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920-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五      宋 高承 撰
  三省纲辖部二十二
侍中
 环济要略曰古官也风后为黄帝侍中周有常伯见
 尚书立政秦汉为侍中徐坚初学记曰秦取古官置
 本丞相史也丞相使史五人来往殿中奏事故谓之
 侍中后魏始为枢密之任梁文以为宰相职事唐侍
卷五 第 1b 页 WYG0920-0125b.png
 中与中书尚书二令并为真宰相矣
门下
 门下侍郎秦官秦有黄门侍郎历代不改与侍中俱
 管门下众事凡禁门黄闼故号黄门其官给事于黄
 闼内故云唐天宝元年改曰门下唐百官志云二年
 也
散骑
 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本二官魏文帝黄初初合散
卷五 第 2a 页 WYG0920-0126a.png
 骑常侍为一官唐显庆中分左右左隶门下右中书
 也
给事
 秦置通典曰加官也初秦汉别有给事黄门之职后
 汉有给事黄门侍郎左右给事中以有事殿中故曰
 给事中献帝时去给事黄门侍郎后周有给事中士
 别置给事中在六官外隋初开皇六年始于吏部置
 给事郎炀帝移为门下职唐武德三年改给事郎为
卷五 第 2b 页 WYG0920-0126b.png
 给事中
夕拜
 汉给事中故事每日暮时入对青琐门拜故谓之夕
 拜亦为夕郎
谏议
 秦置谏大夫后汉光武增为谏议大夫历代不改唐
 龙朔中属中书开元后归门下贞元四年五月分左
 右以右隶中书
卷五 第 3a 页 WYG0920-0126c.png
二起居
 周有左右史王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盖起
 居之本也汉武有禁中起居后汉马后自撰明帝起
 居注则其事似在宫中古女史之职也此始有起居
 之名魏晋以降著作掌之后魏有置起居令史别置
 修起居注隋炀帝置起居舍人唐贞观二年于门下
 省置起居郎显庆中复于中书置起居舍人以郎为
 左史以舍人为右史
卷五 第 3b 页 WYG0920-0126d.png
谏正
 唐武后垂拱中置拾遗补阙掌讽谏中宗以来有左
 右开元时左属门下右中书会要云垂拱元年二月
 二十九日也宋朝会要曰雍熙五年二月诏改补阙
 为左右司谏拾遗为左右正言盖太宗欲令谏官修
 其职业故改其官号也然周礼地官之属有司谏则
 周已名官矣唐书朱滔传建中三年滔僭称王后二
 年䀻张遂王道为司谏则滔又以此名立官也
卷五 第 4a 页 WYG0920-0127a.png
中书令
 舜纳言周内史皆中书之任也汉武游宴后庭始宦
 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不言谒者省文也
 通典云唐百官志则曰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
 谒者字汉魏品卑而任重隋文帝废三公府寮令中
 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有为宰相职林以谓汉成帝
 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以士人为之
 魏文帝黄初初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也
卷五 第 4b 页 WYG0920-0127b.png
中书侍郎
 汉武帝置中书领尚书事有令丞郎魏黄初初置通
 事郎后改曰中书侍郎唐志曰晋加侍字
中书舍人
 初学记曰魏世中书始置通事一人明帝时有通事
 刘泰是也高贵乡公改曰通事都尉寻为通事侍郎
 晋初置舍人通事各一人东晋各为一职梁始掌诏
 诰其后除通事直曰中书舍人舍人本周官掌平宫
卷五 第 5a 页 WYG0920-0127c.png
 中之政
尚书令
 三代冢宰之职也秦汉置尚书令于百官无所不主
 汉武元鼎二年始以张安世为之初学记曰秦官也
 汉因之
仆射
 秦官史记始皇本纪有仆射周青臣是也古者重武
 以善射者掌事故曰仆射仆射者仆役于射也一云
卷五 第 5b 页 WYG0920-0127d.png
 仆主也古有主射以督课汉因秦事自侍中谒者博
 士郎军屯永巷洎尚书皆有之成帝建始元年初置
 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此盖其始也献帝建安四年
 以邵荣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置左右之始也
左右丞
 秦置尚书丞一人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四人光武始
 减其二分左右佐令仆之事唐以来在尚书之下宋
 朝官制改升在上又为执政官
卷五 第 6a 页 WYG0920-0128a.png
六尚书
 尚书秦官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
 之尚书刘向新序曰齐宣王为太室香居谏王召尚
 书尚书之名则七国时已有其官矣晋志曰汉光武
 始分尚书为六曹通典曰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
