明加约束使浮薄奸伪之
徒不容于其间则实有学行之人得被选进然后士
子无滥举朝廷得实才臣今欲乞增定贡院新制宽
监门之责重巡铺之赏盖以入门之时一一搜检则
卷十五 第 2a 页
虑成拥滞故臣乞自举人入院后严加巡察多差内
臣及清干京朝官巡铺每获怀挟者许与理为劳绩
或免远官或指射差遣其监门官与免透漏之责若
搜检觉察得人数多者令知举官闻奏取旨重加酬
奖其巡铺官除只得巡察怀挟及传授文义外不得
非理侮慢举人庶存事体且朝廷待士甚厚而小人
自为浮薄不可不行禁止以革弊源(一作/厚弊)如允臣所
奏乞立定巡铺官赏格及怀挟人责罚刑名添入贡
院新定条制仍榜南省门及下进奏院颁告天下所
贵先明条约然后必行取进止
臣及清干京朝官巡铺每获怀挟者许与理为劳绩
或免远官或指射差遣其监门官与免透漏之责若
搜检觉察得人数多者令知举官闻奏取旨重加酬
奖其巡铺官除只得巡察怀挟及传授文义外不得
非理侮慢举人庶存事体且朝廷待士甚厚而小人
自为浮薄不可不行禁止以革弊源(一作/厚弊)如允臣所
奏乞立定巡铺官赏格及怀挟人责罚刑名添入贡
院新定条制仍榜南省门及下进奏院颁告天下所
贵先明条约然后必行取进止
卷十五 第 2b 页
论保明(一无/明字)举人行实(一作/止)劄子(同前)
臣伏睹近降敕命更定科埸条制内一节令本县令
佐知州通判保明举人行实委无玷缺若因事彰露
只罪令佐知州通判所断刑名并用旧制虽去官经
恩不得原减者伏缘旧制刑名甚重今来去官经恩
不得原减则官吏所责不轻而玷缺之累中人所不
能免小过微累皆为玷缺难以必用深刑责官吏保
其所不能尽知者若谓止坐大事则又无明文窃虑
后有犯者难用必行之法臣今欲乞指定举人玷缺
事状如事亲不孝行止踰滥冒哀匿服曾犯刑责及
臣伏睹近降敕命更定科埸条制内一节令本县令
佐知州通判保明举人行实委无玷缺若因事彰露
只罪令佐知州通判所断刑名并用旧制虽去官经
恩不得原减者伏缘旧制刑名甚重今来去官经恩
不得原减则官吏所责不轻而玷缺之累中人所不
能免小过微累皆为玷缺难以必用深刑责官吏保
其所不能尽知者若谓止坐大事则又无明文窃虑
后有犯者难用必行之法臣今欲乞指定举人玷缺
事状如事亲不孝行止踰滥冒哀匿服曾犯刑责及
卷十五 第 3a 页
虽有荫赎而情理重者以上事节苟犯其一并不得
收试如违必(一作/并)用旧制刑名所贵事简而易遵法
严而必用如允臣所请乞下礼部贡院施行今取进
止
论契丹求御容劄子(嘉祐二年)
臣伏见契丹所遣汎使专为御容而来中外之议皆
谓前岁既巳许之于理不可中止失于不早践言至
彼非时遣使及朝夕以来传闻颇异或云大臣共议
欲遂拒而不与若然则臣恐衅隙之端自此而始祸
患之起未昜遽言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明信义重
收试如违必(一作/并)用旧制刑名所贵事简而易遵法
严而必用如允臣所请乞下礼部贡院施行今取进
止
论契丹求御容劄子(嘉祐二年)
臣伏见契丹所遣汎使专为御容而来中外之议皆
谓前岁既巳许之于理不可中止失于不早践言至
彼非时遣使及朝夕以来传闻颇异或云大臣共议
欲遂拒而不与若然则臣恐衅隙之端自此而始祸
患之起未昜遽言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明信义重
卷十五 第 3b 页
曲直酌人情量事势四者皆得然后可以不疑苟一
有未然尚恐败事况四者俱失岂可不思契丹与中
国通盟久矣而向来宗真特于信好自表慇勤别有
家书继以画像圣朝纳其来意许以报之而乃迁延
至今遂欲食言而中辍是则彼以推诚结我我以不
信待之失信伤义甚非中国待夷狄之术而又其曲
在我使彼易以为辞自南北通和以来信问往复之
际每于报答常从优厚假借既久其心巳骄况此画
像之来特表慇勤之意是则于平常之礼厚报以骄
之慇勤之来则不报以沮(一作阻/下同)之沮之彼必怒不
有未然尚恐败事况四者俱失岂可不思契丹与中
国通盟久矣而向来宗真特于信好自表慇勤别有
家书继以画像圣朝纳其来意许以报之而乃迁延
至今遂欲食言而中辍是则彼以推诚结我我以不
信待之失信伤义甚非中国待夷狄之术而又其曲
在我使彼易以为辞自南北通和以来信问往复之
际每于报答常从优厚假借既久其心巳骄况此画
像之来特表慇勤之意是则于平常之礼厚报以骄
之慇勤之来则不报以沮(一作阻/下同)之沮之彼必怒不
卷十五 第 4a 页
报彼必耻怀耻畜怒何所不为此人之常情也许其
父不许其子厚薄之际此亦人情之难处也臣窃见
契丹来书初无寒温候问之言直以践言孤约为说
其意在于必得若此时被沮势必更来事既再三岂
能坚执若待其失于逊顺已成衅隙然后与之则重
为中国之辱又使夷狄谓中国难以恩意交惟可以
势力胁因之引惹别有它求则为后患何可涯哉今
虏主虽弱而中国边备未完庙谋未胜未可生事而
欲执我曲彼直之议以起戎而结祸夫察彼事势必
不能中止量我事势又未能必沮之臣故曰四者俱
父不许其子厚薄之际此亦人情之难处也臣窃见
契丹来书初无寒温候问之言直以践言孤约为说
其意在于必得若此时被沮势必更来事既再三岂
能坚执若待其失于逊顺已成衅隙然后与之则重
为中国之辱又使夷狄谓中国难以恩意交惟可以
势力胁因之引惹别有它求则为后患何可涯哉今
虏主虽弱而中国边备未完庙谋未胜未可生事而
欲执我曲彼直之议以起戎而结祸夫察彼事势必
不能中止量我事势又未能必沮之臣故曰四者俱
卷十五 第 4b 页
失也臣又闻虏使入境之日地震星殒变异非常先
事深防犹恐不及失计招祸岂可自为臣愿圣慈出
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失我信言臣今欲乞回谕虏
中告以如约直候今冬因遣常使时与之则于事体
稍便伏乞速下两府商议上系国家利害臣不敢不
言今取进止
论选皇子疏(一作书/嘉祐二年)
八月日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右諌议大夫知制诰充
史馆修撰刋修唐书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上轻车都
尉赐紫金鱼袋臣欧阳某谨昧死再拜上书于体天
事深防犹恐不及失计招祸岂可自为臣愿圣慈出
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失我信言臣今欲乞回谕虏
中告以如约直候今冬因遣常使时与之则于事体
稍便伏乞速下两府商议上系国家利害臣不敢不
言今取进止
论选皇子疏(一作书/嘉祐二年)
八月日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右諌议大夫知制诰充
史馆修撰刋修唐书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上轻车都
尉赐紫金鱼袋臣欧阳某谨昧死再拜上书于体天
卷十五 第 5a 页
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陛下臣闻言天下之
难言者不敢冀必然之听知未必听而不可不言者
所以尽为忠之心况臣遭遇圣明容纳谏诤言之未
必不听其可默而不言臣伏见自去岁以来群臣多
言皇嗣之事臣亦尝因灾异窃有奏陈虽圣度包容
不加诛戮而愚诚恳至天听未回臣实不胜爱君之
心日夜区区未尝忘此思欲再陈狂瞽而未知所以
为言今者伏见兖国公主近巳出降臣因窃思人之
常道莫亲于父子之亲人之常情亦莫乐于父子之
乐虽在圣哲异于凡伦其为天性于理则一陛下向
难言者不敢冀必然之听知未必听而不可不言者
所以尽为忠之心况臣遭遇圣明容纳谏诤言之未
必不听其可默而不言臣伏见自去岁以来群臣多
言皇嗣之事臣亦尝因灾异窃有奏陈虽圣度包容
不加诛戮而愚诚恳至天听未回臣实不胜爱君之
心日夜区区未尝忘此思欲再陈狂瞽而未知所以
为言今者伏见兖国公主近巳出降臣因窃思人之
常道莫亲于父子之亲人之常情亦莫乐于父子之
乐虽在圣哲异于凡伦其为天性于理则一陛下向
卷十五 第 5b 页
虽未有皇嗣而尚有公主之爱上慰圣颜今既出降
渐疏左右则陛下万机之暇处深宫之中谁可与语
言谁可承颜色臣愚以谓宜因此时出自圣意于宗
室之中选材贤可喜者录以为皇子使其出入左右
问安侍膳亦足以慰悦圣情臣考于书史窃见自古
帝王虽曰至尊未尝独处也其出而居外也不止百
司公见奏事而巳必有儒臣学士讲论于闲宴又有
左右侍从顾问语言其入而居内也不止宦官宫妾
在于左右而巳其平居燕寝也则有太子问安侍膳
于朝夕其优游宴乐也多与宗室子弟欢然相接如
渐疏左右则陛下万机之暇处深宫之中谁可与语
言谁可承颜色臣愚以谓宜因此时出自圣意于宗
室之中选材贤可喜者录以为皇子使其出入左右
