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第二 (自动笺注)
中山傳信錄卷第二
       冊封琉球國王副使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編修加二級臣徐葆光
   封舟到港
  封舟六月朔旦至那霸港,泊海口;迎舟數十獨木船雙使一帆者又數百槳。
曾孫尚敬守次,先遣法司以下陪臣來迎詔;隨來隨遣,前後數輩致牲禮迎勞如儀
午潮上,島民艤船數百,或在船、或入水施百綆引舟至迎恩亭下(亭建自洪武中武寧王時,修葺如新):陪臣班列儀仗金鼓皆集亭左右迎請龍亭
未刻以次登岸
眾官前導至館,奉安詔敕
行禮訖,以次入謁法司王舅、紫金大夫紫巾官為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揖答之。
耳目官正議大夫中議大夫一班,三叩頭天使立受,拱手答之。
霸官長史、察侍紀官、遏闥理官、都通事一班,三叩頭天使坐受抗手答之。
嗣後,朔、望及逢五、十日,王遣法司王舅以下至館一起居;見天使皆下坐應對起立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天使遣使王府答問云。
封舟到港圖
   天使館
公元1663年
  天使館,去迎恩亭一里許,面南;屋宇皆如中國衙署,外柵四周
柵內東西門,房各四楹,竿上施冊封黃旗二。
八角鼓棚,左右二所
大門內,東西役房各六楹
儀門上,有「天澤門」三字匾,前明萬曆中使臣夏子陽題;今失去,臣等補書其上。
大堂前庭方廣數畝,陪臣行禮於此
甬道左右,臣等植大榕樹四株
堂上前楹前使張學禮王垓題「天威遠布」隸書四字汪楫、林麟題「敷命堂」三字,皆在;臣等又書「皇綸三錫四字,懸正梁上。
蓋自康熙二年封王尚質今王高祖也;康熙二十二年王尚貞,今王曾祖也;王之祖尚未及立、王之父未及請封,至今國王尚敬已閱五世皆受皇上璽封
六十年中大三行澤及五世,實為千古僅事;故特書之以示遠人,明我皇上與天無極之治,海隅日出覆育無窮也。
左右楹間特書二牓:一載前明冊使姓名,一載本朝遣使臣姓名。
     牓記附錄
    前明洪武中中山王察度始通於朝。
武寧嗣位,始來告喪請襲。
終明之代,傳十六世,世世請封。
封使三十餘人具列正史,而稗載多舛。
中外異書非一統同文之義。
皇清受命,王尚質始來請封。
於今五世冊禮三行;皆奉我皇上寶璽以來,尤為千古盛事
並書於次,所以曠典
、慎使職也。
遣使年始嘉靖以後有遲至三、四年者。
今按史書之,一以遣使之年為定。
洪武以來使事不以冊封行者姓名不能備考;故不並列云。
冊使,例以行人充;明正統中,始用給事中為之。
正、副仍之,後遂不變
翰林與中舍人,自前使始。
兩使史臣,唯茲役。
公元1372年
  明洪武五年,詔中山王察度使:楊載(行人)。
公元1404年
  永樂二年,封武寧使:時中(行人)。
公元1407年
  永樂五年,封思紹典禮,不遣使
公元1425年
  洪熙元年,封尚巴志使:柴山(中官)。
公元1442年
  正統七年,封尚忠使:俞忭(給事中)、劉遜(行人)。
公元1448年
  正統十三年,封尚思達使:陳傅(給事中)、萬祥(行人)。
公元1451年
  景泰二年,封尚金使:喬毅(給事中
殊域周咨錄」作陳謨)、童守宏(行人)。
公元1455年
  景泰六年,封尚泰久使:嚴誠(給事中
中山世鑑」作李秉彝)、劉儉(行人)。
公元1462年
  天順六年,封尚德使:潘榮(吏科給事中福建龍溪人)、蔡哲(行人)。
公元1470年
  成化六年,封尚圓使:官榮(兵科給事中)、韓(行人)。
  (尚宣威、未請封)。
公元1477年
  成化十三年,封尚真使:董旻(兵科給事中)、張祥(行人司司副)。
公元1528年
  嘉靖七年,封尚清使:陳侃(吏科給事中浙江鄞縣人)、高澄(行人順天固安人)。
公元1562年
  嘉靖四十一年,封尚元使:郭汝霖(吏科左給事中江西永豐人)、李際春(行人河南杞縣人)。
公元1576年
  萬曆四年,封尚永使:蕭崇業(戶科左給事中雲南籍,應天上元人)、謝杰(行人福建長樂人)。
公元1601年
  萬曆二十九年,封尚寧使:夏子陽(兵科右給事中江西玉山人)、王士禎(行人山東泗水人)。
公元1628年
  崇禎元年,封尚豐使:杜三策(戶部左給事中山東東平州人)、楊掄(行人司司正雲南籍,上元人)。
  (尚賢請封未獲,卒──福王時來請封,遣禮科給事陳燕翼行人韓元勳;未行,國亡)。
公元1649年
    本朝順治六年尚賢尚質奉表十年,來請封。
世祖遣使康熙二年行。
公元1663年
  康熙二年,封尚(使:張學禮(兵科副理官遼陽人)、王垓(行人山東膠州人)。
公元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封尚貞使:汪楫(翰林院檢討江南儀真人)、林麟(內閣中書舍人福建莆田人)。
