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51-06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一峰文集卷一     明 罗 伦 撰
  廷试策
皇帝制曰朕惟古昔帝王之为治也其道亦多端矣然
而有纲焉有目焉必大纲正而万目举可也若唐虞之
治大纲固无不正矣不知万目亦尽举与三代之隆其
法䆮备宜乎大纲正而万目举也可历指其实而言与
说者谓汉大纲正唐万目举宋大纲正万目未尽举不
卷一 第 1b 页 WYG1251-0632b.png
知未正者何纲未举者何目与已正已举之纲目可得
而悉言与我祖宗之为治也大纲无不正万目无不举
固无异于古昔帝王之治矣亦可得而详言与朕嗣承
大统夙夜惓惓惟欲正大纲而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
风俗厚于下百姓富庶而无失所之忧四夷宾服而无
梗化之患薄海内外熙然太和可以增光祖宗可以匹
休帝王果何行而可必有其要诸士子学以待用其于
古今治道讲之熟矣请明著于篇毋泛毋略朕将亲览焉
卷一 第 2a 页 WYG1251-0632c.png
臣对臣闻居天下之大位必致天下之大治致天下
之大治必正天下之大本正天下之大本必务天下之
大学尧舜禹汤文武之位天下之大位也尧舜禹汤文
武之治天下之大治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心天下之大
本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学天下之大学也有其学然后
能正其心有其心然后能致其治有其治然后能保其
位治也者帝王保位之良图心也者帝王出治之大本
学也者又帝王正心之要道也古先圣王知其然是以
卷一 第 2b 页 WYG1251-0632d.png
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汤学于成
子伯文王学于铰时子武王学于虢叔其所以精一此
学维持此心者无不至也故德泽加于当时名声垂于
后世功高天下名并日月而不可及自汉而唐自唐而
宋其间英君谊辟非不欲致治如唐虞三代志士仁人
非不欲致君为二帝三王然寥寥千载未有一二庶几
乎此者或君有可学之资有欲学之志而不遇其臣如
高祖之于萧曹太宗之于房杜神宗之于安石是非其
卷一 第 3a 页 WYG1251-0633a.png
君之罪也或臣有匡国之才有格君之学而不遇其君
如贾董之于汉陆贽之于唐二程朱子之于宋是非其
臣之罪也此君臣相遇自古以为难而有志之士所以
扼腕愤叹而不能自已也此汉所以止于汉唐所以止
于唐宋所以止于宋而不能唐虞三代者此也臣每见
前史见君有向学慕道之心而臣不能成之则悲其为
臣臣有匡国致君之学而君不能用之则悲其为君陛
下继祖宗列圣之位即尧舜禹汤文武之位也禀天纵
卷一 第 3b 页 WYG1251-0633b.png
聪明之资即尧舜禹汤文武之资也治已至矣犹以为
未至德已盛矣犹以为未盛乃万机之暇进臣等于廷
降赐清问首询唐虞三代下逮汉唐宋诸君惓惓欲正
大纲举万目以明人伦以厚风俗以富庶百姓以宾服
属国以增光祖宗匹休帝王臣有以知陛下此心即尧
舜禹汤文武之心也陛下之有此心非特臣之幸也实
宗庙社稷之幸天下生灵之幸也臣敢不以尧舜禹汤
文武之所学者为陛下勉哉昔范祖禹上帝学八卷以
卷一 第 4a 页 WYG1251-0633c.png
为自古治日常少乱日常多推原其故由人主不学也
朱熹将入对或曰正心诚意之学上所厌闻熹曰某平
生所学在此若有所回护是欺君也陛下有志于唐虞
三代之治而无汉唐宋诸君之失固无不学之心亦非
厌闻正心诚意之说者臣敢不以平生之所学者告陛
下而自陷于欺君之罪哉使愚臣于此犬马之诚有未
尽刍荛之言有或隐上负朝廷下负所学臣恐后之悲
今者无异于今之悲昔也臣请因圣问而毕言之陛下
卷一 第 4b 页 WYG1251-0633d.png
试垂听焉臣闻道之大原出于天是道也极于至大而
无外入于至小而无内语其大也则为父子为君臣为
夫妇为长幼朋友之伦若网之有纲所以根柢乎人心
纪纲乎世道乃天地之常经所谓为治之大纲也语其
小也则为礼乐为刑政为制度文为之具若纲之有目
所以扶植乎三纲经纬乎国体乃古今之通谊所谓为
治之万目也是道之纲非吾心主宰之则无自而正是
道之目非吾心维持之则无自而举此心也者又所以
卷一 第 5a 页 WYG1251-0634a.png
主于身而为正大纲举万目之根本也心虽主宰乎是
纲非学则有所惑纲何从而正心虽维持乎是目非学
则有所蔽目何从而举此学也者又所以正其心而为
正大纲举万目之根本也大纲不正固不可以言治万
目不举亦非尽善之道也故古昔帝王之治其道虽多
端然必大纲既正而万目兼举若尧之肇唐舜之起虞
禹之创夏汤之建商文武之造周皆不能外乎此也在
尧之时亲睦九族以广爱敬之恩釐降二女以正闺门
