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02-076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庄氏算学卷三
            淮徐海道庄亨阳撰
 勾股测量
立表杆测法(凡立表杆必用垂线取直并准/量所立地距人立尺寸以取)
  测高(设有一旗杆距人立处三/丈欲知其高立表杆测之)
法以距旗杆三丈处立一表杆高四尺(如图/丁丙)向前又立
一表杆高八尺(如图/戊己)看两表端与旗杆顶齐(如图/甲丁)量两
卷三 第 1b 页 WYG0802-0768d.png
表间相距五尺(如图/丁庚)乃以五尺为一率前表八尺内减
后表四尺馀四尺(如图/戊庚)为二率距旗杆三丈(如图/丁辛)为三
率求得四率二丈四尺(如图/甲辛)加入后表四尺得二丈八尺(如/图)
(甲/乙)即旗杆之高也
卷三 第 2a 页 WYG0802-0769a.png
  测远(设有一树欲知其/远用表杆测之)
法先立一表杆对树(如图/甲乙)次于表杆处取直角横量十
五丈立一表杆(如/丙)再依次表立一表杆对树参直(如/丁)
于丁表处作垂线至丙乙线界(如图/丁己)量得五丈复量丙
 
 
 
 
卷三 第 2b 页 WYG0802-0769b.png
己度得三丈爰以三丈为一率五丈为二率十五丈(丙/乙)
三率求得四率二十五丈(如图/甲乙)即树之远也
 比例(比例者以原有之两数为例以今有之一数与之比较而/得所求之数也凡比例皆列四率以二率三率相乘以一)
   (率归除得四/率为所求)
  正比例(一名异/乘同除)
法以原有之两数为一率二率今有之一数为三率得
四率为所求凡一率与三率为类二率与四率为类设
如每三人赏银一两八钱今应赏二百四十人共该银
卷三 第 3a 页 WYG0802-0769c.png
若干 法以原有之三人为一率一两八钱为二率今
有之二百四十人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四十四两即赏
银总数
  转比例(一名同/乘异除)
法以今有之一数为一率原有之两数为二率三率得
四率为所求假如有田一亩原阔八步长三十步今要
阔十二步该长若干 法以今阔十二步为一率原长
三十步为二率原阔八步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步即
卷三 第 3b 页 WYG0802-0769d.png
今所求之长数(盖乘除之数递增递减者为正比例总数/相同分者多则得数转少分者少则得数)
(转多为/转比例)
  正比例带分
  设如每铜二斤六两换锡三斤九两今有铜七斤
  十二两该换锡若干
法以原铜二斤六两通为三十八两为一率原锡三斤
九两通为五十七两为二率今铜七斤十二两通为一百
二十四两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八十六两即今所换锡
卷三 第 4a 页 WYG0802-0770a.png
数以每十六两为一斤除之得十一斤零十两
  转比例带分
  设如营造每日用五十六人计一月又九分月之
  三可以完工今每日用六十四人完工该几何日
法以今用六十四人为一率因分母为九(即命一月/为九分也)
入分子三共十二为二率原用五十六人为三率求得
四率十分半满分母九分收为一月馀一分半即命为
一月又九分月之一分半为完工之日数若欲知一分
卷三 第 4b 页 WYG0802-0770b.png
半之日数则以九分为一率以一月通为三十日为二
率以一分半为三率求得四率五日是为分子日数
  合率比例(系合两比例或合三比/例用一次除乘而得)
  设如以夏布换绵布但知每夏布三丈价银二钱
  每绵布七丈价银七钱五分今有夏布四十五丈
  应换绵布若干
法以夏布三丈与绵布价银七钱五分相乘得二两二
钱五分为一率夏布价银二钱与绵布七丈相乘得一
卷三 第 5a 页 WYG0802-0770c.png
两四钱为二率夏布四十五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八
丈即夏布四十五丈所换绵布之数(此两比例合/为一比例法)如分两
比例算之则先以夏布三丈为一率价银二钱为二率今
夏布四十五丈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价银三两即夏布四
十五丈所值银数再以绵布价银七钱五分为一率绵布
七丈为二率夏布所值银三两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八
丈即为夏布所换绵布之数
  设如原有鹅八只换鸡二十只鸡三十只换鸭九十
卷三 第 5b 页 WYG0802-0770d.png
  只鸭六十只换羊二只今有羊五只问换鹅几何
法以羊二只与所换鸭九十只相乘得一百八十只再
以所换鸡二十只乘之得三千六百只为一率以原
鸭六十只与原鸡三十只相乘得一千八百只再以原
鹅八只乘之得一万四千四百只为二率今羊五只为
三率求得四率二十只即羊五只所换鹅数(此三比例/合为一比)
(例/法)如欲分三比例算之则先求羊五只所换鸭数以羊
二只为一率鸭六十只为二率今羊五只为三率求得
卷三 第 6a 页 WYG0802-0771a.png
四率得鸭一百五十只即羊五只所换鸭数次求鸭一
百五十只所换鸡数以鸭九十只为一率鸡三十只为
二率今羊五只所值之鸭一百五十只为三率求得四
率得鸡五十只即羊五只所值鸡数然后求鸡五十只
所换鹅数以鸡二十只为一率鹅八只为二率今羊五
只所值之鸡五十只为三率求得四率得鹅二十只即
羊五只所换鹅数也
  测高(设有一旗杆不知其远今欲/求其高用表杆两测求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802-0771b.png
法先立一表杆高四尺(如图/丁丙)向前又立一表杆高八尺
(如图/戊己)看两表端与旗杆顶齐(如图/甲丁)量两表间相距五尺
(如图/丁庚)记之再退后三丈对准前表立一表杆高四尺(如/图)
(壬/癸)向前又立一表杆高八尺(如图/子丑)看两表端与旗杆顶齐
(如图/甲壬)量两表间相距一丈(如图/壬卯)乃以再测之距度一丈
与先测之距度五尺相减馀五尺(如图/壬寅)为一率前表八
尺与后表四尺相减馀四尺(如图/子卯)为二率先测与再测
相距之三丈(如图/壬丁)为三率求得四率二丈四尺(如图/甲辛)
卷三 第 7a 页 WYG0802-0771c.png
入后表高四尺得二丈八尺(如图/甲乙)即旗杆之高如欲求其
远则以再测之距度一丈与先测之距度五尺相减馀五
(如图/壬寅)为一率再测之距度一丈(如图/壬卯)
 
 
 
 
 
