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920-01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六      宋 高承 撰
  横行武列部二十八
内客省使
 唐初诸功臣传往往有内客省之语而今有内客省
 使盖唐所置也
客省使
 汉有公车司马令掌天下上章四方贡献阙下盖唐
卷六 第 1b 页 WYG0920-0150b.png
 客省之职也唐会要曰永泰以后多事四方奏计或
 连岁不遣乃于右台门置客省以居之上书言事蕃
 戎将吏盖于此待报唐书李师道使崔承庆入奏待
 命客省是也会要曰昭宗天祐元年四月敕有客省
 使疑自代宗以来始命其官也
引进使
 五代会要曰梁杂使有引进使宋朝会要曰五代有
 内外马步军都头蕃汉都引进使疑梁官也
卷六 第 2a 页 WYG0920-0151a.png
四方馆使
 通典曰魏改汉大行令为客馆令宋初置南北客馆
 周署东西南北四掌客后为四方馆宋朝会要曰唐
 四方馆以通事舍人判𨽻中书省宋朝初以检校官
 判馆事淳化四年改置使名则四方馆使自宋朝太
 宗始也
閤门使
 唐会要昭宗天祐元年四月敕有閤门使五代会要
卷六 第 2b 页 WYG0920-0151b.png
 梁诸使亦有东西二上閤门使疑亦唐官也
带御器械
 宋朝会要曰国初以来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佩
 櫜鞬御剑或以内臣为之咸平元年四月以石知颙
 綦政敏并带御器械云初止名御带至是改焉
通事舍人
 尧之试舜宾于四门秦置谒者汉以掌赞喝盖通事
 之职也魏置中书通事舍人后除通事为中书舍人
卷六 第 3a 页 WYG0920-0151c.png
 掌诏命而通事别为一职隋有通事谒者唐武德四
 年改曰通事舍人唐志曰东晋有通事舍人唐𨽻四
 方馆属中书省也今以为武臣閤门职事官𨽻閤门
 也
閤门祇候
 宋朝会要曰故事閤门无通事舍人通事舍人𨽻中
 书省其长一人判四方馆谓之馆老如抽赴閤门祇
 应者则兼称閤门祇候按唐武德中改隋通事谒者
卷六 第 3b 页 WYG0920-0151d.png
 为通事舍人则閤门祇候之名疑亦武德以来始有
 其称也宋朝遂别以命官为通事之次
枢密承旨
 宋朝会要曰五代枢密有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宋朝
 始有枢密都承旨副承旨又别置诸房副承旨也
延福宫使
 又曰明道元年置延福宫使盖仁宗之初年置也
景福宫使
卷六 第 4a 页 WYG0920-0152a.png
 又曰大中祥符五年宣政使刘承圭以久疾辞职特
 置是名在客省使之上又曰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
 以宣政使刘承圭为景福宫使初承圭乞退宰臣请
 别加美名真宗曰可特置景福宫使自此始也
宣庆使
 又曰旧诸司使止于宣政大中祥符元年东封礼毕
 宣政使李神福当迁职特置宣庆使名授之也
宣正使
卷六 第 4b 页 WYG0920-0152b.png
 又曰淳化五年以王继恩有平贼功特置此名授之
 谈苑曰太宗时内侍王继恩平蜀李顺之乱中书议
 以为宣徽使上不欲宦者预政召张洎钱若水议置
 宣正使在昭宣使之上会要又云五年八月也
昭宣使
 又曰淳化四年置昭宣使初以皇城使王延德王继
 恩庄宅使杜彦钧为之又曰诸司使旧无此额诏旨
 特置在此年二月也
卷六 第 5a 页 WYG0920-0152c.png
内殿承制
 又曰大中祥符二年正月诏置内殿承制班在内殿
 崇班上秩比殿中丞
内殿崇班
 又曰淳化二年正月诏置内殿崇班在供奉官之上
 馀见侍禁条
供奉官
 唐则天实录曰如意元年置内供奉玄宗时有翰林
卷六 第 5b 页 WYG0920-0152d.png
 供奉唐百官志云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尽名供
 奉官此名供奉官之初也笔谈曰供奉官本唐从官
 永徽已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官谓之东头供奉
 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西头供奉官宋朝太宗淳化
 中以供奉有四十年不迁者升授崇班则是五代以
 来为武臣之职也
左右侍禁
 谈苑曰本朝太宗雍熙四年增置左右侍禁宋朝会
卷六 第 6a 页 WYG0920-0153a.png
 要曰淳化二年正月置左右侍禁在殿直之上先是
 供奉官殿直有四十年不迁者故特置崇班侍禁之
 目
左右殿直
 左右殿直梁开平三年七月敕有殿直之文又元年
 宣下宣徽院收管殿前受旨官左右内直等后唐清
 泰元年七月有殿直都知赵处愿晋天福六年七月
 敕亦有殿直文则殿直之官梁已有之也
卷六 第 6b 页 WYG0920-0153b.png
三班奉职
 谈苑曰宋朝建国之初承旧制有殿前承旨雍熙四
 年改为三班奉职宋朝会要则其事在淳化二年正
 月改也
三班借职
 谈苑云旧制有借职承旨太宗雍熙中改曰三班借
 职会要以谓淳化二年正月也谈苑又云自供奉至
 借职其员无数亦汉三署郎比也按今自崇班以上
卷六 第 7a 页 WYG0920-0153c.png
 曰大使臣供奉以下至借职为小使臣也
  东西使班部二十九
诸使
 宋朝会要曰唐制百职皆九寺三监分典开元中始
 置诸使朝廷有诏则云诸司诸使以该之
皇城
 唐书朱泚传曰泚以李忠正为皇城使盖名官之事
 始见于此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改武德司为皇城
卷六 第 7b 页 WYG0920-0153d.png
 司故宋朝诸使有皇城使
翰林
 宋朝会要曰唐有翰林使掌技术之待诏者五代有
 翰林茶酒使宋朝初有茶床使后止云翰林使
尚食
 秦置尚食历代为奉御属殿中省今有尚食奉御是
 也唐别置尚食使故五代会要梁诸司使有尚食使
 也
卷六 第 8a 页 WYG0920-0154a.png
御厨
 唐会要昭宗天祐元年四月敕有御厨使
军器
 唐会要曰乾元元年六月敕军器监改为军器使以
 内官为之又曰六月十二日废置使也宋朝会要曰
 开宝四年五月以军器使楚昭辅为左骁卫将军则
 是国家缘唐制有其官也
仪鸾
卷六 第 8b 页 WYG0920-0154b.png
 宋朝会要曰唐置营幕使后置同和院梁开平初改
 仪鸾院使宋朝置仪鸾使
弓箭
