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920-02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十      宋 高承 撰
  军伍名额部五十一
军兵
 古者兵隐于农无军民之别隋唐以来虽有府卫之
 制亦有番次入则为兵出则为农五代多故始刺其
 手至周太祖乃刺其面给以廪食自是兵民始分也
禁兵
卷十 第 1b 页 WYG0920-0267b.png
 自西魏始作府兵而其法备于隋唐唐兵志曰唐有
 天下兵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已而废为彍骑又
 废而为方镇及其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
 亦置兵于京师曰禁兵又曰唐承隋制置十二卫府
 兵及罢始置神策神武等军曰禁军此禁兵之始也
涅面
 唐书刘仁恭传曰天祐三年朱全忠自将攻沧州仁
 恭悉发男子十五已上为兵涅其面曰定霸都兵之
卷十 第 2a 页 WYG0920-0268a.png
 涅面虽自周上皇始亦原于刘仁恭定霸之事也
递兵
 宋朝会要曰建隆二年五月诏诸州府以军卒代百
 姓为递夫先是天下邮传率役平民至是太祖始尽
 易之三年正月又诏郡国起今后不得差道路居人
 充递运脚力盖递铺之以兵卒自宋朝太祖始也
等样
 建隆三年五月太祖以六师老壮不等乃蒐拣强勇
卷十 第 2b 页 WYG0920-0268b.png
 士谓之兵样散降诸道令依样招收其后募兵之制
 为木杖差以尺寸高下谓之等杖设旗及赏募之此
 其始也
忠佐
 又曰五代有内外马步军都头汉置都引进使宋朝
 去引进之名端拱二年又改曰御前忠佐
指挥使
 唐书兵制曰僖宗幸蜀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
卷十 第 3a 页 WYG0920-0268c.png
 四都离为十军以左右神策军大将军为左右神策
 军诸都指挥使此名指挥使之始也五代有铁骑护
 圣等军皆置指挥使自此诸军皆有之盖起于此也
都头
 又曰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领以都将亦
 曰都头此名都头之初也后又有捧日都头李筠自
 此以来诸军之置都头盖取诸此也
殿前诸班
卷十 第 3b 页 WYG0920-0268d.png
 五代会要曰周显德中世宗以骁勇之士多为外诸
 侯所占于是募天下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为殿前
 诸班因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之员
御龙等直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二年诏改簇御马直曰簇御
 龙直骨䤪子直曰御龙骨䤪子直自此以下不著所
 出者皆出宋朝会要
捧日𨧱直
卷十 第 4a 页 WYG0920-0269a.png
 雍熙四年五月改殿前司曰骑𦁐直指挥为捧日𨧱
 直骁猛布拱宸
天武
 皇祐大飨明堂记云五代禁军号控鹤年多者号宽
 衣控鹤太平兴国中改控鹤为天武宽衣控鹤曰天
 武散手后又改为宽衣天武唐天宝有天武健儿今
 取此名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十二月改左右天
 武为龙虎军左右龙虎为天武军额诸军有控鹤盖
卷十 第 4b 页 WYG0920-0269b.png
 梁已有天武军矣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二年正月
 诏改控鹤曰宽衣天武也唐书孔纬传有天武都头
 李顺节
龙卫
 五代会要曰广顺元年四月改侍卫马军曰龙捷左
 右军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二年正月诏改龙卫宋
 朝旧有龙骑兴国二年改为龙猛也
神卫
卷十 第 5a 页 WYG0920-0269c.png
 五代会要曰广顺元年四月改侍卫步军曰虎捷左
 右军御撰其名此虎捷名军之始也宋朝会要曰乾
 德三年四月诏改西川感化耀武等军为虎捷太平
 兴国二年正月改虎捷曰神卫
神勇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二年正月改威雄曰雄勇至
 雍熙四年五月又改为神勇也
捧日
卷十 第 5b 页 WYG0920-0269d.png
 唐兵志中有捧日都头李筠则是唐以捧日名军也
 五代有铁骑指挥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二年正月
 改铁骑曰日骑雍熙四年五月改日骑为捧日宜取
 唐军名也
小底
 宋朝会要曰至道二年九月帝阅试前所择兵士骁
 骑试弓箭中者六十人以殿前小底为军额
步直
卷十 第 6a 页 WYG0920-0270a.png
 又至道二年九月帝亲阅步兵试枪槊掉刀中者百
 人以殿前步直为军额
殿虎
 雍熙四年五月改上铁林为殿前司虎翼腰弩为神
 射
步虎
 同前改侍卫步军司铁林曰步军司虎翼
神卫水军
卷十 第 6b 页 WYG0920-0270b.png
 大中祥符六年七月真宗谓近臣曰太祖朝多幸造
 船场制造兵棹盖防水路用兵时神卫诸军立水军
 指挥以备其用盖此军额太祖时立也
虎翼水军
 真宗谓近臣曰水陆之兵有时而用不可久阙可以
 江浙淮南选取习水兵士立成指挥就彼置营其在
 京即于诸军选江淮人习水者立充虎翼仍于金明
 池侧置营即今虎翼水军是也
卷十 第 7a 页 WYG0920-0270c.png
骁捷
 建隆二年十一月改左右雄揵左右骑武并为骁捷
 左右备征为云骑左右平远为广捷左右怀德为怀
 顺
效顺
 建隆四年八月赐河东乐平县归降人为效顺
怀恩
 五代会要曰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以新收复秦凤所
卷十 第 7b 页 WYG0920-0270d.png
 获军为怀恩军则是周为怀恩军名也宋朝会要曰
 乾德二年二月诏辽州降军宜以效顺怀恩为名用
 周事也
雄武
 乾德三年九月二日诸道先奉诏于本城兵士内选
 择骁勇者相继到阙太祖亲阅之中选者万馀人马
 军以骁雄步军以雄武为额
克宁
卷十 第 8a 页 WYG0920-0271a.png
 又九月五日令诸州本城各置克宁指挥
归圣
 开宝七年十一月诏李从善部下及江南水军并令
 黥面籍以为王师以归圣归化为军额
保捷
 咸平四年九月诏陜西缘边州军兵士先选中者并
 升为禁军名保捷
广捷
卷十 第 8b 页 WYG0920-0271b.png
 咸平五年正月诏置广捷军五指挥先是太宗闻南
 方以标枪傍排为兵帝即位令萧延皓取广德兵习
 之至是试颇精练遂立是军也
忠勇
 咸平五年四月马知节言州兵有不从王均为乱杀
 贼者赐名忠勇升为禁军而月给依旧请选留材勇
 者馀复退为州兵帝曰既称忠顺安可斥退令增给
 如禁军例
卷十 第 9a 页 WYG0920-0271c.png
崇武
 太平兴国八年三月改濮州平海指挥曰崇武
振武
 咸平五年五月命使臣分往邠宁等十一州于保安
 保敬军内选有力者一万人升为禁军号振武景德
 元年七月简集成四十指挥也
神锐
 咸平六年四月以河东州兵为神锐神虎指挥先此
卷十 第 9b 页 WYG0920-0271d.png
 自京师发禁旅戍河东数不足则取州兵材勇者补
 之十不得二三又弗整于是命张延禧料简得三十
 人立为此军令常教习
忠敢
 景德四年十月三十日诏象州澄海指挥名曰忠敢
 以城守之功也大中祥符九年九月诏广南东西荆
 湖南路选兵合澄海名曰忠敢分三指挥以备蛮寇
奉先
卷十 第 10a 页 WYG0920-0272a.png
 大中祥符四年五月真宗宣示永安指挥以奉诸陵
 军额犹𨽻西京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升为禁军
宁朔
 祥符四年九月宣示咸平中朕因拣阅诸州招到兵
 士为有人材堪充马军者置宁朔指挥
清卫
 祥符八年置左右清卫二指挥以奉宫观从修玉清
 昭应宫司之请也十二月景灵宫会灵观募置到厢
卷十 第 10b 页 WYG0920-0272b.png
 军记立为清卫左右第二指挥
宁海
 又八年三月诏名琼州蛮蜑指挥曰宁海
定功
 九年九月秦州曹玮请选军士堪充床子弩手者诏
 立为秦州定功指挥
崇节
 天禧元年四月杭州言本城老浙兵指挥乞别立军
卷十 第 11a 页 WYG0920-0272c.png
 额诏以崇节为名
建威
 又五月曹玮言准诏于本城诸军拣到秦州乡土之
 人知山川道路谙识蕃情乞降军额诏立充秦州本
 城建威指挥
平河
 至道二年八月杨允恭引贩私盐三十九人见太宗
 曰此皆久习江湖宜团为平河指挥以备舟船间用
卷十 第 11b 页 WYG0920-0272d.png
带甲剩员
 太中祥符五年八月诏河东诸州军昨简𨽻剩员者
 如闻尚多强壮可并为带甲剩员以备给使
剩员
 真宗咸平五年七月四日以军士三十三人𨽻剩员
 皆支体废者不忍遽弃令廪给如故自是率以为例
  律令刑罚部五十二