 为号及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于是始见曹名汉
 百官表曰成帝建始四年始置尚书四人续事始云
 尚主也出纳王命敷奏万机政令所由宣选举所由
卷五 第 6b 页 WYG0920-0128b.png
 定罪赏所由正李固曰尚书犹天之北斗斟酌元气
 运平四时
分行
 唐会要曰武德令吏礼兵民刑工贞观即吏礼民兵
 刑工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为六官准周礼通典曰
 周礼天官冢宰掌邦六典以佐王理邦国汉成置四
 尚书因事设员非拟于古光武分六曹稍以周礼唐
 武后遂以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
卷五 第 7a 页 WYG0920-0128c.png
 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以承六官之制
 国初以吏兵户刑工礼为次神宗行官制复唐故事
 又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也
子司
 又曰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
 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以本行为头司馀为子司
 自唐制始也
二十四司
卷五 第 7b 页 WYG0920-0128d.png
 自秦始置尚书而历郎曹多寡不等少或十二亦至
 三十六隋有天下尚书有六曹二十四郎即今都省
 列曹是也其制自隋始也
子司印
 唐会要曰故事凡尚书省除吏部兵部外共用都司
 印至圣历二年二月九日初备文昌台二十四司印
 本司郎官主之
八座
卷五 第 8a 页 WYG0920-0129a.png
 后汉以六曹尚书并令仆为八座梁齐亦有称隋唐
 至今令仆为宰相故六尚书及左右丞为八座盖其
 事自汉东京始也
六侍郎
 汉制尚书郎三岁称侍郎隋炀帝即位于尚书六曹
 各置侍郎一人按汉百官表有侍郎秩比四百石也
郎中
 汉制尚书郎初上称守郎中晋武帝始置诸曹郎中
卷五 第 8b 页 WYG0920-0129b.png
 唐以来号正郎武德三年尚书郎改为郎中按秦有
 郎中令臣瓒以为主郎内诸官则郎中秦官也
员外
 隋开皇三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
 其曹帐籍则郎置员外自隋文帝始也按汉书惠帝
 即位赐爵外郎满六岁一级则隋置员外郎亦取汉
 事云尔韦述唐两京记曰晋宋以来始置员外郎
左右司
卷五 第 9a 页 WYG0920-0129c.png
 隋炀帝即位尚书都司初置左右司郎一人副左右
 丞唐又置员外郎诸司号为都公唐书百官志云天
 后永昌元年置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也
吏部
 汉初曰常侍曹后汉为选部魏始曰吏部按周官司
 马之属有士司为下大夫通典则以为吏部之始疑
 出于此也
司封
卷五 第 9b 页 WYG0920-0129d.png
 左传晋文公为执秩以正其官杜预云谓主爵秩之
 官盖今司封职也汉尚书有封爵之任后汉冯勤是
 也北齐有主爵职林曰唐龙朔二年改为司封通典
 以为光宅元年
司勋
 周礼夏官司马之属有司勋掌赏地之法后周始置
 其官于尚书省通典云后周吏部有司勋上士
考功
卷五 第 10a 页 WYG0920-0130a.png
 汉京房作考课之法而其职不在尚书光武改尚书
 三公曹主岁考课至此始为尚书职魏初置考功亦
 唐虞考绩之事也而周礼亦有考功记云
户部
 周礼地官之掌也汉置尚书四人一主财帛委输即
 今户部任矣吴始有户部名通典曰吴孙休即位户
 部尚书读奏是也周礼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即户部
 任也
卷五 第 10b 页 WYG0920-0130b.png
度支
 通典曰汉张苍善算以列侯主计领郡国上计者殆
 今度支之任也魏文帝始置度支尚书唐以为子司
金部
 周官职金掌锡石丹青之令则金部之职也魏世始
 置尚书金部郎
仓部
 周官仓人主藏九榖廪人主其数赒赐稍食则仓部
卷五 第 11a 页 WYG0920-0130c.png
 之职也魏时尚书始置仓部郎
礼部
 唐虞秩宗周官宗伯皆今礼部之任也后周有礼部
 不言职事隋以典仪曹其名命自宇文周始也
祠部
 魏代始于尚书置祠部曹盖其官自魏始也历代因
 之不改
主客
卷五 第 11b 页 WYG0920-0130d.png
 汉成帝初置尚书客曹光武分置南北客主于此遂
 以名曹
膳部
 即周官膳夫也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曰膳部
兵部
 周礼夏官司马之职也魏有五兵尚书晋宋为七兵
 后周始曰兵部
职方
卷五 第 12a 页 WYG0920-0131a.png
 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九州之图隋初有职方侍郎
 通典曰后周依周官有职方也
驾部
 周官舆司马校人牧师巾车之职皆驾部之事也魏
 晋之代尚书始置驾部郎
库部
 周官司甲掌戈盾弓矢则今库部也魏尚书始有库
 部郎也
卷五 第 12b 页 WYG0920-0131b.png