卷一 第 5b 页 WYG1251-0634b.png
之礼馆甥二室以厚朋友之伦尧之大纲无不正也在
舜之时底豫瞽叟而父子之位定克谐傲象而兄弟之
化成刑于二女而闺门之仪肃舜之大纲无不正也钦
若昊天敬授人时命羲和以秩东作命羲叔以秩南讹
命和仲以平西成命和叔以在朔易命鲧以治洪水命
四岳以明扬侧陋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万目之举于尧
何如也察玑衡以齐七政举祀礼而朝诸侯命四岳以
明四目达四聪命十二牧以脩内治服远人命禹以宅
卷一 第 6a 页 WYG1251-0634c.png
百揆命契以敷五教命皋陶以明五刑命伯夷后夔以
作礼乐命龙作纳言四方风动庶政惟和万目之举于
舜何如也唐虞之大纲无不正万目无不举如此岂徒
然乎本于尧舜之心惟务大学以正其大本也不宝淫
泆不视玩好而允执其中尧之学也罔游于佚罔淫于
乐而允迪厥德舜之学也使唐虞之君不事乎此则学
有未至而大本不立矣纲何自而正目何自而举哉其
在禹也典常之率由彝伦之攸叙其在汤也旧服之载
卷一 第 6b 页 WYG1251-0634d.png
缵人纪之肇脩其在文武也麟趾以厚公族棠棣以燕
兄弟鹿鸣以飨群臣樛木思齐以严阃教故其子孙或
敬承继禹之道或布德服禹之迹或率乃祖攸行或鉴
先王成宪或笃叙正父或对扬光命或率德以盖前人
之愆或脱簪以辅中兴之治此三代之所以正大纲也
其养民也夏以贡商以助周以彻焉其教民也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焉其制刑也夏有禹刑殷有汤刑周训
祥刑焉其建官也夏商官倍亦克用又周人六典阜成
卷一 第 7a 页 WYG1251-0635a.png
兆民焉其作乐也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作大武焉其
正朔也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焉其习尚也夏尚忠商
尚质周尚文焉三代之大纲无不正万目无不举如此
岂徒然乎本于禹汤文武之心惟务大学以正其大本
也祗台德先不自满假懋昭大德不迩声色禹汤之学
也不盘游田缉熙敬止不作无益克慎明德文武之学
也使禹汤文武不从事乎此则学有未至而大本不立
矣纲何自而正目何自而举哉此尧舜禹汤文武惟能
卷一 第 7b 页 WYG1251-0635b.png
务天下之大学以正天下之大本所以能致天下之大
治三代而下汉唐宋诸君虽有天下之大位而不能务
天下之大学所以天下之大治卒不能致也汉就高祖
言之如发义帝之丧戮丁公之叛庶乎明君臣之义高
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庶乎全父子之恩立白马之盟
定同姓之封庶乎广昆弟之爱故继世之君子不敢叛
其父弟不敢制其兄妇不敢驾其夫臣不敢专其君岂
不由高祖之作则哉此其大纲可谓正也然其养民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1251-0635c.png
阡陌之坏未久而井田之制不复其教民也坑焚之祻
未久而学校之制不复郡县之设未久而封建之制不
复五礼六乐之废未久而礼乐之制不复此其万目未
尽举也况兄弟不容兆于羹颉之锡封夫人同席兆于
戚姬之见宠大将见杀兆于韩彭之菹醢先儒谓汉大
纲正以臣观之汉之大纲亦未能尽正如唐虞三代也
汉非惟万目未尽举而大纲亦未尽正以其或不事于
诗书或溺于黄老或杂于刑名或荒于土木神仙而圣
卷一 第 8b 页 WYG1251-0635d.png
学也杂圣学既杂则大本不立何怪其大纲之未尽正
万目之未尽举哉唐就太宗言之胁父臣虏逼夺神器
父子之亲何在推刃同气蹀血禁门兄弟之义何在纳
巢刺妃媚武才人闺门之礼何在故继世之君子摄兵
叛其父臣摄兵叛其君妇驾其夫兄戕其弟岂不由太
宗之作俑哉此其大纲可谓不正也然设府卫之法彷
佛古人寓兵于农之意设覆奏以审刑彷佛古人钦恤
之意此其万目可谓能举也然法令之行比之先王未
卷一 第 9a 页 WYG1251-0636a.png
纯也田畴之制比之先王未备也学校之教比之先王
未盛也礼乐之具比之先王未脩也先儒谓唐万目举
以臣观之唐之万目亦未能尽举如唐虞三代也唐非
惟大纲不正而万目亦未尽举如此以其或蔽于异端
或荒于游畋或锢于女色或甘于小人而圣学也怠圣
学既怠则大本不立何怪其大纲之未尽正万目之未
尽举哉宋就太祖言之其厚兄弟也金匮之书千古不
磨神器之重一朝脱屣其厚勋旧也杯酒解柄终全勋
卷一 第 9b 页 WYG1251-0636b.png
名雪夜再幸不改殊恩其待臣下也鞭扑不行于殿陛
骂辱不及于公卿其严阃范也内言不出于外私恩不
害于公故继世之君持盈守成家庭之间虽不能匹休
乎麟趾之盛也而操戈之事则未闻闺门之内虽不能
齐美乎关雎之化也而聚麀之耻则未有此其大纲亦
云正也然制度颇因五代之旧不能复先王之制劝课