卷三 第 7b 页 WYG0802-0771d.png
为二率两测相距之三丈(如图/壬丁)为三率求得四率六丈(如/图)
(壬/辛)即旗杆距退后表杆之远
  又法设塔一座欲知其高用相等两表测之
法先立一表杆比人目高四尺人离表杆六尺看塔顶
与表端齐又自前表退后六丈复立一表杆亦比人目
高四尺人离表杆八尺看塔顶与表端齐乃以前表距
分六尺与后表距分八尺相减馀二尺(如图/己壬)为一率表比
人目高四尺(如图/辛庚)为二率两表相距六丈(如图/辛戊)为三率
卷三 第 8a 页 WYG0802-0772a.png
求得四率十二丈(如图/甲癸)加表比人目高四尺(如图/癸乙)共十
二丈四尺(如图/甲乙)即人目以上之高再加人目距地之尺寸
即塔顶距地平之高如求塔距前表之远则以两表
 
 
 
 
 
卷三 第 8b 页 WYG0802-0772b.png
距分相减之二尺(如图/己壬)为一率前表距分六尺(如图/丙丁)
二率两表相距之六尺(如图/辛戊)为三率求得四率十八丈
(如图/戊癸)即塔距前表之远再加六丈即塔距后表之远
  又法设楼一座欲知其高以不等两表测之
法先立一长表比人目高六尺人离表五尺四寸看楼
脊与表端齐又退后二丈立一短表比人目高四尺人
离表六尺四寸看楼脊与表端齐乃以前表比人目高
六尺(如图/丙丁)为一率前表距分五尺四寸(如图/目丁)为二率后
卷三 第 9a 页 WYG0802-0772c.png
表比人目高四尺(如图戊己/与庚辛同)为三率求得四率三尺六
(如图/目辛)为前表与后表同高所得之距分(庚目辛勾股/形与戊壬己)
(勾股/形同)爰以三尺六寸(如图目辛/与壬己同)与后表距分六尺四寸
(如图/目己)相减馀二尺八寸(如/目)图壬为一率后表比人目高四
(如图/戊己)为二率前表距分五尺四寸(如图/目丁)内减三尺六
寸馀一尺八寸(如图/辛丁)与两表相距之二丈(如图/己丁)相减馀
一丈八尺二寸(如图/戊庚)为三率求得四率二丈六尺(如图/甲癸)
加表比人目之高四尺(如图/癸乙)共得三丈(如图/甲乙)即人目以
卷三 第 9b 页 WYG0802-0772d.png
上之高再加人目距地尺寸即楼脊距地之高
 
 
 
 
  又日景测高(设一旗杆量日景/长十丈问高几何)
法于同时立一表杆高四尺量表景长二尺乃以表景
二尺为一率表高四尺为二率旗杆之景一丈为三率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02-0773a.png
求得四率二丈即旗杆之高
 
 
 
 
  矩度测量(矩度之制必用正方每边定一百分或/二百分横竖俱界线画成小方分对中)
      (心所出线两边安表取中心/安游表定准坠线以成勾股)
  测高(设有一旗杆距人立处/三丈欲测其高几何)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02-0773b.png
法用矩度以定表看地平游表看旗杆顶得距地平分四十
(此矩度系界画为一百分自/中心平分半矩为五十分)乃以半矩五十分(如图/丁己)为一
率所得距分四十分(如图/辛己)为二率距旗杆三丈(如图/丁庚)为三
率求得四率二丈四尺(如图/甲庚)即矩度中心所对地平至旗
杆顶之高再加矩度中心距地(如图/庚乙)即所求旗杆之高也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02-0773c.png
  测远(设有一树欲求其/远用矩度测之)
法须平安矩度以定表与游表定准正方直角定表对
树随游表所指立表杆二三处横量十五丈复安矩度
定表对表杆游表对树得矩中心距分三十分乃以距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02-0773d.png
分三十分(如图/戊丁)为一率半矩五十分(如图/戊丙)为二率横量
十五丈(如图/丙乙)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五丈(如图/甲乙)即所求
树之远也
  重矩测高(设山一座欲知其/高以重矩测之)
法用矩度以定表看地平游表看山顶得距地平分四
十分又向后量九丈复安矩度以定表仍看前矩定表
所看原处游表看山顶得距地平分三十二分乃以前
矩距分四十分(如图/己庚)为一率半矩五十分(如图/丙庚)为二率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02-0774a.png
后矩距分三十二分(如图/辛壬)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十分(如/图)
(丙/子)乃以后矩之半矩五十分与四十分相减(后矩之辛/壬丑勾股)
(形与前矩之癸子/丙勾股形相同)馀十分(如图/丁丑)为一率后矩距分三十
二分(如图/辛壬)为二率两矩相距九丈(如图/丁丙)为三率求得四
率二十八丈八尺(如图/甲戊)即矩度中心所对地平至山顶
之高再加矩度中心矩即所求山之高 若求山距后
矩之远则以相距矩分相减之十分(如图/丁丑)为一率半矩
五十分(如图/丁壬)为二率两矩相距之九丈(如图/丁丙)为三率求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02-0774b.png
得四率四十五丈(如图/丁戊)即后矩距山之远减两矩相距
九丈即前矩距山之远
 
 
 
 
  又法设有一石欲知其远不取直角于左右两处
  测之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02-0774c.png
法先平安矩度于右以定表对左矩中心游表看石得
距中心距分三十七分五釐其游表之斜矩分为六十
二分五釐次安矩度于左以定表对右矩中心游表看
石得距中心距分十一分二釐五毫其游表之斜距分
为五十一分二釐五毫横量两矩相距三十九丈乃以
两矩中心距分相并得四十八分七釐五毫(如图甲乙/与丙丁两)
(勾股/相并)为一率右矩游表之斜距分六十二分五釐(如图/右丁)
为二率横量三十九丈(如图/右左)为三率求得四率五十丈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02-0774d.png
(如图/石右)即右矩距石之远如求左矩距石则仍以四十八
分七釐五毫为一率以左矩游表之斜距分五十一分
二釐五毫(如图/甲左)为二率仍以三十九丈为三率求得四
率四十一丈(如图/石左)即左矩距石之远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02-0775a.png
  又法设隔河一树欲知其远不能定直角斜对树
  两测求之
法先平安矩度于一处复随定表所指横量十七丈安
一矩度(如止用一矩度则/记准一处亦可)以先安矩度定表看后安矩
度中心游表看树得距矩度中心距分四十九分其游
表之斜距分为七十分次以后安矩度定表看先安矩
度中心游表看树得距矩度中心距分十五分其游表
之斜距分为五十二分二釐乃以先安矩度之中心距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02-0775b.png
分四十九分与后安矩度之中心距分十五分相减为
三十四分(如图/戊乙)为一率先安矩度游表之斜距分七十
(如图/乙先)为二率横量十七丈(如图/先后)为三率求得四率三
十五丈(如图/树先)即先安矩度距树之远如求后安矩度距
树则仍以三十四分为一率以后安矩度游表之斜距
分五十二分二釐(如图丁后/与戊先等)为二率仍以十七丈为三
率求得四率二十六丈一尺(如图/树后)即后安矩度距树之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02-0776a.png
 