卷十 第 12a 页 WYG0920-0273a.png
 风俗通曰皋陶谟虞始造律后汉张敞上疏曰皋陶
 造法律急就章曰皋陶造狱法律存也史记曰李悝
 造律晋刑法志曰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李悝撰次
 诸国法著法经唐书曰时所用律起自魏文侯师李
 悝然皆罪名也通典亦曰又以为商君受之以相秦
 至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也孙奭律令义曰名
 例者汉九章散而未统魏始集罪例号为刑名晋贾
 充以刑名法例为篇北齐高睿并曰名例卫禁者晋
卷十 第 12b 页 WYG0920-0273b.png
 始有卫官之名北齐附以关禁隋敕苏威更新律名
 卫禁职制者晋本名违制隋更曰职制户婚者汉九
 章专为户律北齐附以婚事名婚户隋更曰户婚废
 厩库者汉历北齐或名牧产隋益以库事名厩库擅
 兴者汉名兴律魏陈群定法名兴擅北齐改文从缮
 隋定曰擅兴贼盗者魏李悝首制贼盗二法后魏曰
 盗律贼律北齐合为一周分为劫盗贼叛隋更名贼
 盗律斗讼者后汉始析前世系讯律为斗律北齐附
卷十 第 13a 页 WYG0920-0273c.png
 以讼律后周改斗竞隋后齐名讦伪者魏世始分贼
 律创名之后无改杂律者李悝首曰杂法后周更为
 杂犯隋去犯字还为旧名捕亡者李悝首制捕法后
 魏益曰捕亡北齐改曰捕断后周易曰捕逃隋世复
 曰捕亡断狱者李悝始造因法魏世分出此篇北齐
 合于捕断后周复曰断狱陈彭年唐纪曰太宗贞观
 二年正月丁亥朔房玄龄与法官删定律十二卷五
 百条令二十卷比隋律减死入流九十二条减流入
卷十 第 13b 页 WYG0920-0273d.png
 徒七十一条

