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920-018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七      宋 高承 撰
  库务职局部三十四
冰井务
 周礼有凌人掌斩冰三其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
 见于此邺城旧事有冰井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
 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唐上林令
 掌藏冰职在司农宋朝会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务
卷七 第 1b 页 WYG0920-0180b.png
 隶皇城司也
图画局
 宋朝会要曰雍熙元年置翰林图画院在内中池东
 门里咸平元年移在右掖门外绍圣二年改院为局
国信所
 又曰国信所掌契丹使介交聘之事景德初遣内臣
 排办礼信四年改初雄州用兵之际每密事择吏主
 之号机宜司及契丹请和改曰国信司又景德四年
卷七 第 2a 页 WYG0920-0181a.png
 八月帝谓近臣曰契丹使副到阙见辞及馆接伴支
 赐例物并朝廷遣使合行之事并有规制行之以二
 年已成定例可特置管勾往来国信所一司旧止云
 排办礼信所至是立局置印也
烧朱所
 又曰烧朱所太平兴国三年置
寺务司
 又曰寺务司淳化四年置
卷七 第 2b 页 WYG0920-0181b.png
骐骥院
 周官有十二闲盖国马之所也汉有未央厩唐有飞
 龙院宋朝会要曰旧左右飞龙院太平兴国五年正
 月改曰天厩院雍熙二年十月改为骐骥院
估马司
 宋朝会要曰估马司咸平元年置掌纳诸州所市马
 估值验记置牧养今废陜西犹存其局也
粮料院
卷七 第 3a 页 WYG0920-0181c.png
 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太平兴国五年正
 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雍熙四年四月改用
 使臣勾当端拱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神宗元丰末
 并马军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三院
专勾司
 又会要云专勾司淳化三年户部使樊知古奏置以
 分三司勾院文案之繁务马步各一司五年合为一
 也
卷七 第 3b 页 WYG0920-0181d.png
北排岸
 又曰北排岸司建隆三年置也
朝服库
 又曰朝服法物库太平兴国二年置分三库也
裁造院
 又曰乾德四年始置裁造院
杂买务
 唐德宗置宫市以中官主之国初有市买司太平兴
卷七 第 4a 页 WYG0920-0182a.png
 国四年改为杂买务至道中废咸平时复置也
杂卖务
 又会要云杂卖务景德四年置
怀远驿
 又曰怀远驿景德三年置以待海南诸国进贡使介
 也
文思院
 唐有文思院盖天子内殿之比也其事见画断然非
卷七 第 4b 页 WYG0920-0182b.png
 工作之所而宋朝太平兴国三年始置文思院掌工
 巧之事非唐制矣会要云青箱杂记曰考工记㮚氏
 掌攻金其量铭曰时文思索故今世工作之所号文
 思院
二八作
 会要又云旧八作分两使止一司太平兴国二年分
 两司景德四年又并为一司监官通掌天圣元年始
 分置官局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920-0182c.png
箔场
 又曰建隆元年置箔场
二窑务
 后汉有甄官至历代皆有之掌塼瓦之事即今窑务
 之掌也宋朝会要曰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于
 河阴置受纳场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受纳场
 为西窑务或云太祖建隆中始置二窑务云
弓弩院
卷七 第 5b 页 WYG0920-0182d.png
 周官有司弓矢隋弓弩署唐为弩坊即今弓弩院也
 宋朝会要曰开宝九年置弓弩院
皮剥所
 宋朝会要曰皮剥所开宝二年置
店宅务
 又曰店宅务国初为楼店务太平兴国初改今名淳
 化三年分四厢至道三年复为店宅务咸平元年为
 都大店宅务大中祥符六年复今名
卷七 第 6a 页 WYG0920-0183a.png
外物料库
 旧曰麸面库大中祥符七年改为外物料库
水磨务
 又曰水磨东西二务开宝三年置今废又有大通门
 务淳化元年置
金耀门书库
 景德三年置以贮三司文案俗曰故纸仓东京记曰
 二年置掌三司积年文案旧曰三司文书仓
卷七 第 6b 页 WYG0920-0183b.png
绫锦院
 又曰乾德年以平蜀所得锦一置内绫锦院太平兴
 国二年分东西二院端拱元年合为一
布库
 又曰诸州所纳布旧系左藏库建隆元年移置布库
 在常乐坊也
二染院
 唐有染署职在少府后为染坊宋朝会要曰旧染坊
卷七 第 7a 页 WYG0920-0183c.png
 太平兴国二年分为东西二染院咸平六年有司上
 言西染院水宜于染练乃并之
  州郡方域部三十五

 唐贞观十二年天下州府三百五十八始分为十道
 一云在元年并省郡县始因关河近便分置也唐会
 要云正观元年三月十日也开元中又为十五道宋
 朝曰路又分为二十四路矣
卷七 第 7b 页 WYG0920-0183d.png

 汉制三公开府故称三府魏晋以后诸王又称府唐
 高祖武德初边镇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七年改曰都
 督府唐会要云二月十二日也开元三年始改京兆
 河南曰府此盖府之始也注苏氏演义曰府聚也聚
 所在图籍簿书之处风俗通云公卿牧守通德之所
 聚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0920-0184a.png
 项峻始学篇曰人皇九头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
 九州又治书曰人皇始出于提地之国以长九州为
 九囿人皇乃有中州此名州之始也周公职录图曰
 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沿革曰黄帝分州
 画野或曰高阳创九州亦云高辛通典曰唐有九州
 舜肇十有二州禹又别九州汉以州部郡唐武德元
 年乃罢郡置州也注代宗时杨绾为相定上中下州
 文宗相韦处厚乃置六雄十望十紧等州也
卷七 第 8b 页 WYG0920-0184b.png

