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012-01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经传集解坎离卷十五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012-0198b.png
 坎之成卦大过之变也自过之坎巽兑皆变而成也
 坎者阳也大过之中爻九三九四陷而为阴是以谓
 之坎也巽为木兑为泽过乎木泽而入于陷险之中
 是以谓之坎也夫君子者未尝无过物之志也天下
 乱矣而曰我能治之国家危矣而曰我能安之转祸
 为福因败为功固君子之心也然而消息盈虚天之
 行也天之所废虽有过人之才亦末如之何矣不知
 时命而强欲反之未有不陷焉者也夏之亡也有关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012-0199a.png
 龙逢商之亡也有王子比干如使有其志而必成其
 事为其事而必有其功则自古无乱亡之国矣是以
 大过上六有过涉灭顶之凶过而受之以坎斯其义
 也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
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
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
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012-0199b.png
 下坎上坎成卦曰坎者乾坤之四象八卦皆乾坤也
 乾之所以不失为乾坤之所以不失为坤也震坎艮
 三阳也四象八卦三阳具焉而不杂乎阴是其所以
 不失为震坎艮者也巽离坤三阴也四象八卦三阴
 具焉而不杂乎阳是其所以不失为巽离兑坎也坎
 坎成卦初为坎二为震三为艮四又为坎震动也艮
 止也或动或止而不出乎险陷之中是以谓之坎也
 习坎有孚何谓也曰习者再也书曰卜不习吉又曰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012-0199c.png
 一习吉皆再重之义也至于温习亦皆本诸再重以
 言其义耳故子曰习坎重险也学易者皆读重为平
 声取重叠之义愚谓不然坎者险陷之名也其象水
 也地之险陷水之流行初无重叠之义以去声读之
 或曰敢问其义曰兑坎皆水也兑为泽坎为川何也
 兑止水也坎流水也下实上缺水盈下流泽之象也
 上下皆虚水行其间流而不盈大川之象也大川之
 水日再至焉是以谓之习坎也故曰有孚朝至为潮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012-0199d.png
 夕至为汐风雨不失其时晦蚀不差其度天下之至
 信未有过于此者也故子曰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
 失其信是之谓有孚也说者皆疑八卦唯坎加习字
 苟不系之以习何以明大川之象乎维心亨何谓也
 曰坎之二五是也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其体为震犹
 人之善溺身首俱陷而心独亨也故说卦坎为通惟
 其心亨故无往而不通矣故子曰维心亨乃以刚中
 也君子遭难而不失其刚中何险之不济何困而不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012-0200a.png
 亨乎行有尚何谓也曰尚之言配也自坎而往则离
 也序曰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离者坎
 之配也坎为水离为舟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然后坎
 之功见矣不得其配徒险而已何功之有哉故子曰
 行有尚往有功也行则有功止则无功其大川之谓
 欤夫简易者君子之道也险阻者小人之行也今以
 险为卦疑若君子无所取焉故夫子发明之曰天险
 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012-0200b.png
 之时用大矣哉天若不险则可阶而升地若不险则
 可平而越王公不险则无贵贱之差内外之限臣民
 众庶可得而踰四邻诸侯可得而侮将无以守其国
 矣险之时用如此虽君子不可无焉夫子是以称其
 大也王之设险象乎天公之设险象乎地子贡曰它
 人丘陵也犹可踰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
 阶而升也此王公设险之辨也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012-0200c.png
 下坎上坎水荐至也水之荐至非潮汐之谓乎是故
 君子体之以常德行习教事鸡鸣而起孳孳为善终
 日乾乾夕犹惕若者常德行也春夏教以礼乐秋冬
 教以诗书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习教事也朝以听政
 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皆是物也德行之有
 常教事之时习能如水之所至不失其时则天下无
 不可为之事矣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其习坎之谓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画夜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012-0200d.png
 盖将有取于此也乃若孟子则不然徐子曰仲尼亟
 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
 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
 取尔此孟子之所见也其异于沟浍者几希故孔氏
 之言水者自孟子而失之矣至于老子则又不然曰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老