 说命曰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是则王者
 之言下守之而为令也今令之文持所守之事宜以
 此为始杜周曰前王所定著为律后王所定疏为令
 六帖云萧何捃摭法令宜于今者乃著令唐纪曰太
 宗贞观中房玄龄删定法令三十卷一千五百条
律疏
卷十 第 14a 页 WYG0920-0274a.png
 唐刑法志曰自玄龄等更定律令讫太宗世无所更
 改高宗即位诏律学之士撰律疏则律疏盖起自唐
 高宗时也宣宗时张戮以刑律分类为大中刑律统
 类故五代以来又有刑统

 尚书吕刑曰蚩尤作五虐之刑曰法至舜乃命皋陶
 明五刑也世本曰伯夷作五刑误矣吕氏春秋又谓
 皋陶作刑也
卷十 第 14b 页 WYG0920-0274b.png

 急就章曰皋陶造狱风俗通曰三王始有狱夏曰夏
 台商曰羑里周曰囹圄博物志曰夏曰念室商曰动
 止周曰稽留
台狱
 唐书崔隐甫传曰隐甫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
 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祐为大夫始置狱隐甫执
 故事罢之后患囚往来漏泄复系除院则台之置狱
卷十 第 15a 页 WYG0920-0274c.png
 自李乾祐始也

 有罪而系狱者曰囚疑古有之故泮水曰淑问如皋
 陶在泮献囚

 虞书眚灾肆赦则是赦之起盖始于帝舜也
断屠
 唐刑法制曰武德二年诏断屠日不行刑会要曰武
卷十 第 15b 页 WYG0920-0274d.png
 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诏自今后每年正月五月九
 月及每月十斋日并断屠按此则是断屠之制起于
 唐高祖也杜佑集历代沿革事为通典前此无文而
 首载武后圣历二年事验此可知也宋朝因之临时
 限日云
五刑
 唐刑法志曰隋已前死罪有五徒流之刑鞭笞兼用
 数皆踰百隋始定之为笞刑五自十至五十杖刑五
卷十 第 16a 页 WYG0920-0275a.png
 自六十至百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流刑五自千里
 至三千里死刑二绞与斩并用为五刑皆今世循用
 者盖自隋始也三代以劓刖剕宫大辟为五刑

 古者弃市周礼有罄于甸人之说秦曰磔汉文帝二
 年改曰弃市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之义隋谓之绞
 即绞盖兴于周代矣

卷十 第 16b 页 WYG0920-0275b.png
 尸子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黄帝内传曰擒蚩尤于
 版泉之(阙/)   或斩之则知斩起于轩辕也

 旧云刺面而配起于周太祖世宗之代按王溥五代
 会要曰晋天福三年八月左街从人韩延嗣徒二年
 半劄面配华州发运务盖唐制有配流岭南诸州之
 文此始有配法而刺面当起于晋也
加役流
卷十 第 17a 页 WYG0920-0275c.png
 唐刑法志曰太宗即位长孙无忌议绞刑三十皆免
 死而断右趾裴洪献以谓五刑而刖足是六也于是
 除断趾法为加役流盖自唐太宗始也

 黄帝内传曰帝斩蚩尤悬首军门以威天下其众流
 于八荒之外即流刑之始也舜去四凶族流共工于
 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又
 其事也故舜典曰流宥五刑五流有宅
卷十 第 17b 页 WYG0920-0275d.png

 周礼凡民有罪役诸司空即徒之始也孙奭律音又
 曰旧制犯徒者依年配犯流者流至配所居作皆不
 决杖宋朝建隆四年制徒者加杖免役流者加杖留
 住居役一年加役流三年也
笞杖
 书曰鞭作官刑即笞之始也扑作教刑即杖之始也
 唐虞之盛与肉刑并用及汉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
卷十 第 18a 页 WYG0920-0276a.png
 当刑少女缇萦上书文帝怜其意为除肉刑始专用
 笞杖也
折杖
 宋朝会要曰建隆四年三月张昭请加役流脊杖二
 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
 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役一年徒三年脊杖二十
 二年半十八二年十七一年半十五一年十三杖一
 百臀杖二十九十十八八十十七七十十五六十十
卷十 第 18b 页 WYG0920-0276b.png
 三笞五十杖十四十三十八下二十杖七下旧据狱
 官令用杖受杖者皆背臀腿分受殿庭决者皆背受
 至是始折杖又徒流皆背受笞杖者皆臀受也孙奭
 律音又曰旧制应决杖笞者皆依数决之宋朝建隆
 四年始有折杖之制
杖制
 又曰旧制杖皆削节目常行杖大头二分七釐小头
 一分七釐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皆长三尺五
卷十 第 19a 页 WYG0920-0276c.png
 寸建隆四年张昭等定常行杖昭请官杖长三尺五
 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过九分小杖长
 四尺五寸大头径六分小头径五分今官府常用者
 是此盖其始也
桎梏
 山海经曰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煞窫窳帝乃桎之
 于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又曰大荒之中有宋山有木
 名枫蚩尤所弃桎梏也盖此械已出黄帝时今枷锢
卷十 第 19b 页 WYG0920-0276d.png
 即其遗事耳
枷重
 宋朝会要曰淳化二年九月敕所置枷徒流罪重二
 十斤死重二十五斤盖旧制有长短而无斤重则枷
 之有等重自此其始也又景德四年五月河北提刑
 司勘事杖以下拒抗不招当枷问者未有定制请置
 枷重十五斤也
枭首
卷十 第 20a 页 WYG0920-0277a.png
 昔黄帝斩蚩尤悬首军门此枭首之起也左传曰叔
 孙昭子杀竖牛投其首宁风之棘上秦汉曰枭首始于
 黄帝之斩蚩尤顾野王玉篇曰枭首秦刑也今谓之
 签首级

