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396-05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文纪卷十七    明 梅鼎祚 编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楚元/王交之后为中垒校尉)
   刘更生使人上变事书(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并领尚书)
    (事荐更生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四人同心辅政时苦外戚)
    (许史放纵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为所谮毁堪更)
    (生下狱及望之免官春地震上感悟赐望之/爵关内侯秋徵堪向欲以为谏大夫恭显白)
    (皆为中郎冬地复震恭显许史子弟皆侧目/于望之等更生惧焉乃使其外戚上变事书)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396-0524b.png
    (奏恭显疑更生所为白请考奸辞服遂逮系/下太傅韦玄成等劾免为庶人而望之坐使)
    (子上书讼冤令诣狱置对自杀天子甚悼恨/之擢堪为光禄勋堪弟子猛为光禄大夫见)
    (信任更生见二人在位几巳得复进然惧其/倾危乃上封事条灾异以谏恭显见其书愈)
    (与许史比而/怨更生等)
窃闻故前将军萧望之等皆忠正无私欲致大治忤于
贵戚尚书今道路人闻望之等复进以为且复见毁谗
必曰尝有过之臣不宜复用是大不然臣闻春秋地震
为在位执政太盛也不为三独夫动亦巳明矣且往者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396-0525a.png
高皇帝时季布有罪至于夷灭后赦以为将军高后孝
文之间卒为名臣孝武帝时儿宽有重罪系按道侯韩
说谏曰前吾邱寿王死陛下至今恨之今杀宽后将复
大恨矣上感其言遂贳宽复用之位至御史大夫御史
大夫未有及宽者也又董仲舒坐私为灾异书主父偃
取奏之下吏罪至不道幸蒙不诛复为大中大夫胶西
相以老病免归汉有所欲兴常有诏问仲舒为世儒宗
定议有益天下孝宣皇帝时夏侯胜坐诽谤系狱三年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396-0525b.png
免为庶人宣帝复用胜至长信少府太子太傅名敢直
言天下美之若乃群臣多此比类难一二记有过之臣
无负国家有益天下此四臣者足以观矣前弘恭奏望
之等狱决三月地大震恭移病出后复视事天阴雨雪
由是言之地动殆为恭等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
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门开灾
异之原塞矣
    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考劾刘更生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396-0525c.png
更生前为九卿坐与望之堪谋排车骑将军高许史氏
侍中者毁离亲戚欲退去之而独专权为臣不忠幸不
伏诛复蒙恩徵用不悔前过而教令人言变事诬罔不

   条灾异封事
臣前幸得以骨肉备九卿奉法不谨乃复蒙恩窃见灾
异并起天地失常徵表为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圳
亩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况重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396-0525d.png
恩未报乎欲竭愚诚又恐越职然惟二恩未报忠臣之
义一抒愚意退就农亩死无所恨臣闻舜命九官济济
相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箫韶九
成而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四海之内靡不和
宁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
风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德
其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当此
之时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驩于外故尽得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396-0526a.png
其驩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
辟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
报于上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釐麰釐麰麦也始
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下至幽厉之际朝廷
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
歙訾訾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
是依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396-0526b.png
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
口嗷嗷当是之时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日辛卯
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
民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
其良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其
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
人胡憯莫惩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繁霜我
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396-0526c.png
此皆不和贤不肖易位之所致也自此之后天下大乱
篡杀殃祸并作厉王奔彘幽王见杀至乎平王末年鲁
隐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鲁而春
秋为讳不言来奔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是后尹氏世卿
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二年之
间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林崩陀二慧星三见夜恒星
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入三国五石陨
坠六鹢退飞多麋有蜮蜚鸲鹆来巢者皆一见昼冥晦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396-0526d.png
雨木冰李梅冬实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
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水旱饥蝝螽螟螽午并起当是
时祸乱辄应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周室多祸晋败其师于贸戎
伐其郊郑伤桓王戎执其使卫侯朔召不往齐逆命而
助朔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
复兴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
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396-0527a.png
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今贤不肖浑
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章交公车人满北军
朝臣舛午胶戻乖刺更相谗愬转相是非传授增加文
书纷纠前后错谬毁誉浑乱所以营惑耳目感移心意
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
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乱之机未知
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夫乘权藉埶之
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辐辏于前毁誉将必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396-0527b.png
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海水沸出
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
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以成太平致雅颂犹郤行而求
及前人也初元以来六年矣按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
有稠如今者也夫有春秋之异无孔子之救犹不能解
纷况甚于春秋乎原其所以然者谗邪并进也谗邪之
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既已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
谮之则贤人退而善政还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396-0527c.png
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
盛则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道
消则政日乱故为否否者闭而乱也君子道长小人道
消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
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
禹杂处尧朝周公与管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进相毁
流言相谤岂可胜道哉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而消
共工管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子与季孟偕仕于鲁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396-0527d.png
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李孟李斯而消孔
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故治乱荣辱之端在所信
任信任既贤在于坚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
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
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用贤未
能三旬而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二府
奏佞谄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故出令则如反汗用贤
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396-0528a.png
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
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
也昔孔子与颜渊子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
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
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易曰飞龙在天大人
聚也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易曰拔茅茹以其汇征
吉在上则引其类在下则推其类故汤用伊尹不仁者
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396-0528b.png
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訾訾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
移主上如忽然用之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
重至者也自古圣明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
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
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泰之
