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396-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文纪卷八     明 梅鼎祚 编
  公孙弘(菑川薛人以贤良对策为博士数/年历御史大夫为丞相封平津侯)
   贤良策(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徵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
    (意上怒以为不能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复/徵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以前尝)
    (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策诏诸儒时对者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
    (下策天子擢弘对第一拜博士待诏金马门/弘复上论邪吏书奏天子以册书答问弘复)
    (对上异/其言)
卷八 第 1b 页 WYG1396-0358b.png
   武帝策诸儒制
 盖闻上古至治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阴阳和五
 谷登六畜蕃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朱屮生山不童
 泽不涸麟凤在郊薮龟龙游于沼河洛出图书父不
 丧子兄不哭弟北发渠搜南抚交阯舟车所至人迹
 所及跂行喙息咸得其宜朕甚嘉之今何道而臻乎
 此子大夫脩先圣之术明君臣之义讲论洽闻有声
 乎当世敢问子大夫天人之道何所本始吉凶之效
卷八 第 2a 页 WYG1396-0359a.png
 安所期焉禹汤水旱厥咎何由仁义礼智四者之宜
 当安设施属统垂业物鬼变化天命之符废兴何如
 天文地理人事之纪子大夫习焉其悉意正议详具
 其对著之于篇朕将亲览焉靡有所隐
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
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
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
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
卷八 第 2b 页 WYG1396-0359b.png
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
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
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
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民之本也故民
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
此有天下之急者也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和不
远礼则民亲而不暴故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和之所
赏礼之所取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
卷八 第 3a 页 WYG1396-0359c.png
不犯禁矣故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者此道素行也
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
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
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
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故形
和则无疾无疾则不夭故父不丧子兄不哭弟德配天
地明并日月则麟凤至龟龙在郊河出图洛出书远方
之君莫不说义奉币而来朝此和之极也臣闻之仁者
卷八 第 3b 页 WYG1396-0359d.png
爱也义者宜也礼者所履也智者术之原也致利除害
兼爱无私谓之仁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进退有度尊
卑有分谓之礼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
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凡此四者
治之本道之用也皆当设施不可废也得其要则天下
安乐法设而不用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乱于下此
事之情属统垂业之本也臣闻尧遭鸿水使禹治之未
闻禹之有水也若汤之旱则桀之馀烈也桀纣行恶受
卷八 第 4a 页 WYG1396-0360a.png
天之罚禹汤积德以王天下因此观之天德无私亲顺
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也臣弘愚戆
不足以奉大对
   上邪吏疏
陛下有先圣之位而无先圣之民有先圣之民而无先
圣之吏是以埶同而治异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
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夫使邪吏
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卷八 第 4b 页 WYG1396-0360b.png
臣闻周公旦治天下期年而变三年而化五年而定唯
陛下之所志
   武帝答公孙弘册书
问弘称周公之治弘之材能自视孰与周公贤
   答武帝册书
愚臣浅薄安敢比材于周公虽然愚心晓然见治道之
可以然也夫虎豹马牛禽兽之不可制者也及其教驯
服习之至可牵持驾服唯人之从臣闻揉曲木者不累
卷八 第 5a 页 WYG1396-0360c.png
日销金石者不累月夫人之于利害好恶岂比禽兽木
石之类哉期年而变臣弘尚窃迟之(并汉/书)
   禁民挟弓弩奏(东郡盗起弘奏上下其议吾丘/寿王对以大不便上以难弘屈)
    (服/焉)
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兔脱者众害寡
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
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埶必得盗贼
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
卷八 第 5b 页 WYG1396-0360d.png
挟弓弩便
   吾丘寿王禁民挟弓弩对
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
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及至周
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抏敝
巧诈并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胜为务不
顾义理故机变械饰所以相贼害之具不可胜数于是
秦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
卷八 第 6a 页 WYG1396-0361a.png
任刑戮堕名城杀豪杰销甲兵折锋刃其后民以耰锄
箠挺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至于赭衣塞路群盗
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
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三公有司或
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
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礼曰男
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
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
卷八 第 6b 页 WYG1396-0361b.png
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
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
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
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
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亡益于
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
   请广兴学官奏(武帝时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
    (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白丞相御史言制曰可自此公卿大夫)
卷八 第 7a 页 WYG1396-0361c.png
    (吏士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
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正
博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
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
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
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卷八 第 7b 页 WYG1396-0361d.png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
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
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
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
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
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
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蓺以上