 子之所见也信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
 智亦各随其分量而得之耳子贡曰君子恶居下流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012-0201a.png
 天下之恶皆归焉而老子以为几于道后之君子将
 焉取斯
杂卦曰离上而坎下也
 凡卦皆以六爻爱恶为吉凶惟八卦之卦上下同体
 无一爻相应故不可以杂取其义惟其位有上下时
 有先后所居之不齐所遇之不一则可得而言之矣
 离性炎上其在上卦则炎上之太过老也坎性下流
 其在下卦则下流之已甚者也下流已甚故坎下三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012-0201b.png
 爻不正而多凶炎上太过故离上三爻不正而多惧
 惟其二五不失乎中是以为无咎而已矣坎之九二
 不若九五之功离之六五不若六二之吉离上坎下
 斯其旨欤今夫坎之所以为水者一阳陷于二阴之
 中也阳为动为实水之象也阴为静为虚川之象也
 是故坎之六爻其位柔其画阴则取譬于川其位刚
 其画阳则取譬于水水之至也见水而不见川九五
 是也及其退也见川而不见水六四上六是也乃若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012-0201c.png
 下卦三爻初三以阴居刚而九二以阴居柔是川与
 水常相半也水之不足以实其川失其故道也川之
 不足以虚其水壅而不流也故卦为六四六五无咎
 九二以其未出乎中犹可以小得而已至于初六六
 三不得中行皆入于坎窞而不能出也上六六四虽
 若同功然上在一卦之终见川而不见水岂非绝流
 之象乎是以失道之凶不同于初六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012-0201d.png
 初六坎也以阴居刚而在一卦之下故曰习坎入于
 坎窞三画坎也六画亦坎也四象八卦皆坎也以坎
 居坎习坎之象也是故初与三四与上皆有重坎之
 象焉窞小坎水之旁入也下卦之下而又遇坎焉入
 于坎窞之象也阳为动阴为止当坎之初动之时也
 入于坎窞止而不行是为弃水矣水流而不盈行险
 而不失其信故虽纵横万折极其济物之功而进退
 迟疾不失其常度是以贵乎习坎也若失其道而入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012-0202a.png
 于坎窞之中则窞而不能自出矣欲无凶得乎是以
 君子恶居下流也故曰凶子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或曰川之犹为泽也曷谓其弃之哉曰所贵乎川者
 为其不舍昼夜流行而不息也若壅而为泽则无利
 涉之功无日新之德矣谓之弃水不亦宜乎是故坎
 为阳兑为阴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之弃而小人
 之归是以为失道之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012-0202b.png
 九二震也以阳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故曰坎有险震
 动也坎陷也动乎险陷之中而不当其位坎有险之
 象也夫大川之水无险不平今居下而有险焉则溅
 溅之流也然而未出乎中故曰求小得传曰水之积
 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然则九二之
 水不足以行大舟近者求济小有得而已不能无所
 不通如九五也子曰求小得未出中也若居下流而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012-0202c.png
 又出乎中则入于坎窞矣何小得之云乎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
终无功也
 六三上体为艮下体为坎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故曰来之坎坎来下坎也之上亦坎也故曰险且枕
 按陆氏著义枕古本作沈直林反传写误耳沈深也
 下坎上艮坎为水艮为山水在山下险且深也坎陷
 也艮止也以六居三不当其位陷而止无出阴之象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012-0202d.png
 故曰入于坎窞或曰初六在卦之最下故有坎陷之
 象六三在下卦之上而亦为坎陷何哉曰百川旁大
 未必皆下流也下流而失之者初六是已中流而失
 之者六三是已要之不得乎中不当其位止而不行
 失其故道而已矣故曰勿用初居下流其势不能自
 反是以遂成于凶三在上下之交进退之地其邪正
 中偏惟其所趋故戒以勿用而已子曰来之坎坎终
 无功也夫济人于险难之中而措之于平夷之地坎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012-0203a.png
 之所以为功也来往皆险又何功之有哉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
刚柔际也
 六四上体为坎下体为艮以阴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故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酒阳也食阴也一阳
 二阴坎之数也缶瓦器也诗曰坎其击缶是也牖室
 前也礼曰饭于牖下是也约剂也周官司约掌邦国
 及万民之约剂治人之约为上凡大约剂书于宗彝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012-0203b.png
 小约剂书于丹图郑氏曰剂谓劵书神约谓命祀郊
 社群望及所祖宗也然则古者王侯至于万民其国
 家之典祀皆有约剂其不能修祝嘏者约约剂而已
 缶声之所从出牖约之所自入皆坎之象也礼曰鼎
 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尔雅大琴谓之离小罍
 谓之坎琴谓之离者形中虚而外实也罍谓之坎者
 形中实而上下皆虚也古之制器尚象盖如此故玄
