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12-00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经传集解师比卷四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以师师者众也
卷四 第 1b 页 WYG0012-0054b.png
 师讼之变也自讼而师下坎不动上乾变坤而成卦
 也乾自需而讼至于上九反入于渊是以变而为坤
 夫民有所不得其平而后至于讼讼而有以正之则
 始乎讼而卒于无讼是之谓治世及其乱也以讼济
 讼相激为深而已有冤而无所诉有诉而无所直疾
 视其长上而幸其危亡其不起而为乱者未之有也
 是以秦之将亡其民皆欲倳刃于其长吏而后干戈
 之事兴矣故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卷四 第 2a 页 WYG0012-0055a.png
 坤三为众又合坎之二阴斯为大众矣而坎中一阳
 实居下卦之中五阴虽众莫能相摄其势必归于一
 阳一阳在下而为众阴之主非行师之义而何以当
 之哉是以谓之师也
师贞大人吉无咎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
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而天下而民从之吉
又何咎矣
 上坤下坎成卦曰师者坎为险震为动坤为众为顺
卷四 第 2b 页 WYG0012-0055b.png
 以险动众师旅之事也以顺行险师旅之义也夫兵
 凶器也战危事也圣人岂得已而用之哉将以诛除
 暴乱保卫生灵顺天之心因民之欲兴动大众而人
 不以为劳驱之于万死一生之地而人不以为怨凡
 以其顺动之故也然十人之聚必听其雄百夫之群
 必建其长聚大众而无以正之未见敌而先自败矣
 故曰师贞贞正也政令之所自出也五阴而一阳则
 一阳为之正也一阳而于五阴之正号令赏罚莫敢
卷四 第 3a 页 WYG0012-0055c.png
 不从位宜在上而反居于下何也师帅之义也有君
 在上而帅得专之虽君命有所不受应其义矣古者
 诸侯或七十里或五十里大者不过百里行军用师
 未尝不躬亲之惟王者之师则命将统之王不亲行
 也故曰大人吉大人谓五也子曰师众也贞正也能
 以众正可以王矣传曰师能左右之曰以众之所奉
 以为正而我能以之不曰大人乎古易诸家皆作大
 自王弼以来本多作丈夫之丈九二有正众之才而
卷四 第 3b 页 WYG0012-0055d.png
 屈下为其君六五以天下之众而委听于其臣杀伐
 果敢而上无猜疑之端威权假人而下无骄恣之渐
 夫何往而不济故曰吉又曰无咎子曰刚中而应行
 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刚而得
 中志应于上二之所以吉无咎也行天下之险而顺
 天下之心五之所以吉无咎也二爻之辞俱言之矣
 或曰震居坎中故曰行险而以六五当之何也曰师
 之二五相应者也二之行险五之命也金石草木莫
卷四 第 4a 页 WYG0012-0056a.png
 不有毒平居畏忌无所不至而疾病用之兵之除害
 犹治疾也聚天下不义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
 之以杀人之事以至仁伐至不仁犹有血流漂杵之
 祸夫是故谓之毒以毒被天下宜其怨苦然而民乐
 从之者顺其心而除其害也应天顺人吉又何咎哉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者坤也水者坎也地无所不容水无乎不在故君
 子以容民畜众象之地中有水水之聚也三军六师
卷四 第 4b 页 WYG0012-0056b.png
 民之聚也君子之聚民如地中之畜水则无流散奔
 冲之患矣卦言师众本取诸坤而大象则取诸坎其
 归一也
杂卦曰师忧也
 坎之一阳为五阴之主故有忧象坎为忧故也是故
 师之六爻皆取忧惧之义焉忧之如何兴天下之众
 而行天下之险是其所以忧也居人臣之位而有天
 下之权是其所以忧也夫九二者师之主也二在忧
卷四 第 5a 页 WYG0012-0056c.png
 惧之中而诸爻欲无忧惧得乎哉是故初六有失律
 之忧六三有无功之忧六四有失常之忧六五有不
 当之忧上六有乱邦之忧至于诸爻言吉必曰无咎
 其忧之也至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六坎也以阴居刚而在一卦之下上无其应而承
 于九二之震故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坎为律震为出
 古者出师授之同律所以整军而经武也在师之初
卷四 第 5b 页 WYG0012-0056d.png
 有出师以律之象然以六居之未必能持律也四阴
 皆体坤居前而顺九二之命见危临难有不敢避独
 初六体坎而居其后故有否臧之凶臧言律也否言
 失也出师之初而失其律凶可知也或曰以律训臧
 未闻前诂曰臧之言善也善持律之谓也得律为臧
 失律为否复何疑乎师之初六后军之象也后军不
 整师之通患也使初而非阴则师之象毁矣及其为
 阴也又有失律之忧故圣人两著其辞以明得失之
卷四 第 6a 页 WYG0012-0057a.png
 未可知而忧惧之不敢忘也子曰师出以律失律凶
 也否臧之义明白如此而古今诸儒不胜异说惟左
 氏传为得之曰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否逋靡反或
 曰诸儒言律或以为律法之律或以为吹律之律二