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
卷八 第 8a 页 WYG1396-0362a.png
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蓺
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
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
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以文
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上及吏百
石通一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已下补
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足
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
卷八 第 8b 页 WYG1396-0362b.png
功令他如律令(史记遗方正博闻汉书作方闻洽文下/有举 二字广作厉脩作兴道邑作官)
(试作/课)
   请徙汲黯为右内史奏(黯伉厉即高尝触丞相/弘廷尉张汤等为所深)
    (嫉欲诛之以事弘乃上言黯由主爵/都尉徙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
徙黯为右内史
   乞骸骨疏(淮安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无功而封侯居宰相位诸侯畔)
    (逆奉职不称乃上书愿归侯乞骸骨上报/不许赐告牛酒杂帛数月有瘳复视事)
卷八 第 9a 页 WYG1396-0362c.png
臣闻天下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兄弟夫
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仁知勇此三者天
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
知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
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
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
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
卷八 第 9b 页 WYG1396-0362d.png
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史记/)
   同前(汉书/)
臣闻天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朋友之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仁知勇三者所以行之
也故曰好问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
者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未有不
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陛下躬孝弟监三王建周道兼
卷八 第 10a 页 WYG1396-0363a.png
文武招徕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厉百姓
劝贤材也今臣愚驽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
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加有
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
乞骸骨避贤者路
   武帝报公孙弘诏(元朔/三年)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
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
卷八 第 10b 页 WYG1396-0363b.png
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君若谨行常在
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
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
以医药(史记/)
   同前(汉书/)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
也朕夙夜庶几获承至尊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
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及后世若兹行常在朕躬君不
卷八 第 11a 页 WYG1396-0363c.png
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
之不德也今事少间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
自持
  邹长倩
   遗公孙弘书
    (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子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
    (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刍一/束素丝一繸扑满一枚书题遗之)
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君
卷八 第 11b 页 WYG1396-0363d.png
子故赠君生刍一束诗人所谓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
丝为䌰倍䌰为升倍升为緎倍緎为纪倍纪为緵倍緵
为繸皆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
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脩而不为也故赠君素丝一繸
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
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
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戒与故
赠君扑满一枚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风露次卿足
卷八 第 12a 页 WYG1396-0364a.png
下勉作功名窃在下风以俟嘉誉(西京杂记緵緎一作/一作缄 一作总)
(烂弘答败/ 不存)
  董仲舒(广川人初为博士以贤良对策为江都相/废为侍中大夫复为胶西王相病免终于)
   (家/)
   贤良三策(并制百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 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天子)
    (览而异焉乃复策之仲舒对毕以为江都相/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
    (舒对策推明孔氐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
卷八 第 12b 页 WYG1396-0364b.png
 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
 阙故广延四方之豪隽郡国诸侯公选贤良脩洁博
 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今子大夫袖然为
 举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
 之当虞氏之乐莫盛于韶于周莫盛于勺圣王已没
 钟鼓筦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虖桀纣之
 行王道大坏矣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
卷八 第 13a 页 WYG1396-0364c.png
 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
 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悖谬而失其
 统与固天降命不可复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
 呜虖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
 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
 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
 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脩何
 饰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
卷八 第 13b 页 WYG1396-0364d.png
 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
 及群生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
 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
 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
 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
 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对曰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
所能及也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
卷八 第 14a 页 WYG1396-0365a.png
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
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
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
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
