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398-01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晋文纪卷十     明 梅鼎祚 编
西晋(十/)
  传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历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追封清泉侯)
   上武帝敦风节疏(帝初即位广纳直言玄为散/骑常侍与皇甫陶共掌諌职)
    (上疏诏报乃使玄草诏进/之帝虽甚善终不能用)
臣闻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隆于
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
卷十 第 1b 页 WYG1398-0195b.png
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
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
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
病复发于今陛下圣德龙兴受禅宏尧舜之化开正直
之路体夏禹之至俭综殷周之典文臣咏叹而已将又
奚言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
不恪臣是以犹敢有言
    武帝诏报
卷十 第 2a 页 WYG1398-0196a.png
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
   上兴学亲农疏
臣闻舜举五臣无为而化用人得其要也天下群司猥
多不可不审得其人也不得其人一日则损不赀况积
日乎典谟曰无旷庶官言职之不可久废也诸有疾病
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而宠存之既差而后
更用臣不废职于朝国无旷官之累此王政之急也臣
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
卷十 第 2b 页 WYG1398-0196b.png
自士已上子弟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各
随其才优劣而授用之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贾
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分
数之法周备如此汉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脩经艺
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
淫利而离其事徒系名于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今圣
明之政资始而汉魏之失未改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
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亟定其制通
卷十 第 3a 页 WYG1398-0196c.png
计天下若干人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为农三
年足有一年之储若干人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为商
贾足以通货而已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
务也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天下
享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流后世是以明堂月今著帝
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于有莘晏婴齐之大夫避庄
公之难亦耕于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当从
事于农矣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
卷十 第 3b 页 WYG1398-0196d.png
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众而拜赐不
在职者又多加以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
面食禄者参倍于前使冗散之官农而收其租税家得
其实而天下之榖可以无乏矣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
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
不令而行也为政之要计人而置官分人而授事士农
工商之分不可斯须废也若未能精其防制计天下文
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馀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
卷十 第 4a 页 WYG1398-0197a.png
贾有长者亦皆归之于农务农若此何有不赡乎虞书
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
也故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居不见久则竞为一切
之政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义合古
制夫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犹恐
化之不崇忽而不以为急臣惧日有陵迟而不觉也仲
尼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则尊其道者非惟尊其
书而已尊其人之谓也贵其业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
卷十 第 4b 页 WYG1398-0197b.png
其选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学校之纲举矣
    武帝诏报
二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益时事者也而主
者率以常制裁之岂得不使发愤耶二常侍所论或举
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然后主者八坐
广共研精凡关言于人主人臣之所至难而人主若不
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每念于此未尝不叹息也故前诏敢有直言勿有所距
卷十 第 5a 页 WYG1398-0197c.png
庶几得以发懞补过获保高位苟言有偏善情在忠益
虽文辞有谬误言语有失得皆当旷然恕之古人犹不
距诽谤况皆善意在可采录乎近者孔晁綦母和皆按
以轻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区区之朝无讳言
之忌也
   上便宜五事疏(泰始四年玄为御史中丞/时有水旱之菑上疏诏报)