农桑美则美矣视三代养民之制何如脩广学校盛则
盛矣视三代学校之制何如礼乐纷诸儒之喙视三代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51-0636c.png
制礼乐之遗意何如兵财由朝廷之制视三代制兵财
之遗法何如以至赃吏之戒不严败军之法不立设官
之制太冗任子之恩太滥此其万目亦未尽举也先儒
谓宋大纲亦正万目未尽举以臣观之黄袍加身未免
来人之公议烛影避席未免起人之疑心德昭之死未
免不厌夫众心郭后之事未免有疵于盛德则宋之万
目固不举矣而其大纲亦岂尽正乎宋之诸君见于行
事如此虽曰夜分读书未免徒侈乎虚名虽曰炎暑谈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51-0636d.png
经未免不关乎实践圣学既无其实则大本不立矣其
大纲之未尽正万目之未尽举又何怪其然哉汉唐宋
所以不能致唐虞三代之治皆由大学不讲大本不立
故也我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混一区宇心尧舜禹汤
文武之心而大本以立学尧舜禹汤文武之学而大学
以明故以其大纲之正言之观其祭毕便殿泣下不止
遣祭皇陵哀感不胜则我太祖之圣孝一虞舜之大孝
周武王之达孝也观其剖符锡壤建封诸王上卫国家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51-0637a.png
下安生民则我太祖之亲睦一虞舜之敦叙九族周武
王之时庸展亲也观其君臣同游之言则与唐虞之都
俞吁咈商周之左右笃棐同一揆也观其申明五常之
诰则与唐虞之敦典庸礼商周之建中建极同一揆也
大纲之正有不如唐虞三代者乎以万目之举言之则
法井给民之言互知丁业之戒与古人重农之意相出
入也学校教民之制乡饮励俗之礼与古人立教之意
相表里也内设六卿以总治天下外设布政司以分理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51-0637b.png
郡邑内设都察院以肃朝廷之纪纲外设按察司以为
四方之耳目则其制官之意庶几乎古人六卿九牧相
倡和也兵部帅府相继于内而将帅无偏重之势布按
都司相制于外而藩镇无专恣之患则其制兵之意庶
几乎古人司徒司马相统属也命牛谅以制礼则斟酌
先王之典以还中国之旧命陶凯以制乐则务宣和平
之意而屏亵狎之习万目之举有不如唐虞三代者乎
列圣相承心太祖之心学太祖之学圣德日新而无不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51-0637c.png
正之纲圣化日广而无不举之目然法久则弊自生世
久则俗自降故人伦有不明风俗有不厚而我祖宗之
纲目渐以伦斁百姓有不富属国有不服而我祖宗之
纲目渐以乖张陛下嗣承大统于兹三年夙夜惓惓惟
此之虑陛下此心即尧之竞竞舜之业业禹之孜孜汤
之慄慄文王之翼翼武王之无贰之心也然自即位以
来躬行大孝以先天下已有意于明人伦而人伦至今
犹未明斥去邪佞禁制奢侈已有意于厚风俗而风俗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51-0637d.png
至今犹未厚躬耕籍田蠲免租税已有意于富庶百姓
而百姓至今犹未富庶简练将帅严饬边备已有意于
宾服属国而夷狄至今犹未宾服陛下有尧舜禹汤文
武之心而不能致尧舜禹汤文武之治意者陛下于尧
舜禹汤文武之学有未至乎何其心之惓惓而效之邈
邈也臣请为陛下熟言之以陛下望治之切求治之笃
必愤发于中忧形于色而惓惓之诚益有所不能已也
夫天下之事未有不行于上而行于朝廷者也未有不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51-0638a.png
行于朝廷而行于天下者也以人伦言之今公卿大臣
虽轩墀之内有霄壤之隔是非不及于面谕则腹心无
所托而下情不得以上通可否惟出于内批则耳目有
所蔽而上心不得以下究何有乎君臣相亲之义也陛
下诚能体腹心手足之义略崇高贵重之势召见不时
咨访非一使愿输忠悃者得以献其诚务为蔽欺者无
以施其诈则君臣之化行于天下而无有不厚也闾阎
小民忍心害理生则私妻育子别藉异财曾礼义之不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51-0638b.png
知死则食稻衣锦火葬水瘗曾禽兽之不若何有乎父
子相爱之恩也陛下诚能望陵兴哀慕之悲慈养勤定
省之诚公卿守终制之典士夫严匿服之禁则父子之
化行于下而无有不亲也隔形骸而分秦越弟或戕其
兄同门户而设藩篱幼或贼其长何有乎兄弟之爱也
陛下诚能厚同气之恩广友于之爱严犯上之律敦敬
长之风则兄弟之化行于下而无有不爱也妾媵无数
庶人僭公侯之分婚娶论财嘉礼启贪鄙之风何有乎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51-0638c.png
