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唐书卷一百四 列传第二十九 (自动笺注)
于志寧
于志寧字仲謐京兆高陵人
曾祖謹,有功於周,為太師燕國公
宣道,仕內史舍人
大業末志寧調冠氏縣山東盜起,棄官歸。
公元629年
高祖入關,率群從迎謁長春宮,詔授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與殷開山參謀議。
薛仁杲平,識褚亮囚虜中,遷天策府中郎文學館學士,引與同列。
貞觀三年,為中書侍郎
太宗嘗宴近臣,問:「志寧安在
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寧品第四。
」帝悟,特詔預宴,因加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
是時議立七廟君臣請以涼武昭王始祖志寧以涼非王業所因,獨建議違之。
帝詔功臣世襲刺史志寧奏:「古今異時,慕虛名遺實患,非久安計。
」帝皆從之。
嘗謂志寧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負之,即置輔弼
成王以周、召為師傅日聞正道習以成性
太子幼,卿當輔以正道,無使邪僻啟其心。
勉之官賞可不得也
太子承乾有過惡,志寧救止之,上《諫苑》以諷。
帝見大悅,賜黃金十斤、絹三百匹。
俄兼詹事,以母喪免,有詔起復本官固請終喪,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兩立,今太子須人教約,卿強起為我輔道之。
志寧就職
太子農時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樂過度。
志寧諫,以為「今東宮乃隋所營,當時號為侈麗,豈容復事磨礱彩飾其間
丁匠官奴犯法亡命鉗鑿槌杵往來出入監門宿衛直長千牛不得苛問。
爪牙在外廝役在內,其可無憂乎?
宮中數聞鼓聲太樂伎兒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
太子不納。
左右多任宦官志寧復諫曰:「奄官者,體非全氣,專柔便佞,托親近威權,假出納禍福
故伊戾敗宋,易牙亂齊,趙高亡秦張讓傾漢。
齊任鄧長顒為侍中,陳德信開府,內預宴私,外幹朝政,齊卒顛覆
殿下左右前後皆用寺人輕忽高班陵轢貴仕品命失序經紀不立行路之人鹹以為怪。
太子不悅
東宮僕御舊得番休,而太子不聽,又私引突厥,與相狎比。
志寧不能言,上疏極言曰:「竊見僕寺司馭,爰及獸醫,自不得番息。
或家有慈親,以闕溫清,或室有幼弱,以虧撫養,殆非恕愛之意。
突厥達哥支等,人狀野心不可以禮教期,不可以仁信待。
狎而近之,無益令望,有損盛德
況引內閤中,使常親近,人皆震駭,而殿下獨安此乎?
太子大怒,遣張師政、紇幹承基往刺之。
二人者入其第,見志寧憔然在苫塊中,不忍殺,乃去。
太子敗,帝知狀,謂曰:「聞公數諫承乾不聽公,故至此
是時宮臣皆罪廢,獨志寧勞勉
公元651年
晉王皇太子,復拜左庶子,遷侍中,加光祿大夫進封燕國公監脩國史
永徽二年洛陽李弘誣告太尉長孫無忌反,有詔不待時斬之。
志寧以為:「方少陽用事不宜行刑,且誣謀本惡逆,請依律待秋分乃決。
」從之。
衡山公主公除,將下嫁長孫氏。
志寧以為:「《禮》,女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固知遇喪須終三年
春秋》,魯莊公如齊納幣母喪再期而圖婚,二家不譏,以其失禮明也。
今議者雲'公除從吉',此漢文創制,為天下百姓耳。
公主身服斬衰,服可以例除,情不可以例改。
心喪成婚非人情所忍。
於是公主服除乃婚。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頃之,兼太子少師
四年隕石十八於馮翊高宗問曰:「此何祥也?