彊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
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
曰夙夜匪懈书曰茂哉茂哉皆彊勉之谓也道者所繇
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
卷八 第 14b 页 WYG1396-0365b.png
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
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
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
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
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
道虽微缺而筦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
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夫
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
卷八 第 15a 页 WYG1396-0365c.png
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
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
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诗
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为生贤佐后世称诵至今不绝
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
人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已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
持悖谬失其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
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
卷八 第 15b 页 WYG1396-0365d.png
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
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复哉
复哉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皆积善累德之效也及至
后世淫泆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
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
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
此灾异所缘而起也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
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
卷八 第 16a 页 WYG1396-0366a.png
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孔子曰君子之德风
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故尧舜行德则民仁
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
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绥之
斯徕动之斯和此之谓也臣谨按春秋之文求王道之
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
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
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
卷八 第 16b 页 WYG1396-0366b.png
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
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
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阳
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
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
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
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
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
卷八 第 17a 页 WYG1396-0366c.png
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
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臣谨
按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
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
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
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
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
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
卷八 第 17b 页 WYG1396-0366d.png
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
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凤
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
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
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
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
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
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
卷八 第 18a 页 WYG1396-0367a.png
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
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
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
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
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世也
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脩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
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至周之末世
大为亡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
卷八 第 18b 页 WYG1396-0367b.png
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
圣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
国破亡矣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
如秦者也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嚚
顽抵冒殊捍孰烂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
可彫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
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
卷八 第 19a 页 WYG1396-0367c.png
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
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
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
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
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
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馀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
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诗云宜民宜人受
禄于天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义礼智
卷八 第 19b 页 WYG1396-0367d.png
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五者修饰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廊之上垂拱无为而天
 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
 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盖俭者不
 造玄黄旌旗之饰及至周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
