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012-04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四
            宋 林栗 撰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
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
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吉凶
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012-0465b.png
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𧰼动
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
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
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上章首论乾坤次言爻𧰼此章首言爻象次论乾坤
 圣人反覆赞明以晓学者乾坤见于爻象爻象出于
 乾坤求而得之无他义也今以八卦成列而观之则
 六十四𧰼在其中矣因而重之每卦六画则三百八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012-0465c.png
 十四爻在其中矣象成而未推则先后不可见故刚
 柔相推而六十四象之变在其中矣爻成而未系则
 吉凶不可见故系辞而命之以吉凶则三百八十四
 爻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动是以系之辞也
 易曰动悔有悔征吉王通乃谓不动则无悔言易者
 从而和之生乎天地之间嗜欲饥渴犹夫人也而欲
 不动得乎哉至言功业见乎变则又不得而恶夫动
 矣是故刚柔相推以立一卦之本六爻变通以趋一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012-0465d.png
 卦之时吉凶悔吝以辨六爻之胜此圣人之所以为
 易者也岂曰不动云乎哉其曰吉凶者贞胜何谓也
 刚胜则柔伏柔胜则刚陵卦必有本有本斯有时爻
 必有正有正斯有胜爻之正者卦之本也爻之胜者
 卦之时也其吉凶之辞则视其所以为正者胜与不
 胜而已胜则系之以吉不胜则系之以凶何谓正所
 以为天地之正者万物可见是也故曰贞观所以为
 日月之正者天下常明是也故曰贞明所以为天下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012-0466a.png
 之正者民无二王是也故曰贞一万物不可见则天
 地息矣天下不常明则日月废矣民不知有君则天
 下乱矣故卦必立之本爻必取其正然后视其刚柔
 之胜以为吉凶悔吝之辞也是故有贞吉有贞凶有
 利贞有勿用贞有可贞有不可贞有贞厉有贞悔亡
 有贞吝有贞无咎而说者乃曰吉凶之来唯正可以
 胜之若是则一言而足矣又何尚于易乎夫微子去
 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彼三人者孰为正胜也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012-0466b.png
 哉或曰乾坤成列而易列乎其中矣八卦成列而象
 在其中矣何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八卦之为六十四
 重之而可见也乾坤之为六十四变之而可见也方
 其未重未变也果安在乎固以先立乎其中矣确刚
 貌也易言确乎其不可拔也隤柔貌也礼言隤乎其
 顺也乾刚之粹故其体确然而示人以易知坤柔之
 纯故其体隤然而示人以简能惟简且易故变于六
 十四卦动于三百八十四爻而所以为确然之刚隤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012-0466c.png
 然之柔者常自若也是故爻也者效其刚柔者也象
 也者像其刚柔者也象有变通辞有鼓舞故爻象动
 乎内而吉凶见乎外祸可转而为福败可因而为成
 故功业见乎变事有若难而易𫝑有若危而安故圣
 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德大矣语其大者莫大于生
 也生也者变化是也其在易则生生是也圣人之宝
 大矣语其大者莫大于位也位也者尊卑是也其在
 易则六位是也天地之道刚与柔也圣人之道仁与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012-0466d.png
 义也以财聚人以人守位则谓之仁以正理财以理
 禁民则谓之义仁义之不可偏用犹阴阳之不可偏
 胜也圣人之用仁义也犹天地之用阴阳也岂可以
 迹而求之哉非正不可以理财非财不可以聚人非
 理不可以禁民非民不可以守位故天地之化成也
 不知其孰为阴孰为阳圣人之化成也不知其孰为
 仁孰为义此易之道所以与天地圣人为一者也苏
 氏曰理财者疏理其出入之道使不壅也正辞正名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012-0467a.png
 也无道之世唯不正其名故上有愧于辞而下不直
 其上令之不得诛之不止何以禁民之为非也斯言
 得之矣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
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
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012-0467b.png
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
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
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
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
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
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012-0467c.png
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