卦观雨雪之诗历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原秦鲁之所消
以为戒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变放远
佞邪之党坏散险诐之聚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396-0528c.png
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
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臣幸得托肺附诚
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窃推春秋灾异以效今事
一二条其所以不宜宣泄臣谨重封昧死上
   刘向谏起昌陵疏(更生坐废十馀年成帝即位/显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
    (向故九卿召拜为中郎领护三辅都水久之/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初陵制度泰奢)
    (向上疏諌上感/其言而不能从)
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396-0528d.png
也故圣贤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
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
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
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慎
民萌何以劝勉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虽有
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
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昔高皇帝既灭
秦将都雒阳感寤刘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贤于秦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396-0529a.png
遂徙都关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世之长短以德为效
故常战栗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孝
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意悽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
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
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
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
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
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396-0529b.png
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
葬济阴邱垄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
会稽不改其列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
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邱垄
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其
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
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母于防称
古墓而不坟曰邱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396-0529c.png
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
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
葬于嬴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
隐而号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嬴
博去吴千有馀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之曰延陵季
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
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
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吕不韦集智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396-0529d.png
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逮
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
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邱垄多其瘗藏咸尽发掘暴露
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
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
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
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
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396-0530a.png
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
藏椁自古及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之灾内罹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
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邱陇弥高
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
然可见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
室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上章道宫室之如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396-0530b.png
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及鲁庄公刻饰宗庙多筑台
囿后嗣再绝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秦鲁如此而绝
是则奢俭之得失也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
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
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工费大万
百馀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
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惛焉以死者为有知发
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谋之贤知则不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396-0530c.png
说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
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
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
侈比方邱陇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
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唯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
张释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秦昭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396-0530d.png
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极谏外家封事(时上无继嗣政由王氏灾变浸/甚向谓外家日盛其渐必危刘)
    (氏身为宗室遗老历事三主遂上封事极谏/书奏召见向叹息悲伤其意以向为中垒校)
    (尉上数欲用为九卿以王氏故终不迁居列/大夫三十馀年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
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
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
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396-0531a.png
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
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筦朝事浊
乱王室子朝子猛更立连年乃定故经曰王室乱又曰
尹氏杀王子克甚之也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
众皆阴盛而阳微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
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
大夫危亡之兆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阳君专国擅
埶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396-0531b.png
甚危殆赖寤范雎之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高专权
自恣壅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
远即汉所代也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
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
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
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
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
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396-0531c.png
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筦执枢机朋党比周称
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
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绝
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已分权数称燕王
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萌外
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
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侯汉武安吕霍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396-0531d.png
上官之属皆不及也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
徵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
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
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事
埶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