问安侍膳亦足以慰悦圣情臣考于书史窃见自古
帝王虽曰至尊未尝独处也其出而居外也不止百
司公见奏事而巳必有儒臣学士讲论于闲宴又有
左右侍从顾问语言其入而居内也不止宦官宫妾
在于左右而巳其平居燕寝也则有太子问安侍膳
于朝夕其优游宴乐也多与宗室子弟欢然相接如
卷十五 第 6a 页
家人计其一日之中未尝一时独处也今陛下日御
前后殿百司奏事者往往仰瞻天颜而退其甚幸者
得承一二言之德音君臣之情不通上下之意不接
其馀在廷之臣儒学侍从之列未闻一人从容亲近
于左右入而居内则至于问安侍膳亦阙于朝夕是
则陛下富有四海之广躬享万乘之尊居外则无一
人可亲居内则无一人得亲此臣所以区区而欲言
也伏况陛下荷祖宗之业承宗庙社稷之重皇子未
降储位久虚群臣屡言大议未决臣前所奏陈以谓
未必立为储贰而且养为子既可以徐察其贤否亦
前后殿百司奏事者往往仰瞻天颜而退其甚幸者
得承一二言之德音君臣之情不通上下之意不接
其馀在廷之臣儒学侍从之列未闻一人从容亲近
于左右入而居内则至于问安侍膳亦阙于朝夕是
则陛下富有四海之广躬享万乘之尊居外则无一
人可亲居内则无一人得亲此臣所以区区而欲言
也伏况陛下荷祖宗之业承宗庙社稷之重皇子未
降储位久虚群臣屡言大议未决臣前所奏陈以谓
未必立为储贰而且养为子既可以徐察其贤否亦
卷十五 第 6b 页
可以待皇子之降生于今为之亦其时也臣言狂计
愚伏俟斧钺臣昧死再拜
乞写秘阁书令馆职校雠劄子(嘉祐二年九/月兼判秘阁)
(秘书/省)
臣近准敕兼判秘阁检会先准皇祐元年七月十一
日中书劄子节文奉圣旨秘阁有阙者书名件用崇
文总目逐旋补写依例酬校了以黄绢装褫正副二
本收附准备御览内中取索(一作/借)本阁寻且画一合
行事件闻奏蒙依所奏施行当时虽有此行遣寻值
抄写观文殿书权住至今㐲见馆阁校雠之官员数
愚伏俟斧钺臣昧死再拜
乞写秘阁书令馆职校雠劄子(嘉祐二年九/月兼判秘阁)
(秘书/省)
臣近准敕兼判秘阁检会先准皇祐元年七月十一
日中书劄子节文奉圣旨秘阁有阙者书名件用崇
文总目逐旋补写依例酬校了以黄绢装褫正副二
本收附准备御览内中取索(一作/借)本阁寻且画一合
行事件闻奏蒙依所奏施行当时虽有此行遣寻值
抄写观文殿书权住至今㐲见馆阁校雠之官员数
卷十五 第 7a 页
甚多除系省府南曹外其馀主判闲局及别无主判
者并各无书校对既无职事因此多不入馆伏以馆
阁国家优养贤材之地自祖宗以来号为清职今馆
宇阒然尘埃满席有同废局甚可叹嗟臣今欲乞检
会先准皇祐元年七月十一日所降指挥及一宗行
遣次第许从本阁选请在院馆职官员先将秘阁书
目与崇文总目点对内有见阙书籍即于三馆取索
先校定然后抄写成书仍差初校覆校官刋正装禠
其合行事件已有画一起请依奏指挥亦乞检会施
行惟元乞公用钱乞更不支破其抄写楷书候见得
者并各无书校对既无职事因此多不入馆伏以馆
阁国家优养贤材之地自祖宗以来号为清职今馆
宇阒然尘埃满席有同废局甚可叹嗟臣今欲乞检
会先准皇祐元年七月十一日所降指挥及一宗行
遣次第许从本阁选请在院馆职官员先将秘阁书
目与崇文总目点对内有见阙书籍即于三馆取索
先校定然后抄写成书仍差初校覆校官刋正装禠
其合行事件已有画一起请依奏指挥亦乞检会施
行惟元乞公用钱乞更不支破其抄写楷书候见得
卷十五 第 7b 页
阙书数目将见在楷书人数酌量多少如(一作/照)阙人
即别具擘画闻奏今取进止
乞定两制员数劄子(嘉祐三年)
臣窃以学士待制号为侍从之臣所以承宴间备顾
问以论思献纳为职自祖宗以来尤精其择(一作尤/所精择)
苟非清德美行蔼然众誉高文博学独出一时则不
得与其选是以选用至艰员数至少官以难得为贵
人以得职为荣搢绅之望既隆则朝廷之体增重其
后用人颇易员数渐多往时学士待制至六七十员
近年以来稍慎除拜即今犹及四十馀员臣以谓爱
即别具擘画闻奏今取进止
乞定两制员数劄子(嘉祐三年)
臣窃以学士待制号为侍从之臣所以承宴间备顾
问以论思献纳为职自祖宗以来尤精其择(一作尤/所精择)
苟非清德美行蔼然众誉高文博学独出一时则不
得与其选是以选用至艰员数至少官以难得为贵
人以得职为荣搢绅之望既隆则朝廷之体增重其
后用人颇易员数渐多往时学士待制至六七十员
近年以来稍慎除拜即今犹及四十馀员臣以谓爱
卷十五 第 8a 页
惜名器不轻授人朝廷既巳知之矣而为国家(一无/矣而)
(家三/字)计者宜于此时(一作亦/宜及今)创立经制今惟翰林学
士中书舍人知制诰各有定员其馀学士待制未有
定(一作/员)数臣今欲乞检详前史及国朝故事自观文
殿大学士至待制并各立定员数遇有员阙则精择
贤材以充其选苟无其人尚可虚位以待如允臣所
请乞赐详议施行取进止
论编学士院制诏劄子(嘉祐三年)
臣伏见国家承五代之馀建万世之业诛灭僣乱怀
来四夷封祀天地制作礼乐至于大臣进退政令改
(家三/字)计者宜于此时(一作亦/宜及今)创立经制今惟翰林学
士中书舍人知制诰各有定员其馀学士待制未有
定(一作/员)数臣今欲乞检详前史及国朝故事自观文
殿大学士至待制并各立定员数遇有员阙则精择
贤材以充其选苟无其人尚可虚位以待如允臣所
请乞赐详议施行取进止
论编学士院制诏劄子(嘉祐三年)
臣伏见国家承五代之馀建万世之业诛灭僣乱怀
来四夷封祀天地制作礼乐至于大臣进退政令改
卷十五 第 8b 页
更学士所作文书皆系朝廷大事示于后世则为王
者之训谟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实自明道以前
文书草槁尚有编录景祐以后渐成散失臣曾试令
类聚收拾补缀十巳失其五六使圣宋之盛文章诏
令废失湮沦缓急事有质疑有司无所检證盖由从
前虽有编录亦无类例卷第只是本院书吏私自抄
写所以易为废失臣今欲乞将国朝以来学士所撰
文书各以门类依其年次编成卷秩号为学士院草
录有不足者更加求访补足之仍乞差本院学士从
下两员专切管勾自今巳后接续编联如本行人吏
者之训谟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实自明道以前
文书草槁尚有编录景祐以后渐成散失臣曾试令
类聚收拾补缀十巳失其五六使圣宋之盛文章诏
令废失湮沦缓急事有质疑有司无所检證盖由从
前虽有编录亦无类例卷第只是本院书吏私自抄
写所以易为废失臣今欲乞将国朝以来学士所撰
文书各以门类依其年次编成卷秩号为学士院草
录有不足者更加求访补足之仍乞差本院学士从
下两员专切管勾自今巳后接续编联如本行人吏
卷十五 第 9a 页
不画时编录致有漏落许令本院举察理为过犯此
臣本院常事也所以上烦圣听者盖以近岁以来百
司纲纪相承废坏事有曾经奏闻及有圣旨指挥者
仅能遵守若只是本司临时处置其主判之官才罢
去则其事寻亦废停所以臣欲乞朝廷特降指挥所
贵久远遵行不敢废失今取进止
请今后乞内降人加本罪二等劄子(嘉祐/三年)
臣伏见諌官陈旭起请侥求内降之人委二府劾奏
于请者之罪蒙朝廷依奏施行寻闻李璋因内降责
罚自后罕闻敢求内降以希恩赏者以此见至公之
臣本院常事也所以上烦圣听者盖以近岁以来百
司纲纪相承废坏事有曾经奏闻及有圣旨指挥者
仅能遵守若只是本司临时处置其主判之官才罢
去则其事寻亦废停所以臣欲乞朝廷特降指挥所
贵久远遵行不敢废失今取进止
请今后乞内降人加本罪二等劄子(嘉祐/三年)
臣伏见諌官陈旭起请侥求内降之人委二府劾奏
于请者之罪蒙朝廷依奏施行寻闻李璋因内降责
罚自后罕闻敢求内降以希恩赏者以此见至公之
卷十五 第 9b 页
朝必信之法可以令行而禁止也然旭所请只为恩
赏之一端而小人侥求无所不至臣自权知开封府
未及两月之间十次承准内降或为府司后行或为
宫院姨㜮或为内官及干系人吏等本府每具执奏
至于再三而干求者(一无/三字)内降不巳至于婢妾贱人
犯奸滥等事亦敢上烦圣聪以求私庇宦竖小臣自
图免过反彰圣君曲法之私虽有司执奏终许公行
然小人干求未有约束止绝臣今(一无/此字)欲乞今后应
有因事敢干求内降者依旧许本府执奏外更乞根
䆒因缘干求之人奏摄下府勘劾重行责罚如本人
赏之一端而小人侥求无所不至臣自权知开封府
未及两月之间十次承准内降或为府司后行或为
宫院姨㜮或为内官及干系人吏等本府每具执奏
至于再三而干求者(一无/三字)内降不巳至于婢妾贱人
犯奸滥等事亦敢上烦圣聪以求私庇宦竖小臣自
图免过反彰圣君曲法之私虽有司执奏终许公行
然小人干求未有约束止绝臣今(一无/此字)欲乞今后应
有因事敢干求内降者依旧许本府执奏外更乞根
䆒因缘干求之人奏摄下府勘劾重行责罚如本人
卷十五 第 10a 页
自行干请者亦乞一就勘鞫加元犯本罪二等断遣
其情理稍深及干求不已者亦许本府一面牒报御
史台弹紏勘劾施行所贵止绝小人干乱公朝败紊
纲纪今取进止