臣闻圣帝明王受命天时未必无菑是以尧有九年之
水汤有七年之旱惟能济之以人事耳故洪水淊天而
卷十 第 5b 页 WYG1398-0197d.png
免沈溺野无生草而不困匮伏惟陛下圣德钦明时小
水旱人未大饥下祗畏之诏求极意之言同禹汤之罪
已侔周文之夕惕臣伏欢喜上便宜五事其一曰耕夫
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又旧兵持官牛
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
久众心安之今一朝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
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
欢乐臣愚以为宜佃兵持官牛者与四分持私牛与官
卷十 第 6a 页 WYG1398-0198a.png
中分则天下兵作欢然悦乐爱惜成榖无有损弃之忧
其二曰以二千石虽奉务农之诏犹不勤心以尽地利
昔汉氏以垦田不实徵杀二千石以十数臣愚以为宜
申汉氏旧典以警戒天下郡县皆以死刑督之其三曰
以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
水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
也今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伏见河堤
谒者车谊不知水势转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可分
卷十 第 6b 页 WYG1398-0198b.png
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其四曰古以步百为亩今以二
百四十步为一亩所觉过倍近魏初课田不务多其顷
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馀斛水田收数十斛
自顷以来日增田项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
至亩数斛已还或不足以偿种非与曩时异天地横遇
菑害也其病正在于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窃见河堤
谒者石恢甚精练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乞中书召恢
委曲问其得失必有所补益其五曰臣以为异域之人
卷十 第 7a 页 WYG1398-0198c.png
不与华同鲜卑最甚本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
患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此必为害之势也秦州刺史
胡烈素有恩信于西方今烈往诸胡虽已无恶必且消
弭然兽心难保不必其可久安也若后有动衅烈计能
制之惟恐胡虏适困于讨击便能东入安定西赴武威
外名为降可动复动此二郡非烈所制则恶胡东西有
窟穴浮游之地故复为患无以禁之也宜更置一郡于
高平川因安定西州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复除以充之
卷十 第 7b 页 WYG1398-0198d.png
以通北道渐以实边详议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并属
秦州令烈得专御边之宜
    诏报
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
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
急务也如所论皆善深知乃心广思诸宜动静以闻也
(并晋/书)
   诸官病奏(杜氏/通典)
卷十 第 8a 页 WYG1398-0199a.png
诸官有病满百日不差宜令去职优其礼秩既差而复

   贺老人星表
老人星见晖景光明圣主寿延享祚元吉自天之祐莫
不抃舞
   又
老人星见体色光明嘉占元吉弘无量之祐隆克昌之
祚普天同庆率土会欢(并艺文/类聚)
卷十 第 8b 页 WYG1398-0199b.png
   正朔议(泰始二年玄为散骑常侍/议诏从之 杜氏通典)
帝王受命应历禅代则不改正朔遭变征伐则改之舜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无改正之文唐虞正朔皆同明
矣夏殷周革命乃改魏受汉禅亦已不改至于服色皆
从其本唯节幡用黄大晋以金德王天下顺五行三统
之序矣
   五祀议(太平/御览)
礼大记云室中央中霤谓四霤之中也祭于漏井盖失
卷十 第 9a 页 WYG1398-0199c.png
之矣七祀之文皆云祀行而无井祭灶而不祭井于事
则阙夫设祀者非唯报功而已亦神道设教使民慎之
幽明也臣以为帝之都城宜祭一门正宫一门正室一
户井灶中霤亦各择其一正者祭之
   何曾苟顗论(晋书/)
以文王之道事其亲者其颍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称
曾闵今曰荀何内尽其心以事其亲外崇礼让以接天
下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有能行孝之道君子
卷十 第 9b 页 WYG1398-0199d.png
之仪表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令德不遵二夫子
之景行者非乐中正之道也又曰荀何君子之宗也又
曰颍昌侯之事亲其尽孝子之道乎存尽其和事尽其
敬亡尽其哀予于颍昌侯见之矣又曰见其亲之党如
见其亲六十而孺慕予于颍昌侯见之矣
   吏部尚书箴
明明王范制为九秩君执常道臣有定职各有攸司乂
用不慝贵无常尊贱不恒卑不明厥德国用颠危昔舜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98-0200a.png
举咎繇而俊乂在官汤举阿衡而不仁流屏且表正而
象平日夕而景侧处㗋舌者患铨衡之无常不患于不
明故曰无谓隐微废公任私无好自专违众取怨是以
古之君子无亲无疏纵心大伦修已以道弘道以身易
贵好爵书慎官人官不可妄授职不可闇受能者养之
致福不能者弊之招咎衡臣司书敢告左右(初学记昔/艺文云)
(舜举皋陶而俊乂在官夔龙出入朕命周仲山/甫亦允纳言 各有二句艺文参入范作轨)
   太子少傅箴(太平/御览)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98-0200b.png
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故近墨者
黑近朱者赤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正人在侧德义
盈堂鲍肆先入兰蕙不芳傅臣思训敢告君王
   口诫(艺文/)
勿谓何有积怨致咎勿曰不传伏流成川蚁孔溃河流
穴倾山
   拟金人铭作口铭(傅子/)
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98-0200c.png
莫多言蚁孔溃河溜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
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

   栋铭(御览/)
国有维辅室有栋梁室之倾尚可柱也心之倾不可辅

   笔铭
韡韡彤管冉冉轻翰正色玄墨铭心写言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98-0200d.png
   灯铭
晃晃华灯含滋炳灵素膏流液玄炷亭亭丹水阳辉飞
景兰亭(并初/学记)
   剑铭(并序/)
