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920-00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事物纪原卷一     宋 高承 撰
  天地生植部一
元气
 列子曰太易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太始也太始者
 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形气质具而未离故曰
 混沌高氏小史曰太易气象未分太初气象始萌太
 始气象初端太素气形变质太极形质已具然则元
卷一 第 1b 页 WYG0920-0004d.png
 气之始自太初也徐整三五历纪曰岁起摄提元气
 肇始有神人号天皇遁甲开山记曰厉山氏分布元
 气也
天地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循之
 不得名曰易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为一一
 者形变之始也清轻重浊清以阳发故气冲为天浊
 以阴凝故气沉为地天地形别谓之两仪列子曰视
卷一 第 2a 页 WYG0920-0005a.png
 之不见听之不闻周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高氏小史曰两仪分五运通二体分形离为清浊三
 五历纪曰天地浑混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
 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深一丈盘古日
 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极高地极深盘古极长后
 乃有三皇此天地人之始也
四方
卷一 第 2b 页 WYG0920-0005b.png
 王希明太一金镜经曰昔燧人氏仰观斗极而定方
 名东西南北是也则四方之名盖始自燧皇定之
日月
 天地开辟万八千岁而盘古死帝王五运历年纪曰
 盘古死后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山海经曰东南海之
 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羲和者帝
 俊之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
 者也
卷一 第 3a 页 WYG0920-0005c.png
星辰
 马揔通历曰地皇氏定星辰后汉天文志注曰黄帝
 分星次凡中外官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
 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黄帝创制之大略也礼记
 乃云帝喾能序星辰盖地皇氏始定为星辰黄帝又
 名之至帝喾而序也
星官
 后汉天文志曰轩辕始受河图斗苞授规日月星辰
卷一 第 3b 页 WYG0920-0005d.png
 之象故星官之书自黄帝始至高阳氏乃使南正重
 司天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刘昭
 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
 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王子年拾遗记曰庖牺视五星之文分野之度史记
卷一 第 4a 页 WYG0920-0006a.png
 历书曰黄帝名察度验臣瓒谓题名宿度候察进退
 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又曰汉武招致方术士唐都
 分天部汉书音义云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而晋
 书天文志亦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也
风雨
 帝王五运历年记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
雷电
 又曰盘古吹为雷电
卷一 第 4b 页 WYG0920-0006b.png
阴阳
 春秋内事曰伏牺氏定天地分阴阳
昼夜
 又历年记曰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通历曰地皇
 氏分昼夜
五行
 史记历书曰黄帝建立五行起五部应劭曰金木水
 火土也孟康谓天有四时分为五行
卷一 第 5a 页 WYG0920-0006c.png
十二辰
 事始曰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
 属之

 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
 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
 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黄帝生
 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
卷一 第 5b 页 WYG0920-0006d.png
 也许慎注云黄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上骈
 桑林皆神名又曰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辟)若菌生
 圣人圣人生庶人凡庸者生于庶人突人之先此人
 之始也
君臣
 典略载云孙瓒表曰皇羲已来始有君臣上下之事
 由是推之天皇以降虽有其分固亦略矣至太昊始
 正之也
卷一 第 6a 页 WYG0920-0007a.png
夫妇
 杜佑通典曰遂皇氏始有夫妇之道注云人皇是也
山岳
 历年记曰盘古死后骨节为山林又古昔傅盘古左
 手为东岳右手为西岳腹为中岳首为南岳足为北
 岳与此为小异王子年拾遗记曰庖牺审地势以定
 川岳
山谷
卷一 第 6b 页 WYG0920-0007b.png
 遁甲开山记曰丽山氏产生山谷肇分自此其始也
江海
 历年记曰盘古死后肠为江海孟诜锦带前书早纪
 括提纪云有神农氏立蛇形甄四海此前神农也论
 语摘辅象伏羲六佐仲起为海陆注云主平地兼统
 海阳为江注云主江湖
淮渎
 又曰盘古血为淮渎
卷一 第 7a 页 WYG0920-0007c.png
草木
 又曰盘古之君身死后毛发为草木淮南子曰日冯
 生阳闬阳闬生乔如乔如生干木干木生庶木凡根
 拔木者生于庶木根拔生若程若程生玄玉玄玉生
 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凡根苃草者生于庶
 草许慎注云日冯木之先根拔生草之先也段成式
 酉阳杂俎曰日冯生玄阳闬玄阳闬生麟胎麟胎生
 干木干木生庶木招摇生程君程君生玄玉玄玉生
卷一 第 7b 页 WYG0920-0007d.png
 醴泉醴泉生应黄应黄生黄华黄华生庶草与淮南
 子小异此盖草木之始也
鸟兽
 淮南子曰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凤凰生鸾鸟鸾
 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毛牍生应龙应龙生建
 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注云
 羽嘉飞虫之先酉阳杂俎则云羽嘉生飞龙飞龙生
 凤凰凤凰生鸾鸾生庶鸟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
卷一 第 8a 页 WYG0920-0008a.png
 麒麟生庶兽此盖鸟兽之始也徐整三五历曰天地
 之初有三白鸟故生众鸟
龟鱼
 同前又曰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鲲生鲠鲠生建邪
 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于庶鱼介坛生先龙先龙生
 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注
 介鳞鳞之先介坛龟之先也段成式以鼋为鼋此盖
 龟鱼之始也
卷一 第 8b 页 WYG0920-0008b.png
  正朔历数部二
甲子
 世本曰大挠造甲子吕氏春秋曰黄帝师大挠黄帝
 内传曰帝既斩蚩尤命大挠造甲子正时月令章句
 曰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
 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支干相配以成
 六旬