    尚益未請封,父尚純未立,先卒;子尚敬,今封。
  堂後穿堂六楹內堂三楹左右使臣房
後院東西二板閣:東曰「長風」,前使臣汪楫書;西曰「停雲」,使臣林麟書。
匾已廢,樓亦重葺,臣等重題其上。
兩行役房各九楹東西相向
東院,有水井一。
礪石四週如城,高一丈三、四尺許,極堅緻
堂屋內,地皆用方磚上施瓦,惟壁皆用夾板
役舍,則以蘆箔,墁土其上。
天使館
    附:舊使館
  使館西南有舊使館,址相連
前亦有轅門大門,上有小板閣。
入門大堂三楹;以板鋪地,去地三尺許。
外有駐節二字前使王垓所書;又前明崇禎中使臣杜三策書「每懷靡及四字
西有樓,今無存(胡靖「記」云:『楊行人掄居西偏小樓,名曰「聽海」』今新葺板閣
惟東板閣係舊建,木堅木梁柱,皆極堅固
前使張學禮「記」云:『樓上杜三策題「梅花詩」百首』;今已漫滅無存。
測量平、豐二臣居之,扃前轅門;鑿後垣,共門出入
公元1558年
  舊使館,向有息思亭
嘉靖三十七年,冊使郭汝霖有「息思亭說」云:『琉球天使館自門而入,正堂三間;自正堂,引至書房三間
余處於東,李君際春處於西。
之後再三間;官舍輩處之。
兩旁翼以廊房各六間,門書輿皁寓焉。
暑月蘊隆,琉之人為余卜後垣空地,砌土瓦,豎柱而亭之。
余因匾曰「息思」;以詠以歌;庶忘其身之在異鄉已。
公元1576年
  天使館堂,舊名「灑露」。
萬曆四年,冊使蕭崇業有「灑露堂說」云:『使館故有匾,弗稱。
唐人云:「海東萬里扶桑」;意在懷遠也。
余以「灑露」名之』。
副使謝杰記云:『灑露堂者,天使館之堂也;諫議蕭使公所以名斯堂也』云云
    (臣葆光按:此二條,當在舊使館中。
今匾廢亭圮。
不可考。
就郭記云:「自門而入,正堂三間」;今舊院大門內即大堂無儀門,居然可知已。)
  天使館,日有都通事一員紅帕秀才二十人輪番值門,聽候指使
  天使館旁,支應分設七司:一、館務司,掌館中大應行事件;一、承應所,掌館中修葺物件家伙等事;一、掌牲所,掌羊、豕、雞、鴨支送等事;一、供應所,掌館中酒、米、小菜支送等事;一、理宴司,掌七宴事;一、書簡司,掌書往來等事
一、評價司,掌評定物價上下,分買支給等事
每司遣大夫一員紅帕三人──餘雜差二十人主一司。
朝夕供應奔走,別有庫官等為之。
  國王日以宮前瑞泉供客每日晨汲入綠木筩二石餘,以鎖鎖之;走十里,送至館中。
紅帕秀才九人分日押送
  每日供應五升,麵四斤,醬、醬油、醋、鹽、菜油四盞豆腐三斤燒酒一瓶,魚、肉各三斤羊肉二斤,乾魚四斤,雞二,蛋十枚海蟳二,西瓜二,冬瓜十斤,菜一斤,燭四枝,炭十斤,柴四束。
  起居日,餽生豬、羊各一,雞二,蛋、魚、海蛇海蟳石魚巨、車螯麵條麵粉、醬薉越、醋胡椒甘蔗、蕉果(易以),燒餅、佳蘇魚各一盤燒酒一埕,炭一包,燭一束;朔、望,加吉果、米肌、銀酒、黃酒之餽(吉果,以米粉為之,形如薄餅;米肌,如白酒而稍淡;銀酒,即燒酒黃酒國中所醞煮,酒色黑醲,少有油氣)。
  守備千總,日米四升醬油、醋、鹽、菜油、米醬各一盞豬肉三斤羊肉一斤生魚二斤,乾魚三斤,雞一,蛋十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六盞,小燭二枝,炭五斤,柴二束
廩給,日米三升,醋、鹽、菜油豆醬一盞豬肉二斤生魚二斤,乾魚二斤,雞一,蛋五枚蔬菜一斤豆腐一斤燒酒三盞,小燭二枝,柴二束
半廩給,日米二升,醋、鹽、菜油豆醬一盞豬肉一斤,乾魚一斤,雞一,蔬菜
斤,豆腐一斤燒酒二盞,柴二束
月糧、日糧,日米一升五合,醋、鹽、菜油豆醬各半盞,豬肉一斤,鹽魚一斤蔬菜一斤豆腐半斤燒酒一盞,柴一束
   天妃宮行香
公元1633年
  入館後,涓吉鼓樂儀從奉迎船上天妃及挐公(挐公、水神;詳汪「使錄」中)諸海神之位供於上天妃宮內,朔、望日行香
琉球天妃宮有二:一在那霸,曰「下天妃宮」──天使館之東,門南向。
前廣數十畝,有方沼池
宮門前,石神二。
入門甬道,至神堂三十步許。
堂內崇禎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慈航普度」匾,順治六年招撫司謝必振「普濟萬靈」匾,康熙二年(癸卯)冊使張學禮王垓普濟群生」匾;大門上書靈應普濟神祠」,則萬曆三十四年冊使夏子陽王士禎所立也。
兩旁民房國中案牘多儲於此
有鐘一架,刻云:『琉球國王大世主庚寅慶生,茲現法王身量大慈願海而新鑄洪鐘,以寄捨本州天妃宮,上祝萬歲寶位下濟三界群生
辱命國安灊為其銘。
銘曰:「華鐘鑄就,挂著珠林撞破昏夢,誠(「汪錄」誤作「正」字)禱天心
君臣道合蠻夷不侵。
鳧氏德,起追蠡吟。
萬古皇澤,流妙法音」。
景泰丁丑年月朔施』。
公元1663年
  上天妃宮在久米村。
給諫子陽「使錄」云:『此為嘉靖中冊使郭給事汝霖所建』
公元1633年
;他無碑記可證。
宮在曲巷中,門南向,神堂東向
門旁,亦有石神二。
進門,上甬道
左右寬數畝,繚垣周環