道德不修虽有千金之剑何所用之先王观变而服剑
所以立武象也太上有象而已其次则亲用之铭曰光
文耀武以卫乃国
   杖铭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98-0201a.png
杖正心安厥身以随不安则倾不贞则危
   镜铭
人徒鉴于镜止于见形鉴于人可以见情(并书/钞)
   印铭
惟昔先王配天垂则乃设印章作信万国取象晷度是
铭是刻文明慎密直方其德本立道生归乎玄默太上
结绳下无荒慝
   冠铭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98-0201b.png
居高无忘危在上无忘敬惧则安敬则正
   履铭
戒之哉念履正无履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徵(并初/学记)
   衣铭
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备内内修外饰
礼有制也
   裳铭
上衣下裳天地则也服从其宜君子德也(并书/钞)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98-0201c.png
   被铭
被虽温无忘人之寒无厚于已无薄于人
   澡盆铭
与其澡于水宁澡于德水之清犹可秽也德之修不可
尘也
   水龟铭
铸兹灵龟体象自然含出源水有似清泉润彼玄墨染
此弱翰申情写素经纬群言(素一作意/ 并御览)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98-0201d.png
   席左端铭
閒居勿极其欢
   席右端铭
寝处毋忘其患
   席左后铭
居其安无忘其危
   席右后铭
惑生于邪色祸成于多言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98-0202a.png
   龙铭
丽哉神龙诞应阳精潜景九渊飞曜天庭屈伸从时变
化无形偃伏污泥上凌太清
   灵蛇铭(御览作/神蛇)
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霄雾下
游山岳进此明珠预身龙族
   江夏任君铭
君讳倏承洪苗之高胄禀岐嶷之上姿质美圭璋志邈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98-0202b.png
云霄景行足以作仪范柱石足以虑安危弱冠而英名
播乎遐迩拜江夏太守内平五教外运六奇邦国乂安
飘尘不作铭曰峨峨任君应和秀生如山之峙如海之
渟才行阐茂文武是经群后利德泊然弗营宜享景福
光辅上京如何夙逝不延百龄(书钞太尉杨彪铭宾/于太仆㡳閒王驭宾)
(于鸿胪允正九仪莅/于少府考定百工)
   华岳铭序
易称法象莫大乎天地天以高明崇显而岳配焉地以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98-0202c.png
广厚为基而岳体焉若夫泰华之为镇也五岳列位而
存其首三条分方而处其中故能参两仪以比德协和
气之絪缊故云行与雨施兴雷风以动物是以古先历
代圣帝明王莫不燔柴加牲尊而祀焉于虞书则西巡
狩至于西岳而亲祭焉于礼则大司马掌其分域而大
宗伯典其礼祀也
   永宁太仆庞侯诔
蒸蒸孝敬行著闺庭如兰之芳如金之贞在乱不回处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98-0202d.png
暗斯明仁象春日威配秋霜慈恩雨施惠化风扬嘉善
献亲疾恶若雠品定人伦清浊异流将继四祖世据削
定天假其年主优其禄等勋伊吕比寿东岳
   汉高祖画赞
赫赫汉祖受命龙兴五星恊象神母告徵讨秦灭项如
日之升超从侧陋光据万乘
   汉明帝赞
肃矣孝明仗法任刑勤综万机察下以情未弘道治用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98-0203a.png
致太平专信俗儒非礼之经
   班婕妤画赞
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
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并艺/文)
   古今画赞(信陵/)
信陵魏雄虎视龙骧谋嬴奋骇雷动北疆
   又(孙武/)
孙武论兵实妙于神奇正迭用变化无形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98-0203b.png
   明德马皇后赞(艺文/)
明德马后执履贞素光崇六行动遵礼度作后作母帝
咨厥谋国赖内训家应显祚
   太常赵咨画赞
天下信之如日月仰之如云雨仁风翔于路衢礼让行
于士女时亮天工四门顺轨(并书/钞)
   杨阜赞序
君构潜谋以龙变应事机而虎发山西数郡获安者君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98-0203c.png
克敌之勋也
   扶风马钧序
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
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乃思绫
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
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
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
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先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98-0203d.png
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
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
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
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
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
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居京都城内
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98-0204a.png
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此二异也其后
人有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
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
木彫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
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
絙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此三
异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
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之于楼边悬湿牛皮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98-0204b.png