夫妇之道也陛下诚能则关雎之化正宫闱之礼申明
婚嫁之式定著妾媵之数则夫妇之化行于下而无有
不正也所贪者利禄谁同心而相济所附者权势谁同
道而相益落阱下石者纷如贻书争谏者寂若何有乎
朋友之交也陛下诚能亲君子之朋远小人之党烛挤
陷之奸奖恊恭之正则朋友之化行于下而无有不善
也人伦之明自于上非务学不能知臣愿陛下惓惓圣
学以正大本急求所以明伦之道则人伦庶乎可明无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51-0638d.png
异于唐虞三代也以风俗言之朱扉一开燕鹊骈集谀
佞诡随者名之曰变通缄默自便者目之曰忠厚直言
正色者非之曰矫激持心操莭者刺之曰干名此士夫
之风丧也陛下诚能塞奔竞之门杜謟谀之口奖名节
之士张正直之气则士夫之风振矣庶人帝服娼优后
饰雕梁画栋惟恐其不华珍馐绮食惟恐其不丰锦绣
金玉惟恐其不多姝色丽音惟恐其不足此奢侈之风
盛也陛下诚能躬节俭之实抑浮靡之费重僭踰之罪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51-0639a.png
定上下之等则奢侈之风降矣典学校之教者尸虚位
而无实行由科贡之途者饰虚誉而乏实才此学校之
风衰也陛下诚能重师儒之任使无实行者不得以滥
叨严科贡之选使无实才者不得以幸进则学校之风
兴矣珠宫梵宇照耀云汉髡首黄冠充斥道路此道佛
之风炽也陛下诚能监梁武宋宗之失斥祸福报应之
论惟崇乎正道毋惑于邪说则道佛之风熄矣苞苴一
入贱可使贵贿赂一通滞可使达黩货载归里闾称庆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51-0639b.png
琴鹤自随妻子怨讟此贪黩之风盛也陛下诚能综覈
名实督行劝惩廉介者必彰而无隐贪墨者必诛而无
赦则贪黩之风止矣风俗之厚自于上非务学不能知
臣愿陛下惓惓圣学以正大本急求所以厚风俗之道
则风俗庶乎可厚无异于唐虞三代也以言乎百姓之
失所则徵求极于锱铢而漏卮于宠倖之费苛敛至于
毛发而尾闾于异端之奉此吾民之困于赋敛者可恤
也征舸贡舰动连千夫工匠舆台延及数户此吾民之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51-0639c.png
困于征徭者可恤也田连阡陌利累羊羔家鸡圈豕惟
其所啖此吾民之困于豪家巨室者可恤也囊帛籯金
饫鲜醉醲市虎门妖恣其所欲此吾民之困于贪官黠
胥者可恤也劫掠践蹂鸡犬一空胁持抑逼肝脑涂地
此吾民之困于兵戈盗贼者可恤也父食其子夫鬻其
妻壮者散于四方老稚转乎沟壑此吾民之困于饥馑
流离者可恤也百姓之失所固可恤矣然恤之有其道
焉大要在于重守令急务在于节财赋守令者民之父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51-0639d.png
母守令不重则好民之所恶恶民之所好豪猾由此而
横盗贼由此而起财用者民之命脉财用不节则以一
而科百因十而敛千赋敛由此而苛征徭由此而滥欲
重守令在于慎选科贡疏理胄监严励风纪精立铨法
欲节财赋在于简阅军士沙汰冗官杜抑私爱斥绝异
端科贡既慎则专图侥倖者不得以幸进胄监既理则
苟延岁月者不得以幸选风纪既严则贪浊有状者不
得以幸免铨法既精则文理不达者不得以幸用政绩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51-0640a.png
不闻者不得以幸迁而守令自重矣军士既阅则老弱
无能者不得以幸食冗官既汰则备员充位者不得以
幸禄私爱既杜则贵戚近习之属不得以幸赐异端既
斥则佛老邪怪之徒不得以幸干而财用自节矣何患
百姓之不富庶哉百姓之富庶自于上非务学不能知
臣愿陛下惓惓圣学以正大本急求所以富庶之道则
百姓庶乎可富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也以言乎军政之
宜修则河套难复羌黠于西变诈之不测侵掠之不常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51-0640b.png
驱之不足于兵守之不足于食此西方之边事可虑也
阻山川以为固结流民以为援鬼出神没蜂屯蚁聚此
荆襄之诸寇可虑也丹崖千仞青壁万重攻之则据险
守之则废时此两广之诸寇可虑也团聚山砦流俘乡
邑我进则彼去我退则彼来此川蜀之诸寇可虑也夷
狄之梗化固可虑矣然服之有其道焉大要在于脩内
治布恩信急务在于择将帅足兵食内治不脩则根本
不固恩信不立则人心不服将帅非人则敌人不畏士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51-0640c.png
卒不附兵食不足则士气不振众心不守欲脩内治在
于戒逸乐足民用任君子退小人欲布恩信在于宥胁
