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51-06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一峰文集卷二     明 罗 伦 撰
  序
   送陈公甫先生序
白沙先生处南海者二十馀年矣观天人之微究圣贤
之蕴充道以富尊德以贵天下之物可爱可求漠然无
动其中者孟子曰饱乎仁义不愿人之膏粱令闻广誉
不愿人之文绣周子曰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
卷二 第 1b 页 WYG1251-0649b.png
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其斯之谓与夫天生物
也人为贵焉人之为贵也心焉心之为用也仁以居焉
礼以位焉义以道焉知以出焉信以成焉以配天地以
明日月以行鬼神以流河海以奠山岳以绥万邦以蕃
草木育鸟兽大行为伊周穷居为孔孟不其大与孔子
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先生
不欲富贵而欲贫贱独何心哉志其大而已矣尧舜禹
天下大圣也为天子天下大贵也有四海天下大富也
卷二 第 2a 页 WYG1251-0650a.png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曰涂之人可以为禹为
尧舜为禹为其富贵已哉为其大而已矣走而为大者
麟飞而为大者凤介而为大者龟鳞而为大者龙人而
为大者圣贤飞走鳞介有为大者以人而不为焉不亦
禽兽之耻乎赵孟之所贵彼能大之亦能小之也自我
而大者彼恶得而小哉大自人者小人大之一时大之
君子不大也小人大之君子大之天下大之后世大之
大自我也然后可以为大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
卷二 第 2b 页 WYG1251-0650b.png
不能夺也然后亦可以为大也可大者独先生哉先生
南归道金陵诸君各为四韵诗以别谓余言余顾曰诸
君自立其大者毋徒大先生予何言
   福州府学重正诸书序
学尽其性止矣圣贤之学何为也尽其性止矣圣同天
不亦大乎圣人尽人以天易以尽人心之阴阳诗以尽
人心之性情书以尽人心之政事礼以尽人心之中乐
以尽人心之和春秋以尽人心之名分凡以尽人之性
卷二 第 3a 页 WYG1251-0650c.png
也教之至也伏羲肇之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继之
孔子成之凡以尽人之性也虞夏商周之盛也六经之
教未备也人无不学学无不尽其性者尚行而已后世
备矣圣读而庸行尚言而已尚异同者工奇淫性无与
焉尚羽翼者工训诂性无与焉尚辩博者工记诵性无
与焉尚文藻者工词章尚利禄者工科举性无与焉尚
言以传远也乃不属乎性焉其犹道水乎无本也远乎
哉远乎哉孔子曰予欲无言惧人之离本也尧舜禹汤
卷二 第 3b 页 WYG1251-0650d.png
文武之为君皋陶伊传周召之为臣孔颜思孟周程朱
许之为师不以言乎实诸中而华诸外也孔子曰有德
者必有言言之不经废也可乎废其废何为其不可也
废莠以乱禾也废紫以乱朱也废郑卫以乱雅也废不
经以乱道也何为其不可也古之学者一一故天今之
学者二二故离一其二尽人以天也何为其不可也福
州府学经史子集梓在焉御史涂公棐佥宪游公明太
吴公渊图正其讹而传之属伦序之伦惧废者之传
卷二 第 4a 页 WYG1251-0651a.png
而学者之乱也著其说于端使读者知所尚焉
   南丰文集序
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五十卷续藁四十卷外集十卷类
藁宜兴板行矣续藁外集世未有行者南靖杨君参来
令南丰刻宜兴板于县学属伦序之夫圣贤之学心乎
道非心乎文也道成于己而文自显也文人之学心乎
文非心乎道也学文而因窥乎道也道成而文自显者
文与道为一也因文而窥乎道者道与文为二也道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1251-0651b.png
者天命之性本诸吾心散诸万事其大者君臣父子夫
妇兄弟朋友之伦其小者威仪文辞食息起居之节其
达诸家国天下尊卑贵贱相接之体制度文为之著其
笔之于书以诏后世则易诗书春秋礼乐之文皆圣贤