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
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
以车轮县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有裴子者上国之
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对裴
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巳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
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
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
必有所不解者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98-0204c.png
不已其相击刺必己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所以
不对也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
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
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
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辨是非
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
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98-0204d.png
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
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
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
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已智任天下之
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
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
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
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98-0205a.png
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
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
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
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朴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
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
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
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
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98-0205b.png
乡侯者曹羲也武安侯者曹爽也(魏志注/引傅子)
   乘舆马赋序
往日刘备之初降也太祖赐之骏马使自至厩选之历
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之下厩有的颅马委弃莫视
疲瘁骨立刘备抚而取之众莫不笑之马超破苏氏坞
坞中有骏马百馀匹自超以下俱争取肥好者而将军
庞恩独取一騧马形观既丑众亦笑之其后刘备奔于
荆州马超战于渭南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98-0205c.png
   筝赋序
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
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存鼓之则五
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
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
   琴赋序
神农氏造琴所以协和天下人性为至和之主齐桓有
鸣琴曰号钟楚庄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焦尾蔡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98-0205d.png
邕有绿绮皆名器也
   琵琶赋序
世本不载作者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
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载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
上之乐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之象也盘圆柄直阴阳
之序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语目
之故云琵琶取易传于外国也杜挚以为嬴秦之末盖
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据以意断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98-0206a.png
之乌孙近焉
   弹棋赋序
汉武帝好蹴鞠刘向以为蹴鞠劳人体竭人力非至尊
所宜御乃因其体而作弹棋以解之今观其道蹴鞠道
(艺文投壶赋序云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注心也)
   蜀葵赋序
蜀葵其苗似瓜瓠尝种之一年引苗而生华经二年春
乃发既大而结鲜紫色曜日(并御/览)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98-0206b.png
   紫华赋序(艺文/)
紫华一名长乐华旧生于蜀其东界特饶中国奇而种
之余嘉其华纯耐久可历冬而服故与友生各为之赋
(朝华赋序朝/华丽木也)
   芸香赋序(御览/)
始以微香进入终于损弃黄壤吁可闵也遂咏而赋之
(又菊赋序诗人睹王睢而咏后妃之/德屈平见朱橘而申贞臣之志焉)
   矫情赋序(书钞/)
卷十 第 23a 页 WYG1398-0206c.png
我太宗文皇帝命臣作西征赋又命陈徐诸臣作箴皆
含玉吐金烂然成章
   拟四愁诗序(傅玄/集)
张平子作四愁诗体小而俗七言类也聊拟而作之名
曰拟四愁诗
   七谟序(御览/)