正為天妃神堂右一楹為關帝神堂、左為僧寮
下,鐘一所
大門有神堂,上饗供龍神
天妃堂內,有崇禎六年冊使杜三策楊掄立「德配玄穹」:康熙三年(癸卯)冊使張學禮王垓生天福靈」、二十二年冊使汪楫朝宗永賴」三匾;副使林麟二十三字長聯,後稱「裔姪孫麟敬題」。
蓋天妃為莆田林氏閩中林姓多作此稱。
梁上有「靈應普濟神祠」之額,乃萬曆中冊使夏中陽、王士禎所立也。
公元1683年
  始至館第二日,先詣孔廟行香,次至天妃宮
冬至,則設萬歲龍亭於廟左明倫堂使臣以次行禮訖,亦載謁夫子像;朔、望則否。
天尊廟,祀雷聲普化天尊
「汪錄」:永樂中,貢使京師塑像歸,禱必應。
故第二日往行香,朔、望則不再至云。
   中山先王
  自天使館先王廟,二里許。
天使館東有天妃宮宮前有方沼池
過池,東北沿隄行不半里,有泉崎橋。
橋旁孔廟,由廟東行數百步,北折為長虹隄。
隄長二里許,下作水門七以通潮(隄旁有小石山,名七星山;七石離立田中)。
隄盡,北折為安里橋(此處地名安里,故名。
「汪錄」作「真玉橋」,誤;另有真玉橋,在豐見城北玉湖之上)。
過橋東折,即中山先王廟。
廟前松岡數重。
左右流澗寬丈許,環注安里下入海。
廟前石路方廣左右立木坊及「下馬石碑左右各一。
廟垣四周,皆礪石磊成。
正中作圈門三,左右角門二。
門內前堂三楹,匾「肅容二字;即祭畢設宴待客之所。
更進,甬道東西廳各三楹,下兩叢鐵樹攢鬱。
廟七楹,堂楹之上,前使臣張學禮題「河山帶礪」、汪楫題「永觀厥成」二匾俱在(臣等亦書「世篤忠貞四字,懸其次)。
堂西神廚二楹;東為佛堂前後六楹──旁三楹,為僧廚
諭祭先王廟圖
   諭祭儀注(俱從前使臣汪楫更定)
  六月二十六日(丁卯),行諭祭禮。
先期灑掃王廟。
中堂屏蔽神主以便迎請龍亭
香案廟中,設司香二人
開讀臺於滴水西首,設開讀位,東南向。
中山先王神主位於露臺東首西向
設世曾孫俯伏位於先王神主位之下,北向
設世曾孫拜位於露臺中北向
眾官拜位於世曾孫拜位後,左右層列。
奏樂位於眾官拜位之下,北向
  祭日黎明法司率眾官及金鼓儀仗畢集天使館前。
天使啟門參謁畢,迎請龍亭公館中堂
捧軸官捧諭祭文二道奉安龍亭內,又捧齎賜絹帛二百端、白銀二百兩奉安彩亭內。
眾官排班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前導安里橋,世曾孫皁袍角帶率眾官迎
,伏於橋頭道左龍亭暫駐,世子眾官平身
天使趨前,分立龍亭左右通事官唱「排班」,世曾孫率眾官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世曾孫率眾前導廟門外。
龍亭由中門入,至廟內中堂;彩亭內銀絹分列先王前案上。
天使隨入,左右立。
捧軸官由東角門入,至廟東邊門外,西向立;宣讀官、展軸官由西角門入,至開讀臺下東向立。
司香二人香案龍亭前,添香
曾孫率眾官由東角門入,上露臺,各就拜位,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退立於先王神位之下,西向
捧軸官由廟東邊門入廟中堂天使先取諭祭王尚貞文授捧軸官高舉廟中上開讀臺;宣讀官次之,展軸官又次之
捧軸官上臺立案右,宣讀官開讀位。
展軸官立案左,與捧軸官對展。
通事官唱「開讀」,世曾孫眾官俯伏先王神位之下,北向;候宣讀官從容讀畢。
通事官唱「焚帛」,世曾孫率眾官皆平身,至焚帛所;候焚畢,回露臺,同眾官謝恩──三跪九叩頭禮。
畢,退班
曾孫捧先王尚貞神主由廟東邊門入廟內,安於東偏神座
曾孫又捧先王尚神主就位天使又取諭祭王尚益文授捧軸官如前儀
諭祭文二道皆另謄錄焚黃,原敕俱請留廟中
諭祭禮畢天使易服,世曾孫揖至東廳行相見禮(世曾孫受封,猶守幕次至此始與使臣相見,七宴自此始。
張學禮「記」:『始至,有迎風宴』;非也)。
天使居東、世曾孫居西,各三拜,送坐。
奉茶畢,請就前堂宴。
天使左行、世曾孫右行,至前堂天使居東、世曾孫居西,安坐──正使居東副使居西,俱南面坐;世曾
孫面東北坐。
設樂、酒皆親獻天使辭;天使酬獻,亦辭。
席終,請天使輿至滴水前;世曾孫下階揖別眾官出門跪送。
曾孫是日不及詣館謝,先遣官至館謝勞;天使次日遣官入王城謝宴──為第一宴。
   諭祭先王文(二道)
公元1719年
  維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六月壬寅;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諭祭於故琉球國中山王尚貞之靈曰:朕撫綏萬邦中外一體;越在荒服,咸畀湛恩
效忠既篤於生前,斯賜卹彌隆身後眷言鴻伐,宜賁龍光
琉球國中山王尚貞肅朝章丕揚世緒
聲靈天府水靜鯨波;奉正朔大庭風清島服。
靖共匪懈,恩早錫於九重貞順彌加,時將歷乎三紀
方謂期頤未艾何圖徂謝遙聞
深用愴懷,特頒祭卹。
嗚呼
屏翰遐方始終臣節;被優崇幽穸炳煥綸褒。
用薦苾芳,其歆格!