 者将安折中曰法律本于吹律律起于黄钟黄钟坎
 也古者断竹为律吹中声以验气候轻重长短毫釐
 不差度量权衡于此而取则焉是以后世法令通谓
 之律取其无差忒也今此言否臧之凶直谓法律尔
卷四 第 6b 页 WYG0012-0057b.png
 非谓吹律以听军声也若谓吹律以听军声一乐师
 之职耳世无师旷战胜攻取固自若也何以言其凶
 乎尔雅曰坎律铨也郭璞注曰易坎卦主法法律皆
 所以铨量轻重盖得之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
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九二震也以阳居柔而在下卦之中应乎六五之坤
 而为群阴之主故曰在师师众也坤为众为顺震为
卷四 第 7a 页 WYG0012-0057c.png
 长为动动而顺刚中而应故曰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一阳居下而为五阴之主六五听之群阴顺之不在
 师而在国则权臣之象矣在师而不得中未可以言
 吉禀命则不畏专命则不臣专禀之贵乎中也猛则
 失恩宽则失威宽威之贵乎中也在师而得中是以
 吉而无咎也象所谓师正吉无咎是也王谓六五也
 自五至二所历三爻三锡命也将帅而师而王之锡
 命至于再三所以昭宠渥而重其权也夫为将者所
卷四 第 7b 页 WYG0012-0057d.png
 有之师君之民也所行之赏罚君之柄也君与之民
 必与之柄可赏而赏可罚而罚可诛而诛可赦而赦
 百万之众莫敢不从所恃者君命也君无锡命跬步
 不可行矣是以古者遣帅推毂而命之曰阃外之事
 将军主之犹以为未也而至于再至于三斯可以信
 其恩威而令其下矣故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或曰
 六五坤也而曰承天宠何哉曰五者天之位也自天
 宠之吉无咎矣王三锡命怀万邦也王之所以三锡
卷四 第 8a 页 WYG0012-0058a.png
 命者岂私于一师哉所以怀来万邦也或曰宠一师
 而怀万邦其义安在曰勤而见知忠而见信群臣诸
 侯莫不劝矣不庭之方不率之国莫不惧矣好我者
 莫不劝恶我者莫不惧怀来之术有过于此者乎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三上体为坤下体为坎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应而乘乎九二之震故曰师或舆尸凶夫六
 五者师之王也九二者师之帅也六五体坤坤为母
卷四 第 8b 页 WYG0012-0058b.png
 九二体震震为长男初六六三体坎坎为中男六四
 体艮艮为少男以九二刚中之才有六五柔上之应
 凭冢嗣之贵居师帅之任坎艮诸男莫不听顺此其
 所以吉也然母之于子亲而不尊多爱而少威虽以
 师帅之权付之长子至于艮坎诸男未必不使之分
 其任也故或之或之者疑也舆者众也尸者主也三
 四以坎艮而杂乎坤坤为众故有舆尸之象行军用
 师而众主之则号令不一人心不齐甲可乙否莫知
卷四 第 9a 页 WYG0012-0058c.png
 适从如是而不败者未之有也所以然者初六六三
 不当其位而四比于五有爱季之嫌故也子曰师或
 舆尸大无功也师无统一未战先溃劳民费财而无
 尺寸之功固可以言凶矣何必前徒倒戈流血漂杵
 然后谓之凶乎程氏曰自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
 晋荀林父邲之战唐郭子仪相州之役是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四上体为坤下体为艮以阴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卷四 第 9b 页 WYG0012-0058d.png
 下无其应而承于六五之坤故曰师左次无咎坤为
 顺艮为止故有左次之象老氏有言君子居则贵左
 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则左者不用
 之地犹人之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不用之地师之次
 舍也坤为地艮为山坎为水师之所次右背山林前
 左水泽六四皆水而次何也曰四之为艮其体反也
 故水泽为前左而山陵平地为右背矣以阴居刚体
 乎坤艮有舆尸之象为其背山左水有师次之象焉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12-0059a.png
 是以变而言之也止则如山动则如雷师之道也故
 子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若以阴居刚则失其常矣
 而艮体尸之得为无咎乎哉说者谓六四自度非才
 而不敢进故得无咎夫师帅者社稷之司命政之存
 亡民之死生于是乎在可以非才而受其任乎既受
 任矣而巽儒不进谓人曰我不能虽复左次其能免
 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12-0059b.png
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言当作吉字之误也今改正六五坤也以阴居刚而
 在上卦之中应乎九二之震而乘乎六四四坤艮也
 故曰田有禽利执坤为地故有田象艮为黔喙之属
 故有禽象坤之有艮犹田之有禽也古者蒐苗狝狩
 通谓之田主于除害也禽入我田蹂践禾稼利在于
 执不可纵舍若快心纵舍游田无度烈山泽而焚之
