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乃授持节、大都督,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閤将军。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

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众,威振敌境。

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1]后赠司空、冀定等六州刺史。子人杰,有祖、父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和州刺史,改封颍川郡公。延孙弟义孙,亦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于世。世为州郡著姓。祖骈,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义,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时,以法保著勋,追赠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所与交游,皆轻猾亡命。人有急难投之者,多保存之。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慕李长寿之为人,遂娶长寿女,因寓居关南。正光末,四方云扰。王公被难者或依之,[2]多得全济,以此为贵游所德。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及长寿被害,其子延孙收长寿馀众,守御东境。朝廷恐延孙兵少不能自固,乃除法保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人,以援延孙。法保至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谓法保曰:「恐子此役,难以吉还也。」法保曰:「古人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纵为国殒身,亦非所恨。」遂倍道兼行。东魏陕州刺史刘贵以步骑千馀邀之。法保命所部为圆阵,且战且前。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未几,太祖追法保与延孙率众还朝,赏劳甚厚。乃授法保大都督。[3]四年,除河南尹。及延孙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据延孙旧栅。频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九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镇九曲城。

及侯景以豫州来附,法保率兵赴景。景欲留之,法保疑其有贰心,乃固辞还所镇。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爵为公。会东魏遣军送粮馈宜阳,法保潜邀之。转战数十里,兵少不敌,为流矢所中,卒于阵。谥曰庄。子初嗣。建德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阎韩防主。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也。祖景,魏孝文时为赭阳郡守。

雄少敢勇,膂力绝人,[4]工骑射,有将率材略。及魏孝武西迁,雄便慷慨有立功之志。大统初,遂与其属六十馀人于洛西举兵,数日间,众至千人。与河南行台杨琚共为掎角。[5]每抄掠东魏,所向剋获。徒众日盛,州县不能御之。东魏洛州刺史韩贤以状闻,邺乃遣其军司慕容绍宗率兵与贤合势讨雄。战数十合,雄兵略尽,兄及妻子皆为贤所获,将以为戮。乃遣人告雄曰:「若雄至,皆免之。」雄与其所亲谋曰:「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于是,遂诣贤军,即随贤还洛。乃潜引贤党,谋欲袭之。事泄,遁免。

时太祖在弘农,雄至上谒。太祖嘉之,封武阳县侯,邑八百户。遣雄还乡里,更图进取。雄乃招集义众,进逼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元湛委州奔河阳,其长史孟彦举城款附。俄而领军独孤信大军继至,雄遂从信入洛阳。时东魏将侯景等围蓼坞,雄击走之。又从太祖战于河桥。军还,仍镇洛西。拜假平东将军、东郡守,迁北中郎将。邙山之役,太祖命雄率众邀齐神武于隘道。神武怒,命三军并力取雄。雄突围得免。除东徐州刺史。太祖以雄劬劳积年,乃徵入朝,屡加赏劳。复遣还州。

东魏东雍州刺史郭叔略与雄接境,颇为边患。雄密图之,乃轻将十骑,夜入其境,伏于道侧。遣都督韩仕于略城东,服东魏人衣服,诈若自河阳叛投关西者。略出驰之,雄自后射之,再发咸中,遂斩略首。除河南尹,进爵为公,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寻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孝闵帝践阼,进爵新义郡公,[6]增邑通前三千八百户,赐姓宇文氏。世宗二年,除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雄久在边,具知敌人虚实。每率众深入,不避艰难。前后经四十五战,虽时有胜负,而雄志气益壮。东魏深惮之。天和三年,卒于镇。赠大将军、中华宜义和五州诸军事、中州刺史。谥曰威。子禽嗣。

陈忻字永怡,宜阳人也。少骁勇,有气侠,姿貌魁岸,同类咸敬惮之。魏孝武西迁之后,忻乃于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东魏,仍密遣使归附。大统元年,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三年,太祖复弘农,东魏扬州刺史段琛拔城遁走。[7]忻率义徒于九曲道邀之,杀伤甚众,擒其新安令张祗。太祖嘉其忠款,使行新安县事。及独孤信入洛,忻举李延孙为前锋,[8]仍从信守金墉城。及河桥战不利,随军西还,复行新安县事。东魏遣土人牛道恒为(扬)〔阳〕州刺史,[9]忻率兵击破之,进爵为子。常随崤东诸将镇遏伊、洛间,每有功效。九年,与李远迎高仲密,仍从战邙山。及大军西还,复与韩雄等依山合势,破东魏三城,斩其金门郡守方台洛。增邑六百户。寻行宜阳郡事。东魏复遣刘盆生为金门郡守,忻又斩之。除镇远将军、魏郡守。俄授使持节、平东将军、显州刺史。太祖以忻威著敌境,仍留静边,弗令之任。十年,侯景筑九曲城,忻率众邀之,擒其宜阳郡守赵嵩、金门郡守乐敬宾。十三年,从李远平九曲城,授帅都督。东魏将尔朱浑愿率精骑三千来向宜(城)〔阳〕,[10]忻与诸将轻兵邀之,愿遂退走。十五年,除宜阳郡守,加大都督、抚军将军。十六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与齐将东方老战于石泉,破之,俘获甚众。时东魏每岁遣兵送米馈宜阳,忻辄与诸军邀击之,每多剋获。

魏恭帝元年,又与开府斛斯琏等,共齐将段孝先战于九曲,大破之。二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其年,授宜阳邑大中正,赐姓尉迟氏。太祖以忻著绩累载,赠其祖昆及父兴孙俱为仪同三司,昆齐州刺史,兴孙徐州刺史。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号有智谋,往来境上,倚伏难测。忻与韩雄等恒令间谍觇其动静,齐兵每至,辄击破之。故永业深惮忻等,不敢为寇。