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
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
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
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是故易者
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前章既言象之所以像爻之所以效此章遂言圣人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012-0467d.png
 观象以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也包牺一曰
 伏羲或言其姓氏之义或言其年世之数自汉以来
 难知矣要之古圣人始作八卦者也观象于天观其
 确然者也观法于地观其隤然者也观鸟兽之文龙
 虎鸟龟是也观地之宜山川原隰是也在天有其象
 者在地有其法在地有其宜者在天有其文近取诸
 身志气形骸是也远取诸物禽兽草木是也在我有
 其理者在物有其生在物有其知者在我有其义圣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012-0468a.png
 人以天地人物而参诸身于是始作八卦是故天地
 有神明之异通其德则匪殊物我有灵昧之殊𩔖其
 情则为一神明之德万物之情既已包括乎爻象之
 中则备物致用唯听所取而已此圣人得天下之至
 赜取诸物宜而不可恶者也试递言之上目为罔下
 目为罟畋渔之象也离为目为飞鸟为鱼鳖巽为绳
 兑为泽结其绳张其目高则飞鸟丽之下则鱼鳖丽
 之盖取诸离象然后畋渔之象备之上木为耒下木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012-0468b.png
 为耨耒耨之象也震为动坤为土艮为坚木巽为入
 而又有兑𧰼焉兑为金木用其坚金致其锐动而入
 土土乃发生然后耒耨之象备矣日丽乎上足动乎
 下日中为市之象也震为动艮为止坎为通离为丽
 动为止易通与丽交然后交易之象备矣上尊为衣
 下卑为裳衣裳之象也乾为大赤非坤则不为玄坤
 为大黑非乾则不为纁乾坤成列而后衣裳之象备
 矣木行于上水流于下舟楫之象也坎为水震为足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012-0468c.png
 艮为手巽为木兑为金金以制木木以行水人之手
 足动乎其中然后舟楫之象备矣足共其事口仰于
 人牛马之𧰼也震为动艮为止巽为木兑为金金以
 为衔木以为梏随人而作随人而止然后服牛乘马
 之象备矣内阖其门外鸣其柝备豫之象也坤为夜
 为阖户艮为径路为门阙坎为盗为𨼆伏震为呜为
 大涂夫盗昼伏夜动或潜于径路或出于大涂或伏
 于门阙主人阖其户鸣柝而惊之然后重门击柝之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012-0468d.png
 象备矣土止于下木动于上臼杵之象也艮为土又
 为手巽为木兑为金震为足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木
 金以为器手足以为用然后杵臼之象备矣毁折为
 弧戈兵为矢弧矢之象也兑为金离为火为电为矢
 坎为弓巽为木以金治材以为弧矢以威天下如火
 如电然后弧矢之𧰼备矣下天为宇上木为栋宫室
 之象也乾为天兑为泽震为木巽为风艮为阙风行
 于木泽上于天而巍然门阙不动乎上然后宫室之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012-0469a.png
 象备矣木周其内金锢其外棺椁之象也巽为木为
 入乾为人兑为金为刚卤之地木以为藏金以为固
 内外周身以入于土然后棺椁之象备矣君用其刚
 民从其决书契之象也乾为金兑为口巽为绳又为
 本以金削木而为契以口谐声而为书记文明遂以
 代结绳之政然后书契之象备矣是故观乎重离则
 见上网下罟之象观乎益则见上耒下耜之象观乎
 噬嗑则见三阳为人三阴为货交易之象观乎乾坤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012-0469b.png
 则见六幅为衣十二幅为裳尊卑之象观乎涣则见
 人动乎上楫动乎下舟行之象观乎随则见服牛乘
 马引重之象观乎豫则见内外重门闭固之象观乎
 小过则见臼杵椎舂之象观乎暌则见张弧挟矢之
 象观乎大壮则见宫室门阙之象观乎大过则见舆
 棺辇椁之象观乎夬则见书契缄縢之象圣人岂苟
 云乎哉然而独于黄帝尧舜言通其变使民不倦神
 而化之使民宜之何也岂包牺神农之时未能变通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012-0469c.png
 也或曰不然所谓变化者乾坤之道也取诸乾坤故
 不得不兼言乎变化也又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不于它卦而独于此何谓也曰乾坤易之缊也取
 诸乾坤故不得不兼言乎易也其在他卦岂得而该
 遍之哉故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其形容也彖者材
 也材也者辨其材用也爻也者效也效天下之动也
 既效其动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苏氏曰彖彖也
 爻折俎包牺象之矣或曰伏羲始画八卦文王重易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012-0469d.png
 六爻方其未重也备物致用于何而取之曰八卦成
 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至于文王实
 始作易布其爻而系之辞前乎此者未尝无六十四
 也周官三易盖有之矣然包牺作结绳为网罟神农
 作耒耜通交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作舟楫服牛乘
 马重门击柝臼杵弧矢栋宇书契皆在三易之前盖
 得其意云尔非必即其书而取其义因其象而致其
 用也子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012-0470a.png
 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然则未有书契以前安
 得夬卦而取之哉近世学者必欲言伏羲既画八卦