论梁举直事封回内降劄子(嘉祐二年)
臣勘会本府见勘内臣梁举直公事两曾执奏三准
内降特与放罪臣伏见近年权倖之臣多是公然作
过不畏宪法恃干求内降紊乱纪纲所以前后臣寮
累具论述陛下特降明诏许承受官司执奏不得施
行布告天下著为信令今梁举直累烦睿听干求不
其情理稍深及干求不已者亦许本府一面牒报御
史台弹紏勘劾施行所贵止绝小人干乱公朝败紊
纲纪今取进止
论梁举直事封回内降劄子(嘉祐二年)
臣勘会本府见勘内臣梁举直公事两曾执奏三准
内降特与放罪臣伏见近年权倖之臣多是公然作
过不畏宪法恃干求内降紊乱纪纲所以前后臣寮
累具论述陛下特降明诏许承受官司执奏不得施
行布告天下著为信令今梁举直累烦睿听干求不
卷十五 第 10b 页
巳本府遵依前后诏敕再具执奏未许公行伏以曲
庇小臣挠屈国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册
书之以著人君之过失今梁举直不欲受过于其身
宁彰陛下之过于中外举直此罪重于元犯之罪今
纵未能法外重行以戒小人干求内降者其元犯本
罪岂可曲恕举直苟为爱身之计不思爱君之心乃
是小人全无知识尔如臣忝被恩宠列于侍御职在
献纳合思裨补岂可阿意顺旨为陛下曲法庇纵小
臣以彰圣君之失其内降臣更不敢下司谨具状缴
连进纳今取进止
庇小臣挠屈国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册
书之以著人君之过失今梁举直不欲受过于其身
宁彰陛下之过于中外举直此罪重于元犯之罪今
纵未能法外重行以戒小人干求内降者其元犯本
罪岂可曲恕举直苟为爱身之计不思爱君之心乃
是小人全无知识尔如臣忝被恩宠列于侍御职在
献纳合思裨补岂可阿意顺旨为陛下曲法庇纵小
臣以彰圣君之失其内降臣更不敢下司谨具状缴
连进纳今取进止
卷十五 第 11a 页
论郭皇后影殿劄子(嘉祐三年)
臣所领太常礼院得御药院公文称奉圣旨送画到
景灵宫广孝殿后修盖郭皇后影殿图子一本赴太
常礼院详定者其图子已别具状缴奏讫臣伏见近
年京师土木之功糜耗国用其弊特深原其本因只
为差内臣监修利于偷窃官物及讫功之后侥求恩
赏以故多起事端务广兴作其甚则托以祖宗神御
张皇事势近年以来如此兴造略无虚岁伏以景灵
宫建自先朝以尊奉圣祖陛丁又建真宗皇帝章懿
太后神御殿于其间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奉先广孝
臣所领太常礼院得御药院公文称奉圣旨送画到
景灵宫广孝殿后修盖郭皇后影殿图子一本赴太
常礼院详定者其图子已别具状缴奏讫臣伏见近
年京师土木之功糜耗国用其弊特深原其本因只
为差内臣监修利于偷窃官物及讫功之后侥求恩
赏以故多起事端务广兴作其甚则托以祖宗神御
张皇事势近年以来如此兴造略无虚岁伏以景灵
宫建自先朝以尊奉圣祖陛丁又建真宗皇帝章懿
太后神御殿于其间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奉先广孝
卷十五 第 11b 页
之意然则此宫乃陛下奉天奉亲之所今乃欲以后
宫巳废未(一作/追)复之后建殿与先帝太后并列渎神
违礼莫此之甚臣窃谓此事必不出于圣意皆小人
私于兴作有所侥求尔盖自前世帝王于宗庙之外
别为庙享以追奉祖宗者则有之未闻有自追奉其
妃后者也盖小人不识事体但苟一时之利不思亏
损圣德伏乞特赐寝罢以全典礼今取进止
论孟阳河开掘坟墓劄子(嘉祐四年春)
臣勘会府界创开孟阳新河相次据祥符县人户经
府披诉称被人夫开掘坟墓斫伐桑枣拆拽舍屋等
宫巳废未(一作/追)复之后建殿与先帝太后并列渎神
违礼莫此之甚臣窃谓此事必不出于圣意皆小人
私于兴作有所侥求尔盖自前世帝王于宗庙之外
别为庙享以追奉祖宗者则有之未闻有自追奉其
妃后者也盖小人不识事体但苟一时之利不思亏
损圣德伏乞特赐寝罢以全典礼今取进止
论孟阳河开掘坟墓劄子(嘉祐四年春)
臣勘会府界创开孟阳新河相次据祥符县人户经
府披诉称被人夫开掘坟墓斫伐桑枣拆拽舍屋等
卷十五 第 12a 页
事寻差兵曹参军张稚圭往彼检视得已开河道六
里有馀计三料开掘却村民坟墓八十二所大墓园
三所草瓦屋七十七间其未开三料犹有坟墓二十
五所舍屋四十七间桑五百馀株田土八十段臣因
体问得村民所掘坟墓尸首骨殖布在新河两岸子
孙骨肉环坐守之仰天号恸尸骨暴露并无所归其
甚贫(一作/贫甚)者用火烧焚向空撒弃其㽵宅屋宇累世
安居旦夕毁拆全家露坐冤痛之声闻于远近方此
春月朝廷务行仁政之时横尸暴骨殃及幽明可为
悯伤可为惊骇兼体问得所开新河有害无利其万
里有馀计三料开掘却村民坟墓八十二所大墓园
三所草瓦屋七十七间其未开三料犹有坟墓二十
五所舍屋四十七间桑五百馀株田土八十段臣因
体问得村民所掘坟墓尸首骨殖布在新河两岸子
孙骨肉环坐守之仰天号恸尸骨暴露并无所归其
甚贫(一作/贫甚)者用火烧焚向空撒弃其㽵宅屋宇累世
安居旦夕毁拆全家露坐冤痛之声闻于远近方此
春月朝廷务行仁政之时横尸暴骨殃及幽明可为
悯伤可为惊骇兼体问得所开新河有害无利其万
卷十五 第 12b 页
胜斗门及阳武桥斗门两处减水尽入白沟河所以
年年决溢今又创开新河亦入白沟是则三道减水
尽聚一河将来决溢可知兼今所开新河深六尺至
七尺白沟河只深四尺至五尺下源高仰水势难行
臣今欲乞权住夫役三两日差朝臣一员计会都水
监开封府各差官一员同行相度苟如臣所说不虚
未开三料乞更不开掘却移夫役修整旧河其元献
利见开河之人本为自图功赏及从初检计壕寨官
吏蒙昧朝廷不言有坟墓宅舍桑枣在所开地内情
理难恕欲乞下开封府取勘(一作/会)其献利之人与壕
年年决溢今又创开新河亦入白沟是则三道减水
尽聚一河将来决溢可知兼今所开新河深六尺至
七尺白沟河只深四尺至五尺下源高仰水势难行
臣今欲乞权住夫役三两日差朝臣一员计会都水
监开封府各差官一员同行相度苟如臣所说不虚
未开三料乞更不开掘却移夫役修整旧河其元献
利见开河之人本为自图功赏及从初检计壕寨官
吏蒙昧朝廷不言有坟墓宅舍桑枣在所开地内情
理难恕欲乞下开封府取勘(一作/会)其献利之人与壕
卷十五 第 13a 页
寨等并行决配官员悉与停废所贵少谢枯骨兼慰
生人今取进止
乞罢上元放灯劄子(嘉祐四年)
臣伏以三元放灯不出典礼盖因前世习俗所传陛
下(二字一/作皆以)俯徇众心欲同民乐勉出临幸非为嬉游
若乃时岁丰和(一作时/丰岁和)人物康富以为乐事亦是人
情今自立春以来阴寒雨雪小民失业坊市寂寥寒
冻之人死损不少薪炭食物其价增倍民忧冻饿何
睱遨游臣本府日阅公事内有投井投河不死之人
皆称因为贫寒自求死所今日有一妇人冻死其夫
生人今取进止
乞罢上元放灯劄子(嘉祐四年)
臣伏以三元放灯不出典礼盖因前世习俗所传陛
下(二字一/作皆以)俯徇众心欲同民乐勉出临幸非为嬉游
若乃时岁丰和(一作时/丰岁和)人物康富以为乐事亦是人
情今自立春以来阴寒雨雪小民失业坊市寂寥寒
冻之人死损不少薪炭食物其价增倍民忧冻饿何
睱遨游臣本府日阅公事内有投井投河不死之人
皆称因为贫寒自求死所今日有一妇人冻死其夫
卷十五 第 13b 页
寻亦自缢窃惟里巷之中失所之人何可胜数昨日
圣恩差官俵钱正为如此目下阴雪未解假使便得
晴明坊市不免泥淖圣驾所历冲冒风寒况方以日
蚀之灾(一无/二字)避殿减膳圣心忧畏中外所知欲乞特
罢放灯所有常年酌献之礼若至日未得晴明(一作/和)
亦乞差大臣摄事所是见今供拟游幸及修道路寒
冻兵士并乞放罢庶几上副陛下畏天忧民之心今
取进止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嘉祐四年三月)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一作在/用人知)先后而巳用人
圣恩差官俵钱正为如此目下阴雪未解假使便得
晴明坊市不免泥淖圣驾所历冲冒风寒况方以日
蚀之灾(一无/二字)避殿减膳圣心忧畏中外所知欲乞特
罢放灯所有常年酌献之礼若至日未得晴明(一作/和)
亦乞差大臣摄事所是见今供拟游幸及修道路寒
冻兵士并乞放罢庶几上副陛下畏天忧民之心今
取进止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嘉祐四年三月)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一作在/用人知)先后而巳用人
卷十五 第 14a 页
之法各有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