 
 
 
 尖圆体(圆底尖堆得长圆体三分之一倚壁尖堆二/分之一内角堆得圆底尖堆四分之一外角)
    (堆得圆底尖/堆四分之三)
  圆底尖堆设积米一堆高五尺底周一十四尺问
  该米数几何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02-0776b.png
法以底周十四尺用圆周求面积法求得圆面积一十
五尺五十九寸七十一分八十四釐一十二毫有馀为
尖圆堆之㡳面积再与高五尺相乘得七十七尺九百
八十五寸九百二十分六百釐有馀(为长圆/体积)三归之得
二十五尺九百九十五寸三百零六分八百二十釐有
馀为圆底尖堆之积数然后以石率二千五百寸除之
得米一十石零三升九合八勺有馀即所求圆底尖堆
之米数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02-0776c.png
  倚壁尖堆设倚壁积米一堆高四尺底周六尺该米
  几何
法以底周六尺(此全圆/周之半)倍之得一十二尺为全周乃用
圆周求面积法求得圆面积一十一尺四十五寸九十
一分五十五釐有馀(为全圆/面积)折半得五尺七十二寸九
十五分七十七釐有馀为倚壁尖堆之底面积再以高
四尺乘之得二十二尺九百一十八寸三百零八分有
(为半周长/圆体积)三归之得七尺六百三十九寸四百三十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02-0776d.png
六分有馀为倚壁尖堆之积数然后以石率二千五百
寸除之得三石零五升五合七勺有馀即所求倚壁尖
堆之米数
  倚壁内角堆设倚壁内角积米一堆高五尺周一
  十二尺该米几何
法以周一十二尺(此全圆周/四分之一)四因之得四十八尺为全
周乃用圆周求面积法求得圆面积一百八十三尺三
十四寸六十四分九十釐有馀(此全圆/面积)四归之得四十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02-0777a.png
五尺八十三寸六十六分二十二釐有馀为倚壁内角
准之底面积再与高五尺相乘得二百二十九尺一百
八十三寸一百一十分(为长圆一/角之体积)三归之得七十六尺
三百九十四寸三百七十分为倚壁内角堆之积数然
后以石率除之得三十石零五斗五升七合有馀即所
求倚壁内角堆之米数
  倚壁外角堆设倚壁外角积米一堆高六尺底周
  三十三尺该米几何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02-0777b.png
法以周三十三尺(此全圆周/四分之三)三归四因得四十四尺为
全周乃用圆周求面积法求得圆面积一百五十四尺
六寸一十九分八十一釐九十二毫有馀四归三因得
一百一十五尺五十四寸六十四分八十六釐四十四
毫有馀为倚壁外堆之底面积再以高六尺乘之得六
百九十三尺二百七十八寸九百一十八分六百四十
釐有馀三归之得二百三十一尺九十二寸九百七十
二分八百八十釐有馀为倚壁外角堆之积数然后以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02-0777c.png
石率除之得九十二石三升七合有馀即所求倚壁外
角堆之米数
 截积
  正方形从一边截积设正方积二百二十五尺今
  欲于一边截积四十五尺问截阔几何
法以总积二百二十五尺开平方得十五尺为正方边
以十五尺除截积四十五尺得三尺即截积之阔于十
五尺内减三尺馀十二尺即截剩馀积之阔也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02-0777d.png
  正方形从两边截积设正方积三百六十一尺今欲
  截积一百六十五尺馀积仍为正方形问应得边
  数几何
法以总积三百六十一尺与截积一百六十五尺相减
馀一百九十六尺开平方得一十四尺即截积所除之
正方边
  长方形截积设长方形一万九千二百尺长比阔
  多四十尺今减积二千八百八十尺问馀积长阔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02-0778a.png
  各几何
法以总积一万九千二百尺用带纵平方得长一百六
十尺阔一百二十尺今如欲截阔则以长一百六十尺
除截积二千二百八十尺得十八尺为截积之阔于原
阔一百二十尺内减十八尺馀一百零二尺即截剩馀
积之阔如欲截长则以阔一百二十尺除截积二千二
百八十尺得二十四尺为截积之阔于原长一百六十
尺内减二十四尺馀一百三十六尺即截剩馀积之长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02-0778b.png
 截积
  勾股形截上段积设股三十六尺勾二十七尺今
  从上段截积五十四尺问应截长阔各几何
 
 
 
 
法以股三十六尺为一率勾二十七尺为二率截积五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02-0778c.png
十四尺倍之(即甲丁与丁戊/相乘之长方)为三率求得四率八十一
尺开方得九尺即所截之阔(盖股与勾之比必同于甲/丁丁戊相乘之长方与丁)
(戊自乘之/正方之比)再以勾二十七尺为一率股三十六尺为二
率所截之阔九尺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二尺即所截之

  勾股形截下段积设股三十六尺勾二十七尺今
  从下段截斜方形积四百三十二尺问截长及上
  阔各若干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02-0778d.png
法以股三十六尺为一率勾二十七尺为二率截积四
百三十二尺倍之得八百六十四尺为三率求得四率
六百四十八尺乃以勾二十七尺自乘得七百二十九
尺内减所得四率六百四十八尺馀八十一尺开方得
九尺为所截之阔再以勾二十七尺为一率股三十六
尺为二率阔九尺与勾二十七尺相减馀十八尺(如图/己丙)
为三率求得四率二十四尺(如图戊己/与丁乙等)即所截之长
或用勾股形有边求积法求得勾股积四百八十六尺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02-0779a.png
内减从下段所截之斜方积四百三十二尺馀五十四
尺即为从上段所截之勾股形积依前法比例求之所
得之阔即上阔上段之长与股三十六相减即下段所
截之长
  三角形截积算法与勾股形同(底阔如勾/中长如股)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02-0779b.png
  斜方形截上段积设两直角斜方形长二十四尺
  下阔二十尺上阔十二尺今从上股截积一百六十
  八尺该截长阔各几何
 
 
 