从绥降款欲得将帅在于收人望专委任戒欺罔欲足
兵食在于广屯田增土兵逸乐既绝则主心日正民用
既足则邦本日固君子既用则群策日陈小人既退则
奸弊日销胁从既宥则叛乱日怀降款既绥则归附日
众人望既收则将才日至委任既专则将士日奋欺罔
既戒则赏罚日明屯田既广则储蓄日富土兵既增则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51-0640d.png
兵力日振何虑属国之不宾服哉夷狄之宾服自于上
非务学不能知臣愿陛下惓惓圣学以正大本急求所
以宾服之道则属国庶乎可服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也
嗟乎陛下惓惓于唐虞三代之治而臣惓惓勉陛下以
唐虞三代之学者诚以大纲之未正臣不忧也人伦之
不明风俗之不厚臣不忧也百姓之未富庶夷狄之不
宾服臣不忧也臣所忧者陛下之大本虽已正矣或不
能如尧舜禹汤文武之光明陛下之大学虽已讲矣或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51-0641a.png
不能如尧舜禹汤文武之精一陛下由臣之言持惓惓
图治之心致惓惓为学之力如尧舜如禹汤如文武则
天理日明人欲日消妖艳之色淫哇之声不足以荡此
心便辟侧媚之言不足以蛊此心神怪佛老异端之说
不足以惑此心沉湎荒淫盘游之事不足以荒此心华
丽珍怪奇玩之物不足以侈此心土木刑名征伐之类
不足以杂此心而大本立矣大本既立由是大纲可正
万目可举人伦由是而可明风俗由是而可厚百姓由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51-0641b.png
是而可富庶夷狄由是而可宾服薄海内外由是而可
熙然太和宗庙由是而可以永安神器由是而可以永
保圣寿由是而可以永延祖宗列圣由是而可以增光
二帝三王由是而可以匹休而汉唐宋诸君不足以望
陛下之下风也若大本不立则虽疲精惫神以求正夫
大纲举夫万目以遂数者之效而快陛下之心亦将徒
为文具而天下之事无一可为者矣此臣所以欲陛下
从事于学也然臣之所谓学者非稽同合异以为博也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51-0641c.png
非钩深致远以为奇也非缡章绘句以为美也臣之所
谓学者即大学之道也是学也即尧舜禹汤文武之所
学者也其目有八而各有其要平天下治国齐家之要
在于脩身脩身之要在于正心诚意正心诚意之要在
于致知格物宋儒衍绎其义以进告其君齐家之要有
四曰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脩身之要有二曰
谨言行正威仪诚意正心之要有二曰崇敬畏戒逸欲
格物致知之要有四曰明道术辨人才审治体察人情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51-0641d.png
是书也乃先圣之心法万古之元龟制治之良图保邦
之大道陛下必惓惓于此昼而诵之夜而思之亲近儒
臣质问疑义毋徒事虚文毋徒应故事毋徒闻之于耳
而不识之于心毋徒听之于人而不复之于已毋徒能
之于始而或忽之于终毋徒讲之于百辟云集之时而
即弃之于宫阃深严之地毋以朝夕而有间毋以寒暑
而有辍或摘其要语而列之屏帏或参以祖训而铭之
座右考之于经證之于史如某事也古人以之而治以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51-0642a.png
之而安以之而兴以之而寿即惕然以省曰吾今日之
所行有合于此者乎如某事也古人以之而乱以之而
危以之而亡以之而夭即惕然以省曰吾今日之所为
有类于此者乎念念在此此念之外无它念事事在此
此事之外无他事如是然后可谓之惓惓也如是然后
所存必正念所出必正言所行必正道所亲必正人如
是然后身无有不脩家无有不齐国无有不治天下无
有不平也嗟乎人主之心未尝不好治而恶乱也好安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51-0642b.png
而恶危也好盛而恶衰也好寿而恶夭也然治常少乱
常多安常少危常多盛常少衰常多寿常少夭常多往
往违其所好蹈其所恶夫岂其本心哉以不能惓惓于
学而陷于不知故也如人之疗病未尝不欲其生而卒
至于死者亦岂其本心哉以方书不熟而用药不精故
也方今天下之势如人受病非不枵然且大形犹人也
内自心腹五脏外达四肢百骸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
识者以为寒心而庸医委之曰安病者不悟其非和之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51-0642c.png
曰吾无病也昔扁鹊见齐桓侯曰君有疾不治将深桓
侯曰寡人无疾如是者三扁鹊望见桓侯而走后五日