 又曰唐有内弓箭库使宋朝因之后去内字而五代
 会要梁诸使有弓箭库使高彦休阙史中亦载庄宅
 内弓箭之名盖唐官云续事始曰唐明皇开元年初
 天宝末置内库诸使
尚衣
卷六 第 9a 页 WYG0920-0154c.png
 又曰宋朝初置内衣库使后省内字又云大中祥符
 二年七月改内衣物曰尚衣疑取此义也
绫锦
 唐书百官志少府所𨽻武后垂拱元年有绫锦坊宋
 朝会要曰乾德年以平蜀所得锦工置绫锦院疑自
 此始置使也太平兴国二年分东西
八作
 续事始曰唐玄宗置内八作使宋朝会要曰旧八作
卷六 第 9b 页 WYG0920-0154d.png
 太平兴国二年分东西冯鉴又引李肇国史补云玄
 宗开元初至天宝末所置使有内八作使
牛羊
 通典曰太仆之属北齐有牛羊置令宋朝会要诸司
 使副有牛羊使诸司库务有牛羊司开宝二年六月
 诏文已有大祀所供犊自今委牛羊司豢养之语疑
 国初官也
香药
卷六 第 10a 页 WYG0920-0155a.png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中以克平岭南及交趾海南
 诸国连岁入贡通关市市人岁乘舶贩易外物自三
 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之物充牣府库始议于京
 师置香药𣙜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张逊
 为香药库使以主之此盖置官之初也
𣙜易
 又曰旧有香药𣙜易院因置使此其本也又曰大中
 祥符二年二月拨并𣙜易院入𣙜货务而使名不除
卷六 第 10b 页 WYG0920-0155b.png
 也
毡毯
 又曰唐有毡坊毯坊使五代合为一使宋朝因之
鞍辔
 又曰唐神策军有鞍辔库五代置使宋朝因之
酒坊
 又曰唐有酒坊使宋朝初加内字后去之
法酒
卷六 第 11a 页 WYG0920-0155c.png
 通典曰梁有酒库丞宋朝会要曰周太祖平河中得
 酒工王思善造法曲因法酒库置使盖亦梁酒库丞
 比也自皇城至法酒库已上为东班
医官
 宋朝会要曰淳化五年八月以翰林医官赵自化为
 少府监丞充医官副使按唐会要贞元八年八月令
 侍御医尚药直长药藏郎并留授翰林医官然则医
 官之置使当是唐官也
卷六 第 11b 页 WYG0920-0155d.png
宫苑
 通典曰宫苑总监自隋置掌苑内宫馆园池之事盖
 宫苑之职也唐会要曰开元十九年汤崇庆为五坊
 宫苑使本一使也唐末始分之唐书友镇表曰开元
 二十年置宫苑使朔方节度兼之又会要曰太和九
 年十一月又有闲厩宫苑使然则宫苑唐官也五代
 会要梁诸司使亦有宫苑使李肇国史补曰开元之
 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自置节度始有坐而为使者后
卷六 第 12a 页 WYG0920-0156a.png
 又有宫苑使
骐骥
 宋朝会要曰唐有飞龙使及小马坊使后唐长兴元
 年改飞龙院为左飞龙院小马坊为右飞龙院太平
 兴国三年改左右天厩坊雍熙二年始曰左右骐骥
 院使名从之此左右骐骥使副之始也
内藏
 又曰太平兴国三年十月初置内藏库及使名也
卷六 第 12b 页 WYG0920-0156b.png
左藏
 唐百官志曰开元十九年以监察御史一人监左藏
 库后以殿中侍御史一人为左藏使此盖设官之本
 也宋朝会要曰唐以太府卿知左藏库出纳五代有
 使宋朝因之
作坊
 唐百官志曰少府之属有金银作坊院宋朝会要曰
 唐有作坊五代置使宋朝因之
卷六 第 13a 页 WYG0920-0156c.png
庄宅
 李吉甫百司举要曰则天分置庄宅使又曰司农别
 有园苑庄宅使冯鉴续事始则云玄宗置唐会要曰
 昭宗天祐元年正月敕亦有庄宅使也李肇国史补
 曰玄宗开元止天宝末置使有庄宅使
六宅
 宋朝会要曰唐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
 总云十六宅后止云六宅宋朝因之
卷六 第 13b 页 WYG0920-0156d.png
文思
 五代会要曰梁诸使有文思使又云开平元年五月
 改为乾文院使三年十月以乾文院为文思院后乾
 文却置院文思自为一使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三
 年置文思院亦有文思使
内园
 李吉甫百司举要曰则天分置园苑使后改曰内园
 又曰司农别有园苑使唐会要贞元十四年夏旱吴
卷六 第 14a 页 WYG0920-0157a.png
 奉奏有内园使又五代会要梁诸使有内园栽接使
 也
洛苑
 唐会要曰武德九年七月十九日置洛阳宫苑监永
 淳元年五月十一日置东西监管诸园苑至开成五
 年四月敕总监宜令内司管仍别置使此疑其洛苑
 置使之本唐书冯鉴傅有洛苑使姚文寿纵部曲夺
 民田则其官始见于此会要梁诸司使亦有洛苑使
卷六 第 14b 页 WYG0920-0157b.png
 也
如京
 如京唐主仓官也唐会要曰文明元年准吏部式监
 太仓本是察院职务第一人监仓近移入殿院太和
 九年六月李固言奏殿中侍御史充监太仓使唐志
 云开元十九年以监察御史充太仓出纳使五代梁
 诸使始有如京使当是梁改太仓使曰如京也盖取
 诗曾孙之庾如坁如京之义张绪续锦里耆旧传王
卷六 第 15a 页 WYG0920-0157c.png
 蜀亦有如京副使黄筌也
崇仪
 宋朝会要曰唐有闲厩使太平兴国五年改名崇仪
 也
西京左藏
 又曰真宗咸平三年五月八日以赞善石熙政为西
 京左藏库副使前此无见疑国初所置官也盖唐都
 京兆为西京不得以别都直称左藏也五代残缺别
卷六 第 15b 页 WYG0920-0157d.png
 都因不言具故事耳
西京作坊
 又曰太祖开宝六年七月录遗以尹崇珂子昭言为
 西京作坊使馀如西京左藏说也
染院
 周官有染人掌染帛秦为平准令隋有司染署唐又
 有染坊宋朝会要曰唐有染坊使太平兴国三年分
 置东西染院使名亦改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0920-0158a.png
礼宾
 唐会要曰天宝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敕鸿胪属司
 有礼宾院又元和元年六月置礼宾院于长兴里其
 使名疑自此有也五代会要曰后唐天成元年太常
 礼院奏本朝故事诸蕃客并于内殿引对事在礼宾
 使由此證知其官始自先唐也又长兴三年三月有
 礼宾使梁进德自契丹报聘回也
供备
卷六 第 16b 页 WYG0920-0158b.png