 周礼四甸为县史记秦本纪曰孝公十二年并诸小
 乡聚为县商君传曰鞅令邑聚为县则名县之始自
 秦孝公也陆法言切韵曰楚庄王灭陈以为县县之
 名自此始秦并天下以郡领县隋文帝开皇二年罢
 郡以县隶州也注说文曰天子百县县四郡周礼小
 司徒之职方二十里之地也

卷七 第 9a 页 WYG0920-0184c.png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罢侯置守始分三十六
 郡也注史记曰秦灭东周始置三川郡按说文天子
 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四郡左传曰上大夫受郡秦
 始以郡监领县

 通典曰镇将后周之通班也隋亦曰镇唐分上中下
 三等历代未闻疑镇始于宇文周代也宋朝之制地
 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以县兼军使民聚不
卷七 第 9b 页 WYG0920-0184d.png
 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周礼六乡以为军政谓比闾族党州乡也盖周制矣
 秦制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以属县也

 周官司徒之属有司关又有下士二人注云关界上
 之门则关盖周制也
驿
卷七 第 10a 页 WYG0920-0185a.png
 又地官遗人之职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
 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
 候馆候馆有积今二十里马铺有歇马亭即路室之
 遗事也六十里有驿驿有饩给即候馆之遗事也汉
 自郑庄置驿以召宾客注故后世亭传有驿名通典
 曰唐三十里置一驿其非通途大路则曰馆由是通
 谓之馆驿虽事起于周名出于汉左传有楚子乘驲
 驲驿马也则马递之制已见于周矣汉文帝乃诏太
卷七 第 10b 页 WYG0920-0185b.png
 仆见马馀皆给传置也
急递
 笔谈曰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
 百里惟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
 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里军前机速处
 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莫得与也
贫子院
 事始曰开元二十二年断京城乞儿官置病坊给廪
卷七 第 11a 页 WYG0920-0185c.png
 食亦为悲田院或曰养病院记之为其所始按唐会
 要曰开元五年宋璟苏颋奏悲田院养病从长安以
 来置使专知所称悲田乃关释教此是僧尼职掌至
 二十三年乃分置于诸寺推长安中初置使之文则
 知其前有矣而事始所记乃给廪食所始谓兹事之
 起于此者非也宋朝又因之以僧院名福田今亦曰
 悲田也
鼓楼
卷七 第 11b 页 WYG0920-0185d.png
 北史李崇为兖州牧州多盗崇乃村置一楼楼一鼓
 以警盗贼唐张说始设于京城之内
阡陌
 史记秦纪曰孝公十二年开阡陌东地渡洛又商君
 传曰商鞅相秦孝公坏井田开阡陌又始皇纪太史
 公曰昭襄已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
地里
 春秋命历序曰神农度地形甄度四海东西九十万
卷七 第 12a 页 WYG0920-0186a.png
 里南北八十一万里然则炎帝始有里数矣淮南子
 则曰万民喜置尧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
 始有道里之起自陶唐氏始也按黄帝内传有记里
 车则里始于炎帝明矣
里路
 山海经曰帝令竖亥步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
 北二万六千里淮南子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西
 极二亿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八极之广东西二
卷七 第 12b 页 WYG0920-0186b.png
 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里而黄帝有记
 里之车按黄帝游幸天下而车以记里疑道路之纪
 以里堠起轩辕时也
封堠
 拾遗录曰禹治水所穿凿处皆青泥封记使玄龟印
 其上今人聚土为界乃遗事也此封堠之始矣
仪制令
 谈苑曰太平兴国中孔承恭为大理正上言仪制令
卷七 第 13a 页 WYG0920-0186c.png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望令于两京诸州要
 害处刻榜以揭之所以兴礼逊厚风俗从之今京师
 诸门关亭皆有之而所在道途双堠处皆刻之盖自
 本朝孔承恭始也
地名
 项峻治书曰人皇出于提地之国则提地疑国名也
 于是国有名则土地国邑之名此为之始也
山川名
卷七 第 13b 页 WYG0920-0186d.png
 人皇以来土地国邑始各有名则山川之号疑亦从
 此起故神农兴于厉山共工之触不周炎帝以姜水
 黄帝以姬水此山川之名之始也书吕刑曰禹平水
 土主名山川注云无名者主名之于是凡山川皆名
 之矣山海经洎尔雅所载者是也
地图
 春秋元命包曰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图地形脉水道
 注曰怪义白阜母名图画地形通水道之脉也今有
卷七 第 14a 页 WYG0920-0187a.png
 地图疑始于此
弓手营
 宋朝会要曰咸平五年八月置县尉司弓手营舍
浮桥
 春秋后传曰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始作浮桥于河上
 按诗大明云造舟为梁孙炎曰造舟比舟为梁也比
 舟于水加板于上今浮桥也故杜预云造舟为梁则
 浮桥之谓矣尔雅释水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
卷七 第 14b 页 WYG0920-0187b.png
 方舟士特舟夏商尚质等制之文未备故郑康成以
 为周制后传以为秦始疑周有事则造舟而秦乃系
 之也
温汤
 辛氏三秦记曰秦始皇与神女游忤其旨唾之生疮
 始皇怖谢乃为出温汤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故
 事曰秦皇砌而起宇武帝加修饰焉
  真坛净社部三十六
卷七 第 15a 页 WYG0920-0187c.png
道观