之文也圣贤非有心于文也道成而文自显也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孟轲氏没而斯文不传矣后数
百年而得董仲舒焉得扬雄氏焉仲舒惑于灾异未醇
乎道扬雄失于黄老美新之文君子羞之其能与于斯
卷二 第 5a 页 WYG1251-0651c.png
文乎杨雄氏没又数百年而后得韩愈氏焉道之大用
亦庶乎矣然急于富贵而检身之道不及其能与于斯
文乎又数百年而后得欧阳氏出焉学者宗之以配韩
愈然因其言以求其道亦未免乎韩氏之病也当是时
也其徒倡而和之者眉山苏氏临川王氏南丰曾氏其
尤也二氏之说淫于老佛者有矣唯曾氏独得其正而
犹未得与于斯文何也其用心者韩愈欧阳之文非文
王孔子之文也当是时也濂溪之周子河南之程子横
卷二 第 5b 页 WYG1251-0651d.png
渠之张子三子者之用心文王孔子之文也使曾氏而
得其门焉则其所立其如斯而已乎新安朱子所以与
其文之正而惜其未见夫道之大原也于戏数子者之
文率数百年而后得一人焉其心专而力勤终其身也
而卒不得与于斯文者心乎文而非心乎道也昔孔子
之门身通六蓺者七十人独如愚之颜子莫有能及者
非惟当时群弟子莫能及而天下后世卒莫有能及者
心乎道也孔子告颜渊以非礼勿视听言动心乎道者
卷二 第 6a 页 WYG1251-0652a.png
之所事也心乎文者有至有不至心乎道者无不至矣
故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言心乎道者无不至
也虽然曾氏之文不得与于文王孔子之文矣然亦岂
非百世之士乎余三过南丰而问焉其世已无闻其祠
已为蔬圃景泰间训导汪伦立祠于读书岩下主其祀
者先生之叔父易持之后也杨君既梓其文复欲请于
朝以祠之予故成其志使闻先生之风而兴者知求道
于内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1251-0652b.png
   罗浚渊父母挽歌诗序
哀死而歌之礼乎古未有也礼也哭日不歌望柩不歌
适墓不歌邻有丧舂不歌里有殡不巷歌歌以乐也斥
苦以歌虞殡以歌蒿里薤露以歌歌以哀也歌之始也
歌以乐哀非礼也歌以哀礼也古未有也哀死者人之
情也凡血气属莫不有知有知则知哀其类鸟兽之类
丧也回翔鸣号蹢䠱踟蹰而后去情也情于人也至矣
父子哀之兄弟哀之妻妾哀之邻里乡党哀之无他情
卷二 第 7a 页 WYG1251-0652c.png
之至也楚人死秦人则不哀之越人死燕人则不哀之
无它情之不至也故曰知死者伤后世挽歌焉秦楚燕
越之相哀也斯礼也亡矣子曰吾求也为吾亲人曰吾
应人求也为人之亲天下其孰解之诚为亲乎有道焉
舜为亲焉重华禹为亲焉祗承孔子为亲焉学周公孟
子为亲焉学孔子三圣一贤其为亲也求诸内而已矣
今曰为亲忘其内而役乎外何也噫弊也久矣上舍浚
渊甫伦同姓家万安其父母卒有歌而哀之者谒余序
卷二 第 7b 页 WYG1251-0652d.png
余不能止也解其言
   芗城胡氏族谱序
与日月争光其忠简公乎胡氏之族可无斯人乎公登
第于建炎二年宋方南渡自是偏安一隅不能复振矣
奸桧柄国力主和议公上章乞斩之金闻募本千金君
臣夺气不敢南牧者二十馀年中国可无斯人乎伦读
之未尝不敛衽流涕也旷百世而相感者天理民彝不
可泯也天下后世可无斯人乎公之先金陵人五季时
卷二 第 8a 页 WYG1251-0653a.png
公霸者刺史吉州霸子胜家郡南之芗城公其后八世
也公仕终端明殿学士公之孙槻矩荫公官终户兵二
部尚书自元符至咸淳二百年中公族先后解于乡免
于国学登于大廷者凡数十人他仕者又数十人胡氏
之族其盛矣乎公忠节甲天下名声流后世公其以也
胡氏之盛乎公与朱子同时而使同道焉公之盛何如
也使公之后人同道于公焉胡氏之盛又何如也伦弱
冠时闻大官有附公后者人笑之曰可为忠简而不为
卷二 第 8b 页 WYG1251-0653b.png
乃为忠简后乎伦闻之曰人苟自为忠简巳哉孔孟可
也苟不自为孔孟之后亦庸人而已矣狄青不附狄梁
公守道不附文忠公梦煜不附忠简公三公者卒自为
立于后也郭崇韬何益哉胡氏旧谱公七世孙赣元抚
州路照磨脩之公十世孙珦惧久而佚坠谋重脩焉请
予序者珦子缙戊子贡士也志克绍先烈者诗曰无忝
尔祖聿脩厥德珦其以夫胡氏之后其以夫
   昌先生挽诗序
卷二 第 9a 页 WYG1251-0653c.png
正统壬戌伦十二龄矣有举补弟子邑庠员者先夫人
曰止礼义之地而尚利毋乃不可乎越己巳伦授徒于
里人梁某氏为郡学生来归伦谒之梁绐曰郡学非县