军旅主成功惟恐其不趋赏而争利其先材能而后
名节者亦势使之然也朝廷主教化风俗之薄厚治
道之污隆在乎用人而教化之于下也不能家至而
谆谆谕之故常务尊名节之士以风动天下而耸励
其媮薄夫所谓名节之士者知廉耻脩礼让不利于
苟得不牵于苟随而惟义之所处白刃之威有所不
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惟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
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也其人至难得也至可
重也故其(一无/二字)为士者常(一作当/下同)贵名节以自(一无/此字)
军旅主成功惟恐其不趋赏而争利其先材能而后
名节者亦势使之然也朝廷主教化风俗之薄厚治
道之污隆在乎用人而教化之于下也不能家至而
谆谆谕之故常务尊名节之士以风动天下而耸励
其媮薄夫所谓名节之士者知廉耻脩礼让不利于
苟得不牵于苟随而惟义之所处白刃之威有所不
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惟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
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也其人至难得也至可
重也故其(一无/二字)为士者常(一作当/下同)贵名节以自(一无/此字)
卷十五 第 14b 页
重其身而君人者亦常全名节以养成善士伏见陛
下近除前御史中丞包拯为三司使命下之日中外
(一作/外议)喧然以谓朝廷贪拯之材而不为拯惜名节然
犹冀拯能执节守义坚让以避嫌疑而为朝廷惜事
体数日之间遽闻拯巳受命是可惜也亦可嗟也拯
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
至如逐其人而代其位虽初无是心然见得不能思
义此皆不足怪若乃嫌疑之迹常人皆知可避而拯
岂独不思哉昨闻拯在台日常自至中书诟责宰相
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怒宰相不早罢之既而
下近除前御史中丞包拯为三司使命下之日中外
(一作/外议)喧然以谓朝廷贪拯之材而不为拯惜名节然
犹冀拯能执节守义坚让以避嫌疑而为朝廷惜事
体数日之间遽闻拯巳受命是可惜也亦可嗟也拯
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
至如逐其人而代其位虽初无是心然见得不能思
义此皆不足怪若乃嫌疑之迹常人皆知可避而拯
岂独不思哉昨闻拯在台日常自至中书诟责宰相
指陈前三司使张方平过失怒宰相不早罢之既而
卷十五 第 15a 页
台中寮属相继论列方平由此罢去而以宋祁代之
又闻拯亦曾弹奏宋祁过失自其命出台中寮属又
交章力言而祁亦因此而罢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谓
蹊田夺牛岂得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可疑者也如
拯材能资望虽别加进用人岂为嫌(一作/间言)其不可为
者惟三司使尔非惟自涉嫌疑其于朝廷所损不细
臣请原其本末而言之国家自数十年来士君子务
以恭谨静慎为贤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颓(一作/媮)惰宽
弛习成风俗不以为非至于百职不修纪纲废坏时
方无事固未觉其害也一旦黠虏犯边兵出无功而
又闻拯亦曾弹奏宋祁过失自其命出台中寮属又
交章力言而祁亦因此而罢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谓
蹊田夺牛岂得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可疑者也如
拯材能资望虽别加进用人岂为嫌(一作/间言)其不可为
者惟三司使尔非惟自涉嫌疑其于朝廷所损不细
臣请原其本末而言之国家自数十年来士君子务
以恭谨静慎为贤及其弊也循默苟且颓(一作/媮)惰宽
弛习成风俗不以为非至于百职不修纪纲废坏时
方无事固未觉其害也一旦黠虏犯边兵出无功而
卷十五 第 15b 页
财用空虚公私困弊盗贼并起天下骚然陛下奋然
(四字一/作天子)感悟思革其弊进用三数大臣锐意于更张
矣于此之时始增置諌官之员以宠用言事之臣俾
之举职由是修纪纲而绳废坏遂欲分别贤不肖进
退材不材而久弊之俗骤见而骇因共指言事者而
非之或以谓好讦阴私或以为公相倾陷或谓沽激
名誉或谓自图进取群言百端几惑上听上赖陛下
至圣(一无/一字)至明察见诸臣本以(一无/此字)忘身徇国非为
己利谗间不入遂荷保全而中外之人久而亦渐为
信自是以来二十年间台谏之选屡得谠言之士中
(四字一/作天子)感悟思革其弊进用三数大臣锐意于更张
矣于此之时始增置諌官之员以宠用言事之臣俾
之举职由是修纪纲而绳废坏遂欲分别贤不肖进
退材不材而久弊之俗骤见而骇因共指言事者而
非之或以谓好讦阴私或以为公相倾陷或谓沽激
名誉或谓自图进取群言百端几惑上听上赖陛下
至圣(一无/一字)至明察见诸臣本以(一无/此字)忘身徇国非为
己利谗间不入遂荷保全而中外之人久而亦渐为
信自是以来二十年间台谏之选屡得谠言之士中
卷十五 第 16a 页
间斥去奸邪屏绝权倖拾遗救失不可胜数是则纳
諌之善(一作/臣)从古所难自陛下临御以来实为盛德
于朝廷补助之效不为无功今中外习安上下巳信
纤邪之人凡所举动每畏言事之臣时政无巨细亦
惟言事官是听原其自始开发言路至于今日之成
效岂易致哉可不惜哉夫言人之过似于(一无此/字下同)激
讦逐人之位似于倾陷而言事之臣得以自明者惟
无所利于其间尔而天下之人所以为信者亦以其
无所利焉今拯并逐二臣自居其位使将来奸佞者
(者字一/作之人)得以为说而惑乱主听今后言事者不为人
諌之善(一作/臣)从古所难自陛下临御以来实为盛德
于朝廷补助之效不为无功今中外习安上下巳信
纤邪之人凡所举动每畏言事之臣时政无巨细亦
惟言事官是听原其自始开发言路至于今日之成
效岂易致哉可不惜哉夫言人之过似于(一无此/字下同)激
讦逐人之位似于倾陷而言事之臣得以自明者惟
无所利于其间尔而天下之人所以为信者亦以其
无所利焉今拯并逐二臣自居其位使将来奸佞者
(者字一/作之人)得以为说而惑乱主听今后言事者不为人
卷十五 第 16b 页
信而无以自明是则圣明(一作/朝)用諌之功一旦由拯
而坏夫有所不取之谓廉有所不为之谓耻近臣举
动人所仪法使拯于此时有所不取而不为可以风
天下以廉耻之节而拯取其所不宜取为其所不宜
为岂惟自薄其身亦所以开诱他时言事之臣倾人
以觊得相习而成风此之为患岂谓小哉然拯所恃
者惟以本无(一作/无本)心耳夫心者藏于中而人所不见
迹者示于外而天下所瞻今拯欲自信其不见之心
而外掩天下之迹是犹手探其物口云不欲虽欲自
信人谁信之此臣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也况如拯
而坏夫有所不取之谓廉有所不为之谓耻近臣举
动人所仪法使拯于此时有所不取而不为可以风
天下以廉耻之节而拯取其所不宜取为其所不宜
为岂惟自薄其身亦所以开诱他时言事之臣倾人
以觊得相习而成风此之为患岂谓小哉然拯所恃
者惟以本无(一作/无本)心耳夫心者藏于中而人所不见
迹者示于外而天下所瞻今拯欲自信其不见之心
而外掩天下之迹是犹手探其物口云不欲虽欲自
信人谁信之此臣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也况如拯
卷十五 第 17a 页
者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
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伏望
陛下别选材臣为三司使而处拯他职置之京师使
拯得避嫌疑之迹以解天下之惑而全拯之名节不
胜幸甚臣叨尘侍从职号论思昔尝亲见朝廷致諌
之初甚难今又复见陛下用諌之效已著实不欲因
拯而坏之者为朝廷惜也臣言狂计愚伏俟诛戮
奏议卷第十五
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伏望
陛下别选材臣为三司使而处拯他职置之京师使