卷一 第 9a 页 WYG0920-0008c.png
 黄帝定星历正闰馀以成岁事至尧定四时成岁书
 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则名岁
 之义自陶唐始也

 历代所尚不同故所为之正各异邢炳论语疏有推
 郑康成尚书三帛注意谓舜以十一月尧十二月高
 辛十二月高阳十一月少昊十二月黄帝十三月炎
 帝十一月女娲十二月又推易说卦云帝出乎震谓
卷一 第 9b 页 WYG0920-0008d.png
 伏牺也建寅之月又木之始则正当从太昊始也由
 秦讳政故音从征今尚云然也

 史记曰黄帝起消息正闰馀则闰盖馀分之月也黄
 帝造历始正之
月朔
 通历曰地皇氏分昼夜以三十日为月朔高氏小史
 亦云尔
卷一 第 10a 页 WYG0920-0009a.png
八节
 春秋内事曰伏牺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晋志曰炎
 帝分八节以始农功
气候
 董巴议曰昔伏牺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消息祸福以制吉凶礼记月令注曰昔周公作时训
 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太昊而
 定于周公也
卷一 第 10b 页 WYG0920-0009b.png
贺正
 通典曰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七年长乐宫成
 制群臣朝贺仪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则元
 日庆贺始于汉高祖也
人日
 东方朔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
 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
 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
卷一 第 11a 页 WYG0920-0009c.png
 衰耗故杜子美诗曰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盖伤
 时之言也推此当由汉世始有其义
天庆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诏以正月三日
 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
中和
 李肇国史补曰唐正元五年初置中和节新唐书李
 泌傅曰德宗以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
卷一 第 11b 页 WYG0920-0009d.png
 与上巳同时欲以二月名节自我为古李泌请以二
 月朔为中和节王溥唐会要曰正元五年五月十一
 日敕四序嘉辰历代增置汉宗上巳晋纪重阳朕以
 春方发生候维仲月勾萌悉达自今以二月一日为
 中和节二十八日李泌请令文武百寮进农献穜稑
 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遗村社作中和酒
 祭勾芒祈年榖聚会宴乐名为飨勾芒
天祺
卷一 第 12a 页 WYG0920-0010a.png
 宋朝会要曰天禧元年正月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
 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其建为天祺节一如天
 贶节例乾兴元年二月礼仪院上言四月一日天书
 降日节名下一字与御名同合行回避诏以天祺节
 为名
天贶
 又曰祥符元年六月六日天书降兖州二年五月八
 日诏曰其六月六日天书降大山日宜令设醮六月
卷一 第 12b 页 WYG0920-0010b.png
 又诏在京及诸州并赐休假一日前此遣中使诣宰
 臣王旦第特令中外赐假四年正月以六月六日为
 天贶节在京禁屠宰九日诏诸路并禁从欧阳彪之
 请也
伏日
 历忌释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畏
 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颜师古曰阴气将起
 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曰伏史记秦德
卷一 第 13a 页 WYG0920-0010c.png
 公二年初伏以禦蛊孟康云六月伏日也周无至此
 乃有之年表云初作伏也
先天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一日诏以七月
 一日圣祖下降日为先天节
降圣
 唐会要曰会昌元年二月十五日诏我圣祖降诞昌
 辰宜改为降圣节则降圣之号唐武宗先以名节也
卷一 第 13b 页 WYG0920-0010d.png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诏以十月二十
 四日圣祖降诞延恩殿日为降圣节盖用唐故事者
 也
冬至
 通历曰地皇氏以十一月为冬至高氏小史亦云
贺冬
 玉烛宝典曰冬至阴阳百物之始日极南影长有履
 长之庆汉杂事曰冬至阳生君子道长故贺然则当
卷一 第 14a 页 WYG0920-0011a.png
 是汉制也
腊日
 礼月令孟冬十月腊先祖魏台访议云荐田猎先所
 得禽兽谓之腊疑特时祭之名云尔然亦伊耆氏之
 蜡也始腊蜡本一夏后曰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
 秦初曰腊巳而为嘉平汉复曰腊也周以来用孟冬
 至唐贞观十年始以季冬之寅蜡祭百神开元礼又
 用腊日盖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已交劳农大享五
卷一 第 14b 页 WYG0920-0011b.png
 德之君各以其终而腊如水土终于辰火终于戍金
 终于丑木终于未是矣宋朝王于火戌故以戌腊而
 蜡复别为一祭腊独以为时序之令又说文云冬至
 后三戍为腊也

 通历曰太昊始有甲历杨泉物理论曰神农立历日
 汉律历志曰黄帝造历董巴曰伏牺始作八卦三画
 以象二十四气黄帝因之初作调历尸子曰羲和造
卷一 第 15a 页 WYG0920-0011c.png
 历吕氏春秋曰容成作历世本亦云黄帝内傅曰既
 斩蚩尤乃命容成造历以司天也
历名
 易乾凿度曰历原名握先纪曰甲子七十六岁为一
 纪二十纪而一蔀首注云握先为历始之名始言无
 前也沿革曰黄帝考定星历建五行起消息正闰馀
 谓之调历后代因之汉有太初唐有麟德等名也
历日
卷一 第 15b 页 WYG0920-0011d.png
 物理论曰畴昔神农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
 故立历日