朕欲悔往脩來以自戒若何
志寧對:「《春秋》:'隕石於宋五。
'內史過曰:'是陰陽之事,非吉凶所生
'物固有自然非一人事
雖然陛下無災而戒,不害為福也。
」俄遷太傅
嘗與右僕射張行成中書令高季輔賜田志寧奏:「臣家自周、魏來,世居關中貲業不墜
行成季輔營產土,願以臣有餘賜不足者。
」帝嘉之,分其田以與二人
公元659年
顯慶四年,以老乞骸骨,詔解僕射,更拜太子太師,仍同中書門下三品
王皇后之廢,長孫無忌褚遂良爭不見從,志寧敢言
武后以其不右己,銜之,後因無忌坐免官,出為滎州刺史,改華州,聽致仕
卒,年七十八,贈幽州都督諡曰定
追復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
志寧賓客,樂引後進,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薦達也,為士議所少。
格式律令禮典,皆與論譔賞賜巨萬
初,志寧司空李勣修定本草》並圖,合五十四篇
帝曰:「《本草》尚矣,今復修之何所異邪?
」對曰:「昔陶弘景以《神農經》合雜家《別錄》注銘之,江南偏方不周藥石往往紕繆,四百餘物,今考正之,又增後世所用百餘物,此以為異。
」帝曰:「《本草》、《別錄何為而二?
」對曰:「班固唯記《黃帝內外經》,不載《本草》,至齊《七錄》乃稱之。
世謂神農氏嘗藥以拯含氣,而黃帝以前文字不傳,以識相付,至桐、雷乃載篇冊,然所載郡縣,多在漢時,疑張仲景華佗竄記其語。
別錄》者,魏、晉以來吳普李當之所記,其言華葉形色佐使相須,附經為說,故弘景合而錄之。
」帝曰:「善。
」其書遂大行
曾孫 休烈
曾孫休烈
休烈機鑒融敏,善文章,與會稽賀朝萬齊融延陵包融齊名
開元初,第進士,又擢制科,曆秘書省正字
吐蕃金城公主文籍四種玄宗秘書寫賜。
休烈上疏曰:「戎狄,國之寇;經籍,國之典也。
戎之生心不可以無備。
東平王求《史記》、諸子,漢不與之,以《史記》多兵謀諸子詭術也。
東平,漢之懿戚,尚不示征戰之書,今西戎,國之寇仇安可貽以經典
吐蕃之性慓悍果決善學不回
若達於《書》,則知戰;深於《詩》,則知武夫師幹之試;深於《禮》,則知《月令》有廢興之兵;深於《春秋》,則知用師詭之計;深於文,則知往來書檄之制:此何異假寇兵資盜糧也!
臣聞魯秉周禮,齊不加兵;吳獲乘車,楚屢奔命
喪法危邦可取鑒也。
公主下嫁異國,當用夷禮,而反求良書,恐非本意,殆有奸勸導其中
陛下慮失其情,示不得已,請去《春秋》。
夫《春秋》,當周德既衰,諸侯盛強,征伐競興,情偽於是乎生,變詐於是乎起,有以臣召君、取威定霸之事。
誠與之,國之患也。
狄固貪婪貴貨易土,正可錫以錦彩,厚以金玉無足所求以資其智。
」疏入,詔中書門下議。
侍中裴光庭曰:「吐蕃不識禮經孤背國恩,今求哀啟顙,許其降附,漸以《詩》、《書》,陶一聲教,斯可致也。
休烈但見情偽變詐於是乎生,不知忠信節義於是乎在。
」帝曰:「善。
」遂與之。
累遷起居郎、直集賢殿學士比部郎中
楊國忠宰相,斥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
肅宗立休烈行在,擢給事中,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
帝嘗謂曰:「良史者,君舉必書。
有過失,顧卿何如
」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規過