 则兽不得安其居人不得食其利矣传曰利人土地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12-0059c.png
 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败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
 兵应兵者胜蛮夷滑夏寇贼奸宄不得已而用师则
 执田禽之义也故曰吉无咎帝王之师所以无敌于
 天下者用此道也夫说者沿袭讹诬以执言为命辞
 陋矣夫动民以行不以法应天以实不以名克宽克
 仁彰信兆民东征西怨南征北怨岂区区执言而与
 之较哉故彖言大人吉无咎而二五之爻辞皆表而
 出之不以为赘者所以显微而阐幽不得不然尔既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12-0059d.png
 曰吉又曰无咎何也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夫以九二
 在下而有震主之威六五居尊而行天下之险宜其
 有咎矣以其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故得无咎岂非善
 补过之谓乎故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长子震
 也弟子坎艮也应于九二既有长子帅师之象乘乎
 三四复有弟子舆尸之忧夫柔顺者五之所以为贞
 也委任九二而责其成不从中禦斯为善矣然柔而
 无断则任不专一二三其责将有舆尸之凶矣故子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12-0060a.png
 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夫长子
 也者岂直谓其年长也哉以其刚中而行健当主帅
 之事斯谓之长子矣谓其有长人之材故也苟或任
 所不当十羊九牧无所适从欲无凶得乎或曰卦以
 一阳为五阴之主而六五谓之大人何也曰五者尊
 也六者柔也以柔居尊而九二为之应吾能左右而
 使之所谓能以众者也坤为顺震为动坎为险六五
 体坤而应乎正去险难而就平地所谓行险而顺者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12-0060b.png
 也谓之大人不亦宜乎世言用武之君往往皆以勇
 略冠世然后能之此浅俗之论非智识之谈也老子
 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然则师之大人以六居五责成九二以收拨乱之
 功此韩信之所以为善将兵而高帝之所以为善将
 将也臧宫马武之徒所以鸣剑抵掌而光武之所以
 闭关而谢质也文帝劳亚夫之军军门都尉曰军中
 但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自非文帝有不能堪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12-0060c.png
 以是知六五之为难能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
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上六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一卦之上下无其应而乘
 乎六五之坤故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五居天位故
 有君命之象坤为上为众为国邑故有开国成家之
 象方师之初一阳在下而为之主五阴莫不顺听者
 行师之义也及夫开国承家而听九二之制则无君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12-0060d.png
 矣故必大君有命而后可以正其功上居一卦之终
 班师振旅论功行赏之时也故曰小人勿用大者开
 国而为公侯小者承家而为卿大夫而小人之有功
 赏之而勿用此为国久长之计也或曰谓之承家则
 必继世而后可乎非此之谓也封之土而命之氏使
 其子孙得以承袭是之谓承家也甚哉小人之不可
 用也譬之犹虎狼蝮蝎然欲其不为民害不可得也
 圣人知其有功不可不赏也故戒以勿用而已或曰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12-0061a.png
 小人之不可一日用也而使之有功何哉曰军旅之
 事使智使勇使愚使贪古之道也岂暇问君子小人
 哉惟开国承家然后得而审理之武王克商大封于
 庙其诗曰赉说者谓有周赉子也言所以锡善人也
 孔子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八百诸侯三千虎士夫
 岂皆善人哉其处之必有道矣或曰功同赏异则必
 悍然而不平圣人将何以处之曰象至不仁封之有
 庳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赋焉何忧其悍而纵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12-0061b.png
 其为暴也光武惩高帝之事不任功臣得其道矣或
 曰师之诸爻孰为君子孰为小人曰九二六四上六
 君子也初六六三小人也以九居二德浮于位者也