桓侯病作召扁鹊扁鹊已逃去臣愿陛下以本心为元
气以贤臣为明医以古圣贤经史祖宗宝训所载之言
为古方为药石惧病之将深而预治之信任明医熟阅
古方深察脉理精择药石节嗜欲慎防护日调理其元
气急求病根之所在而刬除之则元气日固于内邪气
不攻于外则百病自消天年自固何忧寿不如尧舜不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51-0642d.png
如禹汤不如文武者乎及今犹可为也及今不为臣恐
扁鹊望之而走矣虽噬脐无及也唐虞三代与我祖宗
列圣之大纲无不正万目无不举元气本固客邪难入
病无自而生也汉唐宋之或大纲正而万目不举或万
目举而大纲不正元气未固客邪易奸随病而施药者
也自唐虞而三代自三代而汉唐宋用是道则治不用
是道则乱用是道则安不用是道则危用是道则盛不
用是道则衰用是道则寿不用是道则夭用是道则延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51-0643a.png
长不用是道则短促然则是道也乃世道治乱之所系
也社稷安危之所关也风化盛衰之所由也人主夭寿
之所本也国祚长短之所在也陛下可不大儆于心乎
易曰正其心万事理差之毫釐缪以千里董仲舒告武
帝曰尊其所闻则光明矣行其所知则高大矣高大光
明不在乎他惟在乎加之意而已臣愿陛下加意于臣
之言毋如武帝不加意于仲舒之言也苏轼对仁宗曰
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如鸿毛天下有事则匹夫之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51-0643b.png
言重如丘山今天下不可谓无事矣臣愿陛下不视臣
言如鸿毛而视臣言如丘山则天下幸甚生民幸甚臣
俯拾刍荛上尘天听不胜战慄之至臣谨对
  奏疏
翰林院脩撰臣罗伦谨奏为扶植纲常事臣闻朝廷援
杨溥故事起复李贤者臣才识庸下学问粗浅顷承天
问赐对大廷猥蒙圣恩亲置首选每自感励思酬奖遇
凡圣学大要君道急务朝廷阙失纪纲废弛官吏贪酷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51-0643c.png
生灵愁苦风俗弊坏士气委靡兵戈扰攘饥馑荐臻提
其纲领疏其节目状其情实探其根源为万言书献于
陛下以舒天下之望以酬陛下之恩顾筮仕未久谙练
未深而又庙堂大臣百僚庶寀必有忧臣之所深忧言
臣之所欲言行臣之所欲行臣以疏远骤进之人恐蹈
冒言越职之罪是以心虽怀忧口不敢言口虽欲言时
未暇及此臣之罪也亦臣之分也近者李贤遭丧之时
朝廷下起复之命臣窃谓李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所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51-0643d.png
关风化所系天下所瞻后世所监左右侍从给舍台官
有知义理不顾流俗必陈正论以扶纲常是用缄默因
循至今言虽若迂所关甚大事虽若缓所系甚切由前
数事臣既未暇陈由此一事臣又未敢论是乃偷合苟
容之徒非有忠君爱国之心固非陛下求臣之本心亦
非愚臣报陛下之夙愿也虽越职忤义君子所嫌未同
而言圣人不与然先王立制时政有失庶人工艺犹得
匡谏况臣备员近侍蒙恩深重扶植纲常臣之志也披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51-0644a.png
写悃愤臣之忠也惟陛下亮之伏读圣策有曰朕夙夜
惓惓欲正大纲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风俗厚于下陛
下是言真可为国家扶纲常天地立民极万世开太平
者也然欲正大纲莫先于明人伦厚风俗欲明人伦厚
风俗莫先于孝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国而非此不
可以为国家而非此不可以为家人而非此则禽兽矣
中华而非此则夷狄矣故先王制礼子有父母之丧君
命三年不过其门所以教人孝也古者求忠臣必于孝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51-0644b.png
子之门诚以居家孝故忠可移于君为人臣者未有不
孝于亲而能忠于君者也为人君者未有不教其臣以
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昔子夏问三年之丧金革之
事无避礼与孔子曰鲁公伯禽有为而为之也今以三
年之丧从其例者吾弗知也陛下于李贤以金革之事
起复之欤则贤所未闻也以国家大臣起复之欤则礼
所未有也似与先王制礼之意不同也似与孔子之言
不类也似与陛下策臣之初意不合也以故事大臣当
卷一 第 26a 页 WYG1251-0644c.png