 周穆王尚神仙召尹轨杜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
 之所因号楼观盖道观之初也黄帝内传西王母授
 帝白玉元始真容置于高观之上时人谓之道观名
 观之义疑取诸此隋炀帝改为玄坛后复曰观注续
 事始云宋废国学置总明观疑自是以来道家者流
 拟之以名其所居也
景灵宫
卷七 第 15b 页 WYG0920-0187d.png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诏以圣祖临降
 令择地建宫遂以锡庆院建约唐太清宫制度仍上
 新宫名曰景灵神宗元丰中又广其制尽奉诸帝后
 御容也
上清宫
 宋敏求东京记曰端拱元年二月太宗诏取晋邸时
 太祖所赐金帛建宫至道元年八月宫成帝御书额
 金填其字赐之仁宗庆历三年十一月遭焚毁熙宁
卷七 第 16a 页 WYG0920-0188a.png
 元丰间灵惠法师王太初再营之元祐初年宣仁太
 皇太后重建置也
东太一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初楚芝兰言五福太一所在
 无兵疫人民丰乐凡行五宫四十五年一移自雍熙
 元年入黄室巽宫在吴分苏州请筑宫以祀六年十
 月芝兰又宫都城东南地名苏村可徙宫以应苏名
 遂诏营建注纪年通载则谓兴国八年正月作也
卷七 第 16b 页 WYG0920-0188b.png
西太一
 又曰天圣六年三月司历言五福太一自雍熙元年
 甲申及今四十五年太一行綦当入蜀郡之坤宫曰
 黄庭可于国城西南别建祈宫于是诏择八角锁池
 建西太一宫注纪年通载曰天圣六年三月建太一
 宫于西郊
中太一
 神宗熙宁初即五岳观旧址营中太一宫盖自仁宗
卷七 第 17a 页 WYG0920-0188c.png
 天圣六年至熙宁五年壬子四十五年五福太一行
 綦自黄庭宫移入真室之中下临京都之中故也
建隆观
 钱易洞微志曰周显德中营道宫于皇城之西梁门
 外赐为太清观太祖有天下始重饰之因改为建隆
 观
集禧观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九月诏下谓就南薰门
卷七 第 17b 页 WYG0920-0188d.png
 内奉节致远三营地及坟乾池之西偏建观以奉五
 岳帝七年九月诏名观曰会灵仁宗时观大既重建
 改曰集禧
池园
 又曰大中祥符八年五月诏会灵观池以凝祥为名
 园以奉灵为名池观醮殿盖太祖所建池殿旧址也
醴泉观
 东京记曰本拱圣营天禧元年营卒有见龟蛇者军
卷七 第 18a 页 WYG0920-0189a.png
 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
 疫者饮之多愈乃诏就其地建观十月观成名祥源
 宋朝会要曰天禧二年闰四月诏拱圣营醴泉所宜
 立观以祥源为名仁宗时观灾既重立易今名曰醴
 泉
万寿观
 本玉清昭应宫东偏别殿也宋朝会要昭应宫篇云
 天禧三年十一月皇后皇太子于东宫偏长生殿置
卷七 第 18b 页 WYG0920-0189b.png
 经藏以祝圣寿诏赐殿名长生崇寿五年七月作皇
 帝本命殿于宫中名万寿仁宗朝玉清昭应宫灾所
 存止此殿重加营葺后以为万寿观也注林希两朝
 宝训曰天圣七年七月玉清昭应宫灾上以所存长
 生崇寿殿为万寿纪年通载云六月也
天庆观
 又曰大中祥符二年十月诏天下州府军监关县建
 道观一皆以天庆为名
卷七 第 19a 页 WYG0920-0189c.png
白马寺
 汉明帝于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摄摩腾竺法兰
 即白马寺也腾始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上鸿胪
 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隋炀帝改
 曰道场后复曰寺
尼寺
 僧史略曰东晋何充始舍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
寺额
卷七 第 19b 页 WYG0920-0189d.png
 汉取鸿胪寺名置白马寺以处僧当是以白马为额
 耳然则僧寺名额自汉显宗始也
相国寺
 唐房僚石幢记曰相国寺肇自中宗叶梦始置于兹
 宋敏求东京记以本北齐大建国寺后废唐为郑审
 宅因病舍为招提坊神龙二年僧惠云建为寺延和
 元年睿宗以旧封相王因改为相国寺宋朝会要曰
 至道中太宗御题额易曰大相国寺东塔曰晋满唐
卷七 第 20a 页 WYG0920-0190a.png
 至德二载建开宝六年太祖修西塔曰广愿元祐元
 年僧中惠立会要又云咸平五年名后閤曰资圣东
 京记则云景德五年赐名也神宗熙宁间重修饬之
 并诸院为八东曰宝严宝梵宝觉惠林西曰定慈广
 慈普慈智海东京记又曰仁济殿天圣八年建后与
 宝奎殿同赐名也
景德寺
 宋朝会要曰本相国寺蔬圃周显德中以僧居隘于
卷七 第 20b 页 WYG0920-0190b.png
 此别建下院赐额天寿淳化二年别建寺门景德二
 年改今额天禧四年建寺廊经楼注东京记曰周世
 宗显德五年以相国寺僧众居隘就寺蔬圃别建置
 院分居之俗号东相国寺六年赐额曰天寿恭帝诞
 节名也又有观音院峨眉僧茂正所建
兴国寺
 谈苑曰太平兴国寺旧龙兴寺也周世宗废为龙兴
 仓国初寺主僧屡击登闻鼓求复为寺上遣中使持
卷七 第 21a 页 WYG0920-0190c.png
 剑以谓之曰此寺前朝所废为仓廒以贮宁粮汝何
 故烦渎帝庭朝命断取汝首仍戒之曰傥偃蹇怖畏
 即斩之或临刑无惧即未可既讯神色自若引颈就
 戮上大感叹复以为寺宋朝会要曰唐龙兴寺也开
 宝二年诏重修太平兴国元年赐今额
传法院
 又会要曰太平兴国五年诏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
 度地作译经院中设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西序为
卷七 第 21b 页 WYG0920-0190d.png
 正义堂自是每诞节即献经也八年改为传法院按
 隋有翻经馆唐初亦有翻译之事元和后废然则太
 宗之置兹院亦隋翻经馆也
四大寺
 五代会要曰周显德四年九月赐京城内新修四大
 寺额以天清显静显宁圣寿为名圣寿后又改曰显
 圣是则四寺之始也
建隆寺
卷七 第 22a 页 WYG0920-0191a.png
 在扬州州城西北宋朝会要曰太祖征李重进于此
 置砦贼平建隆二年正月诏建寺焉有御榻在寺太
 祖忌日寺僧奉榻修供大中祥符五年始于寺建圣
 容殿元丰中神宗修景灵列圣神御殿故圣容复归
 京师
崇圣寺
 在并州旧州城外又会要曰旧名平晋寺太祖亲征
 刘继元行宫也兴国中诏建寺赐名后于中设太宗
卷七 第 22b 页 WYG0920-0191b.png
 御容大中祥符二年改名崇圣
慈孝寺
 又曰慈孝寺故驸马都尉吴元扆宅也天圣二年十
 二月十二日诏建寺奉真宗神御初议名慈圣时太
 后号有此二字改赐今名东京记曰戒坛院本寺园
 宝元初僧文旦营创戒坛庆历五年赐额也
开宝寺
 东京记曰北齐天保十年置号独居寺唐开元十七