 五代会要曰梁诸司使有武备库使按其职非供备
 之掌也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三年改供备库为内
 物料库而使名不改疑亦国初官也右自宫苑至供
 备库使以上为西班
教坊
 唐百官志曰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
 左右教坊掌俳优杂剧以中官为教坊使此其始也
 又曰武德后置内教坊武后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
卷六 第 17a 页 WYG0920-0158c.png
 使开元后始不𨽻太常也续事始曰玄宗立教坊以
 新声欢乐之曲优倡曼衍之戏因其谐谑以金帛章
 绶赏之因置使以教习之国家乃以伶人之久次者
 为使云
  节钺帅漕部三十
节度
 后汉公孙瓒讨乌桓诏令受刘虞节度唐室名使盖
 取此义唐制缘边戎寇之地则加以旌节谓之节度
卷六 第 17b 页 WYG0920-0158d.png
 使始自睿宗景云二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河西节
 度使也肃宗至德以后天下用兵中原刺史一例受
 号也唐书方镇表云开元二十二年朔方节度始兼
 处置使兵志曰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
 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也
留后
 宋武起义以孟昶总摄后事其伐荆州也以刘道邻
 监留府事此留后之始也唐开元之后凡节度入朝
卷六 第 18a 页 WYG0920-0159a.png
 或遥领不临镇则置留后以董军事唐会要曰开元
 十五年十一月萧嵩领河西二十六年正月李林甫
 领陇右杨国忠领剑南嵩以牛仙客林甫以杜希望
 国忠以李察崔圆并为留后此盖置官之始也德宗
 贞元二年程怀直又自称观察留后故圣朝兼二使
 以名官
观察
 唐明皇开元二年置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肃宗改
卷六 第 18b 页 WYG0920-0159b.png
 曰观察处置新唐书方镇表曰至德元载置观察使
 百官志曰肃宗乾元元年改也
防禦
 武后圣历元年以夏州领防禦使禄山犯顺当冲诸
 郡皆置之则是防禦使自则天始也职林云至德后
 置旧唐书志曰至德后中原大郡要害之地置防禦
 使以治军事不赐旌节也
团练
卷六 第 19a 页 WYG0920-0159c.png
 肃宗乾元元年置防禦团练使冯鉴曰至德中观风
 使并领都团练其后上州亦有其号唐百官志曰元
 载秉政恩结人心刺史皆得兼团练使元载传曰载
 用事授刺史者悉带团练使以悦人心
宣抚
 宋朝会要曰咸平三年六月诏遣参政向敏中充河
 北东缘边宣抚大使冯拯陈尧叟充副大使存问官
 吏自后随事即置事巳乃省盖自此始也宣抚唐官
卷六 第 19b 页 WYG0920-0159d.png
 新唐书德宗诏萧复充山南江湖等道宣抚安慰使是
 也见复傅
安抚
 唐贞观初遣大使巡天下诸州水旱则有安抚之名
 高宗时命裴行俭册波斯王始为安抚大使天后时
 圣历元年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此盖其始也德宗
 贞元元年又置副使宋朝会要曰咸平三年十月以
 王钦若为西川梁颢为峡路安抚使但以观省风俗
卷六 第 20a 页 WYG0920-0160a.png
 耳四年八月以张齐贤充泾源等十五军州安抚经
 略使帝以边将玩寇始改命齐贤等使自此始为边
 帅也又景德元年五月以知永兴军向敏中充峡路
 缘边安抚使先是贼迁死延州铃辖张崇贵乞朝廷
 遣使吊问仍望遣大臣至边上召贼所亲信张浦定
 议故命敏中经度之十月以知青州张齐贤兼青淄
 维等州安抚使并兵马巡检贼盗公事自此又为内
 地帅座之任
卷六 第 20b 页 WYG0920-0160b.png
经略
 唐太宗贞观中边州别置经略使此盖使名之起也
 高宗仪凤二年以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宋
 朝会要曰旧不常置皆因事命使宝元以来陕西缘
 边大将皆兼经略也宋自咸平四年八月张齐贤为
 泾源安抚又始以安抚使兼经略云
招讨
 唐百官志曰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云天宝末置
卷六 第 21a 页 WYG0920-0160c.png
 招讨都统之名始于此事始云开元十七年宰相奏
 置招讨使天宝十五载以来瑱为颍川太守兼招讨
 使职林曰贞元时置注又云德宗建中年以马燧为
 魏博招讨使旧唐志曰贞元末置用兵权兵罢则停
 也
总管
 晋有都督诸军事后周改为总管唐武德初边要之
 地亦置总管以统军贞观三年李靖除定襄道大总
卷六 第 21b 页 WYG0920-0160d.png
 管是也宋朝初有兵马都部署治平初避英宗嫌名
 改为总管亦法古号也续事始载周武帝建德六年
 以王谦为益州总管记为命官之始
幕府
 汉书李广传注晋灼曰卫青征匈奴大克就拜大将
 军于幕中故曰幕府幕府之名始于此也颜师古曰
 幕府者以军幕为义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遮之
 廉颇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此则非因卫青始有号矣
卷六 第 22a 页 WYG0920-0161a.png
 又汉文帝问冯唐唐对有上功幕府之说则上将之
 称幕府其来久矣今人以称元帅义取诸此
馆接伴
 宋朝会要曰景德二年五月诏将来契丹使至令诸
 司缘路供帐十一月命翰林学士李宗谔东上閤门
 使曹利用在京馆伴契丹贺承天节使此疑馆伴之
 始也又曰特巳命乐黄同康京元诣雄州接伴回日
 充送伴使此疑接伴之始也
卷六 第 22b 页 WYG0920-0161b.png
发运
 五代会要曰晋天福三年韩延嗣配华州发运务此
 始见发运之名宋朝会要曰乾德二年二月以何幼
 冲充京畿东西水陆发运使此始有发运使之官也
 至道元年始命王子兴等为江淮两浙发运使兼制
 置茶盐事就淮南置局咸平二年仍领荆湖四年又
 加都大字景德二年二月以冯亮为淮南江浙荆湖
 制置茶盐兼都大发运使自是使名始定也又有三
卷六 第 23a 页 WYG0920-0161c.png