起复欤则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
先王之礼事其君臣不暇远举请以宋言之仁宗尝以
故事起复富弼矣弼之辞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
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
以故事起复刘珙矣珙之辞曰身在草土之中国无门
庭之寇难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孝宗卒允其辞
此二君者未尝拘当代之故事以强起其臣此二臣者
未尝循当代之故事以苟从其君故功泽加于当时名
卷一 第 26b 页 WYG1251-0644d.png
声垂于后世史笔书之以为盛事士夫诵之以为美谈
此无它君能教其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于君也自
是而后无复礼义史嵩之欲援例起复为丞相王黻起
复为执政陈宜中起复为宰相贾似道起复为平章此
数君者未尝不以当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数臣者未尝
不以当代之故事从其君然生灵以之而困天下以之
而乱社稷以之而倾贻祸于当时遗臭于后世此无它
君不教其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以忠其君也诗曰殷监
卷一 第 27a 页 WYG1251-0645a.png
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陛下以宋为鉴使贤尽孝于亲
为万世之大臣陛下以礼处贤为万世之大君此臣之
愿也亦贤之分也以贤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复之
与则仁宗之时契丹桀骜未为无虞也孝宗之时金人
盛强未为无事也陛下必欲贤任天下之事不专门内
之私则贤身不可起口则可言宜降温诏俾如刘珙不
以一身之戚而忘天下之忧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则
必言言之则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之则必行行之则
卷一 第 27b 页 WYG1251-0645b.png
必力则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
而不言言之而有隐陛下于贤之言闻之而不行行之
而不力则贤虽起复犹不起复也陛下无谓庙堂无贤
臣庶官无贤士君盂也臣水也㿻圆则水随以圆㿻方
则水随以方君好谏则臣随以直君好谀则臣随以佞
臣直则忤旨多忤旨多则恶心生恶心生则禄不可保
身不可安矣谁肯不保其禄不爱其身乎臣佞则顺旨
多顺旨多则爱心生爱心生则宠愈可固位愈可安矣
卷一 第 28a 页 WYG1251-0645c.png
谁肯不固其宠不安其位乎陛下诚能于退朝之暇清
闲之燕略崇高贵重之势亲直谅博洽之士开怀放纳
降礼尊延讲圣学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务询政事之得
失察生民之利病访人才之贤否考古今之治乱诹风
俗之盛衰咨边防之缓急舍一己之见而以众人之见
为见舍一己之知而以众人之知为知顺旨之言则察
而逐之使贡谀保宠者无以自容忤旨之言则容而受
之使输忠为国者得以自尽群策毕陈众贤并用则贤
卷一 第 28b 页 WYG1251-0645d.png
所欲言者人亦能言之又何必违先王之礼经拘先朝
之故事损大臣之名节亏圣明之清化而后天下可治
哉朝廷举措大臣出处天下观之史笔书之清议虽不
行于朝廷天下以为何如公论虽不行于今日后世以
为何如诚不可不惧也诚不可不慎也夫贤之起复尤
诿之曰负天下之重任应先朝之故事比年以来朝廷
以夺情为常典缙绅以起复为美名食稻衣锦之徒接
踵庙堂据礼守经之士寂寥无闻不知此人于天下之
卷一 第 29a 页 WYG1251-0646a.png
重任何所关耶此事于先朝之故事何所据耶先朝自
杨溥之外未闻起复某人为某官也今起复之官何如
此之多耶以其高谋远虑足以定天下之大议耶何未
见其发也以其折冲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难耶何未
见其能也以其直节劲气足以励天下之士习耶何未
见其有也以其深仁厚泽足以浃天下之民心耶何未
见其行也以其忠言谠论足以裨朝政之阙失耶何未
见其敢也陛下何取于斯人而起复之哉意其平昔之
卷一 第 29b 页 WYG1251-0646b.png
计不过阿媚权势豫为己地及遭通丧之时则必曲为
谀说上蒙天听不曰此人办事理可夺情则曰此其故