 世本曰夏作赎刑吕刑曰穆王训夏赎刑则赎刑疑
 书名也按舜典曰金作赎刑注谓误而入刑出金以
 赎则赎罪盖始于虞氏也
卷十 第 20b 页 WYG0920-0277b.png
锢身
 春秋左传曰会于商任锢栾氏也则禁锢之事已见
 于春秋之时故汉末有党锢今以盘枷锢其身谓之
 锢身盖出于此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受货赂除
 名为民此事不他见疑始于晋
免官
卷十 第 21a 页 WYG0920-0277c.png
 后汉梁崧为太仆作私书请托郡县发觉免官按汉
 世三公有册免则免官自汉始也
  胥吏附八条(以吏为奉法/者皆附于此)
堂后官
 宋朝会要曰堂吏自唐至五代率从京百司抽补开
 宝六年五月七日以武德县尉姜宣义等充堂后官
 太祖知堂吏擅中书事权多为奸赃故令吏部选授
 堂吏用士人自此始也太平兴国九年五月以将作
卷十 第 21b 页 WYG0920-0277d.png
 监丞李元吉丁佐为堂后官京官任堂吏自此始也
 十二月以王浑綦佩为赞善充职朝官之任堂吏自
 此始也神宗元丰五年行官制除堂后官之名于门
 下省中书省置录事而已通典曰唐武德中始于诸
 州调左吏遂促年限优以次序有至上县尉者
主书
 通典曰晋中书有主书之员齐为主书令史陈去令
 史之名北齐初曰主书令史文宣帝尝立遣主书令
卷十 第 22a 页 WYG0920-0278a.png
 史题署嫌其迟语曰但著主书何烦令史字自此除
 之也
主事
 又曰主事二汉有之汉光禄勋有南北庭主事范迁
 光禄主事是也后魏于尚书诸司置主事令史隋炀
 帝去令史名但曰主事随曹闲剧每十令史置一主
 事杂用士人唐用流外
都事
卷十 第 22b 页 WYG0920-0278b.png
 又曰尚书有都令史隋皇初改为都事
令史
 又曰令史汉官也汉官仪曰能通仓颉史籀篇补兰
 台令史汉韦彪疏曰往时楚狱大起故署令史以助
 郎职事也按史记项羽本纪曰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则是秦有令史矣晋灼曰汉仪注令史曰令史丞吏
 曰丞史而周礼六官之属皆有史以掌书
书令史
卷十 第 23a 页 WYG0920-0278c.png
 又曰晋宋兰台寺有正书令史北齐尚书郎判事正
 令史侧坐书令史过事此盖令史之始也
教练
 唐会要曰大中六年五月𠡠天下军府有兵马处且
 选会兵法能弓马人充教练使宋巨明皇二年蜀记
 曰天宝十五载正月十日杨国忠选监牧小儿于苑
 中教习请剑南旧将李福德刘光庭为教练使教练
 之目当由此出也
卷十 第 23b 页 WYG0920-0278d.png
镇将
 通典曰镇将后周之通班隋亦置其职微矣注云今
 以其卑贱故举隋而已合谓唐也五代以来皆诸郡
 所自置宋朝始有宣授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三年
 诏藩侯不得差亲随为镇将自此皆用本州牙吏为
 之亦有宣补者是也
  布帛杂事部五十三
布帛
卷十 第 24a 页 WYG0920-0279a.png
 礼运曰昔先王食鸟兽之肉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
 羽皮后圣有作然后治其丝麻以为布帛汉王逸机
 赋曰帝轩龙跃桑叶是创仰揽三光悟彼织女爰制
 布帛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孔颖达疏曰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
 作衣裳长大故云垂考此则布帛自黄帝制也
五采
 董巴舆服志曰上古衣毛而冒皮后圣易之以丝观
卷十 第 24b 页 WYG0920-0279b.png
 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作
 服易以黄帝尧舜垂衣裳取诸乾坤乾坤有文则五
 采与衣服同兴矣

 拾遗曰员峤山环丘有冰蚕霜覆之然后成茧其色
 五采唐尧之时海人织锦以献后代效之染五色丝
 织以为锦丹阳记曰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
 盖始于蜀记也蜀自秦昭王时始通中国而三代已
卷十 第 25a 页 WYG0920-0279c.png
 有锦见于礼多矣王嘉所记为近之

 事始曰锦绣西施造非也虞书舜命禹曰予观古人
 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正义云舜令禹
 制绣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则帝舜始
 为绣也

卷十 第 25b 页 WYG0920-0279d.png
 事始曰夹缬彻子造二仪实录曰秦汉间有之不知
 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潘氏纪闻谭曰唐代宗
 宝应二年吴皇后将合祔肃宗陵启旧堂衣服缯䌽
 如撮染成花鸟之状玄宗柳婕妤妹适赵氏性巧因
 使工镂板为杂花打为夹缬初献皇后一匹代宗赏
 之敕宫中依样制造当时甚秘后渐出遍天下此似
 始为夹缬之制也