 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则酒醴之用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012-0203c.png
 不一而足也三牲之俎八簋之实水草之菹陆产之
 致则品物之荐非二而已也若夫六律八音所以妥
 侑六祝六祈所以昭告五几六席所以辨位其礼乐
 之备至孔子且有所不知今也一樽之酒二簋之食
 其乐用缶其告用约纳之自牖可谓简且陋矣然而
 君子以是而为礼鬼神以是而来歆者贵其有常而
 不失信也损之彖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凶荒扎瘥
 与时俱损也此言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012-0203d.png
 者朝夕之奠不失其常也诗云于以采蘋于以采藻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说者曰女
 教既成告于祖庙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
 也以愚观之于义未该采蘩之序曰夫人不失职也
 夫人可以共祭祀则不失职矣采蘋之序曰大夫妻
 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自
 天子至于庶人饮食不敢忘其先故公侯大夫之家
 朝夕必祭采蘩采蘋朝夕之祭也祭必有尸无尸曰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012-0204a.png
 奠故其诗云奠于牖下而使季女尸之以明其专且
 洁也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以明其不失常也故曰苟
 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
 器潢污行潦之水可以荐于鬼神羞于王公者昭忠
 信也若夫女教既成牲用鱼芼之以蘋藻亦习为妇
 道而已矣然则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其亦采蘩
 采蘋之义乎然而系之坎六四何也四居上下之交
 进退之地其体坎艮陷而止与六三均耳三为来之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012-0204b.png
 坎坎险且沈入于坎窞四为樽酒簋二用缶纳约自
 牖皆坎象也三在下卦之上而四在上卦之下三以
 阴居刚四以阴居柔故也夫坎之成卦取诸水也阳
 为水阴为川下卦之上以阴居刚者水至而川见也
 上卦之下以阴居柔者水退而川见也水至而川见
 陷而止者失其道而入于坎陷也水退而川见陷而
 止者行险而不失其信也夫水之至也可以言其利
 涉之功及其退也言其不失信而已人之平居所以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012-0204c.png
 致其诚信者未有于君父神明之为至郊祀之礼禘
 尝之事致爱则存致悫则著然未若一饭必祭之为
 不妄也故以樽酒簋二用缶纳约自牖明之君子之
 道于是为有孚矣故曰终无咎夫礼虽简而信已孚
 物虽薄而诚已至神之所飨不在兹乎是以终无咎
 也子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一奇而二耦樽圆而簋
 方六四以阴居柔而爻具斯象者岂非上接九五刚
 柔相际以是而言之乎或问二四有坎兼艮之体二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012-0204d.png
 爻之象曷为不取诸艮欤曰此八纯之卦非五十六
 卦之比也方其未重也既以为坎矣及其重之又不
 失为坎也虽六画既成有震有艮而不足以易其本
 象是故六爻皆取诸坎也若夫二五为行三四为止
 非其所取于震艮者欤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震也以阳居刚而在上卦之中故曰坎不盈祗
 既平震动也坎陷也以阳刚之才动乎险陷之中水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012-0205a.png
 流而不盈也祗适也以九五居中而不过适至于平
 也水之流行适至于平而已舟楫之利于是乎赖之
 此象所谓行有尚者也过乎平则溢而失道入于坎
 窞矣水失其道舟欲安行不可得也故曰无咎子曰
 坎不盈中未大也言其得中而未至于大是以为无
 咎也说者乃以其未大而少之则失之矣潮汐之至
 有小有大九二为小九五为平是以言未大也大斯
 盈盈斯溢矣夫所以陷者为其过也故曰物不可以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012-0205b.png
 终过故受之以坎然则君子之取于坎者求其平而
 不求其大也故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由是言
 之孟子所谓不盈科不行者盖亦未尝观其澜也夫
 六四之有其信九五之有其功可谓吉矣不曰吉而
 曰无咎者坎险难之象也利涉而无咎者吉可知
 矣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凶三岁也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012-0205c.png
 上六坎也以阴居柔而在上卦之上故曰系用徽纆
 寘于丛棘徽纆索也丛棘刺也上坎之中时之极也
 见川而不见水若将终焉者是失其道而绝其流也
 然则系用徽纆寘于丛棘其败舟之象乎故曰三岁
 不得凶自四至上三爻故有三岁之象水之荐至不
 失其时则舟之往来不改其常川竭而废舟至于三
 岁之久而不得其道凶可知矣九家易坎为丛棘为
 桎梏故又有刑狱之象丛棘如今之棘围所以限囚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012-0205d.png
 之出入也说者谓王之外朝左右九棘大司寇听刑
 于棘木之下非其义矣棘以木言者枣也以丛言者
 刺也今言丛棘是丛生之棘非九棘之谓也系而寘
 之非朝位之称也险之时用君子固有不得已焉盖
