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这本「图说」及所有缩影各图,原为一百九十馀年前的写本与彩绘,与六十七「番俗采风图考」(「文丛」第九0种)同为台湾罕见的历史文献。原本原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现由国立中央图书馆代管,列为善本书之一。近中央图书馆又将北平图书馆所有的图书寄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因此这一「图说」原本今则存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史部」「政书类」(三七八页)著录:『「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七十九幅,清乾隆间台湾知府蒋元枢进呈纸本彩绘,三三×四一‧五公分。北平』。经检原本,有图三十九幅、图说四十幅(内一幅题称「记」,馀均称「图说」),合为七十九幅。每幅均加衬裱,稍有蠹蚀。至所称「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显系揉合现代词汇(指「建筑」一词)所成,当为北平图书馆入藏编目时所定;原来究何所称?固无可考。
  考谢金銮纂「续修台湾县志」(「文丛」第一四0种--略称「谢志」)卷二「政志」「宪纪」「台湾府知府」目下:『蒋元枢,江苏常熟举人;(乾隆)四十年四月任』。其后任万绵前,同目另条载:『……四十三年六月任』。又「分巡台湾道」目下:『蒋元枢,江苏常熟人,己卯举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护任』。陈国瑛等纂「台湾采访册」
弁言 第 2 页
(「文丛」第五五种)「台湾道宪」目且详载:『蒋元枢,……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任,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卸事』。则这本「图说」作者「清乾隆间台湾知府蒋元枢」的任期为乾隆四十年四月迄四十三年六月,在任三年又二月;其间任台湾道(全衔应为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理学政)系属兼护性质,历时四阅月。又考「常昭合志」蒋传:『蒋,……溥长子,……。弟元枢,守仲升。以举人任福建知县,历升台湾府知府。重建木城,培单为复;滨海处增创堞楼、台,规划经久。护理学政,添立澎湖应试者为「澎」字号,岁科取进一名;增葺文庙学宫,礼乐器皿咸备。俸满归,卒』。元枢治台事迹,由此已见其概。又乾隆四十二年三月郡城妈祖楼街、金龙街众铺户立有「护理台澎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其碑文有云:『我大恩宪大人蒋,代受国恩,两世相业昭垂,……。初下车,即念台湾僻居海外,民番杂处,最易滋生事端;而其道则在严治窃匪、锄抑强宗,使不得生事扰民,共安衽席。今之四境晏如,此其明验也。而且修城垣以卫民居,设望楼以防民患,崇黉序以正民风,新神庙以成民事,辨疑狱以重民命,广赈恤以赡民穷:其经济事功,彰彰如是』(见「文丛」第二一八种「台湾南部碑文集成」--略称「南碑」)。迄于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元枢在台建设,已有修郡城、设望楼、崇学宫、新神庙等多项;这在这本「图说」,均见有图与说。同时及其后陆续兴工,另见其他文献及这本「图说」者尚多。这在清代台湾历任知府中,尚不多见。
弁言 第 3 页
祇由于乾隆三十年代以后未曾续修「府志」,并无元枢的「宦绩」专传流存,湮没未彰已耳。按元枢为溥子(见上引),溥父廷锡,康熙举人,赐进士,雍正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溥,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并参「清史列传」)。所谓「两世相业昭垂」,元枢在台树立业绩不少,决非偶然。