 
法以长二十四尺为一率下阔二十尺内减上阔十二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02-0779c.png
尺馀八尺为二率截积一百六十八尺倍之得三百三
十六尺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一十二尺再以上阔十
二尺自乘得一百四十四尺与所得四率一百一十二
尺相加得二百五十六尺开方得十六尺即所截之阔
乃以上下两阔相较减之八尺为一率长二十四尺为
二率截阔与上阔相减馀四尺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二
尺即所截之长
  斜方形截下段积设斜方形长二十四尺上阔十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02-0779d.png
  二尺下阔二十尺今从下段截积二百一十六尺
  求截长阔
法以长二十四尺为一率下阔内减上阔馀八尺为二
率截积二百一十六尺倍之得四百三十二尺为三率
求得四率一百四十四尺乃以下阔二十尺自乘得四
百尺内减所得四率一百四十四尺馀二百五十六尺
开方得一十六尺即所截之阔再以上下两阔较减所馀
之八尺为一率长二十四尺为二率下阔二十尺内减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02-0780a.png
截阔十六尺馀四尺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二尺即所截
下段之长
 梯形
  梯形截上段积截下段积
法俱与斜方形同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02-0780b.png
上下两阔较比斜方形为二倍截积比斜方形亦为二
倍故其比例皆同
  梯形自一边截勾股积设梯形长一百二十尺上
  阔二十尺下阔八十尺今自一边截勾股积四百
  五十尺求截长阔几何
卷三 第 24a 页 WYG0802-0780c.png
法以长一百二十尺为一率上阔二十尺与下阔八十
尺较减馀六十尺折半得三十尺(如图/乙戊)为二率截积四
百五十尺倍之得九百尺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百二十
五尺开方得一十五尺为所截之阔(如图/乙辛)乃以半较三
十尺为一率长一百二十尺为二率截阔十五尺为三
率求得四率六十尺即所截之长
  梯形自一边截斜方形积设梯形长一百二十尺
  上阔四十尺下阔八十尺今自一边截斜方形积
卷三 第 24b 页 WYG0802-0780d.png
  四千二百尺求所截之上下阔
法以上阔四十尺与下阔八十尺较减馀四十尺折半
得二十尺为所截斜方形上阔与下阔之较又以截积
 
 
 
 
四千二百尺倍之得八千四百尺以长一百二十尺除
卷三 第 25a 页 WYG0802-0781a.png
之得七十尺为所截斜方形上阔与下阔之和加较二
十尺得九十尺折半得四十五尺即下阔减较二十尺
得五十尺折半得二十五尺即上阔
 分积
  三角形平分面积一半仍与原形同式
  设三角形小腰边二十丈大腰边三十四丈底边
  四十二丈面积三百三十六丈今分面积一半与
  原形同式问所截三边各长若干
卷三 第 25b 页 WYG0802-0781b.png
 
 
 
 
法以原面积三百三十六丈为一率原面积折半得一
百六十八丈为二率底边四十二丈自乘得一千七百
六十四丈为三率求得四率八百八十二丈开方得二
十九丈六尺九寸八分四釐八毫为所截之底边乃以
卷三 第 26a 页 WYG0802-0781c.png
原底边为一率大腰边为二率所截底边为三率求得
四率二十四丈零四寸一分六釐有馀即所截之大腰
边又以原底边为一率小腰边为二率所截底边为三
率求得四率十四丈一尺四寸二分有馀即所截之小
腰边○凡各形截积仍欲与原形同式者算法
仿此
  圆面截弧矢形有矢求圆设圆形径一尺二寸矢
  阔二寸四分求弦长
卷三 第 26b 页 WYG0802-0781d.png
 
 
 
 
 甲乙为全径甲戊为矢丙丁为弦甲丙丁为截弧
 矢形
法以矢阔二寸四分为首率圆径一尺二寸内减矢阔
二寸四分馀九寸六分为末率首末率相乘得二十三
卷三 第 27a 页 WYG0802-0782a.png
寸零四分开方得四寸八分为中率(即丙/戊)倍之得九寸
六分为弧矢形之弦
  圆面截弧矢形有弦求矢设圆形径一尺七寸弦
  长一尺五寸求矢阔
法以弦长一尺五寸折半得七寸五分自乘得五十六
寸二十五分为长方积以圆径一尺七寸为长阔和用
带纵和数开方法算之得阔四寸五分即弦矢形之矢
  弧矢形求圆径设弧矢形弦长一尺一寸矢阔四
卷三 第 27b 页 WYG0802-0782b.png
  寸求圆径
法以矢阔四寸为首率弦长一尺二寸折半得六寸为
中率以中率六寸自乘首率四寸除之得九寸为圆之
截径加矢阔四寸即圆径
  圆面截弧矢形求积
卷三 第 28a 页 WYG0802-0782c.png
法用勾股八线表比例求截弧之度分随比例得所截
弧背之丈尺乃自截弧至圆心作一弧背三角形以半
径数与弧背之丈尺相乘得数折半为弧背三角形之
面积又自圆心至弦作一平三角形用半径与矢相减
馀数为中垂线以中垂线与弦相乘得数折半为平三
角形面积两三角形面积相减即弧矢形面积
又法以矢与弦相加以半矢乘之得数为弧矢形面积
 此法较前法微疏如无八线表则以此法算之
卷三 第 28b 页 WYG0802-0782d.png
 并积
  两正方形并积有边较求分积及边
  设大小两正方积共四百一十尺大方边比小方
  边多六尺问分积及各边几何
卷三 第 29a 页 WYG0802-0783a.png
法以共积四百一十尺加倍得八百二十尺又以两方
边较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与八百二十尺相减馀七
百八十四尺开方得二十八尺为两方边之和加较六
尺折半得十七尺为大正方之边减较六尺折半得十
一尺为小正方之边以方边各自乘得积数
  两正方形并积有边总求分积及边设大小两正
  方形积共六百一十七尺两正方边共三十五尺
  求分积及各边之数几何
卷三 第 29b 页 WYG0802-0783b.png
法以共积六百一十七尺倍之得一千二百三十四尺
又以两边和三十五丈自乘得一千二百二十五尺与
倍积相减馀九尺开方得三尺即两方边之较两边和
三十五尺与边较三尺相加折半得十九尺即大正方
之边减边较三尺得十六尺即小正方之边次方边各
自乘得积数
  两正方形相并有边较积较求各边设大方边比
  小方边多七尺大方积比小方积多三百四十三
卷三 第 30a 页 WYG0802-0783c.png
  尺求各方边
 
 
 