卷十 第 26a 页 WYG0920-0280a.png
 管子又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汤以庄山禹以历山
 之金并铸币以救人困至周太公立九府圜法始名
 以钱钱圆含方轻重以铢起于禹汤水旱之救民困
 也后魏高谦之以为尧遭大水铸钱故鸿鉴谓钱起
 于尧也
金玉
 管子又曰玉起于禹代金起于江汉珠起于赤野
大钱
卷十 第 26b 页 WYG0920-0280b.png
 国语周景王时患钱轻更铸大钱韦昭注云径一寸
 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宝货以劝农赡不足也而百姓
 蒙利后世权一时之用亦或行之事已辄罢盖大钱
 肇于周景王也
铁钱
 通典曰王莽改革汉钱百姓皆不便之公孙述废铜
 钱置铁官铸铁钱则以铁为钱始于公孙述之据蜀
 也皇甫士安高士传曰史弼迎送郭泰也辄再屈首
卷十 第 27a 页 WYG0920-0280c.png
 泰一揖而去门人问之弼曰铁钱曰故以二当一尔
 此汉末事也今铁钱止行于川陜而二当铜钱之一
 自尔时已然也
钱文
 钱货之典尚矣周自太公立九府圜法其文无见景
 王铸大钱班固云文曰宝货秦汉则半两五铢王莽
 则货泉货布后魏孝文太和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
 太和五铢又孝庄用杨福计永安二年福更铸又曰
卷十 第 27b 页 WYG0920-0280d.png
 永安五铢自是始以年号铸于钱文唐会要曰武德
 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自此又以
 通元为文高宗乾封中则曰乾封泉宝肃宗乾元时
 则曰乾元重宝五代会要曰晋天福三年十一月诏
 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及伪蜀之制有光天咸康通
 正天汉乾德之号皆曰元宝至于宋朝每改元又更
 铸其号于钱文矣盖钱文之以年自后魏孝文太和
 始也以宝者自周景王大钱始也以通者自唐高祖
卷十 第 28a 页 WYG0920-0281a.png
 武德始也以重者自肃宗乾元始也以元者自晋高
 祖天福始也
钱陌
 自古用钱贯皆以千百皆以足梁武帝时自破岭以
 东八十为陌名东钱江郢以上七十名西钱京师九
 十名长钱大同元年诏通用足而人不从钱陌益少
 末年遂以三十五为陌钱以八十为陌盖自梁始也
 其事见通典唐昭宗时京师用钱八百五十为贯河
卷十 第 28b 页 WYG0920-0281b.png
 南府以八百为贯笔谈曰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每
 出官钱以七十七为陌谓之省陌盖自五代汉始也
兑便
 唐食货志曰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富家以
 轻装趍四方合劵乃取之号飞钱京师尹裴武禁之
 卢坦请许商人于三司飞钱每十增给百令大府给
 公据次以字号兑便如卢坦请曰钞钱盖唐飞钱之
 旧也起于宪宗之世
卷十 第 29a 页 WYG0920-0281c.png
跷垫
 又曰宪宗朝吴元济王承宗拒命经费尽竭皇甫鏄
 建议内外用钱每缗垫二十民间垫陌至七十穆宗
 即位籴米盐每陌钱垫七八所在用钱垫不一诏从
 风俗所宜则跷之起自唐皇甫鏄也今俗谓明除者
 为跷暗跷者为垫
甲迹
 今开元通宝钱缦上有文如初月者谭宾录曰武德
卷十 第 29b 页 WYG0920-0281d.png
 初行开元通宝钱初进样日文德皇后搯一甲因不
 复改唐要曰武德四年七月十日行开元通宝钱欧
 阳询制词及书字含八分篆𨽻三体回环读之其文
 通俗谓之开通元宝郑虔会粹云询初进蜡样日文
 德皇后搯一甲迹故钱上有搯文熙宁中刘斧撰青
 琐集则谓事由明皇杨贵妃而天下谓之曰儿钱谬
 矣彼徒见钱文有开元字便谓明皇开元事尔亦不
 考实之过也
卷十 第 30a 页 WYG0920-0282a.png

 礼会文嘉曰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
 疾遂人之意故名燧人世本曰燧人钻木造火尸子
 曰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淮南子曰燧人
 望辰心钻木生火拾遗记曰燧明国有火树名燧后
 世圣人至其国息其下有鸮啄灿然火出圣人感之
 用小杖钻火号燧人氏河图云伏羲禅于伯牛钻木
 作火非也白虎通曰谓之燧人何钻木燧以火遂人
卷十 第 30b 页 WYG0920-0282b.png
 之始

 黄帝内传曰王母授帝九华灯檠于是灯有檠则注
 膏油以为灯明其前有也
法烛
 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方毕方
 法烛是其一也馀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
 之起自刘安始也
卷十 第 31a 页 WYG0920-0282c.png

 礼记内则有纫针请缝之事由此考之当是自始制
 衣裳则宜有针线矣帝王世纪曰太昊制九针由此
 始

 易曰上古结绳而治书序曰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
 之政则是绳出于太昊之前高氏小史曰燧人氏时
 结绳刻木以记事则绳自燧人氏始也
卷十 第 31b 页 WYG0920-0282d.png
沐浴
 世本曰秦穆公作沐吕氏春秋曰禹一沐三握发史
 记亦以称周公则禹时有其事非秦穆公作也
木人
 仙传拾遗曰始自黄帝臣左彻帝升天乃刻木为帝
 状率诸侯而朝之此刻木像人之初也
金人
 史记曰范蠡越王勾践之相也既雪会稽之耻乃乘
卷十 第 32a 页 WYG0920-0283a.png
 扁舟泛五湖越王思之铸为其像则金为人始于勾
 践也汉世匈奴休屠王乃有祭天金人
流杯
 束晰对晋武帝问曲水事曰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
 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晋以来三月三日曲水
 流杯即其始也隋大业记炀帝大修水饰以小舟行
 觞及唐豪贵作池亭引水为之也

