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 页

   重建台湾郡城图说(图一)

  查台郡自隶版图后,以地滨大海、土疏沙淤,未建城垣。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世宗宪皇帝颁谕督臣,深以台湾起建石城,非宜;且附近府治有鹿耳门号称天险,备设台、拨兵巡视,自足以资捍御。复允督臣奏请,于现定城基之外栽种刺竹,藉为藩篱;实因地制宜,甚有裨益:庙谟宏远,著于甲令。
  先是,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台邑周令(钟瑄)创树木栅,周围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辟建七门。乾隆初年(一七三六),七门始易以石;但事属草创,未能完备。元枢抵台后,巡阅城垣,现存木栅岁久半多朽烂,城基间为民人侵占;历年既远,难以根究。所树刺竹亦多残拔,存者无几:殊无以资捍卫。元枢伏念台郡为海外重地,城垣为卫郡之要事;首宜修建,以护居民。除将旧栅修其残缺外,又将被侵旧址,逐为清釐;仍恐有碍居民庐墓,因其地势酌为变通,以期无扰。复念向来只有木栅一层,致被残拔;是以于旧栅之内,按照城基另建木城,比旧栅加高三尺。又于新旧木栅之中酌留空隙丈二馀地,密种刺竹、珊瑚、箖投。有关扼要处所,各建敌台一座,安置位于上;雉堞一如城楼式,共计一十有八座。并于城内添设窝铺,如台之数。分拨兵役,昼夜防守;自西南以至北城,鸣金击柝,周遭相应。郡西面海,西门为自口进郡要隘。旧以滨海之地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 页
无从树栅,只设南、北台二座;今于台左右添设木栅两翼,另建小西门(原文误水西门)一座,并增台三座。又查附北门外之军工大厂,旧制并无城门;今又添建大厂门一座,以资锁钥:于海疆捍御之方,层层严警,洵称金汤巩固、山海敉宁矣。
  是役一切经费,元枢首捐廉俸;而郡中绅士乐观厥成,捐输恐后。慎选董事经理,不假胥役之手,以杜侵冒。复同厅、县筹捐生息,以为每年修理之需;法颇周备,可垂永久。
     (附)北台泉图说

    (小北门外,向有台一座、营房数间。其地与鹿口紧对,建立台,实为扼要;年久台圮,急须修整。元枢于建城时亲诣其地,台旁见有泉源,酌之甚甘。因照旧台故址,新为建筑;外叠方台五级,设大三座。上覆以亭,周遭扶以石栏。疏凿泉源,浚为深池;引泉自台后绕亭左右,澄碧光莹,拱如玉玦:幽遐之致,可备登眺。筑斯台也,原以还旧观而严守御;境之胜概,则固曩时之所未有也。)
图一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 页

   重修台湾府署并建迎晖阁、景贤舫图说(图二?)

  查台湾府署,自雍正己酉年(七年、一七二九)前知府倪守(象恺)所建。越二年辛亥(九年、一七三一),王守(士任)又踵修之。乾隆乙酉(三十年、一七六五)前臬宪蒋讳允焄守郡时,于署之西偏创建鸿指园以为宴集之地。
  元枢抵任后,相度形势:府署前则面南,地势颇高。自三堂以后,渐就低洼;愈北愈低,高下竟至数丈。其东北一隅,不及鸿指园之半。地势既高低不齐,基址又偏而不整。台郡为海外重任,署斋为司土者所居;纲纪政地,自宜整饬,以壮观瞻。元枢谨捐资,自三堂内署而后以至北隅,就其低洼,用土填筑;与署前地势,其高相等。复度东北偏缺之处,购买民居数亩;与署右西偏鸿指园,其方相埒。并于署内堂后创建迎晖阁一所,敬奉天后圣像;阁后建夜告台。又另建景贤舫一进,舫后建屋七楹为书斋;左右各置厢房,周围高筑墙垣。墙外崩崖断岸筑以坚土,绕岸卫以珊瑚、刺竹,以保永久。现在府署形势整齐,较之旧时颇为改观。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 页

图二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 页
   恭修万寿宫图说(图三)

  查台郡万寿宫系前臬宪蒋讳允焄守郡时所建,规制极为宏敞。但历今十有馀载,为风雨损剥,未经修整。元枢伏念海外臣工既远阙廷,祝釐朝政之所岁久缺修,自宜增饰,恭昭葵向私忱。兹敬谨饬材庀工,增涂塈以资炳焕,修栋阿以壮崇隆。现在云粢龙角䌽绚海隅,文武臣工俱庆加展瞻云就日之忱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 页
    (附)万寿宫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二九面)

(附)万寿宫图碑

图三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 页

   重修海会寺图说(图四)

  查海会寺在郡城之北门外五里许,系「伪郑」北园旧址。郑氏既灭,台馆荒芜。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0),台厦道王讳效宗偕总镇王公(化行)改为佛寺,名曰「海会」;并置寺产,以为常住之业。寺以年久缺修,田为僧人盗卖;椽颓桷朽,满目荒凉。
  上年钦奉恩诏修葺庙宇,念兹海外绝无胜地可供游涉,此寺载在「郡志」,有关名胜,若任其摧残、不行及时葺治,势必日就圮坏;后来即欲修理,无从措手。于是鸠工饬材,大加修整。其前正屋三楹为山门,门内供奉弥勒佛像;两旁塑护法尊者二像,高二丈许。其后金刚四尊,高亦如之。又内为甬道,左右建钟、鼓楼各一座。楼之旁,各建厢房三楹。中为大殿,供奉如来、文殊、普贤佛像,狮、象、莲座,皆高丈馀。殿内左右塑罗汉像,皆以金饰。殿后,供奉韦陀。中为川堂;再进,正屋三楹,内奉大士,缭以高垣。旧时寺基止此,其馀左右所建屋宇皆系新构。其右边正屋一进,为官厅。前留隙地,隔以短垣;旁辟小门,绕以长廊。由官厅而前,穴垣为门;门外左侧,有屋数楹。大士殿后隙地数十弓、又园二十馀亩,种植杂粮、蔬菜,可供寺僧斋粮。周遭,围以刺竹。折而之东,□箭亭。亭之左,有屋五楹,回曲如廊,深二丈;可置几筵,以为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8 页
游时宴集之所。凡此,皆新建之屋也。迄工之后,士女时有游涉者;睹庄严之慧相,可觉迷罔之愚民,化其猛鸷、拯其苦恼:则此寺之修,其初为恭承圣诏以存名胜,而于世道人心亦未始无关也。
  寺僧所卖旧产,为时已久,半难清查。今为赎其可稽者,并为另置田亩,勒之贞珉。每岁可得租银六百馀圆,住持之僧,无虑饥寒。后来经理果能不废,可期垂诸永久。
   (附)重修海会寺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三0面)
(附)重修海会寺图碑