 
法以积较三百四十三尺用边较七尺除之得四十九
尺即两正方边之和加较七尺折半得二十八尺为大
正方之边减较七尺馀二十一尺为小正方之边
卷三 第 30b 页 WYG0802-0783d.png
  两正方形相并有边总积较求各边设大小两正
  方边共三十一尺大正方积比小正方积多一百
  五十五尺求各边
法以积较一百五十五尺用两边和三十九尺除之得
五尺为两方边之较与两边和三十一尺相加折半得
十八尺即大正方之边减较五尺馀十三尺即小正方
之边
  两正方形并积有积较求各边设大小两正方积
卷三 第 31a 页 WYG0802-0784a.png
  共一百三十尺大正方积比小正方积多二十二
  尺求各边
法以积较三十二尺与共积一百三十尺相减馀九十
八尺折半得四十九尺即小正方之积开方得七尺即
小正方之边小方积四十九尺与积较三十二尺相加
得八十一尺即大正方之积开方得九尺即大正方之边
  三正方形并积有三边较求各边设三正方形共
  积三百八十一尺大方边比次方边多六尺次方
卷三 第 31b 页 WYG0802-0784b.png
  边比小方边多三尺求各方边
 
 
 
 
法以大方边比小方边所多之较六尺自乘得三十六尺
又以次方边比小方边所多之较三尺自乘得九尺两
数相并得四十五尺与共积三百八十一尺相减馀三
卷三 第 32a 页 WYG0802-0784c.png
百三十六尺三因之得一千零八尺为长方积(其阔为/三小正)
(方边长为三小正方边两/大方边较两次方边较)又以大方边较六尺倍之得
十二尺次方边较三尺倍之得六尺两数相并得十八
尺为长阔较用带纵较数开方法算之得阔二十四尺
归之得八尺即小正方边加次方边所多之较三尺得
十一尺即次方边再加大方边所多之较三尺得十四
尺即大正方
 容面
卷三 第 32b 页 WYG0802-0784d.png
  圆面容正方设圆径十尺问内容正方边几何
 
 
 
 
法以圆径十尺自乘得一百尺折半得五十尺开平方
得七尺零七分一釐有馀即圆面内所容正方边也
  圆面容三角形设圆径二十尺问内容三角形之
卷三 第 33a 页 WYG0802-0785a.png
  一边尺寸几何
 
 
 
 
 乙丙与半径等甲乙丙为正勾股形全径为弦乙丙
 为勾则甲丙为股
法以圆径二十尺为弦折半十尺为勾用勾弦求股法
卷三 第 33b 页 WYG0802-0785b.png
得十七尺三寸二分有馀即圆面内所容三角形之一边
  三角形容正方面设三角形大腰三十七尺小腰
  十五尺底四十四尺问内容正方边几何
 
 
 
 
法先用三角形求中垂线法求得十二尺为中垂线与
卷三 第 34a 页 WYG0802-0785c.png
底四十四尺相加得五十六尺为一率中垂线十二尺
为二率原底边四十四尺为三率求得四率九尺四寸
二分八釐有馀即三角形内所容正方边也
 
 
 
 
  三角形容圆面设三角形每边一尺二寸问内容
卷三 第 34b 页 WYG0802-0785d.png
  圆面径几何
 乙丙丁勾股形与甲丙丁勾股形同式丙丁勾为乙
 丁弦之半则甲丙勾亦必为甲丁弦之半甲丁与乙
 甲等故甲丙圆面半径得乙丙中垂线三分之一倍
 之即为全径
法先用三角形求中垂线法求得一尺零三分九釐
有馀为中垂线以三归之得三寸四分六釐有馀为
圆面半径倍之得六寸九分二釐有馀即所求圆
卷三 第 35a 页 WYG0802-0786a.png
面径
  勾股形容正方设勾九尺股十二尺问内容正方
  边几何
法以勾九尺与股十二尺相加得二十一尺为一率勾
九尺为二率股十二尺为三率求得四率五尺一寸四
分二釐有馀即勾股形内所容正方面边也
  勾股形容圆面设勾九尺股十二尺问内容圆面
  径几何
卷三 第 35b 页 WYG0802-0786b.png
 
 
 
 
 
 乙庚与乙戊等庚丁与丁己等于乙丙与丙丁勾股
 和内减乙丁弦所馀为戊丙及丙己二段各为圆面
 之半径相并即为全径
卷三 第 36a 页 WYG0802-0786c.png
法以勾股求弦法求得十五尺为弦乃以勾九尺与股
十二尺相加得二十一尺内减弦数十五尺馀六尺即
所容圆面径
  锐角钝角三角形容圆面式
 
 
 
 
卷三 第 36b 页 WYG0802-0786d.png
法先用三角形有边求积法求得三角形积倍之为长
方积并三边共数除之得数为圆面半径加倍即为全

 按分递折比例 二八差分 三七差分 四六差
 分 递折差分 加倍减半差分
  设有人一千六百名二分赏银八分赏米求赏银
  赏米人数各几何
法以二分八分相并得十分为一率人一千六百名为
卷三 第 37a 页 WYG0802-0787a.png
二率二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三百二十名即赏银人数
再以八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一千二百八十名即赏米
人数
  设有米五百八十八石令甲乙丙三人二八分之
  求各得米数若干
法以二分为甲衰八分为乙衰二归八因得三十二为
丙衰三数相并得四十二分为一率米数五百八十八
石为二率若以甲衰二分为三率则求得四率二十八
卷三 第 37b 页 WYG0802-0787b.png
石即甲应分米数若以乙衰八分为三率则求得四率
百一十二石即乙应分米数或以丙衰三十二分为三
率则求得四率四百四十八石为丙应分之米数
  设有粮二千六百五十五石九斗令甲乙丙丁戊
  五等人户照二八递减纳之甲户三十乙户四十
  丙户五十丁户六十戊户七十问各户该纳若干
法以递减最少之戊户为二衰丁户为八衰挨次二归
八因则丙户为三十二衰乙户为一百二十八衰甲户
卷三 第 38a 页 WYG0802-0787c.png
为五百一十二衰再以甲户三十与甲衰五百一十二
相乘得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为甲户共衰数 以乙户
四十与乙衰一百二十八相乘得五千一百二十为乙
户共衰数 以丙户五十与丙衰三十二相乘得一千
六百为丙户共衰数 以丁户六十与丁衰八相乘得
四百八十为丁户共衰数 以戊户七十与戊衰二相
乘得一百四十为戊户共衰数 乃以五等衰数相并
得总衰二万二千七百为一率粮数二千六百五十五
卷三 第 38b 页 WYG0802-0787d.png
石九斗为二率以甲衰五百一十二为三率求得四率
五十九石九斗零四合为一甲户应纳粮数以四户三
十乘之得一千七百九十七石一斗二升为甲户共纳
粮数 以乙衰一百二十八为三率求得四率十四石
九斗七升六合为一乙户应纳粮数以乙户四十乘之
得五百九十九石零四升为乙户共纳粮数 以丙衰
三十二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一丙户应纳粮数以丙户
五十乘之得数为丙户共纳粮数 丁戊二等算法仿此
卷三 第 39a 页 WYG0802-0788a.png
 以上系二八差分之式
  设有银五千两令二县分支东县支七分西县支
  三分问各支若干
法以三分七分相并得十分为一率银五千两为二率
若以东县七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三千五百两即东县
应支之数以西县三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一千五百两
即西县应支之数
  设以车载物行十里限二十刻今已行七里该几
卷三 第 39b 页 WYG0802-0788b.png
  刻方到
法以十里为一率二十刻为二率十里减去已行七
里馀三里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六数即再行六刻方

