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志》第二十一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阳 济阴

兖州

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

徐州

兖州

;陈留郡

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左传成十六年卫伐郑鸣雁,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陈留志曰:「有桐陵亭,古桐丘。」

〖浚仪〗本大梁。帝王世记曰:「禹避商均浚仪。」晋地道记:「仪封人,此县也。」通俗文曰「渠在浚仪,曰莨荡」也。

〖尉氏〗陈留志曰:「有陵树乡,北有泽,泽有天子菀囿,有秦乐厩,汉诸帝以驯养猛兽。」

〖雍丘〗本[_]国。陈留志曰:「城内有神井,能兴雾雹。」案:徐齐民北征记曰:「有吕禄台,高七丈。有郦生祠。」曹植禹庙赞曰:「有禹祠,植移于其城,城本名杞城。」

〖襄邑〗有滑亭。左传庄三年次于滑,杜预曰在县西北。有承匡城。地道记曰在县西。左传文十一年会晋郤缺于承匡。有桐门亭,有黄门亭。襄元年会鄫,杜预曰县东南有鄫城。

〖外黄左传「惠公季年,败宋师于黄」,杜预曰宋邑,县东有黄城。〗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左传昭二十五年「宋公佐卒曲棘」。有繁阳城。

〖小黄〗汉旧仪曰:「高祖母起兵时死县北,为作陵庙于小黄。」

〖东昏〗陈留志曰:「故户牖乡有陈平祠。」

〖济阳〗有武父乡。左传桓十二年「盟于武父」,杜预曰县东北有武父城。县东南有戎城。县都乡有行宫,光武生。

〖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匡人之亭,曹公破袁术处。有黄池亭。陈留志云:「黄亭在封丘。」左传哀十三年盟黄池,杜预曰在〔封邱〕县南。传曰「吴囚子服景伯以还,及户牖」,然即黄池在户牖西。或以为外黄县东沟,非也。

〖封丘博物记有狄沟,即败狄于长丘是也。〗有桐牢亭,或曰古虫牢。左传成五年诸侯会虫牢。陈留志:「有鞠亭,古鞠居。」

〖酸枣〗左传郑太叔至于廪延,杜预曰县北有延津。襄五年会城棣,杜预曰县西南有棣城。东有地乌巢,曹公破袁绍处。陈留志曰:「城内有韩王故宫阙。」

〖长垣〗侯国。有匡城。陈留志曰:「孔子(囚)〔围〕此。」北征记城周三里。左传僖十五年会牡丘,次于匡,杜预曰匡在县西南。昭十三年会平丘,杜预曰县西南有平丘城。有蒲城。左传成九年会于蒲,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曰孔子自匡过蒲。陈留志云「有子路祠。」有祭城。杜预曰郑祭封人仲邑。陈留志曰:「有蘧伯玉墓及祠。」又西南有宛亭。左传僖二十八年卫人盟宛濮,杜预曰近濮水。

〖己吾〗有大棘乡。左传宣二年郑破宋师大棘,杜预曰在襄邑县南。有首乡。左传(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于首止,杜预曰在襄邑东南,有首(止城)〔乡〕。

〖考城〗故菑,陈留志曰:「古戴国地名。」杜预曰:「戴在外黄东南。」尔雅曰:「木立死曰菑。」吕氏春秋:「草郁即为菑。」章帝更名。故属梁。陈留志曰:「有箕子祠。有谷亭。古句渎之丘。」案本传有蒲亭。

〖圉〗故属淮阳。有高阳亭。陈留志曰:「有万人聚,王邑破翟义积尸处。」前书「今高阳」。文颖曰:「高阳,聚邑名,在县西。」

〖扶沟〗故属淮阳。

;东郡

秦置。去雒阳八百余里。十五城,户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杜预曰古卫也。帝王世记曰:「颛顼自穷桑徙商丘。」左传曰「卫,颛顼之墟」,杜预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墟,县城内有颛顼冢。皇览曰:「冢在城门外广阳里中。」博物记曰:「桑中在其中。」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左传僖十三年同会于咸。有清丘。左传曰宣十二年盟清丘,杜预曰县东南。有锄城。

