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本书选自明季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合辑的「皇明经世文编」,依前编「文丛」第二二九种「清经世文编选录」之例,名之曰「明经世文编选录」。书末,另就万历间福建巡抚黄承玄著「盟鸥堂集」加选有关倭情奏疏六篇,作为「附录」。
有明中叶以下,东南海上骚然;外由日本、荷兰,内因「流民」、「海寇」,台湾渐成为各方逋逃、贩越以至拓殖经营的对象。其间相互关系,极为错综复杂。本书所选诸家之言,虽未备纪事系统,要足以「导发其端、条晰其绪」(原书陈子龙序有云:『古者有记事之史,有记言之史。「言」之要者,大都见于记事之文矣。导发其端,使知所由;条晰其绪,使知所究:非「言」莫详。甚矣,事之有藉于「言」也』)。所选大体断自嘉靖之初,讫于天启之末(原书所辑,即止于此)。凡属以闽海──包括台湾为中心的关系文献,均在收罗之列。间有虽未直接涉及,但亦有其因果关联。
关于明季日人侵略台湾有关之记载,已略见「文丛」第二三七种「崇相集选录」「黄中丞勘功揭」、「中丞黄公倭功始末」及同书「附录」所收「东涌侦倭」、「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逸事考」诸篇。今由黄中丞(承玄)的「盟鸥堂集」(直接史料)选录倭情六疏,益信而有徵(本书正文已选黄疏二篇,但前一篇「题琉球咨报倭情疏」
本书选自明季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合辑的「皇明经世文编」,依前编「文丛」第二二九种「清经世文编选录」之例,名之曰「明经世文编选录」。书末,另就万历间福建巡抚黄承玄著「盟鸥堂集」加选有关倭情奏疏六篇,作为「附录」。
有明中叶以下,东南海上骚然;外由日本、荷兰,内因「流民」、「海寇」,台湾渐成为各方逋逃、贩越以至拓殖经营的对象。其间相互关系,极为错综复杂。本书所选诸家之言,虽未备纪事系统,要足以「导发其端、条晰其绪」(原书陈子龙序有云:『古者有记事之史,有记言之史。「言」之要者,大都见于记事之文矣。导发其端,使知所由;条晰其绪,使知所究:非「言」莫详。甚矣,事之有藉于「言」也』)。所选大体断自嘉靖之初,讫于天启之末(原书所辑,即止于此)。凡属以闽海──包括台湾为中心的关系文献,均在收罗之列。间有虽未直接涉及,但亦有其因果关联。
关于明季日人侵略台湾有关之记载,已略见「文丛」第二三七种「崇相集选录」「黄中丞勘功揭」、「中丞黄公倭功始末」及同书「附录」所收「东涌侦倭」、「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奏」、「逸事考」诸篇。今由黄中丞(承玄)的「盟鸥堂集」(直接史料)选录倭情六疏,益信而有徵(本书正文已选黄疏二篇,但前一篇「题琉球咨报倭情疏」
弁言 第 2 页
仅取其「结语」,后一篇「条议海防事宜疏」亦多删略,均非全件,因两存之)。至何以日人要侵略台湾──当时称为鸡笼山?本书选有徐光启的「海防迂说」,所言透澈淋漓,可谓是「导发其端、条晰其绪」的代表作。至于当年有关闽海的「流民」、「海寇」,自嘉靖间吴平以下,曾一本、林道乾等相继窃发,山海交鬨。后来郑芝龙等崛起,自非偶然。本书所选吴、曾、林诸人有关文字,亦藉以「导发其端」云尔(本书诸文虽无直接涉及郑芝龙事,惟在徐撰「海防迂说」中附有陈、徐诸人批语云:『近者闽中私市甚盛,而郑帅因收其利』;此云「郑帅」,即芝龙是。盖陈、徐等合辑「文编」在崇祯十一年间,而郑芝龙系元年就抚,是时已擢授副总兵矣,故曰「郑帅」也。以当时人论当时事,止就上引「郑帅因收其利」一语,足以概括郑芝龙大半生历史)。
此外,尚须说明一事。陈、徐诸人所辑原书,每篇几均附有一些说明或如前述的批语,刊注于正文之旁。本书遇有这类语句,在篇首者,特用小一号字系于标题之后;在文中者,则用同一号字另加括号附入适当字句之下。至「附录」「盟鸥堂集」有关倭情各疏所加标点,有待斟酌者颇多;尤以「擒倭报捷疏」中所列俘获「生倭」六十七人,除三名首领外,馀六十四人未能逐一标出姓名,至感遗憾!(望陆)
此外,尚须说明一事。陈、徐诸人所辑原书,每篇几均附有一些说明或如前述的批语,刊注于正文之旁。本书遇有这类语句,在篇首者,特用小一号字系于标题之后;在文中者,则用同一号字另加括号附入适当字句之下。至「附录」「盟鸥堂集」有关倭情各疏所加标点,有待斟酌者颇多;尤以「擒倭报捷疏」中所列俘获「生倭」六十七人,除三名首领外,馀六十四人未能逐一标出姓名,至感遗憾!(望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