孝闵帝践阼,徵忻入朝,进爵为伯,寻又进爵许昌(郡)〔县〕公,[11]增邑一千户。武成元年,除熊州刺史,增邑通前二千六百户。又与开府敕勒庆破齐将王鸾嵩。仍从柱国陆通复石泉城。天和元年,卒于位。

忻与韩雄里闬姻娅,少相亲昵。俱总兵境上三十馀载,每有御捍,二人相赴,常若影响。故得数对勍敌,而常保功名。虽并有武力,至于挽彊射中,忻不如雄;散财施惠,得士众心,则雄不如忻。身死之日,将吏荷其恩德,莫不感恸焉。子万敌嗣。朝廷以忻雅得士心,还令万敌领其部曲。

魏玄字僧智,任城人也。六世祖休,仕晋为鲁郡守。永嘉南迁,遂居江左。父承祖,魏景明中,自梁归魏,[12]家于新安。

玄少慷慨,有胆略。普泰中,除奉朝请。频从军与梁人交战。永安初,以功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及魏孝武西迁,东魏北徙,人情骚动,各怀去就。玄遂率募乡曲,立义于关南,即从韦法保与东魏司徒高敖曹战于关口。及独孤信入洛阳,隶行台杨琚防马渚。复与高敖曹接战。自是每率乡兵,抗拒东魏。前后十馀战,皆有功。

邙山之役,大军不利,宜阳、洛州皆为东魏守。崤东立义者,咸怀异望。而玄母及弟并在宜阳。玄以为忠孝不两立,及率义徒还关南镇抚。太祖手书劳之,除洛阳令,封广宗县子,邑四百户。十三年,与开府李义孙攻拔伏流城,[13]又剋孔城,即与义孙镇之。寻移镇伏流。十四年,授帅都督、东平郡守,转河南郡守,加大都督。十六年,洛安民雍方隽据郡外叛,率步骑一千,自号行台,攻破郡县,囚执守令。玄率弘农、九曲、孔城、伏流四城士马讨平之。魏恭帝二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伯,增邑通前九百户。保定元年,移镇蛮谷。四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徙镇阎韩。仍从尉迟迥围洛阳。天和元年,陕(西)〔州〕总管尉迟纲[14]遣玄率仪同宇文能、赵乾等步骑五百于鹿卢交南,邀击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永业有众二万馀人,[15]玄轻将五骑行前觇之,卒与之遇,便即交战,杀伤数十人,获马并甲槊等,永业遂退。二年,进爵为侯。除白超防主。三年,迁熊州刺史。政存简惠,百姓悦之。四年,转和州刺史、伏流防主,进爵为公。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众向宜阳,兵威甚盛,玄率兵御之,每战辄剋。后以疾卒于位。

史臣曰:二国争彊,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用能观兵伊、洛,保据崤、函,齐人沮西略之谋,周朝缓东顾之虑,皆数将之力也。

  1. 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 卷三三赵刚传作「杨伯简」。参卷三三校记第一0条。
  2. 王公被难者或依之 宋本及北史卷六六韦祐传「被」作「避」。
  3. 乃授法保大都督 宋本「乃」作「仍」,疑是。
  4. 雄少敢勇膂力绝人 御览卷三八六一七八五页「敢勇」下有「魁岸」二字。
  5. 共为掎角 原作「犄」,宋本、南本作「椅」,北史卷六八韩雄传百衲本作「掎」,张元济云:「『椅』乃『掎』之讹,见北史。」按张说是,今径改。
  6. 进爵新义郡公 「新」原作「亲」。诸本及北史本传都作「新」,殿本刻误,今径改。
  7. 东魏扬州刺史段琛拔城遁走 按战事在弘农附近,「扬」当作「阳」。下阳州刺史牛道恒即代段琛,「阳」也讹「扬」,据通鉴改。见第九条。此处诸本皆同,通鉴无文,故不改。
  8. 忻举李延孙为前锋 殿本考證云:「举」疑当作「与」。
  9. 东魏遣土人牛道恒为(扬)〔阳〕州刺史 通鉴卷一五八四九0一页「扬」作「阳」。是,今据改。参卷三一校记第一0条。
  10. 东魏将尔朱浑愿率精骑三千来向宜(城)〔阳〕 宋本「城」作「阳」。张元济以为「城」字误,云:「时忻行宜阳郡事。」按忻本宜阳人,这时虽授显州刺史,传称「仍留静边,弗令之任」,即是留在宜阳。宜城渺不相涉,今据改。
  11. 寻又进爵许昌(郡)〔县〕公 宋本及北史卷六六陈欣传欣即忻「郡」作「县」。按魏书卷一0六中地形志中郑州有许昌郡,云「天平元年置」,领有许昌县。此外又有三个许昌县:一属北扬州汝阴郡,一属颍州北陈留、颍川二郡,一属扬州颍川郡。据此知北魏无许昌郡,东魏天平初始置。陈忻封爵在周初,郡既不在周境内,即使是遥封,也不会承认东魏的建置。当作「县」是,今据改。
  12. 父承祖魏景明中自梁归魏 按魏书卷七一裴叔业传附载魏承祖事,承祖随叔业降魏,事在南齐永元二年,即魏景明元年五00年,「梁」当作「齐」。
  13. 十三年与开府李义孙攻拔伏流城 钱氏考异卷三二云:「此大统之十三年,即东魏武定五年,传不书大统者,阙文也。」
  14. (西)〔州〕总管尉迟纲 宋本、南本、局本及本书卷二0尉迟纲传、册府卷四一九四九九六页「西」作「州」。张元济以为「西」字误,云:「见传十二即卷二0。」按张说是,今据改。
  15. 永业有众二万馀人 册府卷四一九四九九六页「万」作「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