〖燕〗本南燕国。有雍乡。谢沈书曰,赤眉攻雍乡。有胙城,占胙国。有平阳亭。左传哀十六年「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有瓦亭。左传曰定八年会于瓦,杜预曰县东北。有桃城。史记曰春申君说秦曰「王又举甲拔桃入邢」是也。

〖白马〗有韦乡。杜预曰:「县东南有韦城。古豕韦氏之国」。

〖顿丘〗(白虎通)〔皇览〕曰「帝喾冢在城〔南〕台阴野〔中〕」是也。

〖东阿左传桓十年会于桃丘,杜预曰县东南有桃城。襄十四年孙林父败卫侯于阿泽,杜预曰县西南大泽。魏志有渠丘山。〗有清亭。左传隐四年「遇于清」是也。

〖东武阳〗湿水出。

〖范〗有秦亭。左传庄三十一年「筑台于秦」。地道记在县西北。

〖临邑〗有[B925]庙。

〖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左传僖元年「邢迁于夷仪」。有聂城。左传曰「聊摄以东」。

〖发干〗

〖乐平〗侯国。故清,章帝更名。

〖阳平〗侯国。有莘亭。杜预注传曰卫作新台在县北。卫杀公子伋之地,故曰「待诸莘」。有冈成城。秦封蔡泽为冈成君,未详。

〖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左传文元年会于戚,郑救晋中行氏,晋败郑铁,杜预曰戚城南有铁丘。有竿城。前书故发干(县)〔城〕。

〖谷城〗春秋时小谷。左传庄三十二年「城小谷」,杜预曰城中有管仲井。又传曰埋长狄荣如首于周首之北门,杜预曰县东北有周首亭。有巂下聚。左传僖二十六年追齐师至酅,杜预曰县西有地名酅下。皇览曰:「县东十五里有项羽冢。」

;东平国

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户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盐〗本宿国,任姓。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奔郈,杜预曰县东南有郈乡亭。有章城。古国。左传庄三十年,齐取鄣。

〖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左传桓十一年会于阚,杜预曰在须昌县东南。有阚城,博物记云即此亭是。有堂阳亭。故县,后省。

〖富成〗

〖章〗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地道记曰:「有蚩尤祠,狗城。」皇览曰:「蚩尤冢在县阚〔乡〕城中,高七丈。」

〖须昌〗故属东郡。杜预曰:「须句,古国,在西北。」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谷城。左传僖三年会阳谷,杜预曰在县北。

〖宁阳〗故属泰山。

;任城国

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户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光武破庞萌于桃乡。

〖亢父〗左传襄十三年「取邿」,杜预曰县有邿亭。哀六年「城邾瑕」,杜预曰县北有邾瑕城。

〖樊〗

;泰山郡

高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高〗有明堂,武帝造。前书曰在县西南四里。左传昭八年「大蒐于红,至于商、卫」。红亭在县西北,杜预曰接宋、卫也。

〖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有龟山。左传定十年齐归龟阴之田,杜预曰田在山北。琴操孔子作龟山之操。有龙乡城。左传成二年齐围龙,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作「隆」。又楚有蜀之役,杜预曰县西北有蜀亭。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左传隐公「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杜预曰县南有菟裘城。

〖钜平〗侯国。有亭禅山。即古所禅亭亭者也。有阳关亭。左传襄十七年「师自阳关」。桓六年会于成,杜预曰县东南。成城即孟孙之邑。

〖嬴〗有铁。

〖山茌〗侯国。

〖莱芜〗有原山,潘水出。杜预曰汶水出。

〖盖〗沂水出。左传会于防,杜预曰在县东南,有防城。

〖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吕氏春秋夏孔甲游田于东阳萯山。左传哀八年「克东阳」。襄十九年城武城,杜预曰南城县。哀十四年司马〔牛〕葬丘舆,杜预曰县西北有舆城。