 又因而重之者非矣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
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阳二君而一民小人
之道也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
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012-0470b.png
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
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
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
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于石据于
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
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
得见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
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012-0470c.png
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
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
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
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
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
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
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
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012-0470d.png
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
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
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
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
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
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之者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012-0471a.png
无祗悔元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
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
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前章既言十三卦之象此章遂言十卦之爻所谓天
 下之至动观其会通而不可乱者也阳以一为君而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012-0471b.png
 二为民阴以二为君而一为民此阳卦之所以多阴
 阴卦之所以多阳民多而君少其故然也一君二民
 君子之道二君一民小人之道此阳卦之所以奇阴
 卦之所以耦奇尊而耦卑奇贵而耦贱其德行然也
 阳出于乾君之象也阴出乎坤民之象也震坎艮一
 阳而二阴是乾为君而坤为民也巽离兑一阴而二
 阳是坤为君而乾为民也此其所以为君子小人之
 道欤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之辞也咸感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012-0471c.png
 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所以为咸也其在
 六爻三阴三阳各有其配五应在二比于上而志乎
 末三应在上比于二而执乎下故三与五两朱其民
 而二与四皆畔其君何也三五皆以刚居刚而体乎
 乾二四皆以柔居柔而体乎巽漠然无相与之意欲
 其感应难矣惟初六以阴居刚九四以阳居柔而又
 艮下兑上得乎相与之义其应既专其情且速故其
 往来相求中心憧憧然如恐弗获也感应之道固如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012-0471d.png
 是矣故曰贞吉悔亡或曰九五六二阴阳并毗刚上
 柔下固无相与之义也九三上六虽曰并毗而柔上
 刚下二气感应谓之相与不亦可乎初六九四虽阴
 阳互居而刚上柔下于咸之道亦有未至然其得失
 臧否若是不同何也曰三乾震也而上为巽是二君
 而一民也四上下兑也而初为民是二民而一君也
 震巽为长艮兑为少此其所以辨之与思者心也朋
 者众也四于六爻心之谓也下兑上兑朋之象也爱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012-0472a.png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朋从尔思不亦宜乎然以位则未
 光以时则未大故犹有憧憧之辞也夫子言之曰天
 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
 思何虑以心观心千万人之心一人之心是也夫又
 别有何思别有何虑哉又曰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
 信相感而利生焉往者为屈男下女也来者为信妇
 从夫也我往则彼来我不肯往彼曷为来哉有屈则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012-0472b.png