於時大盜後,史籍燔缺,休烈奏:「《國史》、《開元實錄》、《起居注》及餘書三千八百余篇興慶宮,兵興焚煬皆盡,請下御史史館所由,購府縣有得者,許上送官。
一書進官一資一篇絹十匹。
凡數月,止獲一二篇,唯韋述以其家藏國史百三十篇上獻
中興文物未完休烈獻《五代論》,討著舊章天子嘉之
工部侍郎,仍脩史
宰相李揆矜己護前,羞與同史任為等列,奏徙休烈國子祭酒,權留史館脩撰,以卑下之,休烈安然屑意
乾元初,始詔百官元日冬至光順賀皇后
休烈奏:「周禮有命人君命婦女君
顯慶以來則天皇后甫行此禮,而命婦百官雜處,在禮不經
」帝罷之。
代宗嗣位,甄別名品元載稱其清諒
右散騎常侍,兼修國史,加禮儀使,遷太常卿
累進工部尚書封東海郡公
雖曆清要,不治產
恭儉仁愛無喜慍之容。
樂賢下善推轂士甚眾。
年老篤意經籍嗜學不厭
妻韋卒,天子休烈父子儒行,詔贈韋國夫人,葬給鹵簿鼓吹
歲中休烈亦卒,年八十一。
帝為歎息,贈尚書左僕射諡曰元,遣謁者就第宣慰為儒者榮。
二子:益、肅,及休烈時,相繼翰林學士
益,天寶初進士第
肅,終給事中,贈吏部侍郎
四世孫 敖
子敖字蹈中,擢進士,為秘書省校書郎
楊憑李鄘呂元膺相繼幕府
元和初,拜監察御史五遷右司郎中
給事中左拾遺
龐嚴元稹李紳所厚,與蔣防俱薦為翰林學士
李逢吉罪逐之,而出信州刺史汀州刺史
封還詔書縉紳申嚴枉,及駁奏下,乃論貶太輕,眾皆嗤噪。
逢吉乃厚敖,三遷戶部侍郎,出為宣歙觀察使
修謹家世文學進,初為時所稱,及居官無所建明,不迕物自容名益減
卒,贈禮部尚書
四子;球、珪、瑰、琮,皆清顯
知名
龐嚴
公元831年
龐嚴者,字子肅壽州壽春人
進士,舉賢良方正策第一,拜拾遺
辭章峭麗累遷駕部郎中知制誥
坐累出。
復入稍遷太常少卿
太和五年權京兆尹強幹不阿貴勢,然貪利,溺聲色
卒於官。
五世孫 琮
公元867年
琮字禮用落魄不事事,以門資為吏,久不調,駙馬都尉鄭顥獨器之。
宣宗詔選士人尚公主者,曰:「子有美才,不飾細行,為眾毀所抑,能為之乎?
許諾
中書舍人李潘知貢舉托之,擢第,授左拾遺
初尚永福公主,主未降,食帝前,以事折匕箸,帝知其不可士大夫,更詔尚廣德公主
咸通中,以水部郎中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
五月,轉兵部侍郎判戶部
八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
韋保衡所構,檢校司空山南東道節度使三貶韶州刺史
保衡敗,僖宗太子少傅召,未幾,復為山節度使,入拜尚書右僕射
黃巢京師,以病臥家,欲起為相,辭疾,賊迫脅不止,乃曰:「吾死在旦夕,位宰相,義不受汙
」賊遂害之。
高馮
高馮字季輔以字行德州蓚人
母喪以孝聞。
兄元道,仕為汲令,縣人反城應賊,殺元道。
季輔率其黨與縣人戰,擒之,斬首以祭,賊眾畏伏,更歸附之,至數千人
俄與武陟李厚德將其眾降,授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
貞觀初,拜監察御史彈治不避權要
累轉中書舍人,列上五事,以為
今天大定,而刑未措,何哉
謀猷之臣、台閣之吏不崇簡易,而昧經遠,故執憲者以深刻奉公當官者以侵下為益國
尚書八坐人主責成者也,宜擇溫厚脩絜者任之。
敦樸素,革浮偽使家慈孝,人知廉恥,過行者被嗤于鄉,不昵者蒙擯于親,自然禮節興矣。
陛下身帥節儉,而營繕未息丁匠不能驅使,又和雇重勞費。
人主所欲,何求而不得
願愛其財,毋使殫;惜其力,毋使弊。