卷七 第 23a 页 WYG0920-0191c.png
 年明皇东封改曰封禅寺宋朝会要曰开宝三年三
 月改今名福圣院会要云初吴越王钱俶在杭州建
 阿育王塔藏佛舍利归朝于此建塔云端拱二年成
 加建塔院咸平二年赐今额东京记云本新罗僧智
 照所居舍利塔钱俶兴国中令俞皓造庆历四年六
 月火焚之后即其旧址建阁焉成于神宗元丰之初
 慈圣太皇太后以妆钱助成之赐名庆寿崇因或曰
 仁宗时已为此名其额亦帝所书但藏之禁中未以
卷七 第 23b 页 WYG0920-0191d.png
 赐之洎閤成遂出以榜也永安院东京记曰本号普
 庆太宗在晋邸重建以赐僧普润仍奏今额
崇夏寺
 东京记曰唐大中三年置建隆中石守信以寺门窄
 狭重造二年八月门成车驾临幸宋朝会要守信重
 修二门诏治宫材也
应天寺
 后唐夹马营也即太祖诞生之地景德二年真宗每
卷七 第 24a 页 WYG0920-0192a.png
 幸二月诏建院奉太祖神御如启圣制度大中祥符
 二年赐名应天在西京之水北民间谓之琉璃寺也
启圣院
 即太宗诞生之地晋护圣营也太平兴国六年建院
 雍熙二年成赐名启圣东京记曰本晋护圣营天福
 四年宣祖典禁兵太宗诞圣其地兴国中建院也
普安院
 又曰普安院周显德中建建隆初赐今额
卷七 第 24b 页 WYG0920-0192b.png
奉先寺
 又曰奉先资福禅院即安陵卜定乾德二年改卜五
 月诏就陵域置院也
资圣院
 在新并州会要又曰天禧五年真宗置尝亲征为阵
 亡将士追福德神虎三部落营地造天圣初成赐名
 资圣太祖太宗忌日皆就建道场
崇真院
卷七 第 25a 页 WYG0920-0192c.png
 又曰崇真院初太宗陈国长公主出家大中祥符二
 年八月进封吴国号报慈正觉大师赐名清裕九月
 出居是院初在建初坊后以迫隘徙城西隆安坊即
 今俗谓七公主院者是也
印经院
 又曰太平兴国八年置印经院神宗熙宁末废其院
 以所印板赐显圣寺
  灵宇庙貌部三十七
卷七 第 25b 页 WYG0920-0192d.png
灵显王
 在郑州城东仆射陂侧陂本后魏孝文赐仆射李冲
 里俗因呼仆射陂唐末建庙因陂为名俗误传为李
 靖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赠靖太保晋天福二年八月
 敕唐卫国公李靖宜封灵显王
显圣王
 庙在宁州真宁县即要册湫也汉祠官所领唐乾符
 中封神为应圣侯光化二年封普济王宋朝太宗在
卷七 第 26a 页 WYG0920-0193a.png
 晋邸有神告之应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四日封显圣
 王按张绪续锦里耆旧传曰太宗尹天府登极前有
 邠州客打军巡引见问争由曰争说要册大王上曰
 有侵伤不均吾为平之若争要册大王外边商量此
 盖神告之事耳
广济王
 在永康军导江县李冰庙也秦孝文王时冰为蜀郡
 守自汶山壅江灌溉二郡开稻田历代以来蜀人德
卷七 第 26b 页 WYG0920-0193b.png
 之飨祀不绝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
 开宝七年改号广济王
英显王
 庙在梓州梓潼县本梓潼神也旧记曰神本张恶子
 仕晋战死而庙存唐明皇狩蜀神迎于万里桥追命
 左丞相僖宗播迁亦有助封济顺王咸平中益卒为
 乱王师讨之忽有人呼曰梓潼神遣我来九月二十
 日城陷果克四年州以状闻故命追封英显王
卷七 第 27a 页 WYG0920-0193c.png
新息王
 辰州新息王庙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祠也咸平元年
 三月本州上言水旱祈祷有应请加封号即今号是
 也
广济王
 宣州敬亭山神也宋元嘉二年有钱塘神梓华友人
 双霞识之为神同在庙中县令盛疑焚之来托此山
 景福中封昭威侯伪唐保大中封昭威王景德元年
卷七 第 27b 页 WYG0920-0193d.png
 知州裴庄请加朝命故追号广惠王
显应王
 在泉州是庙旧封昭德王天禧三年五月本州言岁
 旱祷之有应故加封号今显应王是也
顺济王
 笔谈曰彭蠡小龙显异人人能道之熙宁中王师南
 征有军仗数十船泛江而南龙即伏其中乘风日数
 百里有司以状闻诏封神为顺济王遣礼官林希致
卷七 第 28a 页 WYG0920-0194a.png
 诏祠下
英烈王
 大中祥符五年诏杭州吴山庙神宜特封英烈王神
 即伍子胥时新葺庙故也
德安公
 即夷门山神也景德四年十二月加封号德安公
显应公
 在京城北即崔府君祠也相传唐滏阳令没为神主
卷七 第 28b 页 WYG0920-0194b.png
 幽冥本庙在磁州淳化中民于此置庙至道二年晋
 国公主石氏祈有应以事闻诏赐名护国景祐二年
 七月封护国显应公
炳灵公
 五代会要曰后唐长兴四年七月封泰山三郎为威
 雄大将军时上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僧请封之宋
 朝会要曰庙在兖州泰山炳灵泰山神三郎也后唐
 诏封威雄将军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十五日诏封威
卷七 第 29a 页 WYG0920-0194c.png
 雄将军为炳灵公
明应公
 在润州即焦山大圣祠也大中祥符七年四月诏特
 封明应公
灵惠公
 在州乌聊山即唐越国公华神也郡人立祠大中
 祥符二年诏封灵惠公
灵济公
卷七 第 29b 页 WYG0920-0194d.png
 在梓州射洪县即泸州刺史陆弼神也弼贬泸州有
 善政卒土人为立庙水旱请祷伪蜀封洪济王大中
 祥符六年九月诏封号灵济公也
昭应公
 在河南府永安县至道二年十月太宗山陵乏水半
 山下忽有泉涌山陵使元份以闻诏立庙泉侧赐名
 昭圣景德四年特封昭应公
嘉应侯
卷七 第 30a 页 WYG0920-0195a.png
 熙宁间百姓共立东岳张太尉祠于国城之外东南
 隅俗传神姓张氏淮阴人死隶岳神主阴府要职京
 东州郡往往有祠世谓张舍人者是也至此号太尉
 元丰中光献太皇太后祈有感始封嘉应侯号
灵惠侯
 元丰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
 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会要所谓冰次子郎
 君神也今上即位敕封灵惠侯
卷七 第 30b 页 WYG0920-0195b.png
东岳诸祠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十五日诏封泰山上通泉庙为
 灵泒侯亭亭山为广禅侯峄山神为灵岩侯
普济庙
 在京城西南隅景福坊即九龙堂也大中祥符四年
 六月十九日诏令完葺因赐名普济庙也
灵泽庙
 在镇戎军朝那湫即龙庙秦汉所祠湫渊也天禧二
卷七 第 31a 页 WYG0920-0195c.png
 年四月八日赐庙名灵泽
显灵庙
 在河南府永安县安陵东北即蛇王祠也景德四年
 二月赐庙名显灵
灵惠庙
 在永安门徘徊泉上即泉神也大中祥符五年江守
 训立庙遂赐灵惠名焉