拯得避嫌疑之迹以解天下之惑而全拯之名节不
胜幸甚臣叨尘侍从职号论思昔尝亲见朝廷致諌
之初甚难今又复见陛下用諌之效已著实不欲因
拯而坏之者为朝廷惜也臣言狂计愚伏俟诛戮
奏议卷第十五
卷十五 第 17b 页
卷十五 第 1a 页
居士集卷第十五 欧阳文忠公集十五
赋五首(杂文五首附)
黄杨树子赋(并序)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
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僻
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一无/又字)不知
甚惜作小赋以歌之
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
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固巳
葳蕤近日的皪(一作/灼烁)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
赋五首(杂文五首附)
黄杨树子赋(并序)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
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僻
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一无/又字)不知
甚惜作小赋以歌之
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
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固巳
葳蕤近日的皪(一作/灼烁)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
卷十五 第 1b 页
卷十五 第 1b 页
嘉祐元年夏大雨水奉诏祈晴于醴泉宫闻鸣蝉有
感而赋云
肃祠庭以祗事兮瞻玉宇之峥嵘收视听以清虑兮
斋予心以荐诚因(一作/默)以静而求(一作/观)动兮见乎万
物之情于时朝雨骤止微风不兴四无云以青天雷
曳曳(一作/隐隐)其馀声乃席芳药临华轩古木数株空(一/作)
(荒)庭草间爰有一物鸣于树颠引清风以长啸抱纤
柯而永叹嘒嘒非管泠泠若弦裂方号而复咽凄欲
断而还连吐孤韵以难律含五音之自然吾不知其
何物其名曰蝉岂非因物造形能变化者邪出自粪
感而赋云
肃祠庭以祗事兮瞻玉宇之峥嵘收视听以清虑兮
斋予心以荐诚因(一作/默)以静而求(一作/观)动兮见乎万
物之情于时朝雨骤止微风不兴四无云以青天雷
曳曳(一作/隐隐)其馀声乃席芳药临华轩古木数株空(一/作)
(荒)庭草间爰有一物鸣于树颠引清风以长啸抱纤
柯而永叹嘒嘒非管泠泠若弦裂方号而复咽凄欲
断而还连吐孤韵以难律含五音之自然吾不知其
何物其名曰蝉岂非因物造形能变化者邪出自粪
卷十五 第 2a 页
壤慕清虚者邪凌风高飞知所止者邪嘉木茂树喜
清阴者邪呼吸风露能尸解者邪绰约双鬓修婵娟
者邪其为声也不乐不哀非宫非徵胡然而鸣亦胡
然而止吾尝悲夫万物莫不好鸣若乃四时代谢百
鸟嘤兮一气候至百虫惊兮娇儿姹女语鹂庚兮鸣
机络纬响蟋蟀兮转喉哢舌诚可爱兮引腹动股岂
勉彊而为之兮至于污池浊水得雨而聒兮饮泉食
土长(一无/长字)夜而歌兮彼虾蟆固若有欲而蚯蚓又何
求兮其馀大小万状不可悉名各有气类随其物形
(一有/而字)不知自止有若争能忽时变以物改咸漠然而
清阴者邪呼吸风露能尸解者邪绰约双鬓修婵娟
者邪其为声也不乐不哀非宫非徵胡然而鸣亦胡
然而止吾尝悲夫万物莫不好鸣若乃四时代谢百
鸟嘤兮一气候至百虫惊兮娇儿姹女语鹂庚兮鸣
机络纬响蟋蟀兮转喉哢舌诚可爱兮引腹动股岂
勉彊而为之兮至于污池浊水得雨而聒兮饮泉食
土长(一无/长字)夜而歌兮彼虾蟆固若有欲而蚯蚓又何
求兮其馀大小万状不可悉名各有气类随其物形
(一有/而字)不知自止有若争能忽时变以物改咸漠然而
卷十五 第 2b 页
无声呜呼达士所齐万物一类人于其间所以为贵
盖巳巧其语言又能传于文字是以穷彼思虑耗其
血气或吟哦其穷愁或发扬其志意虽共尽于万物
乃长鸣于百世予亦安知其然哉聊为乐以自喜方
将(一作/吾方)考得失较同异俄而阴云复兴雷电俱击大
雨既作蝉声遂息(一本赋后有跋云予因学书起作/赋草他儿一视而过独小子棐守)
(之不去此儿他日必能/为吾此赋也因以予之)
秋声赋
欧阳子方(一无方字墨迹止/作余无上四字)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
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
盖巳巧其语言又能传于文字是以穷彼思虑耗其
血气或吟哦其穷愁或发扬其志意虽共尽于万物
乃长鸣于百世予亦安知其然哉聊为乐以自喜方
将(一作/吾方)考得失较同异俄而阴云复兴雷电俱击大
雨既作蝉声遂息(一本赋后有跋云予因学书起作/赋草他儿一视而过独小子棐守)
(之不去此儿他日必能/为吾此赋也因以予之)
秋声赋
欧阳子方(一无方字墨迹止/作余无上四字)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
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
卷十五 第 3a 页
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一作风/骤雨而)至其触于(一无/于字)物
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
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墨迹无/声字)余谓童子此何声
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一作/月星)皎洁明河在天四无
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一作/夫)此秋声也胡为
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
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
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
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墨迹无/者字)乃其一(一无/一字)气之馀
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
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墨迹无/声字)余谓童子此何声
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一作/月星)皎洁明河在天四无
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一作/夫)此秋声也胡为
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
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
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
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
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墨迹无/者字)乃其一(一无/一字)气之馀
卷十五 第 3b 页
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