 后汉律历志曰𨽻首作数晋律历志曰黄帝使𨽻首
 作算数博物记曰𨽻首黄帝臣一说𨽻首善算者也

 谢察微算经曰易称太极是生两仪盖数之先也史
 记曰黄帝建气物分数孟康谓历数之分世本曰𨽻
卷一 第 16a 页 WYG0920-0012a.png
 首作数
九章
 后汉郑康传注曰九章算术周公作也一方田二粟
 米三差分四少广五均输六方程七傍要八盈不足
 九钩股即周礼九数是也
浑仪
 春秋文耀钩曰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刘氏历曰高
 阳造浑仪黄帝为盖天则浑仪始于高阳氏也至舜
卷一 第 16b 页 WYG0920-0012b.png
 则琁玑玉衡以齐七政
刻漏
 梁刻漏经曰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至周挈
 壶氏掌之
更点
 起于易系九事重门击柝一说自黄帝始也
  帝王后妃部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920-0012c.png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张愔帝系谱曰天地
 初起溟涬鸿濛即生天皇一万八千岁此称皇之始
 也

 由天皇至燧人皆称皇故有天皇地皇人皇而燧人
 亦号燧皇及太昊帝王世纪称曰帝庖牺氏继天而
 王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此称帝之始也
皇帝
卷一 第 17b 页 WYG0920-0012d.png
 世皇帝记曰五帝之初有天黄皇帝尚书吕刑曰皇
 帝清问下民盖周穆王始以言唐尧也史记始皇本
 纪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曰六王咸伏天下大定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其议帝号王绾李斯等议帝
 号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上尊号王
 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位号号曰皇帝曰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号注云五帝自以德不及三皇故
 去皇号三王又以德不及五帝故损称王秦自以德
卷一 第 18a 页 WYG0920-0013a.png
 兼二代故兼称之

 夏商之前皆称帝自周始降帝为王然夏启之甘誓
 称王曰嗟仲虺之诰汤曰惟王不迩声色则二代虽
 号帝亦称王也
天子
 说文曰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春秋
 元命包曰女登生子人面龙颜始为天子帝王世纪
卷一 第 18b 页 WYG0920-0013b.png
 曰神农无任姒有蟜氏名女登则帝王之称天子自
 炎帝始也
官家
 刘向说苑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
 下家则世继故曰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
 家蒋济万机论曰五帝官天下故传之贤三王家天
 下故傅之子今指天子为官家则犹言帝王也其义
 始诸此僧文莹湘山野录曰真宗问李仲容何故谓
卷一 第 19a 页 WYG0920-0013c.png
 天子曰官家遽对云蒋济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
 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为小异尔按晋书五行志
 安帝义熙初童谣曰官家养芦化作荻则晋末之语
 已云然矣隋唐之前稍云大家自兹世以称至尊也
五运
 通历曰太昊木德王始有甲历五运项峻始学篇曰
 天地立有天皇以木德王则五运之起自天皇氏始
 也然天地开辟之初溟涬鸿濛万物未立五运相乘
卷一 第 19b 页 WYG0920-0013d.png
 宜未详也当自太昊为是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牺以
 木德称王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
 甲号曰木皇此宜五德相乘之始也后汉班固典引
 曰肇命人主五德初始莫不开元于太昊注云谓庖
 牺始以木德王也前汉郊祀志赞曰刘向父子以为
 帝出乎震故庖牺氏始受木德冯鉴续事始引徐秀
 帝王年代图云伏牺为百王首故易曰帝出乎震即
 帝王五运震为木起自太昊也灸毂子曰五运有二
卷一 第 20a 页 WYG0920-0014a.png
 说邹衍以相胜刘向以相生自伏牺至颛顼以木火
 土金水相承汉魏以还共遵刘说孟诜锦带前书亦
 曰伏牺始以木德出乎震故曰太皞
所尚
 历代帝王为正各异故所尚不同邢炳论语疏自夏
 正尚黑推而上之谓伏牺以上未闻谓女娲尚白神
 农赤黄帝黑少昊白高阳赤高辛黑陶唐白有虞赤
 宜自太昊始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920-0014b.png
国号
 后汉书班固典引曰肇命人主五德初始厥有氏号
 莫不开元于太昊注谓太昊号庖牺炎帝号神农黄
 帝号轩辕盖自燧皇而上止以自名未为天下之号
 也至太昊始以庖牺为代号云
太子
 唐虞而上皆傅之贤故无太子之文夏商之王虽傅
 之子其文略矣至周始见文王世子之目武王继之
卷一 第 21a 页 WYG0920-0014c.png
 称太子发此其始也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称皇太
 子汉书高祖纪五年二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尊太
 子曰皇太子此其始也