  设有熟丝四百九十七两七钱按绢绫缎递次三
  七分织问各该若干
法将三数三因之得九分为绢衰三归七因得二十一
分为绫衰七数七因之得四十九分为缎衰三数相并
卷三 第 40a 页 WYG0802-0788c.png
得总衰七十九分为一率总丝四百九十七两七钱为
二率若以缎衰四十九分为三率则求得四率三百零八
两七钱为织缎馀数以绫衰二十一分为三率则求
得四率一百三十二两三钱为织绫线数以绢衰九分
为三率则求得四率五十七两六钱为织绢线数
  设有田一百三十八亩每亩徵米二斗今欲七分
  徵米三分折丝每米一石折丝一斤问各该若干
法以三分七分相并得十分为一率以米二斗乘田一
卷三 第 40b 页 WYG0802-0788d.png
百三十八亩得总米二十七石六斗为二率七分为三
率求得四率十九石三斗二升即徵米之数再以总米
二十七石六斗减去徵米十九石三斗二升馀八石二
斗八升为折丝之数以米一石为一率丝一斤通为十
六两为二率折丝米八石二斗八升为三率求得四率
一百三十二两四钱八分以斤法收之得八斤四两四
钱八分即米三分折丝之数
 以上系三七差分法
卷三 第 41a 页 WYG0802-0789a.png
  设有水田三百亩令上下二户四六分灌问各灌
  若干亩
法以四分六分相并得十分为一率田三百亩为二率
以六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八十亩即上户应灌之
田以四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二十亩即下户应灌
之田
  设有粮一千二百六十六石令甲乙丙丁戊五舟
  按四六递次应载问各载若干
卷三 第 41b 页 WYG0802-0789b.png
法以四分为戊衰六分为丁衰挨次六因四归得九分
为丙衰十三分半为乙衰二十分二五为甲衰五数相
并得总衰五十二分七五为一率粮一千二百六十六
石为二率以甲衰二十分二五为三率求得四率四百
八十六石即甲舟应运粮数以乙衰十三分半为三率
则求得四率三百二十四石以丙衰九分为三率则求
得四率二百一十六石以丁衰六分为三率则求得四
率一百四十四石以戊衰四分为三率则求得四率九
卷三 第 42a 页 WYG0802-0789c.png
十六石为各舟应运粮之数
  设有熟稻七百九十九亩六分八釐令甲乙丙三
  人挨次以十分之六收穫问各分收若干
法以一百为甲衰六十为乙衰三十六为丙衰三数相
并得总衰一百九十六为一率稻七百九十九亩六分
八釐为二率甲衰一百为三率求得四率四百零八亩
又以乙衰六十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百四十四亩八分
以丙衰三十六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四十六亩八分
卷三 第 42b 页 WYG0802-0789d.png
八釐即三人应收之米数
 以上系四六差分法
  设有银一千二百六十六两五钱令四商以十分
  之七递次贩货出卖问每人该银若干
法以一千为第一人分数七百为第二人分数四百九
十为第三人分数三百四十三为第四人分数合并得
二千五百三十三分为一率银一千二百六十六两五
钱为二率以四商分数各为二率求得各四率第一人
卷三 第 43a 页 WYG0802-0790a.png
五百两第二人三百五十两第三人二百四十五两第
四人一百七十一两五钱为各贩货之数
  设有生铜入炉三次每次镕去渣十分之二今得
  净熟铜三百四十八两问原铜几何
法以八分自乘再乘得五百十二分为一率十分自乘
再乘得一千分为二率熟铜三百四十八两为三率求
得四率四百八十四两三钱七分五釐即原铜之数
  设有绢四百七十丈一尺八寸四分令三等人户
卷三 第 43b 页 WYG0802-0790b.png
  挨次照十分之六出之上户二十五中户三十下
  户四十八问每户出若干
法以一百为上等分数以二十五户乘之得二千五百
分以六十为中等分数以三十五户乘之得一千八百
分以三十六为下等分数以四十八户乘之得一千七
百二十八分三数相并得总衰六千零二十八分为一
率绢四百七十丈一尺八寸四分为二率以三等各衰
为三率求得各四率上户七丈八尺中户四丈六尺八
卷三 第 44a 页 WYG0802-0790c.png
寸下户二丈八尺零八分即三等人应出之数
  设一人织绢日加一倍四日而成六丈七尺五寸
  问日织绢若干
法以一为初日分数二为次日分数四为三日分数八
为四日分数合并得十五分为一率绢六丈七尺五寸
为二率以一二四分各为三率求得四率四尺五寸为
初日所织倍之得九尺为次日所织又倍之得一丈八
尺为次三日所织又倍之得三丈六尺为第四日所织
卷三 第 44b 页 WYG0802-0790d.png
合之共六丈七尺五寸也
  设一人借银为商三次每次得利比本银加一倍
  每次还银二百两三次本利还尽亦无馀银问原
  本若干
法以一为本银分数二为本利共分四为二次本利共
分八为三次本利共分即以八分为一率原本银一分
为二率又以一为第三次还银分二为第二次还银分
四为第一次还银分合并得七分与二百两相乘得一
卷三 第 45a 页 WYG0802-0791a.png
千四百两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七十五两为原本银