图四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9 页

   新建鲫鱼潭图说(图五)

  鲫鱼潭,在镇北门外十里;内山之流,悉潴于此:盖有关于水利者也。台湾地皆沙土,崖岸为水所齧,时久日就低洼。以是潭面较昔愈宽,蓄水益多;东西相距广可十里,长亦如之。潭之左右西北各岸,各枕山麓;其东南为凤、诸之境,则崇山峻岭、层峰叠嶂隐现于云霞蓊霭之中,为海外名胜地。往时僚属绅耆虽知有兹潭之胜,而登临游屐从无一过者焉。
  近因因公郊外,偶过潭上。查潭隶台邑,年纳渔税,向有潭户课馆数椽。伏念斯潭既关水利,不可任其久晦;而台郡僻在荒外,官斯土者三年乃得代去,则敷政之暇偶尔憩息,殆不可少。元枢既修海会寺以供游涉,又于此地面潭建屋五楹为官厅。其后为后轩,轩之右为箭亭,与官厅相并。自箭亭前数武,为半舫。自半舫折而东,引潭水为曲港,界于官厅之左;通以小桥,别置行庐茅舍。由桥而东,架以虹桥。潭中,构湖心亭一座。以竹筏为船,荡漾潭中,可觞可。台郡自入版图百馀年来涵濡圣化,海邦士女熙熙皞皞,如登春台。观山川之胜概,当益乐升平之盛世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0 页

图五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1 页

   移建台湾佐属公馆图说(图六?)

  查台郡佐属公馆,系前臬宪蒋讳允焄守郡时所建,近在府学西侧。台郡佐杂员数甚多,如或因公进郡及带眷初来台郡者,往来相值则爰居爰处,非湫隘之地所能安其行李也;且逼近庙学,制亦非宜。于是易为府学广文衙署,捐资于龙王庙之侧另购民居之宏敞者,新为构造。其前为头门,颜以匾额。其内为正厅,左右皆有厢房。又内正屋三楹,旁为耳房。四围高筑墙垣,井湢厕咸备:较前规模,颇为宏敞。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2 页

图六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3 页

   重修台湾府学图说(图七)

  查台郡建设府学,历时已久;缺于修整,倾圮堪虞。伏念我国家圣圣相承,重熙累洽;迩年以来,海东文教,媲于邹鲁。学校为崇奉至圣栗主、振兴人材之所,自宜炳焕,以昭诚敬。兹敬谨选材择料,敬将大成殿暨东西两庑及五王殿虔加修整、宫墙周加涂塈,泮池亦行疏浚,规模视旧更肃观瞻。
  查南郊魁斗山,郡学之文笔峰也。旧时棂星门,其制甚卑;门外蔽以重垣,山遂隐而不见。今所建棂星门较旧时移进数武,加崇五尺;门外之垣,改为花墙:山形呈拱,如在庙廷。从此,文明可期日盛。
  再查学内向建魁星杰阁,岁久倒坏。现照旧址兴建,规模较前崇焕。
  元枢周览庙学形势,艮位奎阁既已杰然高峙,巽方亦应酌建坊表,以资镇应。台地并无石山可取石料,石工亦未坊制。兹于泉郡采取钜石,精择良匠刻凿石坊,制度颇称精备;自泉运厦,由海艘配载至台,建于学之巽方,以壮规制。窃念庙貌改观,人文益当振起,以表圣朝菁莪棫朴作人之治化;是亦元枢职分之所当为者也。
  往时,学廨屋甚偪仄。查佐属公馆附建学侧,于制非宜;今移建于龙王庙左。即于其地添建正屋二进,以为学廨。既于规制相宜,而学官亦得安其居处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4 页
  是役也,元枢首为捐俸;而钜工之速竣,亦由绅士之踊跃捐输焉。
   (附)台湾府学全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二九面)

(附)台湾府学全图碑

图七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5 页

   孔庙礼器图说(图八)

  明禋崇圣,典为至钜。庙廷礼、乐诸器自宜美备,庶足以昭崇敬而肃享祀。查台郡孔庙礼器皆用铅锡,已属质陋;而豆、笾、簠、簋既非合度,且多未备。元枢谨按阙里制度,自吴中选匠设局、购铜鼓铸,备造礼、乐各器--计用铜万馀斤,运载来台,敬陈于庙,以昭明备而彰钜典。
  至庙中所用礼器制度,承牲者,曰俎--有跗、有盖;承帛者,曰篚;书祝文,曰版--设版有案。祼献之器,曰爵、曰彝、曰斝(原文误()秽牢)--爵皆有坫(原文误玷),斟酒者曰勺、覆尊者曰幂。缩酒之器,曰茅沙池;陈设之器,曰泰尊、牺尊、象尊、山尊、雷尊;盛酒醴之器曰著尊、曰壶尊--皆有幂、有案。盛粢盛之器,曰豋(原文与图均误登)、铏、簠、簋、笾、豆。爇香者,曰鼎、曰香盘--鼎之小者曰炉、焚萧脂者曰燔炉、陈于陛中以燃照者曰庭燎;烛台,曰擎。贮水盥洗之器,曰罍;斟水之器,曰枓(原文误抖)--形如尊彝之勺,盥爵及盛弃水之器曰洗--有架。陈祭品者,曰案--置簠、簋、笾、豆(?)(?)之实各少许于盘,曰馔盘;盛毛血之器,曰毛血盘。供花者,曰花瓶;承福胙者,曰胙盘。庙中铁器二种:焚燎时擎帛者,曰燎叉、曰瘗锹;斋日树于门者,曰斋戒牌。引导之物,曰龙旗、路灯、提炉、执炉、宫扇、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6 页
伞盖:以上皆庙中应用之礼器也。
  现在礼、乐诸器皆称明备,春秋丁祭,虔肃将享;于崇圣明禋之钜典、制器尚象之精意,庶或有得焉耳。