 门白波发运使太平兴国五年正月命姚沆为陕府
 三门发运此疑其初云唐书李杰傅进陜州刺史水
 陆发运使置自杰始
发副
 至道元年七月以杨允恭为江淮两浙发运副使兼
 捉贼制置茶盐公事景德后亦有副使也
转运
 秦攻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汉萧何漕运关中又汉
卷六 第 23b 页 WYG0920-0161d.png
 漕运山东粟以给中都即转运之起也唐会要曰先
 天二年李杰为陕州刺史充水陆发运使开元十八
 年裴耀卿始为江淮转运使此其命官之始也宋朝
 会要曰唐置江淮处置转运使后置诸道盐铁转运
 使多以重臣兼领而诸道各置巡院皆统于使五代
 罢巡院置转运司国初但曰勾当某路水陆计度转
 运事官高即曰使也
运副
卷六 第 24a 页 WYG0920-0162a.png
 开元中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以崔希逢等为副此
 盖运副之始也宋朝会要转运篇云太平兴国初又
 置副使也
运判
 宋朝会要曰开宝五年八月九日以潘美尹崇珂并
 兼领岭南转运使以转运使王明为副使许允言为
 判官则转运之有判自此其始也太平兴国三年四
 月十日置诸道转运判官始以戴允诚等分为之唐
卷六 第 24b 页 WYG0920-0162b.png
 会要云景龙二年七月置十道按察使分察天下今
 转运之兼按察者盖始于此
府提点
 又曰景德三年三月敕置开封府界提点司即置提
 点之官吕夷简三朝宝训曰真宗谓近臣曰诸道刑
 狱皆遣官提振唯京师无之去夏开封府讯进士蹇
 符暴于日中裂其背而鞠之无状炎暑之际罪未见
 情枉罹虐毒令置司命京师刑狱处悉纠之
卷六 第 25a 页 WYG0920-0162c.png
提刑
 又曰淳化二年五月诏诸路转运司各命常参官一
 人专知纠察刑狱公事始以司门董循等为之至三
 年四月诏始称提点刑狱景德四年六月真宗笔记
 六事一曰提点刑狱七月诏择官提点诸路刑狱公
 事始命屯田李拱等为之
将领
 宋朝神宗初置将官于诸路曰东南或西北等某将
卷六 第 25b 页 WYG0920-0162d.png
 有副掌春秋训练有警则部所将兵以策应于是又
 有提举将兵之官
都监
 唐书白居易传曰王承宗叛帝以吐突承璀率师出
 讨居易谏曰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率比年始以
 中人为都监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高崇文讨
 蜀刘正亮监之此疑其初也宋朝会要曰国初诸州
 都监或杂文臣其后遂罢止以武臣为之乾德三年
卷六 第 26a 页 WYG0920-0163a.png
 五月敕差起居舍人刘兼通判泗州兼兵马都监是
 也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以客省使翟守素为两浙诸
 州兵马都监此又国家命官之始也
监押
 唐中宗始以中官监押兵马宋朝诸州亦有兵马监
 押小使臣以下即为监押大使臣已上曰都监张绪
 续锦里耆旧传曰端拱元年春供奉官宿翰充成都
 府兵马监押宋朝之置监押自此始
卷六 第 26b 页 WYG0920-0163b.png
陵台令
 唐百官志有陵台令初曰诸陵署令天宝十载改献
 昭等王陵署曰陵台此盖命名之初也汉有长陵及
 文园令历代皆有令丞宋朝会要曰乾德二年以河
 南府巩县令孔美兼安陵令雍熙二年五月诏今后
 注巩县令便令兼陵台令公事景德四年正月诏永
 安镇特建县其县令兼陵台令也盖本周官冢人之
 职掌公墓之比
卷六 第 27a 页 WYG0920-0163c.png
  抚字长民部三十一
留守
 成王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通典记以李晦为西京
 留守开元十一年太原府置尹以尹为留守谓之三
 都留守唐志云车驾不在京则置留守此盖命官之
 始也宋朝则曰兼某京留守司事也
州牧
 黄帝立四监以治方国舜外有州牧侯伯则州牧之
卷六 第 27b 页 WYG0920-0163d.png
 始盖自有虞氏也
府尹
 周成王之命君陈东郊曰尹兹东土春秋之时县邑
 之长或曰尹楚有令尹此尹之始也汉京兆河南曰
 尹唐以州郡建府者皆曰尹按汉百官表曰右内史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此名官之始也
都督
 汉光武建武初权置督军御史事竟辄罢魏文黄初
卷六 第 28a 页 WYG0920-0164a.png
 三年初置都督诸军事然魏初受汉禅时已有持节
 都督则非三年初置也大抵魏所建官耳明帝太和
 四年秋始加大都督以命司马懿唐太极初并益荆
 扬开元中兼潞为五大都督也汉建安中魏武为相
 始遣大将军督之二十一年征孙权还使夏侯惇都
 督二十六军于是始有都督之官矣
刺史
 先秦以御史监郡汉初省之惠帝复建监三辅郡文
卷六 第 28b 页 WYG0920-0164b.png
 帝十三年九月遣丞相史出刺并督察御史武帝元
 封五年又置部刺史察州晋以来任轻者加持节后
 周又加诸军事唐武德后加号使持节某州诸军事
 某州刺史宋朝以他官知州事而刺州不临州以为
 武臣加官而已旧唐志云初汉奉使者皆持节故刺
 史临部持节晋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后魏北齐加
 诸军事也
知州
卷六 第 29a 页 WYG0920-0164c.png
 唐李师道之阻兵也谓其弟师古曰是不更民疾苦
 要令知衣食所从乃署知密州唐会要曰太和四年
 八月御史台奏按大历十二年五月一日敕刺史有
 故乃阙但令上佐依次知州事则知州之名自代宗
 始也宋朝之制自大都督府至下州亲王为大都督
 庶姓为长史馀使及刺史有故及阙但令上佐依次
 知州事太祖始削外权止令文臣权莅后为知军州
 事二品以上及带两府宣徽者称判国老闲谈曰太
卷六 第 29b 页 WYG0920-0164d.png
 祖尝语赵普以唐室乱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
 普曰诸列郡以京官知三年一替则无虞迄今行之
 也
通判
 国家初置诸州通判杨文公谈苑云太宗始置即古
 监郡也宋朝会要曰建隆四年四月令贾玭等充荆
 南诸州通判又乾德四年十月诏书已有通判又建
 隆乾德皆太祖年号则是此官之设自太祖始也按
卷六 第 30a 页 WYG0920-0165a.png