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墨迹有/大哉字)天之于物春
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
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一有/之字)无情有时(一有/而字)飘零人为动物惟物
之灵(一作人惟动/物为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
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一有/能字)及忧其智之
所不能(一有/行字)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一本作黟/墨迹同)然
黑者为星星奈何以(一无/以字)非金石之质(一有/而字)欲与草
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
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墨迹有/大哉字)天之于物春
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
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一有/之字)无情有时(一有/而字)飘零人为动物惟物
之灵(一作人惟动/物为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
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一有/能字)及忧其智之
所不能(一有/行字)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一本作黟/墨迹同)然
黑者为星星奈何以(一无/以字)非金石之质(一有/而字)欲与草
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
卷十五 第 4a 页
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一作/似)助余之叹息
病暑赋(和刘原父作)
吾将东走乎泰山兮履崔嵬之高峰荫白云之摇曳
兮听石溜之玲珑松林(一作/竹)仰不见白日阴壑惨惨
多悲风邈哉不可以坐致兮安得仙人之术解化如
飞蓬吾将西登乎昆崙兮出于九州之外览星辰之
浮没视日月之隐蔽披阊阖之清风饮黄流(一作/河)之
巨派羽翰不可以插余之两腋兮畏举身而下坠既
欲泛乎南溟兮瘴毒流膏而铄骨何异避喧之(一作/而)
趋市兮又如恶影之就日又欲临乎北荒兮飞雪层
病暑赋(和刘原父作)
吾将东走乎泰山兮履崔嵬之高峰荫白云之摇曳
兮听石溜之玲珑松林(一作/竹)仰不见白日阴壑惨惨
多悲风邈哉不可以坐致兮安得仙人之术解化如
飞蓬吾将西登乎昆崙兮出于九州之外览星辰之
浮没视日月之隐蔽披阊阖之清风饮黄流(一作/河)之
巨派羽翰不可以插余之两腋兮畏举身而下坠既
欲泛乎南溟兮瘴毒流膏而铄骨何异避喧之(一作/而)
趋市兮又如恶影之就日又欲临乎北荒兮飞雪层
卷十五 第 4b 页
冰之所聚鬼方穷发(一作/徼)无人迹兮乃龙蛇之杂处
四方上下皆不得以往兮顾此大热吾不知夫所逃
万物并生于天地岂余身之独遭任寒暑之自然兮
成岁功而不劳惟衰病之不堪兮譬燎枯而灼焦矧
空庐之湫卑兮甚龟蜗之跼缩飞蚊幸余之露坐兮
壁蝎伺余之入屋(一作蝇蚊幸余之虚坐/兮虱蝎伺余于壁屋)赖有客之
哀余兮赠端石与蕲竹得饱食以安(一作/与昼)寝兮莹枕
冰而簟玉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贤之高躅
惟冥心以息虑兮庶可忘于烦酷
憎苍蝇赋
四方上下皆不得以往兮顾此大热吾不知夫所逃
万物并生于天地岂余身之独遭任寒暑之自然兮
成岁功而不劳惟衰病之不堪兮譬燎枯而灼焦矧
空庐之湫卑兮甚龟蜗之跼缩飞蚊幸余之露坐兮
壁蝎伺余之入屋(一作蝇蚊幸余之虚坐/兮虱蝎伺余于壁屋)赖有客之
哀余兮赠端石与蕲竹得饱食以安(一作/与昼)寝兮莹枕
冰而簟玉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贤之高躅
惟冥心以息虑兮庶可忘于烦酷
憎苍蝇赋
卷十五 第 5a 页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虿之毒尾又无蚊
䖟之利觜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
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馀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苦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
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
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
枕之一觉冀烦歊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
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
瞑而复警臂巳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
䖟之利觜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
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馀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苦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
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
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
枕之一觉冀烦歊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
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
瞑而复警臂巳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
卷十五 第 5b 页
公于髣髴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
巨扇挥飏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
者一也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
席聊娱一日之馀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
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
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
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
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
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
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