比问举主曰贡士王某也问贽仪曰舍菜毕举果栗行
酒也伦曰有是乎以告伯兄兄喜曰可往矣先夫人曰
止其谩语哉兄不听果谩语也激之者曰某游郡学某
不游为群儿唾死必也兄愤然粥世业往某举伦是夕
指一斋长曰汝师之斋长退伦谓某曰此谓谁氏先生
卷二 第 9b 页 WYG1251-0653d.png
以为伦师乎明旦王某闻之吐舌曰子祸自此始矣乃
去依曾淮氏以居淮吉水人居久之闻有谮撼伦者伦
曰命也人其如命何或告先生先生曰有是人乎吾安
之吾安之伦不知先生何如也异日言于教授曰必此
人也其有成乎教授曰是故作喜雨诗者卿言是也命
蠲其征是岁庚午也顷之伦以母丧去学壬申服阕庐
陵尹欲周之使其子共学焉先生故也梁德刚曰以汝
而受有司之馈乎伦曰汝言合哉乃馆于梁氏者五年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51-0654a.png
丙子贡于乡壬午先生贡于应天府甲午伦丁外艰卧
病倚庐梦至官府若郡治然伦登东楼闻先生楼下语
雨止伦出先生入矣占梦曰先生其不起乎果不起是
岁八月也又八年先生之子化以挽歌来速文或曰文
可乎伦曰方众弃而与之是亦先生之德也子曰以德
报德何为其不可也乃序之使志于道者知不可辱身
于学校而志于治者知学校之政不可废也
   水西鱼氏复姓序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51-0654b.png
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独人乎哉草木鸟兽之类皆然
也螟蛉之似我形声之似也其本则非也花木之相接
枝叶之似也其本则非也本之一者天也岐而二之者
人也以人而二乎天悖理伤化莫大焉今夫父祖子孙
一气也所贵于有后者非以遗体所属乎其为子孙者
尸而祝之于庙墦而祭之于野不忘其本也庐陵之欧
阳皆祖六一巽翁独曰吾祖非六一若祖六一是无吾
祖矣夫冒同姓之祖君子且以为无其祖况冒它姓之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51-0654c.png
祖乎水西鱼氏望仙世族其彦曰旦初曰循理谒伦请
曰吾姓非曾吾祖非元裕吾本姓鱼氏宋司马子鱼之
后世吉水之鱼梁初祖名天霁子九人唐末五代时并
知州事世所谓九子十知州者也其第五子曰孝绪知
袁州罹世多难乃易鱼下加日而姓曾辟地于今里去
今五百馀载里中三尺童子皆知水西之曾本鱼梁之
鱼也旧谱袭久而不革祖元裕而上溯子舆温陵之公
亮南丰之子固皆旁援以为族吾心耻之欲复姓于鱼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51-0654d.png
何如伦喟然叹曰此春秋之义也昔鲁襄公时莒以子
鄫为后春秋书曰莒人灭鄫以其本之二也古之人有
王洁氏者辟难而诡姓毛谓其子曰毛非吾姓结非吾
名乃复姓于王有马世荣者辟乱而姓叶死且嘱其子
曰吾马氏也不得已而更今姓汝后幸正之吾死目亦
瞑矣至其孙晋而复姓于马晋牛金之子亦因逃患而
改为牢又改为尞尞氏名点者乃请于朝而复姓牛此
三氏者君子之伦至今与之以其知本之一也然或复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51-0655a.png
于其身或复于其子若孙旦初是举独复于数百年之
后视三氏者不尤伟乎是故孔子之所与也伦愿学孔
子者故序而著之使冒姓忘本有闻旦初之风而兴者
是亦民彝之一助也
   寿丁氏节妇姑孺人八十序
丁节妇孺人姓罗氏宋忠臣武冈公正甫之曾孙明静
庵处士永济之季女一峰居士罗伦之从姑也孺人淑
质天成略涉书史静庵公爱之命以洁名朝夕曰顾女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51-0655b.png
名女职遂矣选婿得丁恒信氏丁故大家从父子坚为
御史以才称丁氏咸曰配宜如罗氏者及笄归门内咸
宜未五年而恒信卒且诀曰女能养吾祖母养吾母乎
吾且死目瞑矣孺人泣曰诺恒信卒二姑茕茕在室孺
人顺适色愉满容媪御皆喜长老交贺二姑考终两附
谨厚承祀孔时宾履塞户罔觉薄厚或以他意几风之
者孺人曰制于天者命制于我者义吾知有义命而已
不知其它贞声懿望鼓闻远迩有司以闻有诏旌之四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51-0655c.png
方万众一口曰贤哉丁节妇乎为父母者训其女为夫