卷十 第 32b 页 WYG0920-0283b.png
 蔡邕曰黄帝有金凡之名王子年拾遗记曰黄帝以
 神金铸器皆有铭题凡所造建皆记其年时此铭之
 起也
华表
 古今注曰程雅问尧设诽谤之木何也曰今之华表
 以木交柱头如状华形似褐禊之状交衢悉施焉或
 谓之表木盖始于尧设之也后立于冢墓之前以记
 其识也
卷十 第 33a 页 WYG0920-0283c.png
书函
 吴张温使蜀谓先主曰谨奉所赍函书书之有函不
 前见疑自汉有也
土龙
 淮南子曰土龙致雨许慎注云汤遭旱作土龙山海
 经曰应龙杀蚩尤及夸父不得复上故数旱旱而作
 应龙之状乃得雨注云今之土龙取此则是汤作土
 龙述黄帝之事
卷十 第 33b 页 WYG0920-0283d.png
童谣
 列子曰尧微服游康衢闻童谣曰立我烝民莫匪尔
 极则童谣之起自尧时已然也
楼罗
 干事之称也演义曰楼榄也罗绾也言人善当荷干
 辨于言者能楼榄罗绾遂谓之楼罗酉阳杂俎曰段
 成式在秘局日同官说楼罗因天宝中进士有东西
 棚各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毕罗故有此语
卷十 第 34a 页 WYG0920-0284a.png
 成式读梁元帝风人辞云城头罗雀楼罗人着则知
 楼罗之言其起已久城头网张雀楼罗会人着
称汉
 演义曰今俗骂人曰汉盖晋末胡乱中夏故胡人骂
 中国曰汉起南人骂北人为胡为虏华夷自太始太
 素以还有国号者至多独以汉名曰取两汉盛者也
 按三代而上华夷之势远不相接虽春秋之间骊戎
 赤狄附见诸国然分土而守者大小尚二百馀其语
卷十 第 34b 页 WYG0920-0284b.png
 难以一二指不得以一国名也至汉天子大同而武
 帝征讨四夷专事匈奴由此有胡汉之斥也正如天
 竺文字自汉始至中国历代非无翻译之事其言梵
 语者必对以唐言则其事至唐而备所讲求专故也
无恙
 又演义曰时人以无忧疾谓之无恙神异经曰北方
 大荒中有兽食人咋人则病罗人则疾名曰㺊㺊恙
 也常近人村落入人屋室人皆患之黄帝杀之由是
卷十 第 35a 页 WYG0920-0284c.png
 此方人方得无忧疾谓之无恙此其始也
不下驴
 演义曰北齐杨愔字遵彦为吏部尚书昔遭屯厄一
 餐之惠酬答甚厚性命之雠赦而不问及典选多以
 貌言恩旧时致谤曰有选人鲁漫汉自言独不见识
 愔曰前日在元子思坊骑秃尾草驴以方曲障面见
 我不下驴何云不识竟不为选用今俗以恶已者谓
 何处见不下驴盖起于此今或有此语
卷十 第 35b 页 WYG0920-0284d.png
麻胡
 朝野佥载曰后赵石勒将麻胡性虎险鸩毒有儿啼
 每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本草拾遗曰炀帝将幸江
 都命麻胡浚汴河以木鹅试波深浅止皆死每儿啼
 言麻胡来即止人畏若是演义曰今俗以麻胡恐小
 儿俗传麻胡祜为隋炀帝将军开汴河甚毒虐人多
 惧之胡祜声相近以此呼之耳误矣会稽录云会稽
 有鬼号麻胡好食小儿脑遂以恐小儿若麻祜可以
卷十 第 36a 页 WYG0920-0285a.png
 恐成人岂独小儿也
姬妾
 颜师古注汉书曰姬者周之姓贵于众国之女所以
 妇人美号皆称姬焉左氏传曰虽有姬姜无弃憔悴
 姜亦大国女后因揔谓众妾为姬史记云高祖居山
 东时好美姬是也按魏信陵君赂如姬窃兵符夺晋
 鄙兵如姬魏王幸妾也当战国时所云耳
奴婢
卷十 第 36b 页 WYG0920-0285b.png
 说文曰奴婢古罪人也论语曰箕子为之奴周礼有
 女奚宜三代之制
摸棱
 世人以依违不正辨为摸棱按唐书苏味道居相位
 不能有所发明依违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
 明白决断若有差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时
 人号曰苏摸棱或曰味道为相人所咨决无所可否
 依违嗤胡以手摸所坐床故曰摸棱盖此语之始自
卷十 第 37a 页 WYG0920-0285c.png
 味道也
坠子
 晋石崇有妓名绿珠赵王伦之乱孙秀使人求之王
 与秀收之珠坠楼而死后人因目姬侍为坠子由此
 始也
  草木花果部五十四
占稻
 江淮之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旱而成实早作饭差硬
卷十 第 37b 页 WYG0920-0285d.png
 土人谓之占城米真宗尝植于苑中始自占城国传
 其种遂植南方也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五月
 遣使福建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漕并出种法令
 择民田之高者分给种之僧文莹湘山野录曰真宗
 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播之始植于后
 苑也
胡麻
 笔谈曰胡麻只今油麻也中国之麻谓之大麻张骞
卷十 第 38a 页 WYG0920-0286a.png
 始自大宛得油麻种亦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谓汉
 麻为大麻则是油麻亦自汉始来中夏矣然本草已
 载胡麻未知孰是陶隐居注本草云本生大宛故名
 胡麻
波棱
 刘公嘉话录曰波棱菜西国有僧将其子来韦绚云
 岂非颇陵国来语讹为波棱也唐会要曰尼波罗国
 献波棱类红蓝实似蒺梨也