巨扇挥飏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
者一也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
席聊娱一日之馀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
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
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
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
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
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
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
卷十五 第 6a 页
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之固济乃众力以攻钻极百
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
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
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
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是皆大者
馀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
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
而可憎
杂文五首
醉翁吟(并序一作醉翁述)
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
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
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
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是皆大者
馀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
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
而可憎
杂文五首
醉翁吟(并序一作醉翁述)
卷十五 第 6b 页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一作余于滁/作醉翁亭有)太常博士沈遵(一/有)
(者/字)好奇之士也闻而(一止/作尝)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
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一无/秋字)余奉使契丹沈
君(一作/子)会余(一作于一/有于字)恩冀之间夜阑酒半(一无此/四字)
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一作/遗)
之其辞曰
始翁之来(二作翁/之来兮)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
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
出游其蹊咿嘤啁𠹗于翁前兮醉(一有/而字)不知有心不
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
(者/字)好奇之士也闻而(一止/作尝)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
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一无/秋字)余奉使契丹沈
君(一作/子)会余(一作于一/有于字)恩冀之间夜阑酒半(一无此/四字)
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一作/遗)
之其辞曰
始翁之来(二作翁/之来兮)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
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
出游其蹊咿嘤啁𠹗于翁前兮醉(一有/而字)不知有心不
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
卷十五 第 7a 页
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
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
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山中之乐(并序一本题下云/三章送慧勤上人)
佛者慧勤馀杭人也少去父母长无妻子以衣食于
佛之徒往来京师二十年其人聪明材智亦尝学问
于贤士大夫今其南归遂将穷极吴越瓯闽江湖海
上之诸山以肆其所适予嘉其尝有闻于吾人也于
其行也(一本无/四字)为作山中之乐三章(一本有以/送之既)极道
山林间事以动荡其心意而卒反之于正其辞曰
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
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山中之乐(并序一本题下云/三章送慧勤上人)
佛者慧勤馀杭人也少去父母长无妻子以衣食于
佛之徒往来京师二十年其人聪明材智亦尝学问
于贤士大夫今其南归遂将穷极吴越瓯闽江湖海
上之诸山以肆其所适予嘉其尝有闻于吾人也于
其行也(一本无/四字)为作山中之乐三章(一本有以/送之既)极道
山林间事以动荡其心意而卒反之于正其辞曰
卷十五 第 7b 页
江上山兮海上峰蔼青苍兮杳巑丛霞飞雾散兮邈
乎青空天镵鬼削兮壁立于鸿蒙崖悬磴绝兮险且
穷穿云渡水兮(一无/兮字)忽得路而不知其深之几重中
有平田广谷兮与世隔绝犹有太古之遗风泉甘土
肥兮鸟兽雍雍其人麋鹿兮既寿而丰不知人间之
几时兮但见草木华落为春冬嗟世之人兮曷不归
来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见今子其往兮谁逢(其/一)丹
茎翠蔓兮岩壑玲珑水声聒聒兮花气濛濛石巉巉
兮横(一作/当)路风飒飒兮吹松云冥冥兮雨霏霏白猿
夜啸兮青枫朝日出兮林间涧谷纷以青红千林静
乎青空天镵鬼削兮壁立于鸿蒙崖悬磴绝兮险且
穷穿云渡水兮(一无/兮字)忽得路而不知其深之几重中
有平田广谷兮与世隔绝犹有太古之遗风泉甘土
肥兮鸟兽雍雍其人麋鹿兮既寿而丰不知人间之
几时兮但见草木华落为春冬嗟世之人兮曷不归
来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见今子其往兮谁逢(其/一)丹
茎翠蔓兮岩壑玲珑水声聒聒兮花气濛濛石巉巉
兮横(一作/当)路风飒飒兮吹松云冥冥兮雨霏霏白猿
夜啸兮青枫朝日出兮林间涧谷纷以青红千林静
卷十五 第 8a 页
兮秋月百草香兮春风嗟世之人兮曷不归来乎山
中山中之乐不可得今子其往兮谁从(其/二)梯崖构险
兮佛庙仙宫耀空山兮郁穹隆彼之人兮固(一无/固字)亦
目明而耳聪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荫长
(一作/乔)松之蓊蔚兮藉纤草之丰茸苟其中以自足兮