 有信身不肯屈道何自信哉诗云莫往莫来悠悠我
 思则异乎憧憧朋来之义矣故以日月寒暑明往来
 之义又以尺蠖龙蛇辨屈信之理不往则不来不屈
 则不信也夫往来之义日月寒暑所不免而况于人
 乎屈信之理尺蠖龙蛇且犹知之而况于人乎天地
 之运人物之情莫不皆然可谓殊涂而同归百虑而
 一致矣故又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
 德也精乎屈信往来之义而入于神非特退藏于密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012-0472c.png
 也亦将以致其用也利乎屈信往来之用而安其身
 非特与民同患也亦将以崇其德也或曰精义入神
 何谓也曰穷理而至于命也利用安身何谓也曰利
 物者所以自安也龙蛇之蛰但言存身者身存则卒
 起而变化矣故虽圣人犹以安身为本身安而后德
 可崇也出而致用入而崇德亦往来屈信之理过此
 以往则外化内神之事也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又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传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012-0472d.png
 曰一则神两则化由是言之亦往来屈信之理也夫
 子以其难言而当世之人不足与有明也故曰未之
 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惟盛德者为能穷而知
 之矣或曰咸之九四足以充穷神知化之事乎曰不
 然诗之駉曰思无邪本言牧马之事非言诗也而夫
 子取其一言言诗之大旨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今咸之九四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本言上
 下感应之事非言易也而夫子取其一言言易之大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012-0473a.png
 旨自日月寒暑之章章至于穷神知化之微妙皆一
 以贯之所谓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者也
 古人断章取义多如是矣故自此以下错举诸卦之
 爻以明著其例或在初上或在二三四而各主一卦
 之义独不举五爻者志可知矣凡此十爻其初为君
 子其五为小人独噬嗑举其二者初上为小人终始
 故也苟不求其故考其德行何从而见之哉逐爻之
 义各释于本卦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012-0473b.png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
杂而不越于稽其𩔖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
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
也小其取𩔖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
而𨼆因二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此一节为简编脱乱失其伦次自通神明之德下文
 当曰其称名也小其取𩔖也大至明失得之报下文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012-0473c.png
 当曰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𩔖其衰世之意邪
 脱一简在后后脱二简在前妄儒小生记诵不精从
 而次之故缪紊若此也微显阐幽下有开字盖书生
 注于句绝以训释阐字耳非本文也夫子既言十三
 卦之象十卦之爻此章复言其皆自乾坤而出也故
 曰乾坤其易之门也或曰易之缊易之门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言其具乎中则谓之缊言其所由出则
 谓之门缊盖藏也门阖辟也乾为健为天阳之物也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012-0473d.png
 坤为顺为地阴之物也阴阳合德而后能生刚柔有
 体而不可易变化者天地之撰也易简者神明之德
 也天地之撰一生一成以此而体神明之德一动一
 静以此而通其称名也曰乾曰坤可谓小矣其取𩔖
 也为天为地可谓大矣及其成书也既往无不彰方
 来无不察至显无不微至幽无不阐名无不当物无
 不辨言无不正辞无不断则可谓备矣彰往察来故
 远而文微显阐幽故肆而𨼆当名辨物故杂而不越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012-0474a.png
 正言断辞故曲而中夫易本于画画不足故称其名
 名者彖也乾坤屯蒙需讼师比是也名不足故辨诸
 物物者象也潜龙见龙履霜坚冰是也物不足故正
 言之正言之者终日乾乾夕惕若之𩔖是也言不足
 故断以辞断以辞者勿用利见厉无咎之𩔖是也或
 曰何谓肆而𨼆曰发挥天下之至赜故幽者阐而肆
 包罗天下之至动故显者𨼆而微刚柔动静是之谓
 贰吉凶悔吝是之谓因因其贰以为吉凶所以明失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012-0474b.png
 得之报以济斯民之行也何谓杂而不越曰大畜小
 畜皆畜也大过小过皆过也屯难也蹇亦难也晋进
 也渐亦进也临大也礼亦大也然而临不可以为丰
 渐不可以为晋大畜不可以为小畜小过不可以为
 大过此所谓杂而不越也于是焉而稽其𩔖则见圣
 人测𨼆忧患之心故曰其衰世之意耶非衰世人则
 其操心不能若是之危而虑患不能若是之深矣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012-0474c.png
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
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
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
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
巽称而𨼆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