灵源庙
卷七 第 31b 页 WYG0920-0195d.png
 在卫州共城县即百门水所出也唐长安中置庙咸
 平元年春祈雨有应四月诏赐庙额曰灵源
丰宝庙
 景德三年九月解州上言两池左右祠庙请易题额
 诏取图经所载者赐额遂改解县池龙庙额曰丰宝
 安邑曰资宝分云庙曰广惠注自此以上除嘉应灵
 惠二侯外其不原所出者皆出宋朝会要
生祠
卷七 第 32a 页 WYG0920-0196a.png
 汉于公为县吏曹决狱平郡中为立生祠自三代而
 来无生为立祠者至此始见兹事则生而立祠始于
 汉世也
  道释科教部三十八
道释
 汉自桓帝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祀浮图老子由此
 释道二教稍稍兴矣逮晋室其道始盛东迁之后三
 教峙立此释道之所起也
卷七 第 32b 页 WYG0920-0196b.png
符箓
 龙鱼河图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其信神符制伏蚩
 尤黄帝出军决曰蚩尤无道帝讨之梦西王母遣人
 以符授之帝悟立坛而请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
 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箓也
金宝牌
 宋朝会要曰天禧元年四月诏内出圣祖神化金宝
 牌分给在京宫观及外州名山圣迹之处面文曰玉
卷七 第 33a 页 WYG0920-0196c.png
 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背文曰永镇福地帝自封之
 命中使送诸路天庆观今诸郡道正副所掌者是
道士
 黄帝内传有道士行礼之文此疑谓有道之士也楼
 观本记曰周穆王因尹真人草楼之观召幽逸人居
 之谓之道士平王东迁置七人汉明帝永平七年置
 三七人晋惠度四十九人审此即是自周而有也司
 马迁班固叙秦汉甚详洎春秋以来殊无一人以一
卷七 第 33b 页 WYG0920-0196d.png
 言彷佛道兹事者亦为可疑矣然范晔后汉书于光
 武纪论始有言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云刘秀为天
 子盖前汉末事则道士之初当此矣注列仙传又有
 道士浮丘公接周灵王太子晋上嵩高山者
道录
 续事始引仙传拾遗曰隋文帝始以玄都观主王延
 为威仪唐置左右两街宋朝会要曰唐有左右街威
 仪周避讳改为道录宋朝因之
卷七 第 34a 页 WYG0920-0197a.png
都监
 又曰太平兴国中增置副道录都监首座通旧为八
 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首座
 又曰首座亦太平兴国中增置
鉴义
 又曰天禧五年置首座鉴义分领本街事
道官
卷七 第 34b 页 WYG0920-0197b.png
 唐高宗时叶静能入直翰林为国子祭酒侄孙法善
 玄宗时授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又尹愔亦拜谏议
 大夫道士之命以官自高宗始也宋朝会要曰开宝
 五年十二月赐道士玄秘大师马志通议大夫阶
道封
 后周武帝时卫元嵩封蜀郡公盖道士受封之始也
 叶法善玄宗时亦封越国公
道赠
卷七 第 35a 页 WYG0920-0197c.png
 唐王知远赠升玄先生叶法善赠金紫光禄大夫越
 州都督道士之褒赠盖自王知远始也
道谥
 梁代陶洪景死赐谥贞白先生则道之谥自梁陶隐
 居始也
道号
 元魏世祖时赐寇谦之天师之号后汉张道陵亦有
 天师之称盖自列子言黄帝之称牧马童子曰天师
卷七 第 35b 页 WYG0920-0197d.png
 始也唐玄宗赐李含光曰玄静先生此赐号先生之
 始也宋朝缘唐事亦有赐号先生处士者真宗陈抟
 赐号希夷先生神宗时张噩赐号冲靖处士是也
道紫
 唐中宗神龙初叶静能虽加金紫之阶而未颁紫衣
 至代宗时李泌立大功李辅国将不利之泌乞为道
 士许之又赐紫衣其后道士赐紫自李泌始也朝野
 佥载曰史崇玄附太平公主授鸿胪卿衣紫罗裙帔
卷七 第 36a 页 WYG0920-0198a.png
 盖虽衣之而未赐也
佛像
 汉书霍去病过焉耆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颜师古
 注云作金人为天神之主今佛像是其遗法后汉明
 帝梦金人长大顶有日光傅毅曰天竺有得道者号
 曰佛于是遣使天竺图其形像此中国有佛像之始
 也宋书云汉世始有佛像也
佛塔
卷七 第 36b 页 WYG0920-0198b.png
 高僧传曰康僧会吴赤乌十年至建业孙权使求舍
 利既得之权即为造塔晋帝过江更修饰之此盖中
 国造塔之始也
佛经
 汉明帝永平中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东都即
 四十二章经中国之有佛经此盖其始也邺城旧事
 云永平十年经像初来也
译经
卷七 第 37a 页 WYG0920-0198c.png
 汉自永平后摩腾首译四十二章经历魏晋南北朝
 皆有翻经馆唐置译经润文之官元和后废宋朝太
 宗兴国中复兴其事置译经院也
谈禅
 宝林曰佛涅槃时告迦叶曰吾清净法服以付汝迦
 叶传阿难二十八代至达摩梁普通中自南天竺泛
 海至广州后止崇山住少林寺传惠可中国谈禅自
 此始也
卷七 第 37b 页 WYG0920-0198d.png
赞呗
 僧史略曰赞呗原始按十诵律中俱胝耳作三契声
 以赞佛后赵石勒时建中神降安邑讽咏经音七日
 方绝僧有摹写为梵呗焉此赞梵之始也续搜神记
 曰晋太元中竺昙遂死作清溪庙神诸道人诣庙便
 灵语云久不闻呗声其伴惠范为作之即是自晋已
 有赞呗非始于石勒时也
戒律
卷七 第 38a 页 WYG0920-0199a.png
 又曰汉灵帝建宁三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
 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三藏昙摩迦罗到许洛慨
 魏境僧无律范遂于嘉平中兴昙谛译四分羯磨及
 僧秖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
戒坛
 又曰汉魏之僧虽剃染而戒法未备唯受三归嘉平
 正元中既传戒律立大僧羯磨法斯盖比丘立戒坛
 之始也又曰起于南朝求那跋磨为宋国比丘于蔡
卷七 第 38b 页 WYG0920-0199b.png
 州岸受戒为始自尔南北相次为坛
受戒
 又曰北方受戒自魏朱士行为之首也
尼坛
 又曰受戒初本僧尼同坛本朝太祖不许尼往僧中
 自是始别为坛宋朝会要曰开宝五年二月诏自今
 尼有合度者只许于本寺起坛受戒盖自此始别立
 尼受戒坛也
卷七 第 39a 页 WYG0920-0199c.png
尼戒
 萨婆多师资传曰宋元嘉十一年师子国尼铁索罗
 等于建康南林寺坛上为景福寺尼惠果净音等受
 戒法事北方尼受戒自惠果等始也