图八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7 页

   文庙乐器图说(图九)

  查孔庙所用乐器:编钟、编罄、笙、镛、琴、瑟、排箫、洞箫、埙、篪(原文与图均误篪)、龙篴、鼖鼓、楹鼓、足鼓、搏拊、相鼓、鼓、柷、敔、籥、翟、手版、麾、节诸器。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颁中和韶乐于阙里,其器用柷一、敔一、编钟十六、编罄十六、琴六、瑟四、笙六、箫六、埙二、篪(原文误同前)四、排箫二,益以旧器并陈于露台之上。盖礼兼四代、乐备六代,铿锵鼓舞之节、声容之盛,其典至钜。
  伏念海隅僻壤囿于闻见,旧器半多臆造,殊失虔昭禋祀之道。兹谨按阙里乐制,自吴中制运来台,陈于文庙,命工肄习春秋丁祀,庶几以昭明备;而海隅多士,亦可辟其闻见已。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8 页

图九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19 页

   佾舞图说(图一0)

  查佾舞,文庙或云用八佾,或云用六佾。今图分四列而绘九十六人者,照「黉祀备考」之十二图,备舞容而非佾数也。迎神,奏昭平之章;初献奠,奏宣平之章;亚献,奏秩平之章;终献,奏叙平之章;彻馔,奏懿平之章;送神望燎,奏德平之章:麾以起乐,节以节舞。故并绘麾、节于帧端,而殿上所陈之伞、扇、执炉、路灯与陛下之庭燎并附焉。
  考籥、翟之势有十(?):翟竖而籥横,齐眉为执、齐目为举、平心为衡、向下执为落、正举为拱、向耳偏举为呈、两分为开、相加为合、纳翟于籥为并、向下为垂、相接为交。又树籥翟曰植、擎籥直向前曰舒、平擎籥曰横、翟籥相近处曰并、横翟于上以籥拄之曰支、竖持籥翟于腋间曰掖、荷籥翟于肩曰肩、并籥翟舒于臂曰抱、两手向臂相抱曰抱手、拜手至手曰拜手。舞者立容有五:向内、向外、向上、相对、相背也。首容三:仰、俯、侧身(身疑衍)也;身容五:正身、躬身、侧身、回身、直身也。手容五: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浼手也;足容七:跷足、点足、出足、屈足、移足、交足、踏(原文误蹈)足也。步容二:进步、退步也。体容九:授受、辞让、谦揖、拜跽、顿首、舞蹈也,共三成:此舞者容节之大凡也。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0 页
  唐开元时,文德武功之舞,兼用于庙。自宋迄明,佾而不干;国朝因之。是以图只绘佾而干、戚、金、铎诸器不绘于帧者,所以遵王制也。

图一0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1 页

   鼎建盐课大馆记(图一一?)

  查全台盐政,系台湾府专管。郡治产盐之地,分置洲南、濑北、濑南、濑西、濑东、洲北等六场。大馆则为总汇之地,贴附府署之右西偏。前觉罗四升守(明)创屋三间,以为吏胥经理之所;规模隘陋,年久倾圮。窃念大馆为上输国课重地,苟简从事,实乖体制。元枢抵任后,相度形势,谨捐资建设头门一进、官厅一进、厅左附署,并无隙地;厅之右,建屋七楹。厅之后,为中堂;堂后之屋,为后馆。其旁(原文作傍),为耳房、为厨房。复建东西厢,以为卧室。大馆正屋之北,隙地甚多。附建厂屋六间,为马:规模颇称宏壮。与经理输课之所,较前实为完备。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2 页

图一一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3 页

   重建洲南盐场图说(图一二)

  查台郡盐课分六场,洲南产盐独多,输课尤足。其地在镇北门外十馀里,四面环海,形圆而土黑。中设课馆,周列盐仓,外置盐埕:此旧制也。岁久倾圮。伏念场为产盐供课之区,不宜任其倒坏。谨捐赀重建正屋三楹,左右各置厢房。其馆外左侧,向有小屋数间,以为哨丁住宿之所;今照旧址另建。盐仓亦多倒坏,兹于整旧之后复行添盖,新旧共计二百馀间。其盐埕积卤之处,亦皆修整。规模视旧,颇称完备;而核计近来场盐亦多旺产,可无虑绌。
     (附)福井图说

    (洲南场四面滨海,斥卤之区,不生草木。其地无泉可汲,附场各庄民约有万户来郡汲水,载以牛车,甚苦不便。元枢于勘修课馆时,见盐埕之左,地生青草;有窟不盈尺,津津有水。询之土人,则云『草则经冬不凋,水则经旱不涸;不知其为泉也』。味之,水极甘冽,颇胜郡中诸泉。浚而导之,泉脉涌出;过三尺,其味仍咸。因就窟面数□为井,不加深凿,并覆以亭;取井卦爻辞之义,名曰「福井」。此井□浅,而乡人群汲,泉源不涸;较之曩时远载郡城之水,殊有□□□□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4 页

图一二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5 页

   建设台邑望楼图说(图一三)