  设有田一千二百亩令甲乙丙丁四人挨次递减
  一半分种问各种若干亩
法以八为甲分四为乙分二为丙分一为丁分合并得
十五分为一率田一千二百亩为二率以甲八分为三
率求得四率六百四十亩即甲所种田数折半则乙得
三百二十亩又减半则丙得一百六十亩又减半则丁
卷三 第 45b 页 WYG0802-0791b.png
得八十亩也
  设有银三千一百六十两令三等人递次减半分
  用一等二十名二等二十四名三等三十名问每
  等人得银几何
法以四为一等分数以二十乘之得八十分二为二等
分数以二十四乘之得四十八分一为三等分数以三
十乘之得三十分合并得一百五十八分为一率银三
千一百六十两为二率以各等人数各为三率求得四率
卷三 第 46a 页 WYG0802-0791c.png
一等银八十两二等四十两三等二十两即各等每一
人应得银数
 以上皆各等差分之例
 按数加减比例 递加递减差分 超位加减差分
 互和折半差分 首尾互准差分
  设有金六十两令甲乙丙三人依次递加五两分
  之问各得若干
法以三人为一率六十两为二率一人为三率求得四
卷三 第 46b 页 WYG0802-0791d.png
率二十两为乙应得金数加五两则为甲之数减五两
则为丙之数
  设有银九百九十六两分给八人自末名以上递
  加十七两问首末二人各得若干
法以八人为一率九百九十六两为二率一人为三率
求得四率一百二十四两五钱再以十七两折半得八
两五钱加之得一百三十三两为第四人应得银数再
加十七两得一百五十两为第三人再加十七两得一
卷三 第 47a 页 WYG0802-0792a.png
百六十七两为第二人再加十七两得一百八十四两
为首二人应得银数又将原数以八两五钱减之得一
百一十六两为第五人应得银数再以十七两递减三
次馀六十五两即末一人应得银数
  设有一百人首名赏银一百两以下递减五钱问
  该银若干
法以一分为一率递减五钱为二率九十九分为三率
求得四率四十九两五钱即第一名多于百名之数于
卷三 第 47b 页 WYG0802-0792b.png
一百两内减之得五十两零五钱即第一名应赏之数
又与第一名赏银各得一百五十两零五钱以百名乘
之得一万五千零五十两折半得七千五百二十五两
即赏银总数
  设一人行路日增六里共行三百二十里但知初
  末两日所行共一百六十里问该行几日初末两
  日各该若干里
法以初末二日共行之一百六十里折半得八十里乃
卷三 第 48a 页 WYG0802-0792c.png
共日之中数为一率一日为二率共行三百二十里为
三率求得四率四日即所行日数又以日增六里折半
得三里加于中数八十里得八十三里为第三日所行
里数再加六里得八十九里为第四日所行里数第二
日则减中数之三为七十七里初日更减六里为七十
一里
  设有人十三日共织布一十三丈五尺三寸因日
  渐长每日加工六寸问初末两日各织布若干
卷三 第 48b 页 WYG0802-0792d.png
法以十三日为一率布一千三百五十三寸为二率一
日为三率求得四率一百零四寸为第七日所织之数
亦即初末两日互相折半之中数乃以第七日上计初
日下计末日俱得六分与递加六寸相乘得三十六寸
于一百零四寸内减之馀六十八寸初日所织之数加
之得一百四十寸为末日所织之数
  设有田七百二十亩令甲乙丙三人依次递减分
  耕问各该若干亩
卷三 第 49a 页 WYG0802-0793a.png
法以三分为甲衰二分为乙衰一分为丙衰合并得六
分为一率田七百二十亩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
率一百二十亩为丙所耕之田二因之乙得二百四十
亩三因之甲得三百六十亩凡命法中不足所减分数
者以此为例
  设有粮一千一百三十四石令五等户递减纳之
  一等二十四户二等三十三户三等四十四等五
  十一五等六十问每户纳若干
卷三 第 49b 页 WYG0802-0793b.png
法以五四三二一为五等衰分以五衰乘二十四户得
一百二十分以四衰乘三十三户得一百三十二分以
三衰乘四十二户得一百二十六分以二衰乘五十二
户得一百零二分以一衰乘六十户得六十户五数合
并得总衰五百四十分为一率粮一千一百三十四石
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石一斗为第五率一
户应纳粮数二分因之得四石二斗应第四等三分因
之得六石三斗属第三等四分因之得八石四斗属第
卷三 第 50a 页 WYG0802-0793c.png
二等五分因之得十石五斗属第一等皆就一户算之
 以上递加递减例
  设有米二十四石分与甲四分乙五分丙七分丁
  九分问各得若干
法以四五七九合并得二十五分为一率米二十四石
为二率以甲乙丙丁各分数各为三率求得四率甲三
石八斗四升乙四石八斗丙六石二斗二升丁八石六
斗四升即各得分数
卷三 第 50b 页 WYG0802-0793d.png
  设有银五千两买得马四匹园一区宅一所其园
  价多马三倍宅价又多园四倍问各价若干
法以一分为马衰加三倍得四分为园衰又将四分加
四倍得二十分为宅衰合并得二十五分为一率价五
千两为二率以马衰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百两为马价
加三倍得八百两为园价园价加四倍得四千两为宅价
  设有银七十两买骆驼马驴各一匹但知马比驼价
  为九分之四驴比驼价为九分之一问各价若干
卷三 第 51a 页 WYG0802-0794a.png
法以一分为驴衰四分为马衰九分为驼衰合并得十
四分为一率银七十两为二率驼马驴各衰数各为三
率求得各四率驴为五两马为二十两驼为四十五两
即各畜之价
  设一人为商三次初收获利比原银多二倍二次
  获利比初次本利又多四倍三次获利比二次本
  利又多三倍共计利与原银得九百两问原本银
  若干
卷三 第 51b 页 WYG0802-0794b.png
法以一分为初次本衰加二倍得三分为初次本利共
衰又于三分加四倍得十五分为二次本利共衰又于
十五分加三倍得六十分为三次本利共衰即以六十
分为一率三次本利共九百两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
得四率十五即原本银数
  设有米五百三十五石赏三等人一等二十名二
  等五十名三等一百一十名一等比二等每名加
  七斗二等比三等每名加五斗问各等每人得米
卷三 第 52a 页 WYG0802-0794c.png
  若干
法以五斗米数与二等五十名人数相乘得米二十五
石一等多二等七斗是多三等一石二斗与一等二十
名人数相乘得米二十四石合并得四十九石于总米
五百三十五石内减去此数馀得四百八十六石乃以
三等人数相并得一百八十人为一率四百八十六石
为二率一人为三率求得四率二石七斗即三等一人
应得米数加五斗为三石二斗是二等人所得再加七
卷三 第 52b 页 WYG0802-0794d.png
斗为三石九斗是一等人所得
 以上系超位加减
  设有米一百八十石令甲乙丙三人互相折半分
  之但知甲多于丙三十六石问各该米若干
法以三人为一率米一百八十石为二率一人为三率