〖费〗侯国,曹胜封费是酂县费亭,非此国。故属东海。有[BD25]亭。左传隐八年郑归祊,杜预曰在县东南。闵二年莒人归共仲及密,杜预曰县有密如亭。有台亭。左传襄十二年莒围台,杜预曰县南有台亭。

〖牟〗故国。

;济北国

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臣昭案:济北,前汉之旧国,此是经并泰山复分。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卢左传隐三年齐郑寻卢之盟,杜预曰今县故城。有邾山,在县北。成二年封锐司徒女石窌,杜预曰县东有地名石窌。〗有平阴城。有防门。左传襄十八年齐御晋平阴,堑防门,杜预曰在县北。又齐登巫山以望晋师,杜预曰在县东北。有光里。有景兹山。杜预曰在县东南。有敖山。左传曰「先君献、武废二山」,即敖山、具山。有清亭。左传哀十〔一〕年,齐伐鲁及清是也。有长城至东海。史记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巨防即防门。

〖蛇丘〗有遂乡。古遂国,左传庄十三年齐人灭遂。有下[F446]亭。左传桓三年送姜氏于欢。有铸乡城。周武王未及下车,封尧后于铸。左传有棘地,成公三年叔孙侨如所围。杜预曰汶水北地有棘乡。东观书有芳陉山。

〖成〗本国。左传「卫师入郕」,杜预曰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

〖茌平〗本属东郡。

〖刚〗左传哀八年齐取阐,杜预曰在县北,有阐乡。

;山阳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左传庄三十二年遇于梁丘,杜预曰梁丘乡在县西南。有甲父亭。杜预曰甲父,古国名,在县东南。左传隐十年「取防」,杜预曰县西有防城。

〖东缗〗春秋时曰缗。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围缗。

〖钜野左传桓七年「焚咸丘」,杜预曰县西有咸亭。〗有大野泽。春秋西狩获麟之所。尔雅十薮,鲁有大野。杜预曰县西南有(〈具阝〉)〔郥〕亭。定十三年齐伐晋之所。

〖高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前汉志莽改曰高平,章帝复莽此号。左传隐(九)〔元〕年费伯城郎,杜预曰县东南有郁郎亭。有茅乡城。杜预曰茅乡在昌邑西南。

〖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前汉志在王莽改曰湖陆,章帝复其号。博物记曰苟水出。地道记县西有费亭城,魏武帝初所封。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左传城漆。有闾丘亭。左传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漆乡,西北有显闾亭。哀七年囚邾子负瑕,杜预曰县西北有瑕丘城。

〖方与〗有武唐亭,左传桓二年盟于唐,杜预曰在西南。鲁侯观鱼台。春秋经隐五年矢鱼于棠。有泥母亭,或曰古宁母。左传僖七年盟宁母,杜预曰在县东。三十一年臧文仲宿重馆,杜预曰县西北有重乡城。

〖瑕丘〗

〖金乡〗晋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馀丈,隧长三十丈,傍却入为堂三方,云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

〖防东〗

;济阴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郭璞曰:「城中有陶丘。」皇览曰:「伯乐冢县东南一里所,高四五丈。」古陶,尧所居。帝王世记曰:「舜陶河滨,县西南陶丘亭是。」有三[_]亭。汤伐三鬷,孔安国曰今定陶。

〖冤句〗有煮枣城。史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东有淮、颍、煮枣。」

〖成阳〗有尧冢、灵台,有雷泽。禹贡曰:「雷夏既泽。」帝王世记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济阴有历山。」