  查台邑虽附郡郭,而四郊所至,俱属荒陬。自西至海五里,东至罗汉门庄外门六十五里,南至二赞行溪与凤邑交界二十一里,北至新港溪与诸邑交界二十里。在城,则分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在乡,则分新昌、仁德、文贤、依仁等十六里。其里内之茑松脚、隙仔口、喜树仔、角带围、土地公崎、岗山、石门坑、梨仔坑尤临溪负险,为奸匪伏莽窃发之所。相其形势,其要害计二十六处;四围筑石为墙--各高八尺,环以雉堞。中设望楼,高五尺馀;楼下各盖草寮,以避风雨。乡人俱踊跃趋事,按日轮巡,鸣锣击柝;有警则各楼响应,四面截击(原文误擎),贼无倖脱:盖亦明斥(原文误坼)堠于乡遂、严守望于井疆之遗意也。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6 页

图一三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7 页

   建设凤邑望楼图说(图一四)

  凤山县,在郡南七十馀里。其县治之东至傀儡山五十里,西至打鼓山旗后港十里,南至枋寮口、南势埔八十五里,北至台邑界之二赞行溪五十五里:通计所辖四百四十五里。其港西,则分长治、维新、文贤、嘉祥、仁寿、大竹、小竹、观音为八保;其港东,则大路关、犁头镖各庄,俱逼近傀儡番界。港西之大湖、覆金鼎、二滥、坪仔头与港东之旗尾、高朗朗、阿猴街俱系僻路,宵小潜藏。兹分设望楼十八座,皆仿台邑之制。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8 页

图一四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29 页

   建设诸邑望楼图说(图一五)

  诸邑,距郡北百二十里。其南与台邑之新港交界,北至彰邑之虎尾溪六十里,西至海四十里,东至山二十里。所辖善化、新化、安定、茅港……共三十馀保,地多旷僻;而白沙墩、八浆溪、大崙脚、斗六门,尤为险要。兹分设望楼五十一座,星罗棋布,实资裨益。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0 页

图一五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1 页

   建设彰化县望楼图说(图一六)

  彰化县,距郡北二百三十里。其南与诸邑虎尾溪交界,北至淡水之大甲溪三十里,西至海二十里,东至山三十里。所辖东西螺、南北投、水沙连等十六保;其上下半治庄、湳仔庄、三家春、林杞埔、大里杙(原文为)、大坪顶、阿密母等处,傍水依山,尤为盗薮。兹分设望楼四十八座--周围石墙,各高丈二,实以土,砌砖楼于其上;较台、凤、诸三邑,更称完固。于是奸匪敛迹,民赖以安。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2 页

图一六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3 页

   建设淡水厅望楼图说(图一七)

  淡水厅,居台郡之极北。南与彰化大甲溪为界,北至鸡笼城,西至海二里,东至山五里。自大甲而北,地极荒凉,防御尤宜严谨。兹分设望楼二十五座,其规制更胜于彰邑;而派丁轮巡,则与各县相同。
  伏思海外遐陬,敷治匪易;而惠保民生,首宜弭盗。是以元枢悉心熟筹,督率厅、县建造各望楼;盖冀海表肃清、民歌安枕,庆苞桑之永固,以仰副委任海外之重寄。分绘五图,按幅而稽;则全台之山川形势,亦可瞭如指掌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4 页

图一七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5 页

   鼎建傀儡生番隘寮图说(图一八)

  查台湾南北二路,各有生番。北路地广山深,番离庄远,又设「土牛」隘口;层层巡警,历年安静。南路之傀儡生番,最称凶狠。且沿山居民逼近番界,约计二百馀庄。从前限以山根溪沟为界,虽设武洛、新东势、山猪毛、枋寮口、粪箕湖、巴阳庄等六隘,拨番分住巡守;但所拨之番为数无多,又无隘寮居住,其势自不能常川守卫。且今昔情形不同:前此生番出没之处,今则番迹罕到;前者从未出没之区,今则有路可通--如双溪口、大路关、生秽母口溪等处是也。情形异昔,法宜变通。元枢前巡南路,细察情形,殊失扼要。现虽生番安静,万一遇有越界之事,备御宜周。因就山脚遍勘,于生番出没之处添建隘寮、酌移旧隘,添拨番丁连眷同住,永资捍卫;禀蒙大宪批允办理。随经示谕,衿民乐从;捐银输料,争先恐后。谨委专员会同营弁慎选董事,督同兴建。除旧有之粪箕湖、巴阳庄、新东势等四隘仍照旧址改建外,其山猪毛隘移建于双溪口、武洛隘移建于加腊埔、枋寮隘移建于毛狮狮,并添建大路关、生秽母口溪等三隘,共计十座。外则砌筑石墙,阔五尺、高八、九尺及一丈不等,周围约计一百二十丈及一百四、五十丈不等。中盖住屋五、六十间,亦有八、九十间者,俱照社番居屋建盖。仍拨凤邑所辖之阿猴、武洛、上淡水、下淡水、搭楼、茄藤、力力、放等八社熟番住守,并按地势之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6 页
险夷、酌派番丁之多寡,连眷同居,以坚其志。附隘埔地,听其垦种,以资衣食;分立界址,以杜佔争。隘寮之后,另建寮房六所;周围以木为栅,栅内盖屋四、五、六十间不等。令生番通事携带壮丁守御,与熟番互为声援。又令近山居民:大庄则设望楼二座、小庄一座;每楼派三、四人,日则远眺,夜鸣锣柝。每月自朔至晦,预期派定,大书望楼之上,以专责成。如有生番踪迹,即行鸣锣;各庄闻锣,互相救援。现在防御甚严,立法颇备:既分地以裕隘番口食,复竖界以息隘番纷争。番散难驭,设隘首以归约束;丁众难防,住通事以专稽察。且稽查汉奸牵娶番妇,则诸弊可杜;明定生番交易日期,则透漏自绝:实于杜绝生番之中,兼寓防奸除弊之意。前巡宪视历南路勘查番界,蒙以元枢筹建隘寮、望楼各事合于机宜,可资扼要;谕以『从前虽以山根溪沟为界,但山形起伏不一、水沟冲徙无常,日久恐有混淆;应照北路规制,建立「土牛」,俾民番永遵。业已附摺入奏,务须妥速办理』。兼荷仰述圣谕,以釐定番界为第一要务。元枢遵即严督凤邑李令(桐)妥速赶办,以期上遵圣训、下惠黎元。自今以后,界址永清,无虞淆混;该番畏守御之日严,自必益臻宁谧,沿山黎庶永庆升平矣。
图一八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7 页