 将以出险而已今在一卦之上而以险终之是甘心
 于行险者也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不亦宜乎故子曰
 上六失道凶三岁也周官用圜凡害人者寘之圜上
 而加明刑焉其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其不能改而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012-0206a.png
 出圜上者杀易之所谓三岁不得者其不能改而出
 圜上者乎是以系之凶也
 
 
 
 
序卦曰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离之成卦坎之变也自坎之离六画尽变而成也坎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012-0206b.png
 者陷也离者丽也一阳在二阴之中其势不得不陷
 是以谓之坎也一阴在二阳之中其势不得不丽是
 以谓之离也阳为上阴为下阳陷于阴则上者下矣
 是故坎自上而下流者也阴丽于阳则下者上矣是
 故离自下而炎上者也阳为明阴为晦阳陷于阴则
 其明晦矣是故坎内明而外晦者也阴丽于阳则其
 晦明矣是故离内晦而外明者也自上而下流内明
 而外晦水之象也坎之所以为水也自下而炎上内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012-0206c.png
 晦而外明火之象也离之所以为火也水火之情如
 此其相远也然而坎实阳也离实阴也君子小人顾
 其所以自处如何耳陷其高明则为小人抗其卑晦
 则为君子岂可常也哉故曰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
 离言物无终陷之理陷而思出则必丽乎阳矣得其
 所丽反昏以为明去狂而入圣舍桀蹠而为尧颜孰
 能禦之受之以离斯其义也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象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012-0206d.png
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
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下离上离成卦曰离者初为离二为巽三为兑四又
 为离巽伏也兑见也或伏或见而皆有所丽焉是以
 谓之离也离利贞亨何谓也曰离丽也贞正也离非
 能自亨丽于正而后亨也观其所离而丽之吉凶可
 见矣正也者二五之谓也二五为中中则正矣所以
 然者离本乾也阴丽其中而成离坎本坤也阳陷其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012-0207a.png
 中而成坎是故离之二五地二之火升乎天也坎之
 二五天一之水行乎地也夫子于是推明丽物而著
 见之义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日月者阴阳之
 精也阴阳之精不能以自明也丽乎天而后明何者
 天积阳之气日月之所待而明也百谷草木者阴阳
 之质也阴阳之质不能以自形也丽乎土而后形何
 者土积阴之气百谷草木之所待而形者也重明者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012-0207b.png
 以明继明帝王之象也书称帝舜曰重华协于帝又
 称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是也夫以渺然之身而居
 亿兆之上力能光被四表如日月之照临不丽乎正
 何以能化成天下哉故曰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
 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
 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
 祇若万邦咸休此则重明丽正以化成天下之义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012-0207c.png
 贞夫一者也一者何也中正之谓也柔之为道伏则
 为巽见则为兑惟其丽乎中正是以能一天下之动
 也日月中天而后万物不能逃其照其丽正之谓乎
 畜牝牛吉何谓也曰牛顺物也牝牛又其顺者六二
 是也二五皆有巽之象焉巽也者小畜大畜之所以
 为畜者也大畜之所畜者阳也故其象为马之逐者
 牛之角者豕之牙者离之所畜者阴也故其象为牝
 牛而已大小畜畜阳而离畜阴何也曰小畜之所以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012-0207d.png
 能畜者五阳而一阴也大畜之所以能畜者二阳同
 体而合志也今虽有二阴各主一卦而不相应其为
 畜也难矣非六二之至顺何以能畜之哉是故以五
 而畜四则有焚如之难以五而畜三则兴大耋之嗟
 是二阳皆不受其畜也二阳离兑也犹不可畜而况
 于乾乎离兑不可畜则巽亦不可畜矣然而六二为
 之畜者也曰此则爻象之变化也二巽也五既为巽
 则二之象变矣自五至三巽离兑则六二以阴居柔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012-0208a.png
 其坤之象乎坤也者天下之至顺也坤为母为牛是
 以谓之牝牛也夫自三至四自五至三巽离兑均也
 而独立六二为坤者岂非以位言之乎五刚而二柔
 五贵而二贱五在天而二在地也故子曰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
 也六二既为所畜矣二四虽欲违之而不可得也何
 者巽离兑皆坤之女也其母归之其子焉往取诸牝
 牛斯其义欤夫推天下之至顺如伊尹周公而为天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012-0208b.png
 下之所归商周之王重明丽正得而畜之是为吉矣
 夫八纯之卦本不以六爻相错成文而离之成卦只
 以阴丽阳为义初九畜德养贤之象圣人因六五有
 继明之义而六二有至顺之资拟议以成其变化故