者敕其妻莫不愿其有节妇之行也为女为妻者莫不
愿有节妇之行在其身也于戏仁也者人之心也人所
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人心也为臣而忠为子而孝为
妇而贞皆不失人之心者也天柱立而地维固皇极之
大化兹乎藉矣女子之行丈夫或未之能也乌可少哉
成化甲午冬十月后望四日届孺人之诞生上距洪武
乙亥八十年矣孔子曰仁者寿于此乎徵族从各为歌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51-0655d.png
诗四韵伦抃为之序云
   天宝刘氏族谱序
庶矣刘氏清江刘名天下三先生以焉熙宁中公是公
非文学丕显其友则司马公南渡后静春子澄继之其
友则朱文公天宝刘氏于三先生同出太保式式仕唐
附宋聚书墨庄贻休后人文公记之芳润翰苑宋光宗
时墨庄后曰宗实仕新昌巡检爰宅天宝士元其后也
以族世蔓遥简帙重大别清泉为前谱天宝为后谱志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51-0656a.png
承考也柱史王乐用曰某曰以三先生侥惠教于先生
毋辞夫睦族之道谱其文也盍反其本而已祖父之心
在我后人吾之心一也彼私自也视兄之子不犹吾之
子矣自吾父视之有异乎从父之兄弟自大父视之从
祖之兄弟自曾大父视之至无服之兄弟自初祖视之
有异乎服有隆杀世有远近势也情无亲疏乃祖父之
心也势吾无如之何矣情不尽乎奈何孝弟之心油然
生矣贫贱收之患难恤之死丧赙之凡以尽吾情也世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51-0656b.png
之位都卿相富连阡陌乐馀其身留遗其子孙而族之
人不得其门而入挈壶去为沟中瘠者何限何惑之甚
欤弗思耳夫所欲莫甚于生目欲留其明时而昏耳欲
留其聪时而聩身欲留其存时而去况外物乎君家之
墨庄非有膏腴之沃金玉之玩牙签锦轴扬为飞尘化
为烈烬几聚而几散矣况他物乎聚必有散隆必有替
治必有乱盈必有亏天之道也天地鬼神且不能违况
于人乎惟善保其生者可以引年善保其国者可以永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51-0656c.png
命善保其族者可以世家士元欲世其家乎亦善保其
族而已矣即墨庄以立义庄所谓耕道而熟仁者于此
乎在此保族之道也斯言也吾闻于三先生三先生闻
于二公二公闻于周孔周孔闻于尧舜尧舜闻于乾坤
   三礼考注序
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夫岂人心异于古哉上之所以
为教下之所以为学非其道尔礼也者先王之所以为
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圣人则之以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51-0656d.png
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定守国有定制天
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去于战国燬于秦穿凿附会于
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一于千百也宋大儒紫
阳朱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
序正元临川吴文正公用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
大司徒之半补冬官之阙盖取陈氏俞氏之论也以仪
礼为经礼记为传盖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
后圣而不惑其公之志乎我朝东里杨文贞公曰吾邑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51-0657a.png
康宗武受学于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壁
彦文从康之孙求得之掩为己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