 唐室上州置长史一人掌通判州事则通判之名亦
 取唐制州长史之职为称耳
劝农
 汉承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
 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中睿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
 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二年七月直史馆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靖为劝农
 使按行陈许等八州劝民垦田其副皇甫选何亮以
卷六 第 30b 页 WYG0920-0165b.png
 为功难成愿罢至景德三年二月诏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馀如州军
 通判并兼劝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
河堤
 宋朝会要曰乾德五年正月诏开封大名郓澶等十
 七州长吏并兼河堤使此盖其始也晋东都省都水
 置河堤使者
签判
卷六 第 31a 页 WYG0920-0165c.png
 宋朝之制诸州府幕官大藩镇以京朝官签署节度
 观察判官者曰签判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署曰书
 宋朝会要曰景德元年十月以大理评事秘阁校理
 刘筠等分知天雄军节度观察判官事此盖签判之
 始也
判官
 秦汉以来郡府之幕有掾史从事逮于梁齐亦无判
 官续事始曰隋元藏机始为过海使判官此使府判
卷六 第 31b 页 WYG0920-0165d.png
 官之始也唐景云之后有节察防团等使亦各随使
 置之五代留府军监皆置焉监皆曰幕职或呼幕客
 旧唐志云皆天宝后置也冯鉴乃云开元后始有之
 尚为诸使官属五代多故始领郡事以为州府职也
推官
 唐百官志曰节察防团使皆有推官旧唐书云天宝
 续事也
书记
卷六 第 32a 页 WYG0920-0166a.png
 汉书百官志曰三公及大将军幕府皆有记室掌章
 表书记续事始引魏志太祖以陈琳阮瑀为记室文
 帝与吴质书称孔璋章表殊健元瑜书记翩翩宋江
 夏王乃以丘源为掌书记而未为职名唐开元元年
 敕节度置掌书记自后藩侯得自奏请也又魏志建
 安中曹洪欲使阮瑀掌书记
支使
 唐置观察使亦置观察支使则支使唐置官也续事
卷六 第 32b 页 WYG0920-0166b.png
 始曰唐至德初改采访使为观风始置判官二人支
 使二人推官一人也
军判
 五代会要曰后唐天成二年九月十九日敕刺史州
 不合有防禦判官今后改为军判官此盖置官之本
 也
军巡
 又曰梁开平三年十月置左右军巡使各置巡院宋
卷六 第 33a 页 WYG0920-0166c.png
 朝会要曰唐末始置后唐分左右也旧开封府以牙
 校为之开宝六年六月改用士人李萼赵中衡太祖
 以刑禁之重始任士流也吕夷简三朝宝训曰开宝
 六年上谓近臣曰开封府左右军巡诸州马步判官
 比来所在止选牙校为之刑狱事重人命所系自今
 当选士流任之也
参军
 杜佑云参军后汉末置参诸军府事若今节度判官
卷六 第 33b 页 WYG0920-0166d.png
 汉书曰灵帝以幽州刺史陶谦参司空张温军事此
 其始也本公府官晋始置其官于州郡唐诸曹皆称
 之续事始以谓后汉置在州曰司
录事
 汉司𨽻属有功曹从事史兼录众事在州为治中汉
 又有督邮主簿皆录事之任也晋始置录事参军刺
 史有军而开府者并置之本为公府官非州职也续
 事始曰后汉有郡主簿亦曰督邮隋以录事参军代
卷六 第 34a 页 WYG0920-0167a.png
 之掌勾稽文簿举弹善恶监郡印给纸笔之事开元
 初京兆河南曰司录管六曹宋朝京邑大府以京朝
 官领其事曰知其非京官而资考久次者亦曰知也
 三辅决录韦康成为郡主簿是也
功曹
 秦汉有功曹史萧何为书史掾功曹是也后汉有功
 曹史主选功劳北齐为功曹参军今止开封府置馀
 州皆省也
卷六 第 34b 页 WYG0920-0167b.png
仓曹
 汉有仓曹史北齐以为参军今亦独开封府置也
户曹
 汉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北齐与
 功仓曹同为参军唐诸府曰户曹馀州曰司户
兵曹
 汉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𨽻属官有兵曹从事
 史郡国为使北齐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于开封
卷六 第 35a 页 WYG0920-0167c.png
 府也
法曹
 汉公府掾史有贼曹掾主刑法曹之任也历代皆有
 或为法曹隋以后与功曹同陈孝意为东郡司法书
 佐是也唐为参军事
士曹
 北齐始有士曹参军今独开封府置馀州虽有司士
 又以为散官也
卷六 第 35b 页 WYG0920-0167d.png
司理
 汉公府有决曹掾主罪法事通典以为法曹之职白
 氏六帖则云魏置理曹掾盖法曹也即今司理之任
 旧制诸州有马步院及子城院主禁系讯狱张绪续
 锦里耆旧传曰开宝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
 废马步都虞侯除文资为司理参军成都雄藩一十
 六处置左右焉子城院不得禁系公事吕夷简三朝
 宝训曰太祖开宝六年谓近臣曰诸州马步判官比
卷六 第 36a 页 WYG0920-0168a.png
 来止选牙校为之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盖
 自是始置司理之官也馀见军巡条唐诸州有马步
 使
文学
 汉郡国皆有文学掾则文学汉官也唐会要曰大历
 十四年十二月五日诸州府学博士改为文学品秩
 同参军唐志曰文学州授于吏部然无职事衣冠耻
 之故朝以为散官炙毂子曰隋开皇中潞州刺史柳
卷六 第 36b 页 WYG0920-0168b.png
 昴表劝学帝令州置博士俾其教授唐肃宗时颜真
 卿曰文学盖复汉旧号也
教授
 隋有州博士潘徽尝为之唐武德初府郡亦置经学
 博士掌以五经教授德宗即位改为文学元和中废
 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