 系之以畜牝牛吉信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无往
 而不通矣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下离上离明两作也天无二日何谓明两其两曜之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012-0208c.png
 象乎或曰月坎也而谓之离何也曰月之所以为坎
 者水之精也日之所以为离者火之精也夫火无定
 形丽于物而后著见者也故有以阳燧而得之者有
 以阴燧而得之者夫阳燧则火之精而阴燧则水之
 精也故夫日之所以其光赫然者火也月之所以其
 光湛然者水也然其所以为明则皆取诸离也是故
 月与日会而后世明与日相望而后大明岂非其取
 诸离耶故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继明之象在天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012-0208d.png
 为日月在人为君臣而比象之辞盖以帝王继世为
 义非君臣之谓也舜之重华武之重光斯其义矣
杂卦曰离上而坎下也
 上下之义已见前卦离之所以为明者一阴丽乎二
 阳之间也下卦为昼上卦为夜六爻之义皆取诸离
 观其所丽而吉凶可见矣九丽于初下卦之始日之
 出也六丽于二下卦之中日之正也九丽于三下卦
 之终日之昃也九丽于四上卦之始月之出也六丽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012-0209a.png
 于五上卦之中月之正也九丽于上上卦之终月之
 入也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者也故上下二卦以
 日月重明为象以大人继明为义然析而言之则日
 君象也月臣象也以臣而言君道不可也故下卦言
 日而上卦不言月也初上二爻不见始终之义何也
 曰易之为书触类而长不以辞费二为黄离三为日
 昃四为焚如则继明之叙粲然矣初上又言终始之
 义不既赘矣离南方之卦有文明之象故为礼有威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012-0209b.png
 武之象故为兵是以初九著礼文之义上九言征伐
 之事所以互见之也礼者下人者也治之本也是以
 系之于初兵者上人者也治之末也是以系之于上
 也初既言履而又言敬敬也者礼之本也上既言征
 而又言获获也者兵之末也亦终始之义也推六五
 一爻既不可取象于月故直以主少国危明其义耳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初九离也以阳居刚而在下卦之下故曰履错然敬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012-0209c.png
 之履者礼也离为文明礼之象也错杂也三画离也
 六画亦离也四象八卦皆离也以离居离礼文错然
 之象也夫礼者下人者也敬也者礼之本也敬者质
 也礼者文也阳为质阴为文以阳刚之德居文明之
 初而在卦之最下为礼而能敬者也故曰无咎礼不
 错则不成文繁则乱当礼文错杂之时惟敬为本斯
 可以免于咎矣故子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孔子曰
 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也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012-0209d.png
 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馀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馀也
 其辟咎之谓乎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六二巽也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故曰黄离黄中
 也离明也巽入也入乎离明之中黄离之象也日之
 出也其色赤及其中天也其色黄是以谓之黄离也
 险为虚下为谦中为正体乎谦虚而丽乎中正舍已
 从人以天下为明者也故曰元吉如日中天无所不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012-0210a.png
 照非元吉何以当之或曰六二以阴居柔而位乎地
 人臣之道也而以为火明之象何哉曰此八纯之卦
 不以相应为义者也子曰柔丽乎中正故亨六二之
 谓也及其重为上卦则是继明也故曰重明以丽乎
 正乃化成天下六五之谓也后明既升则前明已没
 故六二有牝牛之象也谓五为君谓二为臣则失之
 矣坤之六五曰黄裳元吉虽在天位而臣道也配乾
 而称裳也离之六二曰黄离元吉虽在地位而君道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012-0210b.png
 也丽正而称离矣故子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虽有
 尧舜之聪明而不得乎中道其能光宅天下也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
之离何可久也
 九三上体为兑下体为离以阳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故曰日昃之离离明也日过中则昃矣离为日兑为
 夕下卦为昼上卦为夜九三下卦之终日昃之象也
 日昃之明其为明也不久矣故曰不鼓缶而歌则大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012-0210c.png
 耋之嗟凶缶瓦器也鼓之所以节歌按庄周鼓盆而
 歌蔺相如进盆并请秦王击缶汉杨恽仰天击缶而
 歌乌乌风俗通曰缶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诗曰坎其击缶宛邱之道则鼓缶不特秦声也简陋
 之器中国通用之故坎言樽酒簋贰用缶此言鼓缶