逸礼八篇今存者六篇仪传十篇今增者五篇传外又
增曲礼八篇凡增十三篇又闻老长言文正晚年于此
书欲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
未就今此书增入礼义率混淆无别决非当所为岂壁
所增耶文贞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义公
食大夫义叙录用刘原甫所补今此书二义所补者皆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51-0657b.png
出戴记叙录成于蚤年此不载年谱先后不可考而纂
言之成明年公易箦矣其可徵无疑也凡考注所取经
若诸侯衅庙取诸大戴而小戴丧大记亦载之传若冠
义等取诸小戴者纂言悉寘不录今此书增入若服义
丧大记丧义祭法祭义学记乐记诸篇皆复出先后取
舍矛盾特甚凡叙录所载若冠义婚义等篇编注精审
文义粲然其馀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义及所增十三篇
者综汇混淆注释粗略悉取陈氏集说中语割裂而补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51-0657c.png
缀之可考也非公手笔无疑矣独其以曲礼补士相见
公食大夫二义以丧义祭义等五篇补丧祭二礼之传
传外曲礼八篇盛德言人君之礼入官言人臣事君之
礼立孝言人子事亲之礼内则言女妇事父母舅姑之
礼少仪言少事长之礼表记言揖让进退之礼而学记
乐记为是书之终又与纂言不异其名篇取义似非后
人所能及者疑公定其篇目未及成书临没授其意于
孙当其谓是欤故后人因而窜入之文贞所闻其诚然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51-0657d.png
耶然与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大
于此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成化庚
寅大理寺卿仁和夏公时正巡抚江右得是本于宪副
夏正夫正夫得于编脩张廷祥廷祥得于祭酒胡若思
若思之本其文贞之所录者与长乐谢公仲仁时守建
昌时正畀绣梓以传且属伦校雠之乃访善本于临川
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藏康氏文贞所闻其
亦然也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仲仁乃取通解注疏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51-0658a.png
诸书旁正而订之善本未得恐不无讹谬也然圣贤之
遗经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心亦可尚矣河南监察使
何廷秀谓予曰沅州刘有年永乐初守太平府进仪礼
逸经十八篇逸礼唐初已亡宋元大儒皆未之见有年
何从而得哉然廷秀之言非妄也好古君子上请逸经
继类成编传以戴记其不入传者从纂言所类别为记
以附焉则先王之典庶乎无遗矣于戏礼仪三百威仪
三千待人而行君子尊德性以立其体道问学以致其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51-0658b.png
用如有用我执此以往文武之政其庶矣乎
   寿宗兄纪正五十序
罗豫章出也自豫章往湖西者二十有二世矣八世祖
八十四宣义圣卿府君有五男子皆字曰德兄纪正伦
彝正皆二十四宣义德诚府君出也鸣罗氏者五德群
从子姓举于漕司于浙于湖南于冑监馀三十举大比
无虚岁东轩曾御史遗江淮制干静观公书曰名宗鼎
盛花树之韦桐木之韩不能过也科第云哉水心松野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51-0658c.png
馀顽沧洲数君子者孤忠亮节宏才硕学抗贾马友夷
光而望张许科第云哉伦在髫龄大父朝夕曰汝母忝
前闻人伦受教惟谨乃学诗学春秋兄曰汝姑舍所学
而从我乃学伏生书时贫甚艰得书取兄策易读之己
巳游郡庠昔渊明之出也为饥之所驱为伦之驱者独
饥已哉予去而兄业医矣以医儒近也庚午罹内艰癸
酉唾红兄视曰内热有馀也下药冰之七年而后愈丙