 春秋命历序洛书擿三辟曰人皇九人别长九州离
 艮地精女出为之后注云离艮卦所推也此称后之
 初云三代以上亦无其称但曰正妃周人始曰王后

卷一 第 21b 页 WYG0920-0014d.png
 配也自太昊制嫁娶之礼以相配偶然无以妃名其
 耦者帝王世纪至黄帝乃始有元妃次妃之列此疑
 妃之初尔韩子曰卫子嗣公爱泄姬恐其因爱以雍
 己乃尊魏妃以偶泄姬疑魏明帝以三夫人名妃用
 此两制
皇后
 周礼天子之妃曰后周人称王妃曰后秦号皇帝亦
 称皇后后继体之君也周人之称王妃亦以继天子
卷一 第 22a 页 WYG0920-0015a.png
 之后故也尚书顾命曰皇后凭玉几盖史始以言成
 王之以道继人之后也而秦汉以称天子之妃汉高
 纪七年汉王即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
太后
 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
 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
 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
 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920-0015b.png
太皇
 汉因秦事母号皇太后故尊祖母曰太皇太后其礼
 虽始于汉要之自孝武始也按史记景帝二年四月
 壬午孝文太后崩高祖薄后也景帝之祖母尔时未
 号太皇武帝即位迎鲁申公议明堂事司马迁于儒
 林傅乃始称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是太皇之号自
 汉武始明矣窦氏文帝后于武帝为祖母班固于景
 帝既立则以称薄后然迁是武帝时人不应误书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920-0015c.png
太妃
 魏以来诸王之母为太妃此盖其始称也司马氏之
 称帝母其嫡为皇太后所生为皇太妃晋书后妃传
 章太妃周氏生哀帝拜贵人帝即位有司议位号诏
 崇为皇太妃其礼自晋哀帝始也宋朝真宗皇帝亦
 册杨贵妃为皇太妃晋元帝夏侯太妃
四妃
 天官后妃四星其一为正嫡三为后宫故帝喾取象
卷一 第 23b 页 WYG0920-0015d.png
 于此立四妃而正嫡在其中然黄帝初有元妃嫘祖
 次妃嫫姆洎形鱼氏方雷氏则是四妃之制自黄帝
 始矣三代有三夫人而无妃号汉有贵人魏始置妃
 此夫人号妃之始也唐初皇后而降有贵淑德贤是
 为四妃也
贵妃
 宋孝武孝建三年初置贵妃位比相国又齐永明元
 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紫绶金章佩干寘玉
卷一 第 24a 页 WYG0920-0016a.png
淑妃
 魏明帝置淑妃齐永明中有司奏淑妃旧拟九棘以
 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加比三司
德妃
 隋炀帝置德妃北史后妃传曰炀帝参详典故自制
 美名有德妃为三夫人
贤妃
 唐百官志内官有贤妃正一品注云因隋制有也而
卷一 第 24b 页 WYG0920-0016b.png
 隋志及北史亦无其名当疑唐有国初置也续事始
 曰隋炀帝置德妃贤妃
公主
 春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
 使同姓者主之谓之公主盖周事也史记曰公叔相
 魏尚魏公主文侯时也盖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
 碎玉曰天子嫁女秦汉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
 也续事始曰自古至周天子之女未有封邑至周中
卷一 第 25a 页 WYG0920-0016c.png
 叶使同姓诸侯主之始谓之公主也
长主
 蔡邕曰汉帝女为公主姊妺为长公主职林曰汉制
 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
 主仪服同藩王前汉娄敬说高祖以长公主妻单于
 武帝女亦称卫长公主此为长公主之始矣汉书昭
 帝纪后元二年二月戊辰帝即位鄂邑公主益邑为
 长公主即帝姊妹为长公主也建武十五年光武封
卷一 第 25b 页 WYG0920-0016d.png
 武阳公主为长公主即尊崇之制云宋朝但帝姊妹
 乃封长公主
大主
 汉皇帝之始封大长公主号大主史记武帝本纪曰
 帝以卫长公主妻栾大自大主将相已下皆遗献之
 徐广云武帝姑窦太后女也则大主之号亦自汉始
 明矣
县主
卷一 第 26a 页 WYG0920-0017a.png
 后汉帝女皆封县公主或别为美名此疑县主之始
 也其诸王女自为公主其父得自主婚故也隋唐以
 来虽诸王之女亦封郡县但曰某郡县主也
主国
 汉以来公主所封皆为邑无封国者唐书公主传亦
 自高祖媦同安公主而下亦无其事虽平阳昭公主
 有起兵参佐命之功不过死加鼓吹而已至睿宗女
 华婉以刘后所生始封代国尔后遂为常制云
卷一 第 26b 页 WYG0920-0017b.png
  嫔御命妇部四
淑仪
 南史后妃传叙曰晋武帝初置淑仪为九嫔视九卿
 唐百官志注云明皇开元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淑容
 南史又曰魏明帝泰始二年置淑容自后或置或否
卷一 第 27a 页 WYG0920-0017c.png
 逮于国初亦省不置大中祥符中与淑仪同真宗增
 置也
顺仪
 隋内官有顺仪北史后妃传曰隋炀帝参详典故置
 顺仪为九嫔唐除之按唐百官志注曰明皇开元中
 置六仪四曰顺仪国初亦不设真宗复置之与淑仪
 同时也
顺容
卷一 第 27b 页 WYG0920-0017d.png
 隋九嫔有顺容北史曰炀帝置宋朝会要真宗祥符
 中又增置顺容之官
婉仪
 北史后妃传叙曰北齐文宣河清中置婉仪为八十
 一御女唐初亦无唐志注云明皇置六仪婉仪其四
 也至宋朝真宗复增置馀见婉容
婉容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真宗增
卷一 第 28a 页 WYG0920-0018a.png