 戚八佾陈于庭而颂声兴夫帝王之道岂异指哉或
 曰良玉不瑑又云非文亡以辅德二端异焉殷人执
卷八 第 20a 页 WYG1396-0368a.png
 五刑以督奸伤肌肤以惩恶成康不式四十馀年天
 下不犯囹圄空虚秦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耗
 矣哀哉呜虖朕夙寤晨兴惟前帝王之宪永思所以
 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今朕亲耕籍田以为
 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
 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今阴阳错缪氛气
 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未
 得其真故详延特起之士意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
卷八 第 20b 页 WYG1396-0368b.png
 百有馀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而不同考之
 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将所繇异
 术所闻殊方与各悉对著于篇毋讳有司明其指略
 切磋究之以称朕意
对曰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
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众圣辅德贤
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
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
卷八 第 21a 页 WYG1396-0368c.png
仁此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
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之
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
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此之谓也至于殷
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
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天
下耗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
师用贤圣是以闳夭太颠散宜生等亦聚于朝廷爱施
卷八 第 21b 页 WYG1396-0368d.png
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滨而即三公也当此之时
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
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
见素王之文焉由此观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
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此之谓
也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
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
天也然则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
卷八 第 22a 页 WYG1396-0369a.png
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瑑资
质润美不待刻琢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臣闻圣
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
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
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
空虚四十馀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
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
卷八 第 22b 页 WYG1396-0369b.png
王之道以贪狠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诛名
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
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
造伪饰诈趣利无耻又好用憯酷之吏赋敛亡度竭民
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
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曰导之
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此之谓也今陛下并有天
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
卷八 第 23a 页 WYG1396-0369c.png
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
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
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
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
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陛下亲耕籍田以为农
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
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
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
卷八 第 23b 页 WYG1396-0369d.png
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
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
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
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
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
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
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
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
卷八 第 24a 页 WYG1396-0370a.png
也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
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
所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才虽
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
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
乱贤不肖浑殽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
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
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
卷八 第 24b 页 WYG1396-0370b.png
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
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
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
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加
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
尽愚
 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
 今故朕垂问虖天人之应上嘉唐虞下悼桀纣寖微
卷八 第 25a 页 WYG1396-0370c.png
 寖灭寖明寖昌之道虚心以改今子大夫明于阴阳
 所以造化习于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虖
 当世之务哉条贯靡竟统纪未终意朕之不明与听
 若眩与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
 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
 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诗不云虖嗟
 尔君子母常安息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朕将亲览焉
 子大夫其茂明之
卷八 第 25b 页 WYG1396-0370d.png
对曰臣闻论语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虖今陛下幸
加惠留听于承学之臣复下明册以切其意而究尽圣
德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上对条贯靡竟统纪不终
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册曰善言天者
必有徵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臣闻天者群物之
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
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布