  这本「图说」有图三十九幅、图说四十幅,图与说幅数不符。这有两种可能:(一)图说内有一幅称「记」,题为「鼎建盐课大馆记」,或为此记无图。(二)图说多图一幅,或即欠缺一图。如果原本每一图说与图配置不误,问题较为简单;可惜久藏失次,寻求解答不易。
  由于「文丛」版面所限,现将原图缩影制版,图说则另加标点排印。图说与图的配置,经详加研求,十九均已相合,祇留数幅存疑。至其编列顺序,参考其他文献,略以兴举时间先后为准;无时间可据者,依类分列。原本图说有题,图则无名;现将各图分别编号,在每一图说题下加注所属「图次」(至有待求證者,再加问号表示之),以利检阅。此外,尚得可言者,约有数端:
  (一)图说固有题,但写法颇不一致。其最著者,有「孔庙礼器图说」,有「文庙乐器图说」;同属孔庙(文庙)器皿,却作两种冠称。又各厅县「望楼图说」,既有台
弁言 第 4 页
邑、凤邑、诸邑之称,但彰化县不称「彰邑」而称「彰化县」。如以前者为准,后者应从之;不然,前者应从后者。今为存真,均未改易。
  (二)图说文字,原写本每有伪误;今已为改正,并加括号注明原误之字。内有一处,并须特别说明:「重建台湾郡城图说」有云:『……郡西面海,西门为自口进郡要隘。旧以滨海之地无从树栅,只设南、北台二座;今于台左右添设木栅两翼,另建水西门一座,并增台三座』。「水西门」,图作「小西门」;据以改正,原无问题。但元枢另撰有「重建郡城碑记」(载「谢志」卷七「艺文」(二)--五一一面),却亦云「别创水西门」,殊滋疑义。再考「谢志」卷首「城池图」(按台湾县为台郡附郭,所称城池即府城),确为「小西门」无谬;同书卷一「地志」「城池」亦云:『……四十年,知府蒋元枢补植竹木,且于台、窝铺多所修葺;建小西门于土墼埕西,为八门焉』。可知「碑记」亦误(或为误刊所致)
  (三)原本稍有蠹蚀,在缩影图面不难看出(由此亦可得知先前所藏,每幅实为对摺;盖今所见图面蚀残螭纹,几均左右对衬有致)。图说残破部分,今惟以留空(以方框代替)出之。偶有脱字,另加方括号填补。至未能连续或不甚通顺之处,则加问号存疑。
  (四)图说中每以干支纪年,今加注清历及公历;已有清历者,仅注公历。又,图
弁言 第 5 页
说叙及职官,往往著姓不名;如「台邑周令创树木栅」,未书周令为谁。凡此「不名」之处,亦均分别查注。所加注文,统用括号表示;亦即凡有括号者(包括上述加注「图次」及改正误字所用)均为今加,并非原文。
  (五)图与图说的配置,原凭图中的标记文字与图说相印證,或由图说描述的结构寻求其适图,或从图中的特殊显像决定其归属。但有少数图中未著一字(如图三、图六、图二六),或图说无结构描述(如「恭修万寿宫图说」、「移建中营衙署图说」、「捐建南路两营公署图说」)以及图无特殊显像,以致辨认困难。除可由认识判定者(如确认图三为「万寿宫图」、图二六为「塭岸桥图」),尚有图二、图六、图一一及图三七等四图存有疑问。图二与「重修台湾府署并建迎晖阁、景贤舫图说」所指,较为接近;但图中除并无迎晖阁、景贤舫等文字标记外,在署右却出现有「邑城隍庙」,颇为费解。考邑城隍庙「在(郡城)镇北坊」(见「谢志」卷二「政志」、「坛庙」载),而府署则「在东安坊」(见同书「衙署」载),两不相及;不过郡城隍庙确「在东安坊郡署之右」(见同上)--亦即「在府署之西数武」(见「重修台湾府城隍庙图说」),则「邑」为「郡」之误乎?再查郡城隍庙见图二七,「庙貌」似又两不相类;而盐课大馆却「贴附府署之右西偏」(见「鼎建盐课大馆记」),则此「邑城隍庙」又或为「盐课大馆」之误乎?这在他图亦有类此情形,如「新建鲫鱼潭图说」有「潭中构湖心亭一座」语,而图(图
弁言 第 6 页
五)中则标记作「掬月亭」。邑城隍庙乎?盐课大馆乎?未始无此可能。再则,试反以邑城隍庙为准,商榷图二之所属。考上引「城池图」镇北坊邑城隍前仅见有中营、右营(均属镇标)公署,并属同向;与此图所见坐落既不相符,而营署亦不至如图中所绘有头门、二门、大堂、二堂、内堂之分(中营衙署当时建在东安上坊,见「移建中营衙署图说」),似非某一营署所属。在所有四十幅图说中,此外仅有「台湾佐属公馆图说」、「鼎建盐课大馆记」、「移建中营衙署图说」及「捐建南路两营公署图说」可供寻求归属;但参以上述四图说所云,此图又无一适切者。图六祇以其结构与「移建台湾佐属公馆图说」所谓头门、正厅、厢房以及正屋三楹等说法尚吻合,但仍有待求證。图一一认为「鼎建盐课大馆记」所属者,因记中有「附建厂房六间为马」语;惟图中马位置或文字标记两者中或仍有一误,亦待求證。至图三七,由于所馀「移建中营衙署图说」及「捐建南路两营公署图说」既无结构描述,而图中亦无明确标记足资辨认,因惟次于两图说之间备览。如前述「鼎建盐课大馆记」无图(说见前),则图一一亦可能为以上两图说所属之一;「鼎建盐课大馆记」所属图无误,以上两图说间即欠缺一图。总之,图二、图六、图一一、图三七确何所属以及「鼎建盐课大馆记」是否有图?存疑待考。