 六四上六德称其位者也初六六三则小人而乘君
 子之器也初与三为坎坎为小人故也是以诸爻无
 咎而初与三皆凶也子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
 勿用必乱邦也夫大君者以公天下为心者也论功
 行赏蔑不正矣晋之王浑王浚隋之韩擒虎贺若弼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12-0061c.png
 所以争功而不决者二主之不君从可知矣若汉高
 帝有片言之喻孰敢不听乎哉
 
 
 
 
序卦曰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比也者亲附之谓也比之(阙/)        视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12-0061d.png
 师比之象也夫师比五阴而一阳刚中而应行险而
 顺均也其所以为师为比者二五之位尊卑之不同
 耳其在于二人臣之位也可以行师而非立国之道
 也其在于五人君之位也可以立国而非行师之义
 也是故九二者众之所奉以为正也九五者众之所
 戴以为君也书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九二之谓也
 又曰众非元后何戴九五之谓也此师比之所以异
 也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12-0062a.png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辅也
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
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下坤上坎成卦曰比者坤为众为顺艮为止坎为险
 众而止于险比之势也顺而止乎险比之情也坎坤
 之中有震象焉所以为师也坤坎之中有艮象焉所
 以为比也或曰子于师之左次田之有禽皆以艮象
 言之矣于此乃曰坎坤有震而为师坤坎有艮而为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12-0062b.png
 比何其相戾也曰易有四象谓正体也覆而取之又
 四象也一卦之彖据正体而言之及其在爻至四而
 止矣苟不覆之则五上二爻将无所取而三四二爻
 亦无以明反覆变化之义矣故曰杂物撰得辩是与
 非则非其中爻不傋此之谓也或曰然则坤坎为师
 坎坤为比亦有其义乎曰坎也者法度之所自出也
 法度在下而上顺从之所以为师也法度在上而下
 顺从之所以为比也比吉原筮元永贞何谓也曰九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12-0062c.png
 五之谓也受天下之比如九五之正可谓吉矣天下
 之人得其所比如九三者可谓无咎矣故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辅当为富传写误耳顺从云者自
 四以下皆坤象也筮之为言决疑之谓也以阴比阳
 以贱比贵得其所以比则吉失其所比则凶吉凶之
 间祸福之际明者据之取占筮之义也原者再也犹
 原蚕原庙之义也元始也永终也贞正也筮其所以
 始终皆正如九五者可以无咎矣夫以五阴而比一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12-0062d.png
 阳其从之也岂俟占而后决哉然而筮之至于再何
 也曰去就之义大矣贤者有所不知而况于众人乎
 卦为二五初四为吉至于三上两爻有匪人无首之
 凶不知原筮之故也六三非阳也而居于刚自以为
 阳而求配于上六又介乎二四之间二四舍三而此
 五上六舍五而比二吉凶之来自取之也可不审乎
 九五体阳而居刚六二六四上六体阴而居柔如是
 而比斯谓之元永贞者矣故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12-0063a.png
 刚中也不宁方来谓初六也九五在上六二在下当
 比之时而有不当其位者非背叛之臣即裔夷之君
 长也初六一爻最为僻远以阴居刚不当其位其四
 夷之国不宁之方乎初近于二配于四二四既得所
 比初之从五不占而决矣故曰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谓上六也夫也者妻之所比也君也者臣之
 所比也当比之时九五中正于臣民为君于妻妾为
 夫自四以下莫不顺之所谓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12-0063b.png
 随也上六独乘于五是后其夫也其凶宜矣孟子曰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或曰三上配也岂得反谓五
 为夫曰五阴一阳阳居中正天下一家之象也天无
 二日民无二王上不比五而比三是谓比之无首比
 他人而后其夫也上之所以比三者为其居之可配
 而不知其德之非夫失原筮之道也故曰后夫凶其
 道穷也或曰蒙之彖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明
 筮贵初而恶夫渎也今比之筮而贵乎再是故将渎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12-0063c.png
 之也欤曰夫言各有当也书曰卜不习吉初筮之谓
 也又曰一习吉原筮之谓也蒙者之于师亟问而弗