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春者天之所以生也
卷八 第 26a 页 WYG1396-0371a.png
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
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由此
言之天人之徵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
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所讥灾害
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家之过兼
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
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古者脩教训之官
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
卷八 第 26b 页 WYG1396-0371b.png
今世废而不脩亡以化民民以故弃行谊而死财利是
以犯法而罪多一岁之狱以万千数以此见古之不可
不用也故春秋变古则讥之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
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
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
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
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
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
卷八 第 27a 页 WYG1396-0371c.png
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有恩以相爱此人
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
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故孔子
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
物然后知仁谊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
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子故孔子
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之谓也册曰上嘉唐虞下悼
桀纣寖微寖灭寖明寖昌之道虚心以改臣闻众少成
卷八 第 27b 页 WYG1396-0371d.png
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
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
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
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诗
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故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
日致其孝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此其寖明寖昌之
道也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
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情性察乎流俗者孰能
卷八 第 28a 页 WYG1396-0372a.png
知之此唐虞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
善恶之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故桀纣暴谩谗贼并
进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终陵
夷而大坏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
桀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馀年此其寖微寖灭之道也
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
道也意岂异哉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
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
卷八 第 28b 页 WYG1396-0372b.png
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
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
变然也故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虖改正朔易服色
以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
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质周上文者所继
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
卷八 第 29a 页 WYG1396-0372c.png
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
救弊之政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
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
之文致用夏之忠者陛下有明德嘉道悯世俗之靡薄
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谊考问将欲兴
仁谊之休德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道也臣愚不肖
述所间诵所学道师之言廑能勿失尔若乃论政事之
卷八 第 29b 页 WYG1396-0372d.png
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此大臣辅佐之职三公九卿之任
非臣仲舒所能及也然而臣窃有怪者夫古之天下亦
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亦大治
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
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
来游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盭而陵夷
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试
迹之古返之于天傥可得见乎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
卷八 第 30a 页 WYG1396-0373a.png
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
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
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
况人虖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身宠而载高位家
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百姓争利于下民
安能如之哉是故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
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以迫蹴民民日削月脧寖
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上
卷八 第 30b 页 WYG1396-0373b.png
不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
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故受禄之家食禄而
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
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大夫之所当
循以为行也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
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
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
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及至周室之衰其
卷八 第 31a 页 WYG1396-0373c.png
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
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
具尔瞻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
俗败由是观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
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
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
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
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
卷八 第 31b 页 WYG1396-0373d.png
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患
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