卷十 第 38b 页 WYG0920-0286b.png
胡荽
 博物志曰张骞使大夏得胡荽邺中记曰石勒改曰
 香荽
大蒜
 切韵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而还则自汉始有之也
诸葛菜
 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岐差小子如萝卜
 复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刘禹锡
卷十 第 39a 页 WYG0920-0286c.png
 嘉话曰诸葛所止令军士种蔓菁何韦绚云莫不是
 取其才出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随以
 滋长三也弃去不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五也冬则
 有根可斸食六也此蔬其利不亦博乎禹锡曰信矣
 蜀人呼蔓菁为诸葛菜
兰香
 本名罗勒后赵石勒以罗勒犯己名改为兰香至今
 以为名也
卷十 第 39b 页 WYG0920-0286d.png
苜蓿
 本自西域彼人以秣马张骞使大夏得其种以归与
 葡萄同种于离宫馆傍极茂盛焉盖汉始至中国也
牛尾蒿
 右丞相传曰汉祖为儿时牧牛中野与群童戏杀牛
 以烹之埋其尾伪报其家云牛忽陷地家人共引之
 其皮骨愈深入于地后其处生蒿作尾形也
金钱花
卷十 第 40a 页 WYG0920-0287a.png
 酉阳杂俎曰毗尸沙一名日中金钱花本出外国梁
 大同二年进来中土也
牡丹
 隋炀帝世始传牡丹唐人亦曰木芍药开元时宫中
 及民间竞尚之今品极多也一说武后冬月游后苑
 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
 西洛为冠首刘公嘉话云世谓牡丹花近有盖以前
 朝文士集中无牡丹歌诗禹锡尝言杨子华有画牡
卷十 第 40b 页 WYG0920-0287b.png
 丹处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花亦久矣酉阳
 杂俎曰前史中无说牡丹惟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
 除多牡丹段成式检隋种植法并不记说则知隋朝
 花中所无开元末裴士淹使幽冀至汾州众香寺得
 白牡丹植于长兴私第为都下寄赏至德中马仆射
 又得红紫二色者移于城内青琐集有隋朝海山记
 中载牡丹品甚多而前贤所说如此
一捻红
卷十 第 41a 页 WYG0920-0287c.png
 今牡丹中有一捻红其花叶红每一花叶端有深红
 一点如半指明皇时民有以此花上进者值妃子正
 作妆偶以妆指捻之胭脂之痕染焉植之明年花开
 俱有其迹亦见明皇杂录也
刘寄奴
 金疮药也昔宋武帝刘裕微时伐荻新洲射大蛇伤
 明日复往闻杵臼声见数青衣童𢷬药问之答曰我
 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付之帝曰王何神不杀之
卷十 第 41b 页 WYG0920-0287d.png
 叱之皆散收得药时人因此名其草曰刘寄奴也寄
 奴帝之小字
何首乌
 本曰夜合藤昔有姓何人见其叶夜交异于馀草意
 其有灵采服其根老而不衰头发愈黑即因之名曰
 何首乌也亦曰即其人姓名
羊负来
 博物志曰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枲子著羊毛蜀人
卷十 第 42a 页 WYG0920-0288a.png
 种之曰羊负来故今人亦以名枲耳也陶弘景本草
 注曰昔中国无此言从外国逐羊毛中来因以名也
麋衔
 本草曰麋春日游牝既多即瘦瘠食此物乃复肥盛
 因即事名曰麋衔
鹿活草
 酉阳杂俎曰天名精也昔青州刘𢣺宋元嘉中射鹿
 剖五藏以此草塞之踞然而起𢣺怪而拔草则复倒
卷十 第 42b 页 WYG0920-0288b.png
 如此三度因密录种之主伤折俗呼刘𢣺草亦曰鹿
 活异苑所载正同但以为鹿草也
丁公藤
 南史解叔兼雁门人母有疾夜于庭中稽颡祈告闻
 空中云得丁公藤治即差访医及本草无之至宜都
 山中见一老翁伐木云是丁公藤治风乃拜泣求得
 之及渍酒法受毕失翁所在母疾遂愈盖自是始传
 丁公藤也本草谓之南藤盖本朝附之于经云
卷十 第 43a 页 WYG0920-0288c.png
威灵仙
 唐会要曰德宗贞元二年九月邓思齐献威灵仙草
 能愈众疾上于禁中试有验令编附本草
史君子
 唐潘州郭史君多以此疗儿得其效时人因其刺史
 所用治小儿故曰史君子本草曰俗传始因潘州郭
 史君疗小儿为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史君子
诃子
卷十 第 43b 页 WYG0920-0288d.png
 本出南海诸番国胡人谓之诃梨勒后赵时避石勒
 名改曰诃子故今犹云然也
山药
 即本草所谓薯蓣者也唐避代宗嫌名故民间呼薯
 药至宋朝嘉祐八年四月英宗即位人避嫌讳遂改
 曰山药自此全失其本称矣
牵牛
 本草补注曰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
卷十 第 44a 页 WYG0920-0289a.png
安石榴
 其生自西域汉武时博望侯穷河源回得其种遂传
 中国也陆机与弟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