 淑仪以下至婉容凡六官并从一品在昭仪之上
昭仪
 汉元帝置昭仪封后代或省元魏置左右昭仪视大
 司马北齐文宣时比丞相唐为九嫔也
昭容
 汉孝武所置南朝亦或置之唐以为九嫔
昭媛
 唐百官志注曰唐因隋制有之而隋志北史俱不载
卷一 第 28b 页 WYG0920-0018b.png
 疑唐制也
修仪
 魏明帝所置修仪炀帝以为九嫔
修容
 魏文帝始置修容炀帝参详典故复置之也
修媛
 唐百官志注曰唐因隋制有修媛按隋志无之而北
 史后妃传北齐文宣河清中置修媛为御女唐以为
卷一 第 29a 页 WYG0920-0018c.png
 嫔疑唐采齐制也
充仪
 隋有充仪为九嫔唐会要内月篇云自武德以来有
 其职也北史曰炀帝置
充容
 汉典有充容则疑汉官也北史曰隋炀帝参详典故
 著之于令也
充媛
卷一 第 29b 页 WYG0920-0018d.png
 唐志云唐因隋制有充媛隋书及北史隋后妃事皆
 无文疑亦唐置之也
婕妤
 前汉有婕妤班马皆见于传南史后妃传叙曰婕妤
 汉旧号盖汉置官也隋炀帝以为世妇而品正第二
 通典曰汉武置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贵人
 汉光武置贵人为三夫人历代不常有宋朝真宗复
卷一 第 30a 页 WYG0920-0019a.png
 置贵人也
美人
 光武又置美人历代多有之国初亦置之正四品也
 通典前汉内命妇有美人
才人
 南史曰晋武帝采汉魏之制三夫人外有才人又云
 晋武所置而通典内命职汉有才人则疑汉置
妇人封
卷一 第 30b 页 WYG0920-0019b.png
 春秋左氏传成公会晋败齐师齐侯自齐关入见保
 者曰勉之齐师败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锐
 司徒免乎曰免曰苟君与吾父免可若何齐侯以为
 有礼与之石窌此妇人得封之始也
封夫人
 唐虞夏商公侯之妻尚无夫人之号由周克商列爵
 惟五于其封国皆称君其妻皆为夫人其事杂见于
 诗礼虽皆命于天子亦无封册之礼汉崔篆母师氏
卷一 第 31a 页 WYG0920-0019c.png
 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则
 夫人之封自王莽始也盖自鲁昭公娶于吴为同姓
 夫人始不命于天子至莽乃加封号云
太夫人
 前汉文帝纪七年十月令列侯太夫人无得擅徽称
 如淳云列侯子复为列侯母称太夫人盖汉制也晋
 虞谭母亦拜武昌侯太夫人晋始加册命
国夫人
卷一 第 31b 页 WYG0920-0019d.png
 宋鄱阳侯孟怀玉母拜国夫人洎隋高凉洗氏以功
 封谯国太夫人此夫人封国之始也见通典
郡夫人
 通典曰隋高凉女子洗氏世为南越首领有功册为
 高凉郡夫人既而册谯国太夫人此夫人封郡之始
 也
封君
 战国时列国臣子有功者时皆封君秦孝公封公孙
卷一 第 32a 页 WYG0920-0020a.png
 鞅为商君是也盖未有妇人而封君者汉始有之疑
 取春秋小君之义尔
郡君
 汉武帝尊王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平原汉郡此封
 郡君之始也
县君
 武帝又封太后微时金王孙家所生姊号修成君修
 成汉县此封县君之始也
卷一 第 32b 页 WYG0920-0020b.png
太君
 唐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
 君封称太此其始也
  朝廷注措部五
尊号
 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号曰天灵即帝王尊
 号之始也尧曰放勋舜曰重华禹曰文命或以谓三
 帝之号周列国或有之如楚郏敖杞东楼公莒兹平
卷一 第 33a 页 WYG0920-0020c.png
 公是也秦有天下李斯王绾请上尊号曰泰皇至唐
 高宗上元二年九月壬辰始称天皇中宗神龙元年
 十月上尊号曰应天皇帝景龙元年八月丙戌加号
 应天神龙玄宗开元已后宰相始率百官上尊号以
 为常制宋朝神宗熙宁中上以虚名无实遂罢之也
称朕
 朕我也古通称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独天子称朕
 云史记曰李斯议天子自称曰朕也
卷一 第 33b 页 WYG0920-0020d.png
呼上
 司马迁作史记凡指斥君尊皆依违不正言但称曰
 上太史公自叙书汉武本纪曰今上之类是也今臣
 子亦呼天子曰上由司马子长始也蔡邕曰上尊位
 所在不敢媟言尊尊之意也
御袍
 二仪实录曰唐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及衫
 后渐用赤黄遂禁止士庶不得服其事自唐神尧始
卷一 第 34a 页 WYG0920-0021a.png
 也后又曰赭黄王建宫词曰日色赭黄相似谓赤黄
 也今俗又以天子常服浅黄为赭黄也
服御
 唐会要曰天宝七年正月二十八日韦韬奏御案床
 褥望去紫用赤黄制可然则天子服御之以黄自韦
 韬之请也
陛下
 周以前天子无陛下之呼史记秦李斯议事始呼之
卷一 第 34b 页 WYG0920-0021b.png
 耳陛阶也所以升堂天子必有近臣阶则以戒不虞
 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但呼在陛下者与之言因卑
 达尊之义则此号秦礼也汉霍光奏太后亦曰陛下
 也
圣节
 明皇杂录曰唐玄宗八月五日降诞是日宴宰相于
 花萼楼源乾曜请以是日为千秋节群臣献万岁寿
 酒其后天子诞日节号自兹始也唐会要曰开元十
卷一 第 35a 页 WYG0920-0021c.png
 七年八月五日源乾曜张说等请以是日为千秋节
 休假三日至长庆七年十月十日穆宗诞日令天下
 州府置宴文宗开成二年诞日始禁屠宰此圣节禁
 屠置宴之始也宋朝俱循用之
改元
 史记秦本纪曰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久大国表
 云初更元年也检自历代人君即位为元年中间无
 改元之制至秦惠王乃始有之汉兴多因秦故故文
卷一 第 35b 页 WYG0920-0021d.png
 帝因之亦有中元后元之改迄今以为常故改元之
 始由秦惠王也章衡编年通载曰魏惠王五十六年
 更为元年又曰以相王初改元称一年太史公书误
 分为二王之年数后十年秦始更元年也