相鲁亡可为者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论种麦(时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舒说上)
卷八 第 32a 页 WYG1396-0374a.png
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
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
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
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
   又言限民田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
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
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卷八 第 32b 页 WYG1396-0374b.png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
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踰侈以相
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
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
十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
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
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
卷八 第 33a 页 WYG1396-0374c.png
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
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
然后可善治也
   高庙园灾对(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为/中大夫居家推说其意屮藁未上)
    (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
    (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春秋之道举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
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
卷八 第 33b 页 WYG1396-0374d.png
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矣按春秋鲁定公哀公时
季氏之恶已孰而孔子之圣方盛夫以盛圣而易孰恶
季孙虽重鲁君虽轻其埶可成也故定公二年五月两
观灾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
已见罪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定公不知省至哀公
三年五月桓宫釐宫灾二者同事所为一也若曰燔贵
而去不义云尔哀公未能见故四年六月亳社灾两观
桓釐庙亳社四者皆不当立天皆燔其不当立者以示
卷八 第 34a 页 WYG1396-0375a.png
鲁欲其去乱臣而用圣人也季氏亡道久矣前是天下
不见灾者鲁未有贤圣臣虽欲去季孙其力不能昭公
是也至定哀乃见之其时可也不时不见天之道也今
高庙不当居辽东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于礼亦不当立
与鲁所灾同其不当立久矣至于陛下时天乃灾之者
殆亦其时可也昔秦受亡周之弊而亡以化之汉受亡
秦之弊又亡以化之夫继二弊之后承其下流兼受其
猥难治甚矣又多兄弟亲戚骨肉之连骄扬奢侈恣睢
卷八 第 34b 页 WYG1396-0375b.png
者众所谓重难之时者也陛下正当大敝之后又遭重
难之时甚可忧也故天灾若语陛下当今之世虽敝而
重难非以太平至公不能治也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
正最甚者忍而诛之如吾燔辽东高庙乃可视近臣在
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如吾燔高园殿
乃可云耳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况诸
侯乎在内不正者虽贵如高园殿犹燔灾之况大臣乎
此天意也罪在外者天灾外罪在内者天灾内燔甚罪
卷八 第 35a 页 WYG1396-0375c.png
当重燔简罪当轻承天意之道也
   郊祀对(仲舒为公孙弘所嫉出相胶西王王闻/其大儒善待之仲舒恐获罪病免归以)
    (修学著书为事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问之其对皆有明法所著明)
    (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
    (数十馀万言/载春秋蕃露) (此/)
廷尉臣汤昧死言臣汤承制以郊事问故胶西相仲舒
臣仲舒对曰所闻古者天子之礼莫重于郊郊常以正
月上辛日者所以先百神而最居前礼三年丧不祭其
卷八 第 35b 页 WYG1396-0375d.png
先而不敢废郊郊重于宗庙天尊于人也王制曰祭天
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此言德
滋美而牲滋微也春秋曰鲁祭周公用白牡色白贵纯
也帝牲在涤三月牲贵肥洁而不贪其大也凡养牲之
道务在肥洁而已驹犊未能刍豢之食莫如令食其母
便臣汤谨问仲舒鲁祀周公用白牲非礼也臣仲舒对
曰礼也臣汤问周天子用骍刚群公不毛周公诸公也
何以得用纯牲臣仲舒曰武王崩成王幼而在襁褓之
卷八 第 36a 页 WYG1396-0376a.png
中周公继文武之业成二圣之功德渐天地泽被四海
故成王贤而贵之诗曰无德不报故成王使祭周公以
白牡上不得与天子同色下有异于诸侯臣仲舒愚以
为报德之礼臣汤问仲舒天子祭天诸侯祭土鲁何缘
以祭郊臣仲舒对曰周公傅成王成王遂及圣功莫大
于此周公圣人也有祭于天道故成王令鲁郊也臣汤
问仲舒鲁祭周公用白牲其郊何用臣仲舒对曰鲁郊
用纯骍刚周色尚赤以天子命郊故以骍臣汤问仲舒
卷八 第 36b 页 WYG1396-0376b.png
祠宗庙或以鹜当凫鹜非凫可用否臣仲舒对曰鹜非
凫凫非鹜也臣闻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慎之至也陛下
祭躬亲斋戒沐浴以承宗庙甚敬谨柰何以凫当鹜鹜
当凫名实不相应以承太庙不亦不称乎臣仲舒愚以
为不可臣犬马齿衰赐骸骨伏陋巷陛下乃幸使九卿
问臣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诏奉大对臣
仲舒冒死以闻
   雨雹对
卷八 第 37a 页 WYG1396-0376c.png
元光元年二月京师雨雹鲍敞问董仲舒曰雹何物也
何气而生之仲舒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
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
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
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
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
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于无阴
亦谓之阴月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
卷八 第 37b 页 WYG1396-0376d.png
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
阳用事自四月以后阴气始生于天上渐冉流散故云
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
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薰蒿歊蒸而风雨云雾电雷雪
雹生焉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
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二气之初蒸也若有
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
卷八 第 38a 页 WYG1396-0377a.png
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
而密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
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
雪是也雹霰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太平
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
而已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
已雾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
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
卷八 第 38b 页 WYG1396-0377b.png
而成膏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也政多纰缪
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雹杀驴马此皆
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敞曰四月无阴十月无阳
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耶仲舒曰阴阳虽异而所
资一气也阳用事此则气为阳阴用事此则气为阴阳
阴之时虽异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
也加火极热纯阳也纯阳则无阴气息火水寒则更阴
矣纯阴则无阳气加火水热则更阳矣然则建巳之月
卷八 第 39a 页 WYG1396-0377c.png
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但是阳家用事阳气之极耳
荠麦枯由阴杀也建亥之月为纯阴不容都无复阳也
但是阴家用事阴气之极耳荠麦始生由阳升也其尤
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花于严寒水极阴而有温泉火
至阳而有凉焰故知阴不得无阳阳不容都无阴也敞
曰冬雨必暖夏雨必凉何也曰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
故人得其暖而下蒸成雪矣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