  維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六月壬寅;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諭祭於故琉球國王尚益之靈曰:朕承天庥,撫馭區宇;罔有內外,並予輯綏
凡所賓貢,不忘存卹;有庸必報,雖遠弗遺:所以示懷
柔、昭鉅典也。
琉球國王嗣益承先受祚繼志輸忠;世著勳勞,奉共球而內嚮;代修朝請,航溟渤歸誠
蒞職止於三年封關再世
眷言藩服,方期多福之是膺;勉樹嘉猷詎意修齡難得
訃音遠告,褒卹特申。
錫命未逮生前,而榮施實隆於身後
爰頒祭醊,用遣專官。
嗚呼
玉冊遙傳,庶慰來王之志;綸函覃被,聿昭撫遠之忱。
載設牲犧,庶其歆格!
   中山王
  自天使館中山王府,十里
冊封日,自先王廟以東,紅帽排仗夾道,列至王宮
先王廟南折,為八幡橋。
更東,過岡二里許,為差回橋──亦名茶崎
上岡東行,為萬松嶺
石路修整岡巒起伏皆數圍,夾道森立
更進,為萬歲嶺。
更進半里許,有坊,牓曰「中山」。
道南安國寺,寺對街累牆如削,為世子第。
夾路礪石短牆,高三、四尺
中路有鳳蕉一叢,累石環之。
又進半里許,有坊,牓曰「守禮之邦」;中山王伏迎詔於此
下道旁石牆,漸高八、九尺
外道左,有天界寺
寺門北向佛殿西向
寺前西南王瑩對街繚垣內為大美殿。
更進半里許,為歡會門──即中山王府城也,在山頂礪石城垣四週三、四里
遠望如聚骷髏自古紀之,蓋言其形似也。
山形殿址,本南、北向;由那霸至中山西岡上,故門皆西向
城外石崖上,左刻「龍岡」、右刻「虎崒」。
四面,各一門(前歡會門西向後繼世門,東向左水門,南向;右久慶門北向)。
更進歡會門至石崖,下為瑞泉
上崖,門西北向,牓曰「瑞泉」(左右甬道,有左掖右掖二門入王宮)。
更進,樓牓曰「刻漏」,西向
更進,為廣福門,西北向。
更進,為奉神門左右三門並峙,西向
王殿九間,皆西向
殿樓上供御書「中山世土」四字大牓,即王宮也。
前殿,庭方廣數十畝。
左為南樓北向
右為北宮南向,匾曰「忠順可嘉」。
凡宴天使,皆於此殿。
屋皆固樸,多柱礎;屋一間,施二十柱:無華采之飾,亦不甚巍峻──以在山頂,多海風故也。
冊封中山王
   冊封儀注(俱從前使臣汪楫更定)
  冊封先一日,所司張幄結綵於天使館國中經行處所,皆結綵。
板閣一楹為闕庭,設於王殿庭中。
中置殿陛左右層階。
香案闕庭前,設司香二人香案左右
世子賜予位於香案之前
宣讀臺於殿前滴水之左。
世子拜位露臺正中
眾官拜位世子後,左右層列。
世子左右引禮官二員眾官左右立贊禮官二員
儀仗於王殿左右,設奏樂位於眾官拜位之後
  七月二十六日(丁酉)黎明法司官、眾官金鼓儀仗畢集天使公館前。
天使啟門參謁畢,迎請龍亭公館中堂
捧詔官、捧敕官各捧詔敕奉安龍亭中,捧幣官捧緞疋
等分左右亭中──王與妃各一亭眾官排班,行三跪九叩頭禮。
畢,前導世子率眾官伏迎於守禮坊外,龍亭暫駐,世子眾官平身
天使趨前,分立龍亭左右
通事官唱「排班」,世子眾官行三跪、九叩頭接詔禮。
畢,眾官世子前導,立殿下龍亭入至闕庭中,綵亭分列左右天使分立龍亭左右,捧詔官、捧敕官立殿陛下,宣讀官立開讀臺下
司香者舉香案龍亭前,添香
奏樂引禮官世子東階升,詣香案前,樂止
引禮官唱「跪」,眾官各就拜位皆跪。
引禮官唱「上香」,案右司香者捧香跪進世子之左;三上香訖,俯伏、興、平身
奏樂引禮官世子露臺,就拜位率眾行三跪、九叩頭拜詔禮。
畢,平身樂止
天使詣前,正中立
捧詔官、捧敕官由東階升,天使取詔授捧詔官、取敕授捧敕官,高舉殿陛;同宣讀官上開讀臺,詔敕並置案上
通事官唱「開讀」,樂止
引禮官唱「跪」,世子眾官皆跪;捧詔敕以次對展,宣讀官次第讀畢。
引禮官唱「平身」,世子眾官平身
奏樂,捧詔敕官各捧詔敕升殿陛,天使奉安龍亭中,捧詔敕官下東階
王及眾官三跪九叩謝封禮。
畢,平身樂止
天使宣制曰:『皇帝敕使賜爾國王及緞疋、綵帛』!