子贡于乡庚辰痁兄视曰内不足也药过矣易上药实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51-0658d.png
之寅入酉回自秋徂春雨雪交集视窗隙微明户外履
湿湿声兄至矣当是时也衣无禓裘食无鲜羞贵无赵
孟可矣兄不可无也兄之治伦非有华陀之神扁鹊之
巧也病至攻邪气退则护元气二道而已使天下之医
皆吾兄天下之病者皆遇吾兄天下之为兄而待其弟
者皆吾兄则可以尽年可以保命可以睦族而好同气
矣良士之医已良相之医国知是道乎克己禦寇攻吾
邪也养性保民护吾元也则可以寿吾道可以福吾民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51-0659a.png
矣兄初度五十浮寿有限而真寿无穷伦以兄之医吾
者医吾兄吾兄寿矣式克诏我后人穷则寿吾道达则
寿吾民以不佚前人光且以诏天下之为医天下之为
士天下之为相者
   番禺李氏族谱序
李之先南雄保昌人邵琰父子登宋进士第琰生朝仪
大夫縎縎生承奉大夫仙之始迁番禺仙之生安抚助
教攑攑二子天棐龙图待制生吏部侍郎昴英文溪忠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51-0659b.png
简公也天亮生德庆府尉胄英英生国史编教仲实实
生以宁宁生徽州经历昌昌生禧孙孙生祯祯字德孚
己卯乡荐由成均铨天曹陈公甫倡道东南何时举林
縎熙辈左右之德孚闻风脱屣霞外君子韪之间托序
其谱伦谓德孚曰脩谱立族之大本脩身立天下之大
本谱不脩也无以绍其先身不脩也不辱其先乎自宗
法废而谱学兴矣明其本之自出所以尊尊也别其支
之由分所以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而族之大本立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51-0659c.png
矣谱先人之遗迹无脩且不可而况于遗体乎脩身之
道李氏之先忠简得之崔菊坡文辞隽伟功名趯趠初
平得之濂溪愿中得之豫章冰壶秋月莹彻无瑕则又
度越于功业文章之外者此德孚所宜知也初平闻濂
溪语二年而有得德孚于公甫八年于此矣公甫之所
告德孚之所闻岂外濂溪乎静阅图书光霁襟怀洒然
在目其言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又曰至尊
者道至贵者德人之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此德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51-0659d.png
孚所宜知也此道不闻七叶珥貂三世列戟犹不足以
大其族焉有于沬荣乎昔在圣门由路数子皆志诸侯
独漆雕开曾点已见大意夫子说而与之其意可见矣
此脩身之大本也张子曰子孙才族将大德孚质于公
甫以吾言为何如
   送陈佥事梦祥归番禺序
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欧阳子之言也何待后世乎
人心天命之至公天命不息人心不死斯民也三代之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51-0660a.png
所以直道而行也古之君子或屈于一时而伸于万世
谗于一夫而信于天下君子之心初容有待于天下后
世哉而天下后世之人心自不能舍君子而归之天命
之公不可解于心也盖尝观于易乎君子者阳之刚小
人者阴之柔刚常正柔常邪刚常明柔常暗刚常公柔
常私刚常大柔常小刚进柔退则成泰而天下蒙其福
柔进刚退则成否而天下受其祸孔子曰吾未见刚者
孟子曰至大至刚孔子孟子之所谓刚吾未见其人矣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51-0660b.png
见其似者可矣今之君子若尚书王君公度御史谢君
元吉太守杨君继宗佥宪陈君梦祥亦庶乎其似者非
欤尚书不得其职数月去御史三上章出百日谪去太
守屡抗强武乞钱若水例致其仕去佥宪九载不迁辟
谗去或曰子刚佥宪何居吕刑曰非讫于威惟讫于富
佥宪以之虞廷之刚登之配天后世之刚挤之落阱圣
人作易扶阳抑阴刚者惟恐其不盛柔者惟恐其不衰
何独异于是哉埋轮都亭请剑尚方幸今世无斯人有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51-0660c.png