〖乘氏〗侯国。博物记曰古乘丘。有泗水。有鹿城乡。

〖句阳〗有垂亭。左传隐八年遇于垂。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文台堕,垂都焚。」徐广曰:「县有垂亭。」

〖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

〖廪丘〗故属东郡。有高鱼城。有运城。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馀以廪丘奔晋」,杜预曰今县故城是。又「袭卫羊角取之」,杜预曰今县所治城。又袭我高鱼,杜预曰在县东北。

〖单父〗侯国,故属山阳。

〖成武〗故属山阳。左传隐七年「戎执凡伯于楚丘」,杜预曰在县西南。有郜城。左传隐十年「取郜」,杜预曰县东南有郜城。地道记有秺城。

〖己氏〗故属梁。皇览曰有平和乡,乡有伊尹冢。

右兖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徐州

;东海郡

高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户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博物记曰:「有勇(王)〔士〕亭,即勇士(万)〔菑〕丘欣。」

〖兰陵〗有次室亭。地道记曰:「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

〖戚〗

〖朐山海经曰:「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璞曰:「在县界。世俗传此山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有铁。有伊卢乡。史记曰,钟离昧(冢)〔家〕在伊卢。

〖襄贲〗

〖昌虑〗有蓝乡。左传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曰县所治,城东北有郳城。郳,小邾国也。

〖承〗

〖阴平〗

〖利城〗

〖合乡〗漷水自此南至湖陆。

〖祝其〗有羽山。殛鲧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博物记曰:「东北独居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左传定十年会齐侯夹谷,孔子相。

〖厚丘〗左传成九年「城中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中乡城。

〖赣榆〗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复。左传「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县东北有纪城。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五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琅邪国

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案本纪,永寿元年置,都尉治。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开阳杜预曰古鄅。左传哀三年城启阳,杜预曰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武〗

〖琅邪〗山海经云有琅邪台,在勃海閒,琅邪之东。郭璞曰:「琅邪临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齐景公曰:「吾循海而南,放乎琅邪。」越绝曰:「句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史记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传有劳山。

〖东莞〗有郓亭。左传曰「公处郓」。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左传隐八年盟浮来,杜预曰邳来山之閒,号曰邳来。庄九年鲍叔受管仲,及堂阜而脱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即古堂阜也,东莞后为(名)〔郡〕。

〖西海〗东观书曰有胜山。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诸〗左传庄二十九年「城诸」,杜预曰诸县在城阳郡。又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杜预曰县东北有娄乡。

〖莒〗本国,故属城阳。左传成八年申公巫臣会渠丘公,杜预曰县有蘧丘里。有铁。有峥嵘谷。

〖东安〗故属城阳。

〖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左传宣元年会于平州,杜预曰在县西。

〖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左传隐六年盟于艾,杜预曰县东南有艾山。七年「城中丘」,杜预曰县东北有中丘亭。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

〖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

〖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左传庄九年盟于蔇,杜预曰在县北。

〖姑幕〗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兹亭。博物记曰淮水入。城东南五里有公冶长墓。

;彭城国

高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古大彭邑。北征记城西二十里有山,山有楚元王墓。伏滔北征记曰:「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有铁。

〖武原〗

〖傅阳〗有[_]水。左传襄十年灭偪阳,杜预曰即此县也。

〖吕〗

〖留〗西征记曰城中有张良庙。

〖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

;广陵郡

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吴王濞所都,城周十四里半。〗有东陵亭。博物记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

〖江都〗有江水祠。

〖高邮〗

〖平安〗

〖氵夌〗故属泗水。

〖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此。县多麋。博物记曰:「千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穫,其收百倍。」又扶海洲上有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穫至冬乃讫,名曰自然谷,或曰禹馀粮。

〖射阳〗故属临淮。有梁湖。地道记曰有博支湖。

〖盐渎〗故属临淮

〖舆〗侯国,故属临淮。

〖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

〖海西〗故属东海。

;下邳国

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戴延之西征记曰:「有沂水,自城西西南注泗,别下回城南,亦注泗。旧有桥处,张良与黄石公会此桥。」有葛峄山,本峄阳山。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槃根往往而存。有铁。