   重修风神庙并建官厅、马头、石坊图说(图一九)

  查台郡风神庙,在西门外。凡自鹿耳门抵郡登陆及驾小艇赴鹿口配船往厦,皆必取道于此:盖往来台、厦之要津也。旧制:前为头门,内建正屋三楹为官厅。厅后之屋,供奉神像。后屋数楹,中奉大士。旧时庙制如是。凡往来文武官僚迎送接,皆集于此。地既偪仄,年久将颓;于是兴工饬材修其屋宇,以还旧观。
  元枢于鹿耳门创建公馆,来往住宿者既已得其所矣。伏念台郡建城以后,管钥严谨;其自鹿耳来郡,倘值昏暮或遇风雨不能进城,势必徬徨终夜,露处堪虞:则此地公馆之不可少,正与鹿口无异。兹就庙侧之左购买民居,鼎建公馆一所。其深、广,与庙相等。前为头门,中留隙地,缭以短垣;穴门其中,内建正厅三楹。厅后正屋一进,计五间;旁(原文作傍)置两厢,厨厕咸备。不但往来此地者可以安居,而迎送祖饯亦有其地;不必如旧时酢于神前,于昭虔妥神之道殊有得焉。
  再,向来未建马头,登舟上岸,甚苦不便。此地为进郡要路,宜宏规制,以壮观瞻。乃自泉郡购造石坊,运载来台,建于马头之上。坊前砌以石阶,以便登涉。现[在]规模宏壮,气象改观。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8 页
    (附)接官亭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二八面)

     ((注)此即「重修风神庙并建官厅、马头、石坊图说」所指之图,说见「弁言」。)
(附)接官亭图碑

图一九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39 页

   重修关帝庙图说(图二0)

  查台郡关帝庙凡数区,其在镇北坊者为春秋秩祀之所。此庙自前明业已建盖,迄今百有馀载;规模虽备,倾圮日甚。庙制:前为头门三楹,中为大殿,供奉神像;其后,正屋一进。庙门外侧有屋二进为官厅,周围绕以高垣。元枢既已兴建各工,伏念武庙关于政典甚钜,修整不可稍缓。因为捐俸,并劝乐施;饬材庀工,重加修葺。其规模仍循其旧,而庙貌巍焕则如新构。
  再,庙后右侧有屋数楹,内奉大士;其旁杂叠神祗,殊非昭虔妥神之道。兹并加修建,以奉大士;其诸神之像,另屋供奉。旁有屋宇,亦行缮葺,以祀保生圣母神像。庙貌既饬,自当益庇神庥。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0 页

图二0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1 页

   鼎建台郡军工厂图说(图二一)

  台郡军工厂,事隶台湾道专管。设厂在郡治之小北门外,厂内系贮木料、钉、铁、油、麻诸物要地。旧时仅建小屋二进,规模卑陋;不但贮物无地,而验船时文武官僚竟无托足之所。元枢修竣城垣后,蒙宪委护道篆;窃念军工重地,兴建自不可缓。谨捐资建造头门一进、大堂一进;堂之左右环建厢房十四间,以为钉、铁、油、麻诸库。堂后建屋一进,计七楹,为司稽察厂务者住宿之所。厂在城外,向无关闭;兹绕厂另建木栅并设厂门一座,拨役以司启闭。其厂之北隅,向建天后神祠,日渐倾圮;亦为修葺。现在规模宏敞、锁钥严密,于军工重地实有裨益。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2 页

    (附)军工厂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三0面)
(附)军工厂图碑

图二一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3 页

   重修台郡崇文书院魁星阁图说(图二二)

  查台郡书院二所:一为「海东」,一为「崇文」;俱系前觉罗四升守(明)所建。其崇文书院,近附郡署东偏。院之左侧巽方,建有魁星阁;阁后建堂一进,崇祀朱子神牌。岁久,渐就倾坏。元枢前护道篆,于讲堂、斋舍俱加修整;其魁星阁及祠旁两廊,皆另行建造。现在规模宏敞,一如旧制。并捐资置凤邑鱼塭一所,每岁计取租息番镪五百元;除海东书院拨银二百元外,其馀三百元归入崇文书院,以添肄业生童膏火之费,较前无虞支绌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4 页

图二二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5 页

   重建台湾县学图说(图二三)

  台邑附郡设县后,即经立学;历今百年,久已倾圮无存。邑人虽思修建,以工钜未能兴役。元枢抵台后,即与前县解令(文燧)熟筹;时因捐费无多,建大成殿而后,事即中止。解令旋亦卸事。
  兹于郡中各处工程次第兴举,郡学亦已竣工,邑中绅士呈请继修完竣。兹谨督同郁令(正)按照旧址,将大成殿重加缮整;并建五王殿及东西两庑,以奉牌位。其棂星门、大成门、泮池、宫墙,亦俱谨用制度建造。往时因地势偪仄,明伦堂并未建设;而县学教谕、训导,仅于学之左右赁屋居住:殊非体制。兹复买凑民地,并为创建,规模一如郡学。现在制度巍焕,人文儒术自当益庆昌明。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6 页

图二三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7 页

   捐修台凤诸三县养济院、普济堂图说(图二四)

  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钦奉恩诏饬将鳏寡孤独及残废无告贫民加意抚恤,通行钦遵在案。台属四县原俱设有收养贫民之所,除彰邑所设养济院坐落彰城、饬县善为抚恤外,其台、凤、诸三县所有养济院、普济堂俱建在郡城,收养老幼孤贫残废男妇,分别额内、额外给予衣食,以广皇仁。元枢亲赴各处查勘,其台湾县养济院一所共屋八十九间,坐落郡城镇北坊;又普济堂一所共屋十间,坐落县城隍庙之旁。凤山县养济院一所共屋五十三间,坐落郡城西定坊。诸罗县养济院一所共屋九十五间,坐落郡城镇北坊。俱系建盖多年,历久未经修葺;以致栋折墙崩、上漏下湿,难以住宿。爰即捐俸购料,饬匠兴修,剋期完竣。从此,海外无告贫民俱得安其栖息,可免失所之虞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8 页