事例当起复既遂奸计略为虚辞一不俞允欢然就位
未有坚请如富弼恳辞如刘珙者也名曰夺情实则贪
位名曰起复实则恋禄且妇于舅姑丧亦三年孙于祖
父母礼有期服夺情于夫初无与其妻起复于父初无
干其子今或馆舍如故妻孥不动乃号于天下曰本欲
终丧朝廷不容虽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为人父者
卷一 第 30a 页 WYG1251-0646c.png
所以望其子之报岂拟至于此哉为人子者所以报其
亲之心岂忍至于此哉枉已者未有能直夫人忘亲者
未有能忠于君望其直人而先枉已望其忠君而先忘
亲陛下何取于斯人而起复之哉何不使之全孝于家
而后移忠于国哉昔富弼有母丧韩琦言起复非盛世
事而富公竟不可夺史嵩之遭父丧太学生群攻之至
数百人而嵩之竟乞终制今大臣起复群臣不以为议
且从而为之辞所以豫为己地也群臣起复大臣不以
卷一 第 30b 页 WYG1251-0646d.png
为非且从而成其事亦所以豫为己地也大臣既无忌
群臣复何惭群臣既有例大臣复何辞今之大臣固韩
琦富弼之罪人今之群臣又太学生之罪人也上下成
风靡然同流致有公为起复之例私为匿服之计例在
溥恩则匿服以受封例在得官则匿服以听选例在掇
科则匿服以应举例在迁官则匿服以候迁例在求贿
则匿服以之任率天下之人为无父之归臣不忍圣明
之世风俗之弊纲常之坏一至于此也夫爱亲之心孩
卷一 第 31a 页 WYG1251-0647a.png
提有之短丧之说下愚耻言况在冠裳之列闻圣贤之
道肯于其亲无三年之爱乎特以贪利遂至忘亲孔子
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者陛下诚能守先王之遗礼遵祖宗之成宪待之以礼
义而不縻之以爵禄激之以廉耻而不诱之以名位使
积习之弊脱然以除则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向虽忘其
亲今则为孝子向虽后其君今则为忠臣亦理之所必
有势之所必至也特在乎陛下转移之间何如耳天子
卷一 第 31b 页 WYG1251-0647b.png
者以孝治天下者也大臣者佐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
欲孝行于天下必先行于大臣臣愿陛下不惑群议断
自圣衷取回内臣许令李贤依富弼故事守制依刘珙
故事言事其馀已起复者悉令追丧未起复者悉许终
制脱有金革之事亦从墨衰之制任国事于外尽心丧
于内朝廷既正则天下自正大臣既行则天下自效人
心天理不可泯灭谁肯甘心为不孝子腼颜为不忠臣
乎纲常由是而正人伦由是而明风俗由是而厚士心
卷一 第 32a 页 WYG1251-0647c.png
由是而纯纪纲由是而张国势由是而一矣臣言一出
犯者皆忤众怒群猜将无不至不曰狂生妄议未谙国
体则曰腐儒迂谈不达时宜不曰矫激干名希求进用
则曰道理虽是窒碍难行近年以来类为此语阻塞言
路折挫士气臣虽愚昧岂不自知言忤于人殃及于己
议出于今祸贻于后然夙夜皇皇惟恐上负朝廷下负
所学取议于天下贻笑于后世是以昧死为陛下言之
惟陛下矜赐优容使谠言日进曲加保护使士气日振
卷一 第 32b 页 WYG1251-0647d.png
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俯竭愚忱仰祈天鉴臣谨奏
  奏状
南京翰林院脩撰臣罗伦谨奏为乞恩养病事臣原籍
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由成化二年进士出身钦除翰
林院修撰五月内为建言事钦蒙调除福建泉州府市
舶提举司副提举成化四年四月内钦蒙复南京翰林
院前职臣一介微贱超受宠荣旋以狂愚罪当诛戮仰
赖皇仁曲赐容宥尚加叙用寻辄收录此天地罔极之
卷一 第 33a 页 WYG1251-0648a.png
恩慈父爱子之情不是过也若非草木罔不知恩臣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图报称万不能一独念臣命穷福
薄病痰连延元患吐红误为积热屡服寒药由此虚耗
积成内冷自去年力疾赴命日服医药暂得苟安及秋
之任抵冒热邪辄发痰疟到任以后诸症侵加头目昏
晕四肢痹软形貌虽人精华已竭实难任事叨冒荣禄
因于十月内告南京通政司转送南京吏部行应天府
拨医调治未见痊可本部勘覆是实于成化五年二月
卷一 第 33b 页 WYG1251-0648b.png
内移咨吏部定夺缘前病日增加以左股湿痛若不陈
恳恐残躯难保后报无期伏望皇上体上天好生之德
终慈父爱子之情曲为矜悯容臣暂还田里寻医调治
少俟痊愈随即赴朝以备任使以图报称臣不胜悚惧
待罪之至为此令义男董鉴谨具亲赍奏闻伏候敕旨
 
 
 一峰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