引禮官引國王由東階升,法司隨行
國王至受賜予位,跪。
奏樂天使取賜王及王妃緞疋,一一親授國王國王高舉
法司官跪接,傳置案上
畢,俯伏、興、平身
引禮官國王復位率眾官行三跪九叩頭謝賜禮。
畢,平身樂止
引禮官引國王升東階,至龍亭前跪
問『聖躬萬福』!
天使答曰:『聖躬萬福』。
國王俯伏,興、平身
奏樂引禮官國王復位率眾官行三跪九叩頭問安禮
畢,平身樂止
引禮官引國王升東階,至香案前,跪;請留詔敕傳國之寶。
法司官捧前代詔敕呈驗天使驗明,允所請;捧亭中詔敕親授國王國王平身,仍奉安亭中
奏樂引禮官國王復位率眾官行三跪九叩謝恩
畢,國王天使更衣,俱肄北宮對拜安坐獻茶一如前儀
樂人居上鐘鼓下陛迭奏──為第二宴。
   冊封詔敕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恭膺天眷統御萬邦聲教誕敷遐邇率俾
粵在荒服,悉溥仁恩奕葉承祧,並加寵錫
琉球國地炎徼,職列藩封;中山王世子曾孫尚敬屢使來朝貢獻不懈
當閩疆反側海寇陸梁之際,篤守臣節恭順彌昭;克殫忠誠,深可嘉尚
茲以序當纘服奏請嗣封
朕惟世繼為家國常經爵命朝廷鉅典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詔往封為琉球國中山王
國臣僚以暨士庶其輔乃王慎修德政,益勵悃忱翼戴天家慶延宗祀:實惟爾海邦無疆之休
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公元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皇帝敕諭琉球國中山王世子曾孫尚敬:惟爾遠處海隅,虔修職貢;屬在家嗣,序應承祧。
朝命未膺,罔敢專擅恪遵典制奉表請封。
朕念爾世守臣節,忠誠可嘉特遣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敕爾為琉球國中山並賜爾及妃文幣等物。
爾祇承寵眷,紹先猷;輯和臣民慎固封守用安宗社苞桑,永作天家屏翰
欽哉
毋替朕命
故諭。
    頒賜國王蟒緞二疋、青綵緞三疋、藍綵緞三疋、藍素緞三疋、閃緞二疋、衣素二疋、錦三疋、紗四疋、羅四疋、紬四疋。
    頒賜妃:青綵緞二疋、藍綵緞二疋、粧緞一疋、藍素緞二疋、閃緞一疋、衣素一疋、錦二疋、紗四疋、羅四疋。
   康熙五十七年八月□□日。
公元1449年
    葆光按:前明賜賚幣物隨時有異;附誌於後,以備參考
中山世鑑」載:正統十四年賜國王尚思達錦四(粧花連花紅一、粧花連寶相花紅一、十字綾花黃一、百花絨錦黃一)、紵絲六(織金胸背麒麟紅一、獅子青一、暗八寶天花雲紅一、雲綠一、素青一、綠一)、紗八(織金胸背白澤紅一、麒麟青一、暗花藍一、暗花骨朵八寶紅一、素紅一、青一、綠一、藍一)、羅六(織金胸背麒麟紅一、青一、素紅一、青一、綠一、藍一);賜王妃錦二(粧花雲鳳青一、百花絨黃一)、紵絲四(織金胸背白澤紅一、暗花骨朵青一、暗天花八寶綠一、素青一)
公元1451年
、紗四(織金胸背白澤紅一、暗花骨朵綠一、素紅一、青一)、羅四(織金胸背彪一、素青一、綠一、藍一)。
又賜王叔錦一(連勝寶相花黃一)、紵絲四(織金白澤大紅一、暗花骨朵青一、暗八寶花雲綠一、素紅一)。
景泰二年賜國王尚金福及妃錦紵等數同,王叔無賜為異。
嘉靖十三年,冊使陳侃「錄」:賜國王尚紗帽一(展角全)、金廂犀束帶一、常服羅一、大紅織金胸背麒麟圓領一、青褡謢一、綠貼裏一、皮弁冠服一副、柒旒皁皺紗皮冠一(旒珠金事全)、玉圭一(袋全)、五章絹地皮弁服一套大紅皮弁服一、纁色素前後裳一、纁色素蔽膝一(玉鉤全)、纁色粧花錦綬一(金鉤玉玎璫)、紅白素大帶二、大紅紵絲一雙(襪全)、丹礬紅平羅銷金包袱四、素白中單一、紵絲二(黑綠花一、深青素一)、羅二(黑綠一、青素一)、白氁絲布一;賜王妃紵絲二(黑綠花一、深青素一)、羅二(黑綠一、青素一)、白氁絲布十。
正統景泰中所賜,已各不同
琉球國王印
公元1653年
  (順治十年國王尚質來繳前朝故印,請封重給。
康熙元年,冊使始至國,賜王此印。
印文六字琉球國王之印」,左滿、右篆,不稱中山」。)
公元1662年
    (臣葆光按:康熙元年冊封詔曰遣官捧詔、印封為琉球國中山王,則印文似當云「琉球國中山王之印」,始與詔文相應
然考前明洪武十六年,始賜王察鍍金銀印十八年,又賜山南王、山北王駝紐鍍金銀印各一。
是時國分為三,察度止有中山,則當稱「中山王」。
琉球既并山南山北一已三百餘年矣,而本國尚仍「中山一隅之號,蓋承前襲封舊文,疑乎自示不廣
揆之,當如賜印止稱「琉球國」為正。)
中山王
公元1700年
    (年二十歲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六月十九日生)
   中山王肄館儀仗
公元1534年
  七月二十六日冊封禮成中山曾孫敬始稱「中山王」,擇吉祖廟
八月二日,受國中各島臣民賀訖。
初九日中山王躬詣天使館謝封盛儀仗、備官僚,成禮而還