刑部
 唐虞之士周礼司寇皆刑部之任也光武谓之贼曹
 为尚书职后周始有刑部大夫则刑部自宇文周始
 也
都官
 汉司隶属有都官从事掌中都官不法事此名官之
 初也光武改成帝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魏
 青龙二年始置尚书都官郎佐督军事
卷五 第 13a 页 WYG0920-0131c.png
比部
 魏尚书有比部曹通典曰北齐比部掌检勾事唐天
 宝十一年改掌诸司公廨公私欠负及勾用度物也
司门
 周礼有司门通典曰后周依周官有司门隋初为司
 门侍郎炀帝除侍字也
工部
 唐虞共工在周礼为冬官之职汉置民曹光武改主
卷五 第 13b 页 WYG0920-0131d.png
 缮修工作池苑魏为左民晋尚书为起部郎后周始
 曰工部也
屯田
 汉昭帝始置屯田而成帝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
 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魏代为农部晋始有屯田
 尚书则屯田名曹在晋世也
虞部
 舜命益作虞周礼有虞衡之官盖虞部设官之本魏
卷五 第 14a 页 WYG0920-0132a.png
 始置虞曹郎后周改曰虞部
水部
 周礼夏官有司险掌沟涂盖水部之职也魏尚书始
 有水部郎
  符宪储闱部二十三
御史大夫
 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御史掌赞书战国时秦赵会
 渑池各命御史书鼓瑟击缶之事淳于髡谓齐王曰
卷五 第 14b 页 WYG0920-0132b.png
 御史在前则上世皆为记事之官也秦汉以来始纠
 察风宪然则御史盖周官也秦置御史大夫以为御
 史之率故曰大夫
中丞
 汉初御史大夫有两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初学
 记曰秦官汉因之谓之中丞以其别在殿中掌兰台
 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故云成哀间更名御
 史长史光武复曰中丞
卷五 第 15a 页 WYG0920-0132c.png
独坐
 后汉宣秉传曰光武建武元年秉拜御史中丞特诏
 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
 坐今中丞亦循其制始自汉东京迄今为故事也
侍御
 周为柱下史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是也亦
 为侍御史是则侍御之官始于柱下也汉始有侍御
 史又有绣衣侍御史盖自武帝置也后汉亦有之隋
卷五 第 15b 页 WYG0920-0132d.png
 直曰侍御史汉书朝议以范丹为侍御史是也韩朗
 以侍御史与三府掾治楚狱是也
端公
 唐侍御史之职有四谓推弹公廨事台内之事悉主
 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其语自唐始也
南床
 唐制御史故事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
 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例不出累月而迁
卷五 第 16a 页 WYG0920-0133a.png
 南省者故号为南床今犹有是循唐故事也
殿中
 魏兰台遣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即殿中侍御史之始
 也
监察
 初秦以御史监理诸郡谓之监察御史盖监察名官
 之始也隋文帝开皇三年始曰监察御史宋朝会要
 曰太平兴国三年以张巽为监察御史先是三院多
卷五 第 16b 页 WYG0920-0133b.png
 外任风宪之职用他官领之遂诏正名举职自此始
 也宋朝之制凡职事官皆他官领之惟三院御史自
 是始正其名也
里行
 唐太宗初置此官自马周始也初马周以布衣任事
 诏令于监察御史里行遂以名官旧唐书志云贞观
 初也龙朔元年八月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唐会要
 以谓里行之名始于此非也六典亦云始于马周宋
卷五 第 17a 页 WYG0920-0133c.png
 朝行官制始省之续事始曰太宗时疑未以名官自
 高宗始以命官云
三院
 唐宪府故事侍御殿中监察呼三院故今亦斥殿中
 曰殿院监察曰察院自唐室始也
六察
 唐百官志曰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兴元元年
 一人察吏礼部一人察兵工部一人察户刑部岁终
卷五 第 17b 页 WYG0920-0133d.png
 议殿最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能否乃命专
 察尚书省号六察唐会要云元和四年五月御史台
 奏旧监察御史从下第六人各察尚书省一司是也
 宋朝会要曰国家每入閤国忌临昧差六察吏察兵
 察户察刑察礼察工察元丰中神宗始置六察司于
 御史台
知杂
 唐武后以来呼侍御曰端公侍御之职四自杂侍台
卷五 第 18a 页 WYG0920-0134a.png