畿內數州,京師之本,土狹人庶儲畜少而科役多,宜蒙優貸,令得休息強本弱支之義也。
江南河北,人頗舒閑,宜為差等,均量勞逸
公侯勳戚家邑,入俸稍足以奉養,而貸息出舉爭求什一下民化之,競為錐刀,宜加懲革
外官卑品,皆未得祿,故饑寒之切,夷、惠不能全其行。
為政之道,期於易從,不恤其匱,而須其廉正,恐巡察歲出輶軒繼軌,而侵漁不息也。
宜及戶口之繁,倉庾且實,稍加稟賜使得父母、養妻子然後督責其效,則官人畢力矣。
密王元曉等俱陛下懿親,當正其禮。
比見帝子拜諸叔,諸叔答拜
爵封既同,當明昭穆,願垂訓正,以為彝法
書奏太宗稱善,進授太子右庶子
上書得失,辭誠切至。
賜鐘一劑,曰:「而進藥石之言,朕以藥石相報
」後為吏部侍郎,善銓敘人物,帝賜金背鏡一,況其清鑒焉。
久之,遷中書令、兼檢校吏部尚書監脩國史進爵蓚縣公
永徽初,加光祿大夫侍中、兼太子少保
感疾歸第,有詔以其兄虢州刺史季通宗正少卿視疾,遣中使日候增損
卒,年五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諡曰憲
官給轜車,歸葬於鄉。
子正業,仕至中書舍人
善上官儀,貶嶺表
張行成
張行成字德立定州義豐人
少師劉炫門人曰:「行成體局方正廊廟才也。
隋大業末,察孝廉,為謁者散從員外郎
後為王世充度支尚書
世充平,以隋資補谷熟
家貧,代計吏京師,擢制舉乙科,改陳倉
高祖吏部侍郎張銳曰:「今選吏豈無才用特達者?
將用之。
行成,調富平主簿,有能名
召補殿中侍御史糾劾嚴正
太宗以為能,謂房玄齡曰:「古今用人未嘗不因介紹,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
侍宴,帝語山東關中人,意有同異。
行成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
」帝稱善,賜名馬一、錢十萬、衣一稱
自是大政事,令與議焉。
累遷給事中
帝嘗謂群臣:「朕為人主,兼行將相事,豈不是奪公等名?
舜、禹、湯、武得稷、蒐、伊、呂而四海安漢高祖有蕭、曹、韓、彭而天下寧,茲事朕皆兼之
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騰陛下撥亂反正,拯人塗炭,何、漢君臣所能比數
雖然盛德含光規模巨集遠。
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奚用大庭廣眾與之量校,損萬乘之尊,與臣下爭功哉?
」帝嘉納之。
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
太子定州監國,謂曰:「吾乃送公衣錦過鄉邪!
」令有司其先墓。
行成裏人唐卿、崔寶權、馬龍駒、張君劼皆以學行聞,太子召見,以其老不可任以事,厚賜遣之。
太子使行成行在,帝見悅甚,賜勞尤渥。
還為河南巡察大使稱旨檢校尚書左丞
是歲,帝幸靈州,詔皇太子從。
行成諫曰:「皇太子宜留監國,對百寮日決庶務,既為京師重,且示四方盛德
」帝以為忠。
侍中、兼刑部尚書
公元649年
高宗即位封北平縣公監脩國史
晉州地不息,帝問之,對曰:「天,陽也,君象;地,陰也,臣象。
君宜動,臣宜靜
靜者顧動,恐女謁用事人臣陰謀
諸王公主參承起居,或伺間隙,宜明設防閑。
且晉,陛下本封,應不虛發伏願深思以杜未萌
」帝然之,詔五品以上極言得失