昔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骃李尤
桓麟崔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
卷十 第 23b 页 WYG1398-0206d.png
七欣七依七款七说七蠲七举之篇于时通儒大才马
季长张平子亦引其源而广之马作七广张造七辨或
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以黜瑰奓而托讽咏扬晖播烈
垂于后世者凡十有馀篇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
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
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世之贤明多称七
激工余以为未尽善也七辨似也非张氏至思比之七
激未为劣也七释佥曰妙哉吾无閒矣若七依之卓轹
卷十 第 24a 页 WYG1398-0207a.png
一致七辨之缠绵精巧七启之奔逸壮丽七释之精密
閒理亦近代之所希也
   叙连珠(艺文/)
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才子
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其文体辞丽而言
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览者微悟合于古
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
珠也班固喻美辞壮文章弘丽最得其体蔡邕似论言
卷十 第 24b 页 WYG1398-0207b.png
质而辞碎然旨笃矣贾逵儒而不艳傅毅文而不典(劝/御)
(览作/讽)
   祝祖文
祖君自东百灵齐行翠盖翩翩象舆彫箱王于进驾骖
服调良(书钞骥魏德颂朱旗翳天玄甲炤路又戎车万/驷逸 千群 客难振笔若天文运思若回云)
  傅咸(字长虞玄子嗣封历御/史中丞兼司𨽻校尉)
   上武帝省官重农奏(咸宁中咸迁司徒左长史/时帝留心政道诏问朝臣)
    (政之损/益上言)
卷十 第 25a 页 WYG1398-0207c.png
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踰陛下也然泰始
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
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
多而亲农者少也臣以顽疏谬忝近职每见圣诏以百
姓饥馑为虑无能云补伏用惭恧敢不自竭以对天问
旧都督有四今并监军乃盈于十夏禹敷土分为九州
今之刺史几向一倍户口比汉十分之一而置郡县更
卷十 第 25b 页 WYG1398-0207d.png
多空校牙门无益宿卫而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
侯复坐置官属诸所宠给皆生于百姓一夫不农有受
其饥今之不农不可胜计纵使五稼普收仅足相接暂
有菑患便不继赡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
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
   论世俗奢侈书(时为车/骑司马)
臣以为榖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
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菑古
卷十 第 26a 页 WYG1398-0208a.png
者尧有茅茨今之百姓竞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
贾竖皆厌粱肉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绫罗
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𨽻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
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旷人稀而患不足由于
奢也欲时之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毛玠
为吏部尚书时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帝叹曰孤之法
不如毛尚书令使都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
难矣(并晋/书)
卷十 第 26b 页 WYG1398-0208b.png
   请贬荀恺奏(司𨽻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乃造杨骏咸为尚书左)
    (丞奏恺惠帝以/骏管朝政不问)
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圣恩矜悯听
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謟媚之敬无友于之情
宜加显贬以隆风教
   上惠帝论补内官书(诏群僚举郡县之职以补/内官咸为御史中丞上书)
臣咸以为夫兴化之要在于官人才非一流职有不同
譬诸林木洪纤枉直各有攸施故明扬逮于仄陋畴咨
卷十 第 27a 页 WYG1398-0208c.png
无拘内外之任出处随宜中间选用惟内是隆外举既
颓复多节目竞内薄外遂成风俗此弊诚宜亟革之当
内外通塞无所偏耳既使通塞无偏若选用不平有以
深责责之苟深无虑不平也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
官人而可以限乎伏思所限者以防选用不能出人不
能出人当随事而制无须限法法之有限其于致远无
乃泥乎或谓不制其法以何为责臣闻刑惩小人义责
君子君子之责在心不在限也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
卷十 第 27b 页 WYG1398-0208d.png
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如此非徒
御之以限法之所致乃委任之由也委任之惧甚于限
法是法之失非巳之尤尤不在已责之无惧所谓齐之
以刑人免而无耻者也苟委任之一则虑罪之及二则
惧致怨谤巳快则朝野称咏不善则众恶见归此之战
战孰与倚限法以苟免乎(并晋/书)
   劾夏侯承奏(咸为御史中丞/奏诏免承官)
少府夏侯承取官田立私屋近小人委以家计令工匠
卷十 第 28a 页 WYG1398-0209a.png
窃盗官物附益于私所营唯利丑问充斥大臣秽浊无
以为训(王隐/晋书)
   劾夏侯骏事
令史张济案行城东见有新立屋间筣笓障二十丈推
问是少府夏侯骏所作请免骏官(御览/)
   上自陈表(咸遭继母忧去职起以议郎长兼/司𨽻校尉催使摄职上表陈乞)
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
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臣虽
卷十 第 28b 页 WYG1398-0209b.png
不能灭身以全礼教义无腼然虚忝隆宠前受严诏视
事之日私心自誓陨越为报以货赂流行所宜深绝切
敕都官以此为先而经弥日月未有所得斯由陛下有
以奖厉虑于愚戆将必死系故自掩检以避其锋耳在
职有日既无赫然之举又不应弦垂翅人谁复惮故光
禄大夫刘毅为司𨽻声震内外远近清肃非徒毅有王
臣匪躬之节亦由所奏见从威风得伸也
    惠帝诏报