  再,元枢当时兴建各工,除制作这本「图说」外,并有若干「碑记」与「图碑」留
弁言 第 7 页
存,可资印證:
  (一)「重建台湾郡城图说」,有「重建郡城碑记」见「谢志」五一一面。
  (二)「恭修万寿宫图说」,有「恭修万寿宫碑记」见「南碑」一00面,并有「万寿宫图」图碑现存台南第一碑林。
  (三)「重修海会寺图说」,有「重修海会寺碑记」见「南碑」一0五面,并有「重修海会寺图」图碑现存台南开元寺(即旧时海会寺)
  (四)「移建台湾佐属公馆图说」,虽未见元枢撰记,另有叶时蛟「郡城佐属公馆碑记」见「南碑」一0一面。
  (五)「重修台湾府学图说」,有「重修台湾府孔子庙学碑记」见「南碑」一0八面,并有「台湾府学全图」图碑现存台南文庙。
  (六)「重修风神庙并建官厅、马头、石坊图说」,有碑记(「谢志」卷二「政志」「坛庙」:『风神庙,在大西门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建。旁有上宪官厅,临街;东西有文武官厅。三十年知府蒋允焄修、四十二年郡守蒋元枢修,皆有记』),已佚;但有「接官亭图」图碑现存台南第一碑林,即指此一建筑。「谢志」卷二「政志」「公廨」:『接官亭,在西门外海口风神庙前,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建。四十二年,郡守蒋元枢捐俸修;并于左侧构官厅,于海口砌石为埭,加坊表焉。有碑记其事』。试一阅
弁言 第 8 页
读图说与图及图碑,当知「一而二、二而一」不谬。
  (七)「鼎建台郡军工厂图说」,有「鼎建台澎军工厂碑记」见「南碑」一0三面,并有「军工厂图」图碑现存台南历史馆。
  (八)「重建台湾县学图说」,有「重建台湾县庙学碑记」见「南碑」一一一面。
  (九)「重修台湾府城隍庙图说」,有「新修郡城隍碑记」见「谢志」五0九面,并有「台阳城隍庙图」图碑现存台南历史馆。
  (一0)「重修台郡先农坛图说」,有「重修先农坛碑记」见「南碑」一一二面。
  (一一)「重修台郡天后宫图说」,有「重修天后宫碑记」见「南碑」一一五面。
  (一二)「建设南坛义冢并殡舍图说」,有「建设义冢殡舍碑记」见「谢志」五一二面。
  (一三)「捐建澎湖西屿浮图图说」,有「澎湖西屿浮图记」见「南碑」一一七面,另有谢维祺「创建西屿浮图记」见同书一一八面。
  又,这本「图说」有「重修关帝庙图说」,「南碑」(一0九面)亦有「重修关帝庙碑记」(并见「谢志」五0九面);但「图说」明言在镇北坊,而「碑记」却指在西定坊者。考「谢志」卷二「政志」「坛庙」:『关帝庙,在镇北坊;乾隆四十二年,知府蒋元枢修』。『又坊里庙祀甚多:一在西定坊港口,俗呼小关帝庙。……』。由此,则知元
弁言 第 9 页
枢于重修镇北坊关帝庙外,并尝修西定坊小关帝庙。
  此外,元枢尚修有水仔尾桥(上引「护理台澎兵备道台湾府正堂蒋德政碑」,即因修建此桥而立;全文见「南碑」一0二面)、鲫鱼潭桥(有记,已佚)及马公庙(「谢志」误刊马王庙)等;或以工事较简,与重修小关帝庙均未制「图说」。惟在「谢志」卷一「地志」「桥渡」及卷二「政志」「坛庙」诸目,均分别存有记载。
  上述「万寿宫图」等六图碑,「台南文化」(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编印)四卷二期「文物专刊」刊有缩影图;今特转载,以供查考。
  这本「图说」的编印,颇费周章。其间承昌彼德先生一再提供宝贵意见--一种在求止于至善的期待与热忱,深感同调。但由于诸种限制,缩影图未如原本色彩制印,终嫌不足。同时,又承黄典权先生示以关于蒋元枢的著作「蒋公子研究」(刊「台湾文物论集」)一文,得使「弁言」多所发明,亦至可感。拜嘉之馀,一并志谢。(吴幅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