 侍悉总判之故知杂事者曰杂端后又有以郎中员
 外兼侍御而知杂事者亦呼杂端官制行省之
左右巡
 唐会要曰贞元十年四月敕准六典殿中侍御史分
 知左右巡察其不法之事按六典自明皇时作则左
 右巡之置亦其时事也通典曰殿中侍御史自开元
 初知左右巡百僚班序有杂立失言顽而不肃者则
 以礼罚之是则此制自开元始也李肇国史补曰玄
卷五 第 18b 页 WYG0920-0134b.png
 宗开元初至天宝末年置御史左右巡使也
台簿
 汉有此官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是也疑
 汉官云宋朝会要曰淳化四年六月始置二人后止
 一员也
检法
 唐置御史台推直官而无检法宋朝元丰中神宗正
 官制除推直始置检法之官
卷五 第 19a 页 WYG0920-0134c.png
六傅
 夏商虽世嗣而太子之名亦略矣其师傅之官亦无
 文至周始见文王世子故礼之所记班班仅可推考
 文王世子曰凡三王教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
 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则太傅之原槩举于此
 矣武王又称太子也汉止有太傅少傅至晋有天下
 悯怀建官乃置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有三少为六傅
 也汉贾谊上疏云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道之
卷五 第 19b 页 WYG0920-0134d.png
 教训此三公之职也又于是为置三少皆选天下之
 端士故太子闻正言行正道习与正人居不能无正
 则六傅之说似汉有之然诸傅无其说亦可疑焉
宾客
 汉高祖欲易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四皓以定太子
 故宾客之名始起于此孝文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
 宾客孝武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洎晋悯怀建
 宫惠帝使卫庭司马略等五人更往来备宾友虽非
卷五 第 20a 页 WYG0920-0135a.png
 官而谓之东宫宾客唐显庆元年正月以于志宁等
 为太子宾客遂以名官定置四人盖取法于四皓
詹事
 秦官掌太子家历代因之通典曰东宫官序秦汉加
 置詹事庶子及诸府率官也应劭曰詹省也给也汉
 官仪曰秦官窦婴景帝即位为詹事孔霸宣帝时为
 太子詹事
庶子
卷五 第 20b 页 WYG0920-0135b.png
 礼记燕义曰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周礼夏官司
 马之属谓之诸子秦置中庶子詹事员汉因之晋以
 为东宫官晋书郑默为中庶子朝官以为太子官是
 也隋分左右通典曰品官命数篇汉有太子庶子魏
 有太子中庶子则非晋以为东宫官也
少詹
 唐始于詹事府置少詹事一人以贰詹事
谕德
卷五 第 21a 页 WYG0920-0135c.png
 唐龙朔二年初置太子左右谕德盖取文王世子教
 之以事而谕诸德之义
太子侍读
 汉宣帝诏王褒等皆之太子宫娱侍太子朝夕诵读
 此盖其始也宋有诸王侍读唐贞观中许叔牙为王
 侍读高宗升春宫仍兼侍读职林云开成元年十一
 月宰相李石奏置太子诸王侍读
太子侍讲
卷五 第 21b 页 WYG0920-0135d.png
 后汉张酺以尚书讲论授皇太子其事始见于此魏
 官品始有太子侍讲此置官之始也
中舍人
 晋咸宁中初置大子中舍人官宋朝神宗又置之唐
 以来有太子中舍而无中舍人
舍人
 秦官唐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复
 为太子舍人宋朝初亦不置神宗正官制复置之
卷五 第 22a 页 WYG0920-0136a.png
翊善
 宋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别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
 盖古上傅之任而轻其名位也宋朝会要曰太平兴
 国中始置也又云八年三月以戴元为卫王府阎象
 为广平王府杨可法等为皇太子翊善盖自此始也
王侍读
 宋武帝初以徐受为晋安王子勋侍读此王府侍读
 之初也唐志曰开元初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
卷五 第 22b 页 WYG0920-0136b.png
 亦为侍读
王侍讲
 宋朝省王府馀官而别置侍讲一员
记室
 魏置太祖以陈琳阮瑀为记室掾其官始见于魏武
 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弟虽非都督亦置
 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官也宋朝亦置于诸
 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卷五 第 23a 页 WYG0920-0136c.png
宫教
 宋朝会要曰至道元年以孙蠙充皇侄皇孙教授从