 后汉明帝遣蔡愔等往天竺访僧法于彼见摩腾乃
 要还汉地此中国有僧之始也僧史略曰汉明听阳
 城侯刘峻等出家此又中国之人为僧之始也注新
卷七 第 39b 页 WYG0920-0199d.png
 唐书傅奕上疏曰浮图法汉明始立胡祠然惟西域
 桑门自传其教西晋已上不许中国削发事胡石苻
 乱华乃弛厥禁此宜中国为僧之始

 僧史略又曰汉明帝既听刘峻等出家又听洛阳妇
 女阿潘等出家此盖中国尼之始
称释
 高僧传曰出家从师命氏晋道安受业佛图澄澄姓
卷七 第 40a 页 WYG0920-0200a.png
 帛氏安以师莫过佛遂以释为姓僧之称释自道安
 始也
度牒
 僧史略曰度牒自南北朝有之见高僧传名籍限局
 必有凭由凭由即今祠部牒也唐会要曰天宝六年
 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则僧尼之给牒自唐明皇
 始也
空名
卷七 第 40b 页 WYG0920-0200b.png
 唐食货志曰肃宗至凤翔明年郑叔清议以天下用
 度不充诸道得召人纳钱给空名度僧道则是空名
 度牒自唐肃宗始也
僧隶
 唐会要曰武后延载元年五月十一日敕天下僧尼
 隶祠部此祠部辖僧之始也唐志亦云
僧帐
 又曰旧制僧尼簿三年一造其籍一本送祠部一本
卷七 第 41a 页 WYG0920-0200c.png
 留州县又开元十七年八月十日敕僧尼宜依十六
 年旧籍则僧尼供帐始于此耳僧史略曰唐文宗太
 和四年正月祠部请天下僧尼具名申省以凭入籍
 入籍造帐自太和始也二文不同以会要为正本朝
 用周显德事三年一造帐定著于令
僧讲
 僧史略曰僧讲自朱士行魏代讲道行经始也
尼讲
卷七 第 41b 页 WYG0920-0200d.png
 又曰东晋废帝大和三年洛阳东寺尼道馨通法华
 维摩研穷理味一方宗师此则尼讲说之始也
僧谥
 洪明集曰后魏太祖时法果卒谥赵胡灵公此僧赐
 谥之始也宋朝会要曰咸平三月八日梵僧法贤卒
 谥慧辨四年法天卒谥元觉其后施护卒亦谥明悟
 也
道林谥
卷七 第 42a 页 WYG0920-0201a.png
 真宗宝录曰大中祥符六年六月甲申诏谥志公真
 觉大师宜加为道林真觉大师注宋敏求东京记曰
 祥符五年谥真觉大师
明觉谥
 又曰大中祥符六年六月戊子诏泗州僧伽大师宜
 加号普照明觉大师
僧封
 洪明集曰元魏封法果辅国宜城子又加忠信侯安
卷七 第 42b 页 WYG0920-0201b.png
 城公唐封不空肃国公僧之得封自后魏太祖始也
僧赠
 元魏法果卒赠老寿将军赵胡灵公此其始也唐亦
 赠不空司空
僧官
 自隋文帝以沙门彦琮为翻经馆学士后始命僧以
 官及唐又以不空为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宋朝
 会要曰太宗时法贤雍熙四年加试光禄卿阶朝散
卷七 第 43a 页 WYG0920-0201c.png
 大夫其后法天累试鸿胪卿亦加朝散大夫及惟净
 以故吴王煜弟从鉴之子为梵学笔受大中祥符后
 同译经为试光禄卿也注太祖朝僧元霭亦加朝散
 大夫阶也
僧录
 广洪明集曰后魏太祖皇始中以沙门法果为统管
 摄僧徒文帝以师贤为僧统参玄语录曰后秦姚苌
 立道䂮(音/略)为僧正秩同侍郎法钦慧斌掌僧录给事
卷七 第 43b 页 WYG0920-0201d.png
 同吏人此僧立正录之始也又元魏以沙门僧显为
 京师统隋天下分置十统呼上统或曰大统唐罢统
 立两录司于京邑谓之僧录
僧号
 后秦鸠摩罗什始号法师其后中国名僧亦称之晋
 朝讲经草堂寺有庙臣大德沙门千馀人此始有大
 德之呼后赵石虎号佛图澄曰大和尚此称和尚之
 始也晋初鸠摩罗炎东渡龟兹王请为国师姚兴迎
卷七 第 44a 页 WYG0920-0202a.png
 罗什待以国师之初也梁敕慧约云允膺阇梨之尊
 属当智者之号此师号之起也唐中宗神龙二年号
 万回曰法灵公姚秦又号罗什为大师则大师之名
 盖起于此唐僖宗广明中赐僧知玄号悟达国师僧
 彻净光大师可符法智大师德宣演畅大师自此始
 为朝廷宠渥之命见事始云
僧紫
 事始云代宗实录曰大历三年僧惠崇内赐紫袈裟
卷七 第 44b 页 WYG0920-0202b.png
 记以为僧赐紫衣之始按赞宁僧史略曰则天朝僧
 法明译大云经陈符命言法朗等皆赐紫袈裟则僧
 之赐紫自天后始也不然唐会要安得开元二十年
 波斯王遣僧及烈至唐敕赐紫袈裟还国之事也盖
 僧赐紫不起于代宗明矣
僧褐
 僧史略曰汉魏之世出家者多著赤布僧伽梨又秣
 陵诸僧衣色仿西竺后周忌闻黑衣之谶悉屏黑色
卷七 第 45a 页 WYG0920-0202c.png
 著黄色衣谓今僧衣褐起于宇文周制注按北齐忌
 黑文宣煞弟焕以七近漆属黑后果败于宇文黑獭
 然则非后周也
笔受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七年六月译经院成译经诏
 梵学僧笔受缀文七月诏左右街义学僧详定十二
 月选梵学沙门一人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
 其后以惟净为梵学笔受自此其始也谈苑曰译经
卷七 第 45b 页 WYG0920-0202d.png
 常以梵僧后令惟净同译经梵学笔受二人译经缀
 文二人證义八人唐世翻译有笔受官以朝臣为之
 佛陀多罗之译圆觉经也房融为笔受是矣宋朝太
 宗始用梵学僧也
  伎术医卜部三十九
伎术
 黄帝内传曰帝既升为天子命勾芒等司五行于是
 针经脉诀天文地里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
卷七 第 46a 页 WYG0920-0203a.png
 凡伎术皆自轩辕始