 志于心其弗告之宜矣臣之从君妇之从夫不可以
 苟合苟合则离思其始而图其终所以为久长之道
 也何恶于原筮也哉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者坤也水者坎也天下之水未有不附于地者地
 中有水水之聚也地上有水水之散也水聚则为泽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12-0063d.png
 及其散也或为江河或为沟渎而莫不比于地民聚
 则为师及其散也或为方伯之国或为子男之邦而
 莫不比于王此先王所以建万国亲诸侯也
杂卦曰比乐师忧
 坎之一阳为五阴之主在师为忧在比为乐何也曰
 师比以二五为主师之二五不当其位比之二五皆
 得其正故也柔上而刚下上下之所同忧也阳尊而
 阴卑尊卑之所同乐也夫兴师动众以毒天下拯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12-0064a.png
 涂炭之中而措之衽席之上岂不始于忧勤而终于
 佚乐也哉天下有王生民有归于斯时也可谓乐矣
 是故比之诸爻皆有佚乐之象六二自内而吉六四
 自外而亦吉初六自他而亦吉九五不诫而亦吉惟
 六三上六失其所比有匪人无首之象也当比之时
 九五在上顺之者吉逆之者凶顺之者安荣逆之者
 危辱自非反道背德之人谁肯避吉而就凶舍安荣
 而取危辱哉此比之所以为乐也故曰比者比也其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12-0064b.png
 他爻则以上下相比明其义焉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
初六有他吉也
 初六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一卦之下上无其应而承
 乎六二二亦坤也故曰有孚比之无咎坎为有孚谓
 九五也以震而居坎中群阴之所孚也二应在五而
 比于初四应在初而比于五故初因二与四而得其
 所比焉所谓因不失其亲者也所以然者初体坤坤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12-0064c.png
 为顺凡比之道元永皆正然后无咎今初六最远于
 五不当其位见五之有孚而远来比之曷为无咎乎
 哉孟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诗云自西自东自南
 自北无思不服九五之谓也初六避远因二与四而
 得所比又何咎之有哉故曰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坎为缶九五坎中之阳流而不盈者也自四以下皆
 坤象焉以土制水则其缶盈矣盈缶也者言其充实
 也有诸中必形诸外诚于此必著于彼九五之孚仅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12-0064d.png
 盈一缶而有自他来比之者初六是也初为无咎而
 五为吉矣或曰九五在上无所不孚而以盈缶言之
 何也曰江出岷山其源滥觞极其所至放乎四海盈
 缶之孚足以充塞乎天地之间矣为人上者患诚信
 之不充耳苟能充之何忧天下之不王四夷之不服
 哉子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夫爻既言之矣夫子又
 申言之不几于赘乎曰圣人之言简而明质而尽学
 者顾未之思耳今言易之家皆于别爻求他吉之义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12-0065a.png
 然后知圣人有味其言之也盖曰比之他吉不在别
 爻即初六是也岂不简而明质而尽也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二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中应乎九五之震
 而承乎六三三坤艮也故曰比之自内下卦为内上
 卦为外九五在上六二自内而比之故曰贞吉当比
 之时二五中正自内比之可谓元永贞正吉而无咎
 者矣子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夫以阴柔为体乎坤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12-0065b.png
 不忧其不顺于五而忧其自失于三也能保其正不
 自失于匪人斯为吉矣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三上体为艮下体为坤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应而介于二四二爻皆坤而三又坎也故曰
 比之匪人匪人者非所比而比焉者也二以其中四
 以其近皆获比于五矣独上六后夫而与三为背谓
 之匪人不亦宜乎阳为贵阴为贱贱者比人者也贵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12-0065c.png
 者比于人者也阳为贤阴为不肖不肖者比人者也
 贤者比于人者也是故比五阴而一阳五阴之爻皆
 言比之者比人者也一阳之爻独言显比者比于人
 者也比于人者治人比人者治于人今六三上六二
 爻皆阴莫能相尚三虽居刚而上又一卦之上三虽
 体艮而上乂体坎是故皆有比之之辞明其才德俱
 茂不能以自立相比而莫适为尊也子曰比之匪人