 又于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如太
 学博士亦隋州博士之职也
卷六 第 37a 页 WYG0920-0168c.png
县令
 周官有县正下大夫春秋之时县邑之长曰大夫秦
 本纪曰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为大县县一令商
 君列传曰鞅令邑聚为县置令丞则县令及丞自秦
 孝公始也汉百官表曰县令长皆秦官万户以上为
 令减万户为长宋朝会要曰周衰六国置县邑其长
 齐晋曰大夫鲁卫曰宰楚曰公曰尹秦曰令曰长也
知县
卷六 第 37b 页 WYG0920-0168d.png
 唐会要曰大中五年十一月景陵有贼斫损神门戟
 架六年四月裴让权知县事盖知县之名始起于此
 矣宋朝会要曰建隆四年六月诏河朔右地魏为大
 名分治剧邑当用能吏思慎釐于县务特选士于朝
 行断自朕心以重其任大理正奚屿知大名府馆陶
 县事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齐县屯田
 于继徽知临清朝臣知县自屿等始也
县丞
卷六 第 38a 页 WYG0920-0169a.png
 史记商君传曰鞅令邑聚为县置令丞县丞秦官也
 宋朝会要曰天圣四年七月诏开封两县各置丞一
 人在簿尉之上先两县簿尉多差出至是苏耆上言
 乃命增置此国家置丞之初也应邵汉官曰大县丞
 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也今以京朝官领其任者曰
 知县丞自神宗朝增置也
主簿
 汉有之后汉缪彤仕县为主簿是也续事始则云后
卷六 第 38b 页 WYG0920-0169b.png
 汉始有主簿之号诸郡置之即今录事参军也至隋
 大业中诸县始置主簿掌勾稽簿籍纠正县内非违
县尉
 汉百官表曰县有丞尉长安有四尉分左右是也盖
 亦汉官
都厢
 国初以来以四厢都指挥使巡辖提举京城里诸巡
 警时谓之厢主凡烟火盗贼即部所辖以赴之诸公
卷六 第 39a 页 WYG0920-0169c.png
 事自笞以下皆得区分神宗熙宁中置勾当左右厢
 公事所以文臣一员主之自斗讼贼盗杖六十而下
 皆决之以分天府之剧也民间谓之都厢
别驾
 唐六典曰后汉州置别驾历代皆有之杜佑云别驾
 本因汉置随刺史巡察若今观察之有副使也宋朝
 与长史司马并为散官云通典曰从刺史行部别乘
 一乘传车故谓之别驾汉制也
卷六 第 39b 页 WYG0920-0169d.png
长史
 汉百官表曰秦置郡丞其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则
 长史为秦所置官也通典曰唐五府长史理府事馀
 府州通判而已
司马
 曲礼天子之五官有司马周礼以为政官之率汉为
 三公之任周政官之属文有大小军舆行都家等职
 本任武之官古者军行则有之左传晋悼公以魏绛
卷六 第 40a 页 WYG0920-0170a.png
 为中军司马是也魏晋以后刺史带将军开府者则
 置之自此始为州郡官唐高宗即位改治中为司马
 节度亦有行军司马今与节度团练副使并以为贬
 责之官
医学
 唐会要曰贞观三年九月十六日诸州府置医药博
 士开元十一年五月七日始置医学博士唐志曰开
 元九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也
卷六 第 40b 页 WYG0920-0170b.png
助教
 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置助教以教生徒魏始于
 太医置之唐国子四门俱有其官开元元年诸州始
 置医学助教宋朝神宗元丰中除之初宋朝唯以四
 门国子助教命医者故官制行唯置太医及州助教
 也
  京邑馆阁部三十二
京师
卷六 第 41a 页 WYG0920-0170c.png
 释名曰国君所居曰都帝王世纪曰太昊都陈此称
 都之初也三代而来夏曰夏邑商周曰京师京大也
 师众也大众所居故以名天子之都
京城
 宋朝会要曰自朱梁建都以汴州为东京皆因藩镇
 旧制但改名额而周显德五年始广新城周回四十
 八里二百三十步宋敏求东京记曰周世宗显德二
 年四月诏京城四面别筑罗城三年正月发京畿滑
卷六 第 41b 页 WYG0920-0170d.png
 郑曹之民命薛可言等四面督之韩通总其事王朴
 经度凡通衢委巷广袤之间皆朴定其制踰年而成
 宋朝神宗熙宁中始四面筑为敌楼作瓮城及浚治
 壕堑也
门名
 又曰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诏改京城内外门名三十
 有二即今名南薰宣化是也东京记曰外城诸门大
 扺俱周显德中筑外城立也
卷六 第 42a 页 WYG0920-0171a.png
保康门
 又曰大中祥符五年七月诏曰重城阳位通门肇开
 宜以京城新开门为保康门初建会灵观于奉节致
 远二营仍作此门于朱雀门之东南辟街与观北门
 相直也
坊名
 又曰至道元年十一月诏改京城内外坊名即今太
 平义和等一百三十六是也太宗以旧名多涉俚俗
卷六 第 42b 页 WYG0920-0171b.png
 之言至是始命以美名易之唯宝积安业乐台利仁
 四坊仍旧东京记曰太宗命张洎改撰其名也新城
 外坊至道中定后祥符元年始分置九厢及诸坊也
大内
 又曰今大内即宣武军节度治所朱梁建都遂以衙
 第为建昌宫晋天福初又为大宁宫第改名号而已
 周世宗虽加营缮犹未合古制建隆三年发开封浚
 仪民广皇城四年五月太祖遣有司画洛阳宫殿按
卷六 第 43a 页 WYG0920-0171c.png
 图修之自是皇居始壮丽矣
西京内
 又曰唐蔡贼孙儒诸葛爽之犯洛阳宫阙燔烧殆尽
 其后张全义为河南尹始加缮治累年方集宋朝开
 宝八年十月遣使修也
西京殿
 又曰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诏改西京新修诸殿名今
 太极天兴等名是也
卷六 第 43b 页 WYG0920-0171d.png
南京殿
 又曰大中祥符七年二月真宗幸应天府诏升为南
 京正殿以归德为名又以南门为崇礼双门为祥辉
 二月又赐南京诸门名
龙图阁
 又曰咸平四年十月以杜镐为龙图待制即建阁在
 是年前矣又云真宗于会庆殿西偏藏太宗御制咸
 平又真宗登极年号即建阁当在初年矣东京记则
卷六 第 44a 页 WYG0920-0172a.png
 云大中祥符初建以奉太宗御集而国老闲谈乃有