〖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杜预曰在僮县东南。伏滔北征记曰:「县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剑之处。」

〖僮〗侯国。

〖睢陵〗

〖下相〗

〖淮阴〗下乡有南昌亭,韩信寄食处。

〖淮浦〗

〖盱台〗

〖高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左传昭十六年齐师至蒲隧,杜预曰县东有蒲姑陂。

〖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

〖司吾〗侯国,故属东海。

〖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左传昭十三年晋会吴于良。

〖夏丘〗故属沛。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新)〔利〕城、昌虑郡。建安十一年,省昌虑并东海。」

校勘记

三四四八页 二行 有大棘乡有首乡 按:殿本考證齐召南谓大注此二乡皆应在上文襄邑「有承匡城」之下。大棘、首乡皆襄邑地,非己吾地也,不知何以脱入于此。

三四四八页 五行 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 左传杜注作「在陈留雍丘县西北」。按:晋泰始元年封魏废帝为陈留王,治小黄,省陈留入之,晋无陈留县,此「雍丘」二字不可省,今据补。

三四四八页一六行 县东南有戎城 按:此亦杜注,见隐二年。

三四四九页 二行 在〔封邱〕县南 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杜注在封邱县南,注脱「封邱」二字。今据补。

三四四九页 八行 孔子(囚)〔围〕此 按:校补谓「囚」当是「围」之讹。今据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 (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于首止 据殿本考證齐召南说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 有首(止城)〔乡〕 据殿本考證齐召南说改。

三四五0页 四行 湿水出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皆作「漯」。说文作「湿」,从水〈湿,去“氵”〉声。

三四五0页 五行 有(沛)〔泲〕庙 按:前志作「泲」。集解引惠栋说,谓案风俗通云「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庙在东郡临邑县」,则是济渎之庙也。尚书古文「济」作「泲」,当从「泲」。今据改。

三四五0页 五行 有聂(戚)〔城〕 集解引惠栋说,谓京相璠云「聊城县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当作「聂城」。今据改。

三四五0页 七行 有冈成城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注引作「冈成亭」。

三四五一页 二行 (白虎通)〔皇览〕曰帝喾冢在城〔南〕台阴野〔中〕是也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在城」下诸本脱「南」字,「野」下脱「中」字。语见皇览,云「白虎通」者误也。今据改。

三四五一页 九行 杜预注传曰卫作新台在县北 按:「新台」疑「莘亭」之讹。左桓十六年「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杜注「莘,卫地,阳平县西北有莘亭」。

三四五一页一一行 晋败郑铁 按:晋败郑铁乃哀二年事,注系文元年下,疑有脱误。

三四五一页一二行 前书故发干(县)〔城〕 据汲本改。按:校补谓不曰「前志」而曰「前书」,则固非指前志之发干,盖前志之发干所治已非故地,而竿城即前汉故发干城,其地至后汉已并入于卫也。如即前志之发干城,则既言「前」,不必改言「故」矣。前书卫青传封青子登为发干侯,或即在此。是则故发干乃侯国城,一作「县」,非也。