年号
 始自汉武帝建元元年颜师古前汉书曰自古帝王
 未有年号始起于此而纪年通谱云道书有赤明上
 皇无极永寿等号扬雄蜀王本纪云望帝禅位鳖灵
卷一 第 36a 页 WYG0920-0022a.png
 灵称丛帝号方通
万岁
 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
 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劵左右及民皆呼万
 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
 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山呼
 后人以呼万岁为山呼者其事盖起于汉武时按前
卷一 第 36b 页 WYG0920-0022b.png
 汉武帝本纪曰元封元年正月登嵩高御史乘属在
 庙傍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迄今三呼以为式而号
 山呼也又太始三年二月礼日成山登之罘山称万
 岁
上寿
 通典曰礼有献酬无上寿惟诗大雅云虎拜稽首天
 子万寿豳风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非灼然明文要
 是彷佛其事古者诗工皆歌之故得而言也汉兴叔
卷一 第 37a 页 WYG0920-0022c.png
 孙通定仪七年长乐宫成诸侯朝礼毕置酒殿上尊
 卑次起上寿其事本起于此史记项羽与汉王饮鸿
 门项庄入为寿则兹事已见于汉初矣按淳于髡传
 髡对齐威王有侍酒于前奉觞上寿之语及楚庄王
 置酒优孟前为寿皆战国时事盖不自汉始也春秋
 之间亦无闻焉疑即七雄之礼云
起居
 又曰唐贞观十三年房乔奏请三日一临朝二十三
卷一 第 37b 页 WYG0920-0022d.png
 年九月十八日太尉无忌奏请视朝坐日高宗报曰
 朕即大位今已后每日常坐永徽元年十月五日敕
 京官五品依旧五日一参二年八月十九日诏此后
 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朔望即为常式盖今五日
 起居之始也汉书循吏传曰汉宣五日一听事则彷
 佛起居之事其礼虽见于汉要自唐始行之也
记注
 汉武有禁中起居后汉明德马皇后自撰显宗起居
卷一 第 38a 页 WYG0920-0023a.png
 注盖周礼左右史之事耳谓之起居注则自前汉始
 也唐艺文志亦有献帝起居注自兹历代咸有也
时政纪
 唐会要曰永徽以后左右史惟得对仗下后谋议皆
 不闻姚璹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二人撰录号
 时政纪又李吉甫对宪宗问时政纪曰是宰相记天
 子事以授史官之实录也古左史记言今起居郎是
 右史记动今起居舍人是永徽中宰相姚璹虑造膝
卷一 第 38b 页 WYG0920-0023b.png
 之言或不下闻因请随奏对而记是则其事起自唐
 高宗时姚璹之请也
索扇
 唐书明皇时萧嵩为相以为天子升降俯仰众人皆
 得见之非肃穆之容也奏请凡朔望受朝备羽扇于
 殿上将出临朝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坐定去扇礼毕
 上将退又索扇如初则此制之始自萧嵩请也
入閤
卷一 第 39a 页 WYG0920-0023c.png
 宋朝会要曰唐敬宗始御紫宸殿群臣展入閤之仪
 后唐天成初又以月望入閤国朝以旧制皆以月朔
 閤门先期举奏诏可即施行康定二年八月宋庠奏
 唐每坐朝之日即为入閤叔世乱离五朝草创大昕
 之制正衙立仗遂废后或有行者人所罕见乃复谓
 之盛礼开元旧礼无开宝中增附始载月朔入閤之
 礼又丁度奏入閤是唐只日紫宸殿受常朝之义云
延英
卷一 第 39b 页 WYG0920-0023d.png
 唐书韩皋曰延英之置肃宗以苗晋卿年老难步故
 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曰康定二年八
 月宋庠奏唐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
 开延英赐对今假日御崇政延和是也
廊餐
 唐会要曰贞观四年诏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五代
 会要曰唐室升平日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
 餐今起居幕中赐酒馔是也盖自唐太宗始也
卷一 第 40a 页 WYG0920-0024a.png
内道场
 赞宁僧史略曰魏太武始光二年立道场神麚四年
 诸州悉立盖诞日也宁云生日暂建道场法会耳始
 光中是帝自崇福之始也神麚中是臣下奉祝之始
 也即今代所行皆是唐代宗时始诵仁王经盖自元
 载王缙始倡之云五代会要曰周广顺二年七月敕
 臣寮遇圣节底于寺观起置道场皆是率醵今后中
 书门下与百官枢密院与诸司使副马步军都指挥
卷一 第 40b 页 WYG0920-0024b.png
 使各共设斋故迄今以为故事也
避殿
 史记吴王濞传曰七国反吴王既败走景帝诏将军
 曰楚王邛等重逆无道烧宗庙朕素服避正殿则其
 事始自汉景帝也孝宣之世亦行其礼秦汉已上未
 闻事始谓自明帝始非也
损膳
 事始云后汉钟离意谏明帝起北宫疏曰陛下躬自
卷一 第 41a 页 WYG0920-0024c.png
 克责降避正殿损常膳录记以为二事之始今检意
 传疏文止言避正殿而无损膳之语又前汉文帝纪
 已书彻服损膳及贾山上疏文帝言治乱名至言有
 陛下即位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则事始所
 记谬矣按周官膳夫掌王食羞王日一举鼎十有二
 物皆有俎齐日三举大丧大荒大扎天地有灾邦有
 大故皆不举是则王不举者损常膳也疑兹礼有周
 旧典云尔盖自周公制礼之始也迄今国有灾减日
卷一 第 41b 页 WYG0920-0024d.png
 食避正殿行之为式
辍朝
 唐会要曰开元十八年十一月张说薨辍朝罢元会
 又太和三年七月崔龟从奏云贞观中任瑰卒有司
 对仗奏闻太宗责其乖礼岑文本没其夕罢警严张
 公谨亡哭不避辰日臣谓大臣薨礼合辍朝推是则
 太宗以来尚未行兹礼也会要首录开元事当是自