图二四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49 页

   重建台郡桥梁图说(图二五)

  查台郡西面大海,其东为台邑郊外地--通罗汉门一带,南与凤山接壤,北门则诸、彰、淡水往来要冲。海滨沙土高下不齐,崩崖坼岸,登涉为难;夏秋霖雨,尤苦泥泞。又乡遂之民赴郡贸易,皆用牛车稛(原文误捆)载;是以城内虽无河道,而绝潢断港,时接于道:是必藉桥梁始可以通行旅。郡治各桥岁久俱坏,今逐加修建,料必坚固,以期久远。其牛车经过之桥,视旧加高数尺。共计旱桥若干、溪桥若干。现在民无病涉,咸以为便。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0 页

图二五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1 页

   重修塭岸桥图说(图二六)

  坑仔底,在郡北去城十馀里,系往北路孔道;众流所归,沙渍土松。地多鱼塭,故名曰塭岸。其地无桥梁,则行旅病涉。乾隆初年(一七三0年代后期),筑塭岸、造桥梁,屡修屡圮。前臬宪蒋讳允焄守郡时,复大修之;今亦崩坏。元枢亲勘其地,桥之易坏,由于少设水门;上流之水骤至,急难宣泄,是以有冲决之患。今重构大小桥凡十四座,木料选用坚固;于堤下增设水门以资疏泄,陂渠似可无虞冲突。高筑塭岸,以固其防。苟遇旱涝,所潴之水可蓄可泄;不但行旅无忧徒涉,而农田亦得其利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2 页

图二六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3 页

   重修台湾府城隍庙图说(图二七)

  查台郡城隍庙,在府署之西数武。庙制:前为头门三楹,前为戏台。门内有廊,如川堂式。中为正殿,供奉神像。其后正屋三进,杂祀诸神。庙之左右,各启小门。自头门而至正殿,两旁基址皆建厢屋五楹,复隔以墙,为僧人住居之所。右廊之北,于墙间另辟□门;内建小屋三楹。周围绕以高垣,庙制颇称宏敞。神之感应最灵,祈报殆无虚日。建庙之后,岁久缺修,将就倾圮。
  伏念神列于祀典,福庇海邦;亟宜修整,以妥神灵。因为捐俸,并喜绅士乐输;乃饬材庀工,易其栋宇、涂其丹雘(原文误舟只)、厚其垣墉。基址虽仍其旧,而庙貌弥加崇焕矣。
  再,台湾设郡后,其初守郡蒋公讳毓英有功斯土,郡人至今不忘;向于庙之右侧建祠奉祀,迄今年久倾圮。兹仍照旧址修建,以永昭前贤之懋绩于不朽耳。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4 页

    (附)台阳城隍庙图碑(转载「台南文化」四卷二期「文物专号」二八面)
(附)台阳城隍庙图碑

图二七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5 页

   重修台郡先农坛图说(图二八)

  查台郡先农坛自雍正年间(一七二三~三五)奉诏恭建坛宇,规模虽具,岁久俱就倾圮。元枢伏思耕耤为祈谷之重务,兴建不可稍缓。从前,缭垣之内,仅建一坛;坛之北,设有八角小亭一座,以奉先农神牌。至于百官举行祭典时,如遇风雨,并无憩息之所。谨按坛制,重加修饰;周围墙垣,亦行涂塈。其奉先农神牌之八角亭,新为建盖,视旧加崇。另建中厅一进、左右官厅各三楹,以为祭时文武员弁分憩之所。
  伏查诏制,耤田田限四亩九分,每岁以耤田存贮馀谷,粜充祭费。而台郡耕耤旧未置田,仅就坛外平原举推耒耜;以钜典而视为英文,殊与诏制有悖。兹元枢谨就坛外平原垦辟耤田,以符制度。台郡劝农之礼向未举行,亦乖政体;元枢就新建官厅,作为劝农之所。钜典既举,自可永行;伏愿海外年书「大有」,以仰副圣天子廑念民依之至意于万一耳!
     (附)灵济泉说

    (八角亭之北隅,向有小屋数楹,供大士像;屋久倾圮。兹亦虔加修葺,以还其旧。屋后有井,厬泉也。康熙辛丑(六0年、一七二一)六月,提督蓝公(廷珍)歼剿朱寇,驻师于此;三军就汲,泉忽濆涌。因名之曰「灵济」,并作歌勒石以记其事。今枢复建小亭一座,更以志灵异于)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6 页

图二八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7 页

   重修台郡天后宫图说(图二九)

  查郡城西定坊之天后宫,未入版图以前,即已建造。郡垣庙宇,此为最久。天后福庇海洋,灵越百神;我朝征剿「郑逆」,天戈所指,灵潮突长,舟师得以稳抵郡城,无虞险阻。迄今百馀年来,此邦士庶暨往来海道士宦商民,无不仰戴神庥。神之覆育斯民,功德最钜。春秋列于祀典,将享虔肃。
  旧时庙制:前为头门,门外有台以为演献之所;门内两廊咸具。中为大殿,供奉神像。其后正屋二进,杂祀诸神。庙之右畔,有屋三进为官厅;周以墙垣:规模制度,颇称宏敞。特以岁久缺修,将就倾圮。元枢莅台后,一切有关政典钜工既已次第兴举,因首捐廉俸并劝绅士之乐善者,选工饬材,重加修整:栋桷之朽坏者易之,丹粉之陈暗者涂之。现在庙貌巍然,呈辉焕彩;将见灵爽益昭,环海之永叨神庇正无既极也已。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8 页

图二九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59 页

   修筑安平石岸图说(图三0)