卷十 第 29a 页 WYG1398-0209c.png
但当思必应绳中理威风自伸何独刘毅
   劾王戎奏(咸以长吏到官未几便迁百姓困于/无定吏卒疲于送迎时仆射王戎兼)
    (吏部领选咸奏免官下诏解禁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越局侵官奏免咸诏亦不问)
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今内外群官居职未期
而戎奏还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诈
由生伤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
风俗非徒无益乃有大损宜免戎官以敦风俗
   同前(前见王戎传/此傅咸传)
卷十 第 29b 页 WYG1398-0209d.png
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
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
等官
    惠帝诏报
政道之本诚宜久于其职咸奏是也戎职在论道吾所
崇委其解禁止
   上论劾王戎事(咸复奏称引故事条理/灼然朝廷无以易之)
案令御史中丞督司百僚皇太子以下其在行马内
卷十 第 30a 页 WYG1398-0210a.png
有违法宪者弹纠之虽在行马外而监司不纠亦得奏
之如今之文行马之内有违法宪谓禁防之事耳宫内
禁防外司不得而行故专施中丞今道路桥梁不修斗
讼屠沽不绝如此之比中丞推责州坐即今所谓行马
内语施于禁防既云中丞督司百僚矣何复说行马之
内乎既云百僚而不得复说行马之内者内外众官谓
之百僚则通内外矣司𨽻所以不复说行马内外者禁
防之事已于中丞说之故也中丞司𨽻俱纠皇太子以
卷十 第 30b 页 WYG1398-0210b.png
下则共对司内外矣不为中丞专司内百僚司𨽻专司
外百僚自有中丞司𨽻以来更互奏内外众官惟所纠
得无内外之限也而结一旦横挫臣臣前所以不罗缕
者冀因结奏得从私愿也今既所愿不从而敕云但为
过耳非所不及也以此见原臣忝司直之任宜当正已
率人若其有过不敢受原是以申陈其愚司𨽻与中丞
俱共纠皇太子以下则从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也得
纠皇太子而不得纠尚书臣之闇塞既所未譬皇太
卷十 第 31a 页 WYG1398-0210c.png
子为在行马之内邪皇太子在行马之内而得纠之尚
书在行马之内而不得纠无有此理此理灼然而结以
此挫臣臣可无恨耳其于观听无乃有怪邪臣识石公
前在殿上脱衣为司𨽻荀恺所奏先帝不以为非于时
莫谓侵官今臣裁纠尚书而当有罪乎(并晋/书)
   特进执璧奏(王隐晋书/百官表)
公品第一执圭坐侍臣之上特进品第二执皮帛坐侍
臣之下以有旧制今启特进宜执璧继公
卷十 第 31b 页 WYG1398-0210d.png
   奏事(初学/记)
尚书旧奏给介士二百人人给大铜口刀各一枚
   请立二社表(太康九年诏曰社实一神其/并二社之礼司马傅咸表)
祭法二社各有其义天子尊事郊庙故冕而躬耕也者
所以重孝享之粢盛致殷荐于上帝也榖梁传曰天子
亲耕以供粢盛亲耕谓自报自为立社者为耤而报也
国以人为本人以榖为命故又为百姓立社而祈报焉
事异报殊此社之所以有二也王景侯之论王社亦谓
卷十 第 32a 页 WYG1398-0211a.png
春祈耤田秋而报之也其论太社则曰王者布下圻内
为百姓立之谓之太社不自立之于京师也景侯此论
据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景侯解曰今之里
社是也景侯解祭法则以置社为人间之社矣而别论
复以太社为人间之社未晓此旨也太社天子为人而
祀故称天子社郊特牲曰天子太社必受霜露风雨夫
以群姓之众王者通为立社故称太社若夫置社其数
不一盖以里所为名左氏传盟于清丘之社是也人间
卷十 第 32b 页 WYG1398-0211b.png
之社既已不称太矣若复不立之京都当安所立乎祭
法又曰王为群姓立七祀自为立七祀言自为者自为
而祀也为群姓者为群姓而祀也太社与七祀其文正
等说者穷此因云坟籍但有五祀无七祀也案祭五祀
国之大祀七者小祀周礼所云祭凡小祀则墨冕之属
也景侯解大厉曰如周杜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今云
无二社者称景侯祭法不谓无二则曰口传无其文也
夫以景侯之明拟议而后为解而欲以口论除明文如
卷十 第 33a 页 WYG1398-0211c.png
此非但二社当是思惟景侯之后解亦未易除也前被
敕尚书召诰社于新邑惟一太牢不二社之明义也案
郊特牲曰社稷太牢必援一牢之文以明社之无二则
稷无牲矣说者则曰举社以明稷何独不可举一以明
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若有过而除之不若过而存之
况存之有义而除之无据乎周礼封人掌设社㙺无稷
字今帝社无稷盖出于此然国主社稷故经传动称社
稷周礼王祭稷则絺冕此王社有稷之文也封人设㙺
卷十 第 33b 页 WYG1398-0211d.png
之无稷字说者以为略文从可知也谓宜仍旧立二社
而加立帝社之稷(二社晋书作王社太社人间作众庶/说者曰举社则稷可知苟可举社以)
(明稷何独不举一以明二社㙺/作社壝设㙺作所掌设社壝)
   续上二社表(时成粲议景侯论太社不立京都/欲破郑氏咸重表 景侯王肃)
如粲之论景侯之解文以此坏大雅云乃立冢土毛公
解曰冢土太社也景侯解诗即用此说禹贡惟土五色
景侯解曰王者取五色土为太社封四方诸侯各割其
方色王者覆四方也如此太社复为立京都也不知此
卷十 第 34a 页 WYG1398-0212a.png
论从何出而与解乖上违经记明文下坏景侯之解臣
虽顽蔽少长学问不能默已谨复续上(粲晋书作祭法/从何出作何从)
(而/出)
    武帝诏
社实一神而相袭二位众议不同何必改作其使仍旧
一如魏制(并宋/书)
   迁尚书左丞表(书钞/)
左丞职轻事重以贱制贵人所难居臣以闇劣猥忝斯
卷十 第 34b 页 WYG1398-0212b.png
任愧于不称惧罪之及夙夜惶恐寝食无宁
   理李含表(含字世容任历秦国郎中令领始平/中正元康中秦王薨含依台仪葬讫)
    (除丧尚书赵浚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传祇以名义贬含咸为御史中丞上表惠帝)
    (不从遂/被贬退)
臣州秦国郎中令始平李含忠公清正才经世务实有
史鱼秉直之风虽以此不能恊和流俗然其名行峻厉
不可得掩二郡并举孝廉异行尚书郭奕临州含寒门
少年而奕超为别驾太保卫瓘辟含为掾每语臣曰李
卷十 第 35a 页 WYG1398-0212c.png
世容当为晋匪躬之臣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
皆所目见也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
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
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吉于上
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
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
敦重也夫宁尽乃叙明以哀其病耳异于天朝制使终
丧未见斯文国制既葬而除既除而祔爰自汉魏迄于
卷十 第 35b 页 WYG1398-0212d.png
圣晋文皇升遐武帝崩殂世祖过哀陛下毁顿衔疚谅
闇以终三年率土臣妾岂无攀慕遂服之心实以国制
不可而踰故于既葬不敢不除天王之丧释除于上藩
国之臣独遂于下此不可安复以秦王无后含应为丧
主而王丧既除而祔则应吉祭因曰王未有庙主不应
除服秦王始封无所连祔灵主所居即便为庙不问国
制云何而以无庙为贬以含今日之所行移博士使案