忘其服胡而颠童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
而逃踪惜天材之甚良兮而(一无/而字)自弃于无庸嗟彼
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
兮谁同(其/三)
杂说三首(一有并序二字)
中山中之乐不可得今子其往兮谁从(其/二)梯崖构险
兮佛庙仙宫耀空山兮郁穹隆彼之人兮固(一无/固字)亦
目明而耳聪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荫长
(一作/乔)松之蓊蔚兮藉纤草之丰茸苟其中以自足兮
忘其服胡而颠童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
而逃踪惜天材之甚良兮而(一无/而字)自弃于无庸嗟彼
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
兮谁同(其/三)
杂说三首(一有并序二字)
卷十五 第 8b 页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
(一作日/月星辰)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
之声益急其感干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
若号若呼若啸若歌(一作若/歌若啸)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
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一作/抑叹)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
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
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
吾于是乎有感(一本此/属次篇)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
(一作日/月星辰)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
之声益急其感干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
若号若呼若啸若歌(一作若/歌若啸)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
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一作/抑叹)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
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
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
吾于是乎有感(一本此/属次篇)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
卷十五 第 9a 页
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
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
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
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
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
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一无/而字)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
(一无/所字)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
(一本无/三字)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
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
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
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
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
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
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一无/而字)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
(一无/所字)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
(一本无/三字)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
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
卷十五 第 9b 页
动而不劳运而不巳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
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
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
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
物之所利故曰自彊不息又曰死而后巳者其知所
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
有感(一本此/属首篇)
居士集卷第十五
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
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
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
物之所利故曰自彊不息又曰死而后巳者其知所
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
有感(一本此/属首篇)
居士集卷第十五
卷十五 第 10a 页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黄杨树子赋多黄杨树子(一无/子字)濆激(濆当/作喷)
鸣蝉赋峥嵘(石本嵘/作嵘)
病暑赋又如(一作/又同)空庐(一作/室庐)
憎苍蝇赋丫髻(一作/丫发)
醉翁吟序作醉翁吟(作一/作为)
杂说第三任矣(此下一/有乎字)学也(此上一/有于字)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黄杨树子赋多黄杨树子(一无/子字)濆激(濆当/作喷)
鸣蝉赋峥嵘(石本嵘/作嵘)
病暑赋又如(一作/又同)空庐(一作/室庐)
憎苍蝇赋丫髻(一作/丫发)
醉翁吟序作醉翁吟(作一/作为)
杂说第三任矣(此下一/有乎字)学也(此上一/有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