 帝王世记曰黄帝使岐伯主典医疾以疗众疾说文
 曰巫彭初作医吕氏春秋亦曰巫彭作医
医书
 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教制九针著
 内外经素问之书咸出焉黄帝内传曰帝升为天子
 针经脉诀无不备也故金匮甲乙之类皆祖黄帝
卷七 第 46b 页 WYG0920-0203b.png
方书
 世诸方书药法虽损益随时大抵祖述黄帝如脉诀
 之出于晋王叔和病源之出于隋巢元方汤液经之
 出于商伊尹伤寒论之出于汉张机千金备急出于
 孙思邈外台秘要出于唐王圭宋朝太宗求天下名
 方集太平圣惠其馀纷纷无代无之高氏小史曰炎
 帝作药方以救时疾
小方
卷七 第 47a 页 WYG0920-0203c.png
 孙思邈千金方曰小儿六岁以上黄帝无说中古有
 巫妨始撰颅𩕄经以占寿夭自兹始有小方则小儿
 方药始于巫妨也
难经
 帝王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
 十一为难经杨元操难经序曰黄帝八十一难经者
 秦越人所作按黄帝内难二帙帙九卷其义难究越
 人乃采精要八十一章为难经
卷七 第 47b 页 WYG0920-0203d.png
本草
 帝王世纪曰炎帝尝味草木宣药疗疾著本草四卷
 至梁陶洪景唐李世绩等注叙为二十卷宋朝开宝
 中重校定仁宗嘉祐中命掌禹锡等集类诸家叙药
 之说为补注本草唐书于志宁传志宁云班固惟记
 黄帝内外经不载本草齐七录乃称之世谓神农尝
 药黄帝以前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桐雷乃载篇册
 然所载郡县多汉时疑张仲景华佗窜记其语梁陶
卷七 第 48a 页 WYG0920-0204a.png
 洪景本草序云此书应与素问同类其馀多与志宁
 之说同也
百药
 淮南子曰神农始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
 七十毒世本曰神农和药济人则百药盖自神农始
 也世纪或云伏牺尝味百药非也梁陶洪景本草序
 曰神农氏王天下宣药疗疾以拯夭伤高氏小史曰
 炎帝尝百药以治病尝药之时百死百生
卷七 第 48b 页 WYG0920-0204b.png
九针
 帝王世纪曰太昊画八卦以类万物之情六气六府
 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物之理
 得以有类乃制九针又曰黄帝命雷公岐伯教制九
 针盖针灸之始也
明堂
 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按铜
 人腧穴图序曰黄帝问岐伯以人之经络穷妙于血
卷七 第 49a 页 WYG0920-0204c.png
 脉参变乎阴阳尽书其言藏于金兰之室洎雷公请
 问乃坐明堂以授之后世之言明堂者以此
医兽
 续事始曰黄帝时有马师皇者善医马通神明故周
 礼天官有兽医夏官有巫马之职也
日者
 史记日者传注云古人通卜筮则谓之日者其事则
 周太卜之职也墨子将北之齐过日者注谓当是周
卷七 第 49b 页 WYG0920-0204d.png
 末语然也