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夫子既言易有衰世之意此章遂言九卦之大义以
 见圣人忧患之心故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夫易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012-0474d.png
 作于文王成于周公夫子盖知之矣然犹若疑而叹
 之何也曰夫子当周之衰行乎忧患之域所遭所历
 变故万端而作易者皆已预言之如足履而目见之
 者非文王周公其谁系之此夫子所以若发疑而深
 叹之也九卦之义各随其彖释之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
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012-0475a.png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夫子既言十三卦之𧰼十卦之爻九卦之彖盖举一
 隅之意耳此三章遂明易之为书不可远不可执始
 终条理广大悉备学者深求而后得之也中庸曰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曰道不远人人
 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故易之为书切于斯人
 起居出入视听言动之间君子造次颠沛必于是也
 书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故易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012-0475b.png
 之为书虽不可远然其为道也屡迁亦不可执一以
 求之也何为其然也以其升降往来变动不居而周
 流乎六虚之位是以屡迁而不可远也贵不必上贱
 不必下是谓无常刚往则柔来柔往则刚来是谓相
 易不可定之以为典常不可总之以为要会唯其变
 化所适则从而求之可也外卦为出内卦为入凡易
 之内外出入者所以为民外内出入之度使之观其
 吉凶而知所戒惧也又明示以忧患之故使知其微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012-0475c.png
 渐而早图之圣人之意可谓勤矣与字当为之字之
 误说者谓明忧患与其故虽若无害于理然上文使
 知惧则既明忧患矣此又中言之何哉师父道也保
 母道也师保之前如临父母宜也今旡师保在前而
 严惮其辞爱戴其德如父母实临之何也盖以圣人
 之作易其于天下后世不啻如其父母师保之心也
 率循也揆度也方所也既终也学者之读其书能如
 父母师保之临其前然后循其同异之辞以度其屡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012-0475d.png
 迁之所由始而极其终则虽千变万化终冇典常其
 条理粲然不可紊也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记曰
 甘受和白受采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则其侮圣
 人之言宜矣而望道之行知是书之不可远不亦难
 乎或曰此章既言不可为典要又曰既有典常何也
 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则善者其常也善无常主协
 于克一则一者其常也是故上下旡常刚柔相易则
 不可为典要矣同归而殊涂百虑而一致是岂不可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012-0476a.png
 为典常哉今之言易者或睹其形似而妄一其义及
 其不可通则又妄二其说从而诘之则曰易不可为
 典要者也岂不缪哉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
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
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
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012-0476b.png
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前章既言易有典常此章遂论其统要之所在说文
 曰质主也原其始于初要其终于上以为一卦之主
 也虽六爻相杂疑若难明唯其物之当乎时斯为主
 矣其初难知其上易知者本藏而末见积累之微而
 成效之著依违之未定而向背之已明也故爻之辞
 初而拟之卒而成之拟之者言其未定也成之者言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012-0476c.png
 其已然也终字亦衍文卒之为言终也与前章衍开
 字同若夫杂以阴阳之物刚柔之撰仁义之德而辨
 其是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何者本末虽在于初上而
 是非决于中爻也中爻者二三四五是也二三四五
 俱谓中爻何也曰由三画而言之则二五为中由六
 画而言之而三四为中由初上而言之则二三四五
 俱为中也求本末于初上辨是非于中爻夫岂易哉
 故夫子从而噫之以为学者苟求之而弗得亦不过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012-0476d.png
 要其如是而存如是而亡如是而吉如是而凶则居
 然可知矣存亡吉凶爻则有之而彖辞固已指其所
 在是以智者观之思过半矣二与四三与五刚柔同
 而上下异之以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何也二远
 而四近也柔而近尊进退危疑是以多惧也远既无
 咎柔又得中是以多誉也三多凶五多功何也五贵
 而三贱也三五皆柔则三危而五不危是以多凶也
 三五皆刚则五胜而三不胜是以多功也学者以此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012-0477a.png
 辨其中爻而原始要终以为其质考其时物观其彖
 辞将无馀蕴矣乌在其不可为典要也哉一云柔之
 为道有利不利文脱二字亦或然矣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
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
凶生焉