其初出府門也,乘十六人肩輿
過長虹隄至孔廟南,小駐別館易衣,減輿夫之半,始至天使館
還至別館,仍易衣儀從如前,歸府第。
所見者,與前使臣汪楫所記少異;略載於後:鳴金四人鼓吹三隊──隊八人,方棍六人,紅隔路二人,旗十六人鐵叉二人,曲鎗二人,留家住四人狼牙二人,長鉤四人鉞斧四人,長桿鎗三十二人月牙四人雞毛帚十二人馬尾二人大刀二人黃繖二人,花繖二人引馬二人提爐二人,黃緞團扇二人綠珠團扇二人印箱二人衣箱二人,轎前紅桿鎗四人,紅鞘長腰四人黑腰二人,長砍刀四人(蕭崇業「錄」云:『有武士,戴銅假面、衣添甲、帶刀者數十輩』。
今則以常服執之),大掌扇一人,紅絡金爐二人,金葫蘆二人,珠扇二人,小鵝毛扇二人蠅拂二人(金爐以下小童執。
近侍小童,各察度奴示),黃帽對馬三十人(耳目官大夫以下等員),紫帽對馬十二人(紫巾官、紫金大夫等員),綠地五花織金帽對馬二人(王舅法司等員)。
中山王儀仗
    附錄賀封路供
  是日國王經行之處,道旁皆設各種花供
泉崎橋隄上道旁盆盎中羅花卉數十種,排列數層,朱欄繞之。
中刻木,作一獸,繪畫如麟狀。
後立一木版,書云「非龍、非彪、非熊非羆王者瑞獸」,更無對句:此久米人所設。
  使館東,下天妃宮沼池內,作假山,剪紙白鶴一。
池上大松一株立地中;上亦作一白鶴,如飛鳴相向狀。
四圍以紙皮作假山,羅花草數十種圍之。
中作一老人、二鹿如山祝壽狀:此那霸人所設。
   中秋
  王府庭中,於北宮滴水前造木臺,方五、六丈帷幕四週
王延入席坐定,先呈神歌祝頌說帖云:『本國混沌之初,首出御世者為天孫氏──如中國羲皇澹泊為治。
嗣後國君登位,神每出靈佑,乃製「迎神歌」以歡樂之。
迨後神不屢出,神歌遺曲至今猶存
每當國王即位行慶諸事,必皆舉行
從前先王受冊封後宴天使,例首演之。
作一老人登場,不作樂,惟唱神歌,拜祝皇上萬歲中外昇平,次頌國王共蒙福祉
當中佳節天使降臨真神共喜之日也。
遵例首唱神歌黃髮老人拜稽首,恭頌皇上恩德如天、國王帶礪百世
老人歌罷,拜退;次令戚臣子俊秀數十人衣彩衣,隊隊相續,歌太平曲,以供宴樂云』。
  先有樂工六人引聲梵唄音,無樂
次有戴壽星假面一人登場和之
三拜搓手起舞;舞畢,又三拜,止。
次有樂工十四人,著雜色紅綠衣;帽簷六稜低壓頭頂──或戴燕尾綠頭巾;持樂器三弦二、提琴一(即用三弦,著引弓於上)──三弦槽柄比中國半尺許、笛一、小鑼一、鼓二登場前後二行,曲跽上向,引吭曼聲歌。
褰幔處有小童──可十三、四歲四人,著朱色襪、五色長衣──無帶,開襟搖曳,頭戴黑皮笠朱纓曼長垂胸前;迴旋而上時作顧盼坐起之態。
登場一行樂工小坐樂工代為解笠,捲朱纓盤著笠上,仍授之;小童起立,執笠頓足按節而舞,樂工曼聲歌與相應:為第一遍笠舞。
有四小童宮妝,剪金扇面作花朵;朱帕紫額,上有金飾五色衣,項上帶五色花索一圍長垂膝下
登場樂工歌,脫花索,交手頓足按節如前:為第二遍花索舞。
次有小童三人──可十餘歲,戴珠翠花滿頭,著宮裙、五色半臂,肩小花籃一提
登場鼎立樂工歌頓按如前:為第三遍籃舞。
幼童四人,短朱綠五色宮衣長裙間綵,曳地搖曳
登場,向樂工小坐樂工各授小四片起舞按節手拍應之:為第四遍拍舞。
次有武士六人,著黑白相間綦紋大袖短衣,金束額作平頂僧帽式;挺白杖,交擊應節:為第五武舞
又有小童二人五色衣,執金毬──毬上四面小金鈴,長朱索曼纓左右舞;引二青登場,旋撲:為第六遍毬舞。
席終換席,又有小童三人宮妝登場,向樂工小坐,工授以小花金桿二枝──長不及尺許,兩頭紅花,交擊應節:為第七遍桿舞。
次有小童四人,易宮衣
登場,手執花竿長三尺許──各一枝,舞應節:為第八遍竿舞。
時已向昏,徹帷幕庭中煙火數十架;又令人頭戴火笠、騎假馬頭尾煙爆齊發奔走庭中以為戲樂
宴畢出城,火炬二丈許者數千,夾道送歸使館──為第三宴。
中山王府中秋宴
   重陽
  龍潭,在王宮之北、圓覺寺西,長不半里,寬數十畝。
渟瀠,與圓覺寺荷池相通;瑞泉下流所匯也。
南岸神嶽,蕉樹攢密,不見曦月掩映碧潭,岸無餘址。
北岸長隄蠣牆連墉,皆巨族居之。
東西小橋,潛渠入田。
東岸突出尖埠,跨潭之中;花樹森立三面臨水。
重陽宴,為龍舟戲,設坐於此埠之上。
  先設木閣於埠上,結綵數重,氈席四周
王揖客,坐定
龍舟三,式與福州所見略同:梭長三丈餘、槳二十八。
人皆一色衣,一紅、一白一黑
舟中央設鼓,綵衣小童擊以為節。
前後二綵衣童,執五色長旗。
船首一人擊鑼,與鼓相應
齊唱龍舟太平詞」以歌「聖德及遠,永享治平海國蒙恩竭忠仰報」之意。
問其詞,大略前使所錄同。
左右旋繞四岸士女匝觀者數百人
龍舟戲畢,國王先辭客回府第;仍開宴北宮演劇六折
略記如後:
  第一,為老人聖事
老夫二人,率子孫五、六人登場跪;國語致詞曰:『當今天子德高堯、舜,道邁湯、文;八埏日月之輝,一統車書之盛。
國王夙沐聖恩,新受冊封;天使賁臨舉國歡忭
小臣老夫生長本國,年一百二十歲,皆康健子孫三百三十餘人,多有登仕籍為官者,舉家蒙福』。
子孫內有能歌唱、彩舞者率領獻壽老夫再拜舞;其歌詞曰:『王德如海,民之父母受封於天,帶礪永固』!