人得其凉而上蒸成雨矣敞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
卷八 第 39b 页 WYG1396-0377d.png
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曰然纯阳纯
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敞曰月中何日曰
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
至冬至其正气也敞曰然则未至一日其不雨乎曰然
颇有之则妖也和气之中自生灾沴能使阴阳改节暖
凉失度敞曰灾沴之气其常存耶曰无也时生耳犹乎
人四支五脏中也有时及其病也四支五脏皆病也敞
迁延负墙俛揖而退
卷八 第 40a 页 WYG1396-0378a.png
   粤有三仁对(仲舒为江都相以礼谊匡正易王/久之王问仲舒以粤有三仁仲舒)
    (对王/曰善)
江都王问仲舒曰粤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
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粤有三仁桓公
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
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
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
于我哉徒见问尔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
卷八 第 40b 页 WYG1396-0378b.png
之粤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
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
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
(汉书/)
   同前
命令相曰大夫蠡大夫种大夫庸大夫睪大夫车成越
王与此五大夫谋伐吴遂灭之雪会稽之耻卒为伯主
卷八 第 41a 页 WYG1396-0378c.png
范蠡去之种死之寡人以此二大夫者为皆贤孔子曰
殷有三仁今有越王之贤与蠡种之能此三人者寡人
亦以为越有三仁其于君何如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
决疑于君仲舒伏地再拜对曰仲舒知褊而学浅不足
以决之虽然主有问于臣臣不敢不悉以对礼也臣仲
舒闻昔者鲁君问于柳下惠曰我欲攻齐如何柳下惠
对曰不可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之也谋伐国者不问于
仁人也此何为至于我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诈
卷八 第 41b 页 WYG1396-0378d.png
伪以伐吴乎其不宜明矣以此观之越本无一仁而安
得三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脩其理不急其功致
无为而习俗大化可谓仁圣矣三王是也春秋之义贵
信而贱诈诈人而胜之虽有功君子弗为也是以仲尼
之门五尺之童子言羞称五伯为其诈以成功苟为而
已也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五伯者比于他诸侯为
贤者比于圣贤何贤之有譬犹珷玞比于美玉也臣仲
舒伏地再拜以闻
卷八 第 42a 页 WYG1396-0379a.png
   五行对
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
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
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
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
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
卷八 第 42b 页 WYG1396-0379b.png
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
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王曰善哉天经既得闻之矣
愿闻地之义对曰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风雨者地之
所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于天命若从天气者故
曰天风天雨也莫曰地风地雨也勤劳在地名一归于
天非至有义其孰能行此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
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
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
卷八 第 43a 页 WYG1396-0379c.png
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其义
不可以加矣五声莫贵于宫五味莫美于甘五色莫贵
于黄此谓孝者地之义也王曰善哉衣服容貌者所以
说目也声言应对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
心也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则目说矣言理应对逊
则耳说矣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说
矣故曰行意可乐容止可观此之谓也(春秋繁露/)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
卷八 第 43b 页 WYG1396-0379d.png
    (仲舒治春秋推灾异为江都相元朔三年御/史大夫弘为丞相仲舒废为中大夫居家其)
    (后仲舒以廉直为弘所嫉出为胶西相寻病/免 章藻注云此书当在弘为御史大夫时)
    (汉御史大夫与/丞相俱称三公)
江都相董仲舒叩头死罪再拜上书君侯以周召自然
休质擢升三公统理海内总缉百寮未有半言之教郡
国翕然望风更思改新以助至治群众所占必有成功
仲舒叩头死罪仲舒愚戆素无治名大汉之检式数蒙
君侯哀怜之恩误被非任无以称职仲舒窃见宰职任
卷八 第 44a 页 WYG1396-0380a.png
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推须贤佐以成圣化愿君侯大开
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下
士之义即奇伟隐世异伦之人各思竭愚归往盛德英
俊满朝百能备具即君侯大立则道德弘通化流四极
仲舒愚陋经术浅薄所识褊陋不能赞扬万分君侯所
弃捐窃闻春秋曰贤圣博观以章其名择善者从之无
所不听又曰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故辄披心
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夫尧舜三王之业皆由仁义
卷八 第 44b 页 WYG1396-0380b.png
为本仁者所以理人伦也故圣王以为治首或曰发号
出令利天下之民者谓之仁政病天下之害于人者谓
之仁心二者备矣然后海内应以诚惟君侯深观往古
思本仁义至诚而已方今关东五谷咸贵家有饥饿其
死伤者半盗贼并起发亡不止良民被害为圣主忧咎
皆在仲舒等典职防禁无素当先坐仲舒叩头死罪死
罪仲舒至愚以为扶衰止奸本在吏耳宜一考察天下
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使百姓各安
卷八 第 45a 页 WYG1396-0380c.png
其产业无有寇盗之患以蠲主忧仲舒叩头死罪谨奉
春秋署置术再拜君侯足下(古文苑字章藻云大汉上/或脱一 弘通一作弘裕)
(理人伦一作序人伦民一作人害于人一作害于心人/春秋曰数语皆春秋传纬之辞 按本传云仲舒为)
(廉直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山川颂
山则巃嵷𡾋嵬崔㠑巍久不崩陀似夫仁人志士孔
子曰山川神祇立宝藏残器用资曲直合大者可以为
宫室台榭小者可以为舟舆浮滠大者无不中小者无
卷八 第 45b 页 WYG1396-0380d.png
不入持斧则砍折镰则艾生人立禽兽伏死人入多则
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辟也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
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
无有去就俨然独处惟山之意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
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之谓也水则源泉混混泫泫
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
不遗小间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
似知者鄣防止之能净净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洁清
卷八 第 46a 页 WYG1396-0381a.png
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
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
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郊祝文(下并春/秋繁露)
皇皇上帝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言
而已矣夫不自为言而为庶物群生言以人心庶天无
尤也天无尤焉而辞恭顺宜可喜也(右郊祀九/句阳数也)
   求雨祝(仲舒为江都相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
卷八 第 46b 页 WYG1396-0381b.png
    (阴其止/雨反是)
昊天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敬起进清酒
膊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奉牲祷
   止雨祝
雨以大多五谷不和敬进肥牲以请社灵社灵幸为止
雨除民所苦无使阴灭阳阴灭阳不顺于天天意幸在
于利民愿止雨敢告
   奏江都王
卷八 第 47a 页 WYG1396-0381c.png
求雨之方损阳益阴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
一月租赐诸巫者诸巫毋大小皆相聚于郭门为小坛
以脯酒祭女独择宽大便处移市市使无内丈夫丈夫
无得相从饮食令吏妻各往视其夫皆到即起雨注而

 
 
 
卷八 第 47b 页 WYG1396-0381d.png
 
 
 
 
 
 
 
 西汉文纪卷八