 前章既言六爻之辨此章遂论其本诸三才而悉备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012-0477b.png
 故曰夫易广矣大矣备矣说卦曰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谓兼
 三才而两之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道有变动
 故曰爻爻者效也爻有等衰故曰物物者𧰼也物相
 杂故曰文文者经纬也位以为经爻以为纬错而成
 文文有当不当故吉凶生焉当不当云者爻位相得
 不相得故也故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凡此之义
 二篇之中反复言之不一二见而已考其辞旨重复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012-0477c.png
 不𩔖他经之简严故近世儒者或疑二篇之文非夫
 子之作不知夫子所以赞易为传而不为经其体固
 如此也为是说者读易而不知其义者也苟知其义
 则无是言矣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
 智言不可不慎也信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012-0477d.png
 前三章言易之为书备矣此章遂申明是书作于文
 王而成于周公夫周公既已作礼乐以维持当世措
 之于太和之域而是书盖衰世忧患之意辞旨渊奥
 非中材小智所可窥测故存其书而不著其人将有
 待于后圣而世或未之知也欤夫子是以三叹而言
 之也然则夫子何以知之以其辞危而知之也夫殷
 之未亡贤圣之君六七作周自后稷公刘积德累仁
 至乎古公季历肇基王业而传之文王纣为天子令
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012-0478a.png
 行禁止脯醢诸侯莫敢不听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而北面为臣脱于囚虏当此之时可谓危矣文王身
 当其事而周公目睹其时夫安得不危文王危之故
 虽险而卒平纣唯易之故虽强而卒倾其在易蹇而
 受之以解危者使平也丰而受之以旅易者使倾也
 皆文王与纣之事也其馀卦爻亦莫不然兹因消息
 盈虚之理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以为易实使之也夫
 极于大者小或有所遗精于小者大或有所局唯易
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012-0478b.png
 之为书广大悉备是以其道甚大而百物不废也然
 苟能戒惧以终始者其要归于无咎此则易之道也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其于是书虽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
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
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012-0478c.png
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
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
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
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
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前章既言易之辞危而知惧者可以无咎此章遂申
 言易本于乾坤以乾坤而成爻象以易简而知险阻
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012-0478d.png
 至于爱恶情伪枝游惭屈无所遁其情是故其辞不
 得不危也夫爻象虽皆出于乾坤然八卦既成列矣
 则六子之德行不得不与乾坤异乾之健确然故恒
 易坤之顺隤然故恒简震坎艮刚而杂乎柔故多险
 巽离兑柔而杂乎刚故多阻以乾坤之易简知爻象
 之险阻则能说诸心诸研诸虑以此定天下之吉凶
 则无不定以此成天下之事业则无不成亹亹勉也
 事业之所成也侯之二字衍文苏氏已得之之王弼
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012-0479a.png
 例引用此文亦无侯之二字韩康伯以来衍之矣云
 者言也为者动也言动象占所谓圣人之道四焉者
 也变化云为则所谓拟议以成变化是也吉事有祥
 则言动之几吉之先见是也象事知器则备物致用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是也占事知来则所谓无有远
 近幽深遂知来物是也兼斯四者圣人所以与天地
 参者乎故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至于明则谋之人
 幽则谋之鬼虽百姓之愚亦可使与能之矣犹中庸
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012-0479b.png
 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
 焉盖圣人与民同患而所以开觉延纳之者如此百
 姓与能故谋乎人鬼圣人成能故赞乎天地也一卦
 之象可复八卦是谓以象告屯蒙需讼初九六二是
 谓以情言变而通之以尽利是谓以利言吉凶悔吝
 生乎动是谓以情迁远近者言其地爱恶者言其情
 情伪者言其德或相得或不相得或有害或无害斯
 吉凶悔吝之所从生也其义则爻象之辞备之矣叛
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012-0479c.png
 者恧其心故其辞惭疑者惑其志故其辞枝诬善之
 人难于指实故其辞游失其守者难以求信故其辞
 屈诸如此𩔖作易者各准其情而为之辞盖不止于
 是学者详论而深思焉则得之矣临川王氏曰六者
 之辞于易无有其或然欤
 
 
 
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012-0479d.png
 
 
 
 
 
 
 
 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