礼文必也放勋之殂遏密三载世祖之崩数旬即吉引
卷十 第 36a 页 WYG1398-0213a.png
古绳今阖世有贬何但李含不应除服今也无贬王制
故也圣上谅闇哀声不辍股肱近侍犹宜心丧不宜便
行婚娶欢乐之事而莫云者岂不以大制不可而曲邪
且前以含有王丧上为差代尚书敕王葬日在近葬讫
含应摄职不听差代葬讫含犹踌躇司徒屡罚访问踧
含摄职而随击之此为台敕府符陷含于恶若谓台府
为伤教义则当据正不正符敕唯含是贬含之困踬尚
足惜乎国制不可偏耳又含自以陇西人虽户属始平
卷十 第 36b 页 WYG1398-0213b.png
非所综悉自初见使为中正反覆言辞说非始平国人
不宜为中正后为郎中令又自以选官引台府为比以
让常山太守苏韶辞意恳切形于文墨含之固让乃在
王未薨之前葬后踌躇穷于对罚而摄职耳臣从弟祗
为州都督意在欲隆风教议含已过不良之人遂相扇
动冀挟名义法外致案足有所邀中正庞腾便割含品
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
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晋书如俯就王制下通/典作 令除服葬后十)
卷十 第 37a 页 WYG1398-0213c.png
(七日乃亲中正职时议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而复/闵于天子之丧既葬而除便云天朝殊尊援以为准非)
(所宜言若王者之丧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蕃/国欲同不除乃当云天朝殊尊援以为准非所宜言耳)
(礼薄也下有未喻此旨四字下有皆所共行四字而王/丧既除而祔作于今之制既葬应除而祔遏密三载世)
(祖之崩数旬即吉引古绳今阖世有贬作四海遏密八/音至于三载太宗之崩曾不数旬释然即吉引古绳今)
(阖代皆应有贬踧含下有含乃视事含承天台之敕逼/司徒之符然后摄职台府作台敕府符台府为比下有)
(不应为中正一句为腾所/侮下有不胜其愤一句)
   又表(杜氏/通典)
臣以国之大制不可而偏秦国郎中令李含承尚书之
卷十 第 37b 页 WYG1398-0213d.png
敕奉丧服之命既葬除服而中正庞腾无所据仗贬含
品三等谓此未值汉魏以来施行之制具以表闻未尝
朝廷当云何腾等之论以秦王无后前又有诏以此谓
含不应除服愚谓诸侯之制不得异于天朝就秦王
嗣于制亦自应除且秦王无后乃前有诏朝野莫不闻
知而尚书下敕葬讫含自应摄职不应差代寻举为台
郎又司徒摘罚访问催含摄职如此台府亦皆谓含既
葬应除也相是纯臣群臣之首奏令含释服亦无馀疑
卷十 第 38a 页 WYG1398-0214a.png
至于含除便独为罪窃谓有负于情臣之在事小大欲
尽使在优崇况国之大制当垂将来心所不安而不敷
写谨重以闻乞中书见诘犹百虑当一得也
   凉州表(御览/)
凉州民先办靴从军之物然后作衣
   与太傅杨骏书(咸为尚书左丞惠帝即位骏/以太后父辅政咸言于骏)
事与世变礼随时宜谅闇之不行尚矣由世道弥薄权
不可假故虽斩焉在疚而躬览万机也逮至汉文以天
卷十 第 38b 页 WYG1398-0214b.png
下体大服重难久遂制既葬而除世祖武皇帝虽大孝
烝烝亦从时释服制心丧三年至于万机之事则有不
遑今圣上欲委政于公谅闇自居此虽谦让之心而天
下未以为善天下未以为善者以亿兆颙颙戴仰宸极
听于冢宰惧天光有蔽人心既已若此而明公处之固
未为易也窃谓山陵之事既毕明公当思隆替之宜周
公圣人犹不免谤以此推之周公之任既未易而处况
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得意忘言言未易尽苟明公
卷十 第 39a 页 WYG1398-0214c.png
有以察其悾款言岂在多
   与汝南王亮书(亮辅政为太宰欲取悦众论诛/杨骏之功督将侯者千八十一)
    (人咸为御史/中丞致书)
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犹
不免疑况臣既不圣主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
上在谅闇听于冢宰而杨骏无状便作伊周自为居天
下之安所以至死其罪既不可胜亦是殿下所见骏之
见讨发自天聪孟观李肇与知密旨耳至于论功当归
卷十 第 39b 页 WYG1398-0214d.png
美于上观等巳数千户县侯圣上以骏死莫不欣悦故
论功宁厚以叙其欢心此群下所宜以实裁量而遂扇
动东安封王孟李郡公馀侯伯子男既妄有加复又三等
超选此之熏赫震动天地自古以来封赏未有若此者
也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
而乐祸其可极乎作此者皆由东安公谓殿下至止当
有以正之正之以道众亦何所怒乎众之所怒在于不
平耳而今皆更倍论莫不失望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
卷十 第 40a 页 WYG1398-0215a.png
已窃以为忧又讨骏之时殿下在外实所不综今欲委重
故令殿下论功论功之事实未易可处莫若坐观得失有
居正之事宜也(殿中郎孟观李肇构杨太后父骏于贾后/废骏而东安公繇率众讨骏进封东安王)
   又諌汝南王书(咸复以亮辅政/专权又諌之)
杨骏有震主之威委任亲戚此天下所以諠哗今之处
重宜反此失谓宜静默颐神有大得失乃维持之自非
大事一皆抑遣比四造诣及经过尊门冠盖车马填塞
街衢此之翕习既宜弭息又夏侯长容奉使为先帝请
卷十 第 40b 页 WYG1398-0215b.png
命祈祷无感先帝崩背宜自咎责而自求请命之劳而
公以为少府私窃之论云长容则公之姻故至于此一
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咸之为人不
能面从而有后言尝触杨骏几为身祸况于殿下而当
有惜往从驾殿下见语卿不识韩非逆鳞之言耶而歘
摩天子逆鳞自知所陈诚额额触猛兽之须耳所以敢
言庶殿下当识其不胜区区前摩天子逆鳞欲以尽忠
今触猛兽之须非欲为恶必将以此见恕(并晋书长夏/侯骏字 容)
卷十 第 41a 页 WYG1398-0215c.png
   又与汝南王笺(亮以卫权为尚书郎咸与亮笺/ 权字伯舆陈留襄邑人见三)
    (都/赋)
卫伯舆贵妃兄子诚有才章应作台郎然未得东宫官
属东宫官属前思杨骏亲理塞路今有伯舆复越某作
郎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吠遂至回听(傅咸集曹/书钞答)
(志书英气泉/涌逸藻波腾)
   司𨽻教(书钞/)
司𨽻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
卷十 第 41b 页 WYG1398-0215d.png
顺者也(顺一/作从)
   又教(御览/)
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
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姥独何哉
   又教(傅咸集/)
屠牛酤酒凿钱作锡皆有损害
   相谕草书钞
黄纸故事铺不上皆取急与自顷多废辄皆移病前门
卷十 第 42a 页 WYG1398-0216a.png
自今以后尚书铺上不(音乌引/也又音枯)
   御史中丞箴(并序/御览)
百官之箴以箴王阙余承先君之踪窃谓宪台惧有沗
累垂翼之责且造斯箴以自勖厉不云自箴而云御史
中丞箴者凡为御史中丞通以箴之也词曰
煌煌天文众星是环爰立执法其晖有焕执宪之纲秉
国之宪鹰扬虎视肃清违慢蹇蹇匪躬是曰王臣既直
其道奚顾其身身之不顾孰有弗震邦国若否惟仲山
卷十 第 42b 页 WYG1398-0216b.png
甫是明焉用彼相莫扶其倾淮南构逆实惮汲生赫赫
有国可无忠贞忧责有在绳亦必直良农耕秽勿使能
植无礼是逐安惜翅翼咨尔庶僚各敬乃职无为罚先
无怙厥力怨及朋友无惭于色得罪天子内省有恧是
用作箴惟以自敕
   烛铭(御览/)
煌煌丹烛焰焰飞光取则龙景拟象扶桑照彼玄夜炳
若朝阳焚形监世无隐不彰
卷十 第 43a 页 WYG1398-0216c.png
   邛竹杖铭(艺文/)