  查台属安平地方为协营驻兵重地,民居、兵屋甚多;且设有凤邑仓储,为支放兵米攸关。又有红毛旧城,关系形势。该处四面环海,岸由沙积,质本浮松;朝夕潮水冲击,易于坍损。是以乾隆十四(一七四九)、二十七(一七六二)等年,叠蒙前宪饬令过台商艘每船务将压重沙石二担,常川堆贮,以御风潮,以固堤岸。祇缘船户运贮沙石均系细石浮沙,零星散贮;一遇潮水长发,则石被浪移,沙随水卸。非若鸠工砌筑,可期坚固。矧鹿耳门之四草地方,数年来新涨砂碛二重约三、五里不等,潮势自西而东,直对安平冲击;以致近年埔岸渐崩,民屋类皆坍坏,迁移者众。即营署,亦因水势日进,渐被冲损。其有关于民生地势,实非浅鲜。若不急为砌筑完好,不特目前故址悉移,且恐将来日冲月陷无所底止,何以资保障而固地方!元枢亲赴查勘,周详审视,实为必不可缓之工。惟是堤工关重,经理非易;一时欲得经手妥洽者,实难其人:是以未敢冒昧举行。兹有安平中营林游击(朝绅)于工程事务谙练,且一切公事颇称实心;因即会同熟筹,林游击亦乐与共勷厥成。元枢随捐备工价、运费,饬匠于漳、泉等处购办石料,分船运载到台;自红毛城东势起、至较场头灰尾止计五百十九丈九尺,深埋木桩(原文误椿)、密砌石条,以三合土抿缝,期于永固。一切工料,俱托林游击就近管理,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0 页
匠妥办。业于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五月初二日兴工,于闰六月十八日工竣。现在岸已完固。民得安居;即遇潮长,足资捍御,可免冲损之虞矣。

图三0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1 页

   新建鹿耳门公馆图说(图三一)

  查鹿耳门孤悬海面,离郡水程计三十里;虽在澳内,而海面宽阔,实与大洋无异。其地周围皆有沙汕,名「铁板沙」。若遇风暴,船触沙汕即裂。地称至险,离郡又遥;倘或昏暮进口、不能抵郡,不得不到口居住。向来只设文、武二汛矮屋数间,为吏书、弁目稽查船只出入之所;多人抵口,并无旅舍可以借居。往来官僚,殊苦未便。近时又奉恩旨:凡宦台者准带眷口;则凡暮夜进招者,未免临时周章。至于迎送往来或因公赴口,情形亦然。兹谨与海防同知邬丞(维肃)度其形势,捐资筹建公馆一所;共计正屋五进,东西各置耳房,周围缭以墙垣。鹿耳门向有台,亦就倾圮;今亦重加修整。
  此举也,不但往来抵口者无虞露处,而于天险要地既壮其规模、又资其防守,于封域形势之说,亦似有裨益也已。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2 页

图三一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3 页

   重建洲南场禹帝庙图说(图三二)

  从来神之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至若平地成天、万世永赖如禹帝者,其功德尤无乎不被也。洲南滨大海,向置盐埕济民食。惟夫潮汐以时、风涛晏息,斯堤岸固而盐产以盈也。场民思报,本建禹帝庙于场之东南,奉香火以祈福佑者有年矣。顾庙祇一椽,场民裸体跣(原文误蹝)足徙倚于神之前,则慢亵尤甚;而又风侵雨蚀,日就摧残。枢过而谒之,不禁怦怦有动于中也。乃就其地捐俸而更置之,广其殿宇,凡二进。旁设耳旁,缭以周垣。盖较向之湫溢而尘溷者,有别矣。并募司香火者居之,经其产以资日费。
  庙既成,因绘图缀说以存其事。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4 页

图三二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5 页

   重修濑北场上帝庙图说(图三三)

  上帝庙,居濑北场之左,不知创自何年。夫场为晒丁聚族之所,惟疫厉灾眚(原文误生秽月)之不作,然后丁得尽力于晒而盐产以盈;此非邀庇于神,无由奠其居而乐其业也。岁戊戌(乾隆四三年、一七七八),场之民以帝庙年久倾坏,请命于枢。枢念神之福佑斯土也,物阜民安,久蒙呵护;忍令漂摇风雨、失所凭依,「崇德报功」之谓何!爰捐清俸,鸠工庀材,仍其旧而整新之;募乡民之谨愿者司其启闭,以时洒扫。于是,居民奉香火以祈福者踵相接焉。用以卜明神之式鉴,其降康正未有穷也。是为记。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6 页

图三三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7 页

   重修龙王庙图说(图三四)

  查龙王庙在郡治之宁南坊,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台厦道梁讳文科所建。庙制:前为头门三楹,中为正殿。殿后隔以高垣;建廊,制如川堂。其后正屋一进,中祀龙神。庙之西偏,另建头门一座;门内两旁,皆有廊屋。其中为正厅,凡百官春秋祭祀以及朔望谒庙,皆集于此。其后正屋一进,中奉大士,旁为僧房。其崇高广狭,一如前屋:庙制颇宏敞可观。岁久缺修,日就倾圮。元枢首捐廉俸,并劝绅士捐输;重加葺治:易其椽桷,饰其剥蚀。规制焕然,一如新构。
  龙神司掌雨水,泽庇生民。庙制既崇,享祀益肃;将见灵爽昭垂,海邦永庆神庥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8 页

图三四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69 页

   建设南坛义冢并殡舍图说(图三五)