舞罷,群綵衣童隊隊相續:一、團扇曲(六童舞);一、掌節曲(三童舞);一、笠舞曲(四童舞);一、籃花曲(三童舞):以上皆名「太平歌」。
重陽宴圖
  第二,為鶴、龜二兒復父仇古事
中城按司毛國鼎忠勇為國
時勝連按司阿公少為郡馬驕貴異志;忌中城,讒之於王,誣以反。
王令阿公率師族滅之,毛公自刺死。
二子一名鶴,年十三;次名龜,方十二。
俊秀,父居常寶劍二,教之擊刺事。
時隨母在外家山南查國吉所,聞變,泣請於母,欲以間殺阿公,復父仇;求寶劍各佩之。
步肆勝連,伺阿公春遊,即懷劍而前。
阿公喜且醉,解衣帶分賜二童,攜一劍並賜鶴;鶴乘其醉,拔劍刺之,大呼曰:『我毛公子!
今殺汝,為我復仇』!
阿公驚起,頭隨劍落矣
群從皆醉,盡為二童所殺云。
  第三,為鐘魔事
中城縣姑場村農家陶姓,有兒名松壽;年十五歲,白皙端麗
至首里,從師
一日行至浦添山徑中,向昏黑持一竹竿點地行;見燈求宿,乃一獵家。
父出夜獵,止一女年十六,頗妖麗留宿挑之
松壽坐睡,不許;強擁之,松壽拂衣起。
女羞且怒,持獵具欲殺松壽松壽走,女逐之。
山曲萬壽寺主持僧普德頗有行;松壽奔入號救,四顧無隱處。
僧伏大鐘內,令三徒守鐘旁;女至,三僧戲嬲逐之。
不得松壽,仰哭如癲,出門去。
僧啟鐘有聲,女還奔入;方欲為惡,忽披髮改形入鐘內,普德諸僧繞鐘咒之。
女自鐘倒垂首出見,鬼面,手一叉,下擊諸僧;僧咒不已
寺外大雷電,女化魔走出,不知所在
──二事,皆百年前國中事
  第四折,為天孫太平歌。
五十餘人,先有一披髮頭陀,執白木桿,引五色衣小童──花抹額各色比甲,腰中各插菊花一枝、金輪轉竿一枝,共十九人上場左旋作一圍立:為第一層。
次有各色紅綠雜衣郎二十人上場右旋,作第二層立。
次有彩衣小童二,執小點鼓;雜衣郎二人,執銅點八人,執腰鼓上場左旋,作第三層立。
次有彩衣小童四人三人執紙帚,一行中立;每唱,此四小引調唱第一句起,下雜衣郎和之
小童後二層立,樂工二十人居中
三層左、右交轉,外一層小童第一轉,五色扇舞為節;第二轉,金交桿為節;第三轉,舞為節;第四轉舞輪竿為節。
畢,轉入第二層,雜衣郎轉出。
一層手舞頓足回旋為節;四、五番以次旋轉而下──為第四宴。
  餞別宴,為第五宴。
儀禮如前,又增國中故事一、二齣為樂
  拜辭宴,為第六宴。
儀禮、增戲樂如前。
宴畢,國王送客出府,至守禮坊外;更設小座於世子第中,手奉三爵為別
  望舟宴,為第七宴。
國王天使館設宴,禮如前儀面致金扇一握為別
  臣等宴禮既畢,涓吉登封舟,候風歸朝復命
中山王尚敬遣陪臣法司王舅、紫金大夫齎表謝恩貢物,自附常年貢船一號隨封舟同發
   中山王謝恩表疏
  琉球國中山王臣尚敬,誠懽誠忭、稽首頓首,謹奉表上言:伏以聖武弘昭,特重內屏之在;皇文丕振,復膺外翰之權。
體統藩臣安內而兼攘外;煥規模舊制緯武即是經文拜命增虔撫躬益勵。
恭惟皇帝陛下,道隆堯、舜,德邁湯、文。
六合垂衣,教仁必先教孝;開九重典禮,作君又兼作師
守藩疆,代供貢職:龍章之遠錫,鮫島生輝;沐鳳詔之追揚,丹楹增色
天使九叩,望象闕三呼
謹遣陪臣龍翼程順則等虔齎土物,聊表私。
伏願乾行不息,澤沛彌崇:統王會以開圖,合車書者千八百國;占天時而應律,驗禎祥於三十六風。
將見文麟獻瑞,彩鳳來儀矣。
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
奉表稱謝以聞。
公元1719年
  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日,琉球國中山王臣敬謹上表
  琉球國中山王臣敬謹奏:為恭謝天恩事。
  臣彈丸小國僻處海隅;深沐皇恩,允臣嗣封
康熙五十八年,蒙欽差正使翰林
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齎捧詔敕幣帛隨帶員役駕海二隻,於本年六月初一日按臨敝國
依舊例,令通國百官臣庶奉迎詔敕,安於天使館中。