嘉兹奇竹质劲体直立比高节示世矜式
   扇铭(书钞/)
武都太守房仲发遗扇无以报为铭以识之云行藏惟
时孔颜齐轨
   皇太子释奠颂
蒸蒸皇储既睿且聪神而明之夫岂发蒙谦以制礼靡
事不恭企兹良辰卜近于中乃修嘉荐于国之雍敬享
卷十 第 43b 页 WYG1398-0216d.png
先师以畴圣功亹亹皇储希心阙里光光舆服穆穆容
止祗奉圣灵躬承明祀济济儒生侁侁胄子清酒千觞
匪宴斯喜欣道之弘自今以始(初学记知艺文类聚载/云生而 之上于皇储)
(以能而问处实若虚爰雕圣章玉采是敷/乃备嘉荐于国之雍敬享先师以畴圣功)
   中郎将曹府君碑
伊父文朝雅然正色既侍皇帷谠言常则(北堂书钞襄/邑侯诔云言)
(研其几文/艳春兰)
   感别赋序
卷十 第 44a 页 WYG1398-0217a.png
友人鲁叔虎雅量弘济思心辽远余自少与之相长情
相亲爱有如同生其后迁太子洗马俄而谬蒙朝私猥
忝斯职虽惧不称而喜得与此子同班共事天下之遇
未有若此周旋三载鲁生迁尚书郎虽别不远而情甚
怅恨退作兹赋云尔
   伸怀赋序
余自无施缪为众论所许补太子洗马才不称职意常
默然(并御/览)
卷十 第 44b 页 WYG1398-0217b.png
   喜雨赋序
泰始九年自春不雨以涉夏节草木共然百姓以尧有
九载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恐遭斯运并有惧心圣皇劳
虑分使祈祷遍于群望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请雨百
辟莅事三朝而大雨降退作斯赋(并艺/文)
   感凉赋序(初学/记)
盛夏月困于炎热热甚不过旬日而复自凉以时之凉
命亲友曲会作赋尔
卷十 第 45a 页 WYG1398-0217c.png
   神泉赋序(御览/)
余所居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温则水物冬
生冷则冰可以过每夏游之不知岁之有暑耳
   登芒赋序(傅咸/集)
左光禄大夫济北侯荀公前丧元妃及失令子葬于西
芒有以感怀而作斯赋
   玉赋序(艺文/)
易称乾为玉玉之美与天合德其在玉藻仲尼论之备
卷十 第 45b 页 WYG1398-0217d.png
矣非复鄙文所可称述
   画像赋序
先有画卞和之像者以为臧文仲之知柳下惠之贤而
不与立卞和自刖以有證相去远矣戏画其像于卞子
之旁特赤其面以示犹有惭色
   相风赋序
相风之赋盖以富矣然辞义大同惟中书张令以太史
相风独无文饰故特赋之太仆寺丞武君宾树一竹于
卷十 第 46a 页 WYG1398-0218a.png
前庭其上颇有枢机插以鸡毛于以占事知来与彼无
异斯乃简易之至有殊太史相风张氏之赋非其至者
(并御/览)
   犀钩赋序(艺文/)
世称鸡骇之犀闻之父常侍曰犀之美者有光鸡见影
而惊故曰骇鸡有以此钩见遗者乃为之铭
   羽扇赋序(世说/注)
昔吴人直截鸟翼而摇之风不减方圆二扇而功无加
卷十 第 46b 页 WYG1398-0218b.png
然中国莫有生意者灭吴之后翕然贵之无人不用
   污卮赋序
人有遗余琉璃卮者小儿窃弄墯之不絜意既惜之又
感物之污辱乃丧其所以为宝况君子行身而可以有
玷乎
   烛赋序
余治狱至长安在远多怀与同行夜饮以忘愁顾惟烛
之自焚以致用亦犹杀身以成仁矣感为之赋(并艺/文)
卷十 第 47a 页 WYG1398-0218c.png
   栉赋序(书钞/)
大才治世犹栉之理发也理发不可无栉治世不可无

   仪凤赋序
鹪鹩赋者广武张侯之所造也以其形微处卑物莫之
害也而余以为物生则有害有害而能免所以贵乎才
智也夫鹪鹩既无智足贵亦祸害未免免乎祸害者其
唯仪凤也
卷十 第 47b 页 WYG1398-0218d.png
   燕赋序
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岁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并艺/文)
   鸠赋序
余舍下种楸蔚然成林閒居无为有时游之顾见斑鸠
音声可悦于是捕而畜之既而驯扰偶出之笼无何失
之其后时一来飞翔低首似如有恋故聊赋之
   粘蝉赋序
卷十 第 48a 页 WYG1398-0219a.png
樱桃其为树则多荫其为果则先熟故种之于厅所之
前时以盛暑逍遥其下有蝉鸣焉仰而见之故命粘取
以弄小儿退惟当蝉之得意于斯树不知黏之将至亦
犹人之得意于富贵而不虞祸之将来也
   蜉蝣赋序
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翼可以有兴
遂赋之
   叩头虫赋序
卷十 第 48b 页 WYG1398-0219b.png
叩头虫虫之微细者然教之辄叩头人以其叩头伤之
不祥故莫之害也(并御/览)
   萤火赋序
余曾独处夜不能寐顾见萤火意遂有感于是执以自
照而为之赋
   桑树赋序
世祖昔为中垒将军于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馀年
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入朝以此庐为便坐
卷十 第 49a 页 WYG1398-0219c.png
   舜华赋序
佳其日新之美故种之前庭而为之赋(并艺/文)
   芸香赋序
先君作芸香赋词美高丽有睹斯卉蔚茂馨香同游
使余为序
   款冬赋序
余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也冰凌盈谷积雪
被崖顾见款冬煜然始敷(太平御览载此下皆韵语实/赋非序也杨慎丹铅录引作)
卷十 第 49b 页 WYG1398-0219d.png
(序恐/非)
   答辛旷诗序(初学/记)
尚书左丞弹八座以下居万机之会斯乃皇朝之司直
天台之管辖余前为右丞具知此职之要后忝此任僶
俛从事日慎一日(一作答卞/壸诗序)
   答潘尼诗序
司州秀才潘正叔识通才高以文学温雅为博士余性
直而处清论褒贬之任作诗以见规虽褒饰之举非所
卷十 第 50a 页 WYG1398-0220a.png
敢闻而斐粲之辞良可乐也答之虽不足以相酬报所
谓盍各言志也
   答栾弘诗序
安乐令栾弘太傅钜平侯羊公辟未就而公薨后应司
州之命举秀才博文通济之士余失和于府当换为护
军司马赋诗见赠答之云尔
   赠何劭王济诗序
朗陵公何敬祖咸之从内兄国子祭酒王武子咸从姑
卷十 第 50b 页 WYG1398-0220b.png
之外孙也并以明德见重于世咸亲之重之情犹同生
义则师友何公既登侍中武子俄而亦作二贤相得甚
欢咸亦庆之然自恨闇劣虽愿甚缱绻而从之末由历
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以贻之云尔
  傅祗(字子庄咸从父弟历/司徒封灵川县公)
   与太傅杨骏书(祇为常侍左军将军武帝崩梓/宫在殡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
    (进封爵祇与/骏书骏不从)
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晋书/)
卷十 第 51a 页 WYG1398-0220c.png
  傅畅(祇少子历秘书丞殁于/石勒为大将军右司马)
   自叙(御览/)
畅字洪道年五岁散骑常侍扶风鲁叔虎与先公甚
友善以德量喜与余戏常解衣褶被其背脱余金镮与
侍者谓余当吝惜而余笑与之经数日不索遂于此见
名言论甚重(晋书字/世道)
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
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政
卷十 第 51b 页 WYG1398-0220d.png
至于上品以宿年为先是以乡里素滞屈者渐得叙也
  杜万年
   相风赋序
太仆传侯命余赋之诚知武夫在野非荆宝之伦长庚
启明非曜灵之匹(御览/)
 
 
 西晋文纪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