 新号也时中书言唐文宗朝李石奏太子有侍读诸
 王亦有无隆杀今皇侄皇孙官是环卫请以教授为
 名此盖王宫教授设官之初也
  九寺卿少部二十四
九卿
 礼记曰夏后氏百官始置九卿汉九卿俱不以卿名
卷五 第 23b 页 WYG0920-0136d.png
 官梁武天监七年始加卿字
少卿
 后魏官氏志云大和十五年初置少卿以卿为大卿
太常
 亦周礼春官职也秦有奉常汉初改曰太常盖秦官
 也初学记曰高祖改汉百官表曰景帝中六年更
太常丞
 秦置官汉为太常亦曰太常丞
卷五 第 24a 页 WYG0920-0137a.png
太常簿
 汉有之疑汉官
太常博士
 魏官也魏文帝初置之颜师古注汉书曰太常王者
 旌旗画日月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
 常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协律郎
 汉武之置协律都尉以李延年始为之晋改为校尉
卷五 第 24b 页 WYG0920-0137b.png
 后魏曰协律祝盖汉武以延年善新声故特为置协
 律
奉礼郎
 汉大鸿胪有治礼郎盖设官之始也按通典历代皆
 为治礼郎唐初亦有掌设板位执仪行事永徽二年
 以讳改为奉礼杜佑云奉礼本名治礼国家撰五代
 史志至永徽七年乃成于时此官已改故北齐及隋
 治礼皆为奉礼奉礼之名虽见于史其改始自永徽
卷五 第 25a 页 WYG0920-0137c.png
太祝
 商官六太其一曰太祝在周礼为礼官宗伯之属掌
 六祝之词秦汉有丞隋除令丞止存太祝
斋郎
 魏始有太常斋郎唐有太庙郊社之别唐洎国家其
 久次者太庙又补室长郊社即补掌坐掌次谓之黄
 衣选人祖宗以来又以为朝臣子弟起家之官
郊社令
卷五 第 25b 页 WYG0920-0137d.png
 梁始有太社令后周为司社上士隋于太常寺置郊
 社署名为郊社令宋朝避英宗嫌名改曰局
籍田令
 周为甸师汉文帝初立籍田乃置令也
太医令
 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医师上士下士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秦为太医令丞汉因之
宗正
卷五 第 26a 页 WYG0920-0138a.png
 周官也在周礼实小宗伯之职宋百官春秋曰周封
 兄弟之国十有五同姓之国三十有五选其宗中之
 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秦因其说置宗正两汉晋授
 皇族不杂姓晋始兼庶姓也旧唐志曰星经有宗正
 在帝座东南汉高纪七年二月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宗正寺丞
 汉置官亦用公族
宗正簿
卷五 第 26b 页 WYG0920-0138b.png
 梁置官也
宗正司
 林希两朝宝训曰景祐三年仁宗谓辅臣曰宗室子
 孙众多聚居必以尊贤者纠合之诏置大宗正司择
 祖宗后各一人命之首以濮安懿王与守节任其事
 后又有同姓庶官知丞事神宗时乃参用
光禄
 汉书曰秦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
卷五 第 27a 页 WYG0920-0138c.png
 光禄勋通典云梁除勋字曰光禄卿续事始曰秦掌
 宫殿门户郊祀主诸郎将在殿中侍卫北齐兼掌膳
 隋全掌诸殽膳不掌宫殿
光禄丞簿
 皆汉所置应劭曰光明也禄爵也
太官令
 周官膳夫庖人外饔皆其任也秦置太官令属少府
 汉不改晋属光禄后魏分太官为尚食知御膳太官
卷五 第 27b 页 WYG0920-0138d.png
 掌百官之馔
卫尉
 秦官也掌宫门卫屯兵之职尉罻也古兵狱之官皆
 以尉言所以罻罗奸邪也
卫尉丞簿
 皆秦汉所置也
太仆
 周礼夏官司马之属有太仆下大夫尚书囧命穆王
卷五 第 28a 页 WYG0920-0139a.png
 命伯囧为周太仆正则太仆周官也应劭曰盖大卿
 众仆之长
太仆寺丞
 秦汉有此官也
太仆簿
 梁始于太仆置主簿
大理
 齐职仪曰古官也管子曰黄帝得后土辨于四方使
卷五 第 28b 页 WYG0920-0139b.png
 为理春秋元命包曰尧为天子得皋陶为大理舜时
 为士官韩诗外传有晋文公使李离为大理春秋左
 氏传卫侯与元咺讼士荣为大理寺序楚昭王石奢
 为理则大理之名自古有矣秦为廷尉汉景帝中元
 中更名大理盖汉复古号也旧唐书志曰取天官贵
 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即周礼士师之职孟诜锦带前
 书载三代法官之名周曰士夏曰大理也
大理寺丞
卷五 第 29a 页 WYG0920-0139c.png
 晋武帝咸宁中曹志请廷尉置丞北齐曰大理也
大理簿
 通典所载自魏晋以来历代皆有之是疑魏置官
大理正
 秦置廷尉正礼记曰狱成告于职之正注云正周礼
 乡师之属则秦之置官亦法周也其名亦隋改云
司直
 后魏永安二年御史中尉高穆奏置大理司直汉武
卷五 第 29b 页 WYG0920-0139d.png
 初置司直之官属丞相府谓之丞相司直疑大理之
 置司直亦取汉丞相司直为名尔淮南子曰汤有司
 直之人许慎注云司直官名诗郑风曰邦之司直然
 则汉之令官亦法古尔
评事
 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左右评魏晋无左右直