揀吉於六月二十六日,先蒙諭祭曾祖琉球國中山王尚貞,復蒙諭祭臣父琉球國王尚益;續於七月二十六日宣讀詔敕封臣敬為中山王
荷蒙賜蟒緞等項,並妃綵緞等物。
率領百官拜舞叩頭謝恩外,隨請於天使懇留詔敕傳國;蒙天使查驗前封卷軸,依聽許留,付臣一珍藏
竊惟聖朝加意撫柔有同覆載;臣曷勝感激
為此特遣陪臣法司王舅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使者天祐通事蔡文河、副通事鄭元良、蔡墉等齎捧表章土儀,赴京恭謝天恩
仰冀睿慈俯鑒下悃,臣無任激切屏營之至。
謹上奏以聞。
    貢 物
  金鶴二(銀座全)、甲一副(護手、護全)、金靶鞘腰刀二、銀靶鞘腰刀二、黑漆靶鞘鍍金結束腰刀二十、黑漆靶鞘鍍金結束鎗十、黑漆靶鞘鍍金結束袞刀十、黑漆灑金馬鞍一(轡、鐙全)、金彩畫圍屏四、扇五百、土綿二百、紋蕉布二百、土苧布一百、白鋼錫五百斤、紅銅五百斤。
    金鶴以下乃其謝封貢物
舊例,有胡椒;今缺,以白鋼錫代之。
常年貢物,止於白錫
(一千斤)、紅銅(三千斤)、硫磺(一萬二千八百斤)。
琉磺納藩庫貢使銅、錫至
前明福州特設市舶提舉一員,專理琉球貢事,以內官領之。
本朝省併其事於海防同知,今貢使猶稱之曰「提舉」云。
   請存舊禮勞使臣
  琉球國中山王臣尚敬奏:為頒封事竣,懇存舊禮勞使臣事。
  康熙五十八年,蒙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奉詔敕、幣帛,於本年六月初一按臨敝國
二十六日,先蒙諭祭曾祖琉球國中山王尚貞,復蒙諭祭臣父琉球國王尚益;續於七月二十六日宣讀詔敕封臣敬為中山王
賜蟒緞等項,並妃綵緞等物。
此誠天朝殊恩,而臣永代榮光也。
竊惟皇上覆載無外覃恩弱小之邦;使臣衝風破浪艱險驚虞,莫此為甚
使臣入國以來撫綏海邦約束兵役舉國臣民無不感仰
惟臣敬所深愧者,臣國邊海荒野無以;故於宴款之際,代物以金。
自知菲薄實是以為例。
乃辱使臣屢辭,往還再三堅持大義固卻不受;在使臣冰兢自矢允矣有恥不辱,為聖朝使節之光矣。
但念使臣間關勞瘁遠涉萬里風濤,實為臣躬之故;藉物表,禮不將儀,心竊難安。
至臨行時,復將屢宴前金,特差法司大夫長史等官專送懇受,使臣遣送還;清白之操,可謂始終靡間。
獨是微臣酬德報功莫展萬一,殊慚舊禮有闕、寸志莫伸。
將送屢次宴金四封共計一百九十二兩,具本附遣陪臣法司王舅龍翼、紫金大夫程順則等齎進,懇乞欽賜使臣收受不勝惶恐激切之至。
謹上奏以聞。
  禮部謹題:為頒封大典已竣,懇存舊禮勞使臣事。
公元1684年
  該臣等議得琉球國王尚敬奏稱:「欽差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按臨敝國封臣敬為王
宴款之際,代物以金;使臣屢辭,往還再三堅持大義固卻不受
微臣酬德取功,莫展萬一。
謹將宴金二封共計一百九十二兩,具本陪臣法司王舅龍翼進呈懇乞敕賜收受」等語。
康熙二十三年使臣翰林院檢討汪楫等冊封琉球國王所與宴金伊等未受,該國王奏請部議覆,仍不准收受具題奉旨:『這琉球國所與宴金,仍著使臣收受』。
欽遵在案
今該國王尚敬雖稱謹將宴金具本陪臣進呈懇乞敕賜收受等語;但海寶徐葆光仰體皇上特簡至意,既未經收受應將國王所請收受之處毋庸議。
公元1719年
  九月初一日奉旨:『宴金仍著使臣照舊收受』。
公元1663年
    葆光按:前明使臣卻金不受,始於陳侃世宗仍命收受
嗣後例辭,亦有准辭,令貢使帶回者。
本朝康熙二年(癸卯)二十二年(癸亥)及今三役,皆蒙恩仍舊收受所以獎勵使
公元1683年
臣者至矣。
癸亥之役,琉球國王疏張學禮復還原職舊例,為汪楫、林麟等題請議敘優升是時海氛雖靖、海禁猶嚴,行役艱險議敘為宜。
今則昇平日久中外一家加以海靈效順履險如夷
區區往來臣子常分何勞可言
虛詞求敘,實不敢踵為故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