 太宗幸龙图阁观书之语
天章阁
 又曰天禧五年二月于龙图阁北起天章阁奉安真
 宗御制既成令两街僧道具威仪教坊作乐奉真宗
 御集御书自玉清昭应宫安于阁上也此其始云东
 京记曰天章阁天禧五年三月建以藏真宗御集
宝文阁
卷六 第 44b 页 WYG0920-0172b.png
 东京记曰本名寿昌阁与天章并建庆历初改曰宝
 文仁宗圣文神翰秘于此也
资善堂
 仁宗肄学之所也宋朝会要曰在元符观南大中祥
 符八年置天禧四年徙御厨北也又曰祥符九年二
 月诏元符皇子就学之所宜以资善堂为名
继圣堂
 东京记曰太宗尹京命署东建堂习射大中祥符二
卷六 第 45a 页 WYG0920-0172c.png
 年闰二月真宗临幸宰臣请以继圣为名许之今人
 呼曰继圣堂
学士院
 唐武德贞观时温大雅等以文词召待诏常于北门
 候进止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置学士院始改待诏
 为翰林学士故也
史馆
 史职肇自黄帝而仓颉沮诵掌之周及列国亦有史
卷六 第 45b 页 WYG0920-0172d.png
 名汉武置太史公汉以后职在秘书唐太宗始置史
 馆以修国史唐百官志曰历代史官𨽻秘书省著作
 局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盖自是始
 别局也
昭文馆
 唐会要曰武德四年正月置修文馆九年三月改为
 弘文九月太宗即位弘文殿聚书殿侧置弘文馆神
 龙元年十月十九日改曰昭文后复曰弘文宋朝避
卷六 第 46a 页 WYG0920-0173a.png
 庙讳复曰昭文与集贤史馆同为三馆也神宗行官
 制皆𨽻秘书省青箱杂记曰本前世弘文馆建隆中
 以犯宣祖讳改焉
集贤院
 唐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丽正修书院于集
 仙殿十三年明皇召张说等宴集仙殿谓说曰今与
 卿等贤才同室于此宜改名集贤由是修书院亦曰
 集贤院
卷六 第 46b 页 WYG0920-0173b.png
秘阁
 宋朝会要曰端拱元年五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
 阁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李至书言汉桓置秘书
 监掌禁中图书秘记魏以属少府王肃表论不应属
 少府曰魏之秘书即汉东观因是不属而兰台亦藏
 书故薛夏云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然则秘阁之
 名始于此矣晋孝武敕徐广料秘阁四部三万馀卷
 是也
卷六 第 47a 页 WYG0920-0173c.png
起居院
 北齐有起居省宋朝会要曰淳化五年四月五日张
 秘奏复左右史之职记录以为起居注太宗从之置
 院于禁中此其始也
四方馆
 沈约宋书曰高祖永初中置南小客馆令主四方宾
 客后为四方馆此其始也
待漏院
卷六 第 47b 页 WYG0920-0173d.png
 唐元和中方置待漏院于朝门外令百官朝以避风
 霜国史补云
皇城司
 宋朝会要曰本名武德司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改
 为皇城司东京记曰掌皇城管钥木契及命妇朝参
 显承殿内取索事
内东门
 又曰旧名内门取索司景德三年二月改为内东门
卷六 第 48a 页 WYG0920-0174a.png
 司三月铸内东门司印给之东京记曰掌宣索库务
 宝货及贡献纳于内中修造宴设事兴国中置内库
 门取索司景德中改也
合同司
 又曰天禧三年正月三司言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
 是口传诏旨别无凭验致因缘盗取钱物请下入内
 内侍省傅宣令门司如有须索以合同凭由一本给
 付逐处五年十一月铸合同凭由印给之东京记曰
卷六 第 48b 页 WYG0920-0174b.png
 掌禁中宣索之物天禧中置传宣合同司寻改今名
御药院
 唐尚药局有内药院宋朝太宗至道三年又置御药
 院于禁中也东京记曰掌合和御药至道三年置在
 崇政殿后祥符八年徙外廊南宝元二年复移殿后
 东廊
内藏库
 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三年十月宣置在银台门外
卷六 第 49a 页 WYG0920-0174c.png
 又曰景德四年十月陈彭年撰内藏库记真宗曰太
 祖以来有景福内库太宗改名内藏库所贮金帛备
 军国之用非自奉也吕夷简三朝宝训曰乾德初太
 祖顾左右曰军兴须豫备临事厚敛非计也于讲武
 殿侧别为库贮金帛此盖置库之始也沂国文正公
 笔录曰太祖平诸僣伪收金帛归京师贮别库号封
 桩库岁储国用羡馀皆入焉谕近臣曰石晋割幽燕
 郡县赂契丹一方人限外境朕甚悯之俟此库所蓄
卷六 第 49b 页 WYG0920-0174d.png
 满三五百万以为赎直会上仙事寝太宗改右藏库
 今曰内藏库东京记曰国初置景福内库太平兴国
 三年改曰内藏其说小异也
左藏库
 通典曰汉有中藏晋有左右藏晋江东置御史掌库
 曹后分库曹曰外藏库内左库后省外左库直曰左
 库唐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始有之也东京记
 曰国初止一库兴国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四帛
卷六 第 50a 页 WYG0920-0175a.png
 淳化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
 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绵曰生白匹帛曰杂
 色匹帛祥符二年并金银丝绵为一七年并生白杂
 色为生熟匹帛
奉宸库
 宋朝会要曰旧五库一宜圣殿二穆清殿三崇圣殿
 四受纳真珠五乐器康定元年九月合为一库改名
 奉宸库也
卷六 第 50b 页 WYG0920-0175b.png
御殿素厨
 又曰大中祥符九年置在玉清昭应宫后徙御厨也
金水河
 又曰东京水源曰祝龙泉过中牟曰金水建隆二年
 春命陈承昭引抵都城西架其水横绝经汴入浚沟
 乾德三年引贯皇城历后苑内庭池沼皆至开宝九
 年太祖亲按引注王第及公主第也
五丈河
卷六 第 51a 页 WYG0920-0175c.png