之待之复何如其加之君子以是畏天命而悲人穷矣
先是侍郎原公巡视江右谤书连幅公曰梦祥为男子
吾乃为妇人欲驱一世男子尽为妇人奈何陈公甫门
人容彦昭易德元陈秉常曰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室之美为之万世同流梦祥故吾吾以是知人心之公
无待于后世也或曰佥宪大刚则折人方戒之而子乃
与之何也苏子曰士患其不刚当患其太刚而惧之以
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也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51-0660d.png
也佥宪归矣以直养而无害吾见塞于天地之间
   送三峰归南海序
南海之涘有三峰焉蟠踞广博意气端重色如赪玉者
两峰也风骨巉岩气度轩豁如神人异僧使人望而敬
之者南峰也娟好靓秀如素女静姝远之可爱而近之
不可狎者东峰也烟消霞敛风清日明阴阳和畅万景
妩媚眉睫间一接佳气则精爽飞动神情怡悦及夫云
雾歘起雷电晦明则神没鬼出骇目惊心倏忽万状此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51-0661a.png
三峰之所同也两峰在东良容君彦昭有之南峰在玉
楼之西易君德元有之东峰在魁江之上陈君秉常有
之三峰之外在番禺者何氏有矩峰在东莞者林氏有
熙峰三峰高之白云九曜石鼓大奚诸山皆俛伏其下
不敢抗视五峰脉脊皆自昆崙昆崙在白沙南世传颍
川白龙所宫天下文明则见海南诸山昆崙最高蒙泉
润泽可被千里屯云肤寸可雨天下与罗浮相望群峰
列岫层峦叠巘凡出昆崙者皆磊落奇诡特异众观虽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51-0661b.png
跨州超邑横河绝海而端严拱抱尊面昆崙如弟子之
服先师无违背者武夷之西云谷之东蔡氏有九峰胡
氏有五峰成二山之伟观此五峰者不亦重白沙昆崙
之伟观乎客有好奇者曰子知南海之昆崙矣知西海
之昆崙乎吾能言之其大蟠天地其高蔽日月阆风之
苑玄圃之墟宫天帝而馆神人其入中国者北纪则嵩
华恒岱南纪则岷峨衡庐小天下块三山杯五湖者皆
昆崙之支脉为之也子欲尽天下之大观吾与子其俱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51-0661c.png
往三峰主人同声曰诺吾将由南海之昆崙陟西海之
昆崙矣遂仗剑长歌浩然而往
   碧梧丹凤图序
皇帝临天下有六年制若曰朝廷正而天下治善人多
也善人之多师道立也汝左右予辅其简在位学有典
则往师俊造以媚朕志于是姑苏夏公正夫以礼部郎
中迁江西宪副敬学事也三载考最于天官宪台群公
绘碧梧丹凤图以象之合咏歌以美之命湖西罗伦序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51-0661d.png
之伦曰凤圣德也揭义而挟礼负仁而入信履文而系
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善人国之凤也在乱若凤在治
若凤凤为圣人出也是故舜时来仪文王时鸣岐山舜
文之圣朝阳之梧桐也皋夔稷契高岗之凤凰也凤以
致凤凤之至也宜哉自周之东朝阳之梧桐秋矣孔子
凤而圣颜子孟子凤而贤或老于曲肱或困于陋巷或
卒于游说故曰凤鸟不至吾已矣夫汉氏而下时君之
慕凤于其名不于其实或以鹖鹊为凤或以野鸟为鸾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51-0662a.png
凤卒不可见也天下岂无凤乎致之不以其道凤之不
至也宜哉其在下者雄欲凤汉而栖于新室通欲凤隋
而仪于隋文君子若凤谓隐见之得宜也鸡非凤比犹
知晓晦之候凤德固若是乎大江之西群凤之郊薮也
濂溪之周氏草庐之吴氏象山之陆氏道德而凤者也
庐陵之欧阳氏南丰之曾氏文章而凤者也若忠宣洪
氏信国文氏之流则忠义而凤者也天理不息则人心
不死凤固圣德然不离飞鸟也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同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51-0662b.png