 涂林盖安石榴也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回所得
葡萄
 亦出于大夏盖与石榴同来中土汉书西域传曰汉
 使归葡萄苜蓿种来是也酉阳杂俎曰庾信谓魏使
 尉瑾曰在邺大得葡萄奇有滋味瑾曰此物实出于
卷十 第 44b 页 WYG0920-0289b.png
 大宛张骞所致有黄白黑三种西域酿以为酒在汉
 似亦不久杜陵田五十亩中有葡萄百树
橘奴
 后汉李衡好货殖将死其妻忧贫衡曰吾洲上木奴
 可了千匹绢妻素不闻其有也曰此当谓橘耳衡向
 于洲上植橘千株故也后代缘有橘奴之语六帖曰
 李衡种甘橘千树号千头木奴也
金桃
卷十 第 45a 页 WYG0920-0289c.png
 唐会要曰贞观九年十一月康国献金桃诏令植于
 苑又云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曰金桃
 然则唐世始传金桃也通典作康居云贞观二十一
 年
胡桃
 补注本草曰胡桃古今多言张骞自西域将来与苜
 蓿等物同至中华也博物志曰张骞使外国回乃得
 胡桃也晋刘陶母书胡桃本生西羌也
卷十 第 45b 页 WYG0920-0289d.png
萍藻
 淮南子曰海间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蔈蔈生
 萍藻萍藻生浮草凡根交者生于浮草许慎注云海
 闾浮草之先也酉阳杂俎作海间生屈龙屈龙生容
 华容华生蔈蔈生藻藻生浮草
  虫鱼禽兽部五十五
玄驹
 古今注曰蚁名玄驹何也曰河内人并河见人马数
卷十 第 46a 页 WYG0920-0290a.png
 十万皆如黍米动游人以火烧之人皆蚊蚋马皆大
 蚁今人名蚊蚋曰黍蚁曰玄驹宜自汉始也扬雄法
 言曰吾见玄驹之步云(一云元驹非也/)
齐女
 又古今注牛亨问蝉名齐女者何也齐王后怨王而
 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
 齐女
脍残
卷十 第 46b 页 WYG0920-0290b.png
 越王勾践之保会稽也方斫鱼为脍闻有吴兵弃其
 馀于江化而为鱼犹作脍形故名脍残亦曰王馀鱼
乌贼
 酉阳杂俎曰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笔袋于海化为
 此鱼中犹有墨而作袋形古今注云一名河伯从事
 小吏
懒妇
 东海有之昔有妇惰女织姑责之恚恨自溺于海化
卷十 第 47a 页 WYG0920-0290c.png
 为鱼弱而多膏海人有得之者烹其膏以燃灯照纺
 绩则暗而无光或以照管弦嬉戏则烂然矣酉阳杂
 俎云名奔䱐一名
彭越
 似蟹而小世传汉醢彭越以赐诸侯九江王英布猎
 得之不忍视尽以覆江中化而为此故名彭越
啄木
 古今异传曰啄木本雷公采药吏为此鸟也
卷十 第 47b 页 WYG0920-0290d.png
逃河
 鹈鹕也本草曰身是水沫唯胸前两块肉如拳云昔
 为人窃肉入河化为此身今犹有肉因名逃河
精卫
 山海经曰炎帝之女度海溺死其魄化为鸟为此常
 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报其冤也
杜宇
 蜀王本纪曰鳖灵死其尸逆江而流至蜀王杜宇以
卷十 第 48a 页 WYG0920-0291a.png
 为相宇自以德不及灵传位而去其魄化为鸟因名
 此亦曰杜鹃即望帝也亦见杜甫李商隐诗卢永成都
 记曰蜀王杜宇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死化为鸟曰
 杜鹃
婆饼
 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姑为饼将以
 为饷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
 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江淮所在有之
卷十 第 48b 页 WYG0920-0291b.png
野鸡
 即雉也自汉吕后称制避其讳故也汉高后纪注后
 讳雉之字野鸡颜师古曰吕后名雉字娥姁故臣下
 讳雉至唐高宗讳治又帝小字雉奴故相承避至今
 也
伯劳
 酉阳杂俎曰伯劳博劳也相传伯奇所化
右军
卷十 第 49a 页 WYG0920-0291c.png
 晋右将军王羲之好鹅在会稽山阴道士养群鹅羲
 之每就玩之道士曰为写黄庭经当以相赠羲之欣
 然写毕笼鹅而去今人误以鹅为右军缘此故
卫子
 世云卫灵公好乘驴车故世目驴为卫子或曰晋卫
 珍好乘驴为卫子也
马齿
 事始曰唐贞观中有牝马三千疋于陇西置群牧使
卷十 第 49b 页 WYG0920-0291d.png
 开元初张万岁缉其政恩信大行既没众以张氏讳
 因以马岁为齿或言倍二向三也
谢豹
 酉阳杂俎曰虢郡有虫名谢豹常在深土中司马裴
 沈子掘地获之小类虾蟆间如毬见人以前脚交覆
 首如羞状能穴地如粉鼠顷刻深数尺或出地听谢
 豹鸟声则脑裂而死俗因名之或曰谢豹人也抱耻
 死其魄为虫潜行地中羞见人故也或掘出之犹以
卷十 第 50a 页 WYG0920-0292a.png
 足覆面作忍耻状然不详其何时人也幼岁闻故老
 言如此也
 
 
 
 
 
 
卷十 第 50b 页 WYG0920-0292b.png
 
 
 
 
 
 
 
 事物纪原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