 曰评隋炀帝始曰评事
鸿胪
卷五 第 30a 页 WYG0920-0140a.png
 周官大行人也干宝曰亦周礼象胥之职汉书曰秦
 为典客掌诸侯四方归义蛮夷汉改曰大鸿胪徐坚
 云汉改之汉百官表曰太初元年更也梁除大字应
 劭曰鸿声胪传之也传声赞道也刘熙曰鸿大也胪
 陈也欲大以礼序陈宾客也冯鉴续事始曰楚云连
 敖汉为典属国按汉世典属国自为一职非鸿胪之
 任也
鸿胪簿
卷五 第 30b 页 WYG0920-0140b.png
 唐因陈隋之旧有鸿胪主簿一人
鸿胪寺丞
 秦典丞也其名盖隋所改
司农
 少昊九农正也舜为后稷秦为治粟内史汉景更为
 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改曰大司农魏文帝黄初中
 止曰司农
司农寺丞
卷五 第 31a 页 WYG0920-0140c.png
 秦治粟丞也汉置丞十三人为劝农官后改司农亦
 曰司农丞
司农簿
 晋太康中始置司农主簿
太府
 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太府下大夫梁武帝天监七
 年始置太府卿续事始则云梁天监中置少府卿后
 魏大和中改
卷五 第 31b 页 WYG0920-0140d.png
太府丞簿
 周礼太府上士即丞职也下士即簿职也梁置太府
 卿则丞簿二官亦梁置也续事始曰魏也
  秘殿掌贰部二十五
秘书监
 汉桓帝延熙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
秘书少监
 隋炀帝始置秘书少监一人
卷五 第 32a 页 WYG0920-0141a.png
秘书丞
 齐职仪曰汉献帝置秘书令丞二人魏文帝分秘书
 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魏武
 帝置也
秘书郎
 通典曰后汉马融为秘书郎当是其官自汉置也职
 林曰魏官也初汉置秘书郎盖中书之任魏分秘书
 掌文籍为秘书郎中宋除中字
卷五 第 32b 页 WYG0920-0141b.png
校书郎
 又曰西汉兰台后汉东观皆藏书之室当时文士雠
 校于中故有校书之职而未为官后以郎居其任故
 谓之校书郎元魏始命以为官续事始曰续汉书云
 成帝置以傅毅马融为校书郎掌审定雠校图书
正字
 汉桓初置秘书监掌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同异今正
 字之官盖其遗意也齐集书省有正书官北齐始为
卷五 第 33a 页 WYG0920-0141c.png
 正字
著作郎
 汉东京使名儒硕学入直东观撰述国史谓之著作
 以他官领之未以为官也魏明帝太和中始署著作
 郎晋元康二年又谓之大著
著作佐郎
 魏氏又置佐著作郎宋齐已来迁佐于下曰著作佐
 郎
卷五 第 33b 页 WYG0920-0141d.png
太史令
 少昊凤鸟氏为历正夏后曰太史周礼为春官宗伯
 之属秦为太史令唐乾元元年改曰司天监宋朝神
 宗正官名复为太史令
太史正
 唐长安二年置太史令二人开元以后以令为监改
 令一员为少监国家亦曰司天监少监官制改除少
 监置太史正
卷五 第 34a 页 WYG0920-0142a.png
太史丞
 司马彪续汉书曰太史有丞一人历代同之疑汉官
 也
直长
 后汉有太史长隋城门御府殿内皆有直长而太史
 无之宋朝正官神宗始置太史直长
五官正
 通典曰唐乾元元年改太史局为司天置五官正谓
卷五 第 34b 页 WYG0920-0142b.png
 春夏秋冬中五官也
灵台郎
 唐改太史为司天监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吴小史
 有灵台郎时乾元元年也
保章正
 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保章氏掌天文以志星辰日
 月之变动辨其吉凶此盖其官之始也唐乾元元年
 改监其小吏有保章正则是唐改周官保章氏为正
卷五 第 35a 页 WYG0920-0142c.png
 也
挈壶正
 又夏官司马之属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然则
 亦周置官也唐乾元元年始改太史为司天其小吏
 有灵台郎保章正也
殿中监
 魏始置殿中监盖分门下太仆二局以为其职也
殿中少监
卷五 第 35b 页 WYG0920-0142d.png
 隋炀帝大业中初置殿内少监唐复殿中之名亦曰
 殿中少监
殿中丞
 此官盖与少监同隋大业三年所置也其名改易同
 少监云
奉御
 北齐门下省初置典御之官隋改曰奉御以隶殿中
 省
卷五 第 36a 页 WYG0920-0143a.png
尚食
 如淳曰掌天子之物曰尚秦置六尚乃有尚食则尚
 食秦官也
尚药
 梁陈以来皆为太医兼职亦秦所置六尚之一也
尚酝
 唐已前有尚乘无尚酝宋朝元丰中官制行则置此
 官也
卷五 第 36b 页 WYG0920-0143b.png
尚衣
 周有司服为礼官之属战国始有尚衣尚冠之职北
 齐制主衣隋复曰尚衣也左氏曰昔虞阏父为周陶
 正注云陶复陶也陶正主君上之衣服此尚衣之始
 也
尚舍
 周礼天官有掌舍凡舍事则掌之汉官有守宫舍于
 魏则殿中职也隋炀帝别置殿内监改旧殿中局曰
卷五 第 37a 页 WYG0920-0143c.png
 尚舍
尚辇
 周官有巾车秦汉为车府令隋炀帝初置殿内省置