三四五一页一六行 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 按:汲本作「六百七十二里」。

三四五二页 一行 有阚亭 按:校补谓前志东平陆,应劭云「古厥国,今有厥亭是」,与此言有阚亭,即春秋「会于阚」之阚不符,未详孰是。

三四五二页 二行 富成 按:前志作「富城」。

三四五二页 五行 杜预曰县东南有郈乡亭 按:今杜注云「郈在东平无盐县东南」,不言「郈乡亭」。

三四五二页 八行 故县后省 按:集解引洪颐烜说,谓前志堂阳属钜鹿郡,东汉省,与此绝远,注误證。

三四五二页 九行 狗城 按:前志东郡寿良县有朐城。此作「狗城」,「狗」与「朐」疑形近而误,当从前志。

三四五二页 九行 蚩尤冢在县阚〔乡〕城中 集解引惠栋说,谓注「阚乡城中」,诸本脱「乡」字。今据补。

三四五二页一六行 杜预曰县北有邾瑕城 按:今杜注作「邾娄城」。

三四五三页 一行 十二城户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十二城而祗八千馀户,城不及八百户,太少。八千馀户而有四十三万馀口,太多。以李心传东汉户口率十户为五十二口准之,「八千」之「千」当作「万」,各本并误。又按:「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末「七」字,汲本作「一」。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梁甫 按:前志作「梁父」。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有亭禅山 按:前志「禅」作「亭」,当从前志。

三四五三页 四行 山茌 按:各本「山」字皆连上为句。钱大昕谓「山」字当连下句,山茬,县名也。又王先谦谓前志作「茬」,通鉴胡注后汉改曰山茌。又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此与济北之茌平,皆当作「茬」。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潘水出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潘水无考,或淄水之误,前志作「甾」。

三四五三页 五行 南城 按:前志作「南成」。

三四五三页一四行 杜预曰在县东南有防城 按:隐九年经「公会齐侯于防」,杜注「防,鲁地,在琅邪华县东南」。

三四五三页一五行 杜预曰南城县 今杜注「南城」作「南武城」。按:南城晋志作「南武城」。

三四五三页一五行 司马〔牛〕葬丘舆 集解引惠栋说,谓诸本脱〔牛〕字。今据补。

三四五四页 七行 有景兹山 按:左传「景」作「京」。

三四五四页 八行 成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泰山郡有式县,无成县。按:前志补注引李赓芸说,谓前志泰山郡有式无成,后汉分置济北,有成而皆无式,盖东都省式置成也。

三四五四页一二行 杜预曰在县北 按:今杜注作「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

三四五四页一三行 杜预曰在县东南 按:今杜注作「在平阴城东南」,此「县」字疑当作「城」。

三四五五页 五行 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 按:集解引罗革说,谓郡有刚县,晋为东平国之刚平,无刚父。

三四五五页一0行 故橐 汲本、殿本「橐」作「櫜」。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橐」,州郡志作「稿」,案东平王传亦作「稿」。

三四五六页 二行 县西南有(〈具阝〉)〔郥〕亭 据汲本、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郥古阒字。

三四五六页 三行 左传隐(九)〔元〕年费伯城郎 据左传改。按:九年亦书「城郎」,但无杜注。

三四五六页 五行 苟水出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诸书无苟水,前志引禹贡「通于河」,「河」当作「菏」。菏苟形近,此盖亦「菏水出」之误。

三四五六页 七行 哀七年囚邾子负瑕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当注「瑕丘」下。

三四五六页 九行 左传桓二年盟于唐杜预曰在西南 按:隐二年经「公及戎盟于唐」,杜注「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刘昭注引经传及杜注多删节,若此注则有脱误矣。

三四五七页一四行 戎执凡伯于楚丘 按:春秋经「执」作「伐」,传亦云「戎伐之于楚丘」。

三四五七页一六行 有平和乡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皇览作「平利」。

三四五八页 四行 伊卢乡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史记作「庐」,韦昭曰今庐中县。

三四五八页 五行 利城 按:前志作「利成」。

三四五八页 五行 合(城)〔乡〕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有合乡,无合城,晋书地理志东海亦祇有合乡县,此「城」字必「乡」之讹。又引惠栋说,谓案前志及水经泗水注皆作「合乡」。又引马与龙说,谓泗水注漷水出东海合乡县,汉安帝永初七年封马光子朗为侯国,亦见马防传。今据改。