 明皇始也
卷一 第 42a 页 WYG0920-0025a.png
殿门
 沈括笔谈曰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供人门今谓之
 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上御前殿则执钺立
 于紫宸门下行幸则为禁围行于仗门之前今俗谓
 为镇殿将军者也盖始于古人门
衡门
 又曰宫殿行幸有衡门十人选武力绝伦者为之上
 御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殿前亦古虎贲之类也虎贲
卷一 第 42b 页 WYG0920-0025b.png
 盖周制见周官也
匦函
 唐会要曰武后垂拱二年六月置匦以达下情盖取
 白兽樽之义也今登闻所投此其始也梁天监元年
 于公车府立谤木肺石置函欲有横议投谤木于函
 则唐之置匦用此也宋朝兴国九年七月改为检而
 民间犹呼之
登闻鼓
卷一 第 43a 页 WYG0920-0025c.png
 昔尧置敢谏之鼓即其始也用下达上而施于朝故
 曰登闻晋施广盗官慢令弃市子宗及云挝登闻鼓
  治理政体部六
进贡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始任土作贡孔安国注谓贡赋
 之差尧时事则进贡之始在禹平水土之后也
赏赐
 又曰车服以庸自唐虞即然商功懋懋赏周有车马
卷一 第 43b 页 WYG0920-0025d.png
 器服之等此赏赐之始也
赐服
 吕夷简三朝宝训曰建隆三年十月赐近臣冬服有
 司言累朝故事止赐将相学士诸军大校太祖曰不
 赐百官甚无谓也宜并赐之自是文武常参官悉及
 盖唐已来品官在职即有衣俸罢即随住太祖始通
 给也王沂公笔录曰公服旧制冬亦单尝赐单制太
 祖讶诘有司以前代之典上特命改制今有夹服自
卷一 第 44a 页 WYG0920-0026a.png
 此始也
吏禄
 笔谈曰天下吏人素无常禄惟以受赇为生熙宁三
 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
借绯
 通典曰开元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绯及
 鱼袋唐会要曰二月二十日也又曰旧制凡授都督
 刺史阶未及五品并听着绯佩鱼离任则停则借绯
卷一 第 44b 页 WYG0920-0026b.png
 之制自唐明皇始也宋朝赐绯者亦借紫而相承不
 佩鱼
借紫
 又通典曰唐武后天授二年八月右羽林大将军建
 昌王攸宁借紫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
 着紫带金龟则借紫之制自则天时武攸宁始也
执笏
 礼受命于君前以笏三代之制也古者贵贱通用书
卷一 第 45a 页 WYG0920-0026c.png
 君上政令后代惟八座尚书执之其馀公卿执手版
 主敬示非记事官至后周武帝保定四年始令百官
 执笏
版簿
 周礼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已上皆书于版小
 宰听闾里以版图今州县有丁口版簿即此盖始于
 周也
鬻官
卷一 第 45b 页 WYG0920-0026d.png
 沿革曰鬻爵卖官三代无有起于秦汉之𣙜利通典
 曰汉文纳晁错言令人入粟六百石爵上造万二千
 石为大庶长汉武元朔元年国用空竭募人入奴婢
 终身以为郎即卖官之始也灵帝悬鸿都榜开卖官
 路今亦有大理寺丞及殿直者
告身印
 通典曰唐明皇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吏部尚书李皓
 奏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请加告身两字即吏部告身
卷一 第 46a 页 WYG0920-0027a.png
 之印始自唐李皓也
放房钱
 宋朝会要曰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以雪寒应店宅务
 赁屋者免僦钱三日此雨雪免房钱之始也七年二
 月诏贫民住官舍者遇冬正寒食免僦直三日此节
 日放免之始也
休沐
 史记李园事春申君谒归故失期则假告已见于战
卷一 第 46b 页 WYG0920-0027b.png
 国汉律吏得五日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邓通洗
 沐不出张安世休沐尝出门是也唐会要永徽三年
 二月十日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
 事以宽百寮休沐然则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则始
 于唐也
户帐
 又曰武德六年三月令天下户每岁一造帐籍开元
 十八年十一月敕诸户籍三年一造此户口有帐之
卷一 第 47a 页 WYG0920-0027c.png
 初也
户等
 又曰武德六年三月令天下户量其资产定为三等
 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又为九等此户有等第之始也
 正元四年正月仍令三年一定为常式宋朝因之为
 五等
次宴
 今圣节后大宴曰次宴宋朝会要曰建隆元年二月
卷一 第 47b 页 WYG0920-0027d.png
 以长春节大宴广德殿诞圣节大宴自兹始也
春宴
 又曰太平兴国三年三月大宴大明殿春宴自兹始
 也乾明节在十月故太宗朝止设春宴咸平三年九
 月大宴含光殿真宗朝圣节外始备设春秋二宴自
 此为定制
秋宴
 又曰建隆元年八月大宴广德殿太祖朝长春节二
卷一 第 48a 页 WYG0920-0028a.png
 月故止设秋宴此盖其始也
射宴
 又曰景德元年十二月四日命右保吉赐契丹使宴
 射于玉津园自后凡其使至皆赐宴射此其始也
  利源调度部七
井田
 通典曰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
 不足使八家为井井间四道此井田之原也其法肇
卷一 第 48b 页 WYG0920-0028b.png
 于黄帝成于大禹备于周坏于秦也
水利
 沿革曰井田废沟浍湮水利所以作也本起于魏李