求得四率六十石即乙应得米数再以甲多于丙之三
十六石折半为十八石加于乙数为七十八石属甲减
于乙数为四十二石属丙
卷三 第 53a 页 WYG0802-0795a.png
  设有银二百四十两赵钱孙李四人互相折半分
  之但知赵多于李十八两问各该银若干
法以四人为一率银二百四十两为二率一人为三率
求得四率六十两为钱孙二人相和折半之数再以赵
多于李之十八两三归(四人用三归若三人则用/二归五人则用四归也)得六
两即四人递加之数较折半得三两加于六十两即钱
银数再加六两为六十九两即赵银较于六十两减三
两为五十七两属孙再减六两为五十一两属李
卷三 第 53b 页 WYG0802-0795b.png
 以上互相折半
  设甲乙丙丁四人挨次分银但知甲得六十九两
  丁得五十一两问乙丙两人银数
法以三分为甲多于丁之衰数(四人故用三分若五人/则用四分六人则用五)
(分/也)为一率于六十九两中减去五十一两馀十八两为
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率六两为四人递加之较于
丁之五十一两内加六两得五十七两为丙再加六两
得六十三两属乙如三色者则以首尾两数相和折半
卷三 第 54a 页 WYG0802-0795c.png
即得中数
  设七人运粮不言总数但知第一人第二人共运
  二十三石七斗第五第六第七共运二十六石一
  斗其递加之数俱相等问每人运粮若干
法以二十三石七斗折半得十一石八斗五升为第一
人第二人相和折半之数于二十六石一斗以三归之
得八石七斗即第六人应运粮数乃以第一分第二分
之中数一分半与第六分相减馀四分半为一率第一
卷三 第 54b 页 WYG0802-0795d.png
二人共运折半之中数十一石八斗五升与第六人之
八石七斗相减馀三石一斗五升为二率一分为三率
求得四率七斗即每人递加之数由第一人而上递加
七斗则第五得九石四斗第四得十石一斗第三得十
石八斗第二得十一石五斗第一得十二石二斗
  设八人分米但知第一二两人共得十一石九斗
  第七八两人共得八石三斗其递加之数俱相等
  问每人应得米数若干
卷三 第 55a 页 WYG0802-0796a.png
法以十一石九斗折半得五石九斗五升为第一二两
人相和折半之数再以八石三斗折半得四石一斗五
升为第七八两人相和折半之数乃以第一分第二分
之中数一分半与第七分第八分之中数七分半相减
馀六分为一率第一第二相和折半之五石九斗九升
与第七第八相和折半之四石一斗五升相减馀
一石八斗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三斗即每人
递加之较折半为一斗五升加于五石九斗五升得六
卷三 第 55b 页 WYG0802-0796b.png
石一斗为第一人应得米数以次递减三斗即以下诸
人之数
  设有竹九节截为九筒递次长短不均但知根底
  三节共盛米三升九合梢上四节共盛米三升问
  九筒各盛米数
法以三升九合三归之得一升三合即第二节盛米之
数又以三升四归之得七合五勺即第七八两节相和
折半之数乃以第二分与第七第八折半之中数七分
卷三 第 56a 页 WYG0802-0796c.png
半相减馀二分半为一率以一升三合与七合五勺相
减馀五合五勺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一合即
每节递加之较自第一节所盛一升三合而加一合即
第一节所盛米数递减一合即以下诸节之数也
  设有米二百四十石令甲乙丙丁戊五人递减纳
  之定甲乙纳数与丙丁戊纳数相等问各纳几何
法以四分为甲多于戊之衰(自甲至戊隔四位故/以四分为衰数也)三分
为乙多于戊之衰合并得七分以二分为丙多于戊之
卷三 第 56b 页 WYG0802-0796d.png
(次递加三分而各衰五四三/二一俱用三因其比例仍同)十五分为第二次比第七
次所多衰数合并得三十三分十二分为第三次比第
七次所多衰数九分为第四次比第七次所多衰数六
分为第五次比第七次所多衰数三分为第六次比第
七次所多衰数合并得三十分乃以三十分同三十三
分相减馀三分为前两次多于后五次之较又以后五
次同前二次相减馀三次为后五次多于前两次之较
夫前多三分后多五次而其数则相等则三分即为三
卷三 第 57a 页 WYG0802-0797a.png
总分数合之得三十分为一率米二百四十石为二率
每人衰数各为三率求得四率甲六十四石乙五十六
石共一百二十石丙四十八石丁四十石戊三十二石
亦共一百二十石
  设有粮一千零九十二石令七次递减运送定前
  二次与后五次运数相等问每次运数若干
法以十八分为第一次比第七次所多衰数(第一至第/七隔六位)
(应以六为所多衰数则每位递加一分但前后较归除/不尽不可分法故将六分用三因之为十八分则每一)
卷三 第 57b 页 WYG0802-0797b.png
(次递加三分而各衰五四三/二一俱用三因其比例仍同)十五分为第二次比第七
次所多衰数合并得三十三分十二分为第三次比第
七次所多衰数九分为第四次比第七次所多衰数六
分为第五次比第七次所多衰数三分为第六次比第
七次所多衰数合并得三十分乃以三十分同三十三
分相减馀三分为前两次多于后五次之较又以后五
次同前二次相减馀三次为后五次多于前两次之较
夫前多三分后多五次而其数则相等则三分即为三
卷三 第 58a 页 WYG0802-0797c.png
次之数乃以三次为一率三分为二率一次为三率求
得四率一分即第七次之分数每次递加三分则第六
次四分第五次七分第四次十分第三次十三分合并
得三十五分第二次十六分第一次十九分合并亦三
十五分然后并两总数得七十分为一率粮一千零九
十二石为二率一分为三率求得四率十五石六斗即
第七次一分之运数再以每次各分较乘之则第一次
得二百九十六石四斗第二次得二百四十九石六斗
卷三 第 58b 页 WYG0802-0797d.png
合之为五百四十六石是前两次运数第三次得二百
零二石八斗第四次得一百五十六石第五次得一百
零九石二斗第六次得六十二石四斗与第七次十五
石六斗合之亦为五百四十六石是后五次运数
 以上首尾互准
 边求积
  设三广田南阔六十步北阔八十步中阔四十步
  长一百二十步中阔距南北边相等问积几何
卷三 第 59a 页 WYG0802-0798a.png
法宜截作两梯形田算之以南阔六十步与中阔四十
步合并折半得五十步与半长六十步相乘得三十步
为南半截梯形积又以北阔八十步与中阔四十步合
并折半得六十步与半长六十步相乘得三千六百步
为北半截梯形积两形相合六千六百步以亩法除之
得二十七亩五分即三广积法
 积求边
  设三广田积二十七亩五分南阔六十步北阔八
卷三 第 59b 页 WYG0802-0798b.png
  十步中阔四十步中阔距南北边相等问长几何
法以二十七亩五分用亩法化步得步数四因之置南
北阔将中阔数倍之三数相并为法除之得一百二十
步即三广田之长
如两距不必相等必有距南北各数或边求积或积求
边皆截两梯形算之
 
 庄氏算学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