  查台郡有南北二坛,俱为寄榇之所。南坛在郡治之南郊,北坛在北门外。台郡习俗惑于风水,每多停棺不葬;又流寓而死者,或不能运柩还乡、或无人为营窀穸:皆寄柩于二坛。土著家,每有贫不能葬或图吉壤,均致淹搁于此。寄榇之舍,卑仄而破;久之,暴露不免,且有损坏之虞--其姓氏亦无从稽考。郡南北郊及魁斗山等处,皆有义冢。但阅岁既久,葬者益多;累累井椁,穿陷于道:殊为可悯!元枢伏念义冢列于恤政,有关功令。上年钦奉恩诏:「地方官加意增设义冢」;圣训谆切,尤宜遵办,以广皇仁。于是相度南门外竹溪寺后,有园地一片,计八甲有奇--按地计百馀亩。又有竹围一所,亦颇宽旷:均属民业,立券买之。以园地为义冢,葬旅殡之无归暨家贫不能营葬者。又于竹围内另建寄榇之舍共二进,两厢各六间--木料坚固,屋宇宽深;募僧守之。来寄棺者,设簿记其姓名、乡贯及寄棺之年月,以备稽查。其有欲归故土者,听其自运;或实因无力搭运,则为之定□铺户,配船运之。至寄停之棺实有姓名可稽、亲属现在者,计其月日已在二年外者,限以三月:有力者促其营葬,无力者则动支经费即就义冢掩埋。如逾期,有罚。若其已葬冢墓年久穿陷者,随时培补之。其已故戍(原文误戌)兵,则别置北郊旷地掩埋--另有图说附后。复于义冢之旁(原文作傍),设立化骨台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0 页
;检收残骸,以火焚化,置于万善同归所。凡买园地、建殡舍与夫收残骸、埋棺椁雇工、买灰、盂饭、纸钱、饭僧、斋奠、募巡丁、廪司胥并运骸归葬配船给资以及经理给赏诸费,皆系元枢首先倡捐并劝乐施者襄其事。凡有捐输,勒名于石,以志好善。其应行事宜,立为条规,详存档案;并通禀大宪批示存案,以垂永久。元枢之举是役也,殚精瘁力,盖以钦遵圣诏,仰播恩泽于斯民耳。

图三五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1 页

   捐建北门兵丁义冢图说(图三六)

  北坛,在郡治北门外较场之西北隅。其地有地藏庵,祀孤之典,于此举行;地势极高。庵前向立天灯,终夜燃照;海艘在洋遥见灯光,知将进口,以此为准--如标的然。旁有殡舍,大小三座;与南坛均为停柩之所,兵民无别。查台郡戍(原文误戌)兵,三年班满,始回内地;病故者随时埋葬,不能择地。元枢既于南坛建设义冢、殡舍,埋寄民棺;因念兵民相杂,易起争端,必须另筹区别。随于较场之东,查有民业五甲有奇--计地六十馀亩,地颇广宽。立契购买,建立义冢,专为戍(原文误同前)兵埋棺之所;别于民人,以杜争竞。其条规,一与南坛无异--详见前说,不复赘陈。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2 页

图三六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3 页

   移建中营衙署图说(图三七?)

  台湾中营衙署,原建在郡城永康里。历年久远,因循未备;以致日久月长,署屋渐见倾圮。且原定方向,未甚合宜。而所辖兵士原有额设伙房派拨居住,但俱散住镇台衙署之后;其去中营衙署颇远,未免鞭长莫及。一遇应办公务,兵丁既苦奔走之烦;而呼唤需时,恐滋贻误。况署屋既为办公之所,又属观瞻所系;应速修整,未便听其历久坍废。元枢因即会营熟筹,就东安上坊隙地,将旧署移建;一切应需工料,俱由元枢与刘游击(潢)捐备。向之坐西朝东者,今则改为坐东朝西,方向颇为合宜。
  署屋现已聿新,并于新署之后,另置陈姓民屋十间--其价亦由元枢捐给,分拨兵丁住宿;俾一呼即应、差遣便捷,办公自无误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4 页

图三七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5 页

   捐建南路两营公署图说

  查台湾南路参戎、都、守分防凤邑,凡遇因公晋郡,乏所栖止,往往借居民屋;拟就郡城建设公署以资办公而未得也。元枢莅台三载,如郡城、望楼暨隘寮、桥路等项--凡有关于民生者,罔弗勉力举行;又如学斋、佐杂公馆、中营衙署及鹿耳门风神庙各公所--有益于官方者,亦俱逐一办竣。若南路营公署,自应一律筹办。适有东安坊民陈姓将屋出售,爰即捐给价值,置为来郡公署;并鸠工庀材重加修葺,移营收管。虽暂时之栖息,亦办公所必资云。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7 页

   捐建各营兵屋图说(图三八)

  查台湾郡城设有中、左、右三营暨城守营,驻城防守。各营衙署之旁俱经另设伙房,分拨兵丁住宿;由来旧矣。祇缘历久未修,兼之时遇地震,以致各营兵屋或则墙柱倾圮、或则倒坏无存。元枢因念伙房坍废,则兵丁栖身无所,难免向隅;自应急为修葺,以资戍(原文误戌)守。当经会营勘明,捐俸购料,召匠兴工。其倒坏者,循其旧址另为建盖;其倾圮者,估定工料即为兴修。计共建盖中、左、右三营暨城守营兵屋七十八间,修理五十六间。又因中营衙署现已移建东安上坊,其旧有兵屋与新署颇为隔远;故就新署之后另置陈姓民屋十间充作兵房,以资栖息,以便办公。现在工俱完竣,兵得安居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8 页

图三八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79 页

   捐建澎湖西屿浮图图说(图三九)

  查澎湖居台、厦之间,四面环海,岛屿纷排;波涛汹涌,地最危险:为往来台、厦船只所必经。西屿一处,尤为冲要。凡遇风信靡常,则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屿以为依息。然当宵昏冥晦之时风涛震荡,急欲得西屿而安之,转或别有所触,屡致船只损坏者;盖因四望茫然,一无标准故也。
  元枢抵台后,查悉情形,急图所以利行舟之法。当经札商澎湖厅,嘱就西屿占塔基址,广其下座--计周五丈,用石筑为浮图。其高五级,级凡丈许。预设长明之灯,西照鹭门,东光鲲岛,南达铜山、东粤;俾一望无际之馀,知所定向。又于浮图之前,建天后宫;另设旁屋数椽,召募妥僧住持,兼司灯火:使风雨晦明,永远普照。所需工费,元枢倡捐;其馀不足之数,经来往商、渔各船踊跃捐凑:业已择日兴工,剋期完竣。自此船只往来收泊,知所凭准;所全实多矣。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第 80 页

图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