 悝通典曰魏文侯使李悝作水利
常平
 汉宣帝时数丰稔耿寿昌奏诸边郡以榖贱时增价
 籴入贵则减价粜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宋朝会要
 曰淳化三年六月京畿大穰物价至贱遣使于京城
卷一 第 49a 页 WYG0920-0028c.png
 四门置场增价籴令造仓贮之名曰常平岁歉减价
 以粜用振贫民景德三年正月上封者请诸路皆置
义仓
 通典曰隋文帝开皇五年长孙平奏令诸州百姓劝
 课当社共立义仓唐太宗贞观中戴胄言隋天下之
 人节级输粟名为社仓又韩仲良奏王公已下应垦
 田者亩纳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赈给百姓始为
 义仓盖其事自隋始也宋朝会要曰建隆四年三月
卷一 第 49b 页 WYG0920-0028d.png
 诏诸州所属县各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别输一
 斗贮之以备凶俭给与人民
仓名
 仓所以贮国储也商有钜桥汉有成皋敖仓及常平
 隋有黎阳自古亦无名额通典食货篇隋文开皇三
 年华州置广通仓则仓有名额此其始也六帖乃云
 吴仓春申君所造名均输武王发钜桥之粟孔安国
 以为纣所积之仓也
卷一 第 50a 页 WYG0920-0029a.png
两税
 唐食货志曰自开元已后租庸调法弊代宗时始以
 亩定税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
 秋无过十一月是两税之始肇于开元天宝兵兴之
 后也按春秋宣公十五年秋初税亩公羊传云税亩
 者何履亩而税也则今之税以亩计此其初也其事
 虽出于唐代宗亦缘春秋税亩之事尔其输以夏秋
 乃自德宗始也
卷一 第 50b 页 WYG0920-0029b.png
商税
 孟子曰文王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又曰市廛而不
 征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则是夏商二
 代商无税矣又曰古之为市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有
 司者治之尔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
 望而罔市利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此
 盖商贾之初有税也周官司关曰国有凶礼则无关
 门之征赵岐曰王制云古者关讥而不征谓文王以
卷一 第 51a 页 WYG0920-0029c.png
 前周礼关门有征谓周公以来通典曰汉武始税商
 贾时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兹始也虽原
 起于汉亦自孟子征贱丈夫之事
杂税
 自夏后始为贡法至商而助周人以彻其取于民也
 有制故国有定赋而无横敛周衰之末诸侯以强霸
 相尚兵革不息故费慱而什一不足此杂税之法所
 由起也汉有名件矣盖自孝武算舟车也唐建中元
卷一 第 51b 页 WYG0920-0029d.png
 年九月赵赞请天下所贩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也
税草
 唐书食货志曰贞观中始税草以给诸闲则税草起
 自唐太宗也
税钱
 沿革曰晋齐梁时凡货牛马田宅有文劵者率输四
 百入官卖主三买主一盖始于汉武算缗
𣙜酤
卷一 第 52a 页 WYG0920-0030a.png
 通典曰汉文帝时初𣙜酤沿革曰汉武帝天汉三年
 始𣙜酒酤也
𣙜茶
 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赵赞张滂建白税其什一一
 云德宗贞元八年张滂奏收茶税唐会要曰贞元九
 年正月初税茶先是张滂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
 要路定三等每十税一茶之有税自此始也一云穆
 宗时王涯始𣙜茶
卷一 第 52b 页 WYG0920-0030b.png
𣙜盐
 其始原于唐第五琦及刘晏代其任大历末一岁征
 赋所入盐当天下大半之赋
盐钞
 笔谈曰陜西颗盐旧法官自般运置务拘卖兵部员
 外郎范祥始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至解池请
 任私卖得钱以实塞下行之既久盐价时有低昂又
 于京师置都盐院也
卷一 第 53a 页 WYG0920-0030c.png
漕运
 沿革曰秦代匈奴令天下飞刍挽粟此漕运之始也
屯田
 事始曰昭帝纪始元二年诏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
 故将吏屯田张掖谓为屯田之始非也按西域传曰
 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又征和中桑弘
 羊奏言可遣屯田卒益种五榖张掖酒泉然则屯田
 盖起于汉武开西域之时也
卷一 第 53b 页 WYG0920-0030d.png
职田
 孟子曰卿已下必有圭田礼王制曰圭田无征周官
 亦有大夫之采地此职田之起也晋有刍藁之田后
 魏给公田北齐自一品已下各有差武德元年十二
 月制外官各给职分田则职田之名唐始有之也宋
 朝会要曰咸平二年七月真宗欲复典职田诏杜镐
 等检讨故事缘革复给之也
官米
卷一 第 54a 页 WYG0920-0031a.png
 宋朝会要曰天禧元年三月以京十四场粜米令每
 场日加至五百石今诸仓粜米疑起自此
官炭
 又曰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六日帝谓王旦曰民间
 乏炭秤二百文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价鬻与贫民
 非惟抑高价且以济民六年遂置以备济民
 
 
卷一 第 54b 页 WYG0920-0031b.png
 
 
 
 
 
 
 
 事物纪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