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
移于外戚降为皂𨽻纵不为身柰宗庙何妇人内夫家
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与舅平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396-0532a.png
昌乐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
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
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
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
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
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
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易
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唯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396-0532b.png
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
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
   论星孛山崩疏(向廉靖乐道积思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元延)
    (中星孛东井蜀郡岷山崩雍江向恶此/异复上疏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
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
纣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亦言汤以桀为戒也圣
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
陛下留神察焉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蚀三十六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396-0532c.png
襄公尤数率三岁五月有奇而壹食汉兴讫竟宁孝景
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
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
而一发古今罕有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而圣
人所以断疑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昔孔子对鲁
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
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时日月
薄食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396-0532d.png
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㜸火烧宫野禽戏廷都门内崩
长人见临洮石陨于东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观孔子
之言考暴秦之异天命信可畏也及项籍之败亦孛大
角汉之入秦五星聚于东井得天下之象也孝惠时有
雨血日食于冲灭光星见之异孝昭时有泰山卧石自
立上林僵柳复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
孝宣兴起之表天狗夹汉而西久阴不雨者二十馀日
昌邑不终之异也皆著于汉纪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396-0533a.png
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天之去就岂不
昭昭然哉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有复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影
响世所同闻也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宽明之德冀
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声以崇刘氏故豤豤数奸死
亡之诛今日食尤屡星孛东井摄提炎及紫宫有识长
老莫不震动此变之大者也其事难一二记故易曰书
不尽言言不尽意是以设卦指爻而复说义书曰伻来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396-0533b.png
以图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
赐清燕之閒指图陈状
   说成帝兴礼乐
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
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礼以
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
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
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396-0533c.png
养人也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
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备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
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
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
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
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
周继暴秦之馀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不
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396-0533d.png
而民和睦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
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并汉书/)
   谏成帝(北堂/书钞)
圣人即天地以耀物常无私于上均恩泽于下协和万
邦黎民无怨用能隆兴胤嗣与天无穷也
   日食对(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向对)
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东井京师地且既
其占恐害继嗣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396-0534a.png
   诫子歆书
告歆思之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
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
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云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
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霸者
之馀威轻侮诸侯亏蹇跂之容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
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
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396-0534b.png
者在闾也(艺文/类聚)
  又
   (歆通诗书能属文成/帝召见署为黄门郎)
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
战战慄慄乃可必免(刘向集/)
   杖铭(一作崔瑗御览/摘作冯植恐误)
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彊有杖不任颠
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396-0534c.png
悦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

   薰炉铭
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
火青烟(并艺文/)
   高祖颂
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
为丰公(汉书/)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396-0534d.png
   上战国策叙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
书馀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
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
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
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
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
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396-0535a.png
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
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
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
莫不晓然论孝弟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
下卒致之刑措四十馀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
咏以思其德下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及
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馀业遗烈流而未灭五霸
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396-0535b.png
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
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
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
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
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之后众贤
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
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
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396-0535c.png
立非势不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
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争战弃仁义而
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
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
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
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
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
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396-0535d.png
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
不得施设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