 尚辇也
  五监总率部二十六
国子祭酒
 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汉吴王濞为刘氏祭酒又
 汉博士内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博士祭酒胡广曰
卷五 第 37b 页 WYG0920-0143d.png
 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古者得主人馔则老者
 一人举酒以祭地故以祭酒为称晋咸宁中初立国
 子学始置国子祭酒六帖曰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
 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周封兄弟同姓成王时彤伯
 为祭酒主亲属秦汉因之又曰高祖七年自栎阳从
 长安置祭酒官续汉书有祭酒一人掌录叙王国嫡
 庶及宗亲远近郡国岁所上宗室名通典云
国子司业
卷五 第 38a 页 WYG0920-0144a.png
 隋炀帝大业三年始于国子监置司业官取礼记乐
 正司业之义
国子监丞
 亦隋官置与司业之官同置也
国子主簿
 北齐初置国子主簿
国子博士
 班固云六国时往往有博士汉多至数十人晋武初
卷五 第 38b 页 WYG0920-0144b.png
 立国子学始置国子博士之官汉百官表曰博士秦
 官通古今
太学博士
 通典曰汉武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按赵岐孟子
 题辞云汉兴孝文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
 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此今太
 学博士之职也自江左增置国子博士十六人始谓之
 太学博士品服同国博神宗元丰中官制行改旧直
卷五 第 39a 页 WYG0920-0144c.png
 讲之官复置太学博士职如经博士也
武学博士
 宋朝神宗熙宁中即武成王庙建武学置教授如国
 子监置讲官制行亦改为武学博士
律学博士
 晋初置律学博士属廷尉卫觐奏请置律学博士辅
 相教授唐移属国子监唐志曰武德初也
太学正录
卷五 第 39b 页 WYG0920-0144d.png
 宋朝仁宗时胡瑗掌太学其正录第补诸生以为学
 校职掌然不以命有官者神宗熙宁末兴三舍始敕
 授命官亦为学官之例
少府监
 秦置少府汉以来为九卿后魏孝文太和中易官品
 改少府曰太府隋炀帝大业五年又分太府监盖少
 府之名本起于秦而为监自隋始也秦掌山海池泽
 之税其属官有尚方典工作事今少府所职乃汉尚
卷五 第 40a 页 WYG0920-0145a.png
 方之事云
少府少监
 隋始以少府为监又置少监以贰监事
少府监丞
 汉所置官
少府主簿
 晋初置之
将作监
卷五 第 40b 页 WYG0920-0145b.png
 少昊五雉为五工正与唐虞之共工周官考工之所
 记皆将作之任也秦始置将作少府汉景帝更为大
 匠隋开皇中改将作寺曰监故大匠之名亦更为监
将作少监
 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大匠为大监初加置副监炀
 帝大业五年改曰少监
将作监丞
 汉置将作丞隋改监亦曰监丞
卷五 第 41a 页 WYG0920-0145c.png
将作主簿
 晋将作置主簿员
军器监
 后周武帝初置军器监则其官自宇文周始也
军器少监
 唐开元三年始于军器监置少监及丞簿
都水使者
 舜命益作虞盖掌山泽之官周礼地官司徒之属川
卷五 第 41b 页 WYG0920-0145d.png
 衡泽虞即都水之任也秦始有都水长丞汉武元鼎
 二年初置水衡都尉又以都水官多复置左右使者
 此盖设官之始也晋武省水衡置都水使者自此官
 名乃定
都水监丞
 秦有都水丞汉又有水衡丞盖武帝置水衡即置之
 也晋除水衡有都水丞亦先秦之旧云
都水主簿
卷五 第 42a 页 WYG0920-0146a.png
 晋初于水衡有其官后随府改也
  环卫中贵部二十七
上将军
 史记曰义帝以宋义为上将军汉以吕禄为上将军
 魏黄初中有上大将军唐贞元二年九月诸卫上将
 军也老子曰君子用兵则贵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
 将军处右说苑田忌奔楚王问齐楚相并柰何对曰
 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则是春
卷五 第 42b 页 WYG0920-0146b.png
 秋逮战国始有上将军之官也
大将军
 战国时始有大将军之号随事即置亦不主官刘劭
 爵制以谓秦十八爵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
 即左右偏裨将军也楚怀王与秦战秦虏其大将军
 屈丐是也项羽时范增称大将军汉遂置大将军开
 府如三公至炀帝于诸卫悉置
将军
卷五 第 43a 页 WYG0920-0146c.png
 周礼天子六军军万二千五百人其将皆命卿盖在
 国称大夫在军称将军自晋献公作二军而公将上
 军故将军之名特出于此左传阎没女宽皆谓魏献
 子为将军后汉百官志云初汉武将军始自秦晋以