 谈苑曰京水自荥阳至于汴陈承昭本江南人习知
 水利国初上言导京水踰汴东北注河通山东之漕
 其广五丈以号河其事在太祖时也
  会府台司部三十三
门下省
 先秦有黄门郎而无寺府后汉嘉平六年始有之曰
 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
 事故谓之门下省然则晋始名之也唐志曰晋始置
卷六 第 51b 页 WYG0920-0175d.png
 门下省也
中书省
 中书之官虽起自汉武而所治之府魏晋始有之谓
 之中书省通典曰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
 晋始焉
凤池
 世谓中书曰凤池者按晋荀勖为中书监迁尚书令
 勖久在中书失之甚恚有贺之者怒曰夺我凤皇池
卷六 第 52a 页 WYG0920-0176a.png
 何贺故今以为凤池
尚书省
 通典曰尧试舜于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
 司会又其职焉郑康成云司会若今尚书也汉有尚
 书台宋始曰尚书省也
都省
 汉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至唐垂拱中改尚
 书省曰都省是则都省之号始自汉也
卷六 第 52b 页 WYG0920-0176b.png
南省
 晋以门下名省号北省故以尚书为南省是则南省
 之称始自晋也苏鹗演义曰省省也谓省察天下簿
 书之所
御史台
 秦汉有御史府亦曰寺亦曰宪台后汉始曰御史台
 亦为兰台寺旧唐志则曰后汉改为宪台魏晋宋曰
 兰台梁陈北朝曰御史台也
卷六 第 53a 页 WYG0920-0176c.png
台门
 御史台记曰台门北开取肃杀就阴之义韦述唐两
 京记曰台门北开以纠劾之司主意于杀故门北启
 以象阴杀或曰俗传开南门不利大夫谭宾录曰或
 云隋初移都兵部尚书李圜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
 便故开北门唐因循不改迄今遂为故事唐会要载
 裴冕语云此说若取冬杀之义本置台司以纠正冤
 滥是有好生之德岂创冬杀之义以入人罪乎冯鉴
卷六 第 53b 页 WYG0920-0176d.png
 以冕说为当
柏台
 汉成帝时御史府列柏树故人由是号柏台
乌府
 汉御史府植柏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
 号朝夕乌一旦乌不至及朱博为大夫乌复至因号
 乌府亦曰乌台
九寺
卷六 第 54a 页 WYG0920-0177a.png
 汉以来九卿所治之府谓之九寺后魏始有二府九
 寺之称然通其名不连官号其以官名寺自北齐始
 也苏氏演义曰寺司也官有所司存释名曰寺嗣也
 官曹相嗣续其中非也许慎曰寺从叉从寸寺者掌
 法度之所叉者乎象如手持尺寸以度其典章耳
秘书省
 汉艺文志曰武帝建藏书之府置写书之官天下文
 籍悉在天禄石渠图广内秘室之书故曰秘书后汉
卷六 第 54b 页 WYG0920-0177b.png
 有兰台东观虽孝桓始置秘书监而不以名其省至
 梁始曰秘书省也唐六典曰秘书省中外三阁掌图
 书古今文字皆在禁中宋朝神宗改官制易崇文院
 曰秘书省复唐制也
殿中省
 魏置殿中监而北齐以属门下隋大业三年分门下
 太仆二局取殿内之名为殿内监唐为殿中省也
国子监
卷六 第 55a 页 WYG0920-0177c.png
 晋武帝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国子周旧制也北齐
 为国子寺隋开皇十三年又为学炀帝即位改曰国
 子监
少府
 秦置少府而不治府汉始有之隋炀帝大业五年始
 曰少府监也
将作
 秦汉有将作而不列其府北齐始有将作寺隋文帝
卷六 第 55b 页 WYG0920-0177d.png
 开皇二年改寺为监
军器
 后周武帝置
都水
 汉武元鼎二年始置水衡初秦有都水丞于是水衡
 方有都水帝置都水谓之都水台隋文仁寿元年始
 改为监
太史局
卷六 第 56a 页 WYG0920-0178a.png
 少昊历正曰凤鸟氏夏曰太史隋以名谓曰太史曹
 炀帝改曰监唐曰局乾元元年曰司天台后复曰太
 史宋朝以来亦曰司天台神宗改官制复为太史局
 也
太医局
 周有医师秦置太医历代皆置宋朝神宗又置局晓
 医者一人判局事按唐亦有太医署而神宗创置以
 教生徒如学校也
卷六 第 56b 页 WYG0920-0178b.png
入内省
 宋朝会要曰国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曰
 入内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内内
 侍班院景德三年止名入内内侍省也又云景德三
 年五月内侍省内侍班院请入内内侍班院止称入
 内内侍省本班亦请称内侍省也东京记曰旧有入
 内都知司内东门都知司至是悉并于此
内侍省
卷六 第 57a 页 WYG0920-0178c.png
 周官有巷伯寺人及内小臣之职战国时赵有宦者
 令秦置中常侍汉有谒者内侍之官而不言其府北
 齐始置中侍中省隋改曰内侍宋朝会要曰国初有
 勾班院淳化五年改黄门院又改内侍省内侍班院
 景德三年止曰内侍省
进奏院
 唐大历十二年敕诸道旧置上都留候院并官改曰
 上都进奏院此盖其始也宋朝会要曰唐藩镇皆置
卷六 第 57b 页 WYG0920-0178d.png
 邸京师谓之上都留候院大历十二年改上都知进
 奏院五代支郡听自置邸国初缘旧制各置进奏院
 太平兴国八年十月诏于大内侧近置都进奏官人
 兼三四州也
检院
 国史纂要曰武后时投匦者或不陈事而有嘲谑之
 言于是置使先阅其书奏然后投之匦院有司自此
 始也宋朝会要曰唐匦雍熙元年改为检太平兴国
卷六 第 58a 页 WYG0920-0179a.png
 九年七月改匦院为登闻院至道五年或称检院景
 德四年五月诏改登闻检院东京记曰唐置匦兴国
 九年改匦为检院曰登闻
鼓院
 宋朝会要曰鼓院旧曰鼓司景德四年五月九日诏
 改为登闻鼓院
军头司
 又曰国初但曰军头引见司后加御前忠佐之名又
卷六 第 58b 页 WYG0920-0179b.png
 曰端拱二年改军头司曰御前忠佐军头司引见司
 曰御前忠佐引见司
 
 
 
 
 
 事物纪原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