 龟曰卜事始曰包牺氏时始有卜春秋元命包曰古
 司惟主卜也

 蓍曰筮世本曰巫咸作筮古史考曰商时巫咸善筮
 也吕氏春秋亦云巫作筮归藏曰女娲筮张云幕而
 校占书舜曰龟筮恊从苟筮诚巫咸所作则归藏与
卷七 第 50a 页 WYG0920-0205a.png
 书安得言筮也古史考曰庖牺氏作卦始有筮此盖
 其初也
三式
 风后演河图为一千八百局曰遁甲周太公约为七
 十二汉张良定为一十八以六甲相遁而起故名遁
 甲并太一六壬是为三式黄帝内传曰王母使玄女
 授帝法有九天九地八门六甲之术即今遁甲也盖
 自黄帝始
卷七 第 50b 页 WYG0920-0205b.png
占岁
 世本曰后益作占岁吕氏春秋亦云尔师旷占乃有
 黄帝欲知岁苦岁乐岁善而占有蓬荠艾先生之说
 即占岁为起于黄帝
杂占
 晋律历志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申区占星
 气吕氏春秋曰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
灵棋
卷七 第 51a 页 WYG0920-0205c.png
 异苑曰十二棋卜出自张文成受法于黄石公盖今
 灵棋也法以十二子分上中下掷之据所得按法验
 之以考吉凶文成留侯张子房之谥也唐事远棋经
 序曰灵经不知其所起或云汉武帝东方朔使之占
 兆无不中朔之术盖用此又云张子房所师黄石公
 以之授良又云客以术干淮南王王秘其事亦此书
 也

卷七 第 51b 页 WYG0920-0205d.png
 易通封验曰宓牺方牙仓精作易无书以画事注云
 作易以为政而不书但画其形此画之起也世本曰
 史皇作图宋衷云黄帝臣图谓画物象也或曰史皇
 即苍颉吕氏春秋亦曰史皇作画
射御
 易系九事称黄帝作弧矢以威天下又曰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则射御皆始于黄帝也世本曰臣胲作服
 牛相土作乘马作驾宋衷云皆黄帝臣又曰韩哀
卷七 第 52a 页 WYG0920-0206a.png
 作御谓加精巧逄蒙作射谓改制也吕氏春秋作韩
 哀作御也
规矩
 尸子曰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效焉倕黄帝时
 巧人
百巧
 山海经曰帝俊生身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始
 作百巧也
卷七 第 52b 页 WYG0920-0206b.png
 
 
 
 
 
 
 
 事物纪原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