声相应一凤鸣而众凤皆鸣梧桐在朝阳矣侯其以德
为首以仁为心以信为负以礼为履以武为系引吭振
羽而一鸣焉则群凤随之舜文之端至矣吾将洗耳而
听于卷阿也
   萧冰厓诗集序
诗非为传世作也本乎情性止乎礼义诗不能以不传
也若三百五篇是已当周之盛国风之诗多出于田夫
闺妇之口而其辞义之奥音节之正皆可以被于弦歌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51-0662c.png
而为法于天下夫岂学而能哉盖先王仁义礼乐之教
自闺门而达于邦国由朝廷而下于闾巷所以渐其心
志而形诸四体和其声音而发于文章有不自知其如
此之盛也王迹既熄风雅道丧宏材硕士句攻字琢用
意非不精用力非不勤卒无异空花眩目好音过耳夫
岂才之相远哉所以教而化之者无其本也然太极之
运不息则人心之天不丧是故豪杰之士间生其中亦
无愧于古者若灵均之忧愤杜陵之忠忾陶彭泽之冲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51-0662d.png
澹皆本乎性情之真庶乎礼义之正关于民彝物则之
大视风雅不知何如恶可以后世之诗例视之哉宋氏
有国三百馀年治教之美远过汉唐道德之懿上承孔
孟南渡以后国土日蹙文气日卑而道德忠义之士接
踵于东南其间以诗词鸣者格律之工虽未及唐而周
规折矩不越乎礼义之大闲又非流连光景者可同日
语也若冰厓萧公亦其一人矣公讳立之宁都萧田人
登进士科仕至通守遭世抢攘未及上乃自放于诗当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51-0663a.png
其意到若观岳马矫若凌云鹤媚若春园之桃李苍
若冬岭之松筠视三君子者不知何如亦南渡以后之
高品也公诗宗江西泒涧泉赵公章泉韩公雅爱涧谷
罗公公为涧谷所知则其诗可知矣同时以道德鸣者
草庐吴公以忠义著者叠山谢公公纳交于草庐又见
知于叠山则其人可知矣公子士赟注李太白诗今行
于世公集旧板燬于兵嗣孙仪凤继显前闻欲重寿诸
梓属其序于予予尝病科举之业词赋之工害天下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51-0663b.png
学术欲变之而未能乃为公序而传之何也喜其近于
本不为无益之空言也
   岭南王氏族谱序
人之于身无所不爱也痛则抑之痒则搔之无尺寸之
肤不爱焉有尺寸之肤不爱则疾痛疴痒不知为痿痹
为癈痼矣所谓不仁也夫子若孙吾身之所出也寒焉
衣之饥焉食之疾痛焉忧之无所不用其爱也视子孙
之身犹视吾之身仁有甚于此乎自夫一人之身化为
卷二 第 29a 页 WYG1251-0663c.png
千万人之身则贪心萌焉争心起焉相视如秦越相挺
如仇敌阋于墙瘠于沟而不恤矣昔一人之身今何忍
至此也先王于是制宗法以统之所以广仁也大宗统
百世百世宗之小宗统五世五世宗之凡受命于宗子
有无相通患难相恤礼俗相交虽千万人之身犹一人
之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此先王之治所以不可及也
天之生物也由本而干由干而枝由枝而叶祖犹本也
大宗犹干也小宗犹枝也小宗之群弟犹众枝叶也有
卷二 第 29b 页 WYG1251-0663d.png
本而无干枝叶何所丽乎三代之后宗法废矣由是天
下无世家朝廷无善治乡党无善俗今日之人心夫岂
异于三代之人心哉教之无其道统之无其法耳是岂
独小人之罪君子与有责焉岭南王氏吾郡大姓也其
先有国英者自临川徙于恩江国英之后文质文润自
恩江徙于岭南恩江之族有讳镐者以诗鸣于宋岭南
之族国初以来仕至御史者二人起居注一人郡博县
教六人州佐县令若干人于戏宗法废而门第之说起
卷二 第 30a 页 WYG1251-0664a.png
矣族之有贵而有贱家之有富而有贫人之有贤而有
愚譬诸身焉有生而有死以富贵而大其族者岂可常
哉大而可常莫若行先王之法也先王之法行于家则
一家仁矣行于族则一族仁矣行于天下则天下之人
无有不仁者矣天下者家族之积也张子曰纵不能行
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王氏行之于其族则它日行之
天下者自此而始也门人王敩请叙故书以贻之
 
卷二 第 30b 页 WYG1251-0664b.png
 
 
 
 
 
 
 
 一峰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