 而歌皆坎象也离者坎之变也故有不鼓缶之象焉
 子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故君子于向晦宴息之时饮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012-0210d.png
 酒以娱乐鼓缶而啸歌可也耋老也八十曰耄九十
 曰耋兑为日昃故有大耋之象又为口故有歌嗟之
 象夫有盛必有衰有壮必有老有始必有终有生必
 有死物之常也故夫日昃者一日之老也秋冬者一
 岁之老也耄耋者百年之老也乐天知命安时处顺
 则日昃而啸歌岁终而饮蜡耋老而优游无日而不
 自得矣不能乐天知命而有老大之嗟终能免于死
 乎故曰凶诗云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012-0211a.png
 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其斯之谓也或曰鼓缶
 而歌与大耋之嗟惧不逃乎昼夜之数则圣人何取
 于歌乐乎曰此为耄荒者之戒也人之聪明固有限
 量老虽智而耄及之矣强昏以为明若倦以为勤一
 日二日万几其失也多矣释其重任优游卒岁上智
 之事也是以尧之耄期则求贤而逊之位及其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穆王耄荒方且作刑以经四方周道
 于是衰微此则歌嗟之辨也故子曰日昃之离何可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012-0211b.png
 久也蛊之上九贵乎高尚其事离之九三贵乎鼓缶
 而歌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义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
所容也
 九四上体为离下体为兑以阳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故曰突如其来如六四继明之初而不当其位不顺
 之子也其体为兑兑居酉位昼夜之交昏瞑之际月
 将升而未明也而其体为离离为火日之既入月之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012-0211c.png
 方升而有赫然之明突然而来者燎原之火也古者
 谓子不顺为突九三耋而不传九四不待其萌而传
 悖逆之节譬若燎原之火突如其来如也州吁商臣
 是其人矣故曰焚如死如弃如书曰若火之燎于原
 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焚如者不可向迩也死如弃
 如者犹可扑灭也古者凶人之丧不居兆域死而弃
 之投畀豺虎天地人神之所不容也故子曰突如其
 来如无所容也突一作突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012-0211d.png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六五巽也以阴居刚而在上卦之中故曰出涕沱若
 戚嗟若六五继明而丽正者也何谓正曰天下之动
 贞夫一者也君父之所命国人之所立斯为正矣然
 而以柔居尊而有九四之逼凶焰炽烈不可向迩故
 至于涕泣而忧嗟巽为多白眼故有出涕戚嗟之象
 夫继统守成之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
 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惧自非上圣鲜不以逸豫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012-0212a.png
 骄奢而失之者方其嗣位之初遭家多难至于出涕
 而忧嗟乃所以为之儆戒也故曰吉六五体巽而承
 于上九其亦信顺尚贤之义乎是以系之吉也子曰
 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离丽也王公者以位言之也在
 天下为王在一国为公也位也者圣人之大宝也位
 定而不敢争者逆顺之形判矣启既嗣位天下皆曰
 吾君之子也虽有扈之强乌能陵之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012-0212b.png
征以正邦也
 上九离也以阳居柔而在一卦之上故曰王用出征
 六五王也而九居其上王之所用以出征也离为甲
 胄为戈兵故有出征之象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是也管蔡之难周公东征应其
 义矣故曰有嘉折首获匪其丑嘉美也谓有功也犹
 言肤功美绩是也或曰嘉配也六爻无应故六五之
 于上九得称嘉也首元恶也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折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012-0212c.png
 首之谓也丑类也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获
 匪其丑之谓也九四体兑兑为毁折故有折首之象
 下卦三爻虽非其应而皆为所畜故有获匪其丑之
 象诗云执讯获丑而此言获匪其丑者武王克商通
 道于九夷八蛮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斯其义矣
 故曰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又何
 咎之有哉故子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征之为言正
 也征一而正百斯之谓正邦也不曰吉而曰无咎者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012-0212d.png
 干戈之事无咎为难矣王肃本下有二句获匪其丑
 大有功也今本脱之
 
 
 
 
 
 周易经传集解坎离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