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
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
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
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然当此之时秦
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
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396-0536a.png
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
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
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
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
下杖于诈谋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
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
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
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败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396-0536b.png
坏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
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
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
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德浅薄
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阙/)故其谋
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
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396-0536c.png
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
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
   上关尹子(陈氏曰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唐/志皆不著录意其书亡久矣殆依托)
    (也序亦不/类向文)
右新书著定关尹子九篇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
刘向言所校中秘书关尹子九篇臣向校雠太常存七
篇臣向本九篇臣向辄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九篇
成皆杀青可缮写关尹子名喜号关尹子或曰关令子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396-0536d.png
隐德行人易之尝请老子著道德经上下篇列禦寇庄
周皆称道家书篇皆寓名有章章首皆有关尹子曰四
字篇篇叙异章章义异其旨同辞与老列庄异其归同
浑质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则使人泠泠轻轻不使人
狂盖公授曹相国参曹相国薨书葬至孝武皇帝时有
方士来以七篇上上以仙处之淮南王安好道聚书有
此不出臣向父德因治淮南王事得之臣向幼好焉寂
士清人能重爱黄老清静不可阙臣向昧死上永始二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396-0537a.png
年八月庚子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谨进上
   上晏子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
篇臣向谨与长社尉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所书一
篇参书十三篇几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
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
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
以相定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396-0537b.png
者多谨颇略笺皆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晏子名婴谥
平仲莱人莱者今东莱地也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
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用则必不
诎义不可胁以邪白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
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
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居相国之位受万钟之
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五百馀家处士待而举火者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396-0537c.png
亦甚众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
禄给亲戚朋友齐人以此重之晏子盖短小其书六篇
皆忠諌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
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
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
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览谨第录臣向
昧死上
   上子华子(汉艺文志及隋唐宋志悉无子华子/吴兢李淑二家书目亦不载朱子曰)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396-0537d.png
    (其理多取佛老医卜其字多/用左传班史决非先秦古书)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子华子书
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复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
杀青书可缮写子华子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也晋自
顷公失政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招徕贤俊之士为
其家臣子华子生于是时博学能通坟典邱索及故府
传记之书性闿爽善持论不肯苟容于诸侯聚徒著书
自号程子名称藉甚闻于诸侯孔子遇诸郯叹曰天下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396-0538a.png
之贤士也简子欲仕诸朝而不能致乃遣使者奉纁币
聘以为爵执圭是时简子杀窦犊及舜华孔子为作临
河之操子华子亦逡巡不肯起简子大怒将胁之以兵
子华子去而之齐齐景公不能用也子华子馆于晏氏
更题其书曰子华子简子卒襄子立子华子反于晋时
巳老矣遂不复仕以卒今其书编离简断以是门人弟
子共相缀随记其所闻而无次叙非子故所著之书也
大抵子华子以道德为指归而纲纪以仁义存诚养操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396-0538b.png
不苟于售唯孔子然后知其贤齐大夫晏平仲与之为
久要之交当时诸侯以势相轧争结怨连祸日以权谲
为事子华子之言如持水纳石不相酬答卒以不遇可
为酸鼻谨目录臣向昧死上
   上列子
右新书定著八章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
校中书列子五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常书
三篇太史书四篇臣向书六篇臣参书二篇内外书凡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396-0538c.png
二十篇以校除复重十二篇定著八篇中书多外书少
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如此者
众在新书有栈校雠从中书已定皆以杀青书可缮写
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
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
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而穆王汤问二篇迂诞
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杨子之篇
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所明亦有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396-0538d.png
可观者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
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
公司马迁不为列传谨第录臣向昧死上护左都水使
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列子书录永始三年八月壬寅

   上于陵子(邓文原云此前史艺文及崇文总目/所无惟石廷尉熙明家藏有之○按)
    (其书词义蹇/浅必出伪撰)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臣所校中书于陵子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396-0539a.png
十五篇以校除杂乱三篇著定十二篇杀青书可缮写
臣按于陵子齐之廉士名子终世称陈仲子是也仲子
齐之世家兄戴为齐王卿士盖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
而弗与共也齐王将使为大夫不受遂去齐居楚之于
陵身织屦妻辟纑以为衣食楚王闻其贤欲相之不许
遂与其妻逃去为人灌园著书十二篇卒于楚臣观周
室衰微诸侯竞为富强贪攘相率草尚之风以故冉有
为季氏宰富于周公至于战国士适腾智窃赀自雄沈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396-0539b.png
厥原始而廉风遂渺是以颜触鲁连之徒乱流而出黾
勉行事辄以长杰当时况仲子遁上遁民舍车而徒砺
志洁身亡有疑贰者哉即其违远中庸取讥通人至读
其先人梦葵诸篇可谓亡歉幽昧足有严慕者诗云相
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仲子有焉晚近王公不闲轨度
贪侈转相法则用浇元元倾世遐顾宁有其人为之纲
纪故臣愿陛下少加览观风谕臣工庶几有益道教臣
向谨第录昧死上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396-0539c.png
   列女传小序
    母仪传
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
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业姑母察此不可不法
    贤明传
惟若贤明廉正以方动作有节言成文章咸晓事理知
世纪纲循法兴居终身无殃妃后贤焉名号必扬
    仁智传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396-0539d.png
惟若仁智豫识难易原度天道祸福所移归义从安危
险必避专专小心永惧匪懈夫人省兹荣名必利
    贞顺传
惟若贞顺修道正进避嫌远别为必可信终不更二天
下之俊勤正洁行精专谨慎诸姬观之以为法训
    节义传
惟若节义必死无避好善慕节终不背义诚信勇敢何
有险诐义之所在赴之不疑姜姒法斯以为世基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396-0540a.png
    辩通传
惟若辩通文辞可从连类引譬以投祸凶推摧一切后
不复重终能一心开意甚公妻妾则焉为世所诵
    㜸嬖传
惟若㜸嬖亦甚嫚易淫妒荧惑背节弃义指是为非终
被祸败
   孙卿子后序(后汉/书注)
卿名况赵人也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或谓春申君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396-0540b.png
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今与之百里地
楚其危乎春申君谢之孙卿去之赵后客或谓春申君
曰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
齐强故贤者所在君尊国安今孙卿天下贤人所去之
国其不安乎春申君使人聘孙卿乃还复为兰陵令
 
 
 西汉文纪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