俄拜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懼,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義。
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乃賜宮女黃金器,敕勿復辭。
行成固請,帝曰:「公,朕之舊,奈何舍朕去邪
泫然流涕
行成惶恐不得已復視事。
未幾,卒於尚書省舍,年六十七。
九品以上就第哭。
比斂,三遣使內衣服,尚宮宿其家護視
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諡曰定
弘道元年,詔配享高宗廷。
族子 易之 昌宗
族子易之、昌宗
公元699年
易之幼以門廕仕,累遷尚乘奉御
既冠,頎皙美姿制,音技多所曉通
武后時太平公主薦其弟昌宗,得侍。
昌宗白進易之材用過臣,善治煉藥石。
召見,悅之。
兄弟皆幸,出入禁中,傅硃粉,衣紈錦盛飾自喜
即日拜昌宗雲麾將軍、行左千牛中郎將,易之司衛少卿,賜甲第,帛五百段,給奴婢橐它馬牛充入之。
不數日進拜昌宗銀青光祿大夫,賜防閤,同京官朝朔望;追贈父希臧為襄州刺史,母韋、母臧並封太夫人尚宮問省起居
尚書李迥秀私侍臧。
昌宗興不旬日,貴震天下。
諸武兄弟宗楚客等爭造門伺望顏色,親執轡棰,號易之為五郎」,昌宗六郎」。
又加昌宗右散騎常侍
聖曆二年,始置控鶴府,拜易之為監。
久之更號奉宸府,以易之為令。
乃引知名閻朝隱薛稷員半千供奉
後每燕集,則二張諸武雜侍,摴博爭道笑樂,或嘲詆公卿淫蠱顯行無復羞畏
無檢輕薄者又諂言昌宗王子晉後身後使被羽裳、吹簫、乘寓鶴裴回庭中如仙去狀,詞臣爭為賦詩以媚後。
後知醜聲甚,思有以掩覆之,乃詔昌宗禁中論著,引李嶠張說宋之問富嘉謨徐彥伯等二十有六人譔《三教珠英》。
昌宗司僕卿、易之麟台監權勢震赫
皇太子相王請封昌宗,後不聽,遷春官侍郎封鄴國公,易之恒國公,實封各三百戶
後既春秋高,易之兄弟專政邵王重潤永泰郡主竊議,皆得罪縊死
御史大夫魏元忠劾奏易之等罪,易之訴於後,反誣元忠司禮丞高戩約曰:「天子老,當挾太子耐久朋
」後問:「孰為證左?
易之曰:「鳳閣舍人張說
翌日庭辯,皆不讎,然元忠猶皆被逐。
其後易之等益自肆奸贓狼藉御史台劾奏之,乃詔宗晉卿李承嘉桓彥范袁恕己參鞫,而司刑正賈敬言窺望後旨,奏昌宗強市,罪當贖,詔曰可。
承嘉彥範進曰:「昌宗贓四百萬,尚當免官
昌宗大言曰:「臣有功于國,不應免官
」後問宰相內史楊再思曰:「昌宗煉丹劑,陛下之而驗,功最大者也。
」即詔釋之,歸罪其兄昌儀、同休,皆貶官
已而久疾,居長生院宰相不得進見,惟昌宗侍側
昌宗恐後不諱,禍且及,乃引支黨日夜謀為不軌事。
小人疏險道路皆知之,至有榜其事于衢左者。
左台御史中丞宋璟亟請按攝,後陽許,俄詔外按幽州都督屈突仲翔,更敕司刑崔神慶問狀
神慶妄奏云:「昌宗應原。
執奏昌宗法當斬」。
後不答,左拾遺李邕進曰:「之言,社稷計也,願可之。
」後終不許。
公元705年
神龍元年張柬之崔玄暐等率羽林兵迎皇太子入,誅易之昌宗於迎仙院,及其兄昌期同休從弟景雄皆梟首天津橋士庶歡踴,臠取之,一夕盡。
流貶數十人
天寶九載昌期女上表自言,楊國忠助之,詔復易之兄弟官爵,賜同休一子官。
公元683年
贊曰:于志寧太子承乾幾遭賊殺,然未嘗懼,知太宗之明,雖匕首揕胸不愧也。
武后立不敢一言,知高宗之昧,雖死無益也。
季輔,行成進諫,然雍容有禮,皆長厚君子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