三四五八页 八行 有勇(王)〔士〕亭即勇士(万)〔菑〕丘欣 殿本「万」作「菑」,王先谦谓作「菑」是,「王」乃「士」之讹。今据改。

三四五八页一0行 都州在海中 按:「州」原作「洲」,径据汲本、殿本改,与今山海经合。

三四五八页一二行 钟离昧(冢)〔家〕在伊卢 据殿本改,与史记淮阴侯列传合。

三四五八页一三行 左传昭三十一年 至 郳小邾国也 按:昭三十一年经「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注「黑肱,邾大夫;滥,东海昌虑县」。又庄五年经「郳犁来来朝」,杜注「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黎来,名」。释文「郳,五兮反,国名,后为小邾」。此注节引杜注错乱,骤睹之几不可解。

三四五八页一五行 即羽泉也 按:校补谓「羽泉」当作「羽渊」,见左传,此回改未尽者。

三四五九页 二行 在县西南有中乡城 按:今杜注云「在东海廪丘县西南」,不言有中乡城。

三四五九页 三行 海中去岸百五十步 按:汲本、殿本「五」作「九」。

三四五九页 四行 一行十二字 按:汲本、殿本「二」作「三」。

三四五九页 四行 潮水至加其上三丈 按:何焯校本「丈」改「尺」。

三四五九页 五行 琅邪国秦置 按:殿本考證齐召南谓此注不明,郡与国亦略有别,秦置琅邪郡,前汉因之,光武改为国,省城阳国来属,此其始末也。「秦置」之下当有「郡」字。

三四五九页 五行 十三城户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若如此文,则一城祗千馀户,太少,一户凡三十口,太多,殊不近情,疑「户」下脱去一「十」字。

三四五九页 九行 西海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无西海,盖「海曲」之讹。刘盆子传「琅邪海曲有吕母」,注「海曲,县名,故城在密州莒县东」。又引惠栋说,谓何焯云疑「海曲」之讹。

三四五九页一0行 有峥嵘谷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说文作「峥嵘」,徐锴云俗作「峥」,非。

三四五九页一一行 缯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春秋传僖十四年,鄫子来朝,杜预云「今鄫县」,陵氏云本或作「缯」。又按:校补谓谷梁「鄫」皆作「缯」。

三四六0页 二行 邳来山之閒号曰邳来 殿本考證谓案杜注原文云「邳乡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閒」。今案:杜注「邳乡」上有「县北有」三字,刘注错谬,考證引亦不全。

三四六0页 三行 东莞后为(名)〔郡〕 据集解引惠栋说改。

三四六0页 六行 县有蘧丘里 按:今杜注云「莒县有蘧里」,无「丘」字。

三四六0页 七行 杜预曰在县西 按:今杜注云「在泰山牟县西」,不云在阳都西。

三四六0页 八行 县东南有艾山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杜氏注云「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不云在临沂,未详。

三四六0页 八行 县东北有中丘亭 按:今杜注云「中丘在琅邪临沂县东北」,不言亭。

三四六0页一四行 有柤水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柤」一作「祖」。京相璠云县西北有祖水沟,去偪阳八十里。

三四六0页一五行 故属沛(国) 集解引惠栋说,谓「国」字衍,前志为沛郡也。今据删。

三四六一页 四行 建武中省泗水国 按:「省」原讹「有」,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四六一页 八行 堂邑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玉篇「堂」作「〈堂阝〉」。

三四六二页 三行 盱台 按:前志「台」作「眙」。

三四六二页 四行 潘旌 按:前志「潘」作「播」。

三四六二页一0行 县东有蒲姑陂 按:今杜注「姑」作「如」。

三四六二页一三行 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新)〔利〕城昌虑郡 集解引马与龙说,谓徐州无新城郡,「新」当作「利」,形近而讹。今据改。按:钱大昕谓魏志太祖纪,建安三年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以臧霸传考之,盖禽吕布后所置,魏氏春秋以为初平三年分者,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