 不亦伤乎己不能以自立所比者又非其人祸至无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12-0065d.png
 日矣不亦可伤哉在汉建武隗嚣公孙述荀若窦融
 者初六当之矣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六四上体为坎下体为坤以险居柔而在上卦之下
 下无其应而承乎九五之震故曰外比之贞吉六二
 为内比六四为外比明矣夫以六四之坤而承乎九
 五之震其比之也固也为其有坎象焉坎性下流是
 以戒之守其正然后吉也子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12-0066a.png
 上者对下之称四之配在初而乘乎三二爻皆阴也
 阳为贤阴为不肖舍不肖而比贤四之所以为贞吉
 者欤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
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九五震也以阳居刚而在上卦之中应乎六二而为
 五阴之所宗故曰显比阳为明阴为晦震东方也日
 之旦也以大中至正之道显然受天下之比也诚意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12-0066b.png
 以待之虚心以纳之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较然不欺
 其心俯仰而无愧怍此之谓显比古之圣人所以得
 天下者皆是道也故曰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吉王谓五也五体震震为马下应乎二所历三爻故
 有王用三驱之象禽谓三也三体艮艮为黔喙之属
 三自内比四自外比而三独不顺比之匪人故有失
 前禽之象邑谓六二也二体坤坤为国邑柔顺中正
 而与五为应故有邑人不诫之象王用三驱即礼所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12-0066c.png
 谓天子不合围是也三面而驱阙其一面顺而来者
 取之逆而去者舍之古之道也夫三面而驱禽之逸
 者固多矣圣人以为外物任其去来而不强取之也
 故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成汤之祝曰欲左者左
 欲右者右不用命者入吾网圣人之仁盖如此也或
 曰汤以一面而王用三驱何也曰三驱礼也汤之一
 面代虐以宽矫枉过正非常道也原其设心则同矣
 若夫邑人则吾之所与同其休戚者也方其未附也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12-0066d.png
 去来逆顺有所不可知及其附也则巩如磐石固如
 胶漆亲如父子护如头目又何诫之有哉是以大有
 之盛至于易而无备泰之盛至于不戒以孚然后为
 至也然则圣人不取必于前禽而取必于邑人不取
 必于邑人而取必于吾身使吾德可比则邑人不诫
 邑人不诫则前禽安往哉以此显比可谓吉矣子曰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
 上使中也书曰尔身克正罔敢不正民心罔中为尔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12-0067a.png
 之中上使中之义也夫六二虽居中履正苟无九五
 之君将不能保其正矣上之所使不其然欤郑康成
 曰舍而去之不射走而往者顺而射王弼亦曰禽走
 来趋已则舍之背已而走则取之既违经旨且非事
 情又曰可以为上之使非为上之道失之远矣王氏
 明象曰古者田猎驱禽兽于所聚之野而射之三驱
 而止未详所出亦恐不近人情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12-0067b.png
 上六坎也以阴居柔而在一卦之上下无其应而乘
 乎九五之震故曰比之无首上六以柔乘刚而不顺
 九五而反与六三为比者也小人群居莫适为首故
 曰凶两贵不能以相事两贱不能以相使比而无首
 凶不亦宜乎乾之上九无首而吉比之上六无首而
 凶学者观之思过半矣子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夫
 以六三比之匪人固可以为凶矣犹然不系以凶咎
 之辞者其逆顺未可知也使其幡然从天下之所归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12-0067c.png
 往孰能禦之哉至于上六卦之终也而卒于无首其
 凶成矣此所谓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者欤曰上之于
 三既非其配而切近于九五乌知其不从五而反比
 于三与曰为其后之故也方比之时一阳在上六二
 自内而比之六四自外而比之初六自远而比之唯
 六三上六各居一卦之上皆有雄长之心是以相与
 为比而至于后夫所谓天下后服者先亡矣而况于
 近而不相得乎所以然者九五震也上六坎也六三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12-0067d.png
 艮也自以皆得乾之一体是以不汲汲而从五也或
 曰六四之坎也而比之何哉曰四以阴居柔而在上
 卦之终体乎坤而成乎震其比之也不亦宜乎非三
 上之比也
 
 
 
 周易经传集解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