 为卿号七国皆有其事汉以来其命官之名极多谓
 之杂号也
诸卫
 左传楚潘崇掌环列之尹谓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
卷五 第 43b 页 WYG0920-0146d.png
 宫汉京师有南北军掌理禁卫武帝初置卫将军此
 名卫之始也秦有卫尉掌门卫则卫亦先秦之旧制
 尔晋武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卫此
 诸卫之始也
金吾卫
 秦有中尉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盖取执金
 革以禦非常也周隋为武侯之职唐龙朔二年改左
 右金吾采古名也
卷五 第 44a 页 WYG0920-0147a.png
左右卫
 汉有卫将军魏末晋文王又置中卫武帝受禅分中
 卫为左右卫会要云唐武德元年因隋旧制有左右
 翊卫五年去翊字但曰左右卫矣
骁卫
 汉有骁卫将军谓之杂号武帝始以李广为之梁武
 帝天监六年分左右
武卫
卷五 第 44b 页 WYG0920-0147b.png
 后汉末曹公为丞相有分营魏武帝置武卫将军隋
 始分左右续事始曰魏许褚从太祖破马超迁武卫
 中郎将武卫之号自褚始也
屯卫
 隋初为领军府炀帝改为左右屯卫唐为威卫五代
 周太祖时避名复曰屯卫也六帖曰汉宣帝即位初
 置屯卫
领军卫
卷五 第 45a 页 WYG0920-0147c.png
 魏武为汉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
 年改中领军文帝受禅始置领军将军晋武初有左
 右
监门卫
 旧唐志曰汉魏曰丞门校尉隋初有监门府将军唐
 龙朔二年改府为卫
千牛卫
 宋谢绰拾遗千牛刀人主防身刀也义取庄子庖丁
卷五 第 45b 页 WYG0920-0147d.png
 解割千牛而刀刃若新发硎之义故后魏有千牛备
 身掌执御刀唐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
 年改府曰卫
诸率
 自秦汉始有诸率以为东宫禁卫晋始置五率历代
 因革不常遂分左右也
府率
 秦官也晋武建东宫始置率此其始也
卷五 第 46a 页 WYG0920-0148a.png
副率
 隋制诸率府各置副率掌贰率事
卫率
 秦置卫率府后汉主门卫晋武太始五年分左右
司禦率
 隋文帝制左右宗卫其官如左右卫炀帝改曰率唐
 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司禦卫后复曰率
清道率
卷五 第 46b 页 WYG0920-0148b.png
 隋文帝置左右虞侯各置开府一人唐龙朔二年改
 为清道卫开元初为率府
监门率
 隋有左右监门率掌门禁唐志曰武德五年改左右
 宫门率也
内率
 隋置左右率掌禁内侍卫唐为左右内率旧唐志曰
 隋初置左右内率府拟上台千牛卫也
卷五 第 47a 页 WYG0920-0148c.png
南班
 笔谈曰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曾为相日始开此议
 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迁一
 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子缘大礼乞推恩
 自此遂有南班之授近属自初除小将军七迁为节
 度使遂为定制熙宁元丰间袒免之外例授小使臣
 同庶官也
内常侍
卷五 第 47b 页 WYG0920-0148d.png
 秦置中常侍官参用士人给事殿省隋避讳改内常
 侍
内给事
 周礼内小臣之职也后魏有中给事中后为中给事
 炀帝改曰内丞直唐曰内给事神龙元年内侍省属
 有内给事八人是也宋朝不置临事或摄
都知
 宋朝会要曰国初有内中高品都知押班今置都都
卷五 第 48a 页 WYG0920-0149a.png
 知副都知并在景德三年五月云尔然则其官自国
 家始也
押班
 国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有押班后随省改易其名号
 宋朝会要曰初押班无他职或加检校官淳化后始
 以崇班以上充此押班之始也
内供奉
 宋朝会要曰雍熙三年置入内供奉官大中祥符二
卷五 第 48b 页 WYG0920-0149b.png
 年二月宣入内内侍省供奉官改为入内内侍省内
 东西头供奉官内侍省供奉官亦同此例
殿头
 又曰大平兴国八年始有入内殿头高品大中祥符
 三年二月宣入内内侍省殿头高品为内侍殿头
高品
 宋朝太宗兴国八年又置高品至真宗祥符二年始
 为内侍高品云
卷五 第 49a 页 WYG0920-0149c.png
高班
 又曰雍熙三年置入内高班内品大中祥符二年二
 月宣改高班内品曰高班
黄门
 汉明帝永平中始置小黄门宋朝会要曰国初黄门
 初补止曰小黄门经恩迁即为黄门黄门盖汉官也
 历代有黄门侍郎今门下侍郎是也
内品
卷五 第 49b 页 WYG0920-0149d.png
 宋朝会要曰雍熙三年置入内高班内品祥符二年
 改定有只候高班内品只候内品小内品云韶部内
 品小内品入内内品掌门内品后苑内品散内品等
 神宗正官止存内品之